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09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的通知

2024-04-29

关于印发2009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的通知(共8篇)

篇1:关于印发2009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的通知

昆财字„2009‟43号

关于印发2009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财政分局,各镇财政所,本局各科室、事业单位:

现将《昆山市财政局2009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昆山市财政局2009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

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抄送:昆山市人民政府

昆山市财政局2009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

2009年,我局依法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以及我市2009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全面依法履行工作职责,加快制度建设,完善决策机制,规范执法行为,为加快法治财政的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加强制度建设,打牢依法行政工作基础

加强财政制度建设,是推动财政改革的基本保障,也是促进财政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套制度建设。按照《全省财政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体系建设方案》和《江苏省财政系统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推进财政制度建设进程,充分发挥财政法制制度对财政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做好《昆山市财政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和《昆山市财政局重大决策事前法律审核办法》的出台、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规范财政部门重大行政决策行为,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决策质量。

(二)加快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试点建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苏州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条线部门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在08年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推行财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以促进全市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网上运行平台的建设。

(三)做好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事前法律审核和备案审查制度,文件制发前由法制机构进行法律审核,文件制发后及时报政府法制部门备案审查,做到有件必审,有件必备;并将规范性文件审核备案情况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定期组织规范性文件清理,确保财政管理依据统一、合法。

(四)总结试点乡镇财政部门工作经验,继续完善乡镇财政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在总结淀山湖镇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推开新一轮乡镇财政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工作。

(五)健全法制联络员制度。明确法制联络员职责,发挥联络员在单位的以点带面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推进财政法制工作。

二、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严格执行行政处罚事前法律审核制度。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前,要将处罚决定送法制机构进行法律审核,法制机构要对行政处罚从程序、法律适用、文书格式等各方面进行法律把关,保证行政处罚决定合法有效,降低复议、诉讼风险。

(二)认真履行行政许可、行政审批项目法律审核职能。规范履行行政许可、行政审批项目法律审核程序,在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认真办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事项,确保审批、许可行为合法合规。

(三)继续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畅通复议渠道,规范复议办案程序,创新复议办理方式,提高复议效率,充分发挥其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作用。对行政应诉工作,要明确各执法机构在应 3 诉过程中的职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依法维护财政部门的合法权益。

(四)适时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2009年,将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涉及财政行政处罚处理、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投诉处理等内容,进一步统一执法文书格式要求,提高案卷制作水平。

(五)积极探索对财政业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有效检查和监控的途径。加强对局执法机构、各乡镇财政部门的检查考核和业务指导,开展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三、加强法制宣传,增强依法行政责任意识

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广泛宣传最新财税法律法规和积极财政政策,明确政策导向,发挥政策效能,为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服务。

(一)大力开展“财政宣传月”活动。根据我市财政“五五”普法规划要求,明确“财政宣传月”的宣传主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围绕宣传月主题,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宣传手段,认真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力争在“财政宣传月”期间,在全社会掀起新一轮学习财政法规政策的高潮;继续做好12.4全国普法宣传日工作;继续做好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的财政业务知识培训工作。

(二)认真落实财政干部学法制度。一是抓好日常培训,严格落实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积极推行并实施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制度。二是继续配合省厅开展法制轮训,按照省厅要求和分配的名额,继续做好本地区参加轮训的县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参训组织工作,保证所有符合规定条件的财政 干部完成全部学时和课程;三是积极参加市政府法制办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

(三)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培训工作,更好的为财政改革和发展服务。每个部门坚持一月一次的政治学习和一月一次的业务学习交流制度;在系统内部举办1-2次依法行政专题知识讲座;开展重点岗位、重点部门人员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培训;邀请相关专家,针对法制联络员开展“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等培训活动;继续做好法制工作人员参加“苏州市财政干部上海财经大学能力提升班”的组织工作,提高财政法制干部、法制联络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篇2:关于印发2009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2009依法行政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财政分局,各镇财政所,本局各科室、事业单位:

现将《昆山市财政局2009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昆山市财政局2009依法行政工作计划

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抄送:昆山市人民政府

昆山市财政局2009依法行政工作计划

2009年,我局依法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以及我市2009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全面依法履行工作职责,加快制度建设,完善决策机制,规范执法行为,为加快法治财政的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加强制度建设,打牢依法行政工作基础

加强财政制度建设,是推动财政改革的基本保障,也是促进财政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套制度建设。按照《全省财政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体系建设方案》和《江苏省财政系统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推进财政制度建设进程,充分发挥财政法制制度对财政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做好《昆山市财政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和《昆山市财政局重大决策事前法律审核办法》的出台、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规范财政部门重大行政决策行为,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决策质量。

(二)加快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试点建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苏州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条线部门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在08年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推行财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以促进全市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网上运行平台的建设。

(三)做好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事前法律审核和备案审查制度,文件制发前由法制机构进行法律审核,文件制发后及时报政府法制部门备案审查,做到有件必审,有件必备;并将规范性文件审核备案情况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定期组织规范性文件清理,确保财政管理依据统一、合法。

