诗歌-诀别之歌

2024-05-13

诗歌-诀别之歌(精选6篇)

篇1:诗歌-诀别之歌

亲爱的,当我离别人世,

切莫为我把悲歌吟唱;

无须栽满思念的玫瑰爬上坆头,

不必种好浓荫的松柏立在墓旁。

只要青草遮盖我的肌肤,

只要雨露滋润我的面庞;

如果你心无不安,

请就此把我淡忘。

只怕我不能感受甘淋的行踪,

只怕我无法觉察浓荫的模样;

纵使夜莺唱起沉痛的挽歌,

只怕我也无从欣赏。

在永恒的混沌中迷幻,

在不尽的.朦胧里游荡;

或许,我会将你抛到脑后,

或许,我会将你记在心上。

克里斯蒂娜乔治娜罗塞蒂(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 1830—1894)英国诗人 诗人面对死亡为爱人留下了这恬淡朴实的绝笔。无牵无挂,超凡脱俗, 顺其自然地回归自然, 这是一个没有托付任何凡俗琐事的遗嘱。这遗嘱异乎寻常, 却又合于情理,恬淡之中隐隐透漏出浓浓的一片真情。用汉语来吟唱这诀别之歌当然也得舒缓流畅、韵律和谐优美、风格朴实恬淡、情感清雅真挚。

篇2:诗歌-诀别之歌

When I am dead, My dearest,

Sing no sad songs for me;

Plant thou no roses at my head,

Nor shady cypress tree:

Be the green grass above me

With showers and dewdrops wet;

And if thou wilt, forget.

I shall not see the shadows,

I shall not feel the rain;

I shall not hear the nightingale

Sing on, as if in pain;

And dreaming through the twilight

That doth not rise nor set,

Haply I may remember,

篇3:诗歌-诀别之歌

动听的旋律, 使这首诗在19世纪时被广泛地当作民歌演唱, 在德国家喻户晓, 全球著名。由于海涅出身于犹太人家庭, 在纳粹党执政时期, 他的罗累莱因为众人皆知而不得不收集在民歌本中, 但作者却成了“佚名”。

我国著名诗人及日尔曼文学教授冯至先生为中国读者翻译了这首诗, 其翻译技巧非凡, 优美流畅, 脱俗高雅, 成功地译出了海涅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内涵。让我们先读一遍这首六段诗歌:

Loreley

Ich weiβ nicht, was soll es bedeuten

Dass ich so traurig bin;

Ein Mrchen aus alten Zeiten

Das kommt mir nicht aus dem Sinn.

Die Luft ist kühl und es dunkelt,

Und ruhig flieβt der Rhein;

Der Gipfel des Berges funkelt

Im Abendsonnenschein.

Die schöte Jungfrau sitzet

Dort oben wunderbar,

Ihr goldnes Geschmeide blitzet

Sie kmmt ihr goldenes Haar.

Sie kmmt es mit goldenem Kamme

Und singt ein Lied dabei;

Das hat eine wundersame

Gewaltige Melodei.

Den Schiffer im kleinen Schiffe

ergreift es mit wildem Weh,

Er schaut nicht die Felsenriffe,

Er schaut nur hinauf in die Hh.

Ich glaube, die Wellen verschlingen

Am Ende Schiffer und Kahn:

Und das hat mit ihrem Singen

Die Loreley getan.

罗累莱

我不知道什么缘故,

心中是这样悲哀;

有一个古老的童话,

它叫我难以忘怀。

晚风凉, 暮色已苍茫,

莱茵河静静地流;

那落日灿烂的光辉,

照耀着山头。

有一位最美的少女,

高高地坐在山上;

她梳着金色的头发,

金黄的首饰闪烁。

她用金色梳子梳妆,

还唱着一首歌曲;

这歌声是那样美妙,

有令人神往的魔力。

那小船里年青的船夫,

他感到狂想的痛苦;

他看不见水里的暗礁,

却一心仰望高处。

我相信滚滚的波涛,

吞没了船夫和小船;

