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钉子精神

2024-05-03

雷锋的钉子精神(精选8篇)

篇1:雷锋的钉子精神

雷锋的钉子精神

当雷锋听到有的同志说工作这样忙,实在没有时间学习时,他便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这就是人们广为称道的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

1、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2、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雷锋的名言

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2)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3)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4)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5)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6)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7)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8)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篇2:雷锋的钉子精神

抚顺市望花区成立了人民公社,我把平时节省下来的一百元钱,支援了他们;辽阳市发生水灾时,我把省吃俭用节约的一百元钱寄给了辽阳灾区人民。

有些人看我平时舍不得花一个钱,说我是“傻子”。如果说这就是傻子,我甘愿做傻子,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

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七日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

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1962年4月17日

篇3:永不褪色的雷锋精神

雷锋,一个年仅22岁的普通解放军战士,在离去整整半个世纪后,他的名字仍然为人们所熟知和广为传颂。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年轻士兵的传奇,历经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岁月转换,写下新中国半个世纪的精神年轮?又是什么理由,会让我们今天的时代,依然需要他精神的光耀与弘扬,再次呼唤他平凡而伟大的名字?

回忆雷锋

1940年出生的雷锋有着一个坎坷的童年。母亲遭恶霸凌辱被迫悬梁自尽后,年仅7岁的雷锋成了一个孤儿,吃了上顿没下顿。乡亲们都很愿意帮助他,但雷锋常常触景生情,看到别人的孩子有母亲做饭,自己却孤苦伶仃,后来宁可饿着,也不肯到外面去吃饭。

新中国成立后,新生政权给了他无尽的关爱,雷锋得以走进了明亮的小学课堂。

在龙迥塘小学的第一堂课,雷锋向语文老师请教,一笔一画在作业本上写下“毛主席万岁”。这个年仅10岁的儿童,从心底里感谢毛泽东主席和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让劳苦大众翻身做了主人。

1956年夏,雷锋小学毕业。湖南雷锋纪念馆至今仍珍藏着雷锋在当年7月15日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系着红领巾、穿着白衬衣的雷锋说:“我小学毕业了,将来,我要响应党的号召当一名新式农民,驾驶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做个好工人建设祖国;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参军做个好战士,拿起枪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做人类英雄。同学们,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竞赛吧!”

1958年春天,长沙决定在望城沩水河畔围垦起来的团山湖开办一个农场,让荒芜的湖沼地变成鱼米之乡。雷锋拿出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20元钱,捐给农场购买拖拉机,共青团望城县委为此发给他一张“热情捐献人民币二十元整”证书以资表彰。时任望城县的领导当即决定,让雷锋去学开拖拉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有“高等小学”文化的雷锋苦学了一个多星期,就可以熟练地开着拖拉机驰骋在田野上。雷锋是长沙市望城第一名拖拉机手,这是当时万众瞩目的工作!

治理沩水工程的数月间,雷锋除了开拖拉机,诗歌创作也有了新的收获。在《雷锋心语》一书中,就收录到他在这段时间写的7篇诗作。其中《啄木鸟》诗情中蕴含着理,音韵中搏动着心:

把自己当作啄木鸟吧!/用辛勤而艰苦的劳动,/为万木除病灭害,/使树长得挺拔参天,/绿化原野,/造福人类!

1958年,雷锋还写下处女作小说《茵茵》。可惜雷锋的诗歌与小说创作并没有延续下去,他的天资聪颖和满腔热血都倾注在日记上。

一位作家曾感慨:“《雷锋日记》曾激扬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也影响了一代人的文学修辞。”

1958年9月,雷锋离开长沙,开始了短暂却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当他再次归来,已经变成一座伟岸的塑像。

入伍后的雷锋,在部队的大熔炉中百炼成钢,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渐渐地,“雷锋”成了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名的代名词。

年轻的雷锋,把帮助别人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他生前所在部队,被百姓称为雷锋团和雷锋班。如今,雷锋班的战士们依然沿用雷锋生前所开的账户以他的名义为灾区和有困难的人捐款,每年去孤儿院为孩子们过生日。在部队门前的雷锋像下,总会有人不断地摆放上鲜花。

雷锋是崇高的,也是平凡的。在湖南雷锋纪念馆参观,游客从文物陈列中能看到一个多姿多彩的雷锋。他爱拍照片,骑过摩托车,穿过皮夹克,戴过进口手表,朦胧中喜欢过异性朋友。

而今,定格在一张张老照片里的雷锋,是那张年轻的面孔。

雷锋就在你我身旁

回忆起雷锋这个名字,在大多数80后、90后眼里,或许已经相当模糊而陌生了。提起雷锋,在他们脑海中,可能只是品德教育课上偶尔被提及的一个名字,画册上永远年轻的灿烂笑容。很少有人去想雷锋和现实生活的关联,也很难理解这样一个影响过几代人的榜样,究竟意味着什么?到底代表着怎样的一种精神传承?

