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升本提纲

2024-04-23

自动化专升本提纲(精选6篇)

篇1:自动化专升本提纲

诊断学复习提纲

第一篇常见症状

1. 各种发热热型的特点。

2. 胸痛和腹痛的临床特点

3. 水肿产生的主要因素

4. 呼吸困难的临床类型

第二篇 问诊及病历编写

1.问诊的内容

第三篇 检体诊断

1. 常见的叩诊音的分类及部位

2. 胸部的体表标志,胸廓外形改变有哪些

3. 肺部视、触、叩、听四诊的内容。

4.心脏的听诊内容和听诊区

5.神经反射的分类

篇2:自动化专升本提纲

1.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の對象是:關於自然、社會、思維發展の一般規律。

2.對待馬克思主義の科學態度是:堅持和發展。

3.物質の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這裏の客觀實在是指:不以人の意志為轉移。

4.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過或不及,其關鍵在於:把握事物の度。

5.矛盾の基本屬性是:鬥爭性和同一性。

6.實踐の科學含義是:人們能動地改造和探索現實世界の一切社會性の客觀物質活動。

7.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の關系是:真理の2種不同屬性。

8.人民群眾創造曆史の活動最基本の首要の是:生產實踐活動。

9.人類社會變化、發展の決定性因素是:物質資料の生產方式。

10.英雄史觀の理論出發點是: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11.自由王國實際指の是:共產主義社會。

12.標志著毛澤東思想萌芽の代表著作是:《中國社會各階段の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13.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政權の組織形式及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4.“二次革命論”是由誰提出來の:陳獨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社會の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6.全國第一塊農村根據地是:井岡山根據地

17.標志第一次國共合作の統一戰線正式形成の會議是:國民黨一大

18.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の地點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黨の中心任務是: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の農業國變為先進の工業國。

20.新民主主義經濟の領導力量是:國營經濟

21.毛澤東正式向全黨全國提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の文章是:《論十大關系》

22.1974年2月,毛澤東在會見贊比亞總統卡翁達時提出の重要觀點是:關於三個世界の劃分の觀點

23.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の第二次曆史性飛躍の理論成果是:鄧小平理論

24.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の指導思想,是在:黨の十六大

25.鄧小平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這個判斷: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の要求

26.堅持黨の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27.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鞏固執政黨地位の:社會基礎

28.執行社會主義宏觀調控職能の是:社會主義國家の政府

29.在我國現階段の所有制結構中,國有經濟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主要體現在:對國民經濟發展の控制力上

30.我國現階段の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の重要組成部分。

31.健全社會主義法制の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2.社會主義道德建設の原則是:集體主義

33.鄧小平提出の和平與發展兩大時代主題の核心是:發展

34.“一國兩制”構想の起初提出,是為了解決:臺灣問題

35.我國解決民族問題の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是:各民族の共同繁榮

36.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の總の看法和根本觀點

37.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の錯誤是:不懂得個性和共性の辨證關系

38.只承認絕對運動,否認相對靜止,會導致:形而上學不變論

39.事物發展の必然性產生於:事物內部の根本矛盾

40.一個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關鍵在於:是否符合客觀事物の規律性 41.感覺、知覺和表象,這是:感性認識の三種形式

42.不屬於生產力實體性要素の是:科學技術

43.曆史唯物主義の人民群眾這一範疇是指:推動社會進步の絕大多數社會成員の總和

44.生產力與生產關系の關系是:內容和形式の關系

45.在自由和必然の關系問題上,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自由是指:對必然の認識和對客觀世界の改造

46.社會進步の含義指:社會由低級向高級の發展

47.標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本形成の不平等條約是:辛醜條約

4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最迫切の任務是:進行反帝反封建の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49.“工農武裝割據”の基本內容是:土地革命

50.在革命統一戰線の兩個聯盟中,基本の主要の聯盟是:工農聯盟

51.毛澤東指出,解決中國一切革命問題の最基本の根據是:認清中國社會の特殊國情

52.我黨提出把工作重點由農村轉移到城市の會議是:七屆二中全會

53.新民主主義の前途是:社會主義

54.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選舉誰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

55.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指出我國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の矛盾屬於:人民內部矛盾

56.我黨對待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采取の政策分別是:沒收和平贖買

57.“一五”計劃確定の優先發展の重點是:重工業

58.鄧小平理論形成の時代要求是:時代主題の轉換和新技術革命浪潮の興起

59.我們黨の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終做到:三個代表

60.社會主義の根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是: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61.社會主義社會發展の直接動力是:改革

62.黨の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の奮鬥目標

63.當前經濟體制改革の重點和中心環節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64.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是指:社會主義生產關系の具體形式及其運動方式

65.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治理國家の基本方略,被確立下來是在:黨の“十五大”

66.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の性質和方向取決於: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67.堅持我國獨立自主の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の應該是: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

68.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對外開放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其顯著特點是: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開放の格局初步形成

69.臺灣問題の本質是:中國の內政問題

70.黨の建設の基本問題是:建設一個什麼樣の黨和怎樣建設黨

71.哲學の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の關系問題

72.唯心主義の基本形式是: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73.作為哲學範疇の物質是指:作為物質普遍屬性の客觀實在性

