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学习和领导班子建设

2024-05-07

集体学习和领导班子建设(共9篇)

篇1:集体学习和领导班子建设

集体学习和领导班子建设

中共中央组织部培训中心陈燕楠、郭驰

对于学习问题和学习理论的研究,以往主要是由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一部分社会学家来完成的。如今,随着“学习型组织”概念的提出,学习又被赋予了管理学和领导学的涵义。其中,把集体学习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领导班子建设当中,是一个新的应当引起关注的课题。

一、不同于个人学习的集体学习

集体学习概念的提出,是与个体学习相对而言的。传统的学习理论,最重要的出发点是把独立的人(即个体)作为学习的主体,研究学习问题的重点是个体行为方式和行为能力的改善。在这种理念下,即使将关注点调整为某个集体,其对学习的认识仍然是:只要这个集体中的每个人都学好了,这个集体自然就成为优秀的学习集体了。可是,人们在实践中却不难发现,一些集体中每个成员智商都很高,但集体的整体能力和工作绩效水平并不高。这引起了不少管理学家的重视,于是提出了集体学习的概念。其基本观点是:每个人都在学习的集体并不能等同于集体学习,个体行为的改善不能代替集体整体行为的改善。集体学习与个体学习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学习行为的主体不同。集体学习的主体是集体本身,而不是全体成员的简单算术和。如果一个集体不能整合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主体,即使每个个体的学习都很好,也不能看作是集体学习行为的发生,更难以对集体行为的改善产生根本性的推动。

基于这一理念,管理学意义上的集体学习,就有了这样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学习的主体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人;二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个体优秀、集体平庸”的管理陷阱,发现高于成员个体智力的集体智慧,寻求集体行为的综合改善;三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以某个优秀的个体为榜样,而是把承认和尊重个体差异作为学习的前提,重视每个个体的智慧、创造力和行为特点;四是学习的成果应该表现为集体的共识,并具有创造性和转化为现实行为的可能性;五是在学习方法上带有结构化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

地再现个体差异、激发创造力,并能有效地整合共性、形成共识,同时,这套方法还应该在同质集体中具有可传递性。

二、集体学习是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需要

集体学习思想的实质,与我们党在领导和管理实践中提出的民主集中制有很大的一致性。大家知道,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就是要通过民主程序来充分尊重班子成员的个人认识和彼此间的差异,再通过科学的集中来激发出高于每个班子成员个人认识水平的集体共识来。这与集体学习的特点无疑是相吻合的。对一个领导班子而言,实现集体学习,对提高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水平会有一定的帮助。尽管我们党所强调的领导班子建设问题包括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但就其本质而言,更好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始终是搞好各级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工作水平的前提和出发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集体学习体现了领导班子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客观要求。

当然,在领导班子内部强调执行民主集中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决策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以提高决策质量。从我国领导班子决策过程的现状来看,既存在民主不够的问题,也存在集中不够的问题。而解决好这些问题,借鉴集体学习的理念与方法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集体学习的方法,首要的是以集体作为行为主体的理念,它有助于明确决策主体,端正班子成员在决策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对决策过程的民主化是一个重要推动。但是,民主化并不等于科学化。如果单纯从形式上强调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决策的结果未必能够达到最佳和最科学。我们经常发现,一些领导班子简单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结果,往往可能仅仅是回避了最差的决策后果,却难以达到、更谈不上超过班子成员中某些优秀分子个人决策的水平。由于这种现象,反过来又成为某些人独断专行的理由,影响到决策的民主化。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按照集体学习的要求,把民主集中制的集中过程真正变成激发思想的过程,使集体决策水平超过每个个体的水平。这样才能够真正对提高决策质量有所帮助。

对一个领导班子而言,高质量的决策不可能通过一次集体学习过程就能实现。集体学习的成果,总会受到班子自身水平的局限,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修正和完善。一个班子的集体学习应该是一个不间断的反复探索过程,既要有起始阶段的整合异议、统一思想,也要有进一步的反思探索,不断地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反思教训。这种集体共同向思维的“自由王国”蜿蜒攀登的过程,正是一个领导班子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水平的逐渐成熟过程。有统一思想、有深入反思,才会有共同的探索,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认识水平才会不断提高,班子成员之间才能进一步融洽感情、有效沟通,也才能实现领导班子成员个人与领导班子集体的共同成长。总之,集体学习不仅是科学决策的需要,更是领导班子日常建设的需要。对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和领导艺术,都有着重要作用。

三、不断改善集体学习的质量,推动领导班子建设

近年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以来,集体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已经被不少单位运用到领导班子和工作团队建设中,形成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但是,从现状看,我们做得还很不够,不少单位对集体学习,认识上不到位、理解上有偏差、方法上不对头,对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直接推动作用不明显。为做好这一工作,改善集体学习质量,推动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上一个新台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内外沟通,促进班子内部的知识、信息共享。集体学习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班子成员内部创造能力的高低。而其前提是班子对外界保持开放,也需要在班子内部保持通畅,通过不间断的内外交流,实现新的信息、新的知识的自由传递。要鼓励班子成员的个体学习和积极探索,把班子成员个体所接受的新知识、新信息和所形成的新想法,都视为集体财富,以大家公认的方式在班子内部进行分享。

2、把每一次集体决策的过程变成集体学习的过程。领导班子的决策过程是一个信息高度集中、思想相互撞击、各种意见建议高度整合的过程,应该成为一个很好的信息、知识共享的集体学习过程和集体总结经验、共同探索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通过集体学习,完全可以实现班子内部不同意见的充分表达,并形成高质量的集体决策方案。一次科学的决策过程,应该是一个经典的集体学习过程。

3、运用强制性结构化的方法,保证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能不能让各种意见最充分地表达出来,是关系集体学习质量好坏的基础环节。在方法上,就是用结构化的方法,以相对固定化的发言模式,强制性地让每个人发表意见。这种方式的关键点有两个方面:一是要

