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的近义词

2024-04-21

沉寂的近义词(精选14篇)

篇1:沉寂的近义词

清静、寂然、冷静、寂寞、宁静、寂寥、默默、沉默、

安静、冷清、岑寂、寂静、僻静、肃静、沉静

篇2:沉寂的近义词

【沉寂的反义词】(以下词语任选其一)

哗笑;鼎沸;喧嚣;喧闹;

附录词语(沉寂)的相关知识:

【沉寂的意思】

①(形容词)基本义:没有声息;十分寂静。;②(形容词)消息全无。

【沉寂的例句】

晚上热闹一天的广场沉寂下来。(作谓语)沉寂的夜晚。(作定语)

【沉寂的近义词】(以下词语任选其一)

篇3:自由畅想,让沉寂的课堂鲜活起来

一、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畅想, 让朗读不再流于形式

朗读本应是学生最常见的学习课文的方式, 不过传统语文教学中, 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这种现象:教师范读, 或请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表演读一读, 其余大多数时间均被教师那繁琐冗长的分析代替, 绝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品尝朗读的乐趣。也许教师和几个尖子生读书水平确实很高, 但在佩服之余, 我们是否也该为大多数学生想一想, 在老师读之前, 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让学生完全模仿老师去读, 或许他们可以读得声情并茂, 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即使是那些尖子生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 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 形神兼备更无从谈起。针对这些失误,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 倡导“四步读书法”, 即读准、读畅、读情、读境。如此步步深入地读,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 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 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 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 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 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 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 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 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却又都是深邃的, 有鲜活生命力的, 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 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是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 或如小溪流水, 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泻, 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 鸟语花香, 于人于己, 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二、在精读分析中, 让学生自由畅想, 拓宽文本空间

“课文是学习语言文字的一个例子”, 众所周知, 选编入教材的文章, 都是文质兼美的, 是语言的典范。学好、用好课文的最重要的一环, 在于如何深入地研读、分析这些课文, 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在读通例子的基础上, 领悟其思想内容精髓, 掌握其表达技巧。传统的教学中, 无非是教师乐此不疲地“满堂灌”, 学生只需带着一双眼睛看, 两只耳朵听就可以了。最多让班上的“那几朵红花点缀一下”, 大多数学生处于木然的机械听记状态, 根本无益于语言能力的提高, 思维品质的增强。

新课程提出:让学生要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有经验的老师在研读分析中, 打破常规, 努力构建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新模式。学生充分地展示个性, 大胆地设想, 使死气沉沉的文本空间一下拓宽开来。例如:在教《松鼠》一文时巧妙设计:以松鼠的身份作介绍, 同学以小记者的身份再去采访。学生在熟悉了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等知识后, 用自我介绍的方式向大家作展示, 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想表达的欲望特别强烈, 甚至有的同学还针对某些同学的“介绍”提出褒贬。教学效果大大地提高, 并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自由地创造形象。

三、在质疑解惑中, 让学生自由畅想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 孰能无惑?”由此可见, 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 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 制订出标准答案, 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学生被教师的问题牵着鼻子走, 最后学生只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哪里还有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呢?所幸的是, 不久后的今天, “让老师放手, 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地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 对部分的感知质疑, 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 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提高了。现在的语文课堂上, 没有了师道尊严, 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 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 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 老师轻松了, 效率却提高了, 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天空的功劳?

篇4:沉寂的先知

【关键词】 阿特热;摄影艺术;超现实主义都市经验

[中图分类号]J40 [文献标识码]A

1925年6月,在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要阵地——期刊《超现实主义革命》(La Révolution surréaliste)上,出现了几张由摄影师曼·雷(Man Ray)提供的匿名作品。这些作品来自曼·雷的邻居,同是摄影师的阿特热(Eugène Atget)。在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摄影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曼·雷的主要收入来源[1]130。而他的这位邻居与同行阿特热所拍摄的照片,每张只能像风景明信片一样,卖出几分钱[2]27。1927年,阿特热的作品并没有随着他的去世而湮没无闻。曼·雷的助手,也是日后著名的美国摄影师阿博特(Berenice Abbott),将阿特热遗留下来的数千张照片带回美国,整理出版,一位被埋藏的先知与大师终于浮出水面[1]130。20世纪30年代初,批评家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惊叹道:“阿特热对技术的掌握已登峰造极,可是这位大师终其一生活在阴影中,孜孜不倦地默默工作,却忘了在技术的顶峰插上他的旗帜;因此,不少后继者竟以为是他们发现了顶峰,不知阿特热老早之前已捷足先登。”[2]27

阿特热出生于1856年,做过船员和剧场演员,在40岁左右时去到巴黎,转行成为一名摄影师。从1889年开始,一直到他去世的1927年,他一共留下了10000张左右的照片,作品内容主要是巴黎城市与市郊的风景[3]169。空旷的街道和公园、哥特式教堂的雕塑、街边的摊贩、建筑物的内部构造,甚至街边的商户橱窗和橱窗上的倒影,都是他照片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后世的评论家认为,阿特热的照片为我们了解1900—1925年的巴黎生活提供了最好的窗口[3]170。阿特热自己宣称,他只是在生产“记录”。但无论是从他身后的超现实主义运动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艺术突破,还是从30年代巴黎批评家本雅明的评论推崇来看,阿特热的摄影的意义都远远大于仅仅是对于20世纪初巴黎风光的“记录”。当我们把阿特热放进超现实主义运动以及本雅明的影像批评与巴黎现代都市经验研究这一思潮链条中去,再仔细审读其影像文本时,就会发现本雅明把阿特热比作是钢琴家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这样的在世时被世人忽视的大师和先驱[2]27实是所言非虚。

一、摄影艺术的自觉者

在本雅明看来,阿特热摄影的重大意义在于“把实物对象从‘灵光’(aura)中解放出来”[2]34。这不仅仅是对传统摄影的一次背叛和突破,更重要的是,本雅明暗示了阿特热的这种摄影作为“摄影艺术的自觉”的可能。

19世纪的摄影,或者说阿特热之前的摄影,因为其肖像摄影的主要用途和必须长时间曝光的技术限制,使得不少照片获得了本雅明所说的“灵光”。这种“灵光”源自本雅明对古典时期艺术作品的超感官经验,它显示着作品的独一性、神圣性,和艺术诞生初期的仪式性作用紧密相连[2]64。在摄影这种近乎工业技术的影像生产过程中,由于长时间曝光以及被拍摄的人物必须一直保持不动而产生的独特影像效果,被本雅明描述为像被拍者“活‘入’了”照片的瞬间之中,而光线“慢慢地从黑影中挣扎而出,聚合成早期照片的伟大气势”[2]17、24。就这样,早期的摄影作品获得了“灵光”,其中的人物如《蒙娜丽莎》或《贺拉斯三兄弟之誓》中的主角般,取得了永恒。

新兴摄影技艺与传统艺术美学之间的蜜月是短暂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初期摄影那种独有的光影效果消失了,摄影相片也成为了可大量复制的作品。过度的背景与技术矫饰、刻意僵硬的人物姿态充斥了摄影作品,摄影的艺术表现力在复制时代遇到了发展的困境。与此同时,让敏锐的批评家担忧的是:自19世纪初摄影被发明出以来,新的技术没有带来新的艺术观,或者说摄影没有取得艺术上的自觉和自为。在20世纪30年代往前回顾,本雅明断言,摄影理论家们这百年来抗争与努力,不过是“一心一意在代表守旧艺术观的法庭面前为摄影者辩护”[2]8。更加危险的是,摄影在科学等其他领域的工具性作用,成为了传统理论家们排斥摄影成为一项艺术门类的借口。即使是现代艺术评论的先驱波德莱尔,也表示“摄影必须重拾她原有的义务,尽她作为艺术及科学的小女仆之责”[2]52。

