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海的秋叶作文

2024-04-08

通向海的秋叶作文(精选3篇)

篇1:通向海的秋叶作文

秋天来了,大自然给了我们许多凉爽、果实等等,可是我认为秋天最美的就是那秋叶了。

秋天,来到公园里放眼望去,色彩各异、五彩缤纷,好似一副美丽的画卷。走近一看,啊!树叶真美!它们有的像一顶红宝石做的皇冠;有的像一条调皮的大鲤鱼,把自己的身体藏了起来,不小心露出了一条美丽的尾巴;有的像一片轻轻的羽毛,在风中飘落,悄然落地,毫无声息;还有的像一个个真诚的爱心,那棵大树仿佛看见并爱上了某棵大树,努力让自己的树叶变成一个个的爱心形,仿佛在求爱。

一阵风吹过。听!风唱着优美的歌曲,树叶听见了,开心的跳起了舞,从树上飞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风大了,叶子像一位位跳伞运动员从天上飞一般的直冲下来,又像一架架被击落的飞机,掉了下来。

我正畅想在这美景里的时候,一片树叶落在了我的身上,我拿起它,心想是哪个讨厌鬼打扰我看这美丽的景色?原来,是一片枫叶啊!哟!一件热情的红色风衣把你装扮得多美啊!不用怎么仔细看就会发现你那清晰的脉络,多像我们人类的血管,我想功用也是一样的吧,一定是它们给你提供的源源不断的养分。用手摸一摸还很光滑呢,再闻一闻,清香扑鼻,让人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了。

秋天的树叶真美!但愿大家也不要错过这独特的秋的礼物。

公众号:东方作文学生习作

篇2:通向海的秋叶作文

一、以说话为基础, 拼音帮扶, 激发说写兴趣

低年级课本内容丰富、插图多, 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识拼音、认汉字、训练说话。初入学的孩子对周围一切充满了强烈的好奇, 有着强烈的说话欲望, 但他们又说不完整, 通常以词语的方式表达。作为低年级语文老师, 要珍视、保护这种欲望, 给孩子创造说话的情境, 搭设说话的舞台。如一入学的汉语拼音教学, 就可以利用拼音插图, 进行看图说话、看图表演等练习。如我在教“o”时, 启发学生看图说话:图上画了谁, 在干什么?开始学生说:“公鸡, 叫。”教师及时纠正并做示范, 让学生再说:“公鸡在喔喔叫。”教师紧接着教学“o”的发音:“圆圆嘴巴o—o—o。”这样, 学生既学了拼音, 又练了说话。

开学一个半月后, 学生汉语拼音学完了, 一些简单的常用的独体字也会写了, 我就引导孩子用拼音写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 促使学生由说向写过渡。第二天晨读课上, 我们在班级欣赏朗读孩子们的“作品”, 他们在资源共享中赏析了别人的语言, 更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了表达的基本句式。

二、识词造句结合, 一句话说写训练

句以词为基础, 词以字为单位。低年级正是识字写字的重要阶段, 识字教学也要与发展思维、训练语言相结合。如教“中”字, 先让学生说说识记的方法, 再让学生扩展词语:中国、中央、中间、心中、中心等, 然后启发学生用这些词说话。

三、有效进行仿写, 促进语感形成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借这个例子, 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 其中的课文大多数出自名家之手, 脉络清晰, 词汇丰富, 语言优美, 是值得学生模仿的范文。我们在阅读教学中, 可以将阅读欣赏与写话结合起来, 强化语言实践, 进行仿写练习。如《画风》、《春天是个小画家》、《找春天》、《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等, 都是很好的仿写课文。学生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去寻找、去发现, 去体会, 并把自己生活中留心观察到的, 巧妙地用书中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仿写的形式, 既让孩子们觉得原来写话这么轻松简单, 更让他们在模仿的过程中, 积累语言, 形成语感, 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 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四、抓住留白, 激发想象, 有效书写

文学作品中, 经常出现作者故意的一种模糊表达, 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和放飞思维的“空白”。巧妙地抓住教材中这些独具匠心的“空白点”, 或挖掘、或补充、或改写、或续写, 既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也能丰富他们自身的体验。而低年级孩子, 接触最多的是寓言、童话, 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设计一次次的说话、写话训练。如寓言《揠苗助长》一文, 当那个人的儿子跑到田里一看, 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他会说些什么呢?我先让学生想象当时儿子的神态、语言和动作, 然后由我扮演那个老汉, 和学生配合进行口语交际, 于是有了这样的对话———

生 (懊丧、可惜、责怪) :哎呀, 爹呀, 你真是老糊涂啦!

