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叶人生的作文

2024-04-29

关于秋叶人生的作文(精选8篇)

篇1:关于秋叶人生的作文

秋叶人生作文

我是一片秋叶。

虽然人生苦短,但我也感受过春的温柔,夏的热烈。此时,我将脱离母体,在这分离之际,我思绪万千。

妈妈,您还记得吗?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出生不久的我,看到了纯洁端庄的百合花,嗅到了清新飘逸的玫瑰花,连迎春花都翘起了金黄色的小喇叭,向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我不禁叹息自己,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有用吗?我只是一片毫不起眼的新叶。妈妈端详着我,说“也许因为绿肥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的欢心。但是孩子你要知道,红花虽好,但需要绿叶的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我会意地点了点头。阳光照到了我的身上,柔柔的,暖暖的,我迎着阳光尽情地舒展开来,在阳光的照射下,我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并自信、顽强的活了下来。

妈妈,您还记得吗?一个夏日的午后,乌云滚滚而来,天空渐浓、渐暗。不一会儿,大雨滂沱,电闪雷鸣,狂风四起。您的躯干在风雨中摇晃不定,我紧紧地抓住枝头。有一会儿,我甚至想要放弃,我以为我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是您一边用根须牢牢地抓住大地,一边鼓励我说:“孩子,有妈妈在,别怕,没事。这只是你在成长道路中所要接受的锻炼、挑战。风雨后,你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您的声音略有些沙哑,可依然很祥和。我静静地听着,牢牢地记着。鼓起勇气与暴风雨抗争,接受暴风雨的洗礼。最终,我们都胜利了,暴风雨后,我更加熠熠生辉了。

妈妈,您还记得吗?正值盛夏,太阳整日整日的炙烤着大地,灰尘整天整天地刮着,土地龟裂,可老天丝毫没有下雨的意思。我开始慢慢变黄,慢慢卷曲。有时,都感觉因渴而快要窒息而死了。虽然您的生命也危在旦夕,可您依然鼓励我,告诉我:“这仍然是生命的考验,经受得住,就是强者。”您的根不断地向土地深处蔓延、伸展。每每吸收到一丝水分,就迫不急待地输送给我。经过不懈的努力,共同的抗争,在您的带领下,我们又一次战胜了可怕的干干旱。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妈妈,您还记得吗?

往事,一幕一幕重现在我的眼前。成长路上,一直有您关爱呵护我,支持保护我,我过得多么充实而幸福啊。谢谢您,亲爱的妈妈。现在,我已不再认为人生苦短了。我的灿烂一生并不会随着秋的到来而结束,殷实的种子已带着我的希望,向春天奔去了。人生不留一丝怨恨和遗憾,这也是您对我的嘱托啊!

一阵秋风吹过,我飘离了枝头,盘旋着落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您对我的养育之恩,我无以回报,那就让我把最后一吻深情地献给可敬可亲的母亲您,即使飘落,我也不愿离开您,我要在您的脚下化作春泥,滋养下一代。

篇2:关于秋叶人生的作文

清晨,梧桐叶间投下一片片细碎的光斑,我坐在老旧的木质长椅上,有些恍惚,好像未曾感到秋的莅临。

秋天,是萧瑟的季节,树叶纷纷落下,铺在公园的羊肠小道上,显得寂寥无味。秋风一起,那些失去水分的、枯黄的秋叶便打着旋儿,飞向那不知名的远方了。

我站起身来,缓缓走着,脚下踩着的秋叶,发出清脆的响声。用手拾起一片枫叶,夏日翠绿的叶子着上了岁月的轻纱,边缘因缺少水分而卷起,整片叶子皱皱的缩着,像那老人的皮肤,像那斑驳的`白桦树皮,腐朽到令人生厌。我用力将它捏碎,它便化成细小的碎片,随风飘去,不留一点儿痕迹了。

可怜的叶啊,终其一生都未曾绚烂过一次,谁又能想到它也曾有过风华正茂的青春呢?还没有感受到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便要化作尘土,不见天日了。就像那日日嘶鸣的蝉儿,在地下蛰伏七年,才可以换来七天的自由,可谁又能知道它为了这七日付出了多少!

