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颂

2024-04-21

中国精神颂(共12篇)

篇1:中国精神颂

你们记得吗?

我们更记得,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国人。

虽然过去的中国已经不存在,但是中国人自强不息[注: 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坚强不屈,顶天立地[注: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的灵魂还在。灵魂不会出窍,血液不会干涸。我们不会忘记,中国人从来都是顶

[1] [2] [3] 下一页

篇2:中国精神颂

许多年以前,刚刚学会讲话 父母教会我两个字—中国 中国的“中” 中国的“国” “中国”是什么?

父母说:“中国就是你的祖国,就是你的母亲,也是我的母亲。”

后来,我懂了,中国就是拥有五千多年历史,56个民族,13多亿儿女的母亲,她拥有璀璨的传统历史,拥有辉煌的四大发明,深厚的文化底蕴,她在经历战争蹂躏之后她将辉煌腾达,勇往直前,带着她的子女奔向世界前沿。

中国,我们伟大的母亲,拥有深远的历史由来。从初始的上古时代,三皇五帝开辟了部落联合,形成稳定的华夏民族。到后来夏、商、周以及秦汉时期,中国各民族的大融合构成了中华民族。由孙中山提出的“五族共和”,使中国境内各民族得到认识上的统一,由毛泽东主席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抗争争取国家统一和平形成了伟大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华美德,中国精神。在华夏大地,这篇这片波涛汹涌的大地上,在寒风凛冽的世界第一高峰,插着一面用爱凝结成的,万古流芳的旗帜。它,就是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不屈不挠、自强不息”为目标的民族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追求高尚人格的民族精神,屈原上下求索,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忧国忧民,苏武“执汉节牧羊”,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一批批仁人志士的关心社稷的爱国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是中国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它们是中国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精神支柱。

回顾历史,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位卑未敢忘忧国”,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统一,他们浴血奋战,为祖国的统一不惜牺牲生命,谱写了一篇又一篇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颂歌。望长江黄河浩荡东流去,抚敌垒炮台默默耸天立。江山千秋永在,英烈风范长存,从太军倒下的第一排勇士,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士;从罗霄山脉战死的大将,到抗日战胜和大决战中英勇献身的官兵,他们有没有留下名字的,还有的没墓场和石碑。然而“青山处处埋忠骨”,他们的英灵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时间如信风拂过耳际,生命的旋律在眼前闪烁。悠悠的岁月如水流逝。你是否还记得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

爱国是高于一切的传统美德,正是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为中华美德的最高音。屈原因国破而投江明志,张骞出使匈奴、苏武牧羊北海边、文天祥为保国格而心甘受辱,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戚继光率兵抗倭、郑成功挥师收复台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国义无反顾,李大钊、陈潭秋视死如归,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周保中,为还我河山而爬冰卧雪,甘洒一腔热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献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焚身稳如泰山„„他们哪一个不是具有着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血可以流。泪可以洒,但头不能低下,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本色,中国人的血脉流淌着顽强不屈的精神!我们的先辈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东方大地不屈的中华魂!换得华夏大地阳光灿烂。幸福的生活是我的祖辈、无数的英烈带着对祖国的挚爱、对人民的赤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让中国人站起来了,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富起来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出现了艰苦创业的大庆精神,振兴中华的“两弹一星”精神,勇于探索的航天精神,敢想敢干的三峡精神,挑战极限的青藏铁路精神,抗震救灾的奉献精神,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所有这些,无不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中国精神激发中华儿女建设祖国的激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焕发出无穷的创造力。

传承中国精神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必须坚守,传承中国精神,大力弘扬与不断创新中国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是江泽民第三代领导人对青年一代提出的奋斗精神。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我们青少年的希望。我们要始终牢记前辈的教诲,遵照他们的指导,为社会主义建设付出应有的贡献。特别是我们学农的青年,更应该扎根基层,服务社会。在奉献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旗帜,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去刻苦学习,服务社会。

篇3:中国精神颂

一、“危机共振”下的生存焦虑

中国的知识界在90年代出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分化现象, 并且这种分化呈现出愈来愈严重的情绪倾向。在人文知识分子被逐出社会文化中心之后, 进一步导致了“人文精神”丧失的一系列怪现象:人类价值的迷失, 生存的虚无感不断制造出各类问题。终于, “启蒙”走向了“反启蒙”, 使社会文化、文化、知识出现了“危机共振”的现象。这种危机在知识分子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 如王岳川在《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中所言:“90年代以来, 不少知识分子面对知识知识分子的危机, 文化的迅速贬值, 教育的滑坡和疲弱, 知识者个体角色的尴尬失落和羸弱迷惘, 希冀寻找一个“退而结网”的学术本位道路。但当语言被调侃话语和商品话语之手紧握之时, 知识分子已经丧失读者和听众了。”1

