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学设计表格版

2024-04-14

窃读记教学设计表格版(精选6篇)

篇1:窃读记教学设计表格版

范红杰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人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从“窃”中明了文意

1、导入

七八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都读过哪些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给大家讲一讲。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读书有关的文章,看到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老师在课前查了字典,知道“窃”的含义有三种: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联系课文内容,你认为应该选择第几种解释?(第②种)

2、预习交流

同学们已经完成了预习稿,你在预习中遇到了有什么问题,想与同学们交流吗?请大家把自己的预习情况在组内交流一下,然后请一个小组展示。

预设:1》字词朗读展示   2》其他疑问 3、预习稿中感知栏第1小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从“窃”中品味爱书之情

预习了课文后,请大家对照感知栏第2小题看看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作者“窃读”的滋味,勾画下来。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窃读”伴随着一种复杂的感受,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酸、甜、苦、辣吗?

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画一画,读一读。选择你自己的方式再来读书,大声读、轻声读、默读都可以,一会儿与大家交流。(生读书、交流)

预设:

如果说酸甜苦辣还只是感性的、表象的,读懂作者心灵深处的一个“爱”字,则是深入其骨髓。①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

②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③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④“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预设:(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跨、踮、挨蹭、钻、挤”这几个动词很有表现力,通过这一细节动作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窃读”的辛苦,表现了“我”对书的急切渴望。

(2)“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急忙”一词写出了“我”找不到那本书时内心的焦急心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我的腿真够酸了,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另一条,有时忘形地撅着屁股依赖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真是像个小偷似的。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另一条”“撅着屁股依赖在书柜旁”“贴”等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窃读”的辛苦。

(4)“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瘦狼”,那样“贪婪地吞读下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书的酷爱。

(5)“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咽了一口唾沫”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读书的满足与快乐。

师:忍受了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经历了担忧恐慌、惧怕痛苦,最终体验了惊喜快乐、满足幸福。在酸甜苦辣的交织中,作者却仍旧说“我很快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对书的挚爱)诗人徐志摩曾这样形容读书的愉悦:“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受了感动,精神上复新了一般。似乎每一个字都有灵魂,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

师:(出示句子)“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回答:

“吃饭能让身体成长,读书能获取精神的养分,让自己成熟、豁达。”

“读书和长大有相类似的地方。读书的滋味是丰富的,酸甜苦辣都有,人生就像一本书,成长的过程也包含酸甜苦辣,逆境中更能磨炼人的意志。”

(三)、从“窃”中感悟人之尊严

师:贫穷不是耻辱,放弃尊严才是耻辱。小女孩没有钱,只能在“窃读”中满足对书籍的渴求,却执著坚守着一份令人感动的自尊和高尚。你从文中读出来了吗?请大家抓住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重点词句,一边咀嚼一边提出问题,加深理解。

预设问题:

“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为什么小女孩用眼睛寻找而不用手去翻找?)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为什么小女孩要装着皱起眉?她装给谁看?)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为什么“贴”在大人身边?“站”不行吗?)

师:文中写到了书店老板,你赞成老板的做法吗?假如你是老板,面对一个酷爱读书又买不起书的小女孩,你会怎样做?原文中还有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你会用怎样的词语去评价他?展开想象,完成填空:

1.-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

店员在心中默默对小女孩说:“                           ”

2.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表示对他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我想对他说:“                                                               --。

出示句子:“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结合自己的人生体悟,谈谈见解。

(四)、从“窃”中感悟人之尊严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的;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吃饭长大,是人的生存需要;读书长大,是“我”在窃读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我”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精彩;而后一次“窃读”,店员明知“我”不会买书,却依然留书给“我”“借读”。让我领悟了“爱”的真谛,也最终懂得了“我是在爱里长大的”

三、拓展延伸

师:文章虽没有什么情节冲突,读来却感同身受。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样真实感人的文章的?(心理活动和细致动作的描写)

布置课外任务(摘录读书名言、阅读林海音《童话》、观看影片《城南旧事》、回顾读书经历写一篇日记、互讲读书故事等.)

