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县工业园简介

2024-04-29

溆浦县工业园简介(精选8篇)

篇1:溆浦县工业园简介

溆浦县工业园简介

园区概况

溆浦县工业园位于江口镇和洑水湾乡境内的田坪、大江坪、沅水、白沙和洑水五个行政村,规划总面积约14.8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面积约8平方公里,江口镇区及湘维厂区现有建成面积2.8平方公里,建成面积达35%。工业园范围内3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已纳入了我县2008——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

交通区位

溆浦县工业园交通比较便利,沅水具有Ⅳ、Ⅴ级通航能力,湘黔铁路和S308从园区穿过,娄怀高速公路和省道S308溆浦至辰溪山塘驿段段改造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园区的交通条件,提升园区的区位优势。园区内现有110KV和220KV变电站各一座,通讯设施能满足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发展需要。

产业定位

溆浦县工业园将以湘维公司为依托,以PVA产品和硅化工上下游产业为主导,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聚乙烯醇生产基地,同时适当发展相关的冶炼、铸造产业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电石、水泥等产业,发展成为一个集约化、专业化的化工新材料工业园区

园区企业

园区内现有企业96家(含纳入园区管理的企业),其中工业企业71家,规模工业企业7家,具有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上述企业年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5.1%,以下是几家主要规模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其中,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化工集团,PVA产能10万吨,水泥产能78万吨,2009 年主营业务收入84618万元。县属规模企业江兴公司年产水泥30万吨,2009年实现业务收入6600万元;公司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决定停产水泥生产线,年产22万吨的电石生产项目即将峻工投产。江龙锰业公司。溆浦江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专业生产电解锰的民营企业。年产电解锰7000吨。

园区经济现状

近三年来园区经济发展情况分别是:2007年园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上交税金、工业增加、从业人员数分别为98960万元、5940万元、29600万元、4200人;2008年园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上交税金、工业增加、从业人员数分别为90060万元、5400万元、27000万元、4250人;2009年园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上交税金、工业增加、从业人员数分别为99790万元、5990万元、29900万元、4400人。近三年来,园区产值分别占全县总量的52%、55%和53%,上交税金分别占全县总量的58%、63%和62%。

篇2:溆浦县工业园简介

广西来宾市象州正华温州工业园位于象州石龙工业集中区内,与通往柳州、武宣的二级路、通往来宾市公路、柳南高速公路紧密相连,邻近柳宣高速公路引线,距出入口12公里,紧接石龙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

象州正华温州工业园总用地1500亩,由汽车配件产业园、电力配件产业园、工程机械零配件产业园、中心综合配套区、临港物流产业园等五个主题分园,分五期建设。

第一期为汽车配件产业园,用地360亩,总建筑面积约 3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为人民币6.5亿元,主要建设标准厂房、仓库、员工餐厅、公寓、健身娱乐等配套生活服务设施,由28栋多层标准厂房及3栋用于园区配套的小高层组成,可供汽车配件、电子工业、机电产品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及配套服务机构进驻,重点招引商用车、重型卡车、农用车、医疗、消防等特种车辆装备及零部件生产。竣工投产后,通过招商入驻企业预计年产值约为人民币 13.5 亿元,年缴纳税金不少于人民币 12000万元。

第二期为电力配件产业园,用地205亩,总建筑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为人民币 4.2 亿元,主要建设智能电网关联设备、电力高低压柜、变压器、电线电缆、软件产品等智能配电、电力配件的标准厂房、仓库、员工餐厅、公寓、健身娱乐等配套生活服务设施,由15栋多层标准厂房及1栋用于园区配套的小高层组成,可供智能电网关联设备、电力高低压柜、变压器、电线电缆等电力配件生产企业及配套服务机构入驻。通过招商入驻企业预计年产值约为人民币 12.3 亿元,年缴纳税金不少于人民币 9840 万元。

第三期为工程机械零配件产业园,用地239亩,总建筑面积约为 2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为人民币4.1亿元,主要建设挖掘机、推土机、履带式起重机、混凝土施工机械等工程机械零配件的标准厂房、仓库、员工餐厅等配套生活服务设施,由18栋多层标准厂房及3栋

用于园区配套的小高层组成,可供挖掘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零配件生产企业及机械维修店、配套服务机构入驻。通过招商入驻企业预计年产值约为人民币 14.5 亿元,年缴纳税金不少于人民币 11400万元。

第四期为中心综合配套区,用地515亩,其中水域面积85亩,陆地面积430亩,总建筑面积约为4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为人民币8亿元;主要建设园区工作、生活配套服及休闲广场;其中配套公寓、住宅12万平方米,学校4万平方米(幼儿园、小学、初中),商务办公12万平方米,商业10万平方米,酒店4万平方米。重点发展商业商务办公项目,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功能,集休闲购物、文化娱乐、商务办公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化、复合型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第五期为临港物流产业园,用地181亩,总建筑面积约为 15

