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2024-05-10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实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登记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3.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需参加有关传染病疫情知识培训,并熟悉传染病报告程序、内容、时限。

4.学校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或传染病病人,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以快捷的方式报告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疾病控制中心。

5.传染病报告人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后,应填写传染病报告登记本以备案,做到登记项目齐全、材料完整。

6.传染病报告人必须按照法定时间进行传染病报告,不得迟报、漏报、瞒报或谎报疫情。对玩忽职守、瞒报或谎报,不按时报等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7.传染病报告电话:疾病控制中心(5552526)

篇2: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为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传染病登记、核对检查和报告制度》。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各班每天填好班务日志。

严格班务日志制度,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各班班主任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责任疫情报告发现有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学校为责任报告单位。依照有关法规对责任疫情报告人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发现传染病病人后,应作好记录。

学校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传染病登记报告核对检查制度

接到传染病报告的,学校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判定性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

与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审核

1、每天应进行疫情信息网络监控;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加、罕见传染病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及时向学校报告,并及时提供传染病疫情信息。

2、疫情工作人员必须24小时保持疫情电话通讯畅通,节假日将疫情报告电话转接办公室电话上,同时保证24小时信号通畅。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我校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各班班主任为责任报告人。

二、各班班主任发现传染病,及时按规定及时上报学校。

三、学校要对上报的传染病及时进行审核,对漏报、迟报传染病的现象进行纠正。

四、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2)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

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篇3: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4个市级CDC和随机抽取26个县级CDC

1.2 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制订调查评估方案和表格,培训调查员。对40个单位在疫情信息管理工作、疫情信息报告工作、传染病漏报调查开展情况、疫情资料的分析利用与管理等工作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广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报告质量调查工作方案》对被调查单位进行了评分,按照权重系数进行计分,总分为100分。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评分

市级最高93分,最低68分,平均84.9分;县级最高93.8分,最低54.7分,平均为79.6分。市级单位总体比县级单位要好,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意义。各市、县的最终得分基本反映了其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质量。(表l)

2.2 疫情信息管理工作

本项主要是对组织领导、经费、设备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评估。(表2)

2.3 信息疫情报告工作

本项主要对疫情信息报告的全过程进行评估,60%的单位有疫情电话记录簿;62.50%的市县专病管理科室(结核病防治科、艾滋病和计划免疫科)能正常登录传染病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并进行了专病的报告、核实、查重、订正等工作;26.92%的县级机构设立了专病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报告卡审核、查重、订正、删除、补报记录簿。69.23%的县级机构对调查或审核中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上信息有误的能及时订正,经调查排除的病例及时删除;57.69%的县级机构对在传染病漏报检查和爆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及时补充录入。(表3)

2.4 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能按有关文件要求开展辖区内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的市级为85.71%(12/14),县级为57.69%(15/26),总的符合率为67.50%。有85.71%的市级机构组织开展了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上报上级业务单位和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反馈给被调查单位;21.43%的市级机构每3年组织开展一次居民漏报调查;84.32%的县级机构对疫情报告制度及管理工作考核。

2.5 疫情资料的分析、利用与管理

在资料的分析利用方面,市县两级疫情分析人员只能应用Excel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作图,完成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统计月、年报分析及常规报表,主要的分析指标是对监测资料进行简单的率和构成比等分析,描述三间分布,基本上没有对疾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35.71%的市级单位能利用疫情资料进行疾病趋势预测和分析。(表4)

3 分析

3.1 广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报告质量总的来说是好的基本符合国家要求

65%的市、县(市级85.71%,县级53.85%)总评分超过了80分,且市级好于县级。各级CDC对疫情管理工作都比较重视,基本上能按照工作规范要求,成立领导小组,配备人员设备,落实经费,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定期对辖区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定期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检查和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促进了辖区疫情报告工作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不断规范,网络报告的及时性、完整率不断提高。

