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中心方案

2024-05-21

新媒体艺术中心方案(共11篇)

篇1:新媒体艺术中心方案

2017年北京科普新媒体创意大赛公告

一、活动宗旨

全面贯彻北京市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深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通过互联网途径,以科普信息化为手段,让科学知识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以新媒体大赛为舞台,促进科普信息化资源开发,繁荣科普新媒体创作领域,不断挖掘和培养科普创作人才;同时利用大赛数字平台(“北京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基地,推动科普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增强社会公众的科技文化创造活力,从而达到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目的。

二、组织机构

大赛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大赛承办:北京科普发展中心

执行单位:北京星光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中心 赞助单位:亲子周末APP 支持媒体:京科普、新浪科技、蝌蚪五线谱、北京科技报等。

三、大赛主题

题: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主题:智慧城市 梦想生活

四、作品类别 科普动画类 科普漫画类 科普剧本类 科普交互类 科普微拍类

五、大赛时间

大赛启动:2017年4月25日

作品征集:2017年4月25日—7月31日 作品评审:2017年8月1日—8月31日 公示颁奖:2017年9月1日—10月31日 官方网站:http://bmcsc.kpzy.org 投稿邮箱:kpdmds@163.com

六、奖项设置

综合奖:

最佳科普动画奖

最佳科普漫画奖(成人组)最佳科普漫画奖(中小学组)最佳科普剧本奖 最佳科普交互奖 最佳科普微拍奖 提名奖:

最佳科普动画提名奖

2名 最佳科普漫画提名奖(成人组)

2名 最佳科普漫画提名奖(中小学生组)

2名 最佳科普剧本提名奖

2名 最佳科普交互提名奖

2名 专项奖: 最佳科普创意奖 最佳科普公益奖 最佳科普编剧奖 最佳科普导演奖

最佳青年新锐奖(针对成人组)最佳科普新锐奖(针对中小学生组)最佳科技表现奖 最佳科普剧情奖 最佳科普互动奖 最佳科学传播奖 优秀奖: 动画类 10名

漫画类 100名(其中:成人20、中小学生80)

剧本类 10名 交互类 5名 微拍类5名 组织奖: 优秀指导奖:60名 优秀组织奖:30个 优秀传播机构奖:5个

七、参赛办法

1.大赛官网:http://bmcsc.kpzy.org/

邮箱投稿:kpdmds@163.com

邮寄光盘: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1408

件 人:宋老师

010-58499960 2.参赛团体须填写单位、联系方式。3.作品中不得留有参加其他大赛标题痕迹。◇ 报名和提交作品截止日期:2017年7月31日

八、格式要求:

1.动画作品参赛要求

(1)参赛作品格式可以为:FLASH动画作品须提交SWF及相应的FLA源文件两种格式;二维、三维动画作品可以提交rmvb、mpeg、vob、avi、swf mp4、flv、wmv、mov、3gp等格式。选取一帧代表性画面并截图处理成作品的索引图像(尺寸:130×100,格式:GIF及JPG格式各一幅,大小:50K以下)。

(2)个人或单个团体、工作室同类作品申报数量不得超过5部。系列动画作为一部作品参与评审。

(3)参赛作品总时长不得超过60分钟,系列作品累计时长不得超过200分钟。2.漫画作品参赛要求

(1)单幅漫画、四格漫画、多格漫画、插画等,配100字左右文字说明,JPG、TIFF、CMYK图片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手绘稿保存原稿,扫描后参赛。

(2)个人或单个团体、工作室同类作品申报数量不得超过20套。

3.剧本作品参赛要求

(1)核心概念:作品要涉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并用一句话阐释清楚主题(50字以内)。

(2)剧本容量一般相应的舞台剧时长为10分钟左右为宜。(3)人物简介:人物背景、性格特征(主要人物150字左右,次要人物略减)。

(4)故事大纲:需要有完整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5)个人或单个团体、工作室同类作品申报数量不得超过10部。

4.交互作品参赛要求

(1)设计作品必须包括一个完整的文档说明, 设计内容包(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实现原理描述,设计图,效果图,设备功能框图,其他示意图例,材料或加工方面的说明等,其他辅助内容,3D模型,设备演示视频等等);

(2)需要包括至少一个效果图,效果图表现:手法不限,手绘、计算机等任何方式,能清楚表现设计者的创意和设计即可;(3)每件作品需要提供一张作品封面图片,作品为jpg(200×200)格式的电子文件;

(4)设计作品中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及任何标记,否则视为无效作品。

5.微拍作品参赛要求

(1)图片作品可分为单幅作品或组照,彩色、黑白不限,组照作品数量最少3张,最多10张。可以通过软件在不改变作品原貌的前提下,做适当的后期处理,但不可进行合成等手法改变作品原貌,例如拼接、删除、修改照片素材。照片电子文件请提供JPEG格式,并用简单的文字讲述作品背后的科学故事/实验(不超过100字),每幅照片尺寸长边不得低于2000像素,分辨率为300dpi。

(2)视频单个作品时长不得超过6分钟,作者可以根据现实生活、观察和感悟来创作科普创意作品,可以单独成篇,也可是系列。作品分辨率应为1920*1080为好,不应低于1280*720分辨率,视频画幅为16:9,支持视频格式rmvb、mpeg、vob、avi、swf mp4、flv、wmv、mov、3gp等。