小说主人公杨科即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体验着现实带来的的生存焦虑。首先, 妻子赵茹萍的出轨行为给他的情感上造成了第一次打击。赵茹萍不学无术肚里空空, 不惜剽窃甚至出卖自己以获得升迁, 她此举说明了, 现代社会关于爱情的道德理性, 在功利的现实面前软弱无力。赵茹萍和李广智的道德理性在欲望、权利面前完全沦丧, 只是不顾一切的追求物质、肉体上的享乐。杨科看见妻子和情人偷情的场景, 尴尬万分却觉得错在自己, 强烈的挫败感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他用知识分子的外衣包裹着自己可怜的尊严, 此时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价值体系已面临崩溃。之后他的内心世界无时无刻不在翻腾着李副校长和他妻子媾和的场景, 但却无力反抗。强权不仅剥夺了权力话语, 更剥夺了一知识分子做男人的尊严, 因而使这位研究诗经精神性存在根源的知识分子彻底崩溃了。

其次, 象牙塔圣洁的消失殆尽给杨科带来第二次打击。当今社会, 经济对文化的价值取的影响产生了偏移, 从而导致文化精神的内在失和和断裂。人文知识的分子的价值已经不再是当代社会文化的中心, 整个知识范式发生的变化使转型期的知识分子视界发生错位, 在物质诱惑面前, 知识分子如何坚持自己的信仰, 成了一道难题。杨科有这样的遭遇:“在国家的GDP上涨到百分之八时, 我发表论文易如反掌, 稿费单隔三差五地寄到中文系的古典文学教研室。到GDP上涨到百分之十时, 我发表的论文却是只有铅字而没有稿费了。到了GDP上涨到百分之十二那一年, 再发表论文, 不光不给稿费, 编辑部和出版社还会倒打一耙, 反过来向我所要发表和出版的经费了。”从杨科的困惑中, 我们就能看出当今知识分子正面临着文化贬值的危机, 且苦苦挣扎在全力与金钱中, 夹缝求生存。清燕大学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副高校整体堕落的荒诞图景:学校里是非混乱、价值颠倒, 人性极端麻木和虚伪, 完全失去了大学应有的品格。杨科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不带保留的奉献给这个他爱着的大学, 却因自己的不谙世事被这个大学遗弃, 他在清燕大学的失败是一个鲜明的讽刺, 揭示了曾经纯净的象牙塔消失殆尽, 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在权利与金钱的压迫中被摧毁。

最后, 故乡的面目全非给了杨科最后一击。杨科一系列离奇的遭遇加速了他回家的脚步, 故乡耙耧山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那里有日夜思念他的姑娘—玲珍。在刚回到耙耧山时, 杨科的确是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尊严, 在故乡人眼里杨科是京城归来的无所不能的教授, “天堂街”的小姐们也十分尊敬他。耙耧山的田园风光在今天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异, 乡村伦理中至关重要的贞洁观已经被经济实利彻底摧毁。杨科自觉肩负起重任对妓女进行改造。他试图通过情感关怀和经济支援使这些女孩回到她们原本朴素安宁的生活, 但结果却是她们都已沉溺其中不愿自拔。当一群赤身裸体的少女围着杨科听课时, 这一场景极大限度地讽喻了知识分子心中的精神迷梦。杨科在“天堂街”的拯救失败表明心中的故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村民得知杨科曾流连“天堂街”后, 就开始对他进行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迫害, 势要将杨科永远逐出前寺村。玲珍的自杀身亡使他的精神家园空空一片, 他把自己的精力全放在玲珍的女儿小敏身上。他在小敏那里仿佛又感觉到了知识的希望、爱情的希望和生活的希望。可随着小敏与李木匠成婚, 杨科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他杀了李木匠, 开始一路逃亡。耙耧山这个将杨科最初的生命旅程紧紧联系在一起土壤, 集中了他的许多记忆, 当他在皇城受到挫折之后, 本能的想要回到这里, 奢求在这能找到一些精神上的庇护, 却再次被伤的体无完肤。原来的房子和家具早被村民瓜分一空, 故园的淳朴之风似乎也被世俗瓦解, 故乡已经不再是记忆中的那个模样。

二、自我边缘化的放逐

在这样一个时代, “其中许多人学会了语言游戏和语言调侃, 以自我贬损和玩世不恭来嘲弄精神价值和生存意义, 在学术上处于退守姿态, 在精神上处于漂流状态。另有一些人为了追求实惠而学会了取巧, 放弃精神信仰和历史意识。”2但是杨科不愿意做这两种人, 他深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身上所担负的重任, 然而不仅是社会的发展将他排挤到边缘的地位, 使他成为了一个丧失了自我话语发言的人, 更是因为知识分子自身的软弱性而令他走上了一条自我放逐的路。从古至今, 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出现在社会的大舞台上。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形成“士”这个阶层以后, 以后几千年的历史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直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寻求积极入世的道路, 从而成为王权统治阶层的依附者。但是知识分子应该“不隶属于任何阶级”, 应该葆有自由思想的权利, 这样才能担当起自己的使命。正是这样的冲突与矛盾, 让很大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当如今的商品经济的浪潮中感到痛苦与迷茫。