在19世纪后期摄影的黑夜中,阿特热凭借自己的实践,点亮了火种,而这火光,甚至也是现代艺术的星星之火。彼时的摄影,已经被技术严格限制,而阿特热也并没有再依循前人摄影师的路径,去追求古典艺术中的高度紧张、崇高与永恒,甚至刻意使用技术去制造或修补它。他只是带上设备走向巴黎的一切角落,凭借对瞬息即逝情境的追捕、对纤毫细微之处的展露,大大地扩张了我们自认为已然习惯和几乎穷尽了的视觉体验。这是一次大胆的艺术行动,它回到了艺术的最深的根基:感官,重新开始考虑艺术何为。古典艺术那些古奥的、高尚的训诫,都暂时被放到一边去了。排除掉了神圣的、宗教性的超验暗示,或者不切实际的异国浪漫联想,阿特热深入我们最熟悉的“现实”,制造出关于现代日常生活的陌生、惊诧、迷幻等等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当凝视阿特热照片中那笼罩在雾中空无一人的街道,在窗户透进的光线中朦胧安谧的室内陈设,以及巴黎街道边商店橱窗玻璃反映出的模糊的街景,映衬着陈列齐整的商品时,我们会意识到,在绘画、雕塑甚至诗的领域之外,有如此的质朴的美妙等待着我们去经验。摄影的自觉,从这里开始萌发。

本雅明对阿特热的摄影做了一个形容,称其是“把现实中的‘灵光’汲干,好像把积水汲出半沉的船一样”[2]34。在有的学者看来,本雅明的这个形容,是和他前文中描述阿特热的摄影是“揭开现实的面具”[2]27这一观点同义的。而这个形容也代表着本雅明把阿特热视为一个致力于揭示而不是美化历史社会现实的新一代摄影者[4]117。在充分结合阿特热的摄影和本雅明的批评文本后,这个观点其实是需要进一步拓展的。

nlc202309031157

本雅明确实强调了这种摄影新形式在一视同仁地关注“现实”时,所具有的“平等性”的社会、历史意义[2]35。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了阿特热在照片中所寻求的艺术努力,以及本雅明在面对超现实主义和阿特热摄影的联系时,所做出的批评尝试。在谈到阿特热那些空无一人的城市场景的照片时,本雅明说道:“超现实主义摄影便是以这种潜能在环境与人之间安置了有益健康的距离,任由受过政治训练的凝视眼神在其中穿梭自如,在其注目之下,亲密家居生活的题材把空间让出来,留给了清晰显明的局部景物细节。”[2]35这种距离的安置,才是本雅明使用“汲干‘灵光’”这个形容的本意。现实,或者说日常,已经处于现代性的纷繁之中,古典艺术中的“灵光”观,现在只能行使欺骗和成为累赘,让现实或是日常不断地下沉,更加远离我们。关于艺术何以处理现代经验而成为“现代艺术”,本雅明从阿特热的摄影这里找到了方向。

二、超现实主义的隐秘先驱

除了匿名发表在《超现实主义革命》上的几张照片,以及超现实主义摄影师曼·雷的一些颇有保留的评论之外,后世的艺术史家并没有发现其他明显的证据表明超现实主义者们,如布雷东(André Breton)称呼画家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为“先驱”一般,将阿特热当作超现实主义艺术实践的先锋[1]138。但在本雅明看来,阿特热的摄影实践预示着超现实主义摄影的来临[2]34。阿特热在摄影实践中对日常现实题材的关注,为这种超现实主义思想的萌芽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针对超现实主义艺术实践中,惯用的“并置”(juxtaposition)这一审美技术与日常现实的联系时,后来的文化研究者指出:“如果日常生活就是连续不断地有跌落到可见度水平以下的危险的东西,那么,拼贴艺术实践就允许日常重新变得虎虎有生气了,因为这种实践通过把日常转移到一个令人惊诧的语境中,把它放在异乎寻常的组合中,而使司空见惯的东西变得让人耳目一新了。”[5]80

这个表达,与前文谈到的本雅明关于超现实主义艺术的洞见,即在环境和人之间安置有益的距离,是前后呼应的。超现实主义首先表现为一种带有强烈目的性的意义生产技术,它的目的就是打破日常经验,用我们无比熟悉的东西制造出陌生感。而其具体的做法,就是排除理性——即审美或道德的操心,完全服从随意的感性思想[5]85来进行素材并置,创造出崭新的意象,扰乱被日常规训的感官,激活在日常中倦怠的思维。最典型的例子,就属超现实主义者们在游戏中创作出的拼贴作品系列《精美的尸体》(Exquisite Corpse)。这种意义生产所刻意制造的陌生感,也就是本雅明所说的“距离”,而又是在这个距离中,更多的意义将被从日常中挖掘或生产出来。本雅明之所以认为阿特热预示着超现实主义摄影的来临,就是因为在阿特热的巴黎摄影之中,他已经自觉地在熟悉的现实中发掘陌生,或通过并置等处理手法,在日常中制造奇迹。

在一张展现奥地利大使馆内部陈设的照片中,阿特热不仅拍摄了拥有优美浮雕和花纹的壁炉、壁炉上老式精致的座钟和烛台、壁炉左右精美的座椅和布满花纹装饰的墙面,以及镶嵌于壁炉上的镜子中反射出的优雅的客厅布置。与此同时,他还通过那面镜子,把操纵着照相机的自己一起记录了下来,一派古旧氛围中,遮盖着黑布的照相机(同时也遮盖了阿特热自己)兀立在镜子的倒影里。后来的评论家写道,相机与座钟这两种关联着时间的装置,在镜头中形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平衡。通过同时展示18世纪风格的座钟、天使主题的雕塑以及现代世界中用于捕捉光与时间的机械装置,两种文化被并置了起来[1]132。

这种对并置的解读,仍可以通过对符号的细察而继续延伸下去。充斥于整个房间的繁复洛可可式装饰花纹,奠定了整个空间的基调,那是来自18世纪繁华的、溺于享乐的难觉之梦。随即照相机闯入了画面,但它并没有直接出现,而是在镜中被映照出来。这种对梦境的入侵虽稍显保守,但照相机的存在,开启了一条新的时间轴。这是一条异于壁炉台上陈列的古旧座钟所代表的梦境时间轴,一条带着现代技术标签的现实时间轴。虽然照片所展现的“当下”,在两条时间轴上都只是瞬息的一帧,但是这种对立所制造的梦境的坍塌预兆,抑或是现实的撕裂倾向,将在这种平静中永恒地制造奇迹般的紧张。这不正是前面评论家所说的“超自然”的平衡么?此张照片的所有观众,都要接受这种紧张的放射和考验,而在这个过程中,观众的日常经验将被掀起波澜。

相比起曼·雷等人令人眼花缭乱的超现实主义摄影作品,阿特热绝大部分关于巴黎的照片,只能用朴实无华来形容。即使是上文谈到的那张带有并置意图的室内摄影相片,对每个细节也是纤毫必现,毫无后期修改的痕迹,更遑论其他的关于巴黎街道、店铺的照片了。一张拍摄清晨雾中空无一人的街道的照片,或者一张记录街头拾荒者的照片,甚至都没有任何并置元素,它的“超现实性”在哪里呢?几十年后,当批评家桑塔格再次检视阿特热的照片时,她谈到:

这些具体的、特殊的、轶事式的(只是轶事已被抹掉)照片——流逝的时光的瞬间、消失的习俗的瞬间——如今在我们看来,似乎比任何被叠印、晒印不足、中途曝光和诸如此类的技术处理过的抽象和诗意的照片更超现实……把照片变得超现实的,不是别的,而是照片作为来自过去的信息这无可辩驳的感染力,以及照片对社会地位做出种种提示时的具体性。[6]90

时间才是制造超现实的最佳工具。将艺术实践放入时间的语境中,或者说,历史的语境中,日常将自动开始显现新的意义,超现实感的生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布雷东的文学作品《娜佳》(Nadja)中,主人公布雷东自己和情人娜佳平日间晤面或闲荡的街道和广场,都是巴黎历史上诸多起义与斗争(这是日常的绝对对立面)的旧址。通过超现实主义的文学表现策略,布雷东与娜佳,既处于一个日常结构之中,又与巴黎城市中起义与斗争的幽灵发生着共鸣。而摄影师布瓦法尔为这本书拍摄的曾是革命斗争地区,而现在空寂无人的广场的插图照片,更是呼应着超现实主义的文本,靠死寂和不在场作为提醒者,颠覆着现实日常[5]90-92。

nlc202309031157

伴随着那张空旷广场的插图照片,《娜佳》出版于1928年,那时阿特热已去世一年,他留下的那些关于空无一人的街道、鲜有人造访的街巷的照片也仍还鲜为人知。但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日常现实细节以及背后那侦探般的敏锐,不得不说已是走在了超现实主义者前面。如后来的评论者所说:“阿特热凭借着诗人的直觉,来面对宏大、客观的历史真实。”[7]2诗性的真实,不就是超现实么?在20世纪初最初的20年里,阿特热通过对巴黎都市经验的影像记录,为超现实主义的前进早已留出了一扇隐匿的窄门。

