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松六小星级教研组申报报告

2024-04-22

抚松六小星级教研组申报报告(共1篇)

篇1:抚松六小星级教研组申报报告

抚松六小星级教研组申报报告

——二年级语文教研组

寇秀艳

尊敬的“星级教研组”评审领导,我是抚松六小二年级语文教研组的一位语文教师,我代表年组向尊敬的评审领导郑重提出申请,参加年度“星级教研组”的评选活动。

我们这个年组共有四位教师:宣兆红、赵鸿艳48岁;逄凤霞46岁;寇秀艳45岁。我们虽然年纪大了些,可是那种锐意进取、好学不倦、踏实工作、勇挑重担的精神仍不减当年。我的这三个同事姐姐非常了不起,她们一直是抚松六小的中流抵柱,年近五十仍在教学第一线工作,且忘我的工作精神令同事及家长感动。她们分别被省、市、县授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在她们的熏陶、帮助下,我这个无名小卒也在成长、进步。下面就这次申报的机会,把我们这两年的教研工作向领导如实汇报。

一、读书学习,提升教师素养

每当看到宣兆红、赵鸿艳两位教师鼻子上架着一副老花镜正孜孜不倦地读书时,敬意总是油然而生,让我想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来。教师就是做到老学到老的职业,不读书、不学习何以立足。多年来,我们一直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读书学习:

(一)、读学校指定的图书。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结合教师培训重点,学校每学期都会向教师推荐一本书,要求教师不仅认真读还要写读书笔记,每周至少记一篇,或者摘抄,或者写读后体会。学期末学校在指定时间要求每位教师交流读书体会,并对读书认真的教师给予表彰。最近几个学期,我们读了郭思乐的《谛听教育的春天》、《有效教学十讲》、《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等书籍。

(二)、读自己喜欢的书。除学校指定的必读书目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读有助于个人专业成长的图书。近几年魏书生、李镇西等优秀教师已经成为我们年组教师的偶像,向他们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读他们的著作。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让我们爱不释手。另外《优秀班主任教育艺术》、《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也是我们平时乐于翻阅的书籍。

(三)、结合研究主题进行学习。每学期我们年组根据学生不同年段确立研究主题进行教学研究。我们通过读书、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的方法进行理论学习,在集体备课时,共同分享学习体会交流学习经验,在学习与探讨过程中找出最佳的教学策略。

多娸体走进课堂,这是我们乡村教师最欢欣鼓舞的事,我们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为提高教师使用多娸体的技能,我们年组教师全程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认真、投入、勤奋的学习态度令人感动。学习让我们这些年过半百的教师步履蹒跚地努力跟着时代步伐,目的只有一个——爱孩子,对孩子负责!

二、落实集体备课和听评课制度

每周周三下午两节课后,是我们年组固定的教学研讨时间,针对一节课结合研究主题进行集体备课,形成共案后,下一周周二第三节课由主备教师上课,周三集体备课时再根据这节课,进行评课。由包保领导姜志香主任全程跟踪,每个环节一丝不苟,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在研讨中分享,在授课中共同提高。我们也利用闲暇时间交流上课体会,把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共同解决。集体备课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习惯。

三、确立研究主题,进行有效教研

(一)、有效评价方式的研究,实现自我管理。一年级上学期,由于学生刚入学,无论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是组织纪律的约束都得从头做起,一味说教过于乏味。如何让这么小的孩子迅速地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们年组教师确立了“有效评价”的研究主题,具体评价策略是这样的:

1建立班级各种制度。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具体要求,建立“卫生评价制度”、“纪律评价制度”、“课堂常规评价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教师利用每周周一下午第三节的班会课,以动作示范的方法讲解这些制度。如在向学生说明“通过走廊需要靠右侧行走”这一要求时,我让学生排好队,首先由教师示范走一次,再让学生逐个体验如何通过走廊。这样做既加深了印象,又能让小学生明白“右侧”的含义,比单一的讲解效果好多了。制度中的每一项要求可以演示的,我们都亲自为学生示范,这样的方法虽然麻烦,但可以使学生快速地适应学校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构建具有生命力的评价方法。配合上述各种制度,我们年组教师创立了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我们为每个学生剪了一棵只有枝干的“小树”,贴在教室后面的评价板上,无论哪方面做得好、表现突出,都会得到一片“小树叶”的奖励。自从把一棵棵小树贴在评价板上以后,随着“树叶”的增加,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在发生变化,班级中的好人好事多了,作业准确率高了,不完成作的现象不见了„„