(3)个人或单个团体、工作室同类作品申报数量不得超过10部。

6.其他要求

(1)所有参赛作品可以是个人作品也可以是团体或多人合作作品,参赛前需要确认报名人在作品创作中的位置。报名人需对作品负责,所获奖项将颁发给报名人或报名团体。(2)所有参赛作品需要单独填写参赛报名表(成套作品可以填写一份参赛报名表),并详细填写作品简介。

(3)所有视频类参赛作品片头需注明“科普新媒体创意大赛参赛作品”。除片头和片尾,作品中不得出现作者或出品单位的名称、联系方式等信息。

(4)所有漫画、摄影作品中可以注明作品名称,但是不能出现作者或制作单位的名称、联系方式等信息。

(5)所有参赛作品在上报参赛报名表的同时需要上报电子版参赛报名表和作品到大赛指定邮箱。邮件名统一写“作品名-作品类别-申报单位(个人)”

(6)所有参赛作品中不得出现作者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7.不接收的作品

(1)版权不清,有抄袭嫌疑的作品。(2)内容空洞,无科普知识含量的作品。(3)内容违反法律法规,表达内容消极的作品。

九、作品评审

1.形式审查:由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对参赛作品进行初步审查,符合大赛基本要求的作品视为有效作品,进入下一轮评审。

2.入围评审:大赛评委会根据大众投票及大赛评委会评委意见对有效作品进行评审,评选出各项入围作品。

3.最终评审:入围作品经评委会打分,最终评选出各项奖项。

十、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为2012年1月1日之后所创作;

2.参赛作品必须由参赛者本人或集体原创,若发现涉嫌抄袭或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将取消参赛资格,涉及的纠纷由作者本人全权负责,主办方有权收回其奖项、证书等;

3.主办单位拥有参加此次活动所有作品的使用权,作者投稿参与此次活动,即视为已同意主办方对其报送的所有作品拥有非商业性使用权,主办单位拥有将该参赛作品编制成录像带、光盘或任何形式专辑,以非赢利方式予以推广的权利,作者享有著作权与署名权;

4.参赛作品恕不退还,优秀作品将纳入“北京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普资源库;

5.参赛者对上述各项声明及约定,均无任何异议,参赛和评审的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十一、主办单位联系方式: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69号华仑大厦A座705室 邮

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613237

010-87284922 联 系 人:王老师

石老师 邮

箱:kpdmds@163.com

篇2:新媒体艺术中心方案

在实验小学举行

2018年4月19日主题为“借力新媒体,儿童‘玩’数学”探究性学习研讨活动在金湖县实验小学举行。新媒体的日新月异促使数学课堂教学发生变化,如何在新媒体、新技术背景下组织开展创新教学活动,促进新媒体、新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应用,如何达成有效的对策和理性思考,进而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转型,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现代化教学能力和素质,探讨如何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内容、教育方式、评价方法等的创新,交流成功经验,研讨问题,促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活动中,县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数学研训员黄广华老师上了一节《认识三角形》研究课,实验小学年轻数学骨干教师王晓双老师教学《平移和旋转》、赵庆燕老师用绘本教学《100以内的数》。活动还邀请省信息教学能手优课特等奖、市外国语实验小学冷忠燕老师用媒体作示范课,教研专家、市学科带头人陈太忠主任作经验介绍。县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杨尔斌作《小学数学新媒体创新教学的思考》专题发言,特级教师卢专文作主题报告。县教育局工委委员、教师发展中心分管主任李中兵部长到会作指导和引领。

整个活动围绕主题开展研讨和交流,使与会教师获得启示,解决了广大教师新媒体创新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教学困惑,明确了今后要改进的方向,明白了切实将新媒体、新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起来,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朝着纵深发展。

专家、领导参加活动并作专业引领

黄广华教学《认识三角形》 王晓双教学《平移和旋转》

赵庆燕教学《100以内的数》 冷忠燕示范课《平移和旋转》

研训员杨尔斌作专题交流《小学数学新媒体创新教学的思考》

著名特级教师卢专文先生作主题报告

篇3:新媒体艺术中心方案

新常态下的中国传媒业界“媒体融合”是共识, 近年来各传统媒体纷纷开始全媒体的改制变革。2014年8月18日, 中央全面社会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1, 再次把“媒体融合”提升到中国媒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在这个新形势下, 泉州广播电视台作为泉州主流媒体, 必须跟上脚步, 迎接机遇和挑战, 走全媒体融合的发展之路。

1打造多媒体新闻中心, 走全媒体融合之路

作为地市级媒体, 新闻为立台之本。2014年, 原本各自独立运作的广播新闻中心和电视新闻中心合二为一, 成立了大新闻中心。但是由于工作地点、办公管理、信息平台、新闻采写等方面的差异, 目前广播、电视的新闻运作仍是“两张皮”, 存在以下缺点:一是新闻生产管理局部脱节, 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二原有的新闻通联、电话热线平台等信源的单向渠道日趋老化, 不利于新闻线索的及时获取;第三由于传统视听采编方式的局限性, 新闻资讯难于满足观众日渐旺盛的信息需求, 不利于将新闻内容的价值进行最大化延伸。

