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有待完善

2024-05-10

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有待完善(通用9篇)

篇1: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有待完善

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有待完善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有待完善2010-06-29 18:17:4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有待完善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有待完善(2)

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明确了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个人需要自行纳税申报。但由于长期实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制度,很多人对自行纳税申报认识不足,准备更不足,以致目前的自行纳税申报出现一些问题。

一、纳税人自行申报存在的问题

1.纳税人前期准备不足,“年所得”确定及其申报存在困难和不便。

由于认识不够,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多数纳税人并未就终了后的纳税

申报做相应准备,对全年收入没有详细的收入记录,或没有完整地保存收入凭证和完税凭证。这样,对于收入项目单

一、集中,或多为大额收入,以及税务机关着重监管的重点纳税人,就年内收入进行申报相对较为容易。而对于收入项目多、次数多、收入分散,每次(项)收入额相对较小,且多为现金收入的纳税人,准确理清及申报其全年所得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2.某些项目的年所得的确定存在难度。国家税务总局已出台相关办法,对各项所得的年所得计算方法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在实际计算时仍存在一些困难。

(1)工资、薪金的年所得确定依然存在一定困难。根据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按照未减除费用及附加减除费用的收入额计算。实际上,纳税人每月实际领到的工资并不等于这个“收入额”。有些单位的工资单并不清晰,如对一些免税项目并未单独列出,有些单位将部

分税后收入直接转入个人账户,并不在工资单中列示,也没有完税凭证。按照现行政策,许多需要列入工资、薪金所得课税的项目,如旅游奖励、商业保险、认购股票、从雇主取得折扣等收入数额,个人难以准确掌握。

(2)家庭或夫妻双方共同收入如何确定。从目前来看,家庭或夫妻双方共同的财产转让,租赁取得的所得,家庭储蓄及股票投资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及其他所得等收入,是计入某一特定家庭成员的年所得,还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分割后计入各自所得?如果允许分割,如何分割?这些都会对纳税人是否达到自行申报标准产生重要影响。

(3)有关盈亏相抵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第一,按照规定,对于同时参与两个以上(合伙)企业投资的,合伙人应将其投资所有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相加后的总额作为年所得。但对于有亏损的怎么处理没有明确,是否允许盈

亏相抵并不清楚。若允许盈亏相抵,相抵后为亏损时,又如何处理?第二,对股票转让所得盈亏相抵为负数的,规定此项所得按“零”填写。除股票之外的其他财产转让盈亏如何处理,以及其他不同类财产有盈有亏时如何处理,也没有明确。因此,对以上有关盈亏处理作出规定时,应充分考虑合理性,否则有可能会出现年收支净额为负、经济处于困境的人仍要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中部分所得的确定存在一定困难。

对于从股票投资中取得的部分所得,如股份制企业用盈余公积金派发的红股,以及以现金形式派发的股息、红利,在由支付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后计入个人股票账户,纳税人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在纳税申报时对这部分年所得进行确定存在一定困难。同时,纳税人能否区分开资本公积金送股与盈余公积金送股也是一个问题。另外,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对价方式向流

通股股东支付的股份、现金等收入暂免征流通股股东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那么,这部分所得是否计入个人所得进行申报,如何计入,亟待规定。

二、税务机关实施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纳税申报准确性监控有困难。

目前条件下未能形成有效的相关公共管理部门、支付单位与税务机关之间信息传递的配合机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基础信息的掌握并不完备。同时,各地税务机关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信息传递和共享难以实现。在纳税人所得项目比较多,支付地点相对分散,又多以现金形式取得的情况下,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自行申报情况的监控存在困难。

2.某些管理措施的具体落实存在困难。

现行申报办法规定:“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每年法定申报期间,通过适当方式,提醒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办理自行纳税申报。”这一规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主管税务机关难以完全掌握

哪些人年所得超过12万元,使提醒义务难以全面履行。二是为纳税争议埋下隐患。纳税人可能会以没有接到主管税务机关的提醒,或以提醒方式不当为由,不履行纳税申报义务。三是提醒申报与《税收征管法》中的通知申报有何区别,提醒是否等同于通知,需要进一步明确。

对纳税人随意变更申报地点,又不报原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的行为,现行办法没有规定如何处理。在实践中,选择纳税地点容易被纳税人作为逃避纳税义务的手段,也易导致地区间税收恶性竞争。如果纳税人变更申报地点不报原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原主管税务机关也无法按规定将纳税人的信息传递给新的主管税务机关。

3.纳

篇2: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有待完善

一、纳税人自行申报存在的问题

1.纳税人前期准备不足,“年所得”确定及其申报存在困难和不便。

由于认识不够,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多数纳税人并未就终了后的纳税申报做相应准备,对全年收入没有详细的收入记录,或没有完整地保存收入凭证和完税凭证。这样,对于收入项目单

一、集中,或多为大额收入,以及税务机关着重监管的重点纳税人,就年内收入进行申报相对较为容易。而对于收入项目多、次数多、收入分散,每次(项)收入额相对较小,且多为现金收入的纳税人,准确理清及申报其全年所得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2.某些项目的年所得的确定存在难度。国家税务总局已出台相关办法,对各项所得的年所得计算方法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在实际计算时仍存在一些困难。

(1)工资、薪金的年所得确定依然存在一定困难。根据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按照未减除费用及附加减除费用的收入额计算。实际上,纳税人每月实际领到的工资并不等于这个“收入额”。有些单位的工资单并不清晰,如对一些免税项目并未单独列出,有些单位将部分税后收入直接转入个人账户,并不在工资单中列示,也没有完税凭证。按照现行政策,许多需要列入工资、薪金所得课税的项目,如旅游奖励、商业保险、认购股票、从雇主取得折扣等收入数额,个人难以准确掌握。

(2)家庭或夫妻双方共同收入如何确定。从目前来看,家庭或夫妻双方共同的财产转让,租赁取得的所得,家庭储蓄及股票投资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及其他所得等收入,是计入某一特定家庭成员的年所得,还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分割后计入各自所得?如果允许分割,如何分割?这些都会对纳税人是否达到自行申报标准产生重要影响。

(3)有关盈亏相抵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第一,按照规定,对于同时参与两个以上(合伙)企业投资的,合伙人应将其投资所有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相加后的总额作为年所得。但对于有亏损的怎么处理没有明确,是否允许盈亏相抵并不清楚。若允许盈亏相抵,相抵后为亏损时,又如何处理?第二,对股票转让所得盈亏相抵为负数的,规定此项所得按“零”填写。除股票之外的其他财产转让盈亏如何处理,以及其他不同类财产有盈有亏时如何处理,也没有明确。因此,对以上有关盈亏处理作出规定时,应充分考虑合理性,否则有可能会出现年收支净额为负、经济处于困境的人仍要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中部分所得的确定存在一定困难。

