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 一波三折有收获

2024-04-10

千淘万漉虽辛苦 一波三折有收获(共9篇)

篇1:千淘万漉虽辛苦 一波三折有收获

我们学院要求学生暑期开始实习,可是笨鸟先飞、不甘落后的忧患意识,使我五月份就开始张罗联系实习单位,直到九月份结束实习任务,先后在两家单位实习。如今细说从头,确有一番感叹。

一、报社实习辛酸史——大学生是个蚂蚁吗?

五月份起,我便不放过任何实习的信息和机会,通过bbs上得知某报社正招收实习生,该报社是从属于南方报业集团,为南方日报的子报,往年暑期均会策划举办大规模的夏令营活动。我自认从小有几分笔上功夫,便带看发表过的一大叠作品去应聘了。可是该报社并没有翻阅我的作品,只问了我几个简单的问题,便同意接收我为其编辑部实习生了。可是接下来的情况,却让我无时不刻不想打退堂鼓。

办公室遭遇辱骂当我满怀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刚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便有一个负责网页的男的过来问我:“你是汕头人?”我报以一笑,回答是。没想到他用不屑的语气说到:“我最讨厌的就是你们汕头人,你们汕头人都虚伪、自私、浮夸、不讲信用;汕头这个城市也真的很烂,那么好的地域条件都被你们汕头人搞得乌烟瘴气……”这一连珠炮似的对我家乡的攻击,使我完全呆愣了,我完全没有预想到会遇到这种诽谤。等我缓过神来想辩驳几句时,他又挑衅地问:“你学什么专业的?”答曰公关。“那么多专业都不学,偏偏学公关。这是什么烂专业?……”我试图以我的专业知识来纠正他的错误观点,可是发现一切都是徒劳——一切正统的理论都被他强奸个遍。我只好不做声了,期待他发完谬论赶快闭嘴。

而更让我前所为见的是一种奇特的办公室景观:除了我和他,办公室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没有人出来主持公道,只是任凭那种叫嚣和辱骂充斥在空气中——一种冷漠的事不关己的空气。或许这是世态。仅仅是第一天,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人身攻击,已经使我对报社视为畏途了。现在细想,自己缺乏一种泰然,那种公关口才课上陈大海老师所言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技巧,那种“走自己的路,让疯狗继续咆哮”的练达。感谢这条疯狗的辱骂,给我以心理素质的猛烈锤炼。

“我的作品不是垃圾”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可是却被别人认为你展现的都是垃圾,我应该作何感想呢?为了让主编更好的发现我的才干,以安排适合的任务给我,我将我所有的作品装箴了一下,洋洋洒洒近几十篇,必恭必敬地递到主编桌前。主编接过说了一句:“好,有时间我会看的。”便随手丢在了桌子的一角,继续他的工作。

几天后,有一责编说要看我的作品,我便请主编拿出来让我带过去,他眼睛也不看我一眼就说:“我忘记放哪里了!”因为情急,我说道:“您找一下好吗?一定在您这里的。”他答道:“或许我丢掉了,如果我每样东西都保留,我的桌子上的垃圾便堆积如山。”因为年轻气盛,我冲口而出道:“可是我的作品不是垃圾!”或许在这一刻,我得罪了主编大人了。得意之作被称为垃圾,我的自尊严重受损了。

只能这样解释:即便你在校园自我感觉良好,出到社会你只是一颗空气中的尘埃,人家一口气便把你吹落了。

称赞我才华横溢的人跳槽了我每天到报社的工作便是贴信封、打电话、端茶倒水。不过我安慰自己,年轻人多干一点是不会吃亏的。可是我仍有点怀才不遇之感,希望有机会让我发挥自己在文字编辑方面上的才能,毕竟我已经做过很多年的编辑了。

终于,报社来了一位前辈,他就是原《家庭》杂志的编辑,国内小有名气的小说家王海椿。他看了我的作品之后,赞不绝口,甚至用“才华横溢”来形容我,他鼓励我多创作,他会提供机会让我发表文章,或者让我参与正式的编辑工作。我受到莫大的鼓舞,以为我已经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了。谁知道,过不了两天,我上班的时候听说他跳槽了!去了河南《百花园》杂志社了。我又一次和机会失之交臂。我又每天过着贴信封。打电话的打杂生活。记得李老师在上新闻写作课时,在联系孙志刚事件时候说道:“大学生只是个蚂蚁。”当代大学生确实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不是什么“特殊材料做成的人”了,而象微乎其微的妈蚁。孙志刚是一只丧失了生命权的蚂蚁,而我即使是蚂蚁,也要作一只抗争不息的蚂蚁——蚂蚁会有它的价值的。

二、进发电视台

“我会做文案”能进去电视台实习,要感谢我的一位朋友。当初她告诉我广东电视台某个新的娱乐节目正在找大

学生作主持人,她推荐我去尝试。于是我便去了,我们学校的很多风云人物都参与了这个竞争,包括珠海小姐冠军贾环宁、校辩论队队员黄磊、舍冰娜等同学。我不求入选,只求有机会和这些优秀人才交流一番,开拓视野。通过试镜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核,剧组人员给我的评价是:“形象好,谈吐得体,不足之处是略显柔弱。”趁着他们对我印象还可以,我便大胆提出我要到这个剧组实习的愿望,我说:“我懂策划,文笔好,会做文案”,居然-拍即合。后来,我们这些大学生均无缘作主持人,因为最后选定了-个专业主持了。但是,只有我得到了到电视台实习的机会。

作电视媒体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有关媒体工作者的素质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下面仅从我在电视台的实习经历,我自己最深的体会只有一点: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老话,但经久不衰。作电视媒体这一行,饿着肚子加班是家用便饭,熬夜写方案策划就是夜宵。七八月拍外景要顶着猛阳,冒着酷暑。才几天功夫,我这副“弱柳扶风”的骨架便招架不住,叫苦连连,几乎到了形容憔悴、垂垂老矣的地步。后悔自己没有趁年轻时候锻炼锻炼。我是剧组里最年轻的,可是却是最易疲倦的。

敬业的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你绞尽脑汁出来的上百个策划方案,只会被选中一个。而为了这个方案你会搞到心力交瘁。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准备和精神状态,还是另寻高就吧。

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千淘万漉虽辛苦,就算被磨练得遍体鳞伤,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

篇2:千淘万漉虽辛苦 一波三折有收获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去年下半年,我有幸听了十三节高中语文评优课,执教的是季羡林的优秀散文《清塘荷韵》。十三位教师分两天,均于上课前一天下午知道执教的课文后独立备课(但允许上网),然后按抽签顺序,逐一登台亮相。说实话这十三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驾驭课堂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着实令人佩服。一天七节课听下来,感到美中不足的是:虽然教者大多都有意识的注意了引领学生去与文本对话,可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却总是浮于表面,很不到位,甚至出现了游离了文本都不顾的现象。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如果我来上这篇课文,将如何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呢?回到学校,我认真的研读了《清塘荷韵》,并在网上搜索了大量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生平、为人、治学以及这篇散文的资料,不禁心有所悟:在《清塘荷韵》这篇散文中不仅融入了作者的美学观、人生观、价值观,通篇还渗透着禅理,洋溢着理趣。晚自习时我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走进教室,同我的学生共同走进《清塘荷韵》,走近季羡林先生,上了堂“清炒”式的阅读指导课,学生们竟然参透了文中的理趣与禅趣——关注生命,歌颂生命;心有所系,乐观豁达;平静如水,宠辱不惊;万事随缘,不必刻意追求。两个月后,我在一所重点中学用自己制作的课件上了堂带“荤腥”的课,效果同样比较理想。于是我想:与文本对话,绝不只是要求学生去感受与体验,更重要的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融会。如果老师本身对生活的认识不全面,对生命的理解不深刻,与文本的交流、对话不到位,怎么能够引领学生去与文本对话呢!