杨科同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一样, 作为一种符号存在, 具有高度的象征性和典型性。他头顶知识分子的光环, 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要为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重塑精神家园。可他内心却空虚焦虑, 感情、事业、人际关系一无所成, 充满了无力感, 他精神家园幻灭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他自身性格造成的。

首先是因为杨科性格上的妥协性。杨科是一个本雅明所提出的波西米亚式“文人”形象, “这类人的生活状况已经预先决定了他们的性格……他们的生活动荡不定, 与其说取决于他们的活动, 不如说时常取决于偶然事件”3。当下知识分子在面对强权压迫时性格中的软弱性常常会突显出来, 挣扎在这种环境下知识分子更多体验到一种无力感以及集体的漂浮感, 他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外界的偶然事件往往替他们做出了选择, 这是时代下的典型性格。在看到妻子出轨的场面时, 因软弱让他跪在了妻子和情人的面前;又因意外卷入抵抗沙尘暴的运动而被学校领导送去精神病院;当看见自己的花费了五年完成的专著《风雅之颂》被妻子窃走时, 他选择了放弃为自己正名的反抗。在一系列的事件中, 杨科不断地妥协, 这不仅助涨了赵茹萍和李广智嚣张的气焰, 也把自己逼到了无路可退的境地。在强权面前, 杨科低下了知识分子高昂的头颅,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其次, 因为杨科的逃避态度, 这种态度成了他行为的最好解释, 然而这种逃避又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普遍行为。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经受着物质的压抑和权利的压迫, 他们大多选择逃避。他们幻想渴望与流浪汉一样享有自由, 但这是一种失去生存空间的自由, 一种被抛弃的自由。物质对精神的压迫, 使人成了物的奴仆, 人与人的关系变异为物与物的关系, 最终都成了卢卡奇所言“物化”的人, 这是当今社会疯狂追求经济利益的恶果。虽然“物化”没有使杨科丢失信仰, 他拒绝成为妻子那样被“物化”的人, 然而强权对精神的“强奸”却是他无法逃避的。杨科的感情遭遇背叛, 事业停滞不前, 于是逃避到他的学术天地中去。他耗费了五年精力完成的专著却得不到出版, 皇城里的一切好像都容不下他, 于是他再次出逃, 逃回故乡耙耧山。当故乡已经不再是记忆中的故乡时, 他又逃避到了天堂街小姐们的温柔乡。杨科的心灵无所依靠, 他性格中有着懦弱的劣根性, 甚至对生活中那些敢作敢为的嫖客和盗贼都怀有一份敬畏之心。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杨科, 由于他的逃避, 造成了他既不容于现实, 也找不回过去的现状。他犹如孤魂野鬼般飘零于世俗之外的知识分子, 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 他精神家园的幻灭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具有必然性的。

三、后乌托邦时代的理想

杨科这一路都在走, 他的脚印一步步地踩在了正在变革的社会现实, 踩得又狠又准。当今社会传统理性精神和理想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落, 导致了人们精神文化上的无奈与迷惘, 特别是知识分子群体, 常常会感受到一种无力的漂浮感。在这样一个理性、传统、文化都被自然与肉体削平, 人类行为中丛林法则彰显, 欲望成为人们不由自主的道德选择的社会, 再提“乌托邦”, 恐怕无异于白日做梦。但从另一个角度说, 杨科这一路的“逃”, 也是对“乌托邦”理想的苦苦追寻, 他对信仰的追寻也是对精神家园的奋力守护。“退却和寻找时常交错, 杨科退回故乡耙耧山前寺村, 同时是寻找灵魂的避风港;杨科退到天堂街, 同时是寻找天堂街里这些女人带给他的人的尊重和知识分子的优越感。杨科从现实的生活退到虚幻的“诗经古城”, 同时是寻找真正能让精神栖息的乌托邦。因此, 杨科的退却之路同时就是找寻回家之路, 也是知识分子在困境下的精神突围和自我超越之路。”4当“乌托邦”的浪漫与激情被逐渐消解之后, 我们进入了一个虚无意识语境下的“后乌托邦时代”, 但是“乌托邦作为人类一种人类永恒的超越精神, 才开始显示出它的拯救世俗的精神力量, 并在对现实的批判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5正如柏拉图设计的理想的社会模式, 尽管这种理想的社会模式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 但它却应该比现实更加真实可信, 它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一个变异的社会让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异, 正常的变得不正常, 而不正常却变得顺理成章。在寻找中不放弃希望, 幻灭意味着重生, 这恐怕是杨科这个人物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摘要:《风雅颂》是一部描写当代知识分子境遇题材的小说。故事内容主要描写以杨科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中所遭遇的“排挤”与“边缘化”遭遇, 被放逐与自我放逐让知识分子阶层的精神家园消失殆尽。文章将从社会环境和知识分子自身软弱性两方面来分析其精神家园幻灭的原因, 荒诞故事背后揭示的现实意义指引人们去关注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现实, 表达了挽救文化价值的迫切性以及在后乌托邦时代建设新理想主义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精神家园,知识分子,乌托邦

注释

11 .2 .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23 .[德]本雅明.张旭东、魏文生译.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M].上海:三联书店, 1989.