本学期我们又把学生学习的“七个习惯”纳入到评价中来,七个不同颜色的果子分别代表七个习惯,每集齐20个小树叶,就会奖励一个果子。每个学生都在为自己的小树能够枝繁叶茂、果实累累而做各种努力。

3、奖励让评价方式更加完善。每个学期末,进行一次总评,根据树叶和果子的数量选出班级中三分之一的学生授予“种树小能手”的称号,并做为评选学校“三好学生”的依据,同时以“喜报”的方式通知家长。这样具有生命力的评价方式非常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让教育工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实现独立识字。

学生进入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大量识字,因为识字障碍的原因,部分学生一节课都很难读熟一篇文章,识字成了孩子孩子学习语文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确立了“有效识字”为研究主题进行教研活动。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究和尝试,我们共同总结出“识字教学”的四个策略:

1、课前预习。为了降低了孩子们识字的难度,缓解部分学生恐惧识字的情绪,学习新课前让孩子们提前接触课文。课前预习做为家庭作业,首先要求学生把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再读课文,直到读通顺,最后读给家长听,请家长签字的方法督促孩子认真完成。起初由于个别孩子没有明确要求,完成的效果并不好,我们就和这样的孩子家长沟通,这样孩子们对课文中出现的大部分生字已经有了印象,进入课堂学习课文就不再那么盲然了。

2、验收检查。学生已经有了预习的基础,上课前教师通过识字卡片出示生字让学生认字组词,通过这一环节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抽象不好记的生字和识字困难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合作交流。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进一步识字,让学生把自己识字的好方法介绍给同学,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4、集中汇报。难以掌握的生字做为重点,请同学汇报自己认字的方法,最后通过课堂上对文本的反复朗读,这时全体学生都能把字认下来。现在识字已经不再是二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了,四步识字已经成了孩子学习生字的习惯,“有效识字”的主题研究收到非常满意的效果。

(三)、感情朗读教学策略,提升语文素养。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低年级阶段的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朱自清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朗读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难做到,但是使学生达到有感情朗读则需要花费一些心思,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否则低年级的学生对于那种反复多次的重复性训练是排斥和不接纳的。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我们年组确立“感情朗读’为研究主题进行教研。一学期总结如下几种策略:

1、创设情境,诱发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将文本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营造朗读的氛围。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当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蜻蜓以荷叶为降落点的喜悦,小水珠以荷叶为床的悠然以后,教师创设情境,边往黑板上贴片片荷叶,边用恰当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情境之中:看,圆圆的、绿绿的大荷叶在向我们招手呢,如果你也身在其中,你想对荷叶说什么?”学生眉飞色舞地说开了:“荷叶,荷叶,你是我的摇篮,躺在你上面,我可真舒服啊!”“荷叶,谢谢你,有了你,我们再也不怕日晒雨淋了”。学生把自己当作了池塘中的一员,对小动物的快乐之情也有了进一步的情感体验,在真切感受的基础上,再安排各种形式的读,学生此时就已经能读出感情了。

2、播放音乐,营造愉悦氛围。乐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与文章内容相符的音乐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时,由于本课出现了很多如:大树被风吹、蟋蟀鸣叫、大雁飞行的声音。在教学中,我先把这些声音放给学生们听,让他们生动地体会“刷刷”、“口瞿口瞿”这类象声词,接着再播放在秋天里出现的其他声音,让学生们想象在“辽阔的音乐厅”里面可能有谁的声音,学生闭着眼睛说道:“我听到了风的声音——飕飕的。”“我听到了水滴的声音——滴答、滴答的。”„„此时,让学生边结合声音想象画面,边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声音在脑中变成画面,再把画面变成自己的朗读感悟,对理解课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走入文本,充当文中角色。使他们觉得自己就是文章中的主角,因此就促使他们先要读通、读懂角色所要说的话。然后,学生就会揣摩、练习如何把自己充当的角色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如: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时,在学生读通、读懂文章的基础之上,我就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们:你们现在就是小柳树、小枣树。请这位同学读读小柳树的话,请那位同学读读小枣树的话,并让他们说说这样读的原因。学生一下子进入了角色,有的说:“小枣树因为它很谦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所以我读的时候语气很平和。”有的说:“小柳树因为它长得漂亮,所以它有点骄傲,所以我用傲慢的语气来读。”通过角色转换,学生们把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另外教师范读,引读,对读等方式对培养学生感情朗读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个班出现几个读书出色的学生不难,难的是让全班同学能够有滋有味地读书,爱读书。感情朗读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我们将自始自终把这个训练工作做好。