对于从股票投资中取得的部分所得,如股份制企业用盈余公积金派发的红股,以及以现金形式派发的股息、红利,在由支付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后计入个人股票账户,纳税人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在纳税申报时对这部分年所得进行确定存在一定困难。同时,纳税人能否区分开资本公积金送股与盈余公积金送股也是一个问题。另外,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对价方式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股份、现金等收入暂免征流通股股东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那么,这部分所得是否计入个人所得进行申报,如何计入,亟待规定。

二、税务机关实施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纳税申报准确性监控有困难。

目前条件下未能形成有效的相关公共管理部门、支付单位与税务机关之间信息传递的配合机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基础信息的掌握并不完备。同时,各地税务机关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信息传递和共享难以实现。在纳税人所得项目比较多,支付地点相对分散,又多以现金形式取得的情况下,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自行申报情况的监控存在困难。

2.某些管理措施的具体落实存在困难。

现行申报办法规定:“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每年法定申报期间,通过适当方式,提醒年所得1xxxx元以上的纳税人办理自行纳税申报。”这一规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主管税务机关难以完全掌握哪些人年所得超过1xxxx元,使提醒义务难以全面履行。二是为纳税争议埋下隐患。纳税人可能会以没有接到主管税务机关的提醒,或以提醒方式不当为由,不履行纳税申报义务。三是提醒申报与《税收征管法》中的通知申报有何区别,提醒是否等同于通知,需要进一步明确。

对纳税人随意变更申报地点,又不报原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的行为,现行办法没有规定如何处理。在实践中,选择纳税地点容易被纳税人作为逃避纳税义务的手段,也易导致地区间税收恶性竞争。如果纳税人变更申报地点不报原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原主管税务机关也无法按规定将纳税人的信息传递给新的主管税务机关。

3.纳税人取得收入后未及时申报的法律责任问题。

《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国税发【2006】第162号)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依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处理。《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xxxx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200xxxx以上xxxx元以下的罚款。但对纳税人取得收入时应进行纳税申报但未按期申报,在次年汇总申报时是否处罚没有具体规定。

4.纳税人自行选择申报方式是否恰当。

现行办法规定,纳税人可以自行选择申报方式。《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采取除直接申报以外的其他申报方式时须经税务机关批准。下位法与上位法的规定不一致,可能造成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申报与受理衔接上出现问题。

我们认为,首先,我国目前对年所得1xxxx元以上的纳税人实行自行申报的制度设计,超越了目前税收管理的外部基础条件和现有征管技术条件。因此,自行纳税申报的规范和其效果的全面显现,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自行纳税申报的外在环境和条件。其次,从当前看,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纳税人如实纳税申报还依赖于纳税人的诚实,而不是制度约束。在没有其他相关部门提供个人收入信息及有效收入控管制度的情况下,自行纳税申报的积极作用都将趋弱,因此,需要建立起有效促使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制度体系。再次,若没有对依法申报者的有效激励和对违法者的严厉惩处机制,将不利于全民纳税意识的培养,甚至会恶化税收环境。

三、做好自行纳税申报的建议

1.完善自行纳税申报的配套制度。

(1)制定“年所得”的标准计算公式,提供给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代理机构。统一规定各单位工资单(或个人收入凭证)的标准格式,体现出规定口径计算的“年所得”;扣缴义务人在扣缴税款时必须向纳税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收入凭证和扣缴税款凭证。具备条件的扣缴义务人应在年初向纳税人提供上从本单位取得的“年所得”的凭证。

(2)对夫妻或家庭共同取得的收入是否划分、如何划分作出规定,以准确确定每个人的年所得。

(3)取消有关提醒的规定,避免与《税收征管法》中的“通知”产生混淆,或将其修改为:“主管税务机关在每年法定申报期间,可以通过适当方式提醒纳税人办理自行纳税申报。但税务机关未提醒或提醒方式不当,不免除纳税人不履行申报义务的法律责任。”提醒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是税务机关为搞好税收征管而进行的一项纳税服务工作,不应作为税务机关的法定义务。

(4)对申报地点的初次确定给予纳税人充分的选择权,同时对变更申报地点的条件作出明确的规定,对纳税人改变申报地点进行限制。

2.尽快推广个人账户制度,强化非现金结算。

3.进一步加强对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的管理,提高扣缴申报质量。

加强对扣缴义务人报送的全员全额扣缴申报信息的分析利用,定期与纳税人申报信息进行比对,将双方申报不一致的信息作为税务检查的重点。在建立和完善税务机关之间个人信息传递共享机制的同时,强化公共管理部门、金融部门及支付单位向税务机关及时传递个人涉税信息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尽快实现信息及时传递和准确查询。

篇3:完善我国个税自行申报制度的思考

纳税申报是确定纳税义务的方式之一, 它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的书面报告。具体而言, 纳税人依照实体税法有关课税要素的规定, 自己计算应税的计税依据及税额, 确定纳税义务的具体内容, 并将此结果以纳税申报表的形式提交征税机关。它的目的在于确定应纳税额。纳税申报其实是一种“自我课赋” (self-assessment) , 税务机关原则上尊重纳税人的申报, 并以此为基础接受其债务的履行, 只有在纳税人未申报或申报不当的情况下, 才由税务机关行使税收确定权, 也就是说它是由纳税人自行确定课税标准和税额。

确定纳税义务的另一种方式是核定征收, 它是指纳税义务必须通过行政行为加以核定, 不管是否经过纳税申报, 最终确定权仍然属于税务机关纳税人缴纳税款的依据并不是申报, 而是税务机关课征税款的行政行为。在税务机关做出征税决定前, 纳税人即使负有纳税义务, 但也不需要现实缴清税款。[1]

在纳税申报制度中, 核定征收让位于纳税人自行申报, 赋予纳税人确定纳税义务程序权利的同时直接防止了征税机关的擅断对纳税人实体权利的侵犯, 使纳税人处于税收法律关系的中心地位。纳税人通过纳税申报能更真切地意识到自己对国家的赋税贡献, 从而更积极地关心和监督税收的用途, 由此更容易接受宪政理念, 提高纳税人意识, 积极行使宪法所赋予的各项权利。

2个税申报实施困难的原因分析

国家税务总局2006年发布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 (试行) 》明确:“个人年度所得在12万元以上的纳税义务人, 在年度终了后的3个月内, 必须自行办理纳税申报。”从2007、2008、2009年个税自行申报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可谓步履维艰, 遇到了许多不易跨越的难题。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 2007年4月2日, 2006年度全国首次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截止日, 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发布个人年度所得在12万元以上自行申报者统计数据, 全国共有近163万高收入者进行了自行申报, 这与相关专家统计的600万—700万高收入者, 相差甚远;而据官方统计, 全国高收入者达170万人左右, 即便按这个统计数字, 至少还有7万高收入者没有自行申报。2008年申报期内全国税务机关共受理自行纳税申报人数2126786万人, 比2007年增加498080人, 增长30.58%。2008年申报人数虽然有所增加, 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财政部于2009年4月17日公布个人所得税申报的基本情况:2008年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 自行申报的人数为240万人, 自行申报人员多集中在电力、金融、石油、电信等部门, 以及公司股东、企事业高管等职业。很多存在隐形收入的高收入者并没有进行申报。

