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案例分析报告

2024-04-26

保险案例分析报告(共6篇)

篇1:保险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案情】

原告:李海、李小宝

被告:某保险公司

2006年9月,李海为其子李小宝投保了某保险公司一年期学生、幼儿保险和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及附加住院医疗保险。在保险期内,李小宝在居民大院被一辆小轿车撞伤,发生医疗费用1万多元,肇事司机向李海赔偿了全部医疗费。随后,李海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遭到保险公司拒赔,拒赔理由为:住院治疗费用已经得到补偿,按照损失补偿原则保险公司不必赔付。李海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险公司依约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焦点】

案纠纷涉及到保险的一项重要原则即损失补偿原则,商业医疗费用报销型保险是否具有补偿性质,一直是保险界和法学界争议的焦点。保险界尤其是保险公司一般主张医疗费用保险具有补偿性质,法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对这个问题则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主张。保险公司对公费医疗、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等所支付的医疗费用是否还应承担保险金给付责任,即商业医疗费用报销型保险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

法律依据

从我国《保险法》的现行规定来看,保险代位权不适用于人身保险合同。对于这一点,从我国《保险法》第68条的规定中可以得到证明。

《保险法》第68条规定:“人身保险的被保险人因第三者的行为而发生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后,不得享有向第三者追偿的权利。但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权向第三者请求赔偿”。该条增加了“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仍有权追偿”的规定,强化了被保险人和受益人享有的对第三者的追偿权,使被保险人和受益人享有的向第三者的追偿权更加明确。

在“案外责任方”已经向小宝支付了赔偿金后,保险公司是否仍应当承担保险责任呢?该保险公司认为其不应当承担责任。但我认为,被告的这一抗辩是基于保险行业中的“损失补偿原则”提出的,而“损失补偿原则”是适用于财产保险的原则。在本案判决中主要适用了《保险法》第18条的规定:“保险合同中规定有关于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分析意见】

“损失补偿原则”不适用于人身保险

本案中,原、被告建立的是人身保险合同关系,保险法明确限制保险人在人身保险合同中行使代位追偿权,而对被保险人在向保险公司求偿后,仍可以向第三人求偿作出了肯定的规定,同时,保险法对人身保险,没有重复投保的限制。法院认为,“损失补偿原则”并不适用于人身保险合同关系中,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双方约定,承担相应保险责任。

【分析结果】

我认为该保险公司对于残疾金理赔的免责条款未尽到明确告知义务,其仍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向李小宝支付残疾保险金。

篇2:保险案例分析报告

答:(1)保险公司对该批货物不负责赔偿。因为根据“协会货物保险条款”,货物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特性所造成的损失或费用属于保险除外责任。

(2)进口商必须支付货款。CIF是象征性交货术语,卖方不需要保证到货。只要单证相符,单单相符就必须付款。

2.某货轮在某港装货后,航行途中不慎发生触礁事故,船舶搁浅,不能继续航行。事后船方反复开倒车强行浮起,但船底划破,致使海水渗入货舱,造成船货部分损失。为使货轮能继续航行,船长发出求救信号,船被拖至就近港口的船坞修理,暂时卸下大部分货物。前后花了10天,共支出修理费5 000美元,增加各项费用支出(包括员工工资)共3 000美元。当船修复后继续装上原货起航。次日,忽遇恶劣气候,使船上装载的某货主的一部分货物被海水浸湿。(1)试从货运保险义务方面分析,以上所述的各项损失,各属于什么性质的掀? (2)在投保了平安险的情况下,被保险人有权向保险公司提出哪些赔偿要求?为什么?

【分析】:(1)船底划破,致使海水渗入货仓,造成的船货的部分损失,以及遇到恶天气,导致的某货主的部分损失属于单独海损;因修理船只花费的修理费和各项费用开支属于共同海损。(2)根据1981年1月1日 生效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对平安险的规定:对在运输工具已经发生了搁浅、触礁、沉没、焚毁等意外事故的情况下,货物在此前后又在海 上遭受恶气候、雷电、海啸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部分损失,保险公司给予赔偿。因此,被保险人有权就上述所有损失向保险公司提出赔偿的要求。

3.某远洋运输公司的“东风”号轮在6月28日满载货物起航,出公海后由于风浪过大偏离航线而触礁,船底划破长2米的裂缝,海水不断渗入。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船长下令抛掉A仓的所有钢材并及时组织人员堵塞裂缝,但无效果。为使船舶能继续航行,船长请来拯救队施救,共支出5万美元施救费。船的裂缝补好后继续航行,不久,又遇恶劣气候,入侵海水使B舱的底层货物严重受损,放在甲板上的2 000箱货物因没有采用集装箱装运也被风浪卷入海里。问:以上的损失,各属什么性质的损失?投保什么险别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给予赔偿?

答:抛掉A舱的所有钢材并及时组织人员堵塞裂缝• ( 共同海损)

• 请来拯救队施救共支出5万美元施救费 (费用施救费)

• 遇恶劣气候入侵海水使B舱底层货物严重受损 (推定全损)

• 甲板上的箱货物也被风浪卷入海里 (实际全损)

• 应投保何种险(水渍险)

4.我某公司以CIF条件出口大米l 000包,共计100 000千克。合同规定由卖方投保一切险加战争险,后应买方的要求加附罢工险,保险公司按“仓至仓”条款承保。货抵目的港卸至码头后,适遇码头工人罢工与警方发生冲突,工人将大米包垒成掩体进行对抗。罢工经历15天才结束。当收货人提货时发现这批大米损失达80%,因而向保险公司索赔。问:保险公司应否给予赔偿?为什么?

