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研究生数学二

2024-04-08

1998年研究生数学二(精选6篇)

篇1:1998年研究生数学二

复旦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1998

有机化学试题

一,试举例说明下列反应或试剂(不要写机理)(2×5=10分)

1.安息香缩合; 2.Wittig试剂; 3.黄鸣龙改良法;

4.重氮盐的偶联反应;

5.Hofmann降级反应。二,试比较指定的性质(2×5=10分)

CH31.酸性:a.COOHb.COOH()>()>()N(a)NH2(b)3.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a)ClNO24.正碳离子的稳定性:OHa.CHCH335.负碳离子稳定性:OOa.Clc.COOH2.水溶液中碱性:H2N(c)()>()>()(b)(c)ClClNO2()>()>()NO2b.CH3CH3CH3c.CH3C()>()>()b.OHOc.OOOC2H5

()>()>()三,在下面反应式括号内填上产物或原料或条件,如产物是手性的则请写出构型式,若无反应也请注明。(2×10=20分)

O1.2.3.A4.5.+O()NaOEtEtOHH3OOOHH2OCHONa()A()一种香料NaNO2HClCO2()H3O()HONH2RLi+O6.7.8.O9.+Br2()()NH4ClH2O()()OHCH3NH2(CH)NH252CH3MgI干乙醚OH2O2N(CH3)210.()

四,试写出下列反应机理(4×5=20分)

OHOHH3CH3CNaHCO3DMSO+1.。120。140-OO1-2hrHBrA 5%并说明为什么A少B多。OCHOOONaOEt2.+EtOHNH2NOEtOH+NH2OH3.CH3ClCH3OHOB 80%CH3ON+ON4.CH3COOHCl+OCOCH3CH3COO五,试合成下列诸化合物(4×5=20分)

O1.用CN和CH3COCH3合成O*NH22.用 *CO2为标记碳的原料及其它任何原料合成OHOH3.试由CD2合成O

4.用≤5C的任何化合物及Wittig试剂合成法合成HH(Z)

六,试推测结构(10×2=20分)

1.化合物A(C22H27NO)不溶于稀酸,稀碱。A+HCl/H2O苯甲酸+溶液。将此溶液碱化生成B, B+苯甲酰氯又生成A。B+NaNO2/HCl无N2放出。B是非手性的,B+过量CH3I,再用Ag2O处理并加热,生成C(C9H19N)和苯乙烯C+过量CH3I再用Ag2O处理并加热生成一个烯烃D。OD和+Ph3P=CH2反应的产物一样。试写出A,B,C,D结构。并简述理由。2.长叶薄荷酮和丙酮在EtOH/EtONa中反应:O+CH3COCH3OOOO有几个人分别提出生成产物的结构:产物的HNMR IR-10.9,(3H,d)1640cm1-1.1,(6H,s)1675cm2.0-2.2,(8H,m)2.3,(2H,s)6.5,(1H,s)试判断真正产物是哪一个,并写出波谱数据的归属。

复旦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1998

有机化学试题答案

一,试举例说明下列反应或试剂(不要写机理)(2×5=10分)

OArCCHAr1.安息香缩合:ArCHO+KCNOHAr= C6H5p-CH3C6H5OOOOOHHCArCN机理:ArCHArCHArCCNCNOOHOHH-CNArCCArArCCHArArCCArOHCNOHCNO2.Wittiy试剂:Ph3P=CCH3CHO+CH3CH2Cl2CH3C=CCH3Ph3P=CCOCH3COCH3H,RCH2RC6H5CH2CH2CH3RR,O,NH2NH2/NaOH3.黄鸣龙改良法:RCR(HOCHH)O222C6H5COCH2CH3NH2NH2/NaOH(HOCH2H2)2O+4.重氮盐的偶联反应:PhN2 XPhN2 X+PhN=NPhR-pPhR-pR=OH , NR2PhN=NPhOH-pPhOH-pPH=8+N(CH3)3RCH=CH25.Hofmann降级反应:RCH2CH2N(CH3)3OHCH3CH31.CH3ICH3CH2CHNH22.AgOHCH3CH2CHN(CH3)3OH

CH3CH2CH=CH2

二,试比较指定的性质(2×5=10分)

篇2:1998年研究生数学二

1.公司制

2.生产劳动

3.产业结构

4.宏观调控

5.失业

6.市场调节

7.经济公平

8.集约型经济增长

9.超额利润

10.资本有机构成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题,合计40分)

1.简述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2.概述资本主义国家垄断下市场作用机制的特点

3.简论股份制的特点及其主要形式

4.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2题,合计30分)

1.试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篇3:1998年研究生数学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提高,休闲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在经济发达、福利完善的西方国家,休闲作为居民的基本权利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方国家对休闲的研究由来已久,1899 年凡勃仑的《有闲阶级论》出版,开启了休闲学研究的先河。在近100 多年的休闲研究中,西方国家已建立了包括休闲哲学、休闲社会学、休闲心理学、休闲行为学、休闲人类学、休闲经济学、休闲政治学等在内的庞大休闲研究和教育体系[1]。我国学者对休闲研究的全面关注始于20 个世纪90 年代,1995 年于光远先生倡导成立的休闲文化研究小组标志着我国休闲学术研究的开始。在20 多年的研究中,我国休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先后有专家学者郭鲁芳、梁王月琳、张建、方青、李响通过检索期刊,采用传统文献分析方法归纳和梳理了我国休闲研究的特点和特征。随着休闲学科研究的发展,近年来文献数量逐渐增多。传统的文献分析方法受到研究者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难免会出现主观定性归纳的缺点,因此有必要借助现代文献分析方法对学科研究进行客观分析。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计量和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对1998—2015 年CSSCI期刊有关休闲研究的论文进行梳理,理清我国休闲研究进展动态,发现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休闲”为篇名( 词) 对CSSCI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年限为1998—2015 年,检索到1245 条数据( 2015 - 10 - 21) 。为了保证文献信息的有效性,人工剔除不相关的书评、讲话、会议纪要等,获取1159 条有效数据。