三、现代都市经验的开拓者

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纷繁和喧嚣,引爆了人的感官。现代人在都市中被巨量的日常经验冲刷和碰撞着,但这种经验并没有得到收集、反思和交往,只是单纯成为心灵的冗余,甚至是对心灵的伤害。在这个意义上,人的主体地位在不断地下降,而并非启蒙运动家们所设想的上升。作为抛弃了传统的、甚至有些蹩脚的艺术观的摄影师,阿特热把自己的影像热情投向了巴黎的日常生活,倾其整个职业生涯都在同现代巴黎的都市经验打交道。而作为超现实主义思潮的前卫者,阿特热又没有只停留于记录,被这种纷乱无序的经验搞得手忙脚乱,下沉至平庸的境地,他凭借大胆的艺术实践,通过将现代人的感官引导至它们未曾到达过的地方,开拓了他们的都市经验。

阿特热所活跃的20世纪初的巴黎,是人类文明史上现代大都市的典型。在资本主义的现代都市,商品是这里的主宰。对马克思来说,商品是现代性的幻影的汇集,它用“想象出来的食物之间的关系”遮盖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5]26。在阿特热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商品的内容,但是其表达方式却格外独特。

在一张为戈布林大道(Avenue des Gobelins)旁的商店橱窗所拍摄的照片中,现代都市的商品幻影展露无遗。衣服(商品)在其中被舒适地陈列,甚至被穿在人偶身上进一步展开为景观:幼儿模样的人偶们面带微笑,伸出双臂,呼唤着消费者的怀抱;而青年模样的人偶则气宇轩昂地伫立在后方,对消费者投来长久的凝视。脸谱化的模特消除了人的个性差异。中产阶级的主体性,在橱窗的展览和消费中被临时装配起来。商品开始行动,向世界放射着无穷的身份梦幻。橱窗的底下、空中又都塞满了商品、货架和价签,它们汇成一片欲望的海洋,人投来的目光都将被湮没于其中。阿特热在这一瞬间似乎恢复了他作为演员的舞台直觉,透过那些交错穿插着排列的商品与人偶,阿特热的相机记录下了这场正隆重上演的商品梦幻舞剧。让我们再回到照片的标题:“戈布林大道”:大道上那些耸立的古典建筑,茂密的树木除了一个在商品光芒下愈发黯淡的影子,早已不知所踪,生气勃勃的商品才是大道的主角,才是现代巴黎的主人。

在谈到这张照片时,有评论家认为,阿特热所做的,是改变了人们通常的那种由人行道上获得对“现实”的感知[1]135。阿特热采取的是一个全新的、反思式的视角,它全面的被投注于商品中而忽略掉街景。在这种全新的静观中,所显示出的对于商品消费所导致的物化的关注和担忧,在那个时代无疑是前瞻性的。这种由都市经验而直接得来的反省意识,我们在几十年后的波普艺术,比如《99美分》(99 Cent II Diptychon)中才又一次鲜明的看到。

如果只把阿特热看作一个在现代巴黎的资本主义商品浪潮中的影像反思者,那就是小看了他的洞察力。针对阿特热的另一些作品,评论家总结道:“阿特热从不拍摄豪斯曼男爵19世纪为巴黎规划建设的那些林荫大道,也从不拍摄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那些遭受破坏和拆除,消逝中的巴黎,那些卑贱、古老的角落才适合他。”[8]334

在阿特热的照片中,我们常能看到破旧脏乱的陋巷、摇摇欲坠的木房、古旧的门环与扶梯,甚至是一些贫民和他们的杂物:木车、竹篮、瓶瓶罐罐。阿特热在这些照片里关注的物与人,在现代都市的语境下,都是非商品、非中产阶级(消费阶级)的代表。在现代都市,它们是陌生的“他者”,总是躲在“日常现实”的背面,是时间的创伤。这种艺术实践的动机,像桑塔格形容的一般:“把现实视为异国情调的猎物。”[6]93在这个意义上,阿特热的摄影“作为中产阶级闲逛者的眼睛的延伸发挥其作用”[6]93。

本雅明曾谈到,在现代都市中的“捡破烂者”,他们吸引着中产阶级关注贫困的目光[2]11。显然,这种目光带着对于“他者”的想象。阿特热就拍摄过不少拾荒者的照片。诚然,正因阿特热平息了中产阶级对都市的阴翳通常采取的那种假装关注的态度,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对于贫民阶层和旧巴黎留影的真心热衷,甚至带有一股子类似拾荒的激情,化自身为“拾荒者”——才使相机为中产阶级的视觉冒险打开了一扇小门,带领他们在影像的巴黎中捡了一次破烂。在这次冒险中,一种如梦似幻的陌生体验在中产阶级那里浮现出来。有学者在谈到“捡破烂者”时说道:“捡破烂者得到的是二手货,是就永远不会变成现实的将来而言的过去的梦境。现代时刻的捡破烂的人在朝向过去的感伤主义态度和朝向未来的革命的乡愁之间踩踏而成了一条精致的道路。”[5]108即使最后中产阶级拿到手的是二手货的梦境,相信在现代都市的喧嚣中已精疲力竭的他们,也会乐在其中了。

在几乎一个世纪后再来回顾阿特热,我们会发现他的位置是微妙的。一方面,正如本雅明在《摄影小史》中所阐释的那样,他的艺术努力改变了摄影界死气沉沉的状况,将崭新的艺术观念赋予这门新兴的技术,使摄影的艺术开始自觉萌发。另一方面,尽管在世时的阿特热默默无闻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艺术风潮中,但凭借自己对巴黎都市的摄影迈出的坚实一步,使得后来的超现实主义者们几乎是毫不知情地拾级而上并向他致敬。阿特热坚定地把艺术目光投向现代都市经验,并在基本的“记录”中,保留了无限的艺术可能。这种开放式的创作,不断地拓展着我们的都市经验。尽管阿特热如今已不再鲜为人知,但是他留下的作品仍然是一座意义的富矿,等待着我们的开采。

参考文献:

[1]John Fuller.“Atget and Man Ray in the Context of Surrealism.”Art Journal 36. 2 (Winter 1976-1977).

[2](德)瓦尔特·本雅明.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M].许绮玲,林志明,译.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A. Hyatt Mayor.“The world of Atge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Bulletin, New Series 10. 6 (Feb 1952).

[4]孙善春. 摄影之外 历史之中——对本雅明《摄影小史》的一种解读[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6. 3 (Jan 2005).

[5](英)本·海默尔.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导论[M].王志宏,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8. [6](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黄灿然,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7] Anonymous.“The Work of Atget Old France.” MoMA No.20 (Autumn 1981).

[8]Gilberto Perez.“Atget’s ‘Stillness’.” The Hudson Review 36. 2 (Summer 1983).

