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测绘地图的绘制论文

2024-04-29

论测绘地图的绘制论文(精选8篇)

篇1:论测绘地图的绘制论文

摘要:从测绘地图绘制的角度出发,对MAPGIS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MAPGIS;测绘地图

1. 概述

MAP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球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评价、建模和输出的计算机系统。近几年来,MAPGIS广泛应用于测绘遥感、环境治理、灾害预测、地质填图、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矿产资源评价和地学制图等各个领域,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 MAPGIS与测绘地图

测绘制图是测绘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开展多学科、多途径的测绘科研研究中,自始至终都要运用测绘地图来表现研究成果。在传统的测绘制图过程中,要经历若干个成图步骤。MAPGIS测绘制图过程主要分为资料准备、图形输入、图形编辑、颜色设计和图形输出等几个阶段MAPGIS提供了两种图形输入方法:一种是数字化输入,即采用数字化仪人工手扶游标跟踪,将原图资料转化为图形数据;另一种是扫描矢量化,通过扫描仪扫描原图,以栅格形式存贮于图象文件中,并经过矢量转换为矢量数据。以上功能可用MAPGIS的输入编辑子系统来完成。数据输入计算机后,就要进入图形编辑数据校正、图形的整饰、误差的消除、坐标的变换等工作,由MAPGIS图形编辑子系统、误差校正、图形裁剪属性库管理等系统来完成上述各项功能。颜色是测绘地图表现的一种重要要素,它直接影响测绘地图的表现力和图面效果。因此,测绘图对颜色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MAPGIS对测绘地图作了颜色的要求,在分析了测绘地图印刷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灵活、方便、精确的颜色定义和色标系统。图形输出是MAPGIS地质制图的最后一道工序,通常是把显示出的图形数据,经过以上步骤,在基本符合要求后,由MAPGIS的输出系统将编辑好的图形显示到屏幕或指定的设备上。经以上处理过的数据,可以实现测绘图件的数字化,并建立图形和属性数据相结合的数据库。测绘信息数据全部存储于计算机中,可以将具有同一特性的图形要素放在同一层中,即是将图形数据分幅录入这样易于管理和查询,而且可灵活地进行分幅检索、添加图幅、删除图幅。

3. MAPGIS的优点分析

MAPGIS软件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理信息系统,它主要由数字化子系统、图形编辑子系统、拓扑结构处理子系统、数字高程模型子系统、地图建边建库子系统、专定属性定义及管理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空间分析子系统、图像分析子系统、图形输出交换子系统等功能模块构成。各系统之间既互相独立,具有各自功能,又共享其数据信息,可实现综合查询和信息分析。其主要特点是:一是在结构上该系统采用了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混合结构,并完善了国内外大多数GIS软件系统所采用单一数据结构或侧重某一种数据。结构的局限性,以满足不同问题对矢量、栅格数据的不同需求,而且两种数据库结构的信息可以有效方便地互相转换和准确套合;二是在应用上该系统分为输入、编辑、库管理、空间分析和输出五大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优点如下:

(1)输入手段:具有扫描仪输入、数字化仪输入、GPS输入等功能,也可接受DBASE、FOXBASE等数据库的数据,并且具有完备的错误、误差等校正方法。

(2)编辑功能:具有直观实用的属性动态定义编辑功能和多媒体数据,具多重数据结构的属性管理能力。

(3)地图库管理:具有较强的地图拼接、管理、显示、漫游和灵活方便的跨图幅检索能力,可管理达数千幅地图。

(4)空间分析:具有功能齐全,性能良好,并且具有拓扑空间查询和三维实体叠加的分析能力。

(5)输出功能:具有齐全的外设驱动能力和国际标准页面描述语言的Postscript接口,可输出符合任何公开出版质量要求的数字化产品图件,并具有能自定义的灵活性报表输出功能。

4. MAPGIS的缺点分析

(1)格式转换问题

但是,目前大多数的GIS是基于具体的、相互独立和封闭的平台开发的,它们采用完全不同的空间数据模型,对地理数据的组织也有很大的差异。据统计,现在的GIS空间数据格式超过了 100种,而目前还没有软件可以实现100种以上数据格式之间的相互转换,这使得在不同GIS软件上开发的数据交换存在困难,采用数据转换标准也只能部分解决问题。限制了GIS处理技术的发展潜力。MAPGIS是一套应用广泛的GIS软件,它采用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混合结构,将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共享。由于MAPGIS的编辑系统只能调入输出自己的标准格式文件,所以MAPGIS本身提供了数据转换模块,支持当前主流GIS数据格式的转换。但由于MAPGIS是一个相对通用的平台,不可能完全满足各个应用领域的所有要求,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就会存在一些数据转换问题。

(2)误差问题

测绘图件数据信息载体介质不同产生的误差。

原始图件数据信息载体介质分为纸介质,透明薄膜介质及刻图薄膜介质3种.在3种信息载体中,纸介质变形最大,其次与其它制图软件数据转换问题为透明薄膜介质变形较小,刻图薄膜介质变形最小.纸介质变形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折叠、褶皱、气候影响,变形误差一般在1-2mm。薄膜介质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产生褶皱,薄膜受温度影响等,图形数字化输入方式的不同产生的误差。

图形数字化方法分为手扶跟踪数字化仪输入和图形光栅化扫描矢量化方式输入两种.数字化仪的基本原理是将地图上的位置信息通过数字化仪的定位器以数字信号的方式传送给计算机,使计算机记录每个点、线、面的位置,形成相应的数据文件。在数字化过程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在数字化过程中手扶游标不稳左右摆动,或者数字化板晃动,从而造成采集点位不准确。其次是一幅图未完成,关闭数字化仪后,重新开机,造成定位系统坐标与上次不同而形成误差。图形扫描矢量化形成的误差主要有:扫描仪精度不高,扫描的光栅图像变形产生的误差;光栅图像没有配准就矢量化图形,形成的误差;在矢量点,线过程中图像放大倍数小形成的误差。

