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庸武侠小说有感

2024-04-21

读金庸武侠小说有感(精选11篇)

篇1:读金庸武侠小说有感

读金庸武侠小说有感

迷上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从初中二年级开始,记得最早拜读的就是他的《射雕英雄传》。那栩栩如生的人物,那古怪离奇的武术招式总是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现在想来,还记忆犹新。

记得那时,我无意中发现一个同学在读《射雕英雄传》,出于好奇,我就借过来看看,没想到很快就被里面的故事和情节所吸引,总是抽些时间去阅读。开始父母也是反对,怕影响学习,最后看我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非常稳定,也就没有加以约束和制止,只是约法三章:不能在学校里看,不能影响学习,不能上瘾着迷……说实话,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养成了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也无形中提高了我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庸的武侠小说。

尽管这些年也读了不少名家的武侠小说,如:古龙、梁雨生、卧龙生、柳残阳……但我觉得都没有金庸的小说读起来耐人寻味,荡气回肠。比如古龙的小说,突出的是血腥的场面,很少有所谓的“侠气”,和精彩绝伦的招式。但金庸的不一样,他的小说主题比较分明,人物的刻画比较突出,尤其是对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来说,他着重的是对人性的描写,以及道德和伦理的描写。从他刻画的几

个英雄人物可以看出,他们是那么的善良和果敢,如此的侠义和仁慈、如此的卓绝和完美。如:憨厚淳朴的郭靖、侠肝义胆的乔峰、情深谊长的张无忌还有机灵古怪的令狐冲等。把中国原有的仁、爱、美等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金庸与其他作家的最根本区别。

同时,金庸对武术招式的描写也活灵活现,精彩纷呈。其招式之多、名字之怪,威力之大是其他武侠小说作家所能望向其背的。什么降龙十八掌、打狗棍法、九阴白骨爪、一阳指……提及这些我们都耳闻能祥,据权威人士介绍,金庸笔下的招式在武侠小说领域内是最多的。也是描写最细、最精彩的。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在百家讲坛中说的那样:读金庸的作品确实是一大享受,不读金庸就等于不懂一半中国文学。的确,金庸的作品除了在人物丰富,武功绝伦、故事生动的基础上之外,更让人读过有种回味悠长、令人深思、引人入胜的妙处。

另外,读金庸的作品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文字功底扎实,不管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还是对景色的描写,或者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都是入骨三分、出类拔萃的。词语之新颖、衔接之巧妙、描写之到位更是其一大特点。读他的作品,即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丰富知识,真是两全其美,其乐融融。

直到现在,我还抽些时间继续拜读他的大作,如《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神雕侠侣》……有的读了多遍,甚至每次读后的感受都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心情很舒畅。

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心情真的很舒畅!

篇2:读金庸武侠小说有感

还记得接触的第一本金庸小说我记得是《血溅迷宫图》当时不知是谁写的,且只是短篇,没想到读下去一发不可收拾,毫无间隙的读完了,随后就没读过他的小说,直到后来高三时读了《笑傲江湖》以后,渐渐迷上了他的小说。后来也就知道原来我读的第一本叫作《白马啸西风》,且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个“白”字而已。随后又读了“倚”、“连”、“书”直到我现我读完了金庸的十四部小说且加上一本《越女剑》,有的还读了几遍,我是个不喜欢重复的人,但回想起那个情节之时却不免要回头多看几眼,深究其原因,甚至是心理变化,却甚是精彩。

后来读的次数多了,有时就会不知不觉中融入小说之中,当然这就不免有些许感触,为的那小说中主人公的遭遇而扼腕叹息,或为那百折回肠的情节而赞叹,也为那书中所传颂的精神产生共鸣,现例举几例希望可以共勉一二!

天龙八部这本书可谓集金庸小说之大成,其势甚宏,主人公萧峰可说是近乎完美的天神般人物,但对于其死每次读来都不尽扼腕叹息!英雄终究不是神,终有英雄的悲剧,萧峰虽为大宋所容,但不却不为本族所容更不为自己良心所容,那一刀终究还是下去了,何其豪迈,便是英雄,生,轰轰烈烈,死,亦当为鬼雄!是男儿也复有柔情,或许这一刀切去了兄弟,切去了众位豪杰,确把阿朱拉的近了,只不免塞上牛羊空许约,看不到羊边马儿走,幽幽水边流,美人英雄离去,空怅惘!

从这里我读懂了何为兄弟之义,又何为舍己而救万民于水火的菩萨心肠。连城诀虽为金庸的中篇小说,却不失为精品。主人公狄云朴素憨厚的性格令人过目不忘,然拜金者那种为夺财宝而透露出阴险奸诈残忍又使人观之胆寒,有为了财宝把女儿活活憋死在棺材里凌退思,有为了财宝不惜牺牲女儿终生幸福的戚长发,更有为了偷生而食结义兄长尸体的,其行为何其卑劣,其用心何其恨毒,其手法又何其老辣,但最后还不是一个个弄得不得好死,得到的却是有毒的金钱!细想来,却不禁痴痴一笑,一生之中要那么多钱“干嘛,又何必提心吊胆费尽心机去赚那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金钱!

从这里我读懂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生性豁达,放荡不羁,豪气干云,嗜酒如命,此何者也,令狐冲也!令狐冲是天生的隐士,一生之中只觉得能娶到小师妹就很幸福,可事与愿违,他有很多常人的悲哀,林平之横刀夺爱,师父师娘猜忌,内力尽失,却不得以酒消愁,愁断肠,用此种方法来作贱自己,此作法更接近于常人,所以令狐冲深得读者喜爱。他或许有点像张无忌有时会顺从自己的命运,但却比他强的多,豁达的他不曾为小事萦怀,于一正一邪之间傲然独立,此才是真性情男儿!