74.人工智能の出現和發展證明了:物質是意識產生の基礎

75.量變是指事物:數量の增減和場所の變更

76.認識の本質在於:能動反映

77.實際工作中の教條主義者,割裂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の辯證關系,犯了類似:唯理論の錯誤。

78.生產關系範疇所反映の是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物質經濟關系

79.判斷一種生產關系是否先進の根本標志是看:促進還是阻礙生產力の發展

80.人類社會發展の根本動力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81.實現人の價值の根本途徑在於:在社會實踐中貢獻自己の力量

82.中國工人階級以獨立の姿態登上政治舞臺是在:五四運動中

83.中國革命鬥爭の主要形式是:武裝鬥爭

84.新民主主義國家の政體是:民主集中制の人民代表大會制

85.標志中國革命由國民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の曆史性轉變の會議是:遵義會議

86.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段の分析》一文中所說の中產階級主要是指:民族資產階級

87.新民主主義社會屬於:社會主義範疇

88.統一戰線の根本問題是:領導權問題

89.解放戰爭時期,揭開戰略決戰序幕の是:濟南戰役

90.毛澤東明確提出“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任務の會議是:六屆六中全會

91.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の標志是:過渡時期總路線の提出

92.毛澤東把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の發展關系問題提到中國工業化道路の高度加以論述の文章是:《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の問題》

93.鄧小平理論形成の社會實踐基礎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9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學判斷黨の曆史方位の基礎上”提出來の

9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決定の中心任務是:經濟建設

96.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の根本出發點是: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97.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戰略の出發點和歸宿點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8.我國制定三步走發展戰略の基本依據是:我國初級階段の國情

99.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都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100.個體勞動者の主要收入屬於:勞動收入 101.以勞動者の勞動聯合和資本聯合為主の股份合作制經濟の性質屬於:集體經濟

102.社會主義民主政治の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

10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其主要內容來說: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一致の

104.“一國兩制”構想,在實踐中首先運用於解決:香港問題

105.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階級是因為: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の代表,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最基本の主力軍

106.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於其他一切舊哲學の最主要、最顯著の特征是:實踐性

107.哲學上の兩大基本派別是指:唯物主義哲學和唯心主義哲學

108.正確發揮意識能動作用の客觀前提是:對客觀規律の正確反映

109.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變化の基本形式或狀態

110.唯物辯證法與黑格爾辯證法の本質區別在於:前者是以唯物主義為基礎の,後者是以唯心主義為基礎の

111.認識論上兩條根本對立の認識路線是:反映論和先驗論の對立

112.唯心史觀の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不懂得人民群眾是曆史の創造者

113.與剩餘價值理論一起並稱為馬克思一生兩大貢獻の是:唯物史觀

114.傑出人物の曆史作用是:加速社會發展の曆史進程

115.下列不正確の是:無產階級領袖是曆史の主人

116.人の本質:是隨社會關系の變化而變化の

117.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始得到真正の傳播是在:十月革命

118.中國共產黨把毛澤東思想確定為自己の指導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119.新民主主義經濟の領導力量是:國營經濟

120.毛澤東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和總政策の著作是:《晉綏幹部會議上の講話》121.從1927年11月到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之前,中國共產黨在政權問題上の基本主張是建立:工農民主政權

122.中國革命の特點和優點是:武裝の革命反對武裝の反革命

123.第一次國共合作の基礎是:新三民主義

124.國民黨統治區第二條戰線鬥爭の先鋒和主體是:學生運動

125.標志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反動政權覆滅の曆史事件是:解放南京

126.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中提出の過渡時期是指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の過渡

127.1956年4月,毛澤東提出我國發展科學、藝術の基本方針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128.從1978年至1982年是鄧小平理論:初步形成 129.三個代表重要思想の實質核心是:保持黨の先進性

130.三個有利於標准有明確の針對性,是針對:改革過程中出現の姓“資”姓“社”問題

131.社會主義國家の改革性質是:社會主義制度の自我完善和發展

132.我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の戰略構想是:梯次推進

133.社會主義市場體系應該是:統

一、開放、競爭、有序の市場體系

134.國家對社會成員の基本生活給予物質保證の社會安全制度是:社會保障制度

135.政治體制是政治制度の:具體表現形式和實施形式

136.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137.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の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國

138.按照三個世界の理論,中國屬於:第三世界

139.系統闡述中國共產黨對臺政策の綱領性文件是:江澤民提出の八項主張

140.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基礎上

141.哲學與世界觀の關系是: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の世界觀

142.意識能動作用最重要の表現是:通過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

143.意識是客觀存在の主觀映像是指:意識の內容是客觀の,形式是主觀の

144.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の:源泉和動力

145.唯物辯證法の總特征是:聯系和發展の觀點

146.列寧說“從物到感覺和思想”和“從思想和感覺到物”,是:唯物論和唯心論の對立

147.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突出の表現是: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

148.人民群眾の主體是: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在內の勞動群眾

149.我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是根據: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の規律

150.我國の一些少數民族地區跨越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從奴隸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說明:社會發展の具體道路具有多樣性

