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信与成功的事例

2024-04-27

现代自信与成功的事例(共14篇)

篇1:现代自信与成功的事例

自信成功的数学家:华罗庚是我国着名的数学家。不过,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好,所以,小学并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是拿到一张修业证书。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数学课还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所以,同学们都讥笑他,叫他是“废物”。同学们的嘲讽并没有让华罗庚灰心,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数学,他也一直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信心树立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他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聪明,就用“以勤补拙”的办法:别人学习一小时,我就学习两小时。最后,他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数学家。

篇2:现代自信与成功的事例

“荣誉班”的奇迹:美籍物理学家钱致榕来华时谈起他中学时代的一段经历。那时很多学生作弊,不求上进。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就从300个学生中挑选60人组成了“荣誉班”。钱致榕也在其中。当时明确宣布,是因为他们有发展前途才被挑选出来的。对此,被选上的人十分高兴,对前途充满信心,踏实学习,后来大多成了才。这次,钱教授遇到那位老师时,才知道这60位学生是随意抽签决定的。这件事很发人深思。由于学生被告知他们是“很有发展前途”才被挑选出来的,这就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信心,因而自尊、自爱、自强而终于成才。可见,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才之路的第一步。

篇3:现代自信与成功的事例

经过多年《成功心理与人才发展》的教学研究和探索, 我们发现,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事例, 即采用“事例分析教学法”, 会对成功心理的培育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事例分析教学法在成功教育中的使用缘起

1.成功教育的内涵与问题。我国的成功素质教育最为代表性的就是引入成功学的理念, 将成功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中开设, 事实上也确实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 但是也有很多学生事后反映成功学更倾向于一种学术名称, 不能成为一门学科, 它只是有关成功方法的统称, 未能进行系统的规划和有效实施, 浮于表面, 对深层意识激发、行为改变和能力提升略显后劲不足。鉴于此, 我们认为成功意识的培育需要准确的人生定位决策以创造成功意识的空间, 形成积极的心态以播下成功意识的种子, 厘清和更新自我概念以利于成功意识的成长与发展,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完善行为习惯以实现其成功意识的升华, 因此我们在“成功——永恒的追求、积极心态——成功的内在因素、自我评估——卓越成功的基础、目标管理——成功的导航机制、时间管理——为成功搭平台、金钱管理——为成功保驾护航、创新与合作——飞跃式成功的要素”等七个方面对大学生成功素质教育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内容上注重培养行为习惯和思维, 确实在教学内容上更为系统地贴合了学生的需求, 但在教学方法上如何更加喜闻乐见, 更好地挖掘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呢?通过收集整理学生的教学建议和意见, 我们发现事例分析、个人测验、群体调查等是他们最感兴趣和信服的。

2.事例分析教学法的概念与操作方法。事例分析教学法脱胎于“判例教学法”, 国内目前较多用于法学课程的教学, 强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技能、逐步开发创造力。事例分析教学法吸收了判例教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充分地参与讨论”的内核, 但在内容上通过对事例的分析讨论, 释解理论内容, 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事例分析教学法大体归纳为以下四种方法:叙事式陈述, 以案说理, 图表展示, 分析讨论。这四种方法相互联系, 在具体教学时, 可以相互交叉使用上述方法。事例分析教学法中的事例既可以是知名人物的典型事件和社会热点, 也可以是草根阶层、身边人物的事迹或观点, 它不要求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事件, 只要是真实存在的例子即可。考虑到教学实施的可能性和便利性, 我们将班级划分为“个人-小组-全班”三个层次结构, 事例素材源自学生个人, 经过小组讨论、全班分享和教学之后又返回给学生, 既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能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加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增进教学相长。

二、事例分析教学法在成功教育中的运用范例

1.课前导入,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如何创设良好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氛围是上好一门课的关键第一步。我们采用“以案说理”的方式直奔主题, 仅仅围绕“成功”这个主题词来展开活动和讨论, 比如在破冰之旅中分享个人的微成功经历、心目中的成功人士及其重要特质, 在破冰之旅结束之后匿名调研每个人的成功定义, 并邀请学生用自己的定义去评量当下的自己是否成功。这样的课程导入方式, 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 也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做足了铺垫。

2.课中串联, 积极整合实践与理论。课程要有笑果, 更要出效果, 因此不能停留在热闹参与的层面, 必须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对学生们有触动和促动。一方面我们广泛深入地设计群体调查并将结果及时呈现在课堂中, 比如在“目标设定”版块开展两项调查, 第一写“成功的男人”和“成功的女人”分别具备的特点;第二公选学校男生 (或女生) 最可能成功的专业。这些调查都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现实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让学生觉得很接地气, 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随时呼应学生看重的方面, 提醒学生忽略的方面, 信手拈来、张弛有度的理论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课堂上以“图表展示”法呈现相关心理学理论和研究, 比如以“金钱与幸福的关系”“金钱与痛苦的关系”为主题, 导入金钱影响幸福感的心理机制、金钱镇痛理论, 把学术前沿的观点和理论引入课堂, 让学生觉得课堂紧跟时代脉搏, 说的就是跟自己休戚相关的事, 但有更新颖和宏观的视野。

