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2024-04-20

第一轮复习教学案(通用6篇)

篇1: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班级 姓名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另一方面,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1)必要性: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致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措施:①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各行各业各项工作都必须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②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3.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现阶段我国经济的主体。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4.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必须毫不动摇第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6.了解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个体经济: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占有和支配。个体经济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

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与个体经济相比,私营经济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独资部分。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7.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实行这一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实行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五课 企业与经营者

1.了解企业的含义。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了解公司的含义、类型和组织机构。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成立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法定的两种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二者的共同特征是有限和合股。

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其中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3.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公司的经营是指公司为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等。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咱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一个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它一定不会长久,不会真正取得成功,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4.了解企业兼并与破产的原因和意义。

①企业兼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②企业破产: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5.了解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①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化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劳动者必须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7.懂得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①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②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③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的;为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我国颁布和实施了劳动法;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是每个公民的正确选择。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1.了解储蓄存款的含义。

储蓄存款,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人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了解利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利息是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获得的唯一收益。

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3.理解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其一,存款业务。这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其二,贷款业务。它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其三,结算业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务。

4.了解股票的含义和特点。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股票是一种流通性强、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股东的权利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

5.了解债券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发行者不同 收益大小不同 风险程度不同 流通性强弱不同

国债 国家 较小 较小 强

金融债券 金融机构 中等 中等 较强

企业债券 企业 较大 较大 较弱

6.了解商业保险的含义和种类。

①商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②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7.比较储蓄存款、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方式的异同,分析不同的投资行为。

储蓄存款 债券 股票 商业保险

区别 性质 储蓄存款 债务证书 股份凭证 合同约定

收益方式 存款利息 债券利息 股息、红利;股票差价 保险金

风险性 最小 国债较小;金融债券中等;企业债券较大。 最大 较小

流通性 活期强,定期较差 国债较强;金融债券中等;企业债券较弱。 很强 较弱

联系 都是具有一定风险的,能给投资人带来一定收益的投资方式。

二、典型例题及解题指导:

【例题1】2008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维持在8%,今年经济的亮点不在于速度,而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于良性指标的优化,在于消费对整个经济拉动的凸显,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2008年经济增长要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为投资与消费为主,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其中,内外需中以内需为主,内需中以消费为主,消费又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为主。

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说说我国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有何意义?

【解题指导】

1.读:(1)在阅读题目时,要把问题与材料结合起来,首先要明确题目的关键词,本题的设问包含了三个方面的有效信息:经济生活角度、扩大消费、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把思考的范围集中到经济生活中和“消费”相关的考点上来。

(2)要认真分析材料,对材料中的句号和分号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些标点符号基本上是一层意思的结束。本题有两个句号,主要说明了两层意思:我国经济增长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我国08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的拉动。

2.找: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与本题相关的内容是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3.定:从材料中可以看出,“08年经济的亮点在于消费对整个经济拉动的凸显”,“08年经济增长要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为投资与消费为主”,“消费又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为主”都强调了08年主要依靠消费拉动经济的发展。

4.现:(1)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着生产。

(2)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例题2】节约能源已经成为当今势在必行的一个趋势。各国也纷纷制定了不同的能效标准,来倡导节能产品的研发。空调节能是一个非常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消费者购买空调的时候关心的要素中,第一省电关注率达77%,第二关注的是服务质量,第三关注的是品牌。海尔空调从1993年已经开始了节能技术的研究。1993年在国内推出第一台变频空调,推出第一台直流变频,获得第一张节能证书,并开发了全新的能源性产品,获得了美国能源之星的标志,在欧洲获得了“欧洲A级节能之星”。08年7月11日,海尔发布了最新研发成果——“智能调速省电技术”,并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机构Intertek为颁发欧洲001号节能认证。

针对上述经济现象,你认为企业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解题指导】

1.读:(1)对描述性的材料的中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以上材料谈的是在能源危机的新背景下,海尔公司制定新的经营战略,重视对节能技术的研究。

(2)设问要求针对上述经济现象,所以在材料中读取的信息非常重要。

2.找:“企业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知识指向很明确,即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3.定:材料中描述了能源危机的背景,企业经营者要根据新的情况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对“智能调速省电技术”的研发,说明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经营成功的其他因素也要列举上。消费者关心的要素中,价格和服务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4.现:(1)任用优秀的企业经营者,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正确预测市场,顺应市场需求变化。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技术革新,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例题3】材料一:目前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有2.7亿人,而技工只有8720万人,高级技工只有1860万人,约占就业人口的6%。专家认为技术工人是国民经济中的主流职业,而因为宣传和社会的误读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某地一家模具厂开出16万元的年薪求聘一名高级模具工,应聘者廖廖无已。

材料二:对一些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调查发现,一方面有很多新增工作岗位特别是初、中级岗位“无人问津”,一进招聘不到合适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下岗职工在观望等待。

