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

2024-04-22

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共7篇)

篇1: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

市中小学“三通两平台”建设及应用

情况汇报材料

根据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重点推动“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要求,结合全市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对“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及应用工作做如下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当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了适应新教育环境对教育教学的革新,进一步了解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规划后期工作任务和目标,现随机抽取市直、街办及农村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共计57所,涉及957个教学班,4603名教师,47015名学生,约占全市学生总数的一半,基本能准确的反应以下分析结果。

57所学校有专职电教人员的学校有38所,占总数的66.7%;配有计算机教室的学校有55所,占总数的96.5%,其中共有2416台学生计算机,生机比为19:1,有456台教师备课用机,师机比为10:1;配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有51所,占总数的89.5%。

接有宽带网络的学校为57所,占总数的100%,其中使用电信网络的学校有56所,占总数的98.2%,使用联通网络的学校

离不开网络,网络带宽的保障才是建立“三通”的基础,目前有75.4%的学校使用10M带宽,24.6%的学校使用4M带宽,虽然已实现了“校校通”的基本网络互联,但对于大部分班级数较多的学校来说,10M带宽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校通”还略显不足。

二是班班通覆盖率低。目前统计的57所学校中,班班通设备总数仅占班级数的48.9%,覆盖率不到一半,而且存在区域内校与校覆盖不平衡、校内班与班覆盖不平衡的情况。不过余下学校的班班通设备已准备招标采购,预计2014年初可投入使用。

三是教师备课机配备不足。对于已建成校校通宽带及班班通网络的学校班级,教师们虽然能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育教学,但是由于教师备课用机配备不足,师机比仅为10:1,从而影响教师们运用网络优质资源备课,且不能充分发挥班班通设备的教学优势。

2、学校技术支撑能力不够

一是专职电教人员缺乏。统计的学校中,有33.3%的学校没有专职电教人员,基本由学校数、理、化等理科学科教师兼职,这些教师多为后期自学,只懂简单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应用。虽然勉强能维持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但在硬件设备的维护、管理及软件的应用方面技能不足。其他66.7%的学校虽然配备专业电教人员,但是多数规模较大的学校也只有一名。面对整个学校的硬、软件设备,庞大的工作量也会使电教人员显得力不从心。

二是电教人员待遇偏低。近年来,全市对教育装备的投入力

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应用水平不到位的问题,如把电子白板当成电子黑板,仅仅只是用白板来呈现板书过程,再如电子白板运用不熟练,白板的某些教学功能不能及时调出并使用等等。虽然表面上都在使用电子白板,但并没有把电子白板当作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工具。

三、后期工作的几点想法

1、抓好“三通两平台”基础建设

对“三通两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要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并普及教育信息化的知识,以此引起各方面对其建设的重视,加快建设步伐。由于不同区域进行“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力度不一样,城、乡的差距较大,导致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不均衡。因此,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加大在“三通两平台”建设工程中进行合理的资金投入,保证相应工程的实施及顺利完成, 为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教育活动提供相应的软、硬件保证,使其总体发展均衡。具体可完备多媒体教室条件,满足学生机房及计算机数量,配备电子阅览室,对图书室实施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实现“校校通”、“班班通”等硬件基础建设。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努力,积极筹措“三通两平台”建设资金及后期维护经费,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信息化项目的建设。

2、加强“三通两平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有些学校虽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没有专人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请校外专业人员进行修理与维护,不仅费时间还

用。

4、抓好常规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大力普及中小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教育,制定适合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规划和课程计划,明确各年级培养目标和任务,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及其它形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所有学生会合理运用计算机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学会运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在开设必修课的基础上,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参加省、市各级组织的电脑制作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充分利用计算机教育资源,统筹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作用。

四、结束语

当前是我市教育信息化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的教育环境,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紧迫感,牢牢把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和应用驱动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推动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创新机制。今后我们还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以“三通两平台”的应用为载体,为推进我市的教育信息化进程而不断努力。

篇2: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

一、基本情况

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了适应新教育环境对教育教学的革新,我校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共有教师181名,学生2621名,教学班44个,信息教师3人;配有计算机教室3个,共有180台学生计算机,教师办公电脑180台;教室配有多媒体48套,接入宽带网络为100兆,配备班班通白板46个。“三通两平台”的推进工作不但要班班通资源,还涉及人人通空间和资源及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目前学校的教师信息录入已基本完成,当前正在大力推进平台的管理及应用工作。

二、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首先,学校研究制定了有效的管理机制,包括校园网机房管理使用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使用制度、计算机教室管理使用制度、电子备课室管理使用制度及电子白板管理使用制度。其次,让每一位教师真正参与到运用和爱护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新方法中来。第三,实行电子白板班级挂钩制度,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全班共同管理班级设备,实行“谁损坏谁负责”的管理制度,并把电子白板的爱护与管理纳入班主任考核及班级量化考核中来。第四,每月派专人进行维修,以保障设备得到及时的修理和维护。

三、组织培训 在使用初期,由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县信息中心的技术培训。培训人员回校后根据学校安排组织全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且培训人员负责全校的教师使用教学工作,时刻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运用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使中青年教师能完全掌握新型教学设备的使用,老年教师能掌握基本使用技能。

四、存在的问题

1、基础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网络带宽不够。“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从硬件建设到软件平台应用的一系列过程,“三通”的建设离不开网络,网络带宽的保障才是建立“三通”的基础,目前虽然已实现了“班班通”的基本网络互联,但对于我校班级数较多,100M带宽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班班通”还略显不足。

设备老化,计算机故障频繁。由于大多设备使用都已经超过五年,已过质保期。因此设备常常出现,如黑屏、报警、无法启动等各种硬件问题,导致无法正常使用“三通两平台”。

2、学校技术支撑能力不够

专职电教人员缺乏。学校没有专职电教人员,基本由学校信息教师兼职,这些教师多为后期自学,只懂简单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应用。虽然勉强能维持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但在硬件设备的维护、管理及软件的应用方面技能不足。

