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资金承诺书范文

2024-04-27

配套资金承诺书范文(通用9篇)

篇1:配套资金承诺书范文

省财政厅、农牧厅:

根据《甘肃省省财政厅、农牧厅关于做好2012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牛羊产业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甘财农〔2012〕84号)文件申报要求,实行财政补助项目投入,以扩大肉牛产业项目资金投资规模。

近年来,通渭县把发展以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列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产业来抓,制定了《通渭县玉米秸秆养畜转化实施意见》、《通渭县牛羊养殖扶持意见》和《关于促进牛羊扩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发展肉牛养殖,肉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进一步推动我县肉牛产业稳步发展,提升发展质量,促进农民增收,省上把我县列入肉牛产业项目县,补助资金按中央财政、项目整合和县级财政配套的资金筹措要求,我县财政应配套资金800万元。

为了使2012年通渭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牛产业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我县承诺,保证如期兑现800万元的县级财政配套资金。

特此承诺

通渭县人民政府

二OXX年五月十四日

篇2:配套资金承诺书范文

市(区)资金配套承诺书

在我市(区)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加苏州市第二届公

益创投活动的申请项目,如果成为公益创投获选项目,将由市(区)福利彩票公益金

承担项目预算资金的60%,另40%资金由苏州市福利彩票公

益金“以奖代补”承担;项目管理(含资金管理)遵循苏州市

第二届公益创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______________市(区)民政局(签章)

日期:年月日

篇3:配套资金承诺书范文

关键词: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建议

在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下, 要求科研项目依托单位提供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 成为这些依托单位获得上级或同级财政拨入资金的硬性条件, 对于以财政资金带动其他资金, 加大对科研的投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看, 现行的配套资金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弊端有四:

一、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缺乏为项目配套的资金来源, 无法满足硬性配套要求

科研项目依托单位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 大都为全额或差额预算拨款的事业单位, 其收入的绝大部分为财政补助收入、拨入专款、科研事业收入等, 这些收入来源均规定了资金的使用范围或要求专款专用, 不能作为配套资金使用, 所以科研项目依托单位根本无法按要求提供配套资金。加之, 某些基础性科学研究单位所从事研究对象的理论性和探索性较强, 离实际应用领域较远, 很难从研究成果中获取经济利益, 其创收能力、积累能力都很弱, 因此, 更加没有能力提供项目配套资金。

二、配套资金到位率低, 导致科研项目虚编预算、虚列支出、虚报决算等虚假配套问题

从近年了解的情况看, 科研项目依托单位配套资金不到位或到位率低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而科研项目审批单位要求依托单位提供配套资金, 并以此作为立项的条件, 这些依托单位在无法满足配套资金要求的情况下, 为了申请到科研项目, 采取夸大编制预算以致无需使用配套资金的违规做法, 变相弥补项目配套资金的不足;为了通过科研项目验收, 采取虚列支出作为配套资金, 将不属于该项目的支出当作是对该项目垫付的资金而视为配套资金, 或采取虚报决算等方式, 以满足科研审批单位对项目配套资金验收的需要。

三、科研项目重复设置, 导致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项目间相互配套

我国现行的科研机构体系, 条块分割比较严重, 研究领域划分不十分明晰, 经费来源存在多个渠道, 相互之间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 造成科研项目的重复设置, 为科研项目的多头申报提供了便利, 同一个人、同一研究内容, 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经费支持, 同一科研成果也可以向各方面交账, 导致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项目所获财政资金相互做配套。

四、配套资金不足, 导致项目挤占或挪用依托单位的其他专项经费

在配套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依托单位为了顺利完成项目任务, 采取科研项目之间互相挤占, 或者是挪用依托单位其他科研项目专项经费来补充配套资金的不足, 被挪用项目发生经费不足时, 又会挤占、挪用另外一些专项经费, 长此以往, 这种互相挤占、挪用的恶性循环, 结果很可能导致后续科研项目因为经费不足而影响到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确立和科技中长期规划的实施, 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将会大幅度增加, 而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由于缺乏项目配套资金来源, 配套资金不到位或到位率低的问题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性, 使得科研项目依托单位长期以来只能在“违规”的边缘从事科研工作,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效。因此, 完善项目配套资金管理制度, 对于规范科研管理、提高科研效率至关重要。为此, 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 完善国家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管理制度

一是针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管理与落实视不同情况制定有效的、操作灵活的约束制度, 以使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二是科研审批单位要对科研项目依托单位和配套资金出资能力进行严格审查和慎重选择。在核定配套资金比例时, 要充分考虑依托单位的实际情况, 对配套资金的来源和性质提出明确的要求, 并要求依托单位提供确保配套资金到位的依据支撑, 对于确实没有配套资金来源但有特殊科研实力的单位, 适当降低配套资金比例或者不做配套资金要求。三是建立科研依托单位诚信档案库, 提高依托单位对配套资金重要性的认识, 对于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虚假配套和违规配套等问题, 与以后申请科研项目相挂钩, 情节严重的给予严肃处理。

