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与人类感想

2024-05-23

昆虫与人类感想(通用6篇)

篇1:昆虫与人类感想

昆虫与人类感想

在选课的时候,舍友向我们推荐了他上一次选的一门课昆虫与人类。其实刚开始听到这个名字,我是有点反感的,因为一想到那毛茸茸的虫子就觉得恶心。但他们都说,这门课程很不错,主讲的老师很有趣,分也是挺高的。于是,我便和班上的几名同学一起选了这门课程。

还记得那是第二周的星期一晚上11、12、13节课的时候,我和同班的同学一起去上课。这个课室是一个大的课室,在这么大的课室上课的,说明选这门课的学生很多,这门课很受学生欢迎。

第一节课,我就被沈老师风趣幽默的言语深深吸引。沈老师讲话很风趣,给我们讲了当时与昆虫的一些经历,特别是跟我们讲到他在江西捉蚂蚁的事情,就让我感觉到沈老师的童心。沈老师也给我们讲了他的求学经历,给我们看他的母校的点点滴滴,更让我觉得老师的平易近人。我就感觉,这门课将会是这个学期紧张而又忙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个减压剂。

自从上了大二,部门、班级、学习作业蜂拥而至,一周下来,总是带着疲倦的身体,连周末都很难找到时间放松。但是这个课不一样,每上完了这门课,心情就会舒畅很多,轻松很多,压力减少不少。

虽然我不喜欢昆虫,但是这门课真的是很不错,很有趣。除了又有趣之外,也能学习到很多知识这个课很有趣。

沈老师经常在课堂上与我们分享他在不同地方的昆虫之旅,我可以看出沈老师对昆虫的热爱。他在课堂上播放有关昆虫的视频,将生动的讲课与观看视频结合,用不同的额途径让我们各个方面了解昆虫。例如昆虫的作用、生活习性、体型特征等等。同事让我大开眼界的是,一个小小的昆虫居然有食用、医药、农业、等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一个医生用蛆来吃病人伤口的腐肉的方法帮病人清创的案例,也是因为那个视频,我才知道,原来,昆虫是有医疗的功效的,还真是大开了眼界。课后在网上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才知道,原来众多关于昆虫药用的研究的确起着推进了人类的医疗事业的发展的作用,我们不能小看昆虫!在后面也有看到的一些视频也是让我印象深刻,有的“狡猾”的昆虫为了不让发现,居然藏在河流的石头底下,有的则藏在外表没有入口的竹子里面、、、令人颇感趣味十足。当然更多的昆虫的食用价值,在视频中,他们将“恶心”的虫子通过各种烹饪手法,做成了一道道美味的佳肴,而且还很受欢迎。我也希望我国将来在昆虫这一方面可以方展为一个产业,为农民带来经济收入。

同时,作为一门选修课,全校很多同学选了这一门课,来自不同的学院相聚一堂,共同听取沈老师的课,给了我们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中,我们也对其他学院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爱这里,我要感谢沈老师开设了昆虫与人类这一门课,他不仅让我们在轻快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知识,扩充视野,同时也让我对虫子不在抱有恐惧的心里,让我尝试着去接触昆虫。同时老师讲课时的谈笑风生,让人上课没有束缚感。如果还有机会,我定会再选老师的课,或者其蹭课。

最后,我想对昆虫与人类这门课程提一点建议。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将昆虫制作成标本,带来给同学们亲眼见识见识,这样就可以让同学们更加近的观察昆虫。同时,如果能够调动课堂的气氛,增加同学们的参与度那就更好了。望这点建议可对昆虫与人类这门课程的开设更有帮助!

篇2:昆虫与人类感想

1.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身体分节;附肢分节;具有丰富几丁质的外骨骼

2.昆虫具有什么特征?

昆虫的基本特征: 在分类地位上:昆虫属节肢动物门有气管亚门昆虫纲 在身体结构上:头、胸、腹 3段; 2对翅膀 3对足; 1对触角头上生; 骨骼包在体外部

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3.昆虫在动物界中有哪些特点? 昆虫的特点: 种类多;个体数多,生物量大;生殖力强,繁殖速率高;分布广,栖息环境多样;发生年代古老

4.试述动物界中昆虫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

昆虫种类多的主要原因:翅的出现--远距离迁移

个体小--减少对栖息地和食物量的需求

口器的分化--利用各种食物

变态--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惊人的繁殖力--利于种群的繁衍

5.如何理解昆虫在地球生物圈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昆虫在地球生物圈中的地位与作用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昆虫与人类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益”与“害”的相对性

有害:吸血昆虫如虱子、蚤类、蚊子等,农业害虫

有益:昆虫资源的利用如养蜂业、蚕桑业等的发展

2.昆虫造福人类

资源昆虫(食品、工业原料、药用、昆虫天敌等)的广泛应用;

昆虫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昆虫为害面广,不容忽视

卫生害虫传播疾病(蚊子、苍蝇、蟑螂等)和直接造成伤害(红火蚁)

农林害虫造成农林业生产的损失(三化螟、稻飞虱、红铃虫、天牛等)

建筑害虫(白蚁)为害房屋、堤坝、林木等

第二部分

1.昆虫的成虫身体分哪几个部分?各有何功能?

2.何为昆虫的复眼?

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单眼组成的视觉器官

3.昆虫口器类型和危害特性在害虫防治上有何意义?

了解昆虫口器的构造类型,不仅可以知道害虫的为害方式,而且对于正确选用农药及合理施药有着重要的意义;

熟悉害虫的口器类型与被害特征后,即使害虫已经离开寄主,也可以根据被害状大致判明害虫的类。

4.昆虫翅的功能有哪些?

飞行:双动型:飞行 时前后翅具同等作用,如蜻蜓目、等翅目

后动型:飞行 时前翅展开,靠后翅振动飞行,如蜚蠊目、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等

前动型:前翅发达,飞行中起主要作用,后翅起辅助作用,如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

其它:保护作用:如甲虫、蝗虫、蝽象等

平衡作用:如双翅目昆虫

调节温度:如蜜蜂

发声:如蟋蟀前后翅摩擦,螽蟖、蝗虫前翅与足摩擦发声

5.为什么说翅是昆虫纲成为最繁荣的生物类群的重要条件之一?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飞翔的动物,也是动物界中最早出现翅的类群。翅的获得不仅扩大了昆虫活动和分布的范围,也加强了昆虫活动的速度,使昆虫在觅食、求偶、寻找产卵和

越冬越夏场所以及逃避敌害等多方面获得了优越和竞争能力,是昆虫纲成为最繁荣的生物类群的重要条件之一。

6.昆虫分类在实践中有何意义?

为解决某些经济昆虫学中最为复杂问题的钥匙 植物检疫程序的基础 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

7.何为物种?物种的特征是什么?

