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银行形象设计

2024-04-24

徽商银行形象设计(精选6篇)

篇1:徽商银行形象设计

一、征集项目:徽商银行品牌形象设计及广告宣传语

为树立徽商银行良好的品牌形象,传递企业文化精神,展示企业的服务理念和经营宗旨,现面向全社会专业公司和专业人士征集徽商银行品牌形象设计及广告宣传语。

二、设计要求 A.形象设计

1、画面设计必须充分体现银行业的特点。

2、创意新颖独特、个性鲜明、生动,色调明快、优美,过目印象深刻且易于为大众、工商企业接受。

3、可以是组图(主形象画面及系列)。

4、宣传画设计元素可以是由人物、自然、静物的摄影、抽象元素和宣传语构成。

5、体现徽商银行的愿景和基本理念。

B.广告宣传语

1、语言简洁、易记、有感染力。

2、广告语要朗朗上口、易于推广。

3、体现徽商银行的基本理念。

三、征集时间:2006年10月17日至2006年11月17日

四、征集范围:

本次品牌设计招标在全国范围内,面向所有专业设计师及专业设计公司、各大设计院校、社会各界及个人。请注明设计单位或个人的详细资料。

五、企业相关信息:

1、企业简介:

徽商银行(Huishang Bank)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第一家由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合并重组成立的区域性股份制的现代化商业银行。徽商银行是在合肥市商业银行更名的基础上,吸收了芜湖、安庆、马鞍山、淮北、蚌埠等五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六安、铜陵、淮南、阜阳等四座城市的七家信用社而成立的,总部设在安徽合肥,下设总行营业部以及10家分行。徽商银行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史上合并重组的新一页。徽商银行本着“立足地方经济,立足中小企业,立足广大市民”,坚持“服务城市市民生活,服务城市工商企业,服务城市市政建设”,以区域化、资本化、国际化为方向,为客户提供更多优质的金融服务。

2、发展愿景

铸造国际知名的民族品牌银行:

(1)立足中小企业、以零售银行业务为特色的商业银行(2)为客户提供多功能金融服务的现代商业银行(3)具有徽商文化底蕴的民族品牌银行

3、基本理念

(1)经营理念:方便快捷,创造价值;恪守信用,品牌制胜;控制风险,稳健经营

(2)管理理念:管理规范、内控健全、资本充足、质量优良、效益良好(3)发展理念: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4、市场定位

(1)客户定位:城市居民、中小企业和地方政府,即服务市民生活、服务城市企业、服务市政建设;

(2)经营地域定位:立足安徽,探索跨区域经营;

(3)核心业务定位:服务中小企业,突出零售银行业务。

5、徽商银行标志:请点击下载。

六、招标评比办法

由我行组织专家评比。

七、奖项设置 形象设计:

一等奖2名,奖金人民币20000元/名 鼓励奖10名,奖金人民币1000元/名 获奖作品税金由我行代扣。广告语:

一等奖1名,奖金人民币 5000元/名 鼓励奖10名,奖金人民币 500元/名 获奖作品税金由我行代扣。

八、投标方式: 1.邮寄投稿:

地址:皖合肥市安庆路79号徽商银行15楼发展规划部 邮编:230001 2.网上投稿

请发电子邮件至 fzb@ybank.cn

九、特别声明:

1、所有投稿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一经发现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如已发放奖金将全额追回,所有法律责任由投稿人承担。

2、所有投稿人必须使用真实名称,身份说明须单独书面说明,不得在设计稿中出现。

3、参赛作品应为未发表过的新创作,所投稿件一律不予退稿。

4、参赛作品应同意根据徽商银行所反馈的方式修改。

5、凡获奖作品,其著作权和使用权归徽商银行所有。

6、凡投稿人均被视为认可本声明内容。联系人:孟凯

电话:0551-2667585 传真:0551-2667629 E-mail:Lucifer_mk@tom.com 投标作品信箱:fzb@ybank.cn

篇2:徽商银行形象设计

徽商银行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在中国吸收公司和零售客户存款,利用吸引的存款发放贷款,以及从事资金业务,包括货币市场业务,投资和交易业务及代客交易等。截至2013年12月31日,本行总股本人民币110.50亿。本行设有17家分行及191家支行,447家自助服务区。拥有一家控股子公司金寨徽银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并参股奇瑞徽银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无为徽银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徽商银行坚持扎根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得益于对安徽市场长期的深耕细作,拥有广泛的中小企业客户基础和与区域经济有机契合的业务网络,已经成为安徽乃至中国享有盛名的金融服务商。

安徽人事考试网

篇3:徽商银行形象设计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里面一个较为特殊化的群体, 也是一种金融改革的产物, 而其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是根据城市合作银行以及信用社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 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近年来, 伴随着其自身的能力和实力都在不断的增加, 区域划的这种经营方式已经渐渐成为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势态和发展方向, 对于是否跨区域的问题已经不是城市商业银行目前要面临的问题, 其现在将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跨区域, 并如何把它做好的问题。城市商业银业大部分都已经实施了跨区域的经营, 因为受其许多因素的影响, 城市商业银行在选择跨区经营时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最重要的是有直接设立分支机构, 合并重组, 异地参股这三种模式, 另外还有建立合作战略联盟, 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等模式。本文从银行并购的一般理论作为出发点, 在把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并购的一些情况结合到一起, 证明了一点, 那就是针对于并购重组这一问题, 它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发展不仅仅只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并通过徽商银行, 这一并购重组的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对并购前后进行比较。最后在以上的基础上, 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实施问题提出一些注意事项, 并希望提出的这些建议能对后面其在实践活动时多一些参考。

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程与跨区域动因

(一) 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中经历的三个阶段

(1) 城市信用社阶段:1978-1994年。城市信用社是中国城市居民集资建立的合作金融组织, 自城市信用社于20世纪80年代诞生来, 对中国城乡集体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 城市信用社存在的股权结构不合理、规模小、管理成本高、内控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不断凸显。

(2) 城市合作银行阶段:1995-1998年。国务院于1995年下发通知要求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城市合作银行, 1997年, 有关城市合作的组织建立工作已经开始在我国全面展开, 这也表明了, 在针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进程已经被监管当局开始规范起来。截至2010年末, 城市信用社改制工作已基本结束, 退出了历史舞台。

