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读后感

2024-05-17

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读后感(精选14篇)

篇1: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读后感

作为一线的小学教师,虽然入行时间不长但我也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想要做一名好教师,不是简简单单的爱学生就可以了。教师要对学生负责,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的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我和好多人一样都觉得现在当老师太难了,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

《今天怎样做教师》一书,对一些教学案例进行了点评,读过一半后心里想到了许多,感觉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少的可怜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光说说是不行的,这需要个人的努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当然,很多案例中的问题我还没有遇到过,所以主要是通过王老师的点评和分析去吸取一种思维方法。但是结合我的教学工作,我也在一些案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曾经被这些问题所困扰,而现在看来也的确找到一些自己工作上的问题所在。有这样的一个教师恨自己不能让学生爱学习,其实这样的感觉我也常有,面对不爱学习的学生我常常也感到束手无策,除了把他叫到跟前批评一番也没有想到更好的方法,或者说没有真正的了解和理解学生。经常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但静下来想想“爱一般是由爱引起的,不是由恨引起的。”书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也许是因为对待每一个学生方法都不同吧,想让他们爱学习,只有用适合他们的方法去教育。

书中还提到在我们日常教学中习惯将学生分等,把学生框定出好坏优劣,然后给与不同的待遇。那些‘好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可以享受更多的资源、其虚荣心得到满足,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是好的越好,差的越差,我们的问题学生,在智力大多数还是没有问题,主要是出在贪玩和手懒上,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当老师上课的时候对他们多关注一些,多一些鼓励的话,他们也能表现得好一些,但是坚持的时间并不长,他们已经习惯了原来的那种方式,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懈的坚持。可是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真的很难拿出那么多的精力一直关注他们。其实从心底我们也希望这些差生能改好,要真正的让他们改好,就要了解他们为什么不爱学习,为什么不写作业,在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怎样做教师?王老师明确指出: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可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贪玩的、不爱学习的;学生所感兴趣是课外的东西,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自己的知识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好课堂,认真备好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该怎么办?王老还给了我们指导,学生的因素是我们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师的因素则可以由我们自己控制。要当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调动情绪,把关怀的目光给予后进生。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这样的孩子们我们不能回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是要宽容,善待他们。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用阳光的笑容对待阳光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必定会充满阳光。

篇2: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读后感

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感触很多。王老师用许多生动的案例阐述了管制型家庭、高期望值家庭、垂直家庭、矛盾家庭、冷漠型家庭、溺爱型家庭、放任型家庭、纵容型家庭、无规则家庭、倾斜家庭等12种问题家庭孩子的种种表现及其根源,告诉老师们该如何诊断,分析归因,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多个角度加强观察,做多种可能性假设,透过现象探索更威势值得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他认为“学校教育是有边界的,家庭、社会、学校有各自的教育内容与责任,教师不能把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对孩子的教育应以家长为主,以学校为辅配合。因为父母将伴随孩子的一生,而老师只是孩子生命中的过客,不可任意夸大老师的作用。”

“教师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做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家长们自有他们的思维方式,自有他们的苦衷。他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就会那样想事情,只不过教师不了解就是了„„”

„„

王晓春老师这些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处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而这些恰恰给迷茫中的我指引了方向。

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然而今天教师也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告诉我们: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

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篇3:今天怎样做教师

教育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 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 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初中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又常常被称作“困难期”“危险期”, 这一段时期学生心里的矛盾重重:独立与依赖、理解与闭锁、自尊与自卑、理想与现实以及“性”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不平衡, 加上他们处在“第二反抗期”的叛逆心理, 往往会出现同学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种种矛盾,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处理不好, 常常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困惑, 甚至会造成行为上的严重后果。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认识水平出发,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根据自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体会,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要具备以下几种特质或能力。

一、健全的人格

这是从事教育或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是不适合从事教育事业的, 因为: (1) 他 (她) 可能伤害学生。电视和网络上曾有这样的报道:有教师用烙铁烫伤学生的脸, 有教师让学生相互抽打学生的脸, 甚至有的把学生扔下楼。虽然这种现象只是少数, 但它的危害却是巨大的, 不仅直接伤害了学生, 还伤害了家庭、社会。 (2) 他 (她) 会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因为学生还是成长中的人, 心理发育还不成熟,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他们主要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观察和模仿来习得行为的, 上学期间教师就是最重要的模范 (模型) 之一, 如果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 经常喜怒无常, 情绪不自控, 甚至无理智地打骂学生、欺骗学生, 这些行为对学生和学生以后的成长影响是很可怕的, 对社会当然也会造成危害。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怎样知道一个教师的人格是否健全?这是不能从表面一眼辨别出来的, 我想随着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不断完善, 国家会通过心理测试或其他方法进行甄别和筛查, 进一步净化和完善教师队伍。

二、全面的知识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 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 甚至包括宗教学等等, 这样才有能力解决学生的不同问题。因为学生是一个个具有自我独特个性的、各式各样的发展中的人, 针对不同的情况, 教师就要采用不同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对症下药, 没有能包治百病的药。像学生的行为问题要用到行为主义理论, 情绪问题要用到艾里斯的合理情绪理论, 涉及家庭的问题要用到社会学中的家庭结构理论等等。再比如要帮助学生通过内心对话树立自信, 就要用到: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马克思 (哲学) ;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对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维和情绪———艾里斯 (ABC理论) ;行为改变心理等等理论知识。

三、必要的技能

针对学生集体的和个体的不同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教师要掌握必要的技能。像通过团体心理活动 (游戏) 让学生学会合作、树立自信、表达情绪;通过个别辅导让学生认识自我, 识别不合理信念;通过行为疗法改变行为;通过认知理论改变情绪;通过联想 (意向) 对话转化凝固的心理能量等等。这些活动的引入、成员的协调、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实现活动的目的。

四、良好的沟通

主要就是会和学生谈话交流。要以“学生为中心”, 采用适当的方法与学生进行对话、探讨、对质, 以达到谈话的目的, 要把握学生的情绪和感受, 做到满足学生的需要, 不伤害学生, 又要不偏离主题。良好的沟通要实现“助人自助”的目的, 让学生自己解决和处理自己的问题, 所以很多学者都采用“非指导性”原则, 但在现实的操作中, 指导还是必要的, 只要是学生的年龄和时间的限制。在实用中, 沟通最常用的理论和方法有PAC交互作用分析理论和方法, 对实现有效沟通是很有用的。

五、细致的观察

就是通过观察学生的躯体语言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动向, 包括:眼神、面部表情、躯体动作等等。通过对躯体语言的细致观察达到“不说我也知道你想干什么”的目的, 可以用来辅助沟通, 当然这需要教师对躯体动作的含义有必要的了解。

六、适度的共情

“共情”也就是同感、神入,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这是非常必要的。“共情”是一种感受能力, 要求我们能深切体会学生的心理感受, 把学生当成自己, 这样才能找到学生心理 (问题) 的实质。所谓适度, 就是说“要把学生当成自己但永远不是自己”, 这样才能避免产生移情, 让学生的情绪或感受淹没而迷失了自己, 忘记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质。

