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河务局档案工作通知

2024-04-16

印发河务局档案工作通知(共8篇)

篇1:印发河务局档案工作通知

一、继续开展《档案法》及有关法规、制度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全体职工的档案意识,要重视和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确保档案工作的依法开展。

二、按照机关档案工作规范,认真做好20XX年度各门类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确保按时按要求完成立卷归档工作。

三、各市河务(管理)局要加强对所属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做到标准统一,案卷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加强对声像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

四、认真做好对达标3-5年的部级档案管理单位进行复查工作。今年,黄委将继续对档案管理已达标单位进行复查,已经复查的单位,要巩固和保持相应等级的档案管理水平;没有复查的单位,要认真做好复查前的准备工作,针对达标考评时提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认真组织落实,确保复查顺利通过。自1996年以来没有开展档案管理升级达标的.单位,也要依据水利部《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办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做好档案工作。

五、继续做好水利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要认真执行“三参加”“四同步”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工程项目验收前的业务指导,认真把好工程档案的验收关,确保工程档案应归档材料的齐全完整、准确、系统。

六、各单位要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进一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做好档案信息的提供利用。要及时收集利用效果,编写出有一定价值的编研成果,为本单位的治黄工作和经济发展搞好服务。

七、做好进馆档案的移交工作。今年,黄委将对我局所属单位保存的1950―1966年的进馆档案进行接收,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准备,配合黄委做好进馆档案的交接工作。

篇2:印发河务局档案工作通知

现将《20XX年山东黄河河务局档案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20XX年山东黄河河务局档案工作要点

二○XX年三月三十日

篇3:印发河务局档案工作通知

为加强乡村兽医从业管理, 提高乡村兽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保障乡村兽医合法权益, 根据《动物防疫法》和《乡村兽医管理办法》, 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 进一步提高乡村兽医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

乡村兽医是指尚未取得执业兽医资格, 经登记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人员。乡村兽医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 是各项动物防疫措施实施的重要力量。加强乡村兽医队伍建设, 可以把动物防疫网络延伸到基层, 可以把动物防疫意识强化到基层, 可以把动物防疫技术传授到基层, 有利于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的早发现, 有利于各项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为加强乡村兽医队伍建设与管理, 农业部出台了《乡村兽医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实行乡村兽医登记制度, 要求加强乡村兽医业务培训, 严格规范乡村兽医从业行为。各地按照农业部要求, 采取措施, 加强乡村兽医队伍建设。但总体上进展仍很缓慢, 乡村兽医登记工作尚未全面推开, 乡村兽医培训力度还不够, 乡村兽医从业行为仍不规范。当前,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仍很严峻, 畜牧业生产发展任务繁重, 各地务必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 充分认识加强乡村兽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采取切实有力措施, 进一步加强乡村兽医队伍建设与管理, 切实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抓住重点, 全面推进乡村兽医队伍建设与管理

(一) 加强乡村兽医登记管理。

乡村兽医登记是最基本的乡村兽医管理制度。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兽医人员必须到当地县级兽医主管部门申请乡村兽医登记。各地要严格掌握乡村兽医登记条件, 规范登记程序, 明确从业范围, 及时审核颁发乡村兽医登记证。要加强乡村兽医登记信息管理, 建立健全乡村兽医管理档案, 逐级汇总上报乡村兽医登记信息。要加快推进乡村兽医信息网络化管理进程,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管理乡村兽医。乡村兽医登记发证工作务必于2010年10月底前完成。

(二) 加强乡村兽医培训。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兽医培训, 提高乡村兽医业务素质, 是当前乡村兽医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点。各地要抓紧制定乡村兽医培训规划和计划, 建立健全乡村兽医培训教材体系, 加大乡村兽医培训经费投入力度, 保证乡村兽医每两年接受一次培训, 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要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兽医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鼓励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 促进高水平的兽医人员向乡村流动、向规模养殖场集聚, 逐步提高基层动物防疫综合能力。

(三) 加强乡村兽医从业管理。

各地要加强乡村兽医从业管理, 切实规范乡村兽医兽药使用行为, 严格履行动物疫情报告义务。要将乡村兽医管理与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有机结合, 统筹推进, 要优先确定登记备案的乡村兽医作为村级动物防疫员。

三、加强领导, 把乡村兽医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各地要把乡村兽医管理作为当前基层兽医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摆到突出位置,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领导。要加强与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协调沟通, 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 努力解决乡村兽医培训经费。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和乡村兽医社会保险机制, 切实解决村级动物防疫员和乡村兽医后顾之忧, 稳定基层动物防疫队伍。要认真总结交流乡村兽医管理好的经验和做法, 加强乡村兽医队伍建设和基层防疫工作宣传,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请各地将乡村兽医登记工作进展情况, 以及乡村兽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及时报我部兽医局。

篇4:印发河务局档案工作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局、委)、公安厅(局)、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农业厅(局)、林业厅(局):

现将《2010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交通运输部

公安部

国务院纠风办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

二0一0年四月二十七日

2010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和全国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现提出2010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