袁振国先生认为:“文科教育是技能的教授,更是生命的对话”。作为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中对话者之一的教师,理应是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生活态度、审美水平对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起着向导作用!因此,为让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教师就必须在备课、上课乃至于课后认认真真地与文本对话,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正确的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弄清作者表达的方式,充分利用并开发教材和课堂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情感的熏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找到阅读的乐趣,进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志趣。如果我们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备课不到位,就不可能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中积极、正确、智慧地引导学生与文本交流。作为教师对每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应该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与每篇教材的对话中有所提高。这应当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教学基本功,可在教学实践这又往往是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的。我们的备课与上课太依赖教参和别人的思想了!这就难免出现对文本的理解刻板、教条、贫乏、单

一、概念化和公式化了。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需要强调的是,这“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必须是因人、因文、因事、因时而变的,必须是多元的,但绝不是让我们和学生记忆别人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海德格尔说得好:“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就是学本身,而非旁的什么东西。”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首先就是引领学生与文本、作者、同学、老师乃至生活对话,而不是将自己或别人的解读塞给学生。

了解了季羡林先生的人生经历、学识专长、治学态度,结合他的有关作品细读《清塘荷韵》,你一定会发现文中字字机杼,作者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对生活的至亲至爱,对佛理的独到认识,必然会令你拍案叫绝!表面看来文章叙述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个十分平常的故事:友人从洪湖捎来几颗莲子,作者把它投入池塘里,在一年复一年的焦急等待中,蛰伏的莲子终于破土而出,其形其色蔚为壮观。但透过“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花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些文句和作者着意描写的“池花对影落”、“邻居,天天兴致勃勃地数荷花的朵数”和“我”的“小白波斯猫毛毛扑入水中”的细节,结合对作者的另一篇散文《二月兰》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文中绝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植物一的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更是“写季先生的人生感悟,以荷喻人,藉荷抒情,借荷明理”。其实师生们能参透这些已经很不错了,可我在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思考了这样几个问题:①作者是着意种荷的吗,如果是,为什么不主动去找种子;如果不是,为什么丢下种子前要“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呢?②作者真的“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如果说不是,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又是什么?③反复强调“季荷”的目的何在?④作者在写到“池花对影落”的细节后,为什么要说“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作者参悟到什么了吗?⑤为什么要写“小白波斯猫毛毛扑入水中”得细节呢,这个细节表了作者怎样的意图?⑥在写到“一个喜爱荷花的邻居,天天兴致勃勃地数荷花的朵数”的细节以后为什么要补上一句“我虽然知道他为人细致,却不相信他真能数出确实的朵数”呢?⑦为什么在结尾的时候,要写“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花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呢,这“梦”又是指什么呢?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我将我与文本对话时的这些思考相机提供给学生,为学生的参读提供思路,同时我还让学生就类似“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等文句及用词进行推敲,对文章中关于荷的惊人的扩张态势的描写进行赏析,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研读的兴趣。

所以,我觉得袁振国先生说的:“要学生有感受,教师首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要首先能体验;要学生动情,教师要首先动情”确实很有道理。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取决于教师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在今天看来,过去我们所要求的“吃透教材”,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没有参透文本,就难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了,只有教师参透了文本,才可能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共同发表见解、共同争论、共同得出结论、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才可能实现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江苏省通州市金沙中学凌宗伟 邮编:226300

篇3:千淘万漉虽辛苦 一波三折有收获

取暖

苏杨

夜,一如既往的寂静、寒冷刺骨……

小时候,我怕黑,妈妈总是在床边陪伴我,直到我入睡才离开。夜晚是很冷的,尤其是在冬天。每天晚上,刚钻进冰凉的被窝,我的身子总是冷的,因此睡觉前, 妈妈总是先用热水袋焐暖自己的身子,然后钻进我的被窝,给我取暖。

那时候,我总以为,妈妈的身子是天生的暖和, 妈妈给我取暖是天经地义的。可后来我才知道,妈妈她自己也怕冷,她给我取暖的时候,总是后背露在外面,用她前身的余热给我取暖。暖在我的身上,可凉在妈妈的背上。我可算体会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伟大母爱了。

前几天, 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妈妈为我暖被子的情景, 不由得想像游子一样“报得三春晖”了。

那天夜里, 我偷偷地来到妈妈房间。妈妈也是才上床,还没睡着。“你来干什么?你大了,不能跟妈妈睡了。”妈妈摇了摇脑袋。

我摸了下妈妈的额头, 又亲了亲妈妈的脸蛋,然后撒娇似的对妈妈说:“就今天一晚嘛,我好久没跟你睡了。”说着,钻进了妈妈的被窝。

天哪!妈妈的身子是那么的冰凉,每天晚上,她竟是这样睡觉的!我在床上享受着电热毯, 妈妈竟在床上忍受着冰冷的煎熬。

我紧紧地抱住妈妈,也像以前妈妈给我取暖似的,在冰冷的被窝里,用我热乎乎的身子给妈妈取暖。我用脚碰了碰妈妈的脚,啊! 原来妈妈的脚上,早已满是冻疮了,像一块精美的台布被烧出了几个洞似的,让我好不心疼。我伤心地问妈妈:“妈,你为什么不买个热水袋焐焐脚呢? 你看你脚上都起冻疮了。要不,我把电热毯搬到你这边来吧? ”

妈妈却一本正经地说:“花那钱干什么?我不需要电热毯,你是妈妈一生的宝贝,只要你不冻着饿着,妈妈就不感到冷、不感到饿。快睡觉吧! 明天还要早起呢。”

那一夜,是一如往常的寂静、寒冷刺骨……只不过,比以往多了一丝温情。

课前导学

在以“取暖”为题的作文中,苏杨同学的这篇习作有亮点:她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了暖人心脾的挚爱亲情。然而,这篇习作在材料的提取上,是有问题的。同学们,请再仔细阅读一下这篇习作,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

【病理透视】

1.师生初诊 :学生们汇 报课前“初 诊”的意见

李雪晨:“苏杨同学的作文素材粗一看,好像是来自于她本人的生活,有感人的地方,只是,不太真实的细节影响了情感的表达, 以至于让人觉得素材是假的,情节是虚假的。比如‘小时候……睡觉前,妈妈总是先用热水袋焐暖自己的身子,然后钻进我的被窝, 给我取暖’‘她给我取暖的时候,总是后背露在外面’,这个素材看起来比较感人, 体现了妈妈对女儿的爱,可是仔细想一想, 这个素材是有问题的:一个热水袋就能把全身焐暖吗? 而且,既然是钻进了被窝,妈妈的后背又怎么会露在外面呢? ”

陈老师:“确实如此。一般来说,从生活中获得的写作素材,必须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精心提取,同时,要特别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即使是虚构的作品,也要符合生活逻辑,不能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陈至立:“文章开头, 苏杨写自己小时候怕黑, 妈妈总是在床边陪伴她。从文章的题目和后面的内容看, 这个可以不写,这样,就能更好地突出主题。”

陈老师:“我同意陈至立同学的看法。我们不能不加选择地把什么材料都写进作文中去,所选择的材料必须能为中心服务。如果不舍得去掉这则材料的话,那么,小作者也应该交代一下妈妈的陪伴给了‘我’心灵的温暖。”