子图库,线型库定位点(定位线)不精确形成的误差。

MAPGIS制图系统库包括子图库、线型库、色库、图案库。子图库是各类基础地理及专题要素的符号库。线型库是各类地物界线及专题要素界线的符号库。地图符号是地图的语言,在地图上用来表示实地物体与现象的特点图解记号,它是地图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地理信息得以传输的媒体。地图符号按地面物体和符号的比例关系分为依比例尺,半依比例尺和不依比例尺符号。在传统制图理论中,任何符号都有它的定位点和定位线。符号的定位点和定位线都有严格的规定,它决定了地物在空间的分布位置和相互关系。符号库(子图库,线形库)形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符号的定位点和定位线不在规定的位置上。制图人员在数字化制图过程中往往把符号移动到与原图相同的位置,当坐标点可见时,符号的定位点(定位线)和符号的坐标可见点不在同一点上,其误差在0.1-0.5mm之间,图件比例尺越小其误差变形越大。

通过对MAPGIS优缺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测绘制图中,需要充分利用软件的优势互补,进一步优化数字化生产的工艺流程,降低误差,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总之,数字化制图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技术,也大有潜力可挖,同时也存在着无穷的技巧和乐趣,只要我们广大制图工作者结合本专业特点,开动脑子,注意观察,并不断总结经验,我们的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谯章明.地质图绘制[M].北京:测绘出版社.[2]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及应用[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3]MAPGIS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手册[Z].武汉:武汉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2000.[4]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篇2:论测绘地图的绘制论文

教学内容:认识地图上的方向并绘制简单的地图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1、完成填空

小红早晨上学时,背对着太阳,她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2、说一说,你们家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

二、自学探究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才能让别人看懂方向?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画一画吧。

2、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划出路线图吗?

三、小组讨论交流

1、相互看看同学们自己画出的示意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你能看懂别人画的示意图吗?

2、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画才能让所有人都能看懂呢?我们画简单示意图时候,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绘制地图时,通常按照(),()的原则来绘制,并在地图上用()标出()。

3、教学例3中,我们应该怎样确定去少年宫的行走路线呢?

4、小组内部交流。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

四、归纳总结,教师点拨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2、说一说绘制简单地图的方法,并完成下面填空。

绘制地图时,我们首先应该选好(),把选好的()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的(),按照(),()的原则来绘制,并用()来表示出北方。

3、请同学们简述一下看简单线路图并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吧。

五、学习反馈

1、请同学们在下面空白的地方用自己学到的东西画一画我们学校的简单示意图。

篇3:论测绘地图的绘制论文

关键词:MAPGIS,测绘地图,优缺点

1 MAPGIS地理信息系统

MAPGIS是具有自主版权的集数字制图、数据库管理及空间分析为一体的大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与编辑、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数据输出等, 借助这些功能可以从原始数据中图示检索或条件检索出某些实体数据, 还可以进行空间叠加分析, 以及对各类实体的属性数据进行统计。MAPGIS广泛应用于地质、矿产、城市规划、测绘、土地管理等领域, 并成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各自研究的重要工具。

2 MAPGIS与测绘地图

测绘制图是测绘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开展多学科、多途径的测绘科研研究中, 自始至终都要运用测绘地图来表现研究成果。在传统的测绘制图过程中, 要经历若干个成图步骤。MAPGIS测绘制图过程主要分为资料准备、图形输入、图形编辑、颜色设计和图形输出等几个阶段MAPGIS提供了两种图形输入方法:一种是数字化输入, 即采用数字化仪人工手扶游标跟踪, 将原图资料转化为图形数据;另一种是扫描矢量化, 通过扫描仪扫描原图, 以栅格形式存贮于图象文件中, 并经过矢量转换为矢量数据。以上功能可用MAPGIS的输入编辑子系统来完成。数据输入计算机后, 就要进入图形编辑数据校正、图形的整饰、误差的消除、坐标的变换等工作, 由MAPGIS图形编辑子系统、误差校正、图形裁剪属性库管理等系统来完成上述各项功能。颜色是测绘地图表现的一种重要要素, 它直接影响测绘地图的表现力和图面效果。因此, 测绘图对颜色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MAPGIS对测绘地图作了颜色的要求, 在分析了测绘地图印刷特点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套灵活、方便、精确的颜色定义和色标系统。图形输出是MAPGIS地质制图的最后一道工序, 通常是把显示出的图形数据, 经过以上步骤, 在基本符合要求后, 由MAPGIS的输出系统将编辑好的图形显示到屏幕或指定的设备上。经以上处理过的数据, 可以实现测绘图件的数字化, 并建立图形和属性数据相结合的数据库。测绘信息数据全部存储于计算机中, 可以将具有同一特性的图形要素放在同一层中, 即是将图形数据分幅录入这样易于管理和查询, 而且可灵活地进行分幅检索、添加图幅、删除图幅。

3 MAPGIS的优点分析

MAPGIS软件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理信息系统, 它主要由数字化子系统、图形编辑子系统、拓扑结构处理子系统、数字高程模型子系统、地图建边建库子系统、专定属性定义及管理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空间分析子系统、图像分析子系统、图形输出交换子系统等功能模块构成。各系统之间既互相独立, 具有各自功能, 又共享其数据信息, 可实现综合查询和信息分析。其主要特点是:一是在结构上该系统采用了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混合结构, 并完善了国内外大多数GIS软件系统所采用单一数据结构或侧重某一种数据。结构的局限性, 以满足不同问题对矢量、栅格数据的不同需求, 而且两种数据库结构的信息可以有效方便地互相转换和准确套合;二是在应用上该系统分为输入、编辑、库管理、空间分析和输出五大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优点如下:

3.1 输入手段

具有扫描仪输入、数字化仪输入、GPS输入等功能, 也可接受DBASE、FOXBASE等数据库的数据, 并且具有完备的错误、误差等校正方法。

3.2 编辑功能

具有直观实用的属性动态定义编辑功能和多媒体数据, 具多重数据结构的属性管理能力。

3.3 地图库管理

具有较强的地图拼接、管理、显示、漫游和灵活方便的跨图幅检索能力, 可管理达数千幅地图。

3.4 空间分析

具有功能齐全, 性能良好, 并且具有拓扑空间查询和三维实体叠加的分析能力。

3.5 输出功能

具有齐全的外设驱动能力和国际标准页面描述语言的Postscript接口, 可输出符合任何公开出版质量要求的数字化产品图件, 并具有能自定义的灵活性报表输出功能。

4 MAPGIS的缺点分析

4.1 格式转换问题

但是, 目前大多数的GIS是基于具体的、相互独立和封闭的平台开发的, 它们采用完全不同的空间数据模型, 对地理数据的组织也有很大的差异。据统计, 现在的GIS空间数据格式超过了100种, 而目前还没有软件可以实现100种以上数据格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这使得在不同GIS软件上开发的数据交换存在困难, 采用数据转换标准也只能部分解决问题。限制了GIS处理技术的发展潜力。MAPGIS是一套应用广泛的GIS软件, 它采用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混合结构, 将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机结合, 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共享。由于MAPGIS的编辑系统只能调入输出自己的标准格式文件, 所以MAPGIS本身提供了数据转换模块, 支持当前主流GIS数据格式的转换。但由于MAPGIS是一个相对通用的平台, 不可能完全满足各个应用领域的所有要求, 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就会存在一些数据转换问题。

4.2 误差问题

测绘图件数据信息载体介质不同产生的误差。

原始图件数据信息载体介质分为纸介质, 透明薄膜介质及刻图薄膜介质三种。在三种信息载体中, 纸介质变形最大, 其次与其它制图软件数据转换问题为透明薄膜介质变形较小, 刻图薄膜介质变形最小.纸介质变形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折叠、褶皱、气候影响, 变形误差一般在1-2mm。薄膜介质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产生褶皱, 薄膜受温度影响等, 图形数字化输入方式的不同产生的误差。

图形数字化方法分为手扶跟踪数字化仪输入和图形光栅化扫描矢量化方式输入两种。数字化仪的基本原理是将地图上的位置信息通过数字化仪的定位器以数字信号的方式传送给计算机, 使计算机记录每个点、线、面的位置, 形成相应的数据文件。在数字化过程中, 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在数字化过程中手扶游标不稳左右摆动, 或者数字化板晃动, 从而造成采集点位不准确。其次是一幅图未完成, 关闭数字化仪后, 重新开机, 造成定位系统坐标与上次不同而形成误差。图形扫描矢量化形成的误差主要有:扫描仪精度不高, 扫描的光栅图像变形产生的误差;光栅图像没有配准就矢量化图形, 形成的误差;在矢量点, 线过程中图像放大倍数小形成的误差。

子图库, 线型库定位点 (定位线) 不精确形成的误差。制图人员在数字化制图过程中往往把符号移动到与原图相同的位置, 当坐标点可见时, 符号的定位点 (定位线) 和符号的坐标可见点不在同一点上, 其误差在0.1-0.5mm之间, 图件比例尺越小其误差变形越大。

篇4:试论城市文化地图绘制的基本思路

一、海内外城市文化地图绘制情况

城市文化地图平台建设其实在国内外早有实践尝试。在中国大陆,“十一五”以来,多个省市开始了文化地图平台的建设尝试,如上海、成都、宁波、连云港等。有的城市文化地图已经通过论证,进入到设计、建设过程,有些已经进入到运行或试运行阶段。

以上海为例,上海文化地图在线服务平台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广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高校、企业研发机构共同开发,旨在整合上海市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公共管理需要,提供市民和游客体验服务。此平台建设自2009年10月启动,2010年3月完成开发工作并投入内部测试运行,2010年5—6月开始正式开通,现已经运行。其绘制情况为:(1)2009年上海师大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苏智良教授,带领50人的研究团队,编制《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这张地图将显示上海成聚落起至1978年间的名人故居、优秀建筑、各类工厂、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等,再现上海深厚的人文积淀和文化性格。与地图相配套的,有文字解说、新老照片、电脑触摸屏显示等。(2)《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所表现的内容,就是将上海的历史演变进程、多元而独特的区域发展进程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发展轨迹等,转化为连续而动态的景观历史地图形式,以GIS技术为支撑加以全面、科学、系统的直观展现。(3)《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的基础部分是上海城市历史景观数据库的设计与构建。数据库以ACCESS软件为支持,以每条景观记录的时间、空间属性为关键字段。所有景观记录均以规范的地名形式命名,凡是在现有资料条件下可考的历史地名信息,全部加以提取并按照标准格式输入数据库。更为重要的是,对不同来源的资料加以严格的考证和相互参证,以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资料考证和推理过程在数据库中建立专门字段加以储存,以备研究者查询和进一步使用。

上海文化地图在线服务平台的功能:(1)在线服务平台共有文化信息点近6000条,并提供了周边文化设施查询、公共交通到达线路查询等功能。(2)运行期间,上海文化地图在线服务平台专门设置了“在线留言板”,邀请广大市民和游客在使用服务平台的过程中,提出改善建议,纠正信息偏误,帮助运行维护人员进一步完善各项体验功能。

上海文化地图体现出重要的价值:(1)上海文化地图展现和传承城市文化脉络,不仅有利于市民深刻地了解城市,铭刻城市的记忆;而且有利于游客了解上海,传播城市文化,增强城市的形象。(2)在学界研究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上海文化地图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为历史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等学科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中国台北、华盛顿、罗马等城市都在构建城市文化地图平台。它改变了人们认知城市、认知文化、探索未来的方式,是高科技与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从海内外诸多城市对城市文化地图绘制工作来看,城市文化地图确实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城市文化地图绘制的基本思路