让那些想发言的人都能够有机会发言,二是要让那些因为某种考虑不想(不敢)发言的人必须发言。所谓结构化就是程序化,每个人都明白,在集体学习过程中,你的发言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必须为集体学习贡献思想。

4、运用会议技巧,人为地将思维的阶段划分,保证思想的发散性和创造性。会议是集体学习的重要形式,提高集体学习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提高会议质量。在会议上发言,往往都会经过一定程度的思考,讲出来的往往只是结论,而此前的分析和判断往往没有彼此见面和交锋。解决的办法,就是在会议中把议题适当分解细化,用结构化的方法形成会议的一定思维段,把对现象的观察、原因的分析、对策的探讨等过程分开,保证每个思维阶段的充分展开和深入,实现意见表达上最大程度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5、创造平等的、对事不对人的讨论氛围。在集体学习过程中,成员间的关系要平等,在发表意见阶段,不轻意打断发言者,也不轻意评论发言内容,要鼓励全部意见的完全表达。在整合阶段,应该有评论、有争论,但是一定坚持对事不对人,每个成员都要树立这样的理念:我可能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欣赏你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一个班子中负有主要责任的同志,应作为集体学习的领头人,首先树立这样的理念,努力创造平等的讨论氛围。

篇2:集体学习和领导班子建设

实 施 方 案

按照 《》要求,结合我局机关党支部及领导班子实际,努力提高学习创建工作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七届九次全委会和区委六届九次全委会的部署,紧紧围绕呼市实施“一核双圈一体化”“弯道超车”等发展战略和回民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打造自治区“商贸第一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思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经济社会建设所必须的各方面知识和实践经验等学习教育,使街道党员干部,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二、建设目标

(一)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贯彻执行中央和自治区、呼市以及回民区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增强党员干部党性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知识结构进一步更新。着眼于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更高要求,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方面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开拓思路把握规律。

(三)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围绕“呼市一核双圈”“弯道超车”和回民区打造自治区“商贸第一区”、城乡一体化等发展战略,加

强学习,注重用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提升、统筹、优化街道社区发展能力。

(四)工作成效进一步增强。在学习中认真查找并解决好影响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发挥作用的突出问题,立足实际,务求实效,切实把学习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使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真正成为街道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三、基本原则

创建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学习制度、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积极探索,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时效性,创新学习方法和手段,拓宽学习渠道。

四、实施方法

(一)组织集中学习。加强和改进党工委中心组学习,采取专题讲座开展集中学习培训,领导班子集中学习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积极参加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组织的领导干部“自主选学”全年不少于40课时,同时还要参加回民区中心组扩大学习班,以及各级岗前培训、业务培训、理论培训等培训班。

(二)深化个人自学。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以个别访谈、网络在线学习、记读书笔记、专题调研等方式深化自学活动。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工作实际,确定2个以上调研课题,深入社区调研,了解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为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其他党员 干部在自学内容、调研课题、学习心得等方面既要严格坚持标准、又要符合实际,做到量力而行,务求实效。

(三)强化实践锻炼。围绕街道整体工作,解决突出矛盾,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为党员干部创建实践锻炼机会,注重把外出考察学习、培训进修作为党员干部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的措施。

五、组织领导

把街道“抓班子、带队伍、谋发展”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作为激发班子团队活力,落实民主集中制,提高和提升班子整体效能的重要手段。党工委书记要发挥班长的表率作用凝聚班子。要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通过自身的人格和感召力带动班子其他成员,使领导班子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分工与合作的关系,为居民群众服务,为此,特成立有由党工委书记负总责,领导班子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

组长:都荣(街道党工委书记)

副组长:张豫(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张美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纪检书记)

成员:刘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派出所所长)

段臻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兼明泽未来城社区党总支书记)皇甫江虹(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兼西机务段社区党总支书记)赵俊平(街道办事处武装部长)

程晓敏(新华园社区党支部书记)

罗志峰(特弘社区党支部书记)

李莎莎(咱家社区党支部书记)

杨润林(阿拉善北路社区党支部书记)

冯伟峰(明泽未来城社区党总支副书记)

高晓燕(西机务段社区党总支副书记)

张奋礼(特弘建筑公司党支部书记)

温福忠(昌隆食品公司党支部书记)

许玉玲(民生源食品公司党支部书记)

张亿军(大方食品公司党支部书记)

董生绥(瑞天龙食品公司党支部书记)

李五一(内蒙古外事车队党支部书记)

徐月明(广屹建筑公司党支部书记)

六、具体要求

(一)营造学习氛围。围绕学习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学习保障机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想方设法为党员干部提供学习资料和学习机会。充分运用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媒介,大力宣传开展创建活动的意义、先进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篇3:集体学习和领导班子建设

一、基层党组织与领导班子的关系及作用

1. 基层党组织与领导班子的关系。

一是党组织规范领导班子。衡量一个党组织有没有战斗力,很重要的一条是敢不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组织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二是领导班子赋予党组织活力。领导班子作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核心,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又是党执政能力的体现者。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好坏与成败,关键取决于领导班子的态度与能力强弱。

2. 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我们党目前有370多万个基层组织,它们在整个党的组织体系和建设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起着直接联系、宣传、组织和团结群众,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而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3. 领导班子的作用。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就要看我们党能不能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1]学习型基层领导班子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示范带头作用。二是运筹帷幄,把握方向。三是维护团结安定的大局。四是创造和谐向上的工作、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全体党员和本单位群众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

二、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虽然从总体上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挑战,基层党组织也存在一些与此不适应的地方和问题,需要通过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建设来解决。

从总体而言,个别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部分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党的观念和党员意识淡薄,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一些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亟待提高;一些地方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宗旨观念不强,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缓慢等等。

从区域划分来说,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均衡发展。农村党组织存在着社会整合能力不足、财力缺乏、领导班子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低、家族垄断等问题;社区党组织中体制不顺、党员成分多样化给管理工作带来新情况;国企党组织中也有“两心”作用如何发挥、“两新”党组织建设等问题。