(3) 城市商业银行阶段:1997年至今。如今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 将银行名中“商业”两字去掉, 直接以城市命名, 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等。至2011年底, 全国已有144家城市商业银行, 总资产已达123, 469亿。

2012年城市商业行业在资产规模以及规模增速方面分别与大型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了比较, 如图1和图2所示:

根据图1和图2可以看出, 至2012年度末,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远比五大商业银行的规模小, 因为它仅占了整个银行业规模的百分之8, 比五大银行低了百分之四十七, 大概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二分之一, 在资产规模方面还无法与这几类相比较和抗衡。不过在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上却快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增速, 也快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

在规模不断进行扩大的时候, 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及盈利也同时在逐渐上升。根据图3可以看出, 2009年我国所有城市商业银行加起来的税后利润为768.3亿元, 与上一年相比较, 增长了54.05%;而资产的收益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0.1%;资产收益率18.31%,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81%。2011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水平不断提高, 实现税后利润1080.9亿元, 同比增长40.41%;资本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1%和18.86%, 分别比2010年提高0.07%和0.55%。

(二)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动因分析

(1) 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城市商业银行实行单一城市经营, 不能应对资金的跨区流动和结算, 结算和汇路的影响, 使城市商业银行为本地客户的跨区域经营无法提供优质的服务;有很多刚刚进行合作的中小型企业, 当自身的规模变大之后, 或企业实现跨区域经营后, 城市商业银行无法提供符合客户要求的跨区域服务。

(2) 分散风险的需要。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商行分散风险, 主要体现在:一是难以应付一系列突发性的系统风险, 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受所在地域经济波动影响过大, 突发性系统性风险难以抵御。二是城市商业银行相对业务范围较窄, 无法通过多样化经营、规模经济来分散风险。三是加剧城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当公司在跨区域经营时, 城市商业银行因地域限制而处于信息劣势, 要全面了解客户的信用情况变得困难。

(3) 外部金融环境。从外部原因来看, 为实践中国加入WTO的承诺, 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 对外开放中国金融业市场, 英国渣打银行、美国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和香港东亚银行相继在中国大陆设立分支机构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 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中国市场, 这不仅给国有商业银行也给股份制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冲击, 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更是面对更大的挑战, 这种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扩张是应对金融业开放带来的巨大竞争冲击的一个必然选择。

因此, 无论是内部发展还是应对外部竞争的需要, 实现跨区域发展已是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中心问题。通过选择不同的模式来谋求发展, 表现出跨区域发展有着多样化的模式。作者觉得所谓的跨区域的模式, 主要可以划分为:一是在异地设立分支的机构;二是联合性重组, 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第三类是异地收购或参股。对于不同的城市商业银行情况, 选择不同的模式来实现跨区域的发展, 模式的选择不能统一而论, 本文的重点放在并购重组模式上, 笔者认为在如今情况下, 城市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对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实现跨区域经营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银行在企业类里是较为特殊的企业, 它之所以特殊原因是它所经营的产生和其他的企业不同。但是从本质上看, 和其他企业也是一样的, 也是以自主经营以追求最高盈利为目标, 也要承担风险, 自负盈亏, 因此对于企业并购重组的概念对银行也是适用的。在并购重组上银行的并购相对于企业并购的特殊之处集中体现在银行的规模经济特征和较强的横向并购需求上。合作的效用主要表现在对商业银行类进行并购重组, 而经营的合作效应是经常见到的, 另外还有管理的合作效应以及财务的合作效应。经营协同效应的含义是协同改善公司的经营, 从而提高公司效益, 这包括优势互补、提供更全面的服务等形式。银行并购的经营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规模经济效益上面, 银行是规模效应显著的行业, 其和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银行在以下几个方面规模效应很明显:提供支付系统;提供流动性的服务;进行资产转换;信息监督。

(一) 必要性

(1) 防范金融风险。目前, 由于外资金融已经开始进入了国内市场, 使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根据市场的运行规则可以看出, 在金融行业, 企业规模和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呈正相关, 由于许多比较大型的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在我国全范围内不断的增设分支机构, 如果仅仅从规模的角度来看, 那些彼此之间没有形成竞争合力及规模优势的城市商业银行同国内其他城市商业银行相比, 风险要大得多, 甚至还会面临着生存上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 这一类的城市商业银行为了能够对自身的发展环境加以改善, 就只能通过合并重组的渠道, 然后扩大规模, 加强抗风险的能力, 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自身本身在金融行业竞争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这种状况加以改变。

(2) 提升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资产规模小, 信誉度不高, 汇路不畅, 服务功能不健全这些特征使单个城市商业银行在金融竞争中更处于劣势地位。同时对于那些业务遍及多省或全国的客户, 城市商业银行这种分散的体制, 限制了这些客户成为自身客户资源, 这更使自己处于缺少竞争力的社会地位上。在这种情况之下, 如果对单个城市银行之间进行合并再重组, 对银行所有现存的总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区域间形成网络, 这会增强资源配置的能力, 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这也会增强城市商业银行应对内外竞争的能力。

(3) 增强城市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 追求综合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对于某些银行本身资质不太好, 而在短时间内也无法达到证监会跨区域的标准, 他们就会想到并购重组的捷径, 通过合并后, 原有的银行能够很快的实现跨区域的经营发展, 同时, 针对管理较差经营效率也不高的银行来说, 通过合并也会将其的经营效率提升。此外, 合并后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可以为该城市商业银行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机会。集中度的增强也有利于当地政府, 相应可得到政府政策上的一些优惠, 比如政府在税收上面的优惠政策、政府的扶持, 以追求综合利益最大化。

(二) 可行性

(1) 企业并购与银行交购正相关。并购实际上就是一种产权交易的过程, 金融产权交易和企业产权的交易正相关, 因为如果没有企业产权的交易, 那么银行的产权交易也就不会产生。城市商业银行采用的并购重组方式有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 这与企业进行并购的形式上相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重组的途径可以分为但体内改造重总和单体间联合重组两大类。其中, 单体内的改造重组是指在单个城市商业银行内部进行一系列的改造活动, 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和资产置换。单体间的联合重组则是在城市商业银行间进行并购重组, 有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方式。企业的并购案例在这一方面给予了大量的经验和方法可供于参考和选择。