一、落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政策.规范收费公路管理工作。加强税费改革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已经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有序推进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工作。严格规范和控制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取消收费后改建为一级公路继续收费。坚决纠正违规设置收费站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违规延长收费期限等问题。

二、落实涉农优惠政策,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畅通。各地要严格执行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交公路发[2009]784号)要求,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着力构建由国家和区域性“绿色通道”共同组成的、覆盖全国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同时采取措施,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畅通,坚决落实免收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通行费的相关政策。

三、落实治超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要继续保持路面执法协作和联合治超机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切实纠正以罚代卸、以罚代管等问题。尽快出台《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加强治超站点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推广运管人员货运源头派驻和巡查制度,依法开展货运源头治超工作。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发现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的,要对货运源头、车辆源头和监管源头实行责任倒查。追究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责任。研究建立超限超载车辆管理信用体系,尽快实行违法车辆信息登记抄报和信息反馈制度。对违法责任人的驾驶资格、从业资格等实施信用管理。

四、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路设站检查行为。严禁没有权限的部门在公路上设站或者上路检查车辆,加强和规范各类已设立的公路检查(收费)站管理,交通运输、公安、农业、林业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不得越权执法。严格规范木材检查站的设置和检查执法行为。严格临时动、植物检疫站设置的审批程序,切实做到疫情结束后立即撤站;进一步明确检疫程序和技术措施,坚决杜绝目测检查和收费放行。继续规范移动测速等电子执法设备的设置、使用和管理。

篇5:印发河务局档案工作通知

珙经商〔2010〕60号

珙县经济商务局 关于印发全县家电下乡专项检查工作

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经发办:

按照宜宾市商务局关于转发省商务厅〘关于开展全省家电下乡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的通知(宜商发〔2010〕87号)文件要求,我局决定立即对全县家电下乡销售备案网点开展为期10天的专项检查,现将〘全县家电下乡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积极配合县经济商务局做好家电下乡专项检查工作。附件:珙县家电下乡专项检查工作方案

二○一○年四月九日

主题词:商贸家电下乡 方案通知 抄送:市商务局,县府办,县财政局。

珙县经济商务局办公室2010年4月9日印

珙县家电下乡专项检查工作方案

按照省商务厅、市商务局关于开展家电下乡专项检查工作要求,为做 好全县家电下乡专项检查工作,结合实际,制定〘珙县家电下乡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如下:

一、检查组织领导

县经济商务局成立家电下乡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晋其贵任组长,副局长曹忠伟任副组长,商务股吴敏、张策舒、谭和平、马小容为成员,具体工作由曹忠伟负责组织商务股人员开展家电下乡专项检查。

二、专项检查的重点

(一)检查网点。检查网点建设是否达标;网点经营是否规范;网点宣传是否到位;下乡产品价格是否公开透明;申领补贴程序是否进行公示;销售信息是否及时准确如实登记。

(二)检查标识卡。检查中标生产企业标识卡是否按要求实行一机一卡、随箱封存、卡随货走;是否违法违规生产、使用、销售、发放空白标识卡;中标生产、流通企业标识卡的去向和登记制度是否完善;突击检查城镇居民购买下乡产品非补贴标识卡的流向;中标企业是否有出卖标识卡的行为;中标企业是否将标识卡作为回扣发给经销商或销售网点。

(三)检查企业管理。检查中标企业是否认真执行承诺;是否对销售网点进行现场管理;是否经常性开展巡查、巡访;是否对销售网点

标识卡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三、专项检查安排

4月9日至17日,县经济商务局组织检查人员,对本辖区内的备案销售网点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率要达到100%,其中要把销售量大的网点作为重点检查对象。所有检查材料必须经检查组的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签字,并对检查结果的真实性负责。检查工作结束后,县经济商务局在4月17日前将检查情况书面上报市商务局,并抄送县府办、县财政局、县监察局。

四、检查方式

采取实地检查、电话询问、上门走访、受理举报、网上查询等方式。

五、专项检查时间安排

4月12日检查巡场镇40个家电下乡备案网点,13日检查珙泉镇、孝儿镇、沐滩乡、下罗乡、恒丰乡29个家电下乡备案网点,14日检查玉和乡、底洞镇、上罗镇、洛表镇、王家镇31个家电下乡备案网点,15日检查洛亥镇、观斗乡、曹营乡、石碑乡17个家电下乡备案网点,请各乡镇经发办主任按照方案确定的时间,积极配合县经济商务局开展家电下乡专项检查。

六、纪律要求

县经济商务局和各乡镇经发办要按照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印发〖家电下乡中标企业考核及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682号)