材料二:2008年4月24日,南京市评选出首批“首席工人”。平传宝是南京金陵石化加氢裂化车间的一名普通操作工,但其特别之处在于拥有“首席技师”头衔,工资待遇相当于副处级干部。与一般工人相比,他拥有自己的绝活。如他提出的在分内增设瓦斯火嘴,采用油气同烧的方法来减少燃料油的耗量的合理化建议,每年节约油万吨以上,增效90多万元。在金陵石化像平传宝一样获此殊荣的还有两名普通工人。他们是江苏省推出“首席工人”制后,首批出炉的首席技术工人。

(1)你从材料一发现了什么问题?联系材料一,产生材料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以上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解题指导】

1.读:(1)注意材料中的有提示性的关键词及提供的数据,特别是具有对比性的。材料一中的“技术工人”这给我们提示了了问题的主体,而数据的对比说明技术工人的短缺。

(2)关注设问的要求。第(1)问中,“联系材料一,产生材料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① 明确材料二呈现的是什么现象;

② 要求联系材料一,那么在材料一中就会包含一定的原因。“因为宣传和社会的误读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是值得关注的信息。

第(2)问“以上材料”没有明确哪一段,就需要我们将三段材料在一起归纳整合得出结论。

2.找:第(1)问中通过数据对比不难得出结论,和材料二中劳动者“就业难”的现象有关联的知识劳动者就业的条件;第(2)问中联系材料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政府、劳动者自身多方面的努力。

3.定:(1)材料一中的供需矛盾及就业观念说明我国技术工人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材料二就业难的现象在材料一中提示了观念上的原因,其次还有技能的因素。

(2)材料三是一个示范,从南京市政府的做法中启示我们政府在扩大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问题上可采取的举措,而三段材料都是围绕“劳动和就业”这个中心,而解决这一问题,从劳动者的角度来说应在观念和技能上下功夫。

4.现:(1)材料一说明了我国技术工人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高级技工紧缺。

材料二反映的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就业观念上的障碍;二是职业技能上的障碍。

(2)要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构建有利于劳动者成才的环境,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与素质,增强再就业的竞争力,多渠道就业。

篇2: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文学常识)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知识梳理

古代作家作品

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作者韩非,表人物。本文是一则寓言,旨在说明做事,看问题不能迷信教条。

2、《刻舟求剑》,选自《》。编者吕不韦,是战国末期秦国国相,杂家代表人物。本文是一篇寓言,旨在说明做事看问题,应随情势变化而变化。

3、《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代作家,着有《浮生六记》。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的乐趣散文,采用总分结构,写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小事。

4、散文《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作者依据水势涨落先写夏水,再写春冬景,后写秋景。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张弛结合的手法。

5、《以虫治虫》和《梵天寺木塔》《活板》选自《梦溪笔谈》,作者

6、《赵普》选自《宋史》,课文写了北宋政治家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能以天下事为已任。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奏荐人才的描写,显示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7、《两小儿辩日》体裁寓言,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本文告诉人们: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8、《黄鹤楼》作者阎伯理是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于园》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10、寓言《黔之驴》和《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寓言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小石潭记》着重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11、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从传说写起,又由登楼逃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

12、《归园田居》作者东晋诗人陶渊明,田园诗人,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平凡而美好的劳动生活,意境醇美。

13、《木兰诗》是北朝一首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体裁长篇叙事诗,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质量,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14、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赋税沉重,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5、《迢迢牵牛星》节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全诗以织女为中心,写的是天上的神话,表达的却是人间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情。

16、《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宋代诗人。上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7、《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这则故事中晏子以“橘化为枳”的事实作模拟,巧妙反驳了楚王,显示了其机智善辩的特点,“避席”“得无”等寥寥数语又将其作为一个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

18、《人琴俱亡》选自南朝宋文学家的《世说新语》,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纪念的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情谊。

19、(作者)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形象的比喻对皎洁的月色作了美妙地描绘,点染并用,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安闲自适襟怀,并以一个“闲”字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20、《马说》作者朝文学家,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

21、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

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朝(作家名)《陋室铭》描写陋室时,运用模拟法,拿古人名室作比,用意在于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22、代林嗣环的《口技》和朝魏学洢的《核舟记》选自朝张潮编的《》。《核舟记》采用总分总的顺序介绍核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口技》以口技表演之“善”贯穿全篇,按时间先后安排写作顺序,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记叙了一场生动的口技表演。

23、《范进中举》选自朝吴敬梓的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小说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尖锐的讽刺了用功名利禄扭曲了读书人心灵的科举制度。

24、《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辞。作者朝文学家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励。外国文学:

1、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作者指挥、忠于职守的英雄形象。本文场面描写惊心动魄,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3、《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人物传记,表现了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实验检验真理、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科学精神。

