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雷锋精神的事例

2024-05-10

现代雷锋精神的事例(精选8篇)

篇1:现代雷锋精神的事例

近日,走在禾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雷锋”忙碌的身影。有为市民义务量血压、测听力的,有教市民识别假币的,有为市民维修家电的……而从市民反应来看,他们对“雷锋”的到来是相当欢迎的。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事例告诉我们,“雷锋精神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已成为一种社会怪象。媒体屡有报道,平常日子里,老年公寓和福利院里冷冷清清,一到“学雷锋日”就热闹异常。结果,纷至沓来的“热心”服务不但没有给老年公寓和福利院帮忙,相反还添了乱,成了被助者的沉重负担。这究竟是真正的学雷锋,还是借着雷锋“作秀”?

其实,雷锋短暂的一生并未干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只是怀着满腔热情持之以恒地做好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们不反对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上街做好事——毕竟,形式不等于形式主义,但是,我们绝不能把学雷锋仅仅停留在“学雷锋月”、“学雷锋日”上,而应该把学雷锋渗透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今天我们学雷锋,首先就要学习雷锋那种全心全意、持之以恒地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无论何时何地,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总能真诚地给予别人帮助。其次,不仅要学雷锋,也要学身边的好人。前不久,年仅17岁的高中生胡文哲,眼见三名男子在踢打一名倒地的妇女,挺身而出大声喝止。胡文哲这充满正义的举动,传递了嘉兴的正能量,很值得每一位市民学习。再者,我们可以不求人人都做雷锋,但至少要做个文明人。比如在路上,要做到遵守交通规则;在商场,付款时做到不插队。最后,应当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学习雷锋永远不会过时。当下,我们更需要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但愿每个人每天都可以自豪地说:“我就是雷锋!”

篇2:现代雷锋精神的事例

老师带领大家来到吊桥街,当我们到了那里去捡垃圾时,让我们大吃一惊:只见花草树木以外满地都是烟头、废纸、果皮等一些垃圾。我们开始捡了。同学们只要一看见垃圾就象见到了珍珠、宝石一样去抢,挤得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可那些“垃圾居民”见了我却纷纷隐藏起来,但它们逃不过我的“千里眼”。发现一个“大胖子居民”,我一蹦一跳地去捉住了它,把它放进垃圾袋里。又发现了一个“居民”,它可真狡猾,居然藏到石缝里,但还是被我发现了,我一下冲了过去把它给捉了出来。后来,我又捉到了许多“垃圾居民”:有的隐藏在马路边,有的隐藏在花丛中,有的隐藏在汽车底下......虽然我们捡垃圾这么辛苦,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每个人都充满干劲,脸上洋溢着自豪的表情。在回学校的路上,有许多行人朝我们看呢,还夸讲我们是个做好事的小雷锋,听了这些话,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劳动本领,而且还为我们的社会作出了小小的贡献,同时在体验劳动中我们也理解了一句话:劳动确实很苦,但苦中是带甜的。劳动时大汗淋漓的感受是书本中体会不到的,是课堂上体会不到的,劳动人民最光荣。

篇3:永不褪色的雷锋精神

雷锋,一个年仅22岁的普通解放军战士,在离去整整半个世纪后,他的名字仍然为人们所熟知和广为传颂。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年轻士兵的传奇,历经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岁月转换,写下新中国半个世纪的精神年轮?又是什么理由,会让我们今天的时代,依然需要他精神的光耀与弘扬,再次呼唤他平凡而伟大的名字?

回忆雷锋

1940年出生的雷锋有着一个坎坷的童年。母亲遭恶霸凌辱被迫悬梁自尽后,年仅7岁的雷锋成了一个孤儿,吃了上顿没下顿。乡亲们都很愿意帮助他,但雷锋常常触景生情,看到别人的孩子有母亲做饭,自己却孤苦伶仃,后来宁可饿着,也不肯到外面去吃饭。

新中国成立后,新生政权给了他无尽的关爱,雷锋得以走进了明亮的小学课堂。

在龙迥塘小学的第一堂课,雷锋向语文老师请教,一笔一画在作业本上写下“毛主席万岁”。这个年仅10岁的儿童,从心底里感谢毛泽东主席和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让劳苦大众翻身做了主人。

1956年夏,雷锋小学毕业。湖南雷锋纪念馆至今仍珍藏着雷锋在当年7月15日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系着红领巾、穿着白衬衣的雷锋说:“我小学毕业了,将来,我要响应党的号召当一名新式农民,驾驶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做个好工人建设祖国;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参军做个好战士,拿起枪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做人类英雄。同学们,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竞赛吧!”

1958年春天,长沙决定在望城沩水河畔围垦起来的团山湖开办一个农场,让荒芜的湖沼地变成鱼米之乡。雷锋拿出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20元钱,捐给农场购买拖拉机,共青团望城县委为此发给他一张“热情捐献人民币二十元整”证书以资表彰。时任望城县的领导当即决定,让雷锋去学开拖拉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有“高等小学”文化的雷锋苦学了一个多星期,就可以熟练地开着拖拉机驰骋在田野上。雷锋是长沙市望城第一名拖拉机手,这是当时万众瞩目的工作!

治理沩水工程的数月间,雷锋除了开拖拉机,诗歌创作也有了新的收获。在《雷锋心语》一书中,就收录到他在这段时间写的7篇诗作。其中《啄木鸟》诗情中蕴含着理,音韵中搏动着心:

把自己当作啄木鸟吧!/用辛勤而艰苦的劳动,/为万木除病灭害,/使树长得挺拔参天,/绿化原野,/造福人类!

1958年,雷锋还写下处女作小说《茵茵》。可惜雷锋的诗歌与小说创作并没有延续下去,他的天资聪颖和满腔热血都倾注在日记上。

一位作家曾感慨:“《雷锋日记》曾激扬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也影响了一代人的文学修辞。”

1958年9月,雷锋离开长沙,开始了短暂却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当他再次归来,已经变成一座伟岸的塑像。

入伍后的雷锋,在部队的大熔炉中百炼成钢,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渐渐地,“雷锋”成了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名的代名词。

年轻的雷锋,把帮助别人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他生前所在部队,被百姓称为雷锋团和雷锋班。如今,雷锋班的战士们依然沿用雷锋生前所开的账户以他的名义为灾区和有困难的人捐款,每年去孤儿院为孩子们过生日。在部队门前的雷锋像下,总会有人不断地摆放上鲜花。

雷锋是崇高的,也是平凡的。在湖南雷锋纪念馆参观,游客从文物陈列中能看到一个多姿多彩的雷锋。他爱拍照片,骑过摩托车,穿过皮夹克,戴过进口手表,朦胧中喜欢过异性朋友。

而今,定格在一张张老照片里的雷锋,是那张年轻的面孔。

雷锋就在你我身旁

回忆起雷锋这个名字,在大多数80后、90后眼里,或许已经相当模糊而陌生了。提起雷锋,在他们脑海中,可能只是品德教育课上偶尔被提及的一个名字,画册上永远年轻的灿烂笑容。很少有人去想雷锋和现实生活的关联,也很难理解这样一个影响过几代人的榜样,究竟意味着什么?到底代表着怎样的一种精神传承?

这种疏离感可以理解。时代的急速变迁,让年轻一代与那个时代产生了代沟,也让雷锋身上的那些历史烙印,与现实生活产生隔膜。如果我们抹去附着于雷锋身上的时代印迹,便会发现,那个身高只有1.54米的小个子男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几代人的榜样,是因为他所代表的,是一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与接受的价值,一种不乏理想色彩的道德认同。它体现着文化传统对奉献精神和崇高理想的追求,远不是一句“过时”或者“迂腐”就能打碎砸烂的;雷锋精神所涵盖的那些内在东西,并不会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失去现实意义。

多年来,我们将雷锋当作圣洁的道德偶像,高高供奉,须仰望才见。以至于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提起雷锋,立刻会联想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公而无私、舍身忘我等形象。因为过于脱离现实,年轻人也就觉得与自己不相干了。

毋庸置疑,这30年来超速发展的中国,也遇到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当下的人们,每每会对今天产生焦虑,会对未来感到迷惘。在一个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道德溃败案件时有上演的社会中,人们是多么渴望能够找到某种精神支柱,给希望以支撑,给堕落以救赎。然而,当我们一旦以曾经的那些榜样的行为要求我们自己时,相当数量的人又因其过于崇高而躲避。

这就形成了某种分裂状态:一方面,我们习惯站在道德高地上,舞动理想主义的大棒,以圣贤标准苛求他人;另一方面,我们又会以种种理由和借口原谅自己,只律人不律己。当面对老人摔倒无人相扶、孩子被碾于车轮下无人相救时,我们会表现得义愤填膺,却不去躬身自省、扪心自问:如果我在场,会不会挺身而出?

