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管理流程图

2024-04-11

传染病报告管理流程图(通用14篇)

篇1:传染病报告管理流程图

一、预检分诊流程

二、传染病人就诊转诊流程

三、传染病报告卡传递流程

四、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递流程

传染病管理科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

1、在医疗诊治过程中患者死亡后,处置医生须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指定专业人员按照ICD-10要求完成死因编码。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

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报告流程

患者死亡 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医生填写《死亡报告卡》

专业人员填写死因编码(3天内内)

篇2:传染病报告管理流程图

晨检:发现班主任日常检查

疑似病例发现疑似病例校医初步检查确诊

篇3:传染病报告管理流程图

1 我国学校突发传染病研究现状

学生是一个正处于接受教育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共同生活在学校环境的特殊群体,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且人群相对高度聚集,因而学校极易发生传染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学生健康危险行为[3]。近年来的学校突发传染病研究多偏向于医疗方面的应对与防护措施[4],而没有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如:(1)雾霾、暖气空调教室、食堂、宿舍、游泳池等潜在传染源的研究。(2)很多研究注重学校校园传染病的前期预防,而淡化了对传染病发生前风险评估与规避措施的研究。(3)目前对学校校园突发传染病的风险量化研究涉及较少。

2 学校突发传染病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对学校突发传染病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学校传染病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及采取的风险措施。具体流程见图1。

2.1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主要目的是识别所有主要和次要的风险。参考从2000年以后对传染病研究的参考文献,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查找历年的统计年鉴获得指标数据。见表1。

2.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估算损失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并根据风险单位的风险态度和风险承受能力对风险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分析[5]。学校突发传染病的研究涉及很多指标,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处理,旨在得出学校对突发传染病的脆弱性排序[6]。在得出脆弱性排序后就可以对相应的脆弱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2.3 学校突发传染病脆弱性分析

本次样本的选取采取虚拟的5个样本,并假设样本D为满足国家对学校应对校园传染病标准的样本点,对部分指标数据缺失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函数模拟的方法获得。脆弱性分析方法采取主成分分析法[7]。选取样本点的指标数据见表2。

每个指标的数值在同一维度的差别相对不大,但是在不同的维度相差较大。在主成分分析中为了避免这种差距较大的问题[8],可以采用归一化处理,具体的处理方法为:

式中,Kj是第j个指标的归一化值;min Xj,max Xj分别表示第j个指标原始数据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对上述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的同时,为了让所有指标与相应的脆弱性呈正相关,可以采用负指标正相关化的方法,具体为:

式中,Kj是第j个负指标的正相关化值;min Xj,max Xj分别表示第j个指标原始数据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负指标正相关化后的结果为SPSS软件处理的标准指标,对SPSS软件进行设置,使得满足主成分和包含了所有指标总和的85%以上即可。鉴于本次选择14个二级指标,所以把值设置在85%较为合适。最后可以用2个指标来表示14个二级指标,分别占指标总和的81.38%和8.49%,用这2个主成分代替上面14个二级指标,以达到降维的效果。

利用SPSS中对主成分打分的功能,对所得的主成分进行打分,结果依次为D(1.146),C(0.296),E(-0.035),B(-0.326),A(-1.081)。最后对5个样本进行脆弱性排名,计算方法是用每个主成分的打分与其所占比重的乘积和作为排序的依据,结果依次为D(1.146),C(0.296),E(-0.035),B(-0.326),A(-1.081)。

对每个样本点进行比较分析,样本D和C对比,导致这2个样本点在脆弱性排名上差别明显的因素是:学校周边每千人拥有的病床个数和学校每百人拥有的校医个数,所以要想提高C样本点对传染病预防与应对能力,可以通过增加学校周边医院医生的个数和校医的人数。样本E和样本D比较分析,导致排名差别的主要因素为:学校周边每千人拥有的医生人数、学校每周开的健康教育课程次数和学校每年给学生接种疫苗的次数[9],所以可以通过增加E样本点样本学校周边医院医生的人数、学校每周开的健康教育课程次数和学校每年给学生接种疫苗的次数,以提高对传染病预防与应对能力。样本B和样本D比较,在排名上差别明显的主要因素为:学校周边每千人拥有的医生人数、学校周边每千人拥有的救护车辆数、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学校每百人拥有的校医人数、学校每周开的健康教育课程课次,所以要想提高B样本点对传染病预防与应对能力,可以通过增加学校周边每千人拥有的医生人数、学校周边每千人拥有的救护车辆数、学校每百人拥有的校医人数、学校每周开的健康教育课程课次和加强当地空气质量的治理力度[10]。样本点A和样本点D的比较分析,样本点A所有的正向指标都比样本点D低,所有的负向指标都比样本点D高,所以要想提高A样本点对传染病预防与应对能力,样本点A的所有正向指标都要提高,所有负向指标都要降低。