要求,本着对农民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中标企业不履行中标承诺,多生产、发放、销售标识卡或标识卡管理无序混乱、被不法经销商利用坑农害农、对销售网点重备案、疏于管理等情况,要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对发现的不达标、不合格备案销售网点立即取消备案资格,对单个中标企业在县域备案销售网点不合格率超出10%的,报请省厅取消其在四川从事家电下乡资格;对发现的中标企业与经销商、经销商与销售网点、销售网点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勾结,采取各种方式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的线索要一查到底,对违法行为 要及时移交公安、工商和纪检监察部门依法处理;对经销商、备案销售网点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要追溯中标企业责任。要针对专项检查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上报,认真梳理问题,分析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查漏堵塞,完善流程、制度,强化监管。县经济商务局和乡镇经发办所有检查材料必须经检查组的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签字,并对检查结果的真实性负责。

篇6:印发河务局档案工作通知

区、县地方税务局、各分局:

为有效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工作,市局制定了《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备案管理工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工作规程》),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一并依照执行。

一、各局应按照《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清理简并纳税人报送涉税资料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地税征[2007]484号)文件精神,本着减少纳税人负担的原则,在收集各减免税项目备案资料时,对于纳税人以前已报送的相关资料,不得要求纳税人重复报送。

二、各局应按照《工作规程》中明确的事项,积极有效地采取措施,做好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政策的宣传、解释和辅导工作,确保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各局在执行《工作规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市局。

附件:1.企业所得税减免税项目、条件、文件依据及报送资料

2.减免税备案表

3.减免税备案资料清单

4.企业所得税减免税不予备案通知书

5.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备案明细表

6.企业购置专用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额备案明细表

二O一O年二月五日

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备案管理工作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11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9]255号)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企业所得税管理情况,制定本工作规程。

第二条 列入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的各类企业所得税优惠包括免税收入、定期减免税、优惠税率、加计扣除、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和其他专项优惠政策。

第三条 除国务院明确的企业所得税过渡类优惠政策、执行新税法后继续保留执行的原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民族自治地方企业减免税优惠政策,以及国务院另行规定实行审批管理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外,其他各类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均实行备案管理。

第四条 纳税人同时从事减免项目与非减免项目的,应分别核算,独立计算减免项目的收入、成本,合理分摊期间费用,计算减免所得额或减免所得税额。不能分别核算的,不能享受减免税。

第五条 享受减免税优惠的纳税人,在减免税期间应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人享受减免税到期的,应按有关规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二章 减免税备案管理

第六条 备案管理的具体方式分为事先备案和事后报送相关资料两种。

列入事先备案的减免税项目,纳税人应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资料,提请备案,经税务机关登记备案后执行。对需要事先向税务机关备案而未按规定备案的,纳税人不得享受税收优惠。

列入事后报送相关资料的减免税项目,纳税人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税收规定,在汇算清缴纳税申报时附报相关资料。

第七条 下列减免税项目为事先备案减免税项目:

(一)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

(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三)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

(四)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五)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

(六)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七)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八)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九)新办软件生产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十)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

(十一)生产线宽小于0.8微米(含)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企业;

(十二)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或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um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

(十三)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十四)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抵免税额;

(十五)固定资产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加速折旧;

(十六)外购软件缩短折旧或摊销年限;

(十七)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十八)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十九)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企业;

(二十)经认定的动漫企业;

(二十一)其他须报税务机关备案的减免税项目。

第八条 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享受减免税政策的纳税人应在每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内进行减免税备案。备案时,纳税人应按主管税务机关的要求报送备案资料,报送的资料应真实、准确、齐全,并对报送的资料负法律责任。

第九条 纳税人应在网上提交备案申请,报告相关情况和数据,并按规定在汇算清缴期内到主管税务机关递交书面《减免税备案表》、《减免税备案资料清单》和备案资料。因特殊情况无法在网上提交备案申请的,可以上门提交备案申请。

第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对纳税人减免税书面备案资料和网上备案申请的相关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审核无误的,在《减免税备案资料清单》盖章后,送达纳税人。

对于减免税资料在形式上不符合规定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告知纳税人补齐、更正;对于经审核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填写《企业所得税减免税不予备案通知书》,书面通知纳税人不得享受税收优惠。

第十一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在收到纳税人减免税书面备案资料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备案工作。

第十二条 下列减免税项目为事后报送相关资料的减免税项目:

(一)小型微利企业;

(二)国债利息收入;

(三)符合条件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五)证券投资基金分配收入;

(六)证券投资基金及管理人收益;

(七)其他需事后报送相关资料的减免税优惠。

第十三条 对于纳税人事后报送相关资料的减免税项目,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如发现其不符合享受减免税政策的条件,应取消其自行享受的减免税,并相应追缴税款。

第三章 减免税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对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的管理,及时维护减免税备案项目管理台账,建立减免税动态管理监控机制。

第十五条 汇算清缴结束后,主管税务机关应结合自身实际或者按照市局的统一布置,对于不同行业、规模、类型的企业,开展减免税事项的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或其他专项检查,加强对纳税人已享受减免税情况的监督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一)纳税人是否符合减免税的资格条件,是否以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等手段骗取减免税。

(二)有减免税期限的,到期后是否恢复纳税。

(三)正在享受减免税的纳税人是否进行纳税申报。

(四)不符合减免税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十六条 汇算清缴结束后,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减免税备案事项的统计和分析,按要求向市局报送相关材料。