事实上,雷锋并非那么不近人情,那么高高在上。不以善小而不为,恰恰是雷锋精神的基石。雷锋最亲密的战友乔安山就说,雷锋不是大人物,没有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他的可贵之处是心怀感恩,有大爱,把爱给大家,爱所有的人。

这种“爱”是每个人都曾耳闻目睹、亲身感知到的——当你拎着东西走向电梯,有人为你打开门;当你穿行马路,有人停下车让你先行;当你遗失了手机,有人为你找回来。我们都不标榜崇高,只怀揣一颗善良的心去做寻常事,关照他人,播撒爱意。当这些“小爱”慢慢扩散开来,传递下去,就汇聚成了雷锋精神。

任何一种精神,只有与现实对接,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再高远的道德诉求,也都需最基础的底线做支撑。雷锋不是圣坛上的道德偶像,不需要仰望;学习雷锋,更不是强制性的道德苦差,而是希望它能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行为自觉。学雷锋,并不苛求每个人都做出惊天动地的道德壮举。日常生活中,多为别人考虑一点、对弱者报以同情和鼓励、向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点滴之间,你便靠近了那个伟大的灵魂。

我们不能立刻消除环境污染,却可以少开一天车,为减少尾气作点儿贡献;我们也无法一下改变贫困孩子的命运,却可以做些微公益,为他们捐赠一顿午餐;我们做不到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却可以不越底线,举手之劳,予人方便。平凡的你我,或许没有能力建构这个时代的道德天际线,却可以集众多“一己之善”,来守卫道德良知的底线。正是在这样的守卫中,雷锋精神穿越了时代、身份、地位的差异,融入每个人的身心,温暖世界,让生活有所不同。

乔安山理解的雷锋是“一直做好事,平凡的小事做多了,也就成了大事”。事实上,也很少有人会在一开始就想到“要做一辈子好事”,他们只是执著于一件事,从中感受到了快乐,才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的。

我们所要追寻的雷锋精神,其实就是力所能及地助人、点滴之间的奉献、持之以恒的坚守。

雷锋语录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分黑暗?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么我甘愿做这样的“傻子”。

★我们要永远记住:“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篇4:永远的雷锋精神

这个曾经铭刻在几代青少年心目中的特殊日子,却在当代青年中有着别具时代意味的崭新解读。在今天这个到处充满偶像与粉丝的娱乐时代,雷锋与雷锋精神似乎在某些人眼里已经成为时代的遥远记忆。然而,当更加具有现代精神的志愿者、义工、NGO逐渐兴起的时候,雷锋精神似乎又离我们那么近,告诉我们有价值的东西永不会磨灭。

雷锋精神真的远去了吗?也许,这个看似逝去的精神并非远去,而是变换成更多的现代形式走到了每一个青年的身边,焕发着更为长久而闪亮的色彩。雷锋精神,从来都未曾逝去。

当代青年们记忆中的雷锋是个什么样子?他们理解的雷锋精神是什么?本刊编辑部通过在“豆瓣网”上的问卷调查,力图探寻当代青年们眼中的“雷锋的故事”。

1、您知道3月5日是学雷锋日吗?

A、一直都记得38%

B、别人提醒才想起来46%

C、根本就不知道16%

3月5日,一个法定的学雷锋日。2007年的学雷锋日,有重庆媒体发布一则名为《调查发现十岁以下孩子半数茫然》的新闻,新闻中说:全班80名的学生,36%的同学从未读过《雷锋日记》,44%的同学无法正确回答有关雷锋的题词。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80后”们也还能隐约记着雷锋以及学雷锋日,那么“90后”们或者再下一代呢?

2、学雷锋日里您有什么特别的打算吗?

A、没有,平时怎么样还怎么样80.5%

B、有,会想着做件好事12.7%

C、说不好 6.8%

或许,在学雷锋日里更多的青年已经体会不到父辈们在这一天里的激情燃烧了,然而,我们却同样拥有了更多的日子:志愿者日、献血日等等。雷锋精神真的远去了吗?也许,雷锋精神在当下更多变换为更为现代的形式,离我们其实更近了。当代青年仍然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曾经被这句话感动过并仍然感动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雷锋精神的内涵包括(可多选):

A、奉献精神——助人为乐

B、“钉子”精神——刻苦学习、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C、“螺丝钉”精神——在的岗位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D、艰苦奋斗精神

依据权威杂志《求是》的解释,上述四项均是“雷锋精神”的内涵。能够“答对”,换句话说能较全面了解“雷锋精神”的被访者只有12%。看来人们头脑中对“雷锋精神”的内涵缩小了。“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这些当年的热词如今似乎正被当代青年们所淡忘。

4、常给饮水机换水、常替同事代买物品、常帮助同事搬运重物、主动清扫办公室、吃饭主动买单、拣到财物拾金不昧、主动做别人不愿意做的琐碎小事……

1)在你身边是否有人基本符合以上描述

A,从未遇到过24%

B,偶尔遇到56%

C,常常遇到20%

2)你自己是否符合以上描述

A、符合14%

B、基本符合40%

C、基本不符合46%

题目在设置时突出了一个“常”字,常代买物品、常帮忙跑腿做事……这样的描述之下,表示“符合”和“基本符合”的有54%,“基本不符合”的有46%,平分秋色。分析前一半我们可以说——职场、校园有雷锋;分析后一半我们可以说——做一回好事不难,难的是常常做好事。

5、雷锋是你的榜样吗?

A、一直是30%

B、一直不是36%

C、说不好34%

1950年代的学刘文学,1960年代的学雷锋,1980年代的学张海迪,1990年代学赖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一代代人的思想、品德、人生观形成都起了非常重要作用。我们在任何一个革命和建设的阶段都少不了鼓舞人们前进的先进榜样,然而在当下,雷锋似乎正在淡出一些当代青年的内心记忆,亦或正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引领着我们的社会风尚。

6、您觉得学雷锋是否意味着无偿服务?

A、对,学雷锋就应该不收费 32%

B、不太对,要依据具体情况 58%

C、不对,学雷锋不能赔本 10%

长期以来人们对雷锋精神有着某些偏执的理解,认为雷锋精神就是应该做完好事只说句“我是雷锋”而不留名、不计成本、单纯付出。从长远来看能做到这样纯粹的能有几人?以这样纯粹的标准来要求所有人岂不显得有些“不厚道”。现代成熟的志愿者组织对成员、特别是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成员都有相应的补偿,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拥有一份甘于奉献的内心。

7、3月5日这天会有许多企事业单位、学校组织学雷锋集体活动,您对这些活动的看法是:

A、耽误时间和精力,完全没有必要 10%

B、形式主义,实际用处不大 54.5%

C、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雷锋精神,有一定意义 35.5%

选一个日子,挤半天时间,联系一个单位,上门搞搞卫生,修修电器,大家在同一天都做同一件事情,“学雷锋”已经学出了一个“模式”。为了学雷锋而学雷锋,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这不应该是雷锋精神的本质所在。如何立足时代、因势利导,切实光大雷锋精神,应是有关方面必须直面的新课题。

8、对互联网上流传的一些关于雷锋的“八卦”,您怎么看?

A、恶搞英雄,很反感 41.9%

B、把英雄还原成了普通人,挺好的 30.4%

C、爱说什么说什么,无所谓 27.7%

小时候学习的雷锋,是高大全的理想人物,像无瑕疵的画片儿。近两年网上陆续有帖子爆出,类似雷锋有手表、雷锋有女朋友等,有些人会感到心目中那个画片儿形象被“污蔑了”。但换个角度想,戴手表、交女朋友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都是合乎情理的。但前面冠以雷锋二字就能成焦点,这不是被访者的错,也不是大家的错,问题在于从前的宣传真就把雷锋变成高大全的画片儿了。

9、您还记得第一次接触雷锋精神是通过什么途径吗?

