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文件通知范文

2024-05-10

印发文件通知范文(通用6篇)

篇1:印发文件通知范文

关于印发2011部门决算报表及编

制说明的通知

财库[2011]147号

颁布时间:2011-11-8发文单位:财政部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2011全国部门决算编审工作即将展开。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培训,严格审核,确保决算数据真实准确。现将部门决算报表及编制说明印发你们,并对有关事项明确如下:

一、各地区、各部门应认真学习掌握2011部门决算编制要求,对细化财政拨款支出明细、原预

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等变动内容进行重点培训和审核,保证决算数据质量。

二、中央部门应于2012年3月20日前,将部门决算汇总表(分科目打印至项级科目)、填报说明和分析报告,以及电子介质数据(含汇总及全部分户分科目数据,并将一级预算单位填报说明和分析报告附在决算软件的“上报文档”中)一并报送财政部部门预算管理司进行审核,并按照部门预算管理司审核意见进行决算调整。此后,中央部门应按照决算会审通知,携带调整后的部门决算数据和相关材料、部门预

算管理司审核情况记录表参加财政部国库司组织的部门决算会审。

省级财政部门应于2012年4月20日前完成部门决算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并按照决算会审通知,携带部门决算汇总表(分科目打印至类级科目)、填报说明和分析报告,以及电子介质数据(含汇总及全部分户分科目数据,并将省级财政部门填报说明和分析报告附在决算软件的“上报文档”中)等材料,参加财政部国库司组织的部门决算会审。各计划单列市除向财政部报送部门决算材料外,还应提前将部门决算及相关材料报送所在省审核汇总,具体报送时间和方式由各省自行确定。省级财政部门报送财政部的部门决

算汇总数中应包含计划单列市数据。

财政部国库司组织中央和地方部门决算会审的时间将另行通知。

三、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地区,可参照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办法增加相

关补充资料表,上报时间另行通知。

附件:1.2011部门决算报表

2.2011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财政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篇2:印发文件通知范文

度》的通知

财发[2001]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农业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

为适应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农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核算工作,我部对1998年制定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制度(试行)》作了重新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印发给你们。该制度自2002年1月1日起执行。原试行制度同时废止。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

附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00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

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是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及其运动为核算对象的专门会计。

第四条 本制度核算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是由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及其他资金共同组成的专项资金。

第五条 会计核算应当以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六条 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半、季度和月度。会计、半、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第七条 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八条 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收支的,应当折算为人民币核算。

第九条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第二章 一般原则

第十条 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准确、全面地记录和反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收支情况和经济活动。对于重要的业务事项,应当单独反映。

第十一条 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活动情况及其结果的需要。

第十二条 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三条 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对财务状况及其结果的影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第十四条 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第十五条 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第十六条 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但财政资金专账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十七条 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计价。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第三章 资产

第十八条 资产是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所占用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有偿资金放款、委托贷款、借出有偿资金、预付工程款、材料、待处理有偿资金、在建工程、间接费用和竣工工程。

第十九条 应收款项是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当收回的待结算款项。

应收款项应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第二十条 有偿资金放款是指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借给用款单位或个人,应按时回收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

第二十一条 委托贷款是指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委托金融机构借给用款单位或个人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

第二十二条 借出有偿资金是指上级财政部门借给下级财政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

第二十三条 预付工程款是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按工程建设合同或工程预算预付给项目施工单位的资金或材料。

第二十四条 材料是指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而储存的各种物资。

第二十五条 待处理有偿资金是指有偿资金放款和委托贷款超过约定的还款期限,经审核批准,但尚未按规定程序列入呆账的有偿资金。待处理有偿资金的核销,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报批。

第二十六条 在建工程是指尚未完工,需继续承建的农业综合开发实体工程成本。

第二十七条 间接费用是指不直接形成有形实体工程,但与实体工程有紧密联系所必须发生的共同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不含多种经营项目的前期工作费)、材料损耗等。

第二十八条 竣工工程是指符合项目建设要求并经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验收合格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本。

第四章 负债

第二十九条 负债是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还的债务,包括借入有偿资金、应付工程款、应付质量保证金、其他应付款等。

第三十条 借入有偿资金是指下级财政部门从上级财政部门借入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

第三十一条 应付工程款是指工程竣工结算或报账后,应付未付项目施工单位的工程款项。

第三十二条 应付质量保证金是指按施工合同预留的,应付给项目施工单位的工程款项。

质量保证金在完工工程试运行期满后,应视运行情况及时清理结算。

第三十三条 其他应付款是指应付工程款、应付质量保证金以外的应付未付的款项。

第五章 净资产

第三十四条 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包括本级有偿资金、竣工工程基金、完工项目结余和未完项目结存。

第三十五条 本级有偿资金是指本级财政拨入的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以及占用费收支结余、其他收支结余和完工项目结余等转入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第三十六条 竣工工程基金是指已竣工待移交工程占用的资金。其金额应当与“竣工工程”一致。

第三十七条 完工项目结余是指完工工程在办理竣工结算后的资金结余。

第三十八条 未完项目结存是指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账当年收入数与拨款数之间的差额以及报账资金、工程资金专账当年收到的未完工项目资金。

第六章 收入

第三十九条 收入是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按规定渠道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拨入上级财政资金、拨入本级财政资金、乡级财政缴入资金、交入自筹资金、交入有偿资金、交入银行贷款、占用费收入、其他收入。

第四十条 拨入上级财政资金是指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账收到上级财政拨入的农业综合开发无偿资金。

第四十一条 拨入本级财政资金是指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账收到本级财政投入的农业综合开发无偿资金。

第四十二条 乡级财政缴入资金是指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而缴入县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账的乡级财政配套资金。

第四十三条 拨入资金是指农业综合开发报账资金专账收到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无偿资金。

第四十四条 交入自筹资金是指项目单位、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自愿投入的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资金和物资。

第四十五条 交入有偿资金是指借款人交入工程资金专账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含委托贷款)。

第四十六条 交入银行贷款是指债务人交入工程资金专账的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银行贷款。

第四十七条 占用费收入是指按规定收取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占用费。

第四十八条 其他收入是指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以及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形成资产的营运收入等。

第七章 支出

第四十九条 支出是指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而发生的资金和材料的耗费,包括农发资金支出、占用费支出、其他支出。

第五十条 拨出资金是指上级财政部门拨给下级财政部门或报账资金专账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无偿资金。

第五十一条 农发资金支出是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全部支出,包括发生的贷款贴息、科技推广费、多种经营项目前期工作费等不构成实体工程成本的支出和从“在建工程”转来的完工工程支出。

第五十二条 占用费支出是指支付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占用费、必要的回收费用和按规定从占用费收入中提取的业务费。

第五十三条 其他支出是指按规定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和必要的资产营运费用等。

第八章 会计科目

第五十四条 农业综合开发会计科目使用要求:

一、本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是汇总和检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活动情况和结果的总账科目。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用,但非经财政部同意,不得减并或自行增设,不得擅自更换科目名称。

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实现会计电算化。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不得自行更改统一的会计科目编号。

三、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在使用会计科目编号时,应与会计科目名称同时使用。可以只使用会计科目名称,不用科目编号,但不得只填科目编号,不写科目名称。