范红杰

[《窃读记》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2:窃读记教学设计表格版

第1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作业:见自测

时间教学过程

一、导向:

1、导语:

出示课题“窃读记”,并齐读课题。提问:

(1)“窃”的原意是什么?“窃读”是什么意思?

答:“窃”的意思:①偷,②暗中、偷偷地做一件事,③谦辞,古人用来谦虚地指自己的建议。文中应该是②。

(2)题目《窃读记》可以连起来理解为……

2、揭示目标:

①积累词汇和相关知识

②抓住主要内容,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理解并且学习主人公不怕困难、勤于读书的精神。

③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写人记事。

二、自学: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2、积累下列词语: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林海音(1918-),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

3、感知内容:

①林海音童年时代有过不止一次偷偷去书店读书的经历。快速默读全文,请大家找一找林海音到底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和方法呢?试着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出来。

①假装问价钱(第9段)

②贴在大人身边(第11段)

③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第12段)

④饥肠辘辘的时候以花生来充饥(第14段)

⑤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第10段)

⑥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第11段)

总结:作者童年时代真是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地去阅读那些名著。

②在你们的眼睛里、在你们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呢?

答:“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却因为生活的贫穷而买不起书,只能无可奈何地到书店里“窃读”。

③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作者在一次次的“窃读”过程中积累了如此丰富而有效的方法,那作者是不是每次“窃读”后都能全身而退呢?

原来百密还有一疏,作者小时候的“窃读”也不是每次都成功的,文中就记录了她在“窃读”过程中遭遇的一次尴尬。(同学概括)

老师用一个小标题概括作者的这次经历,大家看看合不合适。

答:书店受辱。

④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相关段落,着重品味这些关键词句(出示PPT,打出重要词句),体会作者从走进书店到离开书店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分析时注意说明动作和心情的描写)

板书:(大一些,不同颜色)

老板:粗暴、吝啬

“我”:高兴→悲愤

⑤这次书店受辱带给童年的作者什么感受和影响呢?

答:第15-17段。

老师总结:原本作者是怀着迫切兴奋的心情来到书店,但是受到了一个粗暴、吝啬、以金钱至上的老板的羞辱,结果作者怀着无奈、悲愤、仇恨的心情离开了曾经心爱的书店。这使作者尝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淡薄的一面。

三、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1、这次令作者刻骨铭心的屈辱的“窃读”经历,给作者幼小的心灵带来如此巨大的创伤,自卑感、对人类的仇恨、悲愤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在这样的心境下,作者为什么最后还提到“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呢?这和作者先前的感受似乎矛盾了啊?为什么呢?

答:不矛盾。因为作者在这次“窃读”经历后,又遇到一次截然相反的“窃读”经历。

2、这又是一次什么样的经历呢,请大家试着给它取个小标题吧。

答:店员好心相助。(板书,小一些,写在黑板旁边)

(如果有学生提到“书店受恩”的话,可以当场改动)

3、经过前次令人难堪的“窃读”经历,“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那后来林海音为什么又去书店“窃读”了呢?是什么驱使作者这么做的呢?

答:“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纸上知道好多天了”。

4、教师示范配乐朗读。(如果老师读得好的话,给我一点小小的鼓励,好不好?)