A、父母讲过雷锋的故事18.5%

B、老师的教育60.7%

C、自己看书看电影接触到的20.8%

还记得小时候看的雷锋叔叔做好事的小人书吗?还记得在小学时集体去看电影《雷锋的故事》吗?小时候坐在小板凳上听父母讲雷锋叔叔的故事, 至今仍是许多“80后”们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10、从接触雷锋精神到现在,您参加过雷锋学习小组或与之有关的活动吗?

A、从没有参加过30.6%

B、很久以前参加过55.8%

C、经常参加13.6%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曾几何时,随着这首激越的歌曲,学习雷锋、饯行雷锋精神巍然成风,进而成为无数青少年的行为准则。而今,随着事易时移,我们是否应对学习雷锋和雷锋精神进行与时俱进的解读?

11、如果让您在某一天突然力行雷锋精神,感觉身边的同事会如何看待您?

A、饱受赞扬 13.5%

B、会被认为做了亏心事 55.8%

C、没有什么变化 30.7%

每个人都会有莫名其妙的从众心理。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他的名著《乌合之众》中写道,“个人在群体中会丧失理性,没有推理能力,思想情感易受旁人的暗示及传染。”当社会中的个人仅仅关注自身的利益,那么“人人都这样”的从众思维将使得雷锋精神更为难寻。我们渴望着某一天,雷锋精神能沉淀为大众心理,自私自利的行为则成为人人喊打的 “过街老鼠”。

12、您认为雷锋精神如今还有现实意义吗?

A、已经和当下水土不服了 36.7%

B、仍有意义 53.3%

C、不清楚 10%

科技推动生产力,却不能保证社会道德同步前进。所以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生活的同时,更需要自律、自省。雷锋精神所蕴含的革命浪漫主义被很多人认为与当下的现实主义水火不容,然而,更多的人仍然认同雷锋精神在当下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现在所流行的NGO、志愿者、支教等等不都是雷锋精神在当下新的体现吗?

13、对做志愿者、做义工、做NGO的看法是?

A、不愿意参与19.5%

B、愿意一般参与42.5%

C、愿意经常参与38%

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但请别忘了:一个完整的人,是应该懂得爱别人,也能被别人爱的。有80.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志愿活动,这说明绝大多数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有着奉献社会的爱心。由于受访者基本为青年人,所以这也说明了当代青年仍然与前辈一样,有着一颗乐于奉献的炽热情怀。

14、您觉得志愿者、义工、NGO是否是雷锋精神的时代体现?

A、是 12%

B、一定程度上是 58%

C、有很大区别 30%

篇5:论现代“雷锋精神”

从一九六二年到二零一三年,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五十周年。

阳春三月,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你是否还记得那个抚慰过无数人心的人?乍暖还寒,明媚的阳光洒向大地,你是否还记得那个温暖过无数人心的人?草长莺飞的三月,风和日丽的三月,生机勃勃的三月,万物复苏的三月,也是英雄的三月,雷锋的三月。

你还记得雷锋吗?那个可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雷锋。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技术员,他勤奋钻研;

作为一名解放军,他严于律己;

作为一名共产党,他以身作则。

有人说,忘记过去,才能珍惜现在;有人说,忘记过去,才能创造未来。可如果忘记了过去,我们又该怎样向更好的明天迈进?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它需要一种精神鞭策我们不断前进,这是一个万象更新的时代,它需要一种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的道德不能流失,让人与社会共同进步,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需要“雷锋精神”。

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三月五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说:“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邓小平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雷锋,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他的“雷锋精神”由万千中国人替他践行。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在成长。雷锋用他博爱的,奉献的精神,不仅成就了自己的光辉人生,而且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向他学习。

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的“钉子精神”,善钻善挤,刻苦努力;

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的奉献精神,济危扶困,乐于助人;

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的“螺丝钉”精神,从小做起,心系集体;

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吃苦,迎难而上!

蓬勃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物质在人们眼中越来越重要。在这个新新年代,我们看到的“好人”越来越少,金钱权利利益让人私欲膨胀,看不到真情真心真善。看到老人摔倒时会犹豫要不要去扶?想做成某事时首先想到的是找关系走后门,饭桌上浪费的钱令人瞠目结舌而贫困地区人们吃不起饭,官员在“为人民服务”时中饱私囊暴露时却想着怎样藏污纳垢,政府大楼气派得如同皇宫„„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房姐,郭美美,李天一„„难道大家没有想过,我们的社会究竟怎么了?每到三月,中央政府工作单位学校在号召人们学雷锋时,大家又想没想过自己做了什么和“雷锋精神”有关的事?

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有一群“少数派”?

林俊德,科研工作者,纵死终令汗竹香,他用行动诠释了“钉子精神”;

何玥,十二岁学生,何处春江无月明,她用生命诠释了奉献精神;

高秉涵,军人,悲莫悲兮生别离,他用时间诠释了“螺丝钉”精神;

安永全,市委副书记,千锤万凿出深山,他用汗水诠释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不是捡起一张废纸就是学雷锋,也不是捐给街上一个乞讨者钱就是学雷锋,“雷锋精神”的含义远不止于此。他们就是“雷锋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是现代“活雷锋”!

篇6:论雷锋精神在审计机关的现代内涵

论雷锋精神在审计机关的现代内涵

李先秋(湖北省团风县审计局)

雷锋,一个普通而又高尚的战士;雷锋精神,一种融入民族记忆和跨越时代风尚的道德基因。雷锋与雷锋精神,正如一面火红的旗臶,从历史走来,向未来走去,生生不息,永不过时,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说的那样:“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彩。”

雷锋精神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是先进群体高尚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审计机关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如何从审计的视角去理解、去把握、去践行“雷锋精神”,是审计机关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准确理解“雷锋精神”的现代内涵

雷锋的生命是短暂的,雷锋的阅历是有限的,雷锋的事迹是可数的,但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精神的生命力是巨大的。这种生命力表明,雷锋精神与社会价值的主流和方向相一致,与人民群众的美德和共识相契合,与时代发展的节律和内涵相衔接,植根于当代中国文化主旋律,是现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晶体。

雷锋和雷锋精神所赋予的社会意义,所包容的精神内涵,所散发的人性光芒,永远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和崇高榜样。雷锋精神现代化,不仅仅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新要求,也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新定

位。

1、“雷锋精神”的现代内涵,把价值导向与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增

强了雷锋精神的大众性。

现代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更有效的资源配臵方式,同时也是产权明晰的多元经济,拥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诸多天然特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原有的意识形态和道德伦理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在物质文明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精神文明的内生需求更加强烈。雷锋精神,正在逐步成为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从汶川地震民众千里自发的救灾行为,到一年一度“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正是雷锋精神在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也是市场经济时代人们期待的精神风尚。人们从雷锋精神深切地感受到,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价值就是人民的价值,每一个人无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财富多少,都可以做一个对人民

有利、有益、有用的人。

2、“雷锋精神”的现代内涵,把社会理想与职业准则统一起来,增

强了雷锋精神的普遍性。

在现代社会中,发展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每个社会成员都是在不同的社会职业中承担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理想更多地是通过每个人的职业行为来体现的,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就是实现社会理想的途径和平台。雷锋是一个普通的战士,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和惊心动魄的故事,但他胸怀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在平凡的工作中追求卓越、实现卓越。从点滴做起,把自己生命溶入祖国事业的整体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正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新作为。人们从雷锋精神深切地感受到,伟大起于平凡,高尚出于平凡,可贵在于平凡。雷锋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做雷锋,人人都可以为社会理想的早