3.2 疫情信息的利用率低,反馈少

疾病监测和信息收集只是手段,其目的是将信息及时分析、上报和反馈,以便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流行。目前在疾病监测信息的分析和利用方面:一是缺乏有效考核与评价机制,地方缺乏对收集的监测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只是机械地上报,数据在当地第一时间的分析和解释是地方卫生人员迅速采取公共卫生行动的前提,否则收集到的资料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二是缺少信息的反馈机制,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目的是在信息应用中发挥效益;数据质量差、分析能力不足也制约了信息的共享与公开的进展;三是缺乏资源共享机制,监测系统收集的数据归部门所有,信息得不到共享,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3.3 市、县两级CDC分析应用监测数据的能力较低

对疾病发展趋势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有效预测预警,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是做疫情资料分析、应用和管理的保证。根据培训的对象不同,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时间应有所侧重;对县级疫情管理人员起点较低,采用理论知识的更新与提高和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如流行病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常用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调查报告的撰写;对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应突出实际应用,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对疾病发展趋势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4 建议

强化对疫情信息管理工作、数据质量、资料分析能力、信息反馈与共享水平的考核与评价,提升系统的运行质量[3]。目前,大多单位对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做的较多,考核评价做的较少,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价机制。建议建立健全疫情信息的评估和考核体系,定期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人员设备配备、直报网络运行管理质量、疫情信息报告质量和疫情信息资料的分析利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考核,以促进疾病监测工作的开展,提高疫情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进.卫生管理信息[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33

[2]魏晨,廖巧红,聂绍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决策能力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3]:347-348.

篇4: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75-01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内容之一,杜绝传染病疫情的迟报、瞒报、漏报发生是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虽不断有新发或社会关注度高的传染病出现,但总的来说,传染病防控在部分医疗机构重视程度逐年降低。现将诸城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状况报告如下:

1 现况

诸城市现辖19所镇(街)卫生院、8所市直医疗机构。各镇街卫生院、市直各医疗机构均设置了疫情报告员,负责本单位及辖区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及每月自查核对工作;各镇街卫生院、市直各医疗机构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全覆盖;建立健全了疫情报告的组织体系和疫情管理各项制度。近3年未发现传染病疫情漏报现象。

2 存在问题

①人员缺乏:各医疗单位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都为兼职,在从事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同时,还承担着本单位其他工作,如预防接种、卫生执法等。②年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少数管理员为非专业人员:部分单位疫情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绝大多数为中专和专科学历,在接受相关法律法规、疫情报告管理规定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且少数人员为非医疗专业。③疫情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少数单位因工作调整等各种原因更换疫情管理人员,新任人员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不熟悉。④少数临床医师对传染病疫情管理要求不了解,报告意识不足,对法定传染病尤其是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诊断意识不高,埋下发生迟报漏报的隐患。⑤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在少数单位未得到落实。

3 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市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3.1 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各项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控属地管理原则,各单位成立了有分管领导及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疫情管理员审核上报,确保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有序开展。

3.2 强化督导检查,纳入年度考核 各单位疫情管理员对本单位相关科室报告情况进行自查核对,市疾控中心对各医疗单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存在零缺报单位进行月督导;各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纳入对各单位年度考核,并加大所占比重。

3.3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报告意识 每年根据传染病发病流行特征,及时组织举办各类传染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和传染病疫情报告技术培训班,对各级各类医疗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参训人员作为师资力量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并将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年度考核指标之一。

3.4 严格落实疫情管理各项制度 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严格按相关制度要求有序开展,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的要求,明確相关责任人职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

篇5:学校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报告制度

为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规定,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如下:

1、学校要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

2、学校张旭升老师负责学校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班主任和教师发现学生有发热、皮诊、腹泻、呕吐、黄疸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及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在24小时内上报卫生防疫部门与教育局。

3、学校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及时向所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得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4、学校疫情报告负责人定期对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班主任每天进行晨检,对缺勤的同学通知家长了解情况,并进行登记。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并通知家长,疫情报告责任人进行进一步排查。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接到报告后,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5、传染病报告员要加强责任心,对玩忽职守、瞒报或谎报,不按时报等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6、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疫情报告人以最快捷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部门报告,做到不漏报,不瞒报。

篇6: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

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规定,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如下:

1、我校由保健老师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

2、传染病疫情报告员要积极参加市教体局及卫生部门的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传染病报告未经上级领导许可,不得随意更改。

