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

2022-08-30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现代服务业发展报告

现代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项目带动、改革开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近期政府又提出了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了解现代服务业现状,近期,我们会同发改统计局、商务局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现代服务业的定义与特征

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从而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生活服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现代服务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专业化。现代服务业具有集群性特点,主要表现为服务企业的行业集群和空间集群,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信息资源共享,来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市场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考虑本地市场需求量和需求强度,可供经营的行业范围等,人口规模和密度是影

1

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信息化。信息产业发展本身就代表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信息化既可以创造对现代服务业的巨大市场需求,又可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水平。

四是对契约信用的高度依赖。提供服务方和消费服务方之间主要以契约协议的形式来确定双方权责关系,从而形成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契约信用关系是服务市场的基石。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始终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支持资金投入,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在地区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2013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6.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1%;对GDP贡献率为68.1%,高于第二产业36.2个百分点;实现税收37.7亿元,占全年税收总额的62.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8.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维持在50%以上的较高水平,2013年更是达到70%左右的高水平,服务业正逐步成为的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

(二)现代服务业门类齐全,吸收了大量就业。在所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业的共14个门类43个大类中,我的服务业除铁路、水上、航空、管道运输业和国际组织之外,门类齐全,项目分布广,发展比较全面。从单位数量上看,2013年,

2

服务业法人单位3986家,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76.6%;从事服务业的个体经营户24330户,占全部个体经营户比重为97.1%;2013年,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16.35万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口,活跃了经济。

(三)房地产业繁荣发展,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方财政收入主体的地税收入中,2013年现代服务业税收占到地税收入的79.6%,传统服务业只占到3.4%;房地产业缴纳额达23.7亿元,占服务业地税收入的76.1%,占全部地税收入的63.2%。税收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发展地方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政府更好履行政府经济治理职能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举措的坚实基石。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对地方财政的支撑作用举足轻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很好的推动了战略举措的实施。

(四)现代金融业发展势头好,增速较快。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基础性行业,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发展质量,伴随着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的出现,传统金融服务业开始向现代化转变。2013年金融业产值实现41亿元,同比增长56.6%,较2012年增速高出30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业金融为主体,保险、证券、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发展的局面。

(五)高技术服务业有所发展,潜力巨大。高技术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的新兴产业形态,是提供高质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2013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

实现产值3.08亿元,同比增长8.2%,较2012年同比增速减少10个百分点,增速有所放缓;13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产值占当年GDP比重为1.1%,较去年增长5.2%;2012年专业技术服务增加值达到13.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加值为21.2亿元,比较优势明显。

三、现代服务业存在的不足

近几年服务业虽然有较快发展,但与整个发展阶段和人均收入应达到的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中,既有总量不足、比重过低的问题,也有内部结构落后、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以及整体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

(一)传统行业比重大,产业发展层次不高。近年来,虽然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但行业结构不甚合理,服务业增加值及就业人员占较大比重的仍是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业等传统服务业,虽然具有传统优势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发展势头不错,但是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行业领域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却发展较慢。与此同时,整体产业链较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配套条件较差,现代产业体系仍然处于起步期,产业发展层次仍然较低。

(二)企业竞争能力偏弱,行业水平有待提高。行业内部聚集度不高,缺乏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如具有发展优势的商贸业,还只有大商新玛特、世纪联华、华润万家等几家知名商业集团的分支。特色商业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

4

段,街区经济有待发展,而且在业态和产业辐射能力、特色氛围、整体规划设计方面仍待提升。为国际和国内市场服务、体现现代化城市功能、具有外向辐射功能的行业,如会展旅游、现代物流业等基本还是空白,新兴的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行业发展不够充分,行业水平有待提高。

(四)产业支持政策不够,影响服务业项目落地。近年来,由于一直重点发展东部区域,同时得到国家、省的产业支持,东区在土地、税收、产业政策等方面有绝对的优势,大量的金融、研发,高新技术企业进驻,已逐渐产生集群作用。相比而言,西区在土地审批、税收优惠、产业政策等方面处处受限,有些项目签约几年都不能开工,使得企业逐渐失去信心,影响产业的吸引力。虽然在近年提出发展西部片区,也提供了一些土地、税收上的支持,但力度不够,作用有限。

四、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要点

1、突出生态优势。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加快整合研发创意、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特色商业、文化旅游、创意设计、休闲娱乐等融为一体的大文化产业,打造现代文化创意游品牌,提高区域旅游知名度。

