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一盏心灯

2024-04-16

文字,是一盏心灯(精选15篇)

篇1:文字,是一盏心灯

文字,是一盏心灯

孩童时,常常听到老人们骂人,骂那些没有文化的粗人是睁眼瞎,从鄙夷的眼神里冲出一句“斗大的字都不识得一箩筐,还不配给先生提鞋呢”。说到底,不长见识,不认识几个大字,不去学堂读几年书那是很丢人的一件事。

在老家的山旮旯里,能算得上读书人的不多,住在村东端的石胡子就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上过高小,到县里教师补习班培训了弎月,还多少会几句英语。七几年那会,他就是村里的代课老师兼校长,每天往返在家和学校的路上,村民见到他就满脸堆笑,弓着腰对石胡子尊称一句“石老师”。哪家一有来信,都等到傍晚天色擦黑,提上一小壶米酒,寻到石胡子家去。石胡子把信摊开在黄黄的煤油灯下,趁着昏黄的火光,轻轻的咳出一声“阿嗬”,提提嗓音,一字一句抑扬顿挫地读了起来。仿佛那纸上的方块字可以闪闪发光,照亮黑漆漆的夜,穿透夜的迷茫,照得人心里亮堂堂。

文字,在朴实的人们眼里充满了灵性,可以把一个遥远的城市气味带到山旮旯,可以把山旮旯这端的思念撒播到每一个游子的身边。读书是一场心灵的洗涤,褪去人们的野蛮、轻浮、无知幼稚,迎来文明、成熟、知书达理。要是你也上了几年学,那些堆积在古木桌上的信件、图书、笔记,仿佛是用心砌起来的心灵驿站,每一层都有数不尽的字句,滴答滴答地敲在滚烫的心窝里,泛起一朵不屈的小花,撞击着远游的理想之门,演绎着一代人艰苦前行,怒放生命的征程。

儿时懵懂的我,不知道天高地厚,从启蒙那一天起就幻想着要读遍古今中外的精品,每天放学后,我都贪念着那些漫画书、小人书、游戏书、唐诗宋辞。总想着,我读的书就是比同龄人要多,心里不禁有些沾沾自喜。以至于,到了上初中那会,我读过了金庸先生的《雪山飞狐》《侠客行》《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就以为自己了解了中国的民间历史,差不多可以炫耀好一阵子呢。语文老师有一天告诉我,金庸先生的小说可以总结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打那之后我才明白书是一辈子都读不完的,只有将书中的精髓牢记在心,将前人的文化传承光耀,将自己笔下的文字推陈出新,那才是读书的意义所在。

我的故乡秀流村,那是一个出了文学名人的地方,现代著名女作家白薇就是一个用文字唤醒国人,指引国人追求自由、光明、和平的文学巨匠。村庄的青砖灰瓦在述说着这里的历史,那些墙缝沟壑纵横,恍若书写了一个个古诗般的文字。窗格上,那些可以看出人们智慧的雕龙画凤可以和今天的水墨丹青媲美。建筑技艺,历代名人都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用青石碑文传承至今,古老的族谱里用文字记载下家族的千年历史,人文风貌,伦理道德。在村庄北端的地主私塾里,我曾读过一本‘村庄大事记’之类的笔记,里面的蝇头小楷,一横一竖如同房脊的栋梁一样平整,四平八稳,一撇一捺宛若村庄前面的东江河水,清清的,波光粼粼。当我读到:民国肆年,白薇为了逃离父母包办的婚姻,砸了夫家的铁锅,女扮男装逃往衡阳城,考入湖南第三女子师范,辗转到长沙县,留洋日本,创作了许多爱国、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朽篇章。那盈满的蝇头小楷顿时像一团熊熊烈焰,燃烧了我青春的胸膛;那敏锐牟利的字句,如银河里的繁星,遨游宇宙,直指光明大道。

直到今天,我依然信奉“三日不读书,面目可

憎”的格言。有空的时候打开网页浏览一下新时代的网络美文,偶尔得一心得,在电脑前敲击着自己的文字。每次上街都带回几本杂志,然后点灯阅读。书堆满了书桌,文字写满了好几本笔记本,虽然没有发展为功成名就的作家,却得到亲朋赏赐一雅号‘书虫’。虫是会变成美丽的蝴蝶,它会执着的向往灯火的光明,就像知识青年不畏牺牲,奋勇救国。因为‘书虫’的雅号,我倍感欣慰。

也许,往日的愚昧让人走了弯路,那些‘女子无才便是德’‘百无一用是书生’闭塞了人们的心灵。但,只有文字,始终如一盏心灯,让人知道了取舍,知道了应变,找到了进步阶梯。每一个文字都是一盏心灯,每读懂一个文字就是在给自己注入一滴殷红的血液,它从跳动的心房汩汩流出,流遍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洗去那些浑浊暗红的血液再回到心房,重新汇成一股殷红。

当智慧的文字汇聚成一部书的时候,那该是灯火通明了罢。这样既照亮了脚下的路,也照亮了别人!

篇2:文字,是一盏心灯

你是孤独而执着的行者,穿越重重黑夜的束缚,用如椽巨笔谱写人间的冷暖世态,不论是《野草》的深沉哲理,《朝花夕拾》的妙趣横生,还是《呐喊》的深邃内涵,无不传递着无畏的气概,你依然挑起一盏孤灯,竭力寻找光明的出口,我接过你手中明亮的心灯,将你那耀眼的精神火种一棒又一棒地传递下去,让它成为我人生中不断向前的斗志和动力,在成长的道路上努力追求……

感谢你传递给我一盏心灯。

犹如一阵清风拂面而过,犹如一滴露珠滑落掌心,亦犹如一颗流星漫过天宇,你那温婉清丽的文字和淡淡的愁绪轻轻叩醒了我的心扉,让我陶醉在你编织的梦之王国。你永远娓娓道来,不骄不躁,却传递着平稳的热烈;不怨不艾,却传递着包容一切的博大。点一盏《小桔灯》,静静遥望远方的《繁星春水》,你总是用一颗纯洁的童心,向我传递着真挚的爱心,淡雅的柔情。我接过你心中明亮的心灯,将它一次又一次地传递下去,我看到了阳光,见到了大海,也觅到了对生活无尽的思索……

