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2024-05-02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通用8篇)

篇1: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直线、射线、线段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或者说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两点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的平分线:一般地,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余角、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相交线

邻补角和对顶角 垂线 垂足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垂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及其判定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平行线的判定1.2.3平行线的性质1.2.3平移

三角形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全等三角形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者“SS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者“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者“ASA”)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者“AAS”)

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斜边和一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者“HL”)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等腰三角形: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等边三角形:

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360°。判定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判定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八上85页到87页)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bc.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满足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22222四边形题: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平行四边形判定(5种):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 5.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矩形(3种):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菱形(3种):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4种):

1.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

4.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四边形。

图形的旋转:

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旋转的性质: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两个图形在旋转后能重合的对应点叫做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

多边形

正多边形外角和360°。

正多边形内角和(n-2)×180°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弧,弦,圆心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优弧和劣弧分别相等。

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

同弧或者等弧所对的圆周角角相等。

半圆(或者)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内切圆和内心:

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lnR 180nR2圆心角为n°的扇形面积是:S

360连接圆锥顶点和地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锥的母线。

相似

我们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如果他们的角分别相等,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的比叫做相似比。

篇2: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正整数整数零有理数负整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实数数正分数 分数负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负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pq(分数)的形式

2、无理数: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无限不限环小数,如1.***„„;特定意义的数,如π、sin45°等。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的相反数是-a;(2)a和b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a≠0)的倒数是

1a;(2)a和b 互为倒数ab1;(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a,a0a0,a0 a,a0(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先(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0,称a叫a的平方根,a叫a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3)立方根:3a叫实数a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用减法确定

五、实数的运算

1、加法:

2、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

(1)同号取正,异号取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n个实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3)乘法可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4、除法: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0不能做被除数。

5、乘方与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6、实数的运算顺序:乘方、开方为三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算,加、减是一级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不同级的运算,先算高级的运算再算低级的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运算。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运算。

六、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1、科学记数法:设N>0,则N= a×10n(其中1≤a<10,n为整数)。

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精确度的形式有两种:(1)精确到那一位;(2)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代数部分 第二章:代数式

一、代数式

单项式代数式有理式整式多项式

分式无理式

二、整式的有关概念及运算

1、概念

(1)单项式:像x、7、2x2y,这种数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系数。(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都叫多项式的项。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

升(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降)幂排列。

(3)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2、运算

(1)整式的加减:

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2)整式的乘除:

幂的运算法则:其中m、n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amanamn;同底数幂相除:amanamn;幂的乘方:(am)namn积的乘方:(ab)nanbn。

乘法公式: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

2、常用的因式分解方法:

(1)提取公因式法:mambmcm(abc)

(2)运用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a2b2(ab)(ab);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3)十字相乘法:x2(ab)xab(xa)(xb)

(4)运用求根公式法:若ax2bxc0(a0)的两个根是x1、x2,则有:

ax2bxca(xx1)(xx2)

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

(2)提出公因式或无公因式可提,再考虑可否运用公式或十字相乘法;(3)对二次三项式,应先尝试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不行的再用求根公式法。

四、分式

1、分式定义:形如AB的式子叫分式,其中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

(1)分式无意义:B=0时,分式无意义; B≠0时,分式有意义。

(2)分式的值为0:A=0,B≠0时,分式的值等于0。

(3)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做最简分式。分式运算的最终结果若是分式,一定要化为最简分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

(1)

ABAMBM(M是0的整式);(2)AAMBBM(M是0的整式)

(3)分式的变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五、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概念: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

(1)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式的二次根式叫最简二次根式。

(2)同类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之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3)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常用的有理化因式有:a与a;abcd与abcd)

2、二次根式的性质:

(1)(a)2a(a0);(2)a2aa(a0)a(a0);(3)abab(a≥0,b≥0);(4)

abab(a0,b0)

代数部分

第三章:方程和方程组

一、方程有关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

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或方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方程的增根:在方程变形时,产生的不适合原方程的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二、一元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a≠0)

2、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其中x是未知数,a、b、c是已知数,a≠0)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b24ac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Δ<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无解;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5)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若x1,x2b2是一元二次方程axbxc0的两个根,那么:x1x2a,xxc12a

三、分式方程

(1)定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分式方程的解法:

一般解法:去分母法,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

(3)检验方法:一般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最简公分母,使最简公分母不为0的就是原方程的根;使得最简公分母为0的就是原方程的增根,增根必须舍去,也可以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

