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工作总结

2024-04-13

大学校长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大学校长工作总结

疫情防控工作讲话

一校三区的师生员工们:

过年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身处疫区的全体哈工大人表示诚挚的慰问!你们辛苦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已经打响,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全面部署,哈工大人在行动。事实证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就没有拿不下的“娄山关”“腊子口”。我们曾经战胜非典,无惧甲流,成功阻击这次疫情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全校师生员工要强化防控意识和必胜信心,全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以更坚决的态度、更严格的举措、更果断的行动,切实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工信部、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各项要求贯彻到位,不落一人、不留死角,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在有效应对疫情的实际行动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精神。

《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希望大家保持良好心态,坚持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以强烈的家国情怀和严谨的科学精神面对疫情、参与防控、奉献社会。身处疫区的师生们,特别是在湖北武汉的师生们,请你们静气凝神、安心勿躁、从容应对,学校和校友们正在千方百计地关心支持大家,让你们在非常之时、特殊之地,真切体悟“困难不怕,哈工大是家”的温馨与实在。

全校上下要服从指挥,广大同学未经批准不得提前返校,广大教师要在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彰显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

共渡难关,爱在工大。让我们戮力同心、步履坚定,以不一样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开启哈工大的新百年!

再次祝福你们和你们的家人平安吉祥、幸福安康!

谢谢!

篇2:大学校长工作总结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XXX大学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教育规律办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持学校学术(教授)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并确保各项决策得到认真执行;

(三)拟订发展规划,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五)拟订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方案,推荐副校长人选,任免内部组织机构的负责人;

(六)聘任与解聘教师以及内部其他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并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七)拟订和执行年度经费预算方案,保护和管理校产,筹措办学经费,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八)代表XX大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九)主持校长办公会议,处理学校行政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十)实行校务公开,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篇3:大学校长工作总结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 占公办高校总数93.5%的省属高校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其重要地位。山东省是高等教育大省, 截至2011年, 全省普通高等学校达134所 (中央属高校3所) , 数量仅次于江苏省, 居全国第二位。其中, 本科院校63所, 省属高校占了大多数。这些省属高校的校长是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群体。他们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深远, 因而走近并了解他们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脉络, 汲取经验, 预测未来。

最近, 黄琦同志编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校长访谈录》, 收录了14位省属普通本科现任或原任校长的访谈纪录,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大学校长的机会, 聆听他们的远见卓识。

本书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展示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

该书汇集了山东省14位高校校长关于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谈话内容。对每位接受访谈的校长先做了“人物”简介, 交代访谈的时间和具体地点。然后根据内容分成若干板块分别记述访谈内容。板块的设计, 都是针对人们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困惑和认识的, 其实, 就是关于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的全面展示。许多访谈内容, 既立足高等教育当前现实, 又展望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既有理论层面的深刻剖析, 又有现实层面的明确解答;既肯定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可资借鉴和大力弘扬的好经验、好做法, 又挑明了目前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某些误区和偏差。从一定意义上说, 该书是编著者为读者提供了一桌“问计高等教育改革”的盛宴, 读之使人深受启发。

尽管校长们谈论的话题, 内容多样, 角度不同, 但核心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那就是通过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促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校长们思考最多的是办学理念、办学定位问题。当前, 由于思想准备不足、理论研究滞后、政策引导不到位, 全国高等学校出现了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缺乏特色、发展方向趋同的同质化现象。大多数高校还是一个模式、一种发展路径, 按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培养学生, 造成了“千校一面”“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的局面。如何立足实际、科学定位、实现特色发展, 成为当前高校现代化建设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许多校长的谈论围绕“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办好这所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而展开, 紧跟国家和全省战略部署, 密切结合区位和学校实际, 发挥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国外访学经验等优势, 在发展目标定位、学科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教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师资队伍定位、科学研究定位等方面, 进行了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思考, 对克服高等学校的同质化、促进特色发展, 具有重要的启导意义。

二、诠释焦点和热点

14位接受访谈的校长围绕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坦诚地进行了交流, 真实地表达了态度和主张。访谈内容覆盖了市场经济与教育转型、知识传承与教育创新、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教育行政化、办学自主权、多校区办学、教授治学、现代大学师生关系、教学与科研关系、人才队伍建设、政产学研融合, 以及艺术教育、女子教育等问题。校长们观点鲜明, 信息丰富, 言之成理, 持之有故, 分析问题能抓住要害, 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赵彦修校长提出的“理想的大学要真正按照功能去做, 而不是按照功利去做”的观点可谓切中肯綮、一语中的。尽管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不能不受市场经济所制约, 但是, 大学不能过度追求功利, 校长应该专心治校办学, 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谈及大学的要害问题, 温孚江校长则是直言“大学的要害就三个:学术至上、育人至上、管理至上”, “国家对高等教育负有责任”, 要做到“三权统一、三位一体”。针对目前社会上广为关注的少数大学生道德滑坡、文明缺失等问题, 王崇杰校长则大声疾呼“要让大学生对传统历史文化有敬畏感”“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人才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定位、发展, 韩延明校长提出了要办有规律、有规划、有规矩、有规模的大学;要办有德性、有实力、有创新、有特色的大学;要办有理想、有理念、有理论、有理性的大学;要办强配置、高质量, 有核心竞争力、有社会美誉度的, 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 受人尊重的大学。就“教授治学”问题, 韩校长认为, “教授治学”比“教授治校”更符合中国高校现实。而“教授治学治什么?一治教学, 二治学科, 三治学术, 四治学风”。他还提出“办大学要遵循三大规律: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发展规律”。这些, 凸显了作为教育家的校长的理论水平。还有, 马连湘校长对“政、产、学、研相融合”这一新观点的阐释, 王春秋校长提出多校区管理的“错位发展”模式, 程新校长提出的“大学的科学研究必须反哺教学”的观点, 夏临华书记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 张新义校长对地方大学布局的规划, 孙秀丽、范素华校长关于女子教育的探析, 潘鲁生、张志民校长关于艺术教育的阐述, 都能提高人们对大学教育的认识。尤其是潘鲁生校长的预见:“中国大学冲击世界一流, 很可能在艺术院校中率先突破。”我也有此预感。纵览《大学校长访谈录》一书, 校长们从办学实践出发所提出的有理有据的观点、见解, 鞭辟入里。

当然, 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 校长们的某些观点与言论, 有的可能还可以进一步商榷。

三、精心设计的访谈

编著者黄琦同志曾经担任过多所高校的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 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和领导管理的经验深有体会。因此, 访谈问题的设计, 明确、深刻、巧妙、有序。所提问题, 既基本涵盖了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 又针对受访者的特点;采访之前认真“备课”, 充分准备, 根据各位校长不同的专业特长、经历背景、学校实际等, 设计谈话提纲, 确定谈话内容, 引导谈话导向, 充分发挥了每一位受访者的最大优势, 以一问一答的方式, 引导他们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在一问一答之间, 呈献给读者的是对问题的剖析和挖掘, 对矛盾的忧虑和思索, 对理想的憧憬和向往。没有掩饰、没有回避、没有唱高调和耍辞令。在坦诚交流中汇聚了这些校长们关于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真知灼见。

对每位校长访谈之后, 都有“采访后记”, 记述采访过程中的情景。特别是介绍了被采访者的工作经历、性格爱好, 以及学校发展历史、校园风物等, 补充和丰富了对学校、校长及其观点的了解和理解, 增加了读者的感性认识。

篇4:大学校长工作总结

近日,遵义市老教办主任、老年大学校长李永贵一行到桐梓县考核、评估县老年大学创建省级示范校工作,听取桐梓县老年大学创建省级示范校的汇报,查看了相关资料和短片,并进行了考评和座谈。(桐梓县老年大学 王贤忠)

六盘水市委离退局党委看望生病住院老干部

近日,六盘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局机关党委书记林书华一行4人来到市人民医院急诊大楼住院部,代表局党委看望慰问生病住院的市经信委离休干部、市委离退局党委副书记张春堂。慰问人员送上了鲜花和慰问品,详细询问了张老的病情以及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及时与院方取得联系,协调尽可能地为老干部住院治疗提供方便,还叮嘱张春堂安心养病,祝愿他早日康复。(六盘水市委离退局)

毕节市远程老年教育工作推进会召开

近日,毕节市远程老年教育工作推进会在金沙县召开。会议听取了金沙县老年大学远程教育工作汇报,全面安排部署下一阶段远程老年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級要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要扩大教育覆盖面,普及老年教育,大力推动基层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全市党委组织部分管远程教育的领导、老教办主任、老年大学校长共56人参加会议。(金沙县老年大学 黄泽兴)

铜仁市老年大学举行文艺演出活动

近日,铜仁市老年大学举行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民族团结促和谐”文艺演出。学员们以娴熟精湛的技艺,演绎了自编自创的舞蹈、器乐合奏、诗朗诵、三句半、合唱等23个节目。演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充分展示了铜仁好形象,积极发挥了广大老年学员在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和监督中的“正能量”。(铜仁市老年大学)

黔南州三届八次老年书画联谊会(展)召开

近日,由黔南州委离退局、黔南州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荔波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黔南州三届八次老年书画联谊会(展)在荔波县隆重召开,共131人参加联谊会。全州12个县市共有502幅书画作品参展,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荔波县委离退局)

安顺市委离退局到镇宁县调研老干部工作

2014年12月10日,安顺市委离退局副局长潘玲俐与活动指导科科长杨杰等一行到镇宁县调研指导工作。潘玲俐一行对该县局机关、关工委办公室、老年大学人员编制情况等进行了解后,听取该局老干部工作情况汇报,随后与全局干部职工座谈听取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并希望该局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在工作上勤于思考、加强创新,同时要加大工作宣传力度。(镇宁自治县委离退局)

