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温泉经济的调研思考

2024-04-27

对发展温泉经济的调研思考(通用8篇)

篇1:对发展温泉经济的调研思考

摘 要 地热是一种宝贵的能源矿产,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开发利用。温泉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具备丰富的地热资源,拥有悠久的温泉开发利用历史,但温泉经济却一直不被重视。本文拟在调查**地热资源概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发展温泉经济对**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探索加快发

展**温泉经济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温泉经济 发展

温泉即地热资源,是一种能源矿产,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温泉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温泉的开发利用拉动消费、推动相关产业整体发展,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温泉经济还是一种文化现象,浸透着鲜活的地方风土人情。**具备丰富的地热资源,拥有悠久的温泉开发利用历史,但温泉经济却一直不被重视。今年“两会”上,民盟**市委会提出《创建、申报“中国温泉城”,发展**温泉经济》的提案,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引发笔者的调查与思考。**地热资源概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1.1 **地热资源概况

**地处环太平洋构造活动带,属于中国东南沿海温泉密集区,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全市除东山县外,其余七县一市二区都有温泉出露,共有温泉54处,分布密度位居我国前列。**温泉温度高,流量大。水温高于60℃的中高温泉有18处,最高达121.5℃。天然自流量大都在100吨/日以上,最大的可达1555吨/日(南靖汤坑温泉)。温泉水化学类型比较多样化,有氯化物泉、硫酸盐泉、重碳酸盐泉等类型。据估算,全市温泉可采量达50000吨/日以上。位于**市区的**地热田规模最大,分布面积7.9平方公里,允许开采量13000吨/日,温泉水量和水温均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之首。

1.2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历史悠久,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更是源远流长。相传早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就有胡商前来**活动,在漳浦西南的温源溪,曾留下胡商洗温泉浴的佳话。明、清直到民国时期,温泉澡堂业发展较快,《**府志》对此留有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温泉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开发利用时期,其应用领域不断得到拓宽:

洗浴——是**温泉最早也是直到现在仍然广泛应用的领域。建国后,改变人工凿井、人工抽水为机械开采、电力抽水,**市区沿北京路有10多家温泉澡堂营业,还有单位自办澡堂专供内部员工洗澡。进入本世纪以来,**的温泉澡堂发展迅猛,设施和服务明显改善,地理范围已经扩大到新华南路、新浦路、水仙大街、江滨大道乃至桥南一带。同时,郊区各地的温泉也大多建设澡堂经营洗浴。

医疗保健——始自五代,疗效甚佳。初时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病,明、清和民国时期还用于治疗疥疮和关节炎等病。1963年,**工人温泉疗养院开始利用温泉水治疗各种疾病。1984年,该院建成一座水疗楼,面积500平方米,安置一套水疗设施,设有床位200个,18平方米运动池1个,个人池32个,每年接纳千余人,对关节炎、皮肤病、神经系统、高血压、消化系统及妇科病、肥胖症等病症的治疗有显著疗效。此外,**市中医院、芗城区中医院也利用温泉热水疗养疾病。

工业发电——1971年,**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计划组下达“地热利用—地下热能发电”科研项目,选址南靖县汤坑,利用温泉热水,采用扩容法地热发电系统,建设5座地热试验电站。1973年完成装机容量为192kw的地热发电热力系统及设备的设计工作,1976年完成地热发电设备的安装,1977年2月、4月及10月进行三次试运转,均未达到预期设计参数。主要原因是温泉水温度低和发电设备质量问题,导致地热发电效率太低,不具有经济效益。该项目于1979年12月停止。

水上训练——1988年,**市体育委员会铺设一公里长的专用管道,引温泉水到**市人民游泳场,使这座花园式的游泳场成为全年综合性水上训练中心。目前,全市已建成多处温泉游泳场。

旅游度假——1990年,**市区马灶路建成一座温泉大厦,以温泉的特色吸引来漳的旅游者。此后,**市温泉宾馆、南靖大酒店、**龙佳温泉山庄、长泰古堡温泉、**云顶温泉大酒店等一批温泉酒店山庄应运而生,带动了**的温泉旅游度假业。

烘干——1990年末,**市地热开发公司在市区马灶路建成一座地热烘干厂。初时进行蚊香烘干、农产品脱水和蘑菇脱水,后来增加木材、粮食制品、水产品等烘干项目,规划还将增设制革、漂染、纺织等生产线。该项目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因企业破产而停止。

集中供热——1990年底,**市地热开发公司在市区马灶路建成地热水厂,日供温泉水600吨,可供800户居民使用。地热水主输送管道第一期工程为胜利西路以北城区,支管道根据用户需要铺设;第二期、第三期进一步

完善北区和发展南区。该项目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因企业破产而停止。1998年,作为南靖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南靖汤坑温泉引进县城项目”工程胜利完工,总投资1480万元,将距离县城8公里的汤坑温泉水引进南靖县城,可供6000户居民使用。

水产养殖——1993年,**市地热开发公司进行规模化地热鳖鳗总场的二期建设,占地8公

顷,投资1500万元。项目建成后,地下热水大面积反季节水产养殖的推广应用获得成功。此后,长泰林墩、华安汰内、龙海田里和东泗、南靖汤坑、平和南胜、云霄溪口和院前都利用温泉养殖鳗鱼、对虾、长毛对虾、罗非鱼、鳖等,有的产品还出口创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广泛用于水稻育秧、农作物和果树育苗、蔬菜种植、花卉栽培、食用菌培养等,成效明显。

梯级利用——**市地热开发公司委托**省能源研究会地热委员会和**市工程咨询公司,编制《**市区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项目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列入1989年国家节能项目。1990年10月通过初步设计审查,投资1500万元,将1个地热烘干厂、2条地热蚊香烘干生产线、1个地热空调制冷厂、1个脱水厂、1个地热水产养殖场和1个余热咸水回灌站串联起来。1991年建成后,在梯级地热应用、防止污染、节约水源能源上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因企业破产而停止。

房地产——由于招商引资和房地产业的兴起,开发商竞相在有温泉分布的地段盖高楼、建公寓和娱乐休闲场所,其地段价位明显攀升,成为繁华地带,涌现出东盛温泉公寓、华港温泉公寓、天隆温泉公寓、下沙温泉广场、温泉佳苑、龙海芗鹭温泉人家、长泰汤泉世纪等一批具有温泉特色的商住小区。

除此之外,**市还开展温泉科学研究,着重进行碱性稀释、输配设备管道技改和开发深部高温热水的可行性研究;实施地下水监测,控制温度界面变化情况;编制《**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建立市区三级地热资源保护区。发展温泉经济对**的重大意义

发展温泉经济对于所有地热资源丰富的城市,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而言,在未来的海峡西岸城市竞争中,温泉经济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发展温泉经济,促进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带动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城市文化,从新打造和提升城市品牌,其意义十分重大。

