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生活诗歌

2024-05-03

平淡生活诗歌(精选8篇)

篇1:平淡生活诗歌

很多时候,我喜欢

这样静静地打坐冥想

其实在音乐中冥想也是

一种莫名的幸福

心灵寂寞的航行

再用我修莲清净的心

静静地回忆往昔

今晚月光如水

窗外竹叶随风摇曳

对面的咖啡屋又将是一夜无眠

呵,每个人都有

每个人夜晚的沉醉

空气中飘来

“醉三鲜”的酸菜鱼味

也夹杂着喝酒划拳的吆喝

但,我心如磐石

举杯喝口热茶吧

提笔刻几行灵魂的诗句

……

篇2:平淡生活诗歌

等待幸运女神的降临

但,我还是有一点迷茫

迷茫这只是一颗流星

一样的梦

我知道

此生我不能渴求很多

我只希望我能够一直这样

★ 平淡生活语录

★ 平淡生活的励志句子

★ 关于平淡生活的励志名言

★ 平淡爱作文

★ 初中生暑假作文:我的暑假生活平淡如水

★ 平淡的小学作文

★ 高一生活作文800字

★ 军营生活作文800字

★ 初三生活作文800字

篇3:平淡真实入生活

我于是开始认真的进入生活。我对自己说:“如果连这些工作你都做不好, 还能做别的什么工作?”但我很快就发现, 我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 冷静、细心、机智、敏捷等等等等都是作为一个护士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我曾经潇洒的边听音乐边写作业, 现在的我却谨慎而又谨慎, 再多的药我也不会配错, 再多的液体我也不会输错。因为我知道, 我的工作同人的生命紧密相连的, 容不得半点疏忽, 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也许因为我的一丁点差错, 就会给病人带去无可挽回的痛苦, 就会造成一次永久的遗憾。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我开始了风雨无阻的夜大学习。在工作中我要求自己输液尽量一针见血。也许有人认为多扎一针两针总是难免的。但是我很清楚, 多扎一针两针对我的确算不了什么, 但对于本来就处于痛苦中的病人就又增添了一层痛苦。所以一有空, 我就拿废针头在旧输液管上联系进针手法, 进针角度, 进针深度等等, 以尽可能地减少输液所带来的疼痛程度。

一次, 科里住了一位长期卧床的病人, 由于长期的输液, 他的静脉失去了弹性, 易滚动, 又不明显, 已经很难扎了。他刚开始不信任我, 说话口气也让我委屈得只想落泪。但我还是冷静下来, 认真的琢磨他静脉的特点, 并真诚地请他和我合作。结果每次都很顺利。第二次, 他又来到我们科住院, 并特意要求我为他输液。他说:“只有到了你们这儿, 我才放心!”而我相信, 这, 不仅仅是他的外交辞令。

我抱着一颗对病人深切的同情心去接近他们, 关心他们, 甚至倾听他们唠叨出心中的困惑。无意中, 在多次院级民意测验中, 我竟被病人们选为他们最满意的护士。我知道, 我做得太少了, 我仅仅做了一点点无愧于我心的工作, 他们却给予我这么多信任, 让我无力承受, 让我何以回报?他们的要求其实很少很少, 他们的愿望其实很容易满足, 只要我们多一点微笑, 少一点冷漠, 他们便给予我们无价的信任。而我, 唯有以更真诚的态度和更精湛的技术去回报这沉沉的信任……

有些病人为了表示感谢, 送来了礼物, 但我觉得我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怎么能收他们的礼物呢?记得又一位刚上中学的小姑娘, 边住院边坚持学习, 为了写字方便, 她很少在右手上输液。每次我去输液的时候, 她总是很放心的伸出左手。她是那样信任我不会让她疼第二次。然而她不懂, 她左手的血管是那样细, 因为多次输液, 已经模糊不清, 远远不如右手血管好扎。她也不会知道, 我每次看似轻松地一针见血时, 手心早已紧张得冒出了汗。然而面对这样一位坚强又好学的小姑娘, 我有什么理由让她得不到满足呢?我又怎么忍心让她再多疼一次呢?她出院时, 送给我一只她亲手用旧输液管编成的“小猫”。我珍藏着这只可爱的“小猫”, 正如珍藏着所有喜欢我、信任我的病人的心意。

