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两基基本知识

2024-04-11

新两基基本知识(共8篇)

篇1:新两基基本知识

“新两基”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新两基?

是指“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概括为新两基。

二、什么是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什么是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资源,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的问题。

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就是实现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阶段教育(三年普通高中教育、三年中职教育)的普及。

三、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差距,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四、有关概念

1.教育“9+3”计划: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和施行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省内中等职业 教育在校学生生活费)

2.一个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9项指标中有7项以上达标及学校办学条件评 分得分大于或等于85分。

3.两个内容:一是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得分大于或者等于85分,二是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学差异系数小于或等于0.65,初中小于或等于0.55。

4.一个参考: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大于或等于85%。

5.“七长”责任制:“七长”指县长、局长、乡(镇)长、村长、家长、师长(班主任)。6.“双线”目标责任制:“双线“指县政府与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与村民为一线,教 育局与学校、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为一线。7.“两免一补”:对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中家庭困难学生生 活费。8.三通两平台:“三通”指宽带网络校校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指教育管理 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9.一课两操一活动:“一课”是指大课间活动,“两操”是眼保健操和课间操,“一活动” 指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

10.经费保障:一是近三年教育经费比例“三个增长”,二是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50%用于义务教育,三是城市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教育,四是土地净收益10%用于教育。

11.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即备、教、辅、批、考、研六个环节要有明确要求。12.落实好“三表”:一是课程表,课程表分别为学校总课表、班级课表和教师个人课表三类。课程表必须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得增减。二是作息时间表,突出“一课两操一活动”。三是课外活动表,周一至周五每天课外活动要有具体时间,内容、场地、主持人等安排。

篇2:新两基基本知识

什么是“两基”?

答:“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

什么是“两基”国检?

答:“两基”国检是国家依法组织的对省级行政区域“两基”水平的验收和认定,主要目的是检验政府行为是否到位,督促各级政府认真履行教育职责。

“两基”国检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两基”国检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全省(区、市)“两基”水平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巩固提高”的方针,以“两基”国检为契机,进一步调动各级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办学积极性,把全省(区、市)“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两基”国检的重点内容有哪些?

答:“两基”国检重点内容有七项:(1)普及程度。重点检查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小学、初中的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以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女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2)教师队伍。重点检查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有编不补的问题,县域内教师均衡配置的情况。(3)办学条件。重点检查中小学校布局不合理、大班额、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不足的问题,以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设施配套情况,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应用情况。(4)教育经费。重点检查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情况,城市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教育的情况,落实“两免一补”情况,以及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问题。(5)教育质量。重点检查实施素质教育,按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足开齐课程,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标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校和非重点校、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等问题。(6)学校安全管理。重点检查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校舍与设施的安全,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以及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应急机制的情况。(7)扫盲工作。重点检查扫盲未验收地区的青壮年文盲情况,已验收地区的脱盲人员复盲情况。

义务教育的概念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两基”国检的主体

组织“两基”国检的主体是国家教育督导团,接受“两基”国检的主体是省级人民政府。

“两基”通过国检的条件

“两基”通过国检的前提条件是:全省所有县(市、区)的“两基”均通过国家教育督导团的审查,并由教育部公布;省级上报的“两基”自查材料通过国家审查;所抽查地区(州、市、县)的“两基”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两基”国检的程序 “两基”国检的程序是:全面自查、提出申报、检前公告、组织检查、做出结论、发布公报。各省在接受“两基”国检前必须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自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然后写出自查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接受国检申报。

“两基”国检的重点

篇3:新两基基本知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人如何获得知识曾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 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 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 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见,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要前提, 是其获得数学思想的主要源泉。教学的任务就在:对学生既有的经验进行筛选、整理、优化和提升, 实现经验的改造或重组, 以帮助学生生成新的经验, 促进学生的经验上升到更高水平, 让模糊的变得清晰起来, 让片面的变得完善起来, 让肤浅的变得深刻起来, 让零散的变得结构化起来, 而这, 就是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也是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所以, 新增“两基”的教学, 其实是要求我们努力实现从“教数学”向“做数学”的美丽转身。

“教数学”与“做数学”有着怎样的区别?我们不妨以马云鹏教授所举的一则案例作说明。下表是某市一周之内的最高气温, 请将表中的信息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这是小学数学中较为常见的问题, 要求学生运用统计图的知识与方法表示数据———这就是“教数学”。如果把这个问题改变一下, 变成“记录一周之内每天的气温, 再提出相关的问题, 并在班上讨论”———这就是“做数学”。两者的区别一目了然。“教数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 是应试的取向, “做数学”侧重于经验的积累、思想的形成, 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取向;在“教数学”中, 学生处于客体的地位, 在“做数学”中, 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在“教数学”中, 学生获得的是显性知识, 在“做数学”中, 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隐性知识。所以, 后者既是对前者必要的补充, 又是对前者的批判和超越。

