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的绕口令

2024-04-30

新说的绕口令(通用10篇)

篇1:新说的绕口令

蜂和蜜

蜜蜂酿蜂蜜,

蜂蜜养蜜蜂。

蜜养蜜蜂蜂酿蜜,

蜂酿蜂蜜蜜养蜂。

篇2:新说的绕口令

出西门走七步,

扒鸡皮补皮裤,

不知是皮裤补鸡皮,

篇3:旧词新说的认知解读

2012伦敦奥运会上, 中国游泳健将的表现令国人振奋, 他们展现的不仅是自己的实力, 也是我们国家的实力。尤其是两位小将孙杨, 叶诗文, 他们年纪虽小, 却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国内也一时刮起了孙杨热, 叶诗文热, 以他们姓名为题, 大作文章, “杨名立万、杨光闪耀、杨眉吐气、中国太阳”, “一叶成名、Yes, Win!”“泳者无敌”等等。乍一听, 这些词汇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 细一看, 却都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字眼。其实这种旧词新说的现象并非首例, 早在几年前兴起的新被字句:“2009年刘翔一直被热闹”、“旅游业被VIP”、“语文被下岗”, 明明是耳熟能祥的词汇, 经过一点点“包装”, 却带给观众以全新的感受。该文就试着从认知的角度对这种旧词新说的现象作出些解释。

2 旧词新说及其特点

2.1 旧词新说

所谓旧词新说, 就是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改造, 使之以与原有词汇不同的面貌出现, 从而达到增加人们的认知和知识的目的, 这是对人类知识进行有效的扩张的途径之一。

2.2 旧词新说的特点

从上面的例子看, 旧词新说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是谐音, 即通过字词语音或语义上的相似性, 实现旧词新说, 例如上面提到的例子, 杨 (扬) 名立万, 杨 (阳) 光闪耀, 杨 (扬) 眉吐气, 中国太阳 (sun) , 一叶 (夜) 成名, Yes, Win! (叶诗文) , 泳 (勇) 者无敌等, 这些词或与汉语中的某些词同音, 如杨/扬/阳, 叶/夜, 泳/勇;或与英语中的一些词同义或语音相似, 如Sun (孙) /sun (太阳) , Yes, Win! (叶诗文) , 通过这些相同或相似, 实现创新;第二种是赋予旧词以新的结构, 如上面提到的新被字句, 被字常见的用法是“被+VP (+其他) ”被打, 被打死 (了) , 被吃光 (了) , 被吃进肚子, 或者“被+NP+VP (+其他) ”被大火烧焦, 被人们誉为“液体面包”, 在这里被字却被用在了“被+NP”的结构中, 被热闹、被VIP, 被字的这种结构不同于它的常规用法, 但用在这里却合情合理, 与单单的被和NP的语义相比, 这种“被+NP”的结构能给人们以更多的语义。因此我们可以说, 新词是从旧词的基础上产生的, 与旧词有着某种关联或相似。

3 旧词新说的认知解释

3.1 显性表述与隐性表述

不管是何种方式实现的旧词新说, 除了它们的新奇通俗以外, 都体现了一定的认知特点。含意本体论认为, 含意性是话语的一种本性, 话语通常寓有含意是话语的基本特征:……话语的字面表达通常都承载了表达时要利用到的但又是溢于言辞以外的意思;也就是说, 话语的字面表达总是不完备的, 有含意蕴含其中。我们将话语的字面表达称为显性表述, 而为字面表达所蕴含的内容称为隐性表述, 或称含意 (徐盛桓1996) 。

3.1.1 隐性表述为什么存在

那么为什么会有隐性表述呢?因为“人们运用语言所涉及的运作机制包括人类的一般心智能力和人类感知的范畴化:表达要尽量精简, 而解读则要尽可能推知更多的信息:要运用从经验世界抽象出来的逻辑知识等 (戴浩一2002:1-8) 。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语交际活动是一个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 说话人有两种驱使自己用言语做事的意图:信息意图 (提供话语的字面意思) 和交际意图 (说话人隐含的含义) (Sperber&Wilson 1986/1995) 。