有一件事至今想起还令我感到遗憾。我们科曾经住过一位患结肠癌的中年妇女, 在她病危的那几天里, 血管已经极细又很塌陷, 还经常需要输血。每次为她输液, 我都要小心而又小心, 既要保证输血的顺利, 又要保护她的血管。而她也很喜欢让我输液。一次输上液后, 她要塞给我一袋桔子, 我又一次婉言谢绝。她对我说:“你是嫌我脏吗?”我忙说:“不, 不, 你比我更需要这些。”我看到她的脸上黯淡下来, 眼光中流露出失望, 但我当时来不及解释。第二天, 由于病情恶化, 她就开始昏迷。过了一个星期天, 当我再去上班的时候, 她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人世。我忽然感到了一种失落, 我再也不能给她送去安慰了, 我再也没有机会向她解释我并不是嫌她脏。如果, 如果她还能够活着, 如果她还能够对我说, 对我笑, 对我倾诉她病愈后的愿望, 我一定会吃一个她亲手剥开的桔子。

死亡原来离我这么近, 这么近, 在这之前, 我还曾经为一丁点儿小事就觉得活着真没意思, 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曾是多么的幼稚。当他们最后一次潮式呼吸停止的时候, 当他们的心脏再也无力博出生命的曲线的瞬间, 我常常想:他是应该庆幸永远的告别了世事纷扰呢?还是对人世间一切的悲欢离合、得失恩怨万般留恋却又万般无奈地撒手人寰?我深深地感到了生命的神秘与伟大, 我深深感到能够健康的活着是多么幸运, 多么美好!人是那么的渺小, 一个人的生命对于时空来讲又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我于是常常扪心自问:“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能够做些什么呢?如何去实现我生命的价值呢?”我唯有真实的生活, 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 每一秒, 让我有限的生命带给他人尽可能多的健康和快乐!

一次配药的时候, 我右手的无名指被坏针管扎破了, 伤得很深, 缝合了两针。当时我没在意, 不顾疼痛, 继续上班。由于手指经常活动, 伤口张力大, 久久不愈合。一天早晨, 伤口感染发炎, 我也发起了高烧。妈妈心疼的说:“不要去了吧!一天的工资算什么, 妈妈给你发!”但我吃过两片药后, 还是坚持着去上班了。我当然不是在乎缺勤一天的工资, 但我在乎我的病人, 在乎我的责任。也许因为我不去, 就会使一个危重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和护理;也许因为我不去, 就会使科里其他同事们忙得不可开交。妈妈她不会明白, 我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人, 我被很多人很多事深深地需要着。当我把生命的汁液输入到病人的躯体;当我的劝慰使忧郁的病人露出笑脸;当一个又一个病人出院时, 拉着我的手说:“谢谢你啦, 姑娘!”当我走在街头, 遇到病愈出院的人向我微笑……我会感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我会为我的生存价值所振奋。我生存的价值已不仅仅在于自己这个狭隘的圈子, 我的生命已经同许许多多的生命相连起来了;我活着, 是为了许许多多的人更健康地活着。生活给了我博大精深的爱心, 我当把这爱也给予别人。也许我的工作过于平凡, 但它至少体现着我的价值;也许我的生活过于平淡, 但我活得很真实也很丰富。

两年来的工作和生活, 使我明白了许多以前所不明白的道理。“我是凡人, 我的生命是这滚滚凡尘。”轻松抑或沉重, 是我的担子我都想承受。不再躲避, 不再哀怨, 不强求, 不失望。