(一)从地理学和信息技术科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文化地图的绘制要应用多种现代科学技术

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制图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等学科成熟发展和有效支撑,多学科交叉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通过整合多种信息表达形式,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为基础得以发展。它将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表达等多种功能综合在一起,查询、检索和分析现实地理对象的空间信息和属性数据,有机地结合空间信息和属性数据,高效发掘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信息与它属性信息之间的内在关联,以直观形式准确、形象地表达分析结果,给用户判断、预测、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显著地提高工作效率。地理信息系统几乎可以应用于诸如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与管理、生态保护、交通运输、医疗保健、通讯、军事国防、企业金融、市场销售等各个领域,应用范围广阔,前景光明。例如,涂超(2006)就曾指出将GIS应用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中,通过GIS查询、检索和显示历史文化资源及其配套设施,通过GIS分析功能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有效智力决策支持[2]。现代主要采用时空GIS,在功能上更能体现出独特的档案功能、分析功能和动态显示功能。将GIS应用于城市文化地图的绘制中,并在互联网环境下,将Internet与GIS相结合的产物——WebGIS设计一个交互式、开放的文化地图系统。WebGIS以其全球化的服务器/浏览器应用、真正大众化、可扩展性、跨平台特性等,对海量自然、社会信息进行形象有效的表达,提取其时间和空间上的综合信息,在全社会范围、在各领域、在各部门之间实现的数据共享,维护、发布和查询数据信息的效率得以极大地提高[3]。城市文化地图的绘制就是要利用各学科的专长并融合于一起,创建出现代化高科技的富有丰富文化内涵和价值的文化地图。

(二)从城市规划、城市史及文化遗产方面来看,现代的城市规划特别注重城市文化规划

nlc202309020659

在深刻认知城市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城市文化资源如何有助于城市的整体发展,从而进行鉴别创新项目、设计创新项目、整合创新资源、指导创新战略等实施的过程[4]。城市文化地图需要显示城市空间从历史到当下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展现文化空间和实体的分布及相关信息(例如城市内部各种具有文化内涵的单位及其展示于活动场所)[5]。城市空间的文化实体和场所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如历史的(如北京古城墙)、现代的(如北京鸟巢与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国家大剧院)、教育的(如北京大学红楼)、纪念的(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宗教的(如西库什教堂、北京市基督会海淀会堂、法源寺)、民俗的(如北京庙会)等不同类别。这些文化实体和场所都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一些皇家宫殿、名人故居、博物馆,例如北京的故宫、卢沟桥等历史建筑,南京的夫子庙、重庆的解放碑等历史纪念地,北京的宋庆龄故居,首都博物馆等博物馆类别的文化场所和实体以及深圳的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等等,这些实体都是文脉传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城市文化地图可以为这些海量、分散图文信息进行分类管理提供有效载体,将城市空间的全部文化资源及文化创造生动而全面地乃至形象地表达出来。城市文化想象力和城市创造力决定了这个城市载入文化地图的项目内容的多少和价值大小。因此,发掘和保护一个城市的综合性文化资源并将其载入城市文化地图,从而充分地将被忽视或遗落的文化资源展示出来,就会带动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实现文化事业(产业)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三)从旅游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文化地图成为城市强有力的旅游文化导游图和城市综合指南

随着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已成为现代人的热门活动,尤其是愿意到富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去旅游,感受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及民俗活动。尤其是近几年来,自由行的人越来越多,尽管市场上有很多介绍历史名城的图书,但是这些图书缺少城市的文化内涵及文脉的完整性。所以,在城市文化地图的绘制工作中,必须考虑到旅游的因素。比如城市文化地图应如何方便游客的使用方面,用完整的城市历史文脉增加游客对城市的了解,以便获得心灵和思想的满足,从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这从一个角度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四)从历史地理学及景观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景观与文化资源具有深刻内涵和历史属性

相对而言,历史属性与地理属性在重要性上可以相提并论,历史和地理构成城市文化地图的两个基本点。城市环境变迁、城市空间解析、城市社会的发展,构成一部内容丰富的城市景观变迁史。频繁互换、替代与复杂组合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表现与映射了城市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城市空间不断盈缩、城市社会不断兴衰演替。

解读城市综合性的时空进程,要梳理三个层面内容:(1)形而上的问题:如城市历史地理过程中的典型事件、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思想潮流等;(2)诸多问题表现出来的典型现象;(3)城市内在表象,如作为城市景观体系的空间分布、系统组织结构与时空演变规律。以此三者为基础,进一步深入透析城市景观背后自然、社会、经济、制度、文化等驱动机制,把握城市景观所蕴涵的深层文化意义与整体城市文化性格的内在关联。总体来说,地理学的空间分析原理与历史学的发生学原理相结合,对城市景观的历史演变和空间格局进行专门系统分析,为传统的区域史、城市史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6],也为城市文化地图绘制提供了重要学术基础。克利福德·达比(Clifford Darby,1909-1992)作为欧美历史地理学界景观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代表作《清册地理》中体现了以下一些显著特点,对于城市文化地图也有重要启示:第一,达比运用水平横剖面法,系统细致地复原中世纪英格兰特定历史横断面的地理景观,提取了各个横断面人地关系特征。第二,从物质形态层面上再现了英国地理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理学“解释地表”的精髓,具有地理景观史的标志性意义。第三,并不能替代“景观的历史学分析”和深层的历史研究,很难有机融合地理学与历史学,难以触摸“地理背后的历史”,这是其固有的方法缺陷。第四,对地理学平面分布空间理念的习惯沿用,缺乏对历史景观的历史变化过程、内在结构、空间格局、驱动机制、社会文化映射机制等重构分析[7-9]。

三、结语

城市文化地图将城市历史时空的脉络铭刻出来,立体呈现城市内在生命发展的历史和空间历程。在城市文化地图绘制中,不仅要展现地理景观,更要体现历史脉络;不仅要以地理学为基础,更要结合历史学;不仅要以欧美历史地理为学理基础,更要融合中国历史地理学学术成果;不仅要剖析城市横断面人地关系,更要分析纵剖面的历程与时空交错;不仅要进行时空的文化展示,更要进行文化学理基础上的决策咨询和智力功能。

参考文献:

[1]苏智良,吴俊.范景观的历史表述及其路径——兼论“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的制作和运用[J].史学理论研究,2010,(3):100-110.