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哪来花儿的百样红?美丽的花儿,正因为有了绿园的陪衬,才会更加富有生机。叶是伟大的,它甘为花作陪衬;叶是洒脱的,淡然地看待自己的生死,仍能在死后化作养料,用另一种方式去观赏这世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永生?

我愿做那秋叶,用短暂的一生默默奉献,对自己的人生无怨无悔,不辜负未来,不辜负现在,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这便知足了。

篇3:关于秋叶人生的作文

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文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

课后,我按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评改,平均才42分。

我深感材料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冷静思考后,我根据学生的写作流程,在作文讲评课上对学生这次作文的立意、拟题、开头、选材、构思、语言方面存在的优缺点作详细的分析并及时提出改进的方法。

一、立意情况及改进方法

立意的标准是准确、辩证深刻、创新三个层次,本道题准确的立意角度有:竞赛者:态度明确,只能褒扬,不可贬损。1有明确的奋斗目标;2.为实现目标能顽强拼搏,不懈努力;3.有一颗平常心,能胜不骄败不馁;4.重过程不重结果,贵在参与,无怨无悔。行文中可以自由组合。喝彩者:可以肯定,肯定其真诚地为他人的成功而欢呼雀跃,为他人的失败而呐喊助威;可以否定,否定他虽对生活有热情,有理想,但缺乏把自己置身于生激流中的勇气和毅力,他们只能分享一点胜利者的欢乐,却体验不到胜利者凭艰苦的努力所换取的巨大幸福,这样的人生不精彩。观看者:可以褒扬,褒扬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宠辱不惊,淡泊名利,豁达乐观;可以鞭挞,鞭挞其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置身于生活激流之外,无所事事,饱食终日。经商者:可赞其抓住机遇,获取成功;也可以驳其利欲熏心,追财逐利,将人生看成交易场。

然而,在学生的作文中,选择其中一者的就对其它三种角色大加贬斥,观点片面,缺乏辩证性。出人意料的是选择当观看者的学生居多,而且大多数学生不是把淡然人生观理解成为:似陶潜、李白、苏轼他们有反抗黑暗、淡泊名利的同时,仍有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著,而是理解成:没有目标、没有梦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文中弥漫一种对人生的虚无感和迷惘感。叫人不禁担忧他们生活的品位和人生的质感。

幸好,学生中也有一两篇思想较有深度,思维较有新意的作文。比如陈婷婷同学的《不做观望者》,许晓东同学的《劳我以生息我以死》,任燕霞同学的《喝彩》。其中任燕霞同学对喝彩提炼了三个分论点:喝彩是宽容和理解;喝彩是前进的动力;喝彩是社会的调和剂,角度新颖又逐层深入,显示出习作者思维的深度。

我对以上三篇的立意大加赞赏,其他学生不禁流露欣羡之意,于是我顺势发问,如何才能炼就准确尤其是辩证深刻、创新的立意?许多学生睁大眼睛,想听个明白,我于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1.浏览报纸上对社会生活热点的点评;2.收听新闻(如焦点访谈)中关于重大时事的评论;3.善于从文化经典《论语》、《孟子》、《庄子》中汲取圣贤的思想养分;4.善于运用政治科尤其是哲学课中的哲学观点;5.还可经常与有思想的人交流看法。长此以往,培养自己用政治的、历史的、时代的、哲学的、审美的眼光审视生活中的人事,这样思想会日渐深刻和创新。

二、拟题情况及改进方法

这次学生的拟题大都单调乏味,如:《竞赛者》、《喝彩者》、《观看者》、《经商者》。我着重表扬的是下列题目:何晓东同学的《劳我以生息我以死》,采用文言,运用对偶,工整典雅;郑梦佳同学的《跑吧冲吧跳吧》富有节奏感;贺婷婷同学的《竞争人生的主旋律》、金琼霞同学的《给梦想一个开花的机会》采用比喻,形象生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有神,题目就要能点题;眼睛与脸要和谐,题目与文体风格要一致;眼睛要亮丽,题目要有美感,善用修辞。