篇4:陶渊明诗歌艺术之平淡美

陶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陶诗的淳真主要是富于真情实感。陶诗的内容多为自己亲身经历和感觉。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叙写的事情,均为人们所熟知习见。这些人生日常现实生活中的内容,本身就使读者感到亲切,它本身就自然而然地缩短了读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让人一读就懂,倍感亲切,特别是其田园诗,更是如此。

他描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从来不躲闪,不伪饰,与读者真诚相见。比如他因生活困难而“投耒去学仕”;他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归隐;他“采菊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趣;他“弱水戏我侧,学语未成音”的人伦之乐;他“夏日常抱饥”的困苦,以及无钱饮洒的窘迫,均坦诚写出,不避丑拙。在直率的叙写之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旷达的胸怀,读其诗,如观其人,如见其心。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称其诗:“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时旷而且真。”陈师道说:“陶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后山诗话》)

他的田园诗,多有精彩的景物描写。但并不重自然实景的工笔描绘,不拘于眼前实有,只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景,又有意中之景,而重在写意中之景,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等,自然界的景物只是作者内心感情的“外化”。这种写意不重写实,以意写景的手法,使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浑然一体。陶诗不仅善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而且常常带着一种特有的理趣,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都含有一定的哲理意味,而这种理趣,既与玄学和玄言诗发展有关,又完全区别于玄言诗的“淡乎寡味”,它往往与具体的景物和诗人的真挚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且以情景为主。它没有令人生厌的说教味儿,绝少冗长的描写、空泛的议论和铺排夸张,而是善于运用疏淡的笔调来勾勒出精炼的形象,即使运用典故和双关,也是机智地将其化作自己的语言,融于和谐的诗歌之中,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把人们引向一种更加高远而深沉的境界。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境高远,清新拔俗,这也是陶诗耐人咀嚼、涵咏、令人回味无穷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样,这种艺术手法使他的诗歌风格更显得平淡。刘克庄说他“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朱光潜说他“自然本色,天衣无缝,到艺术极境而使人忘其为艺术”,这确实是他高出同时代人的地方。

精工而本色的语言,是陶诗的又一特色。前人常用平淡概况陶诗的风格,这是不错的。陶诗的语言,平淡质朴,不假雕饰,这与李白、杜甫等诗人人炼字句很有区别。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甚至连形容词他都很少用。他写诗多为家常用语、田家语、生活常用语,没有任何难字、难句,一切平平说出,朴实无华。如“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晨光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朴素、直率、毫无斧凿之痕;“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读山海经》)不作任何修饰,简练朴素、明白易懂,但风采韵味深厚。

陶诗的语言平淡、本色,但绝不浅薄粗俗。他诗中那些看似极普通的“田家语”,实则都是经过艺术提炼的,是诗人苦心经营的结果。其中有许多语言极富形象性和表现力,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等都明白如话,但这些平淡无奇的事物,一经诗人的描写,就注入了诗人自己的性格和情感。如“平畴交远用,良苗变怀新”就很有诗意,很耐咀嚼。“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其语言平淡无奇,却真切地传出朋友间的真挚情意,也可看出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的自由。又如(《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一诗中,写雪景“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就把雪花的轻盈飘忽描绘得十分传神,既不用典,也不雕饰。钟嵘称其诗:“文体省净,殆无长语。”苏轼称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陶诗平淡是艺术风格的平淡,而不是思想内容的平淡,他是在平淡的生活素材中蕴含着不平凡的思想内容,把平淡和醇美结合起来,以平写出醇,以平淡的语言写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因此说,陶诗平淡,却淡中有奇,平中有味,并不是不讲究技巧,而是不露一丝雕琢的痕迹,这是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

平淡自然是一种不易达到的美的境界,而陶诗所追求和达到的正是这么一种境界。所以朱熹曾评价说“渊明平淡,出于自然”(《朱子语类》)。明代王圻在《稗史》中也说:“陶(渊明)诗淡,不是无绳削。但绳削到自然外,故见其淡之妙,不见其削之迹。”唐顺之称其诗:“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文句,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答茅鹿门知县》)这些均为中肯之论。

