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b使用方法简介

2024-04-19

gdb使用方法简介(精选7篇)

篇1:铝的分析方法简介

1) 酸碱滴定法———在酒石酸盐中性介质中, 铝离子与氟化钾形成水晶石k[Al F6]络合物沉淀, 定量沉淀的同时析出定量的碱, 可用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 以计算铝的含量。此法曾被称为经典的容量法。有人认为此法较EDTA=KF锌盐反滴定法简易, 准确度高。与重量法比较相差仅+=0.2%以内。干扰本法测铝的元素有锌, 钍, 铍, 铵及碳酸根。钛>3ng磷, 铁, 铜>10ng锰>0.2mg干扰本法测定。

酸碱电位滴定法———采用酸电位滴定已有成熟经验, 在非水醋酸盐碱介质中, 用KOH异丙醇溶液电位滴定铝, 可准确地测定10~50微克铝/25ml。误差<10%。

2) 氟化物滴定法———方法基于铝离子与氟化钠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水晶石Na3[Al F6]难溶络合物的定量反应, 采用氟化钠直接滴定, 滴定反应的条件PH4.6~5.2的Na Cl饱和溶液50~60℃范围进行滴定, 苏木精指示剂终点由紫色变为黄色, 还可用铝盐返滴至紫色。50倍于铝的镁, 10倍的钙, 锰, 锌不干扰测定。但大量铜, 铁不允许存在。此法适用于铝锭, 金属镁或溶液中铝的分析。含铝1~12mg相对误差<2%。

3) EDTA络合滴定法———EDTA一般指乙二四乙酸二钠本法使用广泛方法快速。EDTA与铝的络合反应随温度及酸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常温;EDTA———Al络合物生成反应速度慢, 加热至80-90℃在PH2-3介质中, 络合反应最快。但90℃溶液酸度调整至PH4-6则终点反应只完成99%, 且在热溶液中铝易水解。所以使用EDTA滴定法一般不采用直接滴定, 而采用加过量EDTA, 加热使络合反应完全后, 以Zn盐或Cu盐反滴定过量的EDTA。如有能与EDTA络合的金属离子, 都干扰本法测定。为了消除干扰, 保证测铝的质量, 有资料提出加氟化物定量析出铝———EDTA络合物中之EDTA的改进方案, 即析出的EDTA用Zn盐;Cu盐回滴, 以计算铝的含量。这个方案结合现代实践广泛应用于原材料, 岩矿等试样的分析。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亦采用了本方案。一一般用于回滴的指示剂最常用的有如下几种;乙甲酚橙, PAN, 等。氟化物取代法以在PH=4.7介质中, PAN作指示剂Cu盐回滴的效果最好。可允许含Cr2mg, Mn3mg, Ca, Mg等不干扰测定。EDTA络合法测铝, 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测定微克级的铝。

4) DCTA络合滴定法———DCTA为1, 2—二氨基环已烷—四乙酸 (简称Gy DTA;DCTA) 用于络砖、络矿, 碱性炉渣中铝的测定。由于Cy DTA络合元素交多, 故仍以氟盐置换法为好。国内早有应用本法测铝, 以PAN为指示剂。此法较EDTA法比较干扰元素少, 测定结果准确, 故近年被广泛使用。

5) 其他滴定法———测铝历史上还曾经采用溴酸钾—碘量法, 砷酸盐—碘量法, 以及热量法, 电位滴定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等方法或因操作烦琐, 或因精度不够等原因, 目前较少使用。

2 分光光度法分析法

1)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铬天S (CAS, 天兰S·铬奥醇S) 是目前应用于微量铝测定的较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其灵敏度, 重现性, 选择性均较好。适宜的显色酸度是PH4-6.2许多资料采用PH4.7或5.8.有色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为545 nm, 摩尔消光系数e=4Ⅹ104一定量Mn, Mo, Pb, Zn, Cd, W, P<1mg Cr, Ni<3mg等不干扰试剂与铝的反应。但Fe, Cu, Ti, Be, F, Sn等干扰铝的比色测定。Fe, Cu可用抗坏血酸, 硫代硫酸钠掩蔽。

2) 铬箐R分光光度法—铬箐R (ECR) 在PH3.5—6时, 与铝生成红紫色络合物。最大吸收峰于550 nm Fe3+, Cu, Ti, F, Mo, Cr, V, Si, Mg, 等干扰本测定Fe 3+干扰用抗坏血酸还原以消除, C u的干扰以硫脲掩蔽以消除。

3) 铝试剂分光光度法—铝试剂法, 早年已普遍使用。由于与铝生成的红色络合物不十分稳定。在PH4.4—5.5显色, 可稳定2小时。有色络合物最大吸收在540nm处, 摩尔消光系数∈=8.5Ⅹ105, Fe, Be, Ce, Cu与Al一样同显色剂反应生成络合物, 干扰比色。

3 重量分析

重量分析在50年代及以前是主要测铝的方法。沉淀剂一般采用氨;吡啶;8—羟基喹啉;磷酸盐等以沉淀铝作重量法测定。由于重量法选择性差, 共沉淀中还要再测其他元素以差减法求铝的含量。或在沉淀铝之前可予先进行干扰元素分离。这些办法都是操作烦琐, 准确度也不令人满意的古老方法。目前已不使用。

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近年来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铝的报导甚多。由于铝在蒸汽中形成耐热氧化物Al, Al2O3等, 因而对火焰有特殊的要求。即要求较高温及较好的还原性。在一般空气—乙炔火焰中铝几乎不吸收。目前测铝常用的火焰为N2O—乙炔火焰及氧—乙炔焰。但后一种由于燃烧速度过快, 考虑安全因数而未得到广泛应用。