(2) 政策支持。银监会允许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情况有:城市商业银行在符合各项监管要求的条件下, 根据《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估体系 (暂行) 》符合了中等水平以上的。国内证监会曾强调重组改造和联合将是今后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方向。

(3) 容易进行。较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 城市商业银行存在诸如:经营地域有限、经营规模小、单一业务, 如果要进行并购重组的涉及面要小很多, 操作难度也随之小很多。同时, 即使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并购重组没有取得成功, 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没有其他银行并购所带来的危害大。在另一方面, 如果城市商业银行间的并购被证明是可行成功的, 那么城市商业银行将继续加快并购发展的步伐, 满足发展的需要。

四、案例分析:基于徽商银行的并购重组

(一) 徽商银行重组简介对联合重组模式的选择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决策, 可以说它是整个联合重组的核心所在。在决策阶段, 省政府和相关工作小组根据安徽省城市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和以前银行重组改革的经验提出了三种可能的联合重组模式分别为:进行业务联合保持各家银行独立性;实行二级法人制;成立一级法人的银行。在模式的选择上, 比较论证所花的时间比较长, 最后选择了成本低、效率高的“一级法人+吸收合并”的复合模式。

徽商银行的重组从2003年初提出, 到2004年12月, 在短短的一年里徽商银行已经挂牌成立并被看为是我国第一家由城商行之间联合重组的成功案例。徽商银行它是由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淮北、蛘埠皖境内6家城商行和7家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构成的。这6家城商行, 与我国的国有银行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除合肥市商业银行规模稍大以外, 其他几家资产规模都很小, 更别说城信社的规模了。在联合重组上也考虑到这点, 只保留合肥市商业银行的法人资格, 并将其从合肥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徽商银行, 其它5家城商行和7家城信社一律采用定向募集股份的联合方法, 也就是通过财产清查和评估股权的规定, 从整体上把其他银行并入徽商银行。重组后的徽商银行是安徽省省级城市商业银行, 也是当时我国第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一合并模式也因此被行业界称为“6+7模式”。

徽商银行采用吸收合并未采用新设合并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从参与合并的这些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自身方面进行考虑。参与合并的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7家城市信用社中, 除合肥银行外, 其他12家机构在业务规模上相当, 风险程度接近, 内部管理相似。追求平等的话语权和参与权, 以平等的方式参与并购是最优选择。二是从保证重组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考虑。吸收合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保证过程的稳定性, 这可以不中断被吸收合并方已形成的金融服务, 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 减少处置成本, 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 徽商银行并购重组效2005年12月28日, 徽商银行在并购重组后得到迅速的发展, 从成立到到2006年6月末徽商银行的资产变化可以看出:从2005年拥有10家分行和总行营业部到2006年拥有14家分行, 四家直属机构, 163个机构网点, 从496亿元的资产总额3300人的在职员工、25亿元的注册资本, 434亿元的各项存贷余额以及拥有30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到2006年6月末, 到2006年6月末, 资本达81.75亿元在职员工人数增加了近千多名, 截至2011年末, 全行资产总额2569.8亿元, 较开业时增长418.1%;各项存款余额也翻了好几倍, 较开业时增长将近2000亿元, 而各项贷款余额从开业的434亿元增加到1374.13亿元, 增长幅度翻了3倍多。历年实现的经营利润达45.25亿元。从上面的资产变化可见徽商银行在成立之后, 在业务规模、盈利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方面比重组之前有显著的提高, 为了说明并购重组对徽商银行产生的显著的正面效应。

(1) 从不断扩大业务规模方面来看。如表1所示。

单位:千元

从表1可以看出, 徽商银行经过并购重组后, 在业务规模方面得到的规模化。具体分析来看:2006年末, 徽商银行总资产703.62亿元, 较上年的486.51亿元, 增涨的幅度达到了44。6%;总负债更是从上年的464.78亿元到2006年末的672.1亿元, 增长率达到了44.6%, 实现较大跨越。

(2) 盈利能力显著提高。在仅成立一年的时间里, 徽商银行在2006年度取得26.56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 较上年的86.53亿增涨的幅度达到元244.5%;净利润增涨的幅度达到30.71%。具体如表2。

单位:千元

(3) 风险控制能力提高显著。从表3不难发现, 徽商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在不断的提高。资本雄厚, 在2006年末重组一年内一举达到巴塞尔协议规定最低标准, 核心资本充足率远超过了现今商业银行规定的水平。除此之外其它指标, 如不良贷款率、流动性比率等风险控制类指标值也是在规定的标准里。

单位:千元

表4为徽商银行2009-2011年的风险水平情况数据, 可以看出在近三年内徽商银行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核心资本充足率较高, 其他的指标也在未超出范围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化。

单位:千元

单位:家

从表5可以看出, 在2011年末徽商银行下辖1家合肥总行、15家省内分行、2家直属支行以及一家省外的分行, 拥有178个机构网点。经营网点覆盖了在安徽全省16个地级市, 在一些县域经济也覆盖到了, 徽商银行也因此开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完成省内网点全覆盖的的先河, 此外从南京分行的成立就可以说明徽商银行已经走向跨省域的经营, 这更加证明并购重组对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可行性。

五、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可行性建议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城市商业银行在跨区域发展的大背景下, 并购重组对于一些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并实现跨区域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是着眼于解决银行长远发展、解决过去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的全面的调整。

(一) 准确的定位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自身的战略定位, 要根据综合实力与整体战略明确自身未来的发展目标, 是要发展成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还是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是要依靠外延性的扩张还是依靠内涵性的增长, 是走传统银行的路还是走社区银行或走特色之路, 战略定位决定了所选择的网点布局。