(四)总结试点乡镇财政部门工作经验,继续完善乡镇财政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在总结淀山湖镇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推开新一轮乡镇财政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工作。

(五)健全法制联络员制度。明确法制联络员职责,发挥联络员在单位的以点带面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推进财政法制工作。

二、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严格执行行政处罚事前法律审核制度。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前,要将处罚决定送法制机构进行法律审核,法制机构要对行政处罚从程序、法律适用、文书格式等各方面进行法律把关,保证行政处罚决定合法有效,降低复议、诉讼风险。

(二)认真履行行政许可、行政审批项目法律审核职能。规范履行行政许可、行政审批项目法律审核程序,在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认真办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事项,确保审批、许可行为合法合规。

(三)继续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畅通复议渠道,规范复议办案程序,创新复议办理方式,提高复议效率,充分发挥其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作用。对行政应诉工作,要明确各执法机构在应 3 诉过程中的职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依法维护财政部门的合法权益。

(四)适时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2009年,将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涉及财政行政处罚处理、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投诉处理等内容,进一步统一执法文书格式要求,提高案卷制作水平。

(五)积极探索对财政业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有效检查和监控的途径。加强对局执法机构、各乡镇财政部门的检查考核和业务指导,开展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三、加强法制宣传,增强依法行政责任意识

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广泛宣传最新财税法律法规和积极财政政策,明确政策导向,发挥政策效能,为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服务。

(一)大力开展“财政宣传月”活动。根据我市财政“五五”普法规划要求,明确“财政宣传月”的宣传主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围绕宣传月主题,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宣传手段,认真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力争在“财政宣传月”期间,在全社会掀起新一轮学习财政法规政策的高潮;继续做好12.4全国普法宣传日工作;继续做好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的财政业务知识培训工作。

(二)认真落实财政干部学法制度。一是抓好日常培训,严格落实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积极推行并实施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制度。二是继续配合省厅开展法制轮训,按照省厅要求和分配的名额,继续做好本地区参加轮训的县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参训组织工作,保证所有符合规定条件的财政 干部完成全部学时和课程;三是积极参加市政府法制办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

篇3:关于印发2009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的通知

《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九年七月十九日

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

“十一五”前三年,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 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 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单位GDP能耗逐年逐季降低, 2006年下降1.79%, 2007年下降4.04%, 2008年下降4.59%, 三年累计下降10.1%, 节能约2.9亿吨标准煤。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 (COD) 排放总量不断降低, 2007年分别下降4.66%和3.14%, 2008年分别下降5.95%和4.42%, “十一五”前三年累计分别下降8.95%和6.61%。

虽然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特别是今年以来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 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高耗能工业增速较快。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加剧, 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有的地方出现盲目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苗头, 有的地方擅自出台高耗能行业电价优惠政策;一些企业效益回落, 影响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工作层面也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激励政策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从目前进展情况看, “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度仍落后于时间进度, 形势严峻, 任务艰巨。

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 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 作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全面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政策措施,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务求取得更大成效, 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完成进度与“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度同步。

一、加强目标责任考核。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省级政府2008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现场评价考核, 评价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 落实奖惩措施, 实行严格的问责制。组织各地节能主管部门开展千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审核汇总考核结果, 向社会公告并做好考核结果的运用。发布2008年全国和各地区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公报, 以及2009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抓好军队资源节约统计与考评工作。

二、推动重点工程实施。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中央投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国外优惠贷款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 重点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 以及节能环保能力建设。2009年, 通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形成7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对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高效节能空调、冰箱等10大类产品, 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加大推广力度;推广节能灯1.2亿只;支持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000万立方米, 全国36个大城市基本实现污水全部收集处理;新增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设施5000万千瓦以上, 新增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脱硫设施20台 (套) 。