1.1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新闻生产理念

目前,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说法有以用户为中心思维、追求形式极简思维、以及极致体验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思维、社会化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平台思维等。简要言之:互联网思维,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 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2]。要做到以用户为中心, 传统媒体要做到如下改变。

1) 媒体意识改变:单纯的信息提供商→大众服务平台。

2) 媒体平台改变:广电媒体→全媒体化。

3) 记者要求改变:广电记者→全媒体记者。

4) 媒体空间改变:有限时间→无限空间。

5) 内容模式改变:节目为本→内容为本。

6) 新闻文体改变:广电文体→多媒体文体。

7) 受众市场改变:本地受众→辐射全国。

8) 竞争环境改变:传统媒体→新旧媒体之间竞争。

1.2新媒体基因植入新闻生产流程

1) 运用智能手机, 将新闻的信息获取、派工管理、社交互动等工具整合到手机终端, 实现新闻管理移动化、扁平化, 反应快速化。

2) 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改造新闻生产方式, 实现新闻传播多手段采集、多平台共享、多渠道分发、多终端呈现。

3) 运用新媒体工具实现新闻资讯的归集整理以及用户数据统计分析, 为新闻的舆情调查和线下营销活动提供数据支持和准确信息情报, 促进新闻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

1.3用新媒体工具武装新闻采编

1) 启用统一的OA办公管理软件, 整合广播、电视新闻办公管理系统, 实现新闻扁平化管理。加强广播电视彼此间的信息公告、采访派工、新闻资源的共享。办公系统支持PC端、手机端同时在线, 可满足通知公告、通讯联络、新闻派工、审阅批复等远程办公需要。

2) 开发“泉新闻”手机APP客户端作为新闻中心对外新闻发布、互动的新媒体平台。“泉新闻”客户端除了具备基本的新闻发布功能, 还要具备3个互动功能:1 UGC功能 (用户贡献内容) , 要求客户端兼容现有的社交工具如微博、微信和手机出入口, 方便用户随时分享新闻内容。通过加强与受众用户的互动, 鼓励用户提供新闻内容, 增加用户黏度;2数据统计筛选、归集功能。通过客户端收集用户的行为习惯, 为本台的收视收听率以及市场调研提供数据支持。3场景应用互动功能, 如支持短信群发、活动抽奖、观众投票、在线预订、快捷支付等便捷功能。

3) 采编播流程应用新媒体技术, 实现新闻及时有效延伸传播。

对新闻非线性编播平台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升级, 打造全媒体新闻采编“中央厨房”——全媒体新闻融合服务平台。平台包含CMS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内容管理平台和VMS (Video Manage System) 视频管理平台。CMS内容管理平台可整合官网、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工具, 记者编辑可针对广播、新闻、网络、纸媒等不同新闻体裁进行稿件的编辑、审核、编排、发布;VMS视频管理平台可对互联网 (专业网站、微博、微信等) 内容、新闻通联、记者回传、现场回传、UGC爆料、热线电话、合作单位、多通道录制、演播室回采等内容进行统一汇聚、内容再生产之后, 将不同格式的成品新闻内容在手机、平板、PC上多屏发布, 为今后的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台、付费新闻点播、户外移动媒体等提供来源。

1.4行政手段加激励机制双管齐下, 促进媒体快速融合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要成为记者编辑日常工作考核指标之一, 并纳入应急新闻快速反应预案, 形成长效机制。记者编辑要进行系统地培训, 懂得运用新媒体工具, 具备一定的后期整合能力, 成为“全媒体记者”;为此要设计一套与新闻写稿系统相匹配的新闻绩效考核软件, 便于统计新闻稿件在不同播出平台的传播次数, 以此作为工作量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

2多媒体新闻中心的推行步骤

根据泉州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的现有状况, 一步到位地构建起多媒体新闻中心的难度很大, 这取决于决策力度、投资规模、安全考虑、人员配比等因素。因此, 多媒体新闻中心的建设方案可分3个阶段逐步推行。多媒体新闻中心的基本设计理念如图1所示。

2.1近期目标

1) 3个月内普及使用OA办公管理软件PC端, 实现内部办公统一管理, 6个月内普及使用OA手机端, 实现办公移动化。上至台领导, 下至记者编辑统一装备, 全员使用, 实现扁平化管理。鉴于广播电视新闻稿件体裁、处理方式不同, 要在目前使用的新奥特等厂家新闻非编基础上升级打造一个统一的写稿平台, 在未改造前, OA系统可先集成广播、电视二者的写稿系统, 方便互相调取。

2) 尽快推出“泉新闻”新闻客户端, 客户端除了基本的图文发布功能之外, 首要功能是保证视频图文的上行功能, 从而最快获取第一手的信源和新闻素材。其次是出口功能, 便于用户快速将新闻资讯通过微博、微信、手机短信、邮件等形式传播分享。

3) 各新闻栏目根据实际需要开通官方微博、微信, 及时和用户互动, 并收集归纳用户反馈的信息, 统一通过“泉新闻”新闻客户端实现采编信息互通。同时可鼓励记者编辑将个人微博纳入栏目微博群管理, 形成媒体微博矩阵, 扩大传播影响力。而微信也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的形式加强联系。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随时开通无需经济成本, 可以由各栏目责编、分管主任兼职管理, 不另外占用人力资源。