可见, 隐性表述与显性表述如影随形。

3.1.2 隐性表述的运作机制

关于隐性表述的运用机制, 徐盛桓是这样解释的:隐性表述的利用, 是同人的优化思维联系在一起的。语言中运用隐性表述, 是在人类童年时期的原始语言最初形成时就已形成的传统。隐性表述是语言优化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优化的主要方式是用最少语言手段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 以少寓多, 以简驭繁:即可以意会的就略而不提, 可用已有的手段来喻指新的内容就少创造新的手段, 这就是隐性表述……的机制。 (徐盛桓2002:6-15) 从上面的解释可见, 优化、经济原则是隐形表述作用的根本动机。而这些动机与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原则的作用机制不谋而合, 因此, 我们可以将徐盛桓教授和Sperber&Wilson的观点杂糅, 总结出隐性表述的一般的语用特征:1.显性表述和隐性表述之间必须存在某些关联, 这些关联能够使听话人对隐性表述的意图和内涵进行推导;2.显性表述通常具有常规性, 即显性表述通常是一般的, 约定俗成的规约;而隐性表述通常具有非常规性, 即隐性表述的含意不根据话语所特有的规约特征而产生, 而是结合语境推导出来的。3.话语的显性表述是确定不变的, 而隐形表述却可能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变化, 即隐性表述具有不确定性。 (莫凡, 莫爱萍2012 (4) )

同时徐盛桓教授还论证了隐性表述是如何通过阐释、联想和不足, 从而实现相对完备的表达, 他认为, 这涉及人类感知的两个基本的触发点:相邻和相似。这两个触发点在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里被称概括为:相邻原则、相似原则。语言运用总会利用话语中所涉及的对象和事物之间所形成的相邻/相似关系。对事物间的相邻/相似性的认识, 是阐释和补足取向的基本选择。相邻/相似性可能表现为一个从非常物理化到非常心理化的连续统, 包括三种情况:物理性相邻/相似、心理性相邻/相似性、象征性相邻/相似性。只有当隐性表述和显性表述之间存在相邻/相似性的时候, 才有可能给听话者提供阐释和补足的空间, 从而达到相对完备的表达。徐盛桓教授将这一认知机理明晰化, 并提出了“语句解读常规推理模型”, 见图1。 (徐盛桓2003:112-119)

3.2 旧词新说是如何实现的

通过3.1的论述, 我们知道话语总是有隐性和显性之分, 而显性表述需要隐性表述补足从而的到相对完备的表达, 而这一补足得以实现的前提就是显性表述和隐性表述之间存在相邻/相似性的常规关系。而从第二部分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 所谓旧词新说, 旧词和新说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关联或相似。也就是说, 我们可以跳跃式得到结论:旧词新说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 新旧词之间存在着相邻/相似性, 而这种相邻/相似性使得新词能够对旧词进行补足, 从而得出全新的表达。

以“一叶成名”为例, “一叶成名”即叶诗文出名了;她的成功无疑会给她父母带来无上的荣耀, 因为叶诗文的成功, 她的父母也会因此出名……然而其实这个表达想说明的并不只有这些。“叶”和“夜”发音相似, 成语“一夜成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它指的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做成了大事, 出名了。联想叶诗文的经历, 年仅14岁的她凭借在伦敦奥运会的出色表现很快赢得了国人和世界的瞩目, 相比于其他很多运动员或多年耕耘或默默无闻, 她的成功确实来的很快;因此她的成功带来的不仅是欢呼, 也有震惊。

新被字句也是同样道理, 不管是被字的常规用法还是新用法, 它们都离不开被的基本义“不是主动的, 被动, ……”。因此, 无论它用于何种结构中, 它总是和常规用法存在着相似性。如“被VIP”即“被 (主观) 认为是VIP”的意思, 因为它还保留着基本义“不是主动的, 被动, ……”的关系, 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言外之意, 或者说是隐性表述“不是VIP, (但很无奈/无辜地) 被 (主观) 认为是VIP”。借用徐盛桓教授提出的常规推理模型, 以“被VIP”为例, 我们可以将旧词新说的实现机制表示为:

4 旧词新说与意向性

人的思维活动是从表达某个意向性的意义开始的。意向性同人的活动密切相关, 我们的认识也好、实践也好, 都是对象性活动;人们要进行对象性活动, 就必须具有一种关指对象的能力, 把这一对象作为取向、意图, 意向性就是这样的关指能力的体现。人的心智是以意向性的关指作为观照事物的起点, 通过这样的观照, 把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同世界联系起来。因此, 意向性不是什么超验的现象, 而是人的大脑浮现的一种意识。正是通过这种特性, 心智可以指向一个对象, 并针对这个对象, 表示对它有某种着重、依赖、相信、看好、喜欢、愿望、要求、希冀、憎恶、赞扬等, 从而更好地进行对象性的活动, 将自己的行为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从语言运用来说, 语义的起点也是从心智的意向性开始的;意向性体现了对有关概念的选用意图;意图主要分为两项:对它抱什么态度, 即意向态度和指向它的什么内容, 即意向内容。意向态度和意向内容直接影响着人们感知和表达事物的方式。