四、方程组 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般形式:a1xb1yc1(aa1,a2,b1,b2,c1,c2不全为0)

2xb2yc

2解法:代入消远法和加减消元法

解的个数:有唯一的解,或无解,当两个方程相同时有无数的解。

(2)三元一次方程组:

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二元二次方程组:

(1)定义: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以及由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二次方程组。

(2)解法:消元,转化为解一元二次方程,或者降次,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代数部分

第四章: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知识点:

一、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

2、设未知数;

3、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作答;

二、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常见类型题及其等量关系;

1、工程问题

(1)基本工作量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常见的等量关系: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甲、乙合作的工作总量

(3)注意:工程问题常把总工程看作“1”,水池注水问题属于工程问题

2、行程问题

(1)基本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常见等量关系:

相遇问题: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

追及问题(设甲速度快):

同时不同地:甲的时间=乙的时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路程

同地不同时:甲的时间=乙的时间–时间差;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3、水中航行问题:

顺流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4、增长率问题:

常见等量关系: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增长的量;增长的量=原来的量×(1+增长率);

5、数字问题:

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10+百位上的数×100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方法

1、译式法:就是将题目中的关键性语言或数量及各数量间的关系译成代数式,然后根据代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等量关系。

2、线示法:就是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表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线段长度的内在联系,找出等量关系。

3、列表法:就是把已知条件和所求的未知量纳入表格,从而找出各种量之间的关系。

4、图示法:就是利用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它可以使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更为直观,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

代数部分

第五章: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知识点:

一、不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表示不等关系的常用符号:≠,<,>)。

2、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如a>b,c<0ac<bc.二、不等式(组)的解、解集、解不等式

1、能使一个不等式(组)成立的未知数的一个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一个解。

不等式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

2.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三、不等式(组)的类型及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

(l)概念: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要特别注意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l)概念: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解法:先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确定解集的公共部分。

注:求不等式组的解集一般借助数轴求解较方便。

第六章:函数及其图像

知识点: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关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点P(a, 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P1(a,b);

(2)点P(a, 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P2(a,b);

(3)点P(a, 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P3(a,b);

二、函数的概念

1、常量和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函数:一般地,设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三、几种特殊的函数

1、一次函数

直线位置与k,b的关系:

(1)k>0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2)k<0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3)b>0直线与y轴交点在x轴的上方;(4)b=0直线过原点;

(5)b<0直线与y轴交点在x轴的下方;

2、二次函数

抛物线位置与a,b,c的关系:

(1)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

(2)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

c>0图像与y轴交点在x轴上方;c=0图像过原点;c<0图像与y轴交点在x轴下方;

(3)a,b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a,b同号,对称轴在y轴左侧;b=0,对称轴是y轴; a,b异号。对称轴在y轴右侧;

3、反比例函数:

篇3:浅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法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兴趣教学法首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如果情绪高涨,就可以调动自身思维,集中大脑注意力,进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学生的情绪低落,便会影响到对知识的吸收。然而,兴趣是保证学生情绪、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最好的方法。教育心理学中明确指出,具有趣味性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思考、全神贯注,甚至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废寝忘食。数学学习需要学生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很多学生反应在自身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思维阻碍的现象,如果这个时候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便无法提升学习积极性,很难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十分重要,兴趣教学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地参与到思考之中去。其次,兴趣教学法还可以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思维,鼓励教师要培养学生反思和质疑的学习习惯。而兴趣教学法就是将学生作为主导,教师要注重活跃课堂氛围,塑造开放型课堂。以气氛带动学习,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对教师讲学和教材内容质疑,从本质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的策略

( 一) 以游戏丰富教学内容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数学学科中的理论知识十分抽象,因此,数学也显得十分乏味和枯燥,很多数学教师反映在自身教学过程中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一些小游戏,使初中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学习,在娱乐的同时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更深地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师讲解到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时候,a + b = b + a是加法的交换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和生动地对概念含义进行理解,教师可以选两个学生在讲台上站到一起,告诉台下的学生,张某某代表a,李某某代表b,张某某和李某某站在一起就是a + b,张某某 + 李某某 = 两个人,接着教师可以让张某某和李某某互相交换位置,再为学生讲解李某某 + 张某某 = 两个人,并且在黑板上写下两组公式,利用等量代换,张某某 + 李某某 = 李某某 + 张某某,由此推断a + b = b + a,教师通过组织小游戏,使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学习,并且将加法交换律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 二) 转变数学教学思路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这种单向教学模式,在单向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学生无论是否理解授课内容都要被动接受,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其实,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双向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所以,实施初中数学兴趣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根据学生来制定数学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适时地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针对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及时鼓励和引导理解偏差的学生。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分享学习的经验,做到取长补短,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 三) 布置作业要统筹兼顾