3 风险管理的规避、分散与自留

在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时,根据传染病风险的类型不同,采用的风险管理技术也应该有所变化:(1)如果传染病引发的灾害损失的频度较低,损失程度小,可以采用风险自留的方式由风险单位自己承担风险事故的损失;(2)损失频度较高而损失程度较小,可采用损失预防和自留的方式。(3)损失频率较低而损失程度较大,则可以把风险通过风险转移的方式进行分担,如保险、再保险等;(4)若损失频率较高,损失程度也较严重,宜采用风险规避的方式[11]。学校校园传染病损失控制[12]具体措施见表3。

4 提高学校突发传染病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

4.1 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在学校精力与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脆弱性排序表,并综合考虑风险大小的不同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对最弱的环节进行加强,将风险较小的因素后置处理。

4.2 做好各项日常管理

在主要脆弱点区别对待的基础上,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如定期做传染病的宣传工作;定期对学生聚集地进行卫生消毒工作;建立应对突发传染病的应急预案;确保学校服务人员的健康状况;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学生进行体检和注射疫苗;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医疗保险。

学校存在发生突发传染病的风险,然而不同学校实际情况不同,应根据不同学校自身脆弱性排序的结果,使其中有可能导致最大损失的因素事件优先分析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件则后置处理。

参考文献

[1]殷杰,尹占娥,许式远,等.灾害风险理论与风险管理方法研究[J].灾害学,2009,24(2):7-11.

[2]陈荣,崔鹏.舍去灾害风险管理现状与展望[J].灾害学,2013,28(1):133-138.

[3]马军.中国学校卫生/儿少卫生发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6-9.

[4]马军.中国学校卫生政策体系建设[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2):161-164.

[5]陈兵,吴泰顺,周小涛,等.深圳市宝安区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J].医学信息,2014,27(5):1486-149.

[6]汪志强.二级综合性医院急性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防控的风险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7]高卫东.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矿区地下水水质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16(1):28-34.

[8]赵娟.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机制探析[J].中国市场,2009(22):120-123.

[9]尹志英,方春福.传染病预警预测方法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2010,27(2):218-220.

[10]王兆辉.包膜RNA技术及其在输血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11]唐彦东.灾害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218-279.

篇4:传染病报告管理流程图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75-01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内容之一,杜绝传染病疫情的迟报、瞒报、漏报发生是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虽不断有新发或社会关注度高的传染病出现,但总的来说,传染病防控在部分医疗机构重视程度逐年降低。现将诸城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状况报告如下:

1 现况

诸城市现辖19所镇(街)卫生院、8所市直医疗机构。各镇街卫生院、市直各医疗机构均设置了疫情报告员,负责本单位及辖区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及每月自查核对工作;各镇街卫生院、市直各医疗机构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全覆盖;建立健全了疫情报告的组织体系和疫情管理各项制度。近3年未发现传染病疫情漏报现象。

2 存在问题

①人员缺乏:各医疗单位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都为兼职,在从事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同时,还承担着本单位其他工作,如预防接种、卫生执法等。②年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少数管理员为非专业人员:部分单位疫情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绝大多数为中专和专科学历,在接受相关法律法规、疫情报告管理规定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且少数人员为非医疗专业。③疫情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少数单位因工作调整等各种原因更换疫情管理人员,新任人员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不熟悉。④少数临床医师对传染病疫情管理要求不了解,报告意识不足,对法定传染病尤其是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诊断意识不高,埋下发生迟报漏报的隐患。⑤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在少数单位未得到落实。

3 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市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3.1 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各项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控属地管理原则,各单位成立了有分管领导及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疫情管理员审核上报,确保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有序开展。

3.2 强化督导检查,纳入年度考核 各单位疫情管理员对本单位相关科室报告情况进行自查核对,市疾控中心对各医疗单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存在零缺报单位进行月督导;各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纳入对各单位年度考核,并加大所占比重。

3.3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报告意识 每年根据传染病发病流行特征,及时组织举办各类传染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和传染病疫情报告技术培训班,对各级各类医疗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参训人员作为师资力量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并将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年度考核指标之一。

3.4 严格落实疫情管理各项制度 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严格按相关制度要求有序开展,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的要求,明確相关责任人职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

篇5: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

(1)乡镇卫生院与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收集和报告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信息。有条件的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方式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本行政区域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实行网络直报。要建立预防保健科,要有专人负责网络直报工作。

(3)交通、民航、厂(场)矿所属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非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报告方式、报告程序进行报告。

