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2024-04-22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精选10篇)

篇1: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

一、会议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二、会议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围绕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深入实施“四抓三支撑”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战略,更加注重开放开发、更加注重转型转移、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更加注重民族民生、更加注重安全安定,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三、会议精神

(一)必须牢牢把握“一项重大使命”,始终坚持“八个发展取向”,深入实施“十大重点行动”。

1、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使命,就是建设幸福美好

新甘肃。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和使命的重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是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必须长期为之奋斗的不懈追求。

2、必须始终坚持的八个发展取向:

一是坚持好中求快取向。推进又好又快发展是我省面临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加快发展。要着力把做大经济总量同提高发展质量结合起来,把调整优化存量与引进扩大增量结合起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我省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坚持“三化”并进取向。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对滞后,统筹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我们必须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着力增强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城市发展的能力;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着力增强城市带动乡村、承载工业发展的能力;在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着力增强农业支撑工业、保障城市发展的能力,加快形成“三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

三是坚持基础优先取向。基础条件薄弱,既是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制约,也是转型跨越发展的潜力所在。我们必须坚持把夯实基础放在全省发展的优先位置,突出交通、水利和城乡公用设施三大关键环节,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发展的保障能力。

四是坚持开放带动取向。开放开发是推进甘肃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观念的大更新,以市场的大开放促进资源的大开发。要充分发挥我省坐中连六和战略通道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等战略平台,充分营造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在大开放中推进大开发,在大开发中实现大发展。

五是坚持创新驱动取向。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转型跨越的强大引擎。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教资源比较丰富和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优势,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挖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潜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使甘肃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创新活力充分释放。

六是坚持绿色发展取向。甘肃生态具有多样性、脆弱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特点,推进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节约型生产方式、低碳型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七是坚持人才支撑取向。人才是富民兴陇的第一资源。我们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做到用足用好本土人才和引进吸收急需人才相得益彰、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筹抓好、培养开发人才和选拔使用人才同步推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八是坚持产业富民取向。发展富民产业是破解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低、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根本路径。我们必须把产业选择、项目建设和资源利用同富民惠民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共同促活,着力拓宽富民产业发展的渠道空间;坚持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同打造,着力提升富民产业发展的层次水平;坚持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技术帮扶共同推进,着力营造富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富民产业铺天盖地,使强省与富民同步发展。

3、必须深入实施的十大重点行动:

第一、联村联户行动。进一步在深入推进、创新方式、务求实效上下功夫,真正使这项行动成为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第二,多极突破行动。在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着力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旅游文化、现代服务、农副产品加工和新医药及生物产业等培育成新的支柱性产业。加快兰白都市圈建设,推进东部四市整体融入关天经济区,促进河西经济区发展,努力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多极支撑的新格局。

第三、项目带动行动。在全省上下进一步树立和强化项目意识,不断提高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和落实项目的能力。

以大项目好项目拉动大投资、培植大财源、带动大就业、促进大发展。

第四、扶贫攻坚行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新十年扶贫攻坚的重大机遇,统筹各种资源力量,突出重点区域领域,科学制定时序进度,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举全省之力打一场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和整体战,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第五、全民创业行动。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把丰富的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把分散的民间资金变成发展资本,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变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创业主体,把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第六、生态屏障行动。明确生态地位的全局性、紧扣国家的大战略,立足自身生态的脆弱性、采取有效的大举措,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重点生态区位治理为依托,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载体,以重点生态项目实施为抓手,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

第七、文化提升行动。着眼于建设文化大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龙头,着力在基础项目建设、文化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特别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倾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促进

篇2: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王三运同志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具体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一项重大使命”,始终坚持“八个发展取向”,深入实施“十大重点行动”。

王三运同志指出,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使命,就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和使命的重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是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必须长期为之奋斗的不懈追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就是努力实现“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层次、文化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发展的差距。

王三运同志指出,必须始终坚持的八个发展取向是: 坚持好中求快取向。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加快发展。要着力把做大经济总量同提高发展质量结合起来,把调整优化存量与引进扩大增量结合起