董灿:“我也发现了一处材料显得虚假的地方:‘我用脚碰了碰妈妈的脚, 啊! 原来妈妈的脚上,早已满是冻疮了,像一块精美的台布被烧出了几个洞似的,让我好不心疼。’只是自己的脚碰了碰妈妈的脚,怎么就知道妈妈的脚上早已满是冻疮了呢?而且,还‘像一块精美的台布被烧出了几个洞似的’,真的是因为被窝冷冻的吗? 都冻成这样了,难道真的是连热水袋也买不起吗? 这则材料让人看着不舒服,有点假! ”

宗凡清:“还有, 结尾处妈妈的话也太煽情了,有点矫揉造作。”

丁明浩:“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有环境描写,结尾处还点出了刺骨的寒冷中有了一丝温暖。可是, 这个原本应该是亮点的描写却显得不自然,主题自然也就难以通过环境描写凸显出来。”

陈老师:“同学们看文章很仔细, 分析得也非常到位。我们在写文章时, 要学会从搜集到的材料中,提取那些真实新颖、生动典型、有积极意义的材料写入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真正写出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好文章来。”

2.医学档案:莫怀戚《散步》的启示

陈老师:“本学期, 我们学过一篇写一家人的文章,写得特别阳光清新优美而又动人。这篇文章的名字叫什么? ”

陈思:“莫怀戚的《散步》。”

陈老师:“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

陈思:“我记得老师说过, 这篇文章的主题比较多元化,既可以说是表现亲情的,也可以说是表现孝道的,也可以说是谈责任的。”

陈老师:“是啊, 这篇散文的主题不止一个。大家还记得作者选择了什么素材来表现主题的吗? ”

学生(异口同声):“散步。”

陈老师:“哪位同学能把散步的情节简单说一说? ”

李思睿:“课文写一家四口出去散步,中途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结果是,‘我’背起了年迈的母亲, 妻子背起了年幼的儿子,一家四口三辈人幸福地朝小路走去。”

陈老师:“概括得很好,既简洁又明了。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掌握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的方法,老师再补充交代一下作者的写作契机。”

屏幕展示:

(莫怀戚自己总结的两点写作契机)

第一个就是, 这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

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他)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 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我们自己丢掉的, 发达国家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陈老师:“这则材料让我们知道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传承民族遗产,弘扬民族精神。为了表现这一主题, 作者选择了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现在,请大家就《散步》和《取暖》这两篇文章,谈谈如何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为自己的写作服务。”

骆遵儒:“在提取素材之前, 一定要明白自己心中想要表达的主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做到材料与主题统一。《取暖》中的‘孩子怕黑、妈妈陪着’这个素材就不能为主题服务,有点跑题。”

陈思:“从《散步》这篇散文中,我知道了有价值的素材是来自生活的。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只要我们用美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提取,就一定会有好文章出现。”

李雪晨:“从《取暖》这篇习作中,我知道了,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时,一定要注意细节的真实,不能主观编造。”

丁明浩:“《散步》的作者巧妙地选择了一家四口三辈人一起散步这个素材来表现亲情、孝心和责任等主题,非常精彩。这让我明白了,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时,要注意提取有积极意义的素材。”

董灿:“我很喜欢《散步》中的环境描写。作者巧妙地选择春天的菜花、桑树、鱼塘这些景色来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让人觉得春天是无限美好的。这也告诉我们,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时,除了要提取有价值的人和事外,也要注意提取有价值的景,这有助于感情的倾泻。《取暖》的小作者就没有很好地观察生活,因而开头和结尾的景色描写显得失真。”

陈老师:“同学们谈得很精彩。通过分析和比较,我们知道了提取素材的几个要素:素材要为中心服务,素材要真实新颖,素材要生动典型, 素材要有积极意义。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在素材的提取上下功夫的, 也相信同学们的作文会越来越好。”

【诊疗方案】

陈老师汇总了大家对苏杨同学的《取暖》的修改建议:

1.认真修改“妈妈为我取暖”和 “我为妈妈取暖”这些内容,让其显得真实可信;

2. 去掉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让文章显得简洁、自然。

全班根据以上建议分成两组, 进入写作状态。

【手到病除】

20分钟后,学生们展示交流作品。

组一:妈妈为我取暖

小时候的我特别像一只小猫咪, 不是长得像猫,而是像猫一样怕冷。冬天一到,我就像猫咪一样尽一切可能靠近暖和的地方。到了晚上要睡觉的时候, 我更是不肯上床,因为害怕冷冷的被子,哪怕被子里有热水袋,我也不愿意钻———有热水袋的地方是暖和,可是没有热水袋的地方还是冷的呀!

妈妈知道我冬天特别怕冷, 总是早早地洗好上床,把被子焐热,然后,才亲热地把我抱上床, 让我睡在她的怀里。她的温馨的身体是我取暖最佳的地方。在妈妈温暖的身子旁, 我总能睡得很踏实很香甜。我觉得,妈妈热热的身子是我最舒适的天堂!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长高了,体质也增强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怕冷了,妈妈也不再抱着我睡了。可是, 妈妈依旧保留着为我焐热被子的习惯,或用热水袋,或用电热毯,有时,也会用她的身体焐被子。我也习惯了妈妈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从不去想妈妈是不是也怕冷,她冷的时候是怎样取暖的。(徐楠)

组二:我为妈妈取暖

最近,我迷上了《红楼梦》,尤其喜欢林黛玉的诗词。这一天, 我又躺在妈妈焐热了的被子里,惬意地翻看着《红楼梦》,一下子翻到了《葬花吟》,打算好好读上几遍。忽然,有两行字映入眼帘:“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慢着,这两句诗里有什么? 冷雨敲窗, 被子冰冷, 人儿辗转难眠———黛玉真的孤苦! 我呢? 有妈妈疼着、护着, 随时都有温暖舒适的被子可以躺。我有点想妈妈温暖的被子和她那散发着温馨气息的怀抱了。

我悄悄地来到妈妈房间。妈妈也是才上床,还没睡着。

“你怎么来了?是被子不暖和吗?”妈妈笑着问。

“不是,被子暖和得很。就是想你了,想和你一起睡。”我笑答道。

“这么大人了,还跟妈妈一起睡啊? ”妈妈笑着摇了摇头。

我摸了下妈妈的额头, 又扯了扯妈妈的被子, 然后撒娇似的对她说:“就今天一晚嘛,我好久没跟你睡了。”说着,钻进了妈妈的被窝。

咦!被子是暖和的,可是妈妈的手脚却是冰凉冰凉的, 这是怎么回事? 那个温暖的怀抱哪儿去了? 妈妈轻轻地搂着我,笑着说:“傻孩子, 妈妈不年轻啦。妈妈现在就像小时候的你一样,也怕冷了。唉,老咯,手脚特别怕冷,电热毯、热水袋都不太管用呢! ”

妈妈逐渐老去了吗?我怎么没有在意?不,妈妈,我不许你老,我不会让你老!我不会让你觉得冷!