答:应给予赔偿、因为罢工险是保险人承保罢工者、被迫停工工人、参加工潮、暴动和民众、战争的人员采取行动所造成的承保货物的直接损失、案例中80%大米损失属于罢工险范围内的损失、我方可向保险公司索赔。

保险案例1

我某公司按CIF条件向中东某国出口一批货物,根据合同投保了“水渍险”附加“偷窃、提货不着险”。但在海运途中,因两伊战起船被扣押,而后进口商因提货不着便向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我保险公司认为不属于保险范围,不予赔偿,是否合理?

答:在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业务中,保险人或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之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投保的具体险别来确定的,不同的险别规定的保险范围是不同的,保险公司所承保的责任大小也不相同,只有当保险货物遭受承保责任范围内的风险而造成的损失时,被保险人才能向保险人要求赔偿,并获得相应的保险赔偿。该案例中,被保险人投保的附加险是偷窃提货不着险,它只有在被保险货物被偷或者在整件中窃取一部分,以致货物到达目的地后收货人提取不到整件货物时,保险公司才予以赔偿。而本案例不属于这种情况,保险公司可拒赔是正确的,如投保的是水渍险加交货不到,保险公司应予以赔偿。

保险案例2

我某纺织品公司向澳大利亚出口坯布100包,我方按合同规定投保水渍险,货在海运中因舱内食用水管破裂,致使该批坯布中30包浸有水渍。但保险公司拒绝赔偿。

答:水渍险只包括货物被海水浸泡说产生的全损或部分损失。所以这个是不赔的,需要购买淡水雨淋特别险。

保险案例3

我某出口公司按CIF条件成交货物一批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水渍险”,货物在转船过程中遇到大雨,货到目的港后,收货人发现有明显的雨水侵渍,损失达70%,因而向我方提出索赔,我方能接受吗?

答:不能接受 。。该公司得不到赔偿。货物被雨水浸渍属于淡水雨淋险范围、保险公司和卖方对于货损都不负责、由买方承担损失。。。(中国保险条款(CIC)规定:水渍险的承保责任范围除包括平安险的各项责任外,保险人还负责被保险货物由于恶劣气候、雷电、海啸、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部分损失。货物被雨水浸湿属淡水雨淋险范围,是一般附加险,不在水渍险的范围内;保险公司对该部分货损不负责赔偿。又由于是以CIF贸易术语条件成交的,卖方只承担货物越过船舷之前的一切风险,货物越过船舷之后的一切风险由买方自己承担,所以最后的损失由买方承担。)

保险案例4

在80年代,有一进口商同国外买方达成一项交易,合同约定的价格条件为CIF,当时正值海湾地区爆发战争,装有出口货物的轮船在公海上航行时,被一发导弹误中而沉。由于在投保时,没有加保战争险,不能取得保险公司的赔偿。买方为此向卖方提出索赔,理由是,卖方明知海湾有战事公海上不平安,而没有投保战争险,致使买方利益受损。

答:注意保险责任的范围;由买方自己负责,买方没有提出特别要求的情况下,卖方投保责任范围最小的险别是合理的。

保险案例5

某出口公司以CIF条件向南美某国出口花生酥糖1000箱,投保一切险。由于货轮陈旧、航速太慢且沿线到处揽货,结果航行3个月才到达目的港。花生酥糖因受热时间过长而全部软化,难以销售。保险公司对此是否负责赔偿?

答:否。根据CIF条款中的“除外责任”第4点规定“被保险货物的自然损耗、本质缺陷特性及市价跌落运输延迟所引起的损失或费用”,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

案例

某公司出口一批钢材(裸装)到中美洲国家,向保险公司投保了海洋货物运输“水渍险”。货物抵达目的地后,发现短卸5件。收货人即联系保险单所列检验理赔代理人进行检验清点,该检验人出具检验报告证实短卸事实,收货人于是向保险公司索赔。但是该段运输只投保了“水渍险”,“短卸”并不在承保范围内,保险公司爱莫能助。

答:建议应投保水渍险附加偷窃提货不着险,加保的保费一般按一切险的80%收取。 保险公司在理赔的时候,首先要确认导致损失的原因,只有在投保险种的责任范围内导致的损失才会被赔偿,故此,附加险的选择要针对易出险因素来加以考虑。例如,玻璃制品、陶瓷类的日用品或工艺品等产品,会因破碎造成损失,投保时可在平安险或水渍险的基础上加保破碎险;麻类商品,受潮后会发热、引起霉变、自燃等带来损失,应在平安险或水渍险的基础上加保受热受潮险;石棉瓦(板)、水泥板、大理石等建筑材料类商品,主要损失因破碎导致,应该在平安险的基础上加保破碎险。 防险比保险更重要。

案例

我国金星公司于7月10日按照FOB新港条件向日本出口一批价值20万美元的玻璃瓶装甘草膏,日本商人来证要求金星公司替其在我国向中保按货值的110%投保水渍险加碰损破碎险,并指定保险单抬头为买方名称,同时在保险单上注明仓至仓条款。金星公司按照买方要求在办妥托运手续后于8月12日向保险公司办理了投保手续,于8月15日将货物装上卡车运往天津新港,货物于8月20日运抵新港并卸入仓库,准备8月24日装船,然而8月22日晚间该仓库突然起火,大火扑来后调查发现,该批甘草膏部分受损,损失价值达80000美元。事后卖方凭保险单及相关单据向保险索赔,但遭到保险公司拒赔。然后卖方又将保险单交给买方,请求买方代其向保险公司索赔,同样遭到保险公司拒赔。而买方以货物风险未发生转移为由,拒绝支付受损的80000美元货款无奈之下,卖方只好自己承担这笔巨额的损失。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由于卖方忽视了国际间货物运输保险的“盲区”而遭受巨额损失的典型例子。