(二) 要采用可操作性强的方案

方案是银行并购重组的依据, 对于实施方法上可操作性要强;而时间设计上要有连接性不拖沓;在制度设计上不能局限于当前, 也不能一成不变;工作上要合理分工, 健全内部分工管理制度使地方政府、监管当局、城市商业银行权责分明, 方案一旦确定下来, 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不能以任何理由是方案出现偏离正常的执行轨道。

(三) 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利益

股东、地方政府以及员工、董事会、高官等的利益在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中都会涉及到。如当前条件下怎样调节各方的利益问题尤为重要。怎样调节各方的利益问题从正面上影响各权益者是否参与并支持并购重组的积极性和动力。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不仅需要获得相关政府以及监管机构的支持和协调还需要妥善处理好这些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这是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成功的关键

(四) 地方政府要以引导为主干预为辅

在城市商业银行重组中, 地方政府作为大股东和地方管理当局起着的引导和推动作用的积极作用, 这大大提高了并购重组的效率, 并且可以享受一定的政策倾斜。市场经济下更强调地方政府要以引导为主干预为辅。因此, 地方政府的干预要合理的避开, 只有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并购重组, 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参考文献

[1]顾海兵:《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国内外研究综述》, 《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6期。

[2]翁海晶、侯宝林:《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风险管理分析》, 《时代金融》2012年第2期。

[3]邱兆祥、熊江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问题分析》, 《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第12期。

[4]鲁靖文:《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模式分析——以江苏银行为例》, 《商业时代》2012年第35期。

[5]闫祥:《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分析》, 《企业导报》2012年第19期。

[6]赵永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研究》, 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7]黄大为:《论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发展趋势》, 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8]王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问题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9]谭树军:《湖南省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模式研究》, 湘潭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10]黄金鑫:《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几种主要战略发展的思考》, 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11]黄大跃:《跨区域:城市商业银行的审慎之选》, 《金融管理与研究》2010年第4期。

篇4:徽商银行形象设计

徽商银行去年才在股东大会上审议并通过《徽商银行上市工作方案》,在证监会今年2月份公布的待审企业名单中,有14家地方银行赫然在列,而徽商银行也悄然出现在名单之中。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徽商银行能很快上市。一方面是证监会迟迟不给城商行放行,另一方面徽商银行自身也存在瑕疵,该行股东人数严重超标,未来的股权清理工作并不轻松。

徽商银行是全国首家由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设立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在成立之初还颇具优势,但时下,与成立之初规模相当的城商行相比,其发展步伐却显迟缓,目前发展遭遇瓶颈。而遏制其快速发展的是监管层对城商行异地扩张的限制。

据2011年年报显示,徽商银行去年实现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29%。而另有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去年净利润达1.05万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36.3%。徽商银行明显落后于平均水平。

其员工平均薪酬却不低,2011年徽商银行员工人均薪酬(含工资、保险等福利)达18万元,这在安徽省内当属高薪。

由于城商行上市迟迟不开闸,徽商银行正面临资本压力,该行在去年资本充足率虽有所上升,但主要是因为发行次级债原因,核心资本充足率则下滑0.32个百分点。

资本压力

徽商银行于2005年12月底正式挂牌成立,是由原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淮北、蚌埠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六安、铜陵、淮南、阜阳的7家城市信用社合并组建,即该行经常所说的“6+7”方案。

截至2011年末,徽商银行资产总额2570亿元,较年初增长23%;各项存款余额2057亿元,较年初增长26%;各项贷款余额1374亿元,较年初增长17%;经营利润51.83亿元,较上年增长27%。净利润35亿元,较上年增长2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但该行人均创利水平并不低。据年报显示,2011年末,该行在岗员工有4964人,即人均创利70万元,据研究员对部分上市行的人均创利估算,浦发、深发展、兴业人均创利在70万元以上,分别是87万元、74万元和74万元。农行较低,仅27万元。

相应徽商银行在2011年给员工发放薪酬也有所提升。2010年徽商银行为员工支付薪酬6.8亿元,人均薪酬水平为14.8万元。2011年提高至8.8亿元,人均水平为17.8万元,人均薪酬增幅达20%。

但不容徽商银行乐观的是,该行面临资本压力,核心资本充足率出现下滑。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4.68%,较2010年提高2.6个百分点。

但是在资本充足率上升的同时,徽商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出现下滑。2011年末徽商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87%,较2010年下降0.32个百分点。

徽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上升的根本原因在于,2011年该行发行了40亿元次级债,用来补充附属资本。

发展瓶颈

与其他城商行重组改制时间相比,徽商银行并不落后,在2008年增资扩股后,实收资本一度居城商行之首,因此徽商银行有着更雄厚的底气。但这一两年,徽商银行的发展速度明显慢了下来,这与其没有抓住异地扩张机会有关。

中国银行业仍是以传统业务为主,即吃存贷利差,这就决定了一家银行的强弱与其业务规模有关。能将存贷业务规模做得大、风险又相对较小的地方,当是最佳之选。

目标是经济发达地区。

大量城商行在改制重组刚刚完成后,就开始“四处出击”,到经济发达地区争相开设分支机构。

然而,毕竟刚改制完,绝大多数城商行在管理方面还很不成熟,在大搞异地扩张后,管理等其他方面配套跟不上,造成城商行频出风险大案。 比如齐鲁银行票据案、烟台银行票据案等。

2011年银监会叫停了城商行异地开设分支机构。

徽商银行最初的思路是稳扎稳打,在安徽省内稳步发展,仅在南京开设了一家分行。等其想向外扩张时,恰逢监管叫停。

徽商银行已然认识到异地分支过少的问题,并视其为软肋。

“城商行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解决好各方面的遗留问题,一些过去规模比我们小得多的银行通过跨区域的发展,发展效果很明显,也很显著。”今年4月份,在一次论坛上,徽商银行行政总监刘鸣说。

刘鸣认为要提高中小银行竞争力,对于广大中小银行来讲,更多的还是市场化和多元化的竞争问题。市场化竞争的一个重要的平台,那就是跨区域。

此外,刘鸣还认为现在中小银行在发展中还面临一个资质问题,这也是制约发展的一个瓶颈,比如在基金托管、理财产品、年金管理等方面,中小银行业需要更为宽松、和谐的准入环境。