清镇市委离退局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讲话精神

2014年12月1日,清镇市委离退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1月26日在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并计划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编印成一期学习资料送到每位老干部家中。(清镇市委离退局)

开阳县委组织部部长陈尧年看望离退休老干部

在2015年元旦即将来临之际,开阳县委组织部部长陈尧年先后到离退休老干部王寿鹏、余志华、刘洪惠家中看望慰问,向每位老干部都简要报告了开阳县组织工作的基本情况,并各赠送老干部一根拐杖。(开阳县委离退局 毛万力)

遵义县委离退局分片区召开工作推进会

近日,遵义县委离退局、县关工委对27个镇(乡)分成四个片区,召开了老干部工作、老年教育工作和关工委工作推进会。县关工委主任和副主任、离退局领导班子成员、各镇(乡)党委副书记和关工委主任、县教育局、县农牧局党委(党组)书记和关工委主任参加了会议。(遵义县委离退局 万光祥 吴永梅)

赤水市委离退局开展“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

2014年12月4日上午,赤水市委离退局开展了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的法律宣传活动。在文化广场,离退局发放了宣传资料,设宣传咨询台,重点宣传老年人权利保障法、老年人健康知识和老年教育等相关知识。(赤水市委离退局 罗英瑛)

正安县老年大学举办首届卡拉OK演唱比赛

近日,正安县老年大学在校内多功能大厅举办了首届卡拉OK演唱比赛。100余名老年大学学员欢聚一堂,23名老年学员选手参加角逐,最后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正安县委离退局 郑维达)

六枝特区区委离退局走访看望建初干部

近日,六枝特区区委离退局局长陈方、副局长伍江等人来到岩脚镇看望建初老干部文飞鹏。陈方局长告知了老人报销比例的发放情况,讲解了医疗卡和现金的使用问题,介绍了医疗费的报销程序,让文飞鹏老人十分感动。(六枝特区区委离退局 周梅)

水城县召开“五好”关工委、青少年普法教育表彰大会

近日,水城县召开“五好”关工委、青少年普法教育表彰大会。会议表彰了“五好”关工委、“零犯罪学校”、“零犯罪村”、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了今后的教育工作。县委副书记杨坚,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帆,县关工委主任侯贵玉,副县长贺小考出席了会议。(水城县离退局 路敦兴)

钟山区龙苑居委成立老年日间配送中心

近日,明湖社区龙苑居委会老年日间配送中心暨爱心超市正式挂牌成立,旨在为辖区内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费配送服务,老人们只需按照爱心卡上的电话拨通服务热线,就会有相关工作人员为其提供代购大米、食油、蔬菜等服务。(六盘水市钟山区委离退局)

平坝县委书记芦忠走访看望老干部

平坝县县委书记芦忠于近日分别走访看望了周开棋、徐静波、谢发忠等老同志,每到一家,芦忠与他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老同志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并希望广大老同志一如既往地为平坝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余热,做出新的贡献。(平坝县离退局 肖敏)

石阡县委书记皮贵怀到县委离退局调研老干部工作

2014年12月9日,石阡县委书记皮贵怀在县委副书记钱刚,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应军的陪同下到县委离退局调研老干部工作并座谈。皮贵怀指出,各级各部门要重视老干部工作,提升做好老干部工作能力和素质,做老干部的贴心人,切实为老干部解决问题,让老干部满意。(石阡县委离退局)

印江县举办2014年老干部门球赛

近日,印江自治县委离退局与老干部活动中心共同举办了2014年老干部门球赛,全县6支代表队100余名离退休干部参加比赛。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汉华出席活动,并与老干部一起观看比赛。经过15场紧张、激烈的角逐,缠溪镇二队夺冠。(印江自治县委离退局)

江口縣老干部活动中心正式启动

近日,江口县老干部活动中心正式启用授牌仪式在铜仁市第三届东片区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上举行。铜仁市委离退局副局长张艳、县委书记袁刚、县长黄霞、县组织部部长杨秀明、县委离退局局长路程及部分副县级以上的离退休老干部出席授牌仪式。(江口县委离退局 侯金成)

黎平县委离退局走访慰问异地安置离休干部

近日,黎平县委离退局集中走访了异地安置在昆明、天津、山东等地的3位离休干部。慰问小组每到一处,都向老干部及家属转达了县委、县政府的亲切问候,送上慰问品或慰问金;并了解老干部的思想、生活、身体及家庭状况,认真听取他们对老干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同时还汇报了黎平近年来的发展变化。(黎平县委离退局)

榕江县关工委组织青年开展葛根蔬菜等农村科技培训

2014年12月16日,榕江县关工委组织古州镇地区青年农民100余人开展农村科技培训活动。深入开展“讲政治、育新人、学科学、奔小康”活动,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加快脱贫致富和同步小康建设步伐。(刘家祥 叶靖琴)

安龙县委离退局看望异地安置离休干部

近日,安龙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吴洪渊一行3人赴河南省鹤壁市,对安置在外的副地级离休干部王作民进行走访慰问,并给老干部送上慰问金、慰问品。河南省鹤壁市委离退局副局长刘英一行3人陪同走访慰问。(安龙县委离退局)

三穗县委离退局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县委有关会议精神

2014年12月17日,三穗县委离退局局长王碧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了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县殡葬改革动员大会等会议精神。会议要求,要紧密围绕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组织引导老干部传播三穗好声音,传递社会正能量。对老干部要保持敬重之心、倾注关爱之情、多做务实之事,周到细致地做好服务老干部工作。(王碧生)

兴义市委离退局组织老干部参观考察

近日,兴义市委离退局组织全市副县级实职以上离退休干部参观考察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老干部们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鸿恩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陈再益等有关同志的陪同下,先后来到兴清公路纳怀大桥路段、木浪河水库扩建工程现场,全程参观了兴马大道。(兴义市委离退局 何玉梅)

兴仁县开展规范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活动

为推动兴仁县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兴仁县积极开展规范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放学之后和周末时间有专人关怀和管理,使他们安心、快乐的学习、生活,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健康成长。此次活动为29个“留守儿童之家”进行了奖补,共计奖补资金83000元整。(兴仁县委离退局 司马利)

贞丰县举行“职工书屋”接牌仪式

篇5:大学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述职报告

亲爱的人文学院各位同仁,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转眼又是4年,我在人文学院教学管理的领导岗位已工作了11年,这期间,经历很多,工作很多,辛劳很多,挫折与遗憾也很多,但不变的仍然是我自作为大学教师和承当大学教育管理者以来的理念和心态,那就是我敬重大学精神、敬崇人文关怀、敬爱老师和学生,我在尽心尽力的努力工作,我工作着,并快乐着!我为我能为xx学院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气力而快乐,我为我能和人文学院的同仁们同享聪明和创造而快乐。

今天是我作为人文学院本届副院长的任期届满述职,用几分钟的时间将任职四年以来的工作状态、成绩得失向领导与老师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汇报明显是不可能的。我理解,党委今天的布署也不是让我们在这里做流水帐式的罗列工作进程,更不是***评赏;老师和同道们对我的了解和熟悉也不会在今天才有评价。所以,我只扼要的对我履行职务的情况工作的状态进行一下描写。

本届任职以后,我主管和负责的工作仍然是教学管理,兼任党总支组织委员,但由于本届人文学院的领导班子一直缺职,事实上的工作和责任必定要和院长和书记一起分担。人文学院领导班子是个老班子,可以说从建系合院以来,我们就在一起合作,不管行政工作和党务工作,任何决策性的大事,我们都充分酝酿,共同商议,集体决定。特别是龚院长和高书记两位主要领导,他们有着很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长时间的领导工作经验,在掌控大方向、统领全院大局方面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政治上、工作上乃至生活上的指导、帮助和关怀都是巨大的,我们班子团结合作,共谋大计,在系主任、教学与行政管理职员和全体老师的支持和奋斗下,四年来在专业建设、学科发展、教学改革、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实习与就业拓展等诸多方面获得了在这里难以逐一罗列的成绩,我本人也是其中的策划、组织、领导与参与者,付出了我的聪明、努力和勤奋,也取得了以黑龙江省首届高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为代表的诸多殊荣。

我是一名大学教师,是一名高校的中层教学管理者、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自信我有较高的人文情怀,也坚守着党性原则,我有大局观念,也不乏牺牲精神和责任意识。人文学院在四年中有很多的变化,曾专业多,教师多,学生多。我负责的几项工作,虽有内在的联系,但触及的工作范围广,事务环节多,工作的思惟和方式也不尽一致。而且,这些工作是与学院的建设发展,与学院的办学水平,与学院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质量具有最直接和最密切关系的工作。工作中任何环节的任何失误,斟酌不周,方法不当等,都会影响到我们办学的理念,办学的初衷和办学的质量。所以,四年以来,我深知责任的重大,力求工作细致一些,思想开阔一些,谦虚谨慎,勤奋务实。特别是在学校建设利用型本科高校、贯彻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时,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力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创造性的落实并制定、实施具有操纵性的工作方案。具体进程无需细说,但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指导下,在学校相干部分的支持下,特别是在人文学院师生的配合下,我主抓的各项工作都构成了一定的规范,获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个人也在这些工作进程中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不断的成熟,并赢得了同道们的信任和尊重。借此机会,我要向大家致以我最真诚的感谢!固然,四年乃至更远时间的工作中,遗憾、不足乃至是失误是不可避免的,从领导职责来讲,我还未能更多的、更好的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更高的平台;从个人角度来讲,几年来忙于事务,疏于学术,“唯阅唯乐”,未能体现教学与学术单位领导应具有的专业素质。但我酷爱xx学院,酷爱人文学院,并愿意为xx学院人文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承当更多的责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谢谢大家!

