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的近义词

2024-04-08

迷惑的近义词(精选14篇)

篇1:迷惑的近义词

迷惑的反义词是什么

与迷惑一词含义相反的词语有:醒悟、觉醒、清楚、觉悟、明白等。

醒悟 [ xǐng wù ] 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如:翻然醒悟。

觉醒 [ jué xǐng ] 醒悟;觉悟。

篇2:迷惑的近义词

(2) 他说出这样的话,真叫人迷惑不解。

(3) 我们不要被事情的假象迷惑了,要看清事情的本质。

(4) 我们不能被坏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5) 我军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迷惑敌人。

(6) 我们被他憨厚的外表迷惑了,谁知他竟然是一个骗子。

(7) 黑暗政府连篇累牍的谎言和生活的枯燥无味迷惑了人们。

(8) 他是个忧心如酲的坏蛋,对你的善意,只是一种迷惑你的手段。

(9) 我们不要为他的造谣所迷惑。

(10) 老师这番话,解开大家的迷惑。

(11) 这乡下姑娘自到城里之后,便被纸醉金迷的生活迷惑了。

(12) 兵不厌诈,只要能迷惑敌人,我们就有了主动权。

(13) 他睁大双眼迷惑地看着我。

(14) 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坏蛋,对你的善意,只是一种迷惑你的手段。

(15) 他有见异思迁的毛病,经常被新鲜事物所迷惑。

(16) 忘不了你一次次的耐心讲解,让迷惑的我豁然开朗。

(17) 尽管他滔滔不绝地讲得很详细,但我听了还是迷惑不解,只好要求他再次说一遍。

(18) 他做事总是故弄玄虚,叫人迷惑不解。

(19) 事情的发生使人迷惑不解。

(20) 选举有如行兵调将,所谓兵不厌诈,用兵打仗时,各方总不排除用狡诈手段迷惑敌人。

篇3:小李的迷惑

于是, 小李就留在了局长办公室当秘书, 小张则去了值班室。办公室秘书的位置是很令人羡慕的, 小李刚来局里就留在局长办公室做秘书, 可谓是一步登天了。有的人是怕一步登天的, 因为他没经历过苦难, 就不会懂得世故的艰难。一步登天的小李傲气了起来, 除了局长以外, 局里的其他人小李都不怎么恭敬, 包括几个副局长在内。有一次钱副局长来找局长说事, 让小李给挡了, 闹得钱副局长很不高兴, 局长也不见了, 气哼哼地走了。

去了值班室的小张, 其实跟各个单位把门的老头儿没什么区别, 也就是别的单位把门的大都是老头儿, 而这里却是刚刚参加工作还极为年轻的小张。值班室除了来人登个记, 就是收收信件什么的。做这些事对年轻的小张来说是一种煎熬。但小张始终做得很好, 从来没有埋怨过, 对待来人总是客客气气热情接待, 也不光是对外来人, 对局里的人也是如此。局里的人上下班都要经过值班室门口, 只要经过了, 不管是谁, 小张都要站起身来对其微笑一下, 包括一同来的小李。只不过每次小张对小李微笑, 小李都像没看见一样, 昂着头就过去了。

小张的微笑和礼貌没多久就赢得了人们的赞许, 尤其是赢得了钱副局长的赞许。钱副局长每次路过值班室门口时, 只要不是太忙, 都要停一下脚步, 对微笑着的小张点点头, 甚至还多次走过来拍拍小张的肩膀。虽没说什么, 但也让小张受宠若惊了。相对一步登天的小李来说, 这可能不算什么, 但对在值班室里的小张来说, 能得到一个副局长的赞许已是天大的荣幸了。

一年后局长调走了, 钱副局长升任了局长。钱副局长当了局长后, 有一天领着几个副局长从外面回来, 经过值班室门口时, 钱局长站住了, 钱局长指着微笑着起身迎立的小张, 对几位副局长说:“小张的位置很重要啊!看着是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值班室, 可它代表着咱们局的对外形象啊!”副局长们都点头称是, 一致赞同钱局长的说法, 都说值班室很重要, 小张的位置很重要。在以后的日子里, 钱局长不止一次经过值班室门口时对跟随他的人说道:“小张的位置很重要啊, 这可是对外的第一个窗口啊……”不久, 局里人都知道, 小张工作的值班室是局里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年终时, 局里要进行工作岗位调整, 钱局长在局办公会上说道:“小张那么重要的位置也要调换一下的, 重要的岗位不能总让一个人坐着。”办公室主任问钱局长:“小张那么重要的位置谁能接替呢?”钱局长想了想说:“小李怎么样?年轻人嘛, 是要在重要的岗位上锻炼一下的。”

小李就接替了小张去了值班室。

篇4:创业初始的迷惑

赵小岑是朱江在2013年3月为美微传媒聘请的律师。他相对美微的员工而言,比较独立,但又无比贴近这个组织,所以,赵小岑在某种意义上,算是朱江和美微传媒的旁观者。

赵小岑对朱江管理风格的评价是:“想法层出不穷,但经常让员工捉摸不定。他很少给员工实质性、具体的建议,而大都是让他们看着摸索,但员工真的做错了,他的精神头就来了。所以,田晓丽对朱江和美微传媒极其重要,她经常要当朱江和员工,甚至也包括股东、合作伙伴的润滑剂。”

所以,黄欢觉得朱江不会管理团队,也不是没有道理。但这种分歧充斥在一个创业团队里,非常可怕。因为对创业团队来说,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方向本身都没那么重要,而摇摆和分歧,却是最大的杀手。

所以,黄欢和朱江一定会分开。不存在谁对谁错,现实使然。

不过,这个话题并不会到此结束,因为赵小岑的看法也许也只是一家之言。比如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田晓丽为什么一直不离不弃地跟着朱江?