4、《七颗钻石》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国作家。本文是一篇童话,想象丰富,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5、《蔚蓝的王国》作者屠格涅夫,俄国作家。本文是一篇,主要写了梦中的海上场景:海上游乐和仙岛世界。文章主要用了想象与象征手法,大海成了一切美的象征,它可以指美的事物、美的生活、美的青春、美的爱情等等。

6、《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同时又通过小孩的声音启示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本文主要通过想象与夸张来反映生活,对比描写和心理描写也十分突出。

7、《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作者国籍)作家,文章主要通过外貌、语言描写,刻画了乐观坚毅和对世界充满爱的外祖母,抒发“我”对外祖母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8、《松鼠》作者是法国著名博物学家,文章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并补充说明松鼠的用途,表现松鼠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动物。《松树金龟子》选自法国昆虫学家的《昆虫世界》,达尔文赞扬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这是一篇介绍动物生态的科学小品文,渗透著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

10、日本小说家的小说《父母的心》,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曲折故事,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11、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将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12、《海燕》是苏联(作家名)一篇著名(体裁)。运用象征手法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13、《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作者是(国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本文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益增多而又愈感无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

14、《变色龙》国作家塑造了一个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艺术典型,“变色龙”已经成为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代名词。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对话)和“脱”“穿”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麻木愚昧庸俗的社会病苦。

15、小说《窗》是(国籍)泰格特的作品,以两位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的态度为线索,通过对比,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

16、(作者)在《悼念玛丽·居里》中高度赞颂了的高贵质量,指出她所具有的人格力量远胜于才智,呼吁欧洲科学家继承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

17、《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这篇演说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作家)弹奏了一曲葬礼赞曲和安魂曲。(作家)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热烈地赞扬莫泊桑的文学天才,肯定了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和杰出地位,满怀敬意地预言莫泊桑将与他的作品一样获得永生。现当代文学:

1、《冰心诗四首》选自《繁星春水》,作者谢婉莹,本文前两首诗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后两首是鼓励青年努务奋斗、积极进取的小诗。《回延安》作者贺敬之,按照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的内容,抒发诗人对延安的特殊感情,诗歌格式上借鉴了陕北信天游爬山调的格式。《再别康桥》作者是新月派诗人,这首诗叙述温婉柔静,娓娓道来之中,感受诗人沉静的心。

2、散文《繁星》作者,紧绕“看繁星”,抒写了作者爱星天、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表现手法上,采用了由实到虚,虚实结合的方法。

3、《春》作者朱自清体裁是散文,全文按盼春、绘春、颂春的思路行文。描绘了浓郁的春意,融入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颂扬了抓紧春光努务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背影》是叙事记实散文,作者截取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4、《济南的冬天》作者“温晴”的特点;然后以此为线索,分别写老城、写山、写水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往事依依》作者于漪,本文是一篇散文,通过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前后照应。

6自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体裁)《孔乙己》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冷漠,暴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追求快乐自由的心理,同时也说明了封建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是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7、《夏》作者梁衡,当代作家。本文体裁是散文,主要运用了比较、对比手法描绘了夏天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农民辛劳的景象,突出了夏天热烈、紧张、急促的特点,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8、《我的老师》,作者魏巍,当代作家。本文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为感情线索。抒发了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9、《月迹》作者,当代作家,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思路,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

10、《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按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生动而细腻的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形象。

11、《伟人细胞》节选自《男生贾里》,作者道理。文章语言幽默,采用大胆夸张手法,营造了会心一笑的喜剧效果。

12、《端午日》节选自《边城》,作者先的民族精神。

13、《展示华厦文化魅力》是一篇人物通讯,课文描述了世界顶级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成就,赞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三个太阳》这是一篇文艺通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5、王愿坚的(体裁)《草》以“草”为线索,表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质量、高尚人格。

16、《枣核》这篇散文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枣核”设置悬念,还表现在用“枣核”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17、《甜甜的泥土》是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

18、《我的母亲》是叙事散文,作者邹韬奋,课文是写母爱,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

19、《阿里山纪行》移步换景描写了阿里山如画的风光,融情于景,语言典雅、凝练、和谐,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

20、《都市精灵》选自《随笔》,作者舒乙有感于某些现代都市连鸟雀也不见的现实状况,提出都市中人应当与鱼、鸟、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

21、(作家)的《幽径悲剧》通过叙写一株古藤萝的悲剧,并把它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从而表现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2、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以“”为总纲,为我们展现了五幅长征途中的“征难图”,巧用夸张手法,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3、(作家名)的抒情散文《白杨礼赞》运用手法,“不平凡”三个字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

24、(作家名)的散文《石榴》托物言志,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25、的紫藤萝瀑布中,领悟人生的哲理,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思想情感。

26、哲理性议论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者周国平,文章的观点是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选用了各自不同的代表性的事例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27、《错过》作者,这篇(体裁)以辩证的观点阐述了对“错过”的正确认识,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安排思路,巧妙的运用正反、对比论证。