本研究分析工具采用Citespace分析软件,该软件已成为文献信息分析中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基于被引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探寻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和知识转折点。本研究采用的是Citespace 3. 9 R9 版本,首先对检索到的CSSCI数据在软件中进行数据转换,以便在软件中能够运行。其次,将转化后的数据导入软件,时间跨度选择1998—2015 年,单个时间分区选择1 年,文献来源选择标题、摘要、关键词和增补关键词,每一时间段被引频次最高的节点数据选择30,前、中、后阀值分别设为( 4、4、21) 、( 3、3、15) 和( 3、3、20) 。最后,运行软件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

3 休闲研究关键词共现的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论文的精髓,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可较快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Citespace软件的原理是基于共被引网络( 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关键词共词等) 各项指标的综合计算方法,展现一段时间内相关文献集中反映出的研究热点。根据Citespace软件分析结果,得到休闲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图1,见封四) 以及关键节点322 个、536 条连线。图1 中各圆环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多少,圆圈越大,频次越高,即是本研究领域的热点。连接圆环的线条表示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联系,线条的粗细表示两个节点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图1 中深色的圆圈代表一定时间内突现的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某一阶段本研究领域出现的前沿热点。Citespace除了可视化功能外,还可对节点生成详细的数据。通过Citespace生成的聚类可视化图和后台生成的详细数据,再通过识别中介中心性和频次,可总结出我国休闲研究领域的关键词。结合Citespace中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强度,将有紧密联系且紧密联系较单一的关键词进行二次归并,得到休闲、休闲体育、休闲产业、休闲经济、休闲文化、休闲消费、休闲农业、休闲活动、休闲旅游、休闲教育、休闲方式、休闲生活、休闲城市、休闲行为、休闲时间、休闲空间等16 个关键词。

学术热点是某段时间内有内在联系、数量较多的论文探讨的专题。结合图1、图2( 见封四) 和表1 中的信息发现,我国目前休闲研究涉及的热点领域广泛,休闲研究领域多学科和交叉发展趋势明显,充分体现了休闲研究综合性的特点。从我国休闲研究热点的时间线图谱可见,我国休闲研究的热点大部分出现在2005年以前,2005 年以后的热点关键词较少,表明我国目前的休闲研究在原有研究基础中继续得到深化发展。2005 年之后,比较明显的研究热点是休闲农业、体育休闲和城市休闲的研究。

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软件除了能识别关键词外,还可以对突现词( burst terms) 进行识别,突显测度以文献被引频次或关键词出现次数等的变化率为基础,可以探测某一时段内以“突现词”为知识基础的研究前沿。根据Citespace软件分析,在休闲研究领域突显度比较高的关键词是休闲经济、休闲消费、休闲产业、休闲文化、旅游、休闲体育、和谐社会、群众体育和休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休闲研究领域集中的前沿问题( 表2) 。

根据关键词和突现词分析,可将我国的休闲研究热点划分为持续型研究热点和突现型研究热点。持续型研究热点包括休闲、休闲体育、休闲活动、休闲旅游、休闲生活、休闲教育、休闲行为、休闲时间、休闲空间;突现型研究热点包括休闲经济、休闲消费、休闲产业、休闲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和谐社会、群众体育、休闲方式。本研究着重就休闲研究领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持续研究的关键词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全面地把握休闲研究热点现状和发展趋势,而对基因词、非持续关注性的突现词不做深入探讨。如休闲作为休闲研究领域的基因词,是研究中出现最多的关键词,从最初的休闲概念大讨论到后期各学科参与的丰富休闲研究内容均离不开对休闲概念、范围、本质的理论分析。体育休闲、群众体育是休闲体育研究中突现的关键词,集中体现了休闲体育研究的发展趋向。“旅游”这一突现词的产生,主要伴随着旅游与休闲的区别和联系的大讨论出现,而随着休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休闲与旅游的区别与关系日益明晰。关于休闲与旅游的大讨论则趋冷,在休闲研究中以“旅游”作为关键词的文献日益减少。“和谐社会”这一研究热点的出现则带有较为鲜明的政治色彩。在我国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很多学者提出了休闲与和谐社会的建构应成为休闲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强调休闲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自2010 年后,在休闲研究领域与和谐社会相关的研究内容出现较少。结合以上关键词和突现词的分析,本研究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具有共性的关键词和突现词进行归并,主要就休闲体育、休闲行为、休闲旅游、休闲产业、休闲教育、休闲空间、休闲文化、休闲城市等热点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进行分析。