篇3:保险案例分析报告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由国家立法建立, 政府举办, 用于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补充医疗保险包括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各地医保经办机构举办的大病医疗保险、工会举办的大额互助医疗保险, 用于保障多层次的需求;商业健康保险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等, 也是一种补充保险, 一般用于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1.1 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差距

1.1.1 医疗保险起步早。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早在新中国诞生初期的1951年就已建立, 其制度标志就是当年国家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我国实行40多年的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就是新中国建立的医疗保障制度, 在长达近半个世纪里, 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发挥了不可否认的历史作用, 成为新中国医疗保障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历史阶段。现在有不少青年工人认为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从全民医保开始的, 这是对我国的医疗保险历史缺乏全面了解所致。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全民医疗保险, 与劳保医疗、公费医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 是指现在的社会医疗保险是通过改革劳保、公费医疗制度而建立的一种新型医疗保险制度;区别, 是指我们形成了与劳保、公费医疗完全不同的制度模式, 这就是“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去它的生命力, 其根本症结就在于它不具有“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制度机制, 更未作为基本方针。

1.1.2 商业健康保险起步晚。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保险业复业时期。发展初期, 仅仅作为长期寿险业务的附加险种, 产品种类单一, 保障功能局限, 进入21世纪, 即2002年, 才作为长期寿险业务的主业和专业来发展, 尽管几年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 但因“起步晚”的先天不足, 与基本医保的发展大趋势还不相匹配。

1.2 商业健康保险尚未形成成熟市场

2009年,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占人身险总保费的不到7%, 而作为成熟的保险市场, 此比例一般应达到30%左右。2008年和2009年,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保费收入在国家医疗总费用中的占比都不足2%, 而在保险市场成熟的国家, 此比例一般达到10%—15%, 高的达到20%—30%。从保费收入看, 2010年, 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574亿元, 其中疾病保险保费收入302亿元, 医疗保险保费收入270亿元。绝对额过小, 说明保障功能、覆盖范围十分有限。经营健康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只有近百家, 提供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服务。参考国际情况, 像我们这样的医疗保险人口大国, 健康保险公司应该达到几百家、几千家甚至更多。可见,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距成熟保险市场、距医疗保障体系的要求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商业健康保险自身的不成熟, 制约了其在医疗保险公共服务体系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经办基本医疗保险业务总体上看时机尚不成熟。

2 商业保险经办社会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分析

尽管目前商业健康保险经办社会医疗保险的时机和条件并不成熟, 但这并不影响商业保险机构开展经办某些医疗保障项目的尝试, 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社会医疗保险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必须走先尝试再进行制度化的实施之路。

2.1 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分工合作的要求

按照基本保障由政府提供、基本保障之外的需求由社会服务机构管理的原则, 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社会医疗保险业务是必然趋势。“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是中央新医改文件的要求, 也是多层次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 且是国际惯例。

2.2 激发医保经办机构内在活力的需求

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可以与医保经办机构在管理服务效率与质量上展开竞争, 这将会增强经办机构的内生动力, 进一步提高其经办效率和服务水平。目前, 政府举办的经办机构大都实行“参公”管理, 这种管理机制有利于确保基金安全, 但也容易使经办机构缺乏危机感和进取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 一方面要加强经办机构的法人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从教育和制度上增强其内生动力;另一方面, 引进竞争对手也是一种激励办法。

3 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医疗保障管理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尽管商业健康保险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商业保险特别是长期寿险发展较早, 一些先进的理念、机制和技术完全可用于医疗保险经办服务。

3.1 商业医疗保险更注重测算

商业医疗保险在确定收费标准时, 能充分考虑各种疾病的发生概率, 并且对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寿命等都作过精确的计算和科学的预测。如果把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大病医疗保障交给商业保险机构经办, 可以促使医保经办机构加强预算体系建设, 提升基金管理的科学性。

3.2 有利于发挥政府与市场两个优势

目前, 医保经办机构在参保扩面、保费征收、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等方面多运用行政方式推动, 而商业保险在这些环节上只能选择市场运作机制。让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医疗保障服务, 可以引进市场机制, 目前经办机构在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上欠缺的正是市场机制, 如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并没有普遍实施, 谈不起来的现象依然存在。商业保险机构没有行政优势, 只能通过谈判签订服务协议。其实, 谈判机制运用好了, 比行政手段更能解决问题。有选择地让商业保险机构进来, 可以对医保谈判机制的建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军.保险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张晓, 刘蓉.社会医疗保险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3]田勇, 冯振翼.医疗保险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

篇4:国际贸易保险经典案例分析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保险金额比较大的保险纠纷,这些纠纷往往与保险当事人保险业务知识匮乏和外贸合同条款签订欠妥有关。本文将就上海海事法院于2009年审结的一典型的国际贸易保险案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国际贸易从业者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利于贸易实践的发展。

一、案例回顾

江苏省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罗盖特(中国)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称罗盖特公司)于2003年初承包了位于连云港开发区的一项工厂建筑工程。

为了建筑工程的安全,罗盖特公司在2003年4月1日,便就整个建筑工程向中国财保连云港支公司投保建筑工程一切险,期间为自2003年4月2日起至2005年4月30日止,保险金额为人民币892,580,197.53元。中国财保连云港支公司出具了编号为PQYL200332079700000001的保险单。

出于建筑工程的需要,于2003年11月25日罗盖特公司以CIF连云港285,650美元的价格向美国纽约特灵公司订购两台制冷器。规定特灵公司应于2004年4月12日前将货物运至连云港港口。