5 发射光谱分析法

三氧化二铝的发射光谱法, 常用3092.71A为分析线, 碳电极中灵敏度可达0.0005%。石英岩中测铝使用碳———碳酸钒混合物为缓冲剂, 钡为内标, 测1.03~2%的Al2O3其方差为8%。如采用化学光谱法, 分析花岗岩中15%左右的Al2O3准确度为2~3%。

6 其他分析法

极谱分析铝曾作过大量的工作, 但始终没有得到较多的应用。测铝工作者还试用过火焰光度法;气相色谱法, X—射线光谱法, 中子活化法, 质谱法, 等进行各种试料中铝的测定。

7 结语

几十年来, 测铝方法由重量减差法发展到现代的快速滴定, 准确比色及其他精度高的测定方法。测铝工作者付出了辛勤劳动, 常量分析中络合滴定法不断完善, 使用表面活性剂改善指示剂的性能, 扩大滴定PH范围, 从而达到了提高重现性, 准确度的目的。这是近几年的研究成就;分光光度法测铝得到不断改进, 显色剂不断更新, 铬天青S成为广泛应用的显色剂之一。近年来应用了光束增溶, 双波长比色使分光光度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仪器分析有较快的发展, 原子吸收做了大量工作, X—射线萤光光谱, 中子活化法等提高了测铝的灵敏度。

篇2:饲料防霉方法简介

2. 丙酸钠防霉,每千克饲料添加1克。

3. 苯甲酸钠防霉,每千克饲料添加1克。

4. 克霉净防霉,每千克饲料加0.5克。

5. 安息香酸钠(白色颗粒或结晶粉末)按0.1%~0.2%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能抑制霉菌生长。

6. 丁羟基茴香醚(白色或微黄色蜡样结晶性粉末)按0.1~0.2克/千克的量添加到饲料,能很好抑制黄曲霉、黑曲霉孢子的生长,还有较强的杀菌力。使用时,先将丁羟基茴香醚配成乳化母液,与油脂含量较高的饲料预混,再与其他饲料混合。

7. 环氧乙烷、苯并咪唑和硫磺类药物等,添加到饲料中也有一定防霉作用。

8. 国外使用的饲料防霉剂较多,如碘化钾、碘酸钙、丙酸钙、甲酸、马酸二甲酯、海藻粉、柑橘皮乙醇提取物等。日本学者曾将92%的海藻粉(裙带菜粉或海带粉)和4%的碘酸钙、4%的丙酸钙混合,再按8%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在温度30℃、相对湿度100%的环境下,饲料1个月内未发生霉变。因此,日本将海藻粉、碘酸钙混合后制成高效饲料防霉剂。

9. 在饲料中添加苍术、艾叶和除虫菊等中药粉末,也具有一定的抑制霉菌作用。

10. 海带具有很强的吸湿能力,可在每100千克饲料中放入1千克干海带,7天后把海带取出,海带水分挥发后可重复使用。同时,海带体内的某些物质,有抑制霉菌和杀死害虫的作用。

11. 梅雨季节,少量饲料用塑料薄膜密封储藏,可以利用其呼吸作用造成自身缺氧而抑制霉菌繁殖。

12. 日本研制出饲料防霉包装袋,由聚烯烃系树脂构成,含有0.01%~0.5%的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不仅能防霉,而且因其有芳香味,能增强饲料适口性。

13. 俄罗斯学者用化学消毒和辐射结合防霉,先将饲料粉碎成直径2毫米的颗粒,加入相当于饲料重量1.2%的氨水、2%的丙酸或2%的甲酸,在不断翻动的条件下用紫外线照射,可使饲料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能力降低99.8%,长期储存不会霉变,灭菌效果比单独化学消毒或辐射好,且饲料中维生素D的含量可提高到180毫克/千克。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南平农校 邮编:354200)

篇3:大跨度拱桥施工方法简介

关键词:大跨度,拱桥,施工,方法

大跨度拱桥具有外形美观、跨越能力较大等优点, 是今后大跨度桥梁发展方向之一。已建成的钢拱桥最大跨度已经达到550 m。钢拱桥和其他大跨桥梁相比, 它的刚度较大, 稳定性和抗震性较好。当桥址处于风速或地震烈度较大的地区, 或桥梁承受铁路荷载且地质条件良好时, 钢拱桥不失为一种较佳的大跨度桥梁方案。

拱桥的施工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有支架施工和无支架施工。有支架施工主要用于中小跨径的石拱桥和钢筋混凝土拱桥 (现浇混凝土拱桥及混凝土预制块砌筑的拱桥) ;无支架施工主要用于大跨度拱桥。常用的无支架施工方法有:悬臂施工法、缆索吊装施工法和转体施工法等。

1 悬臂施工法

悬臂施工法是钢拱桥最主要的施工方法, 根据施工中临时辅助设施与拱圈组成的受力结构的不同, 又可分为自由悬臂拼装法、斜拉悬臂法、悬臂桁架法等。

1) 自由悬臂法——实际悬臂半拱仍需要辅助结构, 一般采用少量拉索拉住上弦使拼装过程中半拱能以悬臂曲梁承受拱圈的自重, 只不过这种辅助结构 (如拉索) 与斜拉悬臂法相比非常小, 因而称之为自由悬臂拼装法。由于钢拱桥的构件均为加工好的构件且构件重量不大, 所以施工中常采用自由悬臂拼装法进行架设。狱门桥、悉尼港桥等就采用了这一方法 (如图1所示) 。在采用自由悬臂施工法时, 还可以通过使用独立的临时支承, 来减小自由悬臂长度。贝永桥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