3. 1 休闲体育及其相关研究

在休闲研究中,体育学对休闲研究的贡献巨大。1983 年,卢元镇先生首开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的篇章。自此,休闲体育研究一直是休闲领域研究的热点,对休闲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2006—2013 年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的成果较集中,这与我国在此阶段承办2008 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 年广州亚运会的契机密切相关。目前关于休闲体育的研究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研究学科涉及体育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 ①休闲体育理论的研究,包括休闲体育的概念、内涵、功能、作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其中,关于休闲体育概念辨析的相关文章是该研究领域被引用最多的文献,但在研究中也存在“休闲体育、体育休闲、闲暇体育、余暇体育”等概念的争辩,尤其是“体育休闲”与“休闲体育”的争辩最为激烈,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领域还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概念体系[2]。②休闲体育消费研究。休闲体育消费相关研究是被引用较多的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休闲体育消费特征与功能[3]、群体消费行为特征[4,5]等方面。③休闲体育行为研究。休闲体育行为研究是休闲体育研究领域文献数量较集中的一个研究领域。关注群体休闲体育行为特征与差异是主要研究内容,该研究群体对象包含了城市居民[6,7,8]、女性[9,10,11]、农民工[12]、学生[13]、老年人[14]等群体,研究侧重于揭示不同群体的休闲体育行为方式、特征与群体特征之间的差异性。④休闲体育教育研究。自2005 年广州体育学院首次招收休闲体育专业的本科生以来,休闲体育教育成为休闲体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在休闲体育教育研究领域,介绍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创建合理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休闲体育教育一直是中国学者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15,16,17]。⑤休闲体育产业研究。借助我国举办“奥运会”和“亚运会”的东风,我国体育休闲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休闲体育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目前的研究相对处于发展阶段,主要集中在体育休闲产业的功能与发展路径[18,19,20]等方面的探讨。

在休闲体育研究领域,与之相关的体育休闲和群众体育是突现度相对较高的关键词,反映了休闲体育研究领域前沿性的学术问题。纵观相关文献,“体育休闲”与“休闲体育”这两个词在体育科学中使用频率很高,两者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基本一致,因此这种混用和滥用现象引起了很多学者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周爱光认为,体育休闲和休闲体育的目的和手段是有一定共同点的,但体育休闲属于休闲范畴,休闲体育属于体育范畴; 体育休闲更强调休闲活动中人的内心体验,而休闲体育更强调外部的体育活动和项目;体育休闲属于休闲学,休闲体育属于体育学[21]。陈玉忠认为,休闲体育和体育休闲在实现途径、参与目的、实现体育功能等方面具有共同点,但两者在构词、范围、目的和手段、形式和内容、参与特征、活动特性、学科从属上有明显区别。从包含关系看,休闲体育是体育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休闲包含休闲体育[22]。梁利民认为,休闲体育和体育休闲在哲学理念、体验主体、体验载体、文化追求方面存在共同点,但体育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休闲体育是一种体验形态; 体育休闲是体育的重要功能,而休闲体育是体育休闲量变和质变的结果; 体育休闲强调体育以一种体育休闲化的方式来完善其功能和价值,而休闲体育是体育休闲化的最后状态; 体育休闲是休闲学或社会学的学科分支,而休闲体育是体育学的学科分支[23]。这些讨论和辨析,在一定程度上为休闲体育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选择提供了一定参考。

群众体育是休闲研究中突现度最高的关键词,群众体育研究由来已久,但把群众体育与休闲结合起来进行关注是在体育科学全面关注休闲和我国小康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纵观相关文献发现,目前休闲研究中涉及群众体育的研究仍较缺乏,主要集中在不同区域的群众休闲体育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等方面,缺乏较深入的研究。

3. 2 休闲行为及其相关研究

根据研究内容的相关性,休闲行为研究领域相关研究热点的关键词为休闲行为、休闲活动、休闲时间、休闲生活及突现关键词休闲方式等几个领域。休闲作为后工业时代重要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休闲时间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个人私事时间和家务时间之外的时间,是休闲生活、休闲活动、休闲行为的重要前提条件[24],因此休闲时间的研究主要侧重在休闲时间的利用和管理上,即在休闲时间内对休闲生活、休闲活动的安排。休闲活动与休闲行为是休闲时间利用和休闲生活的重要体现形式,这四者之间的研究具有极强的关联性,研究内容也是休闲领域研究的热点,体育学、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对此均有探讨。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主要表现在: ①不同群体的休闲生活、休闲活动和休闲行为的特征分析与群体间的差异比较研究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群体主要涵盖了城市居民[25,26,27,28,29,30,31,32]、女性[33,34,35]、农民工[36,37]、老年人[38,39,40]、大学生[41,42,43]、残疾人[44]、中产阶级[45]等,通过分析其群体性休闲生活、休闲活动、休闲行为特征或是群体间差的异比较研究,为提高群体性休闲生活质量提供建议。在具体的休闲生活、休闲活动和休闲行为研究上,体育休闲生活、休闲活动和休闲行为的研究成果较集中。②不同历史时期和国外休闲生活、休闲活动的分析与介绍也是关注的重点,唐代[46]、宋代[47]、明代[48]、近代[49]与西方国家[50]的休闲生活和休闲活动的分析与探讨较多。

在该研究领域,休闲方式是一个突现关键词。休闲方式是休闲行为的表现形式,是休闲活动具体内容的总称,也是休闲活动的方法和形式。在休闲方式的研究上,通常与休闲行为、休闲活动交织在一起,研究方法、研究方式与休闲活动的研究类同。

