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丰富的社区生活

2024-05-17

第13课丰富的社区生活(精选9篇)

篇1:第13课丰富的社区生活

玉门市油城学校2010-2011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学案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导学案

主备人:蔺渊使用人:蔺渊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

份数:_______领导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签字时间:__________年___月____日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知识与能力:通过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科书,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通过展示、朗读、分析有关史料,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市民风貌。通过阅读教科书,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通过展示、朗读、分析有关史料,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市民风貌。通过小组交流,介绍自己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并与宋代主要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做比较,找出异同点。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到全班进行交流,请同学老师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培养同学协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的学习品德。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培养分析史料、提供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习难点】通过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代家乡传统节日风俗的比较,学习比较法。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探究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进入历史情境,展开历史想象;参与问题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进行深刻反思。

【导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到宋代好好地看看吧!

【预习自测】(请认真阅读本课内容,自主完成下列知识梳理)

一、话说《清明上河图》

二、生活在宋代的一天

由学生表演,展示城市风貌、乡村生活、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

题目:假如你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农村少年,一日来到汴京,把你的观后感写下来。(可根据“汴京一日游”路线图提示,结合《清明上河图》)

三、展开想像的翅膀

50年后我们的衣食住行会如何?

四、活动延伸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节庆活动是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让学生查资料,寻找春节(元旦)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写出小故事,在班里交流。

【归纳整理】(画出本单元网络示意图或智慧树)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城市的繁荣D.达官贵人的需要

2.宋代人最重视的节日是()。

A.元旦B.元宵节C.端午节D.中秋节

篇2:第13课丰富的社区生活

遵义九中政史地组 聂昌琼

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反思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课主要从宋代的社会阶层、乡村生活和城市风貌三方面介绍了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描绘了一幅异彩纷呈的人类历史风俗画卷。学生以前所学的历史概况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内容,“社会生活”对学生而言是全新的历史概念。本课“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宋代的历史,形成历史整体观。另外,由于历史发展的传承性,现在很多生活习俗都可以在历史中寻得渊源,学习本课,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因此本课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形象思维较好,想象力丰富。同时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有了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另外,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了切身的体会,比较容易激发他们探寻今天传统节日风俗与宋代民间传统节日风俗之间的关系。因此,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教师必须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搜集资料、观察图片、模拟导游等,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3、教学目标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依据新课程倡导的“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的理念,以及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结合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并能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宋代社会生活主要特点

一.人们的衣食住行

衣:宋代服饰体现了等级性和不同的行业特点。衣料也有较大的变化,由麻布向棉布发展,麻布还是最主要的衣料。

食:宋代食品种类很丰富。南北饮食交流普遍,但总的来说,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主要吃米饭。茶和酒是常用的饮料。

住:城市居民住瓦房,农民住茅屋,官僚、地主和富商住园林式住宅。各种家具种类繁多,而且高脚家具广泛使用。

行:宋人代步的工具分为水陆两大类,主要有轿、车、马、骡、驴、牛、驮。大海船还有指南针。

政治:由于到了宋代士族门阀到唐末已经没落,科举考试制度真正得到广泛应用,对社会真正产生重大影响。科举制度使大量过去贫寒的读书人一跃成为士大夫阶级,使政府与社会有了紧密的联系,也打开了平民入仕为官的管道。而在农村,宗族制度成为维系社会的主因。妇女的地位在宋朝大幅度下降。贞节观在宋朝得到了发扬,在宋朝开始在中上层阶层妇女实行的缠足风俗严重迫害妇女的身体与心灵,官妓这种制度在宋朝已经沦为出卖肉体的工具,且花样繁新。

经济:宋朝的都市商品经济特别发达。北宋有四十六个十万口以上的城市。包括开封、洛阳、临安(杭州)、大名、应天(今商丘)、镇江、平江(苏州)、江陵(今荆州)、广州、成都、福州、潭州(今长沙)、泉州等。

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口达到百万以上,店铺多达六千四百余家。宋朝打破了坊市分区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开设,还出现了夜市与晓市。从微观上看。比如衣食住行,衣服::宋代崇尚节俭,1、对服装的颜色和佩戴的实物有严格的规定。

2、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3、妇女开始缠足。饮食方面:1,当时饮食特别丰富,东京城市里食品达到二百多种。2.夏季还有冷饮,北宋的肉食以羊肉为主,南方人多吃鱼。住宅方面:农村人多以低矮的茅屋为主,稍微富裕的以茅屋和瓦舍相结合。

2、城市平民:屋顶用草或瓦舍,讲究的外修门屋,内为四合院。3.贵族官僚,宅邸宏伟壮丽,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有耳房和偏院。交通方面:交通发达,人们多哦那个牛车和驴车,大官贵族多乘轿子,士大夫一般骑驴和骡子。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春秋节。

文化:宋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丰盛时期,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为筛选官员而建立的科举考试推进了教育制度的发展,印刷品的广泛流创促进了文学的交流与对艺术的鉴赏,景德镇瓷器的高度繁荣,与唐朝不同,一般的官员都具有学者、诗人、画家、政治家的特质,喜爱字画,善于诗词,收藏古董。一般百姓钟爱戏曲,酒家林立菜式繁多,市场充斥衣服鞋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宋代士农工商阶层的生活状况;通过收集材料,小组交流,介绍自己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并与宋代主要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进行比较,探究宋代的乡村 生活;通过模拟导游,体验宋代的城市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传统节日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风俗,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 认同感,增进学生爱乡爱国的情感;在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中,学会协作学习。