那么在教学中, 如何引导学生去“做数学”呢?下面分三点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策略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勤于操作, 丰富其表象, 拓展其体验性经验

有研究表明, 就智力和经验对学生概念学习的影响程度来看, 经验的作用更大。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往往不是按照定义的方式来理解的, 他们更多地按照先前眼睛看到的, 尔后积累在脑海中的经验来给所学的抽象概念加以编码。丰富的经验背景是学生理解概念的前提, 否则将容易导致死记硬背概念的字面定义而不能领会概念的内涵。这里的“经验”, 不光指从学校学习中获得的, 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 学生掌握的数学概念大多是对自身经验经过辨别、分化、抽象、概括以后发展而来的。

活动经验是在活动中获得的, 数学活动主要是指观察、操作、实践。

操作。过生日时的分蛋糕、吃饭时的分筷子、认识分数时的折纸、认识长方体时的制作模型……这些都是操作类的活动, 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要基础。同样, 我们也不应轻视幼儿园时期的“玩”:滚弹珠, 可以增进对球体特性的理解;搭积木, 可以培养其空间观念;玩堆沙, 可以感受对体积的认识……它们都会对孩子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操作, 不仅伴随着思维, 而且能丰富学生的表象认识, 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是其日后在数学学习时进行归纳、概括、抽象的重要基础。

实践。去商店购物的体验, 出行时的租车、租船、买票活动, 看电影时的座位排列等, 学生在实践中会自觉地将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打通, 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这些不仅影响着数学学习时的心向, 而且也能促进学生对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理解。

“几乎所有的人不仅在思维过程中避免使用语言, 甚至还避免使用代数符号或任何其他的固定符号, 总是运用模糊的表象进行思考。”很显然, 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先积累大量的感官经验、操作经验, 然后经由多个层次的“抽象”, 数学学习这一心智活动才得以完成。而若不能以丰富的表象做支撑, 数学学习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策略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优化其策略, 增进其方法性经验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 关于学生如何获得数学思想有这样的描述:“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逐步感悟数学思想。”它表明了“探索”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所以, 在渗透基本数学思想的过程中, 教师要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探索中领悟蕴含于数学之中的种种思想, 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

探索发现。从本质上讲, 数学思想不是被我们命名之后才产生的, 而是因为其推动了数学的产生, 并贯穿于数学发展的始终, 人们依据其重要性和恒定性逐步发现并抽象、总结出来的。所以鼓励学生用探索方式进行数学学习, 有利于帮助其更好地还原和体悟当初数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及过程, 避免采用“掐两头, 烧中段”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对数学思想产生的必要性和适切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即便他们无法像成人那样清晰地表达出数学思想的名称及内涵, 但各种思想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力量已经被学生所感悟了。例如,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经由“商不变性质”, 通过类比, 提出猜想, 进而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加以验证, “找到”分数的基本性质, 再通过多个层次的变式练习, 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样的过程充满了探索性, 融类比、归纳、演绎等多种数学思想于一体, 让孩子真正经历、体验、再发现, 丰富了学生的探索经验, 使其真切地感悟到数学思想的力量。

化隐为显。以定义、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为要素构成的数学逻辑体系中隐含着数学思想, 只是这一逻辑体系由于经过了高度的归纳、概括, 掩盖了数学思维的真实状态, 掩盖了数学思想产生的原始过程, 学生所看到的只是数学研究的结果。这些被“掩盖”的过程如何挖掘出来?“数学对话”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亦即通过类比、隐喻、假设、倾听和深度谈话等, 使隐性的数学思想得以显性化。

师:口袋中有两只白球和两只黄球, 如果摸10次, 白球和黄球各会被摸到多少次?

生1:白球5次, 黄球5次。

生2:我觉得不一定, 但我也说不准哪种球会被摸到多少次。

师:那我们就来做个实验, 看看结果如何?

(生实验, 各组得到不同的数据。)

师对生1:你的实验结果与你的猜想一样吗?

生1:不一样, 黄球被摸到了6次, 而白球只被摸到4次。

师:真奇怪, 是球不听话吗?

生3:我知道, 虽然白球和黄球一样多, 但是我们摸的时候没有看, 所以每一次既可能摸到黄球, 也可能摸到白球。

师对生1: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1:我同意, 就是实际摸到的与我们心里想的可能不一样。

师:如果让你再摸一次, 你觉得摸到的是白球还是黄球呢?

