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如花优美散文

2024-05-18

秋叶如花优美散文(精选6篇)

篇1:秋叶如花优美散文

我,走在秋天的小河边。一树一树的花,把心浸进了唐诗宋词的意境里。

花朵,枣红如火,燃烧在假山旁边,走近才看清是数棵枫树,间杂着几枝黄栌。不必去远山的白云深处,在这,就能欣赏到炎炎的红叶。有风吹过,红叶脆响,似欢快的掌声,是在迎接我这不速之客,还是想敲响姑苏城外的钟声?小河中没有夜泊的客船,却有一叶竹舟,横在河面上,点缀着城市的风景。透过回廊,一团一团的花映入眼帘,紫罗兰开放着,有玛瑙般的红豆果擎在丛中,红的红,紫的紫,欲与百花争艳,那是火棘的叶子和果实。开紫花的还有紫叶李,它们的叶子本来就是紫的,秋风染得它更像花了。

法桐的叶子不是一下子全黄的,它被秋风皴染着,一笔一笔,抹成淡黄、金黄、深黄、土黄。满树尽染,叶如黄花,盛开在河边的树上,绚烂着秋的河边。河对岸,古亭边,有粉红粉红的花在夺目,难道是春归到秋日的河岸?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我笑自己迂。沿小桥,过秋水,仰首看去,才知晓那一嘟噜一嘟噜粉红的花,不过是不大树冠上结的粉红果实,当然也可能是花,我说不清楚,因为那树我都叫不上它的名字来。

秋叶如花,姹紫嫣红。晨霭中,一树一树开在回合的小廊边,假山下,隐约在亭台楼阁之间,倒映在一潭秋水之上,在我看来,这花团锦簇的景象,秋光胜春光。

太阳出来了。秋阳之下,它们灿烂,它们娇媚,它们绚丽多彩。秋风阵阵,送来郁郁奇香,芬芳无比。

如花的叶子,扑面而来。它们从树上飘舞着飞下来,落在我的头上,落在我的肩上,轻盈、从容、和谐、自如。为什么不呢?它们经过了早春乍暖还有寒霜,用嫩绿报到着春;它们经过了烈日的炙烤,点缀着娇艳欲滴的樱桃红,墨浓了芭蕉绿,辉煌了整个夏天;如今到了这成熟的季节,奉献过硕硕果实之后,烂漫这一年一度的秋。看,它们蝴蝶一样飘扬着,飘扬在林间。它们的心是快乐的,我听见了它们在笑,瑟瑟地笑声,那是无怨无悔的笑声。欢笑着,舞蹈着,它们落到了地上,地上立刻开满了花,黄橙黄橙的,于是,我就走在了黄金铺就的河边上。

蓦然,我看见一棵桃树,一棵秋天的桃树。还清楚地记得春天的时候,桃树上的桃花,娇妖灼灼,灼灼的花瓣曾使河面流淌着桃花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绿叶,红花,桃子,一河秋水,“逝者如斯夫”,如今的叶子,也已泛黄,桃叶飘逝,或许还载着往昔的梦。

秋叶落在眼前的石径上,石径由五彩鹅卵铺就,散落在石径上的叶,一片,两片,三四片,像极了鸭和鹅的脚印。“爷爷吗,快走啊。”稚童前是老者,老者后是稚童。老者在前头蹒跚,稚童在后边欢跳,老者的今天是稚童的明天,稚童的今天是老者的昨天。稚童明天的路很长很长,老者的足迹像眼前脚印,也许曾充满过坎坷,但眼前,夕阳无限好,在他人生的暮年,我看见的是从容、健康和快乐。

我的脑海里闪现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一串串脚印。历史穿越时空,有多少未来的路需要未来人从头越。每个脚印,每一个足迹,美也罢,丑也罢,在历史的天空,在历史的典籍中,都像眼前的落叶一样,如花似玉,如同一朵朵奇葩,闪烁着美丽。