我紧紧地抱住妈妈, 也像以前妈妈给我取暖似的,用我那热乎乎的身子给妈妈取暖。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我愿永远做妈妈最温暖的小棉袄,永远为妈妈取暖。(刘宇琪)

师生点评

陈老师:“同学们将这两段文字与原文比对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

学生:“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与原文相近,却合理了很多,显得真实可信而且感人。尤其是为妈妈取暖这个环节,更是写得合情合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妈妈的体质在下降,手脚也开始怕冷,这样,孩子为妈妈焐手脚这一细节就显得自然了。”

……

陈老师:“大家以后在选择素材时,一定要多下功夫认真提取, 要做到真实新颖、生动典型而又有积极意义。”

【杏林春暖】

最后,为大家呈现同题作文两篇,一篇是优秀的学生习作,一篇是韦存和老师的下水作文,请大家欣赏。

取暖

陈娟

我经受不住无尽的寒冷, 打着那充满了电却仍然照不了多远的手电筒在路上奔跑着。

雪下着,风刮着。我把头往领子里缩了又缩,想要再找到几丝温暖,可是越缩,越觉得冷得厉害。我真的想停止那不断的吸气与呼气了,因为鼻子已冻得通红,吸进的气让它一阵酸痛。我的脑门也冻得生疼,浑身都在颤抖。我皱紧眉头,强忍着风雪所带来的寒冷与疼痛,感到自己的反应变得迟钝,奔跑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眼看就要到家了, 我心中又充满了希望,而且还有些小激动。

到了家门口,我拍了拍身上的雪,跺了跺脚,走进屋。

我换下了那冰冷的鞋子。妈妈忙去倒了杯茶给我。她出来的时候,手上还拿了个吹风机。

开始, 我以为妈妈要吹头发, 可是后来, 我才知道自己想错了。妈妈将吹风机的插头插进了插座,然后,来回地盘弄着吹风机,手法很是娴熟。我看见,她将吹风机调成了热风。

妈妈向我招招手,示意我过去。她说:“女儿,冷不?把手放在这出风口,取取暖!”我突然觉得, 妈妈为了能让我暖和点,真是费尽了心思啊。她是一位多么智慧的慈母啊。

不一会儿,我的手便暖和和的了。我对妈妈说:“我的手暖和了,可以不用吹了。”她却将我的小手放在她的脸颊上感觉了一下,说了声“不暖和”,硬是让我再吹吹。她将吹风机不停地移动着,从我的手背吹到手心,又从手心吹向手背,一遍一遍地重复着……

等我走进房间准备睡觉时, 我又听见了吹风机“呼呼”的声音。借着门缝,我看见妈妈正在用吹风机为我吹那被雪弄湿了的手套。我知道,不吹干,她是不会睡觉的,她总是这样执着。

用吹风机取暖,于我而言是头一次。受妈妈影响,每到冬雪飘飘的季节,若是感到手冷,我便会拿出吹风机,“呼呼”地为自己取暖……

取暖

韦存和

我小时候,冬天可不像现在这么温和,动不动就来个暖冬。那时候, 冬天经常零下十来度。一到腊月, 河面上必定会结上厚厚的冰。大人小孩都喜欢到冰上溜达,厚实的布鞋底磨滑了,常会在冰面上“哧”的一下划出个很流畅的弧度,然后“咚”的一声,直接就摔趴在那里。也有小巧的,会像今年春晚小品中表演的那样“按表走”,甚至滴溜溜地转上几圈,方才慢慢地停下来。伙伴们过去一看, 冰上最多只是留点白印子,绝不会有裂痕。

那是1973年,7岁的我已经上了三年级。我们苏北穷,学校没有专门的运动场。我们的教室和大队部之间有一大块空地,装了两个水泥柱、木挡板的篮球架,偶尔开社员会,大多数时候,那里就成了我们上体育课、上操和课间活动的场地。

那年冬天,天冷得惨兮兮的,我们那个教室残破的窗户上蒙着塑料纸,时不时漏进冷飕飕的北风。老师上课懒得板书,看着蜷在座位上瑟瑟发抖的我们,就让我们时不时地搓搓手跺跺脚,可是,教室还是笼罩在一片寒冷里。于是,悬挂在老槐树底下的铜钟一被敲出“当当”的声音,我们的脚底下就像抹了油,老师好心让我们出去晒太阳活动活动的声音早被我们抛在了身后。

操场上到处是人。我们三年级孩子的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往往是一个衣服单薄破旧的“鼻涕鬼”在前面飞跑,后面就很自然地汇聚了一串衣衫褴褛的“鼻涕鬼”猛追。这支滑稽的队伍在人缝里左躲右闪,终于把前面那个“鼻涕鬼”捉住。于是,后面的“鼻涕鬼”又跑上前去,成了新的“领头羊”,带领着一支“鼻涕鬼”的队伍在泥地上手舞足蹈, 奔跑不息。直到那老槐树底下再次响起钟声,大家才余兴未了,怏怏地回到教室。

遇上下雪天气, 取暖的方式自然就是在教室前的空地上堆雪人、打雪仗。只可惜,雪人除了天生的洁白外,往往会被我们“设计”成一个“歪瓜裂枣”的造型;而打雪仗则因为过于投入,常常有大哭着捂着眼角或者其他什么受伤部位去找老师告状的,弄得大家意兴阑珊。

到了冰雪融化、操场上泥泞不堪,实在不便奔跑的时候,我们就在门前砖砌的墙面上挤暖。你可别以为挤暖就是排成队伍, 相互之间用身体摩擦挤搡的方式取暖。小孩子可没有这么“循规蹈矩”,不错的, 中间是先排出一支四五人的小队伍,那就相当于给挤暖的队伍定了位, 或者说,那是原子核。可是,你没有看到围绕这个原子核的核外电子们有多么活跃。我们班一共23个人,几乎是不分男生女生(三年级的孩子那时候是没有性别意识的),马上都挤了过来, 而且挤的动作很生猛,准确地说, 就是一个接着一个地撞上来,好像非要把自己浑身的气力在这撞击中用完,甚至浑身撞散了架,才算胜利。在这挤着撞着的兴奋中,三年级的这支队伍在砖墙上一会儿像绳子一样扭向了左边,一会儿又像一条蛇似的甩向了右边。

这样的场面是每个参与者极其投入极其激动的,每次我们都意犹未尽,时常还讨论谁的表现更加出色。可是, 我们很快就发现班上有一个同学,她从来不参加我们的活动,似乎这一切的激动、快乐与兴奋,与她没有丝毫关系。我们觉得她很奇怪(现在的孩子也许早把她当成另类了)。长大后做了我们本地人社局长的王二子拍拍我的肩膀说:“你说, 她为什么不参加我们大家的活动呢? 她是你同桌, 你就负责调查清楚吧! ”

是的,这个从不参与我们的活动,似乎只是冷眼看着我们疯玩的女孩叫顾华,是我的同桌。我那时在班上最小,有点“倚小卖小”的意味,老师又是我三哥,所以,同学们大多让着我。可是, 我却有点忌惮我的这位同桌。因为,她不仅成绩好,能说一口流利好听的普通话, 而且, 她总是衣着整齐,人也特别白净好看。说真的,她在我们中间就是鹤立鸡群,或者说是白雪公主与一群乞丐。我接受了王二子的这个任务后,自然有些诚惶诚恐。我知道, 她是跟随父母从无锡城里下放来的,是不是看不起我们乡下人? 可是,直觉上又不像,因为,我跟她同桌后,她总是按着三哥的要求在学习上帮助我,而我的成绩也真的有了很大的提升。我看得出, 她在帮我时很认真很诚心。

后来,三哥悄悄告诉我,顾华的父母在城里本来都是很有学问的工程师,下放到我们这里,没了用武之地,对农村的生活又不是很适应,所以,一家人都不是很开心。他说,顾华在学习上帮助你,你也要帮助她融进这个环境,让她开心地学习,开心地生活。

哦, 原来看似骄傲的公主也有内心深处的烦恼啊! 可是,三哥并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帮助顾华走出烦恼。

一整个冬天, 我和王二子等人煞费苦心, 像小大人一样, 很严肃地和顾华磨嘴皮, 找了一些在我们现在看来很励志的故事讲给她听;可是,很好笑的是,往往我们结结巴巴讲不下去时,顾华就笑笑,忽闪忽闪她的大眼睛,然后,用她很好听的普通话把故事接着讲下去,而且讲得滴水不漏,弄得我们个个都红着脸,摸着脑袋一言不发。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假就在眼前了。就在我们自以为无法说服顾华时,有一天早上课间活动,她却一脸阳光地向我们的队伍走来。大家很吃惊,也很兴奋。王二子傻傻地问了一句:“干什么?”顾华答道:“一起挤暖啊! ”