第五十五条 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适用的会计科目如下:

会计科目表

序号 编码 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

现金

银行存款

应收款项

有偿资金放款 *

委托贷款 *

借出有偿资金 *

预付工程款 **

151 材料 **

161 待处理有偿资金 *

171 在建工程 **

172 间接费用 **

181 竣工工程 **

二、负债类 211 借入有偿资金 *

221 应付工程款 **

231 应付质量保证金 **

241 其他应付款

三、净资产类 311 本级有偿资金 *

321 竣工工程基金 **

331 完工项目结余 **

341 未完项目结存

四、收入类 411 拨入资金 **

421 拨入上级财政资金 *

422 拨入本级财政资金 *

423 乡级财政缴入资金 *

431 交入自筹资金 **

432 交入有偿资金 **

433 交入银行贷款 **

441 占用费收入 *

451 其他收入

五、支出类 511 拨出资金 *

521 农发资金支出 **

541 占用费支出 *

551 其他支出

注:标注“*”号的为财政资金专账使用科目;标注“*

*“号的为报账资金专账和建设单位工程资金专账使用

科目;没有标注的为共用科目。

第五十六条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一、资产类

第111号科目 现金

1.本科目核算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库存现金的增减变动及余额情况。

2.现金增加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现金减少时,借记“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库存现金数额。

3.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应设置“现金日记账”,出纳人员根据原始凭证逐笔顺序登记。每日终了,应计算出当日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第112号科目 银行存款

1.本科目核算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存入银行的农业综合开发各种款项的增减变动及余额情况。

2.银行存款增加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拨入上级财政资金”等科目;银行存款减少时,借记“材料”、“预付工程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银行存款数额。

3.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按开户银行和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凭证逐笔顺序登记,每月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至少每月一次。月终时,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属于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节。

第121号科目 应收款项

1.本科目核算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当收回的待结算款项。

2.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应收款项归还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未结算的应收款项数。

3.本科目应按债务单位或个人设置明细科目。

第131号科目 有偿资金放款

1.本科目核算财政部门借给用款单位和个人需定期收回的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有偿资金放款的占用费收入不在本科目核算。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偿资金放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到归还放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收回的放款数。

3.本科目应按债务人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可涵盖项目级次、项目、项目区和项目类别等。下同)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132号科目 委托贷款

1.本科目核算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委托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理的有偿资金放款。有偿资金放款的占用费收入不在本科目核算。

2.委托贷款明确债务后,划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归还放款时作相反分录。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收回的委托贷款数。

3.本科目应按委托银行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债务人设置三级明细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四级明细科目。

第133号科目 借出有偿资金

1.本科目核算上级财政部门借给下级财政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资金占用费收入不在本科目核算。

2.借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回时作相反分录。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收回的借出有偿资金数。

3.本科目应按债务人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141号科目 预付工程款

1.本科目核算按施工合同或工程概预算预付给项目施工单位的资金或材料等。

2.预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材料”等科目;转作支出时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项目竣工办理结算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3.本科目按项目施工单位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151号科目 材料

1.本科目核算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而储存的各种物资。小额的、用途明确的一次性使用材料,也可不经过本科目,而直接记入“预付工程款”等科目。

2.购入和自筹交入材料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交入自筹资金”等科目;材料领用时,借记“预付工程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材料的实际库存数。

项目全部完工后,应将剩余材料及时作价处理。处理时,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按材料种类和规格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第161号科目 待处理有偿资金

1.本科目核算经批准列入的待核销有偿资金放款、委托贷款。

2.逾期未还的有偿资金放款、委托贷款经批准转入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偿资金放款”、“委托贷款”等科目;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核销时,借记“本级有偿资金”、“借入有偿资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核销的待处理有偿资金。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上级和本级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171号科目 在建工程

1.本科目核算在建工程成本,不构成实体工程成本的应核销支出不在本科目核算。

2.发生直接形成实体工程的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预付工程款”等科目;摊销间接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间接费用”科目;当单项实体工程完工并通过县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验收合格,结转已完工工程成本时,借记“农发资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同时,借记“竣工工程”科目,贷记 “竣工工程基金”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未完工实体工程所发生的工程成本。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有关治理措施设置三级明细科目,按单项工程名称设置四级明细科目。

第172号科目 间接费用

1.本科目核算不直接形成有形实体工程,但与实体工程有紧密联系所必须发生的共同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不含多种经营项目的前期工作费)、材料损耗等。

2.费用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3.间接费用应按单项工程预算占全部工程预算投资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单项工程完工分摊时,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本科目。

4.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有关经济内容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181号科目 竣工工程

1.本科目核算经县级以上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验收合格的完工工程成本。

2.工程竣工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竣工工程基金”科目;当竣工工程正式移交使用单位时,借记“竣工工程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全部移交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有关治理措施设置三级明细科目,按单项工程名称设置四级明细科目。

二、负债类

第211号科目 借入有偿资金

1.本科目核算下级财政部门从上级财政部门借入的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借入有偿资金的占用费不在本科目核算。

2.借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归还时作相反分录。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尚未归还的借入有偿资金数。

3.本科目应按开发期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项目类别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221号科目 应付工程款

1.本科目核算应付未付给项目施工单位的工程款项。

2.发生应付工程款项时,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将应付工程款支付给施工单位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本科目余额反映应付未付给项目施工单位的款项。

3.本科目应按施工单位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231号科目 应付质量保证金

1.本科目核算按施工合同有关条款预留的应付给项目施工单位的工程款项。

2.预留质量保证金时,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应付未付的质量保证金。

3.发生由于工程质量问题等原因不予支付质量保证金时,应将其转入完工项目结余,借记本科目,贷记“完工项目结余”科目。

4.本科目按施工单位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241号科目 其他应付款

1.本科目核算除应付工程款、应付质量保证金之外的应付未付的款项。

2.发生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还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未支付的应付款项。

3.本科目应按债权人设置明细科目。

三、净资产类

第311号科目 本级有偿资金

本科目核算本级财政拨入有偿使用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及完工项目结余、占用费收支结余、其他收支结余转入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收到本级财政拨入有偿使用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时,将“其他收入”、“占用费收入”等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其他收入”、“占用费收入”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同时将“占用费支出”、“其他支出”等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占用费支出”、“其他支出”等科目。

收到缴回的完工项目结余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级有偿资金经批准转作无偿使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收入类相关科目。

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本级有偿资金规模,年终余额结转下年。

第321号科目 竣工工程基金

1.本科目核算已竣工、但尚未移交使用的完工工程资金。

2.竣工时,借记“竣工工程”科目,贷记本科目;当竣工工程正式移交使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竣工工程”科目。本科目余额应当与“竣工工程”科目一致。全部移交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331号科目 完工项目结余

1.本科目核算办理竣工决算后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结余。

2.年终,应将相应的已完工工程收入和支出同时转入本科目。结转收入时,借记“拨入资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结转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农发资金支出”等科目。

3.所有工程完工,办理总竣工决算后,应编制完工项目结余款项移交表,及时将完工项目结余中属财政无偿投入的部分缴回财政资金专账,属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自筹投入的部分按程序退还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移交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材料”等科目。

