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损伤法医学鉴定

2024-05-02

眼损伤法医学鉴定(精选6篇)

篇1:眼损伤法医学鉴定

[摘 要]眼是人体最重要的暴露感觉器官,也是人体组织最精密、最脆弱的器官,容易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视功能障碍。

本文就眼损伤的特点及法医学鉴定进行简要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公安 法医 损伤

1.前言

外伤后容易导致眼球解剖学结构被破坏,失去正常视觉功能的案件,具备视力障碍的病理学基础。

通过伤后就诊记录,如入院时眼科检查记录、手术记录,可以得到眼球损伤的客观指征。

另外,眼球外伤后结构完整,眼球内部结构损害形成的视力障碍,则需要分析眼损伤与视力障碍的关系。

眼损伤分为机械性损伤如擦伤、挫伤、穿孔、异物等,非机械性损伤如烧伤、化学、辐射等。

细致的眼科检查是法医学鉴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2.眼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眼损伤的法医学鉴定,主要应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作为基层法医检验鉴定人员应该仔细阅读卷宗和相关病历材料,对被鉴定人受伤的经过有全面的了解。

详细审阅如受力方式、受力部位、致伤物等关键性。

审阅病历材料,特别要对初诊病历中对损伤情况及视力等症状、体征的记载进行审核。

二是明确是否有眼外伤,眼部损伤对视力的影响情况,伤愈情况如何。

伤后早期眼科检查对发现陈旧性或者既往病损、因果关系判定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是要注意判断损伤部位与视力障碍的关系,屈光不正与伤情的关系,伪盲、弱视与伤情关系,视力障碍与损伤前病变的鉴别。

四是了解伤前视力情况,当前损伤是否存在视觉功能障碍,该功能障碍是否符合相应法律法规规定的事项。

因为视力检查主要依靠主观检查结果,所以要将病情转归、查体、实验室检查三方面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判断检查过程中的夸大或者伪装。

五是分析眼外伤鉴定中损伤参与度问题,必要时需要伤者提供能伤前视力的证明材料,如病历、单位体检表、驾驶员查体表等。

不能以最后视力孤立的判断损伤程度,要结合外力的大小、方向、性质、原有眼病情况综合分析。

对视力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众多,除外伤本身,年龄、身体状况、伤前眼病、视力情况,伤后就诊早晚、治疗措施是否合理,均会对预后产生影响。

六是眼损伤多见并发症,如外伤性青光眼、外伤性晶体混浊、外伤性玻璃体混浊、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外伤性近视、交感性眼炎等。

在评价视力障碍的因果关系时,以上因素均应加以考虑。

3.眼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注意要点

在眼外伤的法医学鉴定实践中,视力通常是最重要的且是唯一的参考指标,与一般损伤一样,视力损伤也有一个发生、发展、稳定的转归过程。

如何确定鉴定时机也成为保证鉴定结论准确、科学的一个关键。

考虑到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轻重伤的处理与轻微伤显著不同,必要时可适当延长,以避免错误结论导致的不良后果。

诊疗过程中的多次视力检测有助于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特别注意的是要排除伪盲的情形;伪盲有如下特点:多隐匿既往病史,双眼全盲难以伪装,易于识破,以单眼居多;视力程度与症状体征明显不符,实验室专业检查不配合等特征,应加以区分。

4.结语

眼外伤大多数属钝性外力所致,眼底病变是影响视力的重要原因,对外力与视力受损关系的评价应充分考虑致伤物种类、打击部位、眼病史、治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眼外伤是法医学检验鉴定中相对比较复杂的人体损伤类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的1月1日起施行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规定,既要考虑原发性损伤的伤情,又要考虑损伤后果,尤其要综合视觉功能评价,基层法医要根据各项检查和资料综合分析,谨慎分析,客观公正的做出法医学检验鉴定。

参考文献:

[1]王振常,燕飞,田其昌,等.423例眼眶骨折的CT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15:619.

[2]张卯年.眼创伤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182-184.

[3]罗道天.眼耳鼻咽喉疾病影像学图鉴[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8.