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为人民币3.1亿元,主要建设港口物流业、保税物流业、第三方物流业等现代物流业企业的标准用房、仓库、员工餐厅、司机活动中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配套生活服务设施,由9栋多层标准用房及2栋用于园区配套的小高层组成,可供港口物流业、保税物流业、第三方物流业等现代物流业企业、配套服务机构入驻。通过招商入驻企业预计年产值约为人民币 20 亿元,年缴纳税金不少于人民币 18000万元。

象州正华温州工业园区按照“21世纪以人为本、无害化、智能化、生态型的花园式园区”这一规划指导思想,采取园林式规划设计,绿化面积达36%以上并将规划公园景观纳入规划设计中,使其连为一体,形成集自然风光、园林景观与现代化风格建筑为一体的景观特点,并且园区建筑风格简洁、美观、富有较强的工业建筑特征,从而创建舒适、宜人的工作生活环境。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服务产业化,生产、生活、生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产镇融合发展新区域。产镇联动,创值共亨,入驻企业可整层、整栋购买或租赁。

篇3:溆浦县工业园简介

一、溆浦县新型工业化的现状

近年来,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 我县立足县情实际, 依托资源优势, 按照“强工壮农、兴城活商、民营主体、项目带动”战略, 围绕“全民创业, 工业突破”工作思路,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全县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企业队伍逐渐壮大。全县有工业企业248家、工业从业人员2.5万余人, 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就由2005年的38家增加到目前的53家, 增长36.8% (其中:国有规模工业企业14家、民营规模工业企业39家) , 小规模工业企业195家。民营企业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 工业发展速度和效益得到明显提高。2007年, 规模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由2005年的14.97亿元增加到28.9亿元, 年均增长38.3%;上交税金由2005年的6406.13万元增加到10822.7万元;年均增长30%;实现利润由2005年的2654万元增加到6551万元, 年均增长57.2%。

(三) 项目招商和建设成效显著。首先在招商引资方面, 近两年来, 工业招商共引进项目52个, 实际到位资金达22.3亿元, 特别是2008年年6月份, 借助“沪洽周”这个对外招商平台, 成功签约了福建金沙白炭黑制造有限公司1.5亿元的硅化产业项目、浙江省永康市金汇工具投资7000万元的年产6万吨白炭黑项目、青海格尔木市木金商聚业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锰矿开采及加工项目等3个项目, 合同引资2.8亿元。其次项目建设方面, 形成了以三个十项目 (十大意向项目、十大技改项目、十大在建项目) 为主的工业项目, 其中有代表性的企业有投资9亿元的湘维5.5万吨/年PVA项目、投资9000万元的雪峰公司扩能改造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东莞嘉盟饰品项目、泰丰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300吨/日浮选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红枣液酒项目、金正锰业投资3000万元的电解锰等项目。

(四) 产业结构逐步转变。全县工业主要是以资源加工为主, 形成了四大产业集群为骨架的工业体系并得到了进一步凸现。

(1) 食品与医药产业, 食品加工企业有17户, 其中规模食品企业5户, 2007年实现产值11147万元, 今年新建和续建项目4个, 总投资0.8亿元。

(2) 化工与建材产业, 规模化工及建材企业10户, 2007年实现产值8.6亿元。

(3) 电力与电化工产业, 规模电力及电化工企业16户, 2007年实现产值86385万元, 今年新建项目6个, 总投资2.3亿元。

(4) 采掘与矿冶产业, 矿产开采和加工企业17户, 其中规模企业5户, 2007年实现产值31913万元。今年新建和续建项目5个, 总投资1.65亿元。

二、我县工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我们在看到新型工业化取得成绩的同时, 也要看到溆浦工业存在的不足和影响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近年来, 我们虽然在工业的发展上,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横向对比的差距还很大。从总量上来看, 溆浦总人口占怀化市1/6, 而GDP、地方财政收入只占怀化市的1/10左右, 与全省、全国比较差距更大。从人均来看, 2007年我们的人均GDP为6445元, 刚刚达到总体小康水平, 比全国的总体发展水平要慢7-8年。从产业结构来看, 2007年我们的三次产业结构为35.4︰28︰36.6, 第二产业分别比全市、全省低5.4和14.7个百分点。从发展趋势来看, 2007年我们的GDP、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虽然双双创下历史好记录, 但GDP增幅比全市、全省分别低0.8和1个百分点, 而造成我们与全市、全省这么大差距的根本原因, 就是我们的工业不发达。

①工业化进程滞后。2007年全县工业化率为28.2%, 比全市低13.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0.1亿元, 仅占全省、全市总量的0.38%和9.4%。从总体判断, 我县的工业发展水平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初期;

②龙头企业匮乏。目前我县进入全省100强, 全市十佳以及销售过5亿元的企业仅湘维一家, 销售过亿元的企业也仅永发铁合金厂1家, 绝大部分企业受国家环保、行业准入等宏观调控政策影响, 无法对县域经济发挥强力的支撑作用。