三、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组织修订《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在抓紧组织实施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过程中,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审核管理规定, 强化用地审查、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 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继续推动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力度, 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进行改造和提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 2009年“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1500万千瓦, 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造纸50万吨、铁合金70万吨、焦炭600万吨。完善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 推广大型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等有效做法, 落实好差别电价政策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安置政策措施。发布节能设备指导目录、落后高耗能设备淘汰目录等, 推动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落实节能发电调度办法, 抓紧出台配套政策。大力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 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四、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围绕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 建设和完善若干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高效发电、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建筑节能等方面组织科研攻关, 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编制工业、通信业清洁生产技术指南和重点节能技术推广专项规划。支持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科技专项。加大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的实施力度, 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 做好“金太阳”太阳能发电、大型超超临界发电、有机废水循环利用等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制定半导体照明 (LED) 产业发展意见。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加快风能资源的评估与开发。发布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出台关于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鼓励专业节能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 为中小企业、公共机构实施节能改造。启动污泥处理处置示范工作。积极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继续开展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 规范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特许经营, 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发布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设备 (产品) 目录, 编制环保装备示范工程规划。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合作, 切实加强双边、区域和多边在节能、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交流,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继续大力推进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发布能源利用状况公告, 开展节能管理师试点, 形成2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制定发布钢铁、建材、电子信息、军工和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 深入开展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扩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 制定发布电风扇、微波炉、通风机、工业锅炉等6种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规则。组织开展5万个锅炉房节能管理达标活动。2009年底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提高到90%以上;全面开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2009年改造6000万平方米;继续推进供热按用热量计量收费;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规模, 出台推动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实施意见, 实施好新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新农村农房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项目。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优化道路运输组织管理;严格执行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实施落后车辆淘汰制度, 完善报废汽车回收机制;加快发展水路运输, 推进船型标准化;加快电气化铁路建设;优化航线航路, 启动机场节电工程, 研究建立民航业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安排财政资金70亿元, 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推进节约型机关、学校、科技场馆、文化场馆、医院、体育场馆等“六个100示范工程”建设, 研究建立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制度。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审计和公示工作。继续安排中央投资支持农村沼气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加大“以奖促治”工作力度, 解决一批村镇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推进零售业节能降耗。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循环经济促进法贯彻实施工作。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印发省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能力建设等。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 开展“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加快实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 出台促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意见, 建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制度。组织编制实施再生金属利用规划、重大机电装备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国家生态示范工业园区建设。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发展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 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加快脱硫石膏、磷石膏、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化重点工程建设。启动第三批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和第三批“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制定重点电子信息产品污染物管理目录, 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加快第二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 支持建设一批统一规范的社区回收站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和区域集散市场。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启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促进灾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加大“限塑”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力度。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商品过度包装的有关文件精神, 抓紧制定治理商品过度包装的相关标准和政策。推动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推进循环农业促进行动, 重点抓好10个循环农业地市建设, 以及农垦制糖业、天然橡胶业的循环产业建设。

七、完善相关经济政策。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落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实行鼓励余热余压发电的上网和价格政策。继续推进电价改革, 完善需求侧电价管理制度。继续实行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制度, 鼓励使用再生水。完善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偿制度。出台农村老旧渡船拆解改造补偿制度。研究调整车辆购置税政策。推进环保收费改革, 提高收缴率。研究建立污染物减排激励机制。修订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 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继续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政府采购政策, 完善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公示制度和执行政策的奖惩制度。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进一步扩大用于节能减排的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研究开展污水处理项目收益债券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重大项目的信贷支持。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

八、加快法规和标准建设。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配套法规建设。落实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研究起草排污许可证条例。尽快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条例。修订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能效标识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组织制订、修订电炉钢冶炼和氧化铝、尿素等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 以及水源热泵机组、小功率电机、容积式空气压缩机、通风机、工业锅炉等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电石、热轧带肋钢筋等高耗能和易造成环境污染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制订电力企业节能降耗主要指标监管评价标准。

九、强化节能减排监管。加强对各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 督促各项节能减排优惠政策的落实, 坚决制止和纠正擅自出台对高耗能行业实行优惠电价、违规乱上高耗能和高排放项目等行为。加强节能减排执法检查, 严肃查处严重浪费能源资源、严重破坏环境、违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私自排污等问题。开展能效标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能源计量数据及使用、高耗能特种设备等专项检查。深入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 重点做好电力、钢铁、建材、造纸等12个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 强化对义务监督员的培训。发布电力企业节能减排情况通报。

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快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加强资源环境、循环经济基础研究, 建立体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中国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抓紧组建国家节能中心, 健全省级节能监察机构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结合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组织实施第二、三产业用能单位能耗调查和主要耗能行业重点耗能设备普查。继续推进污染源普查工作, 加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与统计等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 启动建设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监管信息平台。

十一、开展规划编制等重大问题研究。编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前期研究, 研究节能重大问题, 重点做好节能目标预测。对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十二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前期研究, 重点对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及排放指标等开展专题研究。做好“十二五”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前期研究, 重点是目标、技术路线、政策机制等, 特别是对垃圾处理技术路线、污泥无害化处理做专题研究, 为制订“十二五”规划纲要做好前期准备。

十二、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继续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以节油节电和全民节能为重点, 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 普及节能环保知识, 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做好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中国城市无车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六·五”环境日的宣传活动。各地区要对节能减排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开展“汽车节能环保驾驶”活动, 大力宣传节能环保驾驶理念。新闻媒体要加大节能减排报道力度, 宣传先进经验, 曝光反面典型, 发挥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篇4:关于印发2009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力度,根据教育部《2009~2012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总体部署,现将《2009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各培训项目开局良好,实施顺利,以推动全国范围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提高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009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有关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另行通知。

2009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精神,为进一步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根据教育部《2009~2012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总体部署,组织实施2009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一、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为加强中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重点对中西部地区11 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60学时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大规模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培训对象主要是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每省(区、市)平均500名。其中县以下小学和初中骨干教师不少于70%,县以下高中骨干教师不少于50%。

——创新培训模式。依托高水平师范院校,调动、整合和开发优质培训资源,组成高水平专家团队,采取以“送培到地(市)”为主、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其中,省域外优质培训资源、省级优质培训资源和当地优质培训资源原则上各占1/3。培训专家团队中,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的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不低于50%。