4.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第341号科目 未完项目结存

1.本科目核算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账当年收入数与拨款数之间的差额以及报账资金专账、工程资金专账当年收到的未完工项目资金。

2.财政资金专账,年终结算时要将本项目资金收入与拨出的科目余额结转到本科目,结转收入时,借记“拨入上级财政资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结转拨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拨出资金”等科目;所有工程竣工结算后,“未完项目结存”贷方余额应转入“本级有偿资金”科目。报账资金专账和工程资金专账,年终结算时要将本收到的未完工项目资金余额转入本科目贷方;项目完工时,本科目应无余额。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四、收入类

第411号科目 拨入资金

1.本科目核算农业综合开发报账资金专账收到财政资金专账拨入的农业综合开发无偿资金。

2.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转账,应将本科目余额分完工工程和未完工程,借记本科目,贷记“完工项目结余”、“未完项目结存”科目。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第421号科目 拨入上级财政资金

1.本科目核算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账收到上级财政拨入的农业综合开发无偿资金。

2.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结算时,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未完项目结存”,借记本科目,贷记“未完项目结存”科目。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第422号科目 拨入本级财政资金

1.本科目核算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账收到本级财政拨入的农业综合开发无偿资金。

2.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结算时,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未完项目结存”,借记本科目,贷记“未完项目结存”科目。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第423号科目 乡级财政缴入资金

1.本科目核算乡级财政缴入县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账的乡级财政配套资金。

2.缴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结算时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未完项目结存”,借记本科目,贷记“未完项目结存”科目。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第431号科目 交入自筹资金

1.本科目核算项目单位或农村集体、农民群众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资金或物资。

2.交入时,借记“银行存款”、“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转账,应将本科目余额分完工工程和未完工程,借记本科目,贷记“完工项目结余”、“未完项目结存”科目。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筹资单位或个人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432号科目 交入有偿资金

1.本科目核算借款人交入工程资金专账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含委托贷款)。

2.转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转账,应将本科目余额分完工工程和未完工程,借记本科目,贷记“完工项目结余”、“未完项目结存”科目。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交入的单位或个人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433号科目 交入银行贷款

1.本科目核算交入工程资金专账的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银行贷款。

2.转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转账,应将本科目余额分完工工程和未完工程,借记本科目,贷记“完工项目结余”、“未完项目结存”科目。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交入的单位和个人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441号科目 占用费收入

1.本科目核算按规定收取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占用费。

2.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年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级有偿资金”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本级有偿资金”科目。

3.本科目按上级和本级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第451号科目 其他收入

1.本科目核算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和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形成的资产营运收入等。

2.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年末,财政资金专账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级有偿资金”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本级有偿资金”科目;报账资金和工程资金专账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完工项目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完工项目结余”科目。

3.本科目可根据需要设置明细科目。

五、支出类

第511号科目 拨出资金

1.本科目核算财政部门拨给下级财政部门或报账资金专账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无偿资金。

2.拨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年终结算时,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未完项目结存,借记“未完项目结存”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第521号科目 农发资金支出

1.本科目核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全部支出,包括发生的贷款贴息、科技推广费、多种经营项目前期工作费等不构成实体工程成本的支出和从“在建工程”转来的完工工程支出。

2.发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在建工程”等科目;年终,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完工项目结余”,借记“完工项目结余”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按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按有关治理措施或经济内容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第541号科目 占用费支出

1.本科目核算支付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占用费、必要的回收费用和按规定从占用费收入中提取的业务费。

2.发生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年末时,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级有偿资金”科目,借记“本级有偿资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第551号科目 其他支出

1.本科目核算按规定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和必要的资产营运费用等。

2.发生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年末时,财政资金专账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级有偿资金”科目,借记“本级有偿资金”,贷记本科目;报账资金和工程资金专账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完工项目结余”科目,借记“完工项目结余”,贷记本科目。

第九章 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

第五十七条 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在终了前,应根据决算编审要求,对各种收支账目、往来款项、货币资金、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清理结算。并在此基础上办理结账,编报决算。

第五十八条 年终清理结算的主要事项如下:

与同级财政预算核对财政预算收支和预算调整情况,保证与预算数字相符;与上下级财政核对预算调整及资金拨付情况,保证上下级财政之间数字相符。

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上下级之间及与各项目用款单位核对拨借款数额,保证拨借款项相符。

及时同开户银行对账,银行存款账面余额,要同银行对账单的余额相符。账面现金余额,要同库存现金相符。

清理债权债务,收回、归还到期款项,对待处理有偿资金及时清理报批。

对库存材料进行清查盘点,加强材料管理和成本核算。

第五十九条 经过年终清理和结算,把各项结算收支记入当年账簿,即可办理年终结账。年终结账工作一般分为年终转账、结清旧账和记入新账三个环节,依次作账。

年终转账。计算出各账户12月份合计数和全年累计数,结出12月末余额,编制结账前的“资产负债表”。试算平衡后,再将各个收支账户的余额分别转入净资产类相关科目,填制12月31日的记账凭单办理结账。

结清旧账。将所有账户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然后在下面通栏划双红线,表示本账户全部结清。

记入新账。根据本各个总账账户和明细账户年终转账后的余额编制年终决算“资产负债表”和有关明细表(不编记账凭证),将表列各账户的余额直接记入新有关账户,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以区别新发生数。

第十章 会计报表的编审

第六十条 农业综合开发会计报表是反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筹集、使用及其执行结果的书面报告,是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资料,是编制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规划和下期实施计划的基础。

第六十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会计报表包括农业综合开发资产负债表、农业综合开发净资产变动情况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收支决算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拨借情况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使用和回收情况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科目余额表和报表编制说明书。会计报表格式及编制说明见本办法附。

第六十二条 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应按规定报送月度、季度、半、及项目竣工决算报表。会计报表要保证数字真实、内容完整、报送及时。报表应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切实做到账表相符,不得估列代编,更不能弄虚作假。汇总单位除编制本级报表外,还应根据本级报表和审核无误的全部所属单位报表,编制汇总会计报表。应按上级要求的时限和方式,及时报送报表,保证上级汇总的需要。月度会计报表应于月份终了10日内报出;季度会计报表应于季度终了15日内报出;半会计报表应于半终了30日内报出;会计报表应于次年3月底前报出;项目竣工决算报表应于项目竣工时报出。

第十一章 附则

第六十三条 本制度不适用于具体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的单位。农业综合开发机构经费核算,按行政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

第六十四条 本制度没有特殊规定的一般会计处理方法,按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办理。会计档案的管理,按财政部、国家档案局颁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第六十五条 本制度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原制定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试行)》同时废止。

附一:会计报表格式

附二:会计报表编制说明

一、农业综合开发资产负债表(农发会01表,见附一)

1.本表反映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所管理、核算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

2.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按期末各会计科目余额(红字以负数列示),试算平衡后,编制资产负债表。年末时,还要按程序编制年终转账后的资产负债表。

3.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单位按期末各会计科目余额,经试算平衡后,填列本级资产负债表。经审核无误后,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4.财政部门收到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单位报送的资产负债表后,将拨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拨入资金及双方往来科目对冲后合并编制本级资产负债表,再与所有下级财政部门汇总表,对冲拨出、拨入科目及债权债务和往来科目,编制本地区合并资产负债表,经审核无误后,报送上级财政部门。