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我省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三化”并进取向。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着力增强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城市发展的能力;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着力增强城市带动乡村、承载工业发展的能力;在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着力增强农业支撑工业、保障城市发展的能力,加快形成“三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

坚持基础优先取向。坚持把夯实基础放在全省发展的优先位置,突出交通、水利和城乡公用设施三大关键环节,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发展的保障能力。

坚持开放带动取向。坚定不移地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观念的大更新,以市场的大开放促进资源的大开发。充分发挥我省坐中连六和战略通道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等战略平台,充分营造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在大开放中推进大开发,在大开发中实现大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取向。充分发挥科教资源比较丰富和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优势,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挖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潜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自主创新、集成创

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

坚持绿色发展取向。坚持把加快发展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节约型生产方式、低碳型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人才支撑取向。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做到用足用好本土人才和引进吸收急需人才相得益彰、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筹抓好、培养开发人才和选拔使用人才同步推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坚持产业富民取向。把产业选择、项目建设和资源利用同富民惠民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拓宽富民产业发展的渠道空间,着力提升富民产业发展的层次水平,着力营造富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富民产业铺天盖地,使强省与富民同步发展。

王三运同志指出,必须深入实施十大重点行动:

第一,联村联户行动。进一步在深入推进、创新方式、务求实效上下功夫,真正使这项行动成为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

第二,多极突破行动。在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着力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旅游文化、现代服务、农副产品加工和新医药及生物产业等培育成新的支柱性产业。加快兰白都市圈建设,推进东部四市整体融入关天经济区,促进河西经济区发展,努力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多极支撑的新格局。

第三,项目带动行动。在全省上下进一步树立和强化项目意识,不断提高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和落实项目的能力。以大项目好项目拉动大投资、培植大财源、带动大就业、促进大发展。

第四,扶贫攻坚行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新十年扶贫攻坚的重大机遇,统筹各种资源力量,突出重点区域领域,科学制定时序进度,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举全省之力打一场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和整体战,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第五,全民创业行动。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把丰富的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把分散的民间资金变成发展资本,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变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创业主体,把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第六,生态屏障行动。明确生态地位的全局性、紧扣国家的大战略,立足自身生态的脆弱性、采取有效的大举措,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重点生态区位治理为依托,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载体,以重点生态项目实施为抓手,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

第七,文化提升行动。着眼于建设文化大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龙头,着力在基础项目建设、文化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特别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倾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增强文化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强化文化辐射力,扩大文化影响力。

第八,效能风暴行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提升干部素质、优化发展环境的迫切要求。要在全省各级机关掀起一场“效能风暴”,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精简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着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行风和政风评议活动,坚决整治庸懒散慢的现象,坚决整治中梗阻塞的问题,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破除一切不

利于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服务开放、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增进一切为了群众、真诚关心群众、有效帮助群众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焕发一心谋事、扎实干事、能够成事的创业激情,努力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创效能、事事高效能的浓厚氛围。

第九,和谐构建行动。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福祉,是加快发展的前提。要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与平安创建活动,加快构建多层次的治安防控体系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竭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生产安全、社会安全和公共安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第十,先锋引领行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坚持把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同提高执政能力结合起来,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锻造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和时代先锋,为转型跨越、富民兴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是时代所需、民心所向、使命所系。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自觉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不为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时

篇3:专家解读甘肃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于2012年4月24日—28日在兰州召开。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同志代表十一届省委作了报告。围绕报告七个方面的内容, 甘肃省内专家作了全面、系统而有见地的解析。

一、发展基础和存在问题

(一) 六项主要指标。

2006—2011年, 经济总量由2277.35亿元增加到5020亿元 (全国47.2万亿) ;人均由8945元增加到18780元 (约2900美元, 全国4650美元) ;投资由1024.87亿元增加到4547.66亿元 (全国约40万亿) ;财政总收入由293亿元增长到930亿元 (全国10.37万亿元) ;农民收入由2134元增加到3870元 (全国6594元) ;小康社会程度62.7% (全国是80.1%, 西部约70%) 。