高中主管束学工作副校长述职报告

一、个人思想政治状态(包括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的情况)

2010,本人继续担负学校副校长,主管束学工作。一年来,在在上级教育行政部分和李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能够脚踏实地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各项工作。

一年来,我时刻将“以德立人,做崇高师德的力行者;爱岗敬业,做学校发展的行动者;勤奋谨慎,做不断进取的开辟者;廉洁自律,做干部作风的遵守者”作为我的工作格言。为了进步自己的执政本领,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在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作为一位共*产*党员,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学习了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进步本身的政治理论素养,使自己保持苏醒的政治头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动素质教育。

作为主管束学的副校长,我能够紧跟教育发展情势,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新的观念,把握教育的动态发展。特别是认真浏览和学习了《国家中长时间教育发展纲要》和《上海中长时间教育发展纲要》,潜心学习全国新课程改革理论,让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努力进步本身教育理论素养。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积极探索,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增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人酷爱本职工作,乐于奉献,能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工作态度严谨,科学求实,有较强的敬业精神。一年来,我以“朴实、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事务,在工作中做好校长的助手,从学校利益动身,从老师利益动身来思考题目,以一颗诚心与各位中层领导团结协作,努力调和分管的各项工作,配合校长制定、完善了学校的有关管理制度。我平时对四周的人热忱真诚,年老的教师我敬之为长辈,青年的视之为朋友,在工作中能留意团结同道,听取四周老师意见,改进自己的工作。在与老师的交换中,我都绝不保存的、真诚地将自己在校内外听课中的点滴感受,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技能等与老师们探讨,有较强的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二、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重点工作的情况

一、脚踏实地抓教学常规建设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进步教学管理的效能。我心中牢固确立了“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的教育教学理念,时刻将教学质量管理作为管理的核心,严格备课、上课、批改、测验、听课、评课等各环节的管理,努力使我校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化、常规化、科学化。通过深进教学一线,把握第一手情况,了解把握教学动态,监控各年级教学质量,考试后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学生座谈会和师生大会,加强质量分析,确保教学工作稳步进行,为全面进步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2、加强教风学风建设,营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我坚持从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进手,从抓细节、抓规范做起,会同教务处一起修订了学校的监考规范和学生考试要求,严厉考风考纪。修订学校教师考核指标,务实进行教学质量考核,学校逐渐构成了良好的教风、浓厚的学风。

3、聚焦课堂,打好课堂教学改革攻坚战。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为了进步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与教务部分一起,深进课堂,深进持久地展开听评课活动,了解把握教学动态,基本实现了规范课堂教学管理,进步教学质量的目的。在6月和12月精心安排,周到组织,举行了两次全区性的课堂教学展现活动,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及与会专家和兄弟学校老师的的高度好评。

二、以教师专业化发展引领教师队伍建设。

1、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狠抓了教师业务能力的进步。我们以教师岗位培训为载体,重视抓教师的校本培训,平常教学中,我重视发挥骨干教师和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与教务处、教研组长一起组织进行家常课的听课、评课活动,听后能及时与教师反馈,分析教学进程的优与劣,使教师迅速更新观念,在工作中探索课改的教学新路,让教师加快专业化成长。

2、加强对新进教师的指导。学校制定了新进教师培训计划和同伴互助实施方案。展开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并随时检查落实情况。组织跟踪听新进教师常规课,关注新进教师的进步与发展,对存在题目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并要求青年教师能积极参加区教学评优活动和名师培赡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开阔了我校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方法,进步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我校一批新进教师迅速适应了上海的课改要求,逐渐担纲起了学校的主要教学工作,并在区内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名誉。

3、抓好教学科研,实施科研兴校。我校课题《民办高中学生多元发展的实践研究》于今年2月份成功立项,目前课题已全面展开,基本做到人人有课题,个个有研究。

三、关注教改动态,及时调剂教学策略。

1、随着上海市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的推行,我认真学习了相干文件精神,提出了《关于加强学业水平考科目的教学的有关建议》,并在当时高一教师大会上做了《重课堂、抓基础、出成绩》的报告,要求相干学科教师学习文件精神,调剂教学策略,在教学上要求紧扣水平考试目标,讲求方法,讲求策略,确保质量。终究通过教师们的努力,在地理和信息技术的学业水平考试中,获得了优秀率超部份公办高中的好成绩。

2、积极参与高三年级教学管理,进步高三工作的有效性。在高三二模考以后,我会同高三年级组一起认真展开质量分析,召开教师会,制定措施,加强教学策略的及时调理。在高三教师会上就全区的高考情势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做了《重基础、抓临界、求突破》的报告,并在高三屡次家长会上就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对选学科目的选择、高考志愿的填报进行专题指导,通过翔实的数据让家长和学生摆正位置,看清情势,也为最后学校高考获得最近几年来的突破打下基础。切实可行的举措带来了较好的效益,在今年高三生源比较落后的条件下,我校高考获得本科上线率36%、录取率40%的较好成绩。

四、除担负副校长一职外,上半年还兼任一个班的生物教学,下半年兼任两个班的生物教学,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充分理解学生,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心上课,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三、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情况

1、我严格依照普陀区教育局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文件要求,学习各级党委政府实行党风廉洁建设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作到廉洁自律,严明纪律,一年来没有以权谋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做作奸犯科的事,以大局为重,以集体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没有做过任何违纪事项。

2、我作为分管束学副校长,能够发挥助手和顾问作用,在工作中积极主动维护校长权威,带头执行和实践校长的决策部署,能够履行职责,认真工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自己假如发现学校工作中出现苗头题目,积极向校长反馈,协助校长解决。我对自己分管的工作方面,触及到一些利益分配的题目,能够作到执行制度、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谋私利。

四、存在题目和不足

1、角色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特别是要不断进步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齐全教育教学制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2、处理题目缺少灵活性,个人的工作调和能力有待进步,对矛盾的化解缺少刚柔并济。

3、工作开辟意识不够,不敢放手大胆工作,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进步。

五、其他(今后改进的初步假想等)

1、我会在不断加强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的同时多多加强教学实践,兼顾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工作中,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的严格执行规范办学,坚定不移地打造具有我们桐柏高中特点的有效教学模式,建家长满意学校,创人民满意教育。

2、我将继续认真履行职责,继续做好校长的助手,在协助校长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加强本身的理论学习和经验积累,提升自己的理论认知水平和实践探索能力,加深对学校学情、教情的了解,进一步理清思路,团结广大教师一同研究教育教学题目,寻求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发展策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篇6:大学校长工作总结

武备镇工银学校 辛明波

2013年8月6日——8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莱西市教体局组织的赴华东师范大学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带着求知的渴望,我们来到了著名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接受了为期七天的培训学习。在华师大继续教育学院教师进修中心的精心安排下,我们聆听了国内知名教授、专家及上海名校长的专题讲座,内容几乎涵盖教育的各个重要领域。每一个讲座,都是一次头脑风暴,都是一次丰盛的思想盛宴,洗涤我们滞后的教育思想,催生我们新的教育智慧,点燃我们新的教育激情。让我在学习中有了更多的思考,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研究自己的得失。同时这次研修学习,让我有了静下心来学习、思考的机会。现将研修总结如下:

一、精彩讲座,开阔视野,反思现状,任重道远。

七天来,众多教育专家、教授、校长给我们做了精彩纷呈的讲座,引领我们接触教育教学最新、最前沿的理论和思想,让我们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当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了解国内教育改革的现状,认真分析、反思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探寻影响学校发展的瓶颈,寻求解决学校发展现状的有效措施。高纪良教授为我们做了 “谈校长的基本素养”的讲座,徐建平教授为我们做了“调养好教师的心情”的讲座,陈默心理咨询师为我们做了“德育教育工作中-心理学视角”的讲座,朱立宏校长做了“接续文脉,塑造品牌”的讲座,夏雪梅博士做了“校长的课程与教学领导力”的讲座,赵才欣秘书长为我们做了“研究学情,以学定教”的讲座,季国强处长为我们做了“学校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的讲座,张彦昌校长为我们做了“建设一流现代化学校”的讲座,应俊峰导师为我们做了“实现‘中国梦’与校长使命”的讲座,引导我们对自己如何做校长;怎样与教师沟通;怎样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校人文环境等。学校管理者应尽快转变观念,变革学生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激励作用,为学生成长创造一个良好、愉快的成长环境。校长要少一点功利,为国家、民族和学生的一生着想,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校长。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一个个精辟的观点,让我凝眉深思又豁然开朗。理论的学习使我再一次审视了自己工作中曾经的所为,也使我重新定位自己与学校的未来。没有理论的实践只能是盲目的实践,没有理论支撑的研究不过是虚假的研究。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自己虽然也在课堂教学、学校管理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这些成绩自省自悟的实践多,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少。“眼界决定境

界”,在华师大短短的几天中,著名的专家和学者的报告让我思考了很多。他们各自的研究领域不同,但都博学深沉,踏实严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2、换位思考,学生参与,课堂有效很重要。