3、传染病报告员有权对校区内的班级和个人进行传染病预防、治疗实施监督,定期检查,有权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提出处罚建议。

4、传染病报告员应有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做好登记项目齐全,材料完整。

5、学校要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上报。

6、传染病报告员必须按照法定时间进行传染病报告,不得迟报、漏报、瞒报或谎报疫情。

7、传染病报告要加强责任心,对玩忽职守、瞒报或谎报,不按时报等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为使学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统一、有序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设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由分管安全卫生工作的领导兼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对全体师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

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分管安全卫生的领导应马上向校长报告,学校在第一时间内向区教育局和卫生防疫部门(或疾控中心)报告。

1、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

2、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

3、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病因追查、登记制度

晨检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及班级卫生委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及教师有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报告校长室,确保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篇7: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一、校园内一旦发生传染病,马上隔离,按“预案”程序根据传染病分类等级在规定时间内逐级上报。并将病人送往指定的地点。

二、对环境进行全面消毒。严重的请防疫部门进行消毒。

三、建立疫情报告登记及疫情跟踪记录表。观察有无其他病例。

篇8:浅谈阳曲县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阳曲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科室保存的传染病报告登记资料。

2 结果

2.1 历年发病水平:

2004年—2008年发病率分别为:405.19/10万、346.08/10万、279.64/10万、292.00/10万、443.61/10万。以上数据表明:我县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007年—2008年有所回升。

2.2 2004年—2008年共计发生传染病1 531例, 发病排序依次为:

2004年: (1) 肺结核; (2) 菌痢; (3) 乙肝; (4) 淋病; (5) 丙肝。

2005年: (1) 肺结核; (2) 菌痢; (3) 乙肝; (4) 风疹; (5) 麻疹。

2006年: (1) 肺结核; (2) 菌痢; (3) 乙肝; (4) 麻疹; (5) 流行性腮腺炎。

2007年: (1) 肺结核; (2) 菌痢; (3) 乙肝; (4) 梅毒; (5) 丙肝。

2008年: (1) 肺结核; (2) 乙肝; (3) 菌痢; (4) 流行性腮腺炎; (5) 梅毒。

2.3 年龄分布:

从历年疫情分析, 麻疹、风疹、腮腺炎的发病, 15岁以下的年龄发病率较高, 其余处于平均水平。

2.4 季节分布:

以冬春季节发病居多, 即每年12月至次年的4月发病率最高。

3 讨论

3.1

我县自2003年以后, 传染病疫情逐年下降, 说明近几年传染病管理工作比较到位。

3.2 发病率排在前三位的病种固定, 有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源性传染病等, 应加强管理。

另外, 肺结核患者的发病率居每年传染病疫情的首位, 是与第四轮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加速行动提高中国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率”分不开的。从2003年5月, 我县启动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以来一直至今, 成功地提高了患者的发现率, 以此可以推断出其他传染病疫情有漏报现象。

3.3 低年龄组发病率较高, 说明计划免疫工作应加强。

季节分布以冬春季为主, 应加强冬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力度。

4 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

县乡村专业队伍老化短缺, 业务素质有待加强, 全县传染病工作人员不固定, 而且一人多职。

4.2 传染病监测设备不完善, 基层疫情网络建设需进一步充实和加强。

经费短缺, 疾控人员的报酬较低, 工作积极性不高, 责任心不强, 致使网报工作呈下滑趋势。

4.3

村民居住分散, 宣传设施短缺, 广大人民群众对传染病防治知识了解很少。

5 措施

5.1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卫生经费的投入, 改善疫苗冷链设备, 增加村级疾控人员的报酬, 使报酬真正落实到个人手中。尽快解决农村疾控队伍的工作和生活待遇, 保持农村疾控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5.2

各级政府应加大县、乡、村技术人员的更新, 加强对农村疾控人员的技术培训, 保证农村疾控工作处于较高水平。

5.3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传染病疫情管理的资金投入, 保证工作所需资金足额到位, 尽快配置和更新传染病疫情管理的设备 (电脑) 和冷链设备, 使其正常运转, 保证高效地接种, 保证传染病疫情及时报告、及时控制和较好管理。

5.4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师学习计划素材模板下一篇: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