篇2:眼损伤法医学鉴定

关于法医学损伤鉴定的相关问题

法医学损伤鉴定是指应用法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诉讼案件涉及的活体或尸体及其生物源物质等进行检验并作出判断的过程。包括法医学病理鉴定和临床鉴定。

一、法医病理鉴定俗称尸体鉴定是指运用法医病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尸体外表检查、尸体解剖检验、组织切片观察、毒物分析和书证审查等,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进行鉴定或推断。尸体检验要求做到:详细检查死者的衣着情况,尸体的外表现象以及伤痕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根据需要,捺印十指指纹和掌纹,提取血、尿、胃内容等;对无名尸体的相貌特征,生理、病理特征,以及衣着、携带物品和尸体包装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检查,详细记载,并一律捺印十指指纹和掌纹。

病理鉴定中包括死亡原因鉴定、死亡方式鉴定、死亡时间推断、致伤(死)物认定、生前伤与死后伤鉴别等。

(一)、是确定死亡原因,死亡原因分为根本死因、直接死因、中介死因、辅助死因等等。主要在于确定自然死亡(病死或老死)还是非自然死亡(暴力死亡),在同时存在损伤与疾病时,要分析损伤、疾病与死亡的关系,对于存在几种致命性损伤,应确定主要死因,以便澄清谁应负主要致死责任。常见的死因有感染、出血、栓塞、全身衰竭、中毒等

(二)、是判定致死方式,致死方式是指暴力性死亡所采用的致死方式。确定了暴力死亡方式往往又是决定是否立案的主要依据。因此,如确定为暴力性死亡的尸体,就必须进一步确定其死亡方式。如暴力由他人所加导致死亡是他杀;暴力自己所加致于自己身亡称自杀;暴力来自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非人为故意因素导致的死亡是意外致死。若经详细的调查和尸体解剖均无法判明,则列入死亡方式不明。判断死亡方式至关重要,一旦误判他杀或其他各种死亡方式,轻则引起纠纷,重则导致错案。所以法医在确定死亡方式时要慎之又慎。判断死亡方式不是单靠法医病理学工作者单独能解决的,有时通过法医病理学检验能确定死亡方式,有时则不能。往往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案件在判断死亡方式除法医参加外,还需侦察人员的合作,根据对现场资料和案情调查所得材料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结论。

(三)、是推断死亡时间,是指人死后到尸体检验的时间,推定死亡时间有助于侦查范围的确定,主要根据尸体现象所见和对生物化学变化的检测,结合当时当地的气象条件进行综合判断。推断死亡时间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推断,如尸体本身现象推断死亡时间、尸体胃肠道食物推断死亡时间、从死后化学变化推断死亡时间等,从本身推断是指当人死亡之后,尸体本身会呈现出一定的现象,医学上将这些现象划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不同时期尸体现象可以用来推定死者死亡时间。根据尸体胃肠道食物推断死亡时间,是指根据尸体胃肠道食物推断死亡时间根据尸体胃肠道食物推断死亡时间根据尸体胃肠道食物推断死亡时间种推断时间的方法与饮食习惯、消化力强弱、死后胃肠道有消化和蠕动功能、食物的性质等有密切关系。如肉类或是油腻食物,因其不易消化,其进入食道到死亡的经过时间应推迟1-2小时。根据死后化学变化推断死亡时间中 有①根据眼球玻璃体钾离子浓度进行,人死后视网膜细胞自溶,原存在细胞之内的钾离子,逐渐进入玻璃体内。② 根据脑髓液推断根据脑髓液推断根据脑髓液推断根据脑髓液推断③根据血液变化推断④根据组织学变化推断,某些器官如肝、心、骨骼肌等,在死后资质细胞的形态改变与自我时间关联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如肝脏,死后6小时出现血管的扩张溶血,12小时血细胞渗出等。

(四)、是认定致死伤物体,主要是根据损伤的形态、大小、程度及其他性质,如损伤内的附着物来推定的,或对咬痕、扼痕、捆绑痕、注射针孔以及各种工具打击痕迹等的性质、形成方式和方法来判断。比如在机械性损伤中,致伤物 挫伤分为钝器、锐器和火器。我们可以从损伤的基本形态,结合其他经验和线索。来判断所使用的致伤物,通过观察其表面的擦伤、通过仪器所接差的挫伤,创,几骨、关节损伤等。当然 要结合案情、现场勘查、损伤形态学改变,还需结合衣着与其损伤的检验和验证,以及致伤物的提取和验定等相结合进行综合性判断得出较可靠的结论。