七天来一连串的学习上课,每天听讲座、讨论、总结、反思,我有时感到疲倦、烦躁,在上课的同时,我不由的想到,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不管爱听不爱听,都需要从早到晚,从周一到周五,上课、自习、作业等等,来回重复,课堂上如果教师上课不精彩,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不能让学生有效参与时,学生听课学习效果会怎样?当很枯燥、乏味无聊、沉闷„„成了课堂的代名词时,学生的感觉会是怎样?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无论什么理由,一个老师让学生不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了,这个老师的教学就失败了。”因此,教师的授课艺术急需提高,课堂上需要学生参与,需要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需要变革教学理念,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自觉学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和情感环境,师生形成有效的课堂交往。在今后的管理中一定要引导教师努力打造激情、有效课堂,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借鉴名校,提升发展空间大。

篇7:大学校长工作总结

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我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年、关键年,在学校党委、行政集体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校内管理以及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学校确定的全年工作任务。这些成绩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学科和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国家重点学科达到8个,新增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达到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达到11个。“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实验室”获批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并通过建设论证。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承担各类项目990多项,首次以首席单位、首席专家的身份承担“973计划”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科研经费合同额3.2亿元,纵向经费4500万元。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速度加快,掀起我校科技创新创业新高潮。

三是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突破3万人,研究生达到6000人。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精品课程4门,1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过98%。

四是人才强校战略持续推进,师资水平有所提升。学校实施的教师专项资助和进修培训计划取得成效,又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1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7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已达到80%。

五是南湖校区建设工程基本完成,百年校庆筹备工作正式启动。南湖校区主体工程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建筑面积达到70多万平方米,被评为徐州市优质工程。百年校庆筹备工作紧锣密鼓、有条不紊,校庆整体计划制定和前期筹备工作都在节节推进。

六是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学校行政领导班子实现了整体换届,并顺利完成了机构调整和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换届以及机关处级干部轮岗,人事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江苏省领导李源潮、梁保华,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等先后来校视察,部省共建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与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而活跃,学校办学的外部支撑条件进一步优化。

七是党建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和谐校园建设扎实推进。全校师生掀起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南湖校区功能更趋完善,文昌校区小高层住宅一期已经入住,专家公寓主体竣工,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

此外,一年来学校在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校内财务及后勤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合作交流、对外联络、出版社、组织统战以及多层次办学与社会合作办学、附属中小学和幼儿园工作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业绩。

本次教代会是在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和我校新一届行政班子整体换届后召开的第一次教代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将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和鲜明主题。我们要以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素质教育观,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要走内涵发展之路,坚持科学发展;要培育大学精神,建设创新文化;要注重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树立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理念,创建我校的教育品牌;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通识教育。

我们要以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科技创新观,增强我校科技创新实力。要从传统矿业开采向深度开发和广度开发突破,要高度关注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绿色安全等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技术,要搭建我国煤炭产业清洁、高效、安全开发和转化利用等领域的高端创新平台;要储备未来采矿技术拓展的新思路和新技术,要探索新型替代能源的关键技术难题,以科技创新为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我们要以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才队伍观,加快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树立人才是学校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人人可能成才的理念,突出人才的多样性,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发奋成才。我校作为全国仅有的在非省会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学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我们尤其要重视和加快构筑人才高地。在政策层面上要提高认识、制定指标、到人到岗;在操作层面上要破格选拔、大胆使用、强化锻炼;在学校层面上要突出条件支持、开辟绿色通道、提供经费保障;在学院层面上要做好对象遴选、领导对接、重点培养;在部门层面上要加强过程跟踪、难题解决、热情服务。可以说,使人才尤其是拔尖人才迅速脱颖而出是我校当前发展中的头等大事。

我们要以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和谐社会观,构建我校和谐校园文化。我们要努力实现师生和谐、党政和谐、校院和谐、学科和谐、管理和谐。通过深化财务分级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教学分级管理工作,积极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构建一个管理有序、运转高效、特色鲜明的和谐校园。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这样的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我校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之后,目前的办学环境和硬件设施都处于国内高校一流水平,甚至与国外顶尖高校的水平也不相上下。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相比,与上述四方面工作目标相比,我校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和不少困难,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归纳起来,我校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学科发展缺乏接替力量,本科专业水平不平衡。博士点学科分布不均匀,8个学院集中了全校95%的博士点,而且高水平学科的数量与学校发展目标不够协调,重点学科选拔的后备梯队储备不充足,挖掘潜力捉襟见肘。学校所确定的核心学科、骨干学科、支

撑学科的办学支撑体系还未形成。本科专业缺乏特色,在全校61个本科专业中,理工专业占据了2/3,工科专业实力明显强于其他专业,理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发展较为缓慢,学生对部分本科专业办学水平不尽满意。

其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弱化,学生创新能力不足。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教师队伍的绝对增长和创新教学改革难以满足办学需要,课堂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实训性、综合性、开放性仍有待于加强。科研训练、创业培训、心理教育不够普及和持续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高。就业形势有喜有忧,就业压力持续增大。

第三,师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拔尖人才培养成效不明显,大师级教师和领军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还未形成,教师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博士点学科教授数量严重不足,学术成果难以支撑学科点评估。一些本科专业没有教授领衔,师生比严重超标。投入科学研究的教师数量不足,充实学科基地的师资力量得不到保证,国家级创新团队和院士等标志性人才的数量没有突破。

第四,承担的重大项目比较少,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还缺乏核心竞争力。重大项目是牵动我校科学研究发展和科学贡献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校现在承担的重大项目还比较少,如何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重要技术等方面增强我校的话语权、发言权以及参与权,需要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校独立承担的重大纵向项目较少,多数是与别的学校或科研单位合作。没有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就是缺少核心竞争力,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次会议除了肩负审议提案工作报告、征集代表提案等常规性任务之外,将有三项重要议题请大家讨论。

一是讨论文昌校区功能区划与资源配置方案。该方案可以说是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益的一个蓝图,是本届行政班子任职以来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党委常委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都对此进行过多次讨论和论证,现在提交给大家讨论,目的是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出点子、想办法,使文昌校区规划更加完善,更加科学,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周济部长曾经说过,一流的高校必须要有一流的校园规划。文昌校区作为学校发展历史中承担过重要功能的校园,依然是我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整的办学条件,有多年积累下来的校园文化和固定资产,因此要合理利用好这些资产并充分发挥它们的资产效益。合理规划文昌校区的资源配置,将会促进文昌、南湖两个校区协调发展、共同提高,不仅有利于充分整合两校区办学资源,提高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也有利于保持办学历史与校园文化的传承性,体现学校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可以说,文昌校区规划搞好了,将是我校未来几十年的重要财富;相反,规划搞不好就会成为包袱,会加大学校发展的困难和运行成本。

二是集思广益对学校开源节流、建设节约型校园进行讨论。稳定而充足的办学资金,是保障学校正常办学的必要条件。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进力度在不断加大,职工的福利待遇在不断增加、校园基本建设的持续投入,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学校的事业要发展,教师待遇要增长,都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员工增强节约意识,开源节流,拓展资金来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设节约型校园。

三是征求大家对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的建议。这是本次教代会的一项新内容,也是将各位代表的意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的一项措施,对于代表们比较集中的意见,我们将根据建议的可操作性和学校的能力纳入2008年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我们要高度关注跟师生利益相关的问题,要下大力气提高学院的办学活力,同时想办法营造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最终实现党政和谐、师生和谐、校院和谐、干群和谐的和谐校园环境。

这里重点介绍今年需要推进的四项任务:

一是完成教育部已经批准的我校各单位的人事定编设岗和聘任工作。此次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被称之为一次革命性的制度建设,是一项适应研究型大学发展、真正建立高水平现代大学体制的一个重要举措。前期,学校已经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准备工作,接下来,学校将形成《中国矿业大学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方案》、《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岗位设置方案》、《中国矿业大学工勤技能岗位设置方案》、《中国矿业大学人员聘用办法》等学校岗位设置及全员聘任方案,依据教育部有关指导精神,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勤技能三种岗位的设置,建立有效的编制控制办法,全面实施人员聘任制度,建立按需设岗、公开竞聘、择优录用、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通过这次改革,将解决我校长期存在的岗位终身制、岗位动力比较弱、职责不尽明确、学术不突出的问题。

二是调整修改与人事制度改革相适应的财务分级管理制度和职称聘任制度。在学校岗位设置及全员聘任工作完成以后,我们将立即启动和完善学校财务分级管理制度改革,使之成为既有利于增强学校宏观调控能力、又有利于调动各学院和二级单位的积极性的一项政策。同时,学校将结合事业单位实施岗位绩效工资的新政策,改革我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式,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出台《中国矿业大学教师职务聘任办法》、《中国矿业大学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

三是做好2008版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和贯彻工作。此次培养方案修订是我校本科专业育人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体现,各单位要本着对学生前途高度负责、对矿业大学社会声誉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组织、精心谋划,制订出适应我校办学实际、特色鲜明、体系科学的新版培养方案。

四是启动“十一五”“211工程”建设和矿业科学研究中心建设工作。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在“十一五”“211工程”建设预定研究方案的基础上,组织相关学院做好“十一五”“211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工作,并抓紧组织论证,实施建设,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

篇8:论大学校长

对于校长, 虽然其称呼因历史而异, 因国别或地域而异, 但共同的理解很明白, 校长就是学校的头, 就是学校管理的最高领导。大学校长便是大学行政的最高领导人。

校长并不是随着大学的诞生就立即产生了的, 有些大学创办之初十几名学生, 一名教师, 一间教室, 它几乎没有什么行政事务;有的话, 这位教师就可担当了, 何必再设一个校长。当然, 现今的大学, 创建的条件之一便是要有校长, 其筹建工作本身就日益复杂了。从整个历史的角度看, 校长之必要是随着大学发展而出现的。

即使在今天, 校长 (随后讨论的皆指大学校长而不再特称大学校长) 的地位与作用, 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大学也有所不同。所以, 相关的一些问题也需在一定的条件下展开讨论。

一、校长是大学的灵魂

有学者认为:“大学校长是学校的灵魂, 即大学校长对一所大学的成功创建、平稳运行、革故鼎新、进步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1]并且, 有一调查, 结果是“很赞同”和“赞同”“大学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这一观点的, 校长之中占62.89%, 而在教授和中层管理人员中占74.80%[2], 即大部分人赞同“灵魂”之说。

另有学者说:“从某种角度来讲, 校长是大学的灵魂。”[3]这种说法与前一说法有一点不同, 关于“校长是大学的灵魂”的观点只是从某种角度来讲的, 并非在任何意义下皆如此。那么, 这个“某种角度”指的是什么呢?在哪种情况或条件下或从哪个角度讲就不是这样的呢?