日实现增砖添瓦。

3、“雷锋精神”的现代内涵,把道德规范与传统美德统一起来,增

强了雷锋精神的包容性。

不同社会形态都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各民族又有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和延续的传统美德,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积淀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勇敢、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等等,深深地渗入于民族的文化心理、伦理观念、交往规则之中,影响熏陶了一代代人。雷锋的许多事迹和品德,如忠诚奉献、助人为乐、勤俭节约、谦虚谨慎等等,既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人们从雷锋精神深切地感受到,学雷锋,做雷锋,就是在生活中明辨是非、扬善祛恶、尚美弃丑,在道德修养中追求崇

高、坚守信仰,开拓进取。

4、“雷锋精神”的现代内涵,把人的价值与社会贡献统一起来,增

强了雷锋精神的激励性。

现代社会承认、尊重、提升人的价值,在人的社会关系、社会作用中评价人的价值。为人民而死,生命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生,生命同样比泰山还重。现代社会制度就是要着力构建有利于人的价值与社会贡献相统一的机制与环境,鼓励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之中,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个人价值。雷锋在为他人做好事、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收获的不仅是乐趣、满足和幸福,而且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增大。人们从雷锋精神深切地感受到,脱离社会价值的“自我实现”,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的价值。尽管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劳而获、少劳多获的不公平现象甚至是丑恶现象,但这些不公平乃至丑恶的现象,是与社会公论相悖的,是短暂的,是不被社会公众所认同的。社会普遍认同、尊重和期盼的,还是像雷锋、郭明义、杨善洲这样的道德楷模。

5、“雷锋精神”的现代内涵,把利益取向与道德取向统一起来,增

强了雷锋精神的时代性。

引领时代就要满足时代的需求,雷锋精神的现代价值就是有助于满足现代社会及现代民众的精神需求。当今社会,物质生活需求不断满足,但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却在不少人那里变得迷茫,幸福感不是十分明显;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雷锋精神是一种思考人生意义、追寻幸福源泉的精神,能够启迪人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社会结构、社会机制、社会利益发生深刻变化,怎样对待竞争,怎样实现利益,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现实课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表明了利益取向与道德取向的冲突。雷锋精神是一种探索成长道路、确立行为规则的精神,能够启迪人们公平竞争、利人利己、善待他人,从而促进和谐关系、和谐社会的生长。雷锋精神不是万能的,但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今天,雷锋精神能够为现代社会确立一个精神坐标、一种道德尺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追求,这就是雷锋精神

最基本的现代特质。

二、“雷锋精神”的现代内涵在审计机关的指导意义

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里,经济发展、民生幸福,离不开雷锋精神;社会和谐、道德进步,离不开雷锋精神;强化监督、创新审计,同样离不开雷锋精神。深刻理解、大力弘扬、积极实践雷锋精神,对于审计机关加强文明建设、廉政建设、能力建设和质量建设,同样具有全新的指导意义。

1、“雷锋精神”的现代内涵,是审计人员提升刻苦学习与崇尚进步的理性自觉。

明知与笃行,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是成就道德人格的必要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先进的社会理想,是自觉进行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雷锋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忠诚的道德实践是审计人员学政治、学政策、学业务,学技能,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改造自己的思想,把自己对于祖国和人民、对于党和社会主义的朴素情感上升到理论理性的高度,从而具有了清醒的理论自觉和道德自觉,并将理论与实践、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性和持之以恒的道德实践,成就审计群体的道德人格。

2、“雷锋精神”的现代内涵,是审计人员树立胸怀理想与立足本职的科学精神。

人格理想是人们对于在思想、品质、作风、言行各个方面具有某种稳定倾向的人生典范和楷模的向往、追求和建构,是社会理想以及反映一定阶级利益的道德规范和原则的人格化。雷锋精神体现了追求崇高理想与立足本职勤奋工作的高度统一。理想是人们对于社会、人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然状态的预期和想望。科学而正确的理想,能够提升人生境界,净化人的心灵,协和人际关系,激励人们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而奋斗献身。国家审计机关的理想,就是在国家治理这个系统工程中,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使审计机关成为国家治理的“免疫系统”。国家审计不懈追求的理想,就是通过审计监督,参与国家治理,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法治进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这个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审计人员像雷锋那样,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作出无私的奉献。

3、“雷锋精神”的现代内涵,是审计人员牢记维护国家与服务民生的宗旨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人生目的,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最高标准,也是审计监督的终极目标。审计机关要实现这一目标,审计人员要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愿望,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既要严肃查处与民争利的问题,又要尊重群众的现实利益与具体利益;既要正确处理对人民负责和对国家负责的关系,把对国家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结合起来;又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关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放在心上。学习雷锋精神,就要立审为公,执法为民,把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群众尽心竭力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4、“雷锋精神”的现代内涵,是审计人员激发德才兼备与德能双修的人格追求。

雷锋精神不仅表现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鲜明的立场以及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不仅表现为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不仅表现为具有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还表现在刻苦钻研业务、力求精益求精的精神,表现为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苦干实干的作风。雷锋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螺丝钉精神对待工作,服从党和人民事业需要。雷锋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对待工作和劳动,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他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处处关心同志、帮助同志;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的火热”,组织上分配干什么,他都不讲条件,不讲报酬,一心一意地去做。一句话,践行雷锋精神的现代内涵,要把攻坚克难当责任担,把创新创造当能耐练,把奉献国家

当幸福享。

三、“雷锋精神”的现代内涵在审计机关的实现路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审计机关学习雷锋精神不能一阵风,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雷锋精神扎根时代沃土,促进雷锋精神现代化。

1.抓住精神实质学,防止活动片面化。

学习雷锋精神不但要知道雷锋做了什么,更要弄清指导和支配雷锋行为的思想是什么,他有着怎样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他是怎样解决好“为谁活着、怎样做人”这个根本问题的。也就是说,学雷锋不仅要做好事,更要做好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雷锋切忌搞成“搞形式”和“走过场”的“作秀活动”。不是要等雷锋纪念日到了才学,也不是仅限于做点好人好事;不能“学”与“做”脱节,也不能“说”与“干”分离。学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爱党爱国、艰苦奋斗,发奋学习、爱岗敬业,乐于助人、无私奉献。要真正付诸实践,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充分体现出来。要通过对雷锋精神实质的准确把握,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学有实效。

2.立足审计实际学,促进活动常态化

立足审计实际学,促进活动常态化,需要各级审计媒体的“常态化引导”,需要各级审计机关“常态化给力”,需要各级审计领导“常态化带动”,需要每个审计人员“常态化践行”。任何远大目标的实现,都是靠每个社会成员在不同的岗位上踏实工作来完成的。雷锋的伟大,就在于他始终坚持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平时的一言一行,把远大理想与平凡工作岗位紧密结合,“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在包括审计事业在内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这部“大机器”中,每个审计人员就像一颗颗螺丝钉,无论国家和人民把我们放在哪里,我们就要在那里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创造出一流的业绩。

3.树立模范典型学,引导活动人格化。

典型引路要有名副其实的典型;是名副其实的典型,就要大张旗鼓宣传学习推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学习雷锋的典型个人和典型集体,可以把雷锋精神人格化、具体化,可以让审计人员更感亲切,促使审计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国家审计署和各级审计机关每年都要表彰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但不能仅限于或止步于发个决定、开个大会、给个奖品。一个学雷锋的典范,本身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可以使抽象的价值体系变得具体生动,看得见、摸得着,让大家可信、可亲、可学。用模范人物和模范集体的先进感人事迹感召每个审计干部,有利于把雷锋精神渗透到每个审计机关的每个领域、每个环节、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之中,有利于在全行业乃至全社会树立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4.创新活动载体学,推动活动大众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以及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不断发生变化,学习雷锋精神必须创新实践载体和形式。当前,审计机关要把学雷锋活动与“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文明机关常规活动结合起来,与“治庸问责”阶段性突击活动结合起来,与审计监督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与弘扬“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精神结合起来,引导教育审计干部认真履行审计职能,增强“民本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审计事业发展做出贡献。通过这些有利于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而又特色鲜明、简单易行的新载体,不断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和大众化,使审计机关学雷锋活动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5.营造文化氛围学,实现活动情趣化。