许多年过去了,在谜一样的人生里,我记住了这一幕。我知道,顾华的“改变”(假如这是一种改变的话) 并不是源于我们的“口水”。我想,人类的取暖概括起来说有三种方法。一是人类早期取自自然的暖意。阳光驱散生命中的恐惧, 熊熊火光照亮了暗夜,也阻止了野兽偷袭人类的脚步,燧人氏钻木取火、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的传说,都是这一时期人类取暖的注脚。二是取自人类相互之间。人类抱成团, 形成了人类社会,于是,人们生命中有了更多的暖意。然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第三点,也就是取自人内心深处的火焰: 用对生活的正确理解温暖自己、战胜自我。尽管我们也有迷失的时候,但是,我们强大的内心会让我们迷途知返,沐浴在光明与温暖之中。

顾华早在30多年前就回到无锡了。一个在童年时期就有那样强大的内心定力的人,她的人生一定是美好的吧!

大丰市实验初级中学简介

篇4: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自2008年引入合版印刷概念和商业模式之后,当地众多商业印刷企业纷纷摸索出相对成熟的定价、接单、生产和物流配送体系,一时利润高涨。然而没过多久,除了少数依靠互联网做出特色的企业之外,更多的合版印刷企业则陷入日益严峻的生存困境。有人说,郑州仅仅是内地合版印刷市场由兴到乱的缩影,合版印刷的“郑州现象”在内地也并非个例。

然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如今的郑州合版印刷,究竟现状如何呢?

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两位河南地区的经理人。

郑州联合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全:

联合印务从2007年开始做合版,主要目的就是降低成本、让利于客户,从而达到共赢的局面。合版印刷有市场,实际上主要就是把成本降下来了,能够降低成本的东西,肯定有市场生存的空间,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最初是几家共用一个版来降低成本,现在是想办法怎样提高效率,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样就把合版的概念延伸了。比如说采购相对节约成本的机器,规范作业流程,提高效率,最终都是围绕着一个成本问题。

做生意的主要考虑利润,没有利润,谁也不会去干。利润空间,按照传统的作法埋着头就干,现在肯定是不行的。要想方设法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比如从材料上节约纸张,或者选择版材利用率高的设备。

联合印务现在的合版业务不是太多,主要保留了宣传单页这一类的,其他的尽量是专版。因为现在专版跟合版的价格差不多,通过这几年的改制,已经把成本都降下来了。利用合版这种理念,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想要的肯定是同等的质量、低成本的产品。选择合版,客户容易接受,就是价格低。如果用专版,把价格降到合版的水平,客户一样会选择。

另外,联合印务现在用的是自己的系统,通过规范流程,慢慢把产品建成标准化,这样就能够节约人员,减少报废率,服务也能够更加到位。

未来两年联合印务还会继续完善标准化管理,通过规范流程、数据分析,找到地方去不断地改进,从而降低成本。毕竟合版是一种理念,最终反映到价格层面。成本降不下来,做合版也没有意义。

北京嘉和顶新科贸有限公司河南区销售总监丁勇:

河南的合版印刷工价特别低,而且用的纸大都是厂家定做,来了不用分切,直接上机器,这样就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合版讲的是效率,是交货时间。效率高了,单位时间内干的活多了,虽然每个活都少挣一些,但是总体利润是升高的。而一些小厂没有活儿,就是因为它的工价降不下来,单位时间内没有人家干的活多,导致成本比别人高,工人开支不能减,油墨、水电费不能减,效率又比人低,因此就会被淘汰。

河南这边很多印刷厂都有接单软件,根据尺寸、数量、纸张,就能算出价格来,这是比较专业的。有的印刷厂有自己的后道,能够保证交货时间。有的印刷厂可能没有,就把后道工序交给别的厂去做。多数企业都是兼做合版,很少有专门做合版的。现在工价比较低,前些年拼价格已经拼到一定程度了,而且效率、交货速度已经快到一定极限了,现在就看谁的服务做得好。

比如郑州联合印务,从2008年才开始上四开四色机,短短五六年时间,就已经拥有八台四色机(其中利优比924机4台,三菱机3台)。他们的服务就做得很有特色,给客户的承诺是:印错了,就免费重印;如果24小时交货没交上,免费重印;如果印出来了,物流公司没发到,客户没收到货,免费重印;如果是客户的原因,免运费再重印一次。质量有保证、数量有保证,这样的服务收获了很多客户的心。

而且郑州这边能充分利用产能的印刷厂很多,基本上合版印刷都能做到这个程度。各个老板的想法思路都不一样,有的会与国内比较成熟的电商平台合作,有的会自己研发网络接单系统。有个郑州老客户对我说,谁把网络应用好了,谁就有发展前途,否则就会被淘汰。郑州印刷业80%的活儿集中在20%的印刷厂,生产成本比较低的、工价比较便宜的大厂基本上经营状况都比较好,而且逐渐向差异化竞争的趋势发展。可能原来什么活儿都做的印刷厂,后来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会慢慢趋向于专精深的细分领域,比如现在联合做画册、盛大做名片,都是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做得很有规模,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势互补,也对郑州合版印刷市场的良性竞争产生了积极影响。

篇5:千淘万漉虽辛苦 一波三折有收获

——参加全国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心得

今年10月12日,我有幸在学校领导及备课组老师的推荐下,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并荣获一等奖(第5名),高兴和感激之余,更多的是反思。现将准备赛课的心路历程简记于此,和大家分享。

一、千淘万漉 博观约取

从今年初确定我去参加这一比赛,到6月份完全落实课题,再到10月份参加比赛,历时10个月左右,整个准备过程是漫长的,同时更是艰辛的。

1、参阅大量资料

每个人,都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参加教学大赛也不例外。为了更加准确、全面地把握我要参赛的教学内容(教科版必修1第二章第4节《摩擦力》),我收集了现行不同版本的教材、不同时期的教材,仔细琢磨各版本教材关于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内容处理顺序的先后,仔细比较各本教材关于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概念的表述、字母图表的不同等等。为了了解其他物理教育工作者对这节内容的解读,我下载并仔细阅读了CNKI上公开发表的有关摩擦力这一课题的论文30多篇。

为了了解其他老师在讲授这节内容上已经达到的高度,也是为了让自己找到突破口和创新点,我通过尽可能多的途径,找到了历届全国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全国名师大赛等国内讲课比赛关于这节内容的视频,还花钱买了不同视频网站的帐号,观看了大量诸如日本NHK的《科学实验室》、美国《分钟物理》、《流言终结者》及各大学公开课等关于摩擦力的视频。

这样大量参阅资料,为的是博观约取。事实证明,这样漫长而艰辛的前期是必要的,也是卓有成效的,我授课内容的引入和结尾,都来自这一时期的准备。如今回头看整个大赛期间6节讲授《摩擦力》的课,没有哪一个引入或视频是我没有见过的。

2、广泛征求意见

在参阅了大量资料后,我接下来做的就是广泛征求意见。把自己看到各种处理方法、各种实验创新、各种表述、各种学生活动等,拿去和龚老师、罗校长及组上的其他老师交流,我自己基本上不带任何观点,和这些高手交流的目的就是“淘宝”,努力去聆听他们关于这节课见仁见智的解读,记录下来后,批判地吸收。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使自己准备的课不走偏锋,让自己初步的设计为大部分人认可,尽量减少推翻重来的风险(但后面还是出现了推翻重来的情况)。