2) 斜拉悬臂施工法——大跨度钢拱桥中广泛使用的施工方法, 此法先在两边搭设施工塔架, 用拉索拉住悬臂的拱肋。主拱肋分节段施工, 节段间接头用拉索扣挂于塔架上。塔架的平衡由背索来维持, 背索锚固于地锚或边跨上。施工时逐渐向拱顶悬拼拱肋节段, 直至全桥合龙。美国Eads桥是最早采用这种施工方法的桥梁 (见图2) 。该桥不仅因首次把钢材应用于桥梁中而在桥梁史上闻名, 更因为它是第一座采用斜拉悬臂法施工的桥梁而载入桥梁史册。它所开创的斜拉悬臂施工法不仅在拱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而且也很快地推广到其他桥梁之中。美国新河谷桥也采用了斜拉悬臂法进行施工。同时, 斜拉悬臂施工中可以先架设主拱, 也可以同时架设主拱和拱上建筑。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的彩虹桥的施工就采用了后者 (见图3) 。

3) 悬臂桁架法——即是将一般桁架拱两端适当位置处的上弦节点断开, 使两端各自成为墩台的一部分的一般悬臂桁架梁, 与墩台整体连接支承中部的桁架拱, 其计算跨径相应就减小, 总的外形使两者成为串联式的梁拱组合体系。施工时, 按桁架T构逐节悬臂拼装 (利用人字钢桅杆吊机) , 直至合龙。最后在上弦杆的两端适当位置处, 放松预应力粗钢筋, 并各自张拉两端的预应力粗钢筋 (去掉部分施工用的粗钢筋) , 完成体系转化而构成悬臂桁架拱。

2 缆索吊装法

缆索吊装施工法一般是由一孔桥的两端向中间对称进行, 在最后一节构件吊装就位, 并将各接头位置调整到规定标高以后, 放松施工吊索, 各接头合龙后撤去扣索的一种施工方法。瑞典的Askerofjord桥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这一方法 (如图4所示) 。拱的每段从岸上运到船上, 再运到指定的位置, 然后通过悬索吊起。拱顶先安装, 然后再向两拱座对称地进行安装。

3 转体施工法

转体施工法是将拱圈分为两个半跨, 分别在两岸利用地形作简单支架, 现浇或拼装半拱;接着用扣索一端锚固于拱肋端部 (靠近拱顶) , 另一端经拱上支架至桥台处锚固;之后张紧扣索, 使拱肋脱架;接着借助台身间预设的滑道 (即转盘装置) , 慢速将拱肋平转就位, 最后进行拱肋合龙。这种施工方法转体过程中用扣索拉力代替另一半拱推力, 与肋重及肋上支架的竖直反力、台身自重等形成平衡, 并在该状态下将拱肋的受力状态调整到不出现拉应力。佛山东平大桥是我国桥梁转体施工方法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该桥首次采用了无扣索竖直提升转体结合平转 (两次转体) 的施工方法 (见图5, 图6) 。

4 组合施工法

一些桥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悬臂拼装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 称之为组合施工法。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 (Caracas) 附近的三座姐妹桥施工时采用了悬臂拼装与缆索吊装的组合施工法 (如图7所示) 。该桥先在两拱脚处各修建一个塔架, 利用塔架悬臂拼装钢桁架拱肋至1/4跨处, 利用固定在边跨桥墩的后拉索将其悬扣挂住;拱顶段的拱肋部分, 在谷底利用少量支架拼装, 然后用拉索提升, 拼装到指定的位置进行合龙。2003年建成通车被誉为“世界第一拱”的上海卢浦大桥, 550 m的跨度为世界同类桥梁第一, 比排名第二的美国西弗吉尼亚大桥长出32 m, 比悉尼港大桥长47 m, 该桥采用了斜拉悬臂和缆索吊装组合的施工方法。

桥梁的施工方法极大地影响着桥梁技术的进步。钢拱桥在早期除了材料方面的原因外, 在Eads桥中首创的悬臂施工法是其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然而, 近现代随着预应力梁式桥的悬臂施工方法的发展、悬索桥与斜拉桥的大量应用, 钢拱桥尤其是大跨度钢拱桥的应用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施工方法复杂和施工费用较高。钢拱桥的施工架设方法与拱的结构、桥址自然条件、造价、工期都有很大的关系。总体而言, 它的发展趋势是从早期的有支架施工朝着少支架或无支架的方向发展。历史上, 钢拱桥中创新的施工方法如悬臂施工法曾被推广至其他桥梁的施工之中, 其他桥梁的施工方法, 如顶推法、悬索吊挂法, 也被大量应用于拱桥施工之中。今后在大跨度钢拱桥的施工技术发展中, 借鉴其他桥型, 尤其是钢筋混凝土拱桥中应用的施工架设方法, 应是其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宝春, 高蜻, 吴庆雄.钢拱桥发展概况[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6 (sup) :11.

[2]吴冲.现代钢桥 (上)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3]钱冬生, 夏建国.铁路钢桥——设计和制造[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4.

[4]田仲初, 彭涛.佛山东平大桥施工监控的关键技术[A].钢桥科技论坛 (SBSTF2006) 全国学术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6.

[5]徐伟, 段雪炜.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主桥钢桁拱桥设计[A].钢桥科技论坛 (SBSTF2006) 全国学术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6.