5.本表资产部类总计=负债部类总计;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冲销收入支出科目后,资产=负债+净资产。

二、农业综合开发净资产变动情况表(农发会02表,见附一)

1.本表用于反映农业综合开发各项净资产的形成和使用过程。

2.表中的年初数、年末数必须与“农业综合开发资产负债表”(农发会01表,见附一)中的数字一致。

3.表中“本级有偿资金”栏中“本年增加数”的“完工项目结余转入”应与“完工项目结余”栏中“本年减少数”的“转入本级有偿资金”相等。

4.表中“本级有偿资金”栏中“本年减少数”的“抵补完工项目赤字”应与“完工项目结余”栏中“本年增加数”的“本级有偿资金抵补赤字”相等。

三、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收支决算表(农发会03表,见附一)

1.本表反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收支情况,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支出”类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预算外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收支情况,填报口径与各级财政年终决算一致。

2.“预算数”应按年初人大通过的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数填列:“预算内决算数”反映预算实际执行的结果,“预算外决算数”反映的是预算外资金筹集数。

3.“上年结转资金”中,“预算内结转”是指上年决算后,决算批复的实际可用预算结转数:“预算外结转”是指预算外资金筹集数与预算外资金实际支出数的差额,结转下年继续使用数。

4.预算内收入反映本级财政统一安排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的年初预算。其中:预算内农业发展基金是指按其各项预算内来源的加总数。

5.“地方机动财力安排”反映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地方机动财力安排的预算。

6.“上级专项拨款”反映本上级财政追加本级的农业综合开发专款,从上级财政借入资金不在此反映。

7.“预算内收入小计”指上年预算内结转与本年预算安排数之和,“预算外收入小计”指上年预算外结转与本年预算外收入之和,分别指本年可安排数。

8.支出“预算数”是指计划安排数:“结转下年资金”反映待安排数;支出预算只反映本级安排数。

9.支出“预算内决算数”反映总预算金库拨出的“财政拨款累计数”,各支出的“预算内决算数”与总预算的“财政拨款累计数”一致。预算内外支出资金,各级列报各级,不能重复;由下一级财政部门向上一级财政部门报送决算,逐级汇总。支出决算数只反映本级列支数,应与专户收到财政资金总数相符。

10.“中央立项开发的项目投资”中包括中央农口部门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分别列入“土地治理项目”和“多种经营项目”。“专项科技示范项目”仅指单独立项的专项科技示范项目的投资,不包括“土地治理项目”中的科技措施支出:“其他支出”是指按规定提取的业务费等支出。

11.表末总计栏收入的“预算数”总计和支出的“预算数”合计相等,收入的“决算数”总计与支出的“决算数”合计相等;预算内收入小计的预算数、决算数分别与“支出”总计预算数、决算数“预算内”相等;预算外收入小计的预算数、决算数分别与“支出”总计的预算数、决算数“预算外”相等。

四、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拨借情况表(农发会04表,见附一)

1.本表反映用于中央立项项目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的拨借款及配套情况。

2.“上级拨借款”是指下级财政部门收到上级财政部门拨借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数额。

3.“本级配套”是指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规定,本级用于中央立项项目的配套资金数。

4.表中上一级财政部门的“本年拨出”数减去拨借给本级项目实施单位资金数后,应等于下一级财政部门“本年增加”的“上级拨借款”数。

5.表中“上年结转”+“本年增加”-“本年拨出”=“结转下年”。

6.表中“合计”栏只填“本级配套”数。

五、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使用和回收情况表(农发会05表,见附一)

1.本表反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的使用和回收情况。本表由各级财政部门分“土地治理项目”、“多种经营项目”和“专项科技示范项目”分级汇总填报。

2.本表只反映放款数,即借给项目实施单位的借款数,本级财政借给下级财政为“借出数”,不在本表反映。

3.表中“本年放款数”是指当年放款资金的总额,应根据“有偿资金放款”科目和“委托贷款”科目借方本年发生额汇总填列:“累计放款数”是指自开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放款之日截至报告期止,有偿资金的累计放款额,等于“上年累计放款数”加上“本年放款数”。

4.“应回收本年到期数”是指当年到期应回收的资金总额:“应回收累计到期数”是指历年放款到期应回收的资金总额,可根据有偿资金登记簿等辅助账计算填列。

5.“本年转入待处理数”是指本经批准将“有偿资金放款”和“委托贷款”的呆账损失转入“待处理有偿资金”科目的数额,根据“待处理有偿资金”科目本年借方发生数填列:“累计转入待处理数”是指自发生呆账转入时起截至报告期止的累计转入数,根据上年“累计转入待处理数”加上本年“待处理有偿资金”科目借方发生数填列。

6.“本年实际回收数”是指当年实际回收有偿资金的总额,包括回收以前到期的有偿资金和本年到期的有偿资金,根据本年 “有偿资金放款”和“委托贷款”贷方发生额填列:“实际回收本年到期数”是指当年到期应回收有偿资金的实际回收数:“累计回收数”是指自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放款之日起截至报告期止,累计回收有偿资金的数额。

7.“年初放款余额”+“本年放款数”-“本年回收数”-“本年转入待处理数”=“年末放款余额”=“累计放款数”-“累计回收数”-“累计转入待处理数”。

六、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科目余额表(农发会06表,见附一)

1.本表反映各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在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

2.本表由各级财政部门按有关总账科目或明细科目年初、年末余额分别填列本级数,逐级核对和汇总填列。

3.“年初数”按各科目的账面年初余额数填列,“年末数”按各科目的账面年末余额填列。

4.“负债及净资产合计”、“借入财政有偿资金”、“资产类合计”、“借出财政有偿资金”的“年初数”、“年末数”,其合计均不需填列。

5.“本级财政有偿资金”科目余额反映本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总规模,其“年初数”和“年末数”的差额反映本安排或转出、核销、缴回的本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

6.“借入财政有偿资金”反映自借入上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之日起截至报告期止累计借入资金的余额,按“借入有偿资金”科目借方余额填列,其“年末数”和“年初数”的差额反映本内借入或归还的上级财政有偿资金。

7.上一级财政部门的“借出有偿资金”的年初数和年末数要分别与下一级财政部门或下几级财政部门的“借入财政有偿资金”的“年初数”和“年末数”相等。

8.本表“有偿资金放款”、“委托贷款”年初和年末余额之和应分别与“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使用和回收情况表”(农发会05表,见附一)“年初放款余额”、“年末放款余额”相等。

