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县桥江镇总体规划

2024-04-22

溆浦县桥江镇总体规划(精选5篇)

篇1:溆浦县桥江镇总体规划

溆浦县2001-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实施

规划纲要宣传情况汇报

溆浦县广播电视局

2011年5月5日

我局妇女儿童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密围绕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工作,以提高女职工队伍素质为核心,始终服从和服务于本局改革和发展大局,全局女职工爱岗敬业,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广大女职工在我局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以抓素质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女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建设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广电队伍是我局常抓不懈的工作。在提高女职工综合素质的同时,我局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与职业道德、能力建设结合起来。为此,我局组织女职工深入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及《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广播电视条例》、《婚姻法》等活动,广泛开展了职业道德建设的讨论。全局女职工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实现自我价值。同时,我局为提高女职工业务能力,组织她们参加了各种业务培训,还外派进行考察学习,开阔视野,这样大大激发了广大女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了

她们对广播电视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涌现出了一些优秀女职工。

二、团结动员女职工为广电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局围绕广电事业改革发展这个大局,以新闻宣传为中心,以深化广电事业建设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增强女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为目的,努力调动女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动员女职工在广电工作中积极发挥自身作用,求实创新。全局女职工巾帼不让须眉,以努力拼搏的精神、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全局职工的赞扬,为我局新闻工作和广电事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努力做好“两纲”宣传报道工作

近几年来,我局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积极配合县妇儿工委开展好宣传报道。

一是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二是积极宣传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妇女的视野更加开阔,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热情更加高涨,在各行各业发挥了显著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积极宣传我市农村广大妇女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生产新技能;宣传掌握科学技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经营管理才能的新型妇女;宣传各类女专业技术人员为推动我县科技进步发挥的重要作用,宣传先进典型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

社会稳定做出的无私奉献;宣传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的妇女恪尽职守、岗位建功;宣传了广大妇女干部勤政廉政,以自己的能力和实绩,赢得了社会的承认和好评。三是积极宣传各级妇联组织切实履行职能,实施新世纪新时期妇女工作的新跨越。宣传了妇联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 “三八妇女维权周”等的活动,改善了农村妇女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环境。

四是宣传妇联组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通过一系列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五好文明家庭”活动内容,丰富群众生活。在全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中,电视台报道了一批女共产党员带头在实践科学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事迹。通过加强妇女理想信念等宣传教育,为妇女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各项创建活动之中,提高了妇女素质,引导全县广大妇女投身于建设中来。

五是宣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以维护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为儿童办好事办实事。广大采编人员深入乡镇、学校、农村采访制作了大批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广播电视节目。

篇2:溆浦县桥江镇总体规划

“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和实施,对推动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为漳浦的赶超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漳浦县迅速崛起,实现跨越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科学确定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研究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事关我县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十二五”发展环境展望

一、发展条件

(一)国际环境

“十一五”末期全球经济衰退将步入尾声,“十二五”初期可能逐渐进入全球经济的复苏期。世界经济结构将面临重大调整,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在“十二五”初期,全球经济将处于恢复状态,在中低速增长环境下,以美国等经济体过度消费,中国等出口导向经济体过度生产为代表的增长方式将面临调整。世界各国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技术贸易壁垒和环保贸易壁垒明显增加并且应对难度加大。新材料、新能源、绿色产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将决定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产业发展方向,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区域经济逐步一体化。

(二)国内环境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社会利益格局面临诸多新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将成为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力。工业发展受资源和环境约束的状况将更加明显,依靠传统发展方式、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严重污染生态环境为特征的工业化将难以为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成为必然的选择。经济发展将由生产主导型的增长方式逐步向消费主导型的增长方式转变,由投资和外需拉动为主逐步向内源驱动为主转变。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国家的政策支持,为漳浦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给予福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待遇,国家各部委和央属企业从规划、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都给予福建积极的支持。漳浦做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县域,将从国家支持海西建设政策中受益;做为原革命老区县,可以享有国家倾斜支持的政策。这将有利于我县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整合各种资源要素,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跨越发展。

2.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为加强浦台合作交流创造良好契机。两岸关系步入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春节到我县看望在此投资创业的台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英文暂简称:ECFA)的签订,都极大鼓舞台商的创业热情,漳浦对台交流[6]“五缘”优势尽显,有利于促进浦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开创浦台合作交流新局面。

(二)挑战

1.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存在新的不确定因素。当前,经济发展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因素同时显现,不确定、不可预料的因素和两难选择的问题增多。我县的经济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总量不大、层次不高、实力不强等问题并存,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加快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考验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2.特大项目落地投建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考验。投资180亿元的古雷石化启动项目,投资上千亿元的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是我县有史以来最大的工业项目;古雷新港城建设是历年来最大的新城建设项目;南太武滨海新区漳浦片区开发建设是我县历史上涉及区域最

广、范围最大的园区开发项目。这些项目既给我县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也给我们带来如何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如何实现项目建设与群众利益协调发展等全新的课题,考验和挑战前所未有。