4) 泉新闻客户端需要专人管理, 以整合各栏目微博、微信的新闻资讯, 利用新媒体的影响力策划新闻事件的线上线下推广。因此, 需尽快组建新媒体事业小组, 其首要任务是在日常新闻突发事件中利用新媒体的快速反应特点, 协助各新闻栏目做好新闻资讯的推广。

日常工作:1负责“泉新闻”客户端运营, 按照新闻中心各栏目的“微要求”将新闻资讯整理制作定期推送发布至客户端, 并收集和整理客户端上的用户反馈内容。2以新媒体为推广发力点, 策划协调新闻事件的线上线下活动推广。3应对领导临时交付的新媒体突发宣传任务。

5) 对非编系统、服务器系统进行初步升级改造, 使其能基本满足“泉新闻”手机客户端上下行互动功能和新媒体小组的运营需求。

2.2中期目标

1) 1年之内, OA办公软件运行要常态化, 在确保新闻中心管理上行下达畅通之后, 按计划设计整合新闻写稿系统和配套新闻绩效考评软件, 并在1-2年内能有效使用。

2) 2年之内, 完成全媒体新闻融合服务平台建设, 可以满足新闻内容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次分发, 多屏传播的要求, 极大延伸新闻传播效果。

3) 2年之内, 固化多媒体新闻中心运作流程, 开始打造全媒体记者, 并将新媒体元素嵌入到现有的选题策划派工→记者采访→后方写稿编辑→导播制作串片这一新闻制作流程中。以某重大突发事件为例, 多媒体新闻中心的新闻应急预案如下。

1网络发现重大突发事件, 新媒体小组第一时间联系曝料人, 核实新闻事件, 通过OA办公管理平台上报, 由值班主任确定是否启动突发新闻预案。

2 3G组记者马上出发采访, 到达现场后将现场视频、图文、声音用手机以简讯方式发到OA办公管理平台。

3根据现场记者传回的资料, 新媒体小组及时整理出简讯, 并发布到泉新闻客户端, 同时相关新闻栏目微博微信跟进发布。

4与3G记者连线, 广播、电视、新闻客户端同步直播。

5后方编辑根据记者拍摄的资料对新闻进行专题, 访谈、新闻背景延伸等深度再报道;

6微博、微信跟进互动, 发布播出预告, 收集新闻播出用户反馈信息等。

4) 量化考核指标和激励机制, 激励记者编辑高频使用新媒体工具, 从而在3-5年之内, 全媒体记者的日常采编流程基本成为规定动作。新闻客户端的用户上线率大幅上升, 大数据功能日趋完善, 具备商业场景应用和收听收视率市场调查功能。新媒体商业变现能力增强, 配合多平台传播, 已成创收亮点。

2.3远期目标

1) 5年后非编网服务器系统升级完成, 建立海量媒资数据库与播出数据库, 全面实行新闻内容数字化, 为今后的网络电视台、手机电视、付费新闻点播、户外移动媒体提供母体资源。

2) 网络电视台、手机电视、户外移动媒体的成立条件基本具备, 全媒体融合之势初具规模。

3) 新闻中心的传播辐射力增强, 创收来源摆脱单纯硬广, 活动收入步入多元化。

3结论

建立全媒体新闻融合服务平台, 集电视、广播新闻生产与互联网新闻生产全面融合的生产管理平台;以媒体内容渠道多样化汇聚、面向全媒体的内容生产策划、以及移动化的生产工具、和多渠道内容发布为核心业务, 改变传统新闻信息生产工作流程, 突出打造融合媒体运作的新模式。在新闻中心试运行新媒体战略, 将传统的新闻中心进行多媒体化转变, 以互联网的思维改造传统新闻生产理念, 将新媒体的基因植入新闻生产流程, 用新媒体的工具武装采编队伍, 进而打造一个全媒体新闻中心, 使泉州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内容生产真正走上多媒体融合之路。

摘要:在新常态下,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成为我国媒体格局发展的主流。从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新闻生产理念、新媒体基因植入新闻生产流程、新媒体工具武装新闻采编这3个方面阐述了打造多媒体新闻中心的基本策略, 并根据泉州广播电视台的实际条件, 提出了3阶段推行多媒体新闻中心的方案, 对实行全媒体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多媒体融合,方案,泉新闻客户端

参考文献

[1]闵大洪.从无名媒体到边缘媒体到主流媒体——中国网络媒体20年发展回顾[J/OL].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4-04-21].