田晓丽对赵小岑对朱江管理风格评价的评价是:“其实,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吧。从我的角度看,朱江这种鼓励员工去试错,给我们足够空间做事儿的风格还挺好,因为我们可以不断地成长。”

有时候,屁股(指位置)决定脑袋这句话,虽然听着粗俗,但的确有一定道理。

朱江、黄欢、赵小岑、田晓丽,这四个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以及想法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在描述上述事件时,颇有点罗生门的味道,但其实这里没有什么矛盾的地方,也不存在什么深奥的管理命题和逻辑。朱江自己对创业、找人的感悟就可以总结了:

创业做事情,没有什么现成的管理经验可以借鉴,所有的亏你都要去吃一遍,才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像我在成立美微传媒,刚开始做招聘的时候,我也想和在爱奇艺的时候一样,高标准、严要求,但如果这个样子,根本招聘不到人,没人愿意跟着你这样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创业者干。所以后来我彻底明白了,这就是命运决定的,你正好碰到一个人,他愿意跟着你走、跟着你干,事儿就成了。不然就成不了。

这不仅仅是朱江的感悟,也是许许多多创业者的感悟,成功真的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只有持之以恒的专注和努力,加上运气和机遇。

这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

黄欢离开后,受到一定刺激的朱江加速在8月份就把公司注册了下来,这时候公司的管理层就剩下了朱江和杜子建。应该说,从朱江的切身利益而言,杜子建是个比黄欢更靠谱的合伙人,因为他很懂分寸,不太轻易跨界指导朱江的工作。但两个人的合作也没持续多久。

2012年10月,朱江发起第一次众筹,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影响,他马上接到了杜子建的电话。杜子建告诉朱江,很多朋友,包括政法大学的黄震教授都说这个事儿很危险,可能会牵涉到他,所以需要马上把股份全部退掉。为了防止朱江死也要拉个垫背的,还找了个手下,天天盯着朱江办这事儿。

当朱江众筹的风波平安消退后,他和杜子建深入交谈了一下。杜子建有点儿后悔,坦承自己当时比较忙,没搞懂朱江这事儿的性质,还以为是非法集资。

事实上,这不能怪杜子建,朱江那时候做的事儿,本来就已经徘徊在非法集资的边缘。

“黄欢在公司注册前跑了,杜子建在公司注册后没多久也跑了。我很失望。”这是朱江在接到杜子建电话时的心情,但不管如何,从那个电话开始,美微传媒就是朱江一个人说了算了。

朱江从此将美微传媒扛在自己肩上,蹒跚前行。

事实证明,很多所谓的创新、点子、传奇故事,都是在走不动、扛不住的时候,憋出来的。

比如,众筹。

朱江众筹锦囊

找一个人投资和找一堆人投资的区别

某种意义上,我的众筹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在那之前,我见过上百位投资人,但可以说是一无所获。不过,回头来看,如果这两个渠道——引入天使投资和众筹,再给我一个机会重新选择,我可能还是会选择众筹。

在众筹后,我把引入天使投资和众筹这两种募集资金的方式做过一次结合我个人经历的对比。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所谓的天使投资和众筹的区别,其实就是找一个人和一堆人投资的区别,接地气儿地说,就是寄养和吃百家饭的区别。如果找天使投资,一般来说,创业者和天使投资人有个永恒的矛盾:创业者希望天使投资的钱越多越好,股份越少越好;天使投资的想法当然是反过来的。

但这背后绝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创业者和投资人对公司愿景是否一致,以及随之而来的话语权问题,比如以下的一种可能性:创业者希望细水长流,而投资人要求短平快迅速套现退出。

但众筹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把引入天使投资的风险规避,比如参与众筹的投资人可能对资本回报不那么敏感,毕竟对每个人来说,投入资金算是小额。参与众筹的投资人可能更注重对一个事件的参与感和情景,或者通过该事件,进入一个新的圈子,学习到新的东西。这或许是投资人唯一关注的。

但众筹并非全部是优点。众筹有点像创业者影响力的变现,而且只能变现一次,在公司需要第二轮融资的时候,在资本市场可能会遭遇一些麻烦,比如当事件的热度过去后,你很难再发起一场众筹形式的集资,可能还是需要去找投资人。

而在一开始引入投资,这很容易成为你做第二轮融资的背书。同时,投资人会根据你企业的成长情况,有一个投资人的接力,来帮助你持续成长。

至于我,在某种程度上,我希望在创业初期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管理有足够的话语权。所以,即使重来一次,我可能还是会选择众筹的形式。

引入天使投资和众筹各有优劣。如果你是一名创业者,我的建议是:如果你运作的项目是轻资产类型的,可以尝试一下众筹;如果你的项目是重资产类型,需要持续大规模投资,比如做视频网站,那终归还是逃不开投资人和投资机构的。