3. 3 休闲旅游及其相关研究

随着休闲经济时代的到来,休闲旅游成为旅游的重要形式。休闲旅游是层次较高、对产品要求较严、顾客花费较多、更有益于游客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是旅游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51]。在休闲旅游的研究上,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休闲旅游产业和休闲旅游开发上。在休闲旅游产业的研究中,对体育休闲旅游产业、休闲旅游产业带[52,53]的关注较多。在休闲旅游开发方面涵盖的内容较广泛,在研究类型上包含了农业休闲旅游[54]、生态休闲旅游[55]、文化休闲旅游[56,57]、古镇休闲旅游[58]等具体类型的休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和对策的探讨。在研究空间上,由于城市郊区、农村、山区、海滨、少数民族地区的休闲旅游资源丰富,成为休闲旅游开发的重点关注区域。

在休闲旅游研究中,休闲农业研究是近年来出现得较集中的研究热点。在休闲农业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休闲农业概念、休闲农业开发现状、休闲农业主客行为等方面的探讨。在对休闲农业内涵的讨论上,先后有刘达华、卢云亭、陈传康等提出了休闲产业的相关概念。这些概念越来越趋于共性认同,即休闲农业立足于农业、农村、农民背景,是一种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多功能性产业形态[59]。在休闲农业开发现状上,主要研究集中在我国及各地休闲农业的开发现状上。郭焕成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休闲农业在我国先后经历了早期兴起阶段、初期发展阶段、规范经营阶段,指出了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特点,总结了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农家乐旅游模式、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休闲度假旅游模式、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回归自然旅游模式等7 种旅游模式,并对北京、浙江、深圳、湖南等典型休闲农业发展地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60]。张广海等在对休闲农业产业化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基础、市场基础、产业基础、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分析了休闲农业的产业化基础,并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分析了各省市休闲农业产业化的优势与产业化类型选择,提出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创新路径[61]。近几年,具体的地域休闲农业开发现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先后有学者对江西[62]、湖北[63]、陕西[64]、湖南[65]、河北[66]等地的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休闲农业研究中,对休闲农业开发主体和休闲农业参与客体的行为研究也是研究的热点。舒伯阳总结分析了农户参与休闲农业开发的两种主要类型: “直接主体模式”和“间接主体模式”,并从具体开发形式与农民利益的实现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认为应将“间接主体模式”作为休闲农业开发的长期战略选择[67]。罗文斌等分析了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社区居民对休闲农业开发的感知影响[68]。在休闲农业参与客体的研究中,关注休闲农业中的游客行为、需求特征、满意度分析[69,70],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休闲农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这是研究中的另一特点。

3. 4 休闲产业及其相关研究

休闲产业、休闲经济、休闲消费是经济学在该领域研究中的重要命题,三者的研究关系密切,且在研究前期阶段对这三个问题的讨论通常交织在一起。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休闲产业、休闲经济、休闲消费的概念、范围等问题的探讨仍处于争论阶段。但众多研究表明,休闲消费是休闲经济和休闲产业发展的动力,休闲消费的增长对休闲经济和休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休闲产业领域、休闲经济领域和休闲消费研究领域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趋势。

在休闲产业研究方面,2006 年我国休闲产业研究达到高峰,此后渐渐趋于平缓。在2006 年之前,我国的休闲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休闲产业的概念和范围、休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休闲产业发展的障碍和对策等方面[71]。2006 年后,实证性研究得到了加强,特定地域的休闲产业发展与具体类型的休闲产业发展探讨成为研究的热点,不同学者针对长沙[72]、北京[52]、长株潭[73]、河北[53]、成都[74]、山东[75]等地的休闲产业布局与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在具体的休闲产业类型研究上,体育休闲产业作为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研究的热点。在休闲经济研究方面,休闲经济概念、范围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休闲经济研究开始从理论研究向实证研究发展,运用数理模型对休闲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估和测算是近年休闲经济研究的热点。休闲消费研究的成果集中出现在2008—2010 年,研究热点集中在消费对策、消费结构、消费文化、消费行为等方面。近几年来,随着消费的转型,休闲消费行为逐渐成为休闲消费研究的热点。

3. 5 休闲教育研究

随着休闲的发展,休闲教育在休闲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休闲教育的研究也逐步得到休闲研究领域的关注。休闲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 ①休闲教育经验介绍和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其中美国[76,77]、以色列[78]、我国台湾地区[79]的休闲教育模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②我国休闲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休闲教育的缺失和错位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共识,加强中国休闲教育要“重道见人”[80],加强理论构建、规划休闲教育课程、发展休闲活动组织、增强休闲文化素养是很多学者倡导的休闲教育实现路径。③休闲教育的价值与社会意义。休闲教育在个人与社会发展中的意义重大是很多学者的共识。从个体发展而言,休闲教育是个体生命与生活世界的需求[81],是和谐人格形成的重要条件[82]; 就社会发展而言,休闲教育对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3,84]。