也有人说“教授是大学的灵魂”。如果这一说法是恰当的, 又如果校长代表了教授们的精神和思想, 那么, 说“校长是大学的灵魂”也就可以成立。这就是一种有条件的相对的说法了。

灵魂实指精神、意念之类, 泛指起指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当然, 在说“校长是大学的灵魂”之时, 也指校长的思想、精神, 尤其指校长关于大学的理念。把“校长理念是大学的灵魂”直接说成“校长是大学的灵魂”, 这没有多大问题, 注意这一实质即可。

假若有些校长没有自己的理念, 或者他只是重复地叙述着别人的理念, “校长是大学的灵魂”的说法是否仍然成立呢?而这样的校长确实是存在着的。

假若一位校长虽有自己的理念, 但他的理念因某种缘故而最终未能在自己的任期内形成决定性的影响, 那么, 对这位校长而言, “灵魂”之说是否仍然成立呢?

假若一所大学, 校长的权力本不大, 影响也远非决定性的, 那么, “校长是大学的灵魂”的说法还成立吗?这不纯粹是虚拟的假设, 而是确有其例的。

欧洲大陆, 如德国, “校长的权力并不大”[4], 任期也不长, 教授们的权力相对较大。在法国, 1968年之前还曾有过不设校长的时期。在英国, 牛津、剑桥的校长曾经“是由学院院长之中遴选或轮流出任的。而且任期很短, 一年或两年。……这两所大学的校长, 协调性或象征性大于实质性”, “相应地, 这两个大学的学院院长任期无限, 权责大”。[5]所以, “校长是大学的灵魂”之说, 至少对于欧洲, 对于欧洲某些国家的某些时候并不贴切。

甚至于, 如德国哥庭根大学这样世界著名的大学, 打开这些大学的历史画卷, 人们所看到的是由一位位世界顶尖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哲学家……写就的历史, 并未看到哪几位校长的特殊功勋。在这种情况下, 说“教授是大学的灵魂”还比较实际一点。

近20年来, 牛津、剑桥这两所大学的校长也开始在学院院长以外的人员中挑选, 任期也有所延长, 其影响与领导作用正在加强之中。但这只是近期的一些变化。

诸如蔡元培、梅贻琦分别任北大和清华校长10年以上 (后者更长) 且影响甚大的校长, 在欧洲难见。洪堡的思想影响很大, 但他并不是作为大学校长的影响。蔡先生、梅先生这样堪称大学灵魂的校长也主要见诸中国20世纪上半叶。

综上所述, “校长是大学的灵魂”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的, 是一个具有相对意义的命题。

这些条件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校长个人的条件, 主要是有他的理念, 并且应是鲜明的、独特的、先进的理念, 这是一个基础。反之, 校长若没有自己的理念, 或者虽有, 但属平庸、一般化的东西, 也不可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不可能称之为大学灵魂。

二是大学内部的体制。如果在某种体制下, 校长权力并不大且频繁更换, 那么, 即使他有很先进的理念, 也难以形成深远的影响, 难以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三是大学的外部环境。个人有独到的理念, 学校内部体制良好, 又没有来自外部的限制与干预, 而且还为学校创造十分宽松的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 “校长是大学的灵魂”就可能是现实的。

为什么美国出现了艾略奥特 (哈佛) 、博克 (哈佛) 、赫钦斯 (芝加哥大学) 、康普顿 (MIT) 、巴特勒 (哥伦比亚大学) 、克拉克·克尔 (伯克利加州大学) 这样一批杰出的校长, 一批足以代表当时他们所在大学的灵魂人物?乃至于他们的影响遍及全球?原因就在于以上三个条件都具备。

上述六位校长的任期可以对以上三个条件作一个补充性说明。这六位的任期分别为40年、20年、22年、19年、44年、15年。他们作为灵魂人物展现, 没有他们的个人魅力做不到, 没有灵活的机制做不到, 没有优良的外部环境做不到, 没有相当长的任期也做不到。

为什么一般政府首脑都有任期, 且一般最多两届, 至多8年或10年, 而大学首脑的任期可以如此灵活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大学不是政府机构, 校长不是官。

虽然大学校长也有筹集资金的工作要做, 但校长的基本使命在文化上。大学不同于政府机构, 其根本在于大学是一座文化堡垒;大学校长不同于政府官员, 其根本在于大学校长最必要的是自己的文化自觉。他依靠自己的文化自觉, 去持久、细致地进行文化建设, 以使这座文化堡垒具有丰富的、厚实的、优秀的文化, 因为大学最直接的义务就是向学生提供文化。

政府及其首脑是权力的象征, 虽然它也靠非权力性因素;大学及其校长以非权力性影响力为基础, 虽然他也拥有一定的权力。两者在性质上是很不一样的。因而, 校长的条件、作用, 挑选的途径、办法, 职责与任期等等, 都应与官员不同。

意义更为深远的, 也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博克在《大学与美国未来》一书中说过:“以千百年的眼光看, 能给我们的文明留下最永久性印记的, 毕竟不是将军和总统, 也不是为他们出谋划策的专家们, 而是社会批评家、哲学家和最纯粹的科学家。”[6]这句话也道出了政府与大学的区别。

大学校长可以选外校的, 甚至选外国的, 国家的政府首脑不可能这样, 那里有一个国家利益问题, 有一个政治尺度, 甚至还有政党利益。大学只有一个尺度, 真理尺度, 学术繁荣的尺度。

大学校长用不着普选,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校长是由师生员工普选的。但是, 政府首脑与国家元首实行全民普选的国家越来越多, 而且有些已有很长的历史。这是因为国家或政府的权力来自公民, 他们有权选举代表他们的政治权利的首脑, 保障他们的人权, 选举保障他们不受恐吓、不受饥饿的首脑 (至少可通过选举表达这种愿望) , 这主要是政治性的。然而, 大学与之有根本的区别, 对于大学教师, 主要需要维护的是学术自由的权利, 对于学生, 主要需要维护的是受到良好教育的权利。

再者, 一个国家的政治形势的变迁, 经济形势的变迁, 与一所大学的学术形态的变迁, 在性质上也很不一样。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可以量化, 学术发展可有目标, 但学术指标很难量化。艾略奥特的一届校长的任期, 是美国总统的10届任期;另一方面, 哈佛校长中也有任期仅两三年的, 也不是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可以至少任多少年的。哈佛前不久的一位校长, 仅仅因为一个观念上的问题引起教授们的不满, 他自己就请辞了, 这里不存在什么权力斗争。这与政府都十分不同。

赫钦斯任芝加哥大学校长22年, 但他的前两任校长伯顿和梅森分别只有2年和3年的任期, 适合的, 做22年, 因某种情况不同, 也可以只做两三年。这与政府的定期更替完全不同。

欧洲许多国家的大学校长也有实行任期制的, 但是, 这与政府首脑的任期制也不一样。并且, 如我们所知, 那些任期很短的大学校长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他本人可能十分优秀, 但不一定能在大学的发展中充分展现。

总之, “校长是大学的灵魂”确实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的, 是从某种角度来讲的。

二、校长与理念

我们已知, 所谓“校长是大学的灵魂”, 指的是他的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灵魂即指其理念。

为什么理念或灵魂对于大学有特别的意义呢?就是因为在大学的发展进程中, 非权力性影响力远比权力性影响力重要。权力只是辅助性的。教授们、学生们所看重、所认同的不是权力, 他们常显露出对权力的藐视。反之, 他们最信从的是真理, 是学术水平, 是学术自由, 是非权力性影响力, 而理念的影响在非权力性影响力中最为重要, 它是无声的召唤, 是无形的旗帜, 是无影的灯塔。

校长的理念并不总是能够成为大学的理念的, 这最终取决于校长的理念产生的实际作用, 它是否为大学的主流人群所接受, 是否影响巨大, 并持久地发挥作用。是否有持久的作用, 则与后任校长有关, 与后任是否承接了前任的理念有关。

一所大学的校长总是要变动的, 即使如哈佛, 它曾有任期超过20年的校长6位, 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也有5位任期逾20年的, 但哈佛到现在也经历了28位校长。校长常变动, 而其基本理念也常变动, 这对大学决不是一件好事。在一所大学尚十分落后时, 理念的变革, 其意义十分重大;当大学在变革中变得日益强大以后, 也不是不需要变革了, 但这通常是改良式的, 拓展性的, 继承性的。柏林大学建校最初的理念延续至今200年;哈佛大学最初说不上有什么明确而先进的理念, 真正开始了哈佛的新时代的是艾略奥特, 然而, 这已是距哈佛建校200多年之后的事了。

艾略奥特之后又有了百余年的历史, 艾略奥特之后又有过6位校长, 现在的福斯特是第七位。此间, 哈佛又有了巨大的发展, 但它的基本理念未变, 虽然不断前进, 不断有新的思想、观念出现, 但其核心价值未变。

艾略奥特1909年卸任, 至2009年恰好100年, 新近任职不久的这一任不算, 此间只有6位校长, 平均任职16年以上。若将艾略奥特算在内, 平均任期更是高达20年。这种平均任期之长, 与哈佛持续繁荣并处在世界之巅, 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芝加哥大学是另一个典型例子。与哈佛370多年的历史相比, 芝加哥大学十分年轻, 它比北大只早了7年, 可谓与北大同一时期建立的大学。哈佛在建校200多年之后成为世界著名大学, 芝加哥大学则迅速崛起, 建校之后不久就成为世界著名大学, 如今也成为居哈佛之后的世界顶尖大学之一, 真可谓后起之秀, 亦可谓遥遥领先于北大。为什么芝加哥大学能这样呢?