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难题凸显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具体规定及操作要求还有不足。

2.1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显得不够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立法还刚刚起步, 其有关纳税人权利的立法与发达国家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个税自行申报所涉及的纳税人权利, 诸如参与税收立法权、享受公共服务权、税收公平权、咨询帮助权、隐私权等并未做出明确规定, 或者有规定, 但缺乏具体配套措施及相应罚则的有力保障, 其保护范围和维权措施也都很有限。[2]

随着民主意识的提高, 公众对那种少数人立法, 然后强制实施的做法已越来越难以接受, 这是绝大多数纳税人对个税申报采取沉默抗拒态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个税纳税申报的计算是比较复杂, 外行人很难弄明白。如此复杂的申报程序, 即便是专业人士也都可能出现误差, 更不用说作为外行人的一般纳税人。如果税务机关不提供适当的咨询和指导, 只愿坐享其成, 那么纳税人面对着艰巨的任务, 自然是能逃则逃了。工薪阶层成为纳税主力与富人偷逃税的现象, 体现了公民在纳税方面的不公平。这样, 就会形成普通公民的消极纳税意识等等。

2.2缺乏畅通的信息来源渠道, 导致对收入的监控难度加大由于历史和交易习惯等原因,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现金交易, 个人现金往来和收入极多, 而且我国的现金管理制度相对松弛, 这使得税务机关在个人所得税征管上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税务机关难以获取个人收入和财产状况真实准确的信息资料, 征管成本高但效果不佳。特别是在对高收入者的征管实践中, 由于其收入来源往往多形式、多渠道, 具有分散性和隐蔽性, 而税务机关在目前的体制下由于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 (比如税银联网、国地税联网等) , 信息不能实现共享, 形成了外部信息来源不畅, 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组织征管。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 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 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 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3]对高收入人群更容易产生征管漏洞和检查死角。不利于税务机关监控各种涉税交易和个人的实际收入来源。

2.3个税申报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不健全我国对依法自觉、主动、如实的纳税申报者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 职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与与其在今后的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没有关系, 纳税人难以体会到税收所应当带来的社会福利, 从而制约了纳税人申报纳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 缺乏合理的退税、免税政策。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分类税制模式, 在代扣代缴税款时已经作了费用扣除, 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 所以, 在年底自行纳税申报时, 纳税人只有补税的选择, 没有退税的可能, 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

我国现行税收罚则的处罚偏轻和罚款数量规定上的弹性, 加上执罚人员的主观随意性和人治因素的存在, 使纳税人的不遵从成本微乎其微, 罚款没有。[4]另外, 从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 一些没有完全履行纳税义务的个人也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 这必然会影响纳税人主动申报的积极性, 从而削弱了自行申报制度的执行力。

3完善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的措施

3.1加大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纳税人权利是税法的根本命题, 北野弘久就曾明确指出:“若从现代税法体系的人权意识出发, 税法不单纯是税务机关行使征税权的根据, 即‘征税之法’, 更为重要的是, 税法是保障纳税者基本权利、旨在对抗征税权滥用的‘权利之法’。”[5]他认为, 应该抛弃传统的国家财政权力的立场, 回到纳税人的立场上来认真的构筑税法概念。

如今, 国家的民主程度已经空前提高, 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意识已经非常明确, 作为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 应该积极吸收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 通过法律的形式正面回答政府与纳税人的关系, 确立纳税人在国家中的权利。国家应加大个税申报过程中纳税人权利的保护。

3.2加快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 建立畅通的信息来源渠道建立畅通的信息来源渠道, 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是税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对于个人收入信息和个人纳税信息, 更应先走一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

3.2.1加快建设纳税人编码制度中央财大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税收专家) 刘桓建议建立纳税人编码制度, 将税务编码卡与居民身份证配合, 居民身份证同时就是一个人的税务编码卡, 这是实现税源管理信息全国共享的基础。居民在金融机构开户和办理储蓄业务时, 必须出示有效身份证明并留下签名, 而居民身份证和税务编码卡的号是一样的。这样, 通过该代码在纳税人经济活动中的使用, 准确掌握纳税人的各项应税收入情况、基本经济情况和资金流动情况, 实现有效监督, 并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个人纳税代码的法律地位, 使个人纳税代码成为纳税人进行社会保险, 存贷款开户, 就业等项目必须的资料。同时, 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 规定金融机构有义务将储户的相关信息报告给税务机关, 便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评估。只有规范使用个人纳税代码, 才能实现个人所得税税源信息的共享机制, 这就使税务部门监控纳税人的收支情况成为可能, 纳税人偷逃税款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6]

3.2.2加快建设全国联网的税务情报信息交换系统税务机关应加快信息化建设, 提高信息集中度, 将中国税收综合征管系统数据库由省级集中升级为全国集中。美国联邦税务局设立的征收中心从最初的10个缩减为4个, 新西兰从2001年年初起将3个征收中心合并为1个征收中心,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菲律宾也只有5个征收中心。而我国税务系统目前仅国税系统实现信息的省级集中。通过实现信息的集中, 可以打破层级界限, 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是税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对于个人收入信息和个人纳税信息, 更应先走一步在储蓄实名制收入报告制度的基础上, 实现税务机关的信息全国共享, 以避免纳税人利用地域分解收入、转移资产而逃避税收。

在今后个人所得税征管体系建设过程中, 要实现税务同财政、银行、海关、工商、企业等部门联网, 真正实现纳税人数据资料的共享并形成一种固定的信息传递机制, 形成多个部门共同协作的税源监控网络, 促进各种个人收入信息流向税务机关, 从而对个人所得税征管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控。

3.3建立行之有效的个税申报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为, 激励的作用就是刺激, 即通过刺激手段来诱发人的行为。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对申报纳税行为的分析中就会发现, 诱发纳税人申报纳税行为的刺激因素主要有经济利益、处罚率、纳税人对税务服务的满意度等等。要想提高个税申报的积极性, 仅靠宣传培养纳税意识还是不够的完善个税申报尚需外部“生态环境”。