生1:都有可能, 因为球是记不得它被摸了几次的。

恰当地运用明确的语言及其他符号表征方式来引导和支持学习者的理解, 使显性知识的学习根植在默会的理解中, 使隐性的知识以适当的方式得以表征, 从而可以在交流和共享中拓展理解。讲故事、举例子、打比方、辩论等, 都是使隐性的数学思想得以显性化的重要手段, 它们的作用是, 将说不清、道不明的数学思想, 附着于具体的情境之中, 用类比、隐喻、比方的方式让学生来感悟, 从而达到很好的渗透效果。上述简短的对话中就蕴含着随机的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等, 学生先行暴露思维, 教师运用“牵引术”, 通过归缪的方式, 让学生感悟出其中的道理。这样就能寓思想方法的教学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 于教学问题的解决之中了。

合作交流。我们不应把学生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简单地看成是学习目标达成的途径, 而应把它看做是儿童自身的内在需要。这是因为, 儿童的话语系统是相通的、思维方式是对接的、行动模式是相近的, 所以, 儿童喜欢同伴间的对话远远胜过喜欢老师的讲解。特别是, 在对话的过程中, 他们会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展示出思维的过程, 教师据此可以了解和判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处于何种水平, 由此展开的教学才是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

生4:我发现还可能相等, 比如小明看的书一共有12页, 小红看的书有16页, 那么, 他们看的页数都是4页。

师:真有意思, 谁能把刚才的讨论做个总结呢?

生5:我发现分数的大小比较和整数的大小比较有时是相同的, 有时是不同的。相同的是, 如果只是单纯的两个数, 都可以直接比较大小;不同的是到了具体的问题里, 整数能直接比较大小, 但分数就要看是谁的几分之几了。这道题里, 三种情况都存在, 可能是小明看得多, 可能是小红看得多, 还可能两人看得同样多。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依据经验进行的。起初的经验, 来自于整数的大小比较的规则, 但是, 随着交流和对话的深入, 他们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经验在任何情况下都畅通无阻的, 这时就要解构掉原有的“认知图式”, 在新的情境中重新建立起新的认知。这种从旧有经验—解构经验—重新建构认知的过程, 可以极大地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使其感悟到数学思想的独特魅力。

策略三:引导学生学会概括, 积极反思, 培养其内隐能力, 增进其“数学地思考”的经验

概括是形成和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如果没有概括, 学生就不可能掌握概念, 从而由概念所引申的定义、定理、法则、公式等就无法被学生所掌握;没有概括, 就无法进行逻辑推理, 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就无从谈起;没有概括, 就无法实现思维的“浓缩”, 思维的敏捷性也就无从体现。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如果学生在获得数学概念后就此终止, 不对获得概念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 那么数学活动就有可能停留在经验水平上, 事倍功半。如果学生在抽象出概念后能对思路进行检验和自我评价, 探索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再概括, 从而可以对概念的认识上升到理性水平, 长此以往, 学生便学会了“数学地思考”, 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条理化、清晰化、精确化、概括化, 而这正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

概括能力和反思能力, 都带有很强的个体特征, 属于学生的内隐能力。教学无法也不必让所有的学生达到一致的水平。但是, 通过传授相关的策略, 可以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适当的提高。为此, 教师要帮助学生反思他们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缄默知识, 使他们学会不断地从自己显性的观点和想法中分析自己所使用的那些缄默的认识模式, 在“数学地思考”中提高他们元认知的水平, 提高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重视与不重视概括与反思能力, 反映在教学形态上是很不一样的。例如,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抽象的过程。教学过程中, 如果只是让学生按照某种标准, 学会给物体分类, 这便是停留在了认知层面上的教学了。如果引导学生不断去反思:何时需要分类, 如何分类, 怎样确定分类的标准, 同时还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 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又是怎样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 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和技巧, 积累了哪些有益的成功经验, 怎样去拓展和延伸, 这便上升为思想层面的教学了。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得以“回头看”, 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 梳理这一过程中累积的经验, 进而自觉地运用学到的基本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篇4:新两基基本知识

一、“三具两基一抓手”对信访工作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指导意义

“三具两基一抓手”是便于掌握、行之有效的务实理念,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科学方法。在当前社会矛盾关联性、多元性和敏感性不断增强,信访行为的无序性、聚合性和对抗性明显加剧的情况下,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肩负的使命更加艰巨。因此,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对信访工作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指导意义。

从信访工作的职能看,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倾听人民群众呼声的窗口、渠道,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广泛、最直接、最密切。通过信访工作我们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履行好执政为民的职责。卢展工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民生、关注民生,多做为民惠民之事。这些都是具体问题,都是具体抓落实的生动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时,认真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具体。