3. 6 休闲空间研究

休闲空间作为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在休闲领域的研究中备受关注。在该研究中,地理学、城市规划等学科对其探讨更加深入。从休闲空间的研究重点看,主要侧重于: ①物质休闲空间,即各类休闲活动场所和对休闲设施空间结构特征的探讨,以期为休闲空间的合理规划提供建议。研究对象既包括综合性休闲空间[85,86],也涵盖了具体类型的休闲空间[87,88,89,90,91,92],且随着网络休闲的发展,虚拟性的网络休闲空间[93]已引起了学者的关注。②行为休闲空间[25,28,34,94],研究特点是通过某一类人群的休闲行为,分析其群体性休闲空间需求,从而使休闲空间规划能满足群体性休闲需求,体现休闲空间规划设计的人本关怀。

3. 7 休闲文化研究

休闲文化研究是指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95]。它一直是休闲领域持续关注的话题,且在2004—2006 年休闲文化研究成果达到峰值。休闲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体现在: ①休闲文化的内涵与意义。马惠娣认为,休闲是通过人的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思维、感情、活动等方式,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全面提升[96],休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彭文革认为,虽然中西方休闲文化形成具有背景差异,但中西方的休闲文化研究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类生命意义和快乐的探索[97]。黄健认为,“和谐”是中国休闲文化的核心理念,在实践当中呈现出对“天道和谐”、“心性和谐”和“形上和谐”的强调和实施[98]。这些早期对休闲文化本质和意义的探索为后期休闲文化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②休闲文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密不可分,它们与社会的其他部分紧密相联[95],休闲文化对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麓怡等通过分析武汉市现代公共休闲景观、现代商业购物休闲环境和娱乐休闲,提出应以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地域文化作为休闲经济的来源和实现形式,促成生产与休闲消费间的良性互动; 同时认为休闲文化资本与休闲产业相互关联,休闲文化资本优化休闲产业,休闲产业给休闲文化资本以延续和保护,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促成生产与休闲消费间的良性互动[99]。庞学铨认为,休闲文化对城市发展的价值与意义既表现在对城市物质形态的影响上,更深刻地体现在城市的精神层面上; 休闲文化最基本的价值在于它能改变城市形象,让城市更宜居,使城市更具创新活力,并提升生活品质和城市境界[100]。

3. 8 休闲城市研究

随着休闲在城市功能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一些城市开始关注休闲功能的提升,提出打造“休闲城市”或“休闲都市”的新口号,随即休闲城市也成为休闲研究中一个新颖的命题而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对休闲城市的探讨,首先集中体现在理论上的辨析。在休闲城市的探讨上,理论较少,典型的代表是魏小安、李莹和杨振之、周坤。魏小安等认为,休闲城市是指在城市生活中,休闲活动普遍,具有丰富的休闲设施; 休闲产业在城市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形成品牌,并构成强大的市场吸引力[101]。杨振之等认为,不是具备休闲功能的城市都可称为休闲城市。休闲城市的评价标准应涵盖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自然社会条件等多个层面[102]。针对国内忽视休闲城市本身的研究现状,多位专家学者提出了休闲城市评价体系标准并进行了实证,丰富了休闲城市的研究。曹新向参考宜居城市、国际优秀旅游城市、城市旅游竞争力、城市竞争力等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58 个次级指标,并就中国15 个优秀旅游城市和历史名城的休闲竞争力进行了评价[103]。楼嘉军等通过构建由公共基础、消费能力、产业能力和特色资源等四方面指标组成的城市休闲化质量测评体系,对我国27 个省会城市、4 个直辖市和5 个计划单列市的城市休闲化发展状况进行了测度和分析[104]。吕宁根据休闲城市的系统结构,建立了由三大系统8 个领域33 个指标组成的城市休闲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就中国4 个直辖市、26 个省会城市、9 个计划单列市的休闲化程度进行了测度[105]。

4 结论与探讨

篇4:1998年研究生数学二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研究;体育学和心理学核心期刊;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4-0044-04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jobs done to researches on sports psychology in

China between 1998 and 2007

LIN Wei-peng1,HONG Xiao-bin2,DENG Li-xing1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lion,Yulin Normal University,Yulin 537000,China;

2.School of Health Sciences,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selected core journals of physical education science and psychology as their research subject, which can reflect the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es on sports psychology in China, analyzed totally 659 empirical research theses about sports psychology, which were published between 1998 and 2007 and selected by the authors via internet and manual retrieval, and reve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researches on sports psychology are still somewhat inadequat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quantitative study should be further enhanced; the normal forms of qualitative study are not sufficiently recognized and valued; localized stud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researchers should keep doing researches on individual cases of competitive sports psychology; deepening the recognition of qualitative study and integr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normal forms are issues that should be showered attention on in future researches on sports psychology.

Key words: sports psychology;core journals of physical education science and psychology;China

自1979、1980年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相继成立以来,中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发展已有近30年的历史。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运动心理学同样也得到了发展。本文选择能够反映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现状的体育和心理学核心刊物作为查阅对象,心理学核心期刊包括《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通过网上检索(关键词为体育运动、心理学)与人工查阅的方法对1998~2007年发表的有关运动心理学的文章进行了查阅,并对搜索到的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排除研究综述与理论阐述方面的文章,最后确定659篇实证研究论文作为分析对象。

1基本状况

1.1领域分布

中国运动心理学从单一的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发展到今天的竞技运动、体育教育以及锻炼心理学的多元化研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现代学科的不断交叉与融合,作为体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运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不断产生,如已出版的《体育社会心理学》[1]、《运动直觉研究》[2]。即便如此,竞技运动、体育教育、大众健身3个领域,仍然是现今运动心理学的主流方向,这从我国学者的论著与综述论文中可窥见一斑[3-6]。