三、开头情况及改进方法

大概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套用题目材料,少数开头较有创意。比如陈婷婷同学采用先抑后扬手法,先列数曾经做观望者的我精神有多空虚,然后提出论点“我决不做观望者”,文意曲折;何晓东同学采用比喻兼排比,寓竞争之理于草木、动物等形象之中,既形象又鲜明;王曾豪同学则善于营造优美意境,融哲理于诗境中,情理并茂。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借机补充了“形象刻画”、“名句引入”、“寓言故事”等开头方式。

四、选材情况及改进方法

这次学生写的议论文的论据普遍是陈旧的事例,尤其是论证竞赛人生要目标明确,不懈奋斗,不怕失败时,许多学生不约而同地一篇三例选择的是贝多芬、海伦、爱迪生、霍金、司马迁、张海迪等,没有丝毫的新鲜度和吸引力。而李婷婷同学用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写作经历和新东方英语创始人的学业创业经历来论证“与自己竞赛,使人生更精彩”,选材新颖。

针对这一缺陷,我为学生提供了几种积累、更新材料的措施:1.善用课文、文学名著、文化经典中作家、作品中的人物材料;2.善于挖掘旧人物的新角度;3.深究一名人名家,掌握此人方方面面的信息,碰到相关话题可着重选用此人鲜为人知的事来写,新人耳目;4.关注现实生活,留心鲜活材料。

五、构思情况及改进方法

题目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而部分学生没能以四种角色中的其中一种展开为主,深入挖掘,而是面面俱到,流于肤浅;部分学生抓其一点,对其他角度一概否定,没能体现出作者认识的辩证性和思维的深度;有些学生没能重点围绕“为什么”铺开,而重点论述“怎样做”,可重点又不突出。

我提醒学生除了克服以上不足外,构思时还应考虑思路的流畅性,文脉要清晰。议论文的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和层进式。行文时可用分论点或小标题连缀。如任燕霞同学的《喝彩》一文,主体部分三个段落,分别以三个分论点(如上面所述)开头,再叙例,然后扣题议论,构成并列式结构。

六、语言情况及改进方法

很多学生的议论文只有单调的叙事和平淡的议论,少有生动描写和形象说理的文字,所以读来比较乏味。

我建议学生在作文时要善于运用比喻、类比、对比、寓言、名言表达观点,灵活运用陈述、感叹、反问、设问句式和多种表达方式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平时可以摘抄、仿写优美句段,诵读内化,以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篇4:关于秋叶高一作文

愚蠢地站在街上,看着疲惫的旅行者推开布满灰尘的门。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就是这样的石凳,一切都被时间破坏了,只是压抑,好孤独。

坐在窗前,看着幸福的恋人手牵手走来。女孩手腕上的.银镯子艳丽闪亮,两只手握得那么紧,似乎在告诉我这是天长地久,我却苦笑。旧日只是一时玩笑,海枯石烂只能是一个短暂的承诺。

但是我还是流泪了。熟悉的笑声,熟悉的花,熟悉的夕阳,甚至熟悉的背影,让我猝不及防…

我看到彩虹下的誓言,坚定而遥远。这一刻我终于明白,誓言不应该和彩虹一起存在,所以它只会像彩虹一样浮华而短暂;我听到流星下的希望,美丽而缥缈。这节课,我终于知道流星承载了太多的愿望,会落在中间.我不敢相信,也不想相信。我做过那么多美好的梦,我没有勇气接受我的梦就这么轻易的被碎在浮藻之间。