从这里我读懂了“拿得起,放得下,才男儿真本色也”。

当一十六弹指一挥间轻轻走过,一个大侠带着一颗几许幽怨,几许期盼的心和一只不知活了多少岁的巨雕在南海之畔苦苦等待,去等着那飘逸洒脱的仙子,而当等来的是一场空时,心口像锤击一样,去绝情谷吗?只能空想倩影,去找吧,去追日落吧只盼这落日不要落下,不要把这仅有的希望带走,然而终究还是落了,如同心的落幕无声无息却已经死去,惟有一跳以殉那纯洁的仙子,就是这跳看到了爱的真诚,看到了重逢的希望,杨过这位孤傲的侠者,痴情一片,惟别而已,黯然销魂,侠之风流唯君尔!

从这里我读懂了什么叫从一而终的爱情。随着读书的深入,我开始读他的一些评论本,以及各位大家对其中人物的剖析,原来发现这不仅是一种娱乐,或许还称不上是玩物丧志吧。从我而言我对金庸小说不敢妄下断言,不免贻笑大方。但其情节之精,构思之巧,语言之美,是其他小说家不可同日而语的。虽说有金(金庸)古(古龙)柳(柳残生),却说柳残生吧名字都不大响亮又怎见其小说高明之处;读古龙之书却有一种紧促之感,因为古龙惯用短句有气势,究其文化底蕴,气势之大却不免稍逊一筹;且说梁羽生吧,其小说可谓虎头蛇尾,往往看了前章就会知道后章,他的小说在我看来只能是散文化的语言很优美,却很空洞。

篇3:金庸武侠小说的人文精神

一、人性的描写

人性指的是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 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我们分别从道家的追求、佛家的追求和儒家的追求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 道家的追求

道家思想强调的是逍遥、大气、厚德载物, 其追求的是至情至性, 实现自我。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独孤求败。他壮年以后天下无敌, 于是埋剑于冢。从“剑冢”可以得知他的一生用剑分为利剑、软剑、重剑、木剑和无剑。当他达到无剑境界的时候就是放弃手中的剑的时候, 这时他才做到了收放自如、随心所欲。老子主张“塞其兑, 闭其门”, 强调的是意识的回收, 是因为道家确信人的主观精神力量是无穷的, 放纵自己的性情, 就可以实现自我价值。所以说“无剑”于人于事是不再执著的方式。独孤求败埋剑葬剑, 正是体现了道家收放自如、随遇而安的人生观。

(二) 佛家的追求

佛家思想强调勘破、放下、普度众生, 其对生命的追求是无欲、无求、无人、无我。金庸武侠小说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萧峰。

正如《天龙八部》文本中写的那样, “尘归尘, 土归土”。萧峰说, 他是被父亲从这雁门绝壁下扔回人世的, 现在又回到这里了, 这就是宿命。这种循环不能说不是佛家落叶归根的体现。与地藏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气质相似的是, 萧峰在世间历经了大荣大辱, 感受了爱恨情仇, 他在雁门关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选择了用生命平息民族战乱, 挽救苍天下百姓。这样的选择使其达到了“佛”的境界, 达到了真正的无我之境。

(三) 儒家的追求

儒家思想强调担当、承载、自强不息。传统的责任担当、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 都是儒家思想和家、天下结合的结果。可以说, 儒家追求的是为国为民牺牲自我的大气概, 大侠郭靖就是金庸先生为我们塑造的一位成功的儒侠。

在《神雕侠侣》第三十九回襄阳大战中, 郭靖攘臂大呼:“兄弟们, 今日叫鞑子大汗亲眼瞧瞧咱们大宋好男儿的身手!”三十年, 郭靖大半生的心血都交给了襄阳, 交给了大宋。郭靖几乎从未替自己考虑过, 他本可以携爱妻隐居桃花岛, 但是“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他, 所以郭靖终其一生都在驻守襄阳, 城在人存, 城破人亡。

二、历史的必然性

理性指的是对真理的追求, 是广义的科学精神, 在金庸的小说中体现为其作品反映的历史必然性。下面, 我们来看被很多读者认为没有任何历史背景的《笑傲江湖》。

东方不败在位时的壮景和历代王朝皇帝即位时的景象大同小异, 当权者绝对权力和不容侵犯的尊严显露无遗。而后, 他又不问教务, 甚至将教务交给了杨莲亭。杨莲亭既似历史上的专权宦官, 又像褒姒、妲己那样的妖妃, 他残害忠良, 玩弄权术, 将日月神教弄得乌烟瘴气, 怨声载道。而此时的任我行则是隐忍多时, 他不仅加强练功, 总结思考怎样统领日月神教, 还对日后神教复兴做了一系列的部署, 可谓是卧薪尝胆, 韬光养晦。这和历代封建王朝中的“逆臣贼子”谋取皇位的情景如出一辙。任我行第一次想到自己的独女任盈盈时, 感慨道:“唉, 此刻我女儿若在我身边, 咱们多了一个人, 也不致如此势孤力弱了。”他对自己女儿的惦记不是十几年来对盈盈的甘苦冷暖, 而是政治局势的优势劣势, 女儿在他心中充当的只是政治筹码。

同样, 当任我行夺取了日月神教的政权后, 他的统治手段无非落入了另一种极端———残暴。书中也通过令狐冲的心里话说出了人们对封建专治君主的讽刺和不满。《笑傲江湖》中从任我行到东方不败再回到任我行可以说是封建皇权在历史上不断更迭现象的再现。

三、民族的超越性

金庸小说中民族的超越性是不断发展的, 从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问世到《鹿鼎记》结束, 无不体现出作者对民族问题的深深思索。

《书剑恩仇录》中的乾隆是被作者丑化了的, 他不仅对乾隆的功绩绝口不提, 还将其塑造成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伪君子。文本中的乾隆被定位成一个汉人, 当他知道自己的汉人身份时, 曾想过复汉, 但是后来由于阻挠便放弃了, 做了一个伪满人。他欺骗香香公主, 承诺只要香香公主嫁给他, 他就放过香香公主的族人、陈家洛以及红花会, 但是乾隆的食言逼得香香公主自尽。书中乾隆想要保住秘密, 坐稳皇位, 派人去暗杀自己的亲弟弟陈家洛以及红花会诸兄弟。当他得知雍正在雍和宫留下遗诏, 如果乾隆复汉就废其帝位的时候, 他千方百计地用计火烧雍和宫, 并杀尽了太后的亲信。他做的几乎没有一件好事儿, 他的行为甚至让人不齿。