28、《散步》作者莫怀戚,这篇散文以“我”为中心,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渐次展开了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9、《有的人》作者,诗人、作家。诗歌采用对比的手法,讴歌了像鲁迅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阶级。

30、《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演讲》作者满怀着对萧红的怀念和哀悼之情,引出了人应该有个“年轻精神”的主题。演讲情理交融,构思巧妙,正反对比。

二、实战演练:

1、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叙写的是童趣,有的沉重,如《呐喊》中的《故乡》《孔乙己》反映的则是社会的病态。

B.《观刈麦》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描写农民冒着酷暑割麦子的情景,并借一位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

C.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这部喜剧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歌颂了仁爱、友谊和爱情,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

D.《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马说》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与朱元思书》的“书”是指书信。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高尔基,苏联作家。他的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散文诗《海燕》等。

B.《出师表》中,诸葛亮以恳切的言辞,向刘禅提出了开张圣听、赏罚公平、亲贤远佞的建议。

C.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等,抒发了自已的喜悦之情。

D.鲁迅的《藤野先生》、茅盾的《白杨礼赞》、朱自清的《绿》的体裁都是散文。

篇3: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文科高三 (2) 班, 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此阶段为第一轮复习的圆锥曲线复习阶段, 大多数学生在高二时就放弃了圆锥曲线的考题, 认为太复杂, 太难, 无法思考、理解其解题思路。本人从刚开学至今一直坚持“课前3分钟学生讲题活动”, 此活动共有15位主讲学生且此活动已进入成熟阶段, 主讲学生能讲解自如, 台下学生积极倾听、发言,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且随时能上讲台讲解, 故借此案例来分析, 反思高三有效复习数学之“学生讲题”教学法。

【案例描述】

此题为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的题目, 属于中档题, 我们最好先画个图 (动作十分到位, 图画得不错) 。

分析: (书写在旁边) (此方程组其实只要简单的这组y1=-2y2, 故要消去x, y1, y2为消元的两根, 充分利用韦达定理建立一个含k的方程解之即可)

∵y1=-2y2

此方法相当于解了一个大题, 但若平时扎实, 此题也正体现了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试问同学们有什么高见?

学生乙跃跃欲试 (明心玉:高二时数学成绩只有70分, 但进入高三后积极主动学习数学, 很会反思, 常与我交流, 近期自学了大量解析几何的题目, 也是主讲学生之一, 就在星期一晚自习时还刚与我讨论过:“解析几何对文科生而言是否应当有能解就解的朴素思想呢?”) 。

乙上讲台开始讲:

我的意见是:y1=-2y2

而y1与y2为消元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 根据求根公式, 我们就用最“笨”的方法来解。

∵y1=-2y2

(此时学生有点哭笑不得:人才, 还能这样解, 佩服;其实我上一届教的是理科生, 此类题一般设而不求, 不太喜欢这样解, 不过这个学生提醒了我, 现在他们是文科生)

【案例分析】

有的教师会提出:这样“学生讲解”用了25分钟, 那教学任务如何完成?其实, 平时的“课前3分钟讲题活动”一般为小题, 基本上3分钟就够, 但因近期讲解析几何, 我想让学生明白解析几何就是这么回事, 自己就能解, 故近期讲解析几何主要由学生讲, 且今天的题为一个可为大题也可为小题的题目, 主讲学生是与我商量好的, 故我在备课时已将此3分钟计算为25分钟的时间了。

在“讲题教学法”中, 题目是学生提出的, 方法是学生思考的, 在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 主动性得到加强, 思维水平得到提升, 使其创造性发挥出来,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 感悟到数学课堂的独特魅力, 使数学复习课充满生机, 焕发活力, 演绎精彩。在这种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懒惰”造就学生的“勤奋”, 教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

在学生讲题活动全过程中, 教师起的是积极的主导作用, 学生 (无论是讲题的、还是台下听讲的, 参与互动的) 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体现为积极的智力参与和主动的知识建构。学生通过讲题, 在遇到数学题目时, 不仅追求求解, 还追求一题多解, 并把讲题过程详细地、清晰地讲授出来, 有利于数学学习的迁移及整体数学能力的提高。高三有效复习之“学生讲题”教学法的根本变革在于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 是“让学”, 追求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实行此教学法已有两年了, 效果明显, 优秀率较高, 平均分较高, 临界生在后一阶段进步较大, 偏科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摘要:如何提高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有效性, 现提出“学生讲题”教学法教学, 以高三第一轮复习“学生讲题”教学法为教学案例, 望广大同仁一同探究。

关键词:高三第一轮复习,学生讲题,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篇4: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高中生物新课程(苏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新课程考试大纲对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的要求均为Ⅱ,即理解所列知识及其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从历年高考考题分析,“能量流动”的内容一直是生物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每年高考考题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并常与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相结合,以图表形式呈现,考查考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并侧重考查能量的去路、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能量传递的效率。