物种的概念

在形态、生理、生态、生物学及地理分布方面相同,并在自然条件下能自由交配,产生具有繁殖力后代的一群个体,称为物种。

物种的特征:

(1)进化的单位

(2)占有一定的分布区

(3)以种群形式存在的繁殖群体

(4)物种间生殖隔离

8.何谓生物分类的二名法(双名法)?写出家蚕的学名。双名法:由属名及种名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组成 属名在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第一个字母小写,种名之后为命名人的姓,第一个字母大写。

如家蚕

9.何谓昆虫的世代?

昆虫自卵或幼虫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10.昆虫的生殖方式有哪些? 有性生殖:卵生

卵胎生

无性生殖:孤雌生殖

多胚生殖

幼体生殖

11.何为孤雌生殖?蜜蜂的孤雌生殖与性别的关系如何?

也称单性生殖,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后代个体。可分为: 偶发性的孤雌生殖

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偶尔可能出现不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在蛾类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如较熟悉的家蚕,就能进行偶发性的孤雌生殖。经常性的孤雌生殖

膜翅目昆虫(如蜜蜂)中,雌蜂在排卵的时候并非所有的卵都是受精的。在这种情况下,受精卵发育成雌蜂,非受精卵发育成雄蜂。周期性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而交替进行,即所谓“异态交替。蚜虫是最熟悉的例子。

12.何谓昆虫的变态?何如何区分完全变态昆虫和不完全变态昆虫?各举2例。

昆虫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随着生长发育“量”的积累,而在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等方面也发生着周期性“质”的改变的现象,称为变态。不完全变态(又称为直接变态)

一生经过卵期 —— 幼期 —成虫期3个发育阶段,翅在幼体的体外发育,成虫的特征随着幼期的生长发育逐渐显现出来。

是有翅亚纲外生翅类最主要的变态类型。

其中又可分为半变态、渐变态和过渐变态3种亚型。完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包括胚胎期的卵,胚后发育幼虫、蛹和成虫4个发育虫态;

幼虫期的翅在体内发育;幼虫期不仅生殖器官没有分化,外形、内部器官以及生活习性等与成虫都有明显不同,特称为幼虫。

蛹是从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虫态,幼虫组织器官的分解和成虫组织器官的重建均在蛹期内完成。幼虫在化蛹脱皮时,各器官芽形成的构造同时翻出体外。这是有翅亚纲内生翅类的各目昆虫所具有的变态类型,如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

13.何谓昆虫的蜕皮、龄期?昆虫为什么要蜕皮? 蜕皮:昆虫幼虫期是生长发育、长身体的重要阶段,但坚硬的几丁质外壳限制了虫体的长大,因此必须脱去旧皮才能继续生长。这个过程称之为蜕皮,蜕皮次数因种而异,多为4~5次。龄期:前后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各龄期的长短因种类及环境条件而异。14.指出幼虫、若虫、稚虫的区别,各举一例。

幼虫:完全变态昆虫(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的幼体时期。

若虫:不全变态昆虫的幼体与成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相似,但幼体的翅发育还不完全,称为翅芽(一般在第2-3龄期出现),生殖器官也未发育成熟,变成成虫后,除了翅和性器官的完全成长外,在形态上与幼期没有其它重要差别,没有蛹期。如蝗虫。

稚虫:不全变态昆虫的幼虫与成虫的形态及生活习性明显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如蜻蜓。

15.昆虫的成虫期有何特点?

(1)虫体已经长成,不再蜕皮,不再长大,体态固定,各种器官已经充分发育;(2)有翅的种类,翅已长成,是扩散的重要时期;(3)性成熟,是繁衍后代的时期;

(4)有些种类有二态(二型)或多态(多型)现象。如蜜蜂、白蚁等

16.何谓昆虫的多型现象?举出2例。

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上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个体的现象,称多型现象。如蜜蜂有蜂王、雄蜂和不能生殖的工蜂;白蚁群中除有“蚁后”、“蚁王”专司生殖外,还有兵蚁和工蚁等类型。

17.何谓昆虫的滞育和休眠?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休眠:由于不良环境条件引起昆虫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称为休眠。

如小地老虎在我国江淮流域以南,以成虫、幼虫和蛹均可休眠越冬。

滞育:由于环境条件和昆虫遗传特性支配,造成昆虫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称为滞育。昆虫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予最适的条件也不能打破,必须通过一定的刺激因子,如低温等,并需经历一定的时间后,才能恢复生长发育。

18.简述昆虫的各种习性及其利用。

昆虫主要习性有:食性

趋性

假死性

群集性

迁飞和扩散

拟态和保护色

其中趋光性和趋化性在害虫防治上应用较广,如灯光诱杀、色板诱杀、食饵诱杀、性诱剂诱杀等。

例:昆虫的趋化性----糖醋诱蛾

利用昆虫对化学物质的趋性反应,应用诱集剂、诱杀剂和驱避剂来防除害虫。

如当前应用较广的为糖醋毒液,通常糖、醋、酒、水比例为3:4:1:2,加入液量5%的90%晶体敌百虫。把盛有毒液的钵放在菜地里相对比较高的土堆上,每亩放糖醋液钵3只,白天盖好,晚上打开,诱杀梨小食心虫、黏虫、小地老虎等。

19.夏季家庭使用的灭蚊灯是利用料昆虫的什么特性? 昆虫趋光性

第三部分(1)

1.何谓仿生学?为什么说仿生学的问世开辟了独特的技术发展道路? 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技术。

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制造的机械都优越得多,仿生学就是要在工程上实现并有效地应用生物功能的一门学科。

例如关于信息接受(感觉功能)、信息传递(神经功能)、自动控制系统等,这种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在机械设计方面给了很大启发。

2.振动陀螺仪利用昆虫什么特性制成?有何用途?

科学家根据蝇平衡棒以一定的频率的机械振动调节翅膀运动方向的原理研制成一代新型导航仪——振动陀螺仪

用途:大大改进了飞机的飞行性能,即使是飞机在最复杂的急转弯时也万无一失; 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自动驾驶

3.昆虫复眼的特性给人类哪些启示?

苍蝇的复眼包含3000个可独立成像的单眼,能看清几乎360度范围内的物体。4.人类用苍蝇的哪些特性制成小型气体分析仪?有何用途? 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仿生学家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

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

5.萤火虫的发光特性给我们什么启示?据此人类开发了哪些相关产品? 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 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荧光灯 特种场所使用 由荧光素、荧光酶、ATP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

6.蝴蝶的什么特性被用于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

蝴蝶身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而调节体温

7.对蜻蜓、气步甲等昆虫的仿生学成果有哪些? 直升飞机:人们仿效蜻蜒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二元化武器:这种武器将两种或多种能产生毒剂的化学物质分装在两个隔开的容器中,炮弹发射后隔膜破裂,两种毒剂中间体在弹体。它们易于生产、储存、运输,安全且不易失效。

8.为什么说昆虫是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宝库?