3.课余补充, 扩大课程的外延影响。成功心理的内涵包括自我管理和与他人合作, 我们不仅这么讲授, 也在不断致力于引导学生去践行。为此特设小组合作学习环节, 促进课堂内的交流和课余的调研, 要求每一组贴合教学要点, 给大家讲授一位成功人士的生平、特质、经典语录和对大学生的启示。课程结束, 要求每个人以真情实感来反思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 重在去寻找和整理自己的成功经验, 以此内化整合个体对于成功心理素质的理解与领悟。

三、事例分析教学法在成功教育中的效果分析

1.提升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大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老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我们在课堂上积极应用事例分析教学法, 理论为主干、事例为枝叶, 以事例论证理论, 以理论归纳事例, 显著地丰富和提高了成功课理论教学的分析力。

2.促进了教师的研究型教学能力。能否透彻分析和回应学生提供的事例, 对教师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为丰厚的理论功底和充足的课前准备, 积极查阅相关书籍文献、搜集素材, 进行研究型教学, 这就促进了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

3.强化了学生的成功意识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 经常针对性反思自我、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人, 不断地与他人交流合作, 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深刻的体验, 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说“在课堂上成功、在学业上成功、在学校里成功, 才可能有更多更大的成功”, 以情动人、以例理人, 学生们纷纷反映学有所获, 激荡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 也激励自己不断去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摘要:青年学生成功心理的培育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 笔者充分运用“事例分析教学法”进行课前导入、课中串联、课余补充, 不仅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而且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强化了学生的成功意识和能力, 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创意, 实现了教学相长, 不失为成功教育的积极尝试。

关键词:事例分析教学法,成功心理,培育

参考文献

[1]刘树宏, 汤洁.论事例教学法在“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J].北京教育, 2014 (11) .

[2]刘琪.当代大学生的成功意识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3]于长征.高校《素质教育课》案例分析教学法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4]阚雅玲.大学生成功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 .

篇4:自信与成功

【关键词】留守儿童 自立 自信 成功

笔者从事农村初中学生教育多年,对农村学生的教育有了较多的体味。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学生的父母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去了,他们就成了名符其实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管教,又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这几年我所教到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上和性格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缺陷,他们缺乏自信心、自卑、厌学、行为异常、学习困难,从来没有体味到成功的喜悦与欢乐,更不要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进取精神了。针对这些情况,我决定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下面把我教育留守儿童的点滴心得交流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先要培养留守儿童的自立精神

我们要使学生明白,家长外出打工是势在必行。我给学生们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劳动力都大量向城市和沿海转移。你们的父母上要赡养老人,下要抚养你们成人,而我们这里的农村,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从目前来看还很难有大的作为,因此,他们应该出去打工挣钱。他们在外打工也是挺辛苦的,你们从小要培养自立的精神,要充分体谅当父母的一片苦心。并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和社会上的自立的先进事例,有针对的给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教育。首先在思想上去掉了他们认为当父母的欠他们很多的这种想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又注意培养他们自理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学生们的自立精神增强了。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吃力。因此,他们在学习上偷懒耍滑、自卑,不肯用功、自暴自弃,更不要说在学习上要有创新精神了。通过我的观察了解,我就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性格特点,与他们分别谈心,我对待他们也多用鼓励和肯定,少用批评与否定,多说他们行,找准他们各自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很多留守儿童就因此有了较大的进步。我又抓住他们有了进步这一契机鼓励他们,表扬他们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彻底改变了自卑、懒惰的毛病。如:我原来教了一个学生小文,由于父母都在外打工,他的外公代为监护,可他的外公管教也不怎么得法,造成他的逆反心理较重,学习上懒惰,自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属于基本不做作业的学生,老师督促狠了,就照抄别人的作业交上来。成绩在全班50个学生中,居中下水平。我发现他的情况后,找他谈了几次心,并鼓励他说:“你要相信自己在学习上行,要有这个自信心,只要你改掉你的一些毛病”。他的学习态度就逐渐变好,成绩也逐渐上升。半期考试后,我在全班表扬了小文等几个成绩有上升的学生,并特别指出小文这次的成绩上升得较多。这是一个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第一次获得老师的赞扬,这使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的学习潜能,我又多次鼓励他。从此,他的学习突飞猛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他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初中毕业时,他终于升入重点高中,(后来他也成了他们家的第一个大学生)在他的带动下,我们这个班在升学时成绩喜人。