旧词新说体现的是语言使用者的意向性。首先, 在一些常规表达的基础上加以“改造”, 说明使用者希望人们能够快速接受并使用这些“非常规表达”的心理。进入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 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语言也是一样, 每天出现的网络或新闻语言不计其数, 然而有很多都如昙花一现, 很快被人遗忘, 也有很多被人们熟悉并广泛应用。这些生存下来的词要么是符合人们的常规思维, 要么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旧词新说显然是一种让人们易于理解并接受的方式;然后, 旧词新说表现了语言使用者对事物的态度, “被VIP”体现的是对于这种行为或现象的不满、无奈, “Yes, Win!”体现的是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再次, 旧词新说体现着语言使用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被VIP”即“不是VIP, (但很无奈/无辜地) 被 (主观) 认为是VIP”, “Yes, Win!”即“叶诗文, 赢了!中国, 赢了!”

5 结束语

旧词新说是语言创新的一种形式, 也是语言优化、经济原则的体现。从旧词新说的生成机制上说, 这是隐性表述借助于阐释、联想、补足等活动作用于显性表述, 使之从不完备到达相对完备的过程。从语言使用者的意向性来说, 它是语言使用者对认知对象的特殊认知方式的体现。在鼓励创新和张扬个性的现代, 旧词新说确实是值得提倡的语言创新形式, 但这并不是说什么词都可以创新, 爱怎么创新就怎么创新, 还要注意其生成机制。另外, 因为语料收集有限, 对于旧词新说现象的解析可能不够完善。希望对汉语语言研究者有所启示。

摘要:语言中的创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很多都是在新旧概念之间建立延续性的通道, 从而对人类知识进行有效的扩张。该文就伦敦奥运会之后兴起的一些新词如“杨名立万”、“杨眉吐气”、“一叶成名”、“Yes, Win!”以及现在新闻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新被字句“被结婚”、“被病故”等语言现象, 试着从认知的角度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 说明了隐性表述如何作用于显性表述从而达到相对完备的表述, 以及这些表达体现了使用者的意向性。

关键词:旧词新说,显性表述/隐性表述,意向性

参考文献

[1]戴浩一.概念结构与非自主性语法:汉语语法概念系统初探[J].当代语言学, 2002 (1) .

[2]莫凡, 莫爱屏.商业广告中隐性话语的语用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 (4) .

[3]徐盛桓.会话含意的分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4 (1) .

[4]徐盛桓.含意本体论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6a, (3) .

[5]徐盛桓.话语的含意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6b (3) .

[6]徐盛桓.句法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野[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4) .

[7]徐盛桓.常规关系与认知化[J].外国语, 2002 (1) .

[8]徐盛桓.常规关系与语句解读研究[J].现代外语, 2003 (2) .

篇4:鸡蛋的健康新说

1.健脑益智。鸡蛋黄中的卵磷脂、甘油三脂、胆固醇和卵黄素,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很大的作用,可加强婴幼儿及孕妇胎儿神经细胞的生成;补充足够的卵磷脂可增强神经细胞的信息传输能力,提高记忆力,增进智力,防止老年性痴呆症;可避免老年人的智力衰退,并可改善各个年龄组的记忆。

2.保护肝脏。鸡蛋中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成脂蛋白的形成,加速脂肪在肝脏的排出,同时提高肝内酯酰转移酶的活性,从而消除脂肪肝,延缓肝硬化;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肌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3.防治动脉硬化。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使胆固醇和中性脂肪保持乳溶状态而不易沉淀,同时还可通过乳化作用溶解沉积在血管壁上的中性脂肪、胆固醇类的斑块,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据报道,美国营养学家和医学工作者用鸡蛋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惊人效果。

4.预防癌症。可使巨噬细胞应激性增强,即巨噬细胞数增加,吞噬功能增强。鸡蛋中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2,可以分解和氧化人体内的致癌物质。鸡蛋中的微量元素,如硒、锌等也都具有防癌作用。

篇5:外科洗手消毒法的新说

1碘消毒剂洗手消毒法

碘消毒剂包括磺伏、安多福、安尔磺等。碘伏在短时间内可达到手术消毒灭菌要求, 具有持续释放磺保持杀菌效果的优点, 经济实用, 与碘酒、酒精比价格低廉、用量少。安多福消毒剂作为手术前医师手臂的消毒, 克服了传统洗手的缺点, 时间短, 效果好, 并且减少了污染环节, 为抢救急症患者争取了时间。安尔碘消毒液能直接使用原液, 不需分别配制、测试浓度、更换容器等烦琐程序, 避免了污染环节, 减少了工作量, 同时对手术者无过敏反应, 为碘消毒剂中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清水冲洗双手、前臂、肘部至上臂下1/2段皮肤。取无菌刷蘸碘消毒液, 按肥皂水刷手法的相同顺序和范围, 刷洗手臂3分钟, 清水冲净, 用消毒小毛巾或纱布擦干。用碘消毒剂纱布块涂擦手、臂2遍、待手、臂皮肤晾干后穿手术衣。