篇4: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观念艺术,以及由早期未来主义宣言、达达式行为和70年代的表演艺术等。沟通与合作,成为艺术家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关注的焦点,他们不断探索新的行为模式与新的媒材,试图发掘创新思维、新的人类经验,甚至新世界的可能性。许多艺术家对于让观众参与到作品中深感兴趣,而艺术作品本身的定义也不再仅仅决定于它的实体形式,更多在于它的形成过程。

20世纪在艺术和科学技术之间最大的发展就是图像技术对于艺术语言的特殊影响。美国著名的文化理论家丹尼尔·贝尔曾经说过,从20世纪的下半期开始,人类已经由以读和写作为接受知识的主要方式,转变为以看和听作为主要的方式。电视、电影、网络和集声音、图像及文本为一体的电子读物的出现无疑会对人类的知识结构、认知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20世纪末引入艺术创作领域中的所有新材料媒介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视频艺术、数字艺术以及包括图形处理、虚拟现实和其他介于这几者之间的互动媒体艺术。那些勇于接受新技术挑战的艺术家,面对飞快发展的高技术化的社会环境努力去驾驭新技术,将技术的思维和创造性融入到社会的变革中。他们对新技术带来的探索艺术新的可能性赞叹不已,他们确信,忽视新技术便等同于漠视全球化的社会现实。对于一些视频艺术家而言,电影胶片和录像带以及CD成为他们表达日常生活感受的工具;与那些商业影视作品不同的是,他们并不追求视觉效果的感官刺激和可谋商业利益的“大片”。他们利用新媒体只是为了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个人化看法,使艺术在技术化时代仍然是把握和感知世界的鲜活方式,而非沦为技术与商业的点缀或奴仆。

20世纪60年代,掌握了便携式摄影录像设备的艺术家,开始将这一媒体用于艺术表现,新媒体艺术由此开端。被誉为多媒体艺术之父、出生在韩国汉城的白南准(Nam June Paik,1932~2006),首次尝试视频媒体的创作。他在电视机播放选择画面时,把磁铁靠近电视机,利用影像信号变换器打散图像进行变形的创作。白南准就是这样勇敢地向电视的权威性和商业性进行了挑战,因为电视总是以各种色彩、扭曲的信息、计划好的程序,毫不顾忌地、巧妙地调整收视观众的意识并给其洗脑。白南准后来不断地试验,让观众利用闭路电视可以直接从作品中实时看到自己的形象。他还用便携式录像设备把实时拍摄的录像内容传送到终端进行放映,使观众能同步感受到在那个地点、时间的感觉。

70年代初,欧美许多大众电视台纷纷设立实验电视节目,尝试在大众电视网中接纳实验性的艺术作品。这些实验电视中心为艺术家提供最新设备和与技术人员合作的机会,直接促成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电子视觉,造就了录像艺术的第一代大师,同时也刺激了新技术的创造性运用。70年代末期,美国的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纷纷减少了对大众电视实验性节目的资助,转而直接资助艺术家,国家艺术基金也开始赞助非赢利性的媒体艺术中心。这些媒体中心提供了比电视台更民主的方式,也让艺术家更容易接触到新的数字化技术。这些中心创作的录像作品较少在电视网中播出,而是在博物馆和画廊里展出。于是,艺术家开始考虑将电子媒体与传统视觉艺术的空间结合起来,这就促成了录像艺术的成熟。

从80年代开始,录像艺术在各种国际艺术大展上出尽风头,它以新技术的强大威力,以传统媒体无法抗衡的敏感性、综合性、互动性和强烈的现场感,在国际艺术大展上频频亮相,成为与架上艺术、装置艺术并驾齐驱的主要艺术媒介。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举行的几个新媒体艺术展影响很大,让社会开始关注艺术与新科技结合对当代人类文化建设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技术至上主义并不能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1983年,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伊莱克特拉展”,1985年法国蓬皮杜中心举行了“非物质性展”。前者展示艺术的想象力和智慧对今日高度技术化社会的反映,试图说明科技进步可以解放艺术家的创造力。展品包括电子媒介、摄影、视频艺术、电脑艺术等;后者则探讨艺术的高技术化的哲学意义,反思高技术条件下人与世界及自然的关系。展览似乎在向人们说明,非物质化是当前高技术的特征之一,人们必须用不同的感觉和观点来检验我们既有的知识和对环境的新认识。1989年,为庆祝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发表200周年,法国举办了标题为“未来形象”的大型当代国际艺术展。展览选择了使用新技术的艺术品,以期向观众传达这样的观点:今日高科技革命的历史意义绝不亚于200年前的法国大革命。另一个有重要影响的高科技艺术展览是自1979年以来欧洲每年一度的“电子艺术时代展”,这一年度展的持续举行,推动了新媒体艺术在欧洲当代文化舞台上的发展。

90年代以后,世界各大艺术馆不但纷纷举办专门的录像展览,还先后设立了录像部门或制定录像计划。世界各地的艺术机构定期举办录像节,推动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和交流。近年来,由于个人电脑日趋成熟,许多作品以互动多媒体光碟的形式出现。1998年的波恩录像节为多媒体作品专门设立了奖项,互联网作品也正在蓬勃发展中。今天,新媒体艺术已经发展成单频录像带作品、录像装置作品、多媒体光盘和网络艺术的大家族。

90年代以来,新媒体艺术家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艺术奖项。例如在1990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艺术最杰出奖被美国女艺术家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1950~)领走,她的获奖作品《保护我不要受到自己需要的伤害》,是挂在纽约时代广场上的商用电子显示屏。这件作品通过电子技术,将商业标牌转化为走出画廊和博物馆的公共艺术。