罗累莱用她的歌声,

造下了这场灾难。

读完这首诗, 读者也许或多或少地感到了一种优美而哀伤, 浪漫而忧郁的情调。那巧妙的过渡和元音变换一气呵成了这首诗的前后连贯, 作曲家西尔歇的旋律是一元的, 他用粘稠的感情对他所理解的浪漫主义作出了诠释。这首诗同浪漫主义文学之间有着亲缘的关系:夕阳下的莱茵河风光, 不幸的爱情主题, 音乐的感染, 因此《罗累莱》被视为浪漫主义艺术民歌的典范, 也是海涅《诗歌集》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此诗归属于浪漫主义时代的主题链条, 布仑塔诺 (Brentano) 首先创立了这个主题并在他的叙事诗《致莱茵河的巴赫拉赫》 (Zu Bacharach am Rhein) 里塑造了迷人的罗累莱形象, 她被大主教送进法庭, 定罪为女巫, 处罚她进修道院, 押送途中有三个法官在岩石丛中迷路并遇难, 而罗累莱早已从岩石高处跳进莱茵河中。不久有一篇关于莱茵河传说的散文把这个故事列为民间童话。布仑塔诺将这个诗歌童话风格的故事收纳在他的民间诗歌集《少年神奇号角》中, 之后, 浪漫主义时期诗人艾兴多夫 (Eichendorff) 根据这个形象创作了富有紧张情节的诗歌《森林对话》, 也就是女巫罗累莱与孤独漫游者之间的对话。在诗歌中曾提及“莱茵河古堡”, 但却没有精确的位置或真实的水域关系。

另一位诗人罗埃本 (Loeben) 受跃入莱茵河这个主题动机启发而创作了新的灵感, 他的罗累莱不是森林中的女骑手, 而是一个唱着歌的海妖 (Sirene) , 海涅提取了这个题材, 是他直接的蓝本。2 也许正是罗埃本的诗不够充实, 刺激了海涅要创作一个新的, 打动人的形象。

海涅的诗开始很简单, 一句每天都可听到的话“我不知道”, 这种口语化的表达让人完全看不到诗歌的艺术成分, 但是, 一种强烈的情绪投入正是这个开始, 在故事尚未叙述之前, 一种情感气氛就已经浮现了, 一份心灵情调就被唤起了。这份悲伤被引导到“一个古老的童话”里。

诗人在诗首用忧郁的心情回忆“古老的童话”, 由于主观和童话故事混合一起, 因而这个罗累莱故事没有象童话里面典型的开场白那样:“从前有一个……”, 而是用现在时来讲述的, 这故事与当前有关联, 全诗用流畅的过渡把当前的“我”连贯到过去发生的故事中。此诗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其框架结构, 将一个现代的我放置在有时间距离的古老传说中, 混合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当前发展过程, 叙事者的回忆和船夫的经历互相交织, 让人难以将他们清晰分离出来。

此外, 一个“古老的童话”让人如此“悲伤”, 因为它根本就不可兑现, 因为一个人与一个女妖之间的爱情在真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也因为一个童话般的古老故事却通过诱惑人的抒情诗歌形式摆在当前与之对立的真实中。

第二段也没有带来故事, 而是一幅自然风景图:莱茵河的落日, 这是浪漫主义晚期所喜爱的自然布景。虽然这首诗是民歌风格, 但每一个词都是珍贵的:如华丽的押韵音色“dunkelt (暗淡) ― funkelt (闪烁) ”以及饱含浓郁色调的词“Abendsonnenschein (落日晚霞) ”。在接下来的扣人心弦的叙述之前, 诗人安排了一个相对静止的文学描写情景―夕阳中的莱茵河景色, 为下一步的不平静作了铺垫。风景描写词汇如:“晚风, 暮色, 苍茫, 河流, 落日, 光辉, 山头”这些都是图像元素, 正如海涅描写春天时喜欢用的词“紫罗兰, 玫瑰, 夜莺”等一样, 只是为他的布景服务的, 这些元素总隐藏着难以化解的比喻关联。

在前两段的抒情和弦前奏下, 第三段出现了正题, 但仍然不是情节, 是另一幅画, 这个神话般的形象―罗累莱被描绘了, 形容词最高级被运用了“die schnste Jungfrau (最美的少女) ”, 一个有魅力的、罗曼蒂克风格的、令人陶醉的词“wunderbar (美妙精彩的) ” 听起来悦耳怡人。诗歌中三次出现了“golden (金色的, 金黄的) ”词, 晚霞的余晖与迷人姑娘的金黄饰品混合一起, 这是童话的基调。首饰, 珍珠, 宝石不仅是童话中公主的定语, 同时也属于民歌的传统, 故此诗被列为德国民歌之列是毫无疑问的。这个罗曼蒂克的故事在大众化的理解中以童话般的格调出现并且施展了它迷人魔力。