学习雷锋精神要做到常态化、大众化,要努力使学习活动情趣化。这需要各级审计机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努力营造学习雷锋的文化氛围,特别要抓好雷锋精神的宣传与研究。可以在审计报刊、审计官方网站、审计内部简报等各种媒体上设立“学雷锋专栏”,及时有效地推介学雷锋的典型,鞭挞各种丑恶现象,让审计干部明辨是非界限、掌握善恶标准;也可以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雷锋精神理论研讨会,提升雷锋精神的研究水平;还可以开展“雷锋机关”、“雷锋支部”、“雷锋科室”、“雷锋审计小组”和“雷锋人物”等创建命名活动,组织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和先进团队进行巡回演讲,扩大雷锋精神的社会影响力。结合时代要求和审计需要,创造性开展对雷锋精神现代内涵的研究和实践,不断作出时代阐释,赋予时代内容,更多更广地使用雷锋精神这一道德品牌,让雷锋的名字和雷锋精神深深铭刻在审计

机关的每一个地方。

6.建立长效机制学,形成活动制度化

篇7:学雷锋不应当给予奖励事例

3月11日,兰州七里河吴家园小学的一位学生家长向媒体反映,学校老师让学生上街摆拍劳动照,作为学雷锋活动的作业。家长质疑让学生从小学着弄虚作假,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老师回应称,摆拍能够感受雷锋精神。

兰州这所学校之举并不好笑,而是令人啼笑皆非,继而摇头叹息,愤慨万端:他们这是在误人子弟!这些校领导和老师自己不懂雷锋精神、没有丝毫雷锋思想,作为为人师表者,已经是不可饶恕了,再将他们的错误思想强加给孩子们,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三月份是学雷锋月,这个月应该是最为热闹的,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各学校均无一例外地会举办许多活动,一时,阳春三月温情四溢、爱意融融。而在学雷锋活动中,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活动的形式化。

诚然,学雷锋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以及概念上,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要发自内心的互敬互助,以活动为载体的效果显然比纸上谈兵式的学习更能触动人心。但活动必须是有效的、切合实际而又能在参与者内心形成行动自觉的,一切留于形式的活动,都是与雷锋精神背道而驰、甚至对雷锋精神造成伤害的。

而弄虚作假的学雷锋,比搞形式的学雷锋负面影响更大这是在对雷锋精神的玷污。

时至今日,什么是雷锋精神根本无需在此再作普及,尤其对有文化的人。而往往是有文化的聪明人,聪明反被聪明误,作出一些给雷锋精神抹黑的举动。

看来,学习雷锋精神还真是个系统工程,要让人们的内心真正形成感动,在心灵感动的基础上做出自觉的助人为乐行为,让自己走进无私的高尚境界,还得从源头抓起,从认识开始,从思想开始,从人性深处的信念开始,这样,才能真正形成道德自觉和价值判断,否则,任何活动都是浮光掠影,即便活动那天再卖力地劳动、再热情地助人,都于事无补,活动一过,又回到了麻木的原点。

要消除人们内心阴暗和麻木的部分,必须重塑信念。在信念的引领下,才会明白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继而具备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让博爱的阳光充溢人有限的一生。

生活日报3月10日讯(记者尹玉涛实习生刘雯通讯员刘珂珂)3月是“学雷锋月”。每逢3月,一些人就一窝蜂去学雷锋,有的敬老院、老年公寓甚至一天要接待十几拨献爱心的人。对于“扎堆学雷锋”,敬老院的老人不堪其扰,“感觉十分头疼”。

一进入3月,槐荫区康乐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就感觉到,前来献爱心的人一天天多起来,有时候一天要接待十几拨“学雷锋小分队”。一拨刚走,一拨又来了,前呼后拥的,阵势都不小。一天下来,老人的被子被叠了十几遍,地被扫了七八遍,窗户也被擦了五六次,而要求给老人按摩的人不下三十个。此外,还有的学雷锋小分队要给老人义务理发,还要不停地和老人拍照合影,搞得这些老人们午饭吃不好,中午的休息也被迫取消。

一些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明确表示,他们不欢迎这种“献爱心扎堆”的形式,主要是每天要接待十几拨学雷锋的志愿者,他们身体上确实有些吃不消。实际上,这些老人平时比较寂寞,很喜欢有人来聊聊天、帮助自己干点活什么的,可每逢3月一些人就一窝蜂来学雷锋,搞得老人们疲惫不堪,现在不少老人都有点害怕3月了。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去年3月5日“学雷锋日”当天,他被理了四次发,“一拨一拨的,想起来就头疼!”

电视台的去敬老院采访,志愿者帮卧床不起的老人擦洗。老人说:“能不能不洗了?”这是我今天第六次洗澡了!“不行!”于是老人在3月5日这天洗了七次澡。”

3月5号那天竟然发生了这样的笑话: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大爷,一年也不洗一次澡,3月5号那天一大早,民政局领导带着老人家去澡堂洗澡,老人非常高兴,表示衷心感谢。半上午的时候,街道妇联的领导又来接大爷洗澡。大爷说,我已经洗过了,不容分说,几个膀大的妇女,架起老人家就直接送进澡堂,洗完澡老爷子已是上气不接下气。下午一点,街道团委又来请老大爷洗澡,从澡堂出来老爷子有些迷魂倒眼。下午3点,又来一队解放军战士请老大爷洗澡,老大爷还没来得及解释,就被战士背走了,等到从澡堂里出来,老爷子直接倒地,赶紧送医院抢救。一天搓了四遍澡险些把老爷子搓死。形式主义害死人,自此,每到3月5号老爷子就跑到后山上藏起来,担心被活活搓死!

一、每当三月五号左右,大街上,多了很多的中小学生,急急地等着过马路的大娘或大爷!好不容易出现一位大娘,经常被学雷锋的人们,“架”着从街道上走几个来回!

二、每当这个日子,公共汽车上,从始发站坐到终点站,经常有“学雷锋”的人们,焦急地期待着抱小孩子的妇女,或挺着肚子的孕妇,经常为争一个孕妇,几个同学“争”得面红耳赤!

三、每当这个日子,敬老院里,突然“冒”出好多个“儿女”,因为不够“分”,一天一个大爷会经常“被理发”五六次,一位大娘会“被梳头”七八回,一位瘫痪的老人,经常“被洗澡”十多次!

四、每当这个日子,街道中学雷锋的学生们就多了起来!纷纷低下头去寻找地下的“一分钱”,警察叔叔也开始忙起来,“交给警察叔叔”的“一分钱”突然地“多”了起来!令警察叔叔也不知道将这么多的一分钱“交”给谁?!

五、每当这个日子,孤儿院里,突然“冒”出了好多位“父母”,因为“孤儿”不够分,经常一个孤儿要被几位“父母”来帮着吃饭,一件小衣服要有几位父母洗来洗去,送来的小食品,会堆成一堆,直至过期!

六、每当这个日子,五保户孤寡老人,突然“冒”出了好多个“兵儿子”,一股脑地将院子扫了又扫,缸里的水挑了又挑,柴劈了又劈,可这些老人,生怕这些“兵儿子”们把“藏着”存折,给“扫”没了!

七、每当这个日子,大街小巷的修车摊“生意”最难做!路过摆满了各种型号的打气筒,偶尔停下来打气的师付,车胎经常会有打爆的现象!

八、每当这个日子,理发店的“生意”也开始冷淡!路过免费理发的“摊子”象雨后春笋,可是负责卫生的城管从来不管!

九、每当这个日子,中小学校的学生们,都会到校很早,班级的拖布和扫把,经常会被有心眼的同学前一天藏起来,怕别人抢了学雷锋的机会!

十、每当这个日子,街道上的雕像和街道护栏,经常会有学雷锋的人们,拎着桶脏水,擦来擦去!

学雷锋给予荣誉被人利用

昨日上午,“著名炒作大王”,也是著名的“老赖”邓建国,携同其投资拍摄的电视剧《公主出山》的几位演员,其中包括他的90后新女友刘阳等,一道来到位于白云区的广州寿星大厦,参加“学雷锋”尊老爱老活动,为老人们发苹果拖地擦窗。面对是否又是“炒作”的质疑,他坦承此举是为扭转个人负面形象,“以前我的负面新闻太多了,现在想通过慈善来修复形象,希望以后正面新闻多过负面新闻。”(3.5《信息日报》)

“邓老赖”也称要学雷锋?怎么看都让人感觉别扭!