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知识技能为主体,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方法中。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在全面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依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学生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通过宋代民间传统节日风俗与现代家乡传统节日风俗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学习的方法。

两宋时期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和条件:两宋军民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以及宋辽、宋夏、宋金的议和,使得中原和南方地方获得了相对安定的社会持续发展环境;契丹、女真、党项等少数民族崛起扩展之际,也不断吸收中原先进文明,农耕文化也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交融,大大丰富了华夏文明;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大大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古代经济中心南移;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项重大发明与应用以及海内外贸易的兴起,中国科学技术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两宋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法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体验、释疑中达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三、教法分析: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和历史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情境为载体、以探究为主线、以“三维”为目标,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在探究中提高。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索”启发式教学法:采用设问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比较法: 引导学生将两个同类性质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学生对史实的认识和理解。

3、生活化教学:即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将历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使遥远的历史更贴近学生,更为学生所接受。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显现集声、文、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功能,实现立体教学的目标,优化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清明节放假三天,同学们都做了些什么?清明节有何特点?实际上在宋代的寒食节也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家想了解其具体情况吗?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今天的主题“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一、两宋的社会阶层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两宋时期的社会主要有哪些阶层?

2、他们的生活状况各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士的地位比较高?

二、乡村生活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宋代农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是什么样?

2、宋代有哪些传统节日?其中最受百姓重视的节日有哪些?

3、我们现在的节日风俗有哪些?和宋代的节日风俗相比,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三、城市风貌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宋代城市有何发展?

2、宋朝政府怎样对城镇居民进行管理?

3、宋代居民的文化生活怎样?

五、说教学评价与反思

1、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在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再现历史,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破重点、化难点,将三维目标互为贯通,尤其是将情感价值观目标具体体现在过程当中,让学生真正做到感知历史、体验历史,使制定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

2、用教材非教教材。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中本人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用一个“故事”引领整个新课教学过程,把本课相对独立的三个学习内容贯穿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更为整体地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3、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搜集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对比、模拟导游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为其自身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4、历史教学生活化。在教学中本人增加了 “宋代美食”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回家动手做做“东坡肉”等菜肴,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并将宋代社会生活与今天的社会生活、本乡本土福安的社会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体现了教育回归生活的课改理念。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学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精神、甚至是一种不懈的追求!本节课在学生小组活动的准备、具体实施、评价等环节方面设计还不够完善,我希望通过我不断的反思、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不断提高。

篇3:第13课丰富的社区生活

她来自以色列,中国美食将她吸引而来,中国人让她留在这里

下3年将北京当成家用丰富的生活体验做广播

她是北京外语广播能用中英文双语主持节目的外籍主持人,她叫Gail,来自以色列,中文名叫高玲。认识Gail是在北京电台举办的一次活动上,与她邻座,交谈间了解到她的一些有意思的经历,比如:她不仅能说流利的中文,还在微信、微博上用汉字与人交流,还有不少粉丝;她喜欢玩儿,去过不少国家,在中国各地旅行,北京她几乎跑遍了;当初来中国时一句中文都听不懂,后来在北京学习汉语言古代文学,最终选择主持节目作为自己的职业……是什么吸引Gail来到中国?又是怎样的机缘让她与广播结缘?出于好奇,于是有了这次采访。

被美食节目吸引到中国,在中国旅行了一年Gail生长在以色列,在父母的鼓励下她十几岁就开始背包旅游,去过很多国家。“之前我对中国一点不了解,一天在电视上看到介绍中国美食的节目,就跟妈妈说想去中国,妈妈说好好玩吧。一周后我就买了机票,一个人飞到了中国。”

那是2003年,以北京为起点,Gail开始了在中国的旅行。最初,她一句中文都听不懂,“在大城市,我找能讲英语的年轻人帮忙;而在甘肃、云南、广西、贵州等省、自治区的一些地区,我就用手势、画画与人交流。”Gail坦言,一个人旅游挺好的,可以结识不同的背包客,能有机会与当地人接触、交流,让她通过体验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和那里的生活。“我会了解中国人什么时候吃饭,到人比较多的饭馆吃饭,看别人买什么,我就要什么,有时候(买的东西)好吃,有时候不好吃……”Gail笑道。

在外语广播当了一次嘉宾后爱上了广播

一年的时间,Gail走了17个省市自治区,其间学会了一点中文,“我觉得中文特别好听,非常想学习中文。”于是,Gail回到北京,进入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一年后开始专业学习,“我本科专业是汉语言古代文学。”Gail表示,她对语言很感兴趣,这个专业虽然学起来很难,但特别有意思,学好了有助于深入了解当代语言。Gail说,因为是优秀毕业生,她获得了硕士奖学金,学的是比较文学。

读硕士不久,有朋友告诉Gail,北京电台外语广播正在找外国人做节目嘉宾。“《咚咚腔儿》是个双语节目,需要有外国嘉宾,Gaff中文说得挺好的。”时任《咚咚腔儿》栏目主持人、现为外语广播副台长的曹军生介绍说:“我跟她聊了以后,觉得她反应机敏,口才不错,知识面、阅历也很丰富。”就这样,Gail得到了参与广播节目的机会。