3.保持社会和谐发展面临新的课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逐渐显现;随着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引导失地农民转移就业,确保失地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等也将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 工作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视察漳浦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围绕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总体部署,紧扣“海西建设、漳浦先锋”发展主线,加快推进漳浦赶超崛起,强县富民。突出工业经济主导地位,以临港工业高速发展为引擎推动经济跨越发展,以港口设施建设为龙头带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以对台先行先试促进改革开放,以生态良好为目标推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凸显漳浦在海西建设中的先锋作用,为海西建设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促进率先发展二是坚持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促进科学发展。三是坚持先行先试,开放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四是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持续发展。五是坚持改善民生,共建共享,促进和谐发展。

三、战略定位

“十二五”期间,努力打造海西重点临港石化产业基地,海西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海西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海西对台现代农业合作基地,建设生态、宜业、宜居的滨海城市,实现跨越发展。

 城镇化进程与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分析

(一)城镇化进程的机制

1、经济水平是不断提高是城镇化进程的直接动力。

近几年来,漳浦县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坚持走开放促开发、开发促开放的发展路子,勤劳而又敢于拼搏的漳浦儿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致力发展,立足和发挥漳浦优势,大念“山海经”,开山治水,种果植树,围海建池,养鱼育虾。县委、县政府更是牢牢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致力工业立县,更加扎实深入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坚持招商引资不放松,坚持水、电、路、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放松。同时,扎实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创业和劳务出口。使投资环境、产业结构、城乡建设和人民的居住环境、生活质量有显著进步和提高,经济总量、全社会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产值、财税收入逐年健康稳步增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大量劳动力进入城镇转移,对城镇规模的扩张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2.、国家经济政策和厦漳泉经济中心的空间扩散,是县域城镇化进程的外在动力。随着海西经济区的提出,国家大力扶持海西经济的发展,在政策上对漳浦县等海西地区相当有利。近些年来,厦漳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中心不断向外辐射,造成一些产业扩散。

而漳浦县正处在其辐射范围内。例如,漳州市委、市政府把古雷港口经济开发区确定为全市的重点发展区域,并已纳入福建省重点产业布局规划。赤湖镇位于福建省闽南金三角,东临台湾海峡,介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距厦门港45公里,与漳诏高速公路赵家堡互通口对接,省道漳东线横跨整个镇区。山海田兼备,自古就有“锦湖”美称,赤湖镇拥有省级重点工业园区赤湖工业园区。由于这些优势大大促使人口向城镇集聚,促进城镇化的进程。

3、沿海平原,河谷平原,山地丘陵的综合区位势能差异是强化人口向城镇集聚的内在动力。

漳浦县依山傍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壮展延,地形地貌依次为西北山地丘陵、中南部河谷盆地、东部,东南部滨海小平原、滩涂、岛礁等。就综合区位优势而言,沿海平原和河谷盆地优于山地丘陵地区。在客观上影响了漳浦县的城镇分布。一方面,目前县城内人口与大多城镇在空间上在沿海平原和河谷盆地分布相对集中。另一方面,由于山地城镇成长空间的不可选择性,当山地区域各类经济生产要素及城镇成长要素都容易在发展区位优势能占优势的中心城镇集聚时飞,因而其城镇化水平就较之平原河谷地区更快。

4、县域内综合交通、电力电信、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条件。交通条件是影响城镇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县域,交通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城镇大小与产业分布疏密。1997—2000年规划修建漳诏高速公路漳浦路段,改建牛旧线二级公路、坑虎线二级公路、省道漳云线及屿整线二级公路、修建六鳌码头,共增加面积4605.3亩,即至2000 年交通用地面积28559.7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89%。2001─2010年续建漳诏高速公路漳浦路段、修建漳诏汕铁路漳浦路段、古雷港、湖西-佛昙连接线、杜古线一级公路等,共增加面积16755.2亩(其中围海3100亩)。

5、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政策是推动县域城化进程的重要保证。

在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加大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 放宽城镇用地建设政策以及因地制宜地实施投资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体系、计划生育政策等都能有效地吸收城镇外人口向城镇有序地转移,促进漳浦县城镇化进程。

(二)城镇体系发展的战略地位

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必须是非平衡发展,这种非平衡首先表现为增长极(通常为区域城市或城镇)的选择。一个区域城镇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目前,漳浦县的整体经济实力还不强,主要体现在资本运作有待提升,项目建设和资金短缺的矛盾较为突出;城市规划管理水平不高,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仍然比较薄弱。在规划期内,漳浦县紧紧围绕“海西建设,漳浦先锋”发展主线,打造四大基地(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新能源基地、对台现代农业合作基地)、建设滨海新城。通过阶段性的不平衡增长的转移(大小幅度、速度、规模依当地经济实力而定)逐步过渡到整个县域的相对均衡,在每个不平衡阶段都必须为下一阶段的重点发展创造条件。这样,随着漳浦县城镇体系的发展,整个县域经济也随之发展起来。