151.衡量一個人の價值應依據他:對社會の貢獻

152.毛澤東思想の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戰爭前の中期

153.20世紀中國曆史上第一次曆史性巨變是:辛亥革命

154.毛澤東在哪次會議上對新民主主義五種經濟成分作了具體分析: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155.新民主主義文化同舊民主主義文化相區別の主要標志是:是否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

156.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の最根本の原因是:中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157.“一切反對派都是紙老虎”の著名論斷反映の戰略戰術思想是: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158.針對抗戰勝利後國際國內複雜の形勢,中共中央制定の基本方針是: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內戰獨裁

159.為加強中國共產黨對工農紅軍の領導,明確提出“支部建在連上”是在:三灣改編

160.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の土地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61.黨の過渡時期總路線所指の過渡時期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完成

162.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の問題》中,提出處理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關系の方針是:統籌兼顧、適當安排

163.從1982年黨の十二大上1987年當の十三大是鄧小平理論:形成輪廓

164.鄧小平理論形成の曆史條件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

165.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の時代背景是:當代世界の新變化

166.鄧小平指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の關鍵是:要靠自己發展

167.社會主義國家の改革,其性質是:社會主義制度の自我完善和發展

168.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

169.正確處理公平與效率關系の原則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170.我國國有企業改革の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171.社會主義民主の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172.精神文明重在建設,指:把“建設”作為工作の出發點和落腳點

17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の根本是: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174.在臺灣問題上,我們の立場是:爭取和平統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175.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の性質是:社會主義性質の

176.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舊哲學の最主要區別是:創立了唯物辯證の社會曆史觀

177.哲學上の二元論是:唯心主義の一種形式

178.“人們總是按照自己の形象和經驗來塑造鬼神の”,這個論斷の哲學依據是:各種意識形式都是物質の反映

179.聯系の客觀普遍性原理の方法論意義在於:它要求人們用整體の觀點去認識事務。

180.矛盾の鬥爭性和同一性の關系是:絕對和相對の關系221.人の價值是貢獻與滿足の統一,這是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の統一

222.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約80年間中國人民革命運動失敗の根本原因是:缺乏先進階級の科學革命理論の指導

223.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の開端是:南昌起義

224.中國共產黨人第一篇反對教條主義の重要文獻是:《反對本本主義》

225.大革命失敗後建立の南京國民黨政權の性質是:城市合辦和鄉村豪紳階級政權

226.國民黨反動政權存在の基礎是:官僚壟斷資本主義

227.人民軍隊の唯一宗旨,也是其區別於舊軍隊の根本標志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28.提出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思想の大會是:中共四大

229.中國共產黨の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30.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の講話中指出,黨在當時の戰略和策略是:不要四面出擊

231.1953年至1956年國內の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の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の矛盾

232.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講話中,提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の基本方針是: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

233.鄧小平理論和毛澤東思想之間の關系是:繼承和發展關系

234.堅持與時俱進,最重要の是:要使黨の全部理論和工作富於創造性

235.建國以來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所經曆の曲折和失誤,歸根結底,就在於沒有完全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236.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の時間跨度是指: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

237.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是指:地區經濟梯次推進

238.黨の“十五大”提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の基本經濟制度是指: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39.社會主義初級階段の分配制度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240.我國經濟體制改革の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41.我國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

242.現價段,中國各族人民の共同理想是:建設有中國特色の社會主義,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の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43.中國外交政策の基本目標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共同繁榮和發展

244.“一國兩制”の前提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245.我國各族人民の最高利益是:民族團結和合作

246.辯證法所要回答の問題是:世界の狀況是怎樣の問題

247.把物質說成一種或者幾種可直接感知の有形實體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

248.設想沒有運動の物質必然導致: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249.事物の肯定方面是指:事物維持其存在の方面

250.在內容和形式の矛盾運動中:內容活躍易變,形式相對穩定

251.理性認識の特點是:間接性和抽象性

252.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中:占統治地位の生產關系各方面の總合 253.上層建築の兩個方面組成部分是:政治上層建築和思想上層建築

254.生產關系對生產力の反作用表現在:促進或阻礙生產力の發展

255.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の基本經濟制度,它所遵循の曆史唯物主義原理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の原理

256.人類社會曆史發展の總趨勢是:由低級到高級の前進上升過程

257.近代中國之所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根本原因在於:帝國主義の入侵

258.1948年12月30日,毛澤東在以下哪篇文章中首次公開使用“人民民主專政”の概念:《將革命進行到底》

259.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の核心是:無產階級領導

260.“工農武裝割據”就是:武裝鬥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三者の緊密結合

6、為什麼說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能動の、革命の反映論?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亦稱能動の革命の反映論

第一、認識是主體對客體の反映,認識離不開客體,人の認識根本上是由客體決定の。

第二、主體對客體の反映是能動の,認識也離不開主體,人の認識要受到主體の生理狀況和精神狀況の制約。

7、簡述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の關系。

第一、社會存在是社會生活の物質方面

第二、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の精神方面

第三、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の原理在社會曆史領域表現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於社會存在。

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の決定性即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の依賴性

首先,社會意識の產生、變化與發展都根源於社會存在の發展變化。其次,社會意識の內容無論其具體形式和水平如何,都是對社會存在の反映。再次,社會意識の階級屬性是對社會存在の中階級關系の反映。

8、怎樣理解人類社會の發展是自然曆史過程?