从仿生学的诞生、发展,到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它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可观。仿生学的问世开辟了独特的技术发展道路,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

第三部分(2)

9.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是哪个国家?现在发掘的最早的蚕茧是我国的什么地方?距今多少年?

中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

夏县西阴村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半个蚕茧

公元前2500年 10.家蚕属于昆虫纲的哪个目?简述家蚕的生活史。鳞翅目昆虫

卵、幼虫、蛹、成虫

11.试述蚕业经济的特点。1.传统产业

2.产品经济价值高 3.农工商贸一条龙 4.劳动密集型产业

12.蚕丝纤维是由什么成分组成?丝素与丝胶有什么特性?

蚕丝纤维为蛋白质纤维,由18种氨基酸组成。蚕丝纤维由两根呈三角形或半椭圆形的丝素外包丝胶组成,横截面呈椭圆形。丝素约占3/4,丝胶约占1/4。丝胶是水溶性较好的的球状蛋白质,将蚕丝溶解于热水中脱胶精练,就是利用了丝胶的这一特性。丝素为纤维蛋白,桑蚕所吐之丝全长可达1000米以上。

13.蚕丝具有哪些特性使其被誉为纤维皇后?简述蚕丝这些特性形成的原因。

舒适感:蚕丝绸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的,与人体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加之表面光滑,其对人体的摩擦刺激系数在各类纤维中是最低。

当我们的娇嫩肌肤与滑爽细腻的丝绸邂逅时,它以其特有的柔顺质感,依着人体的曲线,体

贴而又安全地呵护着我们的每一寸肌肤。

吸、放湿(热)性好:蚕丝蛋白纤维富集了许多亲水性基团,又由于其多孔性,易于水分子扩散,所以它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或散发水分,并保持一定的水分。

在正常气温下,它可以帮助皮肤保有一定的水分,不使皮肤过于干燥;在夏季穿着,又可将人体排出的汗水及热量迅速散发,使人感到凉爽无比 丝绸不仅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还有很好的保暖性。看似实心的蚕丝实际上有38%以上是空心的,在这些空隙中存在着大量的空气,这些空气阻止了热量的散发,使丝绸具有很好的保暖性。

吸音、吸尘、耐热性:(1)具有很好的吸音性与吸气性(有较高的空隙率)。用真丝装饰品布置房间,不仅可以使屋子纤尘不染,而且能保持室内安静。(2)调节室内温湿度(具有吸湿、放湿性能)

(3)真丝纤维的热变性小,比较耐热。大多数合成纤维的热变度要比真丝大4~5倍。蚕丝的燃烧温度在300~400℃,属难燃纤维,而合成纤维的燃烧温度在200~260 ℃,即易燃、易熔。

因此,采用蚕丝纤维作为室内装饰的原料,不但可以起到吸音、吸尘、保温作用,还有起到阻燃功能。

抗紫外线:丝蛋白中的色氨酸、酪氨酸能吸收紫外线,因此丝绸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功能。丝绸在吸收紫外线后,自身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使丝织品在日光的照射下,容易泛黄。

14.蚕丝蛋白具有哪些保健功能?目前市场开发的保健品有哪些? 蚕丝作为功能性保健食品的功效

(1)降低血液胆固醇、增强免疫力:丝素由18种氨基酸构成,其中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含量高。甘氨酸,丝氨酸有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酪氨酸有防止衰老作用,并对老年痴呆症有预防效果;多种氨基酸组成的肽链,对于预防老年中风,调节生理功能和免疫系统确有功效。

(2)降低血糖作用:丝素肽有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的作用

(3)强神补脑作用:蚕丝中赖氨酸具有加速细胞新陈代谢,强神补脑作用,防治帕金森氏症。

(4)保护肝脏的作用:水溶性丝素粉促进酒精代谢、保护肝脏的作用(解酒药)(5)作为食品的营养添加剂和油脂类食品的天然抗氧剂,以延长保质期

将废蚕茧及废丝等经过处理后,可制备出水溶性蚕丝粉末,可加工成蚕丝蛋白食品。蚕丝蛋白粉、丝素蛋白果冻类食品

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对身体健康有促进作用 直接饮用蚕丝蛋白

15.添加蚕丝蛋白的化妆品具有哪些功效?为什么?

蚕丝具有良好的保湿性,保温性,能帮助皮肤调节水分,丝粉又属于纤维状蛋白,故与皮肤角朊蛋白相似,两者有较好的亲和性;再加上蚕丝中的色氨酸、酪氨酸能与紫外线进行光化反应,因此丝粉还具有吸收紫外线,防止日光辐射的作用。

16.蚕丝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哪些产品的开发利用? 蚕丝作为手术缝线:在体内不会引起过敏或致癌; 人造血管:以蚕丝纤维为原料可直接编造而成人造血管。迄今已能制造各种不同类型和口径的真丝人造血管,适应各种不同的血管病变治疗;

丝素膜:丝素膜经钴辐照消毒可制成创面保护膜用于浅度烧伤,创伤和整形取皮区等皮肤缺损创面的治疗。

17.谈谈人类对家蚕蛹、蚕沙、蚕蛾产品开发的现状 养蚕业除蚕丝外,还有许多副产品——蚕蛹、僵蚕、蚕沙、雄蚕蛾等。主要用于食用及药用,作为滋补佳品。

目前利用这些副产品经提取和加工,开发出近100多种产品,其应用范围涉及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尤其是作为高蛋白滋补保健食品。

18.为什么说蚕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很高。

干品:脂肪含量30%,蛋白质60%。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蛋白质主要为球蛋白,易被人体吸收,而胆固醇含量极低,并含有丰富的铁、锌等微量元素。蛹含脂肪油,其中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醋,少量卵磷脂、淄醇、脂溶性维生素等。食用蚕蛹对高胆固醇和慢性肝炎、糖尿病患者及营养不良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19.冬虫夏草是如何长成的?为什么用蚕蛹开发冬虫夏草?

麦角菌科真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复合体,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抗疲劳等多种功效。

受真菌感染的幼虫,逐渐蠕动到距地表2-3厘米的地方,头上尾下而死。这就是“冬虫”。幼虫虽死,体内的真菌却日渐生长,直至充满整个虫体。来年春末夏初,虫子的头部长出一根紫红色的小草,高约2-5厘米,顶端有菠萝状的囊壳,这就是“夏草”。虫草这时发育得最饱满,体内有效成份最高,是采集的最好季节。

第三部分(3)

20.蜜蜂属于昆虫纲的哪个目?简述蜜蜂的生活史。目:膜翅目

亚目:细腰亚目

蜜蜂是完全变态昆虫,其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21.一个蜂群中蜂王、工蜂和雄蜂各司什么职责?