2004年2月24日货物由American Independent Line对货物付运,并签发了编号为AILW 4314734的提单。与此同时,特灵公司还向北美补偿保险公司就该批货物投保,保险金额314,215美元。于2004年2月24日,北美补偿保险公司向特灵公司签发编号为W000059385的特殊海运保险单,保单载明保险的范围为从“Seattle”到“Lianyungang Port”,采用仓至仓条款,并载明保单的有效期为自货物交付到保险单载明的目的地的最后仓库或15天期满(如果货物承保所至的目的地在港口范围以外,则为30天)为止。其中保险单左角有“INAMAR Ocean Marine Insurance an ACE USA Company”的字样。同时,保单还表明,保险时限从承保货物卸离海船完毕之日的午夜开始起算。保险责任为保险人对于外部因素引起的有形损失,承担一切险。并表明保险单所承保利益隶属于优先于该保险单的其他保险单所承保的范围,该公司只承担超过优先保险的金额”。

涉案货物于2004年3月25日运至目的港后,罗盖特公司委托连云港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用卡车将装有货物的集装箱从码头运至位于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宋跳高新区振兴北路23号的工地。4月1日,在货物进入到达罗盖特公司工地时,集装箱发生倾倒,货物受损。

罗盖特公司于2006年3月31日向上海海事法院邮寄材料起诉因纳玛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法院于同年4月7日立案受理,于2007年1月26日,罗盖特公司申请追加北美补偿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北美公司”)为本案共同被告,要求因纳玛公司与北美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请求判令两被告连带赔偿货物损失314,215美元及利息损失,并承担案件诉讼费。据悉虽然承保期限已过,但于2007年2月12日,人保连云港分公司还是委托道富评估拍卖有限公司对涉案两个受损制冷器进行拍卖,拍卖价值为人民币620,000元,并于同年6月13日向人保连云港分公司支付了上述款项。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人保连云港分公司在其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单项下已就涉案货损向原告支付了1,859,687.50元人民币。另外,在合同中双方并没有就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做出规定。

二、案例引发的问题

本案比较复杂,引发的有关国际贸易保险的问题比较多,典型问题有五个:

第一,此案应适用何种法律?在国际贸易争端的解决中,适用何种法律,直接关系到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双方当事人都要争取适用自己熟悉的本国法律作为解决争端的依据,以利于在诉讼中处于有利地位。本案中罗盖特公司和特灵公司并没有在合同中规定法律适用条款,而这种情况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又极为常见,这就需要贸易从业者了解法院适用法律的原则;

第二,一旦发生国际贸易纠纷,当事人在没有选择仲裁而协商又不成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就要起诉另一方当事人,如果被起诉的当事人没有法律资格,法院将驳回当事人的诉讼。本案中就涉及到这个重要问题,罗盖特公司起诉因纳玛保险代理公司与北美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为因纳玛保险代理公司只是北美公司的代理公司,因此,因纳玛保险代理公司是否是适格的被告,将成为罗盖特公司首先面临的问题;

第三,如果货物发生货损,此损失只有发生在保险区间内,保险公司才承担货损保险责任。在此案中,罗盖特公司与保险人签订的保险合同的保险期间为从“Seattle”到“Lianyungang Port”,到底怎样理解“连云港”?海运提单所适用的“仓至仓”条款的具体含义如何?损失是否发生在保险区间内?都是本案面临的难题;

第四,诉讼失效决定着原告是否享有胜诉权的问题,如果诉讼时效已过,原告就得不到法律的救济。本案中罗盖特公司的起诉是否在诉讼时效之内,正是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

第五,国际货物保险是当事人为了防止可能的风险和损失而向保险人投的保,但是,它具有补偿性的特点。本案中罗盖特就货物进行了双重投保,是否中国财保、因纳玛保险代理公司和北美公司都应该赔偿罗盖特公司,也是本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案例中解决问题的几点启示

(一)当事人对法律的适用无规定时,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

在国际贸易中,法律的适用十分重要。当事人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由于情况复杂多变,最容易引争议,因此,交易的双方一般来讲在合同中都应该订有仲裁条款,以解决发生争议时的法律适用问题。在仲裁中,仲裁地的规定极其重要,这是因为仲裁地点与仲裁所适用的程序法以及合同所适用的实体法关系最为密切。按照各国仲裁的通用做法,凡属于程序方面的问题除非仲裁协议另有规定,一般都适用仲裁地的法律。如果双方当事人决定采用诉讼的方法来解决争议,也是如此。

在本案中,保险单项下纠纷涉及货物自美国西雅图至中国连云港的海上运输,具有涉外因素,罗盖特公司应与特灵公司就法律的适用作出具体规定,但是,双方在合同中并没有就此做出规定。依据纠纷解决的一般原则,应该适用诉讼地或仲裁地法律。当事人在此案的解决方式上选择了诉讼方式,故应采用我国法律作为解决争议的依据。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双方当事人一定要订立解决争议的条款,以防纠纷的出现。为了案件的迅速解决,双方当事人最好采用仲裁方式解决争议,在仲裁条款中最好以“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作为仲裁机构,以“中国法”作为解决争端的依据。当然,双方当事人还可以在仲裁条款中,选择其他仲裁机构作为仲裁机构,选用其他国家的法律作为解决争端的依据。