(五)、是鉴别生前伤与死后伤,即推断死者损伤是生前造成的还是死后形成的,以及生前损伤后经过的时间。在鉴定中,还可通过骨骼、牙、毛发的检验推定死者的性别、身高、年龄、血型等。

二、法医临床鉴定,又称活体损伤鉴定。是指运用法医临床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进行鉴定和评定。来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或者生理状态,可以通过对人身进行检查。临床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人身损伤程度鉴定、损伤与疾病关系评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评定、劳动能力评定、活体年龄鉴定、性功能鉴定、诈病(伤)及造作病(伤)鉴定、致伤物和致伤方式推断等。

(一)、是损伤程度的鉴定。这是活体检查中最常见的内容,确定损伤的性质与程度、推定致伤物体与作用方式、估价损伤的预后及可能发生的后遗症。其中的损伤程度鉴定直接关系到定罪与量刑,民事赔偿和治安行政处罚。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重伤、轻伤和轻微伤。

(二)、是伤残程度与劳动能力鉴定。鉴定时须参考与残疾程度鉴定有关的法规,主要有道路交通事故伤残十级分类法,职业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人身保险伤残程度分类表等。

(三)、是性问题鉴定,检验是否被强奸,有无性病传染,有无妊娠分娩,是否堕胎,确定性功能状态。

(四)、是疾病的诊察确定现有疾病与损伤的因果关系。疾病是否由损伤所引起,或原有疾病因损伤而加重、恶化。

(五)、是诈病(伤)及造作病(伤)鉴定,诈病是身体健康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伪装有病,如伪装肢体瘫痪或伪装精神病,造作病是故意毁损自己或授意别人毁损自己造成的损伤或疾病。活体损伤鉴定,主要是根据伤病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相应的临床医学诊断方法,如采用视觉、听觉脑干诱发电位、ct、核磁共振、pet等检查方法,但应当注意的是在法医学鉴定中被检查者出于各自的动机,有可能夸大病情或伤情,也有可能隐匿病情或伤情,所以,要以客观检查为主,探讨各种症状,对被检查者的陈述和症状进行审查,才能保证鉴定的客观、公正。

篇3: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研究

关键词:法医学鉴定,颅脑损伤,鉴定标准

一、颅脑损伤的概念、性质及相关分类

(一)颅脑损伤的概念及性质

本文从法医学的角度对颅脑损伤相关概念以及其表现出来的基本性质进行探究。颅脑损伤具体由颅损伤和脑损伤两者的头部外伤共同构成。颅损伤构成条件有颅骨骨折和头皮损伤,另外脑损伤可以划分成开放性损伤以及闭合性损伤。因为人脑的脑部结构非常复杂,不同的颅脑部位有着不同的生理功能,这些都会在颅脑的损伤程度上得到体现。而且,发生颅脑损伤极有可能会伴随很多并发症,因此对于鉴定颅脑损伤的专业法医学专家需要和医生在达成临床诊断的情况下对颅脑损伤情况作出重点细分,以免出现鉴定失误等问题。

(二)颅脑损伤的分类

颅脑损伤具体类型主要可以划分成三种:头皮损伤、颅脑损伤和脑损伤。这些不同的损伤类型可以单独存在,也有可能同时存在。最严重的要属脑损伤。此外,由于颅脑损伤的机体耐受力和损伤方式各有不同,颅脑损伤同样表现出不同的种类。在理论以及实践层面可以对其进行划分如下:

1. 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颅脑损伤程度的不同其组织结构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我们可以将颅脑损伤区分为闭合性损伤以及开放性损伤两种情况。开放性损伤具体指的是由于头部受到了外界物体的撞击,以至于颅腔难以维持和外界做正常的联通,在头皮、脑膜和颅骨等相关部位都存在损伤的情况。闭合性损伤一般是当人脑头部处于外界物体撞击环境的作用下,出现脑组织无法和外界相通,硬脑膜并没有出现破裂的情况,只能够看到颅骨和头部软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破裂,然而硬脑膜还是保持着完整性的,这种情况通常是由钝性物体打击导致的。