3、教师应用能力水平不到位

对于学校来说,主要任务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过程,三通两平台配备的宽带网络及班班通硬件设备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能利用好班班通设备及优质资源为高效课堂服务。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电子白板的应用率不高,造成应用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应用意识不到位。由于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没有改变,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及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且运用新的教学媒体上课不习惯等原因,导致电子白板运用率低。

二是应用培训不到位。虽然学校配备了班班通设备,都进行了教师应用全员培训,但存在培训者水平能力不够、培训时间不足、培训内容单一等多种问题。

三是应用水平不到位。部分教师在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应用水平不到位的问题,如把电子白板当成电子黑板,仅仅只是用白板来呈现PPT过程,再如电子白板运用不熟练,白板的某些教学功能不能及时调出使用等。

篇3:漫话“三通两平台”之“三通”

2012年9月5日,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指出, 在“十二五”期间, 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 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自那以后, “三通两平台”就成了教育信息化领域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汇, 全国各地也掀起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高潮。因此, 到今天, 无论你是教育研究者, 还是企业厂商, 或者地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 甚至是一线教师, 只要说到教育信息化,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三通两平台”, 那你可真就太奥特曼了。

到底什么是“三通两平台”呢?这“三通两平台”中的“三通”是指“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两平台”是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今天我们按下“两平台”不表, 单讲这“三通”。

“三通”之一, “宽带网络校校通”, 其实质内容有两个, 一是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 二是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 通俗地理解, 就是宽带网络铺设到每一间学校, 进入每一间教室。其实, 这“宽带网络校校通”的核心, 无非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是经费投入。有钱, 这事不难办。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教育信息化投入应精准到位。在解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问题时, 应当采用与经济发达地区一致的解决方案。

不可否认, 国家宽带网络 (NBN) 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但是, 宽带网络不仅仅要校校通, 更要班班通, 人人通, 处处通, 时时通。这是泛在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是终身学习社会和非正式学习时代的学习条件的必然要求。这既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需求。

而“三通”之二, “优质资源班班通”, 就是要使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的大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能够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质资源班班通, 就是每个班级都能使用在线的优质教育资源。

这里涉及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这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从哪里来?由谁来建设?没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优质资源班班通”就无从谈起。再进一步讲, 有了这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没有终端也白搭。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总是要在数字设备上流转的啊!

显然, 需要改变“自上而下”的为建资源而建资源的模式, 鼓励分众、自组织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资源建设模式, 否则, 所建设的资源在质量上就会大打折扣, 建了资源没有人用的现象还会出现。

现在, 在网络上并不缺少优质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化推进这么多年, 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再到各级各类学校, 都设计开发和购置了大量的教育资源, 可是这些资源的利用率非常低。为什么人们并不积极使用这些已有的教育资源呢?有了这些优质教育资源, 为什么我们无法利用它们实现班班通?

而“三通”之三,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指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载体。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在线学习, 有学习环境。这些空间是能够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 能够鼓励学习者之间进行交互的一种网络设计产品。空间既指网络虚拟学习环境, 也指个体能够存放知识、分享知识的物理空间。

仔细想想, 将“三通两平台”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抓手,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是正确的。但是,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三通”也好, “两平台”也罢, 归根结底, 其实都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而教育信息化建设绝非抓住其基础设施就万事大吉。

人们都在呼唤“三通两平台”, 可是究竟为什么要通?如何通?怎么算通?怎么算不通?标准是什么?通了之后怎么办?对于这些问题, 目前似乎考虑不多!三通两平台, 厂商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前基本是只关注了第一通, 对第二通和第三通在这几年关注度才日渐增加。

写到这里, 让我想起了Curtis Bonk兄在《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一书中所写的:教育信息化三大宏观趋势, 一是基础设施, 二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 三是在线参与式学习文化。

其中, 邦克所讲的“基础设施”的问题, 大体上相当于我们所说的“三通”之第一通, 校校通。而校校通的问题, 归根结底是钱的问题。而邦克所说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 我想大体可以对应我们所说的“班班通”。随着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风起云涌, 今天我们每一个人, 其实都处于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个时代, 那就是:今天, 我们任何人, 只要借助互联网, 都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我们仿佛一下子处于教育资源的一个大同世界。而邦克所说的“在线参与式学习问题”, 在我看来, 才是他所讲的开放教育世界中的三大宏观汇聚趋势的核心与关键。它既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又不是顺应潮流自然而然就会解决的问题。因此, 我们在强调“校校通”、“班班通”的同时, 要更加关注“人人通”, 而“人人通”的核心则在于一种在线参与式学习文化。

三通两平台, “通”是策略, “用”是目的。我们不是为“通”而“通”, 而是为“用”而“通”。中医经络学说有一句名言叫“通则不痛, 痛则不通”, 意思是说人体经脉通则身体正常, 不会感觉疼痛或不舒服, 而经脉不通就会引起疼痛或疾病。

在我们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 网络基础设施不通, 是由我们的国情和经济原因造成的, 是由于投入不足。只要投入到位, 校校便会通。而班班通则依赖于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的能力。即是说, 没有一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 优质资源班班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而所谓的学习空间人人通, 则不仅需要全社会倡导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还需要大力推进在线参与式学习文化, 倡导新型的资源建设和共建共享的机制, 让基础设施成为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基石, 让优质资源成为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 并透过校校通实现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均衡, 进而培养具有乡土情、国际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和数字化生存能力的、信息时代的世界公民。

篇4: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

摘 要:本文作者通过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领导讲话的深入学习,结合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当前阶段发展状况与战略重点的深入分析,对“三通两平台”的内涵、体系结构、建设内容与实施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对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三通两平台;体系结构;建设内容;实施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07-04

一、引言

全球政治经济竞争的加剧,使各国政府将教育视为国家发展大计,而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成功应用,使各国政府都将教育信息化视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和效率的一剂良药。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较快的国家纷纷制定了国家级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以美国为例,1996年就制定并颁布了第一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在2000年、2005年又分别颁布了两个,2010年11月奥巴马政府发布了最新一轮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该计划的标题为“改革美国教育:技术支持的学习”(Transforming American Education : 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lan 2010),提出了一个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围绕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方面提出了主要发展目标和建议。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教育信息化单列一章,并列为十大重大项目之一,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2012年,教育部又正式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十年规划》)。《十年规划》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概括提出了我国教育信息化未来十年的8项任务和5个行动计划。此后,这8项任务和5个行动计划的重点工程又被概括为“三通两平台”建设。“十二五”期间,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核心目标的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已经逐渐明确。