“后来曹老师问我想继续做吗,我说好,我试试吧。”Gail坦言,连续上5年学太累,所以她决定休学半年,看看广播工作到底是怎样的,然后再回去完成学业。“第一次上直播是2008年11月,到现在也没念完。”Gail说,第二年她就正式开始在电台工作了,她喜欢做节目,不想放弃这份工作,而毕业论文随时都可以写。

她认为主持人一定要有丰富的阅历

Gail在《咚咚腔儿》主持了两年;2011年参加竞标成为外语广播另一档节目《听世界》的主持人之一,从2012年做到2015年;今年开始与北京小伙儿李伊搭档主持纯英语节目《悦生活》,主要介绍京城的老外都在玩儿些什么、吃些什么,京城的涉外机构都为外国人提供了哪些服务和帮助。

Gail有着丰富的阅历,她去过很多国家,来中国之前做过多种工作,兴趣爱好广泛,上过各种培训班,她善于学习和思考,对一些事物有着独到的见解,再加上有不错的口才、工作认真敬业,还有重要的一点——热爱北京,使她7年多来一直在外语广播主持节目并能适应不同节目的风格。

“如果自己生活经验不丰富,还是别做主持人。”Gail认为,主持人不能只是照搬资料,引用他人的东西,一定要有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听众能听出来哪些内容是主持人从报纸、从网上搜集的,哪些是主持人根据自己的体验得来的。如果都是别人的东西,听众为什么还要听你的节目,上网看看就都知道了。”Gail说,她主持节目时都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嘉宾、与听众进行讨论和交流,这也是节目吸引听众的一个原因。

经常参加活动、喜欢旅游,玩儿也是为了工作

“经历丰富、爱好广泛,做主持后也要一直保持这个状态。”Gail上节目夕余经常参加各种活动和各式各样的培训,比如南美之旅红酒品尝会,艺术交流、主题旅游活动,攀岩等;她常利用假期出国或到外地旅游,“去旅游可以体验不同的东西。”即使旅游时,Gail也参加学习。有一次她去泰国旅行了4天,其中有两天专门学习做泰餐,“在节目里我可以和听众分享自己的这些经历和体验。”

周末没有直播时,Gail常和几个朋友去北京郊区爬山,“我们不光去运动,还会走进山村,看看当地人是怎么生活的。”Gail介绍,他们往往在郊区留宿一晚,住在不同的宾馆、度假村、农家乐里,她会与当地人或投资者交谈,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想法,“一些度假村都建立了综合旅游项目,其中有的是年轻的中国人从国外带回来的概念,吸引了不少游客,给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就像Gail所说,她出去玩儿也是为了工作,认识不同的人、亲身体验不同的事物和文化,可以在节目中把这些新鲜的感受带给听众。

希望将来能做一档介绍美食的电视节目

除了节目上交流,Gail还在外语广播的(网上)聊天室以及微博、微信上与听众互动,介绍与节目相关的信息,分享学好外语的方法与经验、自己的见闻,当然还有各种美食,各地的特色美味和她自己的手艺。

“外语广播的一些听众问我如何学好英语,和他们的互动交流也是我练习(中文)口语的机会。”Gail说学中文写是最难的,而她不仅能看懂中文,还会写,“我可以用中文编辑稿件,很多外国人都做不到。”这一点让Gail很是自豪。Gail表示,对她来说增加词汇量最重要,她经常看书读报,如今借助手机、Ipad等可以随时学,不会的词语她就记下来回家后查字典。

自称特别爱吃的Gail遍尝了中国各地的菜肴、美食,“我爱吃中国菜,特别是四川菜、湖南菜、广东的点心,当然还有北京烤鸭。”

Gail说,北京汇集了很多国际大厨,吃西餐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的问题是大家对西餐了解得还不够深,比如法餐,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味,而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菜也不一样。”Gail说,她曾邀请一些大厨做客节目,但广播毕竟不直观,她希望有一天能做一个电视美食节目,把她认识的外国大厨介绍给中国美食爱好者,告诉大家到哪里去品尝美食,教大家在家里如何制作美食。“我懂美食又能用中英双语介绍,这是我的优势。”

喜欢中国,希望今后继续住在北京

转眼,Gail做广播已有7年,来中国已经12年多了,问她是什么吸引她一直做这份工作、十多年漂在北京,Gail坦言,广播是一种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她喜欢与听众互动,而外语广播有最优秀的团队,从同事们身上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我来这儿是因为美食,待在这儿是因为人,我喜欢中国人的性格。”Gail表示,尽管她以前遇到过不好的房东,曾经受骗,东西被偷过,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好人。中国人的热情是发自内心的,很自信,很友好,有好奇心,愿意和人交流,“如果可能的话,今后我会一直待在北京,北京是我的家。”

篇4:第13课丰富的社区生活

一、选择题

1、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下列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①帮助值日生打扫卫生 ②沉迷于网络游戏 ③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④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我国的社会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华丽亮相,参加志愿活动成为广大公民的一种时尚。亲社会必须()

A.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 B.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C.在危难中英勇抗争 D.感受社会变化,关心社会发展

3、“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总书记的这句话既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总书记的这句话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