2.发挥后发优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为契机,加快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步伐,逐步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的开发建设,促进住宅

5

消费合理增长。加快建设房地产行业信用体系,建立透明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保持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3.发挥科研院所集中优势。推动高技术服务业整合提升。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围绕周边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结合纺织服装、家居等优势领域,依托辖区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和力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成为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中心。

4.发挥医疗资源、教育资源集中优势。全面发展公共服务业。整合利用和有效使用辖区及周边优质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参股,积极推进道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居住、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服务设施,加快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覆盖全域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措施

提升政府服务意识,加强现代服务业组织领导。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在发挥市场资源调配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发挥政府引导、带动、服务职能,通过为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激发市场创新,带动现代服务业多元化发展。建议建立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规划协调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形成工作合力,并加强责任制考核,各地服务业的发展要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并对地方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实施考核,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兰州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重要战略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天,黄河之都兰州,已从过去单纯的工业城市,变成大西北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立足转型打造服务业新格局

我市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现代服务和文化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我市从省会城市的特点出发,按照“三产抓转型”的思路要求,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构建集约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发展与工业、农业和其他领域生产相关联、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搞好陆港物流园和东部物流基地等现代物流产业园地建设。加快推进建材、机电、农副产品等物流中心和大型市场建设,着力构筑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民生服务业。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重点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的现代商贸、休闲观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以及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市政公用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受到百姓称赞。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的大型超市来兰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加强便民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便民服务体系,推进社区菜市场、放心早餐和农村便利超市、农资超市及农产品市场建设,规范发展夜市、特色商业街、风味小吃街等大众服务业,方便了居民生活。

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商业业态的发展上,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所谓“顶天”,就是引进能够代表国际国内发展潮流的高水平商业业态,以订单式的开发模式,把国内和国际上著名的品牌一次打捆式地引入兰州,推进兰州服务业态的高端化。所谓“立地”,就是民生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休闲、购物、餐饮等。同时,充分利用兰州省会城市和交通区位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商务经济和创意产业等新型业态。

近年来,兰州以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为重点,推进三产转型升级,注重引进战略投资、先进业态和知名品牌,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CBD)、中央休闲购物区(CSD),积极发展特色商圈。目前,兰州国际商贸中心、鸿运·金茂广场、红楼时代广场、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商业综合体相继开工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仓储、配送业,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培育现代物流龙头骨干企业,扩大省会城市物流辐射范围。多管齐下,兰州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2011年,兰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63.48亿元,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8.78%,占据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举办大型节会扬美名显效益

在兰州发展上,国际马拉松赛事的举办绝对称得上是一个超重量级事件。这场比赛留给兰州的不仅是一张新的城市名片,更有大气、自信和厚重、开放。连续举办两届“兰马”,让亿万观众从央视直播中看到了一个与自己想象中完全不同的兰州,居然是如此气质高雅、大气豪迈。在赛事活动中,提升了兰州的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城市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兰州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实施“再造兰州”战略,抓发展、治污染,拓空间、畅交通,强管理、提效能,保民生、促和谐,城市的开放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下,如何在营销城市上走出新路子、展现新形象?市委、市政府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挥兰州优势,通过举办大型节会赛事打造城市名片。“兰马”以其强大的聚合力,让节会效应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吸引了许多境内外客商和游客来兰州旅游、观光、投资,不仅给兰州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更带来了信息流、资金流,形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兰州热”。更为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带动了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的方向和重点,强化景观体育所具有的拉动力、关联度和辐射性,统筹景观体育与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延伸景观体育产业链,带动餐饮、宾馆、交通、娱乐、服务等行业发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形态,优化现代产业结构,着力提高景观体育产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推动兰州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转型和提升。

在“兰马”之外,还举办、承办了中国机器人大赛、“环青海湖”兰州段自行车赛、2011中国兰州MBA黄河漂流赛、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一系列重大赛事节会活动。而作为兰州招商引资重要平台的兰洽会也从当年小打小闹的“马路市场”发展成了由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贸易洽谈会,成了兰州扩大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

依托这些重大节会赛事活动,兰州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聚集,更多更好地招项目、引外资、借外力,形成了大开放、大开发、大合作、大跨越的发展格局。