3.3.1建立较完善的纳税人主动报税激励机制在此,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 美国建立了较完善的纳税人主动报税激励机制, 使纳税人认识到遵守规则的益处与意义。美国对纳税人实行“先征后退”的政策, 即先按照收入全额征税, 再在年底纳税人申报上一年度个人所得税时计算税收抵免额, 当税收抵免额大于应纳税额时, 则纳税人不但不需缴税, 还可以得到一定的退税。[7]譬如, 年收入在免征额以下的, 由于应纳税所得额为零, 所以法律上不要求申报所得税, 这使得低收入者报税十分积极, 因为他们不仅可以取回全部预缴税款, 还可以获得低收入税收补贴。这样既解决了穷人的福利, 也鼓励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可谓是非常人性化的税收制度。征对目前全球金融危机, 经济下滑, 我们国家可以借鉴这些经验, 从而制定出符合民生的税收制度, 降低税负, 刺激消费。此外, 美国还将职工在职期间所缴纳的税金与退休后的社会福利按比例联系起来, 职工退休之后可以根据自己在职期间所尽纳税义务的多少相应地享受到一定的社会福利。这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大大促进了美国个人所得税的主动申报率。8对目前, 全球金融危机, 这一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可以把职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与其今后的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建立联系, 让纳税人体会到自己如实申报缴税是能给自己带来切身利益的, 从而提高纳税人申报纳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2加大对个税自行申报的处罚力度我们不仅要建立自行申报纳税会获得好处的机制, 而且更要形成不申报不纳税将受的严厉的惩罚环境。在美国偷逃税的风险很高, 第一, 税务部门有冻结、查封违法者银行存款、财产的权力, 所有补税均苛以利息并处以罚款;第二, 对有意偷逃税者除按其行为定罪外, 还处以10万美元以下 (企业是50万美元以下) 的罚款或5年以下的徒刑, 外加法庭开支。9美国政府还将个人纳税记录与个人信誉记录挂钩, 任何人一旦被查出有偷逃税行为, 情节轻微的处以经济处罚, 情节严重的将被判入狱, 而且只要逃税都会留下难以洗清的案底, 给个人信誉带来严重损失, 纳税人在今后申请贷款或其他工作生活中会受到种种限制。即使事后补交了, 个人信誉也将严重受损。以后税务机构会年年对你的纳税信息进行核查, 甚至连续查10年, 甚至20年。而有信用污点的人, 去银行贷款、换工作等等很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因此, 美国强有力的税收执法对抑制纳税人的偷逃税动机以及培养纳税人主动纳税的意识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10只有规定严格的处罚措施, 树立法律的威信, 使其受惩罚的损失有可能大于违法者的收益, 法律的威慑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刘剑文, 熊伟.《财政税收法》 (第四版) , 法律出版社2007年7月第4版.第345页.

[2]王姝君.“论纳税人权利保障与个税自行纳税申报遇冷”.载财税法网.http://www.cftl.cn/show.aspc_id=24&a_id=6811访问日期2008年12月16日访问日期2008年12月8日。

[3《]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难产》载《财经》杂志2004年09月09日http://finance.sina.com.cn.

[4]王火生.《美国的“纳税人遵从”理论及其对我国征管改革的启示》载《涉外税务》1998年第1期.

[5][日]北野弘久著.《税法学原论》 (第4版) , 陈刚、杨建广等译.2001年第一版.第18页.

[6]吴佑坤.《美国税收信息化的观感与借鉴》载《中国税务》2006年6月.

[7]林颖.《个税自行申报实施困难的原因探析》载《当代经济》 (下半月) .2007年02期.

[8]刘华, 涂敏杰, 鲁威.《所得税纳税申报制度对比》载《涉外税务》.2008年6月.

[9]国家税务总局征管司课题组:《执法服务型:美国目前实行的税收征管模式》载《中国税务报》.2008-04-16.

篇4: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有待完善

得税自行申报制度,以进一步促使纳税人规范申报、依法纳税。

一、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存在的问题

(一)纳税人纳税意识薄弱

受历史习惯、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人纳税意识薄弱。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价值取向被一些负面伦理道德因素所误导,社会上一部分人把能偷逃税视作一种“能力”的体现。由于个人所得税属直接税,税负不能转嫁,纳税人纳税后必然导致其收入的直接减少,而纳税人偷逃税被发现后对其处罚的力度却很轻,于是,在目前各种征管措施不到位、风险成本较低、社会评价体系缺失的前提下,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强化了为维护自身私利而偷逃税的动机和行为,客观上加大了税收征管与自觉纳税之间的距离。此外,以工薪为唯一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所得的边际税率高达45%,且在发放工薪时即通过本单位财务部门直接代扣代缴,税款“无处可逃”;而高收入阶层却可以通过税前列支收入、股息的再分配、公款买保险等多种手段“合理避税”。高收入者占有的社会资源多,纳税反而少,这种反差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不好的导向,也是纳税人主动纳税意识不强的一个原因。

(二)费用扣除标准过于简单

在税收理论和实践中,个人所得税并不是对个人的所得总额课税,除由税收优惠而不予计列课税的项目外,还要对取得所得的个人的一些费用进行扣除,而对个人的净所得进行课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分类税制模式决定我国的扣除是分项差别扣除。现行的个人所得税费用采用定额扣除和定率扣除相结合的方法,外籍人员给予附加减除费用的优待。这种费用扣除的方法虽然简单明了,具有透明度高、便于税款计算和征管的特点,但是存在照顾不到纳税人具体情况的弊端。笼统的、“一刀切”的定额扣除办法,既有高昂的申报成本,又没有返还激励,纳税人没有积极性。

(三)纳税人税务知识匮乏,税务机关征管难度大

在实行与分类所得税制相配套的代扣代缴制度下,不论是哪一项目的收入,纳税人在每月或在每个收入环节实际拿到手的,都是完税之后的税后收入。有些纳税人,甚至从未关心、也不知道其税前收入究竟是多少。按照规定,纳税人要自行申报的收入,则是税前的收入而非税后收入。因而,將税后的收入还原为税前收入,特别是在多个环节、多个来源取得的各个项目的收入逐一分项还原为税前的收入,并且将各项税前收入及其应纳税额、已缴税额加以汇集并分别申报,是涉及自行申报的纳税人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这无论是对于税收知识所知甚少,还是对具有税收知识背景的纳税人,都是不容易办到的。

(四)大量现金结算使个人收入隐蔽化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个人收入来源渠道多,但收入形式复杂。职工工资、薪金之外的收入有明有暗,有现金有实物,在全部收入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大量现金支付使得个人收入朝隐蔽化、多元化方向转变,尤其是一些高收入人群收入来源的多样性和隐蔽性,税务机关难以方便、快捷地掌握个人的实际收入,难以掌握税源。因而造成税务部门易于监管的以工薪所得为主的高收入行业纳税人申报情况良好,而真正难以把握的是私营业主、自由职业者、个体从业人员等,这部分高收入人群究竟有多大比例很难掌握。