第十七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归档。其中,事先备案的减免税项目资料归入(6600)备案管理子类;事后报送相关资料的减免税项目备案资料随申报资料一起归入申报类。

减免税项目归档内容为:《减免税备案表》、《减免税备案资料清单》、《企业所得税不予备案通知书》、《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备案明细表》、《企业购置专用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额备案明细表》、有关减免税备案项目所需报送资料。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主管税务机关对经检查不符合减免税条件的纳税人应及时取消有关纳税人的优惠资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纳税人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合减免税规定条件的或采用欺骗手段获取减免税的、享受减免税条件发生变化未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的,以及未按规定备案而自行减免税的,主管税务机关按照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在事后监督检查中,发现有关专业技术或经济鉴证部门认定失误的,应及时与有关认定部门沟通协调,提请纠正,及时取消有关纳税人的优惠资格,督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有关部门非法提供证明的,导致未缴、少缴税款的,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一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按照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和方便纳税人的原则,及时办理纳税人申请的减免税事项。非因客观原因未能及时办理的,应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工作规程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京地税企[2009]50号)停止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工作规程由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附件1:

企业所得税减免税项目、条件、文件依据及报送资料

一、企业综合利用资源取得的收入

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且原材料占生产产品材料的比例不得低于《目录》规定的标准,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47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85号)

报送资料:

1、有效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2、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企业名单的文件(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3、企业实际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包括综合利用的资源、技术标准、产品名称等)、分别核算资源综合利用收入的声明;

4、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其在一个纳税中实际发生的下列费用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

1、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2、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3、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

4、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5、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6、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7、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8、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

报送资料:

1、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和研究开发费预算(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2、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

3、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当年研究开发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

4、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关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5、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6、研究开发项目的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等资料;

7、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三、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

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残疾人员的范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关于安置残疾人员就业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70号)

报送资料:

1、残疾人员名册(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2、有效的残疾人员证明和身份证(复印件);

3、与残疾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4、为残疾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的缴费证明(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5、支付残疾人员工资的证明;

6、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四、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一)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1、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

2、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

3、中药材的种植;

4、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5、牲畜、家禽的饲养;

6、林产品的采集;

7、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

8、远洋捕捞。

(二)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

2、海水养殖、内陆养殖。

(三)企业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不得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税函[2008]850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的通知》(财税[2008]149号)

报送资料:

1、经营场地证明、林业产权证或相关经营证明(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2、项目所得核算情况声明;

3、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五、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

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是指2008年1月1日后经批准的,并符合《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电力、水利等项目。

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是指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后所取得的第一笔收入。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本条规定的项目,不得享受本条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0号)

报送资料:

1、有关部门批准该项目的文件(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2、该项目完工验收报告(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3、该项目投资额验资报告(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4、取得第一笔收入的相关证明资料,如收款证明、发票存根联等(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5、项目所得核算情况声明;

6、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六、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包括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项目的具体条件和范围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的通知》(财税[2009]166号)

报送资料:

1、有关部门认定的项目证明资料(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2、项目符合《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有关条件的说明;

3、取得第一笔收入的相关证明资料,如收款证明、发票存根联等(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4、项目所得核算情况声明;

5、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七、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一个纳税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12号)

报送资料:

(一)企业发生境内技术转让,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时应报送以下资料:

1、经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登记的技术转让合同(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2、技术转让合同认定登记证明和认定登记表(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3、技术转让所得归集、分摊、计算的相关资料;

4、实际发生的技术性收入明细表;

5、实际缴纳相关税费的证明资料;

6、项目所得核算情况声明;

7、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二)企业向境外转让技术,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时应报送以下资料:

1、技术出口合同(副本);

2、省级以上商务部门出具的技术出口合同登记证书或技术出口许可证(复印件);

3、技术出口合同数据表(复印件);

4、技术转让所得归集、分摊、计算的相关资料;

5、实际缴纳相关税费的证明资料(复印件);

6、项目所得核算情况声明;

7、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八、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同时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规定条件的企业:

1、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3、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4、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5、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6、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08]362号)的要求。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科技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36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03号)

报送资料:

1、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2、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的说明;

3、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

4、企业当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说明;

5、企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说明、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说明;

6、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九、新办软件生产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我国境内新办软件生产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

报送资料:

1、北京市软件企业认定证书或北京市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证书(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2、年审合格证明(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3、获利声明;

4、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十、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

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如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

报送资料: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名单;

2、企业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声明;

3、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十一、生产线宽小于0.8微米(含)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企业

生产线宽小于0.8微米(含)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

报送资料: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生产线宽小于0.8微米(含)集成电路企业名单;

2、获利声明;

3、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十二、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或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um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

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或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um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可以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其中,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六年至第十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

报送资料: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um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名单或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的证明材料;

2、获利声明;

3、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十三、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结转抵扣。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7号)

报送资料:

(一)抵扣资格备案

1、经有权部门批准认定的创业投资企业证书或文件(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2、创业投资企业年检合格通知书(副本);

3、关于创业投资企业投资运作情况的说明;

4、被投资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5、投资合同、协议及实投资金验资证明(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6、被投资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未上市的声明;

7、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职工人数、年销售(营业)额、资产总额等)说明;

8、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二)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备案

1、创业投资企业年检合格通知书(副本);

2、被投资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3、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备案明细表;

4、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十四、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抵免税额

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结转抵免。

享受前款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应当实际购置并自身实际投入使用前款规定的专用设备;企业购置上述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 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48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8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5号)

报送资料:

(一)抵免资格备案

1、购买专用设备发票及清单(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2、专用设备固定资产使用卡片或专用设备固定资产明细帐(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3、专用设备属于《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声明、专用设备使用情况声明;

4、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二)抵免税额备案

1、专用设备固定资产使用卡片或专用设备固定资产明细帐(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2、企业购置专用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额备案明细表;

3、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十五、固定资产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加速折旧

企业拥有并用于生产经营的主要或关键的固定资产,由于以下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一)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

(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1号)

报送资料:

1、固定资产的功能、预计使用年限短于《实施条例》规定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的理由、证明资料及有关情况的说明;

2、(如属于替代旧固定资产出具)被替代的旧固定资产的功能、使用及处置等情况的说明;

3、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十六、外购软件缩短折旧或摊销年限

企事业单位购进软件,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

报送资料:

1、企业购进软件的发票(复印件);

2、外购软件缩短折旧或摊销年限的说明;

3、软件的功能、缩短折旧或摊销年限的理由、证明资料及有关情况的说明;

4、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十七、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所得

对企业实施的将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收入的65%上缴给国家的HFC和PFC类CDM项目,以及将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收入的30%上缴给国家的N2O类CDM项目,其实施该类CDM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减排量转让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实施CDM项目的所得,是指企业实施CDM项目取得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收入扣除上缴国家的部分,再扣除企业实施CDM项目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净所得。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及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实施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0号)

报送资料:

1、企业将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的HFC和PFC类CDM项目,以及将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的N2O类CDM项目的证明材料(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2、将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收入上缴给国家的证明(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3、取得第一笔收入的相关证明资料,如收款证明、发票存根联等(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4、项目所得核算情况声明;

5、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十八、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商务部 科技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3号)

报送资料:

1、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证书(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2、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年审时,提供认定小组下发的年审合格企业名单的文件(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3、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十九、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企业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34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转制文化企业名单及认定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05号)

报送资料:

1、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名单的文件(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2、转制方案批复函(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3、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4、整体转制前已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需提供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的证明(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5、同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按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制度的证明;

6、引入非公有资本和境外资本、变更资本结构的,需出具相关部门的批准函(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7、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二十、经认定的动漫企业

经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可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所得税优惠政策。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5号)、《文化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市发(2008)51号)、《文化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 <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产发[2009]18号)

报送资料:

1、有效的动漫企业证书(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2、年审合格证明(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3、本自主开发生产的动漫产品列表;

4、是否已享受软件企业二免三减半税收优惠的声明;

5、获利声明;

6、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十一、小型微利企业

符合小型微利条件的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2、其他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51号)

报送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申报表(A类);

2、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十二、国债利息收入

企业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为免税收入。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报送资料:

1、国债利息收入证明;

2、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二十三、符合条件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报送资料:

1、投资合同、协议;

2、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有关证明;

3、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十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取得的收入为免税收入。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3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2号)

报送资料:

1、财政、税务部门公布符合条件非营利组织名单的文件;

2、非营利组织取得财税[2009]122号文件规定的免税收入的证明;

3、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十五、证券投资基金分配收入

对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

报送资料:

1、投资合同、协议;

2、证券投资基金分配股息红利的证明;

3、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十六、证券投资基金及管理人收益

对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股权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

报送资料:

1、投资合同、协议;

2、证券投资基金分配股息红利的证明;

3、证券交易交割单;

4、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附件2:

北京市 地方税务局

减免税备案表

提交人

计算机代码

税种

减免税事项

起止时间

备案减免税额或比例

减免税政策的执行情况:

提交人(签章)

年 月 日

附件3:

减免税备案资料清单

序号

资料名称

声明:以上提供的情况及报送的材料真实可靠,本纳税单位及法定代表人负责承担相应责任。

经办人:

纳税人(签章):

年 月 日

经办人:

所长:

税务机关(签章)

年 月 日

注:本表及《减免税备案表》一式两份,一份由税务机关交纳税人作为收到备案材料的证明,一份由税务机关留存归档。

附件4:

企业所得税减免税不予备案通知书

编号:

你单位报送的减免税备案表及有关资料收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经审核,你单位申请的 项目不符合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条件,不得享受相关税收优惠。

税务机关(签章)

年 月 日

如对本通知不服,可自收到本通知之日起,六十日内依法向 地方税务局申请行政复议。

附件5:

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备案明细表

纳税人名称(公章): 金额单位:元

被投资企业

计算机代码

名称

当年新增投资额

当年可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当年实际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结转以后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合计

填表说明:

1.被投资企业:是指创业投资企业所投资的符合条件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2.:是指汇算清缴所属。

3.当年新增投资额:是指创业投资企业当年对符合条件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加的投资额。

已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后,当年可以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数额。已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已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后,当年可以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数额。

5.当年实际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是指创业投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当年实际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数额,不得超过当年可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6.结转以后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是指创业投资企业当年未抵扣完、可结转以后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其数额等于当年可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减去当年实际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附件6:

企业购置专用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额备案明细表

纳税人名称(公章): 金额单位:元

企业购置专用设备

名称

购置

当年购置设备投资额

当年可抵免的应纳税额

当年实际抵免的应纳税额

结转以后抵免的应纳税额

合计

填表说明:

1.企业购置专用设备:是指企业当年所购买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专用设备。

2.:是指汇算清缴所属。

投资额。投资额。

4.当年可抵免的应纳税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企业购置专用设备投资额。

4.当年可抵免的应纳税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企业购置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扣除以前已抵免应纳税额后,当年可以抵免应纳税额的数额。

5.当年实际抵免的应纳税额:是指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当年实际抵免应纳税额的数额,不得超过当年可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6.结转以后抵免的应纳税额:是指企业当年未抵免完、可结转以后抵免的应纳税额,其数额等于当年可抵免的应纳税额减去当年实际抵免的应纳税额。

篇7:印发河务局档案工作通知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文件

京地税法〔2001〕489 号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

法》的通知

各区、县地方税务局、各分局,市局各处室、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的精神,进一步完善我局的执法责任制,强化内部监督,市局制定了《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是税务机关内部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对于规范税收执法行为,特别是基层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各单位应依照《办法》认真组织实施,把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进一步推动我市地税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过程中,对过错比较轻微的责任追究工作由法制工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对于应当追究行政处分责任的,由法制工作部门转交人事、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被追究人员对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应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或申诉。

三、各区县局、直属分局的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进行,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市局备案。

四、各区县局、直属分局应就本单位责任追究的情况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并作好统计报告工作。

五、各区县局、直属分局应根据《办法》制定本单位的实施办法,在2001年12月10前将本单位的实施办法报市局备案。

六、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是一项涉及各业务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各部门应加强配合,相互协调。

七、各单位在执行《办法》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向市局反映。

二○○一年十月十日

附件: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税收执法水平,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地税系统税收行政执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追究我市地税系统税务人员的税收执法过错责任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执法过错追究应当坚持公平、有错必究、过罚相当、寓教于惩的原则。

第四条 税收执法过错是指税务人员在税务行政执法过程中违反税法的行为;税务人员因超越职权、滥用职权、违反法定工作程序、行政不作为以及其它违反税法的行为,给国家及纳税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过错责任。

第五条 税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属于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行为:

(一)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不征或者少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损失的;

(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擅自作出税收的开征、停征或者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以及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的;

(三)擅自改变税收征管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的;

(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定率征收的;

(五)滥用职权,故意刁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并造成损害的;

(六)对依法应当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违法案件故意不移交的;

(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被复议机关撤销、变更,或者导致税务局在行政诉讼中败诉,或者导致税务局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八)评议考核、执法检查要求限期整改而未整改的;

(九)违反检查工作程序,滥用检查职权,给国家和纳税人造成损害的;

(十)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

第六条 税务人员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依据税收行政执法检查、税务检查审理及复查、复议、诉讼、行政赔偿、监察、信访中发现的问题提起追究。

第七条 追究执法过错按下列原则明确责任:

(一)因承办人个人原因造成执法过错的,由承办人承担全部过错责任;承办人为两人以上的,根据责任大小分别承担主要责任、次要责任;

(二)承办人的意见经过批准的,由承办人、批准人共同承担责任,其中批准人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承担次要责任;因承办人弄虚作假导致错误批准的,由承办人承担全部过错责任;

(三)承办人的行为经复议维持原决定导致诉讼败诉的,由承办人和复议人员共同承担责任,其中复议人员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承担次要责任;

(四)执法过错行为是由集体研究决定的,主持人承担主要责任,其他人承担相应责任。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一)因法律、法规规定不明确,导致执法过错的;

(二)集体研究时申明保留意见的;

(三)因执行上级机关命令、决定,导致执法过错的。

第九条 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追究行为人的过错责任:

(一)因过错行为轻微,影响不大的,可以免予追究;

(二)过错行为后果严重,但主动承认过错,及时纠正错误减少损失、挽回影响的。

第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追究责任人的过错责任:

(一)因徇私舞弊、滥用职权造成执法过错的;

(二)同时犯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两种以上过错行为的;

(三)发生两次以上根据本办法应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

(四)对检举、揭发、控告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五)转移、销毁有关证据,或以其他方法阻碍执法过错责任调查、追究的;