 城镇体系的发展战略

以发展壮大临港工业经济、开发区经济和城镇经济为目标,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着重开发港口、凸显工业、做强农业、发展旅游、繁荣第三产业,建设生态工贸港口旅游强县”的发展方向,确定漳浦县发展总体空间布局:繁荣中心、建设二线、发展三区。繁荣中心:强化县城的要素聚集作用和产业辐射带动功能,调整县城建设规划,加快县城建设,培育全县经济、政治、文化、金融和信息中心。建设二线:繁荣国道线和沿海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沿国道线重点开展对台农业合作示范,沿海线着重发展临海工业,合理规划布局并发展壮大若干经济密集区,壮大块状经济,形成以线串点、以点拓面、点线面结合、全面发展的格局。发展三区:突出发展以古雷港为主体,覆盖杜浔、霞美、沙西、杜浔盐场和下蔡林场的古雷港区,形成杜浔互通口至古雷的临港工业经济发展带;做大做强以绥安工业园为主体,包括黄仓、旧镇、大南坂和金浦等工业园的绥安工业片区,形成旧镇互通口至县城区经济发展带;发挥赤湖工业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充分利用厦漳大桥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快前亭、佛昙、湖西、深土、六鳌等周边乡镇的工业发展,建设工业为主导的东部片区,形成赵家堡互通口至赤湖和六鳌经济发展带。

根据漳州市城镇体系规划和漳浦县的区位、交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城镇建设用地等条件,我们漳浦县将有可能成为“繁荣中心、建设二线、发展三区”的城镇发展格局。为实现区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分别有序、职能结构合理协调,空间联系紧密衔接的发展目标。为此,我们确定本次城镇体系规划思路:

1、合理定位、加快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整合城镇发展

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快培育和发展石油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五金家电、健身器材、能源、造船、皮革工业等特色产业。强化产业聚集意识,大力发展产业配套和协作企业,努力建设分工明确、合作紧密、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和人才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环境,形成主导带配套的产业链发展格局,推进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集聚壮大。针对漳浦县各乡镇的各方面的差异不尽相同,各乡镇明确自身的优势特色条件及其在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合理定位寻求推动各自发展的产业为依托,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在古雷港区规划建设石化产业园区,重点引进和发展石化产品的延伸加工、精细化工和新型特种高分子材料等高增值产品。中近期重点以高附加值产品替代进口为目标,从后加工和配套助剂做起,着重发展各类催化、助溶剂、食品添加剂、电子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生物化工等市场空间大的精细化工产业和以多层复合材料包装膜为中心的新型复合材料、塑料加工等项目。以神舟造船和漳州一帆船舶为龙头,重点发展游艇制造、船舶分段修造及相关产业,培育壮大3平方公里的游艇制造工业区,搭建六鳌港和古雷港两大船舶修造平台。同时依托2.41平方公里的赤湖皮革专业园区,重点发展PU二层皮(粘膜皮)、牛二层反绒皮、夹心再生皮等鞋业面料皮革,大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皮化材料。

2、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体化战略

考虑到促进漳浦县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思路,除了强化区域增长中,推动整体发展外,还要增强城镇农村中心地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再根据各城镇农村居民点分散不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引导农村居民点聚集,推进中心村建设,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通过新建、改建等措施来加强和完善农村之间以及农村与乡镇之间的流通体系。做到经济要素统一安排,基础措施、公共建设统一规划,发挥各类经济要素的最大效益。

3、强化中心系统,分区推进空间网络化战略

目前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总体目标,考虑到漳州市整体经济发展阶段和漳浦县的漳州市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及其漳浦县城镇发展的现状。现在初步形成古雷港区规划建设石化产业园区、六鳌港和古雷港两大船舶修造园区、赤湖皮革专业园区的格局,这些相互协调配合的中心必将根据不同的定位而聚集相应的增长要素,并得到优先的发展,而后通过扩散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必须强化各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使各中心的发展与区域交通运输、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紧密结合。通过中心城镇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来加快整个城镇区的发展,进而形成全方位的网络空间开发格局。

4、坚持城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城镇的发展在无论在时间是还是空间上都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确保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完善区域发展布局,重视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保护生态,保护水资源,形成以城带乡、优势互补、城乡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漳浦

5、加快发展开发区经济,促进城镇整体发展战略

按照“集约开发、完善配套、资源整合、机制创新、产业崛起”的思路,整合古雷、绥安开发区资源,壮大提升赤湖污染集中控制区,建设发展皮革专业园,推进开发区做大做强。结合城镇发展规划,鼓励关联或配套企业向开发区转移,把开发区做成产业聚集的主要阵地。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发展通用厂房、多层厂房,提高承载项目的能力和招商引资吸引力。完善连片开发,合理规划区内工业和综合用地,提高土地开发和投入强度。改善投资环境,推行“一个窗口”服务。整合现有的几个工业园区资源,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充分利用,促进城镇整体发展。

6、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

篇3:溆浦县桥江镇总体规划

一、关于城乡统筹的解读

《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 (2005~2020年)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2007~2020年) 》相继完成, 以及200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正式实施, 将“城市”规划推向了“城乡”规划。规划理念也从关注城市“空间变化过程”和“空间集聚过程”转到关注城乡“空间关联过程”和“空间重组过程”, 将城市与农村地区结合起来, 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城乡有序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作为城乡发展全过程的基本模式。

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 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其实质是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把城市与农村存在的问题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统筹起来研究解决, 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我国城乡差距持续扩大, 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 实施统筹城乡发展, 主要是统筹考虑和安排城乡产业发展布局、空间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商品和要素市场体系建设, 着力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国家财政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缩小城乡之间的过大差距,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 城乡规划新理念

首先是城乡体系规划, 以城乡统筹发展观为指导来确定城乡发展理念, 按照科学发展观思想, 充分考虑城乡的等级格局与功能分布, 为城乡发展创造良好的区域条件和投资环境, 进一步体现城乡统筹的原则。