篇6:传染病报告卡审核流程

1、查询“单位用户登录系统测试”,时间范围选定当月,单位用户登录系统次数应≥1。

2、查重:至少应做到默认条件下查重无重卡。建议将默认查重条件去掉“年龄”、“职业”再进行查重。

3、按报告地区浏览,选择当月全部传染病报告卡,导出excel。

①用“报告卡录入时间”-“诊断时间”,有“订正前诊断时间”的,用“报告卡录入时间”-“订正前诊断时间”,按结果排序,若结果>1,即为报告超时卡。②用“县区审核时间”-“报告卡录入时间”,有“订正前终审时间”的,用“订正前终审时间”-“报告卡录入时间”。

③筛选“已删除卡”。无“审核时间”的“已删除卡”,用“删除时间”-“报告卡录入时间”。

④筛选报告单位为“湘潭市疾控中心“的报告卡。有“地市审核时间”,用“地市审核时间”-“报告卡录入时间”。

⑤将“审核时间-录入时间”排序,若结果>1,除订正后的疾病名称为“其他疾病”或“艾滋病”的,则为审核超时卡。

⑥按“订正报告时间”排序,将“订正报告时间”-“诊断时间”,若结果>1,除订正后的疾病名称为“其他疾病”或“艾滋病”的,则为报告超时卡。⑦将“订正终审时间”-“订正报告时间”,若结果>1,除订正后的疾病名称为“其他疾病”或“艾滋病”的,则为审核超时卡。

篇7:传染病病例发现与报告工作流程

都市娃双语幼儿园

2013.2

传染病病例发现与报告工作流程

为了及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

史现屏同志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二、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5、发生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学校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1、晨检应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委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并将晨检结果记录在班务日志上。如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五.传染病报告工作流程:

1、报告学校负责人、镇中心校、镇疾病控制中心。根据事件需要,经领导同意后告之各班班主任,统一领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处理。联防联控,协同作战。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以

最快的通讯方式向镇政府卫生防疫机构、教育主管部门报告疫情。

2、传染病报告的时限方式:发现甲类传染疑似病人时,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6小时之内,向上级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时,必须向学校报告,12小时内,向上级报告,发现丙类传染病时,在24小时内必须报。以最快方式先电话报告疾控机构,再书面报告。迅速而准确地掌握疫情是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切断传染病传播的关键。

六、处置措施:

1、接医院传报后,班主任通知学校领导小组成相关人员,立即查寻这位患病学生的年级、班级。

2、班主任立即家访,了解该学生的患病情况,在向家长汇报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3、师生做好自我防范和保健,有异样情况及时与学校领导小组联系。

4、学校、教体局、疾控中心等部门及时互通情况,沟通信息,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有序、高效。对突发的传染性疾病,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中的有关规定,按照管理原则,服从统一领导。

都市娃双语幼儿园

篇8:传染病报告管理流程图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4个市级CDC和随机抽取26个县级CDC

1.2 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制订调查评估方案和表格,培训调查员。对40个单位在疫情信息管理工作、疫情信息报告工作、传染病漏报调查开展情况、疫情资料的分析利用与管理等工作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广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报告质量调查工作方案》对被调查单位进行了评分,按照权重系数进行计分,总分为100分。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评分

市级最高93分,最低68分,平均84.9分;县级最高93.8分,最低54.7分,平均为79.6分。市级单位总体比县级单位要好,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意义。各市、县的最终得分基本反映了其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质量。(表l)

2.2 疫情信息管理工作

本项主要是对组织领导、经费、设备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评估。(表2)

2.3 信息疫情报告工作

本项主要对疫情信息报告的全过程进行评估,60%的单位有疫情电话记录簿;62.50%的市县专病管理科室(结核病防治科、艾滋病和计划免疫科)能正常登录传染病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并进行了专病的报告、核实、查重、订正等工作;26.92%的县级机构设立了专病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报告卡审核、查重、订正、删除、补报记录簿。69.23%的县级机构对调查或审核中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上信息有误的能及时订正,经调查排除的病例及时删除;57.69%的县级机构对在传染病漏报检查和爆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及时补充录入。(表3)

2.4 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能按有关文件要求开展辖区内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的市级为85.71%(12/14),县级为57.69%(15/26),总的符合率为67.50%。有85.71%的市级机构组织开展了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上报上级业务单位和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反馈给被调查单位;21.43%的市级机构每3年组织开展一次居民漏报调查;84.32%的县级机构对疫情报告制度及管理工作考核。

2.5 疫情资料的分析、利用与管理

在资料的分析利用方面,市县两级疫情分析人员只能应用Excel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作图,完成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统计月、年报分析及常规报表,主要的分析指标是对监测资料进行简单的率和构成比等分析,描述三间分布,基本上没有对疾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35.71%的市级单位能利用疫情资料进行疾病趋势预测和分析。(表4)