篇4:魔芋储藏方法简介

一、适时采挖

采挖过早,魔芋含水多,不耐储藏,易发生病害腐烂,第二年种植容易发生病害倒苗;采挖过早一般还会减产10%以上。采挖过迟,地上部植株倒苗腐烂,标记不明显,采挖时易挖烂魔芋,感病烂种。

当气温降低到18℃以下、地上部植株倒苗、叶片枯黄、地下部球茎和根状茎进入休眠时进行采挖。最佳采挖期为植株倒苗后一个月内,一般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采挖为宜。采挖魔芋要选择晴天、土壤干爽时進行,采挖时注意轻挖、轻放、轻搬、轻运,不要伤皮,保护好顶芽,避免机械损伤。

二、搞好地窖消毒

魔芋入窖前,必须对地窖进行消毒处理。首先将窖壁铲去一薄层土;然后用40%多菌灵400~500倍液喷洒消毒;最后用稻草和硫黄将地窖猛烧一遍,燃烧后封闭2~3天再打开窖门,通风几天后魔芋才能入窖。

三、精选种芋,做好种芋消毒

将带病、带伤的魔芋剔除,不能入窖留种。一般宜挑选皮色嫩黄、鳞芽粗短肥壮、无病无伤、个体重在0.5千克以下的小球茎放入地窖储藏。入窖前须对种芋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储藏病害烂种。方法是用多菌灵1000倍液浸6小时,然后晒种2天,晾干水气,再用石灰、草木灰和硫黄混合粉拌种消毒,通过上述消毒处理后再入地窖。

四、加强储藏期管理

入窖初期要常打开窖门通风换气。冬季低温时期要密闭窖门,但窖门上方要留一个通风窗口;当窖内湿度较大时,打开窖门通风,降低窖内湿度。春季气温回升后要打开窖门通风换气。在整个储藏过程中,要加强检查,发现病害烂种要及时剔除,且在病害烂种部分及周围附近撒草木灰、硫黄粉和石灰混合粉,以防止病害扩展。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万安县农业局 邮编:343800)

篇5:ARP病毒简介及查杀方法

ARP地址欺骗类病毒 (以下简称ARP病毒) 是一类特殊的病毒, 该病毒一般属于木马 (Trojan) 病毒, 不具备主动传播的特性, 不会自我复制。但是由于其发作的时候会向全网发送伪造的ARP数据包, 干扰全网的运行, 因此它的危害比一些蠕虫还要严重得多。

1 ARP病毒发作时的现象

网络掉线, 但网络连接正常, 内网的部分PC机不能上网, 或者所有电脑不能上网, 无法打开网页或打开网页慢, 局域网时断时续并且网速较慢等。

2 ARP病毒原理

2.1 网络模型简介

众所周知, 按照OSI的观点, 可将网络系统划分为7层结构, 每一个层次上运行着不同的协议和服务, 并且上下层之间互相配合, 完成网络数据交换的功能, 如图1所示。

然而, OSI的模型仅仅是一个参考模型, 并不是实际网络中应用的模型。实际上应用最广泛的商用网络模型即TCP/IP体系模型, 将网络划分为四层, 每一个层次上也运行着不同的协议和服务, 如图2所示。

图2中, 蓝色字体表示该层的名称, 绿色字表示运行在该层上的协议。由图2可见, 我们即将要讨论的ARP协议, 就是工作在网际层上的协议。

2.2 ARP协议简介

我们大家都知道, 在局域网中, 一台主机要和另一台主机进行通信, 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IP地址, 但是最终负责在局域网中传送数据的网卡等物理设备是不识别IP地址的, 只能识别其硬件地址即MAC地址。MAC地址是48位的, 通常表示为12个16进制数, 每2个16进制数之间用“-”或者冒号隔开, 如:00-0B-2F-13-1A-11就是一个MAC地址。每一块网卡都有其全球惟一的MAC地址, 网卡之间发送数据, 只能根据对方网卡的MAC地址进行发送, 这时就需要一个将高层数据包中的IP地址转换成低层MAC地址的协议, 而这个重要的任务将由ARP协议完成。

ARP全称为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所谓“地址解析”就是主机在发送数据包前将目标主机IP地址转换成目标主机M A C地址的过程。A R 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 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 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这时就涉及到一个问题, 一个局域网中的电脑少则几台, 多则上百台, 这么多的电脑之间, 如何能准确的记住对方电脑网卡的M A C地址, 以便数据的发送呢?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个概念, ARP缓存表。在局域网的任何一台主机中, 都有一个ARP缓存表, 该表中保存这网络中各个电脑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照关系。当这台主机向同局域网中另外的主机发送数据的时候, 会根据ARP缓存表里的对应关系进行发送。

下面, 我们用一个模拟的局域网环境, 来说明ARP欺骗的过程。

2.3 ARP欺骗过程

假设一个只有三台电脑组成的局域网, 该局域网由交换机 (Switch) 连接。其中一个电脑名叫A, 代表攻击方;一台电脑叫S, 代表源主机, 即发送数据的电脑;令一台电脑名叫D, 代表目的主机, 即接收数据的电脑。这三台电脑的IP地址分别为192.168.0.2, 192.168.0.3, 192.168.0.4。MAC地址分别为MACA, MACS, MACD。其网络拓扑环境如图3。