1)竞技运动心理学。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是竞技运动,研究对象是高水平运动员(在本研究归类中也包括教练员)。其工作重点是围绕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心理技能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进行的[3]。中国运动心理学开展初期主要就是以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为重点。20世纪80年代初,由武汉体育学院接管的国家体委重点课题优秀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则是中国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先驱。该课题组对我国的田径、体操、排球等项目运动员进行了各种心理测试,以确定各个项目运动员所需的心理特征[7]。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虽然体育心理学以及锻炼心理学迅速发展,但竞技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仍是主流。从1998-2007年发表的文章来看,竞技运动心理学为339篇,占总数的51.44%。因此,目前竞技运动心理学依然占据着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导地位。

2)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体育教育心理学的简称,其研究领域是学校体育,研究对象是学生(在本研究归类中也包括体育教师)。师范院校体育专业通常都开设体育心理学这门课程,这是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9门主干课程之一。体育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如何有效地掌握运动技能和如何通过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两个问题进行的[3]。在我国,体育心理学与竞技运动心理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历史,但由于奥运争光计划以及竞技体育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地位,体育心理学研究相对薄弱。尽管已出版相当数量的论著,但多数仍停留于借鉴、移植运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层面。从1998-2007年我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来看,体育心理学为170篇,占总数的25.80%。因此,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比例还相对较少,但呈逐年递增发展。

3)锻炼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研究领域是大众体育,研究对象是大众。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早期,运动心理学家开始将注意从研究运动员的心理学转移至普通人群身体锻炼的心理学方面,在1988年《运动心理学杂志》更名为《运动和身体锻炼心理学杂志》这一情况中得到证明[8]。在我国,锻炼心理学是运动心理学研究中起步最晚的一类,但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群众对提高国民素质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增强,活跃在该领域的运动心理学研究者也日益增多。1998-2007年,锻炼心理学的论文150篇,占论文总数的22.76%。

1.2研究范式选择

心理学研究范式分为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所谓定量研究是指从数量化的思路出发,运用心理量表或其他手段对心理特征以及心理活动作定量测定,并对所测数据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9]。而“质性研究”是建立在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它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开放式访谈、观察和现场分析来归纳出心理活动的全面的解释性理解,并提出新问题[10]。“定性研究”这个概念过于宽泛,所有非定量的研究都可以归入到定性研究的范畴,如研究综述或理论探讨。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两种不同范式,也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两种不同范式。从质性研究概念来看,其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开放式访谈、观察和现场分析。对本文搜索到的运动心理学文献研究范式进行分析发现,真正意义上的质性研究只有刘方琳、张力为的《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定性探索》[11]。这表明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仍然以科学心理学的实证主义道路为主要研究路线,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受我国心理学主流研究范式的影响。

1.3方法应用

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由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以及具体方法论3者构成[12]。在本文中只考虑收集资料、获得数据的具体方法,即一级方法,以及分析资料、处理数据的方法,即二级方法,不涉及研究所遵循的哲学指导方法[5]。

1)一级研究方法。1998-2007年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访问法、实验法和测量法。其中,以测量法为主,占60.09%。而在选用测量工具时则以采用现成的量表为主,这在所有入选论文中达到311篇,占47.19%。此外,在实验研究中以现场实验研究居多,占18.51%。

2)二级研究方法。对所有入选定量研究论文所采用的数据统计方法进行分类,根据统计方法的复杂程度将其分为3类,基本统计方法、多元统计方法和现代高级统计方法。基本统计方法包括频数分布、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统计方法包括协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现代高级统计方法主要是结构方程模型、多层线性模型。1998-2007年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中统计方法的应用主要是以基本统计方法为主,占54.25%。在运用高级统计方法上,如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研究较少,占6.08%。40篇论文中都只是采用了结构方程模型,没有一篇论文采用多层线性模型统计方法。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这两种统计方法过于复杂,多数研究者对现代高级统计方法望而却步。

2评述

2.1体育心理学研究仍显薄弱,竞技运动心理学应坚持个案研究

在我国,作为与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有着同样历史的体育心理学,无论是在研究数量,还是在研究质量上都与竞技运动心理学相差甚远。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停留于模仿、照搬、借鉴运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缺乏自己独立的研究体系,这可以从目前体育心理学的论著中略见一斑。查阅国内目前已出版的所有运动心理学论著,可以发现体育心理学的论著是最多的,这说明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多处于理论探讨、哲学思辨状态,缺乏真正意义的深入实证研究。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理论性问题表现在缺少有特色的研究、缺少高水平的研究、缺少系统化的研究、缺少服务性研究;实践性研究表现在研究设计不合理与研究结果不真实上[13]。对近10年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论文进行分析发现,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以教学实验为主,通常采用锻炼或心理干预,分析其心理特征或技能表现的变化。

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群,特别是参与竞技运动的运动员,对于这样的特殊群体想采用通则式研究,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因果规律,通常的结果是不理想的。一是高水平运动员群体数量本来就少,想要采用大样本研究不易;二是获得的结果应用到不同运动员身上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从运动训练实践的角度来看,竞技运动心理学应当更加重视个案研究的应用。个案研究在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中之所以应当被重视,在于其特殊优越性:第一,个案研究方法有助于对个体的探讨,如对奥运会冠军的个人发展历程,以及在这种历程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第二,个案研究方法有助于对事件变化过程的深入探讨;第三,个案研究方法有助于节省研究资金[14-15]。