从信访工作的作用看,信访工作在维护基层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信访工作只有密切关注社会矛盾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及时排查基础性、源头性、倾向性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才能有效减少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打牢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三具两基一抓手”指出抓工作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这既是工作路径,也是工作要求。落实好各项信访工作,抓好基层是重要途径,实现信访工作创新发展,打好基础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既注重解决基层突出性问题,也要注意解决基层体制机制性的深层次问题,多做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信访工作的原则看,信访工作应当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具体细化了开展信访工作的方法。它强调了属于哪个地方的问题,就由哪个地方的党委政府负责管理、解决、教育、稳定;属于哪一级的问题,就由哪一级党委政府负责管理、解决;属于哪个部门的问题,就由哪个部门负责管理、解决。这些都把信访工作的内容、方法、标准、对象等进一步具体化,与“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的内涵是一致的。

二、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妥善化解影响河南社会稳定的信访突出问题

当前,河南信访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比较脆弱,主要是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特定背景下形成的历史性问题大多数没有得到有效化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新引发的现实性信访问题呈明显增多趋势、社会管理缺失引发的矛盾纠纷表现十分突出。 “三具两基一抓手”为我们深入实际妥善化解信访难题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有效方法。

(一)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妥善解决各个时期特定背景下形成的历史性信访问题

当前,河南的历史性信访问题主要涉及原民办教师、企业军转干部、非法集资等问题。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就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具体的项目带动形成工作的合力。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努力在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上下工夫、求实效。对于符合政策但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作出承诺,限期解决;对于没有政策依据、经过研究确定不能解决的,要明确答复群众不能解决,并认真制定答复意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对于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引导信访人走法律途径;对于生产生活特别困难的群众,要积极开展帮扶救助活动,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于特殊疑难复杂的问题,有关部门要主动调研,提出处理方案,报请党委政府研究,推动历史性信访问题的妥善化解,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二)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新引发的现实性信访问题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新引发的现实性信访问题主要集中在劳动社保、土地征用、城乡建设等方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就业、环保、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的信访问题也大量增多。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就是要深入实际,将工作具体化,把对每项工作的要求具体细化为实实在在的措施,要求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在哪里发生问题就在哪里解决,哪一级出现的问题就由哪一级解决,哪一个部门出现的问题就在哪一个部门解决。要进一步完善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大格局,落实好有关部门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的主体责任,坚持好督察督办和通报制度,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新引发的现实性信访问题得到及时、稳妥解决。

(三)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妥善解决社会管理缺失引发的信访问题

当前,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纠纷大量增多,加之社会管理体制缺失,使大量民事主体之间的矛盾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这些问题大都发生在基层,也能够在基层解决,因此做好基层基础工作非常重要。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就是要深入基层,从基础环节做起,从具体问题抓起,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基层信访工作体制机制,构筑起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信访工作的大平台;要进一步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坚持好信访评估制度,发挥基层网络的前哨作用,对群众反映的各类利益问题,及时介入、尽早解决,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消除在基层和当地,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全面提升信访工作水平

卢展工书记特别强调了新时期信访工作的窗口、渠道、桥梁、纽带、传统、协调、监督、为民“八项职能”和畅通渠道、着力疏导、发挥优势、依法依规、协调合力、提升素质“六项要求”。“三具两基一抓手”为我们更好地落实信访工作“八项职能”和“六项要求”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持以“三具两基一抓手”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全面提升信访工作水平。

(一)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机关干部下访,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机关干部下访活动,面对面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有个别地方和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作为,接访流于形式,一些属于诉求合理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在基层得到及时处理,导致群众对基层干部不信任,出现接访后又发生重复上访。下一步,要从抓好公示、接访、包案、办理、回访等具体环节入手,组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一步做好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听取群众诉求,协调解决问题,实现“案结事了、息诉息访、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主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二)坚持开展信访评估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要进一步落实好关于涉及群众利益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信访评估的要求,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通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科学论证进行信访评估。对因不开展信访评估、工作失职等引发的信访问题,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要立足于“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原则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建立统一协调、良性互动、功能互补、程序衔接、多元高效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健全维护稳定责任分解制度,对各类不稳定问题逐项分解,明确到单位到人员,确保事情有人管、工作有人做,出了问题有人负责,努力形成集中资源、协调联动化解不稳定问题的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三)坚持落实督察督办制度,切实解决疑难信访问题

强化信访督察队伍建设,发挥好督察作用,从群众来信来访提供的线索入手,加大对有关信访问题的督察力度,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当好解决问题的“督导员”、推进工作的“监察员”。加大解决问题的协调力度,不断强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好处理信访问题的主体责任。对于复杂疑难信访问题,要明确责任部门跟踪督办,切实使问题得到稳妥解决。