3 分析

3.1 广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报告质量总的来说是好的基本符合国家要求

65%的市、县(市级85.71%,县级53.85%)总评分超过了80分,且市级好于县级。各级CDC对疫情管理工作都比较重视,基本上能按照工作规范要求,成立领导小组,配备人员设备,落实经费,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定期对辖区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定期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检查和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促进了辖区疫情报告工作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不断规范,网络报告的及时性、完整率不断提高。

3.2 疫情信息的利用率低,反馈少

疾病监测和信息收集只是手段,其目的是将信息及时分析、上报和反馈,以便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目前在疾病监测信息的分析和利用方面:一是缺乏有效考核与评价机制,地方缺乏对收集的监测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只是机械地上报,数据在当地第一时间的分析和解释是地方卫生人员迅速采取公共卫生行动的前提,否则收集到的资料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二是缺少信息的反馈机制,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目的是在信息应用中发挥效益;数据质量差、分析能力不足也制约了信息的共享与公开的进展;三是缺乏资源共享机制,监测系统收集的数据归部门所有,信息得不到共享,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3.3 市、县两级CDC分析应用监测数据的能力较低

对疾病发展趋势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有效预测预警,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是做疫情资料分析、应用和管理的保证。根据培训的对象不同,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时间应有所侧重;对县级疫情管理人员起点较低,采用理论知识的更新与提高和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如流行病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常用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调查报告的撰写;对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应突出实际应用,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对疾病发展趋势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4 建议

强化对疫情信息管理工作、数据质量、资料分析能力、信息反馈与共享水平的考核与评价,提升系统的运行质量[3]。目前,大多单位对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做的较多,考核评价做的较少,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价机制。建议建立健全疫情信息的评估和考核体系,定期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人员设备配备、直报网络运行管理质量、疫情信息报告质量和疫情信息资料的分析利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考核,以促进疾病监测工作的开展,提高疫情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进.卫生管理信息[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33

[2]魏晨,廖巧红,聂绍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决策能力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3]:347-348.

篇9:传染病报告管理流程图

【摘要】目的:分析标准化流程管理在体检中心体检报告管理上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按照传统管理方法管理的1000例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另选2014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标准化流程管理的1000例体检者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体检者的體检报告错发次数、体检报告质控合格率以及体检人员的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体检报告错发次数仅为1次,对照组中体检报告错发次数为12次,观察组体检者的体检报告错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体检人员满意率为99.7%,体检报告质控合格率为99.5%,对照组体检人员满意率为97.3%,体检报告质控合格率为96.4%,观察组体检报告质控合格率以及体检人员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流程管理在体检中心体检报告管理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标准化流程管理;体检中心;体检报告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11-02

随着如今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体检人员也不断增多,这种背景下,体检报告的管理工作日渐复杂,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体检报告漏发、错发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体检报告管理效果至关重要[1-2]。本文旨在分析标准化流程管理在体检中心体检报告管理上的应用效果,特收集我院2013年按照传统管理方法管理的1000例体检者和2014年应用标准化流程管理的1000例体检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按照传统管理方法管理的1000例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534例,女466例,年龄18岁-75岁,平均年龄(46.16±12.28)岁;另选2014年应用标准化流程管理的1000例体检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527例,女473例,年龄18岁-75岁,平均年龄(47.26±12.44)岁。两组体检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模式进行体检报告管理,观察组则分析体检报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送原因,并应用标准化流程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具体措施为:(1)体检报告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体检报告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由于管理人员疏忽或者因工作量大繁忙而导致文字书写错误,其次是打印机卡纸或者夹纸而导致错页现象,再次是体检报告漏发、重复发放或者错发,最后是软件漏洞或软件系统稳定性差。(2)标准化流程管理措施:首先是在报告的打印方面,应建立健全体检报告审签制度,并将采用初审、中审、终审三级审查制度。其中,初审主要由总检医生完成,需要总检医师全面了解患者各项检查结果的医学用语及数据是否客观,同时确保与体检者身体状况相符,中审则主要是报告管理者负责,可设置两位人员进行管理,并分别负责报告打印装订和报告审查,主要对报告的页码、有无错页和缺页、报告完整度、患者的基本情况是否完善等情况进行审查;终审则主要由高职医生负责,确保符合规范后签字确认;其次是在报告的存放方面,应充分重视报告的分类、保密原则,可依据英文字母将档案柜划分出27格,并根据报告的首字母进行存放,应详细准确的标注单位名称等信息。另外1格则用于存放个人体检报告;体检报告属于个人隐私,要做好档案的保护工作,要对档案严格实行加锁保密管理,并由报告管理者管理钥匙;(3)报告的发放,如果体检者为团体体检则可要求单位统一领取,且在领取前三日通过电话预约,护理人员在接到预约的电话后根据单位信息将体检人员名单打印制表,详细核对无误后另外存放,在单位领取报告时及时发放,确保体检报告无漏发、错发;发放的时候领取者必须签字确认,同时发放者需详细记录报告发放的时间、发放者、体检薄等等;如果体检者为个人,则在完成体检后护理人员为体检者发放《体检报告领取须知》[3],告知患者报告领取地点、时间、相关责任人联系电话等。领取报告时需出具体检费用发票或者有效证件,如果体检者为他人代领则需预先电话预约时说明,代领者签字领取时在“备注”处注明是“代领”,领取时要留下证件号码、电话号码;(4)软件升级,应在体检中心配备一位专业的软件工程师,能够熟练的处理日常工作中的各项软件问题,并可通过截图方式利用电子邮箱将相关问题或者升级等与软件开发商沟通,并在第一时间解决,以充分的保障体检报告质量。