在探索人类感知的多样性和深度方面,新媒体艺术的一个共同诉求是通过技术手段创造人们未曾感知的世界和未曾体验过的东西。对于新媒体艺术家而言,艺术创造和审美探索的过程比一件具体作品的完成重要得多,他们甚至希望创造一个新的、充满种种发展可能性的、未定型的作品来探索艺术创造的边界,将艺术感性和科技理性的互动推向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领域和前沿,而非仅仅满足于一个审美对象的创造和审美符号的生成。

或许我们可以把新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是随人类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技术的进步是新媒体艺术存在的前提;其次,它历史性地先后出现了不同的艺术品类,诸如摄影、电影、剧场、视频、电脑、多媒体,而这些艺术门类仍然在持续发展着,其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第三,随着新技术发展的广泛性和社会渗透力的不断强化,各种多媒介艺术门类走向综合的趋势日趋明显,促成了多媒体互动表演和装置的出现;第四,因为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高科技的发展及全球化加速整合,新媒体艺术国际化趋向逐渐明朗,而技术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艺术品当代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篇5: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

尤其是现代信息社会,平板电脑和手机功能的一步步丰富,已经彻底将人们传统的交流方式改变。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方法,紧跟艺术走在时代前沿,利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教学中广泛引入数字媒体让艺术教学的过程更加丰满。

篇6: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

现代社会上最常被提起的就是:云、数据、信息时代、智能移动设备、网络等,这些新潮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数字媒体。

它区别于传统的大众媒体,不再存在于报纸、印刷书刊、广播电视中,而是以数字技术的方式存在且飞速传播,更多的呈现在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设备上。

它以网络为载体,更高速、更有时效性,从而极大地打破了传统的艺术教学所带来的局限性,也降低了对空间、时间的要求,使得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不再限制传统课堂上的教学模式,求知者甚至可以在任意时间通过数字媒体寻找自己渴望获得的知识,这样就具有更多的选择性。

而且,网络的发达让我们面对的社会信息资源比以往有了质的飞越,选择性更广,获得方式也更加便捷。

通过新媒体,高度集成了网络的资源,使数字媒体也具备网络资源的特性,如具备丰富性、可复制存储性、便捷性、高速性等特点。

基于这些优点,数字媒体已经是现在最流行的媒体技术。

随着体验的不断提高,数字媒体势必会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自由度得到空前的提升,甚至改变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引入数字媒体,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改变传统的教授变为大众的交流,互相分享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时至今日,数字媒体早已深入追赶时尚的年轻人的生活中,成为了互动、求知的首选方式。

篇7:新媒体中心工作计划

“植入式营销”源自市场营销学中的“产品营销”概念,它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各种内容之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留下对产品及品牌印象,继而达到营销产品的目的。“植入式新闻”是“植入式营销”的一种新模式,它不同于新闻式的广告,单纯的将广告以新闻报道形式呈现,“植入式新闻”要更容易达到品牌传播的效果。

“植入式新闻”一般具有营销成本低、传播效果好、策划要求高等特点。中国葛洲坝集团二公司借助“植入式新闻”营销模式,积极创新新闻宣传工作,并在实践中取得实效。20_年_月1日,由中国葛洲坝集团二公司参建的武汉至孝感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武汉、孝感两地携手走进“同城时代”。作为首次承建高速城际铁路,中国葛洲坝集团二公司想借助这一重大工程节点,在湖北主流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报道,从而较好展示公司在高铁施工方面工程业绩,树立葛洲坝集团品牌形象。

为此,公司专门成立宣传工作组,制定宣传策划方案,力争把握这一契机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根据新闻营销新闻性、嵌入性、整体性和策划性等特点,在武孝城铁通车对外宣传报道中,应首先考虑媒体如何介入的问题。在得知当天通车首发列车上会有大量媒体跟车采访这一重要信息后,公司宣传人员敏锐地捕捉到“乘客”这个关键词。

在通车当天,十余名身着印有“中国葛洲坝集团”字样红色醒目工装的项目部职工,早早来到汉口火车站,他们手持动车票,在乘车前来到动车组车头部位进行合影,他们的惊艳亮相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迅速吸引诸多媒体记者关注的目光。媒体记者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照相机、摄像机等摄影器材对这些“特殊乘客”进行拍照、摄影。他们成功获得湖北卫视、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纷纷前来进行采访。最终,武孝城铁迎来“特殊乘客”这一图文消息在多家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生动地展示了葛洲坝集团品牌形象,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在此次武孝城际铁路通车专题宣传中,中国葛洲坝集团二公司正是因为成功将“特殊乘客”这一元素植入到对外宣传报道中,才让能让众多新闻媒体记者顺理成章地对其进行宣传报道。报道既不突兀,在符合新闻宣传主流报道价值导向的同时,社会大众也愿意去了解这群“特殊乘客”背后的故事,从而让葛洲坝集团的品牌形象和一流工程业绩得到充分展示,应该说是一次很成功的“新闻营销”实践。

精心策划 突破传统宣传思维定式

新闻策划是“新闻营销”的重要一环,通常有广义和狭义新闻策划之分。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内部管理机制策划、广告策划以及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策划等。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采访策划,指新闻从业人员为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