2.2定量研究整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调查研究中,对于问卷选择或者编制的问题应得到足够重视。问卷选择时要与研究的对象以及研究内容相适应。此外,有些研究者直接翻译国外量表进行研究,这种“拿来主义”没有考虑问卷翻译的语言等值性、文化适应性,也没有进行信效度检验,其后果直接导致研究结果的不真实、不可重复。我国学者高旭、毛志雄[16]就对国内体育领域滥用SCL-90量表提出了质疑。张力为[17]曾指出我国学者在借用外国自陈量表所存在的文化适应问题。在问卷编制上,许多研究没有严格按照纸笔测验编制的要求,对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特别是问卷的结构效度应当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看模型结构是否与数据拟合。

在实验研究中,实验设计和实验程序交待不清楚。在实验设计上,许多研究在对被试者分组时往往都没有经过随机化处理,以自然班组或依照个人意愿进行分组。此外,我们都知道,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的一个区别就是定量研究结果具有可预测性和可重复性,如果实验设计不合理,特别是实验程序交待不清楚,其他研究者很难能够依照你的研究进行重复实验,即使做了,得到的结果往往也是不一致的。

2.3演化对质量研究的认识、整合“定量”与“质性”两种范式

由于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导致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依然以定量研究范式为主,对于质性研究范式缺乏足够的认识。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对于心理学的两种研究范式是有一定概念的。但由于语言翻译上的问题,大多研究者都把“定性研究”这个概念当作“质性研究”。如有研究者对运动心理学研究论文归类时将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类[18]。其实不然,定性研究主要用思辨的方式对研究现象进行解释,不要求研究者自己进入实地开展实征研究并提供第一手资料,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都一样要求研究者深入实地开展实证研究,都很注重研究方案的设计,并都有一套规范的研究程序和操作技术[19]。可见,定性研究与质性研究之间是不等同的,甚至在英文中找不到定性研究这个单词。

与量化研究范式的检验假设相反,质性研究范式被认为是一种假设生成研究。Locke(1989)[20]在其早期的著作中曾指出,质性研究方法的规则并不像定量研究那样要求苛刻,也正是因为质性研究的这一特点为研究增加了许多创造性的机会。强调质性研究,并不是排斥量化研究[21]。这两种研究范式都是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方式。目前,虽然国内已有讨论在心理学研究中将“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进行整合的文章发表,但基本停留于讨论两种方法整合的必要性以及整合的理论模型,并没有在操作层面上探讨两者之间的整合,也没有具体的整合研究报道。如何将这两种研究范式在心理学研究中整合,将是心理学家包括运动心理学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1998-2007年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取得长足的发展。在研究领域上逐步拓宽,但仍以竞技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为主;在研究范式上仍以定量研究为主;在研究方法应用上呈现多样化,多种方法、手段结合的态势;在研究特色上,本土化研究初现端倪。尽管我国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对运动心理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对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的把握与应用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我们仍应清醒地看到与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存在的差距,特别是在研究方法的应用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在借鉴和引进西方先进理论、方法、手段和技术的同时,应根据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以及体育体制,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心理学研究道路。我们相信,伴随着中国体育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将会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季浏,朱学雷. 体育社会心理学[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 王斌. 运动直觉研究[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力为,任未多.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张力为,毛志雄. 运动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姚家新,徐霞. 中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体育科学,2004,24(10):38-45.

[6] 姚家新,张力为(执笔),李京城,等. 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1):1-10.

[7] 优秀运动员心理特征研究[G]//国家科研课题论文汇编.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科研处,1982.

[8] 季浏,罗伯特J科克比. 身体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12(3):8-11.

[9] 王重鸣. 心理学研究方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0] 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1] 刘方琳,张力为. 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定性探索[J].体育科学,2004,24(11):37-44.

[12] 石岩. 体育心理实验设计[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13] 代军,卢塞军,郝国栋,等. 运动心理学发展动态分析——第28届国际心理大会综述[J]. 体育学刊,2005,12(6):136-139.

[14] 张力为.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68-269.

[15] 陈伟伟. 拉拉队效应的运动心理学分析[J]. 体育学刊,2006,13(4):47-49.

[16] 高旭,毛志雄,霍鑫. SCL-90在国内体育领域中的误用[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2):140-142.

[17] 张力为,符明秋. 借用外国自陈量表的文化陷阱[J]. 心理科学,2000,23(6):729-731.

[18] 陈剑锋,颜军,黄美蓉. 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若干问题的分析与展望[J]. 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26-28.

[19] 陈向明. 质性研究:反思与评论[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0] Locke L. Qualitative research as a form of scientific inquiry in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1989,60:415-442.

[21] 闫挺,毛志雄,连文杰. 运动心理学在残疾人体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 体育学刊,2007,14(4):119-124.