9.表中“本级财政有偿资金”按“本级有偿资金”科目分析填列:“有偿资金存款”按“银行存款”等科目分析填列。

附录:主要会计事项举例

一、县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账主要会计事项举例

1.收到上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无偿资金302万元。

借:银行存款 3020000.00

贷:拨入上级财政资金 3020000.00

2.收到本级财政配套资金45万元,其中:无偿资金30万元,有偿资金15万元。

借:银行存款 450000.00

贷:拨入本级财政资金 300000.00

本级有偿资金 150000.00

3.收到乡级财政配套资金25万元。

借:银行存款 250000.00

贷:乡级财政缴入资金 250000.00

4.借入上级财政有偿资金50万元。

借:银行存款 500000.00

贷:借入有偿资金 500000.00

5.根据计划,拨付财政无偿资金到县级农业综合开发报账资金专账335万元,以实施县级报账。

借:拨出资金 3350000.00

贷:银行存款 3350000.00

6.履行委托贷款手续确定债务人后,拨付财政有偿资金到委托行专户65万元。

借:委托贷款——××银行 650000.00

贷:银行存款 650000.00

7.回收有偿资金100万元;占用费3万元,其中:上级2万元,本级1万元。

借:银行存款 1030000.00

贷:有偿资金放款 1000000.00

占用费收入——上级 20000.00

——本级 10000.00

8.归还上级有偿资金借款本金80万元,占用费2万元。

借:借入有偿资金 800000.00

占用费支出 20000.00

贷:银行存款 820000.00

9.收到银行存款利息4000元。

借:银行存款 4000.00

贷:其他收入 4000.00

10.支付委托贷款手续费1000元。

借:其他支出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11.经上级批准,列入待处理有偿资金10万元。

借:待处理有偿资金 100000.00

贷:有偿资金放款 100000.00

12.按规定从本级有偿资金占用费收入中提取1000元业务费并转入机构经费。

借:占用费支出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13.年终,进行有关会计核算的结、转账工作。

(1)借:拨入上级财政资金 3020000.00

拨入本级财政资金 300000.00

乡级财政缴入资金 250000.00

贷:未完项目结存 3570000.00

(2)借:未完项目结存 3350000.00

贷:拨出资金 3350000.00

(3)借:占用费收入 30000.00

贷:本级有偿资金 30000.00

(4)借:本级有偿资金 21000.00

贷:占用费支出 21000.00

(5)借:其他收入 4000.00

贷:本级有偿资金 4000.00

(6)借:本级有偿资金 1000.00

贷:其他支出 1000.00

二、县级农业综合开发报账资金专账主要会计事项举例

1.收到财政资金专账拨入的财政无偿资金335万元。

借:银行存款 3350000.00

贷:拨入资金 3350000.00

2.收到银行存款利息3000元。

借:银行存款 3000.00

贷:其他收入 3000.00

3.按照施工合同(甲工程预算200万元、乙工程预算117万元),预付给施工单位工程款270万元,其中,甲工程队160万元,乙工程队110万元。

借:预付工程款——甲工程队 1600000.00

——乙工程队 1100000.00

贷:银行存款 2700000.00

4.支付设计部门设计费15万元。

借:间接费用 1500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00

5.支付科技培训费1万元。

借:农发资金支出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6.发生其他支出2000元。

借:其他支出 2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

7.支付发生贷款项目贴息资金2万元。

借:农发资金支出 20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0

8.乙工程(自营工程)报账100万元。

借:在建工程 1000000.00

贷:预付工程款 1000000.00

9.甲工程(招标工程)完工,通过验收,工程决算为199万元;结算:拨付工程款10万元,尚欠工程款9万元,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20万元。

借:在建工程 1990000.00

贷:预付工程款 1600000.00

银行存款 100000.00

应付质量保证金 200000.00

应付工程款 90000.00

10.根据工程投资计划分摊甲工程应摊销的间接费用9万元(乙工程尚未完工,暂不分摊间接费用)。

借:在建工程 90000.00

贷:间接费用 90000.00

11.结转甲工程项目支出。

借:农发资金支出 2080000.00

贷:在建工程 2080000.00

同时记,借:竣工工程 2080000.00

贷:竣工工程基金 2080000.00

12.进行完工项目检查时,发现甲工程有质量问题,扣留质量保证金20万元。

借:应付质量保证金 200000.00

贷:完工项目结余 200000.00

13.年终清理,结转有关科目。

(甲工程为完工项目)

借:拨入资金 2120000.00

贷:完工项目结余 2120000.00

借:完工项目结余 2110000.00

贷:农发资金支出 2110000.00

*农发资金支出211万元中,包括甲工程支出208万元、科技培训费1万元和贴息支出2万元。

(乙工程为未完项目)

借:拨入资金 1230000.00

贷:未完项目结存 1230000.00

附:下一会计(乙工程)的相关会计事项。

(1)预付给施工单位工程款7万元。

借:预付工程款 70000.00

贷:银行存款 70000.00

(2)乙工程完工,报账17万元(其中上年预付工程款挂账10万元)。

借:在建工程 170000.00

贷:预付工程款 170000.00

(3)根据工程投资计划分摊乙工程应摊销的间接费用6万元。

借:在建工程 60000.00

贷:间接费用 60000.00

(4)将乙工程列支。

借:农发资金支出 1230000.00

贷:在建工程 1230000.00

同时记,借:竣工工程 1230000.00

贷:竣工工程基金 1230000.00

(5)年终清理,结转有关科目。

借:未完项目结存 1230000.00

贷:完工项目结余 1230000.00

借:完工项目结余 1230000.00

贷:农发资金支出 1230000.00

14.年终结转其他收支。

(1)借:其他收入 3000.00

贷:完工项目结余 3000.00

(2)借:完工项目结余 2000.00

贷:其他支出 2000.00

15.年终,将完工项目结余上缴财政资金专账。

借:完工项目结余 211000.00

贷:银行存款 211000.00

三、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单位工程资金专账主要会计事项举例

(一)收入业务的主要会计事项

1.收到项目区农民群众自筹资金(附现金缴款单)80万元,材料40万元。

借:银行存款 800000.00

材料 400000.00

贷:交入自筹资金 1200000.00

2.收到项目区交入有偿资金65万元。

借:银行存款 650000.00

贷:交入有偿资金 650000.00

3.收到交入的银行贷款5万元。

借:银行存款 50000.00

贷:交入银行贷款 50000.00

4.收到银行存款利息600元。

借:银行存款 600.00

贷:其他收入 600.00

篇3:印发文件通知范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教育厅 (教委、局)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教育局,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的财务行为, 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中小学校事业健康发展,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财政部令第68号) 和国家有关法律制度, 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对《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 请遵照执行。

2012年12月21日

附件

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的财务行为, 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国家有关法律制度, 结合中小学校特点, 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和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教育学校、成人中学和成人初等学校。

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上述学校可以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国家、学校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第四条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学校预算, 严格预算执行, 完整、准确编制学校决算, 真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依法筹集教育经费, 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加强经济核算, 实施绩效评价,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 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 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学校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 防范财务风险。

第二章财务管理体制

第五条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的财务活动在校长的领导下, 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第六条中小学校以校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

实行“集中记账, 分校核算”的, 不改变学校财务管理权。即在一定区域内, 由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确定的会计核算机构统一办理区域内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 学校设置报账员, 在校长领导下, 管理学校的财务活动, 统一在会计核算机构报账。

具体采取何种方式, 由地方财政和教育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七条中小学校财会人员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工作权限、专业技术职务、任免奖罚, 应当严格按照国家会计法律制度执行。

第八条非独立核算的勤工俭学、社会服务和经营等项目的财务活动, 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从事经营活动。