(二)诉讼当事人应当具备充当诉讼当事人的资格

在贸易案件发生后,一方当事人要想起诉另一方当事人,另一方当事人必须具备充当诉讼当事人的资格。否则,他就没有参与诉讼的权利。

一般来讲,当事人要具备充当诉讼当事人的资格,需要具备三个条件:(1)诉讼权利能力,即具备依法能够享有民事诉讼权利和承担民事诉讼义务的能力;(2)诉讼行为能力,即具备亲自进行诉讼活动,以自己的行为行使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法律上的资格;(3)和诉讼标的物具有一定的法律利害关系。作为一个法人,他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是同时取得和同时消灭的,自它依法成立时就开始取得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也就是说只有依法成立的法人才具备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至于一个法人和诉讼标的物有无利害关系,则以法院最后调查确定为准。

在本案中,罗盖特公司要想起诉因纳玛保险代理公司与北美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首先要看这两个当事人是否具备充当被告的资格。

首先看纳玛保险代理公司,它只是北美补偿保险公司的分公司,分公司在各国的法律上均不具备法人资格,它不是法人,只是法人的分支机构,因此,它不具备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它所实施的法律行为的后果均应该由其委托人承担。至于和诉讼标的物具有一定的法律利害关系,发货人特灵公司并没有向纳玛保险代理公司直接投保,纳玛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标的物也并没有直接的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正是因为保单的左角有其名称而卷入诉讼,因为其不是法人,我们也只能把它的行为当成代理行为,它本身对代理后果不承担责任,责任应当由被代理人北美公司承担。

至于北美补偿保险公司,它是依法成立的法人,自其成立时起,就具备法律上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它接受了特灵公司的投保,并且指示其分公司纳玛保险代理公司出具的保险单,和保险标的物有直接的法律因果关系,应当作为适格的被告。

在国际贸易中,不管我们签订何种合同,都要注意当事人的适格问题。国际货运中的货运代理人,保险中的保险代理商以及分公司等都不是适格主体。货运中我们最好直接和船公司签订运输合同,当委托货运代理人运输时,一定要订立书面合同,并直接将运费汇往船公司;在进口中,如果我们和对方订立的是CIF合同,我们一定要规定保单应由法人地位的保险公司出具,以避免将来索赔出现困难。

(三)对“仓至仓条款”应准确理解

“仓至仓条款”是货物运输保险条款中较为典型的条款,其英文为Warehouse to Warehouse简称W/W。其含义为保险人保险责任自货物从保险单载明的起运港(地)发货人的仓库或储存处开始运输时生效,到货物运达保险单载明目的港(地)收发人的最后仓库或被保险人用作分配、分派或非正常运输的其他储存处所为止。

“仓至仓条款”是运输货物保险中较为典型的条款,进出口公司要得到运输货物的保险赔偿,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所发生的风险是在保险责任范围之内;第二,所遭受的损失与发生的风险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第三,在保险标的遭受风险时,索赔人对其具备保险利益;第四,被保险货物遭损的时间和地点是在保险期间之内。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本案中,北美补偿保险公司下属因纳玛保险代理公司向特灵公司签发编号为W000059385的特殊海运保险单,保单载明保险的范围就是采用的仓至仓条款保险条款。保险单载明的保险期限为货物交付到保险单载明的目的地的最后仓库或15天期满(如果货物承保所至的目的地在港口范围以外,则为30天),到目的港后的货物也在保单的保险期间。罗盖特公司也具有经特灵公司背书转让后的保险单下的保险利益,即与保单上载明的货物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问题是此保单下的“仓至仓”应该怎么理解?损失与风险直接有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原保单载明的保险期间为从“Seattle”到“Lianyungang Port”,此处并未明确表明到底是到“连云港口”还是“连云港市”。根据各国《合同法》的一致解释,当事人对格式条款的解释发生争议时,应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合同一方的解释。本案中的保险单是由北美补偿保险公司的下属机构提供的,应当作出不利于北美补偿保险公司的解释,即应将“Lianyungang”解释为整个“连云港市”。也就是说,保险人的保险责任应是从“西雅图”至“连云港市”的任何指定地点。那么,货物从卸船后到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宋跳高新区振兴北路23号的工地之间的保险责任理所当然地应由北美补偿保险公司承担。根据我国保险条款陆运险条款的规定,货物在运往工地途中的遭受碰撞、出轨、倾覆或在驳运过程中发生任何事故均应由保险人承担损失。根据以上分析,罗盖特公司是有权要求北美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

在国际贸易保险实践中,“仓至仓”条款是最为常用的保险条款,为避免争执的发生,我们和客商在订立合同时,最好在合同中表明“仓至仓”的具体含义,即表明保险的起止地点。在出口合同中,最好表明起止地点为“XX港”至“XX 港”,或“XX 地”至“XX地”;在进口合同中,如果保险由出口人投保,最好表明起止地点为“XX港”至我方用于分配货物的具体储藏所。

(四)保险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两年

一个诉讼当事人,要想起诉对方当事人,还应当注意起诉的时效问题。如果超过诉讼失效,法院将拒绝受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规定,根据海上保险合同向保险人要求保险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两年,自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本案中罗盖特向上海海事法院邮寄材料起诉因纳玛(INAMAR)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的日期为2006年 3月 31日,于2007年1月26日申请追加北美公司为本案共同被告。应当以起诉日期为诉讼时效的开始日期,补充材料的日期不应视为诉讼时效开始日。货损发生在2004年4月1日,此日期离2006年3月31日尚不足2年,并没有超过诉讼时效,故罗盖特公司行使权利在法定诉讼期间内,它应当享有案件的胜诉权。此处,从另一个侧面也表明了,法律选择的重要性,如果当事人选择了其他国家的法律,诉讼失效就应该遵循其他国家的法律规定,罗盖特公司就可能丧失胜诉权。

由此可以看出,诉讼时效在国际贸易中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对诉讼时效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就丧失了胜诉权。在国际贸易中,一旦我们和国外客商发生争议,要及时解决。在不得已仲裁或诉讼时,一定要注意我国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并且要注意保存相关的证据材料。