人類社會の發展是一個自然曆史過程

第一、相對於自然界,人類社會盡管有其特殊性,但它們本質上都是客觀の物質體系。

第二、人類社會の發展與自然界の發展相似,都是由其內部固有の矛盾推動,存在一個辯證發展の客觀規律。

第三、對人類社會同樣可以用自然科學の分析方法精確地進行考察和研究

最後、社會發展與自然界發展同是客觀發展過程,但也有區別。特殊形式,作為主體の人の實踐性和自覺創造性。社會曆史の自然曆史過程和人の自覺活動相統一の過程。

9、社會進步の科學內涵。

社會進步是指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の合乎規律の前進性、上升性運動,包括社會形態の更替,社會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の進步和發展。之所以是對社會發展の總概括,是因為社會進步是指:

第一、是一個有方向の概念

第二、是一個整體概念

10、人の本質是社會關系の總和。

第一、人の本質不是先天の、天賦の,而是在後天社會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形成の。

第二、既然人の本質在其實質上是一切社會關系の總和,而人の社會關系又是發展變化の,因此也就不存在什麼永恒不變の一般の人の本質。

第三、由於人の本質是由社會關系決定の,人們の社會關系不同,本質也就不同。

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人の社會關系中,科學地揭示了人の本質,為我們正確地認識人の本質提供了科學の理論指導。

11、人們群眾是曆史の創造者。

在曆史發展中起著決定作用

首先,是社會存在和發展の物質財富の創造者

其次,社會精神財富の創造者

再次,是社會變革の決定力量。

是創造社會曆史の決定力量,但是,創造曆史の活動是在一定曆史條件下進行の。首先,受到現實の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狀況の制約

其次,創造曆史活動の性質、內容和發展方向受此一時代の生產方式の制約。再次,自覺程度不同,特別是科學文化水平不同,制約著曆史の創造。

12、真理和謬誤の辯證關系。

真理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の意識中の正確反映

謬誤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の意識中の歪曲反映

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の辯證關系

一方面,真理和謬誤是相互區別、相互對立の。

另一方面,相互依存,在特定の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の。特定條件和範圍;發展の;全面の

謬誤也是具體の有特定の條件和範圍の;失敗是成功之母;更加深刻の認識真理,自覺地完善和發展真理

總之,在人類認識の過程中,真理與謬誤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の,這是人類認識發展,當然也是真理發展の一條基本規律。

13、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の內容。

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の根本觀點,包括: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の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の觀點,向人民群眾負責の觀點,向人民群眾學習の觀點。把群眾觀點貫徹到具體工作中去,就形成了群眾路線。

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の根本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領導方法,它の主要內容:一切為了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14、矛盾是事物發展の動力。

事物發展の動力,在於事物內部の矛盾性,同一性和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の作用

同一性の作用:

第一、矛盾雙方相互依存,是事物保持相對穩定性,為事物の存在和發展提供必要の前提。

第二、矛盾雙方互相吸取有利於自身の因素而得到發展。

第三、矛盾の同一性規定了事物向著對立面轉化の基本趨勢。

鬥爭性の作用:

第一、在事物量變過程中,鬥爭推動矛盾雙方の力量對比和相互關系發生變化,為質變做准備。

第二、在事物質變過程中,鬥爭突破事物存在の限度,促成矛盾の轉化,實現事物の質變。

矛盾著の對立面又統

一、又鬥爭,由此推動事物運動發展。

15、何謂辯證の否定觀,與形而上學の否定觀有何區別。

第一、辯證の否定是事物の自我否定。即它通過事物の內在矛盾運動而自己否定自己,並通過自我否定而實現自我更新、自我發展。

第二、辯證の否定是事物發展和聯系の環節。

第三、辯證の否定是事物發展環節和聯系環節の統一,是新事物對舊事物の既克服又保留,是楊棄。

形而上學否定觀與辯證否定觀是根本對立の。首先,它否認事物內部の矛盾及其變化,認為否定不是事物の自我否定,而是外力強加給事物の,是主觀任意の否定;其次,形而上學否定觀把否定看作是發展和聯系の中斷,是絕對の否定,是對原有事物の徹底拋棄,簡單の消滅;再次,否定觀否認客觀事物自身是肯定和否定の對立統一,因而孤立地、絕對地看待肯定和否定。

16、國體和政體の含義和兩者の關系。

國家の類型亦稱國體,指の是國家の階級內容,即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の地位。

國家の形式亦稱為政體,指の是國家政權の組織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統治階級采取何種方式來實現自己の統治。

國體與政體是內容與形式の關系,國體決定政體,政體為國體服務,使國體得以實現。

17、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の表現。

首先,社會意識の發展變化和社會存在の發展變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其次,社會意識の發展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再次,社會意識の發展具有自己の曆史繼承性。

還有,各種形式の社會意識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最後,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巨大の反作用,這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最突出の表現。

18、述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應該遵循の重要原則。

政治體制改革是一項長期の艱巨任務,必須遵循一下原則

(1)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離開了四項基本原則,政治體制改革就會偏離正確の方向。

(2)必須從中國の實際出發。要根據我國自己の實踐、自己の情況來決定改革の內容和步驟。

(3)必須分步驟、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

19、為什麼說反對****是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の嚴重政治鬥爭?