上市障碍

过去两年,徽商银行股权变动颇为频繁。

2010年1月,铜陵亚星焦化公司持有的徽商银行531万股股份在安徽长江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起始价1906万元,约合3.59元/股;11月10日,时任徽商银行第六大股东的安徽省中静四海实业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400万股挂牌转让,挂牌价为1320万元,折合每股3.3元。11月25日,徽商银行500万股股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挂牌价格为1680万元,价格折合为3.36元/股。

到了2011年,虽然徽商银行已经开始启动上市进程,但在去年上半年,徽商银行还是有4.5億股股权被其股东大手笔转让。

有分析人士称,过去的两年由于流动性紧张,很多有上市计划的城商行的股东都将其所持股份用来抵押或转让变现,其背后所仰仗的资本就是对城商行上市的预期。

对于徽商银行来说,就算证监会开闸,其上市路上还有一大“拦路虎”,那就是股东人数超标。

徽商银行年报显示,报告期末,本公司股东总数2011年末尚有16382户。其中:国有股股东98户,法人股股东271户,个人股股东16013户,个人股东数在所有股东中占比达98%。而公司法规定股东人数不得超200人。

去年徽商银行已经开始启动股权清理工作,但目前尚处于解决问题的前期,在做股东确认登记工作。

谁也不想错过上市融资盛宴,但各家城商行在股权清理方面困难重重,往往是其他方面早都达标,惟独股权问题难以解决。

篇5:徽商银行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1-01-20

作为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改革的范本,徽商银行经过五年的探索、改革、发展,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实现了主要经营指标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市场份额稳步提高,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在全国城商行阵营中的排名稳步上升,在安徽金融同业中连续四年实现对公存款余额和对公存款新增额两项第一的好成绩。围绕上述话题,徽商银行董事长王晓昕日前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五年来,徽商银行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大幅提升,资产总额已突破2000亿元,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您认为其中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王晓昕:优良业绩得益于我们正确处理好了六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规模、质量与效益的关系,注重结构调整、经营转型和风险管控,重视业务结构的合理性和业务发展模式的科学性;二是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的关系,系统设计、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三是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关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徽商银行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四是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的关系,对传统管理方法进行系统性的创新,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五是全局和局部及个体的关系,既关注和重视局部及个体的诉求,更重视全局的整体目标实现;六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全行上下统一行动,积极贯彻总行的发展战略部署,努力实现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统一。

记者:您觉得五年来有哪些事件对徽商银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晓昕:回顾这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认为至少有这样四件事值得一提。

一是增资扩股。此举增强了发展后劲,提高了应对潜在金融风险的防御能力,从而化挑战为机遇,在本轮银行业增资潮中抢占先机;二是全行上下紧紧围绕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面贯彻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果断采取了包括积极支持安徽省重点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内的八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三是成功跨出安徽,在南京设立第一家省外分行,在完成省内中心城市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的跨越,为我们下一步“挺进长三角、面向全国”的跨区域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四是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推进,通过深入挖掘徽商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结合时代特征,梳理形成全行统一的企业愿景、经营理念、企业精神、核心价值等,培养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具有本行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全行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

记者:徽商银行小企业特色金融服务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充分肯定。您觉得有哪些成果可圈可点?

王晓昕:徽商银行成立以后,继续保持服务小企业业务领先优势,已经成为服务安徽中小企业的主力军和主办银行。早在成立之初徽商银行便在总行设立了一级管理机构——小企业银行部,作为全行小企业业务管理部门。在小企业业务资源较丰富的合肥、芜湖、马鞍山等5市设立5家小企业特色支行,实行准事业部制经营改革试点。在多年摸索和改革的基础上,借鉴同业先进经验,以小企业业务专业化经营为宗旨,于2010年启动小企业经营中心建设,努力在经营中心实现小企业业务发展的五个差异化,即管理体制差异化、队伍建设差异化、业务流程差异化、授信制度差异化、考核激励差异化。

截至2010年12月末,全行小企业贷款余额256.06亿元,是成立初的4.33倍;小企业贷款不良率由成立时的7.54%降至2010 年12月末的0.58%,在安徽地区商业银行中,徽商银行小企业余额和新增额均名列前茅,先后荣获2006全国小企业贷款工作先进单位,2006、2007、2008安徽省支持小企业贷款工作先进单位,2009安徽省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在中国银行业高峰论坛上被评为“最佳中小企业银行”。

记者: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安徽加速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请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徽商银行的战略规划中处于什么位置?

王晓昕: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完全符合徽商银行发展需要和根本利益。因此,徽商银行在制定2010-2012年三年发展规划时,就自觉地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型示范区建设、合蚌芜自主创新试验区以及皖北发展与我行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力求通过转变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不断调整信贷结构,深化金融创新,提升服务水平。

徽商银行坚持“立足安徽、挺进长三角、面向全国”的三步走总体战略目标,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59个县(市区)一直是徽商银行发展的重点区域,金融服务已全面覆盖9个城市,并在列入示范区的36个县中的10个县设立了支行,占徽商银行县域支行的一半以上。此外,我行试点多元化经营方面有两家金融机构——奇瑞徽银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和无为徽银村镇银行均设在皖江区域,我行已设立的17家小企业特色支行也全部分布在皖江城市带。

安徽日报:徽商银行五年发展回眸--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来源: 安徽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0-12-27

五年前,一家以“徽商”命名的银行在江淮大地诞生了。她的成立被国内金融界誉为“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改革的破冰之作”。

五年来,她不负重望,在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的前提下,锐意改革,大胆探索,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从今天起,本报刊发一组徽商银行五年发展的回顾文章。

今年9月,徽商银行成功入选“安徽省首届企业品牌百强”,并继2009年之后再次入选“中国服务业500强”和“中国企业效益200佳”。

这样两份颇具份量的榜单,既向公众展示了徽商银行自身良好的发展势头,也向她即将到来的五周年行庆献上了一份“大礼”。

不仅如此,向行庆五周年献礼的还有她的一张出色的“成绩单”:

截至11月末,全行总资产突破2000亿元,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500亿和1100亿,„她已然成为在安徽省内乃至全国银行业具有一定影响的区域性商业银行,成为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一支主力军。