——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培训重点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效教学方式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师德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

——培训计划由教育部组织实施,各省配合。教育部制定培训计划总体实施方案,审核确定培训机构,进行指导和全程监管。各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部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遴选参训骨干教师,推荐高水平师范院校、培训机构和专家。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项目经费主要用于学员培训期间的培训费、食宿费、资料费和交通费补助等。

二、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为提高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教育部组织东北师范大学等部属师范大学对内蒙古等省区的3 000名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培训,提高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由东北师范大学对口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师范大学对口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大学对口贵州省,采取“送培到省”、“送教上门”集中培训的方式,分别为上述省(区)培训1 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其中县以下教师不少于选派教师总数的70%。同时,将培训资源制作成光盘,辐射到本区域广大农村教师。

——各有关师范大学要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在对受援地区中小学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际需要,会同受援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研究培训方式,制定实施方案;要调动和整合一切优质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包括附属中小学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优势,遴选熟悉中小学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授课,其中,中小学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不少于60%。培训实施方案和培训专家人选报教育部核准后实施。

——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配合上述师范大学做好项目实施的相关组织管理工作和支持服务工作。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项目经费主要用于学员培训期间的培训费、食宿费、资料费和交通费补助等。

三、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紧密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组织对中西部100个县3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进行30学时的培训,提高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培训内容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中西部农村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学科为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和初中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物理等10个学科。

——采取卫星电视播放、网络在线研讨和集中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培训。

——教育部制定培训计划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管和评估。中央电教馆具体负责制订教学方案、组织专家队伍、开发卫星电视课程和组织实施培训等任务。中国教育电视台具体承担培训课程播出任务。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负责当地项目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具体组织工作。有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培训学员遴选,管理和技术人员配备,培训场地及设备安排、教学组织与管理、考核和学分登记等项工作。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卫星电视课程资源开发、制作、播放和专家教学及辅导等,并给予项目县适当培训经费补助。各地对项目县予以适当配套经费支持。

四、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紧密配合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采取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2009年新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河北等省(区)高中学科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题培训,提高普通高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培训对象主要是2009年进入高中课改实验的河北、内蒙古、湖北、云南等省(区)起始年级的高中教师,约8万人左右。

——培训内容主要围绕高中课程改革学科课程标准,针对普通高中学科教师实施新课程面临的教学主要问题按需施教。培训学科为高中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

——运用远程教育手段,采取网络自主学习与网上网下集中研讨相结合方式实施培训。

——教育部制定培训计划、开发课程资源、组织专家队伍、审核培训方案,进行培训指导、监管和评估。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做好当地培训的具体组织管理和支持服务工作。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课程资源开发、专家教学及辅导、网络平台技术服务等。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相关项目组织实施工作予以配套经费支持。

五、培训者培训项目

为加强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队伍建设,2009年遴选有关高等学校对500名骨干培训者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提高培训者的专业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

——培训内容以有效教师培训为主题,学习研讨现代培训理论,了解国外教师培训发展特点和趋势,探索培训规律,总结培训经验,提炼典型案例。培训重点包括教师培训项目的设计与策划、教师培训内容的筛选与优化、有效教师培训的模式与方法,现代远程教育与组织,校本研修的设计与指导,教师培训的组织与管理等。

——遴选有关高等学校采取集中培训、案例研讨及观摩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培训。

——教育部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遴选培训机构,审核培训方案,对培训进行指导和监管。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做好学员遴选推荐和管理等具体工作。

六、援助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

为支持灾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动灾后教育重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组织有关高等学校对四川等地震灾区的1 2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50学时的综合素质提高培训,帮助灾区教师恢复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灾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培训对象是四川、甘肃、陕西等地震重灾区未参加过2008年国家级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其中为四川省极重灾区培训1 000名教师,为甘肃和陕西省地震灾区各培训100名教师。

——培训内容主要针对灾区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同时包括学校公共卫生及安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实践活动等。

——组织有关高等学校组成高水平专家团队,开发和整合优质培训资源,采取集中培训、专题研讨和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培训。

——教育部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遴选培训机构,审核培训方案,指导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对培训进行监管等。四川、甘肃和陕西省教育厅负责培训学员的遴选和管理等,配合做好培训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有关高等学校按照教育部确定的培训方案实施培训。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学员培训期间的培训费、食宿费、资料费和交通费补助等。

七、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师培训项目

为提高中西部地区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遴选有关高等学校,组织实施对中西部地区1 200名中小学专职体育和艺术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提高中西部地区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培训对象为西部地区小学专职体育骨干教师600人,中西部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骨干教师600人。

——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针对中西部地区体育和艺术教育教师的实际安排培训内容。其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主要是小学体育教学基本运动项目,基础专业技能和基本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艺术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主要是指导中小学校学生合唱的基础专业技能和基本教学技能。