命运在第四段中出现了, 前两行“她用金色的梳子梳妆/还唱着一首歌曲”, 这位少女在那儿梳头唱歌看起来无碍无害, 可是这个角色很快在下两行转变了, 歌声变成了无法抗拒的魔力, 最终竟然导致船夫死亡。诗人通过置入古典文学中的海妖 (Sirene) 的特征让诗渐入高潮:那就是歌声诱惑。诗人知道如何让一首充满罗曼蒂克情调的诗卓有成效和令人印象深刻。他在描绘罗累莱歌声特点时用了双重修饰语“das hat eine wundersame, gewaltige Melodei (这歌声有着美妙、难以抗拒的迷人魔力的旋律) ”。

提起莱茵河地区所传说的罗累莱故事时, 人们都会自然想到这个故事是童话式的, 但继续探究下去, 就会对其核心主题产生兴趣。也许开始时人们会把故事的主题当作纯文学的问题, 但渐渐的变成了对人充满启发意义的主题, 直至当今仍对我们有效。什么让人感触良多?就是女性的神秘的美丽魅力, 它吸引着人们, 甚至可以让人因此灭亡, 诗歌是反映真实的一种形式, 现实是浪漫派的背景, 作家们只是超越现实的世界, 去寻找神秘、魔力、彼岸。诱惑不单只是人性才有的, 诱惑也是超人性, 有魔力的。在《罗累莱》里展现的就是这种魅力诱惑。罗累莱与海妖相似, 她用歌声迷惑人并毁灭人, 那种无法比拟的魔力通过歌声施展出来, 这个罗曼蒂克的海妖主题的本质和意义深刻地走进浪漫派诗人的灵魂中, 然后将其本质的东西在作品中重现。

海涅提取了海妖原有的魔力, 但他不同于那些曾描写罗累莱的诗人, 他放弃把罗累莱描写成确凿无疑的欺骗者。他更多的是这样描绘她的:她看起来好像与岩石连在一起, 她活动的范围只限于维护外表美貌。她的“美妙歌声”比布仑塔诺和艾兴多夫有更多层的含义, 她的歌声是“权力利器”, 海涅把它安置进迷惑人的综合情景中。这个魅力女精灵罗累莱本性不是雾中之花和幻想, 她不是背景空洞的女精灵, 她属于没有时空限制的魔力故事, 这是浪漫主义的出发点, 被一个最理解她的人下了定义。3

这首诗虽然使用了翻版技术和沿用了流传下来的浪漫主义原型, 但海涅用现代的风格和高超的技能证明了他的不同凡响, 他用简朴的活动布景成功地展现了一幅诱人的图像, 这图像里隐藏了主人公的渴念和包含了对现实疏远的特征, 如评论者阿德诺所言, 是“现代风格的原版”。4

此诗戏剧性的情节出现在第五段, 诗人构建了一个典型的叙事场景, 用强烈的叙事诗式的激情叙说了故事。山岩下的船夫与在山上, 在晚霞中美丽的罗累莱的关系首先是纯粹的视觉的描述, 他看见高处金色的首饰, 金色的梳子, 金色的头发在闪烁光芒, 他向高处凝望并不是发现闪光的东西让他感到快乐, 而是他无法摆脱异性身上散发出来的魅力。同时有着迷人“魔力”的歌声也成了诱惑的一部分, 它让船夫“感到狂想的痛苦”, 最终失去理智而不可自拔。为了使事件更加浓稠, 诗人采用了戏剧化的词语重复和头韵:“Den Schiffer im kleinen Schiffe” 和两次“Er schaut” 带来了强烈的紧张效果, 全诗的高潮定格在“Er schaut nur hinauf in die Hh’ (他只一心仰望高处) , 诗人在此注入了激情, 而前面的“他感到狂想的痛苦”是全诗的核心, 预示着不幸的风暴将要降临, 命运在此已注定, 牺牲者的末日已不可避免, 诗中的灾难结局已在这里确定。

布仑塔诺的女魔虽然有吸引人的魔力, 但缺乏大胆的天性, 比起艾兴多夫的女巫她是一个牺牲品, 是典型的懦弱形象, 布仑塔诺塑造的罗累莱会使用欺骗手段, 而海涅则相反, 他用最现代的版本, 展示了她掌管人的权力, 掌管自动体系运行得非常微妙, 因为它隐藏在整体的意识中, 像谜一样难以捉摸。5

在第五段里, 诗人已把醒悟注入其中, “我”已渐渐退出船夫的观点, 最后一段是对梦幻的理智反省。诗人并没有把船夫遇难明显地、恐怖地进行描绘, 而是用了一个情景中断, 是用委婉的遮盖的方式暗示出来的: “我相信波涛吞没了……”。诗歌结尾中天真的, 民歌风格般的指责也有了点感人和美化:“罗累莱用她的歌声, /造下了这场灾难。”