“三通两平台”立意高屋建瓴、文字言简意赅,如何理解其内涵与外延,以何种模式开展相关的建设与应用工作是当前阶段必须认真研讨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十年规划》和领导讲话的深入学习,结合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当前阶段发展状况与战略重点的深入分析,对“三通两平台”的内涵、体系结构、建设内容与实施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对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工作者有所帮助。

二、、“三通两平台”起源与内涵

1.“三通两平台”起源

2012年3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十年规划》,同年5月28日杜占元副部长在北京召开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贯彻应用驱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思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是三大任务和两个平台,是教育信息化“十二五”核心目标。三大任务:第一是要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接入与网络学习环境的问题;第二是加强优质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每个班级都要用上优质资源,资源应用是关键;第三是建设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努力推动个人自主学习和教学互动。两个平台:一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就是资源云服务平台。概括为“三通工程”,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2012年9月5日,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时任国务委员)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加快内容建设与共享;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坚实支撑;加强队伍建设,支撑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至此,“三通两平台”的概念正式确立,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2.“三通两平台”内涵分析

“三通两平台”的本质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促进教与学的变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最终达到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目标。“三通两平台”中“两平台”是基础,是通过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的,而“三通”则主要强调应用效果,具体内涵分析如下。

“宽带网络校校通”是以校为本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当前重点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问题,初步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基本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建设。

“优质资源班班通”是以班为本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要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送到每一个班级,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普遍使用,促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以人为本的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与学习,当前重点是使每个教师、高校学生、职教学生和初高中学生基本实现每人拥有一个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和环境,把技术和教育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中,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就是《十年规划》中的教育云资源平台,该平台要为各类教育资源的汇聚与共享提供支撑,为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衔接提供机制与服务,还要为课堂教学、学生自学提供交流与协作服务。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就是《十年规划》中的教育云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要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校务管理服务,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基础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为社会公众提供教育公共信息服务。

三、“三通两平台”体系结构与建设内容

1.“三通两平台”体系结构

“三通两平台”中“两平台”是基础,而“三通”则构筑于两平台之上,通过两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化服务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化应用,达到“三通”的效果。因此,设计“三通两平台”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体系结构由三层内容组成,最底层为基础设施层,为省级数据中心的建设,目标是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基础运行环境。

中间层是运行于省级数据中心的教育资源和管理服务两大平台,这两大平台是“三通”工程中的信息系统层,通过平台中的信息系统,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教育资源、教与学的沟通交流、教育管理等服务。

最顶层为应用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学生、家长通过对平台所提供服务的深化应用,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也就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2.“三通两平台”建设内容

通过分析建立“三通两平台”体系结构模型,对“三通两平台”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两平台”为系统层,为上层提供教育管理、教与学的信息化服务;“三通”为应用层,强调的是应用效果。进一步地,通过对教与学、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模型的研究,我们提出“三通两平台”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宽带网络校校通

“宽带网络校校通”是指学校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各级各类学校要宽带接入互联网络,并具备互联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和学习环境。具体包括:1)学校实现宽带接入互联网络,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校园网、提供无线接入;2)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计算机教室;3)为教师提供用于网络教学的信息化设备,如计算机、扫描仪、照相机等;4)为学生提供用于网络学习的联网计算机、电子书包等信息化设备。

(2)优质资源班班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是指班级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要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推送到每一个班级,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工具软件和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开展班级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包括:1)利用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仿真实训、学生个性化学习等教学活动;2)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互动、课后复习、教学评价、答疑辅导、网上提交作业、网上自测考试等班级教学与交流活动;3)教师进行基于网络平台的协同备课和集体备课;4)通过网络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开展交流协作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5)为中职教育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基于网络的校企交流协作支持;6)基于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校务管理信息化,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教研管理、设备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协同办公等。

(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指师生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与学习活动。通过人人拥有的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平台在资源共享、互动交流、教学管理和教师研修等方面的支撑作用,真正把信息技术和教育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中,形成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教研和研讨方式,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全面互动,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具体包括:1)通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师生建立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推动师生使用个人网络空间管理知识;2)推动师生使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多种交流工具进行教学、讨论、协作的互动交流;3)推动学生使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电子书包、网络作业、网上自测、网络选修课等开展自主学习;4)推动师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组建机构空间(如学校、班级)和兴趣小组空间,开展小组式合作学习;5)推动师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个人事务管理;6)通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学生的个人成长记录,推动形成性评价。

(4)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亦即教育云资源平台,该平台要为各类教育资源的汇聚与共享提供支撑,为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衔接提供机制与服务,还要为课堂教学、学生自学提供网络学习空间与交流协作服务。具体可以分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和教学交流与协作公共服务两个方面。

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方面,平台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应包括:1)政府投资建设或者购买基础性教育资源,平台提供存储、汇聚与共享服务让师生能够方便地无偿使用这些资源;2)为学校、教师开发的个性化教育资源提供共享与结算服务;3)为商品化教育资源提供准入机制;4)通过建立教育资源目录,提供教育资源检索与发布服务;5)支持“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方便教师将“三个课堂”引入教学。

在教学交流与协作服务方面,平台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应包括:1)为师生建立实名制认证的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提供基本的文件存储服务、个人信息资源展示服务和个性化配置服务;2)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提供知识管理服务,包括知识分类管理、知识检索服务、知识分享服务等;3)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提供机构空间(如学校、班级)组建和兴趣小组空间组建等服务;4)提供课程录像、电子书包、网络作业、网上自测、网络考试、网络答疑讨论、网络选修课等课堂教学和网络自学的支持服务;5)提供即时或非即时通信工具以及社交网络工具,为师生教学交流与讨论、教师网络备课与教研协作、家校交流、校企协作等提供互动交流服务;6)帮助学生记录个人成长过程,提供个性化成果管理、学生期末自评等服务;7)提供以日程管理为核心的个人事务管理服务。