2.1 发展温泉经济,可以有效促进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

**是个资源大市,拥有丰富的农业、渔业、旅游、海岸线等自然资源,但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做好做足资源开发利用这篇文章,地热资源就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初级、粗放、无序、技术含量低的开发利用,直接导致**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佳,保护和管理不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是**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鼎盛时期,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未能抓住机遇保持稳定发展。**地热资源所具有的数量多、水量大、温度高、埋藏浅、区位好、应用领域广等特点,是其开发利用的极其有利条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确立和实施发展温泉经济战略,**的地热资源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利用和更加有效的保护管理。

2.2 发展温泉经济,可以拉动消费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温泉旅游是近年来我国发展迅猛的一个旅游主题,它以感受温泉沐浴文化为目的,将原先温泉单一疗养的物化享受,提升到符合现代消费的文化和精神层面,成为一种以健康为主题,达到养生和休闲效果的时尚旅游。温泉旅游不仅具有很多下游产业,还有很多横向协作产业。此外,温泉的开发利用不仅拉动旅游消费,而且带动建筑、餐饮、服务、娱乐等行业的发展,直接刺激一个地方的经济。**温泉曾经应用于广大领域,因此温泉经济是一个很好的商机,是**经济的一个极佳的增长点,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温泉产业链,不久之后将可能成为支柱产业,从而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2.3 发展温泉经济,可以传承温泉文化进而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

纵观世界温泉文化史,至今已经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温泉文化是洗浴,就是人们常说的“泡汤”;第二代温泉文化是洗浴加游戏,强调温泉的动感;第三代温泉文化则是洗浴加休闲,突出温泉的休闲旅游特性;最新的第四代温泉文化是洗浴加保健,是最具包容性的全民共享的全新温泉文化。**温泉文化究竟起源于何处,这个答案也许因为年代太过久远而无可考证,但**拥有悠久的温泉文化,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川秀美,人文荟萃,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泡汤”或称“澡堂子文化”历史悠久,温泉医疗也已近半个世纪,是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文化形态。发展温泉经济,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的温泉文化,进一步充实**的传统文化内涵,保留**独特的城市文化符号和城市精神,继承并发扬**城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4 发展温泉经济,可以打造优势资源品牌和生态名片提高知名度

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而文化城市的成功首先在于城市品牌的建立。城市品牌是城市风格的展示,是城市个性的表达,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更是城市整体功能的抽象呈现。品牌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它体现着城市的实力。提起**,我们可能联想到中国女排摇篮、**

110、水仙花、片仔癀、天宝香蕉、八宝印泥、华安玉等等,但这些名片有的属于过去,这些品牌有的难以形成产业链。**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打造一个能够形成完整产业链具备高经济效益和高资源效益的资源品牌,亮出一张迎合全球发展趋势具备高社会效益和高环境效益的生态名片,而“**温泉”正好将是这样一个**的经济品牌,这样一张**的城市名片。通过发展温泉经济,申报和创建“中国温泉城”,将有助于提升**的知名度和城市品位。加快发展**温泉经济的主要措施

发展温泉经济,涉及投资、经营、消费、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等各个方面,还涉及三大产业的众多领域,既是发展观念的转变,更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笔者认为:发展**温泉经济,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供组织保障和前期投入;要发挥资源的优势作用,摸清全市地热资源家底;要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编制实施地热资源专项规划;要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宣传推介温泉资源优势;要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积极招商引资促进开发利用;要发挥品牌的综合作用,积极组织申报“中国温泉城”。

3.1 政府主导

政府理所当然是发展温泉经济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此,市政府要成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协调机构,以加强对发展温泉经济的领导和协调。协调机构可由市政府及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发展改革、旅游、水利、环保、建设、经贸、外经等有关部门组成,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市政府还要设立地热经营管理公司,对全市尤其是市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经营管理。同时,财政要专门列出预算,为各项前期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3.2 基础先行

摸清全市地热资源家底,是发展温泉经济的基础。据现有资料统计,全市已经发现温泉54处,其中已经和正在进行地质勘查10多处,其余尚未开展工作,资源情况不明。因此,有必要委托有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开展地热资源勘查,提交地质报告,并进行资源储量评审登记,以便于用来招商引资开发利用和申报“中国温泉城”。

3.3 宣传推介

利用现代媒体,大力宣传推介**温泉,营造发展温泉经济的舆论氛围。目前有如下几个重点:一是出版发行**市2005科技项目《**市地热资源与开发利用调研》的成果——《**温泉》一书,使社会各界深入了解**温泉;二是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开辟“**温泉”专栏或专题节目,介绍**温泉的资源优势、可应用领域、开发利用现状及其效益;三是策划、包装和推出“**温泉”特色旅游线路,拓宽旅游新领域。

3.4 规划牵头

规划是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的龙头,也是申报“中国温泉城”的基础工作之一。要委托有资质的机构编制《**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并由市政府公布实施,作为温泉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的依据,同时也是申报工作的一项要件。

3.5 项目带动

确立项目带动策略,建设一批温泉项目,是提高**温泉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招商引资,在休闲度假、养生健身、供热制冷、烘干养殖等领域引进一批温泉项目,以项目促进**温泉经济发展。

3.6 打造品牌

大力开展创建,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启动“中国温泉城”申报工作。由财政拨出专项经费,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协调机构统一组织协调,指定一个部门牵头负责,全面启动申报工作,力争在一年内完成各项准备,两年内获得命名。

发展温泉经济是当今世界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早,也具有比较坚实的基础,只要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措施到位,就能抓住发展温泉经济这一契机,实现“海西建设、**先行”。

篇2:对发展温泉经济的调研思考

业兴百业兴”的“鱼礁效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给举办城市带来更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

根据国际会议专业协会的预测,随着机场、港口、公路交通的不断完善和会议技术的发展,一些大型的会议将向中小旅游城市转移,中小城市必将成为全球会议经济的新热点。

面临这样的趋势,**作为一座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城市,应当有所作为。

一、**发展会议经济的条件和可能

(一)先天条件优越

其一,**本身就是因“会”而城。综观历史,城市的兴起各具由头,或因工而城、或因商而城、或因港而城、或因枢纽而城,甚而因宗教而城、因搏彩而城,可谓五花八门。**因何而城?**因“会”而城。**始于春秋时期,虽然历史悠久,但一直处于中国主流文化的边缘地带,**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的崛起,离不开“**会议”。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会议”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革命在这里找到了希望,新中国从这里奠定了基础,**也因此闻名遐迩,成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会议”给**留下了一个典型的文化象征遗产,那就是:一个会议与一支队伍的转折—发展—成功。将**称为“会议之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而言并不为过。怎样把历史的、文化的“会议之都”打造成为经济意义上的“会议之都”,正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有信心,只要善加利用这个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发展会议经济的吸引力、向心力是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文化营销手段构建起来的。