当然,以上都只是我的经验。具体到一个项目的成立和运行,有太多实践因素需要考量,很难用一个模板去套。但我可以十分肯定地告诉你:不管找一个人投资,还是找一堆人投资,你不是为了吃那个饭,而是为了自己长大。就如我见过那么多投资人,虽然没拿到任何投资,但重来一次,我还是会去见,因为他们真的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比如到底该如何撰写一个公司的股权说明书,如何衡量一个创业项目的投资、风险和收益,如何言简意赅地表述你创业的愿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坐在你对面的那个身经百战的人。

除了这些技术性话题,精神上的因素和抵抗也会伴随着你。股权众筹还是个新事物,如果你告诉社会,你获得了某个著名投资机构的XXX万元投资,别人可能会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你;但是如果你告诉社会你大概从几百个人那里筹备到了几百万元;甚至有人只投了100元过来,可能就会有人用嘲讽的眼神看着你,并且讽刺你像个到处要饭的——这就是我在做美微传媒、两次众筹前后所遭遇的,但是我从来不觉得这些有任何不堪,我学会了从我的支持者那里不断吸收正能量,我不断告诉自己一句话:“有理想,不丢人。”

篇5:描写迷惑的成语

【故作玄虚】 犹故弄玄虚。指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执迷不悟】 执:固执,坚持;迷:迷惑;悟:觉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眩视惑听】 迷惑人的视听。

【鬼迷心窍】 鬼怪迷惑住心窍。指对问题认识不清。

【迷人眼目】 迷惑他人视线,使人分辨不清。指耍花招欺骗人。

【迷魂阵】 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眼花心乱】 形容心神迷惑不定。

【狐狸尾巴】 古时传说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却始终变不了,成为妖的标志。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人的罪证。

【故弄玄虚】 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虚虚实实】 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讹言惑众】 讹言:诈伪的话。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

【兵不厌权】 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同“兵不厌诈”。

【造谣惑众】 制造谣言,迷惑群众。

【狐媚猿攀】 像狐狸那样善于迷惑人,像猿猴那样善于攀高。比喻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

【当局者迷】 迷:糊涂,迷惑。指当事人反而糊涂。

【大惑不解】 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兵不厌诈】 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两豆塞耳】 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流言惑众】 流言:无根据的话。指制造谣言以欺骗、迷惑群众。

【静言令色】 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

【目乱精迷】 眼花缭乱,神情迷惑。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

【染神乱志】 指思想受到迷惑扰乱。

【故弄虚玄】 犹故弄玄虚。指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堕云雾中】 堕:落下。落入迷茫的云雾中间。比喻迷惑不解。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指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当事人则往往会迷惑糊涂。

【富贵不淫】 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迷惑。同“富贵不能淫”。

【蛊惑人心】 蛊惑:迷惑。指用欺骗引诱等手段迷惑人,搞乱人的思想。

【两耳塞豆】 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暗度陈仓】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掩人耳目】 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唱筹量沙】 把沙当做米,量时高呼数字。比喻安定军心,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

【迷魂汤】 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妖言惑众】 妖言:迷惑人的邪说。用荒谬的鬼话迷惑人。

【诪张为幻】 诪张:欺诳。以欺骗迷惑别人。

【富贵不能淫】 富贵:旧指有钱财、有地位;淫:迷惑。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迷惑。

篇6:迷惑的近义词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puzzle. Will I be pretty? Will I be rich? I wonder about what I will be. I show curiosity to the world too. Can I know all about the world?

Why did the dinosaur disappear? Who killed them? It is said that a huge stone fell from the sky that made the earth dark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lower temperature that caused the dinosaurs’ babies could not come out the eggs. But I don’t think so. I think that some aliens came to the earth. Then the aliens used some unknown weapon to kill the dinosaurs, and took away all the dinosaurs to their planets. However the dinosaurs are in the space or not, that’s my first puzzle.

Secondly, I want to know why so many airplanes or ships which went to the Bermuda Triangle never came back again. Is there a horrible monster in there that ate the planes and ships? Or is there a black hole that causes the planes and ships disappear? What a puzzled world it is!

篇7:迷惑应聘者的面试问题

别掉进这个陷阱,专家表示,你总是希望让自己表现得积极乐观、以行动为导向,而 招聘 经理可能会利用这个问题来弄清楚你是否难以和他人共事,或是否会拖累公司士气和生产力。“忘了过去让你恼怒的事情。”

专家建议。沉思几秒,然后表示自己记不得什么特别烦扰的事情。然后继续称赞前任上司的学识渊博和公平待人,赞扬以前同事的能力和态度。这会展现出你积极的人生观以及自控能力,以及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如何处理社交问题。

可以描述一下你是如何解决工作或学习问题的吗?

专家表示,这个问题确实没理由让人惊奇,因为它是最基本的 面试 问题之一, 面试 者通常应该预料到会出现这个问题。但是, 面试 者往往要么没法立即给出答案,要么错失了突出自己最优秀技能和特点的机会,

专家表示,面试官真正想要了解的是你的思考方式。事先准备好一个能够展现自己成就的答案,如自己如何为一个特殊任务或复杂的项目解决了时间管理问题。

可以描述一下你在工作或学习中把事情搞砸了的情况吗?