(5)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亦即教育云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要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校务管理服务,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电子政务、教育基础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教育公共信息服务。

具体功能包括:1)建设满足幼儿园、中小学校和中职学校日常业务管理要求的电子校务管理系统,提供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与实训管理、资助管理、教研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校舍管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等功能,支持学校管理全面信息化;2)建设满足省、地市、区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日常业务办理、监测监管的电子政务系统,包括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管理类、教师管理类、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类信息系统及其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教育规划、教育统计、涉外管理、考试考务管理、业务审批与办理等业务系统,支持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全面信息化;3)以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整合社会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发展和地质环境等数据,建立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为教育管理和决策服务;4)基于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类教育公共信息,为相关机构和人员提供一站式的网上办事服务。

四、“三通两平台”实施模式

“三通两平台”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是一项相互关联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协同配合、各司其职,更需要相关企业积极参与。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建设包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的教育云平台;学校组织师生通过教育云平台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学校应用教育云平台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信息化校务管理,提供培训、指导与技术支持服务;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要通过教育云平台开展本级教育服务与监管活动。

实施“三通工程”,还要创新资源建设和配置方式,要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营维护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倡导用市场化的办法,由专业化的企业或非营利性机构提供服务,由学校或政府购买,形成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组织优势互补的格局。具体地,可供参考的实施模式建议如下:

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设教育云平台

·自建或租用企业资源建设教育数据中心;

·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于云服务模式,为本地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管理信息化等业务应用服务;

·采购成熟的商业软件或企业运营的云服务建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本地区学校和师生提供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服务、教学交流与协作服务;

·构建综合的省级教育云门户,将各种资源与服务整合起来,以统一的门户为各类用户提供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服务、教学互动与交流服务、以及教育公共信息服务。

2.宽带网络校校通

·采取以政府政策支持为主,大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机制;

·学校采用地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卫星网等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实现校校通宽带。

3.优质资源班班通

·通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的教育云平台,采取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选择、政府评估准入的机制,支持多种服务模式;

·公益性资源服务模式:基础性教育资源由政府投资建设或购买,用户无偿使用;

·导向性资源服务模式:个性化教育资源和部分通用性强的优质商品化教育资源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认定,以低价或免费的方式为辖区内师生提供服务,根据师生使用情况给资源提供者付费或给资源使用者补贴;

·商业性资源服务模式:商品化教育资源由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准入,教育云平台提供服务让消费者能够方便地找到其中意的优质教育资源并消费。通过市场调节,让企业投入建设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有良好的回报,推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良性循环。

4.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通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的教育云平台,为个人、学校和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各类网络学习空间;

·个人空间:包括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和家长空间等,个人空间建设应以教师空间建设为核心,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并通过学习任务、学法指导等关键应用带动学生空间建设,通过家校沟通、家长学校等关键应用联通家长空间;

·机构空间:依托学校、教育机构等开展实体机构空间建设,依托学科协作组、学习圈等凝聚同一学科或共同学习兴趣的成员开展虚拟机构空间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聚合和共享,加强学科协作和网络教研;

·区域空间:以县(区)级以上行政区域为主体开展空间建设,实现区域内个人和机构的信息汇聚,展示区域范围内空间建设成果,实现优质资源推送、智能数据挖掘、活动考核评估、积分汇总与评价激励等功能;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运营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要探索利用市场化机制推行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

五、结束语

“三通两平台”是对我国当前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概括,如何具体落地实施,使教育信息化能够真正产生效果,支撑教育向现代化迈进,是教育信息化研究与实践领域的焦点问题。此外,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中,在“三通两平台”之后还着重讲了“一队伍”,即信息化建设队伍,碍于篇幅,本文也未进行分析。对于“三通两平台”,本文的研究还很初步,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国内外同行专家的思考,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批评指正。

篇5: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依据《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工作要求,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加强顶层设计,统筹上海市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良好融合。

一、基础建设与成效

上海市依托上海教育城域网改善学校网络环境,完成所有职业院校(包括中职学校分校区)接网进校工作,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各学校基本形成了“网络可访问、资源可获取、师生可交流”的信息环境。上海60所中职校主干网速超过千兆,其中18所学校主干网速超过万兆,近40所学校实现全校无线网络覆盖。基本完成每所学校每5个学生1台、每个教师1台的计算机配备标准。所有中高职院校均配备了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室。

基本形成覆盖职业教育,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质量优良、使用便捷和共建共享的职教资源综合体系。各校建立校本教学资源库,基本实现了教学资源“班班通”。

“中职易班”基本完成在上海中职校的全覆盖,已建设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交流的平台。网络课程通过以课程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虚拟学习环境实现对在线学习流程的完整支持。中职学生充分享受虚拟校园和在线学习的乐趣,实现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截止2016年4月底,中职易班注册总人数98929人,实名注册总人数80847人。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网络课程1.0平台访问次数 2113749次,订阅课程人数超过10万人,网络课程2.0以中职易班为平台主体,在网络课程1.0基础上升级、优化,2015年首批6门课正式上线,供中职学生进行网上选修,截止2016年5月数据统计,点击量为183156次,第二批11门网络课程已于 2016年上线。

建设以上海市职业教育数字图书馆、网络教研、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微课)等教学资源为核心的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海市职业教育数字图书馆覆盖职教系统的教师与学生,现有数字图书资源127444册,视听资源20277集,电子期刊、工具书、标准库超过100000册。建设184门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精品课程,访问总量达到753384人次。

以信息化手段整合管理业务,推进流程再造,实现管理创新。在上海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框架下建设集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学籍管理、学生资助等为一体的“上海中等职业教育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并与上海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对接,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决策分析,推进职教管理平台数据资源的共享及其应用管理的整合建设,提升职业教育的管理效能和水

平。

上海市65所中职学校实现OA办公系统,除教务管理和门户网站等基本功能,还实现学工、教务、财务、网站群、实习等管理功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上海市63所中职校完成校园一卡通建设工作并投入使用,使用范围包含餐饮、门禁、考勤、图书馆等。