感谢你传递给我一盏心灯。

岁月如诗,清韵悠长。岁月的车轮匆匆碾过,你们留下一个个远去的背影,一篇篇意味深长的哲理,一簇簇晶莹明丽的光彩,在历史的长河里屹立千年。

篇3:为自己点一盏心灯

照着他的方法, 一试, 果然迎刃而解。回想自已当初, 不顾实情, 一次次地想强行打开网站, 可错误的做法, 却徒增了无名的烦恼。要是一开始就耐着性子找原因, 实在找不到原因, 再虚心请教, 想必根本就不会有那些无名的烦恼。

生活中, 总有一些无名的烦恼会不期而至, 降临到身边, 时不时困扰着我们的心灵。一场爽约, 一句玩笑, 一场欺骗, 让我们毫无准备的心, 迷惑、困厄、纠结。这个时候, 也是最考验心性的时候。急躁的人, 沉不住气, 受不了这“意外”的伤害, 总是急于跳出来, 以自己的心性去解决这场困局。殊不知, 有些事, 并不是一厢情愿就能办好的, 世间总有磕磕绊绊的人和事, 不会让你那么轻易地如愿。此时, 除了运用自己的智慧, 动用所能动用的资源去解决之外, 最简约的方法就是等。有些事总有个发展过程, 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等到水到渠成, 等到春暖花开, 相信事情终究会有个圆满结局。

就算不愿意等, 也无妨, 那就放宽心好了。生活中, 我们常常会陷入这样的的困顿:总有些无名烦恼挥也挥不去, 摆也摆不脱, 你越是着急, 越是较真, 事情却越是办不好。好像那些烦恼是专门找上门跟你作对似的。此时, 豁达一点, 大度一点, 摆出一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姿态, 以“行到山穷处, 坐看云起时”的悠然, 坦然地去面对这些波折和坎坷, 渐渐地, 你会惊奇地发现, 那些无名烦恼一一会消殒在时光深处。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无名烦恼就像夜晚下的影子, 总是摇曳在我们身边。细细瞧瞧, 影子再阴暗, 却只是那么一小撮, 总阻挡不了一屋灯光的明亮。人也如此, 如果心头没有一盏“明灯”, 心房里永远就是漆黑一团, 了无生气, 死气沉沉。既如此, 无名烦恼来时, 何不时时拧亮心头的明灯?拧亮心头的“明灯”, 就是拧亮思想的光华, 拧亮淡定安然之光辉, 让生活的光亮撒满我们幸福的小屋, 让恬淡平和的心态慰藉我们曾经茫然躁动的心灵, 让犹豫彷徨的心变得坚定执着。如此, 一个个无名的烦恼和忧伤就会失却根基, 随风逝去。

篇4:点一盏心灯

这次来,纪教授要给杂志社全体编辑(后来,广告部的美女们也强烈要求加入)进行两天的生命教育“种子”培训,要把我们变成生命教育的传播者。小编有幸成为她的贴身助理,与她“零”距离接触!忙碌的两天下来,神奇的是,小编一点都不累,反而觉得精神头十足,好像身体里哪一扇力量之门被打开了。难道这就是生命教育的魅力所在?

所谓生命教育,被纪教授总结为十二个字:关爱自己、关爱别人、关爱自然。看似简单,而纪教授却是用生命在践行。

纪教授65岁的人了,儒雅温柔,连讲两天课一点问题都没有。经小编偷偷观察,发现了她的秘密:腹式呼吸。小编近水楼台,先拜师学艺:呼吸时,胸部保持不动,让气流缓缓进入腹部,肚子慢慢鼓起。这样深厚的呼吸使人沉静,说再多的话嗓子也不会哑。纪教授的课程都井然有序,好像都和她有种链接。尤其是纪教授的课上会利用多种资源,绘本、动画、搞笑视频、励志故事、各种PPT、光盘等,那么多资料,分成N个文件夹,把小编搞得头昏脑胀,可纪教授却一点都不乱,资料在哪儿,她一清二楚!这样下来,她节约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做事,不像我们,有时光为找东西就浪费N多时间。

纪教授的记忆力很好,十几个人自我介绍一遍,名字职务她就全都能对号入座,小编就纳闷了,她怎么做到的?跟纪教授在一起,小编觉得自己好像时时处于“充电”状态。帮她做事,得到的全是鼓励和赞美,即使提给你意见,她也会微笑着在每条意见后加上句“对不起”。这种不妄下判断、不自高自大地对他人的尊重,或许就是无形的魅力。

第二天下午,我们安排了一场公共讲座。纪教授亲自提前看场地,安排座位位置,要求小编给每人准备一份讲课提纲,要用彩纸打印,并每人发一个小塑封袋,里面装上两颗葡萄干。小编觉得浪费,建议现场发葡萄干,但纪教授说有时浪费也是一种节约,浪费了一些小塑封袋,可是却节约了时间,来分享更多的内容。

讲座预期五百人,结果许多人慕名而来,人数一下子激增到了七百,需要临时加椅子。我们想等所有人都坐好了再开始,纪教授却坚持按时开始,一边讲一边让后面的人落座,因为不能惩罚早到的人。

讲座过程中,参与互动的人会得到纪教授送的小礼物——台湾紫斑蝶邮票。但纪教授送礼物的方式很特别,她先讲解邮票的特殊含义,再请“重要的人”:山东省妇联副主席范晓丽或者杂志社郝社长颁奖,并合影留念。让这枚小小的邮票中,注入了深深的含义和祝福。

看似随和的纪教授,却有这么多的原则和坚持。开始小编不太理解,后面慢慢明白,正是这些,有效地保证了讲课质量,让纪教授的心血没有白费,听课的人,也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实惠。纪教授爱护自己的心血,也最大限度地帮了别人,小编顿悟:原来,爱自己和爱别人真的是一回事。