其二,**气候宜人,风景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5.1℃,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紫外线强度较低,森林覆盖率高达40%以上。是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目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主城区环境秀美,“城中绿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有名扬中外的“**会议会址”、被称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的杨粲墓和中世纪古军事城堡海龙囤等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极具吸引力。周边县(市)有被称为“生物活化石”的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有被誉为“神州又一奇观”的赤水十丈洞瀑布群等。仁、赤、习原生态自然景观旅游和星罗棋布的特色乡村休闲旅游初具规模。得天独厚的长征文化、蜚声中外的国酒文化与原始神秘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为会议附带休闲活动的延伸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其三,经济文化相对比较发达,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历来是**、川南商品集散地,历史文化深厚,经济实力较强,是中国西部新兴工业城市,拥有国酒茅台、**海绵钛、贵州钢绳等一批优势产业、明星企业和名牌产业,在国际上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正在建设和拟建设的竹浆林纸一体化、煤电一体化重化工、氧化铝等循环经济工业基地也将在全国占具重要的席位。

(二)后天条件基础良好

其一,交通区位优越。**地处昆筑北上和川渝南下咽喉,具有一定的区域枢纽地位。**铁路贯穿南北,杭瑞高速、兰海高速在境内十字交叉,北上**、南下**的城际快铁即将开工建设。2007年12月,厦蓉高速公路(贵州段)开工建设,贵广快速铁路项目建议书已获国家正式批准。这两条快速路的建成,将把**到**的铁路车程和公路车程分别从现在的20余个小时缩短到5个小时以内和9个小时左右。**机场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加快构建。

其二,具备一定的会议硬件设施和会议服务经验。现在拥有**会展中心、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每年均举办一些大型会议、活动和体育赛事,有举办各种大型活动的丰富经验。

二、**发展会议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篇3:陕西省民营经济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一、应准确认识陕西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五个短板

1. 思想认识上的短板:一些人对民营经济的歧视仍未消除;民企家族管理模式亟待转换。

2. 发展空间上的短板:

由于各区域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经济基础不相同,导致陕南、关中、陕北三大区域差异明显,呈现出南高北低。

3. 投融资上的短板: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和资金短缺是制约做强做优做大的瓶颈。

4. 政策落实上的短板:缺乏对政策贯彻落实有效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许多政策不落地。

5. 资源配置上的短板:

科技资源和人才配置长期错位,民营科技企业有研发需求,却无力购买仪器设备,而一些大型院所,设备又重复购置闲置。民营企业还缺人才,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不完善、工资待遇低、社会偏见等。

二、当前在弥补短板中应着力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1. 着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首先,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切实减少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地避免用行政手段配置各类资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加法,激发市场和社会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其次,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探索实行负面清单准入管理方式,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再次,改革市场监管体系。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2. 着力处理好国企与民企的关系。

我们在做强做优做大国企的同时,也要做强做优做大民企,民企的发展壮大,反过来会促进国企发展,助力国企改革。要鼓励民企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特别要重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放大功能,促进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3. 着力处理好民企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关系。

一要打破低水平竞争的固化思维,推动产业逐步由生产加工为主向品牌营销、研发设计并重的产业集群发展。二要建立开放的技术研发机构,通过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途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要搭建企业创新创业平台,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四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民营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合作,进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两个资源”,增强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

4. 着力处理好加快民企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要推动政策向民企倾斜、工业向园区集中、企业向中高端发展,通过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达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新理念融入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经营管理绿色化,大幅提高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的发展,形成民营经济与经济社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努力促进陕西省民营经济迈上新台阶

1. 不断解放思想,抓好政策落实。

要坚持解放思想,深入推进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坚决纠正对国企热、对民企冷,对招商引资热、对项目落户冷,对外来客商热、对本地客商冷的现象,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对现有政策中存在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问题,作重点排查清理,不留死角。

2. 提振市场信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强化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投资基金等政策对民间投资的引导作用;降低融资成本,继续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协调金融机构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支持企业加强人力资本积累,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高政策知晓度,使相关政策真正惠及民营企业。

3. 破解融资难融资贵,增强民企发展动力。

一是不断优化融资结构,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信贷结构、盘活存量资产,下功夫将大量信贷资源从低效领域甚至“僵尸企业”盘活,更多地向民营小微企业等倾斜,更好地借助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二是不断丰富金融组织体系,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放宽市场准入,使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得以培育、成长、壮大,及时有效地支持各类企业发展。要大力发展地方民营银行,建立起国有(股份制)银行为主体、地方银行为支撑、民营中小银行为补充的金融生态体系。三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促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融资担保行业一头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服务,另一头为银行分担风险,要促进融资担保业健康发展,有利于把更多的金融“活水”引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四是建立省市县民营企业续贷过桥基金,解决民营企业临时续贷资金难题。推广“政银保”模式,由财政和企业自愿交纳“助保金”建立中小企业担保补偿资金池,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增信服务。

4. 实施民营企业提升工程,促进民营经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一是尽快出台“民企梯队培育成长计划”,重点培养民营骨干企业和大企业大集团,让其成长为陕西民营经济“航空母舰”。二是制定“千企示范万企转型”行动计划,推进民营经济走高端化、生态化、品牌化和精细化路子。三是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型、配套型企业孵化基地,鼓励各类科技园区、孵化器、创业基地等与互联网融合,催生一大批充满活力、辐射带动发展的实体经济。

5. 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为民营经济提供智力支撑。

篇4:对发展温泉经济的调研思考

[关键词] 阿坝州 经济开发 旅游 调研

一、阿坝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十分薄弱,缺少独具特色的文化精品旅游项目

目前,阿坝州人文旅游资源经过挖掘和整理已初现轮廓,但在具体运作中仍然十分欠缺,未能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精品旅游项目,制约了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化。突出表现在“以自然观光为主,民族文化氛围不浓”,旅游业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研修的复合型旅游业发展力度不够。整合自然生态与藏羌文化资源力度不够,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品位。

(1)演艺团体节目雷同,特色不鲜明。以舞台艺术演出的形式展示藏羌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的各演艺团体,民族歌舞表演节目雷同,特色不鲜明,缺乏感染力和震撼力,未能充分展示阿坝州藏羌民族文化的魅力。

(2)游客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娱乐性,趣味性等体现不足。缺乏具有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支持和人文風情文化氛围的烘托,难以留住游客。

(3)茂县、理县、汶川作为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但羌文化氛围不浓。

2.旅游商品开发严重滞后

绝大多数商品包装上写着“九寨特产”字样,但却不是本地生产,本地产的少且末形成产业链。旅游商品和纪念品附加值不高、工艺特色不鲜明、地方特色不浓郁。蕴涵地方特色并具有吸引力的纪念品不多见,罕有叫得响的品牌。就目前整个旅游商品市场来说,比较有特色的一是“格桑花牦牛角梳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的牦牛角制品系列,采取“前店后坊”销售方式,市场实现很好;二是茂县的“羌寨绣庄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藏羌民族服饰及羌绣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其产品民族特色浓厚,多次在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礼品博览会上获奖,但其产品实用性不强,档次不高,做工不够精美,产品设计单一,如不加以创新,在旅游商品市场上将失去优势地位;三是“四川红星领地酒庄有限公司”生产的红星领地葡萄酒,具有明显的地域酒庄葡萄酒特色。酒庄建设规划将民族文化与葡萄酒文化融为一体,实现绿色葡萄酒产业、生态旅游产业、民族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模式,前景看好。但仍需在产品包装、市场定位、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品牌分类上下工夫,挖掘潜力。