二、建设措施

建设过程规范化:在信息化项目建设期间,定期召开信息化立项建设工作推进会,通过交流发言、专家指导、递交信息化建设进程表等手段,了解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共同协商解决;同时定期组织专家进行项目建设实地走访,及时沟通并解决问题;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制度,对信息化建设项目流程进行跟踪、管理。

建设形式多样化:通过不同建设手段,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邀请信息化专家在顶层设计上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并整合建设需求;学校利用本校信息化专业教师资源,结合学校一线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建设方案进行优化,尽可能满足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

建设成果特色化:上海市交通学校的全息投影系统、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的PLM教学体验中心、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的数字化虚拟仿真牙医培训实验支架系统等信息化建设成果,体现了学校通过信息化建设,结合学校自身专业特色,打造出个性化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理念。

三、建设经验

活用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教学。中职易班、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育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各种限制条件,拓展学习渠道,创新学习方法,让受教育者随时随地进行高质量、有指导的学习。

善用信息技术,整合全市资源。投入专项资金,加强信息化建设,缩小了城郊差距和校际差别,通过合理部署全市教育资源和信息化设施,推动市、区、校整合共享,以上海职教资源中心为平台,通过育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资源的统筹管理、优化配置和共建共享。

篇6:“三通两平台”的政府解读

第一,宽带网络校校通。有些地方把“宽带网络校校通”简单理解为学校的宽带接入,这是不全面的。“宽带网络校校通”的概念除了学校外部的宽带接入以外,还包括校内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主要内容是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按一定比例配备教师用的备课计算机或电子备课室;同时给教师提供一套基本的教学资源和软件工具;并使一定数量的教师得到适当的培训。这就包含了有些地方理解的“班班通”内容。“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实现要有新的机制,要充分利用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利用现有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由企业提供宽带接入,教育系统主要负责校内的网络环境建设,并争取逐步把它变成学校标准化建设内容。各地要把工作重心放到教师培训和推进应用上来。

第二,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这“两通”都是应用的概念,不是建设的概念。所谓“优质资源班班通”,是要使拥有基本网络条件的学校,大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资源,并能够通过优质数字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通过不同的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这就要求重新进行制度设计。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优质资源班班通”还应重点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也要引起各地足够的重视。一些地方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简单理解为在资源网站开通实名注册的个人空间,“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概念的确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来的,但是这个概念要进一步深化。要把“网络学习空间”建成信息技术条件下从事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基本平台,建成一个实名制的、组织化的、可控可管的体系,逐步形成网络条件下教学活动管理、组织和服务的基本体系。网络学习空间首先应该是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的一个网络化的社交平台,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互动提供支撑。其次应该是一个使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的服务平台。这个平台要有主动推送资源的功能,要使教师能依托空间快捷地获取相应资源,以克服海量信息带来的寻找合适资源的困难。这个平台还应该提供容易使用的开发工具,帮助教师提高自主开发资源的能力。再次还应该是一个具有汇聚优质资源能力的平台。为各个资源提供者提供高效的资源交易服务,起到“资源超市”的作用,以使教师和学生有更丰富的优质资源可用。最后还应该是一个管理的平台。学校的机构空间应能管理所有的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应能统计教师利用网络从事教学活动的频率、效果和教师内生的、自己创造的课件资源的数量,应能对网上教学活动进行组织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评价。所以我们强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整校推进,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要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优质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服务必须是一体化的。这样一个平台是需要不断改进升级、提升服务能力的,平台的建设一定要贯彻“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提供、学校购买服务”的思路。因此,“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对教育部门来讲,主要是一个组织应用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建设问题。必须依托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的力量,建设好应用环境,提供并持续改进服务。相信只要形成好的机制,教育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到组织应用上,广大师生真正应用起来,网络学习空间就会越做越好,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促进教育公平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篇7:教育局三通两平台方案

——建设方案

2013年10月1 背景分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部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为持续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后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重要文件,明确当下教育重点推进方向及指导方针,保障国家教育事业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对教育信息化给出了高度浓缩的 “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教育管理平台”、“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三通两平台”建设要求,最终确定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此次XXX“三通两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以XXX教育局为中心,通过专线线路向城区及周边的乡(镇)中小学扩散,最终实现区教育局至乡(镇)中小学的网络全覆盖;利用教育管理平台和教育资源库,实现全区范围内的教育资源共享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保证XXX教育局所属的教学机构、办学单位能够访问XXX教育局的资源,通过“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等方式提高XXX的整体教育风貌和信息化建设水平。XXX通过”三通”的运作,将把全区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行政管理水平整体推上一个新台阶,加快全区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现全区的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实现的目标,即最终实现XXX各校网络互访无差异,教学资源应用共享无差异,家校沟通及个人网络自主学习无差异。2 对“三通两平台”的规划

本次建设采用顶层统一开发建设和本地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整合XXX教育系统现有资源应用,建立完整、科学、高效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在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方面,侧重教育局和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形成区、学校的两级架构,教育局和学校内部之间通过终端实现通知、公告、短信、邮件、会议等的信息沟通,实现宽带网络和应用层面的校校通;各校根据实际需求,建设满足学校和家庭间实名制沟通应用的需求,实现网络实名空间人人通。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面,通过教育城域网、电子白板、教师空间、终端等手段,面向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更多的师生享受教育资源,带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学与实践深度结合,实现教育资源班班通。方案设计 3.1 方案设计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教育行业用户需求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3.2 方案设计原则 3.2.1 开放性

平台构建中使用主流的硬件平台(主机、网络设备等)和系统软件,遵循业界开放式标准,以通用接口协议提供分布式应用。3.2.2 安全性

平台安全主要包括网络、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安全管理组成。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管理基于平台网络硬件环境、操作系统网络配置、操作系统安全软件提供。平台严格控制网络硬件中对服务器的内、外网访问机制,控制服务器端口,避免非法入侵。操作系统安装安全可靠的安全软件,通过设置操作系统的防火墙安全访问机制,在网络硬件基础上形成双层网络安全。

 主机和操作系统

主机和操作系统安全管理通过设置主机密码、添加级别不同的操作系统用户和口令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对磁盘阵列进行数据备份,在系统发生意外情况时,保证系统数据能够得到及时正确的恢复。