三、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一定要少用批评

各位同仁可能都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有所研究,对古今中外的教育学论著中提到的自信理论,自信的事例都有所了解和研究,可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把握不好,特别是对待多次犯错的学生,批评时爱全盘否定。这就有损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批评次数多了,学生自己都对自己丧失信心。全天下的教师,可能大都喜欢学习好的学生,听话的学生,对学习能力差的,成绩落后的学生可能大都不够喜欢。因此,对后进生的教育有可能缺乏必要的耐心,对他们的不守纪或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时,有时就很难做到心平气和,致使这一部分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将会更糟糕。他们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与欢乐,对自己缺乏信心,缺乏前进的动力。我2008年时教到一个外校转来的留守儿童,他在原来的学校读了初中一年级,成绩不好,坏习惯、缺点也不少,没有办法,爷爷奶奶决定把他转入到我班来读。转来时,我就向他的监护人全面了解了他的情况,并同他本人全面交流了一次,我鼓励他:“根据各方面的了解,你初中毕业时考上一个较好的高中没有问题,你一定要相信自己,我教了30来年书,我看人是不会错的,关键在于你自己。”他当时自己都不大相信,在平时的教学工作或课余时间遇到他时,我也鼓励他,有了进步就表扬,有了缺点就善意的指出。他逐渐改掉了坏毛病,肯学习了。他不断进步,各方面逐渐变好,他也得到了更多的鼓励与赞扬,他的自信心逐渐增强。到初中毕业时,他终于升上了较理想的高中。要知道,他可是原学校不要的学生。

篇5:有关自信与成功的名人事例

住在北京朝阳区甜水园附近一个小区的很多人,很难把这个“未来首富”跟他们印象中的“强子”联系起来。自从某天一家公司进驻后,每天都有很多人、送货车在院子里出入。楼下的防盗门因为进出的人太多,坏了、永远都大开着??“大家只知道他们的老板叫强子,都烦死了。”一位住户说。

几年后,直到这家公司搬走,居民们才知道,原来这家闹哄哄的公司,居然就是京东商城;众人嘴里的“强子”,就是如日中天的企业新贵——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

从“强子”到身价百亿的准“首富”,刘强东已是传奇。“老实说,我真的没觉得自己跟别人有什么区别,一点区别没有。无非就是坚持,看准路子坚持一辈子。”刘强东自我评价的时候,眉头习惯性地紧锁,没有微笑。

在很多人看来,在今年融资15亿美元之后,这个看上去并不像互联网人的CEO,正面临人生最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达到盈亏平衡点,京东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扩大销售额,而短时间内的迅速扩容,又给京东的物流和整个服务体系带来严峻的考验,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这很像刘强东热爱的那项运动——穿越沙漠。

篇6:凭借自信成功的人物事例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本《自信心》的小书。这本书给他带来勇气和希望,他决定找到这本书的作者,请作者帮助他再度站起来。当他找到作者,说完他的故事后,那位作者却对他说:“我已经以极大的兴趣听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事实上我却绝无能力帮助你。

他的脸变的苍白,低下头,喃喃地说道:“这下子完蛋了。”作者停了几秒钟,然后说道:“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我可以介绍你去见一个人,他可以协助你东山再起。”刚说完几句话,流浪汉立刻跳了起来。抓住作者的手,说道:“看在老天爷份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于是作者把他带到一面高大的镜子面前,用手指着镜子说:“我介绍的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除非你坐下来,彻底认识这个人,否则,你只能跳进密歇根湖。因为在你对这个人作充分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他朝着镜子向前走了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照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了起来。

几天后作者在街上碰见了这个人,几乎认不出来了。他的步伐轻快有力,头抬的高高的。他从头到脚打扮一新,看来是很成功的样子。“那一天我离开你的办公室时。还只是一个流浪汉。我对着镜子找到了我的自信。现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三万美元的工作。我的老板先预支了一部分钱给家人。我现在又走向成功之路了。”他还风趣地对作者说:“我正要前去告诉你,将来有一天,我还要再拜访你一次。我将带上一张支票,签好字,受款人是你,金额是空的,由你填上数字。因为你介绍我认识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面大镜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给我看。”

篇7:名人靠自信成功的事例经典

全世界遍布分店的世界酒店大王希尔顿,起家时只有200元美金。是什么秘诀使他获得成功呢?希尔顿回答:“自信!”开始希尔顿想筹建一个大酒店,由于没钱,他就充满自信地到处游说,鼓动别人投资。最终他的信念打动了众人,大家纷纷投资。当酒店完成一半时,突然有人听信谣言,对希尔顿产生了怀疑,要撤回投资。如果投资撤回,马上就会导致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投资人的纷纷效仿,那么酒店也就建不下去了。此时希尔顿如无法偿还这笔钱,很可能就会因此坐牢。