2. 继发性损伤与原发性损伤

由于受到外界作用力的打击,在人脑发生了严重的损伤,这种损伤称作原发性脑损伤,通常表现是脑干损伤、脑震荡以及脑挫裂伤等等。通常,在进行临床处理的过程中,对于原发性颅脑损伤一般不需要做开颅手术,但是继发性颅脑损伤一般需要做开颅手术,而且还要采取科学护理措施。

3. 弥漫性损伤与局部损伤

脑部组织在受到相关作用力的情况下,以至于顶叶、颞叶以及额颞叶等局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不同的损伤部位有着不同的临床症状。比如,当额颞叶遭受到损伤的情况下,将会导致肢体无法保持平衡,而且记忆力出现减退的现象;如果发生弥漫性颅脑损伤,患者一般会出现昏迷的状况,而且自主功能发生障碍,有的甚至进入植物状态。

二、鉴定颅脑损伤必备的条件

(一)脑损伤十分重要的症状是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具体可以划分成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意识障碍指的是因为头部受到了撞击导致脑部机能存在障碍,这种障碍一般是当时就显现的。而当外部作用力停止之后的多个小时或者是多天之内出现的其他意识障碍问题,这种障碍就称之为是继发性意识障碍,由此可以看出继发性障碍一般存在潜伏期,不会立即显现出来。

(二)神经系统出现局灶性的病症

由于大脑皮层的整体构造是十分复杂的,不同部位相互结合统称作脑功能区,不同的皮层组织相互协作,一旦某个部位遭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将有可能出现局灶,局灶的体征和症状都是不同的,比如可能出现失语、单瘫以及偏瘫等等。所以在进行法医鉴定的时候必须要做好全面分析。

(三)生命体征有变化

具体可以从脉搏、体温以及呼吸速度,还有血压等不同方面的变化来区分脑损伤的具体程度以及伤情变化情况。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发生脑损伤的时候体温会有所上升,严重者的血压、体温以及脉搏等等都会伴随损伤程度的不同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可以从变化程度来判断损伤情况。

三、颅脑损伤的鉴定鉴定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时候,由于对脑外伤综合症以及外伤性精神症的引起因素不仅仅有颅脑损伤导致的,更有可能是其他心理因素导致的。所以在作出法医学鉴定的过程中,第一应该明确发生脑外伤的具体原因。第二,还需要考虑对颅脑损伤可能导致的后遗症,比如外伤性尿崩症、丘脑下部综合症以及其他外伤性糖尿病等等,只有全面了解之后才能够进行评定。还需要精准辨析其他疾病和颅脑损伤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效保证鉴定结果是正确的。

四、例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案例

(一)案情介绍

某女,24岁,于2016年2月12日因车祸从摩托车上摔下,13日入院,经过检查得知患者左侧顶枕头皮压痛。拍摄头颅CT显示,患者的右侧颞叶和顶枕叶脑皮质区散在诸多不规则的密度灶,初步确定是脑挫伤。再加上患者出现了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的现象,中线结构往左方向转移。由此确定为是闭合性颅脑损伤。具体诊断如下:其一,患者右侧的颞顶枕叶脑出现了严重的裂伤;其二,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出现了少量出血的症状;其三,患者右顶枕头皮出现挫伤现象。15日15时患者出现了呼吸急促的症状,并且伴有稍微咳嗽和心悸。因此给患者注射静点阿奇霉素,患者气喘病症出现好转。16时患者开始出现了焦躁的症状,伴有口渴,但是患者对静脉点滴表现出恐惧感,接着癫痫发作,患者意识慢慢丧失,还有四肢痉挛,呼吸暂停,抢救无效最终死亡。

(二)鉴定结果

1. 尸体头皮表面并未出现大面积损伤情况

对尸体进行检查之后发现,患者的右顶枕部头皮位置出现了少量出血的症状,范围10cm×3cm。另外,患者颅盖骨的右颞部可以看见有一横骨折线,长度为17cm,另外后枕部骨缝裂的具体长度是5cm。患者右颞顶硬脑膜以及脑组织两个地方的表面都出现了粘连的状况。患者脑重达到1490g,再加上患者右颞顶部脑出现了裂伤,并且和硬脑膜存在粘连的现象,脑组织外层表面比较粗糙,范围7cm×2.5cm,患者的右前颞极出现了脑挫裂伤的症状,范围3cm×2.5cm。喉头并没有出现水肿现象。