A.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B.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理想,才会有奋斗的动力 C.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D.社会的发展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4、一年轻人:“喂,老头儿,这里离北村有多远? ”老者:“还有三百 八十丈。”年轻人:“路途怎么讲丈?”老者:“因为你就不讲里(礼)。”这一情景给我们启示是()① 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② 要杜绝从众心理,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 学会倾听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④ 语言文明及表达的技巧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期末考试一结束,北京四中的同学纷纷走上了社会实践岗位,开始了他们社会实践,与社会真正有了个“亲密接触”。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①学生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②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③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④有利于引领学生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家都关注了这些时事。关心时事有利于()①我们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②我们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我们体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 ④我们积累个人物质财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实践探究题

小刚是个时尚达人,最近他非常关注关于南海仲裁案,经常与同学分享他的看法。同学小磊对此不屑一顾,认为他瞎操心。

(1)加入你是小刚,该怎样反驳小磊的观点。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将怎样培养亲社会行为。

第一课第二节《在社会中成长》同步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6 CACBAA

二、实践探究题

篇5:第13课丰富的社区生活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叫范思倩,来自五(3)班这个温馨的大家庭,我自信开朗,喜欢参加各种校外社区实践活动,丰富的社区活动,使我的童年生活充满快乐!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参加实践活动的经历。

一、道德篇

2016年2月20日一大早,我和建南村的一群青少年学生来到社区服务中心,参加建南村关工委组织的模拟长征活动。我们穿上红军服,戴上红军帽,系上束腰带,一群小红军个个英姿飒爽。模拟长征活动前,我们在村会议室观看电影《长征》,体会革命斗争的艰难不易及红军将士百折不挠的精神。“嘟—嘟嘟”,随着一声集结号响,同学们迅速来到操场集合,列成井然有序的队列。随着现役军官钱勇的一声令下,我们的长征队伍,出发!将近五公里的模拟长征路程中,我们个个认真执行,队伍昂首向前。杀向敌人的阵地,占领制高点,挥舞起胜利的旗帜!今天,我们处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是祖国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有必要重温长征历史,发扬长征精神,时刻不忘长征精神,攻坚克难,战无不胜!”

2017年1月23日下午,我参加了开发区亮晶晶薪火志愿服务队、建南村校外辅导站、通师高专团委合力主办了“老少同堂包馄饨,邻里守望一家亲”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中,村关工委曹老师和大家一起和馅,给同学们讲解包馄饨的要点与技巧。包馄饨的同时,通师高专的志愿者们挥毫泼墨,为百姓书写春联。一幅幅散发着墨香的大红春联,为即将来临的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氛围。接着,同学们兵分两路,在村书记和村主任的带领下,把饱含着爱意与祝福的馄饨和春联送到村孤寡贫困老人手中,为他们送去了节日的慰问与祝福。

2017年4月3日上午8时,我参加了海门市滨江街道建南村团支部开展的 “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依托网络平台,大家在“网上祭英烈”网页献花并留言,讲述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故事。我们表示会铭记光荣历史,以先烈为榜样,继承遗志,传承精神,接续奋斗,成就梦想,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能力篇

9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去年9月24日上午,我和来自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与建南村外来民工子女护航站的20户家庭,在建南村青少年学农基地参加邻里亲子农耕活动。

在建南村夕阳红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队队员的指导下,我们掌握了斜刀使用方法与种菜技巧。此次活动让我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实践出真知,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参加这次活动后,每逢节假日,我都要到田里帮奶奶劳动,奶奶一直夸我是她的好帮手。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它的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自然的灵性、溢美的芬芳、凝智的妙趣。记得那一次,在建南村外来民工子女辅导站,李老师先从练习书法的好处讲起,让我知道书法既可以修身养性,又能陶冶情操,还有益健康。在书写过程中不要急于完成,要有观察、分析、书写的过程。练习时须得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并要脑、眼、手相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缓急,通过学习书法,来促进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

还是在辅导站里,李锦老师给我们讲述《传承好家风,怎样写家谱》的道德讲堂。

李老师给我们介绍家谱的起源,和我们分享自己家族的家谱《大桥镇李氏家谱》。“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李老师台上通俗、风趣的讲解,我们在台下听得津津有味。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辈对我们后代的希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我是李成蹊,一个单纯的男孩。我喜欢美妙的童话,渴望身边的万物能开口说话; 我喜欢在夜色中尽兴玩耍,小床只是梦中的月光;„„”辅导站里,我们跟随李老师兴致盎然地读着儿童诗。李老师通过分享十多首儿童诗的素材来源与创作经历,用他幽默风趣的讲课方式,让我体悟到儿童诗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表达出儿童独特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体验是儿童诗最珍贵之处。

这次活动,让我爱上了儿童诗,我要多用儿童诗来记录自己 的成长经历与内心感悟。

三、读书篇

2016年11月27日下午,阳光明媚,在建南村农家书屋,我和妈妈开启了第一次亲子阅读。活动中,我和妈妈共同阅读了《爸爸的16封信》。这本书以书信的方式,给我们娓娓道出了生活中恰当的处事观念,让我明白有长辈指导的孩子是最幸福的。读林爷爷的这本书就像在和大朋友说话。”亲子阅读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也增进了我和妈妈之间的感情。