秋风再起之日,落叶诉说哀愁。透明的水晶心终于抵挡不住凄凉,在火红的夕阳下摔成了碎片。我记得,水晶心的诅咒。破碎的水晶代表着梦想和一切的终结。

是的,一切都应该结束了,早就应该结束了。这没什么,这是个错误。鱼临死前对水说:“因为你,我不能让别人知道我哭到死!”水对鱼说:“我已经包容了你的一切,甚至你苦涩的泪水。”

于是我转过身,挥挥手,落叶在我身后铺了一条路,彩霞在另一端燃烧不休,连再见都没说一声,我干脆利落地转身,默默离开了——,我想,因为这是野烟野草的一年。

篇5:人生知秋秋叶如人励志语录

看似凄婉,殊不知又是一次生命的轮回……

秋叶在寂寞的等待中迎接下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人生有时似秋叶,有绿叶茂盛得意之时,也有树干叶枯的不如意之景。

清晨走在马路上,飕飕的凉风带些寒意,望着路边纷纷飘落的黄叶,一种秋的肃杀让人感到凄酷。

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枯叶,泛黄的叶面上还带着一丝淡淡的青色,树叶在寒风的摇曳下,从枝条上飘落地下,折射出生命的色彩与灵性,极富有一些生活的禅意。

人生知秋,秋叶如人。

尽管看似微不起眼的秋叶,给人一种超然的感悟,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人有幼壮老衰之时。

而作为有思想的人类与无意识的树叶,都在延续着世界生命的四季,生旺老竭,周复繁衍,旷世不息。

明智者能在等待中积蓄力量,蓄势待发,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机遇,愚昧者却在等待中消磨人生,一次又一次的与机会擦肩而过,然后捶胸顿足唉叹世界的不公平。

把人生的大好时光都浪费在悲叹、哀怨中,踟蹰不前。

四季之时,人生之轮,每值时令之秋,正如人将老年。

年幼时,天真无邪,有多少“少年不识愁滋味”,在无忧无虑中度过;至少壮,英姿华发,只争朝夕,敢为人生为生活为事业为家庭奋力搏击;将至老,欣抚往昔,功名利禄在心中化为淡泊恬然,便开始修身养性,以达宁静致远。

禅语道:“幼之幼,老之老,一切自是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走”。

不难使人大彻大悟,明澈人生。

然而,人的一生无论伟大与平凡、富贵与贫穷,所走过的轨迹,都烙印着岁月的沧桑和觉悟。

那禅语还说,“四季交替,如生命变化,在受春暖、夏酷、秋寒、冬残之后,才能体察到人生的悲与幸、苦与乐。”

而现实中奔波劳碌的人们,能真切体察出人与季节的归同吗?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有所不同。

同样是人,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遭遇,总会有所不同,因为每一个人对生命的孜孜追求,需要身心来承载,而秋叶从抽芽吐绿到回归大地的过程更是如此。

难怪人们聚到一起时会常问:“人啊,活得这么艰辛为什么还要努力地去奋斗?”

真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

凡是向往明天,崇尚世界美好,诠释人的本性的回答,大概是不会错的。

智者若智,愚者若愚,年年岁岁,逝者如斯,越过了萧瑟的秋冬,会迎来热烈的春夏。

眼前的秋叶落下,多像人将已衰,当所有的岁月走过之后,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如此珍贵和完美。

秋叶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每个人都是凡夫俗子,能成天下大器的有几人?

就像这普通的一片秋叶,经历了生命中的每一个过程,该来的总会要来,该去的总会要去,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可是每一个人的归宿却是天差地别。

禅语说的好:“知命者,顺其自然”,真正大爱生命的人,无论多么年轻或年老,也无论是多么地困苦或幸运,总是化渺小为力量的人,是化平和为睿智的人。

篇6:关于艺术、人生的一些思考

毫无疑问, 在中国文化中, 书法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有人将之称做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核心与否, 我没有深入地研究, 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但有一点, 书法艺术千百年来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吸引了无数人“为伊消得人憔悴”, 就在于她那看似简单质朴的线条里, 隐含着神秘的人类情感和人生体验, 包含着丰富的宇宙信息。书法可以栖息精神, 可以安妥灵魂, 可以抒发情感, 从这一点来看, 一部书法史也是一部人类情感和时代精神史。