2. 依照病理学对脑部进行检查发现存在水肿和淤血的症状

经过鉴定可知,患者挫伤位置的脑组织神经细胞存在变性坏死的情况,还有很多胶质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大部分是大而圆的;脑干还有小脑出存在些许淤血,有明显的水肿情况。患者咽喉处也有水肿的现象。

五、讨论

由于针对颅脑损伤所做的临床医学鉴定和法医学鉴定二者得出的结论往往存在非常大的区别,因此不能够单纯地凭借医生的诊断作出结论或者是通过相关的疾病证明书作出评定,也不能对死者具体的损伤程度作出认定。因此,对于法医学鉴定人员而言需要对临床医学诊断的材料比如病历等作出检查,更需要做好全面复核。针对无法确定的专科性或者是疑难案例则聘请专业的医生或者是专家共同出诊,最终对损伤程度作出评定。对脑外伤综合症、外伤性精神症或一般外伤诱发的病症,法医学鉴定人必须首先鉴别是脑外伤引起还是社会心理因素的原因,不应当轻易的定下外伤性的结论。因为外伤只是作为一种诱发疾病的因素,与死亡也许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损伤程度评定只能依原始损伤来评定。

参考文献

[1]王鸿勋等.颅脑损伤的法医学损伤鉴定与临床诊断的区别[J].刑事技术,2014,(1):46-47.

篇4:眼损伤法医学鉴定

在牙损伤的法医临床学鉴定中,损伤与疾病的关系判定是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如被鉴定人原患有口腔疾病,如蛀齿、牙周疾病、牙齿楔状缺损、牙齿原本就有不同程度松动等。今笔者就两例牙齿固有疾病合并牙齿损伤的法医学鉴定作一简要分析。

一、案例资料

案例1:王某,2014年6月2日,被他人打伤,后发现牙松动,在医生建议下拔除。病历反映牙周萎缩外露,松动Ⅲ°以下,牙周袋深达1cm左右,牙周充血,可疑根尖折断……IMP: 外伤松动牙周病(晚期)…局麻下拔除……。

2014年6月3日检查见缺失,牙槽窝未见明显充血肿胀。

案例2:董某,2016年1月11日被他人打伤,后发现牙齿折断,口腔双侧均有多处牙齿缺损,缺损处有鲜血外溢。病历反映口腔内有多处牙齿缺损,…诊断:外伤性牙齿脱落。

2016年1月12日檢验所见牙齿牙龈萎缩,牙根暴露, 残根,无松动,断面呈黄褐色,牙龈萎缩,未见充血, 深楔状缺损,露髓,无松动。

二、分析讨论

结合案例资料,被鉴定人王某 缺失,牙槽窝未见明显充血肿胀,病历反映其牙周萎缩,牙周病晚期,综合分析导致其牙齿松动的主要原因系牙周病;被鉴定人董某于受伤次日即进行法医鉴定,检查见冠折,残留牙根,断面呈黄褐色,且未见齿龈粘膜充血,结合此人口腔状况,该情况下,即使轻微外力,也可使牙齿折断,综合分析,此人是在固有口腔疾病的前提下,牙齿受外力作用折断,而此外力只是牙齿折断的诱发因素,以上两起案例根据2014年1月1日施行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第4.3.3条之规定 既往伤/病为主要作用的,即损伤为次要或者轻微作用的,不宜进行损伤程度鉴定,只说明因果关系。因此,这两起案例均未对伤情进行损伤程度鉴定。被鉴定人王某、董某在法医的解释下,表示对鉴定无异议。

篇5:浅议骨骺及骺板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中图分类号】13919.4;d922.1

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4)01—0065—0

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gb18667—2002)