——组织有关高等学校组成高水平专家团队,开发和整合优质资源,组织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教育部负责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组织专家队伍,审核培训方案,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等。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学员遴选推荐和管理等各项具体工作。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培训学员培训期间的培训费、食宿费、资料费等。

八、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

为提高中小学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采取网络培训与集中研修的方式,组织对10万名小学一线班主任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促进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质量的提高。

——培训对象为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广东、重庆、云南、陕西等省(市)的小学班主任。

——培训内容针对小学班主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班主任的每一天”、“班主任的每一学年”、“班主任与每次活动”、“班主任与每个班级”、“班主任与每个学生”、“班主任的基本技能”等6个模块。

——采取集中研修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在组织对1 040名小学骨干班主任(兼远程辅导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基础上,利用网络远程教育方式组织对10万名左右小学一线班主任教师进行培训。

——教育部研究制订培训计划总体方案、确定培训机构、审核培训实施方案、对培训进行监督管理等工作。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协调和具体组织本省项目的实施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本县项目实施中的有关具体工作。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做好项目实施中有关培训场地及设备安排、班级组织管理、学习讨论交流、考核登记及信息反馈等工作。

篇5:关于印发2009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的通知

苏人通[2009]23号

各市人事局、司法局,省监狱管理局、劳教局:

现将《全省司法行政系统2009年考试录用公务员(人民警察)》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九年二月十日

(此件增发至各监狱劳教单位)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2009年考试录用公务员

(人民警察)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公务员与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江苏省2009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苏人通[2009]22号)精神,结合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人事部、司法部《关于加强司法行政机关监狱劳教人民警察考试录用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着力引进全省司法行政工作急需、紧缺、管用的人才,确保新录用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为司法行政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招录范围与计划

2009年招录的范围为: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全省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劳动教养管理所,重点面向有空余编制的单位。省司法厅招录计划6名,全省监狱及省属劳教单位招录

计划275名,其中基层监狱单位250名,省属劳教所25名。市、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招录计划数由市、县(市、区)司法局商同级人事部门确定。

三、报考条件

报考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除符合省、市、县、乡四级机关2009年招考公务员规定的有关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政治素质高,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热爱监狱劳教工作;

2、符合招考职位规定的专业、学历等条件要求,部分职位需有基层工作经历(具体见职位简章);

3、年龄在25周岁以下,部分职位年龄可适当放宽(具体见职位简章);

4、身体健康,体形端正,脸部无明显疤痕、胎记,无残疾,无口吃,无重听,无色盲,无严重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病,双眼单裸视力(标准对数视力)在4.7(含)以上或矫正视力在5.0(含)以上,男性身高在1.68米以上,女性身高在1.60米以上;

5、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和录用人民警察规定的其他条件;

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报考:

①有犯罪嫌疑尚未查清的;

②曾被辞退或开除公职的;

③受过党(团)纪、政纪处分或刑事处罚、劳动教养的;④有直系亲属或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亲属被判处危害国家安全罪的;

⑤有直系亲属被判处死刑或正在服刑的,以及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亲属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被判处十年以上徒刑且正在服刑的;

⑥其他不宜担任人民警察的。

7、研究生学历(全日制)和硕士以上学位人员、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不受户籍或生源地限制,其他人员限本省户籍。

四、招录程序和方法

1、招录程序、方法步骤按照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有关规定执行;

2、报考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的,资格审查(包括资格复审)由招考单位会同所在地省辖市人事部门共同进行;

3、报考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的,体检由招考单位会同所在地省辖市人事部门共同进行。体检标准除执行《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和《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外,同时执行《司法行政机关录用监狱劳教人民警察体检项目和标

准》。

4、司法行政系统招录公务员(人员警察)审批程序应遵循以下规定:

(1)拟录用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司法行政部门公务员的,各省辖市司法局应报省司法厅审核同意后再报各市人事局审批。如材料齐全,省司法厅将在1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

(2)拟录用为省属监狱劳教单位人民警察的,应经所在市人事部门审核后,报监狱管理局和劳动教养管理局,两局初审后,报省司法厅审核。省司法厅审核同意后,报省人事厅审批。

(3)拟录用为市属劳动教养管理所人民警察的,应由省辖市司法局报省司法厅审核同意后,由同级人事部门审批。

5、录用人员实行一年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合格,予以任职定级,录用为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的享受人民警察待遇。考核不合格或不能履行职责的,取消录用资格。

五、有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招考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招考组织机构,加强对招考工作的组织领导,合理分工,明确责任。要严格按照招考的条件、范围和考录工作的步骤规范操作,严把公务员“进口关”。要精心组织实施,对于报名、面试、体检

等招考重点环节,各招考单位分管领导要亲临现场组织、协调。

(二)严肃工作纪律。各招考单位要对招考工作实行“三公开”,即政策条件公开、运作程序公开、各阶段结果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不得弄虚作假,不得随意放宽条件。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招考录用工作的监督,对违反招考录用纪律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要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对招考工作中群众和考生的来信来访要认真对待,及时查明情况,并严格按政策规定妥善处理。