篇5:1998年研究生数学二

二、减数分裂的中期I和有丝分裂中期有何相同与不同?(20)

三、什么是巴氏小体?存在于何种生物中?在细胞中位于何处?形成巴氏小体有何意义?(20)

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0)

五、名词解释(2/20)

1.囊胚

2.愈伤组织

3.SCE(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4.钙调素

5.二价体

6.G-分带

7.糖萼

8.G0期

9.肌球蛋白

篇6:1998年研究生数学二

一、名词解释

1、空间分析函数

2、GPS

3、四叉数编码

4、信息系统

5、OpenGIS

二、简答题(4×10)

1、空间指标和空间关系量测的主要内容

2、矢量多边形面积的快速算法(要求附框图)

3、DEM、DTM的概念及其获取方法

4、由栅格数据向矢量数据的转换的方法。

三、综合分析题(2×20)

1、地理信息系统的意义、特点与发展趋势

2、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源与输入方法

南京师范大学1999年GIS考研入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10×4)

1、数字地球

2、矢量结构

3、栅格数据

4、拓扑关系

5、缓冲区分析(buffer)

6、多边形覆盖分析(overlay)

7、数字高程模型(OEM)

8、三角法(TIN)

9、元数据(Metadata)

10、高斯——克吕格投影

二、简答题(5×8)

1、简述地理信息系统中主要有那些空间分析方法。

2、简述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

3、简述栅格数据的数据组织方法

4、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软硬件组成5、简述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体系

三、论述题(20)

试论GIS项目中文档管理的意义及文档的类型(主要有那些文档)?

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GIS考研入学试题

一、概念题(8×5)

1、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2、空间对象(实体)

3、拓扑结构

4、元数据(Metadata)

5、层次数据库模型

6、GIS互操作

7、四叉树编码

8、空间索引

二、简述题(5×8)

1、简述栅格数据结构的三种数据组织方法

2、简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的方法及特点

3、简述高斯——克吕格投影的特点

5、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的误差来源

三、论述题(20)

试论网络GIS的技术特点及尚需解决的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GIS考研入学试题

一、(20分)1.虚拟现实 2.OpenGIS 3.WebGIS4.数字地球 5.拓扑结构

二、简述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

三、简述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在GIS中的表达方法(20分)

四、论述RS,GPS,GIS之间的相互关系。(20分)

五、论述当前地理信息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20分)

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GIS考研入学试题

一、(20分)1.数字地球2.数字高程模型3.虚拟现实4.WebGIS5.空间数据仓库

二、简述GIS空间分析的内容。(20分)

三、简述一个应用型GIS建立的步骤及需要重视的问题。(20分)

四、简述GIS的几种主要数据模型,并进行各自有缺点分析。(20分)

五、简述数字地球中的关键技术。(20分)

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GIS考研入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数字城市虚拟现实游程编码大气窗口黑体瞬时视场距离分辨率非监督分类TINGML

二、简单

1:简述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gis发展的关系

2:简述地理空间定位信息获取的方法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3:试述数字城市建设的框架体系以及建设的主要内容

其它几个是遥感的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GIS考研入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XMLOGCSIG空间数据融合虚拟地理环境

二、简述题:

1:论述GIS的主要特点

2:论述GIS的主要数据模型

3:论述GIS主要的空间索引方法

4:论述地理数据转换与互操作的内涵及发展过程

5:论述GIS体系结构的发展以及当前GIS体系结构的特点

6:论述GIS融入信息技术主流的特点

7:论述数字城市建设中GIS共享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GIS考研入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空间数据模型 2.空间数据结构 3.空间数据索引 4.空间数据引擎

5.GridGis

二.论述:

1.简述空间元数据

2.试述地理信息共享技术内涵

3.电子政务与GIS

4.电子商务与gis

5.数字城市建设框架与共享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6.简述网络发展与GIS的关系

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GIS考研入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空间数据模型2.空间数据结构3.空间数据索引4.空间数据引擎5.GridGis

二.论述:

1.简述空间元数据

2.试述地理信息共享技术内涵

3.电子政务与GIS

4.电子商务与gis

5.数字城市建设框架与共享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6.简述网络发展与GIS的关系

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GIS考研入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空间数据引擎

2、空间索引

3、网络GIS4、数字地形分析

5、正射影像

二、论述题

1、试述空间数据模型与空间数据结构的联系与区别。

2、什么是GIS的体系架构?GIS的体系架构是如何演化的。

3、阐述GIS数据组织的主要方式,以及它们的特点。

4、阐述当前GIS辅助地学分析的优点和缺点,指出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5、阐述当前电子政务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说明GIS如何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发挥作用。

6、你知道Google Earth吗?阐述Google Earth的特点,说明Google Earth使用了哪些关键技术。

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GIS专业研究生入学《遥感概论》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辐射分辨率距离分辨率后向散射推扫式扫描植被指数缨帽变换

二、论述。

1、论述黑体辐射定律及其在遥感中的应用。

2、论述海洋遥感探测及其对地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作用。

3、论述干旱遥感监测原理及主要方法。

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GIS专业研究生入学《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径流模数

2、风化作用

3、生态幅

4、垂直带性分异

5、离堆山

6、气候系统

7、太阳常数

8、地壳均衡

9、河流侵蚀基准面

10、生物小循环 二,简答。

1、自然区划的发生统一性原则。

2、土壤发育的气候因素,分别做简要介绍。

3、地层接触关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分别作简要介绍。

4、根据降水的形成原因,可以划分哪几种降水类型,分别作简要介绍。

5、粉砂淤泥质海岸的形成及其结构。

6、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论述。

1、简述大气从哪些途径获得能量(获得能量的具体结构)。

上一篇:销售建材实践心得下一篇:不稳定因素排查表(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