有人认为只有某个时代某个大家才是传统, 才是书法的正宗, 这显然是不全面的, 是不能包涵中国文化精神的。为什么艺术发展的规律是繁荣而不是进步?为什么艺术的繁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是有了历代书家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追求和卓越创造, 才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书法传统。因此传统是一个流动的概念, 我们对传统的理解也应该宽泛一些。如果说传统是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 经典就是这条大河中的朵朵浪花;如果说传统是绵延不断的山脉, 大师就是这山脉中矗立着的座座高峰。

“相对于个体而言, 真正在发生作用的传统, 是和自身有所联系, 并且被理解和使用的那一部分”。我在多年前的《临帖絮话》里曾经谈到我对于学习传统的认识和临帖的心境:在临帖时, 我主要契入他们其中的某一点——令自己激动和景仰的那个点, 以求自身的慰藉和超越。学颜求其厚重, 学金农求其郁勃, 学八大求其简澹, 学弘一求其超逸, 不贪大求全, 也不强求毕似。我对书法艺术的许多认识是从比较中得来的, 我喜欢将相同的或者是不同的艺术门类、代表人物、作品放在一起比较, 有时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我也在寻找它们内在的、精神上联系。

在我的认识和体验中, 书法与其他艺术拥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我年青的时候曾有机会接触了许多西方音乐的经典, 受益匪浅。沈尹默说“书法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空间和时间的艺术是一个覆盖人类感知系统的美妙织体, 它通过声音、旋律、线条、色彩向存在世界倾诉创造的秘密与喜悦, 并使短暂的生命得以永恒。艺术最伟大的使命就是在于将不可见的精神显现为可视、可听、可触摸的形式, 为所有必将走向死亡的生灵带来亘古长新的慰藉。我特别喜欢俄罗斯音乐。俄罗斯漫长的冬季、广袤的原野, 以及天地间厚厚的云层、无边的白桦林孕育了俄罗斯音乐宽广、忧郁的特质。我最喜欢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b小调第六交响曲》 (《悲怆》) , 当我聆听这些伟大的乐曲时, 眼前就会浮现颜真卿的《祭侄稿》和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他们的沉郁深悲和厚重庄严竟是如此相似和息息相通。

如果说音乐滋养了我的书法, 那么激发我进入创造的领域是在读了韩玉涛先生的《孙过庭论》之后。八十年代中期, 我在友人处借得一本《美学》杂志, 上面刊有韩玉涛先生的《孙过庭论》下半部, 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 最后一口气把它抄了下来。那时有关书法研究的好文章不多, 我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好的道出书法本质的文章。一九八六年我在全国第二届中青展中的那幅获奖作品就是阅读这篇文章后的产物。

沿着那种风格, 我写了许多年, 慢慢地, 那样的书写已经不能满足我内心的需要。齐白石曾说过:“余作画数十年, 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 不欲人知, 即饿死京华, 公等勿怜, 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讲得太好了。为什么要变, 因为“未称己意”。作家余华也说过, “一个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 所有创新的动力和压力都来自内心。

为了能够充分表现我在自己的作品中已经获得的表达, 首先必须面对自己最真实的生活。我曾在农村待了十二年, 回城以后又为生计奔波了数多年。感谢生活给我的恩赐。艰辛而庸常的生活使我的人生有血有肉, 使我的人生丰满而充实, 使我在观赏和聆听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作品时能与他们心心相印, 息息相通。

为了能够使书法作品得到充分的表现, 我们需要技法的锤炼。这同样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但技法只是工具, 过分炫耀技法不仅削弱作品的深度, 而且会使作品变得匠气十足。最高级的技法从属于完整的创作, 不会凸现为关注的焦点。我们在读颜真卿的《祭侄稿》、沈从文的《边城》乃至更多的优秀作品时会产生这种感受。