篇6:关于印发2009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的通知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2009年度有关统计数据的通知

川高法民一(2010)5号

全省各中级人民法院、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已于2004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解释》第二十条第一款“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第三款“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资计算”,第三十五条“本解释所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职工平均工资‟,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极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上一年度‟,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年度”的规定,省法院从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四川省统计局取得了四川省2009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现将有关数据印发,并请转发基层法院,供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时参考:

1、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04元

2、全省农村居民纯收入4,462元

3、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857元

4、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4,141元5、2009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3,191元6、2009年度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见附表

由于工资统计调查制度改革,一是今年统计数据发布时间延后,故从2010年6月1日适用2009年度统计数据。二是省统计局目前不能准确提供按国民经济中类行业分组的平均工资数据。三是出现公布的2009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川高法民一(2009)6号文确定的“2008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但根据《解释》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法院仍应按今年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执行。

各级法院在执行中的情况、问题、建议等,请及时报告省法院民一庭。

附:四川省2009年度各行业平均工资表

项目2009年度平均工资(元)

(一)农、林、牧、渔业17,572元

(二)采矿业24,000元

(三)制造业19,702元

(四)电力、燃料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0,618元

(五)建筑业18,871元

(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7,813元

(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0,103元

(八)批发和零售业18,275元

(九)住宿和餐饮业16,249元

(十)金融业50,546元

(十一)房地产业20,167元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523元

(十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址勘查43,973元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9,807元

(十五)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4,764元

(十六)教育29,161元

(十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32,417元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5,819元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33,180元

二O一O年六月一日

主题词:2009年度统计数据通知

抄:四川省公安交通管理局

篇7:关于印发2009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局200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处室:

经局办公会议研究,现将《局2009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希认真对照要求,制定对策措施,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完成各项目标和工作任务。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三日

局2009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服务、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以实干的精神、苦干的作风、巧干的理念、能干的形象,全力推进口岸和港口发展新跨越。

二、主要目标

港口生产:确保完成货物吞吐量8000万吨,力争完成9000万吨;确保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万标箱,力争完成30万标箱;确保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000万吨,力争完成1100万吨。

港口建设:完成建设投资4.5亿元,新开工和续建码头7个。

港口安全: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全年港口作业事故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内。

口岸开放:完成对外开放泊位2个。

作风建设:不发生重大违法违纪案件,不发生被媒体曝光的重大事件,不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不发生重大涉外事件。

三、重点工作

1.加快港口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港口项目建设责任制,确保“项目、资金、人员、责任、时限”五落实。切实加强港口重点工程的组织领导。重点抓好大港四期集装箱泊位、二重集团镇江出海口基地码头、扬中港区兴隆作业区一期工程码头、扬中夹江飞达码头、高资港区联合水泥码头、建华管桩码头等工程的建设;加快定易洲锚地、高资海轮锚地、板沙圩锚地、高资河进港航道等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扬中夹江航道建设的前期工作。

2.完善港口发展规划。启动“十二五”港口建设规划编制。上半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提出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和建议;年内完成“十二五”建设规划的初稿,提出“十二五”镇江口岸和港口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建设规模、建设重点和实施步骤。进一步完善港口总体规划,完成《新民洲港区总体规划》的审批和《高桥港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报批。

3.保持港口运营稳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组织港口企业、代理单位、查验机关走访客户、举行镇江港及相关业务推介会,积极组织有效货源。着力建设大港港区铁矿石、龙门港区钢铁、谏壁港区粮食及产成品三个物流交易市场,构筑港口物流平台。做强做大港口物流服务业,引导本市货代和船代企业提高服务水平,树立品牌效应。积极推进港口、航运、货代、货主之间的合作,建立互为门户与基点的服务体系,进行物流对接、服务对接,共同经营“海进江”和“江出海”的物流通道,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合力共度难关。

4.促进集装箱运输发展。推进集装箱运输向长江中上游地区拓展,加强镇江港区位优势和服务功能的宣传推介,吸引长江中上游港航企业与镇江港建立合资合作机制,开辟集装箱运输航线。推进集装箱运输向内河港口拓展,利用京杭运河苏南段“四改三” 和苏北段“三改二”的机遇,积极开辟南北运河的集装箱航线,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集并运输。建立全市辖区内集装箱进出港区的陆路、水路运输“绿色通道”,打造集装箱通关查验的“绿色通道”,提高集装箱运输和通关效率。建立政府集装箱发展激励机制,对为镇江港服务的集装箱运输企业、为镇江港新开辟集装箱航线的船公司、为镇江港集装箱发展作出贡献的代理企业等单位实施奖励,促进集装箱运输发展。

5.强化港口生产安全。抓好源头治理。全面推行港口安全生产和平安创建目标管理,严格危险货物港口作业资质认可和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申报审批,建立完善各类安全生产作业标准,研究探索重点货种港口安全作业规范流程。抓好重点整治。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治理。抓好过程控制。强化现场安全监管,强化人员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抓好应急管理。制定应急预案,逐级细化应急处置预案,做好预案的实用性演练检验。