第九条中小学校食堂应当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 在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下, 实行单独核算, 定期公开账务。

第三章预算管理

第十条中小学校预算是指中小学校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中小学校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第十一条国家对中小学校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照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力可能, 结合中小学校特点、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学校收支及资产状况等确定。

国家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预算, 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保障。

第十二条中小学校预算以校为基本编制单位, 教学点纳入其所隶属学校统一编制。预算编制应当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中小学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第十三条收入预算, 应当考虑学校维持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基本需要, 参考以前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 积极稳妥地逐项测算编制。

支出预算, 应当根据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等活动需要和财力可能, 分轻重缓急, 按照政府支出分类科目分项测算编制。

第十四条中小学校预算由学校根据年度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以及预算编制的规定, 提出预算建议数, 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门。中小学校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 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 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复后执行。

第十五条中小学校应当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 规范办理收支事项, 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第十六条预算执行中, 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如果国家有关政策或者事业计划有较大调整, 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 确需调整的, 中小学校应当报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调整预算。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部分的预算需要调增或者调减的, 由学校自行调整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收入预算调整后, 相应调增或者调减支出预算。

第十七条中小学校决算是指中小学校根据预算执行结果编制的年度报告。

第十八条中小学校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年度决算, 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九条中小学校应当加强决算审核和分析, 保证决算数据的真实、准确, 规范决算管理工作。

第四章收入管理

第二十条收入是指中小学校为开展教育教学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二十一条中小学校收入包括:

(一) 财政补助收入, 即中小学校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

(二) 事业收入, 即中小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依法取得的收入。其中:按照国家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 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学校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 计入事业收入。

(三) 上级补助收入, 即中小学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四)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即中小学校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照规定上缴学校的收入。

(五) 经营收入, 即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教育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之外, 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六) 其他收入, 即本条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 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第二十二条中小学校应当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学校预算, 统一核算, 统一管理。

中小学校严禁设立“小金库”, 严禁账外设账, 严禁公款私存。

第二十三条中小学校组织收入应当合法合规;各项收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对按照规定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 中小学校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收缴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 不得隐瞒、滞留、截留、挪用和坐支。

第五章支出管理

第二十四条支出是指中小学校为开展教育教学及其他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

第二十五条中小学校支出包括:

(一) 事业支出, 即中小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是指中小学校为了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教育教学和其他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项目支出是指中小学校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 在基本支出之外所发生的支出。

(二) 经营支出, 即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教育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三)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即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四) 上缴上级支出, 即中小学校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五) 其他支出, 即本条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支出, 包括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

中小学校可以结合实际, 在上述支出分类的基础上, 进一步按照教育教学功能细化支出分类。

第二十六条中小学校应当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学校预算, 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条中小学校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 由学校结合本校情况规定, 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学校规定违反法律制度和国家政策的, 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

中小学校应当加强支出管理, 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不得混用。公用支出不得用于教职工福利等人员支出。项目支出应当按照规定专款专用, 不得挤占和挪用。

第二十八条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 应当以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为前提。在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 应当加强经济核算, 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不能直接归集的, 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合理分摊。

经营支出应当与经营收入配比。

第二十九条中小学校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 应当专款专用、单独核算, 并按照规定向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报送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 应当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 并接受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

第三十条中小学校各项支出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列支, 不得虚列虚报, 不得以计划数和预算数代替。

第三十一条中小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有关规定。

第三十二条中小学校应当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第三十三条中小学校应当依法加强各类票据管理, 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使用正确, 不得使用虚假票据。

第六章结转和结余管理

第三十四条结转和结余是指中小学校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 或者因故未执行, 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 或者因故终止, 当年剩余的资金。

经营收支结转和结余应当单独反映。

第三十五条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管理, 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非财政拨款结转按照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学校收支差额;国家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第三十七条中小学校应当加强事业基金的管理, 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 统筹安排、合理使用, 支出不得超过基金规模。

第七章专用基金管理

第三十八条专用基金是指中小学校按照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专用基金管理应当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 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第三十九条专用基金包括:

(一) 修购基金, 即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 并按照规定在相应的购置和修缮科目中列支 (各列50%) , 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 用于学校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提取修购基金。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较少的其他中小学校, 可以不提取修购基金。

(二) 职工福利基金, 即按照非财政拨款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按照其他规定提取转入, 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的资金。

(三) 奖助学基金, 即接受社会捐赠和按照规定从事业收入中提取转入, 用于奖励、资助学生的资金。

(四) 其他基金, 即按照其他有关规定, 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提取或者设置的专用资金。

第四十条各项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 国家有统一规定的, 按照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 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第八章资产管理

第四十一条资产是指中小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第四十二条中小学校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四十三条中小学校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和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 维护资产安全完整, 保障事业健康发展。

第四十四条中小学校应当按照科学规范、从严控制、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需要的原则合理配置资产。

第四十五条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包括现金、各种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中小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和其他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项债权, 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

存货是指中小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 包括各类材料、燃料、消耗物资和低值易耗品等。

第四十六条中小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建立健全现金及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资金监督管理, 对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结算, 不得长期挂账。对存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 保证账实相符。对存货的盘盈、盘亏应当及时处理。

第四十七条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 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 (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 , 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 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 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明细目录由教育部制定, 报财政部备案。

第四十八条中小学校应当设置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及固定资产卡片, 详细记载固定资产的编码、名称、类别、规格、型号、原值、购置日期、使用部门等信息, 完整反映固定资产情况。

中小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 做到账、卡、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 应当及时查明原因, 按照规定处理。

第四十九条在建工程是指已经发生必要支出, 但尚未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建设工程。

在建工程达到交付使用状态时, 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使用手续。

第五十条在建工程应当进行单独核算, 反映在建工程的实际支出。

第五十一条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 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

中小学校转让无形资产,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取得的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中小学校取得无形资产发生的支出, 应当计入事业支出。

第五十二条对外投资是指中小学校依法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

中小学校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在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外投资的, 应当履行相关审批程序。中小学校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 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小学校以实物、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的,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合理确定资产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对外投资。

第五十三条中小学校出租、出借资产,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五十四条中小学校资产处置是指中小学校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 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 包括无偿调拨 (划转) 、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中小学校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 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第五十五条中小学校资产处置收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五十六条中小学校应当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资产共享、共用。

第九章负债管理

第五十七条负债是指中小学校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 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

第五十八条中小学校的负债包括借入款项、应付及预收款项、应缴款项、代管款项等。

借入款项是指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批准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的短期或者长期借款。

应付及预收款项包括中小学校应付票据、应付账款以及其他应付款和预收账款等。

应缴款项包括中小学校收取的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应缴税费, 以及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的款项。

代管款项是指中小学校接受委托代为管理的各类款项。中小学校应当加强代管款项管理, 分项核算, 按时结清。

第五十九条中小学校应当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类管理, 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 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第六十条中小学校应当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管理, 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借债务, 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违反规定举借债务。

中小学校不得提供担保。

第十章财务清算

第六十一条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中小学校发生划转、撤销、合并、分立时, 应当进行财务清算。

第六十二条中小学校财务清算, 应当在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下, 对学校的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理, 编制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 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办法, 做好资产的移交、接收、划转和管理工作, 并妥善处理各项遗留问题。