篇2:秋叶如花优美散文

端一把椅子,泡一杯菊花茶,面向太阳。打开手机,在下载的歌曲中找到最喜欢的页面,轻轻一点,一组超好听的歌儿宛如汩汩清泉,缓缓地溢了出来。梅艳芳的经典老歌《女人花》、朴树的吉他版《那些花儿》、周杰伦的《菊花台》和《青花瓷》、宋祖英的《茉莉花》、何炅的《栀子花开》、唐磊的《丁香花》、小曾的《军中绿花》、刘若英的《花开花落》、那英的《雾里看花》、庞龙的《你是我的玫瑰花》。当然,还有蒋大为的《牡丹之歌》和校园歌曲《五月的鲜花》,最后加了一首任贤齐的《春天花会开》和旭日阳刚的《春天里》,收尾。

闭目养神,沉醉其间,好不惬意。一下子,感觉自己重返到二十岁,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于是,便骑着一匹枣红马,徜徉在无边无际的花海里。那些五彩缤纷的花,在阳光的滋润下,熠熠生辉,芳香四溢,稍微弯一下腰,就顺手可得。

伴随着清新跳跃的音符,任思绪逍遥,放浪漫高飞。是啊,感谢造字先生,把“女”和“子”组合在一起,女子女子就是“好”。身为女子,好幸运,好幸福,一生如花——几岁的女童是花蕾,含苞待放;十几岁的少女是丁香,洁白芬芳;二十岁的姑娘是玫瑰,热情似火;三十岁的少妇是蔷薇,时尚奔放;四十岁的女人是石榴,含蓄内秀;五十岁的徐娘是牡丹,高贵大气;六十岁的女性是木棉,温暖贴心;七八十岁的老太是腊梅,淡淡暗香……

篇3:秋叶如花优美散文

美, 是人类的理想。如何把新闻作品写得更有文采, 更美, 更有情感, 更受读者的欢迎, 进而能感动读者, 走进读者的心里?新闻界老前辈穆青用其一生的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穆青的新闻作品, 尤其是其通讯的散文化写作特色, 给人留下强烈而又精彩的印象。

在上个世界的六十年代, 新闻界著名的老前辈穆青就曾经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的观点, 这一观点打破了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束缚。穆青说:“我觉得, 从广义上说, 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散文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 也可以那样写, 为什么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我看只要事实能交待清楚明白, 在写作上可以突破老一套的公式, 不一定非得第一段写导语、第二段写背景、第三段写……可以百花齐放, 大胆创造。”

以穆青之道, 我们赏析其新闻作品, 笔者认为散文化新闻的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穆青的新闻报道语言似散文般优美,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反映一个个不同的人、一件件不同的事这才是新闻作品的特点所在, 每一个人之间的性格不同, 所说的话自然也不相同。介于此, 新闻老前辈穆青非常细致入微地观察人物, 对于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例如在作品《两张闪光的照片》中对人物的刻画, 简单几笔, 就生动形象地把一个不惧怕生死的农民英雄刻画得栩栩如生, 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好奇心, 另外也增加了其感染力。

许多的新闻界朋友都认为, 新闻作品不等同于小说需要纪实, 只要说清意思就行了, 没必要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穆青则不是这么想, 所以我们看他的新闻作品, 文章都充满诗意, 字里行间之间充满深情。在他的作品《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 作者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与一体, 悲愤与苍凉并存, 发人深省。

第二, 使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有一段关于周总理与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的对话, 其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可谓是穆青作品中的典范。在文章中穆青通过对两位老人白描手法的运用, 一方面描绘了周总理对吴吉昌的期望很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身上的担子沉重而艰巨, 更深度刻画了吴吉昌坚决完成任务的决绝。穆青把两位老人家的对话这一段放在了报道的开头, 这样既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也为下文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文革被当作“敌人”时仍不屈不挠地为科学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做了铺垫。