他那重点染、重神似、平淡自然、情景理交融的美学原则和方法,为唐代及后世文人提供了极好的借鉴,甚至被推为“诗之根本准则。”陶渊明诗作的艺术魅力,不但对田园诗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山水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篇5:平淡是真诗歌

平淡看得失,冷眼看繁华。

淡,所以不苦。

甜到浓时会变苦,苦到浓处心无力。

生活如水,欲望如糖,

不是糖越多,水就越甜。

适当的追求,能使生活甜蜜,

欲望太多,甜也会变成苦。

一颗心,经得起平淡,能看淡得失,

虽无大喜,亦无大悲。

淡淡的岁月,淡淡的心,

静静地走,优雅地坐,安然地睡。

人生的味道,淡久生香。

不贪欲念就少,不嗔心就易平。

人这一辈子,机遇难同,因缘各异,

一帆风顺也好,跌宕起伏也罢,

还是平淡普通,都是自己的命运。

那些走过的,偶遇的,相逢的,别离的,

都是唯一。

无论何种境地,都不要抱怨世态,

不能放弃底线,不必嫉恨他人。

不贪,欲念就少;

不嗔,心就易平;

不求,就常知足。

遇上了请珍惜;别过了道珍重。

沉默,是最后的清高。

沉默,可以让混乱的心,变得清澈。

不用告诉别人,你有多愚蠢,多天真,

多善良,多幸运,多倒霉,多痛苦,

学会用沉默去掩饰自己的情感。

也许有人说你洒脱,

但洒脱有时候只是一种假象。

沉默,是城府,是睿智,是内涵;

沉默,是最后的清高,也是最后的自由。

人生有舍才有得。得失存心知,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简单的一句话,

包含了人生中,处世的智慧与道理。

因为,真正豁达的人,懂得超脱;

真情的人,懂得奉献;

幸福的人,懂得放下;

智慧的人,懂得得与失。

人生,在寻找得的同时,

总要付出些代价,

如果能正确地认识得与失,

人就会在得到的同时,懂得必然的失落;

也会在失落的`同时,

懂得如何从失落中找回自我。

人生幸福,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人生的幸福,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争,不是与他人,而是与困苦。

没有唾手可得的幸福,发愤图强,

主动争取才能一步步接近幸福。

随,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知止而后安。

能力与条件的限制,

很多人事只能随遇而安,随缘而止。

争,人生少遗憾;随,知足者常乐。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这个世界。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

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

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心善自然美丽,心慈自然柔和。

水,越淡越清澈;人,越淡越快乐。

淡然,使人简单;简单,使人快乐。

心善,自然美丽;心直,自然诚挚;

心慈,自然柔和,心净,自然庄严。

静静地感悟,抖落岁月的尘埃,

以一颗无尘的心,还原生命的本真,

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的所有。

懂得放弃是种成熟美。

看清一个人又何必去揭穿;

讨厌一个人又何必去翻脸。

活着,总有看不惯的人,

就如别人看不惯我们。

人的成熟不是年龄,

而是懂得了放弃,

学会了圆融,知道了不争。

有些苦衷不言痛,

不是没感觉,而是知道说与不说都一样;