(五)个人所得税的处罚远远不能到位

虽然近几年执法环境对个人所得税征管有了一定改善,但整体个人所得税征管还是形成了工薪阶层成为纳税主体,而高收入者大量偷税的局面。再加之能够缴得起较高个人所得税的,一般都是有一定地位和名望的人,税务部门对他们偷逃税被查处的最多也是补税罚款,有的甚至任其发展,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对违法犯罪行为听之任之。

二、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的建议

(一)培养纳税人诚信纳税意识

强化税法宣传。税务机关应采取各种手段,采用不同形式深入宣传个人所得税法,使个人所得税法入脑、入心,让每个公民懂法、知法,增强公民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

(二)确定合理的费用扣除标准

个人所得税纳税单位应以家庭为主,而不是个人为主。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应是减除为了取得收入的费用和生计费用之后的所得课税,即仅对能反映个人纳税能力的纯所得部分课税。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额偏低,又长期没有随收入和物价提高而调整。需要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充分考虑纳税人在赡(抚)养以及教育、住房、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扣除额,并根据通货膨胀情况进行指数化调整,以减少对低收入阶层的课税,有利提高征管效率,同时,严格个人所得税减免项目,防止税源流失。

(三)推广个人账户制度,建立纳税人识别号制度

要在全社会特别是城镇居民中推广个人账户制度,对个人收支数额较大的(比如一次收付额1万元以上的),强制推广使用支票、信用卡等非现金结算方式,缩小现金交易范围和交易量。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纳税号码固定终身化制度,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申报制度的外部“生态环境”。根据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建立纳税人识别号并在涉税事务中强制使用,是税收征管规范化和监控税源的有效手段。可以将居民身份证号码作为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终身税务编码,个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收入,如出售不动产获得的收益、银行利息收入、工资薪金收入、福利收入等和个人所有的支出信息,均在此税务号码下进行。

(四)大力发展税务代理业

在西方国家,由于税收法规的复杂、专业性强,税务代理开展得非常普遍,除极少数纳税人自行申报外,绝大多数纳税人都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代理申报纳税。随着纳税人纳税意识的提高,自行申报制度的广泛实施,税收征管力度不断加强,对税务代理的社会需求会不断增加。税务代理的社会需求旺盛,使税务代理人能在执业中获得较高的收益,便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该行业;行业人员充足,相互间展开激烈的自由竞争,加上国家税务部门的有效指导和监督,必然会使税务代理质量显著提高。

(五)加强税务稽查,严厉惩处偷税行为

强有力的税务稽查制度是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制度得以高效运行的保证,各税务部门不仅要为稽查人员配备现代化的稽查手段,更要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实现科学管理与高效运行的紧密结合,不断增强稽查力量。同时必须调整个人所得税偷税行为的处罚标准,从重处罚不申报者或申报不实者,使偷税成为一种高风险的行为。

篇5: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有待完善

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从2006年起,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人必须自行纳税申报,但从实际操作结果来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率很不理想。本文就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率低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的方法。

关键词:

★ 公路运输企业的完善奖惩制度建议论文

★ 信息化时代会计审计诚信问题与完善建议论文

★ 完善会计电算化对策论文

★ 浅谈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论文

★ 消防产品市场监管法律完善论文

★ 浅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论文

★ 《证券法》存在的缺陷及对其完善的建议

★ 网络语言传播与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论文

★ 医疗保险工作计划精选

篇6: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流程

依照《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以下称《办法》)规定,年所得达到12万元的纳税人在纳税终了后,应当向《办法》规定的申报地点的税务机关(以下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我市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按照以下方式和流程办理:

主要采用两种申报方式:直接到税务机关申报;邮寄申报。

(一)个人直接到税务机关申报

纳税人直接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按以下三种不同情况区分申报流程:

1、申报无征税、补税、退税、抵税

该申报流程适用于纳税人在纳税内已足额缴纳个人所得税,终了后纳税申报时,纳税人只需要办理申报事宜,不需要另行办理征税、补税、退税、抵税等事宜。

第一步 纳税人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领取纸质《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申报)》或是从重庆市地方税务局网站(http://)下载。

第二步 纳税人按照填表要求填写申报表一式两份。

第三步 纳税人直接将申报表、身份证件复印件提交给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

第四步 纳税人留存一份申报表备查。

2、申报征税、补税

该申报流程适用于纳税人在纳税内没有足额缴纳个人所得税,终了后纳税申报时,纳税人还需要办理征税、补税事宜。

第一步 纳税人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领取纸质《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申报)》或是从重庆市地方税务局网站(http://)下载。

第二步 纳税人按照填表要求填写申报表一式两份。

篇7: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有待完善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符合自行纳税申报条件的个人,必须按期进行纳税申报,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需自行纳税申报的纳税人范围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和《办法》第二条的规定,凡在中国境内负有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具有以下五种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规定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一)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二)从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三)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四)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年所得12万元以上”包含的`内容

《办法》规定,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以下11项所得合计数额达到12万元:“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

三、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申报期限和申报方式

《办法》规定,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度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应于3月31日前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办理纳税申报。

对于不需补缴税款的纳税人,可以采取直接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申报或者邮寄申报的方式;需要补缴税款的纳税人,必须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办理纳税申报。纳税人也可以委托有税务代理资质的中介机构或者他人代为办理纳税申报。

四、纳税申报表的取得

纳税申报表和填写须知,纳税人可以登陆济南市地方税务局网站(www.jnds.gov. cn)下载,也可以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领取。

五、相关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纳税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特此通告。

济南市地方税务局

篇8: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问题探讨

2006年11月6日, 国家税务总局以通知的形式 (国税发 (2006) 162号) 下发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 (试行) 》。这一规范与我国之前实施的关于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制度有所不同, 它在不改变分类所得税制 (即:将收入划分为若干项目, 分别就不同项目计税;不同项目的收入, 适用不同的税率。与之相配套的征管措施为代扣代缴制——在各类收入的支付环节, 由收入支付人和扣缴义务人将应纳税款代扣下来, 并代缴给税务机关) 的基础上, 增加了关于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纳税人应自行向税务部门办理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的规定。这一办法的出台, 使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进入了在纳税标准规定上的“分类计税”和征管上的“综合申报”的“双轨制”的运行格局。

2007年4月2日, 首次自行的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工作落下了帷幕。根据我国国家税务总局4月12日公布的全国申报结果显示, 截至4月2日自行纳税申报期结束, 全国各地税务机关共受理自行纳税申报人数1628706人, 申报年所得总额5150亿元, 已缴纳税额791亿元, 补缴税额19亿元, 人均申报年所得额316227元, 人均缴纳税额49733元。从人员构成看, 主要使收入较高行业和单位的管理人员以及职工、个人投资者、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文体工作者、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外籍人员等。从所得项目构成看, 依次主要是工资薪金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