艺术的本质是创造, 这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以为限制我们这种能力的最大因素是现存的种种教条和清规戒律。鲁迅好像也告诫我们不要相信什么小说作法之类的东西。没有任何老师能够带领我们进入创造的领域, 它需要体验、需要酝酿、需要等待, 就好比灵感一样, 我们是寻找不到的, 只能和它不期而遇。

这样说, 并不是否认老师和前辈书家在我们艺术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暗中摸索何如秉烛。艺坛喧闹, 艺途艰辛。在漫漫人生旅程中, 总有一些在当时看起来很平常的事情会深深地植入心田并影响我们一辈子。年轻时我曾求教林散之先生, 他老人家曾在我作业的字里行间亲笔写下了“力量圆转通透, 不死学古人。知道用笔。望在此基础上不倦学之, 自能成功”的评语。多少年过去了, 林老的鼓励还时时鞭策我, 让我倍感温暖和亲切。

篇7:关于秋叶人生的作文

一、首先要弄明白初中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课堂

有趣又能轻松应对考试!多数学生的回答不外如此。这也正好契合了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二者兼顾的要求。“有趣”二字就非常难得, 别说还要兼顾考试要求。“趣”有内容、形式之分, 这里主要指表达形式之趣。“趣”到什么程度才能吸引住漫不经心学习历史的13至15岁的初中学生?“趣”如易中天, 语言艺术通俗又现代, 流行歌曲、简单英语、广告用语等等现代流行元素能用的通通用上, 让历史知识生动、历史人物鲜活起来, 真把史书讲出生命气息来了, 使历史都感染了时代气息, 再遥远的历史也让人觉得亲切、亲近、有活力, 学生能不喜欢吗?

有人说:“关键是易中天只有一个。”不过, 一般历史教师学些语言艺术的皮毛还是容易的, 再加上自己的特色,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一定能熬出自己的语言味道的!一旦语言有了自己的风格, 历史课堂就有吸引力、生命力了, 再好好研究课标考纲考点, 把每节课安排得详略得当, 上得行云流水般流畅, 那么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满足了!动听明晰、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像甘露一样浸润学生的心田, 感历史之趣, 思历史之理, 悟历史之神,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快乐成长, 实现“教育无痕”的理想追求。我想这是上好历史课的前提, 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的精神要求。如我在讲教育的“三个面向”时这样讲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因此你们要学习电脑;教育要面向世界, 所以要学习英语;教育要面向未来, 因此你们要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代更比一代强, 比你们父母强、老师强!”学生却答:“长江后浪推前浪, 前浪死在沙滩上。”我笑答:“只要你们能把老师推走, 老师就是死得其所了。这是教育的幸福境界!”通过这样简洁明了又现实有趣的对话, 学生能比较容易地完成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学习的快乐境界就比较容易达成, 学生就会喜欢上历史课!

二、挖掘人文内涵, 彰显人文精神, 塑造美好心灵, 展现个性魅力, 从而播撒人文精神的阳光,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

历史是传承人类文明尤其是精神文明的人文科学, 而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人文教育, 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 有史家说过:“人类能否乐观地走过21世纪, 在相当大程度上将决定于人文能否完成自己的世纪使命。”试想万物之灵的人性必是爱好和平的, 若哪一天人类中有些人兽性大发, 疯狂发动战争之类的恶性事件, 人类谈何安宁快乐?因此初中历史教学所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为学生成为合格公民护航,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历史教育要让学生从历史特有的时空内涵和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中获取知识的营养, 启迪心智, 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 塑造人格, 最终在人生的坐标中确定自己的位子, 这便是历史教学的真谛和使命——“历史终将指导人生”。