思考: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学习老师第一次分析“窃读”经历时的示范,圈圈划划,感受作者第二次“窃读”过程中的心情变化。(给学生时间讨论)

答:恐惧、惶恐(第17段)→快乐、激动(第18段)→焦急、忿忿不平(第19段)→绝望(第20段)→慌忙、紧张(第21段)→害羞、感激、激动(第23段)→愉快、满足(第24段)→轻松(第25段)

5、那么这次的“窃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答:作者由第一次的悲愤、自卑、仇恨到现在的充满感激。

板书:(大一些,不同颜色)

老板:粗暴、吝啬

“我”:高兴→悲愤→仇恨→//感激、激动→愉快、轻松、满足

(世态炎凉)↑(人间温暖)

店员:友善、好心

6、“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可以等到心情变化梳理得差不多时再说,顺便带到后面的主旨)

答:店员怕打扰我、惊吓到我(因为“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所以动作都是轻手轻脚的,一方面是体现了他对我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我的尊重。这种理解和尊重其实也是一种“爱”的体现。所以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请大家再找一下还有哪些语句能够使作者体会到自己是在爱里长大的呢?

答:“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道该如何表示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的黑字上”。

“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

7、总结:这一次作者原本是怀着惧怕、绝望的心情胆战心惊地走进了书店,但是受到了一个店员的无私帮助和礼遇,使她最终带着一种愉快、满足、感恩的心理走出了书店。在书店饱读了两个多小时之后,作者如同享受了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和智慧;更感受到了一种人间真挚的爱和温情。

8、在这股热流涌上心头的那一刻,作者感悟到了什么道理呢?(和国文老师鼓励我用功的话作比较)

答:“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PPT)

身体的物质需求--吃饭长大。

作者的快乐源于能够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源于同伟人的对话,源于感受到书香气,源于从书本中吸取各种营养。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读书长大。

被人关爱,被店员默默的关心和帮助,这让我认清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不再固执地仇恨人类。也让我懂得,今后我也要把这种爱传递给别人,帮助别人。--在爱里长大。

9、思考:我们回过头来来,想一想,既然作者悟出的道理是生活在爱里,在爱里成长的,那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次受屈辱的“窃读”经历呢?

答:作者写第一次“窃读”的经历,目的是和第二次“窃读”形成对比,不同的境遇带给作者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正因为有了两次不同的经历,才使作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爱”与“不爱”对于人生成长的巨大区别。

10、读课文(读其中的重要语句),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

(1)分别请同学读,听一听有没有读出情感。

(2)大家齐读重要段落。

四、质疑:

再读课文,自由设置疑问,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决。

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与高尔基的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这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五、自测:

1、学完了这篇课文

(1)你们想对我们的作者林海音说点什么吗?

(2)你们想对将这篇小说选入我们教材的编者说些什么吗?

篇3:窃读记教学设计表格版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 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 激发阅读的兴趣, 养成阅读的习惯, 从而受益终生。

本文表达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作者善于通过描绘心境表现人物心理变化;二是善于以细致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感情。因此, 教学应引导学生从这两方面的描写中感受“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受到爱读书的感染, 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一、品窃读滋味

上课伊始, 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 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自由朗读课文。读后, 抓住题眼“窃”字, 说说对“窃”字的理解。“窃”的字面意思是“偷”, 但粗读课文后, 孩子们认为课文中的“窃”并不等同于“偷”, “窃读”, 就是假装在逛书店, 趁店员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看书。与平常在书店里随便翻读不同的是, 作者是有目的地去读, 这是因为没钱买书而到书店偷读的穷学生的无奈行为, 所以作者巧用了“窃读”一词。对这个词的理解, 为完整地理解课文内容, 深入作者的精神世界,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细读课文, 可发现文章表达上的许多鲜明特点:

自语式的独白。如:“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 不错……’”“啊!它在这里, 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就像在屋檐下躲雨, 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这雨, 害得我回不去了。”“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些独白的心理描写, 不但写出“我”窃读的不易, 也表达了阅读的快乐。

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如:“我跨进店门, 暗喜没人注意。踮起脚尖, 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 把短发弄乱了, 没关系, 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这里的“跨”、“踮”、“钻”、“挤”一系列的动词, 用得十分贴切, 写出了书店顾客之多, “我”对阅读如饥似渴。