在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 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制度既是一种创新, 又是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中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说这个制度是一个创新, 那是相对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分类计税”而言的——世界上有不少的国家都实行的是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 这本身并不是什么希奇的事情, 但从税制的角度来说, 自行申报往往是对应于“综合征税”而言的, 所以我国在“分类计税”标准下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的自行申报制度就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新。正因为如此,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这一改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成功例子可以借鉴, 我们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摸索, 从而找出一条最适合我国发展的个人所得税的改革的道路。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制度所存在问题及对其的对策建议。

2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分类计税”与“综合申报”矛盾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分类计税”对应的是代扣代缴的征收方式, 纳税人的应纳税款仍然由各类收入的支付人或扣缴义务人代为计算、代为扣缴。而另一方面, 除非有无扣缴义务人的收入项目, 否则纳税人按综合口径自行归集并申报的收入和纳税信息, 又不作为重新核定税款并实行汇算清缴的依据, 该缴多少税, 还缴多少税。两个渠道的彼此脱节, 至少在形式上, 使得自行申报表现为附加在纳税人身上的一种额外且无效的负担。因此, 纳税人自行申报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根本就没有积极性, 因为这样的申报在表明上看来纯粹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已。

2.2收入的核定问题

在代扣代缴制度下, 个人所得到的收入, 不论是工薪收入、稿酬收入、股息利息红利收入、财产转让收入等, 都是属于税后收入。而我们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税前收入, 换句话说, 个人要在纳税申报表上填写的应该是各个项目的税前收入。而把税后收入换算程税前收入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且不说各个项目对应的计算公式不同, 就算是同一个项目, 对应的税率也是不相同的。一般的纳税人没有这么专业的能力来判断自己的这一项收入到底应该用什么的方式来换算成税前收入, 比如说劳务报酬所得, 在什么情况下是劳务报酬所得, 而在什么情况下是工资薪金所得呢 50000元的税后劳务报酬所得, 它适用的税率到底是20%, 30%, 40%抑或是其他呢?属于劳务报酬的哪一些是可以在税前扣除呢?在恢复税前所得的时候这一部分扣除额应该如何计算呢?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哪怕是专业的税务人员, 在面临这么多项目的汇总统计的时候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 更何况是仅仅只有一点点纳税知识的纳税人呢?很多个体工商业者甚至一点都不清楚自己到底应该缴纳哪些税, 什么时候缴税呢。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就更难确认了。由于银行存款是按你存款的时间来计算的。我们能够查询的也许只是某一笔钱的在某几个月的利息, 如果是交易频繁的活期存款账户, 那么利息又该如何计算呢?银行目前还没有提供查询一年利息的服务。而且, 很多纳税人还有很多个银行账户, 不同账户的利息是该加总计税呢还是应该分别计税呢?还有, 由于没有关于夫妻双方可以合并纳税的规定, 家庭共有的财产收入及投资所得应该如何在夫妻之间进行划分并申报纳税呢?“分类计税”增加了“综合申报”的难度, 很多纳税人都没有办法清晰、准确的核算自己的应税收入。而纳税申报表是需要纳税人填入“我相信, 它是真是的、可靠的、完整的”字样, 在纳税人都没有办法准确核定自己的收入时候, 他应不应该为填写了这样一段话而承担“诚信风险”的责任呢?

2.3处罚与奖励的问题

《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 (试行) 》缺乏对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奖励及适当的减免措施的规定, 而同时, 它对不进行纳税申报或逃税的行为的处罚比较轻。长期以来, 我们说强调的都是“纳税光荣”的理论。对税法的宣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强调纳税义务人的义务方面, 而很少告之纳税义务人的权利及相关的鼓励。以至于很多人对纳税有一定的仇视心理, 或者应该说是不平衡的心里——纳税是我付出的, 我为什么要付出, 而我又从中得到了什么?依法纳税的纳税人没有得到一定的奖励, 相反的, 他们所看到的往往是没有纳税或叫做逃税的人依然没有受到惩罚或者惩罚太轻, 逃税的收益大于逃税的成本, 那么很多原本是忠实的纳税人也有可能受到这一系列情绪的影响而选择拒绝进行纳税申报。

2.4关于为纳税人保密的问题

中国人都有一种藏富的心里, 按实际收入填写纳税申报表意味着他们必须要把他们的财产状况公诸于众, 这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的事情, 因为这样可能给他们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尽管税法中有规定税务机关必须为纳税人保密, 但个别的办税人员也许会出于某些特定的目的而泄密, 在这样的情况下, 他们所得到的仅仅只是些行政处罚而已。如果没有办法为纳税人保密, 那么个人自行申报制度将会遇到很多人, 尤其是富人的抵制, 这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向综合方向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素, 也是我们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之一。

3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的几点建议

3.1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的综合所得税制

要使得我国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能够平稳发展, 关键的问题是要改革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目前, 世界各国的通常情形是, 要么分类所得税制配合以代扣代缴制, 要么综合所得税制配合自行申报制。我国现行的分类所得税制与自行申报制度的一个结合, 仅仅只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产品而已。随着时间的发展,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必然要向综合所得税制变更。“双轨”时期的种种不适应的症状, 当我们的综合所得税制与我们的自行申报税制予以统一的时候将会逐渐消失。我们应该加快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转轨的步伐:除一部分个人以个人存款利息所得为代表的特殊收入项目继续实行分类所得制之外, 其余的收入统统纳入综合所得税制的覆盖范围。以此为基础与之相对应, 前者继续实行代扣代缴制, 后者则实行自行申报制。

3.2帮助纳税人准确了解一年的收入

许多采取自行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国家都会以各种方式在申报期间告知纳税人全年的各种收入。而我们国家缺乏一个这样的机制。各个代扣代缴机构或是提供纳税人应纳税收入的单位, 应该在纳税申报期间把包含纳税人的税前所得、应纳税额及税后所得的汇总单据以邮寄、电传、电子邮件等方式寄送到纳税人的手中, 便于纳税人汇总申报自身的应纳税额。除此之外, 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该要及时通知纳税人其在这一纳税年度的应税利息收入、应税股息收入等数据。这样的话, 纳税人就不必因为其收入的零散性而不知所措。因为很多人都没有记录零散收入的习惯, 而企业等为纳税人提供收入的单位本身就需要这样的数据进行企业的帐务处理, 对他们而言, 只是一个举手之劳的事。以法律的形式要求为纳税人提供收入的单位定期 (一般以一个纳税年度为周期) 向纳税人提供其应纳税额等的数据, 有利于自行纳税申报制度的进一步开展。并且可以有效的预防偷漏税等行为。

3.3完善奖励与处罚措施, 增强纳税人意识

在未来的关于个人所得税税制的设计过程中, 应该要完善其奖励与处罚措施, 对于按期纳税, 不偷税、不漏税、不逃税及能够准确计算应纳税额并按时缴交个人所得税的个人应该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包括物质的及精神的。比如可以对在一定期限内表现优异的纳税人给予一定的减免措施;而对于违反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及税务机关, 应给予重惩, 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而不仅仅只是行政责任。此外, 还要将强宣传, 让纳税观念深入人心。