篇5:沉寂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有哪些

宁静:①安定;安宁:宁静四海|地方宁静。 ②安静;平宁静

清静:1.指天气晴朗宁静。 2.指心性纯正恬静。 清静

安静:①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病人需要~。 ②安安静

寂静:没有声音 ;很静:~无声。寂静

沉默:①寂静:全场一片沉默。 ②不发声,不说话:沉默沉默

冷静:①人少而静;不热闹:夜深了,街上显得很~。 ②冷静

寂寞:①孤单冷清:晚上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家里,真是~。 寂寞

冷清:冷静而凄凉:冷冷清清 ㄧ~的深夜ㄧ后山游人少,显冷清

僻静:偏僻清静:山林的僻静处有一间茅屋。僻静

肃静:1.肃清;使安定。 2.旧时王侯﹑官员等外出时肃静

寂然:〈书〉形容寂静的样子。寂然

沉静:沉静

默默:1.缄口不说话。 2.幽寂无声。 3.无知貌默默

寂寥:〈书〉寂静;空旷。寂寥

岑寂:寂静;冷清:山堂夜岑寂。岑寂

沉寂的反义词

喧闹:1.喧哗热闹;吵闹。喧闹

喧嚣:①叫嚷;喧闹:喧嚣一时|叫卖的小商贩喧嚣起来了。喧嚣

鼎沸:〈书〉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人声~鼎沸

沉寂的造句

1、沉寂多时的飆车恶风死灰复燃,让警方十分头痛。

2、最近一段时间,在外地打工的哥哥音讯沉寂,家人焦急万分。

3、沉寂已久的色情理发业又死灰复燃了。

4、沉寂多时的飙车恶风死灰复燃,让警方十分头痛。

5、突然间,战场变得十分沉寂起来。

6、炮声沉寂。

7、他的声音渐趋沉寂。

8、终于,在上周,在沉寂了一个月之后,我又一次听到了窗外的喧闹声,一阵接一阵的传来。

9、在经过几乎沉寂的数年后,战争中劳工的参与遗迹最终在中国和欧洲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篇6:沉寂的散文

距离离开你已经有半年,一边听着《因为一个人》中的因为一个人,放弃一座城;我还是我,未曾离开过。这是很恰当的形容了我当时自己花了两天时间自己一个人在北京的我们已经共同租住了5年多的房子里面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打着包装。又是一个人浑浑噩噩的拉着行李坐着公交车前往回老家的客车站,期间还做错地方了(因为路痴,老是一个走错地方)。

离开你的那几天感觉心里被掏空了,原本在一起的7年四个月抵不上你的一句:你给我生不了孩子;期间的期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一件一件的都像电影片似的`不停的在晚间播放。为了要孩子,我休息两年没有上班,一直在找这个中医找那个中医,去大医院检查我俩都没有问题。

期间,不知道你是为了验证你自己还是真心的喜欢上了比你小9岁的小女孩,她怀孕了,你又逼着她打掉了,这件事情你对自己的哥们宣称是为了我,是为了维护我们的婚姻。如果当时我知道情况的话,我第一时间做出让步,成全你们。期间我只知道你喜欢她,不小心看到了你给她发的短信:等你成功了,有钱了,一定会和她好好过的,你为了她可以放弃一切。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那几天真的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走起路来都是感觉双腿被灌满了铅,用尽全身的力气也抬不起来。沿着公司到出租屋的小路,一个人来来回回的能走上个十几遍,毫无目的,毫无头绪。这个事情就这样一个人去承受着,慢慢的消化着。晚上一个人面对着空空荡荡的房间把头蒙在被子里面,肆无忌惮的哭着。

篇7:沉寂的意思是什么

(1) [quiet;still;silent]∶非常寂静,听不见一丝声音

小街上霎时间沉寂起来。——柳青《创业史》

(2) [no news]∶杳无音讯

消息沉寂

英文解释

dead;quiet;still;no news;dreariness ;

词类:形容词

近义词:孤寂、寂寥、寂静、静谧、宁静、安静、静寂

反义词:喧嚣、喧哗、喧闹、嘈杂、嘈乱、吵闹、热闹

出处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夜莺的歌声》 ——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绿色蝈蝈》 —— “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合适不过了。”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秋天的怀念》——“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沉寂的铁路

篇8:沉寂的近义词

胡彬夏, 江苏无锡堰桥人。先祖胡湲是北宋著名的教育家。父亲胡壹修和叔父胡雨人是清末民初无锡地区的教育家和水利事业家, 1902年创办胡氏公学, 教授新学, 次年仿照日本设立女子部, 开无锡女学之先河。兄弟胡敦复、胡刚复和胡明复均是早年留学美国的博士, 创办了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大学——大同大学, 是中国科学社的主要发起人和重要成员。胡彬夏早年留学日本, 后留学美国, 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接受过系统西方教育的先进知识女性的代表, 被胡适赞为“新女界不可多得之人物”, 近代妇女解放和新闻事业的先驱。

一、留学日本, 创立共爱会

胡彬夏是最早一批留学日本的女学生, 1902-1903年间在实践女校学习。当时十四、五岁的她在留日学生中十分活跃, 发起成立了第一个爱国妇女团体——“共爱会”, 该会以“振兴女学, 恢复女权”, 使二万万女子得以“复其固有之特权, 使之各具国民之思想, 以得自尽国民之天职”为宗旨。胡彬夏作为共爱会的实际负责人, 除每月定期召集会议讨论妇女教育及其他有关妇女利益的问题之外, 还撰写有关妇女解放的文章发表在各种报刊上, 仅在《江苏》杂志上发表的就有《祝共爱会之前途》、《论中国之衰弱女子不得辞其罪》等。

1903年由于沙俄拒不从中国东北撤军, 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 留日爱国学生组织义勇队。胡彬夏积极响应, 和共爱会成员一起签名参加拒俄义勇队, 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战地救护知识, 与其他七名女留学生创办志愿护士会“赤十字社”, 准备将来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在国家危难之时, 勇于挺身而出, 组织团体, 发表演说的女性在当时实属难得。1904年东渡留学的秋瑾重组共爱会时, 胡彬夏已回国, 两位女杰失之交臂, 却从另一角度凸显了近代中国女子社团史上胡彬夏创建共爱会的重要意义。

二、留美归来, 主编《妇女杂志》

1907年, 19岁的胡彬夏通过考试, 被选送赴美留学, 是我国首批官费赴美留学的四名女学生之一, 同行的还有王秀苣、曹芳芸、宋庆龄, 入威尔士利大学。胡彬夏在美留学七年, 主修哲学和文学史, 1914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回国, 曾在多所女子学校任教, 在多家女性期刊发表文章, 1916年被商务印书馆聘为《妇女杂志》主编。《妇女杂志》是民初影响最大的女性期刊之一, 首任主编是文化名人王蕴章。早期《妇女杂志》作为中产阶级知识女性的休闲读物, 主要发表闺秀诗文, 兼以登载家庭生活中所需的卫生和家政常识, 是一份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消遣性于一体的家庭刊物。上任伊始, 胡彬夏就打出“革新”旗号, 对栏目内容和顺序进行调整, 并在杂志的重要栏目发表“社说”《二十世纪之新女子》, 以美国生活为基础描绘了理想的“新女性”。文中提到的三位美国夫人“烹饪也, 裁缝也, 治家教子也, 应酬交际也, 著书立说也, 集会演讲也, 一人而数兼之矣。或服务于社会, 或尽瘁于家庭, 忽而英豪, 忽而母亲, 忽而师友。”而这一切皆因为她们接受过高等教育所致:“学问为立身之基础, 有学问而后心思灵巧、五官敏锐、感觉真确、道德敦厚, 如玉之已琢, 金之已炼者。”“学问愈高深而愈能自谦逊, 愈求圆通广达无所不能, 愈欲益世助人操练其智能。”所以拟在“学艺门”中添置天文、地质、森林、矿物、铁路、财政、政治、法律、教育、心理、哲学、文学等科, 以广见识, 增学识。为了增加说服力, 她用自己的经历作为佐证:“予昔在家不知烹饪, 游学时更无暇及之。然今试之, 较仆妇能力为大。”她还高度评价了知识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贤良的妻子、智慧的母亲, 女性改良家庭的贡献堪与男性建造民主国家相提并论:“我为中国之女主人, 我有执掌四千万家庭之责任。用五十年时日, 合二千万女子改良其旧者, 建造其新者。举四千万家庭皆成良善之家庭, 此一极伟大之事业也。诚可与爱国志士赛, 吾四千万家庭与三千地方自治机关, 孰将其先见其成果?”胡彬夏担任《妇女杂志》主编只有一年, 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重新就职的王蕴章延续了胡彬夏注重实用的编辑风格, 栏目设置基本保持不变。他在谈到杂志的宗旨时说:“初不无偏重文学之见, 继幡然与空文之无用也, 乃转而求之实学……而即引起其改良家政、增进学问之观念, 由旧家庭而嬗蜕为新家庭。”至此, 《妇女杂志》由征集闺秀诗文的主要阵地演变成了“辅助家政的参考书”, 成为了并行于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种很重要的对普通女性进行知识普及和宣传的教育方式。而她所倡导的科学、现代的生活方式和夫妻分工合作、相互尊重的家庭模式也成为近代中产阶级女性追求的生活理想和范本。