师 (吃惊) :我怎么了?我辛辛苦苦地干了一天, 怎么会糊涂呢?

生:你……你……哎呀!你呆会儿自己到田里去看看吧!

师:到底怎么啦?

生:禾苗都死光了!

师:怎么会呢?昨天还高了一大截呢!

生:禾苗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 你一旦拔高了它, 离开了土壤, 它就要枯死的呀, 我们不能违反了这个规律!

师 (痛哭状) :我的禾苗呀!

生:哭也没用了, 下次要吸取教训了, 做事不能太急于求成了。

五、多种实践活动, 拓展写话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因此, 教师要提高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还要拓展他们生活的空间, 从课内走向课外, 广开“材”路, 有感而发, 才能实现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如春天了, 带领儿童到校园或马路上去观察, 感受春天的气息, 寻找春天的景色, 叫他们写出“暖和的天气”、“明媚的阳光”、“树枝上发出嫩绿的芽”、“桃树、樱树上开出美丽的花朵”。观察冬天的景色时, 叫他们写出“树枝上光秃秃的”;下雪天时写“树上、房上、地上到处都白了”。校园里经常组织各种各样有趣的游戏, 让学生仔细观察, 亲身体验。有了真材实料、真情实感, 自然写得生动饱满, 妙笔生花。

总之, 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是学生步入中高年级作文的一根拐杖, 我们要善于利用这根拐杖, 搭设好阶梯, 从实际出发, 注意训练的层次性、灵活性和广阔性, 这样一定能为他们今后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写作能力则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 采用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 如一句话说写, 片段或文章的仿写, 留白想象、故事创编等, 培养学生的说写兴趣, 为中年级的起步作文起到很好的桥梁和过渡作用。

篇3:通向海的秋叶作文

纵观今年高考作文题,总体感觉是,高考作文已近于彻底告别过去那种“务虚”的诗意迷失了,而更趋于选择那些直接贴近现实生活的时代命题。比如,上海卷要求作文展示“金融风暴中的我”;辽宁卷的作文在探询“明星代言你怎么看”;广东卷作文要求谈谈“对常识的认识”;江西卷作文的由头是“兽首拍卖”;江苏卷作文是让考生“品味时尚”;天津作文题是“我说九零后”……

无疑,这样的高考作文题,是要求学生“写实”——就客观真实的社会现象,进行判断分析,阐述特定的价值理念与文化思想。这样的作文题,有利于检阅许多年来一直强调的素质教育到底培养了学生怎样的公民精神。高考作文为中国学生的“成人礼”,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到这些年轻的中国公民是否心智成熟,在特定时代的社会洪流下,能否有着自己的独立价值与责任使命。高考作文就是最重要的路径。

不论是古代科举考试文题,还是现在的高考作文题,之所以都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说到底,就是这种“国考”本身,既是一种人才选拔的工具,更是一种体现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品格的表征。这些年,每年高考作文都会被通过各种媒介来“集束展示”,社会各个领域的专家都会对高考作文进行“彻底把脉”与“全面解读”,使高考作文在特定的时间节点,成为最受关注的文化现象。这背后,其实就包含着最深刻的文化意味,那就是在拷问我们教育在进行知识传授的时候,会不会陷于过度工具化与技术化的误区,是否为这个时代培养出了具有健康文化价值观的现代公民。

诸如“金融风暴”“明星代言”“兽首拍卖”这样的高考作文题,不都是被社会各领域的人们通过不同视角解构过的现实命题吗?而对这些社会现实与现象,考生们提供的“价值判断”和“秩序设想”,实际上就是界定现代公民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标准。前些年那些“诗情画意”的高考作文题之所以受到普遍的批评,正是因为那样命题,让那些贴近现实生活,反映主流社会的文章,失去依托。所幸,这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显示,那些太过“务虚”的作文题,正在不断减少,到了今年高考,已近于消迹了。一切表明,为文化判断与思想表达提供最大空间的高考作文命题,将是走向公民社会的现代教育无法绕行的选择。

龙应台曾说,文化才是立国的依据。现在,当有近千万的考生,一起走进考场,去践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它自然是可能孕育出可贵的文化价值。少年强则国强,而年轻一代人只有形成健康笃定的文化思想,才会使他们不再成为孤立的个体,不会在工具化与机械化的教育模式中迷失在狭隘的自我里,而会打开深锁自己心灵的那扇门,走出去,让个体的文化经验汇聚成一代人共同的集体的体验。从而对符合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的行为有所抵抗。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是公民教育蕴蓄的力量。

上一篇:高校食堂分析下一篇:李鹊镇中心小学老教师退休、新教师入伍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