【复习要点】

1.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2.能量流动的特点

3.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三新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能量流动的过程,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到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因距离新课学习的时间较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已有所遗忘,而且之前所掌握的也是彼此孤立的有关能量流动的知识点,不能将这里的能量流动与细胞代谢部分中所讲的有关能量的知识联系起来。因此,总的学情是相关知识零散且缺漏较多,对知识网络缺乏建构或建构不完整。此外,由于能量流动的过程比较抽象,对于每一个营养级中能量的来源与去路的分析一向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而这部分知识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常考点,经常以图表或数据形式出现在考题中,学生在解题时对图表的数据分析与转换的能力本来就比较薄弱,计算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效率更容易出错。总之,作为重点、考点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

【课前准备】

在备课阶段,我们集备小组一起分析考纲的有关要求和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在考试中的易错点,然后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这一部分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整合,最终编写出《能量流动(一轮复习)导学案》(具体内容略)。该导学案共包含五项内容:一是考纲要求,用以明确这部分教材的地位及考试要求;二是知识概览,用以梳理章节知识,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三是判一判,用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四是考点突破,旨在通过模型建构,帮助学生建构解题模板,理清解题思路,做到让每一个考点都有问题导学,用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主动去探究答案,进而完成导学案上对相关知识的总结归纳;五是高考真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测,旨在巩固和提升其相关的解题能力。

通常我们会在上课前把“导学案”发放给学生自主填写,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自主建构知识网络,把握主干知识及规律,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找出自己在之前的知识学习中所存在的薄弱点及易错易漏易混点,进行有重点地“回扣复习”(即回归教材、紧扣考纲,以考纲为复习指导,进一步熟悉教材,提炼知识,提升技能)。

通过抽查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及学生平时的反馈,我们知道,学生能够自主建构能量流动的知识网络,基本能够掌握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及特点,但是对于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分析存在不少问题,如:分不清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不理解分解者分解的能量与未被利用的能量的区别;将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等同于散失的热能;对能量流动公式的含义及能量流动效率10%和20%的理解不到位,导致相关的计算题出现差错;等等。

基于以上的课前准备,我们决定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构建能量流动分析模型,总结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和规律上。

【课堂实录摘要】

一、知识概览

师生共同搭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总结《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节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通过检查“导学案”中的“判一判”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复习情况。情况如下:第1、2题考查能量流动的概念,第3题考查对能量流动特点的理解,90%以上的学生都可以掌握;第4题考查能量流动过程中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学生中有了两种不同的答案,说明对于这个知识点,学生存在误区。基于此,我们决定将第4题中的问题留到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梳理让学生进一步消化、解决。

二、模型构建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构建能量流动概念图以及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内能量的来源、去路;进一步剖析能量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识图解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等。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复习、梳理,基本能自主完成能量流动概念图,但是,由于同化量、粪便量、摄入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等概念极易混淆,部分学生在构建能量流动模型时感觉困难,在遇到具体题目时不会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首先帮助学生厘清概念内涵,再分步展示解题的方法,最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构建能量流动模型。

1.师生共同分析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构建、完善导学案上有关能量流动的概念图(过程略),见图1。

2.分析能量的流动,师生共同构建能量流动模型。

师: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能量流动包括输入、传递、转化、散失四个部分,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分别有哪些?

生分组讨论,完成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模型的建构,见图2。

nlc202309082244

师:我们知道,生产者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的去路有几个?模型中的1、2、3、4分别代表什么含义?(按顺序,分步展示能量去向,引导学生逐一分析)

生:1代表呼吸作用消耗,2代表自身生长发育繁殖,3代表分解者分解,4代表流入下一营养级。

师: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有几个?下一营养级是指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

生1:有3个去向,包括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

生2:下一营养级指初级消费者。

生3: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师:第二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是否和第一营养级相同?

生继续思考。师生共同分析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的去路。

师:请同学们回顾“判一判”的第4题——“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次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这句话错在哪里?

生: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不是第二营养级。

师:假如要修改这句话,怎么改?

生1: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初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师:两种不同的说法,哪种更准确?

师:请同学们思考,摄入量和同化量是一回事吗?区别在哪里?

生:摄入量指消费者从外界摄入的食物的总能量,摄入的能量不一定都能被消化吸收。

师:对,摄入量包含被消费者消化吸收了的能量即同化量和未被消化吸收的能量即粪便。

师: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吗?

生:不属于,应该属于第一营养级。

师:那么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指的是什么?

生: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师:第二营养级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首要用途是什么?

生: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

师:剩下的一部分能量呢?

生: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

师:这部分能量又有几个去路?

生:3个。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析,完成导学案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模型(见图3)。

3.运用能量流动模型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厘清相关概念及能量流动的细微差异。

师:分析第一、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模型,我们可以发现,每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都会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那么,散失的能量是否就是分解的这部分有机物中全部的能量?