面临这严峻的时刻,希尔顿镇定自若,首先从银行取回大笔现款,待那人来后,希尔顿拉开抽屉的现金和支票问他:愿意要现金还是支票。那人说要支票,希尔顿就说:“如果你走时,仍要收回投资,那么这支票就属于你了。”希尔顿用这番话稳住了对方的心,让其能心平气和听他说话。接着希尔顿就充满信心地告诉他,投资后将来会有什么收益,如果现在收回投资,不仅没有收益,还要为毁约赔款,岂不是得不偿失。最终那人被希尔顿说服,没有收回投资,从而为希尔顿以后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篇8:自信——成功的基石

一、消除自卑, 重树自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自信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数学课堂中, 我们也不难发现, 自信与自卑两者的累加效应。愈是自信, 愈会成功, 愈成功则愈自信。反之, 愈是缺乏自信愈会导致更深的自卑。与自信相对的自卑, 来源于对周围事物的躲避心理, 来源于对他人的紧张心理, 来源于对自身的否定心理。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或惶惶不安, 或知难而退, 或束手无策……针对这种不良情绪, 如果不及时纠正和疏导, 学生就会出现不良的心理循环, 最终导致自信心丧失殆尽。作为一名教师, 应引导学生剖析自己的心理、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我认识, 让学生把失败看作是再学习的机会, 把困难当成自我磨练的机遇, 从多个环节中寻找差错并再尝试、学习, 这样就可能获得成功。而不要一味鼓励学生争第一, 更不要把他们一时的失利看成是永恒的失败。而要用我们的爱心、信任、和鼓励使学生重树自信心。

二、从爱入手, 培养自信

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爱能激发学习热情, 能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 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 才能去拼搏, 去奋斗。

1. 让师爱洒向每个孩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冰心也说过,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对学生的进步和自信心的建立有巨大的推动力, 因而老师要把自己的爱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特别是“学困生”。因为他们平时很难听到教师或同学的夸奖, 对他们来说受责备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我的数学课上 (课后) , 首先我平时多和他们谈心, 了解他们的心理, 倾听他们的心声。对他们多一些表扬和关心, 少一些批评和责备。在余娟实小工作时, 我班上有一名残疾学生曹某某, 从接到他时, 他就有一种自卑感、失落感, 在学习上也缺乏主动性, 对于孩子的这种心理障碍, 作为教师的我有责任开导他, 鼓励他向困难挑战, 建立自信心。我经常找他谈心, 向他介绍张海迪身残志坚, 不怕挫折的事迹, 介绍电影《典子》中, 失去双臂的典子, 怎样乐观、开朗而又自信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教育他要做自信、自尊、自强的孩子。最终, 重塑了孩子的自信心。

2. 相信每个孩子。

熟悉、了解学生是信任的前提;热爱、信任学生是尊重、重视的基础。只有信任、尊重学生, 才能使学生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力量得以充分的发挥, 才能使每个学生成为有用的人。这里谈的自信不是弃之不管, 也不是放任自流, 而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 教师通过采用积极肯定、鼓励期望的态度、语言、教学技巧、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心理氛围, 使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成为开发学生学习愿望的源泉, 使学生以自信、自强的态度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一次“班长竞选会”上, 一位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同学 (王某) 勇敢地参加了竞争, “虽然我各方面表现不太好, 但我也想当干部, 为同学服务, 请大家投我一票吧!”面对满含热泪与真诚的期待的目光, 同学们给予热烈的掌声, 在大家的鼓励、支持下, 他如愿以偿, 真的当上班长, (其实, 选他之前, 我心中已经有了班长的人选是杜某, 杜某是我的数学科代表, 成绩非常的优秀) 。事实证明, 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自从王某当班长后, 他自身的形象改变了, 班干部的作用更明显, 各项活动的开展也更有成效, 数学成绩也进步很大, 第一次取得了90分的数学好成绩。在期末班级工作总结会上, 王某说:“是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 使我信心倍增, 使我相信我能行, 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

三、体验成功, 获得自信

一个人若经常体验到失败的痛苦, 就会低估自己的能力, 对自己产生怀疑, 丧失信心。因此我们教师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使学生获得成功, 增强其成功的体验, 有了成功的体验, 肯定了自己, 相信了自己, 增强了自信心, 从而激励自己不断去探索, 去争取成功。为帮助学生成功, 我们必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 满足学生的需要, 创设成功机会。