(四)坚持信访工作责任追究,营造重视信访工作的良好氛围

坚持把责任追究作为推动信访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强化各级各部门做好信访工作的主体责任,对因决策失误、工作不力等引发群众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逐案进行责任倒查,并把责任追究的重点从以往追究稳控责任转到追究制造矛盾的责任上来。通过责任制的落实,营造全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坚持抓好信访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做好信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把加强信访部门自身建设与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在全省信访系统大力开展向优秀信访干部李海景等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围绕建“工作一流、群众满意”部门的总体要求,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队伍素质;发挥好信访部门的“第二研究室”作用,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搞好服务;大力弘扬“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崇高精神和“奋力拼搏、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努力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有思想、特别能作为”的信访干部队伍,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篇5:“两基”迎国检基本知识问答

“两基”迎国检基本知识问答

1、什么叫“两基”?

答: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

2、什么是九年义务教育?

答:包括初等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在现阶段实现的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九年义务教育。

3、什么是“普九”对象?

答:指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的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推迟到七周岁。

4、为什么要“控辍保学”?

答:控制学生辍学,加大治理辍学工作力度,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普九”质量和水平。

5.什么是“两基”国检?

答:国家教育督导团在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内所有县全部验收完毕之后,对省级政府的“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是国家依法组织的对省级行政区域“两基”水平的验收和认定,因此称为“两基”国检。

6.“两基”国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两基”国检的过程是检验政府行为是否到位、督促各级政府认真履行教育职责的过程,是各省(区、市)总结工作、寻找差距、弥补不足、继续前进的过程,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过程。

7.“两基”国检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两基”国检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全省(区、市)“两基”水平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巩固提高”的方针,以“两基”国检为契机,进一步调动各级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办学积极性,把全省(区、市)“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8、为什么一定要拆除D级危房?

答:因为D级危房承重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险,所以一定要拆除。目前我县的全部D级危房都已全部拆除,一律不得保留和使用。

9、拆了危房校舍不够怎么办? 答:政府通过危改项目重建校舍。

10、扫盲对象是那些?

答:指1949年10月1日后出生,年满15周岁以上的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青壮年,或小学三年级以下学历的半文盲,这部分人要通过各种形式文化补习扫盲。

11、脱盲标准是什么?

答:识1500个汉字,能看懂浅显通俗的报刊、文章,能记简单的帐目,能书写简单的应用文。

12、“两基”国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两基” 国检的主要内容有:普及程度、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管理、教育质量、扫盲及成人教育等。

13、普及程度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普及程度的主要指标及要求如下: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5%以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60%以上。在校学生年辍学率,小学控制在1%以内,初中控制在3%以内。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在98%以上;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在85%以上。

14、“两基”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答:从数量上讲,按自治区教职工编制标准,教职工与学生比,县城小学1:21,农村小学1:23,县城初中1:16,农村初中1:18。从质量上讲,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均要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达到95%以上,初中达到90%以上。从管理上讲,教职工的管理上收到县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

15、校舍面积和仪器、器材、图书的配备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答:小学、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分别达到4.18平方米和5.59平方米。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及器材,乡镇中心小学和县城小学达到Ⅱ类配备标准(学生分12组进行实验);县城初中达到Ⅱ类配备标准(学生分13组进行实验)。图书生均占有册数,农村小学生均5册以上,初中10册以上;县城小学生均15册以上,初中20册以上。

16、什么是教育经费 “三个增长”? 答:“三个增长”是指县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比例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学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17、什么是“五个一票否决”?

篇6:两基知识

“两基”国检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两基”国检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全省(区、市)“两基”水平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巩固提高”的方针,以“两基”国检为契机,进一步调动各级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办学积极性,把全省(区、市)“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两基”国检的重点内容有哪些?

答:“两基”国检重点内容有七项:(1)普及程度。重点检查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小学、初中的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以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女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2)教师队伍。重点检查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有编不补的问题,县域内教师均衡配置的情况。(3)办学条件。重点检查中小学校布局不合理、大班额、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不足的问题,以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设施配套情况,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应用情况。

(4)教育经费。重点检查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情况,城市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教育的情况,落实“两免一补”情况,以及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问题。(5)教育质量。重点检查实施素质教育,按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足开齐课程,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标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校和非重点校、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等问题。

篇7:“两基”档案归档基本内容

领导与管理

一、镇、乡、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

1、“两基”工作报告及相关“两基”统计表。(长期)

2、小学、初中、扫盲、特殊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永久)

3、学校“两基”工作报告。(短期)