篇4:感悟《今天怎样做教师》

在假期中我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此书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退休教师王晓春老师在“教育在线”的“班主任论坛”上对来自网友的一些教育案例的点评,分为四大部分: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和管理问题。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教育问题,从一个专业研究者的角度进行了科学辩证的分析,以期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摆正教育的航向,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

读罢此书,我仿佛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曾经何时我们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而抱怨,曾经何时我们为自己付出的与得到的不成比例而愤愤不平,曾经何时我们为社会对老师的误解而伤心,面对这一切,我们曾经动摇过、彷徨过,但是现如今我们依然站在这里,对着学生笑着说着,说明学校的舞台依然吸引着我们。看了这本书时,我的思路被打开,是的,当我们意气风发地踏上这三尺讲台时,这个职业注定要付出,要奉献。作为教师你无法改变,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在这三尺讲台上,我们和学生一起领略古今数学的魅力,一起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我们与学生一起成长,一起体会成功的喜悦和过程的艰辛。我终于明白什么是教学相长。切切实实认识到要想当好一名教师,仅有“爱心”远远不够,仅有“严厉”也远远不够,要有一种研究的意识,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的智慧含量,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

在回答“今天怎么做教师”这个复杂问题时,王老师明确指出“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列举出了当前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的现状。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方法太简单了,而且多年如一日,变化不大,无非是一边‘严管,一边‘奉献爱心。严管不见效,就用爱心感动之,爱心感动不了,就更加严厉地管理之,再不管事,只好借助家长的手‘修理之。然而学校管不了的学生往往家长早就失控了,家长还指望教师把他的孩子弄过来呢!于是没辙了。剩下的只有牢骚、无奈和疲惫。而且工作方法越简单,教师越感觉劳累,因为低科技含量、低效率的重复劳动最磨损人的心灵。我感觉,以这样的专业能力应付日新月异的社会和越来越奇的新一代,难免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这可能是我们很多老师活得累的重要原因。面对这种情形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敢于打破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思想,进行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创新,才能取得改革的效果。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知识结构,常教常新,努力开创教学的新天地,为完成崇高的历史使命,贡献最大的力量使自己成为一名充满智慧的教师,才能告别过去那种得不偿失的工作状态,教师才有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篇5: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我想做一名快乐高明而且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呢?结合自己的实际,我有以下看法:

作一名快乐的教师,必须学会发现快乐,体验快乐,教师的快乐来源于何处呢?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教育对象的激情与活力。面对朝气蓬勃、天真浪漫的青少年,教师会永葆青春、永怀童心、永有童趣,即使岁月染白须眉鬓发,心头也会绽放不败的春花。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教育过程的挑战与创新。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人不能两次渡过同一条河流,更不可能重复使用一种教育方法。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教育情景也是千变万化的。这种变化,对教师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考验。它激励和鞭策着教师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时刻置身于一种色彩斑阑的新奇感觉之中。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学生心灵的回应与情感的互动。教师一串连珠的妙语、一个生动的事例、一句精巧的名言、一节成功的教学,都会赢得学生赞赏的目光、会心的微笑、热情的掌声、由衷的敬意;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关爱、每一丝呵护、每一次教诲,都会融入学生的脑海,刻在学生的心扉。此情无价,此乐无价。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教育目的的崇高远大,来源于教育成果的的丰硕殷实。教师之于学生,可以传承精神,延续理想,升华知识,克隆品质。一名优秀教师,不仅是在培养着一批现实的优秀学生,同时也是在培养着一个未来的优良社会。当桃李遍天下之时,教师的思想主张便得以发扬光大,教师的付出便得以成倍的回报。那种精神的满足与心灵的慰藉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比拟的。

教师的快乐在于自己体察快乐、品味快乐,更在于自己创造快乐、享受快乐。一个善于创造快乐教学情景的优秀教师,能把枯燥的知识教学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娱乐活动,自己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自己教得省时省力,学生学得深刻扎实;自己讲得少而精,学生用得博而广。愿做春蚕、蜡烛的精神、情操固然可歌可泣,但会演喜剧的能力水平则更加可喜可贺。

作一名高明的教师,必须有高明的方法。我的具体做法是:仅仅教师自己作出严于律己的榜样是不够的,他还必须以严格的纪律约束学生的行为。

最要紧的是,教师要以慈父的态度对待学生,他应当想到。父亲把孩子托付给他,他就是处于代父亲职责的地位。

既不应自己有恶习,也不应容忍学生有恶习。他应当严峻而不冷酷,和蔼而不纵容,否则,冷酷会引起厌恶,纵容会招致轻视。他要经常讲解什么是荣誉与善良,因为愈是经常告诫,就愈少需用惩罚。他不应当发脾气,但又不应当对应该纠正的错误视而不见。他的教学应当简明扼要,他应忍劳耐苦,对学生的要求应坚持,但又不要过分苛求。

应当善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向不发问的学生提问。对学生朗读的表扬既不可吝啬,也不可浪费,因为吝啬使学生产生对课业的厌恶,浪费则产生自满。

在纠正学生的过失时,既不能讽刺挖苦,也不应辱骂。有些教师在责备学生的过失时好像是在嫌恶学生,这就会挫伤学生勤奋学生的积极性。

应当要求学生在听自己讲话的时候要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安静。因为名家的演讲不应去迎合学生的标准,而是相反,学生的演讲要去适应名家的标准。此外,如果可能,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个学生所赞扬的是什么地方,他是如何赞扬的。教师对自己演讲中的优点感到高兴不是由于这些优点本身,而是由于学生能正确理解。能分出好坏。

作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必须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在这个电路适配器的关系中,老师处在更主动的位置上,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老师手上。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在学生面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但是今天,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畅销书阅读等方面会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老师要乐于向学生学习。老师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师生之间有时是以“能”会友的关系。现在的学生涉猎广泛,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教师,作为老师就应该谦虚地向学生学习。这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相反,如果教师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强学习,不主动与学生交流、交心,甚至还把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的做法当作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那就不仅不会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还会彻底破坏师生关系。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如果说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那么当我一翻开它,读了第一个案例,就不知不觉沉浸其中,舍不得放下了。它就是王晓春教授所编著的《今天怎样做教师》一书。在这本书中,王晓春教授对收集的100个经典教学案例进行了一针见血的点评。读完这本书,我突然觉得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教师?许多老师都觉得现在当老师太难了,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也常常觉得黔驴技穷。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自感受益匪浅。