这个问题是个雷区。“这个问题里隐含的问题是,你是否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还是不断重复同样的错误。”专家说道。同样,面试官可能会试图从你的答案中搜集了解,你是否太自以为是或不够有自知之明来为自己的失败负责。或许更成问题的是,如果你的 了一串自己的负面品质或重大劣迹,那么你实际上是在向面试官展示自己的不可靠,你肯定拿不到这份工作了。

篇8:“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迷惑

把文化庸俗化, 是因自己就庸俗, 以为啥事只要对接上文化就不庸俗了。于是, 文化就成了一些人心中的“穷欢乐”, 是经济活动之前的“开场锣”, 是经济发展之后的“庆功鼓”, 是炫耀经济成果的“研讨会”。如果这也算是文化搭的台, 文化真的不如不好卖的西葫芦有用了。文化在当今不少人的价值判断中就是“晚会”、“开幕式”、“庆典”, 是一帮子脸蛋漂亮、身段婀娜的明星们的唱唱跳跳了, 是一帮子吃着体制饭, 享受着政府“津贴”, 比跑场子还勤快地参加着各种各样的“研讨会”、“笔会”、“论证会”的“教授”、“作家”、“学者”们的“瞎忽悠”了, 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误读过。

或许是我们真的穷怕了, 从吃不饱肚子到穿不起裤子, 都以为是经济不发达, 生产不发展。一旦有了一段不“你死我活”的安定局面之后, 就把文化当成舞台, 把挣钱视为根本了。这样的庸俗文化价值观, 要是能发展经济, 那也无非是“山寨型”的经济, 不会有良性的、持久的经济繁荣。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 文化就没给经济搭过台, 给经济搭过台的保准都不是文化。别说你卖“茄子、辣椒、胡萝卜”与文化无关, 你就是卖笔砚纸墨那也是经商的手段, 不是经营文化。人类生存的状态是通过经济交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但它的活动本身与内质哪一个又不是文化的行为呢?趟地的犁铧, 铲地的锄头, 航海的船舶, 酿酒的技术, 贸易的交换, 房屋的建造, 都是人类寻找到智慧之后的文化结果, 难道它不是目标还是手段吗?如果是手段, 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就足可以让人生存了。

还有一种更独立于经济的文化, 这就是人人都无法逃避的爱与恨, 善与恶、沉沦与救赎、希望与绝望的生命意义的分裂, 自我与他人、男人与女人、人类与自然的原始对抗。这种分裂与对抗构成的生命形式是超历史、超政治、超经济的。只有文化意义上的哲学、宗教才能对其实现救赎, 没有文化的民族之间的经济很容易引起冲突。

人类经济每前进一步, 都是我们的一次思想解放, 科学创新, 智慧升华。而世界的经济发展史一再证明, 经济的发展是文化自觉后形成的一种“文明成果”。政治、经济, 都是与文化密切相联系的, 高度重视文化对政治与经济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才会使建设文化、保护遗产、发扬传统、传承文明成为人类进步的“本能”。

篇9:逃离的迷惑

症候群之轻度工作抑郁症

撰文/韵霓

从去年的某月某日开始,我就一直叫嚷着要去大理。实在太喜欢那里的一切:美味的洱海螺、垂涎的梅子酒、被细雨打湿的石板路,以及坐在海边的大石头上,让美丽的玉带云缠绕的苍山随着阳光的变幻一点点感动着自己……那日,连续三个多月的加班之后,唉,实在憋不住了,于是和朋友订了来回的火车票,用大塑料袋把出门的东西装好,悄悄拎到办公室藏好,准备下班铃一响就开溜。铃啊,你快点响呀,快点响……正当俺摇头晃脑憧憬着美好的旅行时,领导笑眯眯地走到跟前,俺也笑眼朦胧地抬起头。“明天你把这个方案改一下,我们后天讨论!另外,明天带上相机啊,有个重要活动要拍!”愣时,俺的眼前:苍山、螺蛳、桂花树都长上了小翅膀,往远处,飞呀,飞……退票吧!别挣扎了。

工作,您厉害,工资,您最大!是夜,拿了火车票,去了火车站,没带包。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不带包到火车站!俺暗自发誓。到了窗口,把四张票递了进去,过了一会儿,被送出来两张。“你这回程票是大理买的,不能退,得在大理的窗口才能退!”顿时,憋了一天的我,脸也红、脖子也粗了。

如果,工作也可以退票的话,人生,该有多么的幸福。

回头一望,整个夏天,做了很多的计划,去这里、去那里……没有一个成行。出门旅行,如今看来,何其稀奇的一件事情。工作与旅行,是一对永远解不开的死敌。工作,为了糊口;旅行,为了解心;生活,总在吃饱与快乐之间纠缠。

从小的理想是:要做一名超级聪明无敌美少女;向往的生活方式是:连续的死命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一段悠长假期,连续死命玩乐旅行一段时间。且确实,一直是朝这个目标努力的。然而,现在看来,我是连续死命地工作了好长一段时间,但是,我的假期呢?越飞越远……

睡觉,不知什么时候成为行进中最时常的事情,总是昏昏沉沉地睁开眼便看见树林、或是稻田、或是村舍,再一睁开眼,便看见楼房接近,是到了。

曾经,最喜欢的是看路上的风景,总是雀跃地期待前方。这次,似乎过于疲累之下只想把头埋入一个舒服的地方睡,安全、寂静。旅行的意义,此刻,变得模糊,或许,只是离开,便是自己现在想要的:把工作退票的生活!