3、框架确定和初稿形成

经过前面两步的铺垫,我开始尝试搭建整节课的框架:整节课准备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内容上先讲静摩擦力再讲滑动摩擦力,我大致设计好了教学流程,准备好了微视频的内容,做出了课件初稿,写好了关键的问题和重要部分的表述,确定了大概的时间分配,明确了基本的技术支持,对要做的实验有了初步的设想。

当这些步骤基本完成时,时间已经到了8月底,临近开学了,8月26日,找了几个学生,请来本组和高新校区的老师,我前期的准备工作第一次亮相,没想到结果就是“见光死”,基本上推翻重来,决定不再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但坚持了先讲静摩擦力后讲滑动摩擦力,主张在课堂上使用未来课堂教学系统。

到这个时候,时间已经很紧迫。第一次试讲后,领导和组上的老师们约定,从这一周开始,每一周至少给全组老师公开讲一次,每天都要我跟我的指导老师唐召军和母明亮两位老师交流。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开学在即,作为翻转课堂班的班主任兼物理老师,我面对的学校日常的工作是全新的,另一方面我要抓紧时间准备赛课。而在此时,会有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出于对我这个年轻人的关心,将他的想法倾囊相授。有时,他们的想法会让我茅塞顿开,会让我有“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但也有的时候,他们的想法会让我很纠结,到底该如何取舍?其实如今回过来看,每个老师给的建议都有其合理性,如果能将某一个老师的想法彻底变成现实,那都将会是一节很好的课。

经过这个时期,我深深地感受到,准备一节课,框架的确立太重要,也太难了。只有将这步做好了,其他的准备工作才有从谈起;也只在框架搭建得合理,整节课才有可能合理、科学。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推翻与重建,我感觉,绕行千里,若尚未得法,不妨回归课本,若能将课本思想吃透,把课的思想体现好,把课本的逻辑清晰地实现出来,就已经不错,其实也绝不容易!

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经过大概两周的推敲,上课的框架在龚老师、罗校长及组上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基本确定,接下来便是艰难的打磨过程。这一时期是我过得最充实、也是最煎熬的,也是我感受到来自领导、同事关怀和帮助最多的时候。

1、字斟句酌,从备课到“背”课

打磨的第一步是写详案。这一准备至关重要的步骤,起初被一些其它细枝末节的事务(如实验准备、技术支持等)干扰,进展缓慢。直到教师节后,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罗校长亲自督促和指导我写详案,才取得实质性进展。我清晰地记得,那段时间里,罗校长让我一有空就到实验室,他也是一忙完事情就过来,一张一张PPt、一句话一句话地帮我修改,甚至帮我写,写完以后马上试讲,精细地指导我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力求做到能简则简,字字珠玑,惜字如金。这样几天下来,一份大约8页的授课详稿基本上完成,我从备课开始向“背课”过度。然而“背课”并不是准备的终结,而是要在“背课”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与修改。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打磨语言的同时,课件的修改、实验的准备和未来课堂系统技术的整合也同步进行。

课件制作和视频的准备基本上都要靠自己完成,每一个动作的设定、每一个行字体的统一,平时只看到别人呈现出来美观大方的PPT,经过自己亲自设计和制作,才知道其中的艰辛。引入和结尾要用到的相关视频,并没有现成的,而是要在大量已准备好的素材中去剪辑、去拼接,音频需要自己去录制然后加载上去。这些工作若求精益求精,花费的时间都是无底洞。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只有一方面压缩睡眠时间,另一方面学会“弹钢琴”,将时间合现分配。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让我感触特深,那就是——点滴的创新都显得那么可贵,也是那么的艰难。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一幅插图(如下图所示),而在我看过所有全国名师教学大赛也好,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也好,所有人在上课过程中现场做出来的都是f-t图,而不是f-F图。发现这一点后,我们整个团队都为之激动,心想,创新点来了,我们要把它通过实验得出来!于是我们几个开始努力:联系教具厂家、选传感器、组装器材、安装软件、测试、改进,多个日夜下来,才发现,始终无法做到让拉力一直增大,试遍用手拉、注水、用电动机牵引等方式,切身感受了什么叫“山重水复疑无路”,但即便是如此努力,也没有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突破,最终也无法避免物块与底板相对滑动起来瞬间示数的剧烈跳动,图像最关键一部分几乎无法通过实验得到,只好放弃。这让我们感叹:看似如此简单的改进,实则如此困难!

这个时候再去看之前那些名师大赛或青年教师赛课的视频,感觉和第一遍看时已完全不同了,更能理解别人为什么这样讲了,也知道别人为什么都只去做f-t图而不做f-F图,不是别的老师不想改进,而是目前还无人将它做成功而已,很遗憾,我也没有将它突破!在寻求技术支持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一个看似简单的想法,要变成现实,可能会让技术老师忙碌几天。切身感受到:世间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从头到脚!

3、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打磨后期,几乎每一天,我的指导老师唐召军和母明亮都会充当我的“学生”,在实验室听我讲、帮我改。先是一页一页PPT讲,后面是一段一段地讲,最后是一节课通讲,边讲边修改。重复罗校长开始指导我写详时的工作,让我做到从“背课”到自如。

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我们都演练过很多遍。每一组器材,每个实验,我们都反复操作。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和可靠程度,我们将实验所用的木板,换成纸片、玻璃板、橡胶片、塑料片、帆布、钢板等材料,反复试验,最后选用最可靠、最有利于得到教材中所给出实验结论的材料。这个过程中,会遇到根本无法预料的麻烦,如弹簧秤精度不够误差大、传感器太灵敏无法读数、材料动摩擦因数随压力增大改变、木块的重力因天气湿度改变而变化等,待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我已身心疲惫,只想比赛尽快到来,以求早日解放!

无数次的试讲,反复地实验,让我在真正比赛到来时,在台上已无紧张感;内心只是强烈地想把自己理想的状态表现出来,学生也一样,老是想让自己的回答更加完美,这样的结果反而失去了平时的干净利落,显得冗长,而且导致了最后的超时,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某个局部太追求完美,反而可能导致整体的不完美!

三、心存感恩,奋勇向前

从头到尾,我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准备赛课的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我却甘之如饴。有大家的帮助,我上课前很泰然,上课前一两个小时还在休息,但是上完课后,我却连续几天没有睡好觉,不是担心结果,而一直在反思,觉得有太多的地方没有处理好,有太多的遗憾:自己在台上怎么就那么地不知变通了呢?怎么比赛时上课就不像平时那么灵活了呢?怎么可能会没上完呢?有太多的自责:感觉太对不起学校和领导对我的信任,对不起一起陪我准备的老师们,感觉没有给四川、给七中争光。上完课后不是像之前想像的那样轻松和兴奋,而心情低落到了极点。最后结果出来了,一等奖第五名,还是很不错的一个成绩。再到后来,拿到了全部上课的视频,对比一下其他人上的课,却实有很多上得很好的,但自己得这个名次也基本上算实至名归,心里稍微安慰了一些!