生思考后回答“不是”。

师:呼吸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生: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师:有机物分解释放出来的能量,和散失掉的热能是否相等?

生:不相等,还有部分合成ATP供生命活动。

师: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掉的能量只是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的一部分。

师:与第一营养级相比,第二营养级能量模型的构建有何不同?

生:第二营养级多了未被同化的能量,也就是粪便。

师:如果消费者位于食物链的顶端,最高营养级,能量流动的去路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这个“去路”。

师:除此之外,各营养级能量流动去路大致相同。

师:大家思考一下,在解题时,如果能量流动有两个去路、三个去路、四个去路,分别应该怎样回答?

生讨论后回答:两个去路时,回答“呼吸作用消耗、自身生长发育繁殖”;三个去路时,回答“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四个去路时,回答“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分解者分解”。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讨论中有没有注意到,三个去路和四个去路的区别是什么?

生:四个去路中多了一个“未被利用的能量”。

师:“未被利用”指的是什么?

生1:没有被吃掉的。

生2:没有被分解……

师:对,未被利用指既没有被呼吸消耗,又未流入下一营养级,也未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

生:那什么情况下才有未被利用的能量呢?

师:未被利用的能量指的是,一年或其他统计时段内,每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可能未被呼吸消耗、未被分解、没有传入下一营养级,或者生物死亡后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未被利用的能量,只是在统计时未被利用,最终还是会被利用的。

师:如果统计的时间足够长,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去路就是三条。如果是一定时间内,则有四条。

随堂练习:

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

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

D.W1=D1+D2

nlc202309082244

师引导学生根据构建的能量流动模型,分析能量流动图解中的字母所代表的含义,以及W1与A1、B1、C1、D1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复习过的知识。

三、应用提升

学生按照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示意图,计算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并分析、归纳出能量不能百分百传到下一营养级的原因,同时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完成“导学案”中的相关问题。

师:我们为什么要强调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生:因为各营养级之间的食物关系是不可逆的。

师:为什么能量只能“流动”不能“循环”?

生:能量一旦散失,不可再利用。

师:能量传递效率如何计算?请大家将计算公式写在导学案上。(师板书公式:能量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100%)

师:公式中,分子与分母的含义大家要明确。分子的含义是什么?

生:分子是指上一营养级传递到本营养级的同化量。

师:对,这部分能量不包含粪便,也不包含人工输入的能量。

师:分母的含义是什么?

生: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师:包括这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以及人工输入的能量。下面根据大家总结出来的计算公式,我们一起完成相关练习。

在如图5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图中的“草”能够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 KJ和 KJ。

(这道题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能量传递效率,鹰从不同食物链中获取的能量比例也没有给出来。因此,学生在解题时,有直接选一条食物链分别按最高和最低传递效率来计算的,也有直接将鹰从蛇和青蛙处获得的能量按照1∶1的比例来计算的。对此,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请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和学生一起分析哪一种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师:这道题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传递效率,那么如何计算鹰获得的能量?

生:分别按10%和20%进行计算。

总结:由于一般情况下能量在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故在能量流动的相关问题中,若题干中未作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

师:确定传递效率后,我们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鹰在食物网中占据了几个营养级?

生:两个,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师:也就是说,鹰的能量来源有两个,在题目中并未给出不同食物链能量来源的比例,但要求我们计算鹰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的能量值,这时我们能不能自己确定一个能量来源比例进行计算呢?

生:不可以。

师:那么该如何计算呢?

生:如果要计算鹰得到的最低能量值,应该按照最长的食物链、最低的传递效率进行计算。

师生共同总结能量流动“最”值计算规律,如图6。

师展示生态金字塔分析对比图,总结三种金字塔特点、含义及特例(略)。根据能量流动过程的特点,总结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略)。(责编 白聪敏)

篇5: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一、考点概览(见《学案》Px43)

二、考情分析:(1)高考对本课考查的重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滞后、经济结构问题突出、资源能源消耗高、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切实把握如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三、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重点考查科学发展观,经常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在高考中地位一般,掌握基础知识即可。

2.从试题类型上看: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多考查选择题。围绕主题,抓住主线,选择题和材料题都是考查的重点。科学发展观时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其含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多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并与企业经营、宏观调控、对外开放等结合起来。

四、复习策略

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阐述了我国当前经济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复习时,要把握一个关系,即全面小康的建设目标要求与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复习时要把握一个思想、四大战略,即从指导思想看,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发展战略看,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来理解。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本单元立足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明确了我国当前经济生活的时代背景,即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复习时,要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理解当前经济生活的时代背景。同时,要把握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理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扩大内需的方针;理解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与企业经营、国家宏观调控、对外开放的内在联系。

3.关注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是我国现阶段的重大问题,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考查相关问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

①结合十二五规划,认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了解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②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所应采取的措施。