3.旅游产业链条不长,经济拉动效益不强

旅游业是一个带动能力极强的产业,它的社会性、综合性很强,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但是目前阿坝州旅游业主要停留在“看”的阶段,还算不上“游”,在“九环旅游线”上游客的停留时间平均为两天,游客反映的“拼命旅游”现象值得深思。同时,旅游收入主要来源于景区门票收入。旅游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未能挖掘出来,如何增加旅游者的停留天数,提高游客人均消费支出,是增加旅游收入的关键,也是旅游二次创业努力的方向。

4.旅游市场秩序混乱,行业自律机构不健全

主要表现:一是存在“零团费”、“零房费”现象,导致宾馆饭店服务质量降低、亏损经营,游客投诉时有发生。二是购物点多、购物市场不规范。三是导游“回扣”现象严重。

具体讲:一是宾馆饭店数量多,但档次低。“九环”线有四万二千多个床位,但市场需求仅二百多万次,床位过剩,造成低价恶性竞争,“零房费”经营。二是旅行社对导游实行“零工资”制,这是旅游市场秩序混乱之根源。旅行社不给导游工资,导游收入只有来自宾馆饭店、演出团体、购物点的回扣,不仅损害游客利益,同时,对旅游市场秩序扰乱极大。这个问题不彻底解决,旅游市场的治理将很难落到实处。

结合调查分析,我们对阿坝州旅游的总体印象是:

第一,阿坝州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九寨沟、黄龙”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第二,阿坝州“大九寨”文化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存在“虚、死、散”的不足;第三,阿坝自然旅游资源世界一流,文化旅游资源独具魅力,但两者的结合不够;第四,阿坝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二次创业必将实现阿旅游的再次腾飞,助推阿坝经济再创新高。

二、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实施阿坝旅游二次创业

1.明确目标,理清思路

阿坝州旅游资源要以规划为前提、保护为核心、管理为关键、文化为灵魂、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和资本为纽带来充实完善阿坝州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为阿坝旅游二次创业指明了方向。站在战略高度,实现一个目标:“建设全国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四川省的国际旅游通道,四川旅游的“航空母舰”。

提升两个含量:文化含量,科技含量。

实现两个转变:旅游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观光与文化、休闲旅游相结合”的转变,客源市场由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共同发展的转变。

2.实施四个战略

(1)——品牌化战略,打响六大品牌:“九寨沟——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品牌”,“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故乡自然生态旅游品牌”,“羌族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旅游品牌”、“嘉绒藏族文化及民俗风情旅游品牌”,“艰苦卓绝·革命奇迹的红色旅游文化品牌”,“川西北大草原风光旅游品牌”。

(2)——特色化战略:突出自然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深度开发休闲、度假、科考、生态旅游,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

(3)——多元化战略:融资方式多渠道、旅游产品多样化、宣传促销多形式,吸引游客多层次。

(4)——产业化战略:延长旅游产业链,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项目,以旅游业为纽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实现五个突破

(1)在展现藏羌民族文化上实现新突破。推出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旅游项目、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充分展示藏羌民族文化的神秘魅力;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充分体现物化的民族文化;建设一批体现民族特色的建筑物。

(2)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创新经营机制,实现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促进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转变。创新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成立阿坝旅游投资公司、土地投资公司等,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建设。创新营销机制,对阿坝州旅游进行整体设计、策划和包装,提高旅游宣传整体效果,提高拓展国际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能力。创新激励机制,重奖对旅游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3)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上实现新突破。建设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必须具备一流水平的人才队伍。采取多种形式聚集人才:与高校联合培养旅游专业人才,高薪聘请高级旅游策划师作项目策划,引进一批专家研究阿坝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养使用力度。

(4)在资源保护和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保护为开发,开发促保护”的思路,加大保护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将九寨沟管理局的经验在全州推广。

(5)在宣传促销上实现新突破。提高宣传促销的创意和策划,在稳定国内游客市场的前提下,重点发展高端游客和国外游客,宣传促销应做到将“阿坝旅游”做整体宣传,而不是宣传某几个景点。

4.为实现上述五个方面的突破,阿坝州旅游二次创业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将文化资源变为旅游产品:二次创业的核心内容。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通过旅游景观或旅游项目将文化旅游资源体现出来。要巧妙地将文化内涵和旅游者需求结合在一起,着重发展参与性、体验性旅游项目,提供旅游者可以体验的项目,拓展其文化内涵,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文化的本来面目。

①倾情文化事业的发展,保障必要的经费投入。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必须遵循一个规律:要先有文化事业的发展才谈得上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旅游二次创业过程中,首先要繁荣阿坝州的文化事业,为此,政府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②打造大唐松州古城文化旅游。在古城内打造一个全新的体验项目——“仿唐世界”。项目开发理念是“再现盛唐遗风”,融回族文化、藏羌文化,茶马古道文化于一体。这里面可以设计很多有趣的项目。如:让游客在“大唐松州古城”中以一个唐朝古人身份进行休闲体验;游客按照角色更换服饰(可以是松赞干布,也可以是文成公主,还可以是薛涛或者其他人物);不能有电话、手机,如有要事,可以通过古代的邸报或圣旨传达。

③加大对羌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建立羌族文化旅游目的地。茂县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以此为品牌,打造羌族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全方位展现羌族文化,将其打造成为九环旅游线上羌族民俗风情旅游精品。将茂县过境旅游发展为“羌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建立“羌族文化旅游圈”,辐射汶川、理县。把位于茂县的“中国羌族博物馆”打造成為九环线上的文化亮点。

④按照“突出特色、深度挖掘、精心打造、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要求,重组演艺市场:一要突出特色。打造“嘉绒藏族文化”表演团体,“安多藏族文化”表演团体,“羌文化”表演团体,“白马藏族文化”表演团体,“红军文化”表演团体。要求各表演团体风格独特、特色鲜明、节目不交叉、不雷同。二要深度挖掘。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进资深望重的专家、策划师,与本地民间艺人、专家学者一道挖掘、整理、提炼、保护藏羌文化。三要精心打造。在深度挖掘、提炼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舞台艺术手段提升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塑造“大九寨”表演品牌。四要市场运作。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政府不要干预过多,让市场选择,优胜劣汰。五要规范管理。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构,逐步解决演出市场低价抢客源以及驾导人员“吃回扣”等问题,处理好繁荣演出市场与驾导抵制演出市场的问题。