待到《碧血剑》问世, 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作者对异族观念的转变, 袁承志刺杀皇太极时的心理活动正是体现了这一点:“袁承志听了这些话, 只觉句句入耳动心, 浑忘了此来是要刺死此人, 内心隐隐似盼多听一会, 但听他四人商议如何整饬军纪、清兵入关之后, 决计不可残杀百姓, 务须严禁劫掠。”这都充分地说明金庸对异族的态度有所转变, 承认了皇太极的治国主张。

其后又经过了几部作品, 《倚天屠龙记》中真正对张无忌好的女子小昭、赵敏都是异族人, 《天龙八部》中的大英雄萧峰是契丹人, 这样的转变一直持续到最后的《鹿鼎记》。在《鹿鼎记》中, 我们可以发现康熙被塑造成了大智大勇、大仁大义的君主, 也无怪乎很多研究者认为康熙才是该作品真正的主人公了。该书中的康熙帝, 其大智, 削平三番, 巩固统一;其大勇, 16岁就擒鳌拜;其大仁, 韦小宝为康熙的臣子的同时却是天地会的香主, 康熙下旨赦免其所有罪过, 并在暗暗地寻访他;其大义, 打退沙俄入侵, 稳固疆土。这部作品中康熙的生活意义表现在稳固皇权和疆土, 维护民族的统一和团结上了。从《书剑恩仇录》到《鹿鼎记》, 金庸的小说体现的是从汉族独尊到民族平等的转变。

综上,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金庸作为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 为东方文明留下了令人咀嚼回味不已的人文精神。

摘要:作为中国独特文化的产物, 武侠小说以其独特的人文精神感染着大众。金庸先生作为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 其文本中也表现出浓郁的文人精神。本文从金庸作品中人性的描写、历史的必然性、民族的超越性三个方面对本问题进行了论述。

篇4:读《应律·小说卷》有感

最初知道老师,是我的家乡一位本土作家,刘中桥老师,让我代问他好!当然这个问好带了好几年才带到。也许是机会不合适,也许是各自忙碌,有时候碰面又忘记了,虽然这样,蔡应律老师的名字也在心里烙刻,痕迹越来越深,抹灭不了。

和蔡老师的接触不多,短短几次,不能说了解,只能观其形不卑不亢,品其性脱俗优雅。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包含着,正义勇敢,不畏强权恶势力。腰板儿挺得很直,犹如军人出生,伟岸的身躯,仿佛青松。雪压不倒,风雨不折。笑声爽朗,心底磊落,无怨无悔于天地间。更是充满了力量和阳光。不是阳奉阴违,不是柔弱无能,不是玩弄心机的人。相由心看,这是一颗有着血肉,有着善良,有着爱恨分明的心。这颗心非常非常强大,没有一些文人的酸腐,无病呻吟,牵强附会,也没有高人的故弄玄虚,夸夸其谈。有的是知识的积累,人生阅历的丰富,淡看云起云涌,笑谈山水,蔑视人间苟且之人,不齿之事,敢做敢为爱恨分明。

对于蔡老师这样的评价,不为过,甚至于还有不及。读他的书就会明白他的好,他的勤奋,他对艺术的执着,以及对生活的执着,对艰难困苦的不屈不挠,对善良的百姓阶级充满了满腔的同情和爱怜。

他众多的文字里,我先看的是小说。虽然是小说,却有着他一路走来的点滴浓缩在文字里,他的所想,所感,所爱,所恨。无不一一展示在我的面前。那些文字组成的画面,没有过多的渲染喧嚣,没有深刻的为写而写,但是一篇篇的读来,一种质朴更显诙谐的手法在描写无奈,心酸。读后心头留存别样的滋味,令心久久难以平息,一直萦绕在故事的那些情节里,很久自拔不了。

那篇《国庆·两天假》我是看了两遍,虽然就是写普通的两天假,一对新婚夫妇,想要团聚这么一个事。蔡老师没有像有的作家,大写特写,思念,想象见面时的情景,多么激动,多么彻夜难眠。而蔡老师只是分以A,B,A1,B1场景来写,犹如两条平行的轨道,对向行驶,没有交接。女方准备了一只肥鸭,在四等火车站,等那缓慢拥挤的火车.好不容易车来了,上车了,拥挤,肮脏,被列车员拧死的肥鸭,她只是想忍住站立不稳,忍住污秽空气。心里一只想不一会儿,烧鸭子就可以红烧好摆上桌,他们一起享受美味,享受相聚,享受这假期的美好。那时候的火车那肮脏,那拥挤,那污浊的空气,是如今人难以想象的。

男方也在收拾圆桶包,准备奔向女方的学校。那是我们孩提时代最流行的一款时装包,能相像那包的模样,也能想象匆忙的把一些衣物,塞进包里的毛躁模样,马不停蹄的赶往火车站。可是彼此都到了彼此的驻地,却不见彼此,一阵慌乱的急切寻找后,彼此已然明白,他们双方都在赶往对方的地方。就只有两天假,就只有那么一趟车,于是彼此在彼此的驻地守着失望,失落,无奈懊恼,过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又彼此赶回各自的单位,这个假期两天算是,赶路结束了。

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是遗憾的,看的读者是遗憾的,也是唏嘘感叹的。这篇作品写于八十年代,那时候没有如今的网络信息,通信都不发达,这样的遗憾在今天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生,而那样的事情如今听起来确实笑话,那样的年代已经离我们而去,而今令人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它却真实的存在过,令我看后扼腕感叹,造物弄人啊。

还有一篇《深山里的喜事》,那喜事是多么悲伤啊,陈规陋习举不胜举,男方家要承受巨大的精神,经济压力,特别是女方因为男方忘记带盐巴去,满桌佳肴无盐无味,伴着挑衅,讥讽和作弄。

就是这样的旧风俗,姐姐丝丝结婚那晚,因为相信起床穿了男人的鞋,以为以后的日子就不会被欺负,被躲在门后的婆婆看到了,立即喊人来将丝丝,惨无人道的暴打了一顿,就因为这样的婚姻,演变成了两大村落的战争,导致于他的父亲,一个外地人,有些科学常识的匠人,如此殒命,丝丝就此残疾,那婚姻不由得她们自己做主,那是家族村落的婚姻,深深感叹之余是酸楚,我沉沉的发出了一声声长叹,可悲啊,愚昧啊,那是什么世道啊!