学生喜欢有选择地学习,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改变常态,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布置完作业以后,有些学习程度浅的学生反应作业很难,直接放弃。为了杜绝这一现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布置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两种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完成,同时,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要保证布置的题目60% 的学生都可以解答出来,30% 的数学题目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解答出来的,剩余10% 的题目是对数学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努力解答出来,教师还可以在作业中融入新课程和新内容,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新知识进行预习。在学生完成60% 作业的时候会产生自豪感,增强他们解决其他题目的自信心。这样的作业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他们真正热爱数学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初中新课改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要将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出来,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不断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将枯燥、复杂的数学概念转变成为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这样能够在加深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同时,挖掘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摘要: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增加了很多抽象的运算和概念,因此,很多初中生无法适应这样的转变,他们认为初中数学的理论概念过于枯燥,并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加上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导致初中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有些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渐实施,数学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本文就人教版初中数学兴趣教学进行浅析。

篇4: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字和语法 问题 改进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体系中的漏洞也在逐渐凸显。尤其是文字和语法方面的探讨篇幅较少,因此在教学上就会造成教师教学的不足。这就需要相关教育部门针对其中的不足,采取具体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初中语文的教育质量。

一、文字和语法知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

(一)文字方面

纵观人教版初中语文,文字方面所占的内容少之又少。文字作为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根基,一旦降低在语文篇幅中所占的比例,就犹如在逐渐抛弃中国的文化根基。因此人教版初中语文应该适当增加形声字方面的内容。中国学生认识和学习汉字的习惯主要源于文字的“读音”,因此与其让学生自己找寻学习的方法或者发现文字发展的规律,不如直接将其反映在教材体系中。对于形声字而言,大学《现代汉语》这样描述:新文字可以由字义部件组成,也可以由字音部件组成。这是一种根据字的形、声特点造字的方法,以此为文字基础造出的字称之为“形声字”。现代文字中,有很多字都是由此而造,比如“桐”字。形符是木子;声符是同字。分别表示树木一类和“同”音。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字体认识还不够全面,因此这样的定义对于他们来说,不够全面想,需要注重修改。

(二)语法方面

“主谓语和非主谓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对于这一章节的内容是这样描述的:单句和复句是句子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则是构成单句的两大成分,但是主谓短语是构成主谓句的重要成分。站在谓语构成部分角度来看,主谓语句根据词性又分为动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等。比如动词谓语句,是由动词短语或者动词组合而成。例如“你去做吧!”“我正往我们公司附近的酒吧去”。有关于名词谓语句的例子为:每个人一盒月饼。主语谓语句的例子有:我做的饭,你可以吃完吗?

对于这样的内容描述,与大学《现代汉语》教材中描述的内容基本一致。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的认识和挑战。尤其是主谓语语句,大部分初中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可以适当予以修改和删除。

二、有关于文字和语法知识的改进途径

(一)文字方面

针对于上面提到的形声字演变问题,可以做出以下修改:形声字应该是由表示字义的语义符号和表示读音的语音符号组成。语义符号主要强调文字的归属意义;而声音符号强调文字的正确读音。比如“桐”字,语义符号是“木”字,声音符号是“同”字。

除此之外,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缺少关于析字的内容。初中学生认识和学习汉字的组合是提高扩宽他们知识面的重要途径,汉字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形体,而是以一种组合的形式存在,可以对不同组合的汉字进行拆离。比如“醉”字,其左边为“酉”,右边为“卒”。“睡”字的左边为“目”字,右边由“垂”字组成。“饭”字的左边为“食”,右边为“反”。“炭”字的上边为“山”,下边为“灰”。“浪”字的左边为“水”,右边为“良”。“唱”字的左边为“口”,右边为“昌”。由此可见,可以对汉字进行合理拆分和组合。以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博大精深,并在认识和学习字体过程中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语法方面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定义的“主谓语和非主谓句”是一种典型的层次分析描述方式。这种分析方式又称之为直接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s Analysis)。语法的构成特征和构造层次是直接分析法的客观基础,一个句子是由几个成分组成就可以直接判定这个句子的直接成分。其分析过程为:先是判定句子组成成分,再逐层分析。当一个句子成分由多个直接成分組成之时,才进行多分。由此可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其重心主要放在对句子的成分划分,从而严重忽视其句子的内涵或者成分的定义,初中生学习起来就会显得较为吃力。因此在中学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强调句子成分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句子的含义。这就需要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减少对层次分析法的描述篇幅,增加句子成分分析的相关内容。

结束语:

由此可见,加快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改革的步伐显得尤为重要。学者在编排有关文字和语法知识方面的内容时,应该根据初中学生自身涉猎的知识面进行权衡和排版,合理调整有关文字和语法知识方面的教育内容,适当删除或者增添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法,从而扩宽他们的文字和语法知识面,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淑波.当前初中语文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0,11:33.