2酸化电位水洗手消毒法

酸化电位水具有快速、强大的杀菌作用, 且毒性小, 不损害皮肤, 有利于环保而令人注目。因此适用于时间较短的外科手术洗手消毒。方法:常规用消毒肥皂液刷洗双手及前臂、上臂至肘上10 cm处, 以酸化电位水冲洗3 min, 自然晾干[4]。

3洁康手术消毒剂洗手消毒法

洁康手术消毒剂可用于手术前外科洗手消毒和医护人员的卫生洗手消毒, 其效果优于碘伏;从洗手操作法看, 洁康手术消毒剂可免去泡手过程, 避免洗手人员因反复多次酒精浸泡而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方法:用流动水湿润双手及前臂 (肘上7 cm) , 然后以洁康原液3~5 m L搓揉双手洗3 min后冲净污沫, 用无菌毛巾擦干, 再用无菌纱布沾2~3 m L洁康原液均匀涂抹指尖、手指、指缝、双手及前臂, 自然晾干。

4无菌王消毒液洗手消毒法

无菌王消毒液是一种新型广谱消毒灭菌剂, 其主要成分是1.8%双氯苯双胍乙烷, 能杀灭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 对芽孢、孢子、病毒均有效, 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洗手消毒剂, 尤其在急诊手术时, 可赢得手术及抢救患者的时间。

4.1无菌王洗手方法一:使用前用清水湿润手臂, 顺序为手指、指腹、指间、手掌、手指、手腕到肘上10 cm。并用无菌刷清洁指甲及手指缝, 自来水冲净污沫, 无菌巾擦干后再用少许无菌王消毒液在手臂上涂抹一层, 形成一层无菌屏障[5]。

4.2无菌王洗手方法二:取海绵块3.5 cm×3.5 cm×3 cm (A型) 50块, 取2.5 cm×2.5 cm×3 cm (B型) 50块, 各存放于一方盒内高压消毒, 然后在A型海绵盒内均匀倒入200 m L无菌王消毒液, B型盒内均匀倒入100 m L无菌王消毒液。用清水湿润双手, 取A型海绵块1个, 按常规顺序, 指尖至肘上7 cm, 由下而上刷手1遍, 用水冲洗, 无菌巾擦干。再取B型海绵块1个, 擦手方法同前, 用时约3 min, 整个洗手过程完毕。

5其他消毒剂洗手消毒法

临床包括术必泰消毒剂, 汰可分消毒剂、克林消毒剂等。术必泰洗手消毒液无毒、无味、不着色、对皮肤基本无刺激, 是一种复合抗菌剂。汰可分消毒剂是由异丙醇、n-丙醇、苯扎氯胺结合的一种复合型皮肤消毒剂。兼顾了醇类快速将微生物浸湿穿透的杀菌作用和季胺盐类较好的持续杀菌作用, 增强了消毒杀菌力;使用中无过敏和不良反应, 是较好的皮肤消毒剂。克林消毒剂具有杀菌广谱、速度快、效果可靠、使用方便、无毒性作用及无过敏、清香护肤等优点, 是较理想的皮肤消毒剂。方法:与碘伏洗手消毒法基本相同[6,7,8,9,10]。

6外科“六步洗手法”

手臂消毒包括清洁和消毒两个步骤:先用皂液或洗手液, 按“六步洗手法”彻底清洗手臂。“六步洗手法”“流程如下:①掌心相对, 手指并拢, 相互揉搓;②手心对手背, 沿指缝相互揉搓;③掌心相对, 双手交叉, 沿指缝相互揉搓;④一手握着另一手大拇指, 旋转揉搓, 交换进行;⑤弯曲手指关节, 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交换进行;⑥依次揉洗手腕、前臂、上臂下1/3。流动水冲洗手及手臂, 手部高于手臂。然后用消毒手刷, 接取适量外科洗手消毒液, 继续刷手。刷洗顺序:指尖、指缝、手掌、手背、手腕、前臂、肘部、上臂下1/3。刷洗交替进行, 3 min后用流动水冲洗手及手臂上的消毒液, 后保持双手拱手姿势, 用无菌巾将手及前臂水擦干, 待穿无菌手术衣。