三、蓄志锐力, 尽力社会

胡彬夏虽主张女性天职是服务家庭, 却和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大相径庭。在她任主编期间, 取消“女学商榷”专栏, 不再讨论“要不要兴女学”。增设“中外大事记”, 鼓励女性关注时事。还时常介绍各地优秀知识女性, 刊登女校师生的照片、国文范作、书画作品, 如二卷七号刊登“张垣第一女学教员逐鹿吴敬姬肖像, 担任全日二部教授, 一人能教授八十余人, 各科具备;林下老人刘墭晚年弟子著脱簪铒设银行议”, 勉励普通女性以她们为榜样成为优秀的知识分子;刊登女学生的国文习作, 举办征文活动如“女学校管理经验谈”等。这些既是《妇女杂志》有效的促销方式, 拉近了读者和杂志的距离, 同时也鼓励普通女性读者积极向杂志投稿, 讨论自己身边的生活。由读者演变成作者, 符合胡彬夏主张女性问题女性自己讨论、自己解决的一贯思路, 稿酬制度的实行又为女性争取经济独立开辟了另一条有效途径。

回国之后的胡彬夏一直活跃在上海的教育界和妇女界。1917年与丈夫朱庭祺、黄炎培等人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 是50个发起人中唯一的女性;她还作为留美回国学生会骨干, 编辑《留学生季报》;1918年在上海首创幼儿教育研究会, 提倡幼教;1920年创办上海妇女会, 以研究家庭问题为主;1921年任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第一任会长, 在总干事顾恩慈的支持下, 帮助女青年会恢复了劳工工作;1922年组织发起上海女权运动同盟会, 以扩张女权取得宪法上、法律上男女平等为宗旨, 并向北京参众两院发出请愿书;1928年与杨杏佛、唐悦良、司徒雷登等九人作为清华大学的董事会成员管理清华大学, 是九名董事中唯一的女性。1931年12月年仅43岁的胡彬夏不幸病逝。黄炎培在日记中写道:“胡彬夏女士病故, 殡于万国殡仪馆。偕儒堂、秉文、主素、星联、承祁六人扶柩, 葬于虹桥公墓。”他们都曾经是留美同学, 其中儒堂即王正廷, 曾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总长, 秉文即郭秉文, 曾任南京东南大学校长, 主素即陈容, 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堂学监主任, 这些当时的社会名流为年轻的胡彬夏扶柩送行, 既为表达对胡彬夏的尊重, 更从侧面反映了胡彬夏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四、斯人已逝, 余音犹在

首创共爱会, 主编《妇女杂志》, 投身社会教育, 胡彬夏无论如何在中国女权思想史上都不应该是一个被遗忘的名字。究其原因一是她不幸英年早逝;二是长期以来对早期《妇女杂志》的评价有失公允。在后人眼里王蕴章就是一个旧式文人, 其编辑理念与新文化运动中崛起的新知识分子相左, 如罗家伦就说:“《妇女杂志》专说些让女子当男子奴隶的话, 真是人类的罪人。”而改革之后的《妇女杂志》却思想激进, 一直被视为五四以后“妇女解放言论的利器”备受推崇, 代表旧势力的王蕴章遂被研究者淡忘。只当了一年主编的胡彬夏因此不被人提及, 似乎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与西方女权运动不同, 中国的女权启蒙是在男性知识分子领导下进行的, 那些从大处着眼, 关注自由、平等的五四解放话语未免太过于“宏大叙事”, 缺乏对女性的现实关怀。事实上, 这个问题胡彬夏早就意识到了:“凡此问题除非妇女自行解决, 终多隔膜”, 为此特设“通信”一栏, 专为海内外女界与《妇女杂志》交换意见机关, 为妇女研究妇女问题之准备。“因为男子不能尽知女子, ”近所盛倡之贤妻良母尤为男子心目中之贤妻良母, 而非女子所能心会意合。苟欲得合于女子心理之贤妻良母, 必俟女子自执教育之牛耳始, 女子而能提倡教育主义, 规定教育方针, 措置、经费、编辑教育用书, 于是乎女学渐合女子心理, 而诚又贤母良妻出焉。遗憾的是因“知女子之女子太少”, 原是为妇女讨论妇女问题而设的通信栏, 随着男性知识分子重新主导了杂志的话语权, 通信栏遂衍变成编者和读者之间交流家政常识的空间, 女性再次对自己的问题失去了言说的权利。

相比空泛的自由平等理念, 胡彬夏主张女性天职是改良家庭、做一个新式的贤妻良母更容易被理解和接纳。只是在近代中国, 救亡压倒启蒙, 国人创办女学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要占人口一半比例的女性和男性一起救亡图存。而对于长期以来深受男权压迫的女性来说, 争取和男性平等成为国民的权利也要比成为一个高素质的贤妻良母更为实际和迫切。

参考文献

[1]戈公振.中国报学史[A], 三联书店 (1955) .

[2]胡彬夏.祝共爱会之前途[J], 1903 (6) .

[3]胡彬夏.论中国之衰弱女子不得辞其罪[J], 1903 (3) .

[6]共爱会同人劝留学启[J], 1903 (6) .

[7]朱胡彬夏.二十世纪之新女子[J].妇女杂志.1916 (1) .

[9]朱胡彬夏.基础之基础[J].妇女杂志.1916 (2) .

篇9:沉寂的杀手

每年因疾病死亡的人数很多,除了癌症这个“死亡之神”能够引起死亡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疾病会引起死亡,例如本期杂志所关注的话题——肺栓塞。

在国外,有医院做过死亡者的常规尸体解剖,其中10%~25%发现与肺栓塞有关;90%以上肺血栓患者,血栓来源于腿部深静脉;80%的肺栓塞患者发病时没有症状;2/3的患者,在1~2小时内发生死亡。

在美国,栓塞疾病的死亡人数超过了艾滋病、乳腺癌和高速公路意外事故导致死亡的总数,一年超过20万例。

不久前,一位网友也发生过类似危险,他上了一夜网之后,站起身伸懒腰时突然摔倒,送到医院时已经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经检查,他患有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所幸的是,由于送医院非常及时,才得以保住性命。

说起肺栓塞,很多人对其比较陌生,可是,中招的人可不少。在医疗上,医生们称这种疾病为“沉寂的杀手”,让人心生寒意。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些症状。最好的办法,是有症状时及时就医治疗。这么凶险的疾病,其实只要早期发现,用溶栓抗凝治疗,治疗前比治疗后的病死率能降低近20%。

本期杂志,我们将从各个方面详细地为广大读者解答这个“沉寂的杀手”。

篇10:时光静谧素心沉寂的散文

岁月的痕迹,苍茫中轮回,韵、在心里,婉约成句,给自己编织一种喜欢的梦境,设定一段时光的安谧,日出东方,夕阳西去,伴秋风叠起,冷暖随行。

——题记

九月的秋阳,和煦宁静,早晚的温差,是这一季的足迹,温一盏茶香,旖旎进旷然的思绪里,拥片刻安静,做真实的自己,临窗而居,执笔,落墨,将最美的心性,轻轻掬起,点点滴滴的小情绪,凝聚在笔墨里,深深浅浅的记录着一段时光里的小清喜,不经意间丰盈了心绪,也收获了情意。日子,越走越远,越走越清寂,柴米油盐的烟火,栖息在心底。

晨起,推窗,深吸一口气,清新的空气里,清风吹起心曲,蒙胧的天色,有清露伴着凉意,薄雾还未散去,微黄的灯光,映着雾气,城市的使者,开始清扫污迹,仨仨俩俩晨炼的人群,忽远忽近,怡然自得的神情,奏响了城市一天悠闲的乐曲。

庸懒中转身,伸展身躯,轻轻的梳洗,怕惊忧熟睡中的你,快速的准备餐具,丰富的早点,至蒸锅中提取,待时间滴答点滴答过去,毫不犹豫的将你至温床中唤醒,你迷糊着,摇晃中穿衣,直至复读机的节奏,提醒你,紧张的一天,不容小觑,当晨曦的光,透过向南的窗,照进屋里,我已目送你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