第六十三条中小学校财务清算结束后, 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财政部门批准, 其资产分别按照下列办法处理:

(一) 因隶属关系改变, 成建制划转的中小学校, 全部资产无偿移交, 并相应划转经费指标。

(二) 撤销的中小学校, 全部资产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三) 合并的中小学校, 全部资产移交接收单位或者新组建单位, 合并后多余的资产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四) 分立的中小学校, 资产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分立后的中小学校, 并相应划转经费指标。

第十一章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六十四条财务报告是反映中小学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

中小学校应当定期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

第六十五条中小学校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 有关附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第六十六条财务情况说明书, 主要说明中小学校收入及其支出、结转、结余及其分配、资产负债变动、对外投资、资产出租出借、资产处置、固定资产投资、财务分析指标、绩效等情况, 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六十七条中小学校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校应当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 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 进行财务分析, 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内容包括中小学校事业发展和预算编制与执行、资产使用、收入支出状况、专用基金变动以及财务管理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财务分析指标包括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生均事业支出、生均公用支出以及资产负债率等。

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特点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第十二章财务监督

第六十八条中小学校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 预、决算编制的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和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均衡性;

(二) 各项收入、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

(三) 结转和结余资金以及专用基金管理的合规性;

(四) 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合规性、有效性;

(五) 负债的合规性和风险性;

(六) 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等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六十九条中小学校财务监督应当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 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

第七十条中小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 依法公开财务信息。

第七十一条中小学校应当依法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七十二条中小学校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 应当执行本制度, 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制度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第七十三条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中小学校, 以及独立核算的中小学校校办企业, 执行企业财务制度, 不执行本制度。

第七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依照本制度执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可以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七十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可以根据本制度, 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 制定具体财务管理办法或者补充规定。

第七十六条中小学校应当根据本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 报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十七条本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小学校财务分析指标

1.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 衡量中小学校预算收入和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收入预算完成率=年终收入执行数÷ (年初收入预算数±年中收入预算调整数) ×100%

年终收入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收入数。

支出预算完成率=年终支出执行数÷ (年初支出预算数±年中支出预算调整数) ×100%

年终支出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2.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 衡量中小学校事业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

3.生均事业支出、生均公用支出, 衡量中小学校按照实际在校生人数平均的事业支出、公用支出水平。计算公式为:

生均事业支出=事业支出÷实际在校生人数

生均公用支出=公用支出÷实际在校生人数

4.资产负债率, 衡量中小学校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 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计算公式为:

篇4:印发文件通知范文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的有关要求,现将我部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地要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作为考试制度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科学规范、导向明确、诚信可靠、保障有力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要将组织开展体质健康测试计入教师工作量。要加强测试场地、设施和器材等条件建设。要加强相关技术培训。

二、各地要将学校体育工作评估作为监测教育发展和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途径纳入教育督导检查计划,并建立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制度和重点地区学校体育工作挂牌督导制度。要认真总结学校体育工作经验,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

三、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作为一项基本工作制度,通过年度报告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本地区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系统总结、发现各地的经验和典型,深入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及时发布年度报告,促进信息公开、共享,推动改革成果转化和深度开发利用,推动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四、各地要通过政府主导、第三方监测、社会监督等多种渠道,汇聚、分析和公布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学校体育工作进展情况等信息。各地和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青少年阳光体育公示平台,公示工作情况、交流改革经验、接受公众监督。

五、各地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对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宣传;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中弄虚作假或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

篇5:印发文件通知范文

湛江、茂名、阳江、揭阳、汕尾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广东农垦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农业部 财政部 教育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民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省农垦总局、编办、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卫生计生委、民政厅、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研究制定了《广东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广东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提高国有农场的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整体实力,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广东农垦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发〔2017〕13号)、《农业部 财政部 教育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民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垦发〔2016〕1号)和国务院国资委等6部委《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国资发改革〔2017〕134号)等文件精神,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推进社企分开为方向,以服务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国有农场生产经营企业化和社会管理属地化,推动国有农场与周边区域享受同等待遇,促进农垦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支持农垦企业进一步减轻负担、轻装上阵,努力把农垦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全力保障国家和我省战略资源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在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提供重要支撑。

二、改革目标

从2016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即在2018年底前,将广东农垦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纳入属地政府统一管理,使国有农场与周边区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共享共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垦地协同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方向,分类实施。立足于国有农场的企业基本属性,坚持社企分开改革方向,坚定不移推进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在具体改革内容、改革方式、改革进度上,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分类、分步、分

期、分批实施,不搞一刀切、一种模式。

(二)统筹谋划,政策衔接。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要与国家相关领域改革和民生改善等政策相衔接,与农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做好顶层设计、方案制定和政策落实。

(三)积极稳妥,务求实效。根据地方和农场的实际情况,明确人员、编制、资产、债务、经费等方面的政策安排,切实处理好改革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稳步推进改革,确保取得实效。

(四)权责一致,协同推进。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由省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属地各级政府组织实施,农垦部门密切配合。

四、改革任务

广东农垦办社会职能是指国有农场承担的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非企业经营性事务,主要包括社会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管理、司法、民政、人民武装、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三供一业”等各类社会行政性、事业性和服务性职能。

(一)因地制宜推进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坚持社企分开改革方向,推进农场生产经营企业化和社会管理属地化。力争到2018年底前,将国有农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纳入属地政府统一管理,使国有农场与周边区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共享共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垦地协同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在改革中,妥善解决有关机构编制、人员安置、所需经费等问题,确保工作有序衔接,职能履行到位。

1.积极推进农垦基础教育(不含中职教育,下同)学校移交属地政府统一管理。在2018年底前,分步、分批将广东农垦的基础教育学校移交属地政府统一管理,与地方基础教育学校享受同等政策,实现同步发展。在移交方式上,采取属地移交的方式,将农垦基础教育的机构、人员、资产、离退休人员以及经财政、审计部门审核且用于学校发展所造成的债务等一次性全面移交给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管理,省有关部门指导和协助属地政府妥善解决移交学校的机构编制、人员安置、所需经费等问题,确保农垦基础教育保障水平不降低且整体水平不低于周边区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机构的移交。原则上,垦区农场办基础教育学校能移交的一律移交。属地政府与移交学校的农垦单位要妥善做好交接工作。

(2)土地、资产的移交。土地的移交,原则上以学校围墙为界,围墙内的土地一次性全面移交。学校资产、教学用设备等一次性全面移交。围墙外教学专用房、运动场也一次性全面移交。资产移交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3)妥善解决好人员的移交问题。为确保移交工作顺利开展和社会稳定,要妥善处理教职工的人员安置问题。对在职人员,按照《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省政府令第139号)规定和农垦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方式进行移交、招聘或安置:一是对在编在职人员,如属于事业单位类别相同或属于“从高到低”,可直接办理交流手续;如属于“从低到高”,则需通过考试移交,具