笔墨细腻刻画每个人物的形,心,活动,场所,情节,无不引人入胜,看得心跌宕起伏。仿佛我就身立其中,吃着那无盐的菜,陪着藤藤几娘母悲戚的哀嚎,也仿佛我陪着新娘骑毛驴,到了夫家门口,没有进门钱,被娘家人拦着不准进。更有的是女方送亲客人那一桌的荤菜里,发现有块肉上有猪奶,女方哄闹着,要说法,要赔罪,要换一桌菜,正在不可开交的当口,藤藤上来一口吃了那猪奶,看到这里,仿佛那猪奶皮味还在我的口里,有些嚼劲,有些恶心,嚼到后来没有盐味,有些吞咽不小,却又不敢吐。

进洞房了,被人拦着需男人先进洞房,估计谁先进,谁不会受欺负的说法吧,夫家表嫂非要已经进去的藤藤出来,两个人一起进,藤藤对表嫂的抢白,让表嫂的脸红一阵摆一阵的不快表情,容易令人想起尖酸刻薄的小市民。一幕幕的在文章里闪现,我想要拍成电影不会比红高粱差,还没有那么粗俗不堪。蔡老师的文章难能可贵的,在当今盲目追求读者量,追求书畅销的当下,尤其小说中,不管不顾的加入了很多色情描写,尤其农村乡土题材文章或者故事。很多人迫不及待的看,看了就看了,那些粗陋的东西很难留存于世。首先那些描写难以面对我们下辈,再下一辈。这是我特别喜欢蔡老师的书之一,纯文学的描写。

那一篇《家当》,我一直觉得好像写蔡老师的童年和家世,那个和爹坐在滑竿上的男孩儿犹如地主少爷一样的孩子就是蔡老师。那每天黄昏去守着母亲坟墓的男人,他痴情,悲伤,难过,没有用特别的语句,却用每一件事,却表达了母亲离去给父亲带来怎样的深深思念。那外家姨妈的到来,是临终父亲将孩子交托于她,让孩子们日后有个照顾和依靠,所以父亲在病入膏肓时候,虚弱的让人搀着与那个姨妈拜堂成亲,并告诉了外家姨妈,家里的家当以及银子埋在何处,结果,对面姨妈偷听到了,并让自己的孩子,就是作者的老表去挖出来拿走了。后来的后来,一切都是那么苦不堪言,那么水深火热,父亲走的晚上,对面姨妈装睡着,任哥哥拍门呼唤,狠心的姨妈不起来看看几个孤苦无助无依的孩子,以至于哥哥很多年以来一直不理睬对面姨妈。

外家姨妈因为吸食鸦片,被判刑在石棉矿,失依的孩子们只好到表哥家,结果生活清苦,还染了一身疮,幸好有会理的幺姑奶,老姨奶,他们三个红耗儿一般的孩子,得以保住性命,那些小脚尖尖的女人啊,在我面前闪现,交替,她们的仁爱,善良,无不令人读后动容。

我一边读着,一边行走着,看着,那一个世纪以前的那条街,街上的那一家人,那家人里没有父母的孩子们,多么凄凉,多么沧桑,特备那个最小的男孩,仿佛一直在那棵石榴树下用尿和着泥巴……。雾气蒙了双眼。这样在解放时家破落的故事,父亲也讲过,虽然情节不一样,心境也一样,苦难一样。有些熟悉,有些遥远,依然牵扯着我的心脏,揪着的痛。

看完蔡老师的小说,我掩卷而思,久久难以入眠,望着窗外的星星,月光,思绪如潮,人生无常,生命无常。也明白了写作是一件没有投机取巧的文学之路,也不能凭空捏造,那样会犹如无根基的大厦,会漂浮,倾倒,令人读之无味。确实需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才具有生活气息,厚重感,令人余味无穷!更明白了,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世间一切都会美好!蔡老师的书还有很多很多,我只是读了一部,余下的时间,我将坚持努力的学习蔡老师的文笔,写作技巧,以及踏实做人,做文,无愧于心!

篇5:读金庸《笑傲江湖》有感

说来惭愧,大学毕业之前从未读过金庸先生的作品,因为印象当中金庸的武侠小说以武功招数见长,或许更适合男士阅读,而温文尔雅的女子绝不会被其吸引。偶尔从电视上看到翻拍的电视剧也是一掠而过,大概只知道谁谁谁有着怎样的奇遇,并没有留下太过深刻的印象。

前几天有位学生跟我聊起“坚持不懈与爱情的关系”这一话题,说到令狐冲与岳灵珊、任盈盈的爱情故事。为了能更好地与她交流,我开始了《笑傲江湖》的阅读。谁料想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接着又读了《天龙八部》,我想还会一直读下去…… 金庸先生的小说好在“立体”,以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儒家侠义为情怀、以儿女情长为经纬、以人性幽暗为副线。文笔精炼、能雅能俗,想象力丰富、常有神来之笔。三教九流、杂学兼收、深浅合宜。故事中的悬疑解谜,人生奇遇一直吸引着读者不断探寻。

读金庸的初衷是探寻爱情中是不是应该坚持不懈,执着追求可否得到真挚的爱情,所以重点关注令无数读者为之醉心的情感纠葛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一首元好问的《摸鱼儿》在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被李莫愁吟唱得淋漓尽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问题,谁能给出答案?