三、建设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路径

1. 正确把握“学习型”内涵。

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中的“学习”,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有其特定涵义:一是强调“终身学习”,让学习与生命相伴随;二是强调“全员学习”,学习没有身份地位之分,人人都应当学习。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四是强调“团体学习”,学习的方式可以有个人学习,但是不能替代集体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此,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有自己的基本特征:一是通过提高学习力增强集体智慧。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总和。二是通过提高凝聚力增强整体效能。三是通过提高创新力推进工作落实。用辩证的思维看世界,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不断激发创新,解决复杂问题,推进工作落实。四是通过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学习、工作和管理有机融合,相互促进,良性竞争,实现集体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2. 以科学理念进行谋划。

思路决定出路,科学的理念是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先导。一是把握时政脉搏,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保证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方向。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作为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基层党组织在凝聚党心和民心方面不可替代。因此,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二是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其哲学思想。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尽管“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2]但是从经典中有所体悟,可使我们受用一生。三是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把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开放创新、民主法制等科学理念融入基层党建工作之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向。基层党组织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促进和监督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任务的完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解放思想,坚持“三个结合”。

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革新不科学的思维模式和思想倾向,培养系统思考、科学思维的过程。因此,要解放思想,坚持“三个结合”。一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广大党员和基层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学习中提炼和升华实践,在实践中自觉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二是丰富学习内容与夯实党员知识储备相结合。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创建要始终结合组织性质,在固有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和拓宽学习内涵,把是否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作为衡量的重要标准,真正紧贴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和发展的实际来丰富学习教育的内容,进而夯实党员的理论知识储备。三是“被动”学习与自觉学习相结合。各级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带头,努力建设学习型党委 (党组) 和学习型支部。每个基层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地将自己培养成学习型党员和干部。只有使“被动”学习与自觉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持续增长的学习力转化为开展工作的创新力、创造力。

4. 创新方式方法推进。

一是创新学习方式,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学习网络,实现党组织、党员和人民群众学习的全覆盖。如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机党校等开展各种干部教育培训,并对培训成果和特色课程进行深度开发。二是不断探索、及时总结,大力推广党建工作的新经验。如探索实行领导干部到国 (境) 外培训制度,培养领导干部的开放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探索实行“1+2”人才组合驻村工作机制、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优化学习效果。三是打造学习品牌,树立学习榜样,吸引城乡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主动、热情和普遍参与学习。如充分发挥各级党委 (党组) 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作用,加强党委 (党组) 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点建设,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自觉履行管党责任,切实做到责任明确、措施到位、领导有力。四是健全学习制度,推进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如完善和构建个人立体化学习网络,进一步健全党委中心组、党支部、党员干部在职学习制度、党员干部自学制度,建立健全学习考勤考核、学习档案、学习通报、学习激励机制等,创新优化党组织的设置和建立城乡党组织互帮共建机制,努力建设“新形势下永葆生命力的战斗堡垒”。要把制度贯穿于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全过程,在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等方面多下功夫,以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摘要:“学习型党组织”是当前党的建设领域较新的研究课题。建设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和领导班子, 当然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作用十分关键。其实现途径是:正确把握“学习型”的内涵;以科学理念进行规划;坚持“三个结合”;以创新的方式方法推进。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讲话[N].光明日报, 2000-06-10.

篇4:集体学习和领导班子建设

对于这次见面会,外国媒体高度关注。一些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媒体纷纷指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继续推进改革,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见面会上,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了讲话。习近平的讲话和他所展现出的风貌,也成了媒体大众了解中共新领导层的第一个窗口。

美国

美国主流媒体15日对中共领导集体换届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华尔街日报》在头版刊登“中国揭晓新领导”一文,并配发中共新领导集体在人民大会堂与媒体记者见面的大幅照片。文章突出报道了胡锦涛退出包括中央军委主席在内的党内所有职务,以及中共政治局常委数精减等内容。《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均详细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媒体见面会上的讲话内容。

CNN在报道中评价称,习近平的致歉展现出他对待记者的友好,而在讲话正题部分,习近平提到了不少深深困扰民众内心的问题,也直面一系列中共内部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富有人情味。

美国《洛杉矶时报》11月15日报道称,习近平的演讲最引人注目的是强调需要改善民生,这篇将人民放在更重要位置的演讲被媒体形容为“一股亲民风格的清风”。报道认为,习近平的演讲让人们在这位领导人身上看到了改善民生的希望。

美國《侨报》11月15日发表的社论认为,新的领导集体,大多出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改革开放后上的大学,“这让他们成为改革开放坚定的支持者”。文章说,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86次提到“改革”,这表明中共在党内外已经凝聚了改革的新共识和新动力,而新的中共领导层需要面对深层次的改革和全面的利益关系调整。他们不但需要“接好这一棒”,还要“跑好下一棒”。

美国《侨报》同时回忆了今年1月份习近平以国家副主席身份访美时所展现出的风格,认为这位喜欢运动和好莱坞大片的中共新领导人展现出特有的亲和力。随着奥巴马的连任和中共新领导人的产生,中美将会继续在矛盾与合作中拓展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中国未来也将以更灵巧的手法使用外交策略,为未来中国发展的关键十年营造和平外部环境。

美国财经电视频道CNBC报道,在十八大召开之际,全球目光都聚焦中国。报道说,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快速的城市化到经济迅猛增长,以及社会和政治发展,中国走过了许多发展的里程碑,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英 国

《每日电讯报》连发5篇文章。题为《中国强有力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亮相,开启政治新纪元》的文章介绍了7名新常委的简历,并详细介绍了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从政经历。该报记者还发回对中国专家、学者及普通民众的采访,包括社会各阶层人士对新一届领导集体的观感和期待。