壮大旅游业精心包装抢夺高点

旅游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来发展,深入挖掘兰州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优势,注重整体规划,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兰州特点的旅游项目,加快推进黄河风情线、黄河文化长廊、华夏始祖园、陇上名人园、兰州老街的开发建设,围绕“吃、住、玩、看、游”等要素环节做足文章,不断提升旅游业档次和产业发展水平。

对比各地发展旅游的思路,要实现兰州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首先是规划先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符合实际、目标明确、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指导兰州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可以说,兰州旅游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面对黄金机遇期,兰州提出了“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这是兰州旅游产业理念的一次重大改变,彰显了兰州抢占西北旅游制高点的雄心壮志。

作为新兴旅游城市,近年来兰州大力推进旅游大项目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带动集团化发展。在落实产业规划,完善服务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外来项目,延长产业链上大做文章,努力使“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创新思路落到实处,抢占西部旅游特别是西北人文旅游的制高点,打造兰州转型跨越、率先崛起的支柱性产业。

据统计,2011年,兰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07.4万人次,同比增长58.03%;实现旅游收入102.93亿元,同比增长62.1%;全市旅游就业人数达到60752人,当年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790人。而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则显示,兰州市的游客满意度指数大幅上升,在全国50个重点城市中排名跃升15个位次。“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284.3万人次,年均增长24.9%;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80.74亿元,年均增长25%。

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发达的现代物流,已成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引擎。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社会流通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无论是在省内,还是在西北乃至全国发展物流都具有很大的区位优势。2009年,兰州被国务院列为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为我市建设辐射西北、通达全国、面向中亚地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提供了新的机遇。次年,商务部将兰州列为全国46个物流示范城市,确定了兰州物流的重点发展目标。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兰州商贸物流中心。市委、市政府立足发挥兰州区位优势,明确提出把我市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

近年来,兰州抢抓发展机遇,全面优化整合现有物流市场,加快培育发展辐射全省、西北、乃至全国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大市场,大力发展仓储业、配送业及打造综合主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目前,兰州国际物流产业园、兰州凤凰山钢材物流园、北龙口二手车物流园、安宁医药物流园、西固石化物流园、“主食厨房”九州配送园区和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兰州粮油仓储物流中心、安宁图书物流中心、中川空港国际物流中心、甘肃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药品统一配送中心等一批重大园区的规划、建设已经相继展开。

与此同时,随着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路集装箱节点站和兰州铁路西货场迁建等重大项目的建成,兰州区域性商贸中心辐射带动功能、物流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物流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第三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区域产业体系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义

在现代经济中,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分工与专业化逐渐深化,国际分工不仅仅是产品间的分工,而是产品内的分工,已深入到产品内部不同工序、区段、环节和流程的分工。如美国最为成熟的商用直升机的生产,只有顶部和尾部的螺旋桨是在美国生产,而其它部分基本上都是在国外生产,顶盖和尾部在西班牙,机身在日本,起落架在巴西,机头在台湾,机尾在中国井冈山生产。同时,在现代经济中,商品利润增值的空间日益向产业价值链两端的服务环节转移。上世纪三十年代费希尔和克拉克提出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划分是基于物质生产中加工对象的差异性。如果从商品的形成过程看,可以得出一个横向产业的发展模式,那就是研发产业、制造产业和营销产业。商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和利润增值空间日益向产业价值链两端的服务环节转移,世界市场的竞争手段也由传统的价格竞争日益转向以金融、技术、运输、通讯、信息等服务构成的非价格竞争。因此,在现代这样一个分工经济中,经济效率不但取决于生产活动本身的生产率状况,更取决于不同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的效率,正如谢尔普说的:农业、制造业是“砖块”,而服务业则是把它们黏合起来的“灰泥”。从这个意义上,服务业是一个促进其他经济部门增

长的过程产业,是经济的黏合剂,如物流业、研发设计业、会展等。

再一方面,现代服务业是一项激励财富创造的制度产业,如金融服务。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普遍没钱。之所以没钱并非完全没有什么“东西”,而是由于那时市场化水平极低,金融业不发达,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变钱”。张三可以有“东西”,可以有一双手,也有很多时间,但没有钱。1978年以后市场化改革,使几乎所有的“东西”可以在市场上“交易”,包括农产品、制造品、劳动力、房产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资本化”时期,企业资产、土地、劳动者未来收入流都可以产权化、证券化,所以中国的“钱”,1980年占GDP的22%,到2007年是GDP的1.52倍,即1980年,相对于一块GDP的产业,只有0.22元钱的流通,2007年,每一块GDP的产出,有1.52元钱在流通。美国2007年1美元GDP,有9.8美元(近十倍)证券、现金在流通。再比如2007年住房按揭贷款余额2.2万亿元,想象一下中国这几年若没有按揭贷款这样一种金融产品,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将会如何。又如据美国商务部发布,二战以来世界上75%的重大信息技术发明,包括苹果、硅谷等,都是因为有了风险投资基金。所以现代服务业是一项激励人们创造财富