3.4加强保密机制

税务机关应与银行、证券公司等部门联合起来, 以保证税收收入及时、足额的入库, 并对纳税人的自行申报进行监督管理。但是同时, 也应该给纳税人以足够的尊重, 即要充分重视纳税人的隐私, 为纳税人保密。只有纳税人充分信任税务机关, 我们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才有可能进行的更为顺利。我们的自行纳税申报制度才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总结

总之, 我国的“分类计税”下的“自行申报”制度仅仅只是特定时期的产物, 我们应该正视在这样一个特殊背景下的特殊制度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并逐步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制度, 为建立个人所得税的综合税制打下基础。

摘要:就2006年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 (试行) 》实施以来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针对“分类税制”与“综合征税”的矛盾、收入的核定、奖励及惩罚措施及对纳税人的保密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分类税制

参考文献

[1]高培勇.个税改革:还是要加快向综合与分类结合制转轨[J].税务研究, 2008, (1) .

[2]赵书博.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纳税的现实与选择[J].税务研究, 2008, (1) .

[3]徐晔.完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的几点建议[J].税务研究, 2007, (6) .

[4]郑宝凤.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 (4) .

篇9:完善我国个税自行申报制度的思考

摘要:纳税申报是现代税收征管流程的中心环节,也是我国现代化征管目标模式的基础和重点。纳税申报是以纳税人为主体的纳税义务确定方式。纳税人在税收法律关系中自主履行地位的确立,体现了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现代宪政民主理念。纳税申报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决定了其在法律上的重大意义。但是从近两年个税的申报情况来看,申报结果并不理想。本文在针对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执行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纳税申报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

1 纳税申报的涵义

纳税申报是确定纳税义务的方式之一,它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的书面报告。具体而言,纳税人依照实体税法有关课税要素的规定,自己计算应税的计税依据及税额,确定纳税义务的具体内容,并将此结果以纳税申报表的形式提交征税机关。它的目的在于确定应纳税额。纳税申报其实是一种“自我课赋”(self-assessment),税务机关原则上尊重纳税人的申报,并以此为基础接受其债务的履行,只有在纳税人未申报或申报不当的情况下,才由税务机关行使税收确定权,也就是说它是由纳税人自行确定课税标准和税额。

确定纳税义务的另一种方式是核定征收,它是指纳税义务必须通过行政行为加以核定,不管是否经过纳税申报,最终确定权仍然属于税务机关纳税人缴纳税款的依据并不是申报,而是税务机关课征税款的行政行为。在税务机关做出征税决定前,纳税人即使负有纳税义务,但也不需要现实缴清税款。[1]

在纳税申报制度中,核定征收让位于纳税人自行申报,赋予纳税人确定纳税义务程序权利的同时直接防止了征税机关的擅断对纳税人实体权利的侵犯,使纳税人处于税收法律关系的中心地位。纳税人通过纳税申报能更真切地意识到自己对国家的赋税贡献,从而更积极地关心和监督税收的用途,由此更容易接受宪政理念,提高纳税人意识,积极行使宪法所赋予的各项权利。

2 个税申报实施困难的原因分析

国家税务总局2006年发布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明确:“个人年度所得在12万元以上的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的3个月内,必须自行办理纳税申报。”从2007、2008、2009年个税自行申报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可谓步履维艰,遇到了许多不易跨越的难题。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2007年4月2日,2006年度全国首次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截止日,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发布个人年度所得在12万元以上自行申报者统计数据,全国共有近163万高收入者进行了自行申报,这与相关专家统计的600万—700万高收入者,相差甚远;而据官方统计,全国高收入者达170万人左右,即便按这个统计数字,至少还有7万高收入者没有自行申报。2008年申报期内全国税务机关共受理自行纳税申报人数2126786万人,比2007年增加498080人,增长30.58%。2008年申报人数虽然有所增加,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财政部于2009年4月17日公布个人所得税申报的基本情况:2008年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申报的人数为240万人,自行申报人员多集中在电力、金融、石油、电信等部门,以及公司股东、企事业高管等职业。很多存在隐形收入的高收入者并没有进行申报。

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难题凸显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具体规定及操作要求还有不足。

2.1 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显得不够 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立法还刚刚起步,其有关纳税人权利的立法与发达国家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个税自行申报所涉及的纳税人权利,诸如参与税收立法权、享受公共服务权、税收公平权、咨询帮助权、隐私权等并未做出明确规定,或者有规定,但缺乏具体配套措施及相应罚则的有力保障,其保护范围和维权措施也都很有限。[2]

随着民主意识的提高,公众对那种少数人立法,然后强制实施的做法已越来越难以接受,这是绝大多数纳税人对个税申报采取沉默抗拒态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个税纳税申报的计算是比较复杂,外行人很难弄明白。如此复杂的申报程序,即便是专业人士也都可能出现误差,更不用说作为外行人的一般纳税人。如果税务机关不提供适当的咨询和指导,只愿坐享其成,那么纳税人面对着艰巨的任务,自然是能逃则逃了。工薪阶层成为纳税主力与富人偷逃税的现象,体现了公民在纳税方面的不公平。这样,就会形成普通公民的消极纳税意识等等。

2.2 缺乏畅通的信息来源渠道,导致对收入的监控难度加大 由于历史和交易习惯等原因,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现金交易,个人现金往来和收入极多,而且我国的现金管理制度相对松弛,这使得税务机关在个人所得税征管上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税务机关难以获取个人收入和财产状况真实准确的信息资料,征管成本高但效果不佳。特别是在对高收入者的征管实践中,由于其收入来源往往多形式、多渠道,具有分散性和隐蔽性,而税务机关在目前的体制下由于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比如税银联网、国地税联网等),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形成了外部信息来源不畅,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组织征管。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3]对高收入人群更容易产生征管漏洞和检查死角。不利于税务机关监控各种涉税交易和个人的实际收入来源。

2.3 个税申报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不健全 我国对依法自觉、主动、如实的纳税申报者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职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与与其在今后的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没有关系,纳税人难以体会到税收所应当带来的社会福利,从而制约了纳税人申报纳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缺乏合理的退税、免税政策。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分类税制模式,在代扣代缴税款时已经作了费用扣除,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所以,在年底自行纳税申报时,纳税人只有补税的选择,没有退税的可能,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

我国现行税收罚则的处罚偏轻和罚款数量规定上的弹性, 加上执罚人员的主观随意性和人治因素的存在, 使纳税人的不遵从成本微乎其微, 罚款没有。[4]另外,从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一些没有完全履行纳税义务的个人也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这必然会影响纳税人主动申报的积极性,从而削弱了自行申报制度的执行力。