《泰晤士报》刊发了习近平及其他新常委的大幅照片并逐一介绍。

路透社的报道说,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从9人减至7人,有利于在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并决策一致。报道指出,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共对领导中国人民已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自豪而不自满”,他还特别把党内的腐败问题列为中共面临的“严峻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首,提醒全体党员对此要“警醒起来”。报道分析说,中国的政治改革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BBC也评价习近平在见面会上表现沉着轻松,演讲感情丰富、打动人心。BBC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内容上和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开幕式上做的报告是一致的,但是习近平的表述“更加直接、更加口语化、更加平和,让人耳目一新”。报道引述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薄智跃的观点认为,习近平是另一种类型的领导人,“他可以同任何人共事。脚踏实地、易于相处”。

俄罗斯

中共十八大召开,引起俄罗斯各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俄各大电视台和一些主要网站均在第一时间争相报道这一“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俄罗斯电视台、“第一频道”电视台和独立电视台都在正点新闻中反复播放十八大开幕式画面。俄电视台驻京记者发回了专题电视节目,详细介绍了十八大开幕前后的背景资料。俄通社-塔斯社、国际文传电讯社、俄新社等媒体都在各自网站显著位置刊登了中共十八大开幕和胡锦涛在大会上作报告的照片,并分专题详细报道了报告的主要内容。为配合中共十八大的报道,俄通社-塔斯社和俄新社还刊发了大量评论性文章。

俄通社-塔斯社总编辑阿布尔哈金专门撰文指出,十八大的召开对中国和全世界都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中国在外汇储备、汽车制造、高速火车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近些年来,中国几千万人脱贫,人民生活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政治地位越来越重要,解决任何重要的国际问题都不能离开中国。所有这些成就都归功于中共领导集体。

《俄罗斯报》评论,中共十八大不仅将决定未来中国的命运,而且将影响世界的命运。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民生等问题下一步的走向和目标也吸引了外国媒体的目光。

《俄罗斯报》政治观察员奥夫钦尼科夫表示,十八大是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他认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对于其他国家有借鉴意义。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卡拉什尼科夫在接受俄媒体采访时表示,十八大将确定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除了打击腐败外,现在中国也在着力扩大内需。

日本

日本媒体人都说,今年11月有两件大事:世界上两个大国的领导人将要更替,或者说接受民众的“审判”(选举)。一是四年一次的美国总统大选,另一个是五年一次的中国执政党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将选出新的最高领导人)。这两个国家领导人的决定,也将对世界秩序产生深远的影响。

11月8日,日本各大媒体及网站均在显著位置报道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的消息,并对胡锦涛的报告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详细解读。

日本共同社的分析认为,胡锦涛在报告中特别强调,在确保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的同时,要切实遏制贫富差距扩大、发展不平衡和自然环境恶化等现象,这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倾听人民呼声,彻底根绝腐败的决心。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为介绍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推出了专题特辑,详细地介绍了胡锦涛在报告中提出的在2020年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利用外资、努力扩大内需等一系列经济政策。

日本新闻网11月15日刊文总结了新一届中共领导班子的特点。文章认为,新一届领导班子大多具有上山下乡的人生经历,这使得他们具有更大的忍耐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高学历和具有国外研修考察经历的领导人同时会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国际视野;中共新领导人的基层执政经历是他们拥有处理各种棘手问题的技巧和手腕的保证。

德国

中共十八大开幕引起了德国媒体的高度关注,纷纷即时报道了十八大开幕和胡锦涛所作的报告。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均对德国《世界报》表示,十八大召开将为中国未来十年发展指明方向。施密特、基辛格认为中欧关系、中国与美国关系在十八大之后将保持延续性。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标题是《胡在中共党代会上呼吁反腐》。《世界报》的文章说,胡锦涛以腐败为话题拉开了党代会的帷幕。他表示要深化改革,并向腐败发出了强烈警告。“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法国

11月8日,法国各大电视台、报纸和网络均在第一时间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召开第18次代表大会的消息,认为这是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国领导层新旧交替的重要会议,关系到中国未来十年的持续发展。法媒的报道尤其关注到胡锦涛报告中关于强调反对腐败斗争重要性的内容。

法国电视二台的驻京记者在现场报道中指出,此次代表大会除了完成新老领导班子的交接外,正如胡锦涛报告中强调的那样,还要解决党内的腐败问题。他认为,即将卸任的中国领导充分意识到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了不坚决同腐败作斗争可能给国家带来“亡党亡国”的危险。

韩国

值得注意的一个事实是,无论是常委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有经济学专业背景和法学专业背景的领导人数量增多,这可以视为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的保证。研究中国政治的首尔大学教授赵永南接受韩国《中央日报》的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是一个市场指向型的改革者,非常重视招商引资,会致力进行有利于市场的制度改革,中国的经济开放有望进一步扩大。韩国《朝鲜日报》也援引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文鸿的观点,认为“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将通过上调工资和扩大福利,致力于均衡社会财富”。

首尔大学教授赵永南在谈到新一届中共领导集体的外交政策时表示,习近平是一位实用型的民族主义者,他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绝不会做出让步,但也會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赵永南还向《中央日报》表示,中美两国未来在军事和安全领域将产生一定的竞争与矛盾,美国将会宣扬亚洲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恐惧来维护自己在亚地位。

篇5:集体学习和领导班子建设

一是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主导作用。干部教育培训是党员干部系统学习提高的必要途径,也是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关键环节。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特别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培训的实效,更好地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因此,要一手抓大规模培训干部,一手抓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创新。在培训内容上更加突出针对性。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扎实抓好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具体要做到“三个致力于”,即致力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着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让广大干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致力于提高党性修养,把党风、党性、党纪作为必修课,加强忠诚教育、尽职尽责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拒腐防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致力于提高工作能力本领,着眼服务全县“四大工程”建设,办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等专题培训,切实提升党员干部推进项目建设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持续改善民生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在培训方式上更加注重创新性。大力推进个性化培训和自主选学,充分尊重广大干部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发挥个性化培训和自主选学对干部自觉学习、经常学习和参与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引领作用。改进组织学习的方法,积极探索互动式学习、反思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共享式学习、团队式学习等更能体现学习型组织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不断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坚持“重在学习、贵在实践”,通过外派发达地区挂职、下派农村任职、急难险重岗位锻炼等措施,让干部既能读懂有字之书,又能读懂无字之书,从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提升智慧,做到学习工作一体化。围绕推动实际工作抓好学习成果转化,实行调研成果认证制度,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泰和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在学风建设上更加强调严肃性。把加强学风建设、整治不良学风作为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倡导艰苦奋斗之风,厉行节约,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追求奢华。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之风,强化学员管理、教学管理,严格校规校纪,营造良好的学习秩序和氛围。

