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最终版

2024-04-16

教学设计最终版(通用8篇)

篇1:教学设计最终版

《检阅》教学设计

1.检查生字词。

2.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里变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重点:体会人物的心里变化,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复习词语。师:孩子们,昨天学习的词语宝宝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们还认识他们吗?(抽读,开火车读,齐读)(教师评价语:真是一群踏实的孩子)

2.采访。师:孩子们,昨天我们不止学习了这些词语宝宝们,还感受了检阅的场景,我想采访采访你们,检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直入重点

1.(展示儿童队员图片)师:现在我们就穿越时空,走进华沙的检阅、走近儿童队员;看见这幅图片,你想对这个小伙子或者是这些小伙子说什么?(生答)

2.(出示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指名读,齐读)师:华沙的观众也这样称赞他们,此时你就是其中的一名,请你称赞称赞他们。

三、走近“博莱克”

1.师:孩子们,你们称赞的这个小伙子是谁——你们能大声说说他的名字吗?(板书:博莱克)博莱克棒在哪儿呢?观众们为什么称赞博莱克?请同学们找找描写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段落。师:找到了吗?第几段?

3.自读课文,勾画具体描写博莱克检阅时表现的语句。师:请自己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思考哪句话是对博莱克在检阅时的具体描写,请用横线勾画出,并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师:谁来告诉我们哪句话是对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具体描写。(生答)

(1)出示“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你具体从哪个词当中体会到的?

(2)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师评价:从你的读声中,我也体会到了...4.入情入境体会检阅前博莱克的经历。

师:孩子们,拄着拐的博莱克此时此刻如此自信、自豪地走在队伍前面,可谁又能想到他想同全队保持一致,这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呀!请你们想一想,博莱克在检阅前是怎样训练的呢?

(1)生汇报交流。师评价语:(从你的想象中,我仿佛看到一个自尊自强的博莱克;我仿佛看到一个身残志不残的博莱克;你的想象真贴切,看来你深有体会。)

(2)师小结:是的,博莱克为了同全队保持一致,他每天清晨...,中午...下雨天...烈日炎炎...师:透过这一幕幕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博莱克?(生答:自尊自强)(板书:自尊自强)

5.齐读十二自然段。师:博莱克左腿截肢还能走得这样好,我们再一起读读博莱克的表现,感受它的自尊自强。(生齐读)

6.回归主题。师:正因为他的自尊自强,所以:在参加检阅时受到观众的喝彩——(这个小伙子真棒!)抽读。师:谁能读出对博莱克的赞扬!齐读。师:让我一起把赞扬送给他。

四、走近“儿童队”

师:棒的只有一个小伙子吗?还有谁呢?(生答,师板书:儿童队员)

小组合作学习

1.博莱克的队友们又棒在哪儿呢?请同学们默读2-9自然段思考:请生读要求。师:谁愿意为我们读一读这两个要求。

(1)“棘手的手”指的哪件事?(让不让博莱克参加检阅呢?)(2)面对这样一件棘手的事情,队员们是怎么想的?怎样说的? 2.小组讨论。师:请在小组讨论讨论这两个问题。

3.全班交流师:国庆检阅是多么隆重的检阅,可不允许出一点差错,如果让拄拐的博莱克参加,队友们会担心什么?(生答)师:所以,谁也不愿意开口。如果走不好,影响队伍的整齐...可这件事情需要怎么解决呀!所以,这件棘手的事指的是,哪一个小组能够告诉我。(生答)

师:这一件棘手的事儿大家都在思考,不知道该怎么说,当有人终于勇敢的提出来之后,俱乐部的队员们立刻怎样做的?用一个成语说一说。

4.齐读,理解鸦雀无声。师: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个词语。(生读)师:鸦雀无声,也就是一点声音...你们能不能做到鸦雀无声呢?做一做。你们的表现真棒,我想,此时要是一颗针掉在地上准能听见。5.体会俱乐部儿童队员的心理活动。师:孩子们,儿童队员鸦雀无声,就真的是一点想法也没有吗?(生答)那么,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1)读6自然段。师:找到了吗?你找的哪里?请你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里。其他孩子请认真倾听,想一想,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读)

(2)谈体会。师: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我们可以看出儿童队员对这件事有点为难。

6.学习写作方法。师:孩子们,从这里我们体会到了儿童队员的为难,那咱们的作者用了怎样的句式来表达出儿童队员的为难。(生答)师:是的,孩子们,以后在写作中写表示心里很矛盾的事情,也可以用一连串问好来表示。谁能把这种为难传递给大家。

7.有感情地朗读6自然段。师:孩子,这我就不能明白了,博莱克左腿截肢了,很不适合参加这次检阅,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相信他会理解的的,还用为难吗?(生答怕伤害他的自尊心)师:所以也表现出儿童队员们有着怎样的心?