讲课时,纪教授给我们看了一个名为《免洗筷里藏猴子》的PPT,里面讲到,其实一次性筷子的木头里面有很多类似“猴子脸”的缝隙,漂白筷子时使用的硫磺或双氧水会留在缝隙里。用这种筷子吃饭时,那些有毒物质就会释放出来,对身体很不好,不仅如此,一次性筷子更是对木材的极大浪费!她拿出一管类似口红的东西,打开来,哈!原来是双折叠筷!这双筷子,她随身携带。这不就是“生命教育”最好的践行吗?同事们当即决定,一起去团购折叠筷,爱护自然,更是爱护自己。

上纪教授的课,你无法做个蹲在岸上看别人在水里扑腾的旁观者,轻松快乐中,你就被她带下水,亲身去学习如何“游泳”。看动画、绘本、视频、PPT,做各种好玩的活动,纪教授像个孩子一样活泼灵动,带领我们玩寓意颇深的游戏,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她学了很多东西……

篇5:一盏心灯作文

中午,我又在店里中找寻我的至爱。店主人是一位老奶奶,发梢掺着数不清的银丝,带着一副亲切的老花镜,每次有顾客光临,双眼就变成了弯月,嘴角都会挂着慈祥的微笑。我抬头望着书架的《意林》,它像有魔力一般使我的眼球围着它,恨不得马上带回家“你是要这本书吗?小妹妹。”老奶奶抽出一本《意林》递给了我,“一共十四元。”正当我准备掏口袋给钱时,这才想起口袋里是空空如也的,这下糟了,我居然忘了带钱!

我低着头说:“奶奶,我……我忘带……钱了。晚上放学后,我再来买好吗?”

“好的,孩子,这书我帮你留着。”老奶奶亲切地冲我微笑着,丝毫没有犹豫。听了这话我悬挂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了下来,向奶奶告了别,我便回家了。

下午,久别的太阳苦苦挽着树梢,久久不肯离去,是在等待着什么吗?我不耐烦地坐在教室里,左耳进右耳出地听老师讲着这周的最后一节课。‘叮叮叮’熟悉而又期待的铃声终于打响了,恨不得马上插上翅膀飞去买杂志。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班主任安排了小组听写,又对上一次的考试进行了总结,这时已经很晚了,恰逢放学后轮到我做值日,哎!真是雪上加霜,“书店一定关门了!我的《意林》啊!”

当最后一线夕阳斜挂在树梢,将那缕光辉照在我身上时,夜渐渐暗下来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奔到书店,没想到那店内灯光依然亮着,“奶奶,您这么晚还没关门?”“小妹妹,你不是放晚学要取这些书吗?我没事,就在这里等你。”说完,她递给我那本《意林》,脸上的菊花瞬间绽放开来。此时此刻,书在眼前,可我的泪水去模糊了我的眼。回想着老奶奶布着皱纹的面容,我的心中萌生出一股莫名的温暖。她今天等我到了这么晚,为了我这个小孩的一句话,她居然信守诺言,嗅着书香我仿佛看到了诚信之灯在心灵深处闪耀。

篇6:燃一盏心灯诗歌

星星悄悄对我说

有它陪伴,不会再有伤痛

可破碎的心,已结厚厚的冰

层层的情愁,如何消融

忧伤的箫筝

唯恐吹不出韵律的动听

这个冬天,好冷好冷萧瑟的风

在耳畔回响成丛林的涛声

孤独的.身影

不知何去何从

雪花、枫红、都是我曾描过的美丽风景

如今却变成

杜鹃唇角的一抹殷虹

孱立在茫然的斜阳中

我默默地走在寒冬

让凝结的心情放松

篇7:点一盏心灯作文

如果生活是船,诚信就是白帆;如果生活是钟表,诚信就是表针;如果生活是无垠的天空,诚信就是最亮眼的彩虹。

天使的眼泪落了,飘到地上,成为我们的忧伤;天空的流星撒了,撒到心中,成了我们的愁烦;诚实的行囊抛了,掉到万丈深渊,成了魔鬼的杖。行囊抛了,得到的是金钱,是荣誉。这一切,却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一场风吹来,美好的虚幻也是烟消云散。魔鬼的杖一挥,金钱,荣誉随着诚实的行囊,或是落到了高岸深谷,只是烟云过眼,或是落到悬崖峭壁,所拥有的,灰飞烟灭。人生如是一叶小舟,有得有失。财富失去了,还可以再赚。事情失败了,还可以再来。那么诚信呢?

曾经的我们,曾经的中国,是将诚实放置与心上,将守信放置于手上,绝不是空说而已。年幼的韩信,被一名老妇收养,她虽是衣衫褴褛,却仍是义无反顾的收下了他。韩信承诺,不久的将来,他如是过上了好日子,定会赡养她。韩信做到了。他成了楚王,哪个小官见了他不是阿谀奉承。他腰缠万贯,却不忘救恩,放下架子亲自将千两黄金给予老妇让他安度晚年。寥寥黄金,却是能将人间的诚信勾勒与纸上。

现在,却是怎么了?一朵朵原本鲜嫩的友谊之花正在渐渐枯黄,正是因为失去了诚信的泥土;一颗颗亲情的珍珠渐渐消失,因为人们不肯打开诚信的蚌壳,取出那颗耀眼的珍珠!掀开一个个道貌岸然的面纱,面纱下,是一具具消失了诚信,只有欺骗的腐烂的躯壳!面纱下,是一双双被贪婪蒙蔽了清亮的双眸!