我们选取芝加哥大学自第一任 (1891年) 至第八任 (1975年) 八位校长各一段有代表性的言论 (括号中的数字是他们任校长的年份) :

第一任, 威廉·雷尼·哈珀 (1891-1906) :“任何大学只要在某种程度受到外来压力的左右, 它便不会在大学排行榜上占据一席之地。”[7]

第二任, 哈里·卜纳德·贾德森 (1907-1923) :“研究应该是我们的突出特征”, 而年轻是“唯一一个用时间可以治愈的缺点”。[8] (贾德森讲此话时, 芝加哥大学建校只32年。)

第三任, 欧内斯特·德威特·伯顿 (1923-1925) :“大学代表着学问, 这是大学的基本特征, 如果没有这一特征, 一所大学只是名义上的大学。”[9]

第四任, 查尔斯·马克斯·梅森 (1925-1928) :“芝加哥大学是先驱者, 它要么出类拔萃, 要么一事无成, 它没有理由像别的大学那样。”[10]

第五任, 罗伯特·梅纳森·赫钦斯 (1929-1951) :“大学所要解决的是思辨的问题”, “为那些具有独立、客观和公平的研究能力和意愿的人士提供一个庇护所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越是尖锐和具有争议性, 提供一个讨论的场所越是重要”。[11]

第六任, 劳伦斯·阿尔斐俄斯·金伯顿 (1951-1960) :“我们绝对无法容忍平庸, 如果我们还想作为一所一流大学继续存在下去, 我们就必须拒绝它。一旦发现平庸, 就必须及时清理。”[12]

第七任, 乔治·韦尔斯·比德尔 (1961-1968) :“我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特色:无拘无束、无惧无畏, 还有对看好的事情勇于尝试的试验精神”, “积累知识、增进理解和增长智慧, 将人类文化的精髓传播开来, 传给我们的后代”。[13]

第八任, 爱德华·赫希·列维 (1968-1975) :“大学是思想的摇篮”, “这所大学认为自己是为知识的力量而生的”, “一所优秀的大学本质上是由一些伟大学者组成的独立团体”。[14]

我们已经指出过, 理念是由信念与理想或信仰与追求构成的。大学是做学问的地方、研究的地方、思辨的地方, 是出思想、出理论的地方。这就是芝加哥大学的信念。

知识本身就是目的, 真理本身就是目的, 好奇心本身就是目的, 为知识而生, 这就是芝加哥大学的目的观。他们所追求的就是知识、真理, 即人类文明之精髓。

拒绝平庸, 拒绝模仿, 出类拔萃, 做先驱者, 这就是芝加哥大学的个性, 就是它的独特。

而所有这些, 都在于维护大学这个伟大学者的独立团体, 不受外界左右, 不为外界所扰。

八位校长虽然有各自的表达, 然而, 所体现的基本理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连贯性。

芝加哥大学的这八位校长中, 最著名的要数赫钦斯了, 然而, 他也是承前启后的, 他继承了自哈珀以来的基本理念, 且在他所处的时期增添了新的内涵, 而他之后的诸位校长, 又都秉承了赫钦斯的理念精华, 使芝加哥大学既迅速崛起, 又长盛不衰。

由此, 我们看到校长的大学理念需要具有先进性、独特性、简明性、稳定性, 以及它的实在性。

所谓先进性, 既在于它所仰赖的信念充分把握了大学之特性, 又在于它依此信念而拥有与众不同的抱负, 它立足坚实而又目光远大。这是它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根基。

所谓独特性, 就在于这种理念即生长在这所大学自己的土壤里, 即使有借鉴, 亦须有独创。

所谓简明性, 即它通过一定的概括来表达。校长的宏篇大论常常是有的, 但那些凝练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语言, 比那些长篇大论的影响力更大、更持久。

所谓稳定性也很好理解。当理念成为一种传统时, 其力量就是其他因素难以比拟的。传统可能需要被发扬, 却具有连贯性, 这是其生命力的基本表现之一。

理念似乎只是观念性的、精神层面的, 似乎是虚的, 然而, 一方面可以明白的是:大学本是一块精神园地, 思想、观念本对于大学特殊珍贵, 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说, 虚没有什么不好, 不仅如此, 大学最宝贵的东西———文化, 在形式上正是所谓虚的;另一方面, 都希望先进的大学理念成为大学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实, 或被看到, 或被感受到。从这个角度看, 无不希望大学理念是既虚且实的。

我们曾提到校长的文化自觉。什么是文化自觉呢?基础就在于他是有理念的, 并且, 他的理念是饱含精神、思想和文化的, 更进一步, 则是他能通过一系列自觉行为, 把学校的文化积淀起来, 使之更为优秀。对于社会, 人们常常既说到硬实力, 又说到软实力;对于大学, 人们常常只需要说到软实力。校长的文化自觉, 从结果来看, 就是他是否让大学的软实力不断增强了。而所谓软实力, 实乃文化之力量。大学本就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即使大学意识到这一点, 也不等于国家意识到了, 但大学应首先意识到。

事实上, 没有哪一位校长的实际工作会是只停留在提出理念上的, 他必须通过许多具体的行为来体现这些理念,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 在科学研究的方向上, 在对学生的培养上, 在这些最基本的方面, 有信念、有理想的校长都会力求有所作为, 并通过这些作为使他的理念变得很实在, 有作为的校长是既虚且实的。

有一点是很值得注意的, 不少有思想、有作为的大学校长, 在课程观念及实施上, 表现出了他们的深邃和远见卓识, 也更直接、更实在地体现了他们的理念, 通过课程体现观念有其必然性。事实上, 若想求得现实的大学理念, 必然落到现实的大学课程上。原因就在于, 大学向学生提供的文化即课程, 课程即学生从大学所习得的文化。这已超出了人们对狭义课程概念的理解。

艾略奥特1869年就任哈佛校长, 随即他就进行了课程改革。在内容上, 他主张文学与自然科学、数学与古典文学、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兼容并蓄;在形式上, 他主张建立和推行选修制, 为此他“开始打破原有固定的班级的做法, 为所有的课程编号以利学生选修”[15], 并逐年从高年级到低年级取消或减少必修课。1870-1871年, 哈佛共32名教授为643名学生开设了73门课程;至1910-1911年, 哈佛的169名教授为2217名学生开设了401门课程。[16]教授们开的课程多了, 学生选择的机会大了, 获得了更大的课程自由。这一课程改革伴随了艾略奥特任职40年的全过程, 伴随着他的理念, 伴随着哈佛走向世界一流大学。

顺便说一句, 一位校长贯彻和推行他的课程思想 (大学理念的基本部分之一) , 比一位政府官员完成某项经济目标的周期要长得多。当然也可由若干位校长接力完成, 但无论如何也说明校长任期的性质与政府官员的任期有许多不同之处。

实际上, 至博克接任哈佛校长之后, 其课程思想又有所发展, 博克在核心课程观念上又有了新的建树。

赫钦斯的大学理念与他的以“名著运动”而体现出来的永恒课程、通识课程是密不可分的。

蔡元培对北大的课程也进行了很多实际的改革, 并且身体力行, 首开了大学美学课程。

为什么不少校长将其理念直接、具体实施到课程上去呢?原因在于, 他们大都对于什么知识最重要有自己的看法, 同时, 又对于以什么知识、以什么形式传递给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这些看法实际地体现了他们对培养人才的看法, 也就是说, 他们的大学目的理念直通课程理念, 大学理念、课程理念与课程理论紧密联系起来。

校长的理念有时也在对教师的看法上体现出来, 蔡元培、梅贻琦等都有这方面的能体现他们大学理念的经典之言, 后者关于“大学乃大师之谓也”的名言更是尽人皆知了。

校长的理念有时也表现于他们的治理和管理上, 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蓄、学术自由”就属于这一类的经典名言。

所有各个方面又都与他们对于大学的性质和使命的看法相关, 与他们自身的视野相关, 与他们的人格相关。

三、校长的作用

有人问:“怎样做校长才算做好了?”这可能与对大学校长作用的理解有关, 所理解的那些作用校长都发挥出来了, 岂不是校长就做好了吗?做好了, 就是一位好校长;做得很好, 可能就是很好的校长;起到了出乎人们意料作用的校长, 可能就是优秀的校长了。我们讨论校长的作用, 是讨论哪一类校长的作用呢?这个问题不难明确下来, 总会是讨论那些比较优秀的校长了。

有人认为, 大学校长是管大事的。其实亦非完全如此。一方面, 大事不一定都由校长来管;另一方面, 也不一定小事校长都不管, 小事不一定都是不重要的事。

是不是凡重要的事校长都管呢?也不尽然。大学校长作为管理者同时又作为管理权的代表, 按一般原理, 他都有一个授权和善于授权的问题。校长通常都会有几位直接的助手, 某些工作包括重要的工作事项是必然要委托或授权他们去管理的。