师:多么善良的儿童队员啊!一边要保证检阅仪式的整齐,一边要保护博莱克的自尊,他们的内心十分矛盾。用课文的一个词说就是:这真是一件——棘手的事。

师:正因为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难怪商量之前谁也——难怪当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俱乐部立刻——

师:这是多么棘手的事情啊!队员们的内心是多么矛盾、多么善良呀!让带着这样的情感一起来读读第6自然段。

8.生读队长的话,思考从队长的话中,你感受到什么?师:正当大家冥思苦想左右为难时,队长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这个棘手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谁愿意读读队长的话?(生读)其他的学生请思考:从队长的提议中,你感受到什么?(生答:他对博莱克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生答:走第一排,给了博莱克信心;爱护,关爱、尊重)板书爱护、关爱。

师:从队长的话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也非常爱护、尊重博莱克,说明队长也是一个(善良的人),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情感读一读队长的提议。(生读)

9.齐读博莱克参加检阅的段落。师:我相信博莱克感受到大家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在队伍中才会...一起读。

10.师:看着这整齐的队伍,看着这坚强的博莱克,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怎能不称赞!

11.生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五、巩固延伸 1.拓展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着像博莱克一样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人,你们知道哪些?请你说说。

师:是的,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的人。比如有邰丽华领衔的21位聋哑表演的千手观音,是多么的壮观等等。2.为什么这篇课文题为《检阅》。

师:孩子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博莱克是一个怎样的人?(生答)儿童队员是一群怎样的孩子,所以观众夸他们——真棒(板书真棒)。那么我想问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检阅呢? 师:难道只是检阅队伍的整齐吗?还检阅什么? 3.小练笔

师小结:是的,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也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请你们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任选一个内容,写一两句你想说的话。(1)我想对那些小伙子说:

(2)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3)我想对所有像博莱克一样的人说: 4.课外阅读《海迪姐姐的故事》 5.总结:谈收获

师:从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我们感受到博莱克的自信、自尊、自强,感受到儿童队员们对博莱克及对残疾人的美好心灵;感受到了大家美好善良的心灵。

篇2:教学设计最终版

【相关标准陈述】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他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各种辩论,有辩论就必须有矛盾的焦点、矛盾的双方。通过两年多的训练,初三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学习《公输》,在熟知文义的基础上,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努力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探索,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学习伙伴。【教学目标】

1、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为、之及通假字的用法,培养积累能力和习惯。

2、借助诵读,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能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墨子的形像特点。

3、了解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主张,认识“非攻”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一节课 课前预习:

1、诵读课文,背诵巩固课文字词及译文。

2、完成《导学提纲》的练习。【教学过程方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战国)

(战国初年,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诸侯国内弑君篡位屡见不鲜,剧烈的社会动荡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人生和社会进行理性的思考,并试图用自己的学说和时间改变社会现状,)而在这个时期的舞台上曾活跃着这样一位智者,他以雄辩的口才,犀利的词锋平息了一场战火,让人们远离了灾害,他便是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对就是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墨子一起走进《公输》去领略墨子过人的风采~。(板书:《公输》 《墨子》)

二、学习目标

三、作者简介

四、梳理归纳,积累字词

1、通假字

(1)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2)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抵御)(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4)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一词多义 A、为

(1)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做,制造)

(3)此为何若人(是)(4)夫子何命焉为(呢)

B、之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这种)(2)子墨子闻之(代词指楚攻宋这件事)(3)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标志)

(4)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立性,不译)

五、朗读课文,理清文脉

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故事。

2、我们来梳理一下墨子的劝说步骤?

墨子先见公输盘,再见楚王,最后见公输盘,可谓以“见”字一线串珠。

目的:整体感知课文,锻炼概括能力。

六、研读赏析,体味墨子劝说艺术

墨子见公输般

1、讨论解惑

同学默读课文,3-8段。

探究问题一:这部分(板书:道义)

探究问题二:重点研读6--7段,师生模拟对话,探究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我们该用何种语气来读?

2、师生模拟对话:

教师扮演公输盘,说公输盘狡辩的理由。请一同学用书上墨子的话进行反驳。再把五个“不可谓”连起来齐读,感受语言气势。

3、还原思维

提问: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还原整个思维过程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诱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将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五个不可谓,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板书:道义)

4、归纳运用

用对方的言论来反驳对方,这种方法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还可以用那些成语概括?

墨子见楚王

1、思考探究:

同学们朗读(13-16段)

探究问题一:墨子又是怎样劝说楚王的呢?

明确: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探究问题二:墨子劝说楚王在语言表达上和劝说公输般时有什么不同?(出示这段话,让男生读“荆之地“的内容,女生读“宋之地”的内容,老师来读“此犹„„之与„„也”这个句式,最后一句一起读)。

2、朗读小试牛刀

在先秦散文中,经常有一连串的比喻、排比句,非常有气势。那怎样才能读出气势,请同学们试一试?(表演读,小组内自由结合分角色朗读,用声音传达感情的同时,尽量加上动作、神态。)目的:了解墨子运用比喻巧妙说理的艺术,把握楚王的仗势欺人,和墨子的志在必得的性格特点。

墨子见公输般

1、观看视频

探究问题:是什么让楚王放弃攻宋打算的?