不是说邓建国不能学雷锋。全国人民都应该学雷锋,甚至包括一些老外都在学雷锋。学雷锋不存在谁可以谁不可以的问题。但学雷锋最根本的是心要诚,要真心实意地学,踏踏实实地学,通过学雷锋来改造自己的邪恶思想,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荣辱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为人民做一辈子好事善事,不做坏事恶事。邓建国这样一干人,只是摆摆姿态,让舆论炒炒自己,便于在公众面前,扭转太过负面的形象,改善自己做生意的环境。这算哪门子学雷锋?再说,邓建国之“臭”又岂是当着公众给老人发几个苹果所能扭转得了的?

学雷锋贵在以身作则,用模范行动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形象。这些年,邓建国都在“身体力行”些啥?欠债赖账,招摇撞骗,高调消费,频繁换妻;馋于“老牛吃嫩草”,且一个比一个年幼,刚刚走了19岁的黄梓琪,又追了个少女刘阳;以54岁老汉高龄,染满头金发装嫩,居然还向公众宣称:我就喜欢年轻的,这是我的爱好!喜拥少女,也算人生爱好,真是闻所未闻!听其言观其行,似乎不知世间有“廉耻”二字。街头混混亦不过如此!即便在演艺界,也鲜见有这等厚脸皮!一个满肚子卑鄙龌龊坏水,不知廉耻为何物之徒,竟然面对公众说要学雷锋?鬼才信!

邓建国如果真的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意,真想扭转个人负面形象,非下一番苦功不可。叫我看,得首先平心静气坐下来,花上一年半载时间,好好补习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认真接受一番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然后,实实在在做几件符合伦理、符合道德、利于社会的好事、善举,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真诚与忏悔来取信于人。不经过脱胎换骨的重建形象过程,仅喊几句学雷锋口号,做做表面工作,除了给社会添几则趣闻之外,对眼下邓建国太过负面形象的改善基本上无济于事!

学雷锋的持续性

最近学雷锋是一个很热门的词汇,但是根据以往经验,也就火一段时间后面就啥都没了。

怎样才能使雷锋精神真正深入人心,化为自觉行动,正该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成为我们工作的重心。毕竟,就在我们颂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时候,就在我们组织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时候,已有了“3月5日学雷锋,三月过后无影踪”的尴尬,对雷锋作为英雄典型的形成,对现有的学习形式和活动方式,有了不少微词甚至腹非。似乎雷锋虽一直在人们的记忆里,却又难免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迷茫。

其实,时代在发展,雷锋、“学雷锋”及“雷锋精神”也一样,必然也得“与时俱进”。但我们不能不遗憾地承认,我们不少地方,许多时候,却始终将“雷锋”固定在“做好人好事”上,固定在“助人为乐”上,而“学雷锋”也自然就是“挥帚扫地,义诊医疗,爱心奉献,免费咨询”之类。这些固然是学习雷锋的具体行动之一,其实也该是每位公民、每位中小学生所应该做的,该是起码的要求和自觉的行为,套用雷锋同志生前的话,就是“这是我应该做的”!做了应该做的就是学雷锋,这样的学习有多少意义?而雷锋精神的实质,的内涵,我们到底传承了多少,践行了多少?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的价值,我们又发掘了多少,宣传了多少,社会认同了多少?这样工作的缺失,再加上社会矛盾的凸显,诚信的危机,道德的沦丧等等,虽年年呼唤雷锋,年年组织学习雷锋,但雷锋精神总落不了地,生不根,也就不必大惊小怪了。

这里,我突然联想到了网上广泛流传的一个段子:人们问回国的“海归”,国外有雷锋吗?外国人学习雷锋吗?而“海归”的回答是,国外到处都是雷锋。我没到国外去,但我愿意相信这样的话。而这样的话正给了我们启示,我们在千方百计组织学习雷锋和宣传雷锋时,我们在感慨“雷锋精神”之不存时,其实,我们更应理解雷锋精神的真谛,理解雷锋曾说出的那句“这是我应该做的”!如果我们每位公务员都牢记官德,勤政廉洁,执政为民;每位职场人都恪守职业道德,诚信互信;每个家庭都温馨和睦,孝亲互敬;每位学生都乐于学习,舒心愉悦;每位公民都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人格健全,品德良好;整个社会都以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要求自身,约束行为,我们还需要天天讨论学习雷锋吗,我们还需要每年3月都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吗,我们还担心“雷锋精神”不会永传恒久吗?

毛泽东关于雷锋

1963年毛主席为雷锋题词时曾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

学雷锋应当给予保障

【黄石善良女孩“学雷锋”被骗8000元众网友热评】路遇两男子开着宝马,衣着不俗,还自称“港商”,有事急用钱,你借还是不借?“雷锋日”前夕,黄石一名女孩“学雷锋”借出8000元,谁知对方一去不回,女孩方知受骗。

黄亚夫说,社会保障机制匮乏,在个人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被救者和施救者双方都会产生焦虑感。对施救者而言,被骗被讹甚至被告等潜在风险所导致的焦虑强度一旦超过“利他”行为所产生的快乐感,就会选择回避甚至逃避。

“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一系列恶性案件经媒体曝光后,作为一种负面效应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潜在的焦虑让人们在救人之前先考虑明哲保身。

“救人成本和风险高过正性预期,再想出现像雷锋那样完全纯粹的利他主义者,也难了。”黄亚夫对说。

按心理学划分,互助互惠的社会氛围也正趋向消解,“身边没了榜样,谁还敢做雷锋呢?”

周如南也认为,倘若无制度保障相关权益,公民作为个体为善“学雷锋”的成本太高。无制度保障的善行仅靠热情很难持续,“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的现象,亦源自于此。最终,无论法律层面还是道德层面,遇事惯性依赖政府,成为大家本能的选择。

现在,我们该如何学雷锋

“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周如南认为,政府不能强行插手解决社会的道德困境。为了树立意识形态标杆,政府将雷锋作为宣传典型推出,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但是,新时代谈学雷锋,人心自治和公民社会的重建应为第一要务。

“新时代,同样需要雷锋。”黄亚夫说,在心理学上,人类的需求最高层次是为自我价值的实现。以“贵阳最美救人少女”向欣园为例,那一瞬间,潜意识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超越了对自身安危的顾虑。

2009年,美国加州通过“好心人免责条例”。立法初衷即是保护做好事者,避免其陷入“做好事反而惹麻烦或被告上法庭”的困境。

黄亚夫说,在雷锋稀缺的时代,提倡“纯粹利他”式雷锋要先通过各种方式保障和鼓励“互惠利他”行为,建立起互助的社会氛围。

7月初,海南某镇。该大队下士小刘完成测绘任务后,骑自行车返回宿营地途中,看到一位老大爷晕倒在路边,急忙拨通120急救电话,与医护人员一起将老大爷送到医院,使老大爷转危为安。不料,老大爷的亲属赶来后,硬说小刘是肇事者,不但要求他赔偿医药费,还扬言到部队告他。小刘担心激化矛盾,影响军民关系,只好从银行卡中取出3000多元付了医药费。

关于立意

三是不能把“学雷锋”仅仅地理解为做好事。——认为学雷锋就是做好事的看法,是比较简单还是比较狭隘局限的。“好事做了一火车”这是雷锋在忠诚自己的信仰与实践革命精神中的具体行动。一些人们把学雷锋当成就是做好事,是不全面的,是浅尝辄止的。说好听一点,就是还不够深入。当然,做好事,是需要的,雷锋也确实做到了做得好。但是,做好事还不能就说是雷锋精神本身(严格意义上说,即使是做个好人,也是不能地深刻地反映雷锋精神本质的)。过去,我在部队做连队指导员时,对战士们说过,一个人做好事(包括细小工作),不仅要看你做了什么,更要看你为什么去做和怎么去做。目的就在于引导战士不要把学雷锋做好事弄得浮浅狭隘了。学雷锋最主要的是思想要先进,一事当前要有正确立场、有正确态度、有正确动机。在这样的前提下的做好事具体行动,才符合雷锋精神本质要求。前边已经讲了雷锋精神的本质问题,那就是我们学习雷锋的重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的做好人好事,才能够有质量、有价值,人民群众才会是喜欢的,赞扬的。否则,“学习雷锋活动”不流于形式主义也难,不被人刻意利用才怪。