现在, S电脑要给D电脑发送数据了, 在S电脑内部, 上层的TCP和UDP的数据包已经传送到了最底层的网络接口层, 数据包即将要发送出去, 但这时还不知道目的主机D电脑的MAC地址MACD。这时候, S电脑要先查询自身的ARP缓存表, 查看里面是否有192.168.0.4这台电脑的MAC地址, 如果有, 那很好办, 就将M A CD封装在数据包的外面。直接发送出去即可。如果没有, 这时S电脑要向全网络发送一个ARP广播包, 大声询问:“我的IP是192.168.0.3, 硬件地址是MACS, 我想知道IP地址为192.168.0.4的主机的硬件地址是多少?”这时, 全网络的电脑都收到该ARP广播包了, 包括A电脑和D电脑。A电脑一看其要查询的IP地址不是自己的, 就将该数据包丢弃不予理会。而D电脑一看IP地址是自己的, 则回答S电脑:“我的IP地址是192.168.0.4, 我的硬件地址是MACD”需要注意的是, 这条信息是单独回答的, 即D电脑单独向S电脑发送的, 并非刚才的广播。现在S电脑已经知道目的电脑D的MAC地址, 它可以在要发送的数据包上贴上目的地址MACD发送出去。同时它还会动态更新自身的ARP缓存表, 将192.168.0.4-MACD这一条记录添加进去, 这样, 等S电脑下次再给D电脑发送数据的时候, 就不用大声询问发送ARP广播包了。这就是正常情况下的数据包发送过程。

这样的机制看上去很完美, 似乎整个局域网也天下太平, 相安无事。但是, 上述数据发送机制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即它是建立在对局域网中电脑全部信任的基础上的, 也就是说它的假设前提是:无论局域网中哪台电脑, 其发送的ARP数据包都是正确的。那么这样就很危险了!因为局域网中并非所有的电脑都安分守己, 往往有非法者的存在。比如在上述数据发送中, 当S电脑向全网询问“我想知道IP地址为192.168.0.4的主机的硬件地址是多少?”后, D电脑也回应了自己的正确M A C地址。但是当此时, 一向沉默寡言的A电脑也回话了:“我的IP地址是192.168.0.4, 我的硬件地址是MACA”, 注意, 此时它竟然冒充自己是D电脑的IP地址, 而MAC地址竟然写成自己的!由于A电脑不停地发送这样的应答数据包, 本来S电脑的ARP缓存表中已经保存了正确的记录:192.168.0.4-MACD, 但是由于A电脑的不停应答, 这时S电脑并不知道A电脑发送的数据包是伪造的, 导致S电脑又重新动态更新自身的ARP缓存表, 这回记录成:192.168.0.4-MACA, 很显然, 这是一个错误的记录 (这步也叫ARP缓存表中毒) , 这样就导致以后凡是S电脑要发送给D电脑, 也就是IP地址为192.168.0.4这台主机的数据, 都将会发送给MACA地址为的主机, 这样, 在光天化日之下, A电脑竟然劫持了由S电脑发送给D电脑的数据!这就是ARP欺骗的过程。

如果A这台电脑再做的“过分”一些, 它不冒充D电脑, 而是冒充网关, 那后果会怎么样呢?我们大家都知道, 如果一个局域网中的电脑要连接外网, 也就是登录互联网的时候, 都要经过局域网中的网关转发一下, 所有收发的数据都要先经过网关, 再由网关发向互联网。在局域网中, 网关的IP地址一般为192.168.0.1。如果A这台电脑向全网不停的发送ARP欺骗广播, 大声说:“我的IP地址是192.168.0.1, 我的硬件地址是MACA”这时局域网中的其他电脑并没有察觉到什么, 因为局域网通信的前提条件是信任任何电脑发送的ARP广播包。这样局域网中的其它电脑都会更新自身的ARP缓存表, 记下192.168.0.1-MACA这样的记录, 这样, 当它们发送给网关, 也就是IP地址为192.168.0.1这台电脑的数据, 结果都会发送到MACA这台电脑中!这样, A电脑就将会监听整个局域网发送给互联网的数据包!

实际上, 这种病毒早就出现过, 这就是ARP地址欺骗类病毒。一些传奇木马 (Trojan/PSW.LMir) 具有这样的特性, 该木马一般通过传奇外挂、网页木马等方式使局域网中的某台电脑中毒, 这样中毒电脑便可嗅探到整个局域网发送的所有数据包, 该木马破解了《传奇》游戏的数据包加密算法, 通过截获局域网中的数据包, 分析数据包中的用户隐私信息, 盗取用户的游戏账号和密码。在解析这些封包之后, 再将它们发送到真正的网关。这样的病毒有一个令网吧游戏玩家闻之色变的名字:“传奇网吧杀手”!

3 ARP病毒新的表现形式

由于现在的网络游戏数据包在发送过程中, 均已采用了强悍的加密算法, 因此这类ARP病毒在解密数据包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难度。现在又新出现了一种ARP病毒, 与以前一样的是, 该类A R P病毒也是向全网发送伪造的A R P欺骗广播, 自身伪装成网关。但区别是, 它着重的不是对网络游戏数据包的解密, 而是对于HTTP请求访问的修改。

HTTP是应用层的协议, 主要是用于WEB网页访问。还是以上面的局域网环境举例, 如果局域网中一台电脑S要请求某个网站页面, 如想请求www.sina.com.cn这个网页, 这台电脑会先向网关发送HTTP请求, 说:“我想登录www.sina.com.cn网页, 请你将这个网页下载下来, 并发送给我。”这样, 网关就会将www.sina.com.cn页面下载下来, 并发送给S电脑。这时, 如果A这台电脑通过向全网发送伪造的ARP欺骗广播, 自身伪装成网关, 成为一台ARP中毒电脑的话, 这样当S电脑请求WEB网页时, A电脑先是“好心好意”地将这个页面下载下来, 然后发送给S电脑, 但是它在返回给S电脑时, 会向其中插入恶意网址连接!该恶意网址连接会利用MS06-014和MS07-017等多种系统漏洞, 向S电脑种植木马病毒!同样, 如果D电脑也是请求WEB页面访问, A电脑同样也会给D电脑返回带毒的网页, 这样, 如果一个局域网中存在这样的A R P病毒电脑的话, 顷刻间, 整个网段的电脑将会全部中毒!沦为黑客手中的僵尸电脑!