③结合当前小微企业的经营困难,理解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要性及其举措。

五、名师点睛:(《学案》Px43)一个内涵:科学发展观;

三项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四条措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

六、考点分析:

考点一:小康社会建设与科学发展观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三步走”战略(了解即可)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总体小康的实现

总体小康的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2)全面小康的目标:(Pk86)①总体目标: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具体表现:A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B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C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D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E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注意《学案》Px43的特别提示)三个方面的新要求(Pk86—87)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简而言之就是,人人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务,享受的机会是平等的。

①在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

②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③在公益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基础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

④在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

3、科学发展观(主题)(1)(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每一点的要求需要背熟。Pk88)

【特别提示】常见的判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的方法: 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协调是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可持续强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②把握科学发展观具体内涵的同时,要注意把握材料主旨,特别注意自身表述正确,但材料中未体现的选项要排除。(2)(为什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重要性

②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必要性

(我们的小康社会为什么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②我国在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的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这在本质上是发展不够科学的表现。加之,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如果发展方式不转变、发展不科学,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窄。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是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的发展。(3)(怎么办)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Pk88—90)①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要求: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注意:①这种发展是建立在质量和效益基础上的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GDP增加的发展。②“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上世纪50年代,我们曾提出“多快好省”,“快”在前,“好”在后。自上世纪90年代初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以来,也用“又快又好”的说法。“好”在“快”前:体现中国经济增长思路的变化,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好”在“快”前::表明党和政府,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更趋准确,中央领导集体对经济的驾驭能力,更加成熟和科学。)

②必须把以人为本 作为核心立场。

要求: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③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要求: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④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要求: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思维拓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党的十八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统筹各方利益关系,这是对统筹兼顾的深化和发展。

※ 怎样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分主体整合)(1)从国家角度看: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宏观调控手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 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④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从企业角度看:

①依靠科技采用先进技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②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③尊重和维护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及各项权利,让劳动者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思维拓展】

1、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

2、加强宏观调控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市场作用的消极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国家调节收入分配、减免税收、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这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充分体现了政府让利于民,是保障民生,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重民生,调结构,促进总量平衡,才能做到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拓展延伸】衡量发展是否科学的标准

①衡量发展是否科学不能单纯关注经济增长,而要看社会总福利增长; ②不能简单看人均数,而要关注不同阶层的公平;

③不能以富人为标准,而要更加关注弱势群众和多数人群。

考点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含义(是什么?):

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重要性(为什么?):(Pk88)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体措施:(怎么转?)(Pk89—90)和《学案》Px44(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①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②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为什么?怎么办?)【思维拓展】 正确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意义: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根本出路。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的中心环节。现阶段我国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即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因此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关键是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措施。我国虽然是贸易大 国,但是我国自主品牌的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较少,对外来技术依赖较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措施: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在技术研发上应该利用市场来配置研发资源。

②加强宏观调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创新环境。

③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④坚持对外开放,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技术,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①重要性: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②要求:

A、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一个立足点、两个更多依靠)

B.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四化”道路)

C.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一个战略)【思维拓展】:

1、新型工业化道路?

含义: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目标: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对生产调整和升级、对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起着导向作用。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②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①重要性: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一条道路、坚持两个方针、形成两个关系)

【思维拓展】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②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减轻农民负担;

③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④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镇化水平。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1)重要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要求: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时政热点】从经济生活三个主体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或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

(1)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2)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

(3)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小结】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记住)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④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⑤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⑥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特别提示】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科学发展的措施类题目的解答方法与步骤: 遇到这类题目时,(1)要加上一个总的要求(指导思想),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大力发展生产力。

(2)要联系教材中关于这一知识的内容,即创新驱动、推进„„、推动„„、全面促进„„等四大举措。当然,要依据材料内容进行取舍,不可全盘照抄。

(3)还要适当扩展,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经建中心和改革开放)、坚持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

(4)因为这类题目具有措施类题目的一般特征,所以回答时,应根据具体题意选择主体如国家、企业、个人等。当然,并不是所有题目都需要从多主体角度来组织答案,而是依据题意来具体分析。

【高考关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近几年高考试题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

常见设问角度

(1)怎样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意义或措施。常用答题术语

(1)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时政热词:包容性增长:—— 协调、公平、共享、和谐

1、所谓包容性增长,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涉及公平的问题:是包容更多的人群和地区的增长;在包容性增长的指导下,经济增长所惠及的就不仅仅是一部分人、少数人。反映了寻求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

2、专家:从国内讲,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大家都能增长中获得利益。从国际讲,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应该有益于多方。

3、政府:“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怎样实现包容性增长?(注意其他问法,例如:就实现“包容性增长”向政府提一些合理化建议)(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保证人民共享经 济发展成果。

(2)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上的作用: ①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②注重解决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

(3)要加快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着力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调整。(5)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7)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答题时注意不同的材料的个性)