(六)其他因执法过错造成重大损失的。

第十一条 本市各级税务机关的法制工作部门负责本级机关税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日常工作。

第十二条 法制工作部门在税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过程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应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行为报主管局长审批立案;

(二)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执法过错行为进行调查;

(三)对执法过错责任案件调查报告进行初审并提出处理意见;

(四)负责处理其他与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有关的事项。

第十三条 各部门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发现执法过错的,应移交法制工作部门办理,并填写《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转办单》。

法制工作部门接到《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税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转办单》后,应填写《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立案备案表》,报主管局长批准立案。

第十四条 立案后,法制工作部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行为实施调查。参加调查的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应向被调查人员核实有关情况,被调查人员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调查人员应当如实记录被调查人员的意见,并由被调查人签字确认。

第十五条 调查核实后,调查人员应制作《执法过错案件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主管局长批准;对构成比较严重责任的,提出意见转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六条 过错责任追究的决定可以下列方式作出:

(一)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责任明确的责任人追究相应责任;

(二)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没有过错的责任人,作出无过错定性;

(三)对应当移送其他有关机关处理的,作出移送决定;

(四)对执法过错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责任不明确的退回法制工作部门重新调查。

第十七条 法制工作部门应根据本局领导意见制作《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决定书》;对应当追究行政处分责任的,由人事、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追究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可以采取以下形式进行处理:

(一)告诫谈话;

(二)扣发奖金;

(三)调整执法岗位;

(四)分局内通报批评;

(五)全系统通报批评;

(六)停职检查;

(七)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 税务人员违法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应按照有关规定由纪检监察部门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条 被追究人不服过错追究意见的,可以书面形式向做出决定的机关申辩,也可以直接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辩。有关税务机关应在接到申辩材料次日起两个月内做出书面答复。

第二十一条 执法过错案件结案后,法制工作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立卷,并送同级人事部门归档。

第二十二条 各区县局、直属分局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并报市局法制处备案。

第二十三条 各区县局、直属分局应在每年1月15日前将上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统计情况报市局法制处。

篇8:印发河务局档案工作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有关企业:

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 节约社会资源, 提高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质量, 规范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 我部制定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以下简称工作规范) 。现予印发, 请遵照执行。

工作规范施行前已经投入使用的会计软件不符合工作规范要求的, 应当自工作规范施行之日起3年内进行升级完善, 达到要求。

附件: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2013年12月6日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 节约社会资源, 提高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质量, 规范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会[2009]6号) , 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会计信息化, 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 以及利用上述技术手段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

本规范所称会计软件, 是指企业使用的, 专门用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计算机软件、软件系统或者其功能模块。会计软件具有以下功能:

(一) 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直接采集数据;

(二) 生成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

(三) 对会计资料进行转换、输出、分析、利用。

本规范所称会计信息系统, 是指由会计软件及其运行所依赖的软硬件环境组成的集合体。

第三条企业 (含代理记账机构, 下同) 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软件供应商 (含相关咨询服务机构, 下同) 提供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 适用本规范。

第四条财政部主管全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 主要职责包括:

(一) 拟订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政策;

(二) 起草、制定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标准;

(三) 指导和监督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四) 规范会计软件功能。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 指导和监督本地区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第二章会计软件和服务

第六条会计软件应当保障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开展会计核算, 不得有违背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功能设计。

第七条会计软件的界面应当使用中文并且提供对中文处理的支持, 可以同时提供外国或者少数民族文字界面对照和处理支持。

第八条会计软件应当提供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会计科目分类和编码功能。

第九条会计软件应当提供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显示和打印功能。

第十条会计软件应当提供不可逆的记账功能, 确保对同类已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 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的删除和插入功能, 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日期、金额、科目和操作人的修改功能。

第十一条鼓励软件供应商在会计软件中集成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XBRL) 功能, 便于企业生成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XBRL财务报告。

第十二条会计软件应当具有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 满足外部会计监督需要。

第十三条会计软件应当具有会计资料归档功能, 提供导出会计档案的接口, 在会计档案存储格式、元数据采集、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方面, 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

第十四条会计软件应当记录生成用户操作日志, 确保日志的安全、完整, 提供按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查询日志的功能, 并能以简单易懂的形式输出。

第十五条以远程访问、云计算等方式提供会计软件的供应商, 应当在技术上保证客户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对于因供应商原因造成客户会计资料泄露、毁损的, 客户可以要求供应商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六条客户以远程访问、云计算等方式使用会计软件生成的电子会计资料归客户所有。

软件供应商应当提供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供客户导出电子会计资料, 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客户导出电子会计资料的请求。

第十七条以远程访问、云计算等方式提供会计软件的供应商, 应当做好本厂商不能维持服务情况下, 保障企业电子会计资料安全以及企业会计工作持续进行的预案, 并在相关服务合同中与客户就该预案做出约定。

第十八条软件供应商应当努力提高会计软件相关服务质量, 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解决用户使用中的故障问题。