总之, 外科洗手消毒要求消除暂住菌和常见菌。过去传统的肥皂刷洗并乙醇及新洁尔灭泡手法, 操作繁琐, 费时15 min, 效果不令人满意。本文介绍的上述消毒剂外科洗手消毒法最大的优点是灭菌效果可靠、消毒过程简化, 缩短刷洗手时间。但消毒前的皮肤清洁程序始终不容忽视。

摘要:外科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感染, 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本措施。而术前的刷洗手和消毒又是防止手术感染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医疗设备不断更新, 使无菌术的理论、内涵也随之演变和拓展。而外科刷洗手消毒技术又有了新的进展, 传统的肥皂洗手法已被新型消毒剂洗手法所替代, 其灭菌效果可靠, 消毒过程简化, 缩短刷洗手时间。本文仅就外科洗手消毒的方法, 简要阐述。

关键词:临床外科,洗手消毒,方法进展

参考文献

[1]尤明, 王立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6-11.

[2]梁力建.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6-11.

[3]陈孝平, 陈义发.外科手术基本操作[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0.

[4]王德玲.安尔碘外科洗手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9, 9 (1) :45.

[5]陈善泽, 冯建萍.酸化电位水用于外科洗手消毒的临床效果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17 (1) :8-9.

[6]胡国庆, 赖燕菲.洁康手术消毒剂杀菌性能和毒性观察[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9, 20 (6) :346-349.

[7]陈桂群, 史南改.三种消毒剂二种外科洗手法的观察[J].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7, 37 (1) 63-65.

[8]吴会珍, 姚庆玲.海绵块浸吸“诗乐氏”洗手法的应用[J].疾病控制杂志, 2000, 4 (4) :325-326.

[9]张惠贞.克林消毒液快速洗手法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 1997, 3 (4) :50-51.

篇6:鸡蛋的健康新说

鸡蛋黄中的卵磷脂、甘油三脂、胆固醇和卵黄素,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很大的作用,可避免老年人的智力衰退,并可改善各个年龄组的记忆力。

2.保护肝脏

鸡蛋中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肌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3.防治动脉硬化

美国营养学家和医学工作者用鸡蛋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惊人效果。

4.预防癌症

鸡蛋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2,可以分解和氧化人体内的致癌物质。鸡蛋中的微量元素,如硒、锌等也都具有防癌作用。

5.延缓衰老

鸡蛋含有人体几乎所有需要的营养物质,故被人们称做“理想的营养库”。营养学家称之为“完全蛋白质模式”,是不少长寿者的延年经验之一。

巧食

⊙最营养的烹饪方法:

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1%,开水、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由此来说,煮鸡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不过,对儿童来说,还是蒸蛋羹、蛋花汤最适合,因为这两种做法能使蛋白质松解,极易被儿童消化吸收。

注意:茶叶蛋应少吃,因为茶叶中含酸化物质,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对胃起刺激作用,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一天吃多少

鸡蛋是高蛋白食品,如果食用过多,可导致代谢产物增多,同时也增加肾脏的负担,一般来说,孩子和老人每天一个,青少年及成人每天两个比较适宜。

⊙蛋白好还是蛋黄好

正确的吃法应该是吃整个鸡蛋,蛋白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而其他营养成分则是蛋黄中含得更多。

误区

误区A:产妇吃鸡蛋越多越好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大,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肝脏解毒功能降低,大量食用后会导致肝、肾的负担加重,引起不良后果。食入过多蛋白质,还会在肠道产生大量的氨、羟、酚等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现腹部胀闷,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状,导致“蛋白质中毒综合征”。蛋白质的摄入应根据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来计算。一般情况下,产妇每天吃3个左右的鸡蛋就足够了。

误区B:常吃雞蛋导致胆固醇偏高

不会,因为蛋黄中含有较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强有力的乳化剂,能使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得极细,顺利通过血管壁而被细胞充分利用,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而且蛋黄中的卵磷脂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进入血液中进而合成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的主要物质,可提高脑功能,增强记忆力。

误区C:生鸡蛋更有营养

生吃鸡蛋不仅不卫生,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而且也不营养。生鸡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响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导致食欲不振、全身无力、肌肉疼痛等“生物素缺乏症”。另外,生鸡蛋内含有“抗胰蛋白酶”,会破坏人体的消化功能。至于那些经过孵化、但还没有孵出小鸡的“毛鸡蛋”,就更不卫生了。

篇7:“捧”“逗”新说

1. 美术欣赏:信息技术巧作“捧哏”