如今回顾,赛课准备的过程是漫长而最艰苦的,切身感受了到什么叫“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然而,这也是我最感受到集体温暖的一段时期:有罗校长一张一张PPT陪我写详案、国庆节第三天一大早就在实验室等我试讲(当时我自己还在家里吃早饭),有唐召军,母明亮老师天天当我“学生”,有黄魏老师帮我买材料、调试实验,有罗芳秀老师、唐世杰等老师帮我改教案,有高新校区唐齐林老师连夜从高新校区给我送实验仪器,有网校的老师精心帮我准备硬件设施等,这些都给我无限感动,更是一直支持我走到最后的重要力量,在此,也一并向他(她)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篇6:千淘万漉虽辛苦 一波三折有收获

一、活动课上教师是引领者,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要真正做到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1.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权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在课题的选择上,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寻找切入点,例如《风车转转转》教给大家如何制作小风车;《我和泡泡一起玩》中关于泡泡的探究;《多姿的叶画》中教会学生如何变废为宝,利用落叶制作精美的树叶贴画;《神奇的七巧板》里关于七巧板奥秘的探究;《五彩缤纷话馒头》中关于馒头文化的渗透和制作花样馒头的大比拼。这些课题涉及面广,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尤其是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伊始,要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例如《五彩缤纷话馒头》一课,教师由谈话法引出课题,接着看《花样馒头》的视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然后由视频“诸葛亮做馒头的故事”引导学生探究馒头的来历,引出活动主题———如何制作馒头,最后教师讲解酵母的作用及制作过程,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二、活动主题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活动。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时,应选择孩子们感兴趣、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及知识基础的活动主题,可以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三、活动方式多种多样,激发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有很多,每次活动也不能只使用一种形式。我们要选择多种形式,以达到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在成果汇报中可以通过小品、故事、歌曲、表演、快板、相声等形式来展示,表现自己的特长和才能。例如《京剧脸谱知多少》一课中,有的学生创造性地通过京剧表演、山东快板等形式来展示自己取得的成果,在学生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一堂课下来,掌声笑声不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这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在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能力。比如我们设计了《车迷天地》、《汽车小知识》活动课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野来认识汽车,了解汽车文化,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款汽车的标志,并展开联想,想象一下未来的汽车是怎样的,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在《校园小记者》中,通过采访调查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从课堂中“解脱”出来,提高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在《欢天喜地话春节》中,通过剪纸、画年画、写对联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有动手的机会,用自己的双手为新春佳节带来一份喜庆,更能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就感。结合我校驻地工厂密集、周围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我们设计了《关注我们的环境》这一活动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对活动主题进行论证,分成《水的污染》、《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三个子课题,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周围的群众、上网查资料等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在成果展示时学生出了一期环保手抄报,还写出了保护环境的倡议书。

四、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应过分强调成果的科学性,而应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成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才能正确认识学生、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学生获取面对未来的勇气和信心。发展性评价中,最重要的是要善用鼓励性评价。在课堂上,教师要秉持“少批评,多表扬”的原则,来增强学生求知的自信心。在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哪怕是学生有时答错了,也可以在勇气、积极性等方面对他进行赞许、对他进行鼓励,这对他的进步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本着肯定、鼓励的态度看待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点点滴滴的长进,当然也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因为错误有可能是学生在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中的表现,要因势利导,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篇7: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黄沙始到金

在2006年春拍大潮即将涌动之时,记者走访了诚轩拍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左京华女士。作为一个在文物艺术品拍卖领域工作了十年的人来说,拍卖究竟意味着什么?企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每一个从业者所追求的目标又是什么?在平实无华的对话中,记者渐渐找到了答案。

《文物天地》:诚轩在去年的首场秋拍中取得了1.68亿元成交额的良好业绩,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诚轩的经营运作和服务质量在所有新成立的拍卖企业中是堪称一流的,同时将来也会大有作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和赞许,您认为诚轩具备哪些优势呢?

左京华:首先我非常感谢关注和支持诚轩的朋友们,感谢他们的鼓励,不过作为公司的一员,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是过誉了。作为一个刚刚成立的拍卖企业,我们更谈不上具备哪些优势,相反从很多知名企业和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身上,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自身的不足。首场拍卖我们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我认为主要还是因为当前的市场机遇比较好,同时也是公司内部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我们是一个很有朝气的团队,你可以看到公司里面的年轻人很多,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有着长期从事拍卖工作的经历,但是大家的理想和目标非常一致,于是我们才能够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一丝不苟地做好服务工作。也许很多行业之外的人不了解拍卖企业的工作性质,认为我们只是从事简单的中介工作,但实际上拍卖人员特别是艺术品拍卖的从业人员,他们的工作强度之大的确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太累了。就以诚轩为例,所有的员工从拍卖前的三个月开始,几乎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征集拍品,整理编号,鉴定研究,撰写图录,每一项工作都需要100%的投入和认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委托人和竞买人享受到优质的服务。所以诚轩虽然人员很少,但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各项工作中来,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现在最宝贵的优势。

《文物天地》:很多新成立的拍卖公司在创业阶段往往感觉自身的影。向力不够,从而投入很多经费和人力用于前期的宣传,而诚轩似乎并没这样做,您的信心来源于什么呢?

左京华:我们没有在宣传上做更多投入并不是因为我们有信心,如果这样想的话,就不是自信而是自大了。拍卖企业实际上就是一个具有中介性质的服务机构,信誉和晶牌是拍卖企业的立身之本,因为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往往可以使买卖双方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因此很多知名的企业本身就具备厂这样的品牌优势。作为一个全新的拍卖企业,即使在宣传上的投入再大,如果自身提供的服务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样无法生存下去,所以诚轩从一开始就抱定了低调宣传,高调做事的原则,首先立足于本分,为现有的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从而一点一滴地扩大影响,脚踏实地地谋求发展。这也是我们公司的在经营上的根本理念,把商业、研究和服务三个重要的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每一件拍品进行认真细致地把关,同时还要进一步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价值,做好详细的著录工作,最后体现在拍卖图录上。

《文物天地》:可是既然目前诚轩人员紧张,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运作,无疑就会提高成本,同时拍品的数量也会受到限制,相应企业能够获得的经济利益也势必会降低,面对目前火爆的市场,诚轩难道不动心吗?

左京华:这个问题在我们公司内部也有过沟通,如果我们降低对拍品质量和图录内容的标准,也许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这样做的代价是什么?就是损失我们的商誉,不顾信誉和质量的运作就好像杀鸡取卵、涸泽而渔一样,短视的企业只能得到短暂的经济效益,只有看得长远,公司才有可能继续发展壮大。对于像诚轩这样的新公司而言,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并不是最大限度地赚钱,而是要树立风格、锤炼队伍、赢得商誉。我们一直在自嘲:诚轩是一个傻子拍卖公司。但是我们也很想试一试,就是这样一个坚守佣金阵地,赚自己该赚的钱的公司,最后能不能有所发展。当然对于理想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我经常会和员工们讲,从那些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国际大公司的角度上看,我们和嘉德、翰海的起点是差不多的,中国的艺术品拍卖至今不多才十几年而已,坚持自己的风格和原则,就可以生存下去。

《文物天地》:去年年底的拍卖市场,特别是书画市场,似乎已经呈现出了下滑的趋势,您对于今后艺术品市场走向有什么看法吗?会不会经历一次价格的跳水?