其次是产业发展规划, 即城乡之间多元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和有机关联, 主要内容有: (1) 根据城市和乡村产业体系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结构模式, 促进城乡之间产业结构的协调化和城乡内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2) 对城乡产业结构体系在空间层面上进行相应调整, 促进城乡产业在空间上的有机融合与合理布局。

三是空间发展规划, 充分考虑城乡空间发展关系以及土地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通过对各类用地进行分区管治, 针对不同地域制定不同的对策;将基本农田、水源、自然环境、交通走廊、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居民点建设等纳入到空间管治中, 划定农田基本保护区, 促进对镇域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实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基础设施规划, 必须考虑中、长期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共建与共享, 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随意和浪费。

(二) 城乡网络化

力图使城乡互补性和协同性发展中的整体效应最大化, 改善城乡发展中的空间结构关系, 增强城乡网络化发展意识, 重视调控城乡发展的协同关系, 提高城乡空间的组织化程度。其实施途径应该是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均由不同容量、便捷的现代化交通、通信设施和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设施连接在一起, 形成和谐的网络型城乡复合系统, 这就是曾菊新所倡导的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 (2001) 。其中心含义旨在使城乡之间的网络设施完备、产业内在联系紧密、要素流转通畅、组织功能完善, 城乡网络系统共生共长, 并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二、藤县濛江镇总体规划

濛江镇位于藤县中部, 1999年被列为自治区城镇建设试点镇, 2001年被评为自治区重点镇。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自治区“1211”工程实施、东部产业转移的推进, 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镇政府组织编制了新一轮的总体规划, 以强化总体规划对城乡建设的引导和调控, 保障城乡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 城镇职能结构划分

以城乡统筹发展观为指导来确定城市发展理念, 充分考虑镇区与镇域各行政村之间的互动关系、镇区对镇域行政村的辐射吸引作用, 根据其等级格局与功能分布, 规划镇村体系中各镇村职能等级按其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为中心镇 (镇区) 、集市、中心村、基层村共四种类型。

(二) 城镇空间布局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理念, 以交通干线为纽带联系沿线各节点, 强化镇区与行政村之间的经济、交通联系, 形成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镇为增长点、以各行政村为节点的点轴发展模式。规划东西向、南北向两条发展轴线呈“Y”字型相交, 通过充分发挥交通干线及各节点的龙头作用, 带动周围农村全面发展, 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 产业发展规划

针对城镇已有钛业加工基础, 现有荔枝、西瓜等特色资源, 继续强化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同时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钛加工为主导, 着力构建以农副产品加工为辅的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以乡村为农业基地, 镇区为工业中心的产业空间格局, 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以工哺农、以工促农、以工带农,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四) 城乡空间管制

充分考虑城乡空间发展走向以及土地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针对不同地域制定不同的对策。城镇及村庄建设用地应尽量避开基本农田、水源、重大基础设施等, 并将基本农田、水源、交通走廊、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同的空间建设内容纳入到建设用地的分区管治之中。将镇域空间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已经建设区4种类型, 依据镇域空间的特征和内部功能, 对各类型空间进行范围界定, 并相应提出建设管治要求及空间发展的优先次序, 使城镇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得以统筹发展。

(五) 交通设施规划

在镇域范围内, 规划建设与市区、县城的联系通道。市、县城区与濛江镇区之间、濛江镇区与藤县各城镇之间要有一定级别的公路相连, 一般要达到三级公路以上标准, 并尽量与重要交通干道、交通骨干线相连接;规划网络化的公路交通, 加快镇域内道路的建设步伐, 镇区与行政村、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一般要有四级公路相通。镇域内加快乡村公路建设, 以原有机耕路为基础, 规划拉通镇区至各行政村的路网, 提高镇域路网等级和通达度, 以强化城乡联系。

三、结语

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在充分认识促进城乡统筹规划重大意义的同时, 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需要脚踏实地、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邓启明.论小城镇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J].福建论坛, 2004, (4) .

[2]李迅.创新编制城乡规划[J].建设科技, 2005, (8) .

[3]李炳坤.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人民论坛, 2006, (8) .

篇4:溆浦县桥江镇总体规划

(2008—2012年)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引言

一、水江镇情

二、机遇与挑战

三、规划原则

四、规划依据

五、规划期限和范围

第二章 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二、发展目标

三、发展步骤

第三章网点布局

一、“二大”层级

二、“三大”功能区

(一)商品交易功能区

(二)商业服务功能区

(三)现代物流功能区

第四章重点项目

一、综合市场

二、星级酒店

三、矿山设备专业市场

四、现代物流园区

五、休闲娱乐城

六、餐饮名店

七、星级农家乐

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

二、加强领导

三、改善行业管理

四、加强规划管理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第一章 总则

引言

水江镇作为南川区的第一大镇,幅员面积广阔,交通便利,工业企业较多,特别是中铝集团入驻及其配套项目相继建设,为水江镇带来了大量的流动人口以及匹配产业。现有的商业网点由于规模较小,加之市场体系不规范,功能不齐全,满足不了需求。为了更好地规范市场体系,促进水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快水江镇商贸流通发展的速度,全面提升商贸流通发展水平,特制定《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2008-2012)。