爱之无妄,情之执着,付之真心,甘之如饴。

岳灵珊情倾林平之,执着追随终遭弃。

金庸在小说开始就写出岳灵珊这位“小师妹”在众师兄之中的地位。她是师父的独生女儿,活泼好动,秀丽可人,爱与师兄们开玩笑,却又不失礼貌规矩,所以大家爱护迁就她。大师兄令狐冲对她一往情深,她对大师兄也是万般依赖。但她却选择了无论聪明机智,还是武功人品都比不上令狐冲的林平之。岳灵珊对林平之的爱情始终如一、坚贞不悔。林平之家里有钱,她喜滋滋地打扮了去作客;林平之落难被困了,她拼死追随;林平之是好人,她倾心爱他;林平之行为古怪,她仍一心护他;甚至知道了林平之与自己成亲,只是利用她作为掩护,好让自己“挥刀自宫”练习“辟邪剑法”,她也心甘情愿与他共同进退;世人皆遗弃他,她也不在意。直到林平之将她刺死,她最后一口气也是为他辩护,求令狐冲照顾林平之。得妻如此,夫复何求?读到这里,深深地为岳灵珊感到不值,她对爱情的执着换来的却是林平之对她弃之如履的背弃。但是假如我们真的是岳灵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相信着林平之对自己的真心,含笑离去,只为成全他心中所愿,或许这样的结局并不遗憾。真正成功的爱情不一定是相依相守,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是一种甘之若饴的状态,是否应该执着坚持,却不该一概而论。正如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杨玉环在面对李隆基的背弃时也是甘愿赴死,他们的爱情故事却仍是千古流传,感天动地。

令狐冲钟情任盈盈,迷途坚守回正途。

一个是正宗门派的大弟子,另一个是响彻江湖的魔教圣姑,令狐冲任盈盈本来是对立关系的敌人,可是却在上天的安排下,相爱了。令狐冲和任盈盈的.这种爱,超出了一般男女之间的简单爱恋,而在令狐冲被天下人指责,一个人孤军奋战的时候,也只有任盈盈陪在令狐冲身边。或许在所有人面前,任盈盈都是一个残忍的女魔头,是可怕的妖女,但是只有在令狐冲面前,任盈盈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会撒娇会害羞的妙龄少女,令狐冲让任盈盈回归了本性的纯真,而任盈盈也让令狐冲感受到了被爱的温暖。在面临整个武林施加的压力之时,令狐冲狂放不羁,不为世俗所累,执着地追求自己的内心所爱,最终将魔道圣姑拉回正途。同样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两人最后创造出隐退山林的潇洒之举。外界的干预从来不能将两个相爱的人分开,对爱情的坚守却往往能改变彼此。

东方不败畸形爱恋,心灵寄托共赴黄泉。

东方不败因修炼《葵花宝典》而备受争议,他挥刀自宫之后行为举止貌似女子,而他的爱情观也随之更改。或许是为了找回自己已经失去的阳刚之气,他深深迷恋上了杨莲亭这个彪炳大汉。他们之间的情感或许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爱情,但是也正是东风不败对这份情感的执着追求,毁了他的千年基业。杨莲亭仗着东方不败的喜爱,在教中为所欲为,激起民愤,最后令狐冲、任我行、向问天,任盈盈四人联手围攻东方不败,任盈盈折磨杨莲亭,东方不败回身去救,不及回防的情况下被偷袭成功,然后抱着杨莲亭双双倒于血泊之中。如果他不对莲弟执着,东方不败的基业或许真的可以千秋万载,然而那是不是他心中所念呢?无人知晓。

爱情可遇不可求。当它如期而至,忠于内心,付之真心;当它离去,坦然接受,问心无愧。外人只可评判不可干预,因为爱情,只有深陷之中才能体会它的真谛。

篇6:读小说《乞丐》有感

中午十分,正是人们用午餐的时候。美食街上的饭店里,坐满了用餐的男女老少。吃,成了这条街上这个时间点的主题,所有人都在吃,包括作者本人

也是匆匆赶回家吃午饭。

可是,作者回家的路上似乎并不“顺利”,有个面目讨人厌的老乞丐企图向他乞讨,作者没有发善心施舍,反而觉得乞讨影响了他的好胃口。

作者回家吃饭后,又喝了杯茶,抽了只烟,吃了点水果,最后上网的时候还品尝着比利时进口的巧克力。在我看来,作者应该是吃得很饱了,获取,

他并不饿,因为他饭前刚从咖啡厅里出来。

饭后,作者又去茶餐厅,喝茶打牌休憩。此时,作者又看到了先前的那个老乞丐,在一家火锅店门口乞讨。这时,已是过了饭点,饭店里的客人都吃饱

离开了,而乞丐还饿着,还不知道自己的午餐在哪里,或许,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一日三餐的概念了,有得吃就吃一口,没得吃就饿着。

经过不限努力,老乞丐终于讨得半碗吃剩的火锅锅底,此时,饥饿老乞丐却做出了惊人的举动,把本不多的“午餐”分给其它的乞丐吃。半碗锅底一分为三,

就只能是塞牙缝的.“开胃小菜”了。没几下,老乞丐就吃完了,她企图再次乞讨,却没有成功,只能失望走开。

这条街上的人,除了乞丐,所有的人都吃饱了,甚至连那张混在火锅锅底里面的餐巾纸也吸饱油。

我看到这里,顿觉人心冷漠、世态炎凉,所有人,包括给老乞丐火锅锅底的人,都没有一丝同情心,没有一点善良。此时,我又想起老乞丐残破的搪瓷盆上

篇7:读小说《脊梁》有感

作者:杜建林

清明假期间,除去给父亲扫墓外,闲来无事阅读了傅德岷的小说《脊梁》,这是一部反映辛亥革命时期川西成都地区崇庆县在四川保路运动和以后的护国运动中涌现出的一支农民武装如何从自发的阶级反抗逐步走向自觉的保路保国、为民谋福和讨袁护国、维护民主共和的爱国斗争道路的长篇历史小说。