的制度产业。

二、发展服务业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中国服务业总量不足,结构落后,功能弱化,出现了全球经济服务化与中国的悖论。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服务的内部化和国际代工的工业发展模式。为了顺应经济形态演进的客观进程,推动服务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中央提出了形成服务经济结构的战略构想。去年2月,国务院根据“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服务业发展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制定了国务院7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在转型期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四组经济关系必须重视。

第一,正确处理推进工业化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性变动时期,属于工业化的中期,服务业化的初期。推进工业化仍是“十一五”乃至“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但在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已经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我们必须提出,同步推进工业化和服务业化,并以服务业化来加快工业化。这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在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改善资源环境状况的基础上,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正确处理深度市场化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中国现代服务业领域蕴藏着可观的潜在能量,问题是这些潜在能量至今仍被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国有垄断体制所束缚、所压制,其中相当一部分至今仍被当作“官办事业”而不是作为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要深度拓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按照深度市场化的要求,着力啃四个“硬骨头”:第一个“硬骨头”是“垄断性”:把服务业从垄断性行业和领域中解放出来。第二个“硬骨头”是“事业性”:把服务业从官办社会事业领域中剥离出来。社会事业领域包括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等。虽然在统计上被纳入第三产业范畴,但并没有完全按照服务业的理念和模式来运作,不少单位是作为官办事业单位来运作的。这里有一个理念转变与模式创新的问题,要按公共性、准公共性、营利性进行分类改革。具体来说,要将社会事业领域中“营利性”的部分划出来,推进这些行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如文化产业的发展,2007年美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268亿美元,而中国2007年海外电影票房收入仅2.25亿美元。至于公益

性部分,政府应该提供上述各领域的“公共服务包”,但提供不等于直接举办,也可以采取“政府采购”的方法从服务业市场上获得,提供给消费者。第三个“硬骨头”是“意识形态性”:把不带强烈意识形态的服务业谨慎剥离出来。第四个“硬骨头”是“行政管理性”:把服务业从政府现在的一部分扭曲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剥离出来。政府担负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但是,由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普遍存在着政府职能的“越位”和“错位”现象。比如当前普遍存在的地方政府代替企业招商引资等行为,实际上是政府替代了中介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功能。深度市场化还包括产业化程度低。如奥运会27万人近两个月的

餐饮服务由美国爱玛客服务公司提供。

第三,正确处理推进城市化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服务业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真正意义的城市化。尤其在我国的现阶段,惟有在城市化方式下生存与发展的居民和厂商,才有可能较多地购买服务,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工业化超前于城市化,也就是说,工业化没有带来相适应的城市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又没有与农民自由迁徙、土地自由交易等城市化的基本条件相联系,因此,出现了虚假的城市化、贫穷的城市化现象。在中国的市场化、城市化和全球化深入发展,要求所有生产要素高度流动的今天,这种非市场导向的土地制度正在制度性地阻碍对繁荣的分享,使城市化走上岐路,使内需难以提升。这个意义上的城市化并不会对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推动。由此可见,推进城市化的制度创新,不仅对于城市化本身,而且对于服务业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只有城镇化,才能做到土地集约,才能保证中国18亿亩耕田的红线。目前的问题在于,中国城乡是两张皮,造成农民买不起房,农民自然不会放弃住宅

用地。“离土不离乡”的政策思路需调整。

第四,正确处理政府消费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系。在我国体制转型的阶段发展服务经济,每一步发展都需要改革的推动和深化。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达5.1万亿元,占GDP的21%,相当于3.7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12.3亿农民的纯收入。也就是说,政府一年花的钱等于3.7亿个城镇居民,12.3亿农民一年可花的钱。2007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为2.4万亿美元,与GDP的18%,相当于8500万美国人一年的可支配收入。美国民间可支配收入总量8.4万亿美元,2.4万亿美元的政府财税相当于民间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2007年政府在直接涉及百姓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福利上的开支约6000亿元,相当于财政总开支的15%,全年GDP的2.4%;美国2007年三项开支