值得一提的是, 诗歌中叙述者保持的距离和自省通过最后出现的连词“und (和) ”6 显得尤为特别。这个连词“und” 改变了什么呢?在一首叙事诗中, 最重要的位置往往是诗末, 这个位置总是会有强烈的特性突破。这首诗的结尾, 也就是灾难的结局却象是一个对不可抗拒命运的庆贺, 在这个悲剧结束时, 海涅放置了一个不合时宜的“und”。通过这个词, 前面所叙述的故事以及最后的灾难都变成了一堆的罗列, 无关紧要, 轻描淡写。“我”只是附带地报道了故事的悲剧结尾, “我” 对故事的结局早已预料。这个连词“und”与最后一段中对灾难表现出无动于衷和傲慢的“我”透露了一种嘲弄讽刺口吻, 7 这个与故事保持距离的“我”成功地防御了被卷入灾难漩涡里的危险。

海涅的《罗累莱》在那些容易伤感且“幼稚”的人面前展现了一个罗曼蒂克的世界, 其实里面安排好了使人受骗的布景, 让人陷入自我的幻想中甚至付出生命代价。诗首以“我”开始, 紧接着是用现代的目光引导至闪耀光芒的黄金前, 他三次使用了“金色的”形容词, 给人固定不变的形象。然后他将全诗中的忧伤情调使用陌生化的手法, 让痛苦的回忆作为假象出现。可以说, 罗累莱是一个有情调有魔力的女妖, 是一幅在熠熠发光的晚霞遮掩下欺骗人的图画, 她以美丽少女的假面具出现。她的美丽超出了所有的形容词, 她是一束魔力四射的光芒和一曲令人神魂颠倒的旋律, 而这些带给人的不是幸福, 而是不幸。返乡的奥德赛也会让他的伙伴用蜡将耳朵密封并将船栓在船桅上, 为的是让人不被女海妖的歌声倾倒, 因为那只是用美丽魔力蒙蔽真实而已, 谁听了歌声和向上仰望, 谁就会灾难临头。也就是海涅诗歌中的船夫和小船, 他的生命被漩涡卷走了。这里引述评论者勃特勒的话:

“一个深不可测的歌声旋律力量可以在海涅那里寻到, 这个旋律可以把船夫拉进深深的漩涡里 (……) 魅力之歌其实是悲剧, 而不再是爱情。”8

《罗累莱》的最后一行挑起了已衰退的兴致, 读者会问:为什么结局会走向不幸?这个美丽的少女是故意制造灾难的?仅仅用她的歌声吗?“我”感到有点无聊, 不再对这个问题追究, 转过背退出了。可是读者呢, 却要尝试着寻找答案。

船夫只是被动的角色, 他向上仰望是被诱惑吸引, 所有主动的行为都来自罗累莱, 现在的问题是, 如上述所提的:这些有目的的行为是否可以被理解?这位美女设置了忽悠人的“瞧望”为的是故意让船夫陷落?她忍心看到翻船吗?或者她扮演无动于衷的角色, 梳理头发唱着歌, 不管船夫淹死在水里?也许她忙于自身的事, 根本没有感觉到, 她为一个不幸铺平了道路?又或者她根本就是一个冷酷无情, 斯芬克斯 9 般的陷害者, 她让人陷落只是出于乐趣?

这首诗允许各种不同的理解观点出现, 就是否蓄意这一点, 让罗累莱这个形象象谜语般并且蕴涵多重含义。当然, 人们要有意识地避免对这个人物那些固有的性格特征印象, 如女魔, 女巫, 魔力小姐, 象布仑塔诺和艾兴多夫笔下的罗累莱。

人们对罗累莱的魅力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一点是明显一致的, 就是这首诗不仅仅是讲述罗累莱的故事, 而同时也包括了“我”, 在回忆这个童话般的形象。

“我不知道”和“我相信”这两个词确定了这首诗是以我主观为出发点的, 一前一后勾略了诗的架构, 在里面嵌入了被回忆的童话。这种框架结构保证了叙述者对罗累莱故事的一定距离, 这个古老的带有铜绿的形象颇为合适地镶进现代的框架中。这一前一后中有“我”的理智思考和反省, 而不是仅仅的浪漫主义呈现, 正如评论者刘敏的评述:

“从开头的 ‘我不知道’到结尾处的‘我想’, 叙述者一方面无法摆脱古老童话的感染力, 一方面也不得不对这一悲伤的故事进行思考。换言之, 《罗累莱》包含着情感与思想的对立, 包含着对自身所激发的浪漫主义情怀的置疑, 而‘幼稚’的读者却片面地把目光集中在当中四节诗句上, 一味沉湎于浪漫主义情感之中。”10