6.推进口岸开放管理。做好镇江口岸开放范围的划定工作,完成大港三期、镇江奇美油仓二期码头对外开放,做好扬中兴隆港、中储粮、二重集团镇江基地码头对外开放的准备和协调工作。配合做好增加口岸检查机关人员编制的相关工作,缓解镇江口岸查验机关监管任务重与人员紧张的突出矛盾。加强镇江口岸开放码头的管理和考核,积极协调和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继续做好电子口岸推广应用的协调工作,做好与江苏电子口岸对接的准备。

7.提升港口管理水平。行业管理标准化,建立完善港口规划建设、港口经营、港口安全、港口统计等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行政管理规范化,重点要规范机关工作秩序、执法工作秩序和考评工作程序。系统管理集约化,整合行政资源、政策资源、信息资源,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整合优化条块工作环节,逐步建立纵向指导有力、横向协作紧密、上下沟通快捷的口岸协作机制。日常管理动态化,继续组织开展港口安全监管、港口内贸集装箱超载治理、规范港建费征收、港口行政执法检查、推进港口节能减排、港口普查等专项活动,建立港口管理的长效机制。

8.建立港口安保体系。深入开展“平安港口”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平安港口”创建范围,继续探索创建的有效形式和途径,积极发挥两级创建领导小组的作用,督促指导各港口企业做好创建活动,努力实现无治安刑事案件、无偷渡走私行为、无病虫疫情入境、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的“四无”目标。强化港口安保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定落实《全港保安计划》,落实各级港口安保工作责任,组织开展保安演习和保安训练,开展以静态核验、动态核验和岗位核验相结合的《港口设施保安符合证书》核验,不断提升港口设施保安工作的水平和层次。

9.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港口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落实干部学法制度,认真贯彻实施好《江苏省港口条例》。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开展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切实落实港口行政许可规范,进一步健全执法行为规则,细化自由裁量标准,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加强行政监督管理,加大事前许可和事后监管力度,开展港口规划执行、岸线使用、建设、经营及安全等方面的执法检查,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港。

10.优化港口发展环境。积极研究加快镇江港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用好用活口岸各项政策。做好外轮临时停靠、“一船一议”靠泊的组织协调和审批工作,服务好港口生产;做好港口项目的招商引资、前期推进和跟进服务工作,服务好项目建设;建立企业联系走访制度,严格控制对企业的检查评比,扎扎实实为企业办实事,服务好企业生产经营。

1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加快推进干部交流,完善干部考核任用制度,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分析查找制约镇江港口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与突出问题,制定应对措施,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强学习培训,逐步建立一支能满足快速发展要求、认真履行监管职能、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求真务实的人才队伍,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和服务力。

篇8:关于印发2009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的通知

《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九年七月十九日

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

“十一五”前三年,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 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 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单位GDP能耗逐年逐季降低, 2006年下降1.79%, 2007年下降4.04%, 2008年下降4.59%, 三年累计下降10.1%, 节能约2.9亿吨标准煤。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 (COD) 排放总量不断降低, 2007年分别下降4.66%和3.14%, 2008年分别下降5.95%和4.42%, “十一五”前三年累计分别下降8.95%和6.61%。

虽然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特别是今年以来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 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高耗能工业增速较快。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加剧, 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有的地方出现盲目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苗头, 有的地方擅自出台高耗能行业电价优惠政策;一些企业效益回落, 影响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工作层面也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激励政策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从目前进展情况看, “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度仍落后于时间进度, 形势严峻, 任务艰巨。

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 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 作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全面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政策措施,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务求取得更大成效, 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完成进度与“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度同步。

一、加强目标责任考核。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省级政府2008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现场评价考核, 评价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 落实奖惩措施, 实行严格的问责制。组织各地节能主管部门开展千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审核汇总考核结果, 向社会公告并做好考核结果的运用。发布2008年全国和各地区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公报, 以及2009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抓好军队资源节约统计与考评工作。

二、推动重点工程实施。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中央投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国外优惠贷款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 重点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 以及节能环保能力建设。2009年, 通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形成7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对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高效节能空调、冰箱等10大类产品, 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加大推广力度;推广节能灯1.2亿只;支持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000万立方米, 全国36个大城市基本实现污水全部收集处理;新增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设施5000万千瓦以上, 新增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脱硫设施20台 (套) 。