③产业专业化程度偏低。由于市场发育不充分, 专业化程度不高, 全县工业企业绝大多数集中于科技含量低、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采掘、冶炼和原材料加工等初级环节, 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处在同一个集群中, 不仅阻碍了产业链条的延伸, 而且制约了企业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④工业人才奇缺。由于我县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对从事工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欠力度, 专业化程度高的工业经济管理人才更是屈指可数, 以至于工业管理人才奇缺。从企业内部来讲高新技术人才是寥寥无几, 专业化的技术人才也是为数不多, 企业职工大多是未经专业技术培训的农民工。

⑤发展软硬环境不优。从软的方面来讲, 首先部门的政务服务不优。个别部门和少数国家工作人员存在着“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和“索、拿、卡、要”现象;其次周边的社会环境不佳。企业周边少数老百姓借机生事、打锣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再次是企业的治安环境不安。少数企业周边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对企业强揽、强卖、强运等等。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投资信心。从硬的方面来讲, 我县地处偏远, 交通十分不便, 而且道路基本上是通而不畅, 严重影响现有企业原材料、产品的运输, 一些外地投资商更是望而生畏。

三、推进溆浦县新型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 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成了各级各部门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客观地讲, 我县通过实施“工业兴县”战略, 开展“工业发展年”、“交通建设年”、“招商引资年”和“城镇建设年”活动后, 工业兴县的意识在领导干部层已经逐步形成, 投资环境的硬件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 工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我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创造了一些有利条件。根据我县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要真正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我认为, 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前些年, 我县曾流传过“开起门招商, 关起门打狗”的说法, 是对我县一些执法、执收部门对工业企业“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和“索、拿、卡、要”的真实写照。今年为了全方位改善投资环境, 县委、县政府在加大投资优化硬环境的同时, 狠抓了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等建设。县委、县政府下发了《溆浦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奖励办法》, 同时, 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暂行办法》和《“三联一引”目标管理考核暂行办法》。这些文件在我县形成了开展工业经济的浓厚氛围, 为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 推动了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但是, 从实践来看, 我县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尽人意, 关键是一些政策没有落到实处, 弄得一些前来投资的客商不敢来我们溆浦投资办厂, 不愿来我们溆浦经商创业, 严重影响了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关键是要减少审批环节, 简化办事程序, 对于来我县新建的工业企业和项目需要多个部门审批的, 可以推行“一个部门管理, 抄送其他单位, 同步进行审批, 限时予以办结”的制度。坚持公开公正的办事原则, 实行“阳光操作”。继续开展“优化经济就发展环境评议”活动, 推动部门服务方式的转变, 提高办事效率。严禁多头对企业进行检查, 杜绝重复对企业进行检查现象, 以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要落实优惠政策, 保证政策的统一性、延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对于已经下发的有关优惠政策的文件, 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切实维护投资兴业者的合法权益, 努力营造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优化高效的服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正严明的法治环境、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

第二, 要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我县在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 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 仅靠自身的积累和实力来发展经济, 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可能的。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不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就更不可能了。从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 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不仅是实现“工业兴县”的重要举措, 同时更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举措的关键, 只有坚持借外发展战略,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扩大开放领域, 通过引进大企业、大客商, 才能带来大量的资金、信息与技术、人才等, 才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因此, 我们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新型工业化企业的主要出路。如果我们从自己的财政拿钱搞建设、建企业, 那是小规模的、杂乱式的发展。要发展规模大、档次高、有市场的企业, 还是要靠招商引资。因为从近年来金融对地方的支持来看, 力度不是很大。而通过招商引进一家大型企业, 少者投资几千万, 多者甚至上亿。在我们这样的县市里, 一家银行一年新增贷款大约在一千万左右, 还不如一家招商引资企业老板的投资。因此, 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不要关起门搞, 要不断吸收先进技术、手段和外部资金。必须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 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 促进工业提升品质, 扩大规模, 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当然, 在招商引资的时候要提高门槛, 追求质量, 对重污染项目、高能耗项目、产能相对过剩项目、投资强度达不到要求的项目、技术含量未达标的项目坚决不准进入。

第三, 要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目前, 我县工业在增长方式上, 主要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 拼人力、拼资源、拼设备的现象十分突出, 导致高成本、高消耗、低产出, 企业既无发展潜力, 也无竞争力。因此, 我县必须要把节能降耗、治污减排作为战略性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来抓。对高能耗企业要积极整改, 陈旧落后的高耗能设备要下决心淘汰。要吸取以往工业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 采用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 开发新产品, 降低生产成本, 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 提高经济效率。

第四, 要抓好整体大改的工作

我县大部分工业企业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显示出明显的“市场不适症”。经营手段落后, 产权约束不力, 对政府的依赖性强, 不能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企业效益每况愈下。为此, 要焕发企业活力, 必须从体制上进行改革, 不能局限于“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要充分利用中央、省、市有关放开放活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政策, 从实际出发, 以政企分开、企业彻底进入市场为目标, 加快国有民营、租赁、兼并、联合、部分拍卖、整厂出售、股份制改造、破产等改革步伐。