七、典例赏析 例

1、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纳入党的指导思想,同时还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体现党政治理念从以前的以物为主走向以人为主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内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各行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四化”同步的推进,符合时代特征,表明信息化已被提升至我国发展战略的高度。

请分析“新四化”是如何吻合了科学发展观的。(12分)

【答案】①“新四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符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3分)

②“新四化”提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3分)

③“新四化”同步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3分)

④“新四化”提出了城乡发展、工农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3分)

(把“新四化”与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几方面结合,言之有理即可。)例

2、科技发展决定中国的未来,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发展步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创新型国家在科技诸方面的比较

⑴材料一显示了什么经济信息?(4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10分)

答案:材料表明我国科研投入比较低,对外技术依存度比较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比较低。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意义: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③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⑤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例3.当前,一些发达国家海洋经济第三产业占比的平均水平超过60%。我国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而一些发达国家已达70%以上。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有所改善,但 形势仍然严峻。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海洋经济发展。(12分)答案: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海洋经济结构;

②大力发展海洋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 ③大力开展海洋经济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

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 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 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调整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我国应如何建设生态文明?(11分)

答案:①运用先进科技改造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3分)

②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道路。(3分)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搞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3分)④大力发展旅游观光、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2分)

5、材料一

2011年底,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建设生态山东的决定》,提出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山东的奋斗目标,描绘出一幅鱼翔浅底、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美好画面。生态山东建设不仅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且旨在以此为着力点,倒逼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2)生态山东建设对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怎样的要求?(7分)答案:①建设生态山东,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分)②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培育和发疑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一、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大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分)

③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2分)例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学研究显示,大量的PM2.5主要来自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是人类不合理活动带来的恶果。随着工业化的日益发达,其危害逐渐显现,也逐渐受到重视。应对PM2.5无论对政府、企业还是公民来说都是压力和责任。

材料二:2012年 3月2日,国家环保部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与现行的《标准》相比,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限值,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将加强对PM2.5的监测,及时公布监测数据。

(注: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1)依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新《标准》为什么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并加强监测?(12分)

答案: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新《标准》加强对PM2.5的监测,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体现;(3分)

篇6: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三峡》

复习目标:

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句的解释。

3、了解三峡景色的特点。复习重点:

1、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句的解释。复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顾:

1、《三峡》中山的特点是,夏水的特点是 峡的特点是,秋天三峡的特点是。

三、课堂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 2 ○略 无阙处 ○ 重岩叠嶂,隐天蔽 日 . . . 3 ○ 亭午 夜分 .. 5 ○ 至于 夏水襄 陵 .. . 7 ○ 或 王命急宣 . 9 ○ 虽 乘奔 御风 . . 11 ○ 则素湍 绿潭 . 13 ○每至 晴初霜旦 . . 15 ○属引 凄异 .. 4 ○ 不见曦 月 . 6 ○ 沿溯 阻绝 .. . 8 ○ 朝 发白帝,暮 至江陵 . . 10 ○ 不以疾 也 . 12 ○ 良 多趣味 . 14 ○ 林寒 涧肃 . . 16 ○ 空谷传响 .,春冬季节三

2.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 ○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解释: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通,解释:

3、填空。《三峡》一文选自。(朝代)的地理学家散文家给《水 经》作注写成了《 》。“三峡”是指哪三峡?、、4、一字多义。(1)自 三峡七百里中 自 非亭午夜分(2)哀转久绝 . . . 绝 yǎn 多生怪柏 .

(3)巴东三 峡巫峡长 猿鸣三 声泪沾裳 . .

五、翻译下列句子。(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其 间千二百里 .

飞漱其 间 .

六、语段中第1段写出了三峡水之湍急,唐代诗人李白也曾有同样感触,并写下一首名 诗《》,请默写。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狼》

复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句的解释。复习过程:复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句的解释。

二、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顾。

1、本文选自 作者,字,2、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家。

三、课堂练习

一、给下列汉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屠()眈()瞑()薪()隧()shàn(chí()担 假mèi()kāo()尾 变zhà(二、解释词语: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缀行甚远(). . . 一狼仍从()屠大窘()顾野有麦场(). . . 积薪其中(. 眈眈相向(.. 意将隧入(. 假寐(. 意暇甚(. 2 一词多义:)苫蔽成丘(.)目似瞑(.)断其股(.)狼亦黠矣(.)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 亦毙之)))))弛担持刀(. 数刀毙之(. 一狼洞其中(. 盖以诱敌(. 屠暴起(.))))))蔽)

其 : 恐前后受其敌 之: 两狼之并驱如故 前: 犬坐于前

以攻其后也 久之 其一犬坐于前 复投之

禽兽之变诈 意暇甚

狼不敢前

意 : 意将隧入

以:投以骨 盖以诱敌 隧入以攻其后也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①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③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敌: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上一篇:关于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专题调查报告下一篇:春季石家庄《开学第一课》心得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