15000亿美元,相当于联邦政府总开支的61%,美国GDP的11.5%。

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途径

当前,中国发展服务业需要重点、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途径推进以下几项任务,全方

位拓展其发展途径: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是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提升产业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发达国家无不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其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保持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任务,在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中,把研发、营销、信息、科技、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留在国内,把一般加工、制造业转移到国外,从而占据了国际分工的高端位置。我们必须顺应世界服务业发展的趋势,适应国内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产业结构的需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不失时机地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推广第三方物流,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快捷交流运输,健全综合运输体系,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社会化和现代化。二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完善电信基础业务,推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合一”,发展电子商务,壮大软件产业,广泛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三是推动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科研开发、产品设计、工程规划、技术推广、环境监测等行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四是保持金融业持续发展,提高银行、保险业发展水平,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注重发展中小金融,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五是优化发展商务服务业,发展和规范法律、咨询、会计、审计、评估、广告、会展等行业,形成专业化、高水平的服务体系。六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合理调控住房需求,努力增加住房供应,改善住房套型结构,保持房价基本稳定,更好地发挥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作用。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是现代服务业成长的一大趋势。要鼓励工业企业加强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推进业务外包、专业化生产,形成现代产业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集聚发展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特征。要立足地方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发展环境,努力形成一些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传统服务业门类多,量大面广,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就业容量大,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必须调整结构,提升水平,突出特色,优化发展。创新管理模式、加强技术改造,是传统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促进科学管理在传统服务业广泛应用,积极推广网络技术、供应链、条形码、收款机等现代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目前,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对传统的农副产品、轻纺机电等市场进行改造,集贸易、信息、技术、融资等服务于一体,建立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服务平台,取得好的效果,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发展专业经营、健全服务网络,是传统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推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和联盟发展,优化物流配送,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贴近人民生活、满足群众需求,是传统服务业发展的立足之本。要大力发展家庭服务、托幼养老、洗染理发、修理维护、便民早餐等社区服务业,积极发展文艺表演、影视出版、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旅行服务等文化体育旅游业,健全居民生

活服务体系。在提升和改造传统服务业中,要把发展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放在

重要位置,努力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三)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受自然、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服务业十分薄弱。这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生活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推进各类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提供良好条件与环境。要以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现代农业为中心,加快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检测认证、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等农业技术支持体系,完善种子统供、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统一组织使用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要以农产品入市和工业品下乡为重点,推进农村商品市场建设,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万村千乡”、“双百市场”等工程,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开展“家电下乡”试点,为农副产品销售提供稳定可靠的平台,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广播电视、饮水安全、农村能源等生产生活条件。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展农村融资渠道,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农村信息服务,建立科技、市场等信息网

络,以多种方式为农民提供生产和生活信息。

(四)着力发展开放型服务业。这是提高整个对外开放水平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条件。要把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规模、层次和水平,促进外贸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把服务贸易与吸引外资结合起来,进一步履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关于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的承诺,逐步扩大服务业开放范围,优化服务业利用外资结构,更多地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地区总部,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国际服务业外包转移,是当今全球产业结构重组的重要方面。要抓住这一机遇,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积极承接计算中心、数据处理、研发设计、财会核算、呼叫中心、售后服务等国际服务业转移。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支持具备条件的服务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拓宽营销渠道、开展研发合作、参与工程承包、扩大劳务交流,为其他产业提供运输、融资、保险、技术、信息咨询、法律等服务,发展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走出去”潜力很大。要支持文化、教育、影视、出版以及中式餐饮、中医药等特色行业到海外发

展,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

(五)切实加强公共服务事业。社会事业和公用事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高度出发,把发展服务产业与发展服务事业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要高度重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重点发展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事业,搞好职工、农民工和农民培训,推进科学普及和文化扫盲,加强基层文化工作,提高城乡居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完善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养老保险水平,发展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市政公用事业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断完善城市道路、供排水、供气、供热等服务体系,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质量。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加快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为低收入群众提供住房保障。推进电子政务,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带动电子商务、网络服务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要完善服务功能,扩大应用范围,推进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创新服务方式,健全服务职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公共服