(2)重视全州旅游规划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做到有规划就有投入、有执行。在调研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旅游规划的执行缺乏严肃性和连续性,比如:今年投资开发这个景点,明年又可能转向投资开发另一个景点,使本来就有限的开发资金未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规划是发展旅游的前提,阿坝州制定出了《阿坝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需要的是重在执行。因此,二次创业必须将全州旅游规划作通盘考虑,并注重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3)加大对特色旅游商品的投资和研发力度。长期以来,政府在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方面的投入几乎没有,这也是阿坝州旅游商品市场发展不好的原因之一。建议: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全州丰富的旅游商品资源和民族文化背景,将民族文化和山水特色资源与传统民族商品有机结合起来,赋予其生态、文化、科技要素,大力开发新型旅游商品。二是在旅游商品开发上,要具备实用性、纪念性、艺术性、民族性。三是把旅游商品开发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加工基地。

(4)重金打造与“九寨、黄龙”齐名的“秀美大草原旅游文化圈”。成立大草原风景区管理局,着力打响大草原旅游品牌。一是以红原、阿坝为中心,辐射草地四县,打造与九寨、黄龙齐名的旅游品牌—“秀美大草原旅游区”。二是以藏传佛教文化为底蕴,以寺庙为依托,开发宗教文化旅游。三是以安多藏族文化为底蕴,以游牧文化为载体,建立原生态游牧民风情旅游村,将原始游牧部落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融入旅游中(如让游客参与挤奶、剪毛等牧民生产活动,体验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获得独特的感悟与体验),其形式是原始的,内容是现代的。四是成立大草原自驾游出租汽车公司,打造“草原自驾车(自助)旅游乐园”品牌。

(5)用文化这根线将全州零散的红色旅游资源串成一条链,科学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以建成中国红军长征旅游目的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目标,坚持走“板块式”开发之路:西北板块——大草原;西南板块——大渡河;东北板块——川主寺;东南板块——岷江大峡谷。将红军长征文化、藏羌文化融为一体。积极推出一批红色旅游开发项目,如红军餐、红军过草地体验项目等。用现代光电技术模拟和再现红军当年过雪山草地时的情景,让游客如临其景。在确保游客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爬雪山、过草地体验游等。

(6)启动三大工程:建设游客集散中心,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大型旅游项目。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建立游客集散中心。集散中心应配套有旅游解说系统、求助系统,交通系统、各地景区景点标识牌等,配有研发中心,围绕旅游六大要素研发商品,实现生产与销售。

5.设想

(1)在红原县建立“大草原游客集散中心”,根据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有五个通道,即:若尔盖、阿坝、马尔康、黑水、九黄机场,将这一片区旅游连在一起,但旅游产品开发必须做到一个地方一种特色,独一无二,否则,集散中心将失去意义。

(2)在松潘川主寺镇建立“九寨、黄龙游客集散中心”,其具有陆空交通网络优势(九黄机场),又位于“九寨、黄龙”黄金旅游线路中枢,将九寨、松潘、茂县、理县、汶川等旅游景区、景点连成一片。也必须做到一个地方一个品牌、一个特色,绝不交叉重复和雷同。

这两个集散中心将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从而延长了旅游产业链条;二是游客可以慢慢地品味“魅力阿坝”,改变目前游客“拼命旅游”的现状,从而提升阿坝旅游的整体形象。

设计精品旅游线路。旅游线路和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旅游线路设计科学、合理,有利于增强阿坝旅游整体吸引力,从而发挥旅游集散中心的重要作用。旅游线路的设计是为了将各具特色的众多旅游资源串在一起,做大做强。

开发一个大型旅游项目。如何建设一个大型旅游项目对于阿坝旅游二次创业十分必要。

设想:项目要涵盖阿坝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阿坝整体旅游形象,展示“魅力阿坝、神奇阿坝”。要不惜重金,聘请高级人才策划。

6.加强对旅游市场管理的力度,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1)重视制度建设,提高导游队伍整体素质。针对现行体制对导游难于管理,漏洞较多等问题,一是设立导游服务中心。由中心管理和培训导游,由旅行社按合同制负责管理。二是针对导游私拿回扣问题,推行公开合法的佣金制度。服务中介费以佣金形式返还旅行社,再由旅行社和导游按比例分配,而不得用现金直接支付给导游,更不允许私下收受回扣。三是实行导游基本工资制度。

(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搞好旅游市场治理整顿。政府主导是搞好旅游市场治理整顿的关键,市场整顿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型的作用。从省上出台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措施。对旅行社(尤其是中小型旅行社),加强和改进管理,强化优胜劣汰机制。

(3)加强舆论监督,监督旅游市场体系建设。在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加强旅游市场监督体系建设,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机制的作用,对查处不严的要通报批评,予以曝光。严重的要责令整改后方可开业。

(4)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逐步实行本州导游地界制度,凡进州旅游团队由本州导游服务,规范导游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树立“游客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让导游成为阿坝旅游的“形象大使”。

参考文献:

[1]高言弘:民族发展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2]叶坦:区域经济与民族振兴[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4

[3]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篇5:对发展温泉经济的调研思考

调研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思考与调研2007-12-12 19:18:0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思考与调研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思考与调研(2)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思考与调研

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核心内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质就是要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营造这个良好环境的过程中,政府作为营造主体,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正确界定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将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揭示了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基本

方向和基本作用,即回答了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可以说,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决定政府职能的前提和依据。在目前开放和转型条件下,我国政府应具有哪些主要职能,取决于在开放和转型条件下社会经济会产生哪些主要问题,这是正确界定职能的前提。

(一)政府的基本职能

1、转型期秩序稀缺的一般规律,决定了供给秩序应成为政府重要的综合性职能要建立市场经济,必须首先打破传统的“伦理经济”观念,树立新的“法理经济”观念。这样就必然引起人们反抗市场的逻辑,市场的发展就需要一个“合法化”的过程。同时,向市场经济转轨不仅要求改变道德标准和价值观,而且涉及资源和权力的再分配。它可能为某些人提供发展机会,而剥夺了另一些人的传统特权,也可能造成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与现存的所有权、地位和权力不相配。这样就会引起社会冲突和政治斗争,引起经济生活的混乱。

而有混乱必缺少秩序。所以,在社会转型期,秩序的稀缺是一个一般规律。在我国,目前秩序的稀缺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不正当竞争严重,信用的缺乏等等,都是秩序稀缺的不同表现。在建立和维护秩序方面,政府应担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本身的强制力和再分配能力,使其自身在提供秩序的服务方面,能够实现规模效益,成为建立并维护与秩序有关的产权制度体系、市场法律体系和提供相应司法服务的最合适主体。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必须要受到有效的监督。为了实现秩序的优化,政府在秩序建设中必须倡导一种法治精神,遵循法治精神管理市场,与秩序相关的政策措施的贯彻和实施必须被纳入法制轨道,政府调控和规制市场的权力应当受到合理制约,相关管理行为必须得到有效监督,并承担法律责任。

2、在转型和开放条件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经济竞争,增强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应成