白描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很容易起到一个传神的作用。以少胜多, 不作过多的雕饰, 寥寥数语, 声态毕现。白描的手法在形式上与叙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经常被人混为一体, 所以我们有时候听人说, 所谓的白描就是描写与叙述的高度结合,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白描只是以单纯的质朴的文字, 淡淡几笔抓住对象的重要特征, 通常不设喻, 少修饰, 简明生动不加渲染地勾画出形象来。使用白描手法, 正是写散文化新闻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 注重描写对象的细节。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在事件中, 那些细枝末节的部分。要知道事件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细节, 细节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事件上, 无细节就无事件。对于一个事件的描写就该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节描写, 如果缺少了细节描写, 就会缺少形象, 形象就没有血肉。众所周知, 文学上的细节描写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典型性细节描写, 二是非典型性细节描写, 它们之间的运用也不相同, 要是想突出文章的主题, 描绘人物形象就应该运用典型性细节描写;要是想反映现场面貌、事件背景就应该运用非典型性描写, 采用非典型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加文章情趣。

穆青一直很看重细节描写, 而且他认为细节描写最具有表现力, 要想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 准确而又生动地运用细节描写, 就应该在平时的采访中多留心观察, 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细节描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很强的现场感, 现场感对于新闻报道来说非常重要。要知道语言文字并非是电视机, 能够直观明了地动态展现给观众, 但是借助于细节, 我们就可以把场景写得充满画面感。在穆青的文章《铁人王进喜》中有一个细节, 铁人王进喜开始的时候, 不会写“矛盾”这两个字, 就在本子上画了一个贫农, 一个地主, 用来表示矛盾的意思。这个细节道出了千言万语, 表面上平平谈谈, 其实则是暗流涌动, 让人对于王进喜的细节过目不忘。

仔细阅读穆青的作品, 发现他在很多的作品中都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表现主题。新闻叙述不能虚构, 它是对真实事件的真实刻画, 但你的文字又不能写的太过于贫乏, 要深刻感人就需要花大力气思考, 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感人细节。

第四, 采访写作饱含热情, 情感奔放。对祖国的热爱, 对党的热爱, 对人民的热爱, 对劳动者的热爱, 使穆青的笔调一直饱含着激情。用他的话说:“我一直主张记者应该拥有激情。我完成一些新闻作品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激动的过程。”

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深受迫害, 却顽强与之斗争, 不屈服于困难险阻, 穆青在对其进行报道的时候, 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愤慨。而焦裕禄的事迹, 作者是流着泪采访, 流着泪写作的。在其《历史的审判》中, 对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 作者嗤之以鼻, 无情地鞭笞与声讨。面对生机勃勃的珠江三角洲, 穆青老前辈万丈豪情跃然纸上, 唱起了“大江日夜流, 风帆起珠江”的高亢之颂歌。穆青说:“ (写通讯报道) 要积极投身于英雄人物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 热爱人民, 热爱生活, 有一种高度的革命责任感, 加上火一般的激情。”“要使读者动感情, 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穷其一生, 老前辈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新闻名作被读者记住, 除了其爱憎分明之外, 还有其对于新闻报道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

真实性是新闻活的灵魂,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新闻必须必备真实性与时效性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在现今社会中, 记者是新闻事件的组成部分, 有记者的新闻才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记者必须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现场, 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客观的再现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 不能在报到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与自己对事件的评述, 这样, 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舆论导向。所以,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 要切实明白自己的角色, 为自己的角色寻找准确的定位, 不能超越角色要求报道新闻事件。

1新闻记者的角色误区

新闻事件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 大到国家政策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事件, 小到家庭纠纷、邻里矛盾, 新闻记者作为这些事件的可能主角, 在新闻事件到报道中无形之间就会忽略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 对事件进行评价论述, 有些记者甚至站在一方当事人的立场报道新闻事件, 忽略了自己采访者、报道者的身份, 严重的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 与新闻的价值造成了严重的冲突。