第五, 要突出抓好园区建设

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我们在园区建设上起点较低, 标准不高, 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园区。为此, 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切实走好区域集中和产业集聚的道路。一是要科学规划好园区。要按照“两年定雏形、三年见效益、五年成规模”的要求, 运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 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好城西生态科技工业园。要以此为契机, 搞好“一园四小区”的整理整合, 强化园区内外诸要素的相互组合, 促进企业向园区聚拢, 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二是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搞园区建设, 逐步形成企业办园区、企业招商引资的良性运行机制, 不断提升园区对项目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三是要抓好园区管理和服务。在管理体制方面, 要赋予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应的办事职能。在服务方面, 要全面推行“全程代理”和“一站式收费”的服务模式。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园区建设开发和为企业排忧解难上, 着力把园区打造成行政效率高、配套服务好、经营成本低、发展环境优的工业发展平台。

第六, 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无论是招商引资、环境优化还是园区建设, 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在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 许多地区都会考虑到这些人为因素, 而且都在努力争取做得最好, 以便抓住当前的各种机遇, 尽快实现新型工业化。而各个地方的资源和已经初具规模的产业是不相同的, 是各个地方独有的。因此, 我们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不能不考虑全县的实情, 应该发挥我县自然资源优势和现有已具规划企业的基础。我县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有矿产、水利、建材和药材四大支柱产业, 另外溆浦鹅、牲猪等养殖业, 鸡蛋枣、猕猴桃等枣果业、金银花等药材还是很有名气的,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还没有真正开发出来, 还没有在市场叫响我们溆浦的牌子, 特别是被评为“新萧湘八景”的思蒙山水旅游资源还没有完全利用好。因此, 我们一定要打好资源优势牌, 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资源品牌包装好、打造好, 吸引外商来投资开发。另一方面, 我县有江兴公司、国泰瓷业、雪峰片片桔等公司已经初具规模, 基础比较好, 我们应该对这些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保护, 在开发项目、投融资、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职能部门要建立服务企业“绿色通道”, 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同时要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资产, 加快体制创新, 鼓励骨干企业扩大规模, 争取把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还要引导这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开发核心技术, 研发出新的产品, 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国打造出品牌。

参考文献

[1]新型工业化道路[J].工业炉, 2006, (04) .

[2]田春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矛盾、问题和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5.

[3]向琳.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D].武汉大学, 2004.

篇4:工业冷却水处理技术简介

【摘 要】工业冷却水在工业用水中用水量较大,因此,对冷却水进行处理,保证其水质稳定,并进行回收循环及利用就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重点对工业冷却水及其水质稳定剂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工业冷却水、水处理技术、水质稳定剂

一、工业冷却水概述

在工业用水中,冷却水的用量较大,在有些工业中,其水量可占总量90%左右,因此,对冷却水进行处理,保证其一定水质,并进行回收、循环及利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冷却水系统中,根据对冷却排放水的处置方法可分为直流系统及循环冷却水系统。在直流系统中,冷却水只使用一次,温度升高后却直接排放;而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冷却水使用过一次后,设法使之降温,并进行处理,使之保证一定的稳定的水质,可以循环反复使用。从节水的角度而言,后者无疑是合理的。

循环冷却水中,根据散热的方法不同,可分密闭循环冷却水及敞开循环冷却水,前者被加热的冷却水是通过散热片或热交换器而被降温的;而后者是通过被加热的冷却水直接与空气接触蒸发而冷却的。目前在冷却水系统中,已广泛采用敞开蒸发冷却系统作为冷却水降温的手段。

敞开冷却系统中,又可分冷却池冷却及冷却塔冷却。自然冷却池是最原始的冷却系统,其冷却速度缓慢,这必然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在冷却池上增设喷淋设备,以加强空气对水的冷却作用以及水的蒸发自冷作用,因此效果较好,目前已在国内一些工业中采用。

冷却塔系统中,热水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由于传热及蒸发条件好,冷却效果要好得多,占地面积也小,因此很多工厂都采用冷却塔作为冷却工具。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工厂从事玻璃钢冷却塔的生产,在使用时,如无特殊需要,可根据水量、降温要求等因素选用之。

二、工业冷却水处理技术

在冷却水的水源及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含有或溶入无机或有机杂质,在某种条件下,还会孳生微生物。这样就会使冷却水的循环回用时引起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有腐蚀、结垢、污泥形成和孳生微生物。例如水中含有较多的盐分会对输水

管道产生电化学腐蚀;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或磷酸根、碳酸根,会产生不溶性的污垢。另外,有些微生物能在厌氧或兼气的条件下繁殖,在管壁上形成污泥,硫酸盐还原菌及铁细菌的繁殖还会导致管道设备腐蚀的加剧。

因此,在使用循环冷却水时,首先要对原水进行处理,如混凝、沉降、过滤或软化除盐,为冷却水的长期循环使用打好基础。其次,在循环冷却水中投加水质稳定药剂,以控制循环冷却水的水质。使其稳定在一定水平上。最后,对由冷却系统中排放出来的废水应进行必要的处理,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对循环冷却水的前处理,如混凝、沉降、过滤或软化除盐这里不再介绍。这里重点介绍在冷却水循环过程中广泛使用的水质稳定剂。