 数据库

数据库安全管理通过设置不同等级的数据库用户权限、角色权限,屏蔽默认数据库账户,防止数据库受到恶意攻击;对于后台数据库数据,原则上只开放读取权限,避免数据库数据受到肆意修改;在数据库操作上,应严格权限、密码管理,针对不同的操作,只授予相应的权限;对于重要的数据库数据做到定期异地备份。3.2.3 可靠性

平台采用知名度高、质量及性能可靠的软、硬件及网络环境,经过多轮严格测试,有良好的可靠性,能保证7*24的应用服务。同时拥有完善的服务保障团队,出现问题及时处理。3.2.4 实用性

平台设计建立在实际业务基础上,从用户实际角度出发进行研发。功能使用充分考虑用户易用性及运行性能,最大限度简化操作步骤,降低推广培训难度。教育信息网站及校园网站建设方案

教育信息网站主要以集成各应用系统为主要功能;集中和网站进行统一展现,实现四大应用系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视频交流互动平台、在线考试平台)集中集成,和教育门户网站进行统一用户认证,将各学校网站集中统一分权限管理。

站群管理、各学校所有门户网站站点管理(集中部署在区教育局机房)、信息发布管理、各学校栏目管理、等功能,满足日常管理所需要的操作和流程,节省单独建站资金投入、提高办公效率。

网站群管理平台提供了一个校园网站群管理模式,XXX教育局可在内容管理核心平台中创建门户主站和各子站点,站点之间按照授权范围进行分布式管理。每个站点都可以根据配置发布到统一的WEB SERVER集群,实现集中式的部署。统一的内容管理核心平台,使数据、应用得到集中管理和维护,减少各部门分别维护应用系统和数据所带来的风险和成本增加,也可以使信息资源得到整合、共享、共用。4.1 功能描述 4.1.1 信息发布管理

信息发布指的是对新闻动态、图片及视频等多媒体内容进行创建、编辑、审核、发布等操作。为保证系统前台的高效访问,主要采取静态发布技术实现信息页面的发布。

 信息编辑 系统提供了可视化文档编辑器,可帮助内容编辑人员提高信息采编效率。编辑器支持的文档分为四种类型:HTML、纯文本、链接和文件。当编辑人员创建一篇HTML文档时,可以任意对录入的文档进行排版,指定文档内容和标题的字体、字号、字体颜色、背景颜色、段落对齐方式、项目符号、段落缩进、行间距支持、标题字数的自动计算等。编辑器支持表格、图片、符号、HTML标记、模板、音频、视频、FLASH动画、插入广告等多种元素。支持设置相关文档,正文中支持插入内联文档、支持批注、支持热词管理。

 信息管理

可以将一篇或多篇文档通过复制、移动、引用的方式共享到其他栏目或子网站。

 信息检索

提供类似WINDOWS搜索的功能,可以对后台文档进行各种层次的全文检索,如支持按所属栏目、内容标题、来源和作者等多种方式检索文档等,以方便系统使用人员快速定位信息。4.1.2 模板管理

网站群管理平台基于Dreamweaver提供所见即所得的模板编辑工具,在新建模板或者是模板维护的过程中,基本HTML元素的维护由Dreamweaver 处理,在Dreamweaver中编辑好的模板可通过上传按钮,自动加载到网站群管理平台系统对应的站点和栏目的模板管理中。系统提供模板的新建、导入/导出、预览、修改、删除、同步模板附件、模板分类等功能,模板的导入支持的格式有zip、htm、html。

4.1.3 栏目管理

支持栏目的新建、删除、修改、移动、预览、发布、等操作。目录结构可根据需要自定义生成。

网站管理员可以为每个栏目指定不同的栏目管理员和内容编辑人员。每个栏目可单独或批量进行管理权限设定。每个栏目可以配置个性化模版、管理权限和文档审核工作流。4.1.4 数据采集

支持针对远程的html、rss网页进行采集并按照自定义要求分类,将采集后的资源按照自己的需求可以直接作为自己所指定的的栏目的文章,并且成为本系统的一条可编辑的文章进行管理,方便日常信息维护,减少维护人员信息采集工作难度和工作量 4.1.5 用户管理

系统提供专门管理学校、教师、学生和其他用户的管理功能,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其他用户提供统一的账号管理,并设置账号与外部资源平台账号的映射关系,以实现外部资源平台的单点登录 4.1.6 资源管理

XXX教育局掌握的自有资源需要放在平台上供广大师生使用,业务管理人员能够将资源分门别类的上传到平台中,进行审核后供用户使用,并能够设置不同用户群体的使用权限,对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

同时,平台为用户提供用户自创资源的上传功能,经业务管理人员在后台审核后,划分至相应的资源分类中,供其他用户使用。4.1.7 考分查询

平台提供中考考分查询子系统,实现中考考分的导入功能,并提供以考号+姓名为条件、在指定的时间段内查询成绩的功能 4.1.8 网上投票

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发布网上投票的主题,管理网上投票的对象(例如作品、选项等),设定投票的时间限制,供浏览者进行投票,投票结束后,能够统计投票的结果,生成统计报表。4.1.9 站群管理

超级管理员能方便创建各学校子网站,可通过新建站点、自助建站、复制站点三种方式,以提高建站效率。同时可对服务器各站点运行情况进行监控,保证各站点安全、稳定的运行。

主站与子站之间能通过复制、引用、移动等方式实现信息共享。4.1.10 站点管理

网站群可对站群及各站点基础参数及用户组织进行设置,如果设置了组织登录的IP范围段,则该组织下用户登录ip必须在此范围段内方可登录。

用户管理可以管理本站点下的用户,包括本站点用户的添加,修改,删除,权限设置等功能。4.1.11 一站式登录

网站集成系统提供所有应用系统手机号码的统一认证登录,方便后期运营管理时完成系统应用、资源上传等方面积分统计及相关激励政策兑现。

一站式登录设计可使得一处登录全部可访问四大应用系统,区教育局网站提出展现4大应用系统的PortalLet(门户小区)展现,包括资源贡献热点信息展现、高访问量资源或者电子教案、课件等的提取;教学管理平台的最新公告和通知展现,教育管理者的邮件、下发公文的提示等;视频会议的通知以及会议视频资源的广播和接收等;在线考试情况的统计发布,考试内容的接口接入等。“两平台”建设方案