那么, 什么样的历史课堂才能对学生有人生指导意义呢?我认为理想的初中历史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和对话中感悟历史的内涵, 汲取历史的睿智, 沐浴人文精神的阳光, 从而塑造美好的心灵、健全的人格,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样的课堂是充满魅力和创造性的:生动, 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感人, 能让学生随历史事件的发展而流泪欢笑;深思, 能让学生从历史中看到今天和未来, 思考人生的价值, 关注现实世界人类的发展;感悟, 能让学生穿越历史的时空, 悟出人类人定胜天的卓越智慧和永生不死的精神文明, 获得一种指导一生的坚强力量, 试想5000年的文明积淀会创造出多少人间奇迹啊!因此, 历史教师应该是播撒人类精神文明的阳光使者, 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 还需要精神上的富有、性格上的明朗、人格上的魅力!要做到这样多难啊, 我也这样深深地感叹, 但我总认为理想的历史教育应该以此为目标。理想与现实总有距离, 但只要不懈努力, 这距离必会越来越小。如我在复习“人民军队的英雄本色”时, 正是汶川大地震后几天, 全国人民心系灾区,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成了中华民族炎黄子孙难以忘怀的记忆, 我问学生:“你们记住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们哭了吗?为什么哭?”学生们你一言我一句地说开了, 在我的引导下, 学生们模糊的、纯朴的感情逐渐清晰了、升华了。最后我总结说:“是啊, 灾难可以摧毁我们美丽的生命, 却摧不垮我们坚强的意志、不死的精神!灾难面前, 母亲能用单薄的躯体、脆弱的生命为孩子支撑出一小块生存空间, 我们为生命的顽强、亲情的伟大而感动;灾难面前, 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 用生命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们为军人的英雄本色所感动;灾难面前, 人民教师从容镇定地指挥孩子疏散、撤离危险地带, 顾不上自己的亲人和孩子, 也顾不上自己的生命, 我们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深深震撼;灾难面前, 白衣天使、志愿者们、幸存者们, 汇成一股强大的救援力量, 为生命接力, 我们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爱而感动;灾难面前, 无数人的良知被唤醒, 纷纷捐款捐物, 慷慨救助灾区,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同舟共济, 共渡难关, 我们为中华民族, 也为地球人类的无疆大爱共赴大难的精神而感动。当然, 我们也为自己的小小善举而感动!做人, 总有能力奉献、总有精神让人感动, 该多好啊!好好努力吧, 学好本事, 才有能力表达热爱之情, 小则报效亲人, 大则报效祖国人民!”

三、正视初中历史教学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 常怀一颗教育者工作者的平和从容心态

初中历史是“豆芽”学科, 吃了虽有益, 但终不被学生重视, 尤其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这种状况必然导致认真教书育人的老师有些失落感, 总觉得自己的精心准备, 得不到学生应有的理解尊重。学生对学科的不重视, 也必然导致教学互动效果比理想应有的要差。但不管怎样, 我们还是应该不遗余力地接近理想!因为有理想, 才有动力;有追求, 才有价值。这也是人类执着追求、顽强进取精神的体现啊!

篇8:关于开展人生观教育的创新思考

高职院校的学生入校时,带有各种情绪和想法。有些学生发现现实中的大学与想象的大学相距甚远,失望之余,开始持“既来之、则安之”的消极思想;有些学生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有些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对学校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有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存有偏见,具有抵触情绪;还有些理科生因为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基础薄弱,影响了学习积极性。总之,高职院校人生观教育面临很大困难。要使人生观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需求。为此,本课题组在2009级新生入学2周后,即开展了一次人生观问卷调查。

1 大学生人生观问题调查结果、分析与思考

1.1 家庭对孩子人生观形成的影响

45.95%的学生认为人生观形成最重要的影响来自于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现实生活中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开明民主;有的过于严厉;有的放任自流;有的过于溺爱,没有原则;有的过于偏执,甚至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在不同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带着家庭深深的烙印,尽管在学校接受相同的教育,但受到的影响却不一样。

1.2 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46.46%的学生认为人生观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是高中阶段,40.91%的学生认为是大学,二者相加高达87.37%。在高中及大学阶段,一方面,学生进行知识的储备与积累;另一方面,内心活动错综复杂,开始形成对生活、对人生的看法。高中及大学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学生年龄小、人生阅历少、生活范围有限,因此不能全面、客观、长远地思考问题。