4 ARP病毒的网络免疫措施

由于ARP病毒的种种网络特性, 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进行网络中ARP病毒欺骗数据包免疫。即便网络中有ARP中毒电脑, 在发送欺骗的ARP数据包, 其他电脑也不会修改自身的ARP缓存表, 数据包始终发送给正确的网关, 用的比较多的办法是“双向绑定法”。

双向绑定法, 顾名思义, 就是要在两端绑定IP-MAC地址, 其中一端是在路由器中, 把所有PC的IP-MAC输入到一个静态表中, 这叫路由器IP-MAC绑定。另一端是局域网中的每个客户机, 在客户端设置网关的静态ARP信息, 这叫PC机IP-MAC绑定。客户机中的设置方法如下:

新建记事本, 输入如下命令:

其中, “arp–d”命令是清空当前的ARP缓存表, 而“arp-s 192.168.0.1 00-e0-4c-8c-9a-47”命令则是将正确网关的IP地址和MAC地址绑定起来, 将这个批处理文件放到系统的启动目录中, 可以实现每次开机自运行, 这一步叫做“固化arp表”。“双向绑定法”一般在网吧里面应用的居多。

除此之外, 很多交换机和路由器厂商也推出了各自的防御ARP病毒的软硬产品, 如:华为的H3C AR 18-6X系列全千兆以太网路由器就可以实现局域网中的ARP病毒免疫, 该路由器提供MAC和IP地址绑定功能, 可以根据用户的配置, 在特定的IP地址和MAC地址之间形成关联关系。对于声称从这个IP地址发送的报文, 如果其MAC地址不是指定关系对中的地址, 路由器将予以丢弃, 是避免IP地址假冒攻击的一种方式。

5 ARP病毒KV解决方案

针对ARP病毒日益猖獗的情况, 江民科技推出了整体解决方案:

(1) KV杀毒软件每周7天不间断升级病毒库, 单机版网络版同步升级, 实时拦截来自网络上的各种ARP病毒。

(2) 针对局域网用户, 建议统一部署KV网络版杀毒软件, KV网络版具有全网统一升级病毒库, 统一全网杀毒的强大功能, 可以彻底查杀来自局域网中的ARP病毒。

(3) “KV未知病毒扫描”功能可以识别出绝大多数ARP病毒, KV未知病毒扫描程序采用独特的行为判定技术, 可以彻底检测出本机中已知和未知的ARP病毒, 协助网络管理员快速清除ARP病毒。

(4) 特针对企业用户, 提供“ARP病毒应急响应服务”, 江民科技网络安全工程师可以上门处理企业用户内网中的ARP病毒, 确保快速恢复企业网络的数据通讯安全。

(5) KV新版防火墙特增加了ARP病毒防御功能, 可以拦截来自局域网中的ARP欺骗数据包, 保护本机联网安全。设置界面如图4所示。

KV新版防火墙增加了ARP攻击防护功能, 该功能使用方法也很简单, 安装完KV防火墙之后, 点击“设置”按钮, 然后勾选“启用攻击防护功能”, 再点击“自动检测本机网络设置”, 程序就会自动获得本机和网关的IP地址和MAC地址, 然后点击确定即可。KV防火墙就会实时检测来自网络中的ARP数据包, 发现有异常的数据包欺骗, 就会予以拦截, 保障本机网络通信安全。

6 关于ARP病毒的网络安全建议

(1) 在网络正常时候保存好全网的IP—MAC地址对照表, 这样在查找ARP中毒电脑时很方便。

(2) 都全网的电脑都打上MS06-014和MS07-017这两个补丁, 包括所有的客户端和服务器, 以免感染网页木马。

(3) 部署网络流量检测设备, 时刻监视全网的ARP广播包, 查看其M A C地址是否正确。

(4) 做好IP—MAC地址的绑定工作, 对于从这个IP地址发送的报文, 如果其MAC地址不是指定关系对中的地址, 予以丢弃。

(5) 部署KV网络版的杀毒软件, 定期升级病毒库, 定期全网杀毒。

摘要:本文从ARP病毒定义、ARP病毒发作时的现象出发, 详细介绍了ARP病毒原理以及ARP病毒新的表现形式, 最后给出了ARP病毒的网络免疫措施和解决方案。

篇6:网损分摊方法简介

【关键词】网损分摊;电力市场

0.引言

黑龙江省是我国工业和农业的大省,供电面积广,供电区域分散,而负荷又相对较轻,相比较而言网损所占总输电量的比重就很大。随着电力市场体制的不断深化发展,使得输电网络损耗的成本分摊问题更加成了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就网损分摊方法的研究情况作简要的介绍,希望对我省电力行业加快市场化进程,合理解决网损分摊问题有所帮助。

1.网损分摊的研究意义

电力市场中,电网公司所担负的责任就是提供输电设备,为电力供电方、用电方输送电能。电网公司为了回收输电设备和提供相关输电服务所付出的成本,需要对电力供、用方收取相应的费用,此费用被称为输电费用或者过网费。随着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电网的商业化运营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课题。