讨论明确:靠实力实现“非攻”的目的。(板书:实力)道义让其理屈,实力才真正让其屈服(板书:理屈、屈服)

七、通过人物对话来探究人物形象,认识墨者精神。

1、深入探究:

探究问题一:如此困难的劝阻,墨子居然成功了,显然墨子靠的不是运气。从文中你感受到墨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探究问题二:这场战争楚国要攻打的是宋国,而墨子却从山东千里迢迢的赶到湖北荆州,冒着生命的危险,孤身深入敌国,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探究问题三:领悟墨子思想精髓 兼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八、课文小结,拓展升华

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把目光聚焦到中菲黄岩岛事件上,你想对中国政府和菲律宾政府说些什么?(请结合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说)

目的:(把目光转向当时社会关注的焦点------中菲黄页岛事件这一敏感时事,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入了对时事的评说,有感而发,创设语言表达情境)不要战争,这中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的呼声。这也让我想起了中国外长李肇星语重心长的一句话:“天底下,人为贵,人世间,民心为重。”让我们为中菲人民祈祷,期待这一事件早日结束。

(板书:战争)

目的:在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同时加强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

九、布置作业:

篇3:教学设计最终版

在中国, 工业设计进入的时间并不是很长, 仅仅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从80年代初期工业设计引进到中国到上个世纪以来, 设计上一直是在盲目的跟从, 没有技术的革新, 没有文化的传承, 没有设计的创新, 没有的理念的运用…进入WTO以来, 中国成为了世界各大公司竞相争夺大市场,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我国的工业设计再也不能随波逐流。必须依据本国的实际国情, 调整战略, 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不仅要有科学技术上的革新, 观念上的跟进, 还要融入新的设计理念, 增加创新意识。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为广大消费者、中国的民众带来全新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我国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经过了多年的外扰和内乱, 加之, 体质和计划经济的影响, 我国人民大众的切实需求被忽略了很多年。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已经将人民大众的需求放到了首要的位置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 “民生设计”的理念也被广泛的推广和提倡。所谓民生, 即“民众的生计”。广义地理解, 凡是同民众的生计有关的一切都属于民生范围。然而, 民生概念更为切实的含义, 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 以及保证民众生存条件、改善民众生活质量的一般需求。今天,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以及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 民生问题日益凸显。上到国家领导人, 下到普通设计师, 都必须将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上的真正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 做到一切“服务于民”。

为此, 最为关乎国计民生问题的工业设计, 理应首当其冲的将整个“民生设计”的理念切实的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当中去。国家提倡和谐社会, 而“和谐”的首要前提就是人们群众安居乐业, 对现今的工业设计而言, 就是要通过系统的, 有针对性的设计, 作用于民众生计来源的维护和扩展。本身, 工业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人, 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满足人的各种需求, 本来就应该把民生问题全面地纳入到设计实践的认识视野和效应规划上来。也就是说, 切合功用要求的产品设计要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不仅要满足民众的日常生活需要, 同时还要通过切合这些需要的设计形式, 为广大民众创造更多的生计。这才是的工业设计的最终目的。

作为设计师来说, 要围绕人民大众的需求来看待问题, 从民众的角度思考设计, 树立“设计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 将“民生设计”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之中。以社会为落脚点, 从人民群众出发, 真正关注、改善、服务民众, 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关心他们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 为普通大众包括特殊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老百姓做日常生活的设计, 用设计的力量去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去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 也要坚信, 一个好的设计师, 不仅是为了去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需求,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敏锐的洞察力, 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审美的深刻体会和认识, 去引导人民大众的消费, 从而通过自身的力量, 去传达一种知识信息、一种文化理念、一种消费观念、一种正确的价值观点。

“民生”本来就是一个很温暖, 很贴心的词。设计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工业设计关注于民, 归根结底也就是要有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上的一种社会责任感。现今社会的格局中, 设计与民生是密不可分的, 设计的实践成果不仅直接关系着利益民生的消费需要, 更关系着涉及民生之本的生产需要。我国现在人民大众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功能上的满足, 上升到心理层面的满足上来了, 设计是人的设计, 是为“人”而设计, 而不是为“物”而设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设计人性化和人性化设计的出现, 完全是由于设计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 而决不完全是设计师追逐潮流、追求风格、表现自我喜好的结果。

作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设计中心, 飞利浦将其设计理念归结为6条原则:将人放在第一位;保护环境;深刻理解技术变化;尊重独立性与自主性;发展高层次的设计, 设计不只是设计部的事情, 而要发展为公司每个人的DNA;要有社会道德等。那么, 用在我们中国来说, 就是要以“民生”为主要的设计理念, 将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 关注中国的“民俗”“民风”“民意”等等。例如, 柯布西耶设计建筑的理想就是要解决人民大众的住宅问题, 柯布西耶的全部生涯都与住宅设计有关, 而且他的最大贡献也是住宅, 正是通过广泛的住宅设计, 表达了柯布西耶对人类的关照, 对普通人民大众生活的关注。因此, 一个优秀设计师的设计理想应该要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 对使用者的普遍关注。作为设计师的我们。要将自己对设计的爱与对社会的理想主义结合在一起, 让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 甚至可以改变社会, 改变国人对设计的看法。让设计成为不再只是给那些有钱人锦上添花的噱头, 而是给“普通人”雪中送炭的社会工程。

参考文献

[1]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朱捷.斯丹法诺.马扎克著蔡军宋煜徐海生译设计创造价值——飞利浦设计思想[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1