34 .权雅宁.退到无路可退—由《风雅颂》看知识分子的精神苦旅[J]名作欣赏, 2012 (3) .

篇4:“茶花女”宋颂唱响“中国年”

一袭黑衣,微鬈的长发,戴着一副墨镜。草长莺飞的四月,在上海戏剧学院操场上看到宋颂老师时,仍让记者吃了一惊,眼前的时髦女郎很难让人跟舞台上优雅的“茶花女”挂上号。宋颂笑着说,“茶花女”是她,戴墨镜的时髦女郎是她,与同学打成一片的老师是她,经常背着包到野外踏青的也是她。

“茶花女”唱响“中国年”

3月冬末的莫斯科乍暖还寒、雪雨翻飞。3月2日晚,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的音乐厅里歌声如缕、掌声如潮,为庆祝俄罗斯“中国年”,中俄艺术家同台演绎了世界著名歌剧《茶花女》。此次出演第一女主角维奥列塔的是来自上海的女高音歌唱家宋颂,她与俄罗斯同行默契配合,将这百年前的悲剧主人公演绎得淋漓尽致。

回到上海后,一些老师和同学纷纷向宋颂表示祝贺。宋颂对《华人世界》记者说:“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想再演一回《茶花女》,如果能在全国巡回演出就更好了。”

歌剧《茶花女》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根据小仲马的同名悲剧作品改编而成,该剧以细微的心理描写见长,剧情跌宕起伏、动人心魄,唱词优美华丽、感人至深,其中“饮酒歌”等咏叹调百年来广为流传、成为各国歌剧爱好者的挚爱。宋颂说,“茶花女”在世界各国广受欢迎,是许多著名歌唱家和剧院的保留剧目,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歌剧”。出演《茶花女》对很多从事声乐的人来讲都是个梦,因为它犹如拂面的春风,人们可以感受、欣赏,体会、享受它所带来的难以言喻的美妙,却又难以捕捉、驾驭,任何不当的诠释都是一种对经典和美好的亵渎。她回忆说,“第一次听到歌剧《茶花女》的时候我还是个孩子,但那一刻我就被那天籁般的歌声和华丽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暗暗下决心要学习美声,并幻想着能出演维奥列塔。这次格涅辛音乐学院为庆祝‘中国年’邀请我去演出《茶花女》,应该说是成就了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心愿。”

2004-2006年,宋颂被选派到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攻读声乐硕士学位,这让她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到俄罗斯的歌剧、艺术歌曲和文化的历史及现状,并在名师的指导下,更系统、更深入地了解了声乐艺术,也有幸在舞台上完整地解读《波希米亚人》、《茶花女》这样的传世经典。宋颂说,俄罗斯是个伟大的民族,它丰厚的艺术土壤和文化底蕴为艺术家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母校格涅辛音乐学院就是这样一个“摇篮”。她还在莫斯科举办了个人专场音乐会,并出任学校排演的世界著名歌剧《波希米亚人》第一女主角咪咪,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俄罗斯专家们誉为“东方的夜莺”,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亲切地叫她“咪咪宋”。

宋颂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曾先后师从于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温可铮、周小燕教授。多年来,她多次与中国著名男高音张建一、著名男中音廖昌永等同台演出,并成功地在国内歌剧舞台上塑造了威尔第《弄臣》中的玛达内娜、比才《卡门》中的女主人公米开埃拉等重要角色。

铿锵玫瑰练就高吭声

宋颂出生在长沙,湘江水滋养了她美妙的歌喉,也赋予了她朴素的情感。培养一个歌剧演员至少要10年,它对于表演者气质有很高的要求,宋颂从小就喜欢歌剧,而歌剧要把美声唱法和表演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她从小就坚持练身段和舞蹈。在俄罗斯学习期间,她住在学校旁边宿舍第12层,由于没有电梯,她每天要爬楼梯两至四趟,并坚持唱练两小时以上。

最让宋颂难忘的是2005年的夏天,胡锦涛主席来莫斯科参加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庆典,在为俄罗斯老战士表演节目后,宋颂受到了胡主席的亲切接见。她说,当时,握着胡主席温暖的手,看着胡主席和随行人员脸上亲切的微笑,听着他们和蔼可亲的话语,有如同亲人在一起的感觉,简单的问候抚平了游子对家人的惦念,也唤起了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宋颂回忆说:“当胡主席知道我是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时,他勉励我要好好向俄罗斯艺术家学习,回国后当好中俄文化交流使者。”

宋颂父母中没有搞艺术的,但她从小就喜欢贵族艺术,受湖南省歌舞团启蒙老师王希珍的影响,宋颂从小一听音乐就兴奋。“现在人们生活不断提高了,高雅音乐一定会有它的市场,上海是一个小资情调很浓的城市,家庭聚会兴起,音乐可以让心灵的交流产生共鸣,美声表现力强,声音张力和感染力大,已受到许多人的青睐。”

美女老师宋颂也受到上海戏剧学院同学们的青睐,同学们不但向她请教一些专业表演和演唱技巧,就连自己的恋情和家里琐事也会和她促膝谈心。空闲之余,宋颂喜欢旅游、美食、聚会、看电影、听音乐会。

篇5:中国精神颂11

——团结+友爱+互助+奉献=崛起

艾青曾在诗里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你爱得深沉!“虽然我没有写诗的风采,但请允许我写下同样真挚的诗行:为什么我的脚步越走越坚定,因为您给了我太多的感动!”母校,我希望我的心声您能听到,能听到此时我的心跳!