探索改革创新之路,打造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

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是当今银行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徽商银行成立以来,以先进银行为标杆,始终将打造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作为自身的发展方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总体设计改革方案,并划分为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稳步实施:

——整合磨合阶段。徽商银行用一年多时间,着重从组织架构、业务管理流程和制度设计等方面,实现了全行经营理念、人事管理、资金管理、信贷授权、财务管理、科技网络、会计核算、产品服务、企业形象“九大统一”,平稳实现从原先城市商业银行两级经营管理体制向总、分、支三级管理体制转变,为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塑新建阶段。徽商银行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加快建立并逐步完善各项经营管理体制,并紧紧围绕这些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从流程、制度、职能和职责科学合理设置上,进行多方位的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经营管理体系,为全面提升全行经营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全面提升阶段。徽商银行紧紧抓住改革管理体制、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绩效等中心环节,积极推动战略实施、推动经营转型、推动跨越发展,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五年来,徽商银行不断对原有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创新,实现了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营销团队、业务流程等的转型;通过大力实施以市场化经营为主体内容的机制转换,全面推行扁平化管理、流程化运营、标准化操作、专业化服务,有效提升了核心竞争力,提高了市场应变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及集约化经营能力,为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动力。

探索特色经营之路,在服务地方经济中发展壮大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徽商银行坚守的理念,也是徽商银行最大的特色。”徽商银行王晓昕董事长说。“因此,我们确定的战略目标是双重的,一方面,我们按照银行本身的目标去做,按市场化的原则‘做大做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实现股东、银行包括员工的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我们是本土银行,要立足安徽市场,服务安徽地方经济发展。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兼顾到这两方面,统筹安排。”

五年来,徽商银行按照双重战略目标的要求,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和地缘优势,着力做好服务安徽经济这篇“大文章”,实现了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为更好地服务安徽地方经济,在机构网点布局上,徽商银行坚持“先省内,后省外”的思路,自成立以来,在全省范围内相继成立了黄山、池州、滁州、宿州、宣城、亳州、巢湖等七家分(支)行,增设了霍山、铜陵井湖、颖上、凤台、南陵等10多家县域支行,建立起了覆盖全省主要中心城市、延伸县域的机构服务网络。

作为本土银行,徽商银行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原先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联系紧密的特点和优势,大力提高银政多层次合作水平,先后与合肥、芜湖、安庆、阜阳、宿州、六安、宣城、亳州、巢湖、蚌埠等市政府签署了银政全面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在市政和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领域的传统优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放力度,市场份额稳步提高,有利地促进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

徽商银行还充分利用总部在合肥的优势,总、分、支行联动营销,通过建立专业化团队,大力推进优势客户开发,突出业务特色,不断加大对汽车、家电、机械加工等制造业的信贷投入,满足了一大批优质大客户和大企业的资金需求,省内的优质和高端公司客户大都成为了徽商银行的重点服务对象,为推进安徽“工业强省”发展战略的实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小企业作为是安徽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它的稳定与成长对于安徽整体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鉴于此,徽商银行以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为己任,大力推进小企业特色支行和重点行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贷款审批、独立核算和考核、内部激励约束、风险定价等机制,保证了小企业业务的健康发展;以培育中小企业“小巨人”、“雏鹰”计划实施为主体,全力打造服务品牌。截至2010年11月末,徽商银行对小企业累计贷款投放高达1013亿元,共培育“小巨人”企业686户,“雏鹰”企业2792户,促使了一大批优质小企业做大做强,成为支撑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本行中长期发展的基本客户,赢得了广泛的赞誉。2010年上半年,徽商银行多年来精心培育的科技型“小巨人”企业--马鞍山泰尔重工和合肥荃银高科分别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成功上市。

在“服务市民”方面,徽商银行立足“服务市民”的市场定位,积极履行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坚持为客户办理各项代收代发业务,并专注于客户的需要和业务创新,针对市民金融需求特点,设计了品种众多的个人消费贷款产品,涵盖个人购房、购车、投资、出国留学等多个方面,通过渠道建设、队伍建设等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

此外,徽行还为社会和谐作贡献。本着“为政府排忧、为市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支持政府开展再就业工作,率先在合肥市银行机构中独家承办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并积极参与公益救助、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工作,捐赠希望小学和失学儿童等;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多次开展募捐赈灾活动,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献一份力。

探索文化兴行之路,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成立以来,通过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对徽商银行迅速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那么,独具魅力的徽商银行企业文化在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年来,徽商的历史文化精髓深深影响着徽商银行,徽商银行在传承徽商独特的历史文化精髓的同时,努力探索地方银行的经营模式。徽商银行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将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员工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建设一家好银行”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在培育和建设具有徽行特色的企业文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和大胆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雏形,为业务的发展、风险的管控以及体制机制的改革、整合等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2009年11月,由王晓昕董事长亲自主导编写了《徽商银行企业文化要素及释义》、《徽商银行员工职业操守》、《徽商银行员工行为规范》,制定了全新的《徽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旨在通过企业文化的有效推广,形成全行统一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管理理念和企业精神,推进具有徽商银行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全行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徽商银行以共同的愿景鼓舞人,大气磅礴地提出了“创一流品质,建百年徽银”的愿景,并围绕这一目标搭建企业文化的各核心要素。其中,针对“创一流品质”就提出了催人奋进的“五个一流”的具体标准,并建立了一整套的目标体系。为推进它的有效实施,徽商银行提出了自己的三年企业文化规划和分阶段的实施目标,并纳入到每年的全行重点工作安排之中,促使徽商银行发展的远大愿景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及行为准则,成为指引徽商银行持续发展的指路明灯。

同时,根据行业特征和自身特点,对本行经营、管理、风险、服务、人才等理念等进行了明确,确保企业文化成为指导全行各项工作的精神指引。

就风险理念而言,徽商银行的风险理念明晰而又缜密。正是基于这样的风险理念,徽商银行始终不渝地把风险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正确统筹发展中的“速度、质量、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五年来,全行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资产、存款和贷款规模等均以年均40%以上的增幅持续增长,而不良贷款持续“双降”,经营效益大幅提升,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实现协调发展,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显著提升