(二) 存在问题。

一是我省发展与全国的差距拉大,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 非公经济比重低、节能减排任务重, 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二是城乡居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 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不相适应;三是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环境不够优、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 与大开放大开发的形势还不相适应;四是一些干部和党员思想解放不够, 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不强, 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特别是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 与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任务还不相适应。这些问题主要是从客观原因上讲的, 主观原因还有很多。

二、基本经验和发展方向

(一) 基本经验。

必须坚持深化省情认识, 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 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 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坚持弘扬“人一之、我十之, 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 大力倡导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 不断把甘肃各项事业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把激活内力同借助外力结合起来, 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放在突出位置, 坚持依法办事, 夯实基层基础, 严格落实责任, 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以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 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 发展方向。

必须科学把握发展规律, 主动适应环境变化, 有效转化政策和机遇, 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 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 努力走出一条内陆边远地区开放开发和艰苦贫困地区后发跨越的新路子, 建设幸福美好的新甘肃。

三、党代会的主题和思路

(一) 重大使命。

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使命, 就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和使命的重托, 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 既是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的必然要求, 也是我们必须长期为之奋斗的不懈追求。

(二) 会议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 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三) 总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牢把握主题主线, 围绕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不断解放思想, 大胆开拓创新, 深入实施“四抓三支撑”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战略, 更加注重开放开发、更加注重转型转移、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更加注重民族民生、更加注重安全安定, 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四、未来五年的宏伟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努力实现“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这个目标只是全国的中下水平, 因为核心参照系是西部地区。

(一) 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

考虑到2000年以来的实际增长规律, 即国家速度下调, 西部速度上升。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必须保持1 2%以上就可以实现 (全国约8%, 西部约10%) 。

(二) 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层次、文化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核心是经济增长保持高速度、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文化产业保持20%以上的增长, 重点生态项目建设顺利。

(三) 主要经济指标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

全国方案 (8%) :保持经济增长10%、财政收入20%、城镇收入12%、农民收入1 3%以上;西部方案 (1 0%) :保持经济增长13%、财政收入20%、城镇收入13%、农民收入14%以上, 就可以实现《47条》的目标要求;小康方案:2002-2010年, 全国小康社会进度每年2个百分点, 甘肃1.7个百分点。每年提高4个百分点, 可以达到全国要求, 提高3个百分点可以达到西部水平。

(四) 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发展的差距, 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核心是经济发展差距, 经济实力提升了, 小康社会和其他指标一般都可以得到改善。

五、转型跨越的发展战略

(一) 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重点。

必须坚持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有条件的原则:一是把重点放在政府管理制度改革上, 用政府制度改革促进企业制度、市场制度、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二是把重点放在改善跨越发展的基础条件上, 利用国家政策叠加的大好机遇期, 比较快地解决好铁路、高速公路、民航机场、县乡村道路、农村大中型水利设施、重点生态区保护性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三是把重点放在有条件、有基础、有一定优势的产业发展上, 比较快地培养出甘肃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经济增长极、经济增长区。四是把重点放在科学开放、全方位开放上。

(二) 选择科学的转型跨越发展模式。

我省跨越发展的产业支撑重点应该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在工业方面, 要以金川公司和白银公司为代表的有色冶金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以酒钢为代表的黑色金属材料工业延伸产品大开发、以兰州铝业为代表的资源产业大进大出发展、以兰州和庆阳石化工业为代表的传统能源生态化发展、以河西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等。二是在农业方面, 规模化产业的问题已基本解决, 今后的发展重点要放在围绕“4个1000万”, 建设比较完整的加工业和贸易体系上。三是在第三产业方面, 目前有跨越条件的是旅游业和文化产业, 这方面我们有许多优势资源和基础条件, 重点是标准化、技术化、信, 息化以及综合开发和竞争力的提升问题。