将四肢长骨一骺板以上线性或粉碎性骨折分别评定为x级、ⅸ

级伤残。对

此两条款存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指关节内骨折,一

种认为系儿童的骨骺及骺板骨折。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认识均是

片面的,前者忽略了骺板的特有概念,将骺板与相当于骺板位混

淆,后者又人为缩小了评定的范围,将之局限于儿童。从法律角

度讲,儿童指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此年龄界限与骺板的发

育过程不符。以下谈谈笔者对条款的粗浅看法和骨骺及骺板损

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一、骺板的发育过程

骨骺软骨板(骺板)是儿童期及青春期骨骺与干骺端之间的软骨组织,具有纵向和横向骨骼生长的功能。随着骨骼的发育

成熟而与原始骨化中心融合,骨骼长度的增长是骺软骨板增殖

发育的结果。到青春期末(18~20岁),骺软骨板的增殖减慢,最

终全部骨化。x线片上,表现为一条致密的线,称为骺线痕迹。

骺板损伤会导致儿童长管状骨骨骺与干骺端之间形成骨性连接

即骨桥,使骺板全部或部分提前闭合,造成肢体缩短和(或)成角

畸形。

二、条款不符合临床对骨骺损伤的分型

条文所指损伤为骨骺和骺板的损伤,临床上骨骺和骺板损

伤一般没有线性和粉碎性骨折之分,而是将骨骺骺板损伤分为

5型(即salter分型法)。[ ]其中i型较常见于病理性损伤,ⅱ型、ⅲ

型预后较好,ⅳ 型、v型预后较差。但各型并非单独存在,前

4型中也可能同时合并v型损伤,因此对每一型损伤的预后都不

能绝对化。此分型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后由ogden进一

步发展。但近年来许多人对salter分型在预后方面的价值提出

质疑。miznta分析1 629例骨骺骨折,发现预后更依赖于损伤部

位.而非salter分型。rogers认为临床所遇到的骺板损伤,暴力

· 66 ·

往往不是单一的,可同时存在剪力、压缩力和扭转力。因此,损

伤常波及骺板多层。下肢骨折因损伤剧烈,各型都易发生早闭。

peterson认为预后应包括损伤严重程度如骨折移位和粉碎程度、患几年龄、骺板损伤多少及骨折类型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因