这种疏离感可以理解。时代的急速变迁,让年轻一代与那个时代产生了代沟,也让雷锋身上的那些历史烙印,与现实生活产生隔膜。如果我们抹去附着于雷锋身上的时代印迹,便会发现,那个身高只有1.54米的小个子男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几代人的榜样,是因为他所代表的,是一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与接受的价值,一种不乏理想色彩的道德认同。它体现着文化传统对奉献精神和崇高理想的追求,远不是一句“过时”或者“迂腐”就能打碎砸烂的;雷锋精神所涵盖的那些内在东西,并不会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失去现实意义。

多年来,我们将雷锋当作圣洁的道德偶像,高高供奉,须仰望才见。以至于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提起雷锋,立刻会联想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公而无私、舍身忘我等形象。因为过于脱离现实,年轻人也就觉得与自己不相干了。

毋庸置疑,这30年来超速发展的中国,也遇到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当下的人们,每每会对今天产生焦虑,会对未来感到迷惘。在一个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道德溃败案件时有上演的社会中,人们是多么渴望能够找到某种精神支柱,给希望以支撑,给堕落以救赎。然而,当我们一旦以曾经的那些榜样的行为要求我们自己时,相当数量的人又因其过于崇高而躲避。

这就形成了某种分裂状态:一方面,我们习惯站在道德高地上,舞动理想主义的大棒,以圣贤标准苛求他人;另一方面,我们又会以种种理由和借口原谅自己,只律人不律己。当面对老人摔倒无人相扶、孩子被碾于车轮下无人相救时,我们会表现得义愤填膺,却不去躬身自省、扪心自问:如果我在场,会不会挺身而出?

事实上,雷锋并非那么不近人情,那么高高在上。不以善小而不为,恰恰是雷锋精神的基石。雷锋最亲密的战友乔安山就说,雷锋不是大人物,没有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他的可贵之处是心怀感恩,有大爱,把爱给大家,爱所有的人。

这种“爱”是每个人都曾耳闻目睹、亲身感知到的——当你拎着东西走向电梯,有人为你打开门;当你穿行马路,有人停下车让你先行;当你遗失了手机,有人为你找回来。我们都不标榜崇高,只怀揣一颗善良的心去做寻常事,关照他人,播撒爱意。当这些“小爱”慢慢扩散开来,传递下去,就汇聚成了雷锋精神。

任何一种精神,只有与现实对接,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再高远的道德诉求,也都需最基础的底线做支撑。雷锋不是圣坛上的道德偶像,不需要仰望;学习雷锋,更不是强制性的道德苦差,而是希望它能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行为自觉。学雷锋,并不苛求每个人都做出惊天动地的道德壮举。日常生活中,多为别人考虑一点、对弱者报以同情和鼓励、向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点滴之间,你便靠近了那个伟大的灵魂。

我们不能立刻消除环境污染,却可以少开一天车,为减少尾气作点儿贡献;我们也无法一下改变贫困孩子的命运,却可以做些微公益,为他们捐赠一顿午餐;我们做不到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却可以不越底线,举手之劳,予人方便。平凡的你我,或许没有能力建构这个时代的道德天际线,却可以集众多“一己之善”,来守卫道德良知的底线。正是在这样的守卫中,雷锋精神穿越了时代、身份、地位的差异,融入每个人的身心,温暖世界,让生活有所不同。

乔安山理解的雷锋是“一直做好事,平凡的小事做多了,也就成了大事”。事实上,也很少有人会在一开始就想到“要做一辈子好事”,他们只是执著于一件事,从中感受到了快乐,才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的。

我们所要追寻的雷锋精神,其实就是力所能及地助人、点滴之间的奉献、持之以恒的坚守。

雷锋语录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分黑暗?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么我甘愿做这样的“傻子”。

★我们要永远记住:“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篇4:梁实秋的“钉子精神”

很快,梁实秋物色了另外4个人和他一起进行翻译工作。那4个人分别是闻一多、徐志摩、陈西滢和叶公超。梁实秋打算,他们5个人,最少6年,最多用不了10年,便能翻译完《莎士比亚全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那4个人都没有干多长时间,便先后退出了翻译小组,只尴尬地剩下梁实秋一个人。