生动形象的比喻。如:“急忙打开书, 一页, 两页, 我像一匹饿狼, 贪婪地读着。”作者用“一匹饿狼”比喻“我”贪婪地读书的形象, 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书的喜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 我注意引导学生品读重点句子, 体会个中滋味。

句子1:“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 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 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 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 不时望着街心, 好像说:‘这雨, 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 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酸味。

读了这段文字, 一份酸楚便会涌上心头, 能让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感到开心的事, 竟是下雨天。因为只有这样的天气, 才能让一个无钱买书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尽情地看她所想看的书。这是何等的辛酸!

句子2:“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起来, 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 咽了一口唾沫, 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甜味。

一个孩子, 为了看书竟然忘记了一切, 两个小时一晃而过, 然而这两个小时学到了别人所没有学到的知识, 这种幸福只有爱书的人才能体会到。这份阅读的感情, 就算再“窃”得难堪, 仍然是那样的温馨、甜蜜。

句子3:“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 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 回到这里时, 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 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 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 有时又靠在书柜旁, 以求暂时的休息。”———苦味。

这是何等的苦啊, 不但要忍受饥饿之苦, 还要忍受劳累之苦, 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来说, 这不能说不是一件苦事情!

句子4:“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 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 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再走进另一家。有时, 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辣味。

“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 这样的环境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环境, 可能是人减少了, 或者已被店员发现作过警告, 或者小女孩已经没有了藏身之处, 现实本身就是压力。因酷爱读书而变得如此敏感的女孩, “窃”得这样有尊严, 要想读完一本书必须去几家书店, 还要花上好几天时间。

“我很快乐, 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是“我”复杂情感的总结, 是“窃读”的百般感受的总说。应抓住这中心句, 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明读书要义

叶圣陶说过:“读书要做到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此话是在提醒我们读文章时, 必须注重文章的表现力, 每一处细节都不要忽视。一篇文章的思想精髓, 只有在反复的研读中才能品味出来。本文表现的是“我”对读书的热爱, 对求知的渴望, 学生应该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学习作者热爱阅读, 懂得阅读是自己成长的需要, 并去认真实践。

教学时可抓住结尾一段话:“这时, 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也是读书长大的!’”重点品读。

篇4:《窃读记》独白描写教学浅析

【关键词】《窃读记》 独白描写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73-01

自言自语又称独白,是典型的心理描写,在第一人称记叙文中应用比较广泛。在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窃读记》中,作者的独白内容多次呈现,其独白描写具有典型性,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对人物的心理表达、展现人物的个性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在独白描写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一、展示独白,体会个性描写作用

为了使学生形成直观感知,教师先解释独白的描写方法,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寻找独白内容。学生很快找到了作者的几段独白:“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大些!再大些!”“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些内容放置在不同的情境之中,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对这些独白内容进行有效分析,体会作者安排的意图。有的学生说:第一处独白是写作者寻找日前看过的那本书,看上去是自问自答,其实是描写寻找书籍的过程,写出渴望尽快读到那本书的急切心情。也有的学生说:第二处、第三处独白说的是下雨,虽然下大雨耽误了回家,但作者为了留下来读书却希望雨下得再大些,这样也为“窃读”找到了理由,即使老板看到了也没有理由怪罪的。最后一处独白写的是教师的教诲,是自己勤奋读书的精神力量。通过对不同独白内容进行分析比对,学生对独白应用有了真切的体会,也对独白应用的表达效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二、演绎独白,探寻独白切入时机