[2]涂超.GIS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16(7):165-167.

[3]罗永峰,杨晓梅,张洪岩.基于ArcGIS的科学文献空间化表达与网络检索系统[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6(2):58-62.

[4]王金花.对城市文化规划及其创新初探[J].江苏城市规划,2006,(5):22-25.

[5]黄瓴,赵万民,许剑峰.城市文化地图与城市文化规划[J].规划视角,2008,24(8):67-71.

[6]苏智良,吴俊范.景观的历史表述及其路径——兼论“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的制作和运用[J].史学理论研究,2010,(3):100-110.

[7]邓辉.论克利福德·达比的区域历史地理学理论与实践[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3):145-152.

[8]赵中枢.达比对历史地理学的贡献[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4,(3):284-292.

[9]阙维民.中西方历史地理学界的一次实质对话——阿兰贝克教授访华录[A].黄时鉴主编.东西交流论坛[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414-432.

(责任编辑:赵静)

篇5:“一带一路”与全球法律地图绘制

“一带一路”与全球法律地图绘制

一般认为,比较法学诞生于1900年的巴黎比较法大会,它是世界体系进入民族国家时代的产物。为了更好掌握现代世界法律体系,在充分了解各国法律制度差异性的基础上谋求协调,100多年来,比较法学绘制了种种世界法律地图,其中有三种法律地图至今仍发挥作用。传统比较法学绘制三种法律地图在全球化时代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传统比较法学所绘制的地图暴露出不同缺陷。第一,国别地图,即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绘制的世界法律地图。国别地图的假设是:(1)现代法律以民族国家法为代表,超国家法、次国家法和非国家法处于边缘地位;(2)国家法以官方法为主要代表,民间法居边缘地位;(3)现代法是民族国家主权者意志的体现,法律实证主义是主导思想;(4)国际法是主权者意志之间协议的产物,是民族国家法的延伸。根据以上假设,以国家领土为边界、以国家成员为对象、以国家主权为概念核心,形成了一幅与民族国家格局高度重合的世界法律地图。这一法律地图的优势在于精细、明确、实用,劣势在于琐碎、僵化和层次单一;它可帮助了解沿线国家法律的基本状况,但由于无法体现掩藏在民族国家内部的非实证主义法律因素,无法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新变化。第二,法系地图,即以各国法律体系的“历史传统与源流关系”为标准绘制的世界法律地图。自威格摩尔以来,先后形成了种种不同的法系地图,其中影响较大的绘制者有法国比较法学家勒内·达维和德国比较法学家茨威格特和克茨等。法系地图的假设是:(1)以历史与文化为深层标准,而非仅着眼于民族国家;(2)强调不同国家法律制度间的共通因素;(3)一般采取功能比较方法,认为不同法系制度安排之间具有功能可比性;(4)突破传统概念比较及背后的法实证主义方法论,受社会法范式影响较大。这种法律地图绘制模式的问题在于:(1)传统法系地图过于偏重英美、欧陆两大法系,对印度、伊斯兰和中国等非西方法系研究不足,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多是非西方国家;(2)传统法系的划分标准多样,法技术、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等尺度混合在一起,使法系地图实际上是多重地图的叠加;(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混合了多种法系的法律制度,即混合法系。第三,“霸权”地图,即依据现代世界体系所形成的经济分工和权力格局,将世界分为中心—边缘而形成法律地图。这种世界法律地图将世界分为中心区、半边缘区和边缘区三部分。中心区是指在世界体系中居霸权或主导地位的国家和地区,边缘区则是指处于边缘的国家和地区,半边缘区处于以上两者之间。中心区国家往往法律体系较为完备,法律输出较为频繁,注重在金融、知识产权等国际分工前沿领域的法律布局,是法律学术和法学教育的中心。与此相应,半边缘区和边缘区国家的法律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相应递减。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重绘世界法律地图据统计,目前“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达60余个,跨越世界大部分地区,穿越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犹太教、儒家等多种文明传统。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回到比较法研究的起点,结合国家的实际需要,着手寻找重绘世界法律地图的途径。第一,在总体上,应充分发挥法系地图的优势,在克服其缺陷的基础上用于“一带一路”法律地图的绘制。为了更好发挥法系地图的长处,应采取乌戈·马太等比较法学家推荐的复分法,从三个维度来对“一带一路”上的法系进行划分。第一个维度是文化传统,可分为西方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第二个维度是法律渊源、分类和推理技巧,可突出强调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第三个维度为经济基础、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可分为社会主义法系与资本主义法系。在具体操作中,根据研究角度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法系划分方式。第二,在部门法方面,可根据部门法的各自特点,兼采法系地图与国别地图。一般来讲,法系地图和国别地图仅仅提供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法律制度的总体面貌,但具体到部门法问题上,则情况千差万别。有的部门法,如商法现代化程度较高,趋同趋势明显,可简单划分;有的部门法,如婚姻家庭法,则可能与各国各地的风俗习惯关系密切,故而差异较大,需要精细归类;有的部门法,如知识产权法,受国际化影响较大,其分类乃依据所加入的不同公约而定。在这方面,菲利普·伍德的“金融法的世界地图”是可供参照的实例,可依据各部门法的实际情况,绘制出切实、可用的法律地图。第三,法律地图绘制应考虑全球化发展趋势。全球化进程正在给1648年以来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造成越来越巨大的冲击,传统以民族国家为核心的法律地图绘制模式已不敷使用。英国比较法学家威廉·推宁建议,将世界法律分为全球、国际、区域、跨国、社区间、地区性国家、亚国家和非国家七个层级,并从这些层级法律的交互性影响中讨论法律的发展变化。这一意见可以为我们所用。第四,法律地图绘制应兼容静态结构和动态变迁。意大利比较法学家萨科提出的法律共振峰理论借鉴语音学的隐喻,认为法律体系是不同法律构成因素之间共振的混响,提出了兼容静态比较与动态观察的一种方案。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必然面对目标国家内外部多种法律构成因素之间的互动,如何注意到这些问题,是中国比较法学理论和实践面临的重要任务。(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