蜂王:在群体中独一无二,职责是产卵。起繁殖和调节的双重作用; 蜂王交尾后2~3天开始产卵。蜂王一昼夜可产卵1500~2000粒。蜂王通过分泌信息素向工蜂传达命令。蜂王能够让所有的工蜂都围绕在它周围。

雄蜂:大约2500只,惟一的作用是与蜂王交配授精;

工蜂:大约有5万只,夏天工蜂的寿命是38天,冬天的寿命是6个月,工蜂一生中要充当保姆、主妇、建筑工、保管员,守卫、采蜜工„„工蜂听从蜂王指挥,22.工蜂是雄性还是雌性?

工蜂是蜂群中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善的雌性蜂

23.决定蜜蜂发育成蜂王和工蜂的因素是什么? 蜂群中生殖器官是否发育完善

24.蜜蜂的哪些结构特征与其传粉特性有关?

前 足

蜜蜂携带花粉团 蜜蜂为嚼吸式口器 中 足 花粉筐

蜜蜂的周身密生绒毛

25.蜜蜂为什么是良好的授粉者?

1.蜜蜂与植物之间形成协同进化的关系。

2.蜜蜂躯体形成特化的结构:体表的绒毛、前足净角器、后足的花粉筐、花粉刷。3.蜜蜂可以大量人工饲养。4.蜜蜂的可搬迁性。

5.蜜蜂采集的专一性和可训练性。

26.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现代人类社会活动为什么会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即: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下降:人口的迅猛增加

生境的破碎化

环境污染

外来物种入侵

27.如何理解蜜蜂对提高生物多样性的贡献?

1、蜜蜂具有采集专一性,也就是在特定时段内,一只蜜蜂往往只偏向

于访问同种花的花朵,传播花粉。

2、不同植株之间的花粉传播会导致等位基因的相互交流和等位基因之间

的多种遗传组合,产生更多的遗传多样性; 杂交优势,杂交优势提高

植物的生活力和抗病力。

3、植株本身固定更多的太阳能,从土壤中吸收转化更多的营养物质,产生更加丰富的果实和种子,为其生物链上游的动物提供更为丰富

的食物,提高特定生态系统内动物的成活率和繁殖率,促进动物的 繁荣,提高物种多样性。

28.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消失了,人类生存的时间就可能只有几年了”,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①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么依赖蜜蜂授粉的农作物果蔬的产量和品质 必将严重下降。特别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进程的加剧,生产区域其 他授粉昆虫数量甚少,大面积的农作物果蔬需要大量的蜜蜂为其授粉。如 果在我们的生活圈内没有蜜蜂,日益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不可 能的,没有蜜蜂就没有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②蜜蜂是环境条件敏感完美的指示器。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也就意味 着地球环境的恶化程度必定非常严重,没有蜜蜂可以利用的蜜粉源,食物 匮乏,或者是没有可饮用的水源,也可能是严重污染的空气导致蜜蜂的消 失,其他授粉昆虫同样面临灾难,人类也很难找到合适的食物、水源和空 气赖以生存。所以,蜜蜂的消失是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重要警示。

③蜜蜂不仅是地球环境的指示器,更是地球环境基本的、永久的塑造者。

29.蜜蜂是经济昆虫之一,目前开发利用的产品有哪些?

蜜蜂产品,有的是营养食品,有的是药品,有的是工业原料和制药原料,还有的是重要出口商品,在国计民生中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人类保健上意义更大,各种蜂产品都和人类的保健相关。

30.蜂王浆与蜂蜜有什么区别?

蜂王浆:又名蜂皇浆、王浆、蜂乳、王乳

工蜂上颚腺和舌腺分泌的,用以饲喂蜂王和幼虫的浆状物质,颜色为乳白色至淡黄色,具有酸、涩、辛辣味。

蜂王浆是养蜂生产者直接从人工王台中取出。对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胃溃疡、心脏病、肝脏病有很好的补助疗效,并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服后有明显的增进食欲、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功能等效用

蜂蜜:是蜜蜂蜜用舌吸管从源植物的花器、蜜腺中吸取花蜜,带回蜂箱后,从蜜囊中将花蜜吐入蜂巢中,再通过蜜蜂反复吸入吐出,将混有蜜囊分泌的转化酶的花蜜储藏在巢中。在酶的作用下花蜜中的多糖被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水分减少到20%左右。从食品学角度而言,蜂蜜属植物性食品。

31.蜂胶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

1.抗菌作用:蜂胶能灭菌、杀菌、消毒、抑菌、防霉、防腐,解决了抗生素只对单一微生物起作用的缺陷,且没有副作用。

2.抗病毒作用:蜂胶是天然的抗病毒物质,对多种病毒都有很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3.抗氧化作用:蜂胶被称为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能够有效清除因肥胖、过度劳累、环境污染、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和外界因素产生的过剩活性氧和自由基等废物。

4.增强免疫力作用:人体的免疫系统容易被病毒侵害,蜂胶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抵抗病毒侵害的能力。

5.抗癌作用: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蜂胶在抑癌抗癌方面有很好的效果。6.促进细胞再生作用:蜂胶能够加快组织再生和伤口的愈合。

7.美容养颜作用:蜂胶能够分解色素、平复皱纹、减缓衰老等,是女性美容佳品。8.镇痛作用:蜂胶在麻醉镇痛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9.预防肿瘤:蜂胶中含有丰富的抗癌物质,研究证明,癌症患者在服用蜂胶后,可缩小癌细胞且能减轻化疗、放疗引起的副作用。

10.抗高血压: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连续服用含非常多的黄酮类物质及具有非常强抗氧化能力的蜂胶,不仅可以减少过氧化脂质对血管的危害,防止血管硬化,而且还能有效地降低甘油三脂的含量,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可以降低过高的血压,防止意外事情的发生。

32.蜂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试述蜂毒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应用。蜂毒的主要成分

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其中水分占80%—88%,蛋白质多肽类、酶类、组织胺、酸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在多肽类物质中,蜂毒肽约占干蜂毒的50%,蜂毒神经肽占干蜂毒的3%。蜂毒中的酶类多达55种以上,以透明质酸酶和磷脂酶为主。蜂毒的生物学作用

1.人体受蜂蜇后在受蜇部位立即出现肿胀、充血,皮肤温度升高2~6℃,有烧灼感。

这只是蜂毒局部产生作用,一旦蜂毒被吸收后还会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变化。

2.蜂毒及其组分蜂毒肽、托肽平和蜂毒明肽等具有明显的亲神经性。全蜂毒及蜂毒肽对烟碱型胆碱受体有选择性阻滞作用。蜂毒明肽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3.蜂毒对呼吸系统的心血管系统有显著的影响。被蜂蜇的人有呼吸加快的现象,一般认为这是血压降低引起反射性的反应。大量的蜂毒可使人或动物大脑呼吸中枢麻痹而导致死亡。4.蜂毒的溶血作用很强,在极低的浓度(1/10000)下,就能产生溶血作用。其机制是蜂毒中的蜂毒肽和磷酯酶A2能增强血红细胞壁的浸透能力,导致细胞内的胶体大量渗出,细胞内渗透压降低,致使细胞裂角;胶体渗出性溶血"。蜂毒在体内或体外都有抗凝血的作用,使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延长。