还有那一次别开生面的水浒故事演讲比赛让我很难忘。经过前期的报名、选拔,我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进入前十,参加决赛。我讲述的《景阳冈武松打老虎》,把武松与老虎之间的神情、动作讲述得的惟妙惟肖、绘声绘色,评委们听得津津有味。最终获得一等奖。此次比赛既锻炼了我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只要有活动,我都会积极参加。今年寒假即将结束时,建南村外来民工子女辅导站提前开学,特邀海门市区学校高级教师朱丽华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堂精彩纷呈的经典诵读《笠翁对韵》。

朱老师把七字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送给我们,希望我们好好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此次经典诵读让我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要努力就可以走得越远飞得越高。

回顾这两年来自己参加的这些社区实践活动,她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还锻炼了我的能力,让我变得更加自信!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一如既往地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相信这一个个小小的活动都将成为我生命中美好的回忆。

篇6:第13课 英国的新生

考点名称: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制)”、“内阁制”,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制。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在政治、经济、宗教上的对比: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最基础的条件:(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路的中心,便利了英国的海外贸易和掠夺。

(2)海外贸易的拓展,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手工工场在制呢、采煤、炼铁、造船等领域建立并得到发展。(3)随着制呢业的发展,“圈地运动”愈演愈烈,英国农村出现许多的资本主义牧场和农场,同时出现农业工人。在英国,资本主义已深入农村。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他们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推动者和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必要条件。

3.海上霸权的确立,16世纪统治英国的都铎王朝在竭力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同时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打败了老牌的殖民强国西班牙,建立了海上霸权,这一切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4.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成为英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它们矛盾的不断激化,最终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5.封建王朝专制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经常触犯到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实行宗 无法无天工作室——第13课 英国的新生

教专制,迫害“清教徒”。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6.清教运动宗教改革后,英国国教在英国确立统治地位,清教运动主要目的是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这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有非常多的共同要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推行封建专制统治,鼓吹“君权神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权利受到侵害,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3.爆发: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恢复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要求限制王权。4.内战:

(1)查理一世派兵镇压议会,挑起内战。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溃王军主力。1649年初,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这一年,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2)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共和国成立后,他掌握了国家大权。不久,他驱散议会,就任“护国主”,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

(3)封建王朝的复辟:1660年詹姆士二世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由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国王专制统治,发动了宫廷政变。国王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共同执政。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的进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2.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形成;

3.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发展,使英国成为工业革命的起源地,英国逐渐成为欧洲最发达的国家;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议会制度,对其他各国产生巨大影响,并为其他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树立了榜样。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知识结构图:

 无法无天工作室——第13课 英国的新生

考点名称:“君权神授”下的英国

 君权神授:

君权神授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

160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指定詹姆士为其继承人后驾崩。詹姆士即位为英格兰国王,自封为大不列颠王国,史称詹姆士一世,时年36岁。1625年,詹姆士一世驾崩。詹姆士一世不了解英国议会,看不起议会下院,鼓吹君权神授论。1611年,他第一次解散议会。

斯图亚特王朝:

斯图亚特王朝,是1371年至1714年间统治苏格兰和1603年至1714年间统治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王朝。

1638年发生了苏格兰人民起义。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于1640年重召国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议员在国会组成了主张限制王权的反对派,与查理一世开始了近2年的斗争。这场斗争最终于1642年8月升级为英国内战。这场战争的结果便是查理一世于1649年被处决,其后英格兰成为一个共和联邦,进入联邦-护国公时期。在此期间,斯图亚特王室失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王位,大部分成员被迫流亡海外。

1658年9月奥利弗·克伦威尔去世后,英国各地高级军官和议会之间展开争夺权力的斗争,国内政局动荡。驻扎在苏格兰的乔治·蒙克将军回师伦敦,并与流亡法国的查理·斯图亚特达成复辟协议。1660年5月查理·斯图亚特重返回到伦敦登基即位为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 英国早期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

1.原因: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利用它处在大西洋航路的中心地位,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促进了国内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表现:以圈占农民土地而出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牧场、农场在扩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成长起来。

3.结果:资产阶级成长起来,他们有的开设工场,有的经商,也有的从事金融业。贵族中也有人从事和资产阶级类似的经济活动,他们被称为新贵族。

考点名称:长期议会与两次内战

 长期议会:

17世纪初期,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宣扬“君权神授”,厉行专制统治,擅自强征新税,随意解散议会,同议会展开了激烈的冲突。1640年11月,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被迫重开议会。这届议会一直存在到1653年,史称“长期议会”。长期议会做出了一系列谴责暴政和限制王权的重大措施,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英国内战:

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1643年,克伦威尔前往英格兰东部,募集了一支主要由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骑兵,在马斯顿荒原战役(1644.7),纳西比战役(1645)等战役中屡次击溃王党军。内战结束后,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处死。英吉利共和国时代开始。

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特点:

1.从革命背景看,资本主义都获得一定的发展,但是不成熟; 2.从革命过程看,资产阶级革命都具有曲折性;

3.从革命结果看,经过武力革命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无法无天工作室——第13课 英国的新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

 英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1.英国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和市场; 2.英国手工业获得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一步发展; 3.农村的圈地运动制造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市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

3.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1.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2.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

3.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

 纳西比之战:

无法无天工作室——第13课 英国的新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

考点名称:共和国与护国政治

 克伦威尔:

奥利弗·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是资产阶级――新贵族集团的代表人物、独立派的首领。在1642年一1648年两次内战中,先后统率“铁骑军”和新模范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1645年6月在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1649年,在城市平民和自耕农压力下,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共和国。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自任“护国主”。