为各级政府的核心经济职能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并完善一套综合性的社会创新机制。就是指由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和组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以推动社会创新活动为目的的社会组织系统。它的基本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协调社会的创新活动。因为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创新能力低,政府可在为企业创新构筑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通过政策、法规、计划、项目、采购、财政金融、服务等多种形式,影响、引导与干预创新活动的方向与效率。在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的现状下,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扶持更是必要的。二是大力培育产业竞争力,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促进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国内市场发育不完善、产业结构成长度低下、技术水平落后、资金匮乏,单靠市场力量难以实现产业竞争力的迅速提升。因此,政府应该继续制定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提出

明确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模标准、重点建设项目等,并以法律、法规等形式保证政策和规划的落实,建立和健全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与产业政策相配套的保障体系,推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三是要把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我国虽然人力资源丰富,但在现实层面上,仍表现为潜在资源,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仍存在许多问题。为此,一方面必须加快我国人才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把人才真正确立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用人机制,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选择机制、淘汰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提倡终生教育等。

3、在转型和开放条件下,社会风险会变大,所以,稳定职能应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在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社会风险主要有高失业率所导致的社会风险、企业困境所产生的社会风险、地区差距拉大产生的社会风险、贫富分化导致的社会风险。

针对各种类型的社会风险,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对竞争的调控。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体系。最主要的,就是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加快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保险基金的收缴和管理,壮大保障规模和能力;改革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还要注重提高政府处置社会风险的能力,尽量减少风险给社会所带来的损失。

4、转型期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腐败问题,所以应把预防腐败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职能腐败现象的产生与泛滥往往与社会转型有关。一系列的政治变化,使以往正常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秩序受到冲击与破坏,不仅使原来隐蔽的腐败现象显现出来,而且迅速地传播与蔓延。目前,中国正属

篇6: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和思考

一、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金融机构内部因素

从金融部门的主观而言,银行、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应值得肯定,但由于目前存在着一些急待改善和解决的体制或管理问题,致使银行、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力度相对弱化。

1.金融机构网点收缩,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不能适应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据统计2005年底该县金融机构网点共有44个,其中:工行2个、农行2个、建行1个、农发行1个、农村信用社21个、邮政储蓄17个,比90年代金融机构最多的时候减少47个,比2004年末减少5个,其中农行2005年撤消2个,农信社2005年撤消3个,而且目前中国银行已经撤消,工行、建行前几年就降格为分理处,今年建行恢复县支行。撤消的机构存款有的并给邮政储蓄,商业银行目前大部分存款上存,由于当前金融组织体系撤并,造成了大量的发展县域经济资金流失。截止2006年6月末,我县各项存款为160573万元,各项贷款为80136万元,贷存比不到50%,剔除各类存款备付金后,尚有8000多万元资金上存,形成资金外流。另外,农信社“一农”难支三农,农村资金需求满足率低。长期以来农信社产权主体不明晰,历史包袱沉重,员工素质不高,电子化建设水平低,结算手段落后,服务品种单一,独自面对庞大的农村市场需求,其规模与实力显得十分弱小。目前,农村信用社提供的服务产品仅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而且受贷款方式、贷款期限、贷款政策取向的制约,使县域中小企业、种养业加工大户和农业产业化大额资金需求难以满足。

2.金融机构信贷权限上收,经营体系不能适应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县基层工行、农行、建行三家基本上只有吸收存款和收贷收息的任务,对法人客户没有自主审批和发放贷款的权力,对于存单质押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基层虽然有权自主营销,在发放贷款时均需逐笔上报,基层行的信贷功能逐渐“萎缩”。如2005年末,工行、农行只发放了部分个人消费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建行也只发放了1笔工业贷款120万元。由于贷款权限的收缩,一方面,不仅严重地影响到工、农、建三行根据市场需要灵活自主地拓展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工、农、建三行在贷款管理不适应个性化的融资需要,其贷款准入门槛高、条件多,处于创业初始阶段的个体私营者很难成为三行的信贷客户。

3.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不活,制度体系不能适应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对信贷业务考核重量化指标、轻定性分析。各商业银行的上级行对基层行信贷考核方面,普遍以数字指标进行考核,没有分析特定的主客观原因,特别对于不良贷款率、收贷收息率等指标近乎指令性,对没有完成的予以严厉处罚。如此严厉的考核办法很容易人为造成该收的贷款不收,不该收的贷款要收的现象。二是奖惩办法重责任追究、轻激励措施。各行社在制定信贷内控制度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防范信贷风险,怎样追究责任人,有的明确规定要追究终身责任,而对如何通过激励机制,调动一线信贷人员的积极性涉及较少,信贷员拓展信贷业务所担负的责任与应享受的权利极不对称,信贷员开展信贷营销的积极性大打折扣。金融机构的这种经营理念、市场定位和管理体制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矛盾,不利县域经济发展。

(二)外部环境因素

从外部环境客观而言,金溪县经济欠发达,担保体系尚未形成,社会信用基础较差,使得银行、信用社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1.社会信用环境欠佳,贷款安全系数低,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一些企业借承包、租赁、出让等企业改制形式逃废金融债务,悬空银行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有关部门单纯从地方短期经济利益出发,维护企业利益多,关照银行利益少,考虑社会稳定多,考虑银行损失少,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放宽条件,导致银行资产流失,企业逃废债务情况严重。金融机构为了维护金融债权,一方面、金融机构对于以前的工商企业、乡镇企业大部分逃废债案件几乎都采用诉讼方式解决,由于起诉费、申请执行费过高,加大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回收成本,另一方面、依法执行不到位,银行向法院起诉往往的结果是“赢了官司输了钱”,甚至由于借款人资产的流失导致“颗粒无收”,给“诚信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各商业银行虽然把这些不良贷款划转到资产管理公司,但其“后遗症”逐渐显现。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考虑贷款的安全性原则,支持县域经济的信心受挫。

2.银、政、企缺乏有效沟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发放难,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金溪县传统的产业或改制或处于停产状态,个私经济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新型产业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在当前的新型产业中大部分是近几年来招商引资企业,外地来金溪投资办企业的较多,银行业对

这部分企业的信誉度不了解,贷款风险掌握难。加之我县社会各界储蓄倾向高于消费倾向。因此,不论是从启动生产的角度还是从启动消费的角度看,银行都很难找到有效的信贷增长点。另一方面,近几年各银行的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增强,贷款较为审慎,而个体私营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盈利水平差、抗风险能力弱、财务信息不透明等原因,在无法满足贷款条件的情况下,能起担保作用的担保公司又没有成立,制约了贷款的发放。