此仅以骨折类型评估预后是不全面的。【2 从条款制定的本义出

发,区分线性、粉碎性骨折是从骨骺、骺板损伤对生长发育的潜

在影响考虑的。考虑到salter分型及以上对预后的评价原则,笔

者以为将“骨骺及骺板损伤”、“骨骺及骺板严重损伤”分别评定

为x级、ⅸ级伤残更为妥当些。将i型、ⅱ型骺分离、骺移位列

为“骨骺及骺板损伤”,将ⅲ型、ⅳ型、v型及粉碎性骨折列为“骨

骺及骺板严重损伤”。

三、骨骺及骺板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一)对现行标准的把握

如上所述,尽管对现行标准在骨骺及骺板损伤的规定方面

存在一定的异议,但作为国家标准,条款有其确定性和执行力。

笔者以为,salter分型中i~ ⅳ 型属线性骨折,应评定为x级伤

残,v型或出现粉碎性骨折的可评定为九级伤残。同时应密切

观察预后,按损伤的严重程度提出可能的预后评价,给双方当事

人明确有关赔偿的权利、义务。在年龄问题上,不应只限为儿

童,笔者认为考虑到性别和不同部位骨骺闭合时间的差异,对骨

骺及骺板损伤不能人为作年龄限制,只要x线片显示长骨骺板

未完全闭合前出现骺板以上线性或粉碎性骨折的,均可适用条

款。对明显超出骨骺愈合年龄(>25岁,有报告桡骨远端骨骺闭

合时间为20~25岁,_3]故以此年龄为上限)属病理性骨骺延迟

愈合的,则不能适用条款。

(二)正确诊断骨骺及骺板损伤

1.儿童的关节部位损伤应先考虑骨骺及骺板损伤。在骨骺

愈合以前,特别是儿童期,骨骺损伤颇为常见,据文献统计约占

儿童长骨骨折的6%~15%。出于力学原因,长骨干骨折的发生

率远较骨骺部位为高,而发生于关节部位的损伤则骨骺损伤远

比韧带损伤或关节脱位多见,这是因为儿童期骺软骨板的强度

远不及韧带和关节囊。研究证实,骺板的强度较肌腱韧带弱2~

5倍。⋯ 所以,儿童期关节部位损伤首先要考虑骨骺损伤的可能

性,遇到类似关节扭伤时,还应警惕隐蔽的v型损伤。

篇6:眼损伤法医学鉴定

一、资料与方法

(一) 资料

对本地法医学鉴定中心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 针对其尸体检验档案, 选择68例重型颅脑损伤致死案件, 所选案例均已经实施系统化的尸体检查, 并且案件调查过程以及临床资料均保存的比较完善。另外本次选取的68例案例中, 均为重型颅脑损伤伴有明确外伤史, 所有患者均满足颅脑损伤选择机制, 从人员死亡到法医病理学检验时间均保持在3d之内, 因此说本次研究所选择案例均具有研究价值。

(二) 方法

结合所选案例的基本情况及临床资料, 实施尸体解剖检查, 并结合相关解剖资料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分析致死原因及相关情况。另外结合68例人员的基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致伤方式、死亡时间以及生存时间等资料, 实施系统化病理学鉴定。

(三) 评定标准

依照68例重型颅脑损伤致死案例的临床资料及法理学鉴定结果, 判定68例人员的具体死亡原因等相关情况;依照尸体脑干中心性出血情况, 判定是否出现继发性脑干损伤。

(四) 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统计学处理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 应用U检验实施差异性对比, 其中两组数据差异对比结果显示P<0.05, 则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 年龄、性别及致伤原因鉴定结果

法理学病理鉴定68例重型颅脑损伤致死人员, 发现男性人数显著多于女性人数, 差异对比显著P<0.05.其中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53例和15例。

(二) 生产时间和接致死原因分析

本次选取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致死案例中, 原发性颅脑损伤比例为38.23%、继发性脑干损伤比例为22.05%以及并发症比例为39.7%。基于法医学病理鉴定结果能够看出, 死亡人数、直接致死原因和生存时间三者密切相关, 各项因素差异对比P<0.05, 见表1。

三、讨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致死人员的法医学病理鉴定中, 不但要鉴别其死亡原因, 并且也应该判定死亡人员的死亡时间及致伤原因, 以此显著提高病理鉴定准确性。通常情况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致伤后很短时间内也就会出现死亡, 但是如果患者为原发性颅脑损伤与合并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 一般情况下死亡时间会在12h之内, 主要原因是其脑组织挫伤范围比较大, 导致患者脑组织结构受到严重损伤[2]。

重型颅脑损伤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抵抗力下降, 影响凝血功能, 从而导致出现纤溶性下降, 让血液始终处于高凝状态, 从而提高患者的死亡率[3]。本次所选68例案例中,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系统异常, 同时也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应激性消化道系统病变, 也可以引发患者致伤后出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 这些因素均会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死亡率。基于法医学病理鉴定结果, 能够明显看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跌落摔伤以及爆炸伤等。致伤后导致患者出现颅内出血, 引发患者出现脑部组织病理学改变。并且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重型颅脑损伤致死在青年人群中的发生几率比较大, 并且男性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死亡率, 因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可以加大这方面预防。总之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病理鉴定, 提高患者鉴定准确性, 一旦发生重型颅脑损伤致死人员, 则必须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实施法医学病理鉴定, 以提高患者的鉴定准确性。

基于本次结果能够明显看出, 重型颅脑损伤致死患者临床法医学病理鉴定中, 可以结合患者的综合因素分析, 以此提高鉴定准确率。

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致死患者的临床法医学病理鉴定分析。方法:选取本区域法医学鉴定中心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致死尸检报告, 对其病理学特征分析。结果:本次选取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致死尸检报告中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三种, 分别是继发性脑干损伤致死、原发性颅脑损伤以及并发症致死。结论:在进行重型颅脑损伤致死患者临床法医学病理鉴定中, 可以结合患者的综合因素分析, 以此提高鉴定准确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学,病理鉴定

参考文献

[1]喻安孝, 李毅, 刘慧芝等.颅脑损伤致死的法医学分析[J].重庆医学, 2013, (27) :3326-3327.

[2]杜宏, 王庆红, 吴松等.13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法医学检验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3, 28 (6) :568-570.

上一篇:平和英语村:英语听力技巧总结下一篇:样子完成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