我是孙维刚教育思想示范学校的一名学子,是全校师生的46分之一。不瞒在座的各位,我是学校仅有的26名学生中的一员,我们学校可能是屯留县师生人数最少的学校。说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可是,我却要说,要自豪地说:能成为这里的46分之一,我是幸运的!

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情深似海;为了我们的成长,老师无私奉献,恩比天高。对我们嘘寒问暖,体验快乐,精心呵护,细心培养。课堂上,是我们共同学习,相互竞争的地方,也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乐园,有了困难我们共同承担一起解决,有了快乐,46双眼睛一起微笑。

清晰地记得,国庆节前夕,一个坏消息在教室里传开了,李明同学的爸爸出车祸了。这个消息一下子让温馨的教室沉默了。那李明的心里该有多难过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顿时,教室静得可以听见我们的心跳!“我们为李明捐款吧!我愿意分担他的一分忧愁!”“是啊,哪怕是一点点,”“我同意”“我赞同”……沉默的教室立刻沸腾起来。捐款没有人组织,没有仪式,但却热火朝天。同学们毫不吝啬地把零用钱捐了出来,有的甚至拿出了自己的生活费。捐款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室门被轻轻地推开了,我们的校长带着严肃而激动的表情出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谢谢你们!你们长大了!这是老师们的心意,咱们都想到一块了…”说着把老师们的捐款放在了班长的桌子上……捐款总计2252元,虽然数额不是太大,但却饱含着我们师生沉甸甸的心意。当李明接过钱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他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那一刻,我知道了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是孙维刚教

育思想示范学校一班的一员。就在捐款过后12号晚,可亲可敬的孙维刚夫人王海亭女士到达我校,她听到此事立刻拿出100元放到李明手里,并为李明鼓劲儿、打气儿、……她说:“我相信涓涓细流终可汇成滔滔江水。”从那一刻起,我决定坚定地走好每一步!

虽然只有短短的45个日子,也虽然只有46个人一起生活,但我却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体验到友爱的温情,融入了互助的步调,听到了奉献的歌谣。一个集体有了团结,有了友爱,互帮互助,甘于奉献,何愁崛起?所以,我想说,要以少年最有力的声音告诉大家:团结+友爱+互助+奉献=崛起!

让我们放眼望去,屯留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屯留的腾飞,不正是我县人民共同努力,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结果吗?不正是我县领导甘于奉献的结果吗?

梁启超在《中国少年说》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中国,则中国雄于世界……”我们是中国的脊梁,我们是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中国的大车我们拉, 我们今天的团结、友爱、互助、奉献,必将是中国明天的崛起!

演 讲 人:赵乙澄 指导老师:王晓东

屯留县孙维刚教育思想示范学校

2010年9月19日

“中华魂”演讲稿

中国精神颂

——团结+友爱+互助+奉献=崛起

演 讲 人:赵乙澄 指导老师:王晓东

篇6:中国精神颂征文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

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拥有着无数的文明。从夏朝到商汤,再到西东周,一直到腐败的清政府,有多少英雄风范?说不完也道不尽……中国是一本大书,成就了无数志士的丰功伟业,书写了数不尽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读起这首《满江红》,不由得记起岳飞的一生坎坷,他为完成民族统一,从20岁参军到39岁赐死,短短的20年,一直为收复河北失地而征战。

当**亭上的月华失去了光泽,当含泪的双眼不舍面对即将离别的山河,一个失去了士兵的将军,面对一杯毒酒,无可奈何地选择了吞咽!为了收复失地,他写下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誓言,谁也不能忘记他背上刻着“精忠报国”的字样!他,一生为民族团结统一而奔走,而征战,就算朝廷容不下他,历史也不能泯灭他的功绩。这才是中国的脊梁,这才是民族的骄傲!岳飞只是漫漫长河中的一滴,为民族团结而努力的人层出不穷,中国精神也由他们一直在发扬。传递至今,我们所能做的也就只是接过前人的接力棒,把它传承下去。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目前我国人口有13多亿人,这13多亿人分属56个民族。我们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民族,却能组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团结统一的中国精神。

2008年的5〃12大地震,给中华人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汶川在流血,中国在流泪。这是一场天灾,举国哀悼!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请看那汶川百姓,请看那十万官兵,请看那万千志愿者,请看那不断创造生命奇迹的幸存者……他们披星戴月、忍饥挨饿、不顾危险地抢救被困同胞。即使是在千里之外的人,也伸出了援助之手:请看那源源不断送往灾区的物资,请看那献血长龙中凝重焦急的面庞,请看那天安门广场挥动的国旗和拳头,那十三亿中华儿女迸发出的“中国不哭、汶川挺住”的吼声。这场世纪大救援,充分体现了中华人民的团结统一精神。

篇7:作文中国精神颂

在这个愉快的暑假,我津津有味地读了老师给我们发的一本名叫《中国精神颂》的书。这本书里穿插了好多有趣又感动人心的小故事,它们都深刻地体现了我们中国伟大的精神和力量,让我受益无穷!