[2]高敏华.莫让“玫瑰”在新课改中凋零——谈加强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有效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3:98-99.

篇5:初中化学知识点人教版

1、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中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3)对溶质为气体时,必须同时指明温度和压强

注:讨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只有在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对某中溶质而言”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2、物质的溶解性

(1)溶解性:指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的能力

(2)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也于温度、压强有关

(3)同一种固态物质在同一溶剂中(通常为液态)的溶解能力于温度有关:

①温度升高时,大多数固态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所溶解的量增多。

②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所溶解的量是一定的

3、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四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②标准:在100克溶剂里;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质量单位,常用单位是克。

(3)固体的溶解度在大多数情况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有的却相反,如Ca(OH)2在水中的溶解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1)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2)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4)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则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篇6: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

1、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其中前三类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孢子植物。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可以作为水污染的指示植物。

3.苔藓植物有茎、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没有输导组织);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4.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如:满江红、贯众)

5、菜豆种子结构: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

6、玉米种子(果实):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胚乳

7、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例子:银杏、兰等)

8、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根据子叶、叶脉、有无胚乳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竹子)和双子叶植物(梅)。

9、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10、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12、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水、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程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3、.根尖的结构: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成熟区(有根毛,吸收水和无机盐)。(自下而上)

14、芽还可以发育成枝条或花。

15、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氮、磷、钾)和有机物

16、花的结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 –里有胚珠)、雄蕊(花药,花丝)最重要的是雌蕊和雄蕊

17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的方式:昆虫传粉(虫媒花)、风传粉(风 媒花)、人工授粉

18、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的过程。

19、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受精完成后:凋落(花瓣、雄蕊、花柱、)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受精卵发育为胚。

20、区分果实与种子

果实:苹果、葡萄、西瓜、葵花籽、豆角、玉米

种子:蚕豆、绿豆、芝麻、花生、西瓜子、杏仁

21、水在植物体内的作用:a重要组成成分b保持姿态、硬挺c有利于光合作用d帮助无机盐的运输

22、水在生物圈中分布是不均匀,也影响了植物的分布

23、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24、导管: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自上而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25、木本植物茎横切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有形成层植物能长得很粗);木质部(有导管)。

26、蒸腾作用的意义:a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b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c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d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27、观察叶片的结构:表皮(上、下、气孔)—保护组织、叶肉(叶绿体)—营养组织、叶脉—输导组织,徒手切片法

28、气孔:气孔一天的变化(水、风的影响);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组成;从气孔进出的气体有: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

29、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30、节水农业:畦灌、喷灌和滴灌的用水比例大约为10:5:3

3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a暗处理、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消耗b叶片遮光、对照实验c酒精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d加碘染色、碘遇淀粉变蓝

3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能

33、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原料、产物、条件、场所、能量变化

34、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满足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②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③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④提供氧气

35、叶绿素的生成需要光(韭黄、蒜黄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光下会变绿)

初一生物基础知识

了解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高山上,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影响植物的分布。南橘北枳,也是温度。沙漠里水影响植物的分布。光影响海带的颜色。)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藻类与真菌的共生,根瘤与固氮菌的共生、蛔虫与人的寄生)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沙漠中的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适应、海豹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旗形树对大风环境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答题时不能写生物改变环境,只能写影响!