三、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组织修订《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在抓紧组织实施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过程中,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审核管理规定, 强化用地审查、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 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继续推动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力度, 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进行改造和提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 2009年“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1500万千瓦, 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造纸50万吨、铁合金70万吨、焦炭600万吨。完善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公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 推广大型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等有效做法, 落实好差别电价政策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安置政策措施。发布节能设备指导目录、落后高耗能设备淘汰目录等, 推动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落实节能发电调度办法, 抓紧出台配套政策。大力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 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四、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围绕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 建设和完善若干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高效发电、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建筑节能等方面组织科研攻关, 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编制工业、通信业清洁生产技术指南和重点节能技术推广专项规划。支持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科技专项。加大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的实施力度, 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 做好“金太阳”太阳能发电、大型超超临界发电、有机废水循环利用等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制定半导体照明 (LED) 产业发展意见。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加快风能资源的评估与开发。发布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出台关于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鼓励专业节能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 为中小企业、公共机构实施节能改造。启动污泥处理处置示范工作。积极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继续开展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 规范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特许经营, 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发布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设备 (产品) 目录, 编制环保装备示范工程规划。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合作, 切实加强双边、区域和多边在节能、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交流,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继续大力推进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发布能源利用状况公告, 开展节能管理师试点, 形成2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制定发布钢铁、建材、电子信息、军工和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 深入开展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扩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 制定发布电风扇、微波炉、通风机、工业锅炉等6种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规则。组织开展5万个锅炉房节能管理达标活动。2009年底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提高到90%以上;全面开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2009年改造6000万平方米;继续推进供热按用热量计量收费;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规模, 出台推动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实施意见, 实施好新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新农村农房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项目。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优化道路运输组织管理;严格执行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实施落后车辆淘汰制度, 完善报废汽车回收机制;加快发展水路运输, 推进船型标准化;加快电气化铁路建设;优化航线航路, 启动机场节电工程, 研究建立民航业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安排财政资金70亿元, 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推进节约型机关、学校、科技场馆、文化场馆、医院、体育场馆等“六个100示范工程”建设, 研究建立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制度。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审计和公示工作。继续安排中央投资支持农村沼气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加大“以奖促治”工作力度, 解决一批村镇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推进零售业节能降耗。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循环经济促进法贯彻实施工作。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印发省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能力建设等。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 开展“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加快实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 出台促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意见, 建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制度。组织编制实施再生金属利用规划、重大机电装备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国家生态示范工业园区建设。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发展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 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加快脱硫石膏、磷石膏、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化重点工程建设。启动第三批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和第三批“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制定重点电子信息产品污染物管理目录, 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加快第二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 支持建设一批统一规范的社区回收站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和区域集散市场。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启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促进灾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加大“限塑”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力度。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商品过度包装的有关文件精神, 抓紧制定治理商品过度包装的相关标准和政策。推动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推进循环农业促进行动, 重点抓好10个循环农业地市建设, 以及农垦制糖业、天然橡胶业的循环产业建设。

七、完善相关经济政策。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落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实行鼓励余热余压发电的上网和价格政策。继续推进电价改革, 完善需求侧电价管理制度。继续实行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制度, 鼓励使用再生水。完善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偿制度。出台农村老旧渡船拆解改造补偿制度。研究调整车辆购置税政策。推进环保收费改革, 提高收缴率。研究建立污染物减排激励机制。修订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 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继续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政府采购政策, 完善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公示制度和执行政策的奖惩制度。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进一步扩大用于节能减排的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研究开展污水处理项目收益债券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重大项目的信贷支持。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

八、加快法规和标准建设。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配套法规建设。落实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研究起草排污许可证条例。尽快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条例。修订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能效标识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组织制订、修订电炉钢冶炼和氧化铝、尿素等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 以及水源热泵机组、小功率电机、容积式空气压缩机、通风机、工业锅炉等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电石、热轧带肋钢筋等高耗能和易造成环境污染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制订电力企业节能降耗主要指标监管评价标准。

九、强化节能减排监管。加强对各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 督促各项节能减排优惠政策的落实, 坚决制止和纠正擅自出台对高耗能行业实行优惠电价、违规乱上高耗能和高排放项目等行为。加强节能减排执法检查, 严肃查处严重浪费能源资源、严重破坏环境、违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私自排污等问题。开展能效标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能源计量数据及使用、高耗能特种设备等专项检查。深入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 重点做好电力、钢铁、建材、造纸等12个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 强化对义务监督员的培训。发布电力企业节能减排情况通报。

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快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加强资源环境、循环经济基础研究, 建立体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中国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抓紧组建国家节能中心, 健全省级节能监察机构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结合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组织实施第二、三产业用能单位能耗调查和主要耗能行业重点耗能设备普查。继续推进污染源普查工作, 加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与统计等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 启动建设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监管信息平台。

十一、开展规划编制等重大问题研究。编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前期研究, 研究节能重大问题, 重点做好节能目标预测。对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十二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前期研究, 重点对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及排放指标等开展专题研究。做好“十二五”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前期研究, 重点是目标、技术路线、政策机制等, 特别是对垃圾处理技术路线、污泥无害化处理做专题研究, 为制订“十二五”规划纲要做好前期准备。

十二、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继续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以节油节电和全民节能为重点, 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 普及节能环保知识, 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做好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中国城市无车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六·五”环境日的宣传活动。各地区要对节能减排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开展“汽车节能环保驾驶”活动, 大力宣传节能环保驾驶理念。新闻媒体要加大节能减排报道力度, 宣传先进经验, 曝光反面典型, 发挥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上一篇:做私房菜400字作文下一篇:查慎行《村家四月词》的阅读答案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