书中第二单元里的团结部分的内容,尤其让我记忆犹新,收获颇多。“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这些说的都是团结的力量!特别是书里《13个唐山好兄弟》的故事更是把我们中国的团结精神刻画的淋漓尽致。

2007年入冬以来,我国南方的很多地方发生了大雪灾,冰雪压垮了电塔封住了道路。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来得太突然,太猛烈,然而在灾难面前,居住在唐山的13位唐山农民却坐不住了,他们聚集在一起,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抗雪灾。他们踏上了去湖南的征程。第二天,他们,他们走进湖南电业局5楼会议室,会议正在紧张地进行着。会上,总经理肖志荣正为人手紧缺而发愁。会议刚结束,带头人宋志永就疾步走到肖志荣跟前说:“我们唐山玉田的农民,来了13个人,想给灾区干点儿事,……”

从此,在电力抢险的工地上,就有了一个由13个唐山农民组成的小分队。哪里最困难,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他们就战斗在哪里;吃不惯湖南菜,他们就吃方便面,没有塑料套靴,就穿着湿淋淋的鞋袜工作…

读完这则材料,我不由得想起老师讲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刚开始还觉得有些稀奇,“三个臭皮

匠”就能“顶个诸葛亮”,为什么“三个和尚”却“没水吃”了呢?后来仔细一想,也不无道理。“三个臭皮匠”能够做到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力量自然大;而“三个和尚”心中只有自己,想的只是自己怎样才能多占些便宜,“没水吃”也就不奇怪了。

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很多个人团结在一起,力量就变成无限的了,不是吗?由此,我有想起了接下来发生的地震灾害、旱灾、洪灾、泥石流灾害等等。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竟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个体牺牲,以求民族安全,怎能不发人深思呢?没有比团结更强大的东西了,面对灾害,全国人民迅速动了起来,十几万解放军、公安干警,武警战士来了,无数的志愿者来了,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来了,华人华侨也集合起来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与灾区人民同心同行。现在的中国,是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爱的海洋,是一个全世界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众志成城的伟大民族。

团结就是力量,当学校组织运动会时,歌唱比赛时,有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鼓励,团结互助,我们就是最棒的。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学生,就像东升的旭日,永远都是那么朝气蓬勃,让人倍感欣慰,因为这就是大家的希望所在。如果我们忘记了家长的叮咛,而不好好学习,最后肯定会让家长大失所望!

篇8:女排精神中国精神

1981年,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的身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经过了7轮28场激烈的争夺,11月16日,中国队以7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随后,在1982年的秘鲁世锦赛上中国女排再度夺冠。紧接着,在1984年的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实现了三连冠的梦想。中国女排并未就此止步,在1985年的第四届世界杯和1986年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连续二次夺冠。于是,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下的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开创了我国大球翻身的新篇章。1981年11月,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后受“女排精神”鼓舞的北大学子则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更多的中国人则通过女排精神,真实地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成为口号,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女排的热潮。改革开放早期阶段,国人猛地意识到与世界的差距,而变得有些失落和彷徨。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女排精神广为传颂,其实就是在向国人和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女排精神从一开始就超出体育竞技范围,而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

1980年代五连冠之后,中国女排几经沉浮,8月29日,2004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不利情况下连扳三局,获得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排继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冠以来第二次在奥运会女排比赛中摘金。2016年8月20日,在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十二年之后再回世界之巅,拿下奥运会金牌!

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女排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遵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女排精神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更关键的是,它因契合时代需要,不仅成为体育领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演化成指代社会文化的一种符号。它一直与女排的得失、沉浮联系在一起,并成为评价中国女排的最难以割舍的标准。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远远比金牌本身更加能鼓舞国人。女排精神不仅成为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更成为整个民族锐意进取、昂首前进的精神动力。

篇9:中法建交五十载 中国美术颂友情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人民政协报社、瑞士阿尔卑斯水墨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勃朗峰之夏——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当代中国画作品展”,已于当地时间7月1日在法国霞慕尼市阿尔卑斯博物馆隆重开幕,共展出刘大为、吴长江、许钦松等二十位中国当代美术名家的四十幅作品。作品以描绘阿尔卑斯地区的风土人情为主要表现内容。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钦松、瑞士联邦前总统帕斯卡尔·库什潘(Pascal Couchepin)、法国霞慕尼市参议员夏磊(Charlet)、法国霞慕尼市副市长埃里克·富尼埃(Eric Fournier)、瑞士阿尔卑斯水墨基金会主席田德(Gerald Im feld),以及来自霞慕尼市的艺术家及爱好者百余人出席展览开幕式。