4、县区对乡镇“两基”工作过程督导、评估验收、复查验收的相关报告、表册及结论意见。(长期)

5、上级关于“两基”攻坚及巩固提高的中长期规划、年度工作计划、规章制度、政策文件、工作措施。(短期)

6、乡镇关于“两基”攻坚及巩固提高的中长期规划、年度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工作措施、考核办法及落实情况。(长期)

7、下级关于“两基”攻坚及巩固提高的工作措施及落实情况。

二、中小学

1、学校“两基”工作报告。(长期)

2、学校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永久)

3、上级关于“两基”攻坚及巩固提高的中长期规划、年度工作计划、规章制度、政策文件、工作措施。(短期)

4、学校“两基”攻坚及巩固提高的中长期规划、年度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工作措施及落实情况。(长期)

普及程度

一、镇、乡、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

1、见目录。(长期)

2、县区和乡镇关于提高普及程度的政策措施。(长期)

3、县区和乡镇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措施。(长期)

11、见目录。(长期)

2、上级关于提高普及程度的政策文件;学校提高普及程度的工作措施和落实情况。(长期)

3、上级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文件;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措施和落实情况。(长期)

师资水平

一、镇、乡、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

1、上级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本级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措施。(长期)

2、下级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落实情况。(长期)

二、中小学

1、上级关于教师继续教育、骨干教师培养、师德师风建设的政策文件。(长期)

2、学校关于教师继续教育、骨干教师培养、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措施和落实情况。(长期)

3、上级关于校长岗位培训的政策文件;学校关于校长岗位培训的落实情况。(长期)

办学条件

一、镇、乡、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

1、上级关于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政策文件。(短期)

2、本级和下级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教育重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情况。(永久)

3、本级和下级关于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管理、使用情况。(长期)

4、本级和下级改善办学条件的其他情况。(长期)

1、学校房产证复印件、土地使用证复印件和总体规划图。(短期)

2、上级关于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政策文件。(短期)

3、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教育重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情况。(永久)

4、学校关于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管理、使用情况。(长期)

5、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其他情况。(长期)

教育经费

中小学

1、学校教育经费预、决算报表;教育经费统计年报表。(长期)

2、学校财务制度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长期)

扫盲工作

扫盲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建档,学校不建档。

镇、乡、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

1、扫盲情况有关统计表。(短期)

2、15-50周岁文、半盲等花名册。(长期)

3、脱盲人员佐证材料(如脱盲证书存根、脱盲考试试卷、脱盲后巩固提高考试试卷等)。(长期)

4、上级关于扫盲工作的政策文件;本级关于扫盲的工作措施和落实情况。(长期)

篇8:新两基基本知识

关键词:乡镇财政,两基建设,财政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2011年6月镇巴县完成了撤乡并镇工作, 将原来的24个乡镇撤并为21个镇, 设21个镇财政所。财政所设置为行政编制, 核定编制数75人, 现有在职人员105人。镇财政所实行双重管理体制, 即由财政局与镇人民政府共同管理, 业务由财政局负责, 人员及所长调配由镇政府提出意见商财政局同意后报组织部门审批。

“五到位”工作法稳步推进“两基”建设

2011年7月, 镇巴县采取“抓试点, 促全面”的办法, 选择了仁村、三元等12个条件比较成熟的财政所进行了“两基”建设试点。通过10个多月的努力, 硬件、软件工作全部高标准到位, 并于今年4月通过省财政厅验收, 全部达到省财政厅规定的A级标准。

镇巴县“两基”建设能够取得明显成效, 主要利益于“五个到位”工作法。即:组织领导到位, 方案措施到位, 试点选择到位, 考核奖罚到位, 资金筹措到位。

组织领导到位。省市财政“两基”工作会后, 镇巴县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做了专题汇报, 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 给每个财政所安排10万元, 专项用于“两基”建设。为切实加强对全县“两基”建设工作的领导, 财政局成立了“两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局长担任组长, 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县综改办负责人任副组长, 下设乡镇财政“两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具体负责“两基”建设的组织组实施和监督考核工作。从局属单位和局机关科室抽调12名工作人员充实到“两基”建设办公室。