四、科学评价, 增强自信

评价是学生受刺激最大的一个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 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 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教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 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 就会愉快、积极, 增强自信心。反之, 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针对班级中这类学生, 我总是千方百计找其优点, 从优点入手。在制定各项活动目标时, 我们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不要一下子提出很高的要求, 令学生“望而生畏”, 而应从较低要求开始, 让学生“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子, 品尝成功的“滋味”, 然后再逐渐加大力度, 在活动告一段落或结束时, 给以适当的评价。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担忧与分心, 集中精力面对任何压力和挑战。如在举行数学知识竞赛时, 学生如果这次的回答比上次的更完整, 方法更优, 就应表扬, 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 同时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 使他们在看到光明的同时也感受到压力。同时, 对于优秀的学生, 数学教师也不能忽略, 上课的时候只知道提问差的, 对于他们无论怎么举手都不提问, 久而久之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挫伤, 甚至对数学学科失去兴趣。

篇9:校本研修的成功事例

亮点中筛选

一堂课,就像在讲一个故事,让人回到了儿时;就像一首诗,动人的意境,让人有种想唱和的冲动;就像一股涓涓细流,直入人心。

在政治组校本研修活动会上,一位名师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让大家同回忆、共感受,唤起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真实而自豪的情感,给我们带来强烈震撼。

我校政治教研组每周二召开一次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活动中,每位教师提供一个自己上一周所听、所见、所阅和所思的最有价值的教学亮点,在教研组中进行研讨。研讨采用“微推荐—民主选—精评判”的顺序进行。在活动中,每名教师都积极展示自己发现的教学亮点,也都认真地进行推选,并坚持科学地实施评价,确保每一次校本教研活动都能有最大的收获。

新教师张淼在一篇反思中写道:“虽然大学学到一些理论,实习时也学到一些实战技巧,但与校本研修活动中的教学亮点相比,实在相差太远。浓缩就是精华——校本研修大大加快了我专业成长的步伐。”

试点中实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家一致认可的教学亮点到底在我们的手上有没有实效,教师会急不可待地在自己的“试验田”里进入实战。

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画面,除夕夜,一群小孩正放着鞭炮,画面上有一句话“一个人的成长,首先是从……”不用老师提问,大家立马回到了童年,在记忆里搜索着儿时的一个个情景,立马课堂就鲜活起来了,满满的都是生活,是大家共同的回忆。教师顺势打出了“1.传统文化,就是我小时候住过的那幢老房子,现在还能闻得到木头上那些雕花的温暖气息;2.传统文化,就是祖母第一次带我去庙堂里拜佛,此刻还能感受到的佛像的庄严和神秘;3.传统文化,就是记忆中爷爷讲的故事,那故事里有妖魔鬼怪,还有天兵天将,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4.……”

一切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真诚,相信课堂里的每一位都有了自己的体味和理解,教师感受到了校本研修的幸福。

疑点中完善

第一次对话“你现在幸福吗”,直接触及学生的心灵:我现在的状态究竟是怎样的?学习给予我快乐和幸福吗?读书有用吗?那就是姜教授这次谈话堪称坚持“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这个原则的典范。因为,这话里充满着对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的期待和“唤醒”,从学生积极的回答和认真的态度,表明这句话的震撼力。但名师提出第二个问题:“欣赏完《幸福在哪里》,为什么幸福不在绿荫下、不在温室里,而在辛勤的工作中、在辛苦的劳动里?”我觉得第二次对话值得打磨。

教学下一步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幸福来源于劳动。我们何不设计一个更有趣味性的话题:“对于一个穷人来说,他渴望的幸福是什么?”学生肯定回答“拥有财富”,老师追问“他们怎样才能得到财富”,学生肯定回答“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这就巧妙地阐释了劳动让人幸福的道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幸福观。

篇10:古代由于自信而成功的事例

英国有个人人皆知的故事:古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6次被打败,失去信心。在一个雨天,他躺在茅屋里,看见一只蜘蛛在织网。它想把一根丝挂到对面墙上,6次都没成功,但它经过第7次努力,终于达到了目的。罗伯特兴奋地跳了起来,叫道:“我也要来第7次!”他组织部队,反击英国入侵者,终于把敌人赶出了苏格兰。

篇11:关于名人自信成功的事例200字

法国着名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小时候正因家庭贫穷,无法上学,12岁就成了报童。他一边卖报,一边从报上领悟识字。一年后,他进了一个印刷厂当图书馆装订学徒,这又给了他一个领悟的好机会。他一面装订图书,一面阅读领悟。就这样,他不仅仅学习并领悟了认字,还能看懂越来越多的书籍。(励志故事lz13)之后,他对自然科学越来越有兴趣,开始阅读《大英百科全书》,并把爱好集中到电学、力学方面。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一位顾客,经他说,法拉第最后有机会进皇家学院听着名科学家戴维先生的讲座。法拉第十分仰慕戴维,鼓起勇气给他写了信。戴维被这个好学和不屈服于逆境的年轻人打动了,决定接收他为助手。在随后的日子里,法拉第从戴维教授那儿学到了一手精湛的实验技术,还结识了不少当时欧洲着名的科学家。他不懈的追求和发奋最后换来了丰硕的果实,1834年,他发现了电解定律,震动了整个科学界,这必须律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以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篇12:放弃与成功的事例