诊断处方:

如到单位就出现精神紧张、对本职工作缺乏热情,对户外生活过于向往,喜欢白日做梦,醒来后对现实经常不满,容易烦躁,有时会自言自语—如“已登顶”、“虐死了算”之类,基本属于轻度工作抑郁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做出极端的生活选择。

建议刻意培养个人对工作及日常生活的感情,适当增加与户外圈内把持正确方向的资深舵手人士的交流,纠正“只有户外才有我想要的一切”的错误想法。同时,建议多吃如葡萄、菠萝、木瓜、苹果、椰子、梨、橙、橘子、橄榄、李子等等属性平和的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增长脾气,刺激想法趋向偏执。

推荐猛药:娶老婆生娃,用她们拴住你想飞的心。

症候群之中度户外强迫症

撰文/糊

我想辞职,我要辞职!

这个念头存在我心里很久了,几乎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户外乐趣的时候,它就已经悄悄在心底扎根,每每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便升腾在心里,我几乎成了祥林嫂,而放弃一切去换取在路上的自由就是我固执得不肯忘却的理想。

人是多么容易违背自己的初衷,年轻的时候,我总以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只要我努力,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是啊,只要我愿意!但是经历的事情多了,失去的东西多了,放弃的多了,伤痛层层叠叠,年轻时候的狂妄梦想渐渐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忘却。

可是我为什么要遇到旅行呢?如果不是旅行再次点燃我的热情,我也许就甘心或不甘心地在庸庸碌碌的日子里放弃了。

想起来真好笑,我已经完完全全地成为年轻时我所不齿的那种人了,最糟糕的是,我居然并不以为然,还有点沾沾自喜、不思悔改,比如同学聚会时大家夸我工作好的时候,比如又疯狂采购了一番在镜子前试新衣服的时候。

可是,我遇到了旅行,路上的我,那样年轻、那样纯净、那样简单,简直是困在写字楼里装模做样的我可望而不可及的。我突然惶恐起来,我的梦想呢?我的梦想呢?没有梦想过了这么多年,我难道还要继续?

我知道,如果说户外之旅代表着生活中理想的那一面,那工作便是生活中的现实一面。

没有工作,就没有金钱来源,就无法生存。没有钱了,还怎么继续走下去?我都知道,但是每个人的选择并不都是一样的。上个月,很久不见的一个同学终于放弃工作,和未婚妻去了他向往已久的新疆。凭心而论,我的能力不比他差,如果他可以这样潇洒,为什么我不可以?

因此,我还很是庆幸自己还没有家庭之累,还略有积余,让我尚能在自己的青春之时,任性地挥洒一把。

就像歌中唱到的那样:继续走,继续失去,在我没有意识到的青春……

诊断处方:

中度户外强迫症的主要表现症状为:以辞职为乐趣。

很多出境旅行需要出示年假证明,如果说辞职了就很难签,别人会以为你想跑路。而且,没有固定工作,生存压力迟早会上升为生活中的主要矛盾(除非你是大款)。

从个人认知上,首先要使自己尽量正确、客观地认识每件事的真实情况,并自觉约束个人强烈的颠覆生活轨迹的愿望。这不是对生活的妥协,而是成熟的处事之道。

与周围的人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鼓励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除了旅途中结识的同道中人,还应该主动结交各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和兴趣爱好的人,寻求友谊和帮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只有志同道合才是真朋友的心理误区。

每当感觉只有户外才是惟一出路时,就应该把改造过的合理化观念默念一遍,以此来阻止自己的偏激行为。

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是一门艺术,有时候难免有不顺心的事,这时必须勇敢面对,相信自己一定有办法尽量圆满地解决所有困难。

推荐猛药:学习向生活咧开嘴去微笑甚至大笑。

症候群之重度行为分裂症

撰文/阿尼玛卿

在我的眼中,户外的生活与稳定的工作简直就是如同水火势不两立。

也曾有过不错的工作,公司的薪水福利都很像样,甚至于公司还为我这样的部门经理配发小车,每天穿着人模人样的职业装俨然就是一标准白领。老爸觉得我很有出息,男朋友也觉得我让他省心,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我距离成为贤妻良母的时间指日可待。

但是,命运往往就在行差踏错的那一步发生改变—我报名参加的免费登山活动居然被通知入选了。初次登山而且是登雪山带来的震撼让我在此后的近两三个月里没能从神魂颠倒的状态中恢复过来。痴迷状态下,我购置了全套价值不菲的装备,穿着打扮渐渐变成了户外人士,我不再关心时装的最新动态,也不再关心化妆品的流行趋势,手腕上精致的欧米茄也变成了专业登山表。那种有点“烧包”的新驴形象绝对是我当时的真实写照。

有一阵子忙乎着登了两三座自己喜欢的山,看着囊中日渐羞涩,赶紧找了份工作。

干得好好的,五一来了,和朋友约好了登山,转过头向公司请假时未获批准,思来想去只好辞职了。登完山又找了份和户外相关的工作,原以为这下子能工作登山两不误,但临近十一大假时,工作时间的冲突,与领导的几次沟通之后未能达成一致,于是又只能甩手不干了。直到现在,依然是打零工的干活,美其名曰“自由职业者”,物质上绝对谈不上富裕,但精神上和时间上却是非常自由。

只是苦了家人,老爸担心我一天天年岁渐长不仅一事无成还居无定所,男朋友早就觉得我那种生活状态让他觉得太缺乏安全感而分道扬镳,周围的朋友看着我放弃好好的工作过截然相反的生活而大惑不解……我无法向他们解释这些改变源自何处,因为表面上看我已经失去了太多:金钱、物质、爱情、家庭……而那些我得到的却又不能示之于人:

在户外,我滤去了身上刻意的精致,变得自然而坚强;在户外,我蜕去矫情与客套,变得坦然而豁达;在户外,我没有了城市的虚华与浮躁,我变得简单而快乐……那一路走来的精彩与故事,丰富着我短暂的人生旅途,我知足了!