为稳定冷却水水质,一般可投加水质稳定剂。这种药剂可分缓蚀剂、阻垢剂及杀生剂三大类,有时还加入配合上述药剂发挥作用的助剂。

1、缓蚀剂 缓蚀剂为可以抑制或降低金属腐蚀的物质。它一般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薄膜保护层,使金属免受外界腐蚀因素的影响。

常用的无机缓蚀剂主要有铬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或聚磷酸盐、钼酸盐及硅酸盐等。

铬酸盐和重铬酸盐具有氧化性,可以使金属表面形成一薄层的金属氧化物,使金属表面转入钝化态。

铬酸盐在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浓度不是很高时,其缓蚀作用是比较理想的。投加量一般在100mg/L以上,但铬酸盐对环境的危害较大,一旦排入自然水体,将会造成污染,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

在使用亚硝酸钠作为缓蚀剂时也有类似的情况。当含有亚硝酸根的冷却水或废水排放时,应投加化学计算量的铵盐或尿素,并使排水在PH微酸性阶段维持一段时间,即可消除NO2﹣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磷酸盐中用得较多的有三聚磷酸钠及六偏磷酸钠,另外,钼酸盐由于其毒性较低也可作为缓蚀剂使用。

除无机物外,不少有机物也可作为缓蚀剂。其中有机胺类及其衍生物是一个大类,包括长碳链胺,如十二胺、十八胺及其季胺盐化合物,如十二烷基二甲基羟基氯化铵;环胺类,如吗啉,含长碳链的味唑啉化合物,投加量一般在10~200mg/L左右。其机理是胺类化合物中的未共用电子对吸附在金属表面,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有机胺类的薄膜而起到保护金属免受腐蚀的作用。另一大类的缓蚀剂为有机磷酸盐,这类药剂同时还兼有阻垢作用。最常用的有氨基三甲又磷酸(ATMP)、乙二胺四甲又磷酸(EDTMP)、二乙烯三胺五甲又膦酸(DETPMP)、1- 羟基乙川—1,1—二膦酸(HEDP)、3-三膦酸基戊酸等。它们的优点是化学稳定性好,不被酸碱破坏,不易水解,能耐较高的温度,有一定的耐氧化能力,投加量少,并具有一定的阻垢作用,因此,目前已将这类药剂复配成不少配方,广泛用于冷却水系统中。除上述膦酸盐外,一些磷酸酯也是一个兼具阻垢作用的缓蚀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辛基苯按烷基聚氧乙烯磷酸酯。

2、阻垢剂

阻垢剂是一类能控制管道结垢的药剂,主要是一些低分子量的羚酸型聚合物或与磺酸盐或膦酸盐所组成的共聚物,分子量一般在数千左右,常用的有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水解聚马来酸酐及反丁烯二酸-丙烯磺酸的共聚物。这类阻垢剂性能较好,投加量较低,一般只有几个ppm,因此处理费用低,能使输液管道及热交换器壁不易形成垢层,或仅能形成疏松的垢易被水流夹带来流出,对人的毒性也较低,不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水中钙离子的存在,它可防止碳酸钙、硫酸钙或磷酸钙的污垢形成,也可防止其它离子的不溶性沉积物的形成。

3、杀生剂

杀生剂主要杀死循环冷却水中的微生物。当循环冷却水中存在着有机污染物或在循环冷却水中加有磷系的缓蚀阻垢剂,这就有利于微生物是生长。当微生物生长失去控制时,易在管内产生大量有机污泥,使水质变坏,并增加水流阻力,并且还会造成腐蚀的加剧,特别是在硫酸盐还原菌及铁细菌存在时。

现在使用的杀生剂可分氧化型及非氧化型两种。

氧化型杀生剂有氯气、溴、二氧化氯、臭氧、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等,其中以氯最为常用,其价格便宜,效果也较好。一般说,水中只要有0.5-1ppm的有效氯存在,微生物的生长即可被抑制。

非氧化型杀生剂种类较多,常用的有氯酚类,季铵盐类以及其它的一些杀菌剂。氯酚类中最常用的是2.2?-二羟基-5.5?-二氯苯甲烷(G4),季铵盐类最常用的是十二烷基二甲基苯基氯化铵(1227),常用的其它杀生剂还有二硫氰基甲烷(MT)、戊二醛、丙烯醛等。

在投加水处理药剂前,一般都要进行清洗和预膜工作。清洗的目的在于去除旧有的油污,泥沙及铁锈等,以净化金属表面,以便预膜工作的进行。清洗有化学清洗及机械清洗两种,化学清洗是在系统中加入药剂,以去除上述污垢。化学清洗可用碱洗、酸洗、溶剂清洗等,对于难以洗净的还可加剥离剂进行清洗,使污泥易于剥离。机械清洗可采用水喷射、喷砂清洗或其它清洗器清洗。