(三) 实施转型跨越发展的正确策略。

一要注意跨越发展的阶段性。跨越发展一般需要经过准备、实施和完善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注意把握好阶段更替的节奏, 不要出现空档。二要注意跨越发展的条件性。这需要在资本投入、技术投入、人才投入、政策投入等方面做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三要注意跨越发展的区域性。有的地方和有些产业可能条件比较好, 可以提前实现跨越, 有的地方和有些产业确实还不具备跨越的条件, 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准备时期。四要注意逐步提高跨越发展的能力。这包括推动力、支撑力和持续力三方面的实力问题。推动力是依靠利益机制实现的, 所以提升推动力必须把改革分配政策、调整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执行好奖励激励政策放在重要位置。支撑力是讲生产力的作用, 实际上就是指人才和技术的作用问题。持续力是指投资环境、发展环境、政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质量问题, 这也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六、坚持“八个发展取向”

一是要坚持好中求快取向。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坚持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加快发展。二是坚持“三化”并进取向。现代产业格局: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优势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三是坚持基础优先取向。坚持把夯实基础放在全省发展的优先位置, 突出交通、水利和城乡公用设施三大关键环节, 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不断增强发展的保障能力。四是坚持开放带动取向。坚定不移地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观念的大更新, 以市场的大开放促进资源的大开发。五是坚持创新驱动取向。充分发挥科教资源比较丰富和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优势, 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多挖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潜力, 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 加快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六是坚持绿色发展取向。坚持把加快发展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推广节约型生产方式、低碳型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 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七是坚持人才支撑取向。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 做到用足用好本土人才和引进吸收急需人才相得益彰、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筹抓好、培养开发人才和选拔使用人才同步推进, 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八是坚持产业富民取向。把产业选择、项目建设和资源利用同富民惠民紧密结合起来, 着力拓宽富民产业发展的渠道空间, 着力提升富民产业发展的层次水平, 着力营造富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让富民产业铺天盖地, 使强省与富民同步发展。

七、重大任务和对策

(一) 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一是加快形成多元化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 着力培育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五大新兴产业。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做大做强马铃薯、现代种植、中药材、经济林果、蔬菜和草食畜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 加快建设环兰州城市群、东部四市城市群和河西走廊城市群。四是加快提升基础承载能力, 提升交通通达能力、水利支撑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五是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力争未来五年非公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二) 促进社会和谐,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一是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统筹抓好六盘山区、秦巴山区、藏区三大片区和“插花”型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二是大力促进创业就业, 着力打造具有甘肃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劳务品牌。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四是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均衡等体系。六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七是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努力建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八是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三) 加快文化大省建设,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深入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 树立坚韧、智慧、开放、创新的新形象。二是深入实施文化服务惠民工程, 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三是深入实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 着力提升甘肃文化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四是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 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增长30%以上。五是深入实施文化体制创新工程, 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四) 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着力打造生态安全屏障, 努力把我省建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二是着力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 建设7大循环经济基地, 培育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三是着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四是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倡导节约、健康、文明、科学的绿色生活方式。

八、创新实施跨越发展战略的保障条件

(一) 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方针。

一是要继续保持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一贯性和稳定性, 避免大起大落。二是要加快提升基础承载能力, 全面提升交通通达能力、水利支撑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 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三是要继续保持稳定运行、稳定物价、稳定秩序的政府宏观调节导向。四是要继续保持投资持续增加的状态, 比较好地解决我省基础设施方面的发展瓶颈;五是要继续实施我省区域发展战略, 在“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上培育新的发展增长极;六是要继续解决好民生和社会发展问题。

(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 创新经济发展的基本机制和经营方式;二是要坚定只有开放搞活才能真正做好的观念, 用外部机制督促内部机制发生变化;三是要加大结构调整的节奏, 在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结构的合理化上创造效益;四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取向, 大力支持各种形式的创新和创业活动, 营造全民关注和参与的发展局面;五是要坚持文明发展, 继续加强对生态敏感地区、生态脆弱地区以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建设。六是整合开发区, 发展大型专业开发区和大型专业市场, 推动县域经济向园区集中、向城镇集中, 培育发展一批经济强县区。