(五)保险标的物不应该重复投保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原告和北美公司之间的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关系成立,涉案货损事故发生在保险人北美公司的保险责任期间,罗盖特公司确因货损事故遭受损失,其对北美公司的起诉也未超过诉讼时效,故北美公司应负责赔偿罗盖特公司的全部损失。但是,案件的最终结果是罗盖特并未得到期望的赔偿。其原因就在于保险合同具有补偿性特征。

从理论上说,保险活动本身应该是非盈利性的。保险费的厘订取决于在一定期间、一定范围、一定个体的风险概率加上经营性费用;保险公司的盈利,应该来源于保险资金的运用。保险合同都应该属于补偿性合同,也就是说保险人所给付的保险金的目的在于补偿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发生所受实际损失。此损失一旦弥补,保险人则不再行负责赔偿。本案中,罗盖特已经从人保连云港分公司就其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单项下获得了相应的补偿,就无权再要求北美补偿贸易公司另行赔偿。

合同的补偿性原则是国际贸易中许多人都容易忽视的原则。特别当货物要经过风险比较大的地区时,当事人容易出现在和不同的保险人经过磋商后,以低廉的保费就保险货物重复保险现象,期盼一旦出现所保风险就可以得到双倍甚至多倍赔偿,这是不现实的。如果多重投保的话,其结果也只能和罗盖特公司一样。

此案虽已经审结,但有许多国际货物保险问题确实值得深思,它的教训是值得国际贸易从业者吸取的。

[1]黄伟青.论国际海运货物保险的可保利益[J].海商法研究,2001(3).

[2]石兴.保险产品设计原理与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

[3]马静.保险代维求偿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10年.

篇5:开题报告案例分析4(综合案例)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1、《浅析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选题目的和意义

选题目的:沈从文总是把眼光放在那些被大众所忽视的群体,偏远的湘西或底层的劳苦大众。所以通过研究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

选题的意义:通过对沈从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可以了解那个年代女性的典型形象,可以看出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可以和同时期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更加全面的结论。

2、《中学语文古代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探讨》

选题目的和意义

选题目的:当前,国内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教育问题日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话题,而应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仍显苍白无力。本课题针对目前我国中学古代诗词与审美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不足的盲区,以中国古代诗词为切入点,紧扣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积极探讨诗词教学和审美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突出诗词中的审美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初步的美学思想,以完善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

选题意义:利于深入探讨和创建诗词教学与审美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利于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浅析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进入80年代,沈从文以往被埋没和遭贬抑的状况一变而成为研究的热点,大陆文学界的沈从文作品研究也逐渐从较为零散的一般性文学批评和政治评判发展为科学深入的系统研究,并于1988年沈从文逝世后达到高峰。在此期间编写的如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等各类文学史开始对沈从文及其创作进行较为重点的评述,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从政治上为沈从文“平反”正名。凌宇的《沈从文小说的倾向性和艺术特色》及其后来的研究专著《从边城走向世界》皆以相当的篇幅论证沈从文并非“反动作家”,余永祥在《一幅色彩斑斓的湘西历史画卷》一文中进一步提供了沈从文并非反动作家的证据。

二、对沈从文创作方法的辨析。

三、从乡土文学或抒情小说代表作家交代阐释沈从文创作的美学价值。

国外研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在海外的华人学者中影响最大的是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和香港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中有关沈从文的论述。这两部文学史对沈从文的评价在这样三个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一)对沈从文“大家”地位的给定。

(二)将他的研究纳入世界文学的视野。

(三)肯定了沈从文对现代人生存处境的深切关怀。

2、《中学语文古代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探讨》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中学语文古代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研究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代诗词中审美性的具体体现。对这方面进行研究的论文主要有《中国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1]、《审美教育应寓于古代诗歌教学中》[2]等文献,其将诗词中的“美”分为自然美、人情美和艺术美进行比较研究,但其中对三者间美的内涵联系脉络分析略显粗糙,特别是对自然美的本源性原始美及其影响分析不足,疏于对源于自然、生活中的鲜活个体状态与其本源朴素美间的关联剖析及评述。

二、古代诗词审美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目前研究主要有:《鉴赏古代诗歌以“读”“悟”为要》[3]等文章,提出注重“读”、“悟”在古代诗词教学中的作用,整体把握全诗全词,领会诗词的旨意、意境等;《古代诗歌教学一得》[4]、《浅谈中学语文诗歌教学》[5]等文章则主张诗词审美教学可采用比较的方法,拓展诗词的意境,在比较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诗歌的情感、背景、艺术手段等。但此类审美教学方法只是部分学者或一线老师的教学感悟,尚未将古代诗词的审美性与教学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科学的审美教学方法理论体系。

三、古代诗词审美教育教学相关问题的探讨。对此所涉的论著一般是略略带过,或是将问题归罪于应试教育所致,缺乏对古代诗词审美教育教学自身问题的深入讨论。如有的老师在古代诗词讲解中将诗词用白话文直译,使诗词毫无美感;有的老师则将诗词讲得太多太实,使诗词本身所具有的朦胧美,含蓄美被淡化,阻碍了学生的文化想象空间。为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古代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性,注重对诗词“美”的源泉进行探讨,较深入地阐述古代诗词中所蕴含中国美学的“情景交融”、“天人合一”、“诗画合一”“时空交织”、“动静相生”等精髓思想,剖析现实诗词教学中抹杀诗词审美性的具体表现,创新“意译”诗词教学法,充分挖掘古代诗词在教学中的审美性。