首先针对当今社会有许多的老师觉得做好一名老师太难了这一问题。读了此书,我找到了答案。原因是我们的工作方法太简单了,而且多年如一日,变化不大。无非是一边“严管”,一边“奉献爱心”。严管不见效,就用爱心感动,爱心感动不了,就更加严厉地管理,再不管事,只好借家长的手再来“修理”了。然而学校管不了的学生往往家长早就失控了,家长还在指望老师把他的孩子教育过来呢!于是没棋了。剩下的只有牢骚、无奈和疲惫。在这本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案例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有的老师还一味的相信师爱的力量,以为教师只要给学生以爱,最不听话的学生也会“感恩”而改正缺点。针对这种现象,王晓春教授严厉地指出:“很多教师都是这样,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教师一厢情愿地以为,学生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可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感恩心态越来越淡薄。你想,你关爱再多,能超过家长吗?家长关爱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大的力度,都没能使孩子听话。您的爱怎么就那么灵呢?”“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爱不属于专业能力……”可见在这本书里,王老师对案例中老师行为的评价很现实,一针见血。

在书中还指出大量的案例中存在着教师思维方式过于简单及一些非专业化的反应。比如碰到钉子就急躁,遇到失败就沮丧,稍不称心就埋怨,怨气冲天,顾影自怜,工作情绪化等等。老师们在遇到学生问题时,很少假设多种可能,只作单项归因,而且对谁都这样归因。在更多的情况下,教师根本不问原因,甚至不想知道原因,只要你达不到我的要求,上来就管,就批。比如发火,比如罚抄作业,比如给家长打电话告状……这哪里是教育,这只是在“管孩子”,没有学过教育专业的人,也完全能用这种方式工作。可见,在今天这个知识爆发的年代,做老师越来越难。只有不断的提升和充实自己,同时也要不停的转换角色才能当好一个合格的教师。

那么今天到底怎样做教师?引用此书中的一段话: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该书的作者,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已发表的专着有《寻找素质教育的感觉》,《走进孩子的心灵》等。

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此书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管理问题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教育不是为了把孩子弄得让老师满意,而是为了让他自身得到切实的发展。”“恕我直言,爱失望的人并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无论现实情况如何令人沮丧,都坚定地朝自己设定的方向前进的人。哪怕只能往前挪一寸一分,他也不放弃。”

“为别人当人梯”和“把别人当人梯”是同一种思维方式的两个极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平等意识。人有人的尊严而不是工具。“

感受:以后不要把”甘当人梯“这句话奉为师德高尚的名言了。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是”人“,这”人本意识“告诉我们,平等不仅仅是个概念。

”不是教师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大家视如珍宝的东西之后,才能获得社会和大众的认可?难道我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不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为了证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伟大吗?我们需要的是现代人的师德,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怎样活着,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自主权的。千万别摆出一副“纯洁受害者”的样子,说自己不得不这么做。“

感受:师有理由”干好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这是应该的。假如生活中你做不好,那么你也当不好”老师“这个新时代的社会角色。

”师的生活是封闭的、单调的、线性的、片状而缺乏立体感的、灰色的生活方式。看不见窗外的生活,感受不到社会的变化,与人谈话插不上嘴。除了幼儿园的那点事,几乎没有谈资。在社会一般人的眼里,就是幼稚。在幼稚之外,又加了一层自卑——这是一种低效率、低创造性的生活方式。科技含量不高、不断重复自我,而找不到超越自我的感觉。这是教师的悲哀,教育的悲哀。如此生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是无法培养出开放的、生机勃勃的、全面发展的充满创新精神的幼儿的。“

感受: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要多研究、多探索,避免重复、低效的劳动,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找寻职业生活的幸福感。让自己生活得身体忙碌但内心轻盈。

王晓春老师这些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处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所欠缺的。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幼儿,亲近幼儿,关心爱护幼儿,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茁壮成长。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工作的得与失。

篇6:《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赞誉啊!振兴民族的希望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感到任重而道远。因为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是对学生,更重要的是对教师。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敬业奉献的传统美德的同时,在教育观念上完成自我更新。要在育人的同时,不断“自育”,重塑二十一世纪教师新形。这是我读了覃川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之后最大的感受!

覃川老师提出了一个很现实也很重要的问题,今天我们怎样作教师?覃老师在这本书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通过展示自己对教育现象的思考和研究,来带动我们读书人去思考和研究,从而强调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只有反思型的教师才是专业化的教师。

不管历史怎样变迁,教师的内涵在历史长河中将永不磨灭。时至今日,新世纪的大门早已开启,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知识经济时代,相应地赋予了这个时代的教师以更多的内涵。我很赞同覃老师的观点。让老师在反思中成长。尤其像我们这些没有经验的新教师更应该让反思成为我们成熟的助推器!教师的教学反思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反思(reflection),顾名思义就是回过头来思考,自我唤醒自我。作为教师的反思,则主要是指对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的思想、言行、方式方法等的自我意识、自我知觉和自我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促使

学习主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也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的反思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时效性和过程性。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成为反思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有学者从认知心理学、教师心理学的角度强调教师的教育工作如果多一份反思与监控,就多一份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一些。反之,一个缺乏反思的教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不可能有大的长进。而教师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并形成职业活动中的反思习惯,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为教师的反思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 实践 + 反思 = 教师的成长。此公式足见教学反思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布鲁巴赫(W?brubacher)从时间维度上把教学反思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反思(reflection-on-practice,或译为实践后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reflection-in-practice),三是为实践反思(reflection-for-practice)。

及时总结、记录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

任何一堂课都有其成功的地方,也可能存在某些缺憾。作为教师,不论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或手段的独到之处、创新之处、精彩之处及时记录下来,作为以后从事教学的宝贵素材或案例,不断加以充实和改进,就可使以后的教学更轻松,更趋于完善。同时,它也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研工作提供了很有参与价值的第一手材料。

从瞬间的灵感中给人以感悟

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瞬间迸发出的教学灵感,抑或是学生思维方式的独到的见解、想法、做法,都是难能可贵的。身为教师,在及时给予学生以正面鼓励的同时,将其记录下来,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新意。

如何做好反思工作呢?覃老师也告诉我们要努力 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补充自己,不断的学习。只有为师者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具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需求,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执著的追求,使自己的职业能力进一步提高,而且教师的学习行为也会给学生树立榜样作用。教师只能是终身学习者,只有终身学习才能更好地去教。学习是为了提高,反思同样是为了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反思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教师的反思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断的反思和对自己教学过程中许多问题的“追问”,使教师的教学更趋理性,追求更高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们还要作一个有思想的新型教师,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们要反思我们的语言,反思我们的行为,反思我们能够反思和应该反思的一切,在行动中反思,在案例中反思,从而不断地提升我们的教学行为。

一位外国学者Wallace说:“教师的发展意味着变革,而卓有成效的变革没有反思是相当困难的”。反思只是手段,实质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发展。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是的,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但愿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所有教育者,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人;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人;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人;以优秀的成果去鼓舞人;以充实的人格去塑造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让美好的人生在教育事业这面火红的旗帜下熠熠生辉。

篇7:《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既想做好一个德育教育者,又想当好一个学科老师。可是这样的两手抓,似乎在实践当中没有收到我想象的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自认为我是负责任又尽心尽力的。对于每一个学生,一开始的时候我都给予平等的爱,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的爱渐渐的变了:对于好学生听话的学生,我是打从心里喜欢他们;而对于那些老是犯错误而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我甚至有点消极的情绪,我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违反了师德,是不是不配当一个称职的老师?