(三) 关键在于提升发展能力。

一是要努力提高宏观决策质量。要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报告提出的新思路和新战略, 凝聚发展重点, 破解发展难题, 细化战略, 完善规划, 充实项目库。二是要努力提升发展能力。特别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 提高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的思维水平、决策水平和驾驭水平, 努力实现由依靠资源实现发展向依靠能力实现发展的转变。三是要努力放大政策效应。把用足用活国家政策、争取国家项目、争取外力援助作为保障发展的重要能量。四是要坚持开放带动取向, 努力参与国家竞争, 要改变单纯开放观念, 把对外开放与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密切结合起来, 在扩大外商直接投资、扩大外贸、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方面争取有新的进展。五是要努力提高支撑水平。要围绕创新意识、技术进步、市场运作、人才开发等, 建立新型的发展支撑机制。

(四) 强化跨越发展的保障条件。

一是强化体制机制保障, 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国有资产监管、农村综合改革, 让各类要素充分流动, 使创造活力竞相进发。二是强化科技保障, 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及其服务体系和成果交易平台建设。三是强化人才保障, 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为各类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使甘肃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创新创造的沃土、舒心生活的乐土。四是强化作风保障, 以深入开展省市县乡四级机关“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有效载体, 着力转变作风, 使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真正做到盯住目标、咬定不放、一抓到底、抓实见效。

(因无作者详细通联地址, 请作者见文后速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责任编辑:王宁涛

篇4: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这次党代会,是在江苏发展进入新阶段,“两个率先”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将全面总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动员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而团结奋斗。

一届党代会就是一个新的发展节点,在新的起点检视回顾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历程,可以欣喜地发现,不论国内外局势如何风云变幻,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如何持续发酵,江苏发展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过去5年,全省人民紧紧同绕“两个率先”目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实现新跨越,胜利完成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成就卓著,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两个率先”取得阶段性成果。5年来,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逆势上扬,保增长任务圆满完成;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惠及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群众对社会和谐的满意度认可度不断提升;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5年不懈奋斗,创造的物质财富固然令人欣慰,创造的精神财富更加影响深远。在共克时艰,应对金融危机进程中,全省上下迎难而上、危中求进的勇气和决心充分彰显,干部群众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聪明才智竞相涌流,“抓住战略机遇期,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的响亮口号深入人心,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辉煌成就必将彪炳史册,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史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过去5年,我们之所以能在宏观不利的背景下化危为机,不断取得科学发展新业绩,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使江苏长远发展的战略优势得以凸显。二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两个率先”内涵,提升“两个率先”标准,使“两个率先”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三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导向,坚持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承诺落到实处。四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领导水平、执政能力,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核心力量。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强化又好又快的发展导向,“两个率先”事业就能顺利推进,江苏这条行进中的航船就能乘风破浪,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当前,全省各市党代会已经圆满结束,换届产生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陆续走上岗位。今后5年,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重任,历史地落在这一届党委和领导班子肩上。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思想统一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创新局面、树立新形象,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更自觉地加强学习,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做科学发展的表率、联系群众的表率,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表率,凝聚起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强大力量。

篇5: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一、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基本情况

4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兰州隆重举行,会期共5天。会议回顾总结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全面部署了今后五年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中组部、中纪委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有关同志到会指导。出席会议的代表、特邀代表共606人。

大会的议程有四项:

一、听取和审查了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的报告;

二、审查了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三、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届委员会;

四、选举了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王三运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报告;省纪委作了题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实现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目标提供坚强保证》的书面工作报告。大会审议通过了这两个报告。

大会选举产生了十二届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和省纪委委员。

二、大会的主要精神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王三运书记代表十一届省委所作的《工作报告》和省纪委工作报告中。

(一)王三运书记代表十一届省委所作《工作报告》主要精神 王三运书记作的报告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

1、《报告》从八个方面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来的发展成就: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二是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三是区域发展迈出新步伐。四是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