5.1 教育门户

门户主要是集成各应用系统功能,实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各个系统的统一用户认证、单点登录、权限管理、应用接入、应用管理、应用退出等管理能等,展现教育动态、政策法规、信息公布等教育信息。

5.2 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本地资源库建设,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公平;面向广大的教师、学生、家长用户搭建了集约的教育平台,教师通过该平台进行备课,学生可以实现在线学习,家长可以进行教育方法交流。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是针对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用户,基于宽带互联网和无线移动网络提供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共享与交流的信息化应用。

共享资源库主要包括教学资源宝典、智能英语、视频课堂、中考通、数字题库等。

教学资源宝典:教学资源宝典包含教学设计、课堂演示、动画资源等课件,能方便教师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交互式课件,提升教学水平。智能英语:主要解决中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口语听说能力弱的问题,通过在线学习口语对话、趣味英语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水平。

视频课堂:根据新课标要求,录制的高清视频课堂。名师精心备课,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讲解,完全与教材同步。

中考通:中考通在线答题系统,包含语、数、英、物、化5科中考全真模拟试卷等内容,实现在线练习及考试答题。

数字题库:覆盖小学、初中、高中所有课目,资源可及时进行更新。多种方式支持智能组卷、拆卷,教师出题出卷一分钟搞定。通过本系统可为学校建立本校题库,为老师建立私人题库。5.3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是整合教育OA办公、教育教学资源、学籍管理、课堂教学互动、等多种应用的平台。平台为尖草坪教育局提供管理、分析、决策、办事提供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培训、后勤等提供服务,为学生网络个性化学习、生活提供服务,为学生家长信息交流、沟通便捷、家校互动提供服务。

5.3.1 校园管理平台 “校园管理”平台是一套具有全新教育理念的学校综合信息管理软件。在开发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要求,并结合我省义务教育实施管理的特点和高中新课程管理任务的新要求,实现了学校基础教育数据与行政主管部门的资源共享,完成了学校行政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校园管理平台”高度集成了学校行政管理与教学工作内容,包括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教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党务工作、共青团工作、资源管理、公共事务、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模块可以服务于各个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的行政和教学管理。

(一)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是以学籍管理为基础,针对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学生信息的特点和管理职能划分以及管理中实际需要而设计,实现了学校招生、新生分班、学生学籍的建立和维护、学生健康、全员管理、班主任工作管理、学生素质评价和德育教育多个方面的统一管理及数据文件的导入导出、查询及报表打印功能,有效地实现了学生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二)教师管理

教师管理提供各个学校教职工的统一管理,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系统性、规范性的记录教师成长档案,实现了教师档案管理、教师日常管理、业务培训管理、教学管理工作、教科研成果管理以及教师的成长规划管理,最终生成教师的成长档案,让教师体会到职业生涯的成就感,并且作为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

(三)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主要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学校不同教学业务层面的统一管理,实现了各学校教学基本信息的设置管理、各种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交和各种层面的审核、考试任务管理、学生成绩的管理与成绩的自动分析、自动(手动)排课、课表管理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教学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为教学规范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操作平台。

(四)教科研管理

教科研管理针对各个学校教科研信息的特点和管理职能划分以及管理中实际需要而设计,实现了教师的论文/案例管理、课题和微型课题的管理、创优课管理、教科研交流、学校的各种学科竞赛管理以及学校教辅资料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统一管理。

(五)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实现了各个学校大事记的管理维护、学校的白班和晚班的各种形式的值班安排、监督及其管理、学校的安全管理和考勤管理,并自动生成各种视图下的汇总数据和查询报表。

(六)党务工作

党务管理主要实现了各个学校党组织机构管理,党务日常工作管理、党组织和个人获奖情况的记录、查询和汇总等功能。

(七)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管理

共青团管理实现各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机构的管理,团员及少先队员管理,组织生活的记录和查询,评优工作管理,爱心资助记录审核以及导师带徒管理及各种数据的查询汇总等功能。

(八)我的服务

我的服务实现了用户日常事务的管理,包括同事间收发短消息、万年历查询、意见反馈、制度查询及日志查阅等功能。

(九)公共事务

公共事务用于实现所有用户的公共性业务管理,包括通知公告的发布与查阅、学校各种制度的发布与查阅等功能。5.3.2 移动教务 功能概述:

移动教务是基于宽带网络、移动网络给教育部门提供的集公文签收、邮件互发、短信发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区教育行业集中式办公平台。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了PC和手机客户端两种登录方式,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查看、审批紧急公文;平台提供了公文短信提醒功能,紧急公文、通知公告、会议通知等及时发送到手机。

“移动教务”手机客户端是移动教务应用向手机端的延伸。基于3G移动网络,面向教育局和学校管理人员提供的集公文手机审批、手机邮件、手机公告、单位人事和学籍手机查询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方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的办公。

教育局和学校领导随时随地通过移动教务处理公文、邮件等事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学籍情况通过手机随时查看。6 “三通”建设方案

6.1 校校通设计规划

即宽带网络校校通,通过建设全区教育局网络解决。

目标是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提供数据服务中心优化整合现有数据信息资源,建立各种网络应用系统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系统架构设计的目的是使XXX教育局所属学校均可以以最低成本快速地纳入到基础教育管理信息中,建成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的网络平台,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和办公。

XXX教育局域网采用集中式管理方式,通过在区教育局建设信息中心平台,分别向所属学校提供信息化服务。教育局域网信息中心分别高速连接到互联网和教育网,教育局的所属学校通过VPN连接,建成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的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了学校——教育局之间的沟通桥梁,从而避免了信息孤岛的产生。

6.2 班班通设计规划

引入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辅资源,保障资源的丰富性,及时性、先进性。逐步将优质教学资源推送到每一个班级,通过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辅资源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带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班班通”分层逐步实现。

首先,“通”硬件,每个班级须配备适量的信息化设备终端和网络硬件设施。其次,“通”资源,在硬件通的基础上配备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和教辅资源,通过设备终端查看和学习。