“他叫白惠泽,他原来是青年志的文化研究员,人称青年文化首席皮条官。”

“他叫李东哲,原来是城市画报记者编辑,title太多了我就不浪费时间了。”

这段诡异的对话已经在房间里重复好几遍了,两个男人拿着手机对着自己一边录一边说。每次都因为不同的原因停下来,语气不自然或是突然笑场,拿手拍了拍脸迫使自己紧张起来,重新来过。不远处小白的女朋友正戴着耳机玩着LOL,她已经习惯这两个大男人在家里做出的一些奇怪举动了。

我是李东哲,朋友们都叫我随易,我就是上面描述那个诡异场景当中的一个。我想跟你讲的是我和小白在一起创业这段时间发生的故事。上面那个场景发生在前两天,我们在给一个投资机构拍摄一段视频,用来让投资人对创始团队有直观、感性认识,同时简单说明我们想做的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我俩都是对无趣和死板有着天然抵触的人,哪怕是这样一个例行的动作,也试图拍出不一样的效果。于是我们变身导演编剧灯光摄像以及演员本身,花了一个多小时,拿手机自拍录制了一段1分钟的介绍视频。

截取这个片段出来,不仅因为它是个里程碑式的节点,而且充满了象征意味。那晚十一点多,我像往常一样从小白家“下班”,赶末班地铁回家的路上,我突然觉得,录制视频的场景就像是这三个月来我们创业状态最好的缩影——忐忑、焦虑,但也充满着认真甚至天真的劲头。

从去年年底辞职到现在,不少朋友都知道我在创业,前老板也会偶尔问起。我其实有点怕被别人问起创业项目的具体情况,一是项目还没什么着落,我们自己心里的逻辑都还没有打通;再者,我们想做的这件事情很难用一句话就能解释的清楚直白。这是一个想要说服别人首先需要自我说服的过程,我想大概每个创业者都体会过这种心情吧。

正如你所见,我们想做的产品叫做Someet,不可免俗地加入了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大潮。但我们想做的东西其实却是反互联网的,或者说,反的是互联网对我们生活方式的一些负面干扰。Someet是一个针对城市年轻人,让其可以自由发起、参与线下兴趣活动的平台,我们希望这个平台能够让年轻人自由地发起基于兴趣的活动。它应该是小型的、有趣的、频繁持续的、能够让参与的人在其中深度真诚交流的活动。

现有的同城活动,或是同类型的线下活动产品,多有“大型主办方”这个角色的存在,且多是内容消费导向。无论是展览、沙龙、话剧、讲座,你作为一个参与者,只是去消费了活动的内容,你都只是官方报名系统中一增加的一个数字而已,你很难和在场的其他人发生太多深度的交流。也就是说,你的参与感很低。但 Someet做的则能给你高参与感的活动,你可以见证一个天马行空的idea从最开始的灵光一现到最后落地成为绝棒体验线下活动的整个过程,甚至你也可以发起这样的活动。活动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是鲜活、有故事、有观点、有温度的人,你会在这里碰到你原来生活轨迹中有可能无从遇到的人,一拍即合相见恨晚那种朋友。

看起来,Someet是一个工具属性很强、社交功能很弱的产品,但我们的野心是希望能够借此改变现在城市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前期我们只做过小范围的用户调研,在大范围验证之前我只能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以及身边的很多朋友,大多面临着工作逐渐侵蚀生活,周末无聊却不甘寂寞,朋友圈僵化,以及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城市孤独症”等情况。Someet则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发现身边有趣活动,进而进一步结识一群有趣小伙伴的途径。Someet希望能够启发大家,让大家在工作之余,讲自己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兴趣和真正热爱的事情当中,让兴趣意识觉醒;然后通过发起或者参与这样的兴趣活动,结识到同好之人。它打破了城市年轻人之间的社交藩篱,打通了一条人和人相遇的可能。“让有趣的灵魂相遇”,这是我和小白一直以来的初心,Someet则是我们为此而试图趟出的一条路。

我们希望未来城市年轻人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在工作之外热爱的领域和事情,且持续不断地在其上投入;大家愿意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热爱,组织各种有趣的线下活动,分享自己的心得,倾听别人的故事,参加陌生领域的活动,闯入别人的世界;

你喜欢做饭?你可以定期举办私厨活动,邀请新老朋友过来边吃边聊;

你喜欢音乐?那就来组织一个规则有你制定的小众音乐分享会;