二是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把干部学习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这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的常规做法。《干部任用条例》和《干部教育条例》都有这方面的相关规定。一方面,完善学习考核评价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学习情况作为单项指标列入考核体系,落实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平时考核、考核、届中届末考核中。二是做好跟班考察干部工作,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考察干部、发现干部的重要渠道,对干部在培训机构学习期间的表现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并将干部学习培训情况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健全干部学习培训考核制度,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干部脱产学习考核制度,构建干部学习考核评价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完善学习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出台学费奖励政策,凡干部参加本科、研究生等学历教育并顺利毕业的,给予一定比例的学费奖励。按照四中全会提出的“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重要依据”的要求,把理论学习成果、提高工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在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思路上有重大突破、取得重要成果的干部,要给予提拔重用。坚持逢进必考、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加大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力度,进一步激发干部学习进取的积极性,让人们普遍感受到“终身学习好处多、忽视学习困难大”,形成“选人用人看能力、提职晋级靠学习”的良好风(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气。

篇6:集体学习和领导班子建设

学习心得

在学习完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和经验后,了解到党为建立新中国的不懈努力和艰辛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和经验课程又为我们揭示了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一段曲折历程。

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1949年至1952年三年间,在政治上建立了民主政权;恢复了经济,使当时的中国经济恢复到旧中国的最高水平;外交上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从此结束了中国人的屈辱历史。期间,分三步走完成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改造。第一步是建立互助组;第二步是建立初级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高级合作社。通过加工合作,公私合营,让资本家领取定息,以和平赎买的方式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由此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基于对形势的正确研判作出的正确决策,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

1956年至1966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由于缺乏经验和对实际的错误判断,先后出现了三次失误,分别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急于求成的大跃进运动;急于过渡的农村人民公社运动。之后探索走入歧途,发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导致中国的经济停滞不前。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负面影响。从1956年到文革结束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二十年的曲折历程,究其原因是: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长期封建主义的影响;两大阵营尖锐对抗的环境;普遍低下的文化科学水平。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也取得了以下成就:一是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二是“两弹一星”的突破,标志着尖端科技的突破;三是培养了一批人才;四是外交上的突破。初步探索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探索的理论成果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来源;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纠正成了邓小平理论创立的契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育了党和人民。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结合气象工作的实际谈如下体会: 一是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情况下,作为基层的气象工作者更要勤于学习、思考,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结合当地的天气背景将所学灵活地运用于工作中,更好地为防灾减灾工作服务。

二是恪尽职守,履行好一个气象工作者的职责。时刻将人民放在心中,满足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的最高准则,为有效防御自然灾害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是要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只有几十人,发展到今天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党,期间经历了无数的曲折,无数的艰难险阻,但都没有阻碍她前进的脚步。中国共产党是一支善于分析,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的政党,她有勇气正视错误,也有勇气纠正错误。我们要始终相信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党都能带领我们战胜困难,走向胜利。作为年青的一代,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对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党的优良作风,对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

篇7:集体学习和领导班子建设

在领导干部任前集体廉政谈话会议上的讲话 0 1520 字范文稿

同志们:

根据党内有关规定和县委的要求,今天在这里召开新任科级领导干部任前集体廉政谈话会议,这是县委从严从实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措施,充分体现了县委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自觉性和对大家政治上的关心爱护,借此机会向大家重申党的纪律和廉洁从政的有关要求,促使大家进一步严守党纪党规,自觉廉洁从政,认真履行职责,成为一名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干净干事、勤政为民的好干部。下面我谈五方面意见,请大家在今后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

一、讲政治,始终对党忠诚,做到政治素质过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持不懈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二要强化政治意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三要坚持重规守距。通过严以修身,知敬

畏、明底线,坚守精神家园,时时打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风气、纠正错误言行,把守纪律、讲规矩的刚性约束变成内心的主动追求。

二、强本领,始终努力学习,做到能力素质过硬。一要学好理论。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最重要的政治任务,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二要学精业务。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推动工作的行家里手。三要学以致用。坚持用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多思考、多总结、多提炼,努力做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管理有方的复合型干部。

三、带头干,始终担当作为,做到履职尽责过硬。一要勇于担当、砥砺品质。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不做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不做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二要与时俱进、苦干实干。坚持“干字当头、落实落实再落实”,大力发扬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高效作风,以实干精神推动工作落实。三要团结协作,凝聚合力。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事项一律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合规性论证,集思广益,集体决定,切实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要顾全大局、求同存异,努力营造上下齐心、内外和谐、整体融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四、高标准,始终严实细小,做到工作作风过硬。一要坚持从严从实。坚持标准高于一般、要求严于一般,身体力行、以上率下,以

好的作风确保好的落实、好的效果。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各项工作抓实见效。严格工作标准,示范带动广大干部以高质量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二要突出落细落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切实解决“细节中的魔鬼”,做到在细微处见精神,在细微处见成效。三要根治作风顽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实施办法,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抓落实上。

五、重纪律,始终严守底线,做到廉洁自律过硬。一要心存敬畏,始终做到对自己负责、对组织负责、对人民负责,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二要慎独慎微,真正管好自己的心、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腿,做到“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三要永葆本色,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坚决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同志们,我县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绿色崛起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很多新任务、新挑战,越是在艰险和困难面前越需要锻造坚强党性和筑牢拒腐防变之墙。希望大家以此次谈话为新的起点,锐意进取、求真务实、清正廉洁,为建设富裕秀美宜居和谐 XX 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新任市管干部培训班 总结 会上的发言 0 2330 字范文稿 :个人学习培训体会