三、本选题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论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影响》、《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及我国的应对之策》、《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路径选择》…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2、《中学语文古代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研究》

一、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一)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以中国古代诗词为切入点,力图深入把握诗词中的审美性,把中学语文古代诗词教学和审美教育的宏旨放在具体真切的环境中讨论,以求窥得真豹。

(二)文献研究法:深入检索和梳理相关文献研究信息,融会贯通中国古代诗词教学与审美教育的系统研究成果,结合二者各自教学方法之手段、运作及个性,从其具体研究环境中,探索构建诗词教学和审美教育相结合的优质教学模式。

(三)比较分析法:以语文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相关性为特征,深入分析和把握中国古代诗词教学与审美教育的相互关系及其衔接点,挖掘古代诗词的审美性,积极探讨“意译”诗词教学法。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在切实具体的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环境下分析和把握诗词中的审美性。

(二)探索和总结中国古代诗词教学和审美教育的相关性及其衔接点。

篇6:保险案例分析报告

———《看球赛引起的**》案例分析

年级及专业:

小组组长姓名(学号):

组员姓名(学号):

报告递交日期:

2012 年

9月 24日 《看球赛引起的**》案例分析

通过对本案例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小组讨论后得出其中涉及到的关键点有“该车间是唯一一个进行倒班的车间”,“主任查岗发现不在的都是年轻人”,“主任没有问清缘由就直接在大会上点名批评并严厉警告”,“员工提出反对意见并在第二天借故不上班”等。案例中提到的主要人物有厂长、车间主任、班长以及去看球赛的年轻员工,应用的主要管理学知识为领导方式理论和沟通,协调等理论。

工人脱岗看球赛引发的**,实际上就是如何解决群体需要和组织目标之间冲突的问题。针对本案例,我们小组首先从工人,班长,主任和厂长四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工人方面分析

首先,工人在上班期间脱岗去看球赛的做法是有失妥当的。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们不应该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去看球赛,更不应该在受到批评后就找借口不上班。二班的年轻工人喜欢看球赛,这是合理的需求,但是要在不违反企业规则的情况下。在上班的时间脱岗看球赛,对领导行为不满调休甚至谎称病假去看球赛,即使对企业的生产任务没有不良影响,也是蔑视公司的制度,对公司及自己的职业没有责任心,这是缺乏职业道德的体现。一个企业如果都是这样的员工,长此以往,很可能造成工作时间大量员工离职,企业如遇紧急事件无法召集全员等情况而导致企业损失。看球赛对于年轻人来讲可能是件很重要的事,但作为工人,他们可以向上级申请串班,在上级同意的前提下再去看球赛,这样既不影响工作,还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但同时也能够理解他们去看球的行为虽然不合理,但也是符合人之常情的,毕竟他们并没有影响到正常的生产任务,而是提前加班完工。,旷工的工人都是年轻人,充满活力,同时金工车间的工作比较枯燥和乏味,在完成工作的情况下应该让工人有一定的娱乐活动。

二、班长分析

班长在这个案例中看似没有多大的比重,但班长对这一事件确实存在着必不可少的责任的。班长既然已经知道车间年轻工人要于周六晚上去看球赛,应该及时对车间主任或厂长汇报这一事件,并及时作出解决方案。并且在事后应及时阐述整件事情的原委,而不是在车间主任 发火后才进行解释。班长既然早已知道年轻员工要在周六晚观看球赛,为什么不及时向车间主任或厂长反映这一情况呢?而当车间主任发现年轻工人缺岗时,为什么不及时汇报呢?作为班长,他的职责和权力究竟是什么?这就涉及到组织制度的问题,对于一个职位,如果不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权力、义务和责任,必然会造成工作的混乱。

三、车间主任方面分析 案例中的车间主任,作为单位的管理者,彻底的履行了工厂的规章制度,凭借自己的权力履行职责,因此车间主任的做法是合理。但是作为一个车间的领导来说,该车间主任属于是集权式的领导者,他将工人看做是某种可以控制的工具,只专注于生产,采用任务型管理方法。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领导方式。

从之前的作法可以看出,他总体的行事风格比较霸道、武断。根据我们小组的分析,他去找厂长一方面是向厂长发牢骚,另一方面就是要求厂长严惩这些员工,以儆效尤。这就涉及到了领导风格和领导理论的问题。根据管理方格论,理想的领导行为既要是绩效型的又要是关怀性的,即对生产和员工都要有足够的关心,协调和综合相关活动,以提高效率和士气,这样才是最佳的领导方式。在案例中,车间主任只是一味要求工人工作按时按量地留守在离岗,却忽略了青年工人的渴望看球赛的需求,即对生产有了足够的关心,对人员关心不足,导致在其后的倒班工作中青年工人脱岗,这不能不说是领导方式上的失误。

在管理理论方面,涉及到的理论较多,按照四分图理论,车间主任比较偏向于高定规—低关怀类型,这样必然会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应该重视和员工之间的合理沟通,维护良好的工作关系。按照管理方格图理论,他较多地重视任务效果,而不太重视下属的发展和士气,属于任务管理型。按照菲德勒权变理论,上下级关系是影响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上下级的关系越好,领导环境越好。综合以上理论,可以看出,要想得到比较理想的管理效果和效率,需要的不仅是对员工的在工作量、工作态度等方面的约束,还有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维持好上下级关系,才能获得更好的收益。

我们重点分析的是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在这个理论中,将下属的成熟度列为了一个重要 的考量指标。我觉得这个问题在该案例中体现的很明显。离开工作岗位去看球的都是年轻人,他们年轻气盛、思维比较活跃,但同时在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方面肯定是需要加强的,面对这些公司发展的生力军,我认为应该采用一种推销式的领导方式,鼓励和引导他们逐渐走向成熟,而不是一味的在事后批评。