你喜欢胡同探索?那就发起各式主题的胡同漫游,叫上三五好友,和新朋友新朋友一起胡同探险,边走边逛边聊;

你喜欢研究化石?那就可以去附近的化石小组活动上听听,肯定会比你一个人在家里琢磨要有意思得多;

你会发现身边有着太多兴趣小组、社团,有着太多足以打破现实僵化生活无趣刻板的活动,你不会干坐在家里而感慨没人懂你,而是起身出门,到活动中去找到能够真正懂你的人。从手机的虚拟社交中拔出来,投入到真实的线下生活中建立关系。重新定义陌生人,重新定义社交,重新定义你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就重新定义了你自己。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愿景听起来好听,说起来容易,但也就是个愿望罢了。我会在接下来Someet的订阅号中跟你慢慢分享这三个月来我们对此的深度思考。这三个月,我们不断地自己叩问、推敲逻辑、设计机制、制定规则,不断地找人聊、找人挑刺、自寻冷水,不断地自我否定,解决,在否定,在解决,在如此的循环中,逐渐完善我们最初那个看起来乌托邦式的想法。因此,我们也希望和你分享这些,同时也希望听到你们的意见和看法。

篇13:现代自信与成功的事例

一、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要想培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与信心总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有了兴趣, 才会充满自信。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 要靠后天的启发和慢慢培养。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

1.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每门学科都有其特点和不同之处, 教师应根据英语课的特点和教学需要, 创设实用、恰当的教学情境, 通过肢体语言、呈现图片、情景表演、提出疑问等多种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以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

2. 通过游戏, 引导学生乐于参与

游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因为在游戏中能放松心情, 无忧无虑, 尽情抒发和展示自己的情感。若能在游戏中穿插英语歌曲, 学生既能放松心情又能学到知识, 更能从中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3. 开展竞赛, 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根据学习需要, 采用多种新颖活泼的方式, 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学生容易接受的竞赛活动,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真正喜爱英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英语竞赛活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竞赛形式既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较量, 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竞争, 还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挑战。

二、以鼓励为手段, 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鼓励是一缕阳光, 照亮了一片童心;鼓励是一丝春雨, 滋润了学生的心田;鼓励更是一剂良药, 尤其在身处困扰、人生转弯的时候, 可以抚慰一个人心底的创伤, 重新鼓起勇气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学生难免有遇到挫折、灰心丧气的时候, 这时教师一句体谅的话能使学生情绪稳定下来, 恢复信心;几句引导、暗示的话语能帮助学生冲出迷雾, 走出误区。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 哪怕是十分微小的成绩, 我都会给予表扬, 在学生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多说一些鼓励的话。这样, 他们就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自信心。

三、以情感为依托,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不仅是教与学的过程, 还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教师在情感的启发上要起到恰当的疏导作用, 并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充满自信。

1. 强化师生情感的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 情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课堂上, 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 而且要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如果教师仅仅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设计教学活动, 并一成不变地按照常用的方式处理每个一板块的内容, 那么这种教学方式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 学生更不会产生兴趣。所以教师要随时注意每个学生的眼神、表情等心理活动, 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 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用鼓励的语言、诚挚的热心来帮助学生, 使他们及时改正不足。

2. 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

教师不能高高在上, 对学生总是绷着脸, 一副严肃的表情, 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课堂上, 如果教师面带微笑, 学生心情就会放松, 自然对教师就会没有恐惧感, 只有亲切感, 从而树立自信心, 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让教师更接近学生、了解学生, 使学生亲近教师, 喜欢上英语课, 从而喜爱英语。

3. 寻找自信的支撑点

其实每个人心底都藏着一份自信心, 唯一不同的是你能发觉几分, 并且恰当地活用。要想变得自信, 有不少方法可以尝试。比如参加一些公共场合的活动, 尽量坐到前排;在讨论问题的时候, 尽量鼓励自己发表观点;还可以多报名参加一些集体性的活动, 给他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慢慢地, 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锻炼自己胆量的机会和情境。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小组合作活动, 此时教师要注意多一些表扬, 多一些鼓励,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让他们从集体活动中找到自信的支撑点, 慢慢地走向成功。

篇14:现代自信与成功的事例

设计师李众在圈内的知名度颇高。但在设计领域已经有所成就的他依然没有改变,亲和、厚道、诚恳和对于专业的热忱,或许也成为李众事业发展内在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个人魅力;李众人生的成长和经历是丰富多彩的,这也得益于“本份”的心境和性格,对于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是他创造力汲取最大的源泉,从户外运动、摄影、绘画、雕塑到手作艺人,每次与周边艺术人群相遇都有聊不尽的话题;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这样的快乐与不经意让他给人的印象永远是那么的开心自在;相信“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但在李众身上似乎从未看到困难带来的焦虑与不安。