5.蜂毒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减轻辐射损伤的程度。

33.什么是社会性昆虫?蜜蜂哪些特性表现出社会性? 蜜蜂是最典型的社会性昆虫之一,高度组织、分工明确的社会形态让其他昆虫甚至人类相形见绌。

在一个典型的蜂群中,有一个占支配地位的蜂王,其下是无数为她工作的工蜂“臣民”,以及只负责交配的短命雄蜂。

即便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的工蜂,也存在社会分工。一些工蜂负责照料蜜蜂的幼虫,另外一些则负责修建蜂巢、收集花蜜和花粉。蜂文化

管理科学,机制合理:在数以万计的蜜蜂中,只有蜂王一个当官的,而且是兼任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生育后代)。可以说,蜜蜂创造了管理上的奇迹。在这一点上,我们人类只能甘拜下风。

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工作时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发现远处有好花时,它会发出信息,互相招呼,集体前往,不辞辛劳。蜜蜂工作精益求精,善于精选能酿造好蜜的新鲜花粉。蜜蜂有着一颗宽容之心:数以万计的蜜蜂挤在一个蜂巢中,相互之间的磨擦、磕碰在所难免。它们之间从不发生争斗,相互礼让,蜂口众多却井井有条,一切工作文明有序,令人称奇。蜜蜂群体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蜜蜂非常团结,为保护蜂巢,个个奋勇争先、舍生忘死,蜂群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凝聚力,调节蜂巢温度。

34.工蜂的智慧常常令人感到惊叹,蜜蜂“舞蹈”语言是什么?由哪位学者破译?哪年获得诺贝尔奖? 蜜蜂“舞蹈”语言

工蜂的智慧常常令人感到惊叹:一只工蜂可以飞到数公里外寻找可供采集口粮的花朵,它不但可以辨别并记住不同的花,还能飞回蜂巢告诉同伴蜜源在何处。这就是著名的蜜蜂“舞蹈”。K.V.弗里施(Karl von Frisch)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第三部分(4)

35.如何理解果蝇是探寻生命奥秘的金钥匙?

果蝇具有以下优点: 价格低廉,个体小,易于实验室饲养; 生命周期短(胚胎、幼虫、蛹发育到成虫只需10天); 繁殖力强,可产生大量遗传同质的后代; 雌雄容易区分,雄性不发生基因重组; 具有很长的研究历程,遗传操作手段成熟; 果蝇具有清晰的遗传背景; 基因组和其它许多方面都与人类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36.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20世纪后半叶生命科学各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其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生物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例如,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等。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随着数理科学广泛而深刻地深入生物科学和一些先进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的出现,21世纪生命科学必将成为主导科学。

37.利用果蝇阐明生命奥秘过程中获得了几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在哪一年?

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果蝇白眼突变到染色体的基因之谜;

194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X射线诱发果蝇突变;

199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果蝇胚胎发育。36.什么是模式生物?作为模式生物应具备哪些特点?

模式生物: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模式生物。

模式生物的特点:1)容易获得并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2)繁殖快、世代短、子代多、遗传背景清楚;3)容易进行实验操作,特别是遗传学分析,具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手段;4)基因组和其它许多方面都与人类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37.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利用模式生物?

1.从伦理的角度:我们不能用人来做实验„„

2.从研究的角度:相对简单的生物结构相对简单,便于进行观察和处理

3.从进化的角度: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祖先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中有重要功能的生命活动和生理机能在进化上是保守的。

38.简述果蝇的生活史。果蝇作为模式生物有哪些优点?

果蝇的生活史:第一分支,第三龄幼虫---第二龄幼虫---第一龄幼虫---胚胎期---雄性;第二分支,第三龄幼虫---预蛹期---蛹期---雌性。

果蝇作为模式生物的优点

价格低廉,个体小,易于实验室饲养;

生命周期短(胚胎、幼虫、蛹发育到成虫只需10天);

繁殖力强,可产生大量遗传同质的后代;

雌雄容易区分,雄性不发生基因重组;

具有很长的研究历程,遗传操作手段成熟;

果蝇具有清晰的遗传背景

39.果蝇可以作为学习记忆的模式生物吗?人类如何认识果蝇学习记忆能力?

可以。“飞行模拟装置”

悬挂在金属钩上的果蝇置身于明亮的圆筒形空间里。除了脖颈处稍有不适之外,一切都好,于是展开双翅,向眼前的目标飞去。在我们眼中,果蝇始终在原地打转,可是在果蝇的眼里,旅行已经开始,可以选择追随的目标只有两个。它们是旋转圆筒上的正反两个“T”字图案。“惩罚”——激光的刺痛;奖励——不用激光刺痛。在这个残酷的“教育”的过程中,果蝇脑中的一些机制被启动了。这种对于图形分辨后的记忆牢牢生根在脑中了

第三部分(5)

40.为什么说食用昆虫是人类未来的理想食物?

1.人类人口的膨胀;2.地球土地的匮乏,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使粮食短缺;3.可以食用

昆虫众多,昆虫营养价值高,昆虫作为养殖业对象优势多。

41.昆虫作为人类未来的理想食物,在养殖业方面有哪些优势?为什么?

(1)投入产出比(2)减少环境污染(3)减少温室气体排放(4)减少人畜共患疾病

42.为什么说食用昆虫走上大众餐桌尚需时日?

1.文化传统和宗教观念让人们一时难以接受这种新型食品

2.食用昆虫学方面的科研教育以及商业化推广的相对滞后

3.引进新的昆虫物种可能会给当地生态平衡带来灾难

对食用昆虫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对其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尚未充分论证

4.国际上对于食用昆虫的“食品安全标准”尚未达成一致,有关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

第三部分(6)

43.什么是观赏昆虫?试举5例。凡能给人以美感,可供赏玩、娱乐以增添生活情趣、有益身心健康的昆虫都可称为观赏昆虫。

如:虎纹青凤蝶,金斑喙凤蝶,阿波罗绢蝶,中华虎凤蝶,螳螂。

44.谈谈观赏昆虫开发利用的意义。

观赏昆虫可增添人们的生活情趣,有益身心健康。观赏昆虫有益于培养人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对自然的了解,增强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45.我国一级保护的昆虫是什么昆虫? 中华蛩蠊;金斑喙凤蝶