[3]孟祥勇.论设计与民生之美.美苑

篇4:MVP不是最终产品的缩小版

前阵子我遇到一个斯坦福大学的小型创业团队,他们想在无人机上架设高光谱照相机,飞到农场上方专门收集高光谱图像照片。这些照片会告诉农场主他们的农作物长得好不好,是不是生病或招虫了,肥料和水够不够等(照片的像素清晰到可以看到每一株作物的细节)。

有了这个工具,农场主就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收成,以及决定是否需要针对特定区块采取防虫害、施肥、引水等特殊照顾措施。无人机的效果比卫星影像好,因为像素较高,飞过农地时也可以有多种路径、多种探测角度。此外,无人机的造价也比其他飞机要低很多。

上述信息可以帮助农场主增加产量、获得更高收入;同时因为能判断施肥、用水的时机,就能减少多余的施肥、用水,从而降低成本。

这家公司计划在目前创新经济的“精确农业”领域做一家数据供应公司。他们计划每星期到农场去一次,施放无人机、收集分析信息,然后制作出简明易懂的数据表格提供给农场主。

我不晓得斯坦福在这方面的技术如何,但我在精确农业领域已经看过四五家运用无人机、机械人、高科技探测器的公司了。这个团队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他们跟我说:“让我们说一下潜力客户跟我们的谈话。”从我听到的内容,还有他们转述的客户访谈中,他们似乎已经发现—是的,农场主认为无法看到田地里的细节是个麻烦,以及—理论上是的,有这些数据会非常好。

因此这个团队认为,这可能是他们能做成的生意。于是他们开始募资,并且生产一个“最低可行”的产品原型。一切都不错,有聪明的团队,有高光谱成像领域真正的专家,无人机的设计、客户需求的发现,都有不错的开始,也已经开始思考产品、适应市场等问题。

他们给我看了下一步计划的目标和预算,他们想找到一个乐观的早期客户,了解他们数据的价值,并且乐于做一个传道者。很棒的目标。

他们的结论是,如果要做一个“最低可行产品”,唯一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愉快的早期用户。他们认为这个“最低可行产品”需要:第一,一架无人机;第二,确认他们的软件能把影像接合起来,忠实呈现出田里的实况;第三,以农场主方便使用的形式呈现数据。

依照上述逻辑,他们计划去买一架无人机、一台高光谱照相机,以及成像处理软件,未来几个月时间花在整合工程上,整合照相机、软件、平台等。他们给我看了大体的粗略预算,很合理,很有逻辑。

但是,他们错了。

这个团队把最低可行产品的“目标”和“接近目标的过程”给搞混了(如果他们能找到一个愿意为了这些数据付费的开心农夫的话)。他们的目标是正确的,但测试目标的最低可行产品是错的。

MVP

经硅谷知名创业家Eric Ries 在博客中使用而出名的概念,意指创业者不需要将产品精雕细琢到完美程度再推出,在半成品或低成本的产品概念阶段即可推出,通过使用者反应来决定是否继续投资,或者修改产品。

高光谱图像

指整个跨电磁波谱的图像。人类肉眼仅能看到可见光,看不见物体在电磁波谱留下的痕迹,而高光谱图像可以帮助解析可见光以外的信息。

这个团队假设,他们能生产出农场主人愿意付费的有用数据,不管要花多长时间,毕竟这家创业公司自我定位为数据供货商。但事实上,农场主最不在乎的,就是这些数据是从卫星、飞机、或无人机上收集来的,或者是你梦到的都没关系,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好。

这表示,不管你是买无人机、摄影机、软件,或是花时间做整合工作,这都是浪费时间、浪费力气。现在还不需要做任何测试产品(而且已经有很多数据证明,低成本无人机是可以装载摄影机的),他们的“最低可行产品”只是一个缩小版的产品,而不是测试目标的产品。他们真正需要花时间测试的是,农场主到底是不是很重视这些数据,从而愿意付费购买。

所以我问,“如果只是租一台摄影机、飞机或直升机,在飞过农场以后,把调查出来的数据整理给农场主,看看他愿不愿意付费购买,这样可以吗?你们能不能花一、两天时间,花募资金额的十分之一来试验看看?”

他们想了一会儿,笑了起来,说:“我们是工程师出身,很想实验各种很酷的新科技,不过如果你要我们先做出一个东西,试验看客户喜不喜欢,测验一下这算不算是门生意,我们也能做这些事情。”

篇5:历史教学设计(最终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转折》

2011、9

伟大的转折

一、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是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历程。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科书将这段历史分解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的改革”三个部分。假如从政策变化的角度切入学习,难免形成自上而下的视角,脱离学生的经验和生活。按照教科书平铺直叙,则平淡无味。这段历史距离现在很近,但是,八年级学生大多十四、五岁,出生于20世纪末,他们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对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状况只是有所耳闻。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过渡特点,对于鲜活生动的感性事物有兴趣、能积极主动地接受学习;思想也比较敏感,自尊心、独立意识明显增强,生活中和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常常会引起他们的快速反应。因此,这节课首先应当让他们感知历史的变迁,对这种变迁发生兴趣,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当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兴趣,然后再回到政策层面,认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

本课教学设计立足于由近及远的原则,从学生身边的历史出发,视野从身边扩展到全方位。这样,对教科书的内容就要进行大胆取舍,首先要精选鲜活、易懂并贴近学生生活的图文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领会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机,领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在充分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最后解决理论与概念问题。

鉴于本课只有1课时的教学时间,考虑到此前的学习内容及其与下节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链接关系,我们将本课的思维主线:比较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渗透在基本史实之中,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二、过程设计

导入:用幻灯展示旧照片(见图1)。

师:这张照片的核心人物叫皮尔·卡丹。你看,30年前他走在北京街头上,留下了这幅场景。一是围观的人多,为什么呀?二是我们穿的服装和鞋与他的差别是不是很明显啊?今天一个外国人走在大街上还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吗?