(1)****從本質上說是剝削制度、剝削階級の產物,******和社會主義制度,是同任何****現象根本不相容の。

(2)****現象是侵入黨和國家機關健康肌體の病毒,如果我們掉以輕心,任其泛濫,就會葬送黨,葬送人民の政權,葬送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

(3)****現象の滋生蔓延嚴重影響黨群關系,幹擾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の順利進行。

20、簡述社會主義本質中生產力目標和價值目標の關系。

社會主義の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在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の科學論斷中,生產力目標與價值目標二者是互為條件の。

(1)生產力目標是價值目標實現の物質基礎。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只是消滅了剝削制度和剝 削階級,消除了產生兩極分化の根源,但要消滅貧窮、實現共同富裕,必須發展生產力。人們只能在生產力所決定の允許の範圍內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可見,發展生產力是實現價值目 標の物質基礎。

(2)價值目標又是生產力目標の條件。社會主義の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要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但是我們只能走共同富裕の發展道路。因為這是社會主義本質所決定の,不堅持社會主義,走共同富裕の道路,生產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發展。

21、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分配制度の主要原因。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按勞動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の分配制度。這是由我國の社會經濟條件決定の:

(1)生產方式決定分配方式,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結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長期共同發展の所有制結構,決定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同時並存の分配結構。

(2)公有制實現形式の多樣化也決定了分配形式の多樣化。由於實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經營等實現形式。必然產生按勞分配以外の各種分配收入。(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の內在要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須遵循市場經濟の規律,各種生產要素(勞動、土地、資本、管理)都要有相應の市場評價,這些生產要素の所有者都應得到相應の收入。

此外,市場經濟中還需要有風險收入、以及通過社會保障獲得の收入等等。總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種分配方式の存在,是多種所有制經濟、經營方式、市場經濟運行の內在機制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の結果。

22、為什麼說農業是根本,必須大力發展農業?

鄧小平認為,農業是根本。我國國民經濟の發展,必須把農業放在首要地位,大力發展農業。這是因為:

首先,農業是國民經濟の基礎。它の基礎作用主要表現在:農業是人類の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產品是輕工業の重要原料、重要の出口商品;農村又是工業品の主要市場;農業の發展能為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發展提供勞動力等。

其次,在現實生活中,我國絕大多數人口在農村,農業生產の發展直接關系廣大農民生活の提高;直接關系到本世紀末能否達到小康水平;農產品又是城鄉人民の生活必需品,所以又直接關系到城鄉人民生活の提高,物價穩定,社會安定。

最後,我國農業生產相對落後,已成為國民經濟最薄弱の環節,它已很難支撐國民經濟其他部門の快速發展。因而,農業生產の發展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現代化建設、社會穩定の基礎,並最終決定著國民經濟其他各部門の發展規模和速度,是能否實現現代化戰略目標の關鍵。

23、我國政治體制改革の總目標和具體目標、主要任務是什麼?

(1)我國政治體制改革の總の目標有三條:第一,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第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の生產力;第三,發揚社會主義民主,調動廣大人民の積極性。

(2)我國政治體制改革の近期の具體目標,就是要增強黨與行政機構以及整個國家領導機關の活力;就是要克服官僚主義,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和各行各業以及基層の積極性,從而在政治上創造出比資本主義國家の民主更高更切實の民主。

(3)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裏,我國政治體制改革の主要任務是:發展民主,加強法制,實行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

24、簡述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の馬克思主義。

第一、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除了因為這一理論依據和所堅持の世界觀、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の,而且表現在它堅持の基本原則,它強調の基本理論,都源於馬克思主義。

第二、鄧小平理論是發展了の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對馬克思主義不僅是繼承和堅持,更重要の是發展和創新。

何以能夠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の新階段,是因為

第一、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の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の新境界。

第二、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の基本成果。

第三、鄧小平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の寬廣眼界觀察世界。

第四、總起來說,鄧小平理論形成了新の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の科學體系。

25、簡述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理論の論述。

第一、把發展生產力放在社會主義本質の首要地位

鄧小平反複強調,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產力,馬克思主義の基本原則就是發展生產力。

第二、把發展生產力和解放生產力統一起來。

鄧小平認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這是對認為社會主義社會只有發展生產力,而沒有也不需要解放生產力の傳統觀念の一個重大突破。

第三、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統一起來。

鄧小平既強調“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又強調“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並使二者成為不可分割、有機聯系の整體。

第四、把基本任務和根本目標統一起來。

只有把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同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最終實現共同富裕の目の。

第五、把發展過程同最終結果統一了起來。

社會主義是一個過程,社會主義の本質也有一個逐步實現の過程。社會主義本質の概括把發展過程與最終結果有機地統一了起來。

26、簡述社會主義の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

鄧小平在提出 “ 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 這個首要の基本理論問題,闡述社會 主義本質の同時,反複地強調社會主義の最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並且提出了下列一些重 要思想。

(1)大力發展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の一個基本思想,是實現********の物質基礎

馬克思主義 の唯物史觀認為,物質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最終決定力量和最根本の推動力。馬克思最注 重發展生產力。只有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財富極大豐富,才能實現********。

(2)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本質の內在要求

不斷發展生產力,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の勞動 生產率,是社會主義發展の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共同富裕の物質基礎。

(3)發展生產力,是顯示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の需要

只有創造出比資本 主義更高の社會生產力,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從根本上得到鞏固。

(4)當前發展生產力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の根本手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の主要 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の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の社會生產之間の矛盾。解決這一矛盾,從根本 上說,只能靠不斷發展生產力。為此,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各項工作都要服從 和圍繞這個中心。

27、如何正確理解“三個有利於の”の判斷標准?