3.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又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适应性有普遍性和相对性,不能永久适应。现存的生物是环境对生物的自然选择,自然界总是存在不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但是环境总是会选择适应性强的有利变异。所以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如:自然界总是存在抗药性细菌和非抗药性细菌,但是药物会选择抗药性细菌,所以抗药性细菌越来越多,一代代选择下来,所以会出现超级细菌。

4.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如:鱼的形态结构,游泳是与它生活在水中相适应的。

四、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一条河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不能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只有生物部分。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食物链: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答题时注意有些吃与被吃关系最好填捕食关系

4.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6.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生产者数量最多,总能量最多;最高消费者数量最少,总能量最少。

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最高消费者有毒物质最多。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最复杂,所以稳定性最强。

五、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只是大体的划分,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六、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提供70%氧气)、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最差)等。

篇7:人教版初中英语知识点

人称代词代替人和事物的名称,分为主格和宾格两种形式。

1、主格用来作句子的主语、表语。如: I often go shopping on Sundays.(星期天我常去购物) / Are they from Brazil?(他们是巴西人吗?) / Where have they gone?(他们上哪儿去了?) / That’s it.(就那么回事) / It’s he!(是他!)

2、宾格用来作及物动词或者介词的宾语。如:Who teaches you English this year?(今年谁教你们的英语?) / Help me!(救救我!) / We often write letters to her.(我们常给他写信)

3、人称代词作表语或者放在比较状语从句连词than或as之后时,可以用主格形式,也可以用宾格形式,口语中大多用宾格。如:--Who is it?(是谁?) –It’s I/me.(是我。)

4、 三个不同人称同时出现,或者主语中包含“我”时,按照“you→he→I”的顺序表达。如:

Both he and I are working at that computer company.(我和他都在那家电脑公司上班) –Who will go there?(谁要去那儿?) –You and me.(你和我)

篇8: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一、人教版初中语文文字知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教版初中语文几乎没有文字方面的内容。汉字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在《中国语和中国文》中说:中国的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情形非常适合, 所以它是必不可少的。中国人抛弃汉字之日, 就是他们放弃自己的文化基础之日。所以我们以为, 人教版初中语文可以增加形声字方面的内容, 因为学生是根据读音来掌握系列汉字的。与其让学生在摸索中寻找汉字组合的规律, 还不如在教材中讲明。对于形声字, 大学《现代汉语》如是说:

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由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 这种造字法叫形声。用形声法造的字叫形声字。如“桐”字, “木”是形符, 表示属树林一类, “同”是声符, 表示读“同”音。

我们认为, 这样的说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不太适合的。因此有必要修改为:

由表示字义的语义符号和由表示字读音的语音符号组成的汉字, 这种组合成字的方法叫形声。语义符号, 表示字的意义归属。声音符号, 表明字的读音。如“桐”字, “木”是语义符号, 表示属树林一类, “同”是声符, 表示读“同”音。

另外, 人教版初中语文还可以增加析字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汉字是组合而成的。实际上, 学生从小在习得汉字时, 就已经注意到汉字是组合而成的, 是能够离析的。有这样一则故事表明我国从很早就注意到析字了。即:

孔子到处传播政治主张, 为人所称道。一天, 他与众弟子坐马车到一个地方去讲学, 途中, 见两个顽童在玩耍, 子路忙停车, 喝令他们离开, 孔子连连责备学生, 下车客气地对他们说:“我们有要事在身, 请让我们过去吧。”顽童甲好奇地问:“你们有什么要紧事呢?”孔子满面笑容地说:“传道讲学。”顽童乙接口说道:“既然是传道讲学, 那一定饱有才学。”孔子谦逊地说:“岂敢?”顽童甲提出条件, 我问你几个字, 你猜得出便过去, 说罢, 就念:“一点一点分一点, 一点一点合一点, 一点一点留一点, 一点一点少一点。”孔子不假思索地答:“这是汾、洽、溜、沙四个字, 对吗?”顽童说对。孔子笑着说我也问你几个字, 随即吟道:“一横一横又一横, 一竖一竖又一竖;一撇一撇又一撇, 一捺一捺又一捺。”两个顽童想了许久, 答不出来, 孔子说:“还是回学堂读书吧, 别在路上玩了。”后来, 他们从塾师那儿得知, 孔子所吟之字为“森” (例句来源请参考庄文中, 1999) 。

可见, 析字在古代是从儿童就开始培养的, 早在孔子时代就已经存在, 直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为什么在现代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就见不到了呢?我们以为, 这方面的内容不能缺失, 应该加以有效补充。析字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是较常见的。如:

从前, 有一位老员外, 寿诞之日, 三个女婿来为他拜寿, 他非常高兴。但是, 酒案前要行酒令, 这酒令要两个字合成一个字, 还要有个古人名。大姑爷首先开口:“酉卒念醉, 目垂念睡, 吕洞宾前仰后合, 也不知是要醉, 还是要睡?”二姑爷说:“食反念饭, 山灰念炭, 吕蒙正哆嗦乱颤, 也不知是要炭, 还是要饭?”三姑爷说:“我识字不多……”岳母在一边插嘴说:“三姑爷不要慌, 好好想想。”三姑爷抬头一看, 岳母头上花枝招展, 想起一位古人名, 接着说:“水良念个浪, 口昌念个唱, 丈母娘似笑非笑, 也不知是要浪, 还是要唱?” (例句来源请参考刘光成, 2007)