不过,选择过那种能随时背起背包出游的自由生活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甚至于寂寞旅途中你总是在心里反复地掂量这样做是否值得,这样的价值观是否太边缘化,最终或硬着头皮走下去,或打道回府再入职场全力打拼。

给那些坚定的老驴们一点掌声吧,他们一路行来已属不易。不要去指责他们的生活方式,那样的一种人生,他们选择,他们懂得!

诊断处方:

如果让工作与户外变成水火不容,那么你已患了重度行为分裂症。

总不能飘来荡去一辈子吧?总该为工作与户外的对立寻找个解决之

道吧?理想的方案是:狠狠地花上一笔足以让我倾家荡产的钱置备齐摄影的基本器材,用上自己还算有的摄影底子,当一名高山摄影师,以拍摄图片的收入弥补不断出行的开支。再一种方案就是去当高山向导,既可以登山又可以不为生计奔波。当然最稳妥的方式还是找一个能理解你、欣赏你的好老板,能付给你不低的薪水,

推荐猛药:中奖500万!

工作与户外水火不容之五大理由

公平地说,户外和工作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生活的一种方式而已,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它们是对手,互相都在争夺着,争夺我们的时间、体力、精力、快乐……

时间

要说工作和旅行还可以勉强地揉在一起,我勉勉强强表示赞成。毕竟哪怕在距离单位千里之外的海滩散步,接到单位十二道金牌般的电话,还是可以在第一时间奔到机场飞回单位上班。可是,户外跟旅游可不是一回事啊,在爬着阿尼玛卿雪山的时候,为了谨防工作出问题老板找不到你烧钱去配个海事卫星电话,随身带着,就算你有钱配了一个砖头电话,可爬到5600米的时候,老板电话来了,让你24小时之内回公司,回得去吗?哪怕你有翅膀,那会儿也早冻折了啊!

受伤

所有喜欢户外运动的狂人,身体从没受过伤的估计屈指可数,骑马的时候摔了,爬山的时候滑坠了,滑雪的时候脚崴了,抱石的时候腰扭了,还有雪盲啊、晒脱皮啊、甚至骨折等,这种受伤几乎无可避免,但问题是,你户外了,你受伤了,可你的工作呢?没人能保证户外不受伤,更没人能保证今天伤了明天还能飞奔着雀跃着去往办公室的路上,就算在意识上你能,但在行动上,无限不可能!

体力

忙了一个星期,好不容易到了周末,背起包,该去户外透透气了。很快,兴奋和疲劳的户外周末转瞬即逝,有几个人在星期一的时候能保持最佳状态去上班呢?就算你周末只登了个海拔1900米的山,但这两天的体力消耗至少也要你睡个好觉来恢复,如果硬拍着胸脯说自己没事儿,绝不会影响周一的工作,但结果很可能就是周一的你在单位同事惊诧目光中趴在会议桌上流着口水睡着了!

快感

毫无疑问,工作除了养活我们自个儿,还能给我们自信心,工作也是在这个社会上体现自我价值的最好途径。但当你的满足感更多的来自爬上更高的山、滑了更远的雪、潜了更深的水……而工作在你内心深处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小,带给你的快感也越来越小,你怎么可能还全力以赴地去面对你的工作?!

责任

篇10:迷惑的近义词

谈到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定义,不同的行业对产品经理的定位各有不同,不过其中有一点就是产品经理经常被大家提及就是沟通协调能力+广泛知识(各行业、各条口)+全面的判断能力等等。就以上特点,真的是非常有话要说。

恰恰在实际的工作中,产品经理往往变成了工作协调人员,而对产品的设计把控就变成了需求的传达与执行,最终的重心就变成了时间表的把控与 PRD等规范执行等等。至于是否按时完成且不被协作部门投诉则就变成了工作能力及成绩等的衡量标准。难道这就是产品经理的工作职责?产品经理的价值所在?很疑惑……

由于自身的学习有限及接触的行业时间较浅,自己对这方面真的没把握说是弄明白了,但是想说下自己对这一点的看法。

产品经理:简单的说是对自己负责的产品负责到底最终实现产品的价值,自我产品有明确的规划。了解同行业产品现状,开拓新产品等等

根据目前的工作就我眼中的产品经理的工作总结如下:

市场调研:研究市场,了解客户需求、竞争状况及市场现状,最终发现创新或改进产品的潜在机会,

制定产品定位。

产品定义及设计:确定新产品需要做哪些事情。即产品实现目标。产出(PRD)来进行描述(产品的愿景、目标市场、竞争分析、产品功能的详细描述、产品功能的优先级、产品用例、系统需求 、性能需求 、销售及支持需求等),而产品设计可以说是产品经理工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如果产品经理工作中不包含这部分内容,那还是产品经理的工作吗?

项目管理:我的理解是整个项目的协调、拍板及负责人。(我认为这个岗位应该和产品经理岗位不一样,但目前产品经理往往充当了这类工作)

产品宣介、推广:和内部同事如老板、销售、市场、客服等沟通产品的优点、功能和目标市场,及产品运维等等。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制定产品发布->成熟->退出市场整个生命周期,其中包括产品的升级优化等。

篇11:8个妙招帮助消除孩子学习的迷惑

第二招,抉择时的诱导询问法

第三招,以一种选择为前提巧妙设问

第四招,黑母牛的奶一样是白的

第五招,拔开遇事慌乱的迷雾

第六招,船到桥头自然直吗?