1.1角色越位

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越位是指新闻人员在报道新闻事件中, 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态度的表现形式直接超越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传播新闻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忘记了新闻的基本属性与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报道时混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没有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件的原始面貌, 使民众在评论新闻事件时, 由于受记者先入为主的扭曲报道评论影响, 社会民众不能客观公正的评论新闻事件, 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 对新闻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造成不公平的社会待遇。

新闻事件中的记者角色定位

文丨武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闻报道在民众生活中越来越获得关注, 民众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是社会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与直接报道者, 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是民众对新闻事件形成正确认识的提前, 影响着民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力和舆论导向, 所以, 记者必须在新闻事件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事件。

关键词:新闻记者;角色;品质

参考文献

[1]穆青等编.《穆青论新闻》, 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篇4:传递正能量的优美散文

《散步》只有短短580字,写一家三代人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漫长的寒冬终于过去,迟来的春天终于到来,“我”劝母亲趁天气好多出去走走,母亲接受了“我”的劝告,于是初春的一天我们一家三代人一起到田野去散步,一路上高兴地欣赏春天的美景,其乐融融。难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我”的妻子背上年幼的儿子。就是这么一次平常的散步,谱就了一曲真善美的赞歌。短文不仅熔铸了浓浓的亲情,歌颂了生命的意义,而且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符合时代的要求,传递了正能量。文中几处叙述和描写感人至深,并且饱含哲理。

《散步》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揭示了生命延续的道理,而且也表现了家庭的“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而“和谐”正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重要内容。家庭和美,社会和谐,乃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之一。

《散步》的深刻意义还不仅于此。儒家经典《四书·大学》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代先贤将这段话概括为“修齐治平”四字。可以说,文中的“我”,是“修身齐家”的榜样。他是一家的核心,是家中的顶梁柱,担负着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责任。由于有他,这个家才母慈子孝,夫妻和睦,小儿天真可爱,全家其乐融融。如果全社会人人都像他一样,何愁不国家大治,天下太平?

《散步》也是一篇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这主要表现在对景物的描写上:文章写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踏青,必然要对初春田野的景色进行一定的描写。但文章对颇有诗情画意的景物的描写仅有寥寥几笔:“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着重的只是“随意铺着”的“新绿”和水田里不断冒出的水泡,并由此引发哲理性的思考:“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的确,生命是顽强的,但人的生命和植物的生命不同。植物的荣枯可以周而复始,正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所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人的生命却不能长生不老,也不能返老还童,所以作者将笔墨更多的用在生命的新老传承上。关于景物,作者还通过“我”的母亲的眼睛作过同样精炼的描写:“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分明就是一幅春天的画卷,明媚的春景愉悦着母亲,儿子的孝心温暖着母亲,无边的春色弥漫在祖孙三代的心中……。

篇5:秋叶静美优美散文

时光,一寸一寸地过去,春去了,夏去了,秋,如期而至,秋雨反反复复,好不容易等到阳光的日子多起来,可是,秋却只剩下个尾巴了。

时光总是不等任何人,不管你准备好没,不管下没下雨,树叶,该黄的黄,该红的红,该落的还是落了。近几日,忽而发现校园里多了往日不同的色彩,一些树木似一杆杆红、黄、绿不同的彩旗,从前,几株树我无数次走过它身边,根本没留意那就是枫树。迁到新校园已有三个春秋了,平日总是步履匆匆,只在春天留意过那些开花的树,对于枝叶葱茏的松,柏、银杏等,这些似乎不开花的树,也许太寻常,从未为它们驻足,今日,一株枫树却以满树火红的颜色,唤醒了我的眼睛,那一树树热情的奔放,片片叶子,都在燃烧,酣畅淋漓。

不禁向校园外不远处望去,滨河路那边树木更是丰富多彩,红黄绿相互映衬,呈现出一种层次美:“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那些春夏如烟的杨柳如今半碧半黄,各色树木组合在一起似一幅幅奇妙的水粉画一般。

这个阳光灿烂的秋日,正值午后,太阳暖融融的,恰遇空闲,我突发奇想,不如骑车环游城郊,看秋叶去!