“酉+卒=醉”, “目+垂=睡”, “食+反=饭”, “山+灰=炭”;“水+良=浪”, “口+昌=唱”。通过这则故事, 我们了解到, 汉字是组合而成的, 也可以拆分开来。我想, 这将进一步有利于学生对汉字知识的深入了解, 会觉得学汉字、写汉字是一件趣味无穷的事情, 同时也会感受到我国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优美, 无形中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二、人教版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法知识不列入考试范畴, 语法教学可有可无。但是初中语文教材还是列入相关内容, 如人教版初中语文第21页中的“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一章中就有这样的内容:

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又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根据谓语的不同构成情况, 主谓句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动词谓语句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做谓语, 如:“你改悔吧!”“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修学校去。”形容词谓语句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做谓语, 如:“我母亲的气量大。”“我母亲心里又气又急。”名词谓语句由主谓短语做谓语, 如:“每人一盏殴灯笼。”主谓谓语句由主谓短语做谓语, 如:“我的讲义, 你能抄下来么?” (八年级下册第21页)

我们注意到, 这样的知识内容实际上与大学《现代汉语》教材中的知识相差无几。对于中学生来说, 尤其对于民族地区的初中学生来说, 接受起来困难很大。特别是主谓谓语句, 这个说法对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 是比较困难的, 建议取消。

再如人人教版初中语文第75页中的“句子成分”一章中就有这样的内容:

句子成分是组成句子的各个相关的部分, 包括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成分, 宾语是谓语的支配成分, 补语是谓语的补充成分, 定语是名词中心语的修饰成分, 状语是动词中心语的修饰成分。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句子都全部具备这些成分, 句子结构越复杂, 句子成分就越完备;这些句子成分并不是排列在一个平面上的, 而是分层次的。在一个主谓句中, 主语和谓语处在第一层次上, 其他成分则分别处于第二层次以至更低层次上。例如:“=”表示主语, “-”表示谓语, “﹏”表示宾语, “〈〉”表示补语, “ () ”表示定语, “”表示状语, 中心语不标号。

这样的知识内容实际上与大学《现代汉语》教材中句法成分的知识相差无几。对于中学生来说, 接受起来很困难, 实际上, 这是按照层次分析法划分出来的。层次分析法的定义是这样的:

层次分析法又叫“直接成分分析” (Immediate Constituents Analysis, 简称I C Analysis) 。直接组成一个层次的两个部分就是这个层次的直接组成成分 (直接成分) 。层次分析的客观基础是语法构造的层次性。其分析手续是:逐层切分出直接成分, 一般是不断二分, 只有当该结构包含的直接成分不止两项时才多分 (以上内容可以参考大多数《现代汉语》教材, 如黄伯荣、廖序东所编《现代汉语》) 。

层次分析法教学如不讲定义而只教学生直接划分, 估计会令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就算讲了层次分析法的定义, 学生也不一定搞得清楚。我曾在凯里学院人文学院给本科生讲解“层次分析”的内容花了两节课的时间, 有的学生仍然无法掌握相关内容, 在划分某些句子时仍然感到无能为力。这样的话, 对初中学生来说, 有必要掌握层次分析法吗?我个人以为, 在中学生阶段, 句子成分分析法似乎更适合中学生, 也有利于学生对整个句子的把握。因此有必要增加句子成分分析法的相关内容, 去掉层次分析法的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王本华.重读张志公走进新课标——语文教育现代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吕叔湘.吕叔湘全集·第七卷[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

[3]庄文中.中学语言教学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

[4]洪琛.摆正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位置[J].现代语文, 2006, (7) .

[5]袁东升.语法教学不能缺失[J].现代语文, 2006, (2) .

[6]郭永珍.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J].语文学刊, 2006, (2) .

[7]王红桥.中学生应该学点语法知识[J].现代语文, 2005, (11) .

[8]邓木辉.从教学衔接看中学语法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 2000, (12) .

[9]李兆新.端正思想改进教法——关于中学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2, (3) .

[10]刘光成.语文知识教学的历程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5) .

上一篇:《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阅读答案下一篇:中秋客户贺卡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