三是不能被动学。雷锋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自觉。正如他在日记中所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无限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而生活。我要把有限的生命运用到自觉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因此,自觉学雷锋才是实实在在的学雷锋。

然而,现在的问题正出在这里。为什么人们感叹雷锋不在了?就是因为自觉为他人服务,带来方便的人少了,有时出现这样的人,却受到一些人的冷言讽语,一方面社会组织不能给予正确的认可与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一些人却在用功利主义的狭隘思想去“质疑”。如此社会环境和思想环境下,能指望有谁还愿意去自觉自愿地学雷锋呢?我曾经在一篇《胡峰的主动扶,扶起的不仅仅是跌倒的老人》一文中,曾经特别地指出了胡峰“主动扶”的可贵思想和行动。

另外,在这里顺便提及一件事情。前不久,河南的一位大学生行孝替母亲坚持扫马路的事,受到社会普遍赞扬并受李瑞环肯定,结果河南省给了个“自强不息的大学生”称号,我认为,有些不妥的。这个称号并不能准确充分地反映这位学生行孝之本份与替母亲尽忠职守的精神。这位大学生身上最突出的就是“本份”自觉性。

本份,是需要形成自觉的。当自觉反过来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的“本份”的时候,我们还会有“雷锋哪里去了”的叹息吗?

【词目】肯定

【拼音】kěndìng【基本解释】

1.对事物持确认的或赞成的态度。与“否定”相对

肯定成绩

2.有把握;无疑,有信心,有理由确信

你肯定会受到欢迎

3.确定

他们的关系还没有肯定下来,还谈什么结婚呢

毫无疑问;必定

肯定能增产

1.承认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实性,与“否定”相对。2.表示承认的;正面的,与“否定”相对。3.一定;毫无疑问。4.确定;明确。

◎倡导

1.率先提议;首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倡言和引导。

为奖励而学雷锋

家住郑州的李先生怎么也不会想到,年仅八岁的儿子为了得到一朵做好事奖励的小红花。竟然将自己的手机和钱包一并偷去教给老师,小红花是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但是小家伙为此也受到一顿皮肉之苦。

3月4日下午,李先生八岁的儿子涛涛放学了。小家伙还没有进屋就高举着手中的小红花高喊:“爸爸,我得小红花了,老师还表演我呢,说我是全班最好的孩子,做的好事最有意义,同学们可羡慕了”。

李先生因为家中丢失财物,正郁闷着呢。闻听儿子得到了老师这么高的评价,心情好了许多。:“宝贝儿子,告诉爸爸,你都做了什么样的好事。是怎么得到的小红花”。涛涛凑到李先生的耳朵边轻声地说:“爸爸,我把你的钱包和手机都拿去交给老师了,过几天我就向老师要回来。反正我的小红花已经得到了,你可不要告诉别人哦!.......李先生不听则罢,一听差点么气昏过去。扬起巴掌对着儿子的屁股一顿狠揍。:“兔崽子,原来是你呀,那可要了我的命啊”.......。李先生丢失的财物正是手机和钱包,钱包里面不仅有大量的现金。还有李先生的银行卡和身份证,为此他都快急疯。为此惊动了警察,没有想到自己痛恨诅咒的小偷竟然是自己的宝贝儿子,李先生的爱人知道后同样哭笑不得。

原来,眼看学雷锋日快到了。学校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就号召学生做好事比赛,谁做的好事多,有意义。就可以获得小红花,眼看离3月5日快到了。看着别的同学都有几朵小红花,而自己却还没有一朵。急中生计的涛涛便想到偷父亲的手机和钱包交给老师,得到小红花后再向老师索回。

写到这里,我却一点都快乐不起来。学校的本意无可厚非,初衷也是好的。问题是不该以奖励的方式去鼓励孩子,孩子的认知和辨别能力都还小。如果方式不得当容易误导孩子,那样非但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恐怕还会适得其反。

当然,这种方式也不是个例,就拿北京奖励公交让座来说吧。效果到底怎样,我们拭目以待,起码这种方式值得商磋。如果做一件好事都为了得到某种奖励,那还真的没有多大意义,也违背了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我看,还不如不做,或者默默无闻的做,无怨无悔得做那样不更好吗,你说的?

双方论点

浦东新区金桥镇在“3?5学雷锋日”推出一项新举措:做志愿者满一定时间,可获相应奖励,包括报纸杂志订单、体检、新区图书馆借阅证、大剧院演出票以及中级口译班听课证等。学“雷锋”做好事也需要奖励吗?人们议论纷纷———

“我们想建一个社会对志愿者的奖励反馈平台。”推出该项举措的金桥镇文明办主任史熠向记者细说原委。他曾组织志愿者向居民讲授急救知识,不料一段时间后,90名志愿者只剩3名。

中途退出的原因各种各样:有的因居民反应淡漠而兴味索然;有的开始满腔热情,做久了就有些懈怠;有的学生长期做志愿者,车费开支不少,“倒贴”不起只好作罢;还有一些志愿者因占用大量业余时间,遭家人冷言相讥,“你做这么多有什么用”„„

为什么当初一腔热忱的志愿者,难以几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史熠认为,志愿者需要从服务中得到快乐、得到认同,才能长期坚持下去。过去对志愿者的奖励,往往停留在精神层面,建立志愿者奖励制度,可以更有效地激励志愿者学雷锋的“士气”。

正方奖励不等于等价交换

“这样的关怀很温馨。”沈健从2001年考进大学开始,就加入金桥镇大学生服务团做志愿者。他认为,奖励是社会对志愿者的认同,而志愿者本身也有困难,需要关怀和帮助,况且一些奖励是志愿者提供的,发挥特长互相服务,与志愿者精神并不矛盾。

有人算了一笔账:做志愿者满50小时才可获订一年的杂志或报纸,事实上,50小时的劳动肯定不止挣这些钱,因此这一奖励并非等价交换,而是对志愿者的鼓励和人性化关怀。

志愿者汪凯齐仔细“研究”了奖励项目,发现都是以文化教育类为主。他很高兴:“奖励能让我们不断‘充电’,让我们在做志愿者的同时提高自己。”

奖励同样也可用于助人。金桥镇同时推出时间赠送机制:做满20小时即可把时间转送给别人,志愿者也可通过这种方式,让别人获得相应的奖励项目。

奖励制度推出后不久,金桥镇前往大学招募80名“垃圾不落地”活动志愿者,结果报名者有数百人。

反方奖励有违志愿精神

贺希是一家卫生院的B超操作员。2003年开始,她参加了“给村民做B超”志愿者活动,每个村都有200多名村民盼她去,为此她坚持了下来。

贺希认为,学雷锋并不需要什么回报,村民的认可就是最好的回报。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外企职员曹小姐认为,做志愿者应出于爱心和责任感,如要靠物质奖励来推动,是否有违志愿精神?她担心有人为了奖励将志愿服务当“打工”。

还有人担心该制度能否长期运行。市民韩先生认为,现在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存在弄虚做假的情况,如果做志愿者和自身利益有关,难保出现不诚信的情况,且如何认证志愿者服务时间也是个问题。随着志愿者不断增多,奖励支出的数额会越来越大,是否会让提供奖励者难以承受?