为了让学生对独白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课堂演绎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作者内心独白的心境,要求学生的语气、语调符合作者的心情,可以用上表情和动作来进行配合。课堂演绎开始时,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到第一处独白时,一名女生佯装找书架上的书,一边走一边观察,还用手探寻翻找;读第二处、第三处独白时,一名男生远望窗外,一边点头一边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大些!再大些!”最后一处独白演绎时,一名女生表情显得很庄重,她一边踱步,一边摇动手臂,轻松地说:“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教师对学生的演绎表现给出肯定评价:大家对独白的理解非常到位,知道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去展示,也能够用一些表情和动作加以辅助,显得非常自然和谐。此外,为了让学生对独白描写有更全面的认知,教师提出思考问题:独白应用很随意,是不是写作时可以随便应用呢?学生议论纷纷。有学生认为:独白是心理描写的重要形式,只有在表达需要时才能应用。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再结合文本独白应用,对独白的切入时机进行具体分析,使得学生把握了独白的运用时机。

三、仿写独白,掌握独白描写技巧

独白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描写手法,通过仿写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自觉运用独白技法的意识。为了帮助学生学习独白描写技巧的应用,教师设计特定场景,让学生展开独白仿写:“班主任正在讲课,我迟到了,独自走向教室,心里好像有一个声音在响起……”学生大多有这样的经历,很快写出内心的独白。有的学生这样写:“完了完了,这下死定了,老班可不是好欺骗的,什么理由都会被他看穿的。”也有的学生写道:“一定要装得自然点,不要怕、不用怕,老师会同情我的遭遇的。”还有的学生写道:“老班啊,你千万可别发火,我下次肯定不敢了,我保证没有下一次了。”教师对学生的精彩独白给出热情评价:想不到大家对独白还情有独钟,老师没有做任何提示,你们就可以将心理活动这样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说明你们掌握了独白的运用技巧。这样教学,引导学生展开独白实践操作,亲身体会独白应用,对提升习作独白应用的自觉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独白描写有着特殊的表达效果,《窃读记》中多处介入独白,不仅推动情节展开,对作者情感的抒发也发挥着助力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独白内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能力。

篇5:窃读记教学设计表格版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联的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2、新学期又开始了,一本本新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读书经历了,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你们有哪些读书感受啊?

3、看来,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就让我们走进一篇描写读书滋味的课文──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板书课题)仔细观察这个字,“窃”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4、查查字典,“窃”有几种解释?你觉得在课题里应该取哪一种?

好,你们都非常善于思考。那么,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到底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我们先不要急着确定答案,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课文后,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

2、刚才读课文时,你发现了哪些生字、词语或者是句段不容易读好,提醒大家一起读。

3、同学们,读书有千百种滋味,通过刚才读课文,你是不是感受到了林海音躲在书店里窃读是一种什么滋味?

三、理解课文

1、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去体会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2、汇报。

3、你们通过细细品读,感受到了作者窃读时复杂的滋味。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文章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书读到此时,作者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呢?

四、回顾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共同感受一下这个“嗜书如命”的孩子吧。

篇6:窃读记教学设计表格版

1、今天是个快乐而美妙的好日子(圣诞节),你收到礼物了吗?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它就在这个袋子里,谁来猜猜是什么?(书)

2、咱们班有多少同学喜欢读书的?最喜欢的一本书,用一句话说说理由。

3、今天, 老师要带着大家共同走进一位女作家的童年故事,讲述的就是她与书的故事。这位女作家的名字叫林海音。

【屏幕出示】:林海音的照片,师口述林海音的情况。(林海音出生在19,在她小时侯那个年代,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读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也没有余钱给孩子们买课外书读。虽然林海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但是贫困的经济状况还是无法满足她那颗渴望读书的心。她是怎样读书的呢 ?)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课文吧!

二、课文,理解题目 ( 8’)

1、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2、出示几个学生容易读错的词语:贪婪、饥肠辘辘、腋下、惧怕、踮起脚尖、屋檐、唾沫、皱起眉头

3、读了课文,你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没有出示题目,其实,文章的题目就隐藏在课文中,你能不能从课文里找出这个故事的题目来。

4、出示原先的课题:窃读记

(1)指导“窃”字的写法,“记”就是指记载描写事或物的文章,就像同学们平时写日记、周记,也会写游记、参观记。

读课题,请学生写下这个题目。

(2)换个字理解“窃”的意思。 (偷)

“窃”本来是一种让人唾弃的不耻的行为,可是当它和“读”这个字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变了,产生了一种让人回味、难以忘怀的滋味!