经过五年的探索、改革、发展,徽商银行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用不到五年的时间实现了主要经营指标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市场份额稳步提高,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排名位次稳步上升,在安徽金融同业中连续四年实现对公存款余额和对公存款新增额两项第一的好成绩,已然跻身安徽主流银行行列,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截至2010年11月末,全行资产总额2067.99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635.0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76.91亿元,分别较成立之初增长3.23倍、2.77倍、2.86倍;不良贷款率0.62%,较成立之初下降 5.41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总额94.68亿元。

在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不良贷款持续“双降”,不良贷款率已低于省内所有国有银行和全国城商行平均水平,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尤其是近三年来,徽商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被中国银监会评为二级行,达到了目前全国商业银行监管评级中最高级别。

在服务安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徽商银行不断深化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品质,提升金融服务的能力,在服务管理上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已初步树立起“地方银行”、“市民银行”和“中小企业银行”的服务品牌形象。

在业务实现跨越发展、服务形象大幅提升的同时,徽商银行对外社会形象稳步提升,社会影响显著提高。成立以来,徽商银行得到各级政府、银行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先后获得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发的“2006金融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2007突出贡献奖”、“2008最佳贡献奖”、“2009最佳贡献奖”,2006、2007、2008“安徽省支持小企业贷款工作先进单位”以及“2006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工作先进单位”以及“2008中国最具影响力中小银行”、“2008中国最佳中小企业银行”、“亚洲最具影响力商业银行”等荣誉称号,并成功入选 “2009、2010中国服务企业500强”“2009、、2010中国企业效益200佳”、“2009安徽企业30强”和“首届安徽十大强省品牌”、“安徽省首届企业品百强”、“首届安徽爱心慈善企业”。2009年6月再次入选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大银行”,位列第351位,位列中国银行业第18位。

展望未来,是我国全面实施“十二五”计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安徽加快发展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期,必将为徽商银行提供大发展的重要机遇。

篇6:对万科入股徽商银行的研究

摘要

本文是一项针对万科集团入股徽商银行的方针研究,主要从万科集团及徽商银行背景、现实的金融市场、制定正确的市场战略、互惠互利的投资交易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加深对万科集团及徽商银行的深入了解,洞悉金融市场,从而有所收获。第一,对万科集团的历史及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对其做出的战略决策进行深入考量。第二,对徽商银行的发展历程做简要概述,分析其吸收股份的显示原因及影响。第三,针对我国现实的金融环境考究徽商银行吸收万科入股的各方面原因,对其前景进行综合性洞察。

关键词:万科;徽商银行;入股;金融投资

一、引言

本文旨在研究万科集团及徽商银行合作的市场条件,深入了解我国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及发展前景,促进与世界金融领域的接轨,从而在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我国的金融改革及金融创新,进一步加深与世界的交流。

二、关于万科集团徽商银行的发展与合作问题

(一)万科集团及徽商银行的发展历程

1、万科集团

万科成立于1984年5月,当时名叫“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在当时,其公司性质为国营企业;公司业务极尽多元化,诸如贩卖日本电器如摄像机、录像机、投影仪等,另外还开设服装厂、手表厂、饮料厂、印刷厂、K金手饰厂、饲料厂等。在1986年,万科因所经营业务与公司名称不相符,公司更名为“深圳现代企业公司”。由于业务的不断扩展,在保留建设路的展场外,万科总部也因此搬迁。1988年11月,万科进行了历史性的股份化改造,正式更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公司”,同年进军房地产行业;12月,公司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2,800万股,集资人民币2,800万元,资产及经营规模迅速扩大。此次万科股份制改造完全移植香港经验,为企业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造完成之后,万科选择了多元化和跨地域的扩张之路,并于同年通过高价竞争投正式介入房地产领域。在1991年1月初的一天,时任万科集团副总经理的孙璐和菜市场的其他摊主一样,跑到深圳蛇口菜市场菜市场摆摊叫卖唯一不同的是,她摆摊叫卖的商品是万科的股票。当时人们觉得新奇而怪异,然而,就是通过到菜市场摆摊,万科一步一步完成了股票的推介认购。在该月的29日,万科A股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代码0002,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家上市公司,由此踏上了万科万亿市值的征程。持续增长的业绩以及规范透明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司赢得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入选《福布斯》“全球200家最佳中小企业”、“亚洲最佳小企业200强”、“亚洲最优50大上市公司”排行榜;多次获得《投资者关系》等国际权威媒体评出的最佳公司治理、最佳投资者关系等奖项。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住宅开发企业,目前业务覆盖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以及中西部地区,共计53个大中城市。近几年来,年均住宅销售规模在6万套以上,2011年公司实现销售面积1075万平米,销售金额1215亿元,2012年销售额超过1400亿。销售规模持续居全球同行业首位。

2、徽商银行

徽商银行是全国首家由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设立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徽商银行重组按照“6+7”方案进行整体设计,即由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淮北、蚌埠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六安、铜陵、淮南、阜阳的7家城市信用社合并组建,于2005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她的成立被国内金融界誉为“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改革的破冰之作”。徽商银行扎根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本行得益于对安徽市场长期的深耕细作,拥有广泛的中小企业客户基础和与区域经济有机契合的业务网络。目前拥有199个机构,覆盖安徽全部16个省辖市以及邻近的江苏南京市。徽商银行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在2009年,本行成功跨出安徽,在南京设立了首家省外分行,跨区域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业务发展空间得到不断拓展。徽商银行已经成为安徽乃至中国享有盛名的金融服务商,成长性、盈利性及资产质量等各项经营指标均位居同业前列。先后获得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出的2012年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第305位等殊荣。

(二)万科入股徽商银行,社区金融服务初现

就在近期苏宁、红豆等民营企业还在争先恐后申请设立民营银行时,作为中国市值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万科却抢先迈出了进军金融业的第一步。