正方

八成大学生赞同学雷锋常态化建议完善奖励保障制度

东方网3月1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昨天,一份关于《上海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知与态度》的舆情调查报告全新发布。调查显示,81.9%的受访者认为:学雷锋要“常态化”。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习雷锋。

助人为乐就是学雷锋

记者了解到,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会同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对上海市29所高校的509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电话随访。

调查中,10.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对雷锋“非常了解”,对雷锋“比较了解”的占32.6%,51.3%的人对雷锋“一般了解”,只有0.6%的受访大学生没听说过雷锋。

雷锋精神是什么?超九成大学生认为“雷锋精神”最主要的内涵就是“助人为乐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甘当‘螺丝钉’的爱岗敬业态度”,依次排在2至4位。91.4%的受访者表示“当今社会需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大学生们建议,新时代“雷锋精神”应当被注入“与时俱进”、“责任感”与“和谐”等新内涵。

愿意成为“身边活雷锋”

值得一提的是,81.9%的受访者认为学雷锋要“常态化”,他们首推志愿者、义工制度。另外,大学生们也提出,全社会应当完善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者的奖励、保障制度,并在学校中加强“学雷锋教育”、在媒体上大力宣传雷锋精神,经常组织学雷锋活动。

对于“雷锋是过时的榜样,没必要学”这一说法,97.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非常不同意”或“比较不同意”。近七成受访者不赞同“雷锋是理想化的榜样,值得尊重,但学做有点傻”的观点,他们并不认为“学雷锋”是一件“傻事”。

调查还显示,近六成大学生认为“身边就有不少雷锋式的人物”。他们希望,生活中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雷锋”。95.5%大学生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习雷锋。

会主动扶起摔倒老人

“如果您看到一个老人在人行道上自己摔倒了,您会去扶起他吗?”这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也出现在了此次调查中。对此,超过一半的受访大学生强调,自己会“马上扶”。不过,其中的34.1%坦言,会在“找到保护自己的人证、物证后扶起老人”。

调查还显示,86.2%的大学生们赞同“尊重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和学习雷锋精神并不矛盾”的说法,他们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妨碍“学习雷锋”。调查方也建议,全社会应营造一种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的“学雷锋”风尚,把“雷锋精神”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该不该学雷锋

从古人的眼光来看

那是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后,国家就会给他们以赔偿和奖励。这道法律执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国。

后来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贡,他是一个很有钱地商人,他从国外赎回来了很多鲁国人,但却拒绝了国家的赔偿,因为他自认为不需要这笔钱,情愿为国分担赎人地负累。

但孔子却大骂子贡不止,说子贡此举伤天害理。祸害了无数落难的鲁国同胞。

孔子说:世上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鲁国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过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义’字,只要大家看见落难的同胞时能生出側隐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烦去赎这个人、去把同胞带回国,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举。事后国家会给他补尝和奖励。让这个行善举的人不会受到损失,而且得到大家的赞扬,长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所以这条法律是善法。

孔子还说,子贡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是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往后那些赎人之后去向国家要钱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国人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圣人说,子贡此举是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了,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为可恶的恶行。

果然自子贡之后,很多人就对落难的同胞装做看不见了。因为他们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而且如果他们求国家给一点点补偿的话反而被人唾骂。很多鲁国人因此而不能返回故土。

==========================================

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

茅于轼:学雷锋的悖论

每培养出一名做好事的人,必然同时培养出几十名拣便宜的人。过去人们以为宣传为别人做好事就可以改进社会风气,实在是极大的误解,因为这样附带培养出来的专门拣别人便宜的人,将数十倍于为别人做好事的人。

过去在宣传学雷锋的时候,电视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一位学雷锋的好心人义务为附近群众修理锅碗瓢盆,于是在他的面前排起了几十个人的长队,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个破损待修的器皿。电视台作这样的报道,目的在于宣传那位学雷锋的好心人,观众的注意力也被他所吸引。但是如果没有那几十个人的长队,这种宣传就毫无意义了。可是值得思考的是,这几十个人完全不是来学雷锋做好事的,恰恰相反,他们是来拣便宜的。用这种宣传方式来教育大家为别人做好事,每培养出一名做好事的人,必然同时培养出几十名拣便宜的人。过去人们以为宣传为别人做好事就可以改进社会风气,实在是极大的误解,因为这样附带培养出来的专门拣别人便宜的人,将数十倍于为别人做好事的人。

从社会的经济效益来看,这种义务做好事的行为也完全不值得推广。免费修理招引来的人,手里拿的多半是破损得厉害、本已不值得再去修的东西,有的干脆就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现在因为可以免费修理,修理花的工夫再大,用的材料再多,也都是别人的负担,他们自己所花的代价只是排队要用的时间而已。从整个社会来看,花了修理用的材料,花了修理的时间和排队的时间,结果只是将一件很难再用的器皿修得勉强能用。如果将这些修理用的材料和时间,以及排队用的时间去从事更有效的生产活动,一定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价值。所以从经济效率看,这种义务修理的活动也是弊大于利。

更有甚者,如果再有一位学雷锋的好心人替他去排队,自己不必花费这个代价,等待修理的队伍恐怕还会长几倍。这将是一个十分可笑的情景,一部分人为另一部分人义务服务并且帮他们排队,而受服务人专门享受他人所提供的服务。可见义务为他人服务的制度,必须以有一批享受别人服务的人为前提条件。这大概是鼓吹义务为别人服务的人所从来没有想到的吧。

义务帮别人修理器皿,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即原来从事修理业并以此为生的人,被这些学雷锋的好心人所排挤,他们可能是下岗的生活有困难的人。

篇8: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雷锋精神,道德构建,和谐

一、雷锋精神的涵义

雷锋精神, 简单地说, 是以雷锋同志为代表的一种精神。提起雷锋精神, 大家耳熟能详, 认为雷锋精神代表着奉献、忠诚、执着、认真等利他主义思想。从狭义角度来看, 雷锋精神是雷锋对待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国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高尚的道德行为的高度总结;从广义角度来看, 雷锋精神已经升级为受人尊重且具有时代价值的一种精神文化。雷锋精神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结合在一起, 通过不断实践而创造出来的新的文明成果。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雷锋精神的内容

雷锋精神的主要内容就是付诸实际行动中、绝不仅仅作为口号的爱国主义思想;在面临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矛盾时, 尊重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奉献精神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毫不利己、热心助人的利他主义精神;在工作中任劳任怨, 对待工作踏实、认真的执着精神以及言出必行的诚实守信精神;在生活中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因此, 我们可以将雷锋精神的内容概括为:以爱党、爱国家、爱人民为准则的利他主义思想。

三、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我国的多位领导人对于雷锋精神有着高度认可, 同时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习近平主席甚至用雷锋式的语言方式说道:“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由此可以看出, 在经过近五十年的雷锋精神的学习与熏染, 习近平主席也深受雷锋精神的鼓舞。可以说, 雷锋精神是引导人奋发向上的动力, 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

(一) 雷锋精神有利于完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很多改变, 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已经不能满足于社会以及个人的基本需求。正如马克思所说, 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 不同阶段、不同背景的道德观也不尽相同, 只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在大家抛弃我国原有的道德规范时, 适应我国当今发展主流的道德规范体系仍在建立的过程中。雷锋精神与当今的社会发展是相适应的。在迅猛改革的大环境下, 雷锋精神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精神等高尚的道德情怀对于道德规范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利益与个人利益产生碰撞时, 雷锋毫不犹豫舍弃个人利益, 因此, 雷锋精神已经不仅仅代表一个青年的思想, 也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典型。现在, 雷锋精神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涵义, 而这一现象呼吁人们, 强化自身的集体意识与服务意识。可以说, 这两点内容对于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雷锋精神有利于人们思想素质的培育

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 但是在各类社会活动中, 越来越体现出个人对群体的需求与渴望。人们在整个社会中相互依存, 共同进取。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 是社会繁荣进步的必要条件之一。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人们对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存在认知偏差, 人们的思想素质也随之变得多元化。所以, 提高人们的整体思想素质水平显得至关重要, 对于社会的道德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

雷锋精神在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集体精神、服务精神, 以及雷锋对待工作的执着、认真的精神为人们思想素质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无论雷锋处在何种岗位, 雷锋首先将集体、他人利益放在首位, 不为名利的思想有利于人们思想素质的培育。雷锋精神与社会的改革进程是相适应的, 雷锋精神的真实与善良鼓舞人们尊重道德, 心存善良, 有利于促进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具有宽容的胸怀, 是激励人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支柱。

(三) 雷锋精神有利于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以抵制西方腐败思想的侵蚀

如果说道德是支撑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劲动力, 那么诚信则是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的桥梁。所谓诚信, 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相互诚实、相互守信。同时, 诚信在我国的传统伦理思想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 诚信是我国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那么, 诚信之于今天, 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诚信是人们在进行交往活动中所遵循的准则。

上一篇:中药专业求职信格式下一篇:危急重症护理考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