 护国政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的联盟取得了革命的领导权。

对克伦威尔的评价:

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克伦威尔可以算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贡献空出,用武力 无法无天工作室——第13课 英国的新生

击溃了王军主力,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进行大肆掠夺,在远征爱尔兰的问题上不存有两重性的问题。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因此谈不上是新制度的探索者。他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一系列的商业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他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

 护国主克伦威尔:

考点名称:光荣革命

 “光荣革命”:

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詹姆士二世逃亡法国。第二年威廉和玛丽共同即位。这次政变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光荣革命”。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 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形成:

17世纪70年代末,在政治斗争尖锐化的条件下,英国形成了两党,辉格党代表金融资本家、大商人、新贵族等的利益;托利党代表贵族地主和国教上层教徒的利益。19世纪中期,辉格党发展成为自由党,托利党发展成为保守党。

光荣革命的内涵:

光荣革命为建立有限的君主统治的观念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光荣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同封建旧贵族的妥协。

无法无天工作室——第13课 英国的新生

 玛丽和威廉:

 英国议会选择威廉和玛丽发动光荣革命继承王位的原因:

1.荷兰是法国海上贸易的死敌,以此可以形成英荷联盟,限制法国;

2.威廉是新教徒,玛丽为英国国教教徒,两人共同入主可以防止天主教势力复苏;

3.威廉作为荷兰执政,拥军事力量同詹姆士二世抗衡,玛丽是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具有继承权。

考点名称:《权利法案》

 《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称“虚君共和”,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了皇权,从法律上确认了“议会主权”原则,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率先实现了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无法无天工作室——第13课 英国的新生

2.国王是国家元首,但由议会掌权,国王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地位更突出。? 3.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君主立宪制,以议会内阁为核心。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 《权利法案》的意义:

1.为限制国王的权力提供的法律保障。2.确立了议会的权力。

3.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1.推翻了封建王权对资本主义的阻碍; 2.保留了王位,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过渡;

3.君主立宪制为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重要经验。

 英国权利架构图:

 《权利法案》主要内容:

英国《权利法案》(theBillofRights),全称《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内容并不多,只有短短的十三条: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无法无天工作室——第13课 英国的新生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篇7:第13课丰富的社区生活

关键词:社区文化;群众艺术;文化建设

党和政府早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中便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要依靠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所以,进一步探索社区文化艺术建設,对于新时期做好群众艺术工作,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首先,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社区艺术文化积极倡导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行为方式,同时可以对社区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在长期的文化艺术熏陶之下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更好的抵制不健康的文化,积极提升社区群众的文化艺术品味,引导他们主动追求真、善、美。社区文化艺术活动具有寓教于乐、以情感人的特征,组织进行文化艺术活动不但是群众艺术教育的实际要求,同时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1]。

其次,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文化以其最生动、最活跃、最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收的方式,不断满足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和精神紧张的状态下,急需精神上的调剂。而社区文化艺术活动恰恰可以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在共同理解的心灵空间之内,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灵沟通,个体和群众的统一不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个体成员的情感提干,同时创造了共同的社区精神。比如说文艺活动进社区有助于帮助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有助于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最后,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社区发展的凝聚力与吸引力。社区居民的思想认识、心理情感上所拥有的共同归属感与认同感,是促进社区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社区发展凝聚力的基础。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不但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巩固与发展社区新型人际关系,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共同参与来提升社区之间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从而特提高了社区发展的凝聚力。比如说通过组织一些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不但可以吸引广大社区居民的参与,同时能够让社区居民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让人心得以凝聚。

二、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组织进行各种文化艺术活动

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属于一项庞大系统的工程,其实践特点在于充分发挥出社区的综合优势,以社区基层文化为主,以各个街道、居委会以及住宅小区的文化活动场所为主要阵地,以充分发挥出社区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为引导,以社区居民做好各类服务为基础,通过不同方式来鼓励群众广泛参与,组织文化艺术节或者具有教育功能的社区文化艺术活动,让不同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的群众都能够各得其乐。比如说可以组织举办少儿诗朗诵大赛、戏曲欣赏、书法比赛、摄影比赛等,让社区的儿童、青年以及老人等各个年龄层次的居民都能过找到自己心仪的文艺活动。这些活动有静有动,或张扬或低调,不管社区居民喜欢什么类型的文艺活动,都可以从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乐趣[2]。

(二)不断提高群众文艺队伍质量

在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中,群众文艺队伍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和文化艺术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对于文艺队伍的建设,首先应当建立文化人才库,对社区中的文化艺术人才进行登记,不断充实文化辅导员队伍,统筹文化人才的使用;其次应当积极组织社区文化艺术兴趣协会的建设工作,从中挖掘出具有专长的文化骨干,将他们吸收到文艺队伍中来;最后应当要强化社区艺术院校和文化团体之间的沟通合作,从艺术表演骨干、退休文艺教师以及文化活动爱好者中,通过主动报名并集体考核的方式,选聘出具有专业文化艺术知识与组织能力,又热心服务社区的人才,将他们充实到社区文艺队伍中去,负责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