1.3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体检者的体检报告错发次数、体检报告质控合格率以及体检人员的满意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观察组体检报告错发次数仅为1次,对照组中体检报告错发次数为12次,观察组体检者的体检报告错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体检人员满意率为99.7%,体检报告质控合格率为99.5%,对照组体检人员满意率为97.3%,体检报告质控合格率为96.4%,观察组体检报告质控合格率以及体检人员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标准化流程管理是近年推广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该模式的应用能够确保每个岗位工作人员更加明确自身的职责和要求,并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临床体检中心管理中通过实施标准化流程管理能够确保工作的开展更加有标准、有流程,并能够通过从细节上控制每一个环节质量,以综合提高体检报告的质量。通过本次研究结果亦可以看出,标准化流程管理在体检中心体检报告管理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志,杨青,许菡菡等.标准化流程管理在体检报告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3,15(11):1018-1019.

[2]杨小红,孟样贵,王建等.个人体检报告标准化流程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2011,23(9):404-405.

篇10:传染病报告管理流程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要求,为更好地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特制定本制度。第二章:法定传染病病种 第二条:甲类传染病:鼠疫 霍乱

第三条: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第四条: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黑热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包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第三章:监测、报告管理

第五条:首诊医务人员,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下列规定报告: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可疑病例的报告按《霍邱县二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方案》进行报告。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中毒食物、重大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立即上报防保科或行政值班。

3、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疑似病人时,立即上报防保科并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4、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伤寒副伤寒、立即、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时,正确、完整填写传染病报告并在当天下午3:00前上报防保科。

5、对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要做到分型报告,艾滋病感染者也需报告。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片+、菌培+、痰检-和未痰检四类。

第四章相关人员职责

第六条:医院成立报告管理小组:由医院领导、防保科、临床科、检验科、放射科人员组成。管理小组检查、督促、奖惩信息报告工作。张宁是网络直报员。

第七条门诊医生:职业中毒按《职业病防治法》诊断标准执行,诊断慎重(疾病名称后加“?”),确诊由县疾控中心诊断。发现肺结核或疑似病人应填报肺结核转诊通知三联单,一份交病人,一份与传染病报告卡一同上报,一份留底。所有报卡按规定时限报防保科,信息报告各种资料到防保科领取。

第八条:放射科落实负责人员,正确、完整登记当天发现的传染病(陈旧性肺结核除外的肺结核球、可疑肺结核病人等)。

第九条:检验科落实负责人员,正确、完整登记当天发现的传染病。第十条:药房:不准配用于肺结核的药物

第十一条:防保科负责信息报告的资料收集和发放工作。

第十二条:防保科接到第五条中的二、三款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每月一次检查,核对临床科、放射科、检验科等门诊日志。第五章:奖惩

第十三条临床医生发现肺结核或疑似病人应填报肺结核转诊通知三联单,每转诊一例,奖5元(以上级核实为准)。对信息报告完成好的科室和个人以奖励。

第十四条违反信息报告制度,漏登、漏报、迟报、误报、违反肺结核用药、配药规定者,发现一例处50元罚款。并承担因违反本制度引起的相应后果。第六章:报告流程

篇11:传染病报告管理流程图

一、性病诊治、传报规范化流程

1、从事性病诊疗的医务人员必须取得上海市性病艾滋病岗位培训合格证并由医务科指定的专职人员。

2、性病诊疗应在性病专用诊室进行,做好消毒隔离和规范性诊治工作,有专册登记,同时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3、其他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发现疑似病人或需排除性病的病人应将病人转诊至性病门诊,以明确诊断或排除。经性病门诊检查后排除性病的病人应转往普通门诊诊治,确诊病人由性病门诊负责治疗、传报及随访。