捧和逗是一种幽默艺术, 含蓄中不排除通俗和明快, 目的是做到雅俗共赏, 吸引观众的眼球。正如一段好的相声作品, 总是有着很深的内涵, 带给人无尽的遐想, 让人去体验、去理解。仅凭常规教学手段是很难突破美术教学“瓶颈”的, 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产生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和动听的音乐,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 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 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 教师还能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教学《奔驰骏马》这一课中,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想理解画中的内涵是有点难度。我特意将大师徐悲鸿先生的生平、不同年代的作品、不同形式的资料搜集整理好。运用朗诵和欣赏作品的方法, 帮助他们理解“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的精神, 让学生开阔了眼界, 丰富了知识。

2. 构图布局:信息技术妙抖“包袱”

你捧我逗, 通过对话组织“包袱”, 在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中互相促进, 化平淡为神奇, 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效果。小学中高年级美术教材要求学生在点线面、形体轮廓、构图布局等基本功上有所了解和掌握。运用计算机绘画对以上几方面进行教学是非常易于理解的。我在给学生讲解构图布局时, 就把他们领进机房, 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各种画面的构图, 诸如平行构图、直线构图、曲线构图、“S”型构图等, 培养学生分辨构图大小的能力, 同时让他们了解物体大小变化对画面效果的影响。我还展示范画, 抖“包袱”式地引导学生将几种构图进行比较, 从而体会到构图的巧妙之处。这在无形中节约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3. 体验色彩:信息技术扮靓“捧哏”

三分逗, 七分捧, 红花还得绿叶衬。捧好了, 皆大欢喜;捧不好, 全“砸”。可见捧和逗同等重要。色彩是儿童画的灵魂, 它能传达喜悦、悲哀、厌恶等丰富的感情。小学生对色彩的认识是单纯的, 在他们的眼里, 红的就是红的, 绿的就是绿的, 蓝的就是蓝的, 很少注意生活中多层次的灰色调和颜色的冷暖关系。利用信息技术来体验色彩的魅力, 方便又实用, 还能让学生了解色彩的特点和配色过程, 并且在练习过程中随时掌握整个画面的色彩效果。

在《夏天来了》一课的教学中, 教材要求学生认识冷暖色, 并在整幅画中体现出来。我先请学生自己选择颜色填充。在填颜色的过程中, 总结出寒冷的冬天过去了, 当看到鲜花遍地、绿树成荫时心里马上感到舒服许多。接着趁热打铁, 我出示两幅风景画, 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色彩所产生的不同情绪反应:当面对大地银装素裹或看到蓝色时, 人会有一种寒冷的感觉;当面对烈日炎炎或红色时, 人就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这时, 再进入知识点的传授, 学生就很容易给颜色分家了:寒冷的家 (蓝、蓝紫、绿) 和温暖的家 (红、黄、橙) 。最后, 请学生马上换用温暖的颜色为《夏天来了》进行色彩设计。这样, 同一画面进行不同的色彩搭配并修改, 就不会出现手工着色中由于出错重新返工的烦恼, 避免了传统色彩教学中, 因学生个体差异所造成的课堂教学无法同步的问题。

4. 想象创新:信息技术站“大岗”

捧和逗的过程是在笑声中进行的。小学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 是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他们所想象出来的事物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心理世界, 就像相声艺术中的捧哏为逗哏站了个“大岗”, 使得美术教育真正实现了美育的功能。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各个画种的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 开阔视野, 陶冶情操。计算机绘画便是儿童创作的好工具。计算机绘画功能多样, 性能较好, 操作简单, 适合儿童绘画创作, 尤其是针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 会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在想象中自由放飞热情。在创作命题画时, 我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巧妙联想、创新立意, 努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篇8:“全食”未必可靠的营养新说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曾是相声当中的一句顺口溜,但在“全食族”的概念里,不仅不吐葡萄皮,连葡萄籽也要一并吞下;不止是葡萄,吃香蕉也不再剥皮,“囫囵吞枣”也由戏谑的成语变成了正经的规则。同“素食”一样,“全食族”、“全食物”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并逐步开始向全世界扩展,得到部分人的认可和实践。这些人都坚信,摄入“全食物”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食物当中的营养物质,从而对人的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不过,从“全食物”当中是不是真能获得全面而均衡的营养,从而达到真正的健康呢?