会计软件存在影响客户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进行会计核算问题的, 软件供应商应当为用户免费提供更正程序。

第十九条鼓励软件供应商采用呼叫中心、在线客服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实时技术支持。

第二十条软件供应商应当就如何通过会计软件开展会计监督工作, 提供专门教程和相关资料。

第三章企业会计信息化

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当充分重视会计信息化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和人才培养, 不断推进会计信息化在本企业的应用。

除本条第三款规定外, 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者岗位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

未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的企业, 由其委托的代理记账机构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第二十二条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和实际需要, 合理确定建设内容, 避免投资浪费。

第二十三条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应当注重信息系统与经营环境的契合, 通过信息化推动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优化与革新, 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工作环境的制度体系。

第二十四条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应当注重整体规划, 统一技术标准、编码规则和系统参数, 实现各系统的有机整合, 消除信息孤岛。

第二十五条企业配备的会计软件应当符合本规范第二章要求。

第二十六条企业配备会计软件, 应当根据自身技术力量以及业务需求, 考虑软件功能、安全性、稳定性、响应速度、可扩展性等要求, 合理选择购买、定制开发、购买与开发相结合等方式。

定制开发包括企业自行开发、委托外部单位开发、企业与外部单位联合开发。

第二十七条企业通过委托外部单位开发、购买等方式配备会计软件, 应当在有关合同中约定操作培训、软件升级、故障解决等服务事项, 以及软件供应商对企业信息安全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企业应当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 通过业务的处理直接驱动会计记账, 减少人工操作, 提高业务数据与会计数据的一致性, 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十九条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 开展本企业信息系统与银行、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单位信息系统的互联, 实现外部交易信息的集中自动处理。

第三十条企业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前端系统的建设和改造, 应当安排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专门机构或者岗位参与, 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需求。

第三十一条企业应当遵循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 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全过程的控制, 将控制过程和控制规则融入会计信息系统, 实现对违反控制规则情况的自动防范和监控, 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第三十二条对于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且具有明晰审核规则的会计凭证, 可以将审核规则嵌入会计软件, 由计算机自动审核。未经自动审核的会计凭证, 应当先经人工审核再进行后续处理。

第三十三条处于会计核算信息化阶段的企业, 应当结合自身情况, 逐步实现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控制、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信息化。

处于财务管理信息化阶段的企业, 应当结合自身情况, 逐步实现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决策支持信息化。

第三十四条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 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实行会计工作集中的企业以及企业分支机构, 应当为外部会计监督机构及时查询和调阅异地储存的会计资料提供必要条件。

第三十五条外商投资企业使用的境外投资者指定的会计软件或者跨国企业集团统一部署的会计软件, 应当符合本规范第二章要求。

第三十六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服务器的部署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数据服务器部署在境外的, 应当在境内保存会计资料备份, 备份频率不得低于每月一次。境内备份的会计资料应当能够在境外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时, 独立满足企业开展会计工作的需要以及外部会计监督的需要。

第三十七条企业会计资料中对经济业务事项的描述应当使用中文, 可以同时使用外国或者少数民族文字对照。

第三十八条企业应当建立电子会计资料备份管理制度, 确保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

第三十九条企业不得在非涉密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和传输涉及国家秘密, 关系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电子会计资料;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不得将其携带、寄运或者传输至境外。

第四十条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和辅助性会计资料,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可以不输出纸面资料:

(一) 所记载的事项属于本企业重复发生的日常业务;

(二) 由企业信息系统自动生成;

(三) 可及时在企业信息系统中以人类可读形式查询和输出;

(四) 企业信息系统具有防止相关数据被篡改的有效机制;

(五) 企业对相关数据建立了电子备份制度, 能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六) 企业对电子和纸面会计资料建立了完善的索引体系。

第四十一条企业获得的需要外部单位或者个人证明的原始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可以不输出纸面资料:

(一) 会计资料附有外部单位或者个人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可靠的电子签名;

(二) 电子签名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第三方认证;

(三) 满足第四十条第 (一) 项、第 (三) 项、第 (五) 项和第 (六) 项规定的条件。

第四十二条企业会计资料的归档管理, 遵循国家有关会计档案管理的规定。

第四十三条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企业, 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向财政部报送XBRL财务报告。

第四章监督

第四十四条企业使用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 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限期不改的, 财政部门应当予以公示, 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同级相关部门或其派出机构。

第四十五条财政部采取组织同行评议, 向用户企业征求意见等方式对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会计软件遵循本规范的情况进行检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发现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范规定的, 应当将有关情况报财政部。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 有权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反映, 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反映开展调查, 并按本条第二款规定处理。

第四十六条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 财政部可以约谈该供应商主要负责人, 责令限期改正。限期内未改正的, 由财政部予以公示, 并将有关情况通报相关部门。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规范制定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

第四十八条自本规范施行之日起, 《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 (财会字[1994]27号)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财会字[1996]17号) 不适用于企业及其会计软件。

上一篇:学习十佳共产党员事迹心得体会下一篇:一不的四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