务体系,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第四篇:现代服务业发展调研方案

(请办事处通知各有关调研企业,并于今天上午11点前将办事处联系人及电话报区商务局,区商务局电话:2671792)

关 于 德 城 区

发展现代服务业情况调研的实施方案

为了在区第二次常委会上审议好区政府关于发展现代服务业情况的报告,特进行本次调研活动。调研拟采取听取有关单位书面汇报和对服务业企业现场调研及座谈等方式,了解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关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出我们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向常委会提出一份比较有分量的调研报告,为常委会审查好政府的有关工作报告,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具体安排如下:

一、 调研时间:2012年4月23日

下午3:00从德城区区委综合楼集合准时出发

3:15 到达第一个调研点银座商城;

3:45 到达第二个调研点国际商贸城;4:15 到达第三个调研点运达物流园;

4:45 到达第四个调研点天虹广场,并在此

调研点进行座谈;

6:00 调研结束。

二、 参加人员:

魏皎然张杰王海滨朱国强

尹世凯孙瑞生高银平

三、 考察的具体内容:

1、发展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工作思路、经验做法、取得 的成效;

2、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现状、规划,制定规划的依据,政府是如何围绕规划进行工作的;

3、在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好政府规划和市场调节关系、确保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健康发展的;

4、我区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发展中需要处理好那些关系,工作中有那些经验和教训;

5、企业在发展中有什么问题,希望政府做什么;

6、有关部门和企业希望人大就监督和支持政府发展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做那些工作,人大代表在发展发展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工作中能够如何发挥作用,欢迎有关部门和企业提出宝贵意见。

四、 有关事宜:

1、 区商务局就以上有关内容准备一份书面汇报,调研 时交调研组;

2、 区商务局负责三个调研点的确定和联系;

3、 区人大财经工委制定考察的实施方案和做好考察 前的准备工作,并负责起草调研报告;

4、 调研组的具体服务工作由孙瑞生负责。

2012年4月16日2

第五篇: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省人大代表:

感谢对西安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

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朝阳产业,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具体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因信息化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另一类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服务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已成为现代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西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XX年,西安市委、市政府从推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实施“产业强市”方略,确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地位,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西安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和新的发力点。近年来,我市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成立了领导协调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出台优惠政策,建立了每年一千万元的专项资金,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服务企业,促进了现代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对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XX年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91.42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5%左右,全市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为4.8:43.9:51.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为我市第一产业的加强和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协调发展。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

XX年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9.4%,同比增长19.1%,高出gdp增长1.3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提高了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凸现了其对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导作用。

(三)产业内部结构更趋优化

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有所上升,服务业内部结构趋于优化,现代商贸业、电子商务、会展业、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行业发展较快,占服务业比重有所增加。目前,我市服务业已基本形成了传统与新兴并举,逐步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的格局。

(四)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一大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业项目成为投资热点。XX-XX年年,全市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8.0%,XX年年全市服务业投资1032.86亿元,同比增长38.0%,增速略高于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为77.0%。全市现代服务业完成投资504.76亿元,占服务业投资的48.9%。

(五)吸纳就业优势增强

近年来,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服务领域的进一步拓宽,使其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吸纳了新增就业,还承接了第

一、二产业转移的就业需要,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XX年年西安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77.80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42.0%。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还满足了居民多种多样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情况

西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拓展了自身的内涵,增添了亮点,而且通过发展商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服务功能,促进了“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建设。

(一)商贸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商贸发展迅速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再创新高。XX年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58亿元,同比增长18.7%。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和全省0.4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的51.2%。我市社消总额连续5年增幅保持在15%以上,总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2、商业布局更趋合理,购物环境显著改善。根据“时尚购物在中心,休闲消费在二环,增强辐射在三环”的网点布局调控导向,以钟楼为中心的市级商业中心得到进一步建设,区域商业中心建设加快,小寨商圈,解放路商圈功能升级,土门、胡家庙、沙坡、张家堡等区域商业中心加快建设步伐,西安逐步形成一城多心的商业新格局。

截至XX年年底,全市商业网点18.5万个,从业人员107万人。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百货商场近30个;大型综合超市48个;餐饮业网点3.63万个;各类交易市场514个;各类宾馆、饭店、招待所1500多家,三星级以上宾馆56家。