师:图中的抢购场景是那个年代人们常见的抢购鸡蛋的画面,当年每户每月只供应1斤半鸡蛋,有多少个呢?大的8个,小的9个。现在,你早点要吃煎饼果子一般是放几个鸡蛋?另外三张照片反映了什么?注意每张照片上的单位数量,你想到了什么?

师:从上述图片中,我们知道了30年来,我们的学校、城市、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但是,改革开放以前为什么物质如此短缺?那时我们不是也叫社会主义吗?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经济发展这么快?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改革开放(板书)。

(板书)对内改革。

师:从刚才的图片中我们知道,1978年前后,我国的粮食仍然短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现在我们已经不是吃饱的问题,而是要吃好、还要吃出健康。为什么以前连肚子都吃不饱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百业待兴,那么,哪个行业最重要?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待学生回答后,展示材料1。

材料1 1978年1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农民有了粮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其他经济作物就都好解决了。摆稳这一头,就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就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

(板书)农村改革。

师:现在我国人口有多少?13亿。全国人民温饱有问题吗?没有问题。那么材料中说当时农业人口有多

少?7亿多。据统计,是7.9亿人口,那时全国大约有10亿人口。俗话说:“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儿。”现在我们13亿人吃喝不愁,当年10亿人口却为吃饭发愁,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时农民吃饭有问题吗?很多农民吃不饱肚子,那又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师:这就是过去农村常见的景象。荒凉的院子,破旧的土坯房。再看看当时的具体数字情况。

展示材料2。

材料2 1977年万里同志被中央任命为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他了解到农业生产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当时的安徽省农民人均年收入大约只有50元,农村人均消费0.33元。他还了解到当时全国有2.5亿人吃不饱肚子,温饱问题严重。

师:注意,当时农民人均年收入才50元啊。平均一个月收入4,16元,因此,农民人均消费3毛3分钱。那时的50元,大体相当于现在的500元。你们现在每人每月的零花钱是多少?可以想象,那时农民的生活多么拮

据啊。粮食是农民生产出来的。农民自己的粮食也不够吃。那时的耕地面积比现在还要多呢,现在城市化、工业化和建设交通网络占用了很多农田。那个时候耕地 多,但不能多生产粮食,为什么?

展示材料3。

材料3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师:请大家仔细品味材料。吹哨子干什么?对,召集人干活;哨子响后,农民为什么“不买账”“伸头望”“慢慢晃”?对,农民不愿意干活儿,没有生产积极性。这样的生产状况,怎么可能多打粮食?那么,农民为什么没有生产积极性呢?

师:看本课第39页:“农村改革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什么叫“政社合一”?

师:还记得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哪一年搞起来的吗?对,1958年。20多年了,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想一想,这个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师:农民愿意饿肚子吗?不愿意。于是,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偷偷地搞了另外一种办法,这种办法后来得到肯定,并被推广到全国。这歙是——

(板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引导学生看图后,展示材料4

材料4“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师:你们看,这份协议中居然有“坐牢割头也心甘”,假如有人被杀头了,他的小孩大家要养活到18岁,好像很冒险。保证上交国家的公粮,自负盈亏,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这不是件好事吗?怎么搞得那么悲壮呢?这是为什么?

师:农民对抗的是人民公社的体制。此前我们学习过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那时我们认为只有公有化才是社会主义,分田到户是搞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要发展生产力,人民公社没有促进生产,反而搞得没饭吃。邓小平同志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使农民脱贫致富,就必须冲破原来的社会主义模式。农民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不是符合中国国情呢?我们再看一个顺口溜。

展示材料5

材料5“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师:这个顺口溜反映了农民拥护包产到户的心声。农村改革的春风由安徽凤阳小岗村吹遍了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行,很快就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人民公社时期北方的亩产量只有400斤左右,长江以南大约是800斤,现在华北地区亩产量接近2000斤已不足为奇。现在我国农业的高产不都是实行承包制结果,还有哪些因素?留下这个问题以后回答。

师: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农业就上去了。农民由温饱开始追求富裕。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就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但是,农产品价格低。1斤土豆7毛钱,一盒薯片7块钱。将土豆加工成薯片,将棉花织成布匹,就要办工厂。农民不仅想到将加工农产品,他们还根据城市的需要、工业的需要、市场的需要办企业,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了,一大批农民首先富裕起来。

(板书)国有企业改革

师: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为什么也要改革?我们来看两个真实存在的故事。展示材料6。

材料6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广州日报2008-09-06

师:一个企业买降温设备要经过11个部门审批,有必要吗?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再来看看发生在洛阳和沈阳的企业中的两个故事。