全食物≠全营养

“全食族”讲究吃东西时“连皮带籽”,他们认为,只吃菜叶不吃根、茎,吃水果只吃果肉而把果皮、果核、果籽丢弃,统统都是对食物精华的浪费。原因在于,这些东西里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植物生化素,是植物天然存在的一种化合物,据说是植物自我护卫生命的重要物质,人若长期坚持摄取,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以香蕉为例,香蕉皮中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以及钾、钙、镁、硫、铁、锌等十几种元素,这就是“全食族”吃香蕉皮的理由。然而,看起来香蕉皮营养素的种类比较齐全,其中每一种营养素的单位含量却微乎其微,要想从香蕉皮里去获得身体需要的蛋白质或是脂肪,每天要吃数量庞大的香蕉皮。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食物(即便是母乳,也仅仅能满足4个月以内婴儿营养的需要),也没有完全无用的食物(即便是方便面、高糖饮料等“垃圾食品”,也能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热量等),但人们千百年来的进化历程中将香蕉皮、葡萄籽之类舍弃不吃,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是口感的选择,果实的皮、籽通常都有令人皱眉的涩味,果肉则没有;其次,食物皮、籽所有的营养素和抗氧化物质,其果肉当中也有,甚至更多。既如此,刻意追求“完整的食物”便没什么必要了。

全食:弊大于利

即便果实的皮、籽没有涩味,也还有一个吸收的问题。因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指的是食物当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如果吃进去不能吸收,一种食物有再多的营养,也是毫无意义的。

在“全食族”的观点中,葡萄皮含有的白藜芦醇,不仅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有抗癌能力;葡萄籽中含有大量多酚类物质如黄酮类物质、原花青素等,这些都是抗氧化剂。葡萄皮和葡萄籽中的植物化学物的确具有抗氧化功能,但葡萄籽的壳很厚,整颗吃下去并不利于消化吸收。就算将葡萄籽弄碎,依然无法达到消化吸收的标准,最终仍然会随着排泄物排出,无法发挥它的功能。而且吃葡萄籽还会让舌头发麻,因为它含有单宁成分,它会凝固舌头、口腔和食道表面的蛋白质,产生强烈涩味,而影响食欲。从获得葡萄籽营养的角度来讲,“全食族”与其选择生吞葡萄籽难以消化,还不如选择葡萄籽油,其中的亚油酸含量达70%以上,还能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和血压。

更重要的是,在今天水污染、土地污染、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的种植环境下,植物性食物被普遍使用农药、化肥、增长激素等物质,食品的安全状况日趋严重。食物的表皮是这些有害物质最先侵入的部位,因此有些水果蔬菜经常被检查出“农药残留”。当然,吃了这些食物表皮不一定会导致马上中毒,但是日积月累的毒素最终对人体还是有害的。因此,从食物安全的角度讲,不是所有食物都适合全食。

在摄取食物过程中,有些食物皮可以连同果肉如苹果、西红柿、黄瓜等一起食用,有的则要求去皮为好,如香蕉、菠萝等。另一方面,有些水果的皮吃了会有害健康,例如红薯应去皮食用,因红薯皮含碱量较多,食用过多会导致胃肠不适;土豆皮内含不益于人体健康的生物碱,进入人体后会形成积累性中毒;樱桃、苦杏仁、李子、枇杷的核中含氰甙化合物,会在身体里转化为氰氢酸,会导致中毒。

提倡科学的“全营养”

当然,我们也提倡“全营养”,是指全面均衡的营养。因为,我们需要从大自然提供的不同类型的食物当中去获得充足的营养来满足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维持机体健康需要的营养物质。食物不同,它含有的营养素种类、数量特点也是不相同的。比如,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从谷类食物当中获得,动物性食物主要提供蛋白质和脂肪,而蔬菜和水果最主要给我们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叶绿素等。《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观点。我们只有根据人体自身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需要摄入不同种类、不同数量、不同比例的食物,才能做到均衡营养。

要做到“全营养”,除了选择“杂食”“广食”,饮食当中还要注意减少营养素的流失。目前,过度烹饪是导致食物营养素大量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做到合理适当地烹饪。比如,对于蔬菜,做到生熟搭配、先洗后切、急火快炒以及加醋、上浆挂糊等方法,都是有效减少营养素流失的方法。对于水果,吃整个的水果比把水果打成果汁更能保留住营养。

篇9:师道新说

传、授、解, 俨然以师者为中心, 具有明显的灌输色彩。在知识大爆炸的当代, 任何教师, 都不可能将人类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呼唤推陈出新的今天, 任何创造发明, 都几乎不可能靠别人的传、授、解, 而是靠自己的观、思、做, 获取成功。

道、业、惑, 在大力倡导自主学习的今天, 有些什么新的内涵?道, 乃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学会生存之道;业, 乃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之业;惑, 乃学生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转化、自我创造之惑。当今的教育教学任务简直变了一个天!