1.3 最有效的人生观教育方法

35.35%的学生认为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最有效的是榜样的力量。社会生活中鲜活的人与事是最好的教育内容。正面人物可给予正确的教育,反面人物可以成为反面教材。书本上的理论固然重要,然而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才有说服力。

1.4 学生希望得到的帮助

68.18%的学生认为人生观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是人生态度与经验教育。离开家庭,学生的心理是复杂的,有快乐、有紧张、有兴奋,也有焦虑。因此,学生希望在人生态度与经验方面得到指导。比如希望在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荣与辱、苦与乐、得与失、生与死、善与恶、美与丑、成与败、福与祸、恋爱与婚姻等方面进行探讨。

1.5 学生认为自己对人生观问题的认识程度

59.19%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在人生观问题的认识上介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大一新生正处于青年初期,缺乏人生阅历,谈不上有成熟的人生观。然而毕竟接受了多年教育,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因此,拥有真正成熟与完全不成熟人生观的都是少数,大多数学生的人生观正处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学生的这一自我认识非常准确、真实,说明学生有一定的自我分析与判断能力,了解自己的真实状况;同时也说明学生希望得到培养与锻炼,使自己的人生观尽快趋于成熟。

1.6 学生对人生目标的选择

55.05%的学生赞成并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58.59%的学生反对并自觉抵制个人主义至上的人生观。这一调查结果,一方面表明学生在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上的态度是正确的,说明学生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因此,应该在良好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向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即如何让没有作出选择的学生,经过教育,选择正确的人生观;让已经具备正确人生观的学生更加坚定意志,牢固信念,并付诸于行动。

2 开展人生观教育的创新思考

学生的情况不断变化,开展人生观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2.1 教育内容的创新

2.1.1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新生不了解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不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自卑心理。要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性;搜集古今中外靠技术成就大事业的典范,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2.1.2 知行统一

学生懂得“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等道理,但难就难在付诸行动。知与行如何统一,一直是个难题。教师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2.1.3 心理和谐的人生观教育

心理和谐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成为人生观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自我身心和谐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和谐。个体的心理平衡、身心愉悦,与周围人和睦相处,是学习与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获得个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合理调控情绪,要及时、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绪;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面对众多困难时,能分清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各个击破;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维护自身身心健康。

2.1.4 将人生观教育与学生就业相结合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学生最关心的是就业前景,最担心的是能否顺利就业。将人生观教育与学生就业相结合,分析科学的人生观对就业的重要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理解科学人生观的内涵,从而树立适应新形势的就业观。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难题时,也会自觉将科学人生观作为行动指南,指导自己克服困难。

2.2 教育方法与途径的创新

传统的人生观教育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然而调查显示,学生对这种方式的认同度非常低。

2.2.1 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无数的伟人名家、英雄豪杰,他们的丰功伟绩让后人敬仰。让学生从书籍和媒体上寻找心中的榜样。榜样的生平事迹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更有说服力,榜样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理论,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2.2 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发动学生,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达到较高的人生境界。心理学认为,青年学生之间的同辈影响效应对于青年成长具有重要作用[1]。通过集体活动,如召开主题班会,就人生观问题展开大讨论;在班级间举办关于人生观问题辩论赛;在社团活动中,讨论合作与竞争问题等,增进学生间的了解,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课外阅读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良好方式,教师通过推荐阅读书目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挑选学生的优秀文章,在班上阅读,并鼓励学生谈心得体会。

2.2.3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向学生家长反映学生的在校表现。在学校与家长的密切配合下,能有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3 评价方式的创新

阶段性召开民主生活会,一般一学期2次。在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学生自评与互评结合起来,将自我反省与集体评价结合起来,达到学生间增进了解、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人生观教育在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人生的关键阶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上一篇: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下一篇:干细胞抗衰老治疗有关理论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