46.写出10个与昆虫相关的成语,并说明与昆虫的什么特性有关。

金蝉脱壳:蝉的蜕变。

作茧自缚:蚕的结蛹。

蚕食鲸吞:蚕食桑叶速度慢。

蜂合蚁聚:蜂和蚂蚁的群居性。招蜂引蝶:蜂和蝶采食花蜜的特性。

飞蛾扑火:蛾的趋光性。

蜻蜓点水:蜻蜓在水面上产卵的特性。

噤若寒蝉:晚秋的蝉不再鸣叫。

楚腰蛴领:天牛幼虫白美。

篇3:昆虫营养与免疫的关系

昆虫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营养物质,一般昆虫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氮(蛋白质、氨基酸)、脂类物质等。其中糖类主要为昆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求[1-2]。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氮源,昆虫对作物中的含氮物质的利用会影响其取食、生长和繁殖[3-5]。昆虫的脂类营养主要指对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需求,用以完成体脂肪的构建及相关生命活动[6-7]。

先天免疫系统是生物体抵抗外界病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昆虫的先天免疫系统对于其应对外界病原物的入侵非常重要。昆虫逐步形成了对病原物敏感的识别机制,并且形成了保护自身免受细菌、真菌、寄生虫以及病毒攻击的一系防御策略。为了对抗病原物感染,昆虫有着多重的防御反应[8],主要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当外来物突破昆虫第一道由外表皮组成的物理防线后, 激活体内产生一系列的应答,包括血细胞的包围、 吞噬及伴随的黑化反应(称之为细胞免疫) ,以及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 的合成和分泌(称之为体液免疫)[9]。昆虫主要通过IMD和Toll信号传导途径识别入侵的外源微生物,经过级联反应快速大量诱导抗菌肽的表达。

免疫反应不仅受生物体本身的基因调控,也受到生物体营养的调控。营养是一个复杂的和多空间性的因素,免疫和营养可通过多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相互作用[10-12]。然而,当前的研究显示生物体营养不仅影响免疫功能,可能还会影响到感染的结果[13-14];机体营养引起的组成型和诱导型的免疫功能,可能会导致生物体发病和死亡[15-16]。

本文概述了饥饿和能量限制对昆虫免疫力的影响,不同营养成分对昆虫免疫的影响及营养与免疫作用的分子机制,提示昆虫是研究营养和免疫之间复杂关系的良好模型[10]。由于当前的研究仍存在诸多盲区,因此进一步研究营养和免疫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重要。

2饥饿和能量限制对免疫的影响

2.1饥饿和限食降低昆虫的免疫反应

当不给昆虫提供任何营养时,昆虫的免疫力会下降。很多例子说明饥饿和能量限制是测量营养对免疫影响的重要因子[17-18]。在昆虫中已有实验证明当对机体进行限食处理时会降低其免疫反应[19-21]。 例如短期饥饿就会导致甲虫成体的酚氧化酶活性降低[21]。

2.2饥饿导致昆虫抗菌能力降低

营养对生物体免疫反应的影响,可能最终会决定饮食对昆虫抗菌能力的影响,例如用细菌感染饥饿状态长红猎蝽幼体,幼虫死亡率会升高[22]。 Ayres和Schneider[23]以饮食能力降低的果蝇突变体和野生型果蝇为材料,发现当用革兰氏阳性细菌李斯特氏细菌分别感染突变型和野生型果蝇时,突变体死亡更快。长期的食物匮乏会使黄粉虫(Tene- brio molitor) 的免疫功能规律性下降[21]。

3不同营养成分对昆虫免疫力的影响

3.1糖类对昆虫免疫的影响

糖类作为昆虫几丁质的合成原料,是脂类等物质转化的前体[6]。糖类可作为昆虫的主要能源物质,同时食物中糖浓度的大小可能会影响昆虫免疫,如给蚊子喂食低糖浓度的血液时会影响蚊子抵抗疟原虫产生的黑化作用[24-25]。

3.2蛋白质是影响昆虫免疫的关键性成分

Simpson等利用营养结构设计了实验,探索饮食中营养和免疫功能的相互作用[12]。先前Lee等[26]的研究中用核型多角病毒((NPV) 感染甜菜夜蛾后,测量不同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P:C) 的饮食比例对甜菜夜蛾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昆虫高P:C饮食比低P:C免疫功能会更高。昆虫自主调节饮食时,发现存活下来的感染虫体比对照组和感染后死亡的虫体内蛋白质含量更高。Povey等[27]在感染了枯草芽孢杆菌的非洲粘虫中发现了相似的结果。在任意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幼虫感染致死剂量的细菌后将会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上述多个研究组的结果表明饮食中的蛋白质是影响昆虫免疫的关键性成分[28],通过自主选择饮食组分可以提高免疫力[29]。

3.3脂类的抗菌活性

研究发现一定的饲养条件下,抗菌肽产生的多少由昆虫体内的脂肪储量决定[30],而脂肪的储量与昆虫所摄取的食物相关。另有实验表明,月桂酸、 癸酸、肉豆蔻酸、亚麻酸和亚油酸可抑制美洲幼虫腐臭病病原幼虫芽孢杆菌的生长[31],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Hornitzky等[32]做了脂肪酸抑制幼虫芽孢杆菌和蜂房球菌的抗菌活性实验,实验结果得出:15种脂肪酸可抑制幼虫芽孢杆菌的生长,8种脂肪酸可抑制蜂房球菌的生长。

4分子水平上研究营养与免疫的关系

在基因组水平上,饮食限制会使果蝇的一些免疫基因表达发生改变[33-34]。胰岛素途径上的基因突变对免疫有影响。例如,Libert[35]等研究了chico突变体对感染了革兰氏阴性菌或革兰氏阳性菌的苍蝇的影响。Chico是一种受体蛋白,和脊椎动物中的胰岛素受体底物同源。Chico突变纯和体比野生型和杂合突变体的抗菌能力更强。

核转录因子FOXO是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下游关键分子[36-37],在细胞中有许多重要的功能[38](如图1)。在未受到感染的果蝇中,核转录因子FOXO的激活可以引起一些抗菌肽的上调表达[39],体外研究表明依赖FOXO调控抗菌肽的表达相对保守[37]。最近的研究发现,在正常的营养条件或者受到胰岛素信号的刺激,FOXO被磷酸化而失活位于细胞质中;在饥饿或者没有胰岛素信号的情况下,FOXO处于去磷酸化状态,位于核内。此外, FOXO与雷帕霉素靶蛋白(Target of ra- pamycin,TOR) 以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 可以相互影响[36],这些蛋白都是细胞在营养状况定性或者定量的发生改变时整合外界环境信息的关键分子[37]。

(引自[38])

5结语

篇4:“昆虫与人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关键词:昆虫与人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8-0022-02

昆虫是地球上最繁盛的类群,种类最多、数量最大。昆虫与人类是黑龙江大学的一门全校通识选修课,内容涉及昆虫外部形态学、生物学、系统学、生理学及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等基础知识[1]。选修这门课的学生来自于全校不同专业,既有来自于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这样的理工类学生,又有西语学院、文学院、法学院、经管学院的文科学生。与其他通识选修课相比,这门课专业性不很强,甚至有些内容偏向科普类。选课初期,大部分学生仅仅把这门课程作为修学分的必备,认为只是简单了解些基础昆虫学知识就行。通过对本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了解昆虫知识方面,还要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讨论,并理论联系实践,发挥学生的参与性,结合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等增强教学效果。