2、连锁经营发展迅猛,业态日趋完善。XX年年全年新增连锁企业门店52个,实现销售额125亿元,同比增长31.57%,占社消总额的14%。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在我市加快布点,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百安居、家得宝等国际连锁巨头以及华润万家、人人乐、大连万达、苏宁、国美、锦江之星、老百姓大药房等国内知名连锁企业进驻我市。连锁经营企业也开始从市区向二三线城市及小城镇、农村市场扩展,并不断向多行业、多业态深入发展,充分满足了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要求。目前,我市连锁经营已基本涵盖流通领域的方方面面,初步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外资等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已成为开拓市场、拉动需求、增加税收、吸纳就业的重要行业。

3、餐饮行业持续繁荣,发展势头强劲。XX年年全市餐饮业销售87.92亿元,增长18.9%。品牌化成为餐饮业发展的主流,外来品牌同西安品牌相互交融,共同发展。连锁快餐、连锁中餐、餐饮超市等经营模式成为餐饮行业发展趋势。特色餐饮集聚区逐步形成,以钟楼为中心的餐饮经营区、北院门清真餐饮街、德福巷咖啡酒吧街、南二环酒楼餐饮街、桃园路、互助路、建设路、建国路、雁翔路、科技路等特色餐饮集聚区(带),成为市民和游客聚餐消费的首选之地。

4、农村新型流通网络初步形成。通过农村新型流通体系培育和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农产品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经济等问题得到改善。

农村各类商贸网点大幅度增加,XX年年共建成标准化农家店525个,“万村千乡”工程覆盖率超过60%。全市各类服务“三农”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数量达到134个,交易额160多亿元,农产品出口1.71亿美元。

5、便利店、社区商业蓬勃发展。社区商业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已发展到十几个大的系列,包括家政、清洁维修、物业绿化、技能培训、婚庆礼仪、餐饮、保健、摄影、中介代理等多项服务。目前,全市拥有社区商业网点6.4万个,占全市商业网点总数的39%。枫叶新都市、雁塔20所等6个社区被国家商务部评定为国家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

(二)现代物流业健康起步,集聚效应显现

1、货物综合运输能力增强。XX年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共完成投资58.37亿元,比XX年增长34.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为提高货物周转速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XX年年,全市铁路货运量589.3万吨,货物周转量559576万吨公里;公路货运量14530万吨,货物周转量902894万吨公里。

2、现代物流业健康起步。在《西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下,1个综合物流园区、8个物流中心、10个物流配送中心搭建起西安物流业发展框架。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龙头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逐步形成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的物流产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业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3、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仓储设施和现代物流配送设施建设都有了较快发展。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不断加快,配送能力显著增强。

4、第三方物流发展进入快车道。从事货运、仓储经营的企业着手对传统业务进行改造,在提高原有业务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增添了信息屏显示、团购配送、售后服务等综合服务,行业物流配送水平显著提高。华东、金郎服装,赛格、赛博电脑、大明宫家居、中联家居、丹尼尔古玩、丰北旧货、朱宏路蔬菜等新型专业批发市场的配送功能发展迅速。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建有自己的网站,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接受程度逐渐提高,gps、gis等也开始在企业应用。

(三)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1、信息服务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多元化信息服务市场形成。XX年年西安市电信业务收入73.58亿元,同比增长16.3%;全市固定电话用户356.5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64.59万户;互联网用户已达119.25万户,其中宽带用户58.62万户,同比增长15.2%。

2、软件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XX年年西安软件业产值达到176.6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700家,拥有以英特尔、英飞凌、华为、中兴为核心的30余家大型(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软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软件产品登记超过1100个。在网络和信息安全、电力、石油、医疗、医药等行业,西安软件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西安作为国家首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服务外包业务在XX年年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累计执行合同金额11346.42万美元,同比增长106.3%。

3、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渐提高。一批现代化、信息化的商业设施正在建设和应用,商场店铺设施、条形码的普及、自动销售管理系统的应用、全市大中型零售企业80%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计算机管理,70%以上的连锁企业建立了自动销售管理系统,世纪金花、民生、国美等重点流通企业在逐步建立完善对外信息交流平台的基础上,开展电子商务的有益尝试,建立了b2b、b2c的网上商品交易系统,顺应了信息化社会发展潮流,商品交易手段进一步丰富。

4、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黄马甲物流配送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96128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近一年时间,配送商品由1万种增至3万种,利安社区电超市在全市设

上一篇:现场咨询师岗位职责下一篇:新产品开发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