那些暗伤,不是不在乎,

篇6:一月,平淡和鹿现代诗歌

一月,只手拨开雾霾

点映几场删减版的蓝天

正方,长方

窗子 啃出几个时间的豁口

以便阳光绽成小花,于额头

于鬓角。作官方声明

而今又跨过一道分水岭

应精通人际减法

只是要送你的白首,又白了一些

黑发。偶尔感怀,惆怅,畏死

我们想象已久的美好,大都

滞留。在这样的午后

可以酿酒,可以敬生

只是

静候已静,久等偏久

合理把自己静止,抑或

深呼吸,接引灵魂出窍

清扫桌上的乌云和灰尘

给绿萝浇水,防其感冒

净手,端坐,练字

矫正几点笔锋的叛逆与疏离

也可抱着未说出的话、未亮出的眼神

相互取暖

——冬天,已经真正来临

把无家可归的`词句种于书中

躬身,打理

等春天。以拔萃、凝炼的手法

念你

拥之则暖,伴之则安

深夜,和失眠一起打坐

假装读书很久

便可梦见水边的鹿回头

恰似你的温柔,遇风离离

以复古的方式

想我。二十多岁

要赶在父母年老之前,你爱我之前

学会

篇7:平淡的生活好心态生活随笔

忙忙碌碌的生活,耳边整天充盈着菜市场里的喧嚣与繁杂,想获得一份恬静与从容好难。日子久了,当视觉和听觉都已麻木了的时候,你就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这种生活,渐渐习惯成自然。在忙忙碌碌中,总喜欢挤一点时间,静静捋一下思绪,将心情写成说说,写完之后,所有的郁闷,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处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我觉得我的内存已变得超大容量,可以忍受顾客的百般挑剔;可以忍受周围终日吵吵嚷嚷的环境;可以忍受婆婆妈妈的唠唠叨叨;可以忍受每日早起出行所遇到的风霜雨雪雷鸣电闪;可以忍受灶台边热气袭人,挥汗如雨;之所以能够忍受这一切,无非就是想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因为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涵养,就是一个人的风度和气质,良好的形象就是一张个人名片,名片亮眼,自然会提升个人价值。

其实过日子,就犹如料理生活,酸甜苦辣咸,调和了就是美味,比例不对就难吃。料理生活,还是操纵在自已手中才好,自己动手方能丰衣足食,也能过出你想要的滋味。忙点累点苦点,别抱怨,其实都不算什么,常抱一种积极的热爱生活的态度,在忙碌中寻找机会为自已减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虽然不敢苟同,但别人的活法,可以借鉴,可以羡慕,不能牵强自己与其一样,毕竟每个人的能耐不一样,没有必要使自己很累。网上看到一句精辟的话:活得累是因为心里装了多余的东西,跟吃饱了撑的是一个道理。人生其实可以有多种活法,千万不要勉强自己,努力就行,其实保持低调,脚踏实地,一样可以活得很好!

人与人之间,我们总是互相羡慕着,别人一直羡慕我的自由自在,其实我内心更羡慕人家悠闲。每天,当周周的人们正酣然入梦的.时候,我却被闹钟惊醒,睡眼朦松的被迫离开梦乡,钉钉铛铛开始一天的忙碌……当人家早早吃过晚饭,外出散步,那份悠闲似乎与我无关,因为此时,我还在忙于收收捡捡,洗洗涮涮……与常人颠倒的日子,内心有烦燥,有羡慕忌妒恨,也有更多的想不通……日子久了,慢慢也就接受了。

篇8:平淡生活诗歌

美国文学批评家艾伦·退特1937年在《论诗的张力》一文中首先提出“张力”这一概念。他指出诗的意义就在于张力:“为描述这种成就, 我提出, 张力, (Tension) 这个名词。……我所说的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 即我们在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1]P109关于诗的审美张力, 理论界有多种理解。本文所要探讨的“平淡”诗美的张力, 主要指两种相反的审美元素在矛盾冲突、对立统一中所产生的诗的张力。

苏轼对“平淡”诗美的阐释, 主要有以下几条:

(1)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 韦苏州上……所贵乎枯淡者, 谓其外枯而中膏, 似淡而实美, 渊明、子厚之流是也。……[2]P2109-2110

(2) 吾于诗人无所甚好, 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 然其诗质而实绮, 癯而实腴……[2]P2515

(3) ……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 寄至味于淡泊, 非余子所及也。[2]P2124

(4) 凡文字, 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 采色绚烂, 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 绚烂之极也。……[2]P2523