走过的行程,路过的,在某一时刻需要用心来沉寂,喜欢独处,喜欢无理由的逃离,独自享受繁华过后的淡泊与葱郁,将一杯清茶搁置茶几,慢慢品味,慢慢喝至茶香离去,就这样任思绪若有若无的伴着时光飘移。

读沈从文的:“在青山绿水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聪明的人要理想生活,愚蠢的人要习惯生活。一切都是这么静寂,所有的人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日子里单纯里过去”

很是触动心灵的话语,世间的繁华与落没,无需太在意,很多的烟云如过眼的飞絮,为自已留取相隔最近的一抹烟火,温暖自己,修篱采菊,种植下阳光的写意,多平凡的日子,都要活出饱满与亮丽,没有任何戒律,如此才不会辜负这一生的好光景。

闲来小聚,遇见帅气的.你,有些诧异,有些着急的去找寻记忆,印象中瘦瘦小小的你,数理化学的无可挑剔,似乎只有短短的时间,你便展翅去了另一片天地,当杯盏碰撞出脆脆的声音,当谈笑中领略到你的成熟风趣,你毫无顾忌的说,你要走进我的文字里,还要设定

一位曾经令你心仪的女子,与你结戏,圆一场那时的梦境,借此机会去亲吻一朵花的香馨。我笑而不语,任键盘在指尖敲打出丝丝印迹。

越来越享受这份生活的素净,一种万念皆无的通透,弥漫至周身的细胞里,满心欢喜,唇边的笑意,时常泛起,那是这座城市安逸的气息令人舒心惬意,心旷神怡。

篇11:沉寂的近义词

打破沉寂的号角--《寂静的春天》

40多年前,当人们醉心于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蕾切尔・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第一次指出滥用杀虫剂对生态和人自身的巨大危害.今天看来,她所批判的工业化、技术化社会对自然和自身不负责任的态度,依然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作 者:绿野 作者单位:刊 名:绿色中国 PKU CSSCI英文刊名:GREEN CHINA年,卷(期):“”(9)分类号:关键词:

篇12:沉寂轻叹,灰色的年轮诗歌

像个傻子一样误以为一切都会重新来过。

灰色年轮,沉寂轻叹那些无法再挥霍的快乐与欢笑。

渐行渐远的人们,越来越淡漠疏离的情感。

篇13:沉寂的近义词

1 武举史上“千古第一”武状元地位

唐代的武举制度还不够完善,注重实战,对射箭、马射、马枪和身体条件、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创办的武学,类似于后世的军事院校,一直被沿用至明朝。宋代武举制度趋于完备,在考试程序和考试科目上都形成了基本模式。元代武举废止不行。明清是武举制度发展的黄金时代,清代达到了顶峰,而康熙年间的推行武举“文武并重”取材思想有别于他朝,最具代表性,是武举制度最科学、最完善并且难度最高的时期。武举制度发展至清代后期,盛极而衰,直至没落。

曹维城参加武殿试时正处在康熙“文武并重”武举取材思想成熟期。曹维城能文能武,最终以优异的内场、外场考试成绩取得了第一名,成为武举史上名符其实的“千古第一”武状元。

2 云南无战事

曹维城最迟出生在1683年,在1703年武殿试第一以后二十余年的时间里,大清国经历了以下大事件:[2]

1716年,新疆准葛尔策妄阿拉布坦占领西藏,1720年,清军占领西藏。

1724年,清政府平定西北地区罗卜藏丹津独立活动。

1726年,清政府在云贵五省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

1727年,清政府平定西藏的独立活动,等等。

曹维城除官云南,从《曹价人状头招饮,以诗见嘲,因和之以诗》(见民国《贵州通志·人物志》)的“六诏流惠泽”可以印证,这“六诏”指的是唐初分布在云南洱海地区的蒙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大的部落。以上发生的大事件里只有一件与云南地区有关,就是1726年的云贵五省实行的改土归流。虽然这时的改土归流仍然存在着土官与清朝中央政府的矛盾,但仍然迫于清朝中央政府的震慑,纷纷交出封印,被迫接受改土归流政策。少数敢于反抗者,其规模之小,远不能与明神宗时期发动的八路明军镇压播州(今遵义)土司杨应龙犯上作乱的播州战役相提并论。[3]其实,云贵地区自吴三桂叛乱以后就较为平静了。所以,曹维城作官云南“六诏”所在的洱海地区,没有战争发生,曹维城根本就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这时已经四五十岁的曹维城,在以后的日子里更没有显示军事才能的机会了。

郭子仪在安史之乱时力挽狂澜,成为唐室再造者;戚继光荡平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侵扰而名垂青史。若不是战争的存在,郭、戚二人是难以功成名就的。曹维城生活康熙朝的承平盛世里,英雄难有用武之地,空有一身文韬武略,过着“鸟尽弓藏”的生活。没有战争的洗礼,难以出人头地。

3 历史上的武举人才难成“气候”

武举制度在中国推行了1200年之久,诞生了武状元、武举人无数,但真正能在历史上扬名立万的却凤毛麟角。这不是这些武状元、武举人拙劣不优秀,而是由于科举制度上的重文轻武和军事用人制度以“行伍出身为正途”所决定的。所以曹维城在仕途上的命运注定和其他武举人才没有两样。

3.1 科举考试上的重文轻武

武举创建于唐。唐武举科除官高于进士科,如郭子仪武举后从“六品上”,远高于进士及第所授“从九品下”或“从九品上”。而到了宋代,在陈桥兵变中众将以黄袍加其身的宋太祖赵匡胤,因担心部下会以同样的方式造反,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帅的兵权。采用“崇文抑武”的政策,尊儒崇文,礼贤下士,改变五代以来武夫跋扈、悍将称雄的社会重武轻文的局面,重文轻武的风气由此始。[4]

宋代重文轻武的思想甚至渗透到了普通百姓阶层。北宋的陈尧咨(四川阆中人),是自己家第二个状元及第的人,射术很高,有“小由基(春秋著名射手由基)”之称。宋真宗想让他转为武职,让人带话:“陈某若肯改武,当授节钺(节度使)。”陈尧咨回家与母亲商量,遭到母亲的杖打:“汝策名第一,父子以文章立朝为名臣,汝欲叨窃厚禄,贻羞于阀阅,忍乎?”最后陈尧咨就没有改换武阶。这是典型的文不换武的事例,[4]像这样的事例也还很多,重文轻武的思想就这样一代代的蔓延开来。

明代一直奉行重文轻武的思想,除官地位低下,升迁艰难。满人以弓矢定天下,注重军事力量的培养,进关统治中原以后,采了武举制度,除官大都优于进士科,但是从仕途发展的潜力来看还是远不及进士科。毕竟清人大都采用汉制,所以重文轻武的思想仍然是延续到整个社会。所以“中国自古以来重道而轻艺,重文而轻武,以其重道而轻艺也……且夫同一状元,文则名震四海,荣耀一时,朝野皆企其才华,妇女皆仰其丰采。若武元则以纠纠目之者有之矣。同一大员也,文则功不必著乎旅常,威不必行于薄海,亲友皆赞其学,里党均引为荣。若武职则以卑卑视之者有之矣。”陈耀清在《中国宜重武功论》中如是说,文武状元的待遇,可见一斑。

自元以来,北京孔庙院内的《进士题名碑》记载着了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以及他们的名次,而明清的武科就没有如此“殊遇”,以致许多武进士乃至武状元资料短缺,甚至有的名不可考。

武状元曹维城也脱离不了重文轻武思想的制约,“官至副将”,根本算不上官运亨通了。

3.2 用人制度上的行伍出身为正途

武举制度诞生后,并不是军事人才的唯一选拔途径,历代军事用人制度都以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作为补充的方式存在。中国历史上的武进士、武举人数以万计,真正能彪炳史册的寥若辰星,如前面提到的郭了仪、戚继光外,还有的如南宋武状元周虎,清初名将梁化凤、抗英总兵葛云飞,吴三桂也是武进士,等等。如若要与行伍出身的名将相比,数量确实微不足道。