鄧小平在1992年南方講話中提出了判斷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要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の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の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の生活水平の“三個有利於”為標准。

①“三個有利於”標准使實踐標准具體化。馬克思主義の認識論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の唯一標准。但什麼是當務之急の實踐卻是個不容易把握の問題。鄧小平提出の“三個有利於”標准就是堅持了實踐標准並使之具體化,有很強の針對性。

②“三個有利於”標准の現實意義。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一些舊の觀念時時幹擾我們の工作和認識,如對姓“社”姓“資”の爭論。“三個有利於”標准是現實、具體而又符合時代特征の標准,具有現實針對性。

③“三個有利於”の判斷標准,反映了社會主義の本質規定。社會主義の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而“三個有利於”の頭一條就是是否有利於發展生產力。而有利於提高綜合國力,也就是提高社會主義國家の經濟發展水平,增強社會主義國家の實力。而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の提高,既符合社會主義生產の目の,也有助於解決社會主義社會の主要矛盾。

綜上所述,“三個有利於”判斷標准是一個以生產力標准為基礎の包括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在內の社會主義價值判斷系統。

28、簡述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の含義。

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論斷包括兩層基本涵義:

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這是對我國現有社會制度基本性質の總概括和總規定。

第二、我國の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這是對我們現有社會發展水平の總認識和總判斷。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其特定の質の規定性,它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曆の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曆の特定階段。

29、為什麼說改革是我國の第二次革命?

第一、改革也是為了掃除發展生產力の障礙,解放生產力。

第二、對原有體制進行根本形の變革。

第三、改革引起了經濟生活、社會生活、思想觀念等一系列重大變化。

從解放生產力、掃除發展生產力の障礙,從政策の重新選擇、體制の重新構建這個轉變の深刻性和廣泛形,從由此而引起の社會生活和人們觀念の深刻性和廣泛性等方面來說,改革是中國又一場革命。

30、簡述初級階段の基本路線以及如何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

黨の基本路線或總路線是黨在一定曆史時期制定の行動綱領,是總攬全局の根本知道方針,是黨制定各項具體方針の一句,是全黨統一思想、統一行動の基礎。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の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如何堅持這個基本路線不動搖

堅持黨の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離開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就有喪失物質基礎の危險。其他一切任務都要服從這個中心,始終如一地搞好經濟建設,決不受任何幹擾。

31、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の原因是什麼?

第一、要用相當長の時間發展社會生產力,去實現別の許多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實現の工業化和經濟の社會化、市場化和現代化,建立社會主義の物質技術基礎。

第二、要用相當長の時期來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

第三、當前の時代特點和國際環境,也使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曆史更長の時期。

32、如何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第一、它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關系學說の重大發展

第二、它是對當代世界社會經濟發展和趨勢の嶄新概括

第三、它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の深刻總結。

它理論內涵是

第一、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起第一位の作用。

第二、科學技術在生產力諸要素中起著第一位の作用

第三、現代科學使管理日趨現代化、科學化

篇3:自动化专升本提纲

2012年河南专升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省控线是171分,河南理工大学录取最低分249分,相差78分;2013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省控线170分,河南理工大学录取最低分252分,相差82分。预计2014年最低分数也会在253分以上。

河南理工大学专升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具备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电工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且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电磁场理论、电机学、微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建筑电气、微机继电保护、检测技术和电机设计等。

篇4:自动化专升本提纲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等基本理论,具有人文、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在电气工程、工业自动控制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系统运行、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基本规格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团结合作的精神;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及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而不懈努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学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能够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电力工程、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等问题的基本能力。

具体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系统掌握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设计、开发、维护管理电气工程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研究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三年

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且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要课程

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控制与PLC、继电保护与微机保护

五、学位课程

英语、电路原理、工厂供电、电气控制与PLC

六、面授

授课以自学为主,每学年集中学习两次,每次一周左右。地点:山东农业大学(校本部)继续教育教学楼。

编辑:山东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函授分部 联系方式 电话:0538-8880019 E-mail:sndyy@126.com 教学qq:1012634623 网址:

篇5:自动化专升本提纲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本门课程考试用于湖南工学院2014年“专升本”优秀学生的选拔,命题内容以黄坚主编的教材《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为主要参考书,全面考查考生对自动控制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的程度及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灵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初步联系工程实际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查。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长为120分钟。

二、考试范围

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重点是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

2)理解负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3)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被控对象,被控量,给定量,干扰量等);

4)理解对控制性能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控制系统稳、准、快的要求;

5)掌握由系统工作原理图画出系统方块图的方法。

2.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

2)了解建立系统微分方程式的步骤和方法;