一、昆虫与人类课程的特点

昆虫与人类这门课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可以看到各类昆虫。当提问大家见过的种类时,一般都能说出二三十种。常见的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蝴蝶、蟑螂、甲虫等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但也会有学生提出蜈蚣、蝎子、蜘蛛、螨虫等是昆虫的问题。此时学生对于昆虫的概念仅仅停留在常识上,究竟何谓昆虫,很多学生也说不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高清图片,将不同种类的昆虫图片逐一展示给学生看,最终归纳出昆虫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成虫期具有六足这个特点。这样一下子就把蝎子、蜘蛛、螨虫(八足),蜈蚣(多足)和昆虫(六足)区分开。但这些非昆虫的确也是昆虫的“亲戚”,它们都属于节肢动物门的不同纲。

二、昆虫与人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

(一)结合实例,激发兴趣

在第一次课就提出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能飞的类群,如何运用昆虫运动机理为实践服务是最近研究的热点问题。昆虫早在3.5亿年前就在地球上存在,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各器官都进化到最优态,以最合理的控制形式进行运动。通常,学生也会举出一些例子。比如,飞机在高速飞行时,会引起剧烈的振动,甚至有时会折断机翼而引起事故。蜻蜓却依靠翅上的翅痣在高速飞行时安然无恙。通过仿效蜻蜓,在飞机的两翼加上平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这个问题。再如,模仿蝴蝶翅面上的鳞片随阳光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而调节体温的原理,成功实现对人造卫星由于位置不断变化而引起温度骤然变化的控制的例子。当前,微型飞行器(MAV:Micro Aerial Vehicle)在军事及民用方面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用于侦察和干扰敌人雷达;用于进入核或生化污染区进行检测;用于在地震倒塌现场寻找幸存者和遇难者等方面。通过对昆虫运动仿生的研究,使微型飞行器达到人类的特殊要求[3]。

课上要充分引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采用美剧CSI(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犯罪现场调查)的案例引入昆虫的应用和功能。此外,Discovery昆虫系列视频及BBC纪录片都是很好的教学材料。教学上采用上千张昆虫的高清图片,可加深直观认识。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哈尔滨市科技馆、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博物馆、哈尔滨现代农业示范区、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都可以作为实践基地。在国内,还有很多大型博物馆等可供学习参观。例如,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动物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昆虫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的昆虫博物馆、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昆虫博物馆、台湾木生昆虫博物馆等。虽然学生没有亲自去过这些地方,采用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馆内的陈列标本和模型,进一步加深其对昆虫的印象。

(二)抓住主线,展开课堂讨论

课程主线是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具体又分为益、害两方面。围绕这两大部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以将学生分组辩论益、害关系,教师提问、点评,归纳重点。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加入到课堂中,期末成绩评定也有相应的依据标准(30%平时成绩)。

在对昆虫与人类的益、害关系分析中,引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进课堂,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人类的任务是使对自然的自觉改造与其规律相符合,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发展为目的。昆虫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物资源,在充分了解这类资源的基础上,趋利避害,发挥其重要作用。有益方面,比如资源昆虫,在药用、食用、饲用、天敌、观赏娱乐、环境监测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有害方面,人的传染性疾病约2/3是以昆虫为媒介传播的,如何消灭害虫,保护人类健康,是目前全世界面临的问题[4]。蚊子是大家所熟知的昆虫,但蚊子每次叮咬吸吮的血液量,没有人能准确说出。通过查阅专业文献告诉大家,蚊子每次吸血大约1/5000 ml,量虽不多,但某些种类(按蚊属、伊蚊属和库蚊属)能传播疾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积水是蚊子滋生最有利的温床,因此消除积水是对付蚊子的妙方之一[5]。

在教学过程中,举些例子反映出益、害关系是相对的,要辩证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利害关系问题。以大家熟悉的苍蝇为例,一只苍蝇的爪子上可携带几百万个细菌,它们在食物上边吃、边吐、边排便的习性,一向是肮脏又会传播疾病的代表。现在,苍蝇却弃恶从良,在饲料、仿生学和法医昆虫等方面有了新的应用。例如以家畜(禽)养殖场为基础,利用粪便生产蝇蛆,既能有效地利用粪便,蝇蛆又可以作为饲养家畜(禽)的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形成良性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科学家们发现苍蝇的后翅退化成一对平衡棒。当飞行时,平衡棒以一定的频率进行机械振动,可以调节翅的运动方向保持身体平衡。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 研制成了一代新导航仪器——振动陀螺仪,用于高速飞行的火箭和飞机上, 保证了飞行的稳定性。苍蝇在法医昆虫学方面是研究和实际应用最多的昆虫。人死后, 往往双翅目昆虫最先到达现场, 在尸体上不断繁衍。其中丽蝇科是最早出现在腐败尸体、尸块上的主要蝇类。故法医昆虫学根据丽蝇科的生活特性,可以较准确地推断出腐败尸体、尸块的时间[6]。

(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教学内容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讲授昆虫资源的利用这部分时,可以把学生分组做专题,将资源昆虫分为几个方面:药用昆虫、食用昆虫、观赏昆虫、天敌昆虫、法医昆虫、环境指示昆虫、工业原料昆虫等部分。布置了分组的专题后,让大家集思广益,搜集视频和图片等相关内容。做好专题后,学生上台给大家讲解。然后教师点评,归纳重点,将大家迷惑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由于每个学生都充分加入到教学内容的搜集和组织中,课堂气氛活跃,知识点在讨论中加深理解,期末复习起来也省时省力。在以往的实践过程中,有一组学生选择了天敌昆虫的内容。他们展示CCTV-9《国家地理频道》一段《子宫日记》的视频来说明天敌昆虫的作用。视频中讲述了一种绒茧蜂(膜翅目)寄生于菜粉蝶幼虫(鳞翅目幼虫俗称为毛虫)的过程,看过之后,很多学生都感到不可思议。这种“以虫治虫”的过程,即寄生蜂成虫先挑选合适的寄主(毛虫),在它身上产卵,而孵化出的幼虫继续以毛虫为食,毛虫甚至会保护寄生蜂幼虫化蛹直至孵化出来。看过视频后,学生对天敌昆虫在抑制害虫发生和保持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更加深了解。

(四)运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及网络媒介等与学生进行多角度沟通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中国昆虫网http://www.cnkcw.net/,北京昆虫网http://www.bjbug.com/index/,昆虫爱好者论坛http://www.insect-fans.com/bbs/,昆虫视界杂志http://www.yellowman.cn/mag/,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虫馆网www.shinsect.com/。

在黑龙江大学教学在线上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每位教师都有账号和密码。只要是选课学生均可以通过学号上网与教师进行联系,共享学习资料(图片或视频资料)及答疑讨论十分方便。另外,课下成立昆虫方面的QQ群,即使课程结束后,学生依然可以与教师联系咨询相关问题。

通过对这门课的改革,学生上课积极性增加,课下不时与教师探讨相关问题,课堂气氛活跃。选课人数稳定,还有很多旁听的学生。今后应加强实践方面,如能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或去一些博物馆,增强感性认识,教学效果会更好[7]。

参考文献:

[1]彩万志等.普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1-21.