满清统治者是游牧民族,注重武力,因此武举的地位较历代有了较大的进步,一是招录的人数较以前多,二是除官比文科官职高,比前朝有很大的改观。因此参加武举的武人趋之若鹜,但是提拔军官仍然以行伍出身为正途,以武举出身为次之,只是在军官中武举出身的有较大比例的提高。

曹维城官至副将,秩从二品,位次于总兵,官阶已不低了,如果要官升一品,武举出身是阻碍其如愿的一个因素。

4“舞文弄墨”的武状元

《黔诗纪略·后编》称曹维城“能诗善画”,作为武状元的曹维城堪称得上是文武通才,然而作为军事官员身份的他过分沉溺于吟诗作画之中,反而成为阻碍其仕途畅达的原因之一。

4.1 贵州明末清初文风渐起

贵州自明代中叶(1413年)建省以来,文教渐兴,直至明末,贵州诗词进入了“道乃大启”的阶段,一些诗人如谢三秀、杨文骢、吴中蕃等与中原诗坛名流交流唱和,诗艺大进,也使贵州诗坛面貌为之一振,此后贵州文学正式被推上了全国文坛。值得一提的是,王阳明谪贬贵州龙场悟道,也为贵州文坛注入了源头活水。作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的王阳明,为贵州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民国《贵州通志·人物志》记载:“维城虽武人,能诗,尝与朱文、吴中蕃、潘德征相交好”,这朱文、吴中蕃、潘德征是何许人也?[5]

朱文,贵州广顺州(今长顺县)人,明崇祯时诸生,明亡后隐居而终,长于写诗,与吴中蕃关系甚好。

吴中蕃,贵阳人,崇祯举人,曾在南明永历王朝任职,后又被吴三桂招为麾下,旋又逃脱,主纂《贵州通志》,诗作一千多首。

潘德征,贵阳人,出身在明末崇祯年间,康熙举子,曾步入仕途,后隐居以著书课子为乐,善作诗。

可以看出,接触的这三位都是以贵阳地带的名士、诗人,其中吴中蕃在贵州文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贵州通志·人物志》又载:“子石尝受诗学于周起渭,故亦能诗。”这个周起渭又是谁呢?周起渭,字渔璜,贵阳青骑龙人,康熙进士,曾参予编修《康熙字典》,清初全国著名诗人。

同时又可以看出,曹维城与周起渭的关系也非同一般。曹维城与贵阳这一群诗人在一起,所谓“近朱者赤”,即使“不会作诗也会吟”了,况且他确实学作诗了,被朱文赞“三十称诗伯”,说明做诗的水平还相当的高。他不但自己做诗,而且也要求自己的儿子曹石也作诗,曹石有《秋烟草堂诗稿》存世。可见曹维城对文化学习的推崇备至。

4.2 沉迷诗酒,仕途黯淡

曹维城遗留下来了三首诗,每首诗也都很有意境。《初秋登黔灵山赠瞿脉上人》二首[6],都与佛寺有关,充满禅意,耐人寻味,可以领略到诗人沉静的心情。《白浦望蓼花》[7]全是写景,清新婉约,美景如画,跃然诗外。诗写得很好,同时从另一方面却能看出曹状元被消磨得胸无大志,不与世争,流连山水的颓废、落寞的心情。

广顺朱文《曹价人状头招饮,以诗见嘲,因和之以诗》的后半部份说道:“广交天下士,美酒能招客。好景不独赏,良辰各须惜。捧出紫霞杯,相逢倾玉液。觥筹相交错,追欢忘形迹。漫漫雨花天,天乐奏于席。暑气顿然消,凉风生两腋。不减禊兰亭,今朝兴共适。诘朝期南明,仍话松间石。我归倩人扶,倒著软沙帻。童子双鼓掌,笑同山公疾。”一幅重演“兰亭”盛会的“曲水流觞”图又再现眼前。

历史上能“舞文弄墨”的武状元应该不算多,然而像曹维城这样玩到极致的却绝无仅有了。曹维城虽武人却有文人的情怀,过分的沉迷诗酒,玩物丧志,以致仕途愈为黯淡,最终以云南副将的官衔结束自己的军旅生涯。

摘要:曹维城奠定了事实上的“千古第一”武状元的历史地位,然而其并未有显赫的声名标榜史册。文章从清代科举制度和军事用人制度以及曹维城的性情爱好、除官地域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云贵太平无战事是最终导致曹维城失去了施展军事才能机会的根本原因,清代科举制度的“重文轻武”思想和军事用人制度的“以行伍出身为正途”思想,以及曹维城沉迷诗画以致意志消沉也是阻碍其建功立业、仕途畅达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曹维城,落寞,战争,重文轻武,用人制度,性情

参考文献

[1]杨承友.武状元曹维城身世考[J].搏击.体言论坛,2013:88-90.

[2]唐昌晋.清代政事军功评述[M].台北:里仁书局,1997:329-544.

[3]范同寿.贵州历史笔记[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156-162.

[4]陈峰.从“文不换武”现象看北宋社会的重文轻武风气[J].中国史研究,2001(2).

[5]何仁仲.贵州通史3.清代的贵州[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741-759.

[6]王守文.武状元曹维城及其家世Ln.贵州文,2006:4.

篇14:沉寂的伯纳乌

巨星政策的末路

皇家马德里多年来一直是夏季转会市场的风向标,盖因主席佩雷斯的巨星政策。由于在全球范围内采取会员制,加上西班牙国家银行的无条件支持,皇马一向在引援问题上不差钱,而佩雷斯在将当今足坛最优秀的一批球员招揽入队后,利用他们的人气和商业价值,皇马俱乐部从中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这也是皇马能够贯彻这一政策的原因。不过,随着众多土豪俱乐部的出现,皇马的巨星政策受到了巨大冲击。

从主观上看,佩雷斯两度掌舵“银河战舰”,但两次实行的巨星政策并不相同,在本世纪初,他奉行的是“齐达内+帕文”的建队方针,齐达内代表着足坛最高水平的球星,而帕文则意味着卡斯蒂利亚青训球员,在这一方针的驱使下,从2000年开始,菲戈、齐达内、罗纳尔多、贝克汉姆和欧文相继到来,而且秉承了每一年引进一名巨星的“原则”,与此同时,皇马的转出球员虽然此后在其他球队风光无限,但在当时只是白菜价“贱卖”,可以说皇马的转会支出远大于收入。不过这一传统在“银河战舰二期”被彻底打破,2009年佩雷斯“二进宫”之时,一鼓作气将C罗、卡卡、本泽马和阿隆索带到了伯纳乌,尤其是前两人,在当时已是世界前三的球员,这次豪购也将皇马的巨星政策推向了高峰。这样不计成本的疯狂投入终于在2013年开始回落,这一年皇马以1亿欧元抢下贝尔,但同时将厄齐尔和伊瓜因分别卖了4250万英镑和4000万欧元,收支基本平衡。2014年夏天,J罗闪耀世界杯,皇马以8000万欧元先声夺人,但随后又以近6000万英镑出售了迪马里亚。尽管佩雷斯近几年收敛不少,但皇马还是因为违反财政公平法案,被勒令在今冬和明夏两个转会期禁止引援,而另一方面,佩雷斯有进有出的引援政策让其他俱乐部有了能够得到顶级球员的机会(比如阿森纳得到厄齐尔),也让欧洲足坛各家豪门的差距不至于被拉大。

而从客观上,皇马如今想要在夏季转会中呼风唤雨已经不可能,例如在今夏波巴的转会问题上,皇马也曾向尤文报价,但曼联的出手显然更为阔绰,甚至一举打破了C罗创下的球员转会纪录,再加上波巴之前的曼联情结,皇马没有足够的砝码与之竞争。同样是与曼联,上赛季皇马求购德赫亚也碰了钉子。曼联能够有底气对皇马说不,甚至抢走皇马的猎物,自然是因为兜里有钱。由于当世最顶尖的一些球员散落在各大豪门,这些人都是俱乐部的“非卖品”,皇马在转会市场上能够运作的大手笔越来越少,而像去年夏天以3500万欧元买下科瓦契奇则更像是刻意造星而为之,可克罗地亚人在国家队尚不能打上先发,遑论众星云集的皇马,终于到了今年夏天,佩雷斯在没有合适的目标时选择静观其变,也就不难理解了。