这些助手下属还会有一批人与之合作, 校长也许需要起一些组织作用, 去促进这种合作。这一类的组织工作, 校长通常也是在一定范围、一定层次上去做。授权工作亦可视为组织工作的一个部分, 在一定意义上, 这与权力配置有关。这样看来, 校长的组织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他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组织人们去做事。

校长在所可能要做的事情当中必然是有所选择的。首先, 会是选择那些比较重要的事, 在比较重要的事项中去进行选择。其次, 会考虑从中选择一些他人做起来有些困难或有些不便的事, 选择一些对于做起来较他人更易于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难的事。再者, 去选择那些虽不一定是大事却也是很重要的, 并且估计他人不一定想到了的事, 哪怕似乎是小事。最后, 还有一桩要做的事, 就是促使他人去做事, 去做促动他人做事的事, 特别是促进他人去做他们没想到或不想做但又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事情。“领导的作用, 在于使一个人不想或是没有想到要做某件事终于去做了。”[17]

在大学理念的形成、明确、坚持的过程中, 校长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确立学校的主要目标, 尤其是战略目标, 校长的作用也是最重要的。目标管理成功与否, 主要取决于校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校长在每件事上都是有先见之明的, 也不见得所有的好想法、好做法都出自校长。所以, 这里校长又有另一些作用, 他能够从同事或下属那里获得灵感, 辨别出他们中可能对大学发展特别有意义的见解或构想;并且, 由于校长的作用造成了一个容易独创、容易闪现智慧的环境, 校长或吸取或采纳他们的意见, 或支持他们去采取相应的行动。

校长特别重要的还是决策作用。这里有几个相关的要点:

1. 校长善于把自己多少具有“虚”的

特点的理念变得“实”起来的必要性不言自明, 但这里常常要有过渡的东西, 基本的方面正是学校内一系列的政策 (区别于政府的政策) , 包括前面提到的课程政策, 财务政策, 学科发展政策, 师资建设方面的政策等等。靠理念, 也还要靠实现理念的政策, 这就需要校长发挥决策作用;不仅校长工作需要, 所有员工也需要, 他们不仅要明白自己的大学的信仰与追求,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明白自己该往哪里走, 去做哪些可以且必须去做的事。

2. 再好的理念也是要通过一系列行

动去体现的, 理念可作为行动的指南, 但比理念更具体一点的原则也是需要的, 政策就是体现这类原则的。因此, 正确且有效的政策也涉及事业之成败。校长的决策作用的进一步考虑便是如何保证政策的正确、有效和先进, 既富有活力, 又切实可行。这就是所谓科学决策的问题, 这是校长决策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出来的前提。

3. 所谓科学决策并不完全是从决策

本身去看的, 它与校长的胆略、策略、意志都有关。杰出的校长虽非万能, 却一定会有超乎一般想象的谋略与意图, 做出一些看似很难做到的事, 做出一些未来几年或十几年才会见效的事。换言之, 决策力与实行力是联系在一起的, 同时, 这需要想象力、意志力。当然, 校长为着实施学校的战略目标, 为着所制定的相应的政策得到贯彻, 他也需要说服力、感召力。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彼此关联着发挥作用的, 并且在相互作用中优化和强化。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大学亦如此, 在某些方面更是如此。一门课程的建设有时就需要三五遍地去编制、实施和不断修订才能日臻完善;一个专业、一个学科的建设亦非三年两载的功夫;一个学科群 (如一个院、一个系) 的建设至少是在一两代学术领袖的主持下才可能立足于世的。因而, 一所大学更需要有眼光、有想象力的校长。

校长对于大学的引导或领导作用之重要是无须多言的, 他的引领作用是通过理念的形成、目标的确立、政策的制定来实现的, 是通过他的决策作用、组织作用、协同作用等多方面来体现的, 是通过他的想象力、实行力等来保证的。

校长需要用自己的成功来证明自己, 同时, 员工也会从自己对校长成功与否的观察中作出判断。我们已说过, 校长主要依靠的是非权力性影响力, 这包括理念、思想、观念的力量, 包括人格、气度、风度的力量, 包括由想象力、决策力、实行力所形成的权威的力量, 包括由成功推进所产生的信任的力量。这些力量才足以使校长在大学里充分发挥凝聚作用, 他因有效的引领而产生凝聚作用, 而当凝聚发生效力时, 他将更有效地引导学校, 产生更有力的领导作用。

大学是立足长远、目光远大的, 但人们又期待它不断有所成就;大学不能急功近利, 但它又不能完全不顾功利;大学教授们需要自由与宁静, 但能够孵出智慧的宁静与自由却又是以校长为代表的管理人员用热情造就出来的;大学需要理想主义的照耀, 但人们又希望在现实中能看到那个理想的光芒;大学既需要激进, 又需要保守……校长需要把这一切巧妙地撮合起来, 而不只是一般利益冲突的调和者, 校长固然需要在不同利益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人员与人员之间有良好的协调作用, 同时还需在这种协调之下, 仍然把学校导向理想, 导向未来, 导向大学的核心价值。

由此分析可以看到, 大学校长的作用当然都表现为领导作用, 但这个领导作用又将具体表现为多方面的作用。这些作用发挥得如何, 人们最终往往还会从实际的结果上去看, 从成效上去看。比如, 是否建立起了一支高水平的教授队伍, 是否生长出了一批一流的学科, 是否让大学的学术水平大幅提升起来, 是否形成自己大学优秀而独特的文化, 是否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山峰。

克拉克·克尔曾说, 20世纪30年代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是“大学校长最后一个巨人。大学领导人的英雄时代俱往矣”[18], 意即大学校长的重要性已经在下降。其实不然, 大学日益庞大, 日益复杂, 且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大学校长的地位与作用仍然是巨大的, 其重要性并未下降, 大学仍然需要杰出的校长。

人们还热望大学校长能成为教育家。这种期望也反映了人们对大学校长作用的看重, 期望他们成为“在教育思想、理论或实践上有创见、有贡献、有影响的杰出人物”[19], 期望他们有改变一所大学命运的业绩, 并同时拥有系统的教育理论。今日之世界, 尤其包括我们中国, 更需要这样的大学校长。他们也许已是教育家而再任大学校长的, 但这很难, 一般来说是在任校长的过程中成长为教育家的。有业绩者不一定有系统的理论, 有一定理论者又不一定有耀眼的业绩, 两者兼备确属不易。

大学应交由教育家或可能成为教育家的人去办, 因此对于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的希望是理所当然的。“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 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完成他的人格, 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所以教育事业应完全交与教育家, 保有独立的资格, 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20]

从政、从商、务农、务工、从教, 这是不同的行业。尽管大学也有行政, 也有社会活动, 也有广义的政治行为, 但大学的主调是真理, 大学的主要活动是探求真理, 大学校长所做的就是在这一主调下领导探求真理的活动。

校长作用的充分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有些条件是他自己要去创造的。例如, 要有足够的资金, 要有良好的师资, 这都是条件, 当这些条件不具备时, 校长尚可去创造。还有他自身的条件, 这也不是由别人来安排的, 下一节我们将专门讨论。可是, 也还有些条件是很重要, 但并不是他本人所能决定的。例如, 领导体制的问题, 若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之类的机构, 校长的法人代表身份就难以真正体现。又如, 对于副校长人员的选择, 若校长无实质性权力, 那么, 校长作用的发挥也将受到影响。

曾经, 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校长是耶鲁大学的, 常务副校长是哈佛大学的, 主管校本科生的是斯坦福大学的, 主管科研的……是普林斯顿大学的”, 亦即“领导也不能近亲繁殖”。[21]若想达到这种状况, 恐怕也不是单靠校长能创造出来的条件。

校长与副校长们可有一个校务会或校长办公会, 这种会不同于董事会, 后者是决策机构, 校长办公会则是工作会议, 它并不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校长若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既要善于协调各方, 又需要副校长的人员结构也比较理想。

当然, 校长作用的发挥还与另一些条件相关, 此处不再详述。

四、校长的条件

担任校长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这似乎是一个回答起来并不很困难的事, 大学校长需要有理想、有抱负、有理论、有能力、有人格等等。但若要具体一点讨论, 便有不少问题值得思索。

在有的国家, 校长只是一个学术象征, 此时, 几乎唯一讲究的条件便是学术, 校长需是学术领袖、学术权威, 别的条件好一点、差一点, 关系不大。

在有的国家, 大学校长是从学院院长中挑选的, 条件之一就必须是现任学院院长。

如果把学校视为政府机构一类, 把校长视为官级中的一环, 并按政府官级的方式对待, 把校长与政府官员一样看待, 那么就会对校长附加更多非学术条件的考虑。

同一个国家内, 不同大学校长的条件也可能有差别, 这与大学的不同层次与类型有关。

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对校长的要求及相应要具备的条件的看法也不一样。乃至于同一所大学的不同时期选任校长的视角也可能发生变化, 条件就有相应的变化。

“19世纪的美国大学校长, 在办公室看的是康德;20世纪的美国大学校长, 在办公室看的是账簿。”

在20世纪80、90年代, 中国大学校长愁的是上学的学生多了不好管理, 容易出乱子;而美国大学校长愁的是没有足够的学生来上学。这对校长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校长是否应当具有融资的能力, 募捐的能力, 在这样具体的问题上, 在这类条件的要求上, 就可能明显不同。在大学的投资主要来自政府时 (香港地区也是这种情形) , 融资的能力就变得十分次要。在一个有着捐赠传统的社会里, 募捐既可能又必要, 募捐的能力当然就很重要了, 而在一个没有这种传统的社会里, 这种能力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了。