10月31日,万科(000002.SZ)发布公告称,拟通过旗下子公司万科置业(香港)有限公司以基石投资者(cornerstone investors)身份参与徽商银行(3698.HK)H股的首次公开发行。万科预计认购徽商银行股份的总金额不会超过34.3亿港元。H股也称国企股,指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因香港英文——HongKong 首字母,而称得名H股。)H股为实物股票,实行“T+0”交割制度,无涨跌幅限制。11月2日,徽商银行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达到每股3.53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85亿港元。此次虽然是万科首次入股银行,但万科却成为了基石投资者中手笔最大的一位。万科在其中的持股比例达到8.28%,成为流通股第一大股东。当然,除了万科之外,徽商银行还引入了其他基石投资者:周大福认购5665.7万股;江苏汇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认购1.37亿股;通用技术集团香港国际资本有限公司认购6589.1万股等。作为基石投资者,万科所持有的股份还存在6个月的锁定期。基石投资者,通常由一些优秀的机构投资者或者知名企业组成。拟上市企业引入基石投资者主要是增强投资者信心,让市场支持自身发展的战略决策。在国内房价调控形势仍趋紧张、银行信贷又稀缺的背景下,地产巨头加速布局金融业,这究竟会对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对于首次大手笔投资房地产以外的领域,且首次大规模认购新股,万科董事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认购徽商银行的投资规模不大,但可望发挥协同效应,帮助公司率先向客户提供国内领先的社区金融服务,提升公司在全面居住服务方面的竞争力。”

相比普通公众投资者,万科等基石投资者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11月11日,徽商银行发布港股上市配售情况公告,万科等基石投资者购买的配售价格最终定为3.53港元,这意味着,万科为此次入股徽商银行投入31.2亿港元,比之前市场预计的最高投入34.3亿港元,低了近3亿港元。

对于万科而言,相对于传统的房地产业务,如今投资金融业意味着万科从地产业获得的资金在向外流。这似乎是对国内房地产业的失望。对此,上述万科董事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万科不看好地产业,恰好相反,这表明万科看好地产业,因为万科希望联手银行,打造社区金融,为业主提供金融的居住配套服务,以使得万科在地产市场更具竞争力。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虽然一二线城市供需结构紧张,但广大的三四线城市都面临库存急剧上涨的现实,这种分化导致房企集中在一二线购入土地,避免在三四线城市进行投资。这种分化在短期内会导致一二线城市房市量价上涨,三四线库存积压越来越严重。但长期看,很可能酝酿整体市场风险。

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稳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就成为万科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之前万科产品的重要卖点之一是良好的物业管理服务,但这还远远不够,要在三四线城市继续保持客户黏性,为社区业主提供完善的金融配套服务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随着万科社区金融的完善,为其庞大的存量业主群提供财富管理服务既增加了存量客户的黏性,又对增量客户有吸引力,万科自然是乐在其中。

此外,从前期的融资到中期的按揭,以及后续的社区金融体验等,房企与银行股权层面的合作,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要想搞好社区金融服务,就必须得有一家服务于社区的商业银行。无疑,拥有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的城市商业银行——徽商银行成为万科青睐的对象。

毫无疑问,对于未上市的银行而言,融资渠道相对匮乏,同时,一般的城商行还肩负着地方融资的重任,对资金的需求非常旺盛。对于徽商银行而言,随着万科的加入,对于其全国性网点的选址和扩张都有好处。此外,万科的进入,不仅仅是对自己战略布局的需求,对徽商银行而言也能解资金之急。

徽商银行的2012年年报显示,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量占据了重要部分。截至2012年末,在徽商银行的前十大贷款客户中,有6家为融资平台公司,分别是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合肥市滨湖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合肥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合肥高新建设投资集团公司、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贷款共逾56亿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市场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担忧,会影响银行上市的估值,万科的基石投资或有助于提升徽商银行的发行价。

今年,媒体报道称多家城商行意欲转道香港上市融资。目前,监管层也很支持银行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融资。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持符合境外上市地上市条件的境内企业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到境外上市,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目前,除了徽商银行外,还有重庆银行(1963.HK)也已于11月6日登陆港交所。

而在11月8日,证监会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商业银行发行公司债券补充资本的指导意见》,拓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利用债券市场满足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申请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在审商业银行亦被列入债券的发行主体。这充分显示了监管层对商业银行寻求资金纾困的支持。

三、总结与展望

一直以来,房地产业融资是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为主,此次万科入股银行,可谓房地产业融资模式的一次创新。万科作为标杆性企业进入徽商银行,可能会引领一个房企积极进入金融业的浪潮。万科作为纯房企控股银行机构的案例,意义更加重大。万科入股徽商银行更多反映出地产金融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此前开发商与银行的合作是通过按揭贷款,相对来说便捷性会差一些,但如果成为某个银行的控股大股东,不管是资金来源还是发行理财产品都会更便利,同时银行授信也会有所倾向。而对于万科认购徽商银行的举动,除被解读为赚取利润的投资行为外,更多人倾向于认为,这是万科拓展新的融资渠道的一种尝试。万科的认购也是获取低成本融资的一个方式。目前内地融资还有很多局限,有一个银行的平台很方便。此外,如果未来民营资本有更多机会进入,万科通过徽商银行上市或有机会进入到董事会,会让万科积累经验,对它以后的经营也有利。企业控股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一直都是趋势。从上市公司管制角度讲,要考虑公允性,但从实际操作来讲,银行给自己股东贷款肯定会更宽松和容易。今后房地产行业与银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将是大趋势,房地产金融化呈加速态势。

事实上,地产与金融互相渗透,可能会改变整个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运行特征,也可能生发出新风险。业内专家对此表示,金融业从来就是风险相对较大的产业,银行资产配置不当,会对房地产业造成冲击;房地产市场一旦发生波动,也势必会影响金融安全。这二者融合在一起,其风险也将会成倍放大。房地产金融既是房地产企业的一种投融资模式,又是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房地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服务。如何依托房地产产品,打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边界,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房地产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打造社区金融,是地产开发商探索与努力的方向。我们相信,通过对各种方式的探索与创新,我国房地产业将会更加健全与完善,金融业也将呈现更加成熟的态势。

主要参考文献

南方都市报

2013-11-01 黄达主编,《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陈永生编 《投资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宁有种乎作文800字下一篇:作文这次我好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