2、沟通方式。

在案例中,车间主任没有实现了解情况而在大会上批评十几个看足球比赛的员工,而且没有听完员工的解释;在第二次员工请假看球赛,班长向其解释的也没有听完,两次沟通上的失败,车间主任并没有做到与下属间的有效沟通。企业想要上下一心地完成企业的目标,就需要企业内部个体间,团队间,组织间交流意见,有效沟通。在工人旷工后,没有和工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没有考虑到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状态,只是武断的采取了处罚措施。而车间主任于员工沟通上的障碍,首先是没有“听”的艺术,没有完整地听完别人的意见,草率的给出结论,而且没有及时地与下属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案例中的班长本来好心提醒主任,可主任甚至不听完班长的话就走了,这不仅令自己不能从员工的角度了解员工,而且这种不尊重班长的行为可能会使班长以后也不再忠心为自己考虑,不会再与领导沟通交流,导致领导更加不力。所以,要听取下属意见,经常与下属沟通交流,及时调整自己的错误,灵活的领导下属。

3、控制

员工擅自脱岗看球赛,车间主任开会批评警告之后,依然请假脱岗,这就是说明车间主任作为一个领导者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员工,也就不能为企业有效的实现预期目标。这首先是在控制过程中的衡量绩效方面做得不够好,案例中已说明,工人们并没有影响工作任务,而且为了看球赛,提前做完了任务,这就需要车间主任根据工人们的成绩建立标准并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其次,车间主任也没能做到有效控制,弹性控制,导致工人第二次的离岗。

4、人力资源

金工车间是一个重复性强的车间,对于青年员工来说过于枯燥,没有创新性,比较适 合年龄稍大一点的工人。而且金工车间又是厂里唯一一个进行倒班的车间,对于年轻人喜欢娱乐的心里来说,这种倒班制度禁锢了原有的一些娱乐,比如案例中由于工人看球赛而引起的一些时间。

四、厂长分析

作为厂长,当出现工人旷工的情况时,没有与车间主任进行有效地沟通,同时普通员工的意见没有传达到厂长那里,上下级之间存在沟通交流不畅的问题。在员工出现旷工的时候,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出现特殊情况,会有可能无法召集全员而导致企业遭受损失。

根据该案例中涉及的管理学理论,我们小组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作为厂长:面对车间主任的满腹怨气和牢骚,应该尽力平衡好主任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既对车间主任进行安抚又在合理范围内考虑到员工的生活需求,但也要给那些员工一些必要的惩罚。首先与车间主任进行私下交谈,让他了解自己做的确实也有不对的地方,然后对员工进行惩罚,同时对厂部管理做出改革决定,同时由车间主任去实施。改革措施有:

(1)完善工厂的管理制度:通过工人民主讨论,形成反馈意见,对工厂的规章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革。制定明确的轮班规则,对于缺岗的工人应有明确的惩罚措施,同时应允许员工在特殊情况下进行换岗或请假。特殊的时间特殊的排班制度,就此案例而言,可以统计当日对球赛有兴趣的员工人数,并与那些不喜欢看球赛的工人换岗,这样既满足了工人需求,又能达到工厂对工人的工作要求。

(2)科学的管理不排除人性化管理,应转变领导方式,作为一个领导者,既要关心工作,又要关心人,二者应该维持在一个基本满意的水平。员工没有相应的娱乐活动的休息场所,作为社会人,相应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应考虑建设相应设施,满足职工精神需求。如在餐厅或寝室为员工配备电视,让他们空闲时间可以看节目

(3)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平时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例如打篮球、拔河比赛等,让大家在一起多交流交流,这样可以增强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合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作为金工车间的员工,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加工工作,工作相对比较枯燥尤其对于年轻工人而言缺少趣味性和挑战性。因此应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使员工的身心得以放松,同时还可以加强员工 间的交流。

(4)完善薪酬管理制度,采取绩效工资,对于多完成或提前完成工作任务的职工发放奖金,并允许休息。对于案例中那些年轻工人除了给予一定的奖励外,应鼓励工人为工厂日常管理献言献策,使他们参与到工厂的建设中来,并从中看到自身价值。并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而积极工作,提高工厂效率。

(5)加强对员工的控制,完善请假制度。案例中工人于第二天纷纷请假的行为,显示是在对请假制度没有明确约束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应明确工人请假的次数和请假原由的真实性,以规范工人行为。

2、作为车间主任,应与厂长沟通,认识到自己在管理、沟通等方面的不足,并及时改进,配合厂长对厂部进行改革;作为主任,应该多了解一下员工的情况,多为员工考虑,这样才能更得员工的信赖。同时与工人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与需求,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多一些对员工的关心。针对该案例,可以先和去看球赛的员工进行任何处理之前先回溯一下事情的经过,弄清楚过程后,应该以比较温和的态度和他们进行沟通,年轻人难免犯错,而且这次事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可以跟他们讲清道理,防止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3、作为员工:首先要考虑如何做一名好的职工,实现自己的价值,要忠诚敬业,有责任心,要有团队精神,做好本职工作,遇事主动向上级请示汇报,不能擅自做主。应恪守岗位,如果有特殊情况的话,应提前或及时向领导请假,并清楚说明情况。在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要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同时要对上级领导保持应有的尊重。

4、作为班长:应协调好上层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做到及时与车间主任沟通,在脱岗时间和请假时间发生前向车间主任说明情况。并针对工人的特殊需求做出反应,并将工人的特殊需求反应给上级,以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上一篇:异地付汇流程下一篇:“执行力”培训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