各位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为期三天的 201X 年 X 市新任市管领导干部培训班转瞬即逝,大家百忙之中有缘在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培训,我个人感觉特别幸福。“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这次培训,作为班长的我认为,学习过程充实而紧凑,生活待遇朴实而如意,培训收获丰实而有效。现在,我结合刚才六个小组代表发言,围绕“如何当好一名市管副职领导干部”这一主题,谈谈个人学习培训体会。

一、能力要进一步锤炼

前面,X 个小组代表围绕“如何当好一名市管副职领导干部”这一主题,讲的实在,说的在理。从六位同学的发言中,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当好一名市管副职领导干部需要具备一些能力。我简单概括,当好一名市管副职领导干部需要具备五个维度的能力,业务能力、依法行政能力、领导能力、角色能力和自律能力。俗话说得好,干而优则仕,业务能力是当好一名副职领导干部的底线基础。依法行政能力则是我们同学安稳工作和安心生活的底线保障。说到领导能力、角色能力和自律能力,六位同学都说的很深刻很全面,我就不再重复,但我重点要说一说领导能力之中的表达能力,如果我们都像 X 副校长一样具有极强的表达能力,就能为自己胜任市管副职领导干部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毋庸置疑,一个人的能力不可能与生俱来,更不可能一觉醒来之后无中生有。那么,一个人的能力究竟从哪里来呢?记得有一位著名教研专家说到写教学论文时,多次强调“只有写才会写”。套用这句

话,我以为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更多的是来自实际工作实践中,简单地说就是“只有干才会干”。尤其是,对我们这些中青年干部来说大多经过了 15 年至 20 年的工作,更多能力主要在工作实践中锤炼,在不断克难攻坚的工作实践中锤炼能力和水平,吃一般人吃不了的苦,做一般人做不了的事。

如果说能力来自实践的话,这种培养和锤炼能力的渠道是直接的,通过学习也是间接培养和锤炼能力不可或缺的渠道。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必须在不断学习中培养和锤炼自身的能力,在不断增强能力时发展和成熟自身。有人说,工作八小时之外的学习决定一个人人生发展的速度和层次,能够本质的影响一个人事业有否成就。说句普通话,我们可以虔诚地向书本学、向资料学,可以真诚的向同事学、向专家学……“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的过程就是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客观的说,我们同学都是各乡镇(街道)和部门的中坚力量,平时工作比较忙,在家里又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流砥柱,抽出大量的时间来专门向书本及资料学习也不是很现实。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我的体会是,平时工作很忙的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思考实际工作的成败得失和思考提升工作实效的灵策良方来提升自己能力。正如有人所说,思考力的高低决定你适应现代社会能力的高低。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思考就是一种高质量学习,思考力就是学习力。

二、实力要进一步提升

我以为,一个人的能力是其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离开能力这一保障,一个人的实力无从谈起。换句话说,能力不等同于实力,只有把能力在开展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充分展现出来,实力才得以显现。至此,我们一定明悟了“是金子总是会发光”这句话的完整的解读。具体的说,一个人似发光的金子才是实力的显现,如是没有发光时即便是金子也至多具备一定的能力,还没有具备足够发光的实力。

如何把能力转化成实力,对我们这些同学来说,业务能力和素质要不断提升,要能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要能顺利的干好工作,干好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如此,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以实干能干来引领身边同事,同事自然会心服口服。其实,会干事能干事是第一步,是表现实力重要的基础。更难人可贵的是,要会做人,既能带领科室(站所)人员尽心尽力工作,又能争取到主要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引领大家一心为了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惟此,我们联系或分管的科室(站所)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各自充分发挥能力,出色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综合实力和素养得到应有体现。反之,大家斤斤计较,相互拆台,纵有再强的能力也无济于事。所以,作为一个市管副职领导干部,第一要做好主要领导的得力助手,为他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第二要做好联系或分管工作同仁的样子,做一件事成一件事,工作重担当重落实;第三要做好联系或分

管工作的指挥,虽然我们是主要领导身边的将,我们都有联系或分管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要谋划好、指挥好联系或分管的工作.三、魅力进一步展现

正如有位领导私下所言实,当下市管副职领导干部不好当,不仅手中没权,而且袋里没钱。如何才能带领联系或分管的科室(站所)的一班人干好事完成好工作任务,更多的是我们同学的个人魅力在发挥重要作用。

如果说,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的第一层次的内容,那么实力和魅力就分别是个人的综合素养的第二和第三层次的内容。我以为,能力、实力和魅力应该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能力夯基,实力铺路,魅力升华。

我认为,同学们可以这样展现魅力:首先要大气,在荣誉面前要退让,在利益面前要谦让,相反在工作克难攻坚时要上前一步。其次要大度,不必事事亲力亲为,要分工明确,放手让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同时遇到难题时尽力帮助一起解决

。再次要大为,相对科室(站所)的科长和其他同事而言,我们在工作思路谋划方面要更早更全更细,同时要敢于奉献,善于破难,乐于总结,逆境中工作有作为,顺境中工作有创新。最后要争取大获,我们要引领联系或分管的科室同仁们不断争先创优,让大家尽可能拥有工作的获得感,感受到工作的成功感。

同学们,我们立足岗位,扎根岗位,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付出,为 X 市开放融入、跨越赶超,实现新崛起而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篇8:集体学习和领导班子建设

一、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为党内民主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 毛泽东是党内家长制作风的受害者。但他以极大的政治勇气, 同党内家长制作风和极端民主化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毛泽东认为, 党内民主缺乏民主生活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我国过去长期实行封建专制制度, 国家政治生活中缺少民主的传统和习惯, 党内缺乏民主与这样的历史和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是封建家长制在党内生活的具体反映。缺乏党内民主不仅对党自身的发展有害, 也不利于党的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他说:“由于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小生产的家长制占优势的国家, 又在全国范围内至今还没有民主生活, 这种情况反映到我们党内, 就产生了民主生活不足的现象。这种现象, 妨碍着全党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针对党内民主生活的现状, 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发扬党内民主的方法和途径。其中主要有:

第一, 发展党内民主, 必须开展民主教育。毛泽东指出:“必须在党内施行有关民主生活的教育, 使党员懂得什么是民主生活, 什么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的关系, 并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这样才能做到:一方面, 确实扩大党内的民主生活;又一方面, 不至于走到极端民主化走到破坏纪律的自由放任主义。”

第二, 积极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有关制度。在这个问题上, 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 一是提出健全党委制, 坚持集体领导。1948年毛泽东在《关于健全党委制》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 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 做出明确决定, 然后分别执行。同时, 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 二者不可偏废。二是提出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设想。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 从党的各个实践活动出发, 为党内民主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党内民主原则的历史经验,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 吸取建党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党的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 在实践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方面, 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取得了较大进步。

第一, 恢复和反复强调发扬民主, 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在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的一段时间里, 人们还没有从“左”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邓小平明确提出, 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但是, 要解放思想, 就必须发扬民主。邓小平指出:“当前这个时期, 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因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 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 离开民主讲集中, 民主太少。”结合当时的实际, 邓小平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民主集中制的中心是民主。”邓小平的这个观点至今还没能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 很多时候人们在强调民主集中制时更多的是关注是否符合集中的要求, 而忽视了民主的应有地位。

第二, 明确提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为党内民主提供了根本的保障。邓小平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指导我们发展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的重要方针。制度是带根本性、长期性的, 只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党内民主制度,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权利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第三, 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内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不利于党内干部人事制度的正常轮替和党内民主的发展。邓小平对此深感忧虑, 他说:“过去没有规定, 但实际上存在领导职务终身制。这不利于领导层更新, 不利于年轻人上来, 这是我们制度上的缺陷”。因此, 1981年7月邓小平在《老干部第一位的任务是选拔中青年干部》一文中, 提出了退休要有年龄限制。干部的革命化和年轻化是党永葆生机的关键所在, 为进一步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推动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就提出了退休的愿望。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同意了他的请求。这为促进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做出了表率, 也进一步推动了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在邓小平的党内民主思想体系中, 辩证法被运用的十分娴熟, 他为我们树立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辩证法的典范。

三、江泽民坚持和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如何发扬和发展党内民主的正确思想, 并结合新时期党员和党组织的现状做了新的思考

这些思考突出地表现在:

第一, 进一步发展和健全党内民主。党的十六大首次明确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论断, 这是对“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党内民主与党内团结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没有民主集中制意义上的党内民主, 就不会有真正的牢固的党的团结;而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基础上的党的团结, 也就不可能有民主集中制意义上的党内民主。这一新论断的提出, 显示了党在总结自身历史经验及他国共产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党内民主的创新性认识和进一步认同。

第二, 明确了我们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党内民主的具体思路。这就是, “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 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 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 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9]发展党内民主首先必须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充分的了解和参与, 这是衡量是否真正实行党内民主和多大程度上实行党内民主的重要标志。

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世纪,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 在推动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创新性发展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第一, 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前提。只有公开, 党员的参与权才能实现, 党内监督才能有效。应进一步创新形式、扩大范围, 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反馈制度、征求意见制度等, 疏通党内信息渠道, 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 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 激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热情。

第二, 完善保障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制度。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环境, 允许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自由地讨论交换, 这是党内民主生活的必然要求, 也是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选择。各级党委在进行重大决策时, 应切实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 在内部进行充分讨论, 同时通过抓好制度落实, 使那些敢讲真话、心里话的党员受到鼓励和保护, 从而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第三, 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 推行规范的差额选举制度;采取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形式, 扩大党员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作用;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 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

纵观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党内民主问题的论述, 我们体会到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真理。发展党内民主, 健全和完善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 对于推进党的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529) 。[1]《毛泽东选集》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529) 。

[2]《毛泽东选集》 (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1340) 。[2]《毛泽东选集》 (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1340) 。

篇9:集体学习和领导班子建设

试析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

● 尚 志

1956年前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初步形成了包括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在内的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改革经济体制;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开始酝酿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强调扩大人民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建设社会主义;思想

1956年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便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1956年4月毛泽东向最高国务会议作了《论十大关系》报告,到同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前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初步形成了包括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在内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同时提出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并相应地制定了包括改革在内各方面的政策,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先河。

一、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在所有制结构上,毛泽东主张允许多种所有制存在,认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1956年11月,黄炎培专门给毛泽东主席写信反映相关情况,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业者的表现是好的,但少数人表现消极,“白天是社会主义,夜里是资本主义,还出现地下工厂、地下商店。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任务还是艰巨的”。这个情况,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他专门了解情况,认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因为社会有需要,上海的地下工厂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可以开私营工厂,可以开夫妻店,也可以请工,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的,二十年、一百年不要没收。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急于国有化,不利于生产。”[1]这是毛泽东对“三大改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相应政策,这比他在《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上提出的方针政策前进了一大步,涉及对所有制结构的重大改革。

在产业结构上,毛泽东提出要解决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毛泽东批评了苏联的做法,谈到了为适应形势的需要,我们要作适当调整,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同时主张降低军政费用的比例,调整重工业内部的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关系问题。他说:“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2]这实际上是要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在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上,毛泽东在总结苏联教训的同时,提出“要处理好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和工厂的权力,给地方和工厂更多的独立性;各个生产单位有了这种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3]。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重点谈了经济体制问题,他提出:“要研究工厂、农业生产合作社,地方要有多大自主权,过去有的东西是从苏联照搬过来的;要研究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分配问题,农业总收入的60-70%应该归社员,合作社和国家占30-40%,让农民多分一点;要研究企业的自主权,企业应当有怎样的一种独立性,应该叫做要有点‘独立王国’,公开的、合法的‘半独立王国’。”[4]陈云在党的八大发言中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在计划许可范围内按市场变化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市场为补充。[5]这些也都涉及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