4、除取得市性病培训合格证的专职人员,其余门诊医务人员不得进行与性病有关的检查和治疗,更不能做出性病的诊断,输血前的常规检查除外。

5、产科门诊经产前检查确诊的妊娠合并性病的产妇由具有性病培训合格证并由医务科认定的专人负责做好性病病人的专册登记和性病传报工作。

6、住院病人中,经检查怀疑合并性病的,应填写会诊单请性病门诊专职医生会诊。如明确诊断,由性病门诊医生填写会诊意见并负责随访和传报。

7、性病门诊医生每天核查全院性病实验室阳性结果,发现病房有阳性结果者及时去病房会诊,并作相应处理。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务科相关负责人沟通,协助做好全院的性病传报工作。

二、结核病传报流程

1、日间(8:00-16:30):影像科医师诊断结核阳性病例后,打印传报告知单交于患者或家属,嘱患者去内科门诊医生处就诊。

2、夜间(16:30-次日8:00)与周日、法定节假日:影像科医师诊断结核阳性病例后打印传报告知单交于患者,接诊医师凭告知单前往影像科领取阳性影像报告后负责传报。

3、内科门诊医师负责全院门诊日间结核传报工作,夜间与周日、法定节假日的结核由开具影像检查单的医师自行负责传报。

4、内科门诊实行专人负责制,每天核查全院门诊阳性病例传报,每月配合医务科做好统计报表与自查工作。

5、特需门诊、住院病人的结核传报由床位医师负责传报。

三、肿瘤传报流程

1、影像科医师诊断肿瘤病例后,打印传报告知单交于患者去肿瘤门诊就诊。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每天将阳性报告单发至肿瘤门诊并签收。

2、肿瘤科门诊医师收到阳性报告后按时间先后分类、排序并登记。病人或家属前来取报告时,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并填写肿瘤传报卡,同时对病人进行分诊,记录病人去向。收入病房的病人由病房医生负责传报。

3、肿瘤科负责审核的肿瘤阳性报告有:影像科、胃镜室、检验科、病理科(包括急诊手术室、五官科门诊、眼科门诊、皮肤科、口腔科的小手术病理)。

4、妇科门诊、特需门诊、急诊病人的肿瘤病例由该科室自行负责传报。

5、肿瘤门诊实行专人负责制,每月配合医务科做好统计核查工作。

6、住院病人的肿瘤病例由床位医师负责传报。

篇12: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2010年8月28日疾控例会通报精神,我院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组织机构

我院领导对传染病报告管理非常重视,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公共卫生科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急救小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二号病’防治领导小组”、由公共卫生科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传染病的规范化管理。

二、规章制度

在组织机构成立以后,以《传染病防治法》为依据,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疫情报告制度”、“疫情登记制度”、“门诊病历日志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查制度”、“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分诊台工作制度”、“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制度”、“发热门诊工作制度”、“发热门诊就诊病人登记制度”、“隔离留观室工作制度”、“腹泻门诊工作制度”、“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等,作到了对传染病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三、人员职责

从院领导到传染病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作到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职责分明。对疫情报告、疫情登记、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查、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均有专人负责,公共卫生科还对传染病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检查、访视、死亡病例调查等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作到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工作有条不紊。

对公共卫生科及其相关人员、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医师制订了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

四、人员培训

我们为了规范传染病的管理,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组织全体职工反复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组织学习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性高致病性人禽流感”、“二号病”、“肺结核”、“脊髓灰质炎”、“麻疹”、“爱滋病”、“流脑”、“乙脑”、“肝炎”等传染病相关的理论知识,反复学习了我院有关传染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专业水平。

五、应急措施

我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急诊急救领导小组,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在我院发现,由相关人员立即报告院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和本院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医疗急救小组长期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听从指挥,随时出动,必要时,我院可以随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予案,对传染病的流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紧急处理。

六、疫情管理

根据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报告疫情有专人负责,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爱滋病、肺炭疽、“非典”、“禽流感”等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两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于6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乙类传染病病人和/或疑似病例,6小时内网络直报,同时于24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丙类传染病病人和/或疑似病例,24小时内网络直报,于当月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

门诊各科、急诊室,均填写了门诊日志,若发现传染病人或可疑传染病人,填写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填写疫情报告卡,送本院保健科,各登记本均已逐项详细填写,便于查询。

每年7月、12月接受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对我院的疫情管理及报告质量分别检查一次,接受主管部门的批评指导。公共卫生科负责疫情的医师,随时进行了督促、检查、指导本院各科室医师做好疫情报告。每月对发热、腹泻门诊及有关科室进行检查,核对疫情一次,将查对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存档备查。每月2号以前,将上月的相关月报表送县疾控中心。院长、公共卫生科长对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进行了不定期检查。

我院规定符合下列条件者给予表扬、奖励:

1、疫情管理做到四有:①有领导分管;②有专人负责;③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报告、检查、奖惩等);④有传染病及疫情访视等的登记制度。