思来想去,梁实秋觉得既然自己已经作决定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所以不管别人怎么样,反正自己不能当“逃兵”。思来想去,梁实秋便决定一个人把责任全承担下来。

就这样,梁实秋开始废寝忘食地工作起来。在抗战爆发前,他顺利地完成了8部莎翁剧作的翻译工作。“七七事变”后,为了躲避日寇的通缉,梁实秋不得不逃离北京,在极其艰苦的環境下,继续进行莎翁剧作的翻译。

抗战胜利后,梁实秋回到北京,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课余时间,他依然坚持莎翁剧作的翻译工作。终于,到了1967年,由梁实秋独自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37部作品的中文译本全部出齐,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对于取得的成绩,梁实秋看得很淡然。他回忆说:“我翻译莎氏,没有什么报酬可言,长年累月,其间也得不到鼓励……说实话,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一件事情而已。”梁实秋的一番话,曾让许多人听后感到心酸。

梁实秋的成功,得益于他对这一工作的执着精神,得益于他一心一意的投入,更得益于他那肯吃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其实,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投入。要想成就大事,更要锲而不舍地投入。

专注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情,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投入,是“十年磨一剑”的等待。所以,荀子在《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纵观古今成大事者,大抵都具有这种执着精神。而学者梁实秋,正是有了这种锲而不舍的劲头,一心一意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就。

篇5: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

——初二(4)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下午好!

我们班级的主题是“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首先,让我们通过用一个故事来先了解钉子精神。

在这张图片中,雷锋正在驾驶室里读书。

在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

由此可见,雷锋十分珍惜时间。

同学们刚刚了解了雷锋挤时间来学习的故事,也就是“钉子精神”,那么钉子精神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钉子精神”。

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

这就是钉子精神。

那么雷锋在生活学习中又是如何运用钉子精神的?

在学习上,雷锋的确有一股“钻”劲。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无论用尽所有办法,甚至绞尽脑汁都要把它搞懂。

在阅读《纪念白求恩》一文时,他在书上的批注达7处之多。据统计,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共写了9本近20万字的学习心得笔记。这些是他刻苦钻研革命理论的真实记录。

雷锋对待学习是如此的认真,而我们在学习中又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现状。

1、在学校里不抓紧时间学习,拖欠课堂作业。

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班级的同学总是拖欠课堂作业,在学校里不抓紧时间完成,心里总认为“时间还早着呢,等会儿做肯定来得及的。”同学们宁可把时间花在玩乐上,也不愿挤出时间来学习。

2、遇到难题,就当逃兵。

“这道题目好难啊,我不会做,你能借我看看吗?”想必这句话大家都曾经听到过。生活中的我们一遇到难题或者挫折,就不再尝试,选择逃避。尤其是作业方面,同学们不去思考难题,而是选择不劳而获,抄作业的现象屡屡出现。

我们如何去解决上面的这些现象呢?

我们应当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中“善于挤与善于钻”两方面,挤是指:挤时间,钻是指:深入钻研。

我们应当在生活中付诸实际行动

1、珍惜时间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们应当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多看一些书,使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视野更广阔。

2、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成功的意义不在于你取得多大的成就,也不在于你有多么的伟大。因为,成功总会与努力过的人握手,只要享受了努力的过程,我们就不是失败者。

让我们一起以坚持不懈的精神认真探究问题,唤起心中学习的激情,乘着知识的列车,迈着坚定的步伐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3、勤能补拙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份才。我们要牢记这句话,通过努力与坚持来改变自己的学习现状。

倘若大家都能把钉子精神牢记在心并且付出行动,这样班级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班级整体才会提高。

篇6: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大全)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前不久,有一位学者被邀请去一个学校讲课。讲课前,他向学员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说,现代社会最缺乏什么?”台下的学员异口同声地喊成一片:“缺德!”这位学者又问:“现代社会最需要什么?”台下的学员又异口同声地喊成一片:“雷锋!”这位学者顿时泪流满面„„

什么是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恩来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是雷锋精神的精髓。雷锋一心向着党,他把党比作母亲,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属于党和人民的,无论遇到怎样艰难复杂的情况,都“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为了党,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对敌人要狠,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对党、对人民要忠诚坦白,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这是雷锋给我们留下的名言。

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雷锋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他坚持理想与现实相一致,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自觉经受思想锻炼,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战士。