一、水江镇情

水江镇位于南川区东部,幅员面积233平方公里,全镇辖8个居委、9个村,56个农业社、48个居民小组,耕地面积40058亩,林地面积189548亩。总人口60566人,其中在籍人口53278人,流动人口7288人,城镇规模3.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6800人。

水江镇距城区26公里,分别与涪陵、武隆等区县接壤,距乌江、长江航线仅80公里,石雷公路贯穿全境;渝湘高速公路在水江设有互通式立交出口;南涪铁路将穿越境内;南涪高速公路也将起于水江。镇内形成了村村社社通公路的交通网络。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以铝、煤为主,已探明的铝储量达8000万吨,煤储量达6000万吨,大理石、方解石、石灰石等遍布全镇。境内森林覆盖率为51.7%,农副产品资源得天独厚,是发展食品加工、药品生产的理想之地。

境内现有重点项目三个:一是重庆市80万吨氧化铝项目;二是渝湘高速公路;三是南涪铁路。

随着渝湘高速公路的修建,南涪铁路的动工,中铝80项目的建设,相关配套企业的投入,为水江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二、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一是随着我镇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不断深入,中铝集团的入驻及其配套项目的建设,带来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逐年增加,为商贸流通产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随着80万吨氧化铝工程的峻工,我镇的财政收入将翻三番多;2007年渝湘高速公路界水段的建成通车,使南川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南涪铁路也开工建设。经济的加速发展和交通的带动,促进城市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为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穿

三是中央、市、区对商贸流通产业的高度重视,把商贸流通产业作为先导性产业来抓,并积极实施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战略,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二)面临挑战

一是我镇现有的流通规模与城市的快速发展不相匹配,人均消费水平低。社零总额与人均社零额与经济较发达的乡镇比,差距十分明显。

二是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市场体系不成熟,限制了商贸流通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三是上规模、上档次的商贸流通企业少,中小流通企业经营开拓能力不够,商业文化建设滞后,文明经商意识与全民文明消费意识较弱,市场诚信度不高.三、规划原则

本规划按照引导培育、市场机制、企业行为、粗细相宜、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强化辐射、可操作性、利民便民等原则进行。

四、规划依据

本规划依据《重庆市中心镇商业设施建设规范》(试行)、《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南川区经济

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南川府发﹝2007﹞88号)、《重庆市南川区商业网点规划》(2008-2020)、《南川区水江镇总体规划》和《南川区水江镇“十一五”规划》以及相关文本,对水江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网点布局、发展重点、保障措施等进行了规划。

五、规划期限和范围

本规划期限从2008年起,到2012年止。规划对象范围包括全镇批发业、零售业、物流业、餐饮休闲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行业的网点建设和布局规划。

第二章 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工业基地、新兴城市、交通枢纽、商贸重镇”为目标,实施以城建市、以市兴城、城市一体、协调发展的商贸发展战略;与水江特色、优势和产业互动发展;生产性商贸流通服务业优先发展,生活性零售商业服务业有序递进发展。使商贸流通业成为水江发展的支撑性产业,初步展现小城市现代商业的风貌。

二、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培育新型商业业态。初步形成以新建综合市场为核心、南陵大道为辐射带的镇级商业中心区,以各街道门点、村级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为基础网点的市场网络体系。把水江建成面向武陵山区、辐射渝南黔北的区域性商贸城镇和物流中心。

到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亿元,年平均增长13%左右。集市贸易成交额3亿元,年均增长13%;市场面积 20000平方米,增加12000平方米。零售商业面积60000平方米,增加35000平方米,人均2平方米;商贸企业20个,个私商业经营户达到2500户,培育贩运大户5户;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 20%左右,增加5个百分点;流通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口的比例为15%左右;增加10%。逐步形成与水江镇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相适应的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商贸流通产业。

三、发展步骤

第一步,2010年前,集聚、重组、整合现有的商贸流通资源,新建能吸引客商的商业设施,规划一批有利于本地产业发展的相关专业批发市场和终端消费产品集散交易消费地。建成初具现代商业特征的居民消费服务业网点,形成比较齐全的商贸服务体系。

第二步,2011年至2012年,积极引入资本、品牌参与,将水江打造成矿产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具影响的营销总部基地;在城镇中心和主要社区,引入现代化的商业服务业种业态和品牌连锁企业,形成功能完善的城镇商务服务体系;培育具有水江文化特色,以镇级商业中心区为亮点、以社区商业服务中心为骨干的现代零售餐饮服务网络。

第三步,2012年后,与镇内其它产业和周边城镇有效整合,形成铝工业、煤炭和矿山机械(电)等配套产业及相关产品的大产业、大流通、大市场,成为成为南川东部的重要增长极和经济副中心,成为有水江特色的、近悦远来的商业、休闲重地。

第三章网点布局

结合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加大商贸设施建设的指导力度,逐步实现“商住分开、人车分流、立体开发、集中打造”。依据土地级差和功能定位,规划出水江镇域镇和村“二大”商业层级和商品交易、商业服务和现代物流“三大”功能区。具体范围和基本功能设立如下:

一、“二大”商业层级

镇一级以农贸市场片区等为中心,积极发展包括商务、商业、宾馆、餐饮、娱乐、休闲业等商贸流通项目,并加快公交、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网点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聚集人气。