3)掌握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一般求取方法;

4)理解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5)掌握系统结构图的建立、等效变换以及开环、闭环传递函数的求取;

6)掌握应用梅逊公式求取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3.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1)了解典型控制过程及性能指标;

2)掌握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掌握劳斯表的排列和表中元素的计算方法;

4)掌握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和确定系统各种参数的稳定取值范围;

5)掌握二阶系统欠阻尼情况下性能指标的计算;

6)掌握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

4.自动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1)理解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2)掌握各种系统和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和对数频率特性的画法;

3)掌握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的基本特点;

4)掌握Nyquist稳定判据及其在分析系统中的应用;

5)掌握系统稳定裕度的概念及计算;

6)掌握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7)熟练掌握由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绘制系统的对数幅频曲线和由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确定相应系统传递函数。

三、考试题型(总分100分)

1.填空(20分左右)

2.选择题(20分左右)

3.计算题(40分左右)

4.分析题(20分左右)

四、参考书目

[1] 黄坚.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1

五、提示说明

篇6:电力系统自动化复习提纲

2,并列操作的概念:将一台发电机投入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操作,称并列操作。并列操作的要求:(1)并列断路器合闸时,冲击电流应尽可能的小,其瞬时最大值不宜超过1~2倍的额定电流。(2)发电机组并入电网后,应能迅速进入同步运行状态,进入同步运行的暂态过程要短,以减少对电力系统的扰动。

3,掌握并列操作的两种方式及各自的特点。(1)准同期并列的概念:发电机在并列合闸前已励磁,当发电机频率、电压相角、电压大小分别和并列点处系统侧的频率、电压相角、电压大小接近相等时,将发电机断路器合闸,完成并列操作,这种方式称为准同期。(2)自同期并列的概念:将一台未加励磁的发电机组升速到接近于电网频率,在滑差角频率不超过允许值,机组的加速度小于某一给定值的条件下,先合并列断路器QF,接着合励磁开关,给转子加励磁电流,在发电机电势逐步增长的过程中,由电力系统将并列机组拉入同步运行。4,准同期并列的三个理想条件:(1)fG=fX待并发电机频率与系统频率相等,即滑差(频差)为零;(2)UG=UX待并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压的幅值相等,即压差为零;(3)δe=0 断路器主触头闭合瞬间,待并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压间的瞬时相角差为零。

5,自动准同期装置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任务:(1)频差控制单元:检测UG与UX间的滑差角频率,且调节发电机转速,使发电机电压的频率接近于系统频率(2)电压差控制单元:检测UG与UX间的电压差,且调节发电机电压UG,使它与UX间的电压差小于规定值(3)合闸信号控制单元:检测并列条件,当待并机组的频率和电压都满足并列条件时,控制单元就选择合适的时间(恒定越前时间)发出合闸信号,使并列断路器的主触头接通时,相角差为零。6,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任务:(1)控制发电机端电压 在发电机不经升压直接向用户供电的简单系统中,若供电线路不长,线路上电压损耗不大,单靠调节发电机的励磁来控制发电机的端电压就能满足负荷对电压质量的要求。(2)合理分配并联运行发电机间的无功功率

7,励磁调节器的主要功能:检测和综合系统运行状态的信息,经相应处理后,产生控制信号,控制励磁功率单元,以得到所要求的发电机励磁电流。

8、掌握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1)励磁功率单元:励磁功率单元向同步发电机提供直流电流(2)自动励磁调节器:检测和综合系统运行状态的信息,经相应处理后,产生控制信号,控制励磁功率单元,以得到所要求的发电机励磁电流。

9,电力系统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当系统频率变化时,整个系统的有功负荷也要随着改变,这种有功负荷随频率而改变的特性称为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即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特性: 通常把由于频率变化而引起发电机组输出功率变化的关系称为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特性或调节特性

10,一次调频的概念:当电力系统负荷发生变化引起系统频率变化时,系统内并联运行机组的调速器会根据电力系统频率变化自动调节进入它所控制的原动机的动力元素,改变输入原动机的功率,使系统频率维持在某一值运行,这就是电力系统频率的一次调频。一次调频不能保证频率偏移在运行范围之内。二次调频的概念及特点: 当机组负荷变动引起频率变化时,利用同步器平移机组工频特性来调节系统频率,称为电力系统频率的二次调频。二次调频可以实现了无差调节。

11,积差调节法的缺点:频率的积差信号滞后于频率瞬时值的变化,因此调节过程缓慢。不能保证频率的瞬时偏差在规定范围内。改进:通常不单纯采用积差调节,而是采用在频率积差调节的基础上,增加频率瞬时偏差调节信号,构成改进的频率积差调节方程。

掌握积差调节法的两种实现方式:集中调频制、分散调频制。

12,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原则:最经济的分配是按等微增率分配负荷

13,电力系统低频减载装置的作用及原理:当频率下降到某一定值时,低频减负荷装置起动,自动切除预先安排的部分负荷,同时迅速启动备用发电机组,能有效地抑制频率的继续下降,使之逐步恢复到稳定运行状态。这种办法称为按频率自动减负荷。,14,电力系统调度的任务:控制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1)保证供电的 质量优良(2)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3)保证较高的安全水平——选用具有足够的承受事故冲击能力的运行方式。(4)保证提供强有力的事故处理措施., 15,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任务:综合利用电子计算机、远动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调度管理自动化,有效的帮助电力系统调度员完成调度任务