(三)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社区群众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社区特色,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社区文化建设规划,逐渐加强对学校、图书馆、报刊亭等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工作,确保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能够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道路,真正实现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此外,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可以适当的从无偿服务逐渐过度到以文补文的有偿服务,给社区文化单位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确保社区群众文化为社区居民服务。建立以文补文的运行机制,不但可以有效补充社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资金的缺口,为社区文化组织的发展提供帮助,同时还可以支持社区的其他工作,进而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后续力量,确保社区文化为群众服务。

(四)引导群众参与文化艺术活动

群众是文化艺术活动的基础,也是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应当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集思广益做好此项工作。另外还应重视文化建设的思想性,坚持以科学的思想教育人、以正确的观念引领人、以先进的作品鼓舞人、以时代的风尚塑造人,在社区内部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文艺风气,组织一些贴近群众实际生活的文化艺术活动,从而创造出层层重视社区文化、人人参与社区文化的局面,促进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社区文化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紧紧抓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帮助社区群众树立正确的认识,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文化艺术活动中来,让其成为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强大动力[3]。

三、结语

总之,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除了群众自发性的因素之外,更多的需要外部力量予以支持。我们应当坚信在党和政府针对我国文化工作提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要求的引领下,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之下,社区群众文化的建设必然会欣欣向荣、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杨淑琴.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01):45.

[2]魏榕瑛.刍议文化馆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4(10):28.

篇8: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学习目标】

课标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重点:简述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要思想观点及评价。

难点: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自主梳理】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经济上:_____________产生和发展。

2.思想上:文艺复兴后,各国的___________思想十分活跃。

3.政治上:教会实行剥削压迫政策。

二、宗教改革的过程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导火线:1517年,教皇以修建教堂为名向教徒出售________,搜刮民财

(2)序幕:___________的发表

(3)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________、________ 改革运动。

(4)思想主张:①强调________ 学说,主张只有靠________ 才能得救。

②宣称________ 的功效微不足道,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5)意义:①宗教改革运动在__________ 拉开了序幕。

②改革后创立的________ 登上欧洲的历史舞台,与________、________形

成三足鼎力的新局面。

【合作探究一】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的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马丁·路德的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关系?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背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2)著作:出版《_______》。

(3)思想主张:①人只有依靠____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会的____,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②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为____,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

心。

(4)意义:①为___发财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___和___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②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___方面的依据。

三、宗教改革的实质、意义

【合作探究二】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三】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思路提示:相同点从背景、性质、内容、作用上考虑,不同点从斗争形式、兴起和开展的范围、产生的作用考虑)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合作探究一】马丁·路德的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这与文艺复兴倡导的对人性的尊重在思想上都是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合作探究二】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意义:打击了罗马教皇的权威,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合作探究三】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背景上:都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结果②性质上: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③内容上:都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④作用上: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篇9:第13课丰富的社区生活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学生回答犁壁、耧车、水排对生产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生产工具对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书中《东汉牛耕图》、《耧车》,分析两种工具的功能,锻炼学生识图能力同时意识到历史文物的价值。

能力方面:通过学生自己填写“战国秦汉经济发展简表”认识到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并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了解“两汉农业和手工业有哪些新的成就”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思想方面:两汉是我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手工业有很大发展,涌现出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我们应该为之骄傲和自豪。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及商业繁荣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思想:充分利用书上的内容和补充的资料吸引学生的兴趣,设计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掌握汉朝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新”在哪里。

四、教学过程:

导入: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导入:

生:经济萧条、国家贫困、一片荒凉的景象。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徭役、兵役负担,注重农业发展。汉武帝时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的大一统。

[师]经过统治者的治理,西汉经济有了发展。东汉时期统治者也励精图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两汉经济的发展这一节。

首先,请同学们分成三组自由阅读,了解本课的大致概况,然后分别进入实况:以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国家和生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教师适当加以指导。(10分钟)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师]:在两汉时期,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使黄河之水变的水旱从人,统治者都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学生复述)

[师]:由此看来,两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有两次,一次是汉武帝时,一次是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板书]汉武帝时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

补充: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中游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下游气候湿润,湖泊较多。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到了秦始皇时期,因大兴宫室,砍伐殆尽。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泛滥。因此,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汉武帝与东汉明帝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正是认识到了“农业是天下之本,水利是农业之本”。不过同学们应该明白的一点是汉武帝也不是一开始就想治理黄河的,他对黄河水患的认识有一个可以说是相当漫长的过程。听任黄河水泛滥了二十多年,直至影响到了国家财政收入,他才下决心治河的。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动脑筋题目?

生:田蚡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不让治河的。因为他的田产在黄河北岸,河道南移,可使他免除水患。

武帝又迷信思想,所以会听田蚡的话。

当黄河决堤影响到财政收入了,汉武帝才派人去治理,而且亲自力行。[师]:这次治理有何效果?

生:黄河有八十多年没有泛滥。到景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这次黄河有八百多年没有改道。[教师过渡]:两汉农业的发展,除了水利兴修之外,它的另一个表现为农具的改进。[师]:如果你生活在两汉时期,你是一位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你可以怎么做? 生:①在耕犁上安装犁壁。便于翻土碎土。(这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②发明了耧车,用于播种,大大提高了播种速度。

③使用二牛抬杠的方法,节省了人力,提高了速度,增加了产量。(扶犁者用牛鼻串环来控制牛的方向,用犁箭来控制犁的深度。)[板书]农业工具:犁壁出现、二牛抬杠法、耧车 [补充]课本第73页 耧车

耧车的构成分为种子箱、播种器、输种管、开沟器、牵引装置。由牛牵引,利用前进时的摇摆振动,使种子由种子箱落入播种器和输种管,然后通过开沟器上的小孔摇落于耧腿开的沟内。优点在于将开沟、下种两项作业合二为一,播种均匀,深浅一致且能节省种子,一次可播两行,提高了劳动效率。[师]:由此可以看出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汉代我国农业生产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原因是什么?