李老师通过这些案例指导了我今天怎么去应对这种困惑。李老师说“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然后才是一个学科老师”。师爱是教师应尽的师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这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在私人感情方面,我们是无法强求的。比如说对于一个说谎成性的人,如果我们还打从心里喜欢的话,那么我们就是一个有问题的教师了。我们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有一点不好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并不防碍我们关心和帮助他,也不是代表我们已经放弃了他们,我们还是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教好他们,这才是人性的师爱!我明白了自己并不是放弃了学生,正是这个“矛盾”的爱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个好教师!我相信经过时间的磨练,我一定可以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做到怎么样的爱学生才能更好的让他们健康成长。

在教学方面,虽然我们强调了教育课程改革,但是到现在为止,恐怕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的教育中应试教育还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势和现实所迫,我们不得不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的提高,这是我们教师压力的根源之一。

篇8: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

教育工作者是以精神立身的人, 国家对这个群体应该尊重有加, 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 挺直腰杆自豪地工作。极为可喜的是, 天津市率先严格执行国家“禁补令”, 拉开了教师们有尊严生活的序幕。作为教育工作者, 则要以此为契机, 修身立德, 干事创业, 带着对教育理想的高度虔信, 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 成为专业精进、有文化自觉的专门人才, 从而赢得社会的普遍尊重。

任何职业, 只有首先被其从业者看重, 才能引起别人的重视。当绝大多数教师把教育看得足够有尊严的时候, 当大多数教师把教育当作生命一样神圣守护的时候, 别人就不能不对教育和教师肃然起敬了。

那么,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就这个话题谈点我个人的想法。

第一, 爱教育, 视教育为使命。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须有信仰, 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 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说到教育的本质, 他又说:“教育, 不能没有虔敬之心, 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面对教育存在的问题他不无忧思地说道:“教育决定未来人的存在, 教育的衰落就意味着人类未来的衰落。”可见, 我们教师的每一个教育行为, 都担负着民族复兴和发展的使命。教师职业与祖国尊严密不可分, 与未来人类的命运密不可分。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人, 使命在肩!如果没有教育的使命意识, 没有对教育的挚爱与信仰, 是不适合做教育的。“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 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的文化精神之中, 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 (雅斯贝尔斯语) , 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我们为了完成这种神圣使命, 还必须沉下心来, 潜心读书, 丰富学养, 淡泊名利。

第二, 勤学习, 视读书为至乐。

教师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力, 并视读书为人生最大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 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 每日不断, 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 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教师的阅读首先要以教育理论著作为主, 然后兼学别样, 广泛博杂地读。阅读教育理论著作, 可以让我们明了教育规律和教育真谛, 而不至于使工作陷于盲目和无知。阅读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时, 你会清醒地知道“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在学习中, 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读着这样的话你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醍醐灌顶的感觉呢?

有了阅读足够多的教育理论书籍的背景, 你就会成为一个深谙教育规律的行家, 再结合实践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你就是教育使命的自觉实践者, 你就能真正享受教育生活给你带来的无穷快乐了。

此外, 你还要读与学科相关的书, 更要广采博读。读书博杂, 就像吃五谷杂粮使人强健一样, 博杂地涉猎, 还能让你视野更开阔, 更有智慧。庄子曾说过:“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第斯多惠指出:“教育者和教师必须在他自身和在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的教育的最强烈的刺激;对他来说, 把自我教育作为他终身的任务乃是一种双重的和三重的神圣责任。”可见, 教师读书不仅可以于身心获益, 同时更是教师的一种责任。

第三, 爱学生, 视学生为朋友。

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孙子兵法》有云, “上下同欲者成”。可见, 教师要想取得教育的成功, 就要有一颗“博爱”之心, 师生做到精神共成长。我国传统文化读本《弟子规》明确告诉人们:“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谈道:“我如果当小学教师, 决不将投到学校里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 我都要称他们‘小朋友’, 那不是假意殷勤, 仅仅浮在嘴边, 油腔滑调地喊一声, 而是出于忠诚, 真心认他们做朋友, 真心愿意做他们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长成和进步是我的快乐, 小朋友的羸弱和拙愚是我的忧虑。有了快乐我将永远保持它, 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叶老这段话不正是对博爱的很好诠释吗?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主张教育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 教学中要遵循成长着的人的自然发展阶段。他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觉得, 只有付出真爱, 才能有等待的耐心“激励、唤醒和鼓舞”他们, 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主动发展。

第四, 乐生活, 视自然如美德。

教师在教育生活以外, 要培养自己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德行, 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位, 教师要成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德参天地”的典范。人的心胸和自然同其伟大, 同其美。凡是顺乎自然的行动都是美的。柳宗元在《种树郭驼橐传》一文中阐发种树之道、推及为官之理, 又何尝不蕴含育人之道呢?“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种树尚且如此, “百年树人”的教育不更应该顺乎学生成长的规律吗?因此, 让我们摒弃急功近利的短视与浮躁, 多些静待花开树长的温情与雅量, 厚其德, 增其识。唯其如此才是善的, 也才是美的。

总之, 教育工作者有了对教育理想的虔信, 带着对教育强烈的使命意识, 以博爱之心与学生共同成长, 不计得失, 淡泊名利, 胸襟开阔, 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成为遵循教育规律的自觉行动者, 我们的教育前景才更为光明。

我推荐的书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王荣生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的国际视野》, 上官木子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教师缺什么》, 黄燕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紫陌红尘拂面来》, 董一菲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篇9: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一位教师,边板书边教学时,发现平日的窃窃私语完全没有了,这是怎么回事?她转过头,疑惑地望着她的学生们。突然,她发现所有的小脑袋都转向教室左边的一个小男生……天呀!他在做什么?平日里很有个性的这个男生,桌上堆满了撕成一片片一条条的作业纸,他正一把一把地抓起来,不停地抛向前两排一个男生的头上……

面对这样的状况,你会选择哪一种做法呢?

A训斥学生,勒令其停止行为;

B不闻不问,继续上课;

C找到合适的借口或理由,分散其注意力。

选择A的教师,或许他们认同的是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让他们忽视了对学生的尊重,或许他们渴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效学习、快速成长,或许他们认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或许他们是责之切,爱之深!