犹记得一次,那是一个下着蒙蒙微雨的天,阴沉沉的,闷得人喘不过起来。我匆匆忙忙的背起书包,准备回家。忽的,有一只冰冷的手轻轻搭在我的肩头,我猛地一激灵,询问她有什么事。她支支吾吾道:“桓好・・・・・我向你借油画棒・・・・・・・明天还给你・・・・・・”她是我最信任的人之一,我毫不思索地给了她,却是没有看到她眼中闪过的那抹算计。次日,天依旧是没有放晴,像是悲哀这什么似的,凄凉萧瑟。我搭在她的肩上,向她要回油画棒,她用力将我的手甩开,打在墙上,忽是有种刺骨的痛,我的笑容瞬间凝固了。她冷眼看我,说:“有病吧,我哪里向你借过油画棒,走开!”我的心微凉微凉的,似被北风吹过似得,有种利刃刺心般疼痛。雨下了起来,溅在水池中,发出一种悲鸣。这场雨,仿佛是我们友谊的祭奠。诚信,护着我们的友谊坚不可摧,撒谎,却能够使多年用心铸成的友谊毁于一旦。

诚信,能够使一颗不起眼的石头撼动整片茫茫汪洋,就如心中的那根弦被拨动;诚信,能够使一滴微不足道的雨水滋润干涸的土地。诚如衣,信如裳。诚信从你,诚信从他,诚信如诗,诚信如画。

篇8:为教育点一盏心灯

一口气读完王栋生老师在病中写成的《致青年教师》一书, 我的内心无比激动。怀着对教育的无限赤诚, 王老师用残损的视力吃力地写下一行行文字。每一字每一句, 都浸润着他对青年教师的热爱与期待。当我读到结尾“一面洁白的旗, 正在像太阳一样缓缓升起”“爱所有的孩子”时, 我的双眼几乎湿润了。王老师那颗热爱教育的拳拳之心深深地感动了我。他对教师的期待、对教育常识的捍卫、对孩子心灵的关怀, 都让我感到无比的钦佩, 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教师应做有胸襟的、大写的人。有这样一批从教者:他们唯一不多的阅读就是几本教师用书, 而平时总是喟叹着教师的待遇是多么不令人满意, 似乎工资不高就是他们不努力工作的借口。王栋生老师作为全国语文教育界的名师, 又是三届“林放杂文奖”获得者, 按理说应该享受不低的待遇。然而, 报社记者、他的同学对他的工资收入之低和付出劳动落差之大感到十分诧异。王栋生老师却认为:“我们的社会, 要想获得真正的精神快乐, 你就必须做出相应的牺牲, 你不可能什么都轻易得到。”这就是王老师的胸襟!他懂得取舍之道, 毫不犹豫地追逐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释放着自己对教育的热情。退休后, 他仍然义务给中学生开设小说讲座。尽管他身患眼疾, 医嘱不得上网, 但仍然每日以文字关注教育。在这本书里, 他反复强调教师对于学生、同事的胸襟。他呼吁我们:自己首先做个大气的人, 这样学生才能气度不凡;珍爱我们的专业, 不断提高自身学养和精神品质;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同事的工作, 建立和谐的教师关系;要说学生听得懂的话, 不要保留学生的检讨书;不鼓励学生告密, 充分尊重孩子作为人的权利。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件小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十多年前, 有位初一学生在下课铃响之前做起跑状。见到这副情景, 一般老师总会面有怒色, 可王老师却特意留下了这位学生, 和他谈了一会儿, 并请他注意形象, 以后不要这样。后来他才知道, 学生听说食堂有盐水鸭翅, 很想吃一回, 怕去迟了买不到。这件事过去这么多年了, 王老师始终有一些遗憾:“我当初有什么必要非得把他扣下呢?”这件小事让我深深感受到王老师那博大的胸襟和对学生的关爱。而我们的部分教师, 总喜欢给学生脸色, 甚至把训导作为我们的特权。和他比起来, 我们的教育境界就差得远了。王老师说:“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 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如何让我们的灯照得更远、更亮, 首先从做个有胸襟的人开始。”

教师要捍卫教育的常识。王栋生老师一直重申, “这些年教育界最重要的任务, 可能是捍卫常识”。处在一个教育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 我们需要经常反省我们的行动是否违背了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 也就是最基本的常识。教育不能只是仅仅满足于追逐高效率和最终的结果, 而要返回到对于教学过程自身的关注。教育是项“慢”的事业, 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只能导致学生发展不和谐或者“营养不良”。王栋生老师认为, 许多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主要是因为“学生由于能力的限制, 长时期精神疲惫, 实在跑不动了, 于是他们干脆坐下, 再也不想站起来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个性差异, 应该成为所有从教者的共识。时下, 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对教育寄托了太多的期望, 学生承受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甚至出现了不少心理问题。什么时候, 当教育急促的脚步慢下来, 更注意尊重和倾听孩子的心声, 我们的教育姿态就又有了更大的进步。王栋生在《你已经是你了》一文中, 强烈批判了部分学校的功利化教育目的。他认为:在那样的教育环境中, 孩子们所学到的东西, 只能让他们谋到一个职业, 在城市维持“比较体面”的生活 (或者随着社会的进步, 生活水平一点点提高) 。他们在一个空喊“卓越”的学习环境里, 苦苦追求的不过是高考的“名校”或“重点大学”, 而不是追求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我”。我们悲哀地看到, 随着年级的逐步提升, 很多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 在日日的压制中成长为“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一个概念上的班级, 多的是统一要求, 缺乏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式的对具体学生的关注。如何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应该成为我们当下评价“名校”的重要指标。一所学校, 只有当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掘和成长, 才能赢得学子发自心底的依恋和尊崇。