五是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特别对科技工作给予了肯定,《报告》指出“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六是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七是民主法治呈现新气象。八是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2、《报告》指出发展面临四个方面的矛盾和制约,提出六个方面做好甘肃工作的主要体会:

四个方面的矛盾和制约:一是我省发展与全国的差距拉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任很突出,非公经济比重低、节能减排任务重,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二是城乡居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

不高,与城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不相适应;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环境不够优、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与大开放大开发的形势还不相适应;四是一些干部和党员思想解放不够,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不强,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与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任务不相适应,等等。

六个体会:一是必须坚持深化省情认识,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甘肃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坚持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大力倡导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不断把甘肃的各项事业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把激活内力同借助外力结合起来,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五是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依法办事,夯实基层基础,严格责任落实,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六是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着力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第二部分: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1、《报告》综合分析了未来五年建设小康社会面临最大的矛盾、机遇、希望、责任以及4个经济社会的特征和变化:

未来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黄金期。

我们面临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的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希望是开放开发、最大责任是富民安民。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四个特征和变化。一是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但外部总体环境日益复杂;二是发展的优势更加凸显,但区域竞争压力日益加大;三是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但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近;四是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但社会利益诉求日益多样。

3、《报告》强调指出:今后五年具体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一项重大使命”,始终坚持“八个发展取向”,深入实施“十大重点行动”。

“一项重大使命”:就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努力实现“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即 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层次、文化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发展的差距。

“八个发展取向”:一是坚持好中求快取向;二是坚持“三化”并进取向;三是坚持基础优先取向;四是坚持开放带动取向;五是坚持创新驱动取向。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报告指出“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转型跨越的强大引擎。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丰富和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优势,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挖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潜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使甘肃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六是坚持绿色发展取向;七是坚持人才支撑取向;八是坚持产业富民取向。

“十大重点行动”:一是联村联户行动;二是多级突破行动;三是项目带动行动;四是扶贫攻坚行动;五是全民创业行动;六是生态屏障行动;七是文化提升行动;八是效能风暴行动;九是和谐构建行动;十是先锋引领行动。

第三部分: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重点突出5个方面的主攻方向。

1、加快形成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

2、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

3、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4、加快提升基础承载能力。

5、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第四部分: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坚持惠民、利民、富民、安民导向,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更好地保障和或改善民生。主要在八个方面加强工作:

1、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2、大力促进创业就业。

3、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7、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8、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第五部分: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主要实施五大工程

1、深入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

2、深入实施文化信息惠民工程。

3、深入实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

4、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

5、深入实施文化体制创新工程。

第六部分: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着力在四个方面抓好工作:

1、着力打造生态安全屏障。

2、着力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

3、着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4、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第七部分:提高党的建设化水平,为转型跨越、富民兴陇提供坚强保证

《报告》提出六方面要求:

1、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凝聚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一要强化领导核心;二要牢牢把握重心;三要切实顺应民心。

2、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夯实团结奋进的思想根基。一是大力加强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大力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三是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3、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锻造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是坚持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是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报告》指出“重用敢抓善成的干部,褒奖贡献突出的干部,支持一身正气的干部,鼓励踏实肯干的干部,真正把最优秀最适合的干部用在最关键的岗位,用在最能出生产力的地方,用在最重要的增长极和新的增长点,用在最复杂和困难的部位。要真正重视和体现干部用业绩说话、项目为干部说话,干部用民意说话、群众为干部说话”。

三是坚持以战略眼光优化干部结构。四是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5、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彰显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一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二要大兴改革创新之风;三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6、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大廉政教育力度;二是加大源头防范力度;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四是加大专项治理力度;五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二)省纪委工作报告主要精神

本次座谈会上我就简要介绍一下纪委的工作报告。报告分为过去五年的工作、主要体会和今后的工作建议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 第二部分:五年工作的主要体会 第三部分:今后五年工作建议

篇6: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刚刚闭幕,我镇认真组织学习了此次大会精神。深刻了解了王三运书记的讲话精神。大会精心描绘了未来五年甘肃发展的宏伟蓝图,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奋斗。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此次会议是一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大会,他吹响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为民富民的进军号角。大会上省委书记王三运同志在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高屋建瓴,一方面肯定了我省在过去五年内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次党代会中王三运书记对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及领导干部提出严格要求。他强调转型跨越、富民兴陇,关键在党、根本在人。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王书记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自觉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不为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勇于担当、善谋敢为的责任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要求、无愧于人民愿望、无愧于岗位职责的光辉业绩!