(四)、小班化语文课堂活动策略,实现兴趣课堂。

本学期我们又确立“小班化语文课堂活动策略”为研究主题进行教研活动。课堂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激发学生对教学的兴趣是评价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机器,开展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活动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方法,也是将小学生还原为“自由生长的生命”的人,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在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教研组尝试并总结如下几种活动教学策略,效果不错。

1、动手操作活动。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再现,在操作中不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增加印象,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体会到了快乐。如《动手做做看》一文,让学生亲自把几条鱼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学生情不自禁地高呼“水漫出来了”,原来朗志万说的话是错误的。《爱迪生救妈妈》一课,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果真发现镜子有反光的作用,并能把原来暗淡的烛光变得很亮,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说:“爱迪生真聪明啊!”

2、表演展示活动。把表演展示引入课堂,能给学生更多心灵自由,一次精彩的演出,也许会给孩子留下终身不忘的印象,这样的活动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通过活动使孩子既积累了语言,又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如《三个儿子》、《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画家与牧童》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课文,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要求一定要记住人物的台词,演出需要的道具就地取材。“演员”们认真的表演,引起坐在下面的学生阵阵笑声。每次这样的活动全班学生都积极响应、乐此不疲。

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词,我也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理解并加强记忆。如“团团转“、“东张西望”、“惊讶”、“笑容满面”等词,学生夸张的动作让人记忆犹新。

3、讨论争辩活动。一年级孩子已经初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班级中有几个孩子特别有思想,对文本的理解总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堂上教师不要吝惜时间,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学习《丑小鸭》一课,孩子们针对丑小鸭的出走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出走是对的,有的说出走是错的,双方各执一词,说得头头是道。在争论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4、视频教学活动。《北京亮起来了》一课,在学生收看相关视频后,一个学生脱口而出“这是真的吗?太美了!”。《恐龙的灭绝》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播放恐龙知识视频。其实语文课就是抛砖引玉,通过活动学生对这一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号召他们寻找这方面的图书去阅读。

5、丰富多彩的才艺活动。学习《王二小》让学生学唱《歌唱二小放牛娃》;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让学生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学习《画风》、《望庐山瀑布》等课文,号召学生拿起画笔画一画。

6、读书活动。读书是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的课文远远达不到大纲要求的阅读量,借助评价手段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学期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主题丛书》中的文章,读流利请家长签字。利用阅读课进行汇报朗读,每天随机抽取一个小队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读得流利有感情的学生奖励一片“小树叶”,对班级朗读有困难的学生评价的标准降低。此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二年级小学生选读书目中(书目已经打印好发给每位家长)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每读完一本书,经教师检查确认后,直接发一个“小果子”并写上书名和读书用的时间,贴在评价板的“小树上”。读书活动刚起步,还需要家长的督促和教师的检查,当孩子从读书中获得快乐的时候,读书将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习惯。

此外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去接触大自然,感受四季的特点;在班级内交流自己学习经验,同学之间互享好的学习方法;调查访问活动等也是语文课中经常采用的。

语文课活动策略的教研活动已经开展了一个学期,目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后这样的活动还将在语文课堂中采用,并不断完善。

尊敬的各位评审领导,以上所述是我们二年级四位语文教师,平时教研所做的一些工作,名利已经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学习是我们最终的追求。受学校领导的委托参加此次活动,身感责任重大,期盼各位评审领导给予客观的考核。

上一篇:《倔强的小红军》课文片断赏析下一篇:李健人生感悟:读点看似无用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