网损分摊问题实质上是输电费用分摊问题的子问题。电网在执行输电业务时,必须提供足够的输送容量,承担网损,同时承担交易输电对电网运行带来的影响。一定量的功率在通过输电网传输过程中引起功率损耗的大小,不仅与传输功率量和接网位置有关,还取决于系统的运行状态。因此,輸电用户在其合同电量实际传送之前是无法确定该电量所产生的功率损耗数量,这造成输电用户由于无法确定功率损耗数量而不能参与交易时购买输电损耗。

输电系统同时完成多笔交易所造成的网损一般占总发电量的5%~10% [1]。不同的计算和分摊方法会造成在电网用户间分摊比例很大的差异,并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产生影响。英国电力市场的运行实践表明:不同的网损分摊方案可能对交易电价的影响高达 10% [2]。所以,合理、公平地进行网损分摊,无论从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率来说,还是从对电网间用户的公平开放来说,都有重大的意义。下面就详细介绍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几种网损分摊方法。

2.国内外常用网损分摊方法剖析

2.1平均网损分摊法

平均网损分摊法是最早被电力联营市场所采用的方法。西班牙、英格兰和威尔士电力市场采用的就是这种分摊方法[3, 4]。该方法算法简单,不考虑输电网的结构、输电线路的距离和输送功率的收发点位置,在全网范围内按相同的网损系数进行分配。这种网损分摊方法既直接又透明,可以通过事前计算、事后计算、实时计算或三者之间组合来完全回收输电损耗成本。

虽然有不少文献在这种分摊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例如在确定网损系数时,综合考虑电网中的电能质量、传输阻塞等因素,但是平均网损分摊方法不能提供电网短期和长期经济运行的经济学信号,缺乏强有力的电力市场的经济激励机制,因此目前该方法已很少采用。

2.2边际网损系数法

边际网损系数法是一种灵敏度方法,即根据节点注入功率的单位变化引起全网网损变化量的大小来对各节点上负荷或发电机进行网损的分摊。显然,这种分摊方法能反映各节点造成全网网损的微增成本信息,从而能够提供很好的经济信号,通过市场的手段促使潮流向网损减少的方向流动,达到优化潮流、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指导用户投资决策的目的。但该方法计算出所有交易分摊网损之和与实际系统网损不等,不能完全回收输电损耗成本。美国加州、澳大利亚的电力市场均采用这种网损分摊方法,但是分摊方法的具体实现却有所不同[5]。

2.3压入法

压入法包括合同路径法和兆瓦——公里法。合同路径法虽然考虑了输电距离,但是极其粗略的。在其后发展的兆瓦——公里法[6]尝试根据各交易对电网的实际使用程度大小来分摊网损,考虑了有功潮流和线路长度对网损的综合影响,但该方法存在损耗收支不平衡问题。

2.4边际类方法

边际类方法由于其原理简单(只需潮流计算的知识)、计算快捷以及运行人员对损耗灵敏度概念十分熟悉而成为电力系统中传统的计算网损的方法,主要的方法是传统的边际类方法—解析灵敏度方法。

基于灵敏度的解析法是将整个网络功率损耗对输电服务用户功率的灵敏度作为输电损耗分摊的依据。该类方法一般用于联营和双(多)边交易的损耗分摊。在联营交易模式下,有两种基于损耗灵敏度思想的损耗分摊方法,一种是通过基于每个用户在每条输电线路上引起的潮流变化来分摊损耗的思想,其中文[7]引入了广义发电分布系数(GGDF)和广义负荷分布系数(GLDF)来简化计算,GGDF和GLDF表示线路潮流与各发电机和负荷之间的灵敏度关系,GGDF和GLDF是基于直流潮流模型计算出来的,其计算结果不够精确;另一种是微增节点注入功率的单位变化引起全网网损变化量的大小来对各节点上负荷或发电机进行网损分摊,这种实质上是边际网损系数法,这种分摊方法只能反映各节点所造成的全网网损的微增成本信息并且没有考虑平衡节点问题。在双(多)边交易模式下,文献[8]指出市场交易己经成为决定电力系统运行的独立决策变量,如何将输电损耗分摊到双边交易双方对于提高市场效率非常重要,并提出一种简单、系统的基于损耗灵敏度网损分摊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交易双方以及损耗补偿者的相对大小和位置。文[9]提出在双(多)边交易模式下,将线路损耗表示成近似泰勒展开二次表达式并求得该损耗对各节点注入功率的灵敏度进行损耗分摊的方法。

2.5追踪类

潮流追踪,是以潮流计算或状态估计所得到的系统潮流分布为基础,根据节点功率比例分配原则[10, 11],追溯潮流走向,从而确定输电用户功率在每个输电设备所通过功率中所占份额,以此作为输电功率损耗分摊的依据,该方法的计算直接针对输电用户功率总量。由于其原理简单,符合人们的常规思维,故一般都将其作为输电损耗分摊的一个备选方案。文献[10, 11]几乎同时提出了潮流跟踪法来确定线路潮流的流动情况,为按照线路的使用度来分摊损耗提供了准确的计算方法。追踪类方法主要包括按功率追踪损耗分摊方法和按电流追踪损耗分摊方法。

对功率追踪方法的研究首先从文[10, 11]开始,文[10]首先提出了潮流追踪法的重要原则——比例共享原则,运用拓扑网络矩阵的方法,根据功率比例共享原则,形成顺流分配矩阵和逆流分配矩阵,通过矩阵求逆的方法进而求得拓扑发电分配因子和拓扑负荷分配因子,由此得到发电机和负荷在输电线路上功率传输的关系。文[11]提出一种基于图论的潮流追踪的快速计算方法。该方法不用求逆阵,计算速度快。