上引几段文字, 第 (4) 段并非诗论, 而是文论, 不过南宋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引用该段文字后, 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余以不但为文, 作诗者尤当取法于此。”[3]P348因此, 我们认为这段文字同样适用于诗歌。每段文字虽然说法不同, 但大致表达了苏轼对平淡风格的欣赏。

苏轼在继承和发扬前人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陶、柳一派诗歌, 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深刻阐释了“平淡”美的本质特点:形式上, 平淡的语言实际蕴含着华美的文采;内容上, 诗的表面虽平淡无奇, 但蕴含了深厚的人生体验和哲学思考。而“枯”与“膏”、“淡”与“腴”等矛盾双方的运动构成了“平淡”诗歌的审美张力。

一、“平淡”而“有味”

苏轼所说的“寄至味于淡泊”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 平淡的语言蕴涵深刻的哲思。

中国古代诗歌, 讲究“诗言志”, 讲究“寄托”, 诗人往往在诗歌中寄寓自己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对精神理想的追求。因此, 要理解古人的诗歌, 只看表面是不够的, 还要看到文字背后的哲理思考和人生境界。

平淡之美, 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普遍的审美追求和最高美学理想。以简淡古朴的形式, 以最有限的言语文字, 表现最丰厚的宇宙人生内容———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追求。苏轼所说的“外枯而中膏”、“寄至味于淡泊”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心灵越是丰富, 内蕴越是深厚, 而表达出来的文字越是平淡, 两者的反差就越大, 那么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震撼力和审美张力就越大。由此产生诗歌的平淡美。

一提起平淡诗歌, 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陶渊明之诗。明人胡应麟以“惟陶之五言, 开千古平淡之宗”[4]P35来评价陶渊明诗歌。我们来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5]P327

“性本爱丘山”, 可见诗人喜爱的是超然物外、淡泊自持的田园生活。清人周亮工这样评价陶渊明:“独有陶渊明……闲靖旷达, 千载而上, 如在目前, 人即是诗, 诗即是人, 古今真诗, 一人而已。”[6]P250伟大的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 充实而有光辉, 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

中国古代的诗人, 和大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不管得意失意, 都喜欢投身于山水田园之间, 吟咏性情, 极力追求淡泊冲和的心境。超越名利的纠缠, 率性自由, 恬淡自适是中国古代哲学共同的追求。在这一点上, 古代诗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但更多的还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淡泊超然是一种人生境界, 把这种人生追求寄寓在平淡风格诗歌中, 从而使之具有一种哲理之美。

(二) 意境隽永而深远。

平淡诗歌的韵味, 还体现在其隽永深远的意境上。它所选用的语言和意象都是极其普通常见的, 但这些常见的意象却能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从而产生强烈的美学张力。读者在想象与联想中, 超越了这些平淡的语言和意象, 进入审美的自由。

陶渊明的诗歌中, 经常出现桑、麻、豆、苗、竹、林、松、菊、飞鸟等意象, 这些常见的意象, 在陶渊明诗中却有了超越平常的意义。如《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5]P335

这首诗, 以平常语道来, 自然而不着痕迹。通过“菊”、“飞鸟”等意象, 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与大自然物我两忘、超然世外的诗人, 更看到诗人的人格、气质和精神境界。

在盛唐诗歌雄浑壮丽、绚烂之极后, 中唐出现了柳宗元、韦应物的“平淡”诗风。柳宗元的诗备受苏轼推崇, 认为其诗“发纤秾于简古, 寄至味于淡泊”。《江雪》这首诗, 可以说是柳宗元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7]P170

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 借描写山水景物, 借歌咏隐居在山水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的清高孤傲, 抒发政治上的失意苦闷。这首诗中寒江独钓的渔翁, 实际上是作者的自况。这首诗意境之深远、影响之广泛, 似乎已经超过作者最初的构想。在天地寥廓、浩瀚无边、万籁俱静的大自然面前, 寒江独钓的渔翁是那么的萧索孤寂, 人类所孜孜以求的功名利禄似乎都毫无价值和意义。这种幽寂淡远的意境, 遗世独立的人格形象, 是通过山、飞鸟、孤舟、蓑笠翁、雪等平常的意象、全诗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来的。