三、品读1-7,感受“滋味”(8’)

1、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道出了作者窃读时的滋味,你能找出来吗?请用直线画出来。

【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此时此刻,我们也许无法亲身感受到那种窃读的滋味,但是,作者笔下的文字是鲜活的,会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与感受。默读课文1――7自然段,你从哪儿能感受到这种窃读的滋味,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尤其关注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思考你划出的句子: 作者乐,乐什么,作者怕,怕什么,可在空白处作简要的批注。

3、学生自己学习,师巡视。

4、体会窃读之“乐”

(1)我们先来谈谈作者所说的窃读之“快乐”的这种滋味。

引导学生交流:

找到书的快乐、没人注意时的快乐、下雨天可以读个痛快的乐、读书读到尽兴的乐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真实表现了作者当时极度的快乐,可以用惊喜来表达:“啊”,这是作者看到了她心爱的书时的惊喜,是与老朋友重逢般的惊喜。引导学生读好这个字和这句话。

出示句子:把这句话放到句段中去: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你感受到了作者窃读的快乐,还感受到了什么?(急切)练读。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与高尔基的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热爱。

5、通过大家的阅读,我们品味到了作者窃读时快乐的味道,作者为能找到想读的书而乐、为可以躲在人群中读书而乐、为可以因为下雨更长时间地读而乐,窃读真是其乐无穷啊!

6、下面咱们再来品一品窃读时的另外一种滋味――惧怕。你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这种怕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1)出示内容

(2)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你认为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假设1:书店的人少了,她容易被发现;假设2:书店的店员或老板已经发现了她,盯着她看以示警告;假设3:书店的店员或老板用语言呵斥,轰赶她出去……)

(3)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话,这段话选自林海音《窃读记》原文中的一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指名一位同学读这段话。

【 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却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大人的仇恨。】

(4)是怎样的屈辱让这颗小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甚至产生了对大人仇恨。你能猜到这段话背后隐藏的一个故事情节吗

(5)也许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所以,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伪装和保护自己。

7、正因为没钱买书而又极度渴望度读书,所以作者不得不窃读。以作者提心吊胆地读,担惊受怕地读,阅读的快乐与心灵的惧怕交融在了一起,幻化为一种复杂而又难忘的滋味,所以作者这样写,读――【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四、品读8-10,体会“苦”“乐”

1、快乐和惧怕本是一对相矛盾的词,因为窃读却交融在了一起,你再去读读课文的8―10自然段,还能不能体会到像这样的虽矛盾而又交融在一起的感受。

2、交流:

身体是饥饿的,精神是富足的。

双腿是麻木的,心灵是轻松的。

3、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词写的都是窃读的“乐”,而这都是写的窃读的“苦”。 在林海音的童年记忆里,窃读是有苦有乐、苦乐相伴的滋味。如果让你来做一道算数题,要在苦和乐之间划上一个什么符号:等于?大于?小于?

4、小结:正因为有读书的乐,所以才会克服那么多的苦怕,即使提心吊胆,即使遭遇冷眼斥责,即使双腿酸麻,即使饥肠辘辘,林海音也对窃读乐此不疲,坚持不懈。

5、她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他们的话,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相关文章推荐:

1.五年级《窃读记》教学设计

2.《中彩那天》教学设计优质课

3.窃读记说课稿

4.《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精华版)

5.《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主题班会》设计

6.大年十五为什么叫元宵节

7.《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三篇)

8.课文月光曲的教学设计参考

9.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

上一篇:襄邑道中原文、翻译及赏析下一篇:测绘工程专业评审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