2.6基于Shapley值的网损分摊方法

Shapley值是求解合作博弈问题的方法之一,主要用在两个方面:1.合作收益在合作各方之间的分配;2.同时使用某项设施产生的共同成本在合作各方之间的分配。

电力市场环境下,大量的电力交易同时依靠电网的转运功能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这些交易及交易之间的交互作用产生了系统总网损。换句话说,所有电力交易共同使用了整个电网,它们之间构成了事实上的合作关系。因此,利用Shapley值把系统总网损分摊给各交易是合适的。

研究表明,基于Shapley值的共同成本分摊方法具有稳定性(其解必定唯一且可行),并且能够向合作各方提供所希望的经济激励信号。Shapley值体现的是每个联盟成员对该联盟的平均贡献,反映了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性。基于Shapley值的共同成本分摊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其分摊原理和分摊结果能够被所有合作方视为公平,分摊结果易于被合作各方接受,因此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共同成本分摊方法。

3.结论

篇7:简介皮姆的《翻译史研究方法》

本书遵循了翻译研究的规范, 可以作为翻译史研究的一种科学的范式进行演示。全书贯穿了从选定课题到采集数据, 再对数据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和分类, 最后进行描述和解释这样的一个科学流程。虽然可能具体的表述没有自然科学的术语那么精确, 但是这条线索还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本书的第二部分作者对描写译学中的术语所进行的解释, 说明翻译研究的整体演进原因和过程, 并最后将解释的重点落实到译者本身, 从“跨文化性”这个角度和特性为翻译学的独立学科地位从理论上寻找到了理据。他对理论有批判性的借鉴, 如系统论和行为论。皮姆认为系统理论关注的是文本在系统中的位置及其在此位置上所发挥的作用。行为理论的焦点是译者在译文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而且认为译者的功能是由其目的性而非在系统中的位置决定的。在皮姆看来, 这两类理论都是以目的语为导向的, 但是两者都存在理论上的盲点。

他首先质疑了图里的观点:图里认为“翻译行为及其产品不仅可以而且一定会导致目的语文化的改变”。作者认为这是承认文化的产生, 存活或成为他文化, 主要是外因所造成的。且这种外因决定论是作者不能赞同的。图里还认为“文化诉诸翻译主要是将其作为填充空白的主要途径。”那么不与原文进行比较, 又如何找到“空白”呢?因此, 作者提出为什么不能把原文也看成是翻译发生的原因呢?作者认为图里理论的主要悖论在于:强势文化通过翻译把自己的文化强加给弱势的译入语。面对这种霸权主义, 帝国主义的跨文化关系, 图里认为占主导的原文化让“人们发现了目的语文化中所缺失的东西。”但是荒谬的是, 如果没有殖民者对“空白”的发现, 就不会发生翻译活动了。笔者认为第一点质疑是有道理的, 因为这将对翻译的研究拉回到了翻译的本体, 或者说是对其内部各种相关因素进行研究, 而不是像图里那样大而化之的认为“只要是目的语文化接受和认可的文字都是翻译”。而且“文化转向”之后对翻译的研究由于注重其交叉学科性开始离开翻译的本体越来越远。所以, 从促进人们关注翻译活动本身, 翻译研究向本体的回归来说, 作者的质疑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二点延续了第一点对翻译本体的重视, 即翻译活动应该重点考察的是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关系, 或者说翻译的内部问题, 从而纠正了由于过分关注译文而导致的翻译定义的泛化。第三点皮姆认为强调翻译活动双方力量存在不平衡的现实是翻译发生的根本原因。翻译本来就不是一片净土, 而是充满了权力争斗的战场。皮姆认为图里虽然把翻译活动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却忽略了其中充斥的意识形态斗争和政治性。即没有把翻译活动看成是理论化的对象, 没有能够在社会实践当中来考察翻译。这一点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 在笔者看来皮姆的批判过于绝对。我们还是应该考虑到图里当时提出这种翻译思想的历史背景:翻译研究界充斥着以追求对等为主的对比语言学式的研究方法和范式。所带来的问题是由于过多的重视文本形式上的对等而忽略了语言的差异, 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而导致的语言以及文化的不可译性。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图里的以目的语言为导向的理论假说有其合理性和开创性, 拓展了人们的研究视野。在皮姆看来, 翻译研究回归本体即是突出译者及其“文化间性”, 研究译者作为文化中介人在翻译这种跨文化活动所起到的作用。皮姆对行为理论的置疑在于译者采取的行为到底由翻译活动的哪方决定, 是委托人, 预设的读者群, 还是译者本人的智慧。尤其是当各方发生矛盾的时候, 译者往往在翻译中起到了协调的作用。作者提出的问题是译者的行动是否是自觉自愿的, 因为译者往往会屈从译入语的社会规范。如果他们可以选择不翻译的话, 那么也就拥有了做选择的权力。这里的评述也有其合理性。皮姆把对翻译的研究落实在了译者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从而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导向。但是应该指出的是, 译者的翻译始终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 总是脱不开规范的制约作用。即所谓“从心所欲”都往往是以“不逾矩”为前提的, 这一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不同的只是通过译者的调节, 规范体现的程度大小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总之, 作者皮姆结合了自己对托莱多派翻译活动的研究实践, 阐述了翻译史研究的一种可资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七娘子,七娘子蔡伸,七娘子的意思,七娘子赏析下一篇:读原著悟原理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