展示材料7。

材料7 洛阳当时要建一个拖拉机厂。于是从长春千里调配施工队到洛阳,同城也有一个纺织厂要建,又由纺织部从各地派施工队到洛阳,却没有考虑由城市统一调配施工队伍共享资源。

当时沈阳有个冶炼厂和机械厂,两个厂之间只有一墙之隔,冶炼厂生产铜。机械厂生产电缆需要铜。但是,冶炼厂属于冶金部,机械厂属于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期都是冶炼厂生产的铜被调往外地,而机械厂则由一机部负责从外地买进铜。由于工厂都是按指令完成生产计划,并不考虑成本,一墙之隔的两个企业从未想过相互交易。

师:洛阳拖拉机厂和纺织厂建厂房分别要从长春和其他省市调配施工队来建设。沈阳两个相邻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铜厂生产的铜是电缆厂必不可缺的原料。可是电缆厂却不得不舍近求远。这些问题都出在哪儿呢? 师:问题在政府管得太多,企业的生产由国家计划安排,企业由政府经营,政府有很多部 门,各部门都要管,企业的婆婆太多了。为什么国家都要管起来呢?因为,改革之前我们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公有制就是国家的,政府管起来理所当然。那时我们认为只有公有制才是社会主义。这同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在指导思想上是一致的。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工人呢?

同学们知道海尔电器吧?!这个知名企业在80年代初的状态,人们是这样描绘的:展不材料8。

材料8“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师:为什么工人出工不出力?因为分配吃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工人吃企业的大锅饭。旧体制就像一条捆绑企业发展的“绳子”。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功,有力地冲击了城市的国有企业。农村责任制改掉了一个“哨子”,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解开捆绑企业发展的“绳子”——高度集权,政企不分。企业生产不考虑市场需要,政府什么都管,企业没有主动性。政府应该管什么呢?服务嘛。政府应该为企业服务,为老百姓服务。政府管理城市就是为市民服务。企业要发展就要按市场规律办事。因此,我们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师:社会主义就是要极大地发展生产力。所以,不仅要给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还要允许私营经济发展。改革前,连小商铺、小饭馆都不允许私人经营。知道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吧?!原来也是国营企业,也要国家管起来,有必要吗?主导经济的关键部门国家应该管,一个包子铺实在没有必要实行公有制。“狗不理”改制后

发展很快,远远超过了改革前的20多年。所以,多种所有制经济适应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种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特点。

师: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中外合资、外商独资是两种非常普遍的形式。从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大陆已经没有外国企业了,为什么改革开放又出现中外合资、外国独资的企业呢?这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另一大特征:

(板书)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先看几幅照片。

师:同学们知道深圳吗?看地图它的位置。过去的一个沿海小镇,仅仅用了几年时间就变成了现代化的大都市。深圳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深圳是第一批被划为经济特区的。在第一批的4个地点(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中,深圳发展最快。当初为什么选这个地方办经济特区?特区“特”在哪里?深圳为什么发展最快?

师:深圳离香港最近,当时香港还在英国手里,香港在当时具有很多经济优势。在引进外资方面特区享有特殊政策。而深圳借助地理条件,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引进外资现在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但当时面临思想阻力很大。“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是邓小平的总结。(看课本邓小平的题词)

有了特区实践的成果,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展示“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师:14个沿海开放城市,由南到北,由开放城市辐射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区,由东部沿海开放深入到内地,经济特区起到带动作用。这是一个由点到线,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这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浦东开发区。

师:我们天津也是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这是滨海新区的风貌。

师:课本上说,对外开放还是宽领域的。什么叫“宽领域”?你们应该有直接的感受。我们来看下面一组图片:都不陌生吧?这些图片反映的事物是什么?能说说他们来自哪里吗?

师:洋快餐来了,宝马、奔驰来了,松下,Adi—das也来了,这些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邓丽君、摇滚音乐等文化产品进入中国,说明什么问题?

篇6:《泉城》教学设计[最终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品词品句中感受济南泉水的美,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词句,感受济南泉水的特点。

2、有感情朗读甚至背诵,激发学生乐于表现、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知道,云南的昆明因为四季如春被称为“春城”,谁知道冰城、山城、花城分别在哪儿?那山东的济南又被称为什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美丽的泉城去一饱眼福吧!(师板课题,生跟着书空。)

2、上节课,我们已初步领略了泉城的美丽,这些词语还记得吗? 多媒体出示:

白浪翻滚

晶莹剔透

明珠散落

银花盛开

虎啸狮吼

秋雨潇潇

3、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济南泉水)谁能读好这些词语,让美丽的泉水展现在大家眼前?(指名读)、谁能读好这些词语,让大家听到这悦耳的泉水声?(指名读)让我们一起来展示这美丽又动听的泉水吧!(齐读)

二、精读第一段。

1、简简单单几个词,可不能完全把济南泉城的美丽展现出来,文中还有精彩的描写呢1

多媒体出示:“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2、请大家放声读出来,通过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泉水?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3、师引导:我看到了白浪翻滚如银花盛开的泉水、、、、、、听到了声音大如虎啸狮吼般的泉水、、、、、、4、这么美丽、这么动听的声音真令人陶醉,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

5、孩子们,这些泉水美不美?谁能把这让人看不厌、听不倦的泉用你的朗读展示给大家?