出了校园,沿小城宽阔的东新南路出发,阳光一泻千里,一路慢悠悠骑车,看天看地看秋叶,阳光下的秋天,是雍容华贵的,如一位高贵成熟的妇人,搭了一条多彩艳丽的丝巾,尽显优雅风采;又似一场声势浩大的叶展,叶们争先恐后把自己的特色展现给人们,进而发现,四季中秋天最是有韵味,难怪刘禹锡一反文人悲秋的常态,在《秋词》中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原来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多彩的秋叶更有诗意。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秋日的心境也应是乐观开怀的。

小城银杏树最多,马路边,公园里,堤岸边,一树一树的金黄,那些似小扇子一样的叶子在阳光里灿烂,肥大的梧桐叶、秀气的槐树叶、不大不小的杨树叶,它们比赛似的都呈现金黄色,午后的阳光里整个小城仿佛都是金装的。黄色、红色的叶中间,间或有绿叶相衬,枫叶一片片火红中夹杂着紫红或暗红,椿树对生的叶片艳红,整齐地排列在枝条上,远望,更像燃烧着的火。柳树叶子将黄未黄,有些不知名的风景树将红未红,或半红半绿,风来,有些叶子不断飘落,大自然真是位神奇的魔术师,菊花正当时,尘世万千,花在开,叶在落,各安其命。

秋天,不会辜负我们的眼睛,今日这一看秋叶,才发现我所在的小城被秋叶装扮得好美,你看西山那一片,似天边云霞,真真可以用层林尽染来形容,印像中那里曾是光秃秃的山坡,怎么就红叶遍野了?忽而想起这些年植树造林,经常回老家路过公路沿线那些山头,昔日的秃岭荒坡,如今是葱葱茏茏,花草遍野,时值深秋,那漫山一定也五彩斑斓吧!

喜欢秋天的色彩,更喜欢秋天的`叶,一直想去看北京香山红叶,想去内蒙额济纳旗看金色的胡杨林,以至于成了我最渴望实现的梦想。听说胡杨是一个多变的树种,春夏为绿色,深秋为黄色,冬天为红色,据说也是一个坚强的树种,“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用三个千年赞美胡杨,可见其生命意志的顽强。其实每一种树木,每一片叶子都是神奇的,都有其生命的奥妙所在,一片叶子发芽,是它的生命隆重地来到尘世,一片叶子的凋零,又是它离开这个世界,是庄严、肃穆的,生命令人敬畏。

一片落叶从眼前划过,那么轻盈纤弱,又是那么厚重从容,它浸透了生命所有的内涵,日月光华,岁月沧桑尽在其中。小径上,草丛里,落了不少叶子,不由对这些精灵肃然起敬,走在小径,生怕踩疼了它们,叶的灵魂应该是有感知的,它们曾经葱绿过,灿烂过,那生命的色彩美丽了四季,美丽了世界,美丽了我们的眼睛,其生命也因此精彩而富有价值。当它们离开枝头归于泥土,并不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篇6:蝶梦美如花优美散文(最终版)

蝴蝶谷藏身在峰峦叠翠的琊琅山中段,面对着风光秀丽的亚龙湾。凡是游览亚龙湾的人,都希望前来观赏蝴蝶谷。因为,它是这里的一处明珠景点。

蝴蝶谷外有一座小山,山上有石崖兀立如壁。一挂飞瀑从崖顶奔泻而下,把水帘抛落在游人脚尖之前。石崖的侧面栖息着一只精工绘制的巨型黑灰蝴蝶。这是一组别有寓意的造景——高山流水,蝶梦方酣,游人渐入佳境。