预膜的目的在于在金属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层保护膜,可以使以后投加的缓蚀剂发挥更好的效果。目前用得最多的预膜剂为六偏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两种。当系统经过清洗和预膜,即可进入正常的运行,使循环冷却水能在较长的时期运转使用。

作者简介:赵宏艳(1969-),女,安阳市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师。

贾爱萍(1965),女,安阳市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经济师。

篇5:东富工业园简介

东富工业园简介

东富工业园是2012年经株洲市人民政府核准的市级工业园区,是湖南醴陵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位于醴陵市主城区东南部,地处湘赣边界,距醴陵市区5.6公里,东接江西萍乡市,南抵石坝上村,西邻东富镇镇区,北与桐桥村相邻。具体范围为:东至新莲路,北至高铁站西路,南至石坝路,西至产业大道。

园区规划总面积为13.65平方公里。东富工业园的产业分为玻璃、陶瓷、综合产业三大产业区。园区坚持“核心企业带动、产业链条延伸、配套企业协作”,依靠龙头企业辐射带动,适度引进可与旗滨相补充的玻璃原片生产项目,把玻璃深加工领域作为产业开拓重点,努力探索“陶玻一体化”特色之路,推动产业间协同发展、互动发展,力争用5-10年时间,将园区打造成中南部最具影响力的玻璃制造、研发、出口基地。园区于2012年成功引入了全国十大玻璃生产企业、国内主板(上海)A股上市企业集团——株洲旗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入驻。项目现正在加快建设,预计第一条生产线将于今年5月底点火投产。

篇6:东富工业园园区简介、历程

绥化经济开发区东富工业园区是2004年市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批准设立的,当时叫东富工业项目集中区。2008年3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绥化经济开发区东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01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重点产业园区——绥化轻工现代物流产业园。园区位于绥化市城区东部,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4.5平方公里。

几年来,园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项目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截止2013年10月,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295亿元,进行了电力、通讯、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了高标准绿化美化。园区已入驻企业151家,目前,园区初步形成了以商贸物流、粮食食品、化工建材、服装纺织、光电、农业生产资料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框架,培育了北方水泥、金龙生物、龙王食品、段氏面业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引进了杰隆生物、晨环制药等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了申禄达、营口港绥化陆港、泰华物流配送中心等商贸物流企业。重点骨干企业群体的日益壮大,推动了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2013年1-8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销售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税1.65亿元,同比增长25%。园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对扩大我区经济总量规模,调整我区经济结构质量,拉动就业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创阶段。是指从2004年批准设立东富工业项目集中区到2008年3月批准成立绥化经济开发区东富工业园区。这一阶段园区隶属于东富乡政府,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主要是学习外地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对2平方公里项目集中区进行规划设计和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共引进企业10余家,但企业规模都很小。第二阶段是成型阶段。是指从2008年3月到2011年末。这一阶段园区被市政府正式批准成立东富工业园区,园区隶属于北林区政府,规划面积扩大到6.5平方公里。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初见成效,园区企业达到40户,企业完成投资23.05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粮食食品、化工建材、农业生产资料为主导的发展框架。第三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是指进入2012年以后,园区各项工作都实现了大跨越,园区规划面积达到了20平方公里。其主要标志:一是园区实现了提档升级。2012年,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省重点产业园区——绥化轻工现代物流产业园,园区的定位、发展方向、主攻重点更加突出和明确,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高,为园区快发展、大发展增添了原动力。二是园区实现了高标

准规划。针对园区规划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和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省重点产业园区——轻工现代物流产业园的定位,我们聘请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团队——北京泛华集团为园区编制了2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6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20平方公里空间概念性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按照省政府确定的省重点产业园区——绥化轻工现代物流产业园的发展定位,坚持以商贸物流产业为牵动,以粮食加工、服装和光电产业为支撑,以金融、信息服务为助推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园区建设和快发展、大发展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三是园区实现了引资上项质效大提升。2012年,园区新开工建设项目59个,计划总投资203.6亿元,到年底完成投资42.9万元。2013年,东富工业园区四批集中开工项目68个,计划总投资188.6亿元。近两年,不论是引进项目的数量还是企业完成投资额,都超过了历年的总和。这些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为园区快发展、大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积攒了后劲。四是园区实现了发展环境大改善。换届以来,新领导班子对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高度重视,加强了对园区的领导,加大了引资上项工作力度,增加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化了对园区的推介和宣传,形成了加快园区发展的浓厚氛围,特别是我们正在实施的产城一体,同城、同体、同业发展,与党的十八大后加快城镇化建设相吻合,为园区快发展、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篇7:沙区工业园A区简介

一、基本情况

(一)重庆沙坪坝工业园区A区系重庆市人民政府于2002年12月批准,报国家发改委审核设立的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园区位于重庆市都市经济发达圈内,地处沙坪坝区东部主城区,东临嘉陵江,西靠歌乐山,依山傍水,气候宜人,风景秀丽。