要重点引进大店、名店,开办连锁超市,兴建规范室内集贸市场,发展品牌专卖店、便利店、餐饮、修理、旧货调剂、休闲健身、娱乐等商业业态业种。

村一级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抓手,加快村一级流通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现代流通。针对农民消费、农资销售和农产品流通等问题,不断完善以“日用品便民放心店”和“农资便民放心店”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流通体系,实现村村有商贸综合服务点,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便利、实惠、安全的服务。同时结合乡村旅游,培育特色“农家乐”。

二、“三大”功能区

(一)商品交易功能区

区位:水江镇政府至南陵大道西南片一带区域。

功能定位:镇域综合性商品交易功能区。

服务对象:本镇及周边地区居民。

主力业态和配套设施:主力业态为综合市畅专业市畅连锁超市、商畅便利店、专卖店和特色商业街等,配置公交、邮政、金融、信息服务等设施,以及其他设施。

建设培育重点:将南陵道打造成一条综合性商业特色街;围绕旧城改造,高标准建设水江大型综合市场1个;整合老街现有的商业网点资源,以一个大型连锁超市或商场为主力店,辅之以发展专卖店和专业店;积极培育镇政府附近的新建农贸市场,将其打造成为一定档次的专业市场;注重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强化品牌建设,建设社区商业服务中心。

(二)商业服务功能区

区位:南陵大道东北片至魏家祠堂安置点一带区域。

功能定位:打造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 “广场路一条街”。

服务对象:全镇居民及商务接待和大量的外来人口。

主力业态和配套设施:宾馆、餐饮、文化、休闲娱乐、金融、信息、医疗等服务设施。建设和培育重点:以建设1个星级酒店为重点,整合宾馆、餐饮、娱乐、金融、信息资源,将南陵大道东北片打造多功能、多品种、分工细的“广场路一条街”,带动魏家祠堂安置点成为休闲娱乐城。

(三)现代物流功能区

区位:位于水江火车站至中铝大道一带区域。

功能定位:南川东部的现代物流中心。

服务对象:主要是水江镇及相邻区域的企业。

主力业态和配套设施:配送、仓储和货运。配置金融、信息政务、停车畅加油站、再生资源回收等以及其他设施。

建设和培育重点:规划期内,依托渝湘高速、南涪铁路和公路铁路货运站等交通便利以及丰富资源和众多矿业企业优势,把南涪铁路水江站——大燕坪上安置点——中铝大道连片,建设以矿产品为核心,服务南川东部乃至渝南黔北地区的现代物流园区。并在中铝大道规划建设重庆市矿山机械(电)设备专业市畅落实和完善该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和商业设施建设,拉动本镇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第四章重点项目

一、综合市畅积极推进农贸市场片区等旧城改造工程,兴建12000平方米的水江综合市场;

二、星级酒店。引进业主,筹建三星级以上酒店。

三、矿山机械(电)设备专业市畅依托水江矿业的发达,将中铝大道培育为重庆市级矿山机械(电)设备专业市畅

四、现代物流园区。依托渝湘高速、南涪铁路,利用南涪铁路在水江建站和坪上安置点有大量的新建房屋门面的的条件,打造南川东部的现代物流园区。

五、休闲娱乐城。利用兴盛魏家祠堂安置点有大量的新建房屋门面的条件,打造休闲娱乐城。

六、餐饮名店。利用直营、联营、加盟等形式,培育一家以上餐饮名店。

七、星级农家乐。在乐村方向、宏图古城一线等地,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乐、观农家景”为主要内容星级农家乐5家左右。

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依托商务局和供销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立健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第五章 保 障 措 施

一、提高认识。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是扩大消费、拉动生产、增加就业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推动力量。因此,必须提高认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亲商、爱商、扶商的意识,大力推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二、加强领导。成立南川区水江镇商贸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能:一是协调解决商贸业发展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城镇道路建设规划等的相互关系,使各个规划能够相互衔接,有机结合,保证商贸业发展规划的实施;二是研究制定商贸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统筹解决商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商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改善行业管理。商贸流通业行业多,分散,规模小,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与人民生活十分密切。为了加强对这一行业的领导,在政府转变职能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办法,加强行业的自律。

四、加强规划管理。商贸发展规划一经政府批准,即应列入城镇建设规划一并组织实施,凡规划涉及的商业用地都应预留。要加强对商贸业规划的调控、监督和管理。重点加强对商业中心、商业设施以及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规模、布局的管理。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行用地政策扶持、税收扶持、规费优惠政策和环境优化政策。

1、规费支持政策。结合以后水电气销售价格调整方案,力争尽快实现工商企业用水、用电、用气同价。

2、土地支持政策。凡经区政府批准的物流项目,其用地可按工业用途出让。对利用存量土地发展的商贸流通业项目和来我镇投资兴建大型商贸流通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商贸流通规划的前提下,按有关政策规定供应土地。对列入全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的商贸流通中心区、重点项目需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的,在用地指标上给予倾斜。

3、金融支持政策。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商贸流通业项目。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的银行授信额度,发挥政策性金融对重点商贸企业的支持作用。对区政府确定的重点商贸企业,给予贷款担保、贴息支持。对中小商贸企业,通过再就业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方式,大力支持个体商贸服务业的发展。