体办法由省农垦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另行研究。二是对编外在职人员,符合属地高层次人才引进条件的,经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可办理高层次人才引进手续;其他编外在职人员按规定参加当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三是通过考试移交和人才引进、公开招聘获得聘用的人员,由属地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岗位聘用手续。四是对未能通过考试移交、人才引进或公开招聘等方式进入事业单位的人员,以及其他个案问题,由农垦部门会同属地政府协商处理,妥善安置。对离退休人员,根据农垦学校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方式移交:离退休教师,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4〕9号)精神,在农垦基础教育学校移交属地政府管理时一并移交;非教师岗位的离退休人员也同时移交,移交后由农垦部门与属地政府共同研究,妥善安置。

农垦学校人员移交后,待遇按照属地政府办学校同类人员标准执行。(4)妥善解决移交人员的事业编制问题。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所需编制,由省和湛江、茂名、阳江、揭阳、汕尾市统筹解决。在编制问题未解决之前,移交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农垦学校移交时,同步实施分类改革,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5)妥善解决移交学校的经费保障问题。移交后,农垦基础教育学校的保障经费列入属地政府财政预算。移交前由中央财政保障的农垦基础教育相关经费基数依法依规划转省级财政,用于保障农垦移交后的基础教育。涉及从中央财政部门预算划转事宜,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农垦总局通过农业农村部向财政部申请。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粤府〔2016〕68号)及相关文件,省财政按市县支出责任下划基数,并按照现行统一政策对农垦基础教育经费予以保障。移交属地政府管理的农垦基础教育学校,尚未开支的财政资金一并移交。

2.积极推进农垦医疗卫生、职业教育等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纳入属地政府统一管理。对农垦医疗卫生和职业教育按政策要求进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农垦医疗卫生事业纳入属地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纳入公立医院改革统一部署,积极参加属地医联体建设。优化农场医院布局,鼓励有条件的农垦医院,按照“医养结合”方向,探索整合优质医疗和养老资源,创新经营方式,发展医疗健康养老产业。条件成熟的,可改制为社会办医疗机构。整合优化农垦职业教育资源,使农垦职业教育院校享受属地政府办同类学校相同的办学和项目建设经费,为农垦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农垦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对国有农场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在过渡期内采取内部分开、管办分离的方式推进改革,将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纳入属地政府管理,属地政府赋予农垦部门或国有农场相应的管理权限和提供公共服务,并加强对国有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工作的指导。

(二)完善农垦社会事业发展保障机制。属地政府应将农垦区域范围内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统一纳入规划并明确相应的投资来源,给予合理的经费支持,实现与地方统一规划、同步发展。支持远离中心城镇的国有农场,逐步发展成为功能设施齐全、公共服务配套的新型小城镇,加强区域资源共享共建,提高区域社会事业整体效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有农场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

设。

(三)妥善处理农垦办社会职能形成的债务。对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形成的债务,经清理甄别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的部分,应按照地方政府债务统一要求规范管理,并明确还债资金来源。符合呆坏账核销条件的,履行审批手续后,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是落实中央、广东省委省政府推进国有农场生产经营企业化、社会管理属地化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事关农垦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各级属地政府要按照中央、广东省委省政府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有关要求,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意识,全力推动落实。各级农垦、编制、财政、人社、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要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确保农垦区域内各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平稳过渡,人员妥善安置,改革政策全面落实。各级农垦部门要积极配合属地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工作,为推进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二)制定工作方案。各级属地政府要按照农垦改革发展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方案要求,制定本地区接收农垦移交办社会职能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所涉机构编制、人员安置、债务处理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安排,细化工作步骤和时间进度,确定任务分工和具体责任人,确保各项任务得以落实。

(三)做好基础工作。各级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调查摸底、数据分析、资料归档等相关基础工作。全面梳理国有农场承担的各项社会职能,科学界定职能范围、机构及人员,合理核定办社会职能机构的资产、债务、收入及支出,结合拟采取的改革方式,锁定各类职能改革成本及承担主体。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建立专门档案卷宗,做好资料的保管与利用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四)做好宣传引导。各级属地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政策,全面了解改革的精神内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认真做好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的宣传工作,统一思想、消除疑虑,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确保改革工作平稳运行。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省有关部门和属地政府要充分认识农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统筹谋划。各属地市、县要加大对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的支持力度,认真测算改革的经费需求,并将所需经费列入预算。

(六)严明纪律,强化监督。省有关部门要建立督查制度,对各地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工作方案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各属地市、县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督导,全面推进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改革期间,要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切实遵守组织人事和财经纪律以及有关党风廉政规定。暂停拟移交属地政府管理单位的干部任免、人员调动和录用等事项,严禁违反规定突击进人、提拔干部。到龄免职、退休的,按有关规定办理。对改革中的资金使用、资产划转要进行严格监督,防止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套取补助资金,以及转移国

有资产等情况的发生。各级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政策规定的,予以严肃追责。

附件>>> 粤垦〔2018〕29 号:关于印发广东农垦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农办、省政府法制办。

广东省农垦总局办公室 2018年6月7日印发

篇6:印发文件通知范文

关于印发《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的通知

国公局发[2011]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部门:

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2011—2015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1]14号)关于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的要求,我局制定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不断提升公务员队伍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强政府和公务员队伍的公信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把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要把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与开展带头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大规模培训、认真选树公务员职业道德楷模、持久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文化养成、不断强化公务员职业道德社会监督评议等有效载体和抓手,增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把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与健全公务员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将职业道德作为公务员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监督约束的重要手段,不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夯实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基础。请各地、各部门及时将有关经验做法报送我局培训与监督司。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七日

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大力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全面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信念坚定、精神追求高尚、职业操守良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二、培训对象

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重点加强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的教育培训,着力加强基层一线、窗口部门等直接服务人民群众公务员的教育培训。

三、培训要求

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列入公务员初任、任职和在职培训的必修内容,作为每个培训班次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时期,将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作为长期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行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有效方式,使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更具吸引力、感染力,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四、培训内容

【基础知识】

1.道德、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

2.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和作用

3.公务员的责任、义务和纪律

4.公务员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5.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

7.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务员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关要求

8.国外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做法

9.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0.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和实现途径

【专题一】忠于国家

忠于国家是公务员的天职。

1.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忠于国家利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权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严守国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作斗争;

3.忠于国家宪法,模范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执行公务,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维护法律尊严。

【专题二】服务人民

服务人民是公务员的根本宗旨。

1.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永做人民公仆;

2.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深入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要求;

4.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善于做群众工作,努力提供均等、高效、廉价、优质公共服务,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专题三】恪尽职守

恪尽职守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

1.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之中;

2.弘扬职业精神,勇于创造、敢于担当,顾全大局、甘于奉献,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应对突发事件等考验面前冲锋在前;

3.发扬职业作风,求真务实、勤于任事,艰苦奋斗、淡泊名利,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4.严守职业纪律,严于律己、谨言慎行,不玩忽职守、敷衍塞责,不滥用职权、徇私枉法。

【专题四】公正廉洁

公正廉洁是公务员的基本品质。

1.崇尚公平,履职为公,办事出于公心,努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正气在身,坚持真理、崇尚科学,诚实守信、为人正派,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作交易;

3.为政以廉,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不以权谋私,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弘扬传统美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典型案例】

1.模范践行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

2.公务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的案例

上一篇:山东潍坊中考满分作文:逆风飞舞下一篇:工程罚款通知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