6、这么美的泉水,我们怎忍心让它白白从我们眼前流过,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来细细品味作者笔下那美丽的泉水,师引背:这些泉有的、、、,好像、、、;有的、、、,好像、、、。

小结学法:

1、读这一自然段。

2、先讲泉的位置在哪儿,再讲名称由来。

3、最后讲泉的特点及最能表现泉的特点及生命力的词句。

4、再读体会泉的美。

三、品读2--5段。

1、济南的泉水美吗?喜欢吗?说到泉城美,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师板书:

珍珠泉:

五龙潭:

黑虎泉:

趵突泉:

2、自都2--5段,思考:你觉得那处泉在你眼中最美?

3、生读后自由说说。它有什么资格名列七十二泉之首呢

4、喜欢趵突泉的人有多少?还真不少,那咱们就先来一睹趵突泉的风采!趵突泉可是七十二泉之首,它不仅在七十二泉中名列第一,而且在全国位居第一,可是“天下第一泉”啊,自读描写趵突泉的文字,看谁能发现趵突泉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泉”? 出示任务一:

自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

1、趵突泉的位置在哪儿?

2、它有什么资格名列七十二泉之首呢?

5、指名回答,甲: 大-----出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

乙: 清----游鱼水藻都看的清楚

丙: 美-----如同三堆白雪,洁白无瑕

6、试读出它的美,他不光美,还充满活力,从那个字可以看出他充满活力?(冒,多媒体出示图片)

7、谁能读出它的美又读出它的充满活力?

8、难怪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呢,让我们再次来领略踏天下第一的的魅力吧!(齐读)

9、我们以兴致勃勃的欣赏了趵突泉的美,那其他的泉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仔细的读2、3、4段,选一个你觉得最美的泉,抓住买哦写泉水特点的词句,做出记号,(生自读)任务二:

运用学习趵突泉的方法自学第二、三、四段。

我们已兴致勃勃的欣赏了趵突泉的美,那其他的泉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自己游览,边读课文边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其他三个泉的位置、名称由来、泉水的特点及表现特点的词。

10、指名汇报。

(1)“珍珠泉”、、、(出示图片),珍珠泉像什么?那个词赋予了它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涌、拎)“涌”说明泉水相对少而急,这一用可不简单,涌出了串串珍珠,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拎”自用的多好呀,给泉水赋予了生命力,谁能给打家演示一下“拎”读词,评价:这珠串还有变化呢,真神奇!真是变化多端,让人捉摸不透。“神奇”说明了泉水的特点。谁能赞美一下珍珠泉?(好美丽的珍珠泉,好、、、、)(板书 : 涌

神奇)(2)五龙潭:他有什么特点?(泉多),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看图片)“汇注”说明泉水是从几个方向流入的。(板书: 汇注

泉多)(3)黑虎泉那个词最能说明黑虎泉的特点?(喷吐,看图),说明他水势凶猛气势大。你能读出他的凶猛吗?你能学着第一段中描写泉水的的句子说说黑虎泉的水声吗?(黑虎泉声音洪大,听起来如、、、)

11、这四大名泉只是七十二泉中的一个缩影,七十二泉的美是多姿多彩的 济南还有很多泉,出示:“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

四、总结点题.今天随着文字,我们领略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充满活力。难怪人们说“济南的泉水、、、,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谁能用“因为、、、所以、、、”连起来说说济南的泉水。

课文写作特点:

1、“总—分—总”的结构,前后呼应。

2、选取代表性的事物,介绍名称、位

置、名称由来、特点等。

3、运用恰当的词语突出特点

五、出示作业:

仿照课文的写法,介绍一下自己家乡山阳的苍龙山森林公园。

苍龙山森林公园

近年,我们山阳开发了苍龙山森林公园,下面就听我来给大家介绍吧!

苍龙山公园位于(),(),()。

我们山阳的苍龙山公园真美!

板书设计:

9、泉城

珍珠泉

五龙潭

黑虎泉

趵突泉

神奇

泉多

水声喧腾

大、清、美

涌 汇注 喷吐

篇7:春风教学设计(最终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3、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结构。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结构。学情分析:

这首儿歌抓住春天的几个典型变化,描写了春天大地复苏,小朋友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景象。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但由于北方气候寒冷,春天来的较晚,学生体会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较难。有关声旁的知识比较复杂,学生还不能够真正的掌握它。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学生齐答)你是怎么发现它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

2、教师小结,板书课题《春风》。

二、学习字词,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课后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件词语,认读词语。(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生字词)

3、选择词语造句。

4、借助课后练习,认识声旁。

1)看课件词语中用红色标注的字,找出相同之处。

2)教师板书:肖

3)学生自读课后练习题,并完成练习。

4)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板书:

相同:削、霄

相似:哨、梢、俏、悄、捎

5)教师小结。

6)通过声旁猜字音举例:踩、袋、醒。

5、检查读文情况,并指导评价。

三、赏析课文,认识春天。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自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诗中所描写的景色。

2、学生反馈,教师相机板书:

冰雪、柳梢、桃花、小草、山野

3、欣赏课件图片,感受春风带来的变化。

4、教师相机板书:吹化、吹绿、吹红、吹出、吹绿

5、欣赏课件图片,并练习说话。

6、教师小结,板书:美丽

7、课件出示划分好层次的第一小节,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是什么在春天里给小朋友带来了快乐?