4、外经外贸支持政策。对出口重点企业实行“五优先”,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参加国内外交易会,优先安排国际市场参展补贴,优先安排出口退税,优先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进出口押汇、打包贷款和封闭贷款,优先安排技改项目等。对区内已取得自营出口经营权资

格且已发生出口实绩的企业,区商务、财政、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要建档立卡,给予重点扶持。

篇5:溆浦县桥江镇总体规划

(一) 桂林荔浦县旅游战略规划中的SWOT分析

荔浦县位于泛珠三角地区的中南部, 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陆路黄金廊道上, 属桂北经济区南部, 位于广西区东北部、桂林市南面, 荔浦县人民政府驻地荔城镇位于国道321和323的交汇处, 是桂东北交通枢纽。

荔浦县地处桂林旅游的优拓区, 距离大桂林旅游圈副中心阳朔县城仅40km, 旅游交通十分便利。自1994年旅游业正式起步, 1998年进入产业化转型阶段, 整体上由接待为主向经济产业转化。在桂林旅游稳步上升的大环境下, 并充分地接受了桂林, 特别是中国旅游名县阳朔的辐射, 荔浦从2005年开始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截止到2008年底, 荔浦县已初步形成“四大旅游景区, 五大旅游线路, 六大旅游特色”的总体发展格局。

1. 发展优势 (strength)

(1) 资源品味较高。

荔浦县有“溶洞奇观冠天下”的世界级岩溶银子岩, 有“洞穴漂流穿九山”的世界级旅游洞穴丰鱼岩, 有号称“桂林山水第一湾”的国家山水胜境荔江湾, 有“华商会址揽文明”的龙怀景区, 有“森林生态绿意浓”的天河瀑布景区……突出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景观是荔浦县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

WINDOWS是一个使用广泛的操作系统, 同时也是一个被病毒、黑客攻击最多的操作系统, 这极大地增加了系统的不安全性, 影响了系统的可靠性。

(2) 区位条件突出。

从地理区位上看, 荔浦县居柳州、桂林、梧州三地市之间;从交通区位看, 荔浦县位于数条交通要道的交汇处, 是桂东北的交通枢纽;从旅游区位上看, 荔浦县紧邻大桂林旅游圈副中心阳朔, 是桂北大 (小) 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桂林市南部优拓区的重要节点, 区位条件相当突出。

(3) 承接条件良好。

根据《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8—2020) 》, 阳朔、荔浦、平乐、恭城等划归为南部优拓区, 功能定位为以阳朔为优拓区的发展核心和增长极, 强化区域发展的极点作用, 结合市场条件向荔浦、恭城、平乐辐射拓展, 形成一极多点的发展格局。其中, 规划明确提出将荔浦作为该区的重要节点, 依托其良好的地理、交通和旅游区位接受阳朔辐射, 与其进行产业联动, 通过串联旅游线路、联合营销等方式实现与成熟景区、知名景区的合作, 并借助阳朔的辐射效应迅速扩大市场规模。

(4) 发展基础扎实。

2002年, 荔浦县被评为广西优秀旅游县。2008年, 荔浦县委、县政府又提出“把荔浦打造成中国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截至到目前, 荔浦县旅游已初步形成“四大旅游景区, 五大旅游线路, 六大旅游特色”的产业发展布局;拥有3家4A级旅游景区, 1家3A级旅游景区, 4家星级宾馆, 8家旅行社营业部, 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980人。

2. 发展劣势 (weakness)

(1) 市场知名度有待提升。

近年, 荔浦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旅游接待人次也节节攀升。但由于缺乏资源的有效整合, 荔浦旅游发展呈现出的热、温、冷现象严重, 旅游的整体引力不足, 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制约了旅游市场的开拓。

(2) 旅游产业链有待完善。

旅游产业链中餐饮、住宿、交通、景区、娱乐、购物各产业密切相关, 荔浦县近年在完善餐饮住宿设施, 改善交通, 加大景区建设等方面有较大成效。但从整体上讲, 除金凤凰大酒店外其他均为不成规模小餐饮企业, 荔浦旅行社等三家地接社在接团和组团人数上效率有待提高, 导游员中未取得全国导游资格的占大多数, 相应的二十多家娱乐设施接待能力有限, 旅游购物设施不够完善。从大旅游的角度看, 承前通过对荔浦县旅游产业地位的分析, 可以发现目前荔浦县旅游业发展的产业关联带动作用不甚明显, 旅游产业链条未能有效的与农业、工商业等进行对接。

(3) 内部通达性有待提高。

国道321和323纵横贯穿荔浦县全境, 但若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 如前往杜莫镇的仙人洞、双江镇的官相樟树、穿岩、马山县遗址, 蒲芦乡的天河瀑布等旅游景点, 其交通多为乡间小路、碎石路面, 内部通达性需进一步提高。

(4) 产品结构性问题突出。

荔浦县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规模, 品位较高、多样性较强, 但从已形成的景观结构和已有的旅游产品结构看, 存在着景观类型少、资源开发层次浅、产品结构不能充分应和现代多样化旅游需求的问题。

3. 发展机遇 (opportunity)

(1) 国家扩大旅游消费的政策支持。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明确提出, 2009年中国将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 而农民消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将成为下一步扩大居民消费的五大重点领域。这一政策的出台将会催生新一轮的旅游热潮, 有利于荔浦旅游市场的稳步开拓。