今年适逢中法两国建交50周年,中国美协借助水墨画展的艺术形式向法国民众介绍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成果,以促进双方文化机构的长期合作。中国美协曾于2004年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中国文化年”期间,举办过中国画、版画、漆画、陶艺、平面设计等系列美术作品展览;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60华诞,又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中国当代美术精品展”。此为中国美协第三次踏上法国这片友好祥和的土地,倾情奉上“中国味道”的视觉艺术盛筵。

篇10:中国精神颂征文活动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的精神文明。五千年的修炼铸就中国一个不朽的篇章。多少次时代变迁,多少次跌宕起伏,都挡不住中国向前的脚步。从古至今,我们中华民族对新生活的追寻从未停歇;由南向北,我们中华民族对新环境的探索从未滞留。勤劳的中国人民,一代又一代地劳动在中华大地上。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凝聚了宝贵的精神,团结了巨大的力量。这无形的财富,在穿越了时空之后,走到今天,仍然以熠熠生辉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当代的大学生们,也许你们忙于学业,也许你们无所事事,可无论怎样,都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炽热的爱国之心不可丢,丢掉就等于失去了灵魂。没有灵魂的人是无所谓奋斗与梦想的,那样的人只能成为祖国的负担。爱国应当是一种责任。祖国给了我们那么多,难道一点感激之心都不应该有吗?我们大学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活着,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奉献自己。我们需要榜样来引导,而中华大地上杰出的人物数不胜数。他们用一生守护着祖国大地:岳飞抗金卫国,文天祥致死不投降于元,革命时代的战士为国献身,建设时期的杰出科学家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国钻研……没有人要求他们这样做,可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站在祖国这边。这是为什么已不难理解,一定不是外界的督促,而是内在爱国之心的驱使。一条爱国的红线紧紧牵着中华儿女的心,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母亲呼唤,他们总会第一时间回来。

爱国之心让我们团结在一起,让我们共同为祖**亲的福寿安康而努力!

爱国是核心,我们同样需要优秀的其他中国精神来支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涌现出了新一代精神:甘于奉献的“两弹一星”精神,艰苦奋斗的大庆精神,勇于探索的航天精神。优秀的精神文化对我们做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新时代背景下的三峡精神,抗震精神,铁路精神,奥运精神……这些优秀的精神无一不需要我们去领会去实践。可我们自己是不是已经在浮华的世界中忘记了奋斗,只顾享乐呢?多少人从高考过后就立下雄心壮志说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奋斗,一洗高考之辱。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在大学中坚持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坚定自己的梦想呢?应该可以用“寥寥无几”来形容了吧。可不要忘记了,我们不仅仅是自己的大学生,不仅仅是父母的大学生,更是中国的大学生!中国的大学生是充满朝气的一代。他们会为自己的梦想奋力拼搏,为国家的梦想贡献力量!年轻时的任务就是追梦,在强大的中国精神的支撑下,我们一定可以锲而不舍,勇往直前,披荆斩棘,艰苦奋斗。也必将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中国精神是我们奋进的不竭力量之源,我们需要领悟它实践它,让它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真正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年代,祖**亲给了我们不少,需要我们做的却不多。她仅仅需要我们多一点爱她的心,多一个实践中国精神的行动。还有有朝一日她出现危机,我们对祖国的信任和支持。放眼国际,中华民族仍不失为一个优秀的民族。中国也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又到“强起来”。世界再也不敢小看今日的中国。中国人民的奋斗最终得到了世界的肯定。但也不乏个别国家企图以各种方式分裂中国,“台独”、“藏独”还在影响着统一的大局,还有很多国家在得寸进尺地侵犯着中国政权:日本强占钓鱼岛,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一个中国服刑犯人……这些挑衅的行为不禁激起中华民族的愤慨,一个泱泱大国,岂容他们在这叫嚣?我国外交部力争言辞,用理智严肃的方法争取着国家的权利。这些外交官,代表了我们国家和平友好的形象,也展示了我们部卑躬屈膝的姿态。我们热爱和平,所以一定不会首先采取暴力的攻击。但如果谁无礼侵犯了我们,我们也绝不会退缩。

中国精神传承到我们这一代,有些精神已经不适应当下的环境了。但他们仍然有价值。或是唤起了人们思想意识的苏醒,或是给予人们忧患的意识。总之,优秀的精神总能在任何方向给予我们支持和力量,只要我们善于发掘,乐于体悟,必定会受益匪浅。这些精神并不能生搬硬套,需要我们把中国精神同时代特点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它才更具生命力。新时代条件下发展的中国精神,将更适合历史的要求,更利于人们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