教师要关怀学生的心灵。学生是什么?这个问题常常叩问着我。教学就是一种交往,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我—他”, 而是如马丁·布伯所描述的“我—你”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 达到与学生精神层面的交流和沟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 不能缺乏诗意和温情。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怀, 应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王栋生老师说:“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 不仅需要诗, 还应当有琴声, 有树, 有虹, 有梦”。多么美好的教育世界啊!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王栋生老师希望年轻教师要有种树人的耐心, 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和权力;学校要从每一个细节入手, 关怀学生的身心发展, 比如重视“教学楼里有多少卫生间”;用不同的标准来对待不同的学生, 用“心”批改每一份学生的作业;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 保护好他们的隐私;不要盲目地追求所谓的高升学率, 要懂得让学生喘口气。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王老师在班上调查学生是否同意被推荐为“省级先进班集体”这件事, 结果35人赞成, 11人反对, 1人弃权。王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 而是耐心倾听反对者的意见。投反对票的学生们的发言暴露出了班级中的不足之处, 让每一个同学受到了教益。后来, 王老师从此事中坚定了一个认识:学生的判断力和道德心需要有机会得到检验, 民主教育比一个荣誉称号更有价值。我们也在高喊尊重“民主”, 却经常忽略良好的教育机会。我们只关心学生的分数, 而不注重学生心灵的培育与滋养, 如此的教育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贫血症”, 失去了其本真的意义。王栋生老师在内心苦苦期盼着这样的理想教育:所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人的待遇。在早晨的阳光中, 他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 有时停下来看着太阳;学生能够经常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 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 他能吃到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标准统一的营养餐;学生能有自己的爱好, 下午4点起, 他们在球场上奔跑, 或者在图书馆里查资料, 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 做完作业后, 捧起一本诗集, 轻声地读给父母听……愿我们在共同的努力下, 一步步走近这种美好的理想!

教育乃成人之美。陶行知把教育的目的总结为一句话“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敬重生命, 丰富生命, 成为王栋生老师教育理念中的一种自觉。为了培养学生的博爱精神, 他经常讲特蕾莎嬷嬷和证严法师的故事;为了让学生有善良之心, 他自己首先做好表率;为了搞好教育, 他适时向学生表明自己的爱憎。王老师在书中写得最长的一篇文章当数《像太阳一样升起的白旗》, 句句饱含着对“人性”和“真情”的召唤和呐喊。徐海、董维青、袁梓、毕彦波, 这些鲜活、真诚的生命一一在我眼前浮现, 人性的光辉在熠熠闪烁。读着读着, 我也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我不知道, 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像他们一样活得如此崇高!他们简直就是“真”和“美”的化身!王栋生老师之所以如此呼吁, 是因为他看到了太多的冷漠和麻木、太多的是非颠倒与错位, 他希望通过教育的努力找到我们失落的人性之光!于是, 教育也就成了他如此投入生命的事业, 也成为让他如此忧伤的事业。他用残损的视力仍然在病中大声地疾呼, 只为了这个世界更多一些美好!捧着这本书, 我感受到了一颗火热的爱教育之心, 一双殷切期待的温情的眼睛;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青年教师身上的责任!在这个功利化、物欲横流的时代, 在这个教师职业并不被看好的环境里, 王栋生老师毅然决然地行走着、努力着。也许正如王栋生老师所言:“许多同行跪倒在馒头前面, 我们无权干涉他们的选择。既然我们选择了这副重荷, 就让我们守住一份崇高。”

篇9:点一盏心灯

因为这盏灯,我的心里不再那么惧怕。白天经过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下来,买点小东西。有一次经过时,我问杂货铺的主人,怎么你老是忘了关灯?那个只有一只手的男人抬起头来,对我憨然一笑说:“不是忘了,是因为没有路灯。”默然良久,我发现,他的生意格外好。

后来参加工作租房子,租了最便宜的顶楼。是那种老式的旧楼,楼道又黑又窄,本来家家门前都有一盏路灯,但是有些人舍不得那点儿电费,就把灯泡给揪了。下夜班回家,有时在黑黑的楼道不小心扭了脚,就会忍不住咒骂揪了灯泡的人,骂他们没有公德心。但也有亮着灯的楼层,经过的时候,心情就会莫名地好起来,觉得自己心里也跟着亮堂起来。

曾听人讲过一个盲人的故事,这个盲人晚上出门,总要提一盏灯。别人不解地问他:“你又看不见,何必提着灯呢?”盲人答:“黑夜里满世界的人不都和我一样是盲人吗?所以我晚上出门总要提着这个灯笼。”问的人似乎明白了什么:“原来你是为别人照路呀。”盲人却说:“这本是我的初衷,后来我渐渐明白这也是为了我自己好,我是一个盲人,这盏灯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能看到我而不会撞到我。”

那些总是让灯亮着的人,那个在夜里提着灯的盲人,我想他们的心中也必定点着一盏永不熄灭的灯。这盏心灯,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心中点灯,这个世界便不会有黑暗。

篇10:点燃一盏心灯作文

夜深人静,她,独自走在只有一条影子的街上,借着灯光,她的思绪拉回到了,自己茕茕孑立的时候,也是这片灯光,她认识了他……

那是三年前,她独自拼搏,她还乳臭未干,他亦是这样。她信任任何人,对他亦是如此,机缘让公交站上只有他们两人。公交车站,灯光拉长了他们的影子,一阵清脆的响声打破了这篇寂静,“啪啦――”水瓶掉在地板上,发出不大不小的声音,他轻轻的捡起,手不小心触碰到了她的脸,缘分就此开始……

“请新郎新娘交换戒指,”是的,他们结了婚,婚后的生活,他们举案齐眉,他和朋友喝酒聊天,“你最近过得怎么样啊,需不需要哥们儿赞助你点”他微醺,“但是……”她小声的`说了一句,“男人说话,女人别插嘴”他粗暴地打断,卑微的她,自然不敢说什么,她小声嘀咕了些什么,于是走进了厨房,随手开了一盏灯,不经意间一听,“别这样,多没面子啊!”他的兄弟一脸惋惜,甚至有些可怜她,“女人要什么面子啊,都是些臭娘们儿,天天败家,”他趾高气昂的说,随后就叫了一声她的名字,“哎……”微微叹气,短暂的抱怨后,她走了出去,“切点水果。”她低着头,走进了那间充满灯光的屋子里,这种生活到了那一天,终于消停了一会儿。

三个月后,她怀孕了,她欣喜若狂,他同样。但他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他现在似乎有了一种很恐怖的想法:只要男人不高兴,就可以随便打女人。而且女人反抗,就是对他的不忠。而她却认为,这是男人应该做的。