致力于“学会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 给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观念, 带来了颠覆性的挑战。施教者的工作职能, 也应相应地随之转换。

师者, 为学生提供脚手架也。

如同引导婴儿学习站立与走路, 妈妈只用提供一辆学步车, 一张笑脸, 站在前面。孩子自会依着扶手, 靠着学步车, 一步一个脚印, 由好奇到体验, 由胆怯到勇敢, 由缓慢到熟练。学步车者, 婴儿学习走路的脚手架也。有了它, 小宝宝和妈妈, 都会有一张笑脸。

学习求知, 学习做人, 学习劳动, 学习生存, 学习健体, 学习审美, 学习生活, 学习合作, 学生仅需要教师为其提供脚手架即可。在学习旅途中, 他们自己会一路探索, 一路收获, 一路高歌, 一路欢乐。

实践中, 方法性脚手架, 最受学生欢迎。听课、读书、记笔记、做摘要和查资料方法, 常规学习最实用;比较、类比、归纳、概括、演绎和分类方法, 逻辑训练最流行;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搜集资料、进行论证、做出结论方法, 现实项目研究中, 学生最憧憬。

可惜, 我们的身边, 还有许多师者一直在姓“韩”。踏上了时代的教育列车, 头脑中却很少新的理念。

嗟乎!师道之盛传也慢矣!欲人之无惑也久矣!惜乎!

篇10:对变味的作文创新说不

一、题目:为“求异”而求异。

我们知道,题目的本义是“人的额头和眼睛”,额头暗含着智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拿它们来做文章的标题,足见其重要性。题目或点明中心,或概括要点;或通俗易懂,或诗韵悠长……都会为文章增色添彩。但由于过份强调“题好一半文,题好一半分”,学生拟题苦思冥想,“题不惊人誓不休”,哗众取宠现象比比皆是。

照这种思路拟题,《八仙的故事》要拟成《一个女人和七个男人的故事》,《小二黑结婚》该改为《新罗米欧与朱丽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变为《两点一线之间》……这样求异,“异”则“异”矣,但如果不考虑文章的内容和风格,就可能弄巧成拙。打个比方,西施和张飞的眼睛应该都很美吧?二人如果互换,那西施不是西施,张飞也不是“猛张飞”了。

恰到好处地运用小标题点缀篇章,能使文章面目清爽靓丽,给人以思路清晰、要点凸显之感。而一些学生不管需要不需要,也不注意小标题与标题、文章中心之间的关系,小标题与小标题之间的关系,为“拟小标题”而拟小标题。短短五、六百字,极简单的一篇记叙文,能拟四、五个小标题,使文章显得支离破碎,这是不可取的。

二、文体:为“创新”而创新。

由于话题作文“文体不限”,学生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文体创新上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清风,书信体、日记体、病历体、广告体、别解体、几何证明体……毫不夸张地说,各行各业的文体,都在学生作文中出现过。

但是,我们抛弃了旧八股,却捡起了新八股。学生为“创新”而创新文体,一味求新求异。殊不知,各种文体在内容和格式上都有明确的要求,选择自己不擅长或者不能驾驭的文体,甚至文体杂糅,写出的文章肯定会不伦不类。教师重模式,讲技巧,分门别类,反复操练,过分追求文体创新,导致学生误入鲁迅先生所言“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

题记是写在书的正文前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引用名言。后记是写在书籍文章等后面的短文,用以说明写作目的、经过或补充个别内容。根据写作需要,恰当地使用题记、后记,可为文章增色不少,吸引读者视线,博得好感。

实际运用中,学生不管文章需要与否,不考虑题记或后记文字长短、文字内容上的要求、与文章内容的关系等,加题记、补后记,想依此扮靓自己的作文,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题记像赘生的“瘤子”,后记纯粹是“画蛇添足”。

有人说:第一位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位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位把女人比作鲜花的简直是蠢才。这句话对那些为“文体创新”而创新的学生或许有些启示。

三、语言:为“时尚”而时尚。

我们生活在一个时尚的年代,各种媒体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时尚语言。这些语言为我所用,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是应该提倡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时尚”语言鱼龙混杂,学生的辨别力差,作文中为求“时尚”而随意搬用,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语言现象。

句子中间有意省略标点,让读者自己断句,显示思维的的敏捷;人物对话中充斥“哇噻、我拷”等从港台影视中“克隆”来的恶俗语言,表现思想的新潮;文章中大量插入英文或半文半白的文字,卖弄知识的广博……凡此种种,随意“异化”我们的民族语言,玩弄文字游戏,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种“汗语”,只能让我辈“汗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很明确:“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会主任王蒙曾忧心地说,这两年他目睹了“新概念”的蒸蒸日上,但他还是禁不住害怕,在“新概念”的命题和作文里头呈现出这么一种趋势:求新、求怪、求另类。个别省市中考作文评卷标准也曾亮起红灯:采用题记、小标题一类的作文一律判为二类卷。由此,对那些“变味”的创新作文,我们有必要大声说:不!

上一篇:秋雨夜思的优美散文下一篇:初中小班化教学中班级管理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