阵容厚度已足够

“最强之人已在阵中”,这句话常常被用来调侃阿森纳不太利索的转会政策,但今夏它更适用于皇马,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夸赞。皇马现在的阵容非常鼎盛,锋线C罗、贝尔、莫拉塔、本泽马都正值巅峰,中场由莫德里奇、克罗斯和卡塞米罗领衔,新人王阿森西奥让人看到了劳尔的影子,J罗、伊斯科和科瓦契奇三大巨星只等屈居替补席,中卫佩佩、拉莫斯、纳乔和瓦拉内老中青结构合理,马塞洛、卡瓦哈尔、达尼洛和科恩特朗四大边卫足以应付多条战线的考验,门将位置上纳瓦斯稳若泰山,卡西利亚则随时准备轮换出场。

的确,皇马今年没怎么买人,但近几年转会市场上的大笔投入早就让球队拥有了远超大部分球队的阵容厚度,除了防守型中场,皇马在每个位置上都至少储备了两名高水平球员,放眼整个欧洲足坛,只有今夏疯狂投入的曼市双雄才能做到。这样的皇马即使不买人,球队也依然能够安稳地度过新赛季,这就是顶级豪门底蕴的一种体现。

此外,皇马今夏不仅没有引进巨星,还表现出了一番要清洗队内球员的动作,这也说明了皇马当下并不需要急于买人的现状。上赛季,皇马实现了三年内两夺欧冠冠军的壮举,但再次无缘西甲冠军的尴尬让球队依然遭受了不少诟病。在转会窗口开启后,皇马就传出将出售伊斯科、J罗、莫拉塔、达尼洛和科恩特朗等球员的消息,但才执教球队半个赛季的齐达内却考虑得更多,他认为市场上能力明显比皇马将士高出一筹的球员并没有多少,与其花重金将人买来,再付出大量的磨合、沟通成本,不如多下功夫激发现有球员的状态,提升彼此配合的默契程度,在赛季一开始的时候就以稳定高昂的姿态向西甲冠军发起强有力的冲刺。因此,如何将皇马现有球员用好,打造出最强的银河战舰,这才是齐达内从季前备战到赛季伊始的整个期间里,最烧脑和关心的课题。

虽然没有进行引进巨星的实际操作,但实际上,皇马这个夏天的动作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沉寂。在夺得队史第11座欧冠冠军后,俱乐部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同核心球员续约的工作。在续约问题上,上赛季欧足联最佳球员、新科欧洲杯冠军C罗无疑是重中之重,31岁的他上赛季依然能够惊人地打入51粒进球,在帮助葡萄牙勇夺欧洲杯后,佩雷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抓紧时间和C罗续约,留住这位在未来两年依然保持巅峰状态的超级巨星。除了C罗这面旗帜,皇马要续约的还有贝尔,贝尔上赛季伤愈复出后表现惊艳,一度成为了球队的大腿。到了欧洲杯,贝尔又带领首次入围决赛圈的威尔士出人意料地打进了四强,对于这位比C罗年轻不少的球队二号巨星,皇马必须给他加薪续约,才能为伯纳乌留住未来的核心。另外,皇马还要解决中场大脑莫德里奇和克罗斯,后防元老佩佩的续约问题。粗略计算一下,在新合同被签订后,皇马仅C罗一人的工资支出就要高达2000多万欧元,贝尔的工资不会比葡萄牙人少多少,再加上其他人的新合同,皇马在球员工资一项的投入将大为增加,续约带来的压力也使得俱乐部的引援步伐放缓。

nlc202309082252

重视青训,培养新人

用丰厚的合同留住老队员是皇马今夏转会窗的一大重任,但球队的未来依然要掌握在新人的手上,在没有购买新巨星的前提下,“老佛爷”该是把目光多投向俱乐部青训小将们的时候了。过去十多年,皇马没有足够重视青训,导致埃托奥、马塔、索尔达多、内格雷多、胡安弗兰、帕雷霍和卡列洪等球员先后出走,在别的球队成就了自己球星之路,皇马青训也成为了总为他人造福的笑料。不过本赛季,齐达内把租借在西班牙人的阿森西奥收了回来,并对其委以重任,后者也投桃报李,在新赛季开始的比赛里接连取得进球,今年8月底更是首次入选了西班牙国家队的大名单。

阿森西奥的能力我们已经有目共睹,他技术出色,敢于和队友配合,还具备不错的得分能力,他的身上拥有着无穷的潜力,日后有望成为皇马的一代巨星和旗帜。但阿森西奥这样的新星并不是头一个,过去的皇马也从不缺少天才,他是否能够获得成功还是要看主教练齐达内的想法和俱乐部高层的决策。齐达内目前对阿森西奥可谓青眼有加,赛季初就给了后者大量的出场时间,他的做法让皇马球迷拍手叫好,一颗未来之星正在伯纳乌冉冉升起。

新赛季齐达内争夺各项赛事冠军的法宝是把手里现有的球员用好,他为何会选择重用阿森西奥?答案很简单,在三年两夺欧冠冠军后,皇马老将们对荣誉的渴望很难和之前相提并论,再加上年龄的增长和疲劳的因素,这个时候就需要中青代球员挺身而出,用他们高昂的激情和充沛的体能来给球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此老将们才会如释重负,在某些关键场次维持住巅峰时期的状态和数据,从而帮助皇马继续保持强大的整体竞争力。

放眼未来,齐祖的野望

对于齐达内本人来说,上赛季虽然中途接手皇马就带队拿到了欧冠联赛的冠军,但当时球队并没有表现出足够强大的统治力,一路晋级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占了屡次抽签运气好的便宜,导致皇马这座沉甸甸的大耳朵杯遭受了不小的质疑。新赛季是齐达内执教皇马的首个完整赛季,他也迎来了进一步为自己正名的机会,卫冕欧冠不是他的首要目标,因为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实际操作来看,连续两年霸占欧洲之巅的宝座几乎是不可能的。齐达内对此想必早已明了,他志在从巴萨手中夺回西甲冠军,从而一举奠定自己在皇马俱乐部乃至队史上的重量级地位。

今夏欧洲杯,并没有太多的巨星表现得足够出色,创造历史的C罗、贝尔本来就是齐达内的爱将,数据最为抢眼的格里兹曼却效力于皇马死敌马德里竞技,不可能被挖来。在观察到巨星们欧洲杯期间并没有太多闪光的表现后,齐达内便没有再要求佩雷斯砸钱买人,他迅速地把目光转移回了队内球员的身上。

齐达内考虑得很长远,他要成为皇马的瓜迪奥拉,甚至超越后者,他希望未来人们回忆起他的时候,想到的不要总是球场上那个齐祖,而是把皇马从低谷中拉出并将其推向巅峰的法国名帅。因此,齐达内会一边提供给莫拉塔、阿森西奥和伊斯科等本土球员更多的上场时间,一边尽可能地提拔马里亚诺、恩佐等皇马青训营里的才俊,为俱乐部打造一整套未来可用的班子。新赛季,齐达内肯定会承受更重的压力,他需要带领皇马在多线作战的同时尽量走得更远,以给更多年轻人出场的机会,虽然这样做的难度会非常大,但齐达内更希望看到一个个潜力股在自己的执教下成长为球队主力。

齐达内这样做对年轻球员十分有利,一旦成功他将很有可能打造一个属于皇马人的青训王朝。不过,这取决于齐达内究竟能在皇马执教多久,起用小将总会面临风险和付出一些代价,如何分配球员们的上场时间和体能消耗,处理好球员的轮换问题,正确地进行排兵布阵,这对于齐达内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且不说齐达内最后会不会成功,单从皇马今夏的转会动作来看,佩雷斯目前还是很支持这种“多条战线齐头并进,续约老将提拔新人”策略的,这让新赛季对于皇马将变得更为重要,球队将面临战绩要求和球员成长的双重压力,只有开局踢好了,齐达内才有底气花费时间来锻炼新人,新人进步快又可以提升皇马的整体实力和战绩,如此良性循环,不但可以解决僧多粥少的问题,还会为皇马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新赛季已经开打,皇马究竟会收获些什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上一篇:头部mri检查多少钱下一篇:职业形象设计与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