房间里闪着微光,她乞求他,为她倒一杯滚烫的白开水,因为她实在口干舌燥,而他,迫不得已,一脸的不情愿和不耐烦,为她倒了一杯开水,他把开水递给了她,她却突然的感觉到肚子疼,手滑了,滑开了滚烫的水,他们罕见不约而同的松开手,水掉落在了他的脚上。多年她的忍让,已让他成了,轻易就能火冒三丈的性格。这一次,他更怒不可遏,他似乎忘记了她身怀六甲。他气势磅礴,伸出拳头,恨恨的用掌心对着她的脸,对着她就是不会手下留情,他也是看到了鲜红的液体,才罢休。

这一次,她空前的痛心疾首,冲出了医院,走在只有一盏灯的街道上,“不是这样的,明明不是这样的……”她干燥的嘴微微蠕动。他那时候,衣冠楚楚,温文尔雅。她不相信,婚姻怎么可能是爱情的坟墓?她脑海里慢慢回想出了,他曾说过的话,“你这么穷,嫁给我,是不是想攀高枝啊?”“你这样子,不会是整出来的吧?”这些话,都被她一笑带过,或者当成调情,直到现在……她明白了,也了解了。

她回到了医院,但是脚步没有像停下的欲望。慢慢地,她走到了天台。她坐了很久,很久――天亮了。她走到边缘,长椅旁,还亮着一盏灯,看到那盏灯,她似乎放松了许多,可以说是,如释重负。周围的灯不断地灭,只剩下那一盏灯,她嘴里嘟囔着什么。只剩那一盏灯,她似乎急了,想都没想,纵身一跃。去追随不灭的灯光了。

希望灯光能把一切歧视女性的黑暗,都照亮。让每一位,饱受性别摧残的女性,有更加自由的……思想。

篇11:一盏心灯作文800字

有人说,母亲是一位有着丰满羽翼的天使,而当她选择做母亲的那一刻,便折下了翅膀,锁入木箱,一心守护着地面上的那盏灯,再也不会开启。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一直都是和蔼温柔的。但听奶奶说起往事,我才发现,母亲也曾是一名脾气暴躁的奇女子,但不知从什么来时候开始,她一改从前,大方稳重。似乎从我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她的生活,便天翻地覆。

从小,我便喜欢在母亲空闲的时候,拉着母亲,坐在台阶上,听她讲起那些于她而言,珍贵的回忆:“那时候啊,我们常常在一起疯耍,后来,慢慢地投入到了各自的生活中去,也就很少联系了……”每每这时,我都能看到母亲眼中的怀念。夕阳正好,风过林梢,连小花儿也低垂着脑袋,像是在替母亲惋惜。

后来长大了,生活越来越好,却再也没有往日的那份清闲。不爱社交的我,面对越来越大的.世界,变得胆怯,忐忑且暴躁。时常对着母亲发脾气,而母亲也从一开始的训斤,慢慢不再理会。我以为我和母亲会就这样越来越远。

直到那天,阴云笼罩了天空,雨点像断线的珍珠不停往下落,带着点淡淡的忧郁,也带着点淡淡的宁静。去往学校的通道,有一个土坡,雨一下,便寸步难行,不得已之下,母亲让我下车,让我往边上走,别弄脏了小白鞋。因为赌气,我淡淡看了母亲一眼,什么也没说,转身就走,好不容易上了坡,却只听到什么东西倒下的声音。因为在土坡上滑倒的人数不胜数,我怔了怔,心中祈祷着什么,回头,却只见母亲艰难地扶起车子,下意识,我想冲下去,母亲抬头,冲我喊道:“别下来,快去上课吧,别迟到了。”我犹豫了,母亲笑着朝我招手,就在这一瞬间,视线变得模糊了,世界像笼上了一层白纱。却好像有什么温暖的东西,流入心中,把原本冰凉漆黑的旷野,重新点亮。

自那之后,我不再对着母亲发脾气,转而任何心事都和她倾诉。直到现在,仍旧未变,我无法形容这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却在母亲那儿找到了答案。她说,她点亮了我心中的那盏灯。是的,她点亮了的。可不仅仅因为当年,而是源于她十五年如一日的陪伴,鼓励,与守护。

篇12:点亮一盏心灯作文

我曾经也遇到过一段迷茫失去方向的时候,那时候也有一盏灯照亮了我心中的路让我从迷茫中走出来。我记的刚进入初中时我信心满满的H憬着初中三年的校园生活,那时既有刚进入初中的紧张,又有为这三年打算拼搏的梦想和激动的心情。怀揣着梦想每天都认真的上课,可是一个月后的月考给我带来了无限打击,梦想瞬间像是被打破了一般,看着成绩单我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看着成绩,心情变成了灰色。一连两个星期我好像都迷失在这灰色的岔路口,不知如何面对。

老师发现了我遇到了困难便找了个时间与我谈了很多,告诉我要怎样学习更多的是鼓励的话语,那天我听完后感触很多决定重新振作给自己制定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成绩果然进步了不少而且第二次的月考也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我心中豁然开朗那灰色的心情也顿时消失,岔路口像以前一样阳光明媚让我看清了前方的路。

篇13:文字,是一盏心灯

一、树立“以文本促人本”的意识

以课文为圆心, 以学生为半径, 内外结合, 广泛联系, 辐射生活。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 引导学生注重文化内涵, 追求美好的人生, 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二、实现两个前提:教师先进文本, 教师先思学情

每篇教材都蕴藏着情感教育的内容, 或多或少, 或正面或反面, 教师应从整体、局部挖掘, 从中找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 为他们所需要的情感教育内容。有时是爱自然、爱国家、感恩父母、情感意志力等角度, 有时是一些微乎其微却一直影响人的一生成长的东西, 如对事物的热忱、做事的坚韧性、对人的热心等, 这些正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的。