篇11:中国精神颂演讲稿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民族——中国。她有一个闪亮的名字,一个神圣的名字,一个充满朝气的名字。黄土高原是她挺起的胸脯,黄河流水是她沸腾的热血,长城是她扬起的手臂,泰山是她站立的脊梁。她不光有着勤劳勇敢的愚公精神,艰苦奋斗的井冈精神,坚持不懈的奥运精神,更有那坚强不屈、团结奋斗的精神。

我是一个小学生,我不想高谈阔论祖国的历史进程,我只想说说我的感动。正是这种感动,让我对中国的精神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特大地震。面对民族的大劫难,我们的祖国经受住了考验。温爷爷第一时间来到灾区,鼓励人民要坚强地活下去。地震没有震跨华夏儿女不屈不挠的精神,没有震跨我们重建家园的决心。也许大家还记得小林浩吧!当时他被埋在废墟中,艰难爬出的他没有马上跑到安全地带,而是再次回到废墟中勇救两名同学。为救同学,他的头部被砸伤,手臂、腿也多处擦伤。连这么小的孩子身上都有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难怪地震后一个美国记者说到,中国人一瞬间凝聚成一块钢铁,真是太可怕了!不言而喻,他所说的“钢铁”便是小林浩身上涌现出来的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再来看看今年5月6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次特大风暴吧!它又一次让我感动。

5月6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风暴袭来了。我们一家人从睡梦中惊醒,看着被大风刮走的铝合金玻璃窗户,我的内心充满了恐惧。不久,电突然一下子停了。在我耳中,除了呼呼的风声外,就是

哭喊声。受灾后,亲爱的薄书记也来到了我们灾区,为我们送来了温暖,各地纷纷捐款捐物,彭红军企业的叔叔阿姨们几次给我们新民小学帽合村校的孩子们捐赠了物品。看着小同学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与喜悦,我心中涌起的不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对我们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精神的自豪。

而今,坚强不屈、团结协作的中国精神已在我幼小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印迹。我相信,在以后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任何艰难险阻能让我止步,因为中国精神像一股涓涓细流已经注入到了我们中华儿女的血液里。

篇12:中国精神颂”演讲稿

多少回伫立于轻轻的晨风里,无数次守候在柔美的朝霞中,国旗下的我,久久地凝望你,只为读你那血染的风采,如此自豪地临风飘举,如何地让人振奋不已。可又有谁明了,你也有丝丝缕缕的忧伤,也曾有点点滴滴的屈辱,是不屈的中华儿女你一次次托起,屹立在世界之东。

翻开中国近代史那长长的画卷,几多哀怨,几多屈辱,几多痛苦!痛心的民族耻辱,沙市闹区的那根脊柱吧,赫然醒目的大字告诉人们:当年的日本鬼子曾把中国人民绑在这根柱子上练习刺杀。听见了吗?受辱者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泱泱中华,山河破碎,国将不国,面对这灾民流离,哀鸿启遍野的现实,有多少仁人志士大声疾呼“上下一心开创中华”,然而为什么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难以实现呢?为什么仁人志士的种种求索却总以失败而告终呢?为什么林则徐龚自珍的无限憧憬只能是一场空梦?戊戌变法最后只落得“引颈受戮”的下场?资产阶级革命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了帝制,但仅仅在三个月之内就夭折了。

这屈辱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啊?

漫漫黑夜的盼望,只为等待1921年7月23日,一个杨柳轻拂的季节,从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上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从此,黑暗的大海上树起了一座明亮的灯塔,从此,中国有了坚强而有力的舵手!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忘不了,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用满腔热血谱写一曲赞歌;忘不了,铡刀的底座已经被鲜血染红,党的女儿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更忘不了,桥头碉堡喷着敌人的火舌,人民的好儿子董存瑞毅然拉响了导火索…… 是他们,是无数的共产党员用血肉之躯,把我们多难的民族拖出了地狱之门,送上了幸福大道;更是无数革命烈士,用拳拳之心,抹去祖**亲凄苦的眼泪,换来了她幸福的微笑。

他们为了民族的生存、复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坚如磐石,顶天立地!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黄皮肤的民族,终于在屈辱中站起,她腰板挺直,头颅高抬,终于扬眉吐气。冲天而起的蘑菇云,打破了苏美两国的核垄断;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向世界宣示中国再不是“东亚病夫”,使世人再次认识生机勃勃的中国;而“神舟7号”的顺利升空与返回,终于圆了龙子龙孙的腾飞梦……

国旗下,我的心潮澎湃---祖国,你的伟大像奔腾的长河,即使我不能汹涌澎湃的浪波,我也要做水一颗,为你的洪流增添浪花一朵;你的繁荣像浩瀚的银河,即使我不能为你增添耀眼的光彩,也要做小星一颗,为了你的灿烂默契闪烁。

我可爱的祖国,你同辉于日月,无愧于时代,你与威严的长城共存,与久远的黄河同在。你养育了我,我要献给你青春与热血,还有美丽与快乐!虽然,我们还很年轻,但我们正铿锵前行,让五千年的浩然正气在青春的火焰中闪现,让神州五千年的雄健国魂在火焰中升腾。

上一篇:门的销售范文下一篇:服装市场调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