(二)园区规划控制面积为3.16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2平方公里。发展定位为重庆市都市机电产业园,重点发展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输变电电气设备及电器制造业。

(三)2003年1月以来,园区依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开发、效益优先”的原则,在集约开发土地、完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招商、融资平台搭建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园区入驻企业累计投产达57户, 在建企业7户,规模以上企业33户。初步形成以渝安微车、嘉鹏摩托、旺成齿轮为代表的汽车、摩托车制造,以康达集团、重庆水泵、中容石化机械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以华洋集团、泰源电器为代表的电器设备制造等三个产业集群,机电产业园的特色初步显现。投入强度为34亿元/平方公里,产出强度65亿元/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年递增20%以上。园区已建成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在建和待建面积40万平方米;完成土石方开挖500余万方,建成道路6.2公里,建成农民还建房

约5.4万平方米。2008年完成产值49.83亿元,销售收入66.49亿元,增加值13.47亿元,税收1.52亿元。

(四)2009年1—10月,园区完成产值57.46亿元,占年计划的82.09%,同比增长36.30%;实现利润总额3.35亿元,同比增长113.43%;税金总额2.06亿元,超过年计划目标的3%,同比增长54.59%;工业增加值18.56亿元,占年计划目标的92.8%,同比增长66.23%。园区入驻企业73家,较去年增加6家。固定资产新增投资1.65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18万人。

二、园区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园区方面

1、园区土地面积较少,使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和进行相关产品研发实验所需要的拓展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是园区工业近年来一直没有形成有效增量的主要原因。

2、对正在提档升级的传统企业倾斜不够,对其在土地、资金、用工、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宝贵的土地、资金、市场等资源难以发挥最大效力,绝大部分企业仅处于简单、缓慢的原始积累之中。

3、212国道双井段的制约。212国道双井段滞后建设,给园区带来诸多不便,使得园区企业的运行受阻,运力下降,道路堵塞现象严重,从而影响园区的快速发展。

(二)企业方面

1、权证问题:由于沙坪坝工业园A区在建园之初的一些特殊情况,使得园区内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一系列的遗留问题。特别是证件等方面的问题使得企业的融资变得更加困难,生产也受到了不小的制约和影响。

2、资金问题: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社会投资动力不足长期困扰园区工业的发展。企业主要靠自身积累难以做大做强。

3、企业外向度不够:园区的工业环境相对封闭,企业参与国内,特别是参与国际分工严重不足。从每月的《企业生产经营月报表》可以清楚地看出,园区企业所依靠和需要的市场、资源、信息、资金等主要经济元素主要立足于本市,几乎没有国际交流,很少有机会与国内、国际企业合作。

三、发展思路及对策措施

(一)加快园区自身及其附属设施建设。

(二)进一步合理地拓展园区的土地面积,合理分配有限的土地资源。对大型企业和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与土地等方面的基础资源的支持,鼓励它们快速发展。

(三)加快和积累配合212国道的建设和疏通工作。为园区企业创造良好的物流环境。

(四)督促和协助园区企业升级换代,解决企业遗留问题。

(五)进一步协调园区企业跟金融机构的关系,多想方

法和门路,帮助园区企业解决融资难和融资单一的问题,促进园区企业的快速发展。

(六)引导企业,特别是有潜力,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分工,多与外部市场环境融合。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通过交流和合作,提升企业产品档次、品质,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这也有利于园区工业经济乃至整个沙区经济的稳步发展。

(七)把过去出台的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进行清理,专门研究出台适合园区实际情况的新政策,一年一年扎实开展工作,务必把发展工业工作落到实处。

篇8:溆浦县工业园简介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是以县域为中心, 以乡镇为纽带, 以农村为基础和腹地, 相对独立, 功能齐备的经济体系。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运行质量和后劲,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 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对推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2 荔浦工业发展的PEST 分析

2.1 荔浦县概况

荔浦地处广西东北部、位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南面, 是桂林市所辖县。全县总面积1758.62平方千米, 辖十镇三乡, 人口37.85万, 居住着壮、汉、苗、瑶等15个民族。

荔浦县是桂林市工业强县, 堪称桂林县域工业的典范。截至2009年年底, 该县工业企业已发展到500多家, 工业总产值完成69.8亿元, 财政收入已突破4亿元大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91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163元。荔浦工业重点是食品、木制品、纸业、制药、小五金、包装印刷六大行业。

2.2 PEST分析法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 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 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 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 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 但一般都应对政治 (Political) 、经济 (Economic) 、技术 (Technological) 和社会 (Social) 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简单而言, 称之PEST分析法。如下图所示。

2.3 荔浦工业发展的PEST 分析

(1) 政治与政策环境

多年来, 荔浦县政府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的宗旨, 坚持把优化投资软环境, 创一流服务视为“立身之本”、“强县之道”。为投资商进行“全过程、全领域、全天候”的投资服务已经融入到每一位干部的意识中, 效率服务和诚信服务已形成制度, 全县上下“亲商、安商、富商”越做越好。