如果教师用心灵贴近了文本, 用情感体验了文本, 就会发现《秋水》里有“谦受益, 满招损”的道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里有对亲人、对上级说话的艺术, 《触龙说赵太后》里有劝说的步骤和最佳方式, 《林黛玉进贾府》里有最妙的推辞的礼仪, 《胡同文化》中有“忍”字精神对现代学生进行引导———哪些我们要忍, 哪些我们不应该忍。教师激活了文本中潜在的鲜活生命力, 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实施七点做法

1. 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

转化角度, 把社会视角转向学生个体, 从成人经验转向学生体悟, 从关注外部转向关注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教师不是居高临下地教育而是与学生对话,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他们想学的东西, 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说他们最感兴趣的话。合作课堂提供了很好的转化条件。

2. 拓宽“文本”与“人本”对话的渠道

课堂上加入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元素, 如《牡丹的拒绝》展示雍容华贵的牡丹图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加入林冲忍无可忍举枪杀掉陆虞候的片段, 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增加“人本”与“文本”交流的可能。

3. 设置开放性题目

编写导学案时, 设置开放性的题目, 进行由文到人的教学搭桥, 提供让学生“人本”发展的平台。

如教学《病梅馆记》时设置题目:我们是“病梅”吗?结果很多学生都回答因为有高考的压力, 整天学习, 我们是“病梅”。等学生稍微平静后, 我引导他们返回文本, 思考龚自珍笔下的病梅“病”表现在哪儿, 再找出病梅形成的根源。学生安静地找, 我再指导他们进行对照:你们是“曲了、欹了、疏了”, 还是“直了、正了、密了”?你们是被人“斫正、删密、锄直, 变得没有生气, 无一完者”, 还是可以通过学习提升精神层次、增加文化厚度, 通过高考实现不同的人生目标?

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设计题目:在电影《杜十娘》中杜十娘投江前说:“我十娘所求不多, 只想堂堂正正做一个人, 可是……”杜十娘的悲剧给现代女性带来怎样的启示?无论是对生与死的思考, 还是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无论是对爱情对象的选择, 还是对美好人生的执著, 甚至是杜十娘不讲求任何物质功利条件的爱情追求, 又何尝不是学生要学习和借鉴的呢?

4. 打造和谐平等的课堂

呵护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勇气与胆量, 催化“文本”和“人本”的交流碰撞。

教学《项链》时, 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 有学生同情她的遭遇, 更有一个男生随口说:“路瓦栽先生是个无能的人, 因为他不能让妻子得到幸福。”大家都笑了, 纷纷提出异议:他其实还不错, 懂得设法拿到舞会邀请函让夫人开心;夫人没有参加舞会的服装, 他能拿出存了许久的所有的私房钱;他能割舍自己的爱好成全夫人的兴趣;他能在舞会结束后贴心地为夫人披上自己悄悄准备的外衣;他能在丢了项链后独自一人承担寻找的任务;他为了偿还项链的债务, 拿出父亲留给他的一万八千法郎遗产;他甚至冒险到处借高利贷, 每天辛苦替人写账目抄书稿, 不离不弃用了十年的时间和妻子共同偿还债务。最后有学生这样总结:他是个真正的男人。如果学生的学习只到这儿, 我感觉还不过瘾, 于是顺势引导:“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好男人、真男人变得如此狼狈、如此可怜?”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小人物的命运越悲惨越可怜, 越能表现作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大罪恶的批判, 完成了主题的挖掘。

对于课堂上有价值的问题不要轻易放过, 顺势让学生回到文本发现答案, 让他们不套用成人的、教科书的观点, 而用真情实感与文本进行真诚的交流, 我觉得应该保护这种“原生态”的学习方式。

5. 多种方式朗读, 给学生还原文本的机会

有幸听到这样一节示范课, 授课内容是冰心女士的《谈生命》。刚开始授课, 在钢琴曲《秋日私语》的配乐中, 穿着白衫配着绿裙的女老师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时而是童话式的述说, 时而是勇敢地抒情, 时而是低沉的吟咏, 她用自己的声音、感悟与激情向所有人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无论是教师还是朗诵, 都给人美的感受, 让人体验到了生命的美好———战胜困难, 享受快乐。

多朗读, 就能和学生一起体会《失街亭》中马谡三笑是一次比一次狂妄, 一笑比一笑露骨。特别是读到最后一笑, 与战前再三试探十分谨慎老道的司马懿一比, 学生早就知道街亭一战还没开打, 诸葛亮就输了, 对罗贯中的写作技法心生佩服, 逐渐培养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

6. 举一反三, 联系实际, 进行由文到人的情感迁移

学习《红楼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人物命名的艺术;联系《药》、《祝福》中人名的特殊含义, 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命名对近现代小说的影响;还可以联系自己的名字, 解读自己生命的密码, 领悟父辈的殷切期望。

7. 进行“文本”与“人本”的换位思考, 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

在教学《我与地坛》时, 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 层层剥笋, 进行“文本”与“人本”的换位交流。从身体上比较, 史铁生是残疾的, 我们是健康的;从亲情上比较, 史铁生的母亲是爱儿子的, 我们的母亲也是爱我们的;从心理上比较, 史铁生经受磨难而异常顽强, 而我们呢?再从行动上比较, 史铁生立志为母亲写作, 要活出一番名堂来孝敬母亲, 而我们呢?在这样的换位比较中, 学生领悟的不仅是母爱, 更有了要与困难抗争的收获。

古希腊有句谚语:了解自己就了解了全世界。当学生从文本中读出自己, 他肯定是参与和提高了, 而不是简单路过, 看看风景而已。

篇14:点一盏心灯

下晚自习后,那孩子还站在外面,我便走过去问他原因。通过交谈,我知道这孩子叫小祝,他不爱读书,拿别人的作业上交被发现了。

回到办公室,小祝的班主任怒火未消,正跟分管校长报告小祝的种种劣行,请求校长让小祝转班。

第二天,小祝的父母来到学校,当着校长的面让小祝向班主任认错道歉后再进教室,小祝却不肯,说他不愿在现在的班读书,要求换班。在场的班主任纷纷表示不愿意接收,于是,校长和小祝都把目光投向了我。我笑了笑说:“好啊,那你说说为什么想到我们班?”小祝说:“你愿意听我解释。”我说:“哦,这是我的优点,那现在让我看看你身上有哪些值得我欣赏的地方,只要有一点我就收你。”小祝说:“老师,我身上的确没有优点,经常打架、上网、不做作业,但如果你接收了我,我会改的。”我点了点头:“不错,很诚实嘛!好,我接收你。但你要争气,别让人瞧扁了。”他咬牙点了点头。