最后“通”方法,即利用信息化资源和智能终端(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等)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6.3 人人通设计规划

人人通是指为学生和教师在教育门户上建立实名网上学习空间环境,在校园社区、学习圈子、好友交流中让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专家充分交流互动,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补,既可以提高老师的教研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既有知识的学习也有能力的学习。

网络平台建设方案 7.1 拓扑图

7.2 组网方案说明

XXX教育局网络平台建设共分为教育局内网、下属学校校园网两部分。教育局内网划分为互联网区、核心交换区、服务器区、办公区、广域网区五个区域。7.2.1 教育局内网组网说明  核心交换区说明

在核心交换区部署两台高性能万兆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之间通过2个万兆接口,为避免环路为整个网络带来的影响,两台核心交换机采用虚拟交换技术(VST)进行部署。同时核心交换机采用主控交换分离技术,提高单台设备的稳定性,从而为整网提供高速,稳定的服务。 互联网区

在互联网区域部署一台高性能多业务安全出口网关,通过千兆电借口连接至核心交换机,为XXX教育局及下属学校用户访问互联网提供出口服务。该出口网关不仅能提供防火墙功能,同时可为用户提供强大的NAT功能。由于所有用户均通过该网关访问互联网,出口带宽及使用情况将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感受,为避免垃圾流量如:P2P、下载、视频等对正常业务的冲击,在出口安全网关集成上网行为管理及流量控制功能,对出口带宽及内网用户的使用规范进行限制,保证用户可以正常访问互联网业务。多业务安全网关的部署同时解决了串糖葫芦组网方式带来的单点故障的风向。 服务器区

在服务器区前端部署两太高性能防火墙,同时提供入侵防御(IPS),防病毒(AV)功能,保卫服务器的安全。两台防火墙通过万兆光纤上联之核心交换机,通过虚拟化及双活模式部署,消除环路风险。

防火墙下端部署高性能万兆交换机。通过万兆上联之服务器区防火墙,下端通过千兆电接口连接至服务器及存储。为客户提供高速服务器接入。 办公区

在办公区部署二层接入交换机,通过千兆光接口上联至核心交换机。通过百兆电接口连接至PC机。接入交换机能够灵活的满足客户的二层功能的需求;支持802.1x和MAC地址认证功能,支持用户账号、IP、端口等用户标识的静态或动态绑定,实现用户策略的下发及管理,及时诊断网络非法行为;提供ARP Guard技术有效防止ARP欺骗攻击,同时支持AM功能对端口转发报文进行过滤;能够实现端口限速,满足用户网络对数据处理优先级的要求。 广域网区

广域网部署一台高端路由器,作为下属学校的专线汇聚设备;同时通过运营商专线连接至市教育局;外联路由器应当提供强劲的2M汇聚能力,为用户轻松实现带宽提速。外联路由器起着连接连接上下级单位的重要作用。为保证外联路由器稳定运行,外联路由器应当能够包含多种网络危机处理机制,保证作为边缘汇聚设备的稳定运行,如:提供双电源冗余热备份,支持瞬时断电保护;宽广的电压适应范围能满足更多电压环境下的正常使用;支持业务板卡热插拔,支持标准的VRRP(VBRP)协议让业务永不中断。7.2.2 校园网组网说明  区直属校园网建设

区直属学校采用两层架构,易于校方维护。在学校出口部署一台高性能路由器,通过运营商专线连接至区教育局,为保证学校用户能流畅的访问教育局与学校资源,路由器应当有到1Mpps的转发性能,并且配置ACL应用不会对转发性能造成影响;QoS等复杂功能;同时支持硬件的IPSec加速。路由器通过千兆线路连接至汇聚交换机。汇聚交换通过千兆电接口下联至接入层交换机。接入交换机能够灵活的满足客户的二层功能的需求;支持802.1x和MAC地址认证功能,支持用户账号、IP、端口等用户标识的静态或动态绑定,实现用户策略的下发及管理,及时诊断网络非法行为;提供ARP Guard技术有效防止ARP欺骗攻击,同时支持AM功能对端口转发报文进行过滤;能够实现端口限速,满足用户网络对数据处理优先级的要求。 乡镇校园网建设

乡镇校园用户较少,在校园出口部署一台高性能路由器,通过运营商线路上联至区教育局,为保证学校用户能流畅的访问教育局与学校资源,路由器应当有到1Mpps的转发性能,并且配置ACL应用不会对转发性能造成影响;QoS等复杂功能;同时支持硬件的IPSec加速。路由器通过千兆线路直接下联至接入层交换机。接入交换机能够灵活的满足客户的二层功能的需求;支持802.1x和MAC地址认证功能,支持用户账号、IP、端口等用户标识的静态或动态绑定,实现用户策略的下发及管理,及时诊断网络非法行为;提供ARP Guard技术有效防止ARP欺骗攻击,同时支持AM功能对端口转发报文进行过滤;能够实现端口限速,满足用户网络对数据处理优先级的要求。 无线部署

在学校汇聚层交换机旁挂一台无线控制器。在接入交换机侧部署无线AP。为适应学校复杂的建筑结构,无线局域网系统要求采用WLAN室内信号分布技术进行无线覆盖,应当满足如下要求:

1、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必须保证在校内所有无线覆盖范围内,无线终端可无缝漫游且保证丢包率为0%

2、为避免无线AP工作频点与运营商无线相互干扰,无线AP可单频部署架构,所有AP使用相同频点进行部署

3、为无线系统的稳定运行,多个AP在同一个频点工作时可以处理同频干扰问题

4、由于学校环境复杂,干扰源过多,无线AP必须支持在2.4GHz、5.8GHz两个频率下可配置

5、为保证数据在无线网络的快速传输,无线AP应当支持分在2.4GHz和5.8GHz频段中使用40MHz扩频技术,并提供300Mbps接入带宽

6、支持流量负载均衡

7、无线AP发射功率不得大于100mW

8、为保证无线传输业务可管理,应采用集中转发模式进行部署。

上一篇:对34个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归因(修订上传稿)下一篇:医卫科普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