(2) 经济环境

2010年以来, 荔浦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围绕“工业建设、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风貌建设”为重点的四大建设大会战, 推进“工业名城、山水名城、创业名城”建设, 特别是加快工业发展步伐, 采取有力措施, 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实现了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0年, 力争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80亿元, 同比增长14.8 %, 工业增加值完成26.6亿元, 同比增长14%。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60亿元, 同比增长30 %。工业投入完成28.5亿元, 同比增长33%, 其中技术改造完成19.3亿元, 同比增长33.2 %。节能减排各项指标数据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可以认为, 自2010年开始, 荔浦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正在进入深入发展期。然而, 荔浦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问题:

①劳动力匮乏是首当其冲的严峻问题:

目前, 荔浦大部分企业均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用工量大。存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的“用工荒”问题。

②融资难题亟待破解:

资金是荔浦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又一重要“瓶颈”。目前, 荔浦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为“自有资金”与“银行贷款”。有投资意向的企业, 接近一半的企业运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但食品企业、木衣架、小五金类企业, 多希望通过银行借贷来扩大投资。

③市场竞争将进一步激烈:

调查表明, 无论是衣架企业还是食品企业, 均将面临着原材料涨价、市场价格混乱的问题。

(3) 社会文化环境

荔浦民营企业发展具广西之首, 培养了一批民营企业家, 使荔浦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和结构形成了荔浦特色, 营造了一种大家都愿意创业的氛围。荔浦县重视工业发展, 为工业发展创造一切便利条件的社会文化环境, 获得广泛认同。

①荔浦人民具有强烈的创业愿望。

荔浦企业家向来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荔浦企业家多属土生土长的荔浦人, 有着强烈的创业欲望。民营企业在荔浦经济发展中“唱主角”, 上缴的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85%以上, 是全区县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县区之一。

②鼓励企业创业和城乡居民自主创业。

荔浦历届县委县政府鼓励企业创业和城乡居民自主创业。全县政府部门上下一心, 团结协作, 抓好服务工作, 贯彻落实好县内无乡镇界、税收目标管理等县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主动帮助解决, 大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4) 技术环境

近几年来, 荔浦县科技局把科技项目工作当做本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科研项目责任制, 形成了全局上下齐抓共管科技项目的工作格局。但是, 由于先天不足, 荔浦技术环境尚不尽如人意, 迫切需要更多技术创新型企业落地、开花、结果, 也需要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落户荔浦。

①技术创新迫在眉睫。

荔浦绝大多数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偏低的企业。工业高新、前沿技术少、产业创新力度不到位, 产业发展规模小而全、私营企业占主体合作共享能力差, 企业的核心技术少, 发展后劲不足。技术创新, 将提高荔浦企业的自动化程度, 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用工量。

②生物科技为技术创新带来曙光。

2008年3月, 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桂林微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酶工程生产魔芋甘露低聚糖产业化项目在长水岭工业园开工, 标志着荔浦突破了原有的传统产业模式, 填补了荔浦县工业高科技产业的空白。以创新技术领军的产业 (如生物科技) , 更将可能带来整个荔浦工业的效益提升、价值提升。

③大学与科研单位合作亟待强化。

目前, 荔浦企业与广西大学等15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但是, 目前产学研合作, 还存在层次不高、深度不够等问题。如何借助大学与科研单位的力量, 转化科技成果, 值得探索。

3 对荔浦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荔浦县工业发展现状的PEST分析, 我们看到了荔浦工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找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想使县域工业长期发展并在产业中战胜竞争对手, 必须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竞争战略。下面是对荔浦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 同类产品, 同类企业, 初具规模后, 要走集约化、集团化道路。抢占市场更具优势。

这样, 在采购原材料, 产品加工与销售上, 不至于互相排挤甚至在价格上“ 自相残杀”。形成集团化后, 抗风险能力更强, 产品标准化更好,

(2) 走科技强县道路。

从荔浦县的民营企业看, 基本上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 生产工具及设备原始、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无形中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 企业要增加科技含量, 增添自动化流水作业设备, 引进科技人才, 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3) 加快工业园区化建设。

目前, 多数民营企业都是作坊式生产、家庭式加工, 场地狭小, 没能形成规模化生产。实行工业园区化后, 可以改变生产、生活环境, 并且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

(4) 经济转型刻不容缓。

打破现有产业格局, 利用现有条件, 面对东盟市场。荔浦区位没有优势, 目前没有高速公路、码头、铁路, 得不到大城市的辐射, 应当向新能源、新产品、新技术方向发展;人才培养、产品研发、科技创新, 结构优化升级。

(5) 调整、优化现有工业产业结构。

工业应合理拓展与调整。有些产品附加值太低, 要设法提高附加值, 改变低效益现状, 拓展应以提升附加值为目标。如竹木衣架, 要考虑拓展方向、原料怎么取代、如何用最少的原料做最多的产量。

(6) 引进与发展新兴产业。

上一篇:追究实施细则下一篇: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左右教学反思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