篇6:论测绘地图的绘制论文

摘 要:现代地图印刷是建立在光学、色彩学、应用化学、高分子学、材料学、照相学、电子学、资讯科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它属于出版印刷的范畴,但又具有独自的特点与要求。本文着重介绍在当代社会中两种重要的地图制版印刷技术及绘制方法。

关键词:地图制版印刷, 特点 ,绘制方法

0.引言

地图是一个社会文明的象征,它的应用已经从最基本的地名、路线查询发展到基于地图分析和处理的更广阔的领域。电子地图的问世,网络的出现、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使得作为测绘终端产品的地图的应用已渗透到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图印刷应用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1.传统地图制版印刷的特点

地图的制版印刷与其他出版物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印刷幅面大。地图的幅面大小,或是按国家技术标准进行分幅,或是在地图编绘设计中根据特殊要求进行分幅,不能任意分割。一般地形图按规范以经纬度分幅,专题挂图幅面更大,有的要用几张、十几张纸拼接而成,这是其它印刷品所没有的特点。

1.2复制精度要求高。地图应用中有时要在地形图或其它地图上通过量算获取数据,因此在复制中和复制后的地图图廓尺寸都要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线条、符号符合规范图例或设计的规定,相邻两幅图之间内容要能够正确的拼接,不能因印制而影响地图的几何精度。

1.3以单色原稿印制成彩色地图。绝大部分提供给出版印刷的地图原稿均是单色,在印制过程中,参照所提供的彩色样图,制版印刷成彩色地图,因此,给拷贝、分色、修版、制版各工序增添了许多困难。

1.4印刷用色多。地图虽有单色的,但使用起来极其不方便,现在大多数地图都印成彩色的。国家标准规定1:50 万地形图用6 色印刷;1:100 万地形图用9 色印刷,航空图则用14 色印刷。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地质图、矿产图等用色都较多.用色多则增加了套印的难度,同时还要求所拼接图幅之间的色相、色调均匀一致,更加大了制版、印刷的难度,这也是其它印刷品所没有的特点。

1.5及时进行修正和修改错漏。由于地图内容十分复杂,一点一线都代表一定的内容,一点的丢失或一线的偏移有时可能会让人误解为领土的损失。在制版操作过程中,有时难免会产生个别错漏,这需要我们在底片或印版上及时进行修改和校正。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地图到底是如何制作印刷出来的呢?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技术。地图的制版印刷大致经历了如下的几个发展过程:

铜版雕刻凹版印刷地图→石印制版→平版工艺制版印刷地图→照相制版→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绘制地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地图。

2.现代绘制地图的两种方法:

2.1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绘制地图

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地图制图方式被打破,对地球资源的量化分析和评价产生了实质性发展。地图要素被量化成简单的数字,可以用计算机很方便地给予定性、定量以及定位分析,进而用颜色、符号和文字说明完整地表达实体,因此产生了计算机制图技术。利用桌面出版系统制作地图是近10 年才发展起来的,它的图形编辑软件功能强大,具有所见即所得的图形用户界面,基本能够满足地图编辑的要求,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地图作品。应用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以计算机和外围设备为核心,以地图制图学为理论,将地图的编辑、设计、编绘、制版和印刷融为一体,省去了中间的清绘、翻版、晒版、撕膜等操作,实现了全数字化的计算机制图进程。彻底改变了制图工艺,提高了成图质量,减少了手工作业,减轻了制图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快了成图速度,缩短了成图周期,降低了成本,扩大地图的品种和服务领域。

其具体的制版工艺是将绘制好的地图原稿经过扫描仪或电子分色机进行数字化扫描,生成一个TIFF 图或JGEG 图,再以扫描的图形为母版,利用Photoshop、Illustrator、Freehand、CorelDraw 等专业软件对其进行处理。先对照图形上的线条的轮廓勾路径(Path),然后对其一一修正,再进行填色,上文字,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色,并可在显示器上观看所绘制的效果。最后经检查符合要求后,由图形工作站将信息传输给彩色打样系统,输出彩色样张,也可传输给激光照排机输出Y、M、C、K 四张分色底片,即可晒版印刷。

2.2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地图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集当代最先进的图形、图像、地质、地理、遥感、测绘、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技术于一体的大型智能软件系统,是集数字制图、数据库管理及空间分析为一体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利用计算机存贮、处理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与工具,把各种资源信息和环境参数按空间分布和地理坐标以一定格式和分类编码输入、处理、存贮、输出,以满足应用需要的人机交互的信息系统。它通过对多要素数据的操作和综合分析,方便快速地把所需的信息以图形、图像、数字等多种形式输出,满足各应用领域的需要。其绘制地图的基本工艺流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

扫描→矢量化→点线编辑→生成标准框→误差校正→图幅拼接→造区→编辑→生成工程文件→地图输出。

GIS 准备了多种PostScript 格式文件的输出功能,其中包括供北大方正RIP 用的PS 文件,供其他RIP 用的PS 文件,以及符合AdobeAI 标准格式的EPS 文件。将PostScript 输出文件直接传输给激光照排机,即可输出四色胶片了。

3.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图制版的优势

3.1 图形输入操作比较简便、可靠,能适应工程的需求

GIS 具有数字化仪输入与扫描仪输入等多种输入手段,能自动进行线段跟踪,结点平差,线段结点裁截与延伸,多边形拓扑结构的自动生成,图纸变形的非线性校正,以及错误的自动检测,大大简化了图形输入操作,保证了输入的可靠性,特别适用于比较大的图形输入。