校长是否需要有相当的社会活动能力呢?这还是需要的, 实际上, 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机构, 校长需使这个庞大机构运转起来所需要的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社会活动能力的性质, 至少这种能力是可迁移于社会的。社会上存在着主要具有政治特征的社会活动 (如政党活动、竞选活动、议会活动、外交活动) , 存在着主要具有经济性质的社会活动 (如企业生产活动、营销活动、证券交易活动、国际贸易活动) ;大学的活动也是社会活动之一, 但它主要还是偏向于文化性质的, 这种活动本身并非政治活动、经济活动, 但它要与政治、与经济打交道。故而, 大学校长需要社会活动能力, 并且尽可能强一些的这种能力于大学之发展有利。从大学的内部管理与外部关系来看, 大学校长都需要有相当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不过, 无论怎样, 校长的一切活动都仍然是应当指向学术发展的, 即使“在办公室看的是账簿”, 他首先还是要明白:1.为什么去筹资?2.所筹之资投向何方?3.大学是依靠什么才有可能有效筹资的?4.校长从哪里获得筹资的动力?这些问题都归结为一个东西:学术。他的一切活动 (包括社会活动) 的有效性都聚焦于学术发展与繁荣。

可能在某个时候校长融资的压力小一些, 有时候承受的压力大一些, 但压力也都源自学术发展之需要。这样, 他有时较为间接地服务于学术, 有时较为直接地服务于学术, 直接或间接可能有变, 但目的和中心不变。因而, 无论怎样, 无论何时, 校长必懂学术本身, 这是基本的条件, 并且, 他还不只是局限于他所专事过的学术领域, 还需要对学术有更广泛、更深入的了解。他需要更宽的学术视野。

今日之大学校长, 既需要学术头脑, 又需要经济头脑。没有经济头脑, 办大学就相当困难了;然而, 大学校长的经济头脑跟企业家、金融家是不一样的, 他植根于学术, 立足于学术, 财源源于学术, 又服务于学术, 由学术繁荣来保证经济繁荣, 由经济繁荣来支撑学术繁荣。

如果说到称得上教育家的校长, 那么, 他除了专门的学科背景外, 还需要在教育理论上有所建树, 这已经是表现了对校长宽阔学术视野的要求, 又同时是他因应校长工作之需要而使视野得到了拓宽。那些与教育理论最密切相关的一些学术领域, 校长或任职之前就需有所了解, 或任职之过程中加以补充。“在办公室看的是康德”, 这意味着哲学对于校长的意义。杜威说:“哲学甚至可以解释为教育的一般理论”[22], “教育乃是使哲学上的分歧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23]。能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的校长会没有相当功底的哲学修养吗?任何学术, 当从山脚下游动而走向山峰时, 就会遇到哲学, 大学校长的管理在走向山峰时也如此。

中国某些大学选择校长时, 潜意识地认为要院士来担当。美国大学里 (如哈佛、哥伦比亚大学、MIT、伯克利加州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 , 不仅院士很多, 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少, 但校长与院士、诺奖获得者是有所区别的角色, 学术条件是基本条件之一, 校长需要有很高的学术水平, 很宽的学术视野, 却又非唯一条件, 并非学术水平最高的人才是最适合担任校长的。

1989年, MIT的校长出缺, 经过遴选委员会投票选出了夏普 (PhilipSharp) 为校长, 夏普获选后考虑了几天, 突然宣布不接受校长任职, 他作为国际闻名的生物学家几年后便获得了诺贝尔奖, 恰在行政经验上比较缺乏。而接替他的是查尔斯·韦斯特 (CharlesVest) 。他与夏普的特点恰好相反。大学校长需要深谙学术, 但不一定最优;其综合能力方面更重要, 在此情况下, 学术越优越好。

大学校长都有自己的学科背景。什么学科出身的人比较适合担任大学校长呢?

有学者“列出了1970年和1983年全美国在理工科技方面领先的前20个大学, 并查出当时这些大学由谁担任校长。查阅的结果证明, 这些大学有3/4左右, 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哈佛、伯克利、斯坦福、约翰·霍普金斯、密歇根、芝加哥等大学, 其校长都不是理工科技方面出身”[24]。

然而, 中国大学校长的学科背景与美国的情形正好相反, 中国“211”大学校长出身理工科的占67.7%, “985”大学的这一比例更高达91.7%, 其中, 仅出身工科的校长就占了63.9%。[25]不过, 这种结构的变化似是可期待的。

还有一个事例。哈佛现任 (即第28任) 校长福斯特是一位历史学家。在哈佛370多年历史上的全部28位校长中, 没有一位出身工科, 仅有3位出身理科 (数学、分析化学) , 而且他们又都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方面有极高的修养, 并在教育理论上有所建树。

北大的性质在中国大学中是最相似于哈佛的。自1978年以后北大校长与哈佛不同, 只有个别是文科的;倒是马寅初任校长 (含马校长) 以前, 校长的学科出身状况类似于哈佛。这一现象似可研究。

显然, 以上事实并不表明工科出身的人一定不宜担任大学校长。但至少说明, 无论什么学科出身的人, 都需要人文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并且, 不可能完全只靠担任校长之后再去填补, 至少需要相当的功底, 再在工作中迅速充实起来。

用通俗的话来说, 校长的工作是建立在对人的更深刻理解基础上的, 对于管理也是与此基础相关的。在管理中的程序性、操作性问题上, 科学的作用比较直接, 科学技术的思想、方法也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 增强管理智慧, 但是, 对人本身的理解、对心灵的探测、对精神力量的把握, 则是科学本身难以做到的, 而这些因素对于大学更为重要。这也就决定了对校长学术视野、学科知识的要求。

年龄是不是一个条件呢?健康必是一个条件, 但年龄与健康也有一定关系。所以, 有的国家、有的地区对于大学校长的年龄也有一定的规定;然而有的则对年龄没有什么规定。

台湾地区年满65岁者不得初聘为校长。[26]大陆大学校长一般任期也不超过65岁, 初聘者很少是超过60岁的。有些地方还采用了地方官员的年龄界限。但中国的情况亦并非一直如此。马寅初就任北大校长时已是古稀之年, 78岁时才因“人口理论”演变为政治问题而被迫辞职。

艾略奥特35岁就任哈佛校长, 75岁卸任。如此年轻之时上任, 如此年迈之时还在任。哈佛历史上, 有11位校长初任时不到45岁, 其中只有三十几岁的包括艾略奥特在内共有3人。这表明, 在哈佛初任校长年龄的下限没有问题;初任年龄也有60多岁的, 现任校长初任时已59岁了, 上限也基本上不是问题。至于届满的年龄也因人而异, 没有限定, 有75岁才卸任的, 还有两位校长到80岁才卸职 (一位是Charles Chauncy, 另一位是Edward Holyoke) 。当然, 哈佛校长卸职也决不是熬年头的结果, 著名校长之一的柯南特虽然有85岁高龄, 但60岁就卸任了;至于前年才卸职的萨莫斯校长退下时仅53岁。纵观哈佛, 校长的任职年龄, 无论是初任还是届满, 均不拘一格。

在美国大学里, 哈佛只是一个代表。

比年龄问题更具实质意义的是, 除了必有的学术经历外, 有过在系主任或学院院长岗位上的经历是必要的, 对于一些规模宏大的大学尤其如此。他们在那里初步显现自己学术管理、学术组织的能力, 也表现他们的气质与魄力, 并得到锤炼。但也有是从其他途径获得这种能力的。

人们把一切美好的愿望寄托于大学, 又把对大学的美好愿望寄托于校长, 希望的承受者也自然地成了重任的承受者。校长似乎应是无所不能、尽善尽美的, 只要有可能。

对于校长, 可能既需要是一位理想主义者, 又需要是一位现实主义者;既希望他是帅才, 又希望他是将才;既有很高的学术造诣, 又深谙组织管理;既能雄心勃勃, 又能审时度势;既具百折不回、顽强不屈之精神, 又温文尔雅、善于周旋;既坚强, 又厚道;既能慷慨激昂, 又能低调行事;既珍爱古典, 又执著现代;既有丰厚的人文底蕴, 又富有科学精神;既善主内, 又擅外事;既有雄才大略, 又能脚踏实地;既能高屋建瓴, 又具平民气息;既年富力强, 又经验老到……恐怕是希望校长是一位完人了。然而, 对于校长, 却只能是在理想的照耀下去现实地寻找。

对于寻找, 也许怎么要求都不为过高, 但对于初任者, 就只能是在起始条件下比较, 甚至还可作一个预期性比较, 眼下稍逊一筹者, 未来会不会有过人之处呢?这不又要看遴选者的眼光了吗?

参考文献

[1][2][21]眭依凡.学府之魂[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1.2, 9, 279.

[3][4][5][24][26]黄俊杰.大学校长遴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13, 94, 96, 108, 175.

[6]BOKD.Universities and the Fu-tureof America[M].Durham:Duke Uni-versityPress, 1990.8-9.

[7][8][9][10][12][13][14]墨菲, 布鲁克纳.芝加哥大学的理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5, 13-17, 18, 27, 46, 49-51, 50-59.

[11]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63.

[15][16]贺国庆, 等.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95, 296.

[17][18]转引自黄俊杰.大学校长遴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89, 88.

[19]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1998.755.

[20]蔡元培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377.

[22][2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347, 347.

上一篇:对汽车行走技术的认识下一篇:起程——奏响生命的乐章(励志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