篇8:千淘万漉虽辛苦 一波三折有收获

一、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将练字写字融入学生家庭、、校园生活

让孩子爱上练字写字离不开父母、教师的参与和努力, 要为他们营造浓厚的家庭、校园、班级写字氛围。

1.去功利, 让孩子想练字

培养孩子的练字写字兴趣, 使孩子爱上练字写字, 需要父母正确认识写字, 在孩子写字能力的培养上避免功利主义。事实证明, , 那些以考试、升学为目标的练字写字活动, 通常削弱了孩子写字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孩子把练字看成是负担, 不但有可能远离练字, , 而且还会以看电视、上网络、玩游戏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2.创氛围, 陶冶练字写字情感

为孩子设立书房, 让孩子拥有书桌和书架, 家中应以书柜代替酒柜、书桌代替牌桌, 在书房悬挂名人书法作品, 为孩子设立个人书法作品展台, 让孩子始终受到良好的书法氛围熏陶, 为孩子提供良好学习环境。同时, 家长做榜样, 亲子共练。父母喜欢练字, 孩子受到熏染, 更易爱上练字。开展“我和父母共写一个字”活动, 睡前练字, 亲子共同交流练字感受。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扎实开展好每天随堂练字10 分钟

让孩子“端端正正写字, 堂堂正正做人”, 这既是我校对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 又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1.强化写字课程与制度管理

为了保证写字工作落实到位, 我校把写字教学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之中, 确保写字教学工作“三落实”, 即落实指导教师、落实教材内容、落实活动时间。规定我校的语文教师即为写字指导教师;我校教师编写了《人生的起步》写字校本课程, 作为我校的写字教材;;每周的写字课和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听写比赛雷打不动。每学期初, 我校写字活动领导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写字课题研究组依据工作计划制订一、二年级写字教学目标、内容及具体要求、评价标准, 从而使教师围绕目标及标准开展写字课堂教学, 做到有章可循, 具体落实。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们对低年级定出的教学目标为:要会写,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主, 指导学生写好铅笔字, 每字必指导。

2.强化“双姿”训练

要写好字, 必须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校要求所有任课教师, 在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时, 首先强调正确“双姿”, 即“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正确写字姿势即上身坐正, 两肩齐平;头正, 稍向前倾;背直, 胸挺起, 胸口离桌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 左手按纸, 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正确的执笔姿势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右手执笔, 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1寸左右的笔杆下端。食指稍前, 大拇指稍后, 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 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处, 笔杆和纸面呈60°左右。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我校要求一、二年级每个班级在醒目的地方张贴“双姿”要求, 时时提醒, 时时督促, 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双姿达标”先进班集体评选活动。

篇9: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一、 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内容上: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 1. 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 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 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 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 考点透视

1. 理解散文的思路,提炼概括文章线索,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如广东卷《淡淡的深情》14题:(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的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2)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陕西卷《游司马祠》12题:根据作者的游踪,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主要景点的名称。

正门→?摇 ?摇?摇 →“高山仰止”→“河山之阳”→?摇 ?摇?摇 →?摇 ?摇 ?摇

2. 分析标题的作用、好处。如山东临沂卷《流泪的蓑衣》21题: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何好处?江苏镇江卷《秋光的涨幅》21题:本文用了很多笔墨写绿竹笋价格的涨幅,却以“秋光的涨幅”为标题,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3. 品味精美含蓄的语言。如江苏扬州卷《扬州的夏日》20题(2)条:第④段画线的两个比喻句,一俗一雅,妙趣无穷。请选一句进行赏析。江苏徐州卷《凝望一棵开花的树》18题:请你从散文语言描写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那一串串的花朵上浅下暗,像盛满香料的杯子,清清的花香在春风里一次次掠过纯净、宽广的天空,香飘四方。)

4. 理解语句的含义。如江苏盐城卷《向泥土敬礼》20题:你如何理解“泥巴在父亲的脸上,不就是土地的徽章么”这句话。四川攀枝花卷《燃烧的月亮》15题(2)条:谈谈你对“亏了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这句话的理解。

5. 理解段落(语句)的作用。如四川攀枝花卷《燃烧的月亮》15题(1)条:联系上下文,“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江苏无锡卷《丰收岭绿岛》18题:请结合上下文,简析第④自然段画线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思想。

6. 说说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等。如如四川攀枝花卷《燃烧的月亮》19题:研读全文,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感悟。成都卷《目送》11题:《目送》一文红遍东南亚,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读完此文,你能说出它流行的原因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 应考策略

(一) 整体概括,理清思路情感。

1.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必须整体理解文章,抓住关键句,概括各段大意,进而找到行文线索,把握文章思路。如果不注意整体理解,就去匆忙做题,这样的错误是非常严重的,事实证明,片面、错误的答案往往就是这样来的。

寻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2008年我市中考21题,可以概括各段大意,抓住抒情、议论的语句,直接提取或者间接提炼整合相关信息即可。

例如 广东卷14题答案:(1)淡淡的深情(2)①踏上大学旅程时(上大学时),觉得很委屈,甚至赌气;②大学期间,对母亲充满思念;③回家探亲,听母亲诉说关于“我”的种种事情,感到惊讶、激动。陕西卷12题答案:展室,司马祠(或:大殿),司马迁墓。

2. 标题的作用、好处。

解题思路 标题作用,从线索、修辞、手法、内容、情感、主旨、哲理等角度考虑。

例如 山东临沂卷21题答案:①使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②蓑衣竟会流泪,题目新颖富有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起到了贯穿全文线索的作用。镇江卷21题答案:①写出绿竹笋涨价与秋光流逝的关系;②采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类比)的手法;③用“秋光的涨幅”抒发对时光易逝的感叹之类的情感;④用“秋光的涨幅”表达把握、珍惜美好的时光的人生感悟之类的主旨。

(二) 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赏析语言的角度主要有:1.修辞手法(修辞方法);2.词语使用;3.句式选用;4.语言特色;5.叠词选用。初中阶段主要考查前三个角度。

关键得分点:(1)判断使用修辞方法(说出赏析角度);(2)结合内容和语境,说出修辞的表达作用(结合语境和文章中心);(3)表达作者的感受或者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三结合”原则)(词语使用的准确、生动,回答方式与之相似。

例如 扬州卷20题(2)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唐诗”“山水画”来比喻当时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环境的优美,表达出“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这一主题。徐州卷18题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香的浓郁,“掠过”一词突出了花香随风飘散的情态,“一次次”则突出了香气之浓、花期之长。全句表达了作者对开花的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 理解语句,辨析含义与作用

1. 理解语句含义

例如 盐城卷20题答案:①父亲不嫌脸上的泥巴脏,反而将其当作农人的一种荣耀;②父亲脸上的泥巴也是土地对父亲的一种特别的奖赏;③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泥土的无比尊重以及它和土地之间如同兄弟、邻居一样的亲密关系。四川攀枝花卷15题(2)条答案:①该圆时就要圆,该亏时就得亏,盈亏交替才能体现生命的张力;②圆是由亏换来的,亏损是为圆满作准备的,没有低谷何谈巅峰,没有奉献哪来生命的繁茂。

关键得分点:(1)抓住关键词解释;(2)联系上下文语境;(3)联系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4)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5)语言表述必须直白,要点清楚。

具体来说:

(1) 化含蓄委婉为直接明白。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必须破解修辞背后的真实意思。

(2) 化丰富内涵为浅、深二层。解释含义,其实质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解释词句意思,所以,有时须先说出浅层意思,再说出深层意思。有的句子还有言外之意。

(3) 化简练概括为分点罗列。如果遇到简洁概括性的语句,根据关键词和上下文提炼的信息,分条罗列答案要点。

2. 理解语句(段落)的作用

例如 四川攀枝花卷15题(1)条答案: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暗示月亮的有圆有亏才是恰到好处的。无锡卷18题答案:表现了作者对治沙成果由衷的自豪和兴奋,也赞美了治沙站同志的辛勤劳作和科学精神。

关键得分点:(1)结构上的作用;(2)内容上的作用;(3)结合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旨情感等说出相应的理解。

(四) 联系文章谈感受

这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③注意是否让举例、结合实际或结合相关内容,或用什么样的方法(如对比等)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例如成都卷11题答案:文章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深情地叙述之中。透过作者极富真情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理,让人学会珍惜真情、珍惜生命,让我们沉静下来,纯粹起来,带着爱与释怀与生命和解。

散文阅读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摸准规律,多做练习,要相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上一篇:子规,子规吴融,子规的意思,子规赏析下一篇:“零点”啤酒品牌营销策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