2、疫情报告做到四不:不漏报、不迟报、不错报、不瞒报。

3、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字迹清楚,合格率达100%。

4、疫情日报、月报、年报表上报及时,数据准确、全面、报告率达100%。

5、处理疫情及时,疫访登记记录详细、完整、个案调查填写真实、归档及时,访视率达100%。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制度,根据其性质、情节和对我院危害的程度给予惩罚:

1、违法行为情节轻者,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

2、改进不力,继续违犯者,除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外,给予罚款,罚款数额根据违法性质,危害程度扣除当月奖金的20—50%。

3、行政处分: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造成传染病流行,给予当事人直至开除公职的处分。

4、追究法律责任,对玩忽职守造成甲类传染病、爱滋病、肺炭疽的发生和流行及乙、丙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者,追究法律责任。

七、消毒管理

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护理组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院感领导小组,各科室部门密切配合,使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县疾控中心还定期对我院进行消毒监测和科室的台面以及医务人员进行细菌培养,保证了消毒效果。

八、主要原因及不足之处

1、经过自查,我院病员较少,2010年4月确实没有发现传染病病例。

2、人员学习不够。

3、制度还需进一步落实。

4、有关传染病管理的硬件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

院长签字:

大邑县鹤鸣乡公立卫生院

篇13:传染病报告管理流程图

1 成立领导组织, 建立管理制度

1.1 成立疫情报告管理领导组织

我院成立了由业务副院长、保健科负责人、专职人员及各科室具体人员组成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 明确了各级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和责任, 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全院各科室。

1.2 建立和不断完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和办法

在成立管理组织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疫情报告制度和办法, 具体包括疫情报告培训、疫情自查、奖惩、阳性结果的反馈、资料管理、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化验登记、影像检查登记、法定传染病报告登记及网络直报等内容。制定了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并组织各成员学习, 督导实施。

2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法律意识

2.1 加强临床医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

通过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讲课、发放资料、理论考核及一对一的方法来加强本院职工、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对《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培训率100%, 对于专职人员外送省、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习培训。从而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报告知识。

2.2 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及职业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和培训增强临床医务人员对疫情报告重要性的认识和法律责任感, 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 做好保密工作。

3 建立考核标准认真督导实施

3.1 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标准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 结合本院的实际工作情况, 成立质量考核小组, 制定了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考核标准, 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标准, 掌握标准, 明确所负的责任, 并与奖惩制度相联系。

3.2 督导实施

根据我院制定的疫情报告管理质量考核标准的要求, 考核组每月认真对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考核, 对于考核结果通过每月召开的会议及时进行上下反馈, 对于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对我院本月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常规分析, 使医务人员充分掌握传染病发病的动态趋势, 为传染病的预防和医疗救治提供可靠信息。

4 工作有标准, 评价有依据

在疫情报告考核质量标准的基础上, 进一步细化各项考核指标和数据, 主要包括:考核传染病疫情漏报率、及时率、正确率、完整率及各项登记本的漏登率等。

4.1 漏报率的考核要求;核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病人登记本、检验及影像部门登记本有无漏报疫情。

4.2 及时率的考核要求严格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中规定的甲类、乙类及丙类报告时限进行规范报告。

4.3 正确率的考核要求考核每一张疫情报告卡的各项内容填写是否正确, 特别是疾病诊断不能填报错误。

4.4 完整率的考核要求考核每一张传染病报告卡填报的项目是否齐全, 特别是"*"号, 缺任何一项均视为不完整。

4.5 漏登率的考核要求考核各科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是否有漏登报告病例。

4.6 各项登记本登统完整率的考核从门诊日志、出入院病人登记本、检验及影像部门登记本的填写项目是否完整来进行考核。

5 提高管理水平, 确保报告质量

5.1 加强专职人员的监督管理。专职人员必须每天下科室2次以上,

核查、登记并及时网络直报, 在网络直报前、后必须经保健科负责人再次核查。并且每月还进行一次大查对。

5.2 确保疫情信息报告通畅, 保健科负责人及专职人员的手机号码全

院医务人员人人知晓并且24h保持通畅, 从而保障疫情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5.3 各科室设立一名疫情报告监督员, 负责监督本科室每天有无漏报、迟报传染病疫情。

5.4 保障专用电脑安全, 严格保密用户编码及密码, 确保网络直报系

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使每天收取的疫情报告卡能及时、准确网络直报。

5.5 每年有完整的年初工作计划和年终工作总结, 总结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 使来年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有计划、有目地的进行。

5.6 重视各级督导组每一次对我院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检查, 对于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从而不断的提高我院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水平。

6 效果评价

医院是发现传染病的主要场所[3], 承担着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任务, 因此,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也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我院通过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全员培训、责任落实、督导到位使我院的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做到疫情连续15年漏报率为"零", 并荣获2008年《云南省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先进集体》奖。证明了加强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是及时、准确上报疫情的重要保障, 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疫情的重要依据, 也是为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决策部门提供准确卫生防病的重要信息, 同时也是及时控制和扑灭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朱相远, 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释义[M].第1版.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4:124.