小说塑造了川西同志军和护国军的西路军首领孙泽沛及孙家军弟兄在捍卫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帝制复辟、维护民主共和的战斗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爱民、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小说主人公孙泽沛从小读私塾,深受儒家忠孝文化的影响,敬老孝亲、兴亡有责、知恩图报、救危扶困是他的人生信条。为减轻家庭负担,读完术后去学木匠手艺,他木匠学成后,为报答师傅之恩而去抢童子,遭毒打,决心习武,夺得比武擂台赛的全能冠军;他因打抱不平被恶霸豪绅雷灵官逼上巴郎山落草成为头领,制订了“五不一专”的规矩,称为“义盗”;他胆大包天,拦劫满清王朝的皇粮,救济穷苦山民;案发后被抓,经多方营救,要问斩时逃出监狱;伤愈后逃往他乡,隐姓埋名,重操木匠旧业,不料保路风起,被同盟会员赵总保邀请返乡,拉起一支草根民众组成保路同志军,浴血奋战,四川独立时参加成都平叛和诛杀赵尔丰的战斗,后受北洋军的欺凌而自动解甲归田;护国军兴,他受老同盟会员四川讨袁护国军总司令卢师谛之邀,与川西“三杰”一起组织川西护国军,牵制袁军死党周骏和四川都督陈宧的部队去川南围剿蔡锷入川的护国军。在激战邛崃中,他有勇有谋以少 量兵力掩护大队转移。护国战争胜利后,他用自己的安抚金修了一座忠烈祠,将随他在保路护国战争中牺牲 的187位农民弟兄的灵位供奉起来,让他们的英灵长存,永昭后世。为寻求一条真正能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东出夔门到大洋彼岸的法国去找共产党人吴玉章,参加留法勤工俭学。

对照小说主人公,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首先有国家民族大义,要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为国家尊严和民族大义可以牺牲自我,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要心系人民群众,联系群众,了解群众所需和困难,甘当孺子牛,做人民的公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们在衣食无忧,享受生活的同时,还有一些群众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或者疾病、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生活困难、无以为继。作为党员干部要敢为人先,积极投身到当前的精准扶贫攻坚工作中去,用实际行动去帮扶困难群众,帮助他们寻找发展致富的路子,解决他们的困难。

我们在开展当前的扶贫工作时,不仅要扶贫,更要做到精准。首先要深入到贫困帮扶村摸底,调查了解联系村基础设施情况,村组织集体经济和支柱产业发展情况,村民户数及人口组成状况,贫困人口户数和人数,贫困人员致贫原因,对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进行登记梳理。在精准扶贫攻坚中,要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解决好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当地的发展打下基础,在解决老百姓的困难时,不能只局限于解决贫困人员的眼前困难,要着眼长远,更具贫困村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口状况等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寻找适合当地发展致富的道路,培育经济支柱产业,才能有利于当地和老百姓的长期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正真做到精准扶贫。

在精准扶贫攻坚中要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向贫困人员讲解国家的扶贫的相关政策、目的、意义和县委、县政府对扶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发展致富信心,引导他们坚定发展致富的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篇8:论金庸武侠小说人物的创新

1、复杂的人物背景

丰富庞杂的史实背景的融入是金庸小说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也因此, 在金庸设定的历史时势下, 一个个有着复杂背景的人物出现在故事中。《天龙八部》是金庸小说中结构最庞大, 人物关系最多样而复杂的一部小说。小说中对于乔峰这个人物的塑造可谓登峰造极。其中由他的身世背景而引发的曲折命运的描述, 是使乔峰这个人物成为经典的关键因素。发生在乔峰身上的悲剧是真实的, 一个大英雄, 大豪杰, 有力量可以做一切事, 但是却无法改变他自己的悲剧命运。金庸的武侠小说十分注重主角人物身世背景的创作, 在他的作品中, 人物关系交错盘杂, 一个主角人物身后是一个立体的关系网, 是一个充噬着爱恨情仇的武侠世界。这使得人物的塑造也更加立体、真实。

2、反英雄的主角人物

从《书剑》到最后的《鹿鼎记》, 看金庸作品中的主角人物的塑造, 是一条极其富有创造力和极需胆魄的轨迹。

郭靖是金庸小说中最出名的人物, 这个四岁才会说话的蠢小子, 浓眉大眼, 就凭他的傻劲, 不但练成了一身卓绝的武功, 而且还和古灵精怪至于极点的黄蓉, 一见钟情。可是郭靖也不是完美的, 他也经历过结拜兄弟的一再背叛, 决断时刻他也曾唯唯诺诺, 他的不解风情也害得美人落泪。同样在《天龙八部》中, 金庸更是把主角大英雄乔峰的命运写得悲惨至极。他悲剧性的人生起伏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至此, 金庸塑造了一个代表“人性”与道德规范冲突的“反面”人物。基于这一个意念, 金庸才有了《鹿鼎记》中的韦小宝。经历了前几部小说的创意转变和短篇中的小试牛刀, 金庸终于在《鹿鼎记》中终于建立了“反英雄”的韦小宝, 他这样一个出身于市井烟花柳巷, 没有知识, 没有文化, 也没有武功, 专会溜须拍马、投机钻营、见风使舵的混混, 却飞黄腾达、官运亨通。这种主角出现在传统武侠小说中那是不堪设想的, 是被认为违背武侠精神的。韦小宝他虽然在“道德”上, 违背了许多侠客的基本信条, 却因为在“人情”一面异常周到而讨人喜欢。对于传统的不屑和质疑, 《鹿鼎记》对传统武侠的回答是:“WHY NOT?”