[2]郑桂玲,李长友.开设公共选修课“昆虫与人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S5).

[3]伍一军,陈瑞,李薇.昆虫仿生[J].昆虫知识,2005,(1).

[4]白耀宇.资源昆虫及其利用[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29-237.

[5]丁钉.蚊子[J].生物学教学,2011,(2).

[6]王浜琴等.尸源性昆虫的法医学研究进展[J].法医学杂志,2008,(3).

[7]樊东,韩岚岚,周长梅.植物保护专业昆虫学教学实习规范化考核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2).

篇5:化学与人类感想

化学与人类这门课所学的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十分有意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化学与人类的学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科学素养。

在化学与人类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化学与能源,化学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维生素对于人体的影响,化学武器等。

通过对化学与人类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许多元素,化学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在一些重大的科学领域里,化学的作用 也很大,火箭发射所需的燃料就是利用化学的原理。可是化学也对人类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化学也许会给人类带来残酷的战争,例如在抗日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毫无人性的利用人来进行化学实验,二战中的原子弹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与家园。

但是,在我看来,化学对与人类的影响利是远远大于弊的。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满足社的需要,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它的成就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离不开化学。社会的一切发展,生命是基础。一切生命的起源离不开化学变化,一切生命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化学变化。恩格斯说:“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没有化学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会有人类,是化学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美丽的地球。

篇6:《人类基因信息与健康》结课感想

继上学期修完熊雄老师的《生命科学概论》,这学期又很荣幸的选修到这门课,学习完这两门课,总体来说还是收获颇多的。

基因,多么美丽的生命密码,我敬畏她。基因存在于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每个角落,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无时无刻不支配着这个世界,她就像在谈一首曲子,每个音符代表着我们的容颜、性格、天赋等。自然界这么有理有力有节地为我们准备下如此之丰的厚礼,才让我们看到了今天的大千世界。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敬畏自然。

我喜欢上这门课,不仅是对内容感兴趣,而且对老师的讲课方式很喜欢。熊老师,上课没有ppt,喜欢与学生在下面互动,而且所问的问题很生活化。我很享受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乐于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思考一些问题。老师管男生叫“小伙子”,女生叫“丫头”,这样就没有了老师那种一本正经的严肃感,给人留下亲近的印象,我们就会将心里的真实感受倾诉于他。

基因决定我们身体里的方方面面,血夜就像身体这颗树上的树叶,维持着生命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个功能。知道血型不光是为自己的安全考虑,关键时候还能帮助的身边的人,挽救生命鲜花的凋谢,这是对生命厚重的态度。ABO血型是人类的主要血型分类,可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每每看到食堂门口的献血车,都有一种忍不住的“冲动”,终于,我鼓起了勇气,享受奉献的乐趣,如沐春风。

从你由一颗小小的受精卵开始,你的80%都已经决定了,另外的20%,则是由所谓影响极大的环境决定的。

说到人定胜天与天定胜人这个话题,我始终相信在有些方面人会胜天,而在有些方面天会胜人。徜徉在脑海里,任思绪去天马行空,再把这万千汇聚。有些事物顺着自然的规律,由上天注定,人是无法改变的,如人的生老病死,时间的流逝不可倒退与暂停,与自然法则背向而行无法做到。爱因斯坦曾经写过:“在我们的科学期望中,我们已成为对立的两极。你相信掷骰子的上帝,我却信仰客观存在的世界中的完备定律和秩序。”爱因斯坦认为上帝不玩骰子,即大自然早就确定了这个世界运转的所有规则,所以事情都是已经定好。假如我有一门课注定要挂科,那我又何必去每天上课,看书自习呢?我相信爱因斯坦是错的,天不定胜人,人们在基因方面的研究已经打破了这些完备定律与秩序,甚至可以改变。人们通过转基因或者诱导基因突变已经可以改变生物体的某些性状,甚至获得新的表现型,基因重组而获得新的物种。

当老师问我,小伙子你喝酒吗,我很生涩的说喝一点,但没有瘾。我相信喝酒是可以通过基因遗传的。我爸妈都喜欢喝酒,所以每次上桌吃饭,大家都会让我喝点酒。酒是粮食酿的,适量对身体有好处,过量则会伤身体。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记得在老爸高中30年的同学聚会上,我多少敬了各位叔叔阿姨一点,大家感慨时光飞逝,倍惜同窗之情,忆往昔峥嵘岁月,让我很感动。看到他们眼色红润,精神饱满,酒仿佛穿越了时间的年轮,把他们带回到风华正茂。酒固然好,但也会误事,成瘾酗酒,失礼失德,酒驾醉驾就不好了。

老师演算患遗传病概率,让我想到了无数个日夜埋头于理综卷中进行染色体的分离与自由组合中,让我想到了高中生物老师大大的眼镜框,让我想到了被各种性状、生男生女更各种问题所支配的恐惧。人体大约有4万个基因,分布在23对染色体上面。很可惜目前全世界科学界了解很清楚的基因数目并没有很多,只有数百个而已。像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这类的遗传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手段,主要靠输血维持,患者多在成年前死亡,行之有效的做法就是应用基因诊断做出产前诊断,降低发病率。研究人类家族遗传病史对于人的发展又极其重要的意义。避免了很多遗传病的发生,实现基因的优势组合。现在的人追求生活质量,追求健康,对小孩看的极重。了解基因表达从而实现优生优育有了可能性。每次回家都会听说身边有很多老人卧病在床,有些是癌症,人们往往谈癌色变,而没有真正了解病理及注意事项。看到的这些老人多半已是晚期,苟延馋喘。他们将钱看的很重要,小病舍不得去医院诊治,到大病怕是无已挽救。而身为晚辈,忙于事业常年在外地奔走,多半对老人的身体漠不相关,更加助长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基因就像我们神秘的宇宙,浩瀚无边充满未知,人类对其的探索还只是一些皮毛。基因宝库中的信息多到让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让我欣慰的是人类已经启动了基因组计划。科学永远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理论是在不断的建立与推翻中完善的。或许对于我来说,我只需关注一些基因与所表达出的性状的关系,知道相关的健康问题,但对于人类而言,基因探索任重而道远。

“谁画出这天地,又画出我和你”。我很喜欢许巍的《旅行》中的这句歌词,意境很美。基因画出我,我却不了解她。生活就像一次旅行,虽然大多数人是过客,但亦是风景。处处都是课堂,随时都能学习。

文:王冬胜

上一篇:描写草原景色的文章段落下一篇:社区年度基层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