(2) 适逢广西建设旅游强省战略期。2006年底, 广西提出建设旅游强省的发展战略, 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旅游产业素质提升、旅游市场秩序规范、创建优秀旅游市 (县) 和开展国际区域旅游合作。这有利于荔浦县进一步提高景区可进入性, 同时在现有三个4A级风景区的前提下, 进一步推进天河瀑布 (3A级) 等景区的晋级。

(3) 适逢阳朔建设世界级度假胜地。打造“世界最佳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是阳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8-2020) 的战略定位, 荔浦地理位置优越, 依托桂林, 承接阳朔, 321国道纵向贯穿荔浦县境内, 而321国道也是阳朔境内最重要的交通干线, 荔浦县可利用阳朔建设世界级度假胜地的契机, 进一步开发发展旅游业。

4. 发展挑战 (threat)

(1) 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协调。旅游开发与保护相互依存, 开发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保护是为了进一步开发。荔浦县的旅游资源除了丰鱼岩、银子岩、荔江湾、天河瀑布等有一定程度开发外, 其他大多数资源处于待开发状态。在旅游资源开发初期, 必然存在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协调二者关系, 在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环节上如何强化生态保护措施, 分批分层次开发, 是荔浦县旅游资源开发所面临的挑战。

(2) 市场竞争与区域合作关系的协调。从旅游资源特性角度上, 荔浦县的岩溶地貌景观与桂林、阳朔存在一定的替代性, 在旅游客源和促销市场上存在相似性, 这使得它与周边地区存在不可避免的市场竞争;同时, 就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角度而言, 荔浦县与它们又同属大桂林和泛漓江区域旅游圈, 这使得它们存在合作关系。如何协调旅游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将是荔浦县旅游发展战略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 SWOT模型的综合分析

SWOT-Matrix战略匹配是将外部和内部环境中的关键因素 (机会、威胁、优势和挑战) 在矩阵中列出, 通过组合匹配, 得出旅游发展13种策略组合 (表1) 。

(三) SWOT分析结论

目前, 荔浦旅游知名度尚不够高, 需通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充分开发建设好旅游发展的各种软硬条件, 围绕岩溶洞穴游, 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在开发中, 充分依托桂林, 接受阳朔辐射, 从资源、市场、产业等各个方面实现与阳朔旅游的对接。在此基础上, 加快旅游城镇化、产业化发展步伐, 形成大旅游、大发展、大产业的格局。当然, 目前荔浦旅游发展也存在诸多劣势及挑战, 但多倾向于宏观的产业层面, 这需要政府从战略高度上进行把握。

(四) 战略举措

1. 政府主导战略

荔浦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制定与各时期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相协调的旅游发展规划, 并加强规划的落实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旅游发展优惠政策和法令法规, 并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发挥政府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的主导作用, 为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强化大旅游意识, 加强协调合作, 积极采取计划、规划、经济等手段强化产业政策引导。简而言之, 政府主导, 即充分调动方面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 确保旅游业协调有序地发展。

2. 旅游城镇化战略

荔浦县应实施旅游城镇化发展战略, 通过利用马岭优越的地理区位, 将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作为城镇规划发展的一个核心内容来抓, 以良好的园区建设推动招商引资, 做到以资源引项目, 以项目引资金, 以存量引增量, 采用园区招商、规划招商、项目招商、产业招商等方式, 把旅游企业集聚到园区, 延长产业链, 形成聚集型园区经济, 推动形成簇群经济和块状经济。

3. 溶洞旅游精品化战略

品牌塑造差异, 精品铸就品质。实施精品化战略就是要进行差异化发展、个性化发展、品质化发展, 根据“打造荔浦成为世界级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发展目标, 依托荔浦品位较高的岩溶洞穴资源, 打造溶洞旅游精品, 突显荔浦旅游形象, 彰显荔浦旅游品质, 打造荔浦旅游品牌。

4. 阳朔-荔浦一体化战略

荔浦县位于国际性旅游城市桂林的南部, 紧邻国际休闲度假目的地阳朔, 其旅游发展自起步以来, 依托桂林, 承接阳朔的辐射。因此, 荔浦旅游的发展应与阳朔县进行对接, 采取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 按照“产品互补、交通互联、客源共享、信息互通、节庆共办、促销互帮、争议互商”的总体思路, 展开区域性旅游合作。

5. 旅游产业链构建及优化战略

近些年, 伴随国内掀起的旅游发展热潮, 荔浦旅游获得了快速发展, 并已成为荔浦县的支柱性产业。但就目前形势看, 应认识到, 一方面旅游业告别供给“短缺”时代, 旅游市场经营更趋激烈, 一方面新型旅游需求不断涌现, 旅游消费内容更趋多元, 而旅游自身的业态粗糙, 原有的管理与运作方式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新新形势, 产业链的构建及优化尤为必要。因此, 产业链构建及优化已成为实现荔浦旅游远景目标的一个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马勇, 周娟.旅游管理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63.

[2]李小东.SWOT分析方法在净月潭森林公园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 2005 (12) :25-28.

[3]叶勇宏.旅游规划的SWOT战略分析法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0) :8-11.

上一篇: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协议备案表(2018届)下一篇:我不是最弱小的四年级语文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