学习中,我不光看到为了全省经济发展做的指导,重要的事还有对我省文化大发展的五项具体工程,即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文化服务惠民工程、文化精品打造工程、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和文化体制创新工程。这“五大工程”,是对我省文化大发展规划的新蓝图、新目标和新希望。我们必须在思想认识、政策导向和实践上向“五大工程”聚集。而对于文化“五大工程”具体要求,我们基层教育者能做的最基本的就是要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是要做好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培养好祖国未来的花朵,栋梁。

深刻领会、坚持完善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具有重大意义。报告指出:“五年来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办好甘肃的事情,最根本的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中央精神和甘肃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和探索中,得出的最根本的经验,是“六个必须坚持”的纲领和灵魂,是今后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我们必须坚持深化省情认识,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实践证明,只有真正找到一条符合甘肃实际、能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特色发展之路,科学发展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广阔。必须坚持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大力倡导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不断把甘肃的各项事业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把激活内力同借助外力结合起来,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甘肃发展的步伐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活力要进一步增强,就必须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形成有利于生产要素充分流动的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如果社会建设滞后,社会各方面矛盾必然增多,经济建设的制约因素也就会增多;经济建设如果不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也就会失去发展动力和支撑。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依法办事,夯实基层基础,严格责任落实,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全省上下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始终保持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改革发展的航船才能加速驶向胜利的彼岸。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着力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会议对未来五年发展机遇和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明确了未来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指出,我们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希望是开放开发、最大责任是富民安民。要求我们必须科学的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转化政策和机遇,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努力走出一条内陆边远地区开放开发和艰苦贫困地区后发跨越的新路子,实现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围绕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深入实施“四抓三支撑”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战略,更加注重开放开发、更加注重转型转移、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更加注重民族民生、更加注重安全安定,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使命,就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围绕今后五年努力实现“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的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要求我们一定要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有一种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紧迫感,有一种说了就干、干就干好的务实精神,奋力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好中求快,“三化”并进、基础优先、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人才支撑、产业富民的八个发展取向,要求我们在加快发展中必须理清思路,统筹兼顾,寻找差距,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重点在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中,必须在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上下功夫,切实解决诸多矛盾和问题,抓紧抓好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容不得半点闪失与马虎。

篇7: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学习心得

近日,学校组织我们全校师生学习了中共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此次会议是一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大会。他吹响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为民富民的进军号角。大会上省委书记王三运同志在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高屋建瓴,一方面肯定了我省在过去五年内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此次党代会中王三运书记对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及领导干部提出严格要求。他强调转型跨越、富民兴陇,关键在党、根本在人。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王书记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自觉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不为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勇于担当、善谋敢为的责任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要求、无愧于人民愿望、无愧于岗位职责的光辉业绩!

身为一名教师,我对此次会议感触颇深,同时又充满压力。如何能够将这次讲话精神落实到自身的工作中,如何能更好的为学生和社会服务是我现如今所面对的最关键的问题。第一,要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就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二,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原则。坚持学以致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改造主观世界,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为人民谋福利的自觉性。将所学知识带进平时工作当中,进行检验评估,及时改进,积累工作经验,完善自身不足,不断得到进步。