[2]王羽, 主编.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M].第1版.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68.

篇14:传染病报告管理流程图

【关键词】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45-01

近年来,新的传染病不断暴发,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性,并且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通过实践证明,高质量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在疫情传播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性措施进行解决,从而提高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

1 传染病疫情报告现存的问题

1.1临床医生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和态度消极

由于患者就诊人数比较多,看诊时间非常紧迫,而且传染病的诊断资料和信息填写比较繁杂,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加上患者出现不配合提供个人信息等等各种情况,导致临床医生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传染病资料的填写工作,甚至有的医生为了避免麻烦更改为其它的疾病类型。同时,临床医生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传染病资料的法律作用,缺乏正确的法律认识和足够的法律意识,没有认真地对待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填写工作。

1.2临床医生偏重于科研和临床,忽视传染病报卡

临床医生在带教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关于传染病上报知识要点,许多院内实习生和进修的医生没有正确认识到传染病疫情报告的重要意义。此外,在传染病继续教育的活动中缺乏有效的机制对参与的临床医生进行约束,更多偏重于形式,同时由于宣传力度严重缺乏,深度和广度存在严重的不足,许多临床医生没有正确了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法律功能,导致传染病疫情上报工作中出现漏报错报的情况。

1.3传染病疫情缺乏完善的管理方式

疾控机构主要通过行政管理方式来调查处理传染病疫情,其根据疫情的实际情况,制定行政处理方案,对被管理者进行单方面的要求,要求被管理者执行所规定的行政措施,没有充分考虑到被管理者的执行困难和行政处理方案缺乏实际可行性。如艾滋病患者实验室检验结果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周期才可以得到检测结果,但是在外地的患者难以亲自到医院获取检验结果,而患者由于考虑到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不愿意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导致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上报工作的困难。

1.4报告方法缺乏效率

有的医院使用传统的方式逐级上报传染病疫情,传染病患者的信息从最初的阶段一直传到最高级的阶段,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过程和手续,工作量很大,时间耗费多,效率却很低,甚至导致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部分丢失的情况。

2 如何提高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

2.1重视卫生监督执法体制和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在我国,卫生执法是国家权力行使的象征,通过卫生执法机构的建立,并且严格遵守卫生执法机构的管理原则和执法制度,对卫生执法机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的改革,從而促使我国卫生执法机构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力度,并且严格对待传染疫情报告工作,对卫生监督人员进行更加强化的教育,促进卫生执法的综合素质提高,避免执法出现主观随意性,务必在整个国家形成具有统一性的卫生管理体系。

2.2加强传染病疫情宣传教育的力度

重视医护人员的关于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务必让医护人员都认识和掌握正确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方法,尤其是新进的医生、实习生、进修生等等,通过定期传染病疫情健康教育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认真对待的自觉主动型,必须避免法定传染病上报出现漏报的情况。此外,对全社会人群加强关于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全面观察落实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制度。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大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奖惩机制。

2.3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必须对所有的医护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医护人员对法律的重视,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关于传染病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并且实行学分制度加以约束,提高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知识的关注度,倡导医护人员学习法律,依法办事,提高报告工作的主动性与准确性。

2.4重视特殊传染疾病的追踪工作和转诊工作的落实

首先,建立关于结核病患者的转诊和追踪机制。市卫生局通过相关的文件来对当地的特殊传染疾病病患者的转诊工作与追踪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要求各个单位必须重视关于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统一采用三联单来对转诊和追踪的病患者进行登记。在药物发放方面,实行严格的审批方法制度,规定只有经过疾控中心确诊的患者患有传染病,方可向患者发放药物。其次,建立组织网络实行转诊与追踪。关于特殊传染疾病病患者的转诊与追踪工作,应当由专门的人员负责,针对没有按时就诊的肺结核患者,应当通过电话或者随访的方式来督促患者按时就诊,以此方式展开追踪。医院特殊传染疾病患者由其就诊的医院负责转诊工作,卫生所和乡村医生负责其所属辖区的肺结核病患者的转诊与追踪工作。同时,采用激励措施,针对特殊传染疾病患者转诊工作到位的工作人员、现场追踪工作到位的工作人员。最后,强化培训,针对各地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关于特殊传染疾病患者转诊与追踪工作的培训活动,提高各地医疗机构的工作技能与工作素质,让医务人员熟练的掌握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工作的有效方法与程序。

综上,传染病疫情报告在传染病监督和防控工作中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每个医护人员必须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上报的准确度和及时性,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赵艳艳,王宏进,杨欣.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02)

[2]李超群,邹陪斧,魏巍.综合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2)

上一篇:砼路面砖项目可行性研下一篇:零担物流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