3.2制作出版的地图精度高

GIS 具有丰富的`图形编辑工具及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其功能设计符合我国地图的制图工艺,能够正确处理地图要素的压盖避让及河流线的渐变,可方便地进行地图文字排版注释,能自动生成标准的图框,可进行各种地理坐标的转换,方便地设计定义线型、图符,填充花纹以及色谱。用户可以“”所见即所得“”地向各种不同的图形设备输出图形。它还具有和标准页面描述语言PostScript 的接口,能够输出分色制版胶片,所制作的图形精度高。

3.3图形数据与应用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在GIS 中地图的图形数据都是以严格的点线面拓扑结构存储,并用图形数据库进行管理,同时各种专业应用数据由专业属性数据库进行管理,二者通过关键字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图形数据与应用数据一体化管理。图像配准镶嵌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控制点编辑环境,以完成图像的几何控制点的编辑处理,从而实时完成图像之间的配准、图像与图形的配准、图像的镶嵌、图像几何校正、几何变换、灰度变换等。

3.4可实现多达数千幅的地图无缝拼接

GIS 可以自动拼接大比例尺的矩形图幅,也可以拼接小比例尺的扇形图幅,还可自动或半自动地消除图幅之间图元的接边误差,以及跨图幅地形检索与属性数据检索,并且跨图幅地进行图形裁剪,满足不同应用的需要。

3.5增加了地图品种,拓宽了服务的范围,可制作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三维立体图、视觉立体图、地面切割密度图、坡度图、坡向图等。

3.6数字地图可以方便地应用于计算机读取、分析、管理和输入地形信息的各个领域(如GIS 中的信息获取与输出)。数字地图存储方便,并保证了储存的不变形性,提高了地图的使用

精度,便于远程传输和处理。

3.7加快了成图速度,缩短了成图周期,改进了制图和制版印刷的工艺

4.结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积聚的能量越来越大,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地图的制版印刷将朝着更加简单、实用、方便快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经义.2000.计算机地图制图.北京:科学出版社

[2] 谢刚生等.2000.数字化成图原理与实践.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篇7:数字化地图测绘实习报告

现在,随着数字测图仪器、电脑和软件的发展,传统的测绘方法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全站仪为代表的智能化、数字化测绘仪器,使三维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处理的测量数据处理系统得以实现,从而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效率,缩短了人员培训时间,测绘精度也得到了保证和提高。

所谓数字测图(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DSM)系统是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在外接输入输出设备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数字地图(Digital Map)以数字形式存贮在磁盘、磁带、光盘等介质上的地图。

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地图是以纸张、布或其他可见真实大小的物体为载体的,地图内容是绘制或印制在这些载体上。而数字地图是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软盘或磁带等介质上的,地图内容是通过数字来表示的,需要通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对这些数字进行显示、读取、检索、分析。数字地图上可以表示的信息量远大于普通地图。

数字地图可以非常方便地对普通地图的内容进行任意形式的要素组合、拼接,形成新的地图。可以对数字地图进行任意比例尺、任意范围的绘图输出。它易于修改,可极大的缩短成图时间;可以很方便地与卫星影象、航空照片等其他信息源结合,生成新的图种。可以利用数字地图记录的信息,派生新的数据。如地图上等高线表示地貌形态,但非专业人员很难看懂,利用数字地图的等高线和高程点可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将地表起伏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可以直观立体地表现地貌形态。这是普通地形图不可能达到的表现效果。

数字化测图是现代测绘测绘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实习,可以让我门对该课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深化对数字化测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掌握数字化测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掌握数字化测图仪器----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掌握数字化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地图编绘的方法。同时,数字化地图测绘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所必须先准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很重要的一部分,作为现代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各方面的测绘知识,更要掌握好测绘各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有掌握好了这些能本领,将来才能为自己的事业打下结实的基础,所以,我们都很认真努力的对待这次实习。

我们这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我们学校进行野外的数据点的采集,再导入电脑进行内业处理。野外常规数据采集是工程测量中,尤其是工程中大比例尺测图获取数据信息的主要方法。

全野外数据采集法成图主要有下列内容:

1.数字化测图的准备工作(测区资料收集、设计、设备软件准备、计划等);

2.控制测量;

3.外业测绘;

4.内业图形编辑(包括常用编辑、图形分幅、图幅整饰等);

5.成果归档(图件储存备份、输出、入库等)

用全站仪进行外业观测,测量数据自动存入仪器的数据终端,然后将数据终端通过接口设备输入到台式电脑。采用这种方法则从外业观测到内业处理直至成果输出整个流程实现自动化。

实际上,数字测图的全过程都是在进行数据处理,但这里讲的数据处理阶段是指在数据采集以后到图形输出之前对图形数据的各种处理。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数据须处理、数据转换、数据计算、图形生成、图形编辑与整饰、图形信息的管理与应用等。数据预处理包括坐标变换、各种数据资料的匹配、图比例尺的统一、不同结构数据的转换等等。数据转换内容很多,如将野外采集到的带简码的数据文件或无码数据文件转换为带绘图编码的数据文件,供自动绘图使用;将图形数据文件转换为cass的交换文件。经过数据处理后,可产生平面图形数据文件和数字地面模型文件。要想得到一幅规范的地形图,还要对数据处理后生成的“原始”图形进行修改、编辑、整理,并填充各种面状地物符号;还要进行测区图形拼接、图形分幅和图廓整饰等。数据处理还包括对图形信息的全息保存、管理、使用等。数据处理是数字测图的关键阶段。在数据处理时,既有对图形数据进行交互处理,也有批处理。数字测图系统的优劣取决于数据处理的功能。采集的数据点见下图:

经过数据处理以后,即可得到数字地图,也就是形成一个电子的图形文件,作永久性保存。目前最为常用的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GIS数据库)。输出图形是数字测图的主要目的,通过对层的控制,可以编制和输出各种专题地图.(包括平面图、地籍图、地形图、管网围、带状图、规划图等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为了使用方便,往往需要用绘图仪或打印机将图形或数据资料输出,或者发排印刷成图。处理好的数字化地图见附。

篇8:论测绘地图的绘制论文

一、地图的构成元素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图能直观明了的反映出某一区域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积大小、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及水文等各种地理事象的特征。它能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各地理元素相互联系的地理意境。通常构成地图的主要元素有:图形标志元素、绘制标尺元素、附加元素及补充元素。地图图形是用地图符号所表示的制图区域内, 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联系以及时间变化等内容, 这是地图构成元素中的主体部分;绘制标尺元素是决定图形分布位置和几何精度的数学基础, 可以说是地图的“骨架”。主要包括地图投影、比例尺、大地控制点等;附加元素是为了便于读图与用图而设置的图例、图名、出版年月、编图时间、编图资料的情况等;补充元素就是在地图上的空白处进行补充说明的文字或资料。总之,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 是一种视觉语言, 其表现形式很多, 主要有有线划地图、影像地图、立体地图、地球仪, 还有现代化的数字地图、电子地图等。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首先, 运用地图教学可以明确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在学生大脑里建立空间概念, 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知识。其次,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还可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等, 使学生形成对比较形象直观的印象, 运用地图更方便地使学生理解地理规律。再次, 运用地图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及发展。

二、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及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 学生阅读地图主要是通过对地图的地理事物、空间关系及图例注记三个方面来完成的。

如在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征时, 就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 并对照高度表, 根据颜色的深浅变化来分析地势变化趋势, 学生根据地图就不难得出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这样,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掌握了地形地势分布特点、规律, 在学生的脑海中会留下较深的印象, 又使学生掌握了全面的综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综合地评价地理事物及现象。所以, 培养学生正确阅读地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智力的重要因素。

其次,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和如何使用地图。

有些地理知识教师单用语言文字是难以给学生解释清楚明白的, 靠学生的死记硬背也是不能牢固掌握的。但一旦使用地图进行教学, 通过教师的启发和诱导, 在地图上既直观又清晰的讲解分析, 就变得非常简单。当然, 懂得地图的语言是读图的关键。让学生掌握地图语言, 比如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图例、注记等等。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有让学生记住地图的语言, 才能使学生会顺利学会读图。另外, 能够熟练运用地图的关键在于掌握读图技能, 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向导, 是沟通课文与图像的桥梁, 是图文结合的媒介。因此, 教师要有计划地加强学生读图技能的训练, 指导学生从地图上寻求答案和获取相关地理信息, 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图像化。

再次, 地理课程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图文并茂, 文字内容中间穿插大量的地图、地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等。

通过对地图的阅读、分析和解释来获得有关制图区域内地理环境的有关知识, 经过分析、比较、推理、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 得出新的结论。如:通过对自然地理地图的阅读, 可以了解本区域的水系、地貌、植被的分布范围、地形特征、密度大小以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通过对社会经济地图的阅读, 可以了解制图区域内居民地的行政等级、人口密度、交通的发达程度, 从而判断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地图不仅是地理教学的直观教具, 而且是地理知识的源泉, 更是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有机结合。充分应用地图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兴趣, 提高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最后, 教师要充分运用地图进行直观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具。其特点是图示清晰。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元素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课堂教学中展示相应的地图有很多好处。首先, 能做到师生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其次, 能使学生养成在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好习惯, 达到理解性记忆。第三, 有利于了解各种地理概念, 地理事物的名称, 掌握他们的分布规律, 具体特点等。总之, 地理教学中, 尽可能使用地图进行教学, 便于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地图上所讲授的内容。同时, 在学生的头脑中迅速地建立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概念, 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又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地图绘制技巧与能力的培养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 引导培养学生绘制地图是地理教学比较高层次的要求, 绘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绘制草图、略图。如轮廓图、水系图等。绘图训练教师需进行示范, 学生进行临摹再到自绘, 绘制要求是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相对准确。低年级的绘图, 主要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曲线图、柱状图, 勾画各大洲、国家的轮廓图, 绘山脉、河流、城市等。高年级的同学, 因为已有一定的绘图技能,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绘制中国政区简图, 结合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 加绘山脉、河流、城市等多种地理元素。可以要求学生绘制一些剖面图、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和一些简单的示意图。

其次, 随手绘制及默画地图的能力。

这个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边讲解, 学生边用手指在桌面上或空中象征性的绘制, 这种方法在教学中应用最广泛, 经常是指导学生阅读完一张图后就随手画。另外, 默画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 也就是在脑海中画图, 在教师讲解完或边讲解地图时, 边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类似地图。在回忆的过程中, 让学生在脑海里绘制出地图。这个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 又可以巩固当前知识, 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让知识有效的串联起来。

最后, 不管是学生自己绘制学习地图还是教师绘制教学地图, 首先都要绘制地理底图。

现成的地理底图资料比例尺较小, 需要放大制作。在课堂教学和实习中, 教学生使用最多的是网格转绘法。因为这个方法简单方便, 只要在选好的底图上用铅笔加密适当的网格。同时, 在绘图纸上按所需放大的比例, 绘出相同的网格, 把底图上各要素在方格上的位置, 转绘到图纸上相对应的方格的位置上, 这样地理底图就绘制成功了。另外, 在现代绘图实验室中, 可以采用照相转绘或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扫描转绘。经过扫描之后的底图, 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数字化文件, 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各种处理, 增加或减少绘制要素, 设计各种表示符号, 这样就可以顺利的绘制出自己想要的地图。

参考文献

[1].许耿, 梁义冰.地图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2].张克权.黄仁涛.专题地图编制.测绘出版社, 1982

上一篇:XX年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版《浙江省企业权益保护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