方案措施到位。根据省、市财政部门关于加强财政“两基”建设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 镇巴县结合本县财政所实际情况, 先后制定印发了《乡镇财政“两基”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乡镇财政“两基”建设工作的通知》、《财政所硬件建设标准的通知》、《财政“两基”建设考核验收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实施方案、通知办法等文件, 加快推进全县“两基”建设进度。与此同时, 各镇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 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制定工作方案, 上报县“两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县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试点选择到位。乡镇财政处于整个财政体系的最基层, 直接为群众服务, 直接履行监督职能, 责任重大。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重点在基础, 关键在基层。省市“两基”建设启动之后, 镇巴县组织人力对全县财政所工作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针对财政所现状, 制定了“全面推进、典型示范、分步实施、整体提升”方针, 决定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 全面完成全县21个镇财政所“两基”建设目标。2011年7月选择了仁村、三元、碾子、巴庙、平安、盐场、巴山、小洋、长岭、黎坝、三溪和大池镇等12个条件比较成熟的财政所进行先期试点, 当年年底均已建成, 余下的9个财政所力争今年10月底建成达标。目前, 试点的财政所“两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建的财政所正逐步推进, 全县“两基”建设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考核奖罚到位。为确保“两基”建设如期完成, 镇巴县将“两基”纳入对财政局机关、局属各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各科室及局属单位分别包抓一个镇财政所“两基”建设, 不定期深入财政所, 跟踪落实, 督促检查, 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为增强“两基”建设的可操作性, 提高各镇推进财政所建设的积极性, 还将“两基”建设纳入对镇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制定了《财政“两基”建设考核验收办法》, 细化了组织机构、队伍建设、业务工作、基础设施、内部管理等五大类21共项工作标准, 并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 负责对试点镇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考核采用百分制。对考核成绩达不到80分的, 给予通报批评, 并责令限期整改。对“两基”建设通过省市验收达标的镇财政所, 将按省市奖励标准进行奖补, 同时将考核结果同上报项目、资金支持等挂钩;对不达验收标准的镇财政所进行通报批评, 并按省市处罚标准扣减财政转移支付指标。

资金筹措到位。镇巴县财力紧张, 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但县上克服困难, 积极筹措资金, 确保“两基”建设如期推进。县财政局对省市财政及县本级的乡镇财政“两基”建设奖补资金进行统筹安排, 实行“以奖代补, 先建后补”的政策, 建设初期县财政按每个财政所10万元标准, 安排了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专项资金。2011年, 试点的12个财政所基建、改建和装修总投入资金549万元, 其中:基建投入210万元、“三室一厅”装修198万元、办公设备45万元、内网建设54万元、服装42万元。平均每个财政所投入78.25万元。为21个镇财政所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采购配置了办公家具, 采购了台空调和饮水机等。根据市局规范达标要求, 为全县财政编制人员统一订制了工作服。

实施“五化”建设软件不“软”硬件很“硬”

省财政厅领导对镇巴“两基”建设工作给出了很好的总结和评价。检查组长刘绥平说:“没有想到镇巴在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 能把‘两基’建设工作抓得这么好, 工作做到这么实, 硬件很‘硬’, 软件不‘软’, 舍得投入, 工作扎实, 成效明显。”

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一是统一建设服务大厅。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形象标志、统一色调格局、统一岗位设置、统一服务功能、统一硬件配制的总体要求建设了农村财务服务大厅。办公场所悬挂了统一制作的“镇巴县XX镇财政所”不锈钢挂牌, 统一装饰了农村财务服务大厅门头, 服务大厅内统一配备或更新了所需的办公桌椅、微机、档案柜、保险柜、防盗门、防盗窗、灭火器等办公设施设备。二是统一信息宣传方式。财政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要让广大群众支持、认可, 就必须把上级的各项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交给群众, 让群众知晓并监督, 因此财政信息政务宣传公开势在必行。给各镇配置了电子触摸查询系统和电子滚动屏, 公开财政惠农政策及相关的补贴信息及有关办事流程、标准、依据, 编印了《宣传服务手册》, 印制了便民服务联系卡, 设置了便民服务热线, 建立了群众来访登记和回访制度, 严格抓好制度的落实。建立了惠民资金发放短信平台, 短信内容包括涉农惠民补贴“一卡通”发放兑付信息、社会保障补贴“一卡通”发放兑付信息等。

信息化建设标准化。近年来, 他们围绕服务“金财工程”和服务财政改革发展、为财政监督增添“天眼”目标, 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 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实现了网上时时时监督。在网络建设上, 县财政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实现了“四纵两横、一内一外、物理隔离、规范管理”的目标。

在内网杀毒软件部署上, 凡是接入财政专网的计算机全部安装了省厅统一部署的趋势杀毒软件, 统一纳入了病毒监控平台管理。在业务系统上线上, 全县共上线12项财政业务应用系统, 财政核心业务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应用县区预算执行系统支撑了国库集中改革, 预算内及财政专户资金全部纳入支付系统管理;应用太极华青公司开发的部门预算软件管理部门预算编制信息;应用工资统一发放系统软件管理并发放全县财政供养人员工资, 同时建立了工资公网查询系统;应用陕西省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和粮食综合直补系统实现惠民补贴信息管理与发放;应用用友政务R9软件支撑乡财县管有关业务, 乡村财务核算全部实行会计电算化;应用东软非税收缴管理系统实现非税收入征缴管理信息化;应用用友U8财务软件对财政系统内部各专户资金核算实行电算化管理;应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县各级预算单位国有资产实现信息化管理;此外, 会计信息管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贴项目管理均应用了省厅统一推广的有关系统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依据省厅统一平台, 建立了财政资金动态监控系统, 将以惠民补贴资金为主的专项资金全部纳入了动态监控系统管理。