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柳笛、小燕子、风筝

3、教师小结,并板书:快乐

4、课件出示划分好层次的第二小节,指导朗读。

四、总结、拓展。

1、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春天的诗?

1)学生回忆并讨论。

2)反馈。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吹化冰雪

吹绿柳梢

美丽

吹红桃花

吹出小草

吹绿山野

春风

快乐

篇8:教学设计最终版

(一) 小学识字教学的基础性

从学生学习、认知的角度而言,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也是其它学科教学的基础。这个“基础”, 主要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它是阅读教学的基础。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在识字教学中, 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了解字义;学过的词要能正确地读, 懂得意思。”这说明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大凡读书就得会识字, 这说明它也是其它学科教学的基础。所以,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历来就重视识字教学, 要求小孩识得二千个字左右, 为读书打下基础。对此, 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一文中说:“前人在识字教学中第一步是用较短的时间教小孩集中地认识两千来字, 然后才逐步教他们读书。”并且还强调, 学好语文, 必须要过“三道关口”∶字关、句关、篇章关。首先强调的就是要过“字关”, 目的是为在阅读中过好句关、篇章关打基础。不识字, 就不能读书!这是人们公认的道理。

第二, 它是写作教学的基础。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在识字教学中, 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学过的词要能正确地写, 大部分会用。”由此可见,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写字和写作教学。而学生写作, 起码的前提就是要求学生会写字;不会写字, 也谈不上写作。这表明识字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所以, 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非常重视写字教学, 在规定了小学分阶段识字教学总目标之后, 在各年级教学目标中还详细规定了写字教学的要求。对低年级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600-1800个, 其中800—1000字会写;对中年级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 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能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对高年级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 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里, “能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在阅读和习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也是为写作教学打下基础。

(二) 小学识字教学的发展性

汉字承载着数千年来的华夏文明,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大而言之, 识字教学是民族文化延续和民族文化符号发展的方式与需要, 是民族文化素质发展的重要标志 (关于这一意义, 郝家杰、戴汝潜曾经撰文说:“民族文化素质问题说到底是识字水平问题, 我国在本世纪末要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的奋斗目标, 说到底首先是解决识字问题”。) ;小而言之, 识字教学是小孩个体或群体突破成长与认知局限从而步入自由认知王国的必由之路, 是教学的初级阶段和起步阶段, 对于小孩持续的智力发展与思维完善具有助跑作用。

二、检验识字教学的方法是实效

无论怎样的教学方法或者模式, 都只是形式, 而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识字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应用是否得体, 以人 (学生) 为本是基本要求, 最终的检验标准是实效。识字教学方法不能最大程度地解放人、塑造人和发展人, 无助于学习者高效成长, 算不上成功的教学手段, 更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方法。

笔者结合本人及同行的教学体验, 总结归纳出以下几个衡量识字教学实效的标准:

(一) 质、量标准

单位时间内记得牢, 识得多, 是评价识字教学的最直观也最简单的标准。

(二) 成本标准

学生的最终收获与取得该收获所消耗的人、财、物、时间等资源的比值逾大, 逾符合成本节约性原则, 逾能说明教学的效果;反之, 则说明教学成本过高, 有违投入初期的高回报愿望。

(三) 迁移性

好的识字教学方法还应具备迁移性原则。迁移性主要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识字方法的前提下, 能够融会贯通, 通过比较、拆分、组合、会意、形声、组词造句等方式, 从已知向未知进发。好的识字教学方法一定不只是局限于“认识工具”———识字, 更在于“使用工具”———学会识字。

四、克服识字教学中存在的几种误区

回顾过去, 不难发现传统的识字教学一直存在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 重抽象轻形象, 重分析轻直觉, 重理性轻情感。教生字的主要手段靠机械重复, 大量抄写, 识字成了小孩的沉重包袱, 毫无乐趣可言。

(一) 识字过程单一化

受汉字是“音、形、义”统一体的影响, 教师们在教每一个汉字时, 都从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逐一分析、理解。如教学“淋”字先指导反复念这个“淋”字的读音, 接着分析字形:什么结构?每一部分都是什么?能组几个词?最后再把意思抄写下来。字字如此, 耗时低效。

(二) 识字数量平均化

许多时候在课堂上当教师出示本课生字时, 有的孩子会不以为然, 因为他们认识了其中的某些字, 所以对他们来说再学就没兴趣了。可我们的教师不管你会不会, 教材生字表上有, 我责无旁贷就得教。这样一来, 会的本来就会, 自然记得就快。教师一看, 学得挺快, 加点速度, 最后导致会的不爱学了, 不会的跟不上。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随之淡化了。

(三) 识写两类同一化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认识的字, 只要求认识, 在课文里认识, 放在其它语言环境中也认识, 不要求抄写、默写。可是有不少教师在教学时拔高这个要求, 把只认识不写的字也让学生写一行拼音, 一行字, 组几个词。把“认识和学会”用同一个尺度来衡量了。

(四) 识字方法单一化

上一篇:古诗《示儿》改写下一篇:学生高考前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