生:(1)劳动人民善于创造和发明,制造了一批先进的生产工具。

(2)统治者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负担。

[师]:下面我们再看下农作物的种植(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当时种植的农作物有哪些?)生: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桑麻广泛种植。

[师]:请同学们想一下,当时大规模的种桑、种麻为了什么? 生:种桑为了养蚕,种麻为了织布。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目,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二、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师]:你是位手工业者,你以何为生?

生:我进行纺织,我用提花机织出的丝绸质地精良、薄如蝉翼,我还会染色,能织出精美的花纹,这些东西深受外国人的喜爱。

[补充]:丝绸是中国驰名世界的传统产品,古代西方称中国为“丝国”,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商路叫丝绸之路。种桑养蚕最早的是中国,而且长期是世界上唯一种桑养蚕的国家。到了汉代就已经有了很高的纺织技术。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给我们提供了实物证据。仅在一号墓中,就出土了丝织品成衣五十多件(不包括穿在死者身上的),衣料四十多卷,此外,还有绣枕、香巾、鞋袜和香囊等。丝织品种类别也由很多,简单就是一个汉代丝绸博物馆。其中一件素纱单衣,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薄如蝉翼,轻软透明,总重量才49克令人赞叹不已。[师]:除了纺织,还有其他的吗? 生:我还会冶铁。

[补充]:当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用于冶铁,这节约了我们作坊的人力,而且用这种工具冶的铁质量非常好。我们还在劳动中提炼了的钢材制作方法,这是我国发明的。

[师]:这种水排工具的发明,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由于冶铁效率和铸造技术的提高,也进一步促进了铁器的普遍使用。铁质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从汉代长安武库遗址出土的兵器看,都是用钢材制成的。

三、商业的兴盛

[师]:当时你们生活在长安和洛阳,生活环境怎么样? 生:①规模宏大、繁荣。二京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

②环境好:街道宽阔笔直,两旁绿树成荫,还有较为完备的排水沟,下水道。

[补充]:下面请同学们看75页的东汉市集画像砖,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两汉商业活动的具体情况。这个画像砖出土于四川广汉周村,砖左边有一门,门上题“东市门”。砖右端是市楼。市楼又名“旗亭”,是市场交易管理机构。楼顶上装饰一只凤,二楼上悬挂一个鼓,早晚击鼓以通告开闭门市。楼下端坐两人,可能是管理市场的官吏。市门与市楼之间为交易场所,有摆摊贩卖的,有讨价还价的。这块画像砖,生动地反映了东汉市集交易繁忙的景象。

[师]:除了我们上面讲过的以外,两汉时期,在城市管理方面还有一些规定(请同学们看P75动脑筋)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 生:回答

[教师总结]: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对与不对来概括,对于这些规定我们应该看到好的一面,比如保护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当然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对商业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则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师]:商人们为了生存,你们怎样努力?

生:我们在城角的市里做买卖,和老百姓讨价还价,还和一些外国人、少数民族做生意。[师]:城市如此繁华,那统治者应该很鼓励你们了?像现在咱们还主张大力引进外资呢? 生:那个时候可不这样,汉代统治者担心农业生产受到影响,采取抑商政策。

[师]:两汉时期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的发展,而且还不允许商人做官,不允许穿丝绸衣服,不允许上人的子女读书,这些政策都不利于商业的发展。但仍然没能阻碍到城市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

[教师过渡]:那么当时汉武帝为了抑制商人牟取暴利,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生:统一货币和盐铁官营。

[师]:前面我们讲汉武帝大一统时期,他实行大一统有一个客观背景是商人势力膨胀,诸侯坐大。由于经商致富快,尽管汉代商人地位很低,但还是有人弃农抑商。到汉代中期出现了一些大商人,他们家财万贯,权势很大,不利于中央的集权统一。因此,汉武帝时开始采取抑制商人的措施,其中统一铸币权和盐铁官营就是实现经济上大一统的重要措施。

[师]: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就学到这里,最后我想问问同学们,通过自我探究,你们都学到了哪些先进的科技发明?

生:耕犁上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发明楼车,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发明了水排。[师]这些科技发明都是我们的祖先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有的发明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希望他们的创造精神能够鼓舞我们学习的斗志!

[师]今天这节课,在同学们的互助合作下我们简单地了解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那么,谁能概括一下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关系么?(学生讨论)

生:农业发展关系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师:的确如此,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这三者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我们会更多地接触到这类信息,希望大家积极踊跃的去探索!

小结:请同学们自己依据提纲回首一下本课所学,将重点知识巩固好。

板书

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汉武帝时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

2、农业工具:犁壁、二牛抬杠法、耧车

3、农作物

二、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1、提花机、染色

2、水排

三、商业的兴盛

1、城市繁荣、环境好

上一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案下一篇:医护人员隔离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