选择B的教师,或许他们运用的是一种冷处理,在“不闻不问、漠不关心”这样的方式中希望这个学生能自己体会到老师的用意,改变其任性的做法,回到正常的学习状态。

选择C的教师,他们很有策略,这样做一来维护了教师的尊严,二来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化“狂风暴雨”为“云淡风清”。正如魏书生所说的:“改变一个学生,最好的是改变他的注意力。”

在这个小案例的选择当中,折射出了三位教师的不同做法,不同的做法便会有不同的效果,正是这不同的效果让我们不由得思考起这样的一个话题: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我们要做让孩子如树般成长的教师。那一方泥土就是我们给予学生的爱,那一片阳光就是我们与孩子相处时的智慧!曹经富在《成长如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只要有一方泥土,一片阳光,树们便可以成长。那种成长是自然的,我们丝毫看不见它们是怎样长大的,可是它们又确确实实在成长着,那突然多出来的一根枝条,无不说明它在长大着。它们长得自自然然,心平气和。”树的生长无声无息,突然之间就会给我们惊喜,孩子的生长就应如此!

我们要做有策略有方法的教师。在教师的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性格迥异的孩子,与他们相处时要运用不同的策略。对勇敢的孩子,我们要叮咛他:“别跑得太快了,前面的路还很长。”对胆怯的孩子,我们要鼓励他:“试试吧!相信你自己!失败了再来一次!”就如郑渊洁说的:“好的教育,是用50种方法去教育一个学生;差的教育,是用一种方法去教50个学生!”

我们要做从容而淡定的教师。假使不能把孩子们都培养成一棵棵参天大树,也要有让他们做一株株小草为春天奉献一点新绿;假使不能让孩子们都成为一座座高山昭示雄伟,也要有让他们当一块块路牌为迷途的路人指引方向。教师的这份从容是一种等待,拥有给予孩子慢慢长大的耐心和爱心!这份从容是一种智慧,能春风化雨,拨云见日;这份从容更是一种境界,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

篇10:《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继《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我又阅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忍不住想写点儿什么,引用王老师的一句话:“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这句话在你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冲击感,它让我认识到当好一名教师,一个正确看待问题的心态和意识是多么的重要。下面我把自己读后的一点点感受写下,愿与同事们共勉。

首先我想说的是:怎样做教师换言之怎样做最好的教师?我觉得必须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书中有这么一段精辟的言论: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要了解和研究自己学生的方方面面,并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职业的爱和尊重,如此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都是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这就好比世界不存在一片相同的树叶,也不存在相同的一个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渴望得到同学、老师、家长及社会的认同。书中好多案例都证明,自尊心是推动学生不断上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将会促使他们努力地学习,力争上游,自觉主动地约束自己,为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记得上届有个学生叫陈某,父母离异,平时照管他的人较忙,导致孩子行为习惯很差,直接地影响到他的学习成绩。上学迟到,上课走神,作业常不能按时完成,成绩一直稳定在最后一名,而且还是全校最后一名。作为他的班主任老师我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他改变现状,为此我叫来了他爸爸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了解和沟通,谈了很多,也了解到了很多,孩子现在的学习成绩差并不是内在因素而是外在因素,这孩子自从爸爸妈妈分开后对他在心理上造成了一些阴影,孩子开始变的消极,懒惰,甚至还有一些自卑,在了解了这些后,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特别的关注他,一有时间,我就会和他坐下来了解他内心所想,及时地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慢慢孩子变的主动了起来,当他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我就表扬他的进步,肯定他的改变。时间长了他就慢慢的有了自信心,学习也有了动力,成绩也不再是最后一名,后来中考成绩他自己都不相信他能考到400多分。现在回想,如果当时我能更好的更灵活的运用书中的这些建议的话,也许他会更好。

其次就是书中谈到的老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我很有同感。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教书育人的教师知识的更新就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面对见多识广、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如果不去拓展我们的文化邻域,是很难赢得他们的信赖和尊敬的。引用陶老师话: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学而不厌。在他看来,教师首先要有不断提高自己文化素养的意识。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天天的充实自己才能常教常新。要教学生力求上进,非自己努力上进不可,唯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由此我还想到一位教育大家每天问自己四个问题:一、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看似简单的四句话,却令人深思。他让我明白了教师更新思想重要性,如果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很难做到博,在授课时就会缺少激情,与学生缺乏时代共鸣感,这样的教学课堂我觉得是低效的。所以不得不问自己:如何能做一个令学生信服的老师呢?读了王老师这本书后让我心中有一个新的方向,对自己的要求也有了新的标准,之前许多工作中不明朗的东西也变的清晰了许多,书不错在此推荐。

篇11:今天怎样做教师

今天怎样当教师?这是许多人都在探索的问题。是啊,在当前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确实是挺不容易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是忙碌的,但我认为教师的成就感--“桃李满天下”的幸福,也是无人能及的,教师的价值是永恒的。那么,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一文,给我很多启示。

(一)教师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孩子就需要与孩子沟通华考范文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工作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我们的爱不断发展自己,以完善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用我们的爱到笑对人生的境遇,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二)教师要把强烈的责任意识放在首位

教师要忠实地履行职责,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如重庆市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在两次突如其来的灾害中,不顾个人和家庭的安危,全力保护和抢救学生,他们在做这种选择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老师。”“我是老师”,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但它掷地有声!“我是老师”反映了一名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表明教师形成了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养,这是新时期师德的一个核心内容。

(三)教师要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生活

魏书生说:我们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那我们就会生活在高尚、昂扬、乐观的生活之中。今天,我们教师要充满爱,爱人生的每一段时间,爱生活的每一个空间,爱他的职业,爱他的事业。让我们的爱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工作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我们的爱不断发展自己,以完善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用我们的爱到笑对人生的境遇,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篇12:谈谈“今天怎样做教师”

摘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首先从根本上解决好教师“安教乐教”问题;教师应以“教学”为主业,以“学术”为生命,以“育人”为根本,以“淡泊”为追求。

关键词教师教育安教乐教师德师风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8-6539(2010)05-(0109)-(01)

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指出,人民教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要有“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这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对人民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首先从根本上解决好教师“安教乐教”的问题。

我生长在农村,小时候是个放羊娃,田里的农活大都会干。高中毕业那年,公社安排我在当地一所学校任民办教师兼校长。村里便有人嘲讽说,“家有斗粮,不当猴王”。我虽曾扮演过老师,但没想过要当老师,更没想过会终身从教。于是,我弃教从戎。在部队,曾任车载电台教官。军校毕业时,本想到野战部队施展一番才华,没想到校方竞选中我留校任教。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政治理论教学生涯。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然而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运作方式,你要想进入它,熟知它,立足其中,并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应有的代价。我的优势在于有部队工作的经历并通过院校正规培训,基本上过了实践关和学历关。为了过好教学关,我经过三年苦练,打下了比较扎实的讲、写、演、画等教学基本功。对我来说,最难过的是语言关。因为我是秦人秦声,从军八年,乡音难改。南腔北调,虽有特色,却令听者费解。为了当一个合格教师,我只好顶着同乡的冷嘲热讽,坚持听广播,学发音,练演讲,最终学会了普通话。但却犹如“邯郸学步”,从此不再太会说家乡话了。从教30多年来,最高的学术成就是出版了个人文集《喉舌与利剑》,最高的荣誉是军队教书育人金奖、全军优秀政治教员,最喜欢的座右铭是:着平处坐、向高处看、往阔处行。