第三,做好本职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观点,掌握学生的各种需求,力求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篇8: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袁贵仁代表教育部党组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 向北京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 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 北京师范大学发扬“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务实、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 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 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特别是教师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袁贵仁强调,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全面提高质量、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进程中。北京师范大学刚刚庆祝了建校110周年, 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好这次党代会,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贯彻今年教师节期间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贺信、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和刘延东国务委员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总结过去6年的工作, 深刻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科学确立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 对于开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袁贵仁对即将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党委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持立德树人, 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努力形成育人合力。二是全面提高质量, 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牢固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国家需要作为衡量质量的根本标准。以特色发展促进质量提升, 巩固提高传统优势, 丰富拓展比较优势, 探索寻求新的优势。以机制创新促进质量提升, 下大工夫创新内部管理机制, 花大力气推进协同创新。以队伍建设促进质量提升, 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和高水平学术团队建设, 鼓励支持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茁壮成长。以扩大开放促进质量提升, 扎扎实实开展多层面、有质量的交流合作, 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三是加强党的建设, 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希望新一届党委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成为一个讲政治、懂教育、善管理的新班子。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加强办学治校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把各类优秀人才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始终坚守党的“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

篇9: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会议。

牟怀岐传达了陕西省十二次党代会会议基本情况、会议主题、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重点传达学习和解读了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代表中共陕西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所做的报告和省纪委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牟怀岐就省科协学习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各机关部门、直属各事业单位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代会的精神实质,首先应认真研读赵乐际书记代表省委所做的报告,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省科协党组中心组要做出专门安排,认真研读赵乐际书记的报告,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深入学习,机关党委要对机关和直属单位两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学习作出具体安排,各党支部要认真组织好党员学习,要把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党代会精神上来,为“十二五”科协事业和科协工作的更大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更好的为全省发展大局服务。

二是紧密结合实际,卓有成效地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要把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科协实际,把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狠抓落实、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强大动力,省科协前五个月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但后续任务仍十分繁重,要以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为契机,推动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取得更好实效:要进一步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推荐评审工作;要着力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进一步做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要深入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搞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推荐评审,力争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比上年度较大提高,推动陕西省科普惠农富民计划和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取得新成效;努力推进科技馆新馆建设可行性研究编制工作;积极搞好学会改革与建设,启动实施省级学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

三是切实搞好“三问三解”活动,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和党的建设。要在年初全委会安排布置的基础上,按照省党代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要细化活动安排,落实活动的各项措施,扎扎实实推动活动取得成效。通过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的工作;通过活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克服衙门作风。要进一步弘扬科协组织密切联系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在群众中汲取营养和智慧,通过活动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和责任意识,想问题、办事情从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出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做好每一项工作,使科协组织服务群众、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作风不断发扬光大。(王晶 编辑:逯敏飞)

篇10: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4月28日,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闭幕,十二次党代会,是在全省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奋力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是我市发展新经济,建设魅力新敦煌,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跨越将掀开的新一页。

通过对党代会精神的学习,我能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对于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过去五年,是全省上下在克难攻坚中勇创辉煌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社会建设成效最好的时期,是我们努力赶超,坚实步伐,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实基础。省委书记王三运提出了“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希望通过经过五年努力,使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党代会的全面部署,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战略思路。

在新的蓝图的指导下,结合我们景区的实际情况,着眼于优质服务的工作要求,对照自身还存在一些不足,现形成心得体会如下:

一是认真参加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养。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地学习,使我对大形势大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能帮助我明确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对于指导日常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政治上,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清醒和自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是要切实增强服务理念。服务理念是整个景区工作的核心,处于基础地位,决定了服务的定位和方向。我们要强化服务理念,在业务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增强业务。作为窗口工作的一线人员,我们要严格遵守“服务至上,关注细节,延伸服务”的工作宗旨,把窗口服务工作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上,抓好细节,积极完善和优化服务功能,延伸服务内涵。在实际工作中,我会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服务细节,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是理论结合实践,努力提高工作实效。省十二次党代会是推动景区思想解放,科学发展的一次大促进。因此,要深刻学习领会活动精神,结合实际工作,全面加强业务素质,提高工作实效,扎扎实实地做好景区工作,为慕名而来的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同时为铸造“某某”的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优秀企业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区招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