企业在进行对外宣传时,应坚持“新闻营销”理念,强化新闻策划工作,不仅要把企业品牌、社会效益、社会口碑等内容纳入到新闻策划中,而且还要找准“新闻点”,吸引媒体关注,从而有效的为企业及其产品树立品牌、传播价值。

中国葛洲坝集团二公司作为驻川知名央企、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建筑企业500强,如何强化属地化建设,将葛洲坝品牌扎根四川,提高其美誉度和影响力,是摆在当前公司形象宣传工作的一大难题。而加强对外品牌形象宣传,特别是增加在川主流媒体曝光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20_年2月,四川卫视将在《四川新闻联播》节目中开辟“撸起袖子加油干”新闻专栏,集中报道春节后四川省重点工程项目迅速掀起生产热潮的情况。而公司承建的李家岩水库工程作为“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开建的首个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意义重大,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开展李家岩水库工程建设专题报道,不仅可以提升葛洲坝品牌在四川的影响力,而且能较好展示公司在水利水电施工领域专业实力。公司及时与四川卫视记者取得联系,但记者在了解有关情况后表示宣传报道条件不太成熟,主要原因是成都李家岩项目当前施工场面狭小,达不到电视宣传的视觉效果。

篇8:新媒体艺术中心方案

近年来, 互联网视频、用户自拍视频在视频领域不断增长, 逐渐成为用户生活的一部分。王丰以美国互联网视频提供商Netflix为例, 分析了OTT对视频业务领域造成的冲击。Netflix在2010年的用户增长数超过了美国电信运营商ATT公司8年IPTV用户数的总和, 2011年其用户数超过2500万, 超过了北美第一大有线电视运营商Comcast的用户数。王丰认为, 去年广电总局发布的《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 将引发国内OTT机顶盒的发展热潮, 可能会广电运营商的互动点播市场造成一定冲击。面对即将到来的冲击, 广电要发挥自身的优势, 包括内容资源优势以及1.8亿的庞大用户数, 抓紧省网整合和全国网络整合, 形成全国一张网, 统一标准, 提升广电行业的竞争能力。王丰提出, 在网络整合的基础上, 广电还应构建统一的云管端平台, 强化视频内容优势, 向全业务运营商方向发展。

华为推出的媒体云解决方案, 覆盖了媒体内容制作、消费和传播的全生命周期, 能够有效帮助运营商进行内容经营和管道经营。它将广泛的内容汇聚到广电网络中, 经过全媒体生命周期的各项加工处理, 增强内容资产附加值和广告潜在价值, 提升基于个人兴趣内容的吸引力, 增加用户消费粘性, 从而达到内容精细化运营的目的。

新媒体内容中心将云计算“化云为雨”

篇9:新媒体艺术新在何处

近两年里,许多重要机构推出的大型展览都关注了这个看似先锋小众的艺术类别,比如第十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馆“人机未来”、上海21世纪民生美术馆开馆展“多重宇宙”、中国美术馆第三届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中央美院美术馆第二届CAFAM未来展“创客创客”。计算机、网络配合着音频、视频,邀请观众和奇怪的机器互动——它们都体现出了非常类似的酷炫风貌。可是,原本就容易显得故弄玄虚的当代艺术在这些高科技、冷酷设备的映衬下仿佛更加让人眼花缭乱。如果说,“当代艺术”常常令人哑口无言,那么绝大部分的人在面对“新媒体艺术”时,是看热闹多于看门道。

首先应该正视的是,“新媒体艺术”的技术性呈现是其有别于传统艺术的突出亮点,但技术是把双刃剑。好的作品并不是局限于既有的技术本身,而是创造出为我所用的新技术。而进一步来说,技术本身是一种政治的存在,带来的是一种意识形态。比如照相机,你创造的“自主性”完全受到机器本身的限制——这就是意识形态。而艺术家现在做的是颠覆这种逻辑,打乱技术本身所固有的成分和结构,去解构、破坏现有的技术而去创造个人的技术。所以它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动力,具有无穷的颠覆性。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新媒体艺术”又有充满了哲学意味的感官平等理念。缘于现代哲学强调主体的重要性,认为人高于一切万物,人体器官也有等级,以视觉为中心。新媒体艺术则需要调动所有感官,把人器官上的等级破除掉——只有这样之后才可以延伸探讨人与其他生命体的平等化,然后再延伸到非生命体的平等化。

“新媒体艺术”的魅力正是源自于它所能带来的新视野,这是其有别于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的独特贡献。显然,不论是艺术界的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艺术爱好者,要真正领悟到“新媒体艺术”的新颖之处,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日。

篇10:新媒体应用中心工作总结

对于这学期,新媒体通过官方微博平台,直播了学院的许多重要活动。主要如下: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启动仪式、扬州作家走进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届风筝节、化学工程系红歌会、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第八届“起航”社团巡礼节、“漫述扬州系列文化名片”专题讲座、江苏省“高雅艺术进校园”——南京师范大学走进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场文艺演出、“青春邀约”让我们《趁早与这个世界约会》交流会、第五次教学工作大会暨迎新一轮评估大会动员、“魅力青春”大学生辩论赛、纪念建团90周年——“团情团史知识竞赛”、第八届“起航”大学生巡礼暨学生社团联合会成立五周年文艺演出。通过这些活动的直播,部门成员熟悉了微博的发布流程,以及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怎么去解决问题,例如在第一届风筝节和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这些户外活动中,无法通过电脑发布准时的信息,部门就通过手机微博进行直播,为了解决不能发布准时的问题,我们对人员进行协调,以确保信息及时更新。