我对教师职业有这样四点心得体会:一是教师应以“教学”为主业。立志从教者,必视教学为“主战场”。如果讲师不能讲、不会讲、不愿讲,就不能算合格,更不能晋升为教授。如果教授不教,便是图有其名,应该待岗以至下岗。二是教师应以“学术”为生命。执着“求真”者,必视“天下文章”为至尊。教学与科研,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如果一个教师只会教学,不会写文章、搞研究,以“把论文写在讲坛上”为自豪,那就算不上是高素质的教师。一个教授,应视学术为生命,不仅要会带研究生,坚持给本科生上课,更要努力成为研究型、学术型的教授。三是教师应以“育人”为根本。保持“尊严”者,必视学生为“朋友”。要

做一名优秀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既要做“经师”,更要为“人师”;不仅要以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论武装人,更要以自己的学识和人格感化人;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要努力成为“大师级通才”。四是教师应以“淡泊”为追求。清心者,天地宽。寡欲者,品自高。“为学不易,为人实难。”为师者,应自尊、自重,不可自轻、自贱。你要立志从教并成为一个名师,就必须“受得住清贫,耐得住寂默,抗得住诱惑”。在当今社会,谁能做到这三点,谁就能成功,谁就是成功者。

篇13:今天我们怎样做校长

一、教师——培训引导激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也对教师予以厚望,他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就学校来说,教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校长工作的重中之重。

1.积极引导,树立正气

现代教育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学校中的教师群体内部必须建立起一种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新型关系,这样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因此,合作、互助是实现教育目的必要条件,也是调整教师之间关系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的合作与互助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它能增加教师的专业交流机会,采长补短相互促进,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效果,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共同进步。

辽宁省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长期以来,通过进行全校教师参加的同课异构、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技能大赛(语文、英语学科的朗读、书法比赛,数学、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的绘图、板书比赛,物理、化学学科的实验操作比赛)等,让教师在“集体备课—个体研究—相互观课——相互议课”中,找出自己的教学差距,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他人,在同伴互助中提高,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形成了不断超越自己、互相激励的教育教学氛围。

2.扎实培训,增强素质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大力加强基础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已形成共识。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过渡的瓶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为让更多的百姓子女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许多地区实行了优质高中扩招政策,这是历史赋予高中教育快速发展的良机。但扩招,也使教师队伍急剧膨胀,新毕业大学生所占比例明显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此时作为校长,既不应该埋怨师范大学没让学生熟练掌握教学基本技能,也不能一味责备新教师综合素质不强,他的责任是帮助他们尽快完成大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化,帮助他们尽快实现教学新手到教学成手的发展进步,帮助他们实现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事业中发挥一技之长的愿望。

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从2003年开始扩招。由于自然减员、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大,大量新毕业生和初中骨干教师走上了高中教学岗位。目前,学校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的比例达到1/3。校长结合学校实际,决定在把好入口关和建立、完善培训制度上下功夫,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把好聘用教师的入口关。程序严谨,要求严格,层层筛选,公平公正。聘用分为三步:

公开招聘。直接与省内外各高师院校联系。

面试阅档。与应聘学生交谈,查阅个人档案资料。

测试、试讲。由各学科教研组长和中层以上领导担任评委,对应聘者进行专业知识测试,高中教材试讲。测试、试讲分数合成总成绩,按名次录取。

二是进行岗前培训。由学校对新教师进行师德、校规、教学常规等方面的培训。

三是进行跟踪指导。师德、业务优秀的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子,签订《帮带协议》,在师德修养和业务上全面帮助新教师。

四是定期进行验收。每个学年末,学校都举办“红烛杯”青年教师演讲比赛和新教师汇报课。

3.强化考评,激发活力

教师评价是影响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校实现教师队伍管理科学化的有效途径。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不仅可以规范、激励教师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学校校长获得教师工作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可以使校长客观、准确地把握学校工作、教师工作的状态,便于及时调整、修正。为了切实达到评价的目的,在组织制定教师评价制度时,校长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评价成员的多方化,帮助教师认识自我,不断反思,不断提高。

4.竞聘上岗,优化组合

教师竞聘上岗制,可以优化教师队伍,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充满活力的竞争激励机制,为发展优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从2013年开始,就推出了岗位竞聘制,自上而下,逐级聘任,即学校先聘年部主任,年部主任选聘班主任,班主任选聘本班科任教师。这样的竞聘形式,优化了班级教师队伍的组合,增强了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紧迫感,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办学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学生——自主疏导影响

学生管理工作是校长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中,校长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发展观,使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要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工作具有针对性。

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根据学生管理特点,狠抓三个基本建设:首先,根据高中学生特点,完成高中生德育目标体系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其次,根据学校实际,完成相关制度的建设,包括学生一日常规、奖惩规定和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申诉制度;第三,不断强化队伍建设,选择综合素质高、精力充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到:问题性质有区分,教育内容有梯次,以理服人有深度。

首先,对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要有分析,有的是行为习惯问题,有的是心理障碍问题,也有的是道德品质问题,学校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方式。以心理障碍问题为例,一是在每个教学楼层设立2个谈话室,让老师和学生能进行一对一的面对面心理交流;二是设立心理咨询室,每天下午开放,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三是聘请学校热爱心理咨询工作、个性品质良好、善解人意、具有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做咨询教师。在这些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坚定信心,稳定情绪,增强了克服心理问题及重新面对学习、生活的勇气。

其次,学校还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教育要求,确定不同重点,形成由行为到意识,由感性到理性的梯次。高一年级以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为主,每年开学初开展“行为习惯养成强化月”活动,向学生提出校园文明的具体要求;高二年级以是非、荣辱教育为主,主要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高三年级以公民意识教育为主。

第三,根据高中生即将成年的特点,特别注意工作中以理服人,通过说“理”来教育学生,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对学生施加正面影响,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目的。

三、干部——选拔任用考核

中层干部是学校决策的执行者和组织者,代表着学校的管理水平,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办好一所学校就必须建设一支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中层干部队伍。在中层领导干部选拨中,本着“想事的给机会,干事的给位置,成事的给待遇”的思路,既要全面考察德能勤绩,又要看重其业务专长,努力把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教师选拔到中层岗位上来,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为学校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中层干部一经上任,要明确职责,加强培养和管理,并定期考核。

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层领导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采取了以下做法:

1.理顺关系,明确分工。学校实行年部管理体制:每个年级设两个年部主任,分别侧重教学和德育工作,正主任负总责,另派一名副校长负责监督与指导。

2.责、权、利挂钩。在学校工作中,起早贪晚,最辛苦的是年级主任和班主任,而校内津贴和各种奖励最多的理所当然也属于他们。

3.坚持考核,支持工作。对于学校中层领导的工作状况和效果,每个学年末都要组织全体教职员工予以评价,排名靠后者,校长将同其谈话,指导改进工作方法。对各部门中不服从中层干部管理者,学校对其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全力支持中层干部的工作。