二、“似淡而实美”

从苏轼诗论中, 我们可以看出, “平淡”之美, 实则是一种绚烂之美。二者看似矛盾, 却又富含深意。

苏轼对“平淡”与“绚烂”之间的关系, 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凡文字, 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 采色绚烂, 渐老渐熟, 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 绚烂之极也。”[2]P2523

平淡来自绚烂, 是绚烂的凝结与沉淀。平淡的诗歌, 是以博大深邃的心灵为依托的。人在经历世事的过程中, 心会随之逐渐丰富成熟起来, 当看尽世间繁华之后, 真正具有深邃心灵的人, 会因此而变得澄澈通明, 让这种丰富成熟复归于平淡。平淡只是表面, 就像大海安静时一样, 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汹涌。苏轼的一生, 就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最好例子。他经历过繁华, 也经历过寂寞, 更尝过死亡的滋味, 洗尽铅华, 返璞归真, 他的心反而变得从容淡定。苏轼深刻地领悟到了陶渊明诗歌的微妙之处, 看到了他藏于“平淡”背后的热烈的感情。所以他会对陶诗极其欣赏而至于爱不释手。

WENJIAOZILIAO

诗歌的平淡境界, 也是经由绚烂而来的。也就是苏轼所说的:“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 采色绚烂, 渐老渐熟, 乃造平淡。”平淡不是对绚烂的简单否定, 而是对它的超越与扬弃。没有绚烂, 也就无所谓平淡。一个诗人, 只有尝试过各种风格并且各种风格都写来得心应手之后, 方会臻于平淡之境。

苏轼早年的诗歌风格, 以清雄豪放见称。《臞翁诗评》评苏轼诗:“东坡如屈注天潢, 倒连沧海, 变眩百怪, 终归雄浑。”[8]P116与晚年“和陶诗”的平淡截然不同。但它是平淡的必要准备, 经历了这样的阶段, 才能达到平淡。

黄庭坚说杜甫到夔州后诗“平淡如山高水深”[9]P471, 杜甫在夔州时期写了大量的诗篇, 其中有许多风格平淡之作如:“细雨荷锄立, 江猿饮翠屏。”[10]P1611“青山淡无姿, 白露谁能数。”[10]P1326“山荒人民少, 地僻日夕佳。”[10]P1644等等, 但这些“平淡”的诗歌, 是杜甫的诗歌创作艺术达到登峰造极地步的表现。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盛唐一味秀丽雄浑, 杜则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 靡不毕具。”[4]P70深刻地道出了杜甫诗风的绚丽多姿。平淡是其中一种, 却是最能体现诗人功力的一种风格。

“平淡”是一种“绚烂”之美, 真正的“平淡”, 如清人许印芳所说:“精义内含, 淡语亦浓, 宝光外溢, 朴语亦华。”[11]P201没有经历过绚烂的“平淡”, 不是真正的平淡。那种平淡是苍白的, 是平易浅俗、淡而无味的。平淡是绚烂的结晶, 是将绚烂熔铸于其中的美。

参考文献

[1][美]艾伦.退特.论诗的张力[A].新批评”文集[C].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

[2][宋]苏轼著,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 1986.

[3]何文焕.历代诗话[C].北京:中华书局, 1981.

[4][明]胡应麟.诗薮 (新1版)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5]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中编第一册)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6]北大哲学系.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 (下册) [C].北京:中华书局, 1980.

[7]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编第二册)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8]朱自清.宋五家诗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9][宋]黄庭坚著.刘琳, 李勇先等校点.黄庭坚全集[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

[10][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79.

上一篇:名叫“未来”的人作文900字下一篇:用餐礼仪演讲稿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