蝴蝶谷口的主要建筑物有标本展览馆、标本制作馆、幼蝶繁殖馆以及购物室、工作间等。所有建筑物的设计都模仿蝴蝶的形态,屋檐上、墙壁上、栏杆上、档板上各各雕嵌着栩栩如生的艺术化了的蝶儿,连大门的构建也是一对相扑相衔飞舞着的蝴蝶造型。穿越大门令人顿生一种飘然欲飞的情趣。

越过大门便是标本展览馆。馆内展出名蝶标本共500余种,其中,包括中国的名蝶金斑喙凤蝶、彩裳斑眼蝶、高山绢蝶、多尾凤蝶和世界名蝶太阳蝶、巨型翠凤蝶、扑喙蝶等。展馆分成5个展厅,每一个展厅、每一组标本都附有简要的文字说明,标示着蝶种的分类、学名、俗名、产地、特征等。游人来此品赏标本,在观光审美的同时,可以猎获有关蝴蝶的科学知识或自然常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间涵盖全球蝴蝶王国的蝶类博物馆。

蝴蝶谷是一个修长的峡谷,现在,已经开发开放的区域有2公顷多。谷内林木葱笼,绿荫蔽日,海南的很多古树种,例如荔枝树、龙眼树、鸡尖树、黄羊树、赤银树、墨本树、龙血树等在这里的长相很好。林间新开了曲径。靠近曲径的大树上都挂着醒目的“身份牌”,既是介绍树种,也作为重点保护的记号。带领我们参观的田独镇委书记老郑同志指点道:“这片林木是一个再生林保育示范区,上级林业部门曾在这里召开封山育林现场会,实地观摩品介,给予很好的评价。”

蝴蝶谷的核心部位是一个网盖式蝶园,面积约1700平方米,高12米,大约是三层楼的高度。网盖下笼罩着大树、古藤、磊石、山泉、绿草、鲜花,虽经人工整理点缀,却仍然保留着大自然的野态。流连蝶园之中,只见鲜花布满山谷,如覆锦,如团绣,成千上万、五颜六色的蝶儿张开薄薄的双翅,架着微微的山风,簇拥着花丛,翩翩起舞,振羽扬彩,扑粉流香,好生热闹,十分繁忙!有道是“蝶浪蜂狂”,蜜蜂和蝴蝶同为采花的圣手。但是,我个人觉得,蜜蜂之采花酿蜜,未免有点“囤积居奇”的嫌疑,而蝴蝶儿的采花呢,除了果腹所需之外,完全就是为了传媒而操劳,就是为了繁育更多的花果,编织更加美丽的春色。在这一点上,蝴蝶的浪漫逸致,似乎是胜出一筹了。据说,这里的蝶儿共有40余个群类,其中,一部分是琊琅山土生土长的,另有一部分是从海南其它地方采种易地繁殖的。让海南岛各处的蝶媒翔集在琊琅山,为游人编织满园春色。这是蝴蝶谷人的一个创造。

忙忙碌碌地采花传媒的蝶儿们工作得累了,除了栖息在花丛上者外,也有憩歇在石头上、树枝上、草叶上的。不知什么人说过:“蝴蝶是会飞的花朵。”照这样说法,则整个蝴蝶谷岂不就是一个飞舞中的花谷吗!那些栖息着蝶儿的石头、树枝、草叶,不也就变成石花、树花、草花了吗!这真是一个美妙的想象。尤其有趣的是,当我们在园中游憩的时候,那些浪漫的蝶儿,居然无顾无忌地、静悄悄地粘贴在我们的衣襟上、帽沿上、手杖上。我们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陌生游人,一样受到蝶儿友善的迎迓,一样得到蝶儿的亲昵,一样变作戴着会飞的花朵的丽人。蝶儿是不是把我们也当作一棵树或者一丛花草了呀——我们真的被大自然吸纳了,融化了,我们的生命有幸融化作亚龙湾蝴蝶谷的无边绿色,谱写了生命的美丽与永恒!

上一篇:预备党员季度总结下一篇:在生活中发展 在实践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