第七招,亲身体验才是最深刻的

篇12:迷惑

迷惑mí huò[释义]

①(形)辨别不清;摸不着头脑。

②(动)使迷惑。

篇13: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表象之一:执行力不够

很多企业家和高管都有很多非常好的想法, 但是却无法落到实处, 很多事情强调了很多次, 也尝试了几次, 结果都是无疾而终, 不了了之, 令企业家和高管们失望, 以为是企业的执行力出了问题, 于是做执行力方面的培训, 让员工看执行力的书, 大会小会都强调执行力, 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其实, 执行力的提高涉及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 企业的发展是阶梯式的成长, 而不是爬坡, 所以随着公司业务量的提升, 管理体系必须跟着提升, 要从量变到质变, 这时候就不得不否定很多过去给公司带来成功的一些做法。其次, 高管的想法不是每个普通员工都能够理解透的, 很多都是一知半解, 甚至根本不

明白, 稀里糊涂地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做。所以必须经过“翻译”才能成为普通员工可以理解、可以操作的战术, 而这个“翻译”的工作就是“战略设计”。最后, 执行力来自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 知道为什么而战, 知道做好了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这样才能把高管的好想法落地。所以说,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略, 就必然没有执行力, 如果把执行力简单地理解为按照老板或者高管的思路去做, 那就大错特错了, 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把执行力理解成为“听话”。

表象之二:业绩下滑

由于大多数企业到目前为止依然停留在生产同质化产品的层面, 所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广告战、价格战、关系战成为必然。表面上看是销售力不够, 于是一些企业为了扭转局面, 试图通过打造“狼性团队”来提高战斗力, 一时间“狼性团队”成了带有褒义的好词, 企业趋之若鹜。

其实, 销售力不够是战略缺失的表象, 当一个企业没有清晰的战略的时候, 产品就没有清晰的定位和差异化特征, 不管什么样的“狼性团队”都不可能把一个没有价值的产品说成是有价值的产品, 除非是“忽悠加催眠”, 把客户给迷惑了, 但是客户早晚有清醒的那一天, 到那时必定是客户的流失。

所以,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业绩下滑的问题, 就要有明确的、科学的战略规划, 回归到营销的本质和起点, 在产品定位和竞争力上下工夫, 在市场份额上做文章, 忽视产品力而在销售力上做文章是本末倒置的。

表现之三:研发与销售脱节

很多企业的研发团队与销售团队隶属于不同的领导分管, 各有各的目标和想法, 各有各的计划和流程, 两者缺少交集。结果是研发团队主导并强力推动的产品销售人员不愿意卖, 或者卖不动。销售人员提出的新产品创意研发团队却做不出来;或者研发团队按照销售人员的要求做出来了, 产品却达不到要求, 销量达不到预期;新产品的研发周期过长, 错过了市场上的机会窗口;企业的产品数量越来越多, 但是真正畅销的品种却很少。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而导致的普遍问题, 战略的作用之一就是把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 让各个部门为了企业共同的目标而战, 用共同的计划来推动工作, 用协作的方式来开展工作, 因为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 避免各行其是。企业有了清晰的战略, 就可以打造一个 (或几个) 产品研发平台, 从而明确品牌的基因, 减少元素, 增加共性, 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降低采购与开发成本, 提高新产品的稳定性和品质, 明确未来3 ~ 5 年的产品开发路线图。

表象之四:部门扯皮严重

团队配合意识差, 很多问题绕了一圈, 似乎大家都有理, 又都有错, 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去解决, 令老板头疼。有些人认为, 这是因为企业越大员工越自私, 所以有必要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大家, 或者通过各种监控手段给员工施加压力, 逼大家就范。有些企业则寄希望于通过团队合作训练来改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 通过洗脑让大家改变思想。其实, 部门之间不配合是因为大家的利益不一致, 无法形成合力。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就要通过战略设计把大家的利益首先绑在一起, 唯有这样大家才会明白:帮别人就是帮自己。战略规划需要正视人性, 尊重人性, 不要跟人性较劲, 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总体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员工为了个人目的而努力奋斗, 这样才能实现双赢。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帮助每个人实现个人目标, 让每个人都能够看到公司战略的实现对于个人有什么好处。所以说员工也好, 经理人也好, 在看不到未来的情况下只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而有清晰战略的企业则会凝聚人心, 让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通力合作。

每个企业都是由小到大, 企业到了几千万人的规模就从生存期进入发展期, 如果这时候开始做战略设计, 就很容易进入快车道, 迅速发展起来。如果没有清晰的企业战略, 就只能依靠老板的“个体智商”, 靠着敏锐的嗅觉和实干的精神去拼搏, 事无巨细, 整日操劳。遗憾的是, 很多人即使知道了战略的重要性, 却没有时间去顾及, 其实, 人们说没有时间做某件事, 是因为不重视。我坚信, 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 就必须依靠“组织智商”, 尽快摆脱对老板一个人的过度依赖, 发挥集体的力量。但是在没有战略之前, 老板不敢授权, 不敢重用经理人, 因为很容易出现“一抓就死, 一放就乱”的问题。可以说, 没有战略的老板, 必然是忙忙碌碌, 没有时间休息, 没有时间享受生活。忙是因为没有战略, 而没有战略, 会越来越忙, 这就是因果关系。