3、人物强烈的真实感

金庸小说注重人物的思想道德、品味, 唾弃那种千篇一律的“武侠靓仔”写法及旧武侠漫无边际、过分渲染夸大武功的作法……注重人物的复杂性格、“人不可貌相”的描写……。要把人物塑造得真实, 就要把他们看做是真实的人, 是需要有“人性”的。不理想的, 才是真实的。

作品《连城诀》围绕一个坏字展开, 写人的坏, 写人性的丑恶。师父教徒弟武功, 故意弄错武功的口诀;为了争夺女人, 无所不用其极;做父亲的甚至狠心杀害自己的女儿。金庸将人们在利欲面前剥光。《连城诀》中人物的真实感来自对于人性丑恶一面的无情鞭笞。在现实中深感人情冷暖是是非非的读者对此无不产生共鸣。人无完人, 人间不可能只有喜剧。读者在金庸武侠的“真实世界、真实人物”身上产生了共鸣、找到了寄托。

二、女性角色的创新

金庸的武侠中“侠情”结合的特征非常鲜明, 在他的作品中, 情爱给人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女性人物在金庸武侠作品中往往对故事的行进起着纽带作用。

1、更加生动饱满的女性形象

在《天龙八部》这部小说中还有一个人大放异彩——阿紫。她行为乖僻凶残、极度自我为中心、喜怒无常, 金庸对她的塑造形象地解释了一个词——“讨厌”。她双目失明, 失而复得, 再得而复失。这一段也竟成为了故事的一大转折点。这首先印证了阿紫这个角色的生动和成功。

在《书剑恩仇论》中极少有对香香公主性格相貌的正面描写, 但是在许多金庸迷心中最美丽的女性角色却正是香香公主。“香香公主是人类最纯洁心灵、最美好的德行与最美丽的容颜的集中代表。”在香香公主这个人物面前, 主人公陈家洛显得是那么龌龊, 他的爱显得充满了虚假和动摇。在他的价值取向中, 民族大义固然重于儿女私情。然而在纯洁的香香公主面前, 民族大义或许是一文不值的。陈家洛想用香香公主的爱换取他的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胜利, 最终必将什么也得不到, 只有香香公主那空空的香塚。

对于典型的男性写给男性看的武侠小说, 金庸能如此, 已属不易。总体来说香香公主这个人物的尝试还是生动的、成功的。对于香香公主语言、举止、心里等侧面描写细致入微, 震撼人心。原本剑拔弩张的对阵双方, 竟然会被香香公主的美震撼得将武器掉在地上。读者也在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找到了自己心灵的纯净。

“男人真是奇怪, 大家不高高兴兴地一起跳舞唱歌, 偏要打仗, 害得多少人送命受苦, 真不知道有什么好处。”此言一出, 人间再无纷争。

2、颠覆传统的女性形象

金庸武侠小说既然着力塑造了大批性格鲜明、形象突出的女性角色, 那么自然也就颠覆了传统武侠中的女性只是单纯依附男性人物, 没有独立人格的单纯为小说“提鲜”的花瓶形象。

在《射雕英雄传》中, 金庸将天下最聪明的脑袋给了小丫头黄蓉。使得这个人物是如此地受人喜爱。若是按传统的“武侠靓仔”来安排的话, 小说中最聪明的应该是郭靖。金庸偏偏不这样, 相反, 郭靖被设置成了一个智商很低情商更低的“愚人”。这就体现了金庸的大智慧。在其他作品中也有性格鲜明, 令人咋舌的女性形象:殷素素自杀之际, 在张无忌的耳际讲了几句话:“孩子, 你大了之后, 要提防女人骗你, 越是好看的女人, 越会骗人。”殷素素自己就是一个美女, 她何尝骗过张翠山, 非但不曾编过张翠山, 而且和张翠山一起死。这个桥段不禁让人惊讶于作者对这个形象赋予的大智慧与强大的人格魅力。庸揭穿了“男人强大的神话”, “写出了某种真相”。

与聪慧善良的女主人公们不同的是另一类型的女性:怨妇。《神雕侠侣》中的李莫愁, 《侠客行》中的梅芳姑, 《天龙八部》中的叶二娘、秦红棉、王夫人、康敏, 《笑傲江湖》中仪琳之母哑婆婆。爱情的失败使她们变得乖戾、暴躁、自私, 甚至狠毒。金庸没有给她们做出正邪、美丑的定性, 每个女性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

温瑞安曾说, 在金庸身上看到这八个字:“有容乃大无欲则刚”。金庸大师给人的感觉是气定神闲、大富大贵而不骄。这种武学境界就叫做:“以无招破有招”。最终, 读者在金庸的武侠小说的人物身上找到了武侠的至高境界, 找到了一种新的侠骨柔肠。

参考文献

[1]倪匡.武侠小说大宗师——金庸[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7, 12:33.

[2]张卫东.新武侠五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7:24.

[3]孔庆东, 陈珺, 吕少刚.告诉你世界我相信——<书剑恩仇录赏析>[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8, 6:13.

篇9:读莫言小说《生死疲劳》有感

关于“生死疲劳”的书名,据说来自佛经中的一句:“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本书用了奇特的视角来描述高密东北乡西门屯西门闹在解放后被枪毙,转世为驴、牛、猪、狗、猴以及大头婴儿蓝千岁的所作所为以及所见所闻。书还没有看完,我就已经被主人公对生命所抱定的那份执着所感动:变成驴,要折腾;变成牛,要犟劲;变成猪,要撒欢;变成狗,要精神。从这些故事变换的主线中,我感受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对土地,对家国孜孜以求,永不言弃的顽强。

莫言因为用虚幻的手法,表现了真实的历史,才使人觉得它更加真实。人往往在得不到的时候,才寄希望于梦幻和想象。这就像在正常情况下,人就是人,怎么能与动物,尤其是和人类有着密切联系的家畜相互变化呢?英国科学家托马斯·赫胥黎是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他曾为维护达尔文《物种起源》这一科学著作,向反动的教会势力说道:“我正在磨利我的牙爪,已备来保卫这一高贵的著作。”他郑重的宣布:“我是达尔文的斗犬。”作为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赫胥黎恐怕比其他人都清楚人与犬的区别,但是为了捍卫真理,他磨利了的是自己的“牙爪”。同样将自己与动物相比的,还有清朝扬州八怪之一世称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由于他深深折服于明代有文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戏剧家之称,自诩“青藤道士”的徐渭,郑板桥自刻印章,称自己为“青藤门下走狗”。三百年后,齐白石曾作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这些都是名人,他们对世事的洞察和了解,远比我辈清楚,为狗?为人?读了《生死疲劳》,我似有所悟。