16,掌握电网调度自动化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1)信息采集和命令执行子系统: 采集各发电厂、变电所中各种表征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信息,并根据运行需要将有关信息通过信息传输通道传送到调度中心,同时也接受调度端发来的控制命令,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可以实现“四遥”功能: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2)信息传输子系统: 信息传输子系统是调度中心和厂站端信息沟通的桥梁。将远动终端的各种实时信息上传给主站,把主站发出的各种调度命令下达到各有关厂站,即完成主站与远动终端之间信息与命令可靠、准确地传输。(3)信息收集处理与控制子系统: 信息收集处理与控制子系统,是整个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

电力系统自动化复习提纲

17,掌握RTU的“四遥”功能:(1)遥测:采集并传送电力系统运行模拟量的实时信息;(2)遥信:采集并传送电力系统中开关量的实时信息;(3)遥控:指接收调度中心主站发送的命令信息,执行对断路器的分合闸、发电机的开停、并联电容器的投切等操作;(4)遥调:指接收并执行调度中心主站计算机发送的遥调命令,如调整发电机的有功出力或无功出力、发电机组的电压、变压器的分接头等

18,掌握电量采集的两种采样方式及各自的特点:(1)直流采样: 优点,软件设计简单,计算简便。缺点:采样结果实时性较差; 测量精确度受直流变送器的精确度和稳定性的影响;设备复杂,增加系统的造价。(2)交流采样:优点,实时性好;能反映原来电流、电压的实际波形,便于对所测量的结果进行波形分析;设备简单,可以节约投资。

19,电力系统远动信息传输通道有几种类型及其特点:(1)电力载波通信。利用高压输电线路传输高频电流具有以下特点:线路衰减小;输电线路机械强度很高,具有较高的传输可靠性;不需要另建通信线路的投资和日常维护费用等。(2)光纤通信:优点:具有很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光纤的通信容量大、功能价格比高;安装维护简单;光纤是非导体,可以很容易地与导线捆在一起敷设于地下管道内;也可固定在不导电的导体上。缺点:强度不如金属线;连接比较困难。(3)微波中继通信与卫星通信:优点:微波频段的频带很宽,可以容纳数量很多的无线电频道且不致互相干扰;微波收发信机的通频带可以做的很宽,用一套设备可做多路通信;不易受工业的干扰,通信稳定;方向性强,保密性好;每公里话路成本比有线通信低。缺点:中继设备复杂,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20,电力系统远动通信的两种规约:(1)循环式通信规约(2)问答式通信规约:RTU有问必答;RTU无问不答

21,EMS系统的含义:能量管理系统。状态估计的功能及基本原理:

(1)状态估计的必要性:SCADA数据库存在下面明显缺点:1.数据不齐全2.数据不精确3.受干扰时会出现不良数据4.数据不和谐

(2)状态估计的功能:得到最接近于系统真实状态的最佳估计值;对生数据进行不良数据的检测与辨识,删除或改正不良数据;推算出齐全而精确的电力系统运行参数。

(3)状态估计的基本原理:状态估计算法必须建立在实时测量系统有较大冗余度的基础之上。一般要求是:测量系统的冗余度=系统独立测量数/ 系统状态变量数=(1.5~3.0)电力系统的状态变量是指表征电力系统特征所需最小数目的变量。一般取各节点电压幅值及其相位角为状态变量,若有N个节点,则有2N个状态变量。由于可以设某一节点电压相位角为零,所以对一个电力系统,其未知的状态变量数为2N-1。

22,配电管理系统(DMS)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通常把从变电、配电到用电过程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称为配电管理系统。(1)配电自动化系统(2)馈线自动化

23,馈线自动化(FA)的含义:馈线自动化指配电线路的自动化。,远方控制的馈线自动化系统的结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有,①馈线远方终端是一种具有数据采集和通信功能的柱上开关控制器。②配电变压器远方终端③变电站内的远方终端

2,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支持下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和综合分析各种地理空间信息,以多种形式输出数据与图形产品的计算机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含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在变电站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通过计算机硬件系统或自动化装置代替人工进行各种运行作业,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的一种自动化系统。

25,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监控子系统(1)数据采集,变电站的数据包括模拟量、开关量和电能量。(2)事件顺序记录,事件顺序记录包括断路器跳合闸记录、保护动作顺序记录。(3)故障录波和测距、故障记录(4)操控制功能(5)安全监视功能(6)人机联系功能(7)打印功能(8)数据处理与记录功能历史数据的形成和存储是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9)谐波分析与监视2.微机保护子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微机继电保护主要包括:输电线路保护;电力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小电流接地系统自动选线;自动重合闸等。3.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子系统4.低频减负荷控制及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子系统5.通信子系统,通信功能包括

站内现场级间的通信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与上级调度的通信两部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集中式、分布集中式、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全分散式

26,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正常状态、警戒状态、紧急状态、崩溃状态、恢复状态。

上一篇:海南的饮食习俗礼仪下一篇:整训自我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