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雷锋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在他看来,“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关系一样。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时候,身上的细胞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同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正因为如此,雷锋时时处处都以党、人民和祖国的利益为重,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作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于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望城县一个贫农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49年8月,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

参军之后,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这就是人们广为称道的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

雷锋的艰苦短暂和充实的一生,那么的不平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们要把雷锋的精神贯穿于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当中。

篇7:雷锋钉子精神作文

我欲揽月相问,却见明月皎皎。公益活动跃入了我的`眼帘——春暖,温暖了华夏,也温暖了我。看到那么多的企业代表一次又一次地举起爱心牌,捐赠数目由二十万涨到二百万,我不禁湿润了眼眶。雷锋,你出生在旧社会,你的精神却流传在新时代!再为雷锋哭一场,恨全消。那么多的捐赠,那么震撼人心的黄舸之行,那么多的人在回报着帮助他的人,回报着社会,怎不让人热泪盈眶?

做人,就要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就要学会帮助别人。这句改编自那位华农大学生的话,让我们每一个人铭记。

篇8: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雷锋精神,道德构建,和谐

一、雷锋精神的涵义

雷锋精神, 简单地说, 是以雷锋同志为代表的一种精神。提起雷锋精神, 大家耳熟能详, 认为雷锋精神代表着奉献、忠诚、执着、认真等利他主义思想。从狭义角度来看, 雷锋精神是雷锋对待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国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高尚的道德行为的高度总结;从广义角度来看, 雷锋精神已经升级为受人尊重且具有时代价值的一种精神文化。雷锋精神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结合在一起, 通过不断实践而创造出来的新的文明成果。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雷锋精神的内容

雷锋精神的主要内容就是付诸实际行动中、绝不仅仅作为口号的爱国主义思想;在面临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矛盾时, 尊重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奉献精神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毫不利己、热心助人的利他主义精神;在工作中任劳任怨, 对待工作踏实、认真的执着精神以及言出必行的诚实守信精神;在生活中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因此, 我们可以将雷锋精神的内容概括为:以爱党、爱国家、爱人民为准则的利他主义思想。

三、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我国的多位领导人对于雷锋精神有着高度认可, 同时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习近平主席甚至用雷锋式的语言方式说道:“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由此可以看出, 在经过近五十年的雷锋精神的学习与熏染, 习近平主席也深受雷锋精神的鼓舞。可以说, 雷锋精神是引导人奋发向上的动力, 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

(一) 雷锋精神有利于完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很多改变, 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已经不能满足于社会以及个人的基本需求。正如马克思所说, 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 不同阶段、不同背景的道德观也不尽相同, 只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在大家抛弃我国原有的道德规范时, 适应我国当今发展主流的道德规范体系仍在建立的过程中。雷锋精神与当今的社会发展是相适应的。在迅猛改革的大环境下, 雷锋精神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精神等高尚的道德情怀对于道德规范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利益与个人利益产生碰撞时, 雷锋毫不犹豫舍弃个人利益, 因此, 雷锋精神已经不仅仅代表一个青年的思想, 也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典型。现在, 雷锋精神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涵义, 而这一现象呼吁人们, 强化自身的集体意识与服务意识。可以说, 这两点内容对于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雷锋精神有利于人们思想素质的培育

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 但是在各类社会活动中, 越来越体现出个人对群体的需求与渴望。人们在整个社会中相互依存, 共同进取。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 是社会繁荣进步的必要条件之一。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人们对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存在认知偏差, 人们的思想素质也随之变得多元化。所以, 提高人们的整体思想素质水平显得至关重要, 对于社会的道德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

雷锋精神在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集体精神、服务精神, 以及雷锋对待工作的执着、认真的精神为人们思想素质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无论雷锋处在何种岗位, 雷锋首先将集体、他人利益放在首位, 不为名利的思想有利于人们思想素质的培育。雷锋精神与社会的改革进程是相适应的, 雷锋精神的真实与善良鼓舞人们尊重道德, 心存善良, 有利于促进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具有宽容的胸怀, 是激励人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支柱。

(三) 雷锋精神有利于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以抵制西方腐败思想的侵蚀

如果说道德是支撑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劲动力, 那么诚信则是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的桥梁。所谓诚信, 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相互诚实、相互守信。同时, 诚信在我国的传统伦理思想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 诚信是我国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那么, 诚信之于今天, 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诚信是人们在进行交往活动中所遵循的准则。

上一篇:吝啬老人作文下一篇:高三生物知识点精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