3.不良贷款清收难,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有效投入低,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截止2006年6月末全县不良贷款为36479万元,不良贷款率为44.93%,从不良贷款形成的时间和分布看,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不良贷款基本上已经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大部分还是市场经济时期形成的,这些贷款基本集中在农垦企业、供销企业和工商企业,所涉及的欠款企业多数停止生产经营活动,这部分贷款实际已成为损失。大量的信贷资金被沉淀,严重地影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4.金融机构受当前经营理念的影响,对经济投入偏少,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0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8496万元,比年初增加1583万元,同比少增6397万元。一是金融机构在支持县域经济方面往往偏重于有市场、效益好的“黄金客户”而一些急需资金的外来个体或私营业主由于资信程度不够,又缺乏足够的财产抵押和担保条件,所以很难达到银行贷款的条件;二是商业银行基于贷款问责制和不良贷款负增长的规定,信贷行为偏好“风险最小化”,特别是一些引进的民营企业存在“贷款难”问题,银行贷款槛高,条件严,融资困难大。

5.企业自身发展不理想,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外向型经济人才和熟练技工匮乏,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低,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从目前全县现有招商企业总体来看,都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意识薄弱等等问题;二是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投资项目过于集中,招商结构趋于相似,出口或销售市场占有份额较小,企业发展能力受到制约。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制约了金融信贷的投入。

二、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1.加大社会信用环境整治力度,努力构筑信用金溪新形象,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是县人民银行在有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基础上,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全县个人征信系统和金融债权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和个人逃废债信息和贷款欠息信息在有关媒体公布,构建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价制度,逐步健全企业及个人信用档案。二是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发挥好示范作用。三是健全有关信用建设的法律法规,让维护债权人利益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四是银政加强综合治理, 认真落实各项社会承诺措施,建立良好的信用约束机制,加大对违约行为的责任追究和惩戒力度,对恶意逃债的企业及其高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联合制裁,并通过新闻媒体对其进行公开“曝光”, 促进诚信制度建设,带动本县的信用风气的根本好转。同时建议政府将整治信用环境作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出成效。要大张旗鼓地开展打造“信用金溪”工程建设,以推动全县信用环境建设向纵深发展,为我县经济金融稳健发展,创造优良的社会信用环境。

2.实行金融服务优惠政策,改善金融服务环境。各行、社在对县域经济环境、诚信环境、市场环境深入开展调查的基础上,向上级行(社)及时推荐项目,做好对授信客户的风险评估,做好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对已承诺贷款项目的后续服务。并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打造好本地诚信环境同时,及时全面向各行、社推荐优质信贷项目,与银行业共担推荐项目风险,并承担5—10%的风险损失;出台有关行政规费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建议政府督促物价部门组织对全县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查处一些乱收费的违规事项;制订《降低抵押物评估、登记有关税费及抵押登记时限与银行信贷合同相衔接一致的指导意见》,对银行在清收处置抵贷资产过程中涉及的部分行政手续、规费标准给予减免等优惠政策。对再次办理登记手续免收土地权属调查费、地籍测绘费、房屋他项权利登记费;指导中介机构减半收取资产评估费,对再次评估的项目按照收费标准的30%收取评估费,在正常情况下同一资产进行二次抵押不强制要求重新评估;抵押登记机关保持抵押登记合同中的抵押时间与银行信贷合同中的贷款时间相吻合;抵押物过户到银行免收有关税费。

3.出台中小企业评级办法、中小企业授信标准和中小企业授信快通道等符合县域实际、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制度办法。中小企业评级办法对评级时企业应当提供的各种资料予以了细化,对评级对象的企业性质、信用等级予以了统一,对评级指标中所涉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经营管理、履约情况及发展能力等均给予了详细设定,为各银行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中小企业评级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中小企业授信标准对银行在开展企业授信时,授信企业必须符合的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诚信和纳税记录,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担保措施等予以全面细化,为银行开展授信业务提供具体的指引。

篇7:乡镇发展劳务经济调研思考

秘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发展劳务经济调研思考2010-06-29 18:51:3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发展劳务经济调研思考乡镇发展劳务经济调研思考(2)

近年来,****镇依托城郊优势,坚持劳动力本地就业和对外输出两条腿走路,通过有组织、成建制的劳务输出,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走出了一条以劳务输出促农民增收、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2004年,该镇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近6500人(其中跨国输出38人,省外输出500人,县外省内输出1600人,县内转移4362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50%;劳务经济总收入达2200万元,人均劳务收入7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

入的25%以上。

一、政府引导,规范化管理,全力构建劳务输出新平台

****镇有耕地3万亩,农村人口万人,农村劳动力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亩。人多地少,当地资源承载力有限,农村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是****镇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该镇通过认真分析,认识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只有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实现就地转移;二是劳务输出,实现异地转移。为此,该镇积极引导,强化服务,着力发展劳务经济,取得了较好效果。

⒈从思想源头入手,全镇上下全部“换脑”。劳务输出要形成气候,关键是要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由于长期来对土地和农业的依赖,广大农民群众的乡土观念牢固,加之城镇农民具有的“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意识,多数群众不愿外出务工,甚至一部分党员干部,对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主导产业

之一来抓也不理解。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召开领导班子、机关包村干部和村干部会议,深入分析本镇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充分认识到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了镇村干部抓劳务经济的思想;通过镇劳动管理站的层层培训、包村干部入户宣讲和村干部宣传,引导农民群众解放思想,从根本上树立了“要想发家致富,外出务工是近路”的思想观念。

⒉充分发挥政府功能,将静态管理转化为主动服务。为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带动作用,****镇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以主管副书记、副镇长为副组长,劳动管理、民政、计生等8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劳动管理站,负责劳务输出的具体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劳动管理站的硬件建设,为其提供专门的办公室2间,安排专职工作人员3名,并配备了电脑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协调计生、公安等部门,为外出务工人员在办理生育

证、身份证等方面提供良好服务;督促用工单位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务合同7000余份,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定期和不定期去人、发函、写信了解用人单位和务工人员状况,及时帮助务工人员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清理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时,帮助农民工追讨恶意欠薪17万元,得到了群众的信任,为他们外出务工解除了后顾之忧。

⒊强化信息管理,延伸中介服务职能。信息不畅、视野不宽是阻碍农民工外出的主要因素。为强化信息服务职能,****镇加强了与劳动管理部门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多渠道搜集用工单位信息,进一步丰富了招工信息总量,扩展了农民外出务工空间;为保障招工信息的质量,该镇建立了信息筛选审批制度,所有招工信息必须经严格审批后才能发布,对可疑的信息派人或请求当地劳动管理部门帮助核准,严防因虚假招工信息使群众上当受骗而利益受到损害。

二、市场配置,企业化运作,精心

打造劳务经济产业链

外出务工成本的高低,是制约农民外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进一步降低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提高外出务工的成功率,也就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⒈从降低劳动力转移成本出发,大力发展订单劳务。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用工信息的使用效率,****镇构筑了镇村劳务输出管理网络体系。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组织开展了劳动力资源普查工作,将每名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建档立卡、输入微机;建立镇就业工程信息网络,以镇劳动管理站为核心建立信息平台,现已发布各类招工信息1300条,各村明确妇联主任为就业工程联络员,负责劳务信息的发布、劳动力资源统计、协助村民办理培训、务工手续等,进一步强化了服务职能。为提高劳务输出的成功率,该镇与信誉良好的北戴河中直疗养院、市83石油管理局等50余个单位建立长期的用工合同,与其签订“劳务