事后,我和小祝的父母进行了沟通,指导他们从正面教育孩子。一周过去了,小祝的确有改变,我时不时和他聊天,听取他内心的想法。

一天早自习时,我在教室外老远就听见小祝的大嗓门在喊:“老子不捡,你能把老子怎么样?”我走到门边一看,只见小祝坐在桌上,用手指着劳动委员,不停地叫嚷,桌下一地纸。劳动委员满脸通红,见了我,眼泪止不住地流。我走过去拍了拍劳动委员的肩,帮他抹干了眼泪。小祝连忙从桌上溜下来,低头站着,等待我的批评。我什么也没说,弯腰捡起了废纸,同学们见状都过来帮忙,地上一会儿就干净了。我拍了拍手说:“好了,今天的地真干净!”我回到了办公室,小祝也尾随着过来,他主动对我说:“老师,我错了,您惩罚我吧!”我点了点头,说:“好,知错就改,我欣赏你的个性,今天的惩罚就是你去查查资料,看看‘老子’是个什么人,有什么思想?明早交给我。”小祝连忙说:“老师,我刚才是随口说着玩的。”我说:“我是说真的,去吧。”他满脸疑惑地走了。

第二天,小祝交给我一些关于老子的资料,说道:“老师,老子原来是个哲学家、思想家,世界文化名人呢!以前我都不知道。”我说:“那你现在知道不能用这个名号了吧,再说了,昨天劳动委员那么做,为的是谁?”小祝说:“老师,我知道怎么做了。”说完便一溜烟跑了。后来劳动委员告诉我,小祝向他道歉了,这让他大吃一惊,因为小祝从没向同学道歉过。

随后的一个月,小祝表现都比较好,但我知道不能大意,他这样的孩子自制力差,我对他必须要有耐心。除了和家长定期沟通,和他不时交流,我还选派班干部监督他。一日晚自习后,寝室长跑来告诉我,小祝不见了。

我知道他犯网瘾去上网了,窗外正下着暴雨,我穿着雨衣一家一家地找。找到的时候,看到我身上的雨水不断往下滴,小祝的嘴张成了“○”型,我拍了拍他的肩说:“好了,孩子,回去睡觉吧!”回校后,小祝说:“老师,你打我骂我吧!”我问:“打你骂你能改吗?那样你就不用换班了。”他说:“汪老师,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我和你是亲戚吗?”我摇了摇头,说:“因为你是我的孩子。”这时我连打了几个喷嚏,小祝看后连打了自己两个耳光,哽咽着说:“汪老师,我再干对不起你的事,我就不是人。”我和颜悦色地说:“老师始终相信你,相信你能提高成绩,今天你们小组长夸你的作业是小组里做得最好的!”小祝噙着泪点了点头。其后的日子,老师们都夸小祝像变了一个人,父母问他变化的原因,他说:“老师的信任是我最大的学习动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刘海佳)

篇15:《点一盏心灯》读后感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

《点一盏心灯》是当代著名作家刘墉的富有哲理性的散文集。刘墉旨在点一盏心灯,让人可以看清双眼无法看清的人世风景。

这本书里收集了一百多个小故事,有亲情、有战争,有人世的虚伪与真实,也有人生的欢愉与苦闷。其中共有十八篇小故事,每则小故事可能就是一个人生的缩影,其中的他、她和它,其实都有可能是正在为生存汲汲营营的我们。

度过喧腾的国庆长假,再次回味其中所展示给我们的社会的缩影,依旧发现它所描绘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是如此之真;它对人生的意义的诠释是那么得贴近现在的生活。刚刚毕业的我,极力寻找一方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不断努力追求自认为适合自己的东西。然而回顾自己的汲取经历,我却发现,其实这条路两边的风景更美。

就像刘墉所说,“取是一种本事”、“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不否认自己是拥有“取”的本事的,平平凡凡的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正常完成义务教育学业、接受高等教育,我都实现了上一辈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而今,我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掌握何为“舍”。“舍”是比“取”更高的一门哲学,刘墉说:“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舍之前,总要先取,才有得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舍’虽是反义,却也是一物的两面。”我们掌握了长辈赋予的技能,那就是“取”,但是每人教会我们原来生活不仅要“取”,还要“舍”。

学会选择。人初生时,只知道除了取得生命,更要取食物,以求成长;取知识,以求内涵。长大后的我们面临更多选择,因此突显了选择的重要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不再终日碌碌,却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何方、不知道自己究竟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件可怕的事。一个人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只能像拉着磨的驴子一样,走多远都只是在原地打转,看不到远处的风景。

舍得放弃。既然长大,则要有取有舍。孟子宣称要取熊掌而舍鱼,但是,现在的社会人都很有着“取利禄而舍悠闲”、“取权位而舍性命”的人生哲学。至于老来,则愈要懂得舍,仿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险时,先得将不必要的行李抛弃;仍然嫌重时,次要的东西便得舍出;再有险境,则除了自身之外,一物也留不得。所以人到此时,绝对是舍多于取,不知舍、不服老的人,常不得不最先落水坠崖,把老本也赔了进去。

于是,刘墉告诉我们: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那怎么办呢?

答案是:

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

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文字,是一盏心灯】相关文章:

文字 ,是一个人心灵的名片04-17

文字是一个人的事情心情随笔05-16

WPS文字中怎么给文字添加删除线05-01

文字秘书05-12

作文字05-14

民族文字05-03

文字交流05-13

文字写作05-15

文字传播05-15

象形文字04-08

上一篇:黑芝麻糊市场调研报告下一篇:学生宿舍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