此外,还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思想。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中第十个关系是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他指出,我们要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那些合乎科学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自然科学方面,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技术方面大部分先要照搬。[6]中共八大刚闭幕,毛泽东与应邀参加中共八大的法国共产党代表团团长杜克洛谈话,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希望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急迫心情。毛泽东说:经济落后国家搞工业化十分艰难,“你看法国政府能否摆脱美国干涉,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贸易上能把成套设备卖给我们,很久还是不很久,你如何估计?”“我们与法国资本家不是做一般的生意,是说替中国设计工厂、供应装备、安装装备并教会中国工人开动机器。”当杜克洛说“美国还在阻碍”、“我们在这方面可能做些推动的工作”时,毛泽东接着说:“请帮助。”[7]

二、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酝酿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强调扩大人民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一)扩大人民民主。毛泽东多次提到我党历史上曾经出现无情打击的倾向,认为那是不团结、不和气、不民主的表现。他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种解决党内矛盾、人民内部矛盾的民主办法。1956年12月,毛泽东跟工商界人士谈论东欧国家问题时讲到:“总的来说,中国政治上是好的,但也会出乱子,不过我们政府的性格,你们也都摸熟了,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是跟工人、农民、资本家、民主党派商量办事的,可以叫它是个商量政府。我们不是板起面孔专门训人的,不是意见提得不对就给他一棒子,打得他头向下、脚朝天。我们叫人民政府,你们有话尽可以讲,不会借故整人的。”[8]刘少奇也在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指出:“我们的国家制度是高度的民主和高度的集中的结合”,“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9]

(二)强调监督的重要性。毛泽东形象地提出“两个万岁”和“两怕”。他说:“共产党万岁,民主党派万岁。他们可以看着我们,这也是一种民主。共产党有两怕,一怕老百姓,二怕民主人士。”[10]毛泽东所说的“怕”,是指共产党要受人民和民主党派的监督。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的第七个关系是讲“党与非党的关系”,提出我们党与民主党派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他说:“究竟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邓小平在中共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也突出地强调了监督问题。在谈到执政党有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危险时,他指出:“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在谈到反对官僚主义时,强调“必须加强党和国家的监察工作”,也需要党外民主人士“能够对我党提供一种单靠党员所不容易提供的监督”。在谈到党准备实行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改革时,强调:“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最大好处,是使代表大会可以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11]

(三)加强制度建设,加强集体领导。毛泽东在谈到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崇拜时,提出要用制度来保证集体领导的实施。他说:“我们要是不愿意陷到这样的泥坑里去的话,也就要充分地注意执行这样一种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而不应当稍为疏忽。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减少我们工作中的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12]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也强调“个人决定重大问题,是同共产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相违背的,是必然要犯错误的,只有联系群众的集体领导,才符合于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才便于尽量减少犯错误的机会”[13]。

(四)系统地制定法律法规,健全国家法制。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因此,斗争的方法也就必须跟着改变,完备的法制是完全必要的,公民的权利需要法律来保护,非法侵犯他人的权利必须由国家依法加以干涉,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公检法同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作斗争,也要严格遵守法制。”[14]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的发言中也指出:当前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就是要依法办事,为此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我们现在就要逐步完备我国的法制,要尽快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劳动法、土地使用法等一系列法律,要加速推行律师制度和公证制度。[15]

(五)酝酿并开始实行党和国家中央领导体制的改革。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七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中央准备设四位副主席、设一位总书记。他说:“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党,这样的大国,为了国家的安全、党的安全,恐怕还是多几个人好。”并进一步强调:“中心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多几个人,大家都负一点责任。”毛泽东还谈到书记处要多几个人,书记、副书记可以有十几个人,政治局委员的名额也要扩大,因为中央委员要有170人,政治局委员也要增加到20人左右。[16]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谈到了未来更长时间中央委员会的组成问题。他说,为适应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就要造就大批知识分子,“那时党的中央委员会的成分也会改变,中央委员会中应该有许多工程师,许多科学家。现在的中央委员会,我看还是一个政治中央委员会,还不是一个科学中央委员会。”[17]在中共八大期间,毛泽东与出席中共八大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谈话时强调了自己“不唱主角”的问题,“我老了,不能唱主角了,只能跑龙套。你们看,这次党代表大会上我就是跑龙套,而唱戏的是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18]这些不仅为中共八大的胜利召开作了组织准备和思想准备,而且为以后的新老交替及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和思路。

三、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在1956年之前,毛泽东曾先后分别提出过文艺方面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学术方面要“百家争鸣”。1956年2月1日,中央宣传部向中央反映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在中国讲学的苏联学者向中国陪同人员谈了他对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的不同看法,中宣部认为这有损于我党负责同志威信并请示中央,是否要向苏共有关方面反映。毛泽东就这份材料给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写信说:“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如果国内对此类学术问题和任何领导人有不同意见,也不应加以禁止。如果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19]毛泽东明确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20]接着,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宣布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说:“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必要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自然科学方面,有那么多的学派,“就是社会科学,也有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谈。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21]毛泽东在上海党员干部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双百方针”,并在讲话提纲的最后写道:“采取现在的方针,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会繁荣发达,党会经常保持活力,人民事业会欣欣向荣,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22]

1956年前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形成的一系列思想是我们党的一笔财富。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基本点还是那一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23]在邓小平成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完善和丰富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1][2][3][4][6][8][12][16][17][18][19][20]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70-171.24-28.28-33.52-53.42-43.178.19.110-113.102.128.9.54-55.

[5][1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287.264-272.

[7][10][21][22]毛泽东传(1949-1976):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543.482.491-492.652.

[9][14]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47-248.253-254.

[11][1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5-233.229.

[23]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0.

D614

A

1009-928X(2011)10-0021-03

作者单位:上海通志馆

上一篇:第二季度职校德育与改进调研报告下一篇:暑期教师学习整训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