业务管理标准化。他们在全县21个镇实施“乡财县管乡用”, 对村级财务实行“村财村用乡代管”代理服务, 将村级所有收支全部纳入村级专户管理, 分村实行专账核算,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资金管理, 乡镇财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严格惠民资金管理。2009年, 全县推行了惠民资金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改革, 对所有支农惠农涉农补贴, 所有社会保障类资金, 全部实现了财政直接支付, “一卡通”发放;对惠农补贴资金实行动态化管理, 坚持上门核实, 杜绝资金冒领、虚报。二是强化专项资金监管。对乡镇扶贫和农业开发类等专项资金统一实行了县级财政报账制, 国库集中支付, 将项目资金直接拨付给供应商;建设类专项资金, 按进度分批进行拨付, 对每一笔项目专项资金拨付要现场实地察看, 使用管理监督效益同步。三是强化乡镇财政预算管理。预算编制方面, “一个镇一本预算”, 遵循“两上两下”规程。预算执行方面, 各镇收支预算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 统一实行财政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开化, 按程序严格审批采购;财政供养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防止“吃空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事业发展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在收入管理方面, 给各镇下达了“两税”征管任务, 出台了县对乡镇激励性办法, 调动乡镇培植财源、强化收入征管的积极性。建立了乡镇财政与税务部门月沟通制度, 乡镇财政所建立了税收台账, 明确专人负责, 实行动态管理, 每月定期更新, 按时上报县财政局。四是强化乡镇债务管理。他们对各镇政府债务进行清理核实, 并作为县对镇综合目标考核基数, 进一步落实偿债责任。同时细化还债计划, 将还债任务目标分解到各乡镇, 加大欠款偿还奖励力度, 对偿还欠款工作成效显著的镇, 按偿还欠款额的一定比例予以奖励。同时严格控制政府债务, 做到科学、规范、有序举债, 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 建立了全县政府债务的信息库, 对举借的每笔债务的“借、支、还”等信息都实行动态管理。五是严格乡镇资产管理。对各镇的国有资产处理, 做到两个“严格”、两个“严禁”, 即严格按照申报、审核、批复、处置程序进行处置, 处置收入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随意处置和先斩后奏行为发生, 严禁坐收坐支, 一经发现, 除没收资金外还对该镇当年财政支出预算进行扣减。六是建立财政信息畅通机制。县乡两级财政预算执行每年向同级人大报告并接受监督;支农强农惠农、社会保障, 一事一议等政策, 通过多种平台宣传、告知、公示, 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 让群众知情, 参与, 享受, 让财政政策不再是羞羞答答。七是严格监督监管体系。细化流程管理。“乡财乡用县管”、“村财村用乡代管”、惠农补贴“一折通”资金发放、涉农项目资金申拨、财务集中核算报账、家电 (汽车、摩托车) 下乡申报审核、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申报和减免、财务会计、资产管理等各项财政管理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 全部制作成图上墙公开。建立了基础信息数据库。强化监督管理, 财政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工作中既做到了财政干部之间相互监督制约, 又使广大群众对财政工作和服务水平、服务态度进行了监督。

内部管理标准化。他们结合当前镇财政所的工作实际和各项财政改革的需要, 建立了统一的镇财政管理制度体系。一是财政业务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乡财县管乡用、部门会计集中核算和村财村用乡代管等财政工作管理制度和办法。二是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财务审批、现金管理、固定资产及财物管理、会计档案管理、防火防盗等制度。三是人员管理和队伍建设制度, 主要包括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文明办公和学习制度、工作考勤、廉政建设、信访工作等制度。四是考核奖惩制度, 建立了财政所工作人员目标考核制度, 细化了各项工作指标, 明确奖惩措施。我们还在财政所推行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督查督办制等, 所有的30余项内部管理制度。五是统一了岗位设置和职责。镇财政所统一规定设置财政所长、结算会计、经费会计、专户会计、代理会计等5个岗位, 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要求, 统一制作了工作人员姓名、职责公示牌, 在财政所显要位置公开。

上一篇:初一学生成绩差生评语下一篇:学习青年马克思主义后的感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