订单”,针对不同的用工需求,组织具有相关专业劳动技能的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程服务,直至签订劳动合同,安置妥当。

篇8:对发展温泉经济的调研思考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 高等院校已被推向社会发展的中心,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传授知识、创新科技、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综合优势, 主动进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中去。十八大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据此,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实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服务社会经济的战略意义。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服务社会经济现状

目前, 英、美、日、加、德等国家在注重市场开发;加强高校、政府和企业三方合作;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完善中介服务机制、风险投资机制、专利法规保障机制以及优化配置科技人力资源等方面, 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科技发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成熟的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还存在较大差距。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 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 是应对当代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

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新经验, 以加快创新型城市和自主创新高地建设为目标, 目前天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服务社会经济所处的阶段。

1. 天津高校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为进一步加快天津发展创造了条件

2009年至今, 天津教委扎实推进天津滨海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六大产学研战略联盟、七个科技创新服务团队等平台建设。在全市实施的三批共55个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中, 由高校牵头和重点参与的有12项。在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中, 高校获得88项, 占全市总数的40.74%, 其中10项自然科学奖全部由高校获得。高校科技经费快速增长, 2009年通过各种渠道取得科技经费21.13亿元, 比2008年增加1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经费1.59亿元, 比2008年增加30%。稳步推进双百科技特派计划, 组织170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到滨海新区的各类企业中开展服务工作。面向天津八大支柱产业, 重点建设了108个市级重点学科、80个品牌专业;新增35个专业, 1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启动了品牌专业建设, 实施了10大急需人才立项计划。

2. 以天津滨海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为产业化服务平台, 加强政府引导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创建了天津滨海·高校科技成果展厅和“天津滨海·高校技术转移网”, 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等多种形式展示高校科技力量, 推动技术转移工作。

围绕滨海新区的产业需求, 整合天津高校的科技和人才资源, 筹建了一批科研平台, 形成服务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天津大学“临港工业区工业研究院”, 南开大学“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和“物流技术研究中心”、天津财经大学“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以及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维修技术研究中心”等都成为服务滨海新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滨海技术转移中心已在整合高校科技和人才资源, 组织高校与企业双向交流,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高校和企业的合作给予支持, 大力培植天津滨海新区的创新人才队伍, 联合创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等发面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天津市教委设立专项资金500万元, 作为引导资金, 启动了“天津高校双五科技计划”, 每年在天津高校择优评选5项有产业化和市场化前景的科技成果予以孵化, 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每年择优评选5项企业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 采取校企合作、联合攻关的形式予以重点支持, 以促进企业发展。

3. 以政策体系和发展环境的优化为支撑, 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天津市教委与天津市科委研究制定了《科教兴市行动计划》已由市政府转发全市实施, 重点围绕促进产学研结合、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滨海新区研发转化基地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上进行突破。启动建设了中新生态城产学研联盟、现代中药产学研联盟、软件和IC设计产学研联盟、新能源技术产学研联盟、创意产业产学研联盟、移动信息服务产学研联盟等6个产学研联盟, 突破体制机制障碍, 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天津市委与滨海新区管委会共同印发了《加强高校与滨海新区合作, 提升滨海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津教委 (2008) 42号], “政策措施”涵盖了创新高校评价体系, 加强对高校科技与滨海新区企业合作项目的支持力度, 鼓励高校在滨海新区设立研发平台, 鼓励高校校内的研发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 与新区企业共用共享。鼓励高校教师到滨海新区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等。

三、天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通过获取的数据、资料, 在分析天津高校的机遇与挑战中, 探索了天津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对服务社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瓶颈制约的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 天津市高校成果转化除大部分高校成果转化率较低外, 尚有以下问题有待重视:部分高校思想保守, 害怕成果转化会导致国有技术流失, 宁愿让成果长期沉淀在科研部门, 不敢大胆走上市场;部分成果发明人缺乏市场意识, 以完成成果验收作为主要目标;成果发明人与企业缺乏信誉, 在转让时要价太高, 制约了成果的市场化进程;少数高校对成果转让的后续服务不能及时到位, 致使一些企业不敢大胆引进最新成果;缺乏资金和抗风险能力, 使某些有重大市场前景、投资较大的项目未能落户天津。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之间缺乏信任感。从事过科研成果转化的高校教师认为,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意识淡薄, 是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硬伤。企业更强调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性, 不愿支付技术使用费和研发费。有的企业甚至通过向教师个人“投资”的非常手段获取技术关键, 由企业组织低层次技术人员进行所谓的研发以减少成本。在经营机制中, 高校技术人员作为技术投资方, 希望在企业中担任影响决策者的角色, 以便将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企业方则更愿意采取“购买技术”, 或“技术入股”方式, 将技术人员纳入企业, 但不参与企业内部重大决策。这种局面打击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降低科研成果的价值, 加剧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不信任感。不少企业对长期科技投入重视不够, 由于经济实力不强和对科技成果的敏感度不够, 致使一些开发前景较好的项目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形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其他制度原因。一是由于办事程序相对复杂及效率低下等原因, 致使一些本应在天津市落户的项目被其他地方挖走。二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科研与市场脱节, 企业所需的技术与高校科研无法有机对接, 导致一大批科研成果长期沉淀而企业又无力从事研发的尴尬局面。

四、结论与建议

目前, 天津市2013年人均GDP超过1.6万美元, 已处于以科技创新引领为主阶段。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高校科研成果在全市转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这项战略如能得以深入贯彻实施必将成为天津下一步起飞的引擎;其指导思想应当是“政府引导、企业为主、校企联合、市场运作”。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经济实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此建议:政府从深层次思考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性, 以及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性障碍因素, 支持企业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19所等高等院校的联姻, 理顺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关系;高校应充分把握产学研结合的关键, 结合天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中的特点, 大力培养各类技术人才, 提高业务素质, 植入市场意识、契合企业目标、满足企业利益, 为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实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服务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对天津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来服务社会经济的调研显示:目前, 天津已处于科技创新引领为主的阶段, 为进一步加快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还存在部分高校成果转化率较低、思想保守、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之间缺乏信任感、资金和抗风险能力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我国政府应加快理顺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充分把握产学研结合的关键, 大力培养各类技术人才, 提高业务素质, 满足企业利益, 从而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天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经济,调研思考

参考文献

[1]王晰巍, 靖继鹏, 范晓春.知识供应链组织模式构建机理[J].清华大学学报[J].自然科学版, 2006 (1) :949-955

[2]李泽民.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1, 32 (3) :209-212

[3]王雪原, 刘利萍.产学研联盟模式及选择策略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5 (11) :64-67

上一篇:暂停党籍申请范文下一篇:刘欢老师《从头再来》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