李众的作品大都传达了其企业文化中“树房子,见性子”的态度和专注,强调“生活的痕迹”是其作品中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阐释和演绎,空间整体本身作为表达设计最终结果,强调了观众和参与者的身心体验与当地民风民俗的契合,项目中这种文化差异化的形成与拿捏是一个成熟设计师的真功夫,可以看到设计师对个人自我意识张扬与社会认同间矛盾关系的协同,将自我设计意志判断有效地进行引导,把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有序地进行整合,体验者感受到的就是娓娓道来的一份浓浓的乡情。此乡情非彼乡情,只有当我们对不同民族地区文化生活习俗抱有一份真情和敬畏时,才能深刻感觉到它的存在。

一方面,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与当下的现代“文明生活”的差距导致大部分的新建项目具有更大的与沿海发达地区同质化发展的诉求;另一方面,专业设计从业者有责任去有效地传承地区民族文化文脉,彰显地域文化差异给生活带来的丰富体验,这才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多样化丰富性的魅力所在。也正是这样,李众作品中对物料的甄选、制作工艺的采用都尽可能地地方化,在此基础上以更富有艺术审美和视觉冲击的文化提升展现当下人们对少数民族地区民风民俗的重新审视,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美好体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真正能够成为世界的是符合现代审美和饱含民族文化自信的优秀作品。这样的作品是具有生命的、具有社会文明进步和谐发展的时代脉络,相信这样的认同会越来越多。

李众作品空间中许多细节都表达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整个的建筑形态、材质变化和环境细节都融入了那本就是朴素的环境中,如同生长出来一般。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停留于“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口号和形式上,时常忽略身边的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基本而重要的生存环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地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当我们置身那个当下的环境,融入当地生活的常态之时,才能够发现其自然贴切和质地的美感。在李众作品中所呈现的张力、质感和韵味能够充分打动观者深刻地思考和审视云南地域文化对建筑设计领域的影响,以及由此给予人们的强烈的个性体验和个性张扬。它不只满足我们物质的享乐,更能够激发内心深处的共鸣,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宁静。

解读李众作品的线索,不是风格、元素以及何种理念;而是设计所赋予的存在感,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以及存在背后所传达的对于社会人文的世界观。我们谈地域文化就应该以一种客观的、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对地域文化、人文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应保持一种敬畏之心,了解其社会变迁发展和继承的缘由,看到传统存在的价值,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所谓“陋习”,仍然值得审视其有别于其他民族生活的个性差异,梳理归纳和提升创新这些传统就是设计存在的价值。在李众的作品中,观众包括业主都能够感受那份贴切自然,感受其对民俗生活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强调 “生活的痕迹”:“这院木楞房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建房的所有材料经过十多年的风吹雨淋,没刷过油漆的木料在阳光暴晒、烟熏火燎下呈现出深褐色,处处写满了‘生活的痕迹,这正是我想要的”…… “这层夯土的表皮从施工完成到现在五年多的时间,随着时间变化,长出青苔而变得斑驳,赋予建筑时间的痕迹,使之更加融入这片土地,越发显现出时间浸过的沧桑”。这是李众在一个作品过程中的描述,设计师想要的本就不是一个“新”的东西,可以想象按这样思路完成的空间之中,当建设完成之时,置身其中的人们是否已经可以和久远的原住摩梭民族产生对话和共鸣了,这是时空感赋予了空间生命的流动。

世间之美皆因爱而生,当设计师带着一份感动和被吸引的情感创作时,以往固有的审美观念一定会有所触动和变化。

看李众的作品,给予观众感官体验和愉悦的过程是在自然而然、娓娓道来的参与中身心的释放,置身其作品空间里没有更多设计的刻意,也并非原态生活细节的拾取拼凑。“设计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个高于生活的看法缘于对所谓“落后或欠发达”不一样的理解; 所谓“落后”与“进步”是相对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以什么样的审美和世界观体会和感受这个人文社会美的个性存在,决定了我们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生活方式的看法和理解;一切设计创意的目标,只为这个世界更加地和谐美好,是对不同地域文化和民族生活方式的尊重和发展,这就是设计该有的价值。

只有放下了“我”才能自我突破。这里说的是放下 “我识”,长期的经验累积和“先进理念”的影响,甚至根深蒂固地成为某种“标准”,这些一直不由自己地牵袢我们追求更丰富多样的生活空间体验的答案,让我们难以发现云南多姿多彩的朴实之美。李众众多的作品无疑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那就是设计离不开生活,离不开那颗执着与热爱的心。虽然探索的路上并非平坦,也难免些许缺憾,但是勇敢的自我突破,尝试超越,那就是设计师这个痛并快乐着的职业的魅力所在。

上一篇:酒店婚礼主持程序下一篇:应标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