四、校长——党性公仆律己

校长要始终牢记教职工、学生、家长的厚望和厚爱,努力做到情为教育系、心为教育想、身为教育行、责为教育负、权为教育谋,坚持把学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1.把自己放在普通党员位置上,以党性高度处理与党委的关系

在学校工作中,遇到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宜,要在学校领导班子会上研究讨论,然后做出决定;需要党委解决处理的事,校长首先要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主动与书记沟通,充分尊重书记的意见。

2.把自己放在公仆的位置上,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自觉接受监督

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权力高度集中,这就要求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主动接受学校党委的监督,接受学校教代会和工会组织的监督,接受学生及家长的监督。

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每个学年初,学校都要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宣读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组织教职工讨论。对于教职工提出的意见、建议,校长组织学校领导班子逐条研究,并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给予答复;每个学年末,学校都要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由学校财务人员公布财务收支情况,让大家知道学校的支出去向。

对于学校的各项收费,学校严格执行上级物价部门审批的项目和标准,并在校务公开栏内予以公示,自觉接受上级检查和学生及家长的监督。

3.把自己放在普通教育者的位置上,按照为人师表的要求,不断学习,严于律己

作为校长,首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其次,要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基本掌握各学科的知识,避免说外行话;第三,也要学习国家的教育法规,以便做好校园的维权工作;第四,校长更要夯实自身的思想政治基础,筑牢反腐拒变防线,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

总之,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要真正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校长,就应该做到:勤奋,有坚强意志;博爱,有宽广胸怀;公平、公正,有一颗“公心”。

篇14: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下)

当前,我们正处在教育大变革的时期。改革洪流滚滚,大浪淘沙。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也有被淘汰的危险。每一次教育的变革都会涌现出一批教育明星。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对变革与其被动适应,不如积极面对,因为机遇青睐于有准备的人,成功青睐于有思想的人。对希望获得成功的人,对希望成为好教师的人,我们给出以下建议:建议一:拥有理想,热爱教育。好教师必须有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理想,必须有把学生培育成人成才的理想,必须有在育人过程中促进自己专业发展实现专业自我的理想。教师只要拥有这些理想,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工作热情,就会把教育培养学生作为自己人生最大的乐事,正如孟子所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热爱教育就有了搞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个热爱表现在爱事业、爱学生、爱教学等各方面上。建议二:了解学生。学会沟通。可以这么说,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沟通上出了问题。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知识技能、发展能力、提高思想品德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想达到教好书、育好人的目的,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会与学生沟通,增强与学生的相互信任、理解和支持,发挥教学的最大效能。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必须有几个条件:有同理心,对学生要真诚、接纳与尊重。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就会出现沟通障碍。

由于教师行为不当,形成常见的沟通障碍的原因有:命令、控制、指挥(如“不许……”);警告、威胁(如“如果你再……”);训诫、说教(如“你应该……你必须……”);过度忠告或建议;中伤、揶揄(如“我就知道你不行……”);不着实际的泛泛之辞(如“不要难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___”);不耐心聆听(如“你不用再解释了……”);强加于人(如“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了吗”);随意指责与批评等。为了顺利地沟通,教师必须掌握一些沟通艺术。在这里主要谈谈口语和体态语。

(一)口语

1教师常用口语技巧

(1)幽默。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恩格斯认为,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

(2)委婉。使用吗、吧、啊、嘛等语气词可表达委婉的意思。必要时可灵活使用否定词,如“我并不觉得这样好……”,或以问代答,如“能再节约一点吗?”

(3)含蓄。在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情况下多使用含蓄语言。有时可曲表观点(在很难明确表示意见时),有时可巧避锋芒(用含蓄语暂时回避),有时可暗示批评(进行旁敲侧击),有时可美化语言(如用“失误”代替“失败”,用“失过足”代替“坐过牢”)。

(4)反语。古语有“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太极拳理论也有“欲进先退,欲前先后”,这说明运用反语能促进理解,从而有利于沟通。如提出“吸烟的好处”,就更能让对方知道吸烟的害处,从而接受你的观点。

(5)模糊。在师生沟通中,有时会因某种原因不便或不愿把自己的一些意见明确地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模糊的口语技巧,把输出的信息“模糊化”,如“是好学生老师都喜欢”。

(6)沉默。有时采取沉默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2教师常用批评与表扬的口语策略

(1)批评学生的口语策略一六步进阶法。

对学生提出批评时,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反省内心对话是否正确,是否遵循“是批评,而决不是责备”的原则切入话题——伺机说明批评的理由——提出明确中肯的批评——请对方提出解释——请对方建议如何加以改进——总结对方承诺的行动。

(2)表扬学生的口语策略——“九制秘方”。

表扬学生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表扬学生的行为而不是人格;表扬不能太廉价或过度;不要随便将学生互相进行比较;公开表扬与私下表扬双管齐下;表扬要尽量公平、一致;隐恶扬善,找好不找坏;珍惜学生受表扬的这一刻;表扬语言要随机应变;表扬与奖励要结合好。

(二)体态语

体态也是一种语言,正如“眉来眼去传情意,举手投足皆语言”。在师生沟通中了解和运用体态语很重要。首先,人的体态倾向会流露出人的态度,如微微欠身表示谦恭有礼。其次,人的体态是一种符号,起着直接沟通的作用。

1读懂学生的体态语一学生体态语透视

(1)说谎时的体态语。说谎的学生常常由于紧张而出现说话结巴、口干舌燥、脸红、心跳加速、不寻常的冒汗等生理变化。他们常会不自觉地摸摸嘴唇、摸摸鼻子、眨眨眼皮等,同时眼睛不敢直视对方,有时可能附带有抱胸、握拳、不愿与你正面相对等防卫性姿态。

(2)心怀抵触时的体态语。这些学生常用斜眼瞥视,或戴眼镜的学生喜欢从眼镜上方窥视;有些用食指触摸或轻轻地擦鼻子,这种动作与因鼻子发痒或表示反对、否定的意思而用力擦揉鼻子不同;有些用脚来回踢地面,不时望望天花板,甚至眼睛直盯着房门,头略往后仰,鼻子有朝天的趋势,呼吸急促;有些下意识地把握紧的拳头插在口袋中,交叉手臂藏在腋下或放在背后,甚至有些胆大的学生双手叉腰,或双臂分开,双手抓住桌边表现出一种敢与权威挑战的姿态。

(3)认真思考时的体态语。一只手或双手撑着头部,身体向前倾靠,有时还稍稍眨眨眼睛——这表示感兴趣,并且他与你想法一致;一只手放在脸上,手掌托住下颚,然后食指伸到面颊上,其他手指都放在嘴边,身体略向后移离对方远一点——这表示对你的说法持某种批判性的评估态度或与你想法相反;头部倾斜、认真倾听一阵子后,用手抓抚下巴,通常是用大拇指和食指——这是在表达“很好,让我考虑考虑”。(4)表现接受、合作时的体态语。坐姿改变,全身重量都移向椅子前端,再配上充满希翼的眼神,明显指向于教师的肢体语言——手放在脸颊边,挨近教师。2教师在透视学生体态语时要注意:(1)不能只观察一些个别的体态语,必须注意口头语与体态语是否一致以及个别体态语与整个体态语是否不矛盾。