一、微博总结:

微博是新媒体的主要工作点之一,需要发布学院学生会、团委的新浪微博,以及团委的腾讯微博。对于这学期,微博一直在更新,当然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挫折。

学生会微博,主要发布的是校园的新闻、活动、考试考证、时事以及每次活动的现场直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活动直播方面,遇到的撰稿和活动照片的质量问题;

(2)、微博只有一人更新,更新的频率得不到保障;

(3)、活动节目的撰稿问题。活动的照片质量,由于学院大部分活动都在大活三楼小剧场举行,时间多数为晚上,一般相机拍的很模糊,导致微博的图片质量也不高;

(4)、微博更新不够及时,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未能真正领悟到此平台的优缺点;

(5)、微博的内容与板块太死板,内容不够深刻,不能做到很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

(6)、没有充分发挥微博应有的作用;

团委新浪微博,主要发布的校园新闻、活动、团的动态等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内容更新问题,因为团委的微博主要发布的是关于团中央的动态,所以必须要团中央的新闻部更新。

团委的腾讯微博,由于新媒体的失责与疏忽,在后期才开始发布,导致遇到许多问题。

2012年5月9日,扬帆手机报正式发布。手机报分为14个版块,分别是“校园新闻”、“青春快讯”、“求职路上”、“社团活动”、“社会观察”、“党史今天”、“通知公告”、“学术报告”、“生活百科”、“考试动态”、“新书推荐”、“影视博览”、“温馨提示”和“扬帆帮办”。扬帆手机报制作了61期,在这61期制作期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下:

(1)、内容不够新颖、没有时效性;

(2)、涉及校园新闻、校园活动不多;

(3)、错词、错句比较多;

(4)、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信息较少;

(5)、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较少,未能积极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

(6)、校园主要活动提前预告做得极其不理想,其他组织不能及时把活动信息通知我们;

(7)、每期的模版太固定,板块太少,不能提供较全面的信息,以及信息采集不及时;

(8)、成员也是最大的一个问题,此部门成员太少;

(9)、手机报宣传活动不到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自我检讨

(1)、手机报宣传活动没有到位,很多老师和同学还不知道扬帆手机报已经实行,所以我们必须把宣传做到位,下学期利用好新生到来的机会,充分做好手机报宣传。

(2)、在人手上存在不足,不能及时的去挖掘最新校园资讯。我了解其他学校的相关组织,他们此部门的人员相当的多而且能力也非常强。对于成员数量,我个人认为在下学期新媒体招新适当多招些对此部门了解感兴趣人员,对他们进行分工,使接下来的工作顺利进行。

(3)、与社联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及时了解校园活动的具体时间。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必备工作人员进行学校所有相关信息采集。

(4)、手机报内容版块比较固定,没有创新。

(5)、各个人负责的版块内容错词、错句太多。这是工作人员的疏忽,我们应该从自身找问题,做到不犯同意错误,每句话、每个字都要细心审核,避免同样的低级错误。

总结以上问题,为了拥有一个好的平台为大家提供更多服务,下学期我们要注意这些问题,争取把微博、手机报做得更好,做到为广大师生服务。

三、结束语

新媒体的责任很大,不管是微博,还是手机报。因此我们需要保持不灭的积极性,在往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更加上进。既然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就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纠正自己的错误,提高工作的效率,增强自身的素质。下一学年,在形式、内容上需要更加贴近大学生、服务同学、联系同学、深入同学、发动同学、引导同学,我们所有成员都会以同学服务为已任,兢兢业业、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

篇11:浅谈新媒体舞蹈艺术论文

有关舞蹈学科的研究在业界已经 相对成熟,但伴随媒体视听技术的不断发展,舞蹈范畴里开始出现新的表现形式——新媒体舞蹈艺术,其相关研究众说纷纭各有所长。为了尽可能清晰地梳理出新媒体舞蹈艺术的特质以及在舞蹈创作中的实践问题,本文拟从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概念、源起、分类,新媒体艺术在舞蹈表现中的功能,影视视听美学与舞蹈艺术的融合等方面进行概述,厘清新媒体舞蹈艺术概念,对现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舞蹈作为呈现人体体态美感的重要艺术形式,在其诞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历史变迁、人文变迁、科技变革的发展烙印。人们对舞蹈艺术的期待从最初的祭祀娱神到后来的娱人自娱再到如今上升到精神表达、审美哲思范畴,自始至终都在源源不断地加入更多视听美学因素,以期达到舞蹈艺术内容、形式的丰满和延展。当代舞蹈表演的场地大多从空旷的自然空间走进了一定封闭的室内舞台,同时新的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舞蹈的环境、空间、视听、审美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个别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舞台、舞蹈内容、舞蹈形态在视觉与听觉的感受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舞蹈文化、舞蹈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舞者和观众在进行有关舞蹈艺术的活动时,呈现出万花筒般的繁荣景象。

上一篇:典型例题十一下一篇:俄罗斯文学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