海涅的《罗累莱》取得广为流传, 空前绝后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用新奇的方法对神话加工, 而是这首诗注入了两股自由的力量, 这是布仑塔诺和艾兴多夫所缺乏的:神话和现代, 古代和当前。海涅把它们捆绑在一起。将自然赋予生命, 风景赋予灵魂, 重返褪了色的诗情画意的过去时光中。在传说、童话、神话和寓言中寻找人类原始文明, 再次运用它们古老的, 富有神奇魔力的咒语, 所有这些都是浪漫派渴求的, 在海涅的诗里都可寻得。这个成功归因于浪漫派所缺少的, 也是畏退的一种掺合物: 换言之就是摆脱纯粹的乡愁艺术风格和包装, 直接地、无条件地把人的内心自省放置在诗歌里, 海涅让这成为了可能。他释放了古老尘封已久的故事, 把它变得新颖, 然后用古代和现代结合构成了奇特紧张情节揉进在《罗累莱》里, 可以说是诗歌艺术风格的一种演变和突进。11

最后, 话题归结到诗人海涅身上, 诗中的“我”与作者有关联吗?让我们来分析解谜。诗首的“我”有说不出缘由的悲伤, 这份忧郁在前后关联的诗行中让人察觉到, 陷于不幸爱情中的我是对一位女性而言的, 他对她来说不爱也不恨, 而是忽视。框架中的“我”是与船夫的身份一致的, 船夫仰望美丽少女的目光至少有一部分是诗人自已的目光。在山上高处和霞光中的少女与在山岩下面和阴暗处的船夫是一个对立关系, 也就是渴慕相思的男士与遥不可及, 无动于衷的女士的对立关系。诗中的“我”与船夫之间的距离通过主题结构而明显地取得一致, 这是海涅诗组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小船里的船夫是有“我”身影的“双重人”。在《罗累莱》情景的华丽布景后面都可以找到“我”的身影, 这个布景是用极罗曼蒂克的风格画成的, 只是站在明亮的, 给人印象深刻的舞台上的不是挑战死亡的击剑者, 而是忍受翻船痛苦的船夫, 他用渴慕的眼光凝视上方, 直到触礁沉没。12

篇4:诀别诗歌

别了我的修仙山,

夜又来,无事徒增叹,

凝眉提笔,风流也描几段,

绘出一幅两界图,

人妖难以共戴天,

心事絮絮入芳菲,

空弹一曲悲与泪,

流年尽头回望月,

可否还记月波潭,

潭水映月起涟漪,

忽入时光复流年。

别了我的桃花谷,

别了我的冰山殿,

本是文丑无颜色,

也可再续乱章篇,

可惜尘世多烦扰,

亦或本心总难安,

此次又是无月夜,又作离别赠无人,

又怕忘却人妖事,来日怎能续悲欢,

别了我的绿如蓝,别了我的修仙山。

温暖阳光

篇5:和过去诀别-抒情诗歌

我喜欢简单的走过这个季节

让落叶在稀疏的枝头再次感受生命的洗礼

多情的风肆无忌惮的拍打我抽搐的灵魂

雨在躯体里淹没了血脉

崩溃的声音却无法找到爆发的理由

爱情成了这个世间最可怕的魔盒

纯洁的从前和肮脏的现在

让我的.心破裂成纵横交错的桑田

没有庄稼也不长荒草

这是命运给我的位置也是寂寞孤独给我的惩罚

热情消退的时刻

憧憬成了自欺欺人的幻觉

我竭力想那棵开花的树

那片栖身在月影里的云

还有你

魔鬼一样践踏过我世界的人

爱和恨醒目的像把带血的刀

割断从前割断我忧柔寡断的性格

从今天起,我将不是我

我的命运将和一片落叶一起凋零

我的魂魄要葬在树下

篇6:初三诗歌:雪之歌

夜晚,我在无人的街上悄悄飘落,夜幕是我的背景,幽静的月光是唯一属于我的灯光。而此刻,也只有天上那闪烁的星星与我相伴相随了。我在夜幕下独自舞蹈,无人问津。

清晨,伴着一缕阳光,我听到了孩子们地欢呼声。这时我被孩子们聚集到了一起,虽然我不知道自己变成了什么,但孩子们那欢乐的笑脸却让我开心不已!

我把自己撒落在大地的每个角落,树枝悄悄开放了花朵,房顶被轻轻裹上了一层棉被,那远处的田野呦,也偷偷裹上了一层白纱衣。

上一篇:2020全国学生观看央视开学第一课有感下一篇:银行财务部实习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