当然, 系统性的战略规划最大的价值就是让大家学会“从后往前看”, 即把终点想清楚了才开始去做, 把问题想透彻了才开始去做。

篇14:令人迷惑的双面印度

如此鲜明的反差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这是印度的宗教文化传统与现代西方文明碰撞所产生的奇特现象。

不重现世的传统宗教

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十分浓厚的国家,几乎人人都是虔诚的教徒,80%的人信奉印度教,伊斯兰教是第二大教,约有13%的人口是其信徒,其余的人分属于锡克教、耆那教、佛教、基督教、拜火教等等各色宗教。宗教已经深入到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没有宗教就没有印度文化。

由于宗教的影响实在太深远,人们对宗教活动的热衷是中国人无法理解的,在印度有一种说法是“一亿人的印度”,因为在这个人口大国中只有一亿人在干活,其余的人都在虔诚地为了自己所信奉的宗教修行。修行是要和劳作、挣钱这些世俗的东西隔离的,因此印度的贫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绝大多数印度人都不事生产。

人们不工作就要挨饿、就会贫穷,但是印度人却不以为苦,他们不关心自己是否能买上一辆摩托车或者一部手机,只关心自己的修行。从信众人数最多的印度教教义来看,印度教追求“梵我同一、业报轮回、精神解脱”等等,认为人在世上的境遇是上一世决定的,任何人和事都改变不了,现世的欲望会带来下一世的灾难,且永远也脱离不了痛苦的轮回,只有潜心修行、灭绝一切欲望才能跳出轮回,达到人生的幸福境界。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同样也是教导人们不要指望现世,要苦修来世。这些宗教的教义让印度人以极大的热情避开现实,避开让人来世受苦受难的劳作,而投入到幸福的修来世中去了。

对经济发展不热衷

这种教义带来的副产品就是,印度人即使不修行,也不愿去干活挣钱。在印度街头,哪怕是工作日的大白天,大街上随处可见睡觉或者休息的男人,首都新德里总统府附近的大草坪是热门的睡觉地点。这些大白天睡觉的人很多都是没有工作的穷人,但是他们睡得理所当然,警察们是不会管在公共场所睡觉的人们的。在乡间,最常见的情景不是大家热火朝天地在田间劳作,而是在一家要什么没什么的小卖店门口聚集着闲谈,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是却不会想着去干活挣钱。即便是有工作的印度人也是很慵懒的,甚至可以在上班期间随意给自己“放假”,出去找家寺庙放松一下紧张的身心。

在现代普通印度人的观念里,经济的发展绝不能违反自然万物发展的规律,那些存在着污染环境可能性的经济项目,在印度人传统的价值观念里是罪“业”,是要受到惩罚的。20世纪90年代,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准备投资数亿美元在印度建立大型火力发电厂,这对长期饱受供电不足之苦的印度人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该项目在论证的过程中因为多处涉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终被取消。

殖民带来的精英教育

虽然印度一方面是宗教文化传统深厚的文明古国,另一方面却也是受西方文明冲击最厉害的殖民地国家,这必然给现代印度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早在1498年,葡萄牙殖民者就踏上了印度领土,开启了殖民印度的浪潮。17世纪之后,英国在印度开始了长达300余年的殖民统治,一直到1947年印度独立才结束。英国殖民者从最初为谋求商业利益而来,最终演变成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统治者。教育,无疑也深深地留下了他们的烙印。英国殖民者为印度建立起了西方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它对印度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英语作为高等教育教学语言的普及,也为印度在今天全球化世界中的经济和科技发展贡献了力量。

由于印度精英阶层长期接受良好的西式教育,所以印度虽然并不富裕,但却拥有庞大的人才库。印度每年有多达250万的信息技术、工程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毕业生,其中有65万研究生和4000-6000名博士生。印度理工学院就是按西方教育理念建立起来的一所精英高等学院,它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在印度的科技崛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殖民教育的影响以及英语的普及,印度年轻的学子与西方文化没有任何隔阂,优秀人才在毕业后往往会到国外特别是美国继续深造或工作。印度的政策制定者们一度悲叹过印度作为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才外流,然而,这些人才实际是被“储备”在海外,而不是完全失去了,散居在海外的印度人形成了一个遍布全世界的2000多万人的知识精英网络。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这种人才外流已经发生了逆转,印度迎来了一个归国潮,过去的人才外流反而变成了一个优势。这些从海外归来的、全球化的印度人在印度和国外都有落脚点,他们与国外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推动着印度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殖民留下的法律体系

英国殖民者还给印度留下了完善的经济法律体系,其最为国外投资者称赞的是金融的管理运作与国际社会同步,印度的银行系统不但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很少,而且对政府有一定的抵制和干预能力。因此,印度银行的坏账率很低,货币的支付手续齐全,符合国际金融的法律和惯例。此外,印度政府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激励技术创新,避免侵权,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以IT产业为例,全球十大信息技术公司(包括微软、英特尔、甲骨文和德州仪器等)都在印度设立了境外最大的研发中心。

由于国际化法律体系的健全,创新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这些有利条件大大刺激了国际风险资本的进入。自2000年以来,印度可利用的风险资本数额已经翻番,大量美国风险资本公司在印度都设立了常驻办公室。由于创新和创业环境的日益改善,创建新企业的障碍日趋减少,也激发了企业创新的动力。

上一篇:2024新作文下一篇:在生动形象的趣味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