3 完善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的措施

3.1 加大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 纳税人权利是税法的根本命题,北野弘久就曾明确指出:“若从现代税法体系的人权意识出发,税法不单纯是税务机关行使征税权的根据,即‘征税之法,更为重要的是,税法是保障纳税者基本权利、旨在对抗征税权滥用的‘权利之法。”[5]他认为,应该抛弃传统的国家财政权力的立场,回到纳税人的立场上来认真的构筑税法概念。

如今,国家的民主程度已经空前提高,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意识已经非常明确,作为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应该积极吸收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通过法律的形式正面回答政府与纳税人的关系,确立纳税人在国家中的权利。国家应加大个税申报过程中纳税人权利的保护。

3.2 加快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建立畅通的信息来源渠道 建立畅通的信息来源渠道,提高信息共享程度,是税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对于个人收入信息和个人纳税信息,更应先走一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

3.2.1 加快建设纳税人编码制度 中央财大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税收专家)刘桓建议建立纳税人编码制度,将税务编码卡与居民身份证配合,居民身份证同时就是一个人的税务编码卡,这是实现税源管理信息全国共享的基础。居民在金融机构开户和办理储蓄业务时,必须出示有效身份证明并留下签名,而居民身份证和税务编码卡的号是一样的。这样,通过该代码在纳税人经济活动中的使用,准确掌握纳税人的各项应税收入情况、基本经济情况和资金流动情况,实现有效监督,并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个人纳税代码的法律地位,使个人纳税代码成为纳税人进行社会保险,存贷款开户,就业等项目必须的资料。同时,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规定金融机构有义务将储户的相关信息报告给税务机关,便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评估。只有规范使用个人纳税代码,才能实现个人所得税税源信息的共享机制,这就使税务部门监控纳税人的收支情况成为可能,纳税人偷逃税款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6]

3.2.2 加快建设全国联网的税务情报信息交换系统 税务机关应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集中度,将中国税收综合征管系统数据库由省级集中升级为全国集中。美国联邦税务局设立的征收中心从最初的10个缩减为4个,新西兰从2001年年初起将3个征收中心合并为1个征收中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菲律宾也只有5个征收中心。而我国税务系统目前仅国税系统实现信息的省级集中。通过实现信息的集中,可以打破层级界限,提高信息共享程度,是税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对于个人收入信息和个人纳税信息,更应先走一步。在储蓄实名制收入报告制度的基础上,实现税务机关的信息全国共享,以避免纳税人利用地域分解收入、转移资产而逃避税收。

在今后个人所得税征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实现税务同财政、银行、海关、工商、企业等部门联网,真正实现纳税人数据资料的共享,并形成一种固定的信息传递机制,形成多个部门共同协作的税源监控网络,促进各种个人收入信息流向税务机关,从而对个人所得税征管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控。

3.3 建立行之有效的个税申报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 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为,激励的作用就是刺激,即通过刺激手段来诱发人的行为。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对申报纳税行为的分析中就会发现,诱发纳税人申报纳税行为的刺激因素主要有经济利益、处罚率、纳税人对税务服务的满意度等等。要想提高个税申报的积极性,仅靠宣传培养纳税意识还是不够的完善个税申报尚需外部“生态环境”。

3.3.1 建立较完善的纳税人主动报税激励机制 在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美国建立了较完善的纳税人主动报税激励机制,使纳税人认识到遵守规则的益处与意义。美国对纳税人实行“先征后退”的政策,即先按照收入全额征税,再在年底纳税人申报上一年度个人所得税时计算税收抵免额,当税收抵免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则纳税人不但不需缴税,还可以得到一定的退税。[7]譬如,年收入在免征额以下的,由于应纳税所得额为零,所以法律上不要求申报所得税,这使得低收入者报税十分积极,因为他们不仅可以取回全部预缴税款,还可以获得低收入税收补贴。这样既解决了穷人的福利,也鼓励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可谓是非常人性化的税收制度。征对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经济下滑,我们国家可以借鉴这些经验,从而制定出符合民生的税收制度,降低税负,刺激消费。此外,美国还将职工在职期间所缴纳的税金与退休后的社会福利按比例联系起来,职工退休之后可以根据自己在职期间所尽纳税义务的多少相应地享受到一定的社会福利。这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大大促进了美国个人所得税的主动申报率。8对目前,全球金融危机,这一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可以把职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与其今后的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建立联系,让纳税人体会到自己如实申报缴税是能给自己带来切身利益的,从而提高纳税人申报纳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2 加大对个税自行申报的处罚力度 我们不仅要建立自行申报纳税会获得好处的机制,而且更要形成不申报不纳税将受的严厉的惩罚环境。在美国偷逃税的风险很高, 第一,税务部门有冻结、查封违法者银行存款、财产的权力,所有补税均苛以利息并处以罚款;第二,对有意偷逃税者除按其行为定罪外,还处以10万美元以下(企业是50万美元以下)的罚款或5年以下的徒刑,外加法庭开支。9美国政府还将个人纳税记录与个人信誉记录挂钩,任何人一旦被查出有偷逃税行为,情节轻微的处以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将被判入狱,而且只要逃税都会留下难以洗清的案底,给个人信誉带来严重损失,纳税人在今后申请贷款或其他工作生活中会受到种种限制。即使事后补交了,个人信誉也将严重受损。以后税务机构会年年对你的纳税信息进行核查,甚至连续查10年,甚至20年。而有信用污点的人,去银行贷款、换工作等等很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美国强有力的税收执法对抑制纳税人的偷逃税动机以及培养纳税人主动纳税的意识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10只有规定严格的处罚措施,树立法律的威信,使其受惩罚的损失有可能大于违法者的收益,法律的威慑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刘剑文,熊伟.《财政税收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7月第4版.第345页.

[2]王姝君.“论纳税人权利保障与个税自行纳税申报遇冷”.载财税法网.

http://www.cftl.cn/show.aspc_id=24&a_id=6811访问日期2008年12月16日访问日期2008年12月8日。

[3]《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难产》载《财经》杂志2004年09月09日http://finance.sina.com.cn.

[4]王火生.《美国的“纳税人遵从”理论及其对我国征管改革的启示》载《涉外税务》1998年第1期.

[5][日]北野弘久著.《税法学原论》(第4版),陈刚、杨建广等译.2001年第一版.第18页.

[6]吴佑坤.《美国税收信息化的观感与借鉴》载《中国税务》2006年6月.

[7]林颖.《个税自行申报实施困难的原因探析》载《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2期.

[8]刘华,涂敏杰,鲁威.《所得税纳税申报制度对比》载《涉外税务》.2008年6月.

[9]国家税务总局征管司课题组:《执法服务型:美国目前实行的税收征管模式》载《中国税务报》.2008-04-16.

上一篇:“庆元宵、猜灯谜”文化活动方案下一篇:建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