在小说里生死疲劳的是谁?是那个想要复仇或者说是求个公道的西门闹?是那个想跟随党的步伐的洪泰岳?是那个想有所作为的西门金龙?结果却是西门闹六度人界阴界的轮回,成为西门驴、牛、猪、狗、猴和大头婴儿蓝千岁,等到最后西门闹再也闹不起来了,数十年的风雨后,什么恩怨都已经放下。洪泰岳疯了,在可笑的文革后依然不肯放弃过去的政策,最终走向毁灭。西门金龙无疑是一个狠角色,为成事儿毫不顾忌亲情、爱情、人情,高密首富、时代改革的先锋、弄潮儿西门金龙最终因为自己的贪欲和命运的作弄,死在洪泰岳的手上。而文中最感动人心的却是一直追随土地,抑或是追随真诚的蓝脸,和他当年当长工时的老掌柜“西门狗”,在自己很早以前就挖好的坟墓里安详地躺下。谁是谁非?或许只有“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句佛语是最好的解答。其实,人活着就有疲劳,奔波的疲劳,空虚的疲劳;诚实的疲劳,说谎的疲劳……生命要经历几度“轮回”,才能大彻大悟,参透因果,回归本真?《红楼梦》里也曾有言: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关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指导老师:吴蕾 评委:位长安)

篇10:读李锐小说有感

李春彬

近看李锐的小说,感受颇深,主要有以下几点:

小说的重点,永远以人物为主。人物的言谈、举止、思想,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等是写小说叙述的重点。小说所写的是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感受,寒热、声音、气味、直到潜意识、第六感觉。且令这些感受相互作用,营造一种心理上的氛围。通过对这些客观事物的呈现,让人去感同身受。当然也有故事,也有情节,但故事在小说中并不很重要,故事只是作者思想观念的一个载体,且不是让作者说出来的,而是让读者感受到的。

写作从根本上来说,总须在作者心目中有一个大主题。李锐的大主题是地老天荒,悲悯情怀。在作者心中,总有一股厚重的悲悯感。基于这样的大主题、大调子,语言随意生发都在节奏中。这是优秀作家的共同点,也是看作者境界高低的标准。

李锐的小说多少次写到空旷、寂寥、黑暗、白光……种种意象,这些意象突出了他的这个大主题。他的小说总是那么深沉,好像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从李锐小说中的这一主题可看出,他这种悲悯情怀与沈从文相似。只不过沈从文小说形式上处处给人一种优美,李的小说则时时给人一种沉重。沈的小说如一曲柔美的低回的箫声,李的小说则如一首瓦罐击出的粗砺的古曲。

作为一个作家,他的历史观直接影响到他的小说。

读李锐小说,最突出感受就在其历史感。他把视线深深地投射到民间。把历史感寄放到低层民众的身上,让人的命运与历史相契合。当然,他的历史观与通常所谓的历史观是不同的。通常书本上描述的历史,往往是夹杂了统治者意识的历史。记录历史的人,是统治者的代言者,不是平民的代言者。至少他不会关注到最低层民众。作为小说家的作者,却把历史具体到了社会中的个人身上,让平凡的个人具有了历史感,这样就使小说更加深刻。他找到了文学与历史的源。

体现作者的灵性之所在,是那些存在于语言细小处的象征、隐喻、暗示、等等手法。

他的小说多以细节为主,着力点不在对情节事件的交待,而在对细节的描述。对于小说,细节描述的越生动,表现力越强,远远胜于无休止的交待。这一点最见作者功力。

另外,作者还在叙述上采用一种诗性的表达。写作时,完全进入一种诗的境界。许多语言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在一种郁结胸中不吐不快的情性下随意流出。当然,他的诗不在优美,而更多的是悲壮。读之,给人一种压在心上沉甸甸的感觉。

诗性的表达,用之于小说,并非仅在语言的优美或深刻,()也有情节安排、章法布置上的节律感、跳荡感。关于这一点一般作者是做不到的,且一般读者也体会不到。

作者也尝试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口语来表达。这种表达方法可使读者与人物更加贴近,让读者真正体会到感同身受。这样的作品,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如《无风之树》,作者可谓直接把作者引入人物心中,甚至也包括动物。

篇11:读小说《柳林风声》有感

《柳林风声》主要是讲述了柳树林中的动物们的故事。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鼹鼠、河鼠、癞蛤蟆和老獾四位绅士。他们生活在英国的`母亲河――泰晤士河沿岸,那里的乡村生活和美丽的风光令人流连忘返。鼹鼠本来是个安于现状的人,但是在他冬眠醒来后,被美丽的春天景色所诱惑,放弃过去的一切计划,来到地面游玩、探险,以及遇到河鼠,从此开始了不同以往的生活,鼹鼠把他的勤劳、本分、善良和温和的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自。河鼠是一个机智聪明和知足长乐的人,他一个以河为家,一旦离开了大河就会无比深切地思念。他为了寻找鼹鼠,在黄昏的时候毅然冲进野林;在回家的路被风雨阻断了,河鼠机智地去找老獾帮助。对朋友的慷慨大度和真诚无私。癞蛤蟆的好客和老獾的不爱社交都表现得栩栩如生。我们应该向癞蛤蟆学习敢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的精神。我应以此为教训,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要尽力让别人不讨厌我们。

再说说癞蛤蟆,癞蛤蟆是幸运的,有不离不弃的朋友,始终在宽容他,关心他,帮助他成长,从癞蛤蟆身上我们可以知道人和人要团结友爱,团结才能做好一切事物,友爱才能加固团结。朋友和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这样才能让友谊永不摧毁。

上一篇:诚信的名言和故事下一篇:把五四精神熔铸在中国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