(2)体态语所表达的意义可因地、因人、因时、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必须仔细区分清楚。

(3)由于师生关系中双方角色的固定性,学生的体态语中一些强度较高的消极动作一般不敢明显地表露出来,而倾向于掩饰、伪装自己。因此,比起对一般人教师应该更细心,观察力更敏锐,敏感度更高。3教师体态语的运用(1)眼神。教师注视学生要讲究艺术:严肃注视让学生心灵震撼,吐露真情;关注注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注意、鼓励;亲密注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

心、温暖。要避免出现呆视、垂视、漠视、侧视、盯视、怒视等消极的眼神。

(2)面部表隋。教师要善于运用面部表情:

表示关注、饶有兴趣的面部表情是眉毛微微上扬,双眼略张开,常伴有口微张、嘴角上翘呈微微笑意。

表示询问或疑问的面部表情是眉毛上扬,眼睛略睁大,嘴微微张开。

表示满意和表扬的面部表情是眼睛略闭,嘴角上翘浮出微笑。表示亲切、友善的面部表情是双目微眯,嘴角微翘,面露微笑。

表示严肃认真的面部表情是眉毛微皱,双唇较紧地抿在一起,眼睛略略张大。

(3)手势语。运用大拇指和手掌,以及使双手与手臂处于一定的位置都可以表达某种意义。例如,交谈中向学生伸出拇指表示夸奖,握手表示热情和友好。

(4)人际空间语言。人们之间关系不同所保持的距离也不同。按人际距离的不同可划分出各种人际关系的区域:亲密距离——50cm以内,如亲子之间、夫妻之间以及具有其他亲密关系的人们之间的距离;个人距离50~125cm,指朋友间、熟人间、师生间交往距离;社交距离——125~350cm,指较正式场合的交往距离,如国际谈判、上课或演讲场合的距离;公共距离——350~750cm,这是生人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交往距离。显然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反映了师生交往关系的密切程度,教师要善于应用人际空间语言的艺术。

建议三:简单地教。快乐地学。

简单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的最高追求。“简单”其实蕴含着教师毕生的功力,宏大而轻灵,厚重而洒脱,胸有成竹,目无全牛。

简单就是能够举一而反三、触类而旁通、左右而逢源、得心而应手。

所以,简单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是学者,是智者,是教育艺术家。具体的要求是:观念领先,学识渊博,专业见长,教育机智。简单地教是为了快乐地学。教师“简单地教”是学生“快乐地学”的前提。

建议四:规范教学,充满激情。

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是:1目标明确,完成任务;2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3方法合适,善“启”善“导”;4组织合理,教育机智;5语言清晰,富于感染力;6态度积极,配合默契。

要上好一堂课,要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必须对教学充满激情。激情是建立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的基础上的。

建议五:加强学习。学会研究。

(一)教师是学者

读书能提供教师独立的信仰、思考的方法和观察世界的视角。让读书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生活的方式和智慧的源泉。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应当读几本垫底的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二)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首先应该具有探索问题的意识,勤于反思,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其次还应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当前教育教学研究提倡校本研究。校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行动研究、课堂人种志研究和个案研究。

1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由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教育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育工作者从工作中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地说,行动研究就是“为了行动,在行动中,基于行动”的研究。

行动研究的特征:研究以问题的解决为导向,以共同合作方式来进行;研究-与行动之间不断循环;研究是一个团体互动的过程,它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研究结果具有即时性。

2课堂人种志研究

课堂人种志研究是人种志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旨在揭示学生的行为方式、意义、价值、观点和动机等。

这种研究的特点:它是微观的教育研究(主要关注课堂师生交互作用),是质的研究(记述人、地、物及谈话内容);它研究自然的情境(深入课堂现场研究),研究程序的弹性;研究资料收集途径及来源丰富(有说、听、问、看、感觉等)。3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指对单一特定的人、事、物所做的描述、分析及报告(如学生辍学、学业失败、青少年犯罪)。个案研究的特征:研究对象有单一性,研究方法有综合性,研究内容有深^性。校本研究的成果一般通过教学叙事(教学事件及其反思)、教育叙事(教育事件及其反思)和教育自传(教师日记)等方式来表述。建议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年级、科目)之间、同一群体不同个体之间开展广泛交流、合作与研究,以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建议七:心理健康,自我调适。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智力正常或超常,IQ在80以上;2正视现实,适应环境;3心理特点与年龄阶段相符;4自我意识与自我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即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基本一致);5情绪稳定、积极,与情景一致;6心理协调,反应适度-7,悦纳自己,自尊自爱。8乐于交往,有知心朋友;9奋发向上,自强自制;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前提下能满足自己的合理要求。

为了使自己的心理处于健康的状态,教师要进行自我调适。

(一)学会宣泄

1直接宣泄: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表达自己的情绪,注意要对事不对人。如果经常对人发脾气,易引起人际对抗,导致关系不好,有消极作用。2间接宣泄:运用倾诉、记日记、听音乐、散步、在对领导有意见时打替代物、揉纸团后将其用力扔到垃圾桶里等形式宣泄不良情绪。西方人信基督教,心中有烦恼,对上帝诉说,或找个心理医生。东方人喜欢找好朋友倾诉,这也是心理保健的方法之一。

心理健康还有赖于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系统包括父母、爱人、朋友、孩子、同事、邻居等人际群体。(二)学会自嘲(自我安慰)在力所不能及的条件下,适度运用阿Q精神、心理学上的“酸葡萄甜柠檬效应”等,有助于健康。但如果过度使用,会失去真实,从某种角度讲是一种病态。

(三)转移

生气时,大脑的某个部位兴奋度很高,会越想越气,这时换件事情做做,避免言行伤害他人;极度愤怒时,离开现场。不要一个人把事情闷在心里,郁郁寡欢,这样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可以走出去,找支持你的人说说话。(四)放松训练适当运动,放松身体的肌肉,或听听音乐,放松自己的心情,可以缓解心理紧张,释放心理压力,疏通心理障碍。

(五)升华

升华是一种有建设性、积极性的应付挫折的方法。它是指当一个人因种种原因而无法达到原定目标,或个人的动机与行为不为社会所接受时,用另一种比较崇高的、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有社会价值的目标来代替,借此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减轻挫折造成的痛苦。如将失恋升华为相关诗歌、音乐、绘画、文学作品的活动上去。

总之,我们可能无法改变风向。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抱着这种态度,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健康的人、快乐的人。

“如何成为好教师”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要真正成为一名好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反复磨练,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行为,这样才能一步一个台阶地迈向自己的目标。

上一篇:《大学》字读书笔记下一篇:青春期孩子的几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