(二) 调整科研经费资源配置, 杜绝多头申报并相互配套

由有关的科技归口管理部门进一步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建立统一的科研项目库, 进一步理顺同类科技项目的归口管理部门, 杜绝多头管理, 将国家现有的各项科研项目计划纳入统一的管理框架, 统筹规划、统筹协调和统筹管理。此外, 也要同步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提高科研管理的公开性、公正性和透明性;合理设置预算科目, 建立统一规范的预算制度, 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杜绝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项目间相互配套。

(三) 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后续监管

篇4:配套资金承诺书范文

【关键词】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财政管理

科研项目是反映科研单位综合科技实例的重要标志。我国当前的财政管理体制,要求科研项目的依托单位,提供一定数额的科研资金,同时这些配套资金也成为了相关依托单位获得上级拨款的硬件指标。科研项目配套资金为我国的科研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纵观我国目前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实际情况,现有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缺乏资金来源,无法完成科研项目资金配套

目前我国的科研项目单位主要以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为主,其中大多数都是全额或者差额预算拨款的事业单位,而其收入主要是科研成果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等,这些财政收入来源决定着其使用范围,不能作为科研项目配套资金使用。因此,相关的科研项目依托单位无法按照科研事业的需求进行资金配置。另外,部分从事科研事业的单位,主要工作比较侧重于对相关科研理论知识的探索,并且距科研项目的实际应用还存在较远距离,使得科研所无法从研究成果中获得经济回报,这就加大了科研单位为科研项目提供配套资金的难度。

(二)科研项目配套资金不足,挪用依托单位的其他经费现象较为严重

在有限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情况下,相关科研项目依托单位为了实现资金的科研项目,便会挪动依托单位其他科研项目中的配套资金补充自身科研经费的不足,而被挪用的项目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又会挤占其他项目的经费。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扼制,很有可能影响到后续科研项目,使这些项目因为经费不足而产生科研质量问题。

(三)科研项目配套资金较少,使得科研项目虚报预算的情况较为严重

由于科研项目审批单位要求依托单位提供配套资金,并将此作为一项硬件指标,而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的配套资金又常常不到位,所以许多科研项目依托单位为了申请到科研项目,就采用虚假编制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违规方法来弥补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不足。另外,科研人员缺乏对财务预算编制的参与,也加大了预算编制的虚假情况。通常情况下,项目预算编制是科研人员上报科研项目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科研院所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财务人员都没有参与编制活动中,其中财务人员的签章行为也不过是一个形式。在实际的科研项目申请活动中,由于科研人员缺乏财务知识,虚假编制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情况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了科研活动的开展。

(四)科研项目的重复设置,使得科研项目间相互配套

我国现在的科研机构体系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分割现象,相关研究领域的划分并不明确且经费来源较广,同一个项目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经费支持,这样就出现了科研项目资金重复配套的情况,不利于经费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浪费了大量资金。另外,科研项目配套资金互相配套的情况也不利于科研项目综合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的有效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明确了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并且提出了要长期发展科技的计划。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由于科研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使得科研项目依托部门长期以来行走在“违规”的道路上,从事科研事业。因此,要改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完善配套资金管理制度;其次是合理调整科研经费资源配置;再次是加强科研项目配套资金使用的监管监督;最后是加强科研项目配套资金财务制度的宣传,以此来规范我国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进而提高科研质量。

(一)完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制度

要解决科研项目配套资金当中存在的问题,规范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首先就要健全、完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制度。

1.制定不同的约束机制、促进配套资金的规范化。要针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管理和落实情况制定不同的、有效的约束机制,促进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例如,我国目前农业科研院所的配套资金相对来说较为紧张,科研经费不足,科研人员收入水平过低,都影响到了农业科研水平的提高。面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投入力度,以保障农业科研质量。

2.注重建立配套资金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依托单位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重视程度,在实际工作中,使科研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主管部门对于依托单位存在虚假配套和违规配套的情况,要给予警告或者其他形式的处理,规范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规范化,确保科研项目配套资金能够真正对科研事业起到保障作用。

(二)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审批

科研项目审批部门要注重对科研项目依托单位以及自身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情况进行审查,核实其科研项目配套资金能力。在核定科研项目配套资金时,要注重根据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要求依托单位说明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来源和性质。但是对于没有科研项目配套资金来源,却有雄厚科研实力的单位,可以降低科研项目配套资金比例。科研项目的审批部门领导还应该严格审批制度,严格禁止依托单位擅自挪用单位其他项目经费等。

(三)让财务人员加入科研项目预编编制活动

随着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程序和内容的细化,要求科研单位在制定预算的时候,要将财务人员参与进来,在配备财务人员时,注重配备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来担任财务预算编制工作,最大程度上保证科研项目财务预算的科学性、真实性,提高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的规范性、法制性。

(四)合理调整科研项目资源配置,避免相互配套

调整科研项目资源配置,首先,相关的科研项目单位要注重改革科研项目管理,要建立统一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同时要注重将我国现有的科研项目,纳入统一的管理范围内,进行统筹规划、统筹管理;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提高科研管理的透明度、公正性。总体来说,应合理设置预算项目的类型,建立统一的预算制度,加强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管理,避免多个渠道对同一科研项目进行资金配套的情况。

(五)加强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监管

相关科研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要注重加强合作,加强对科研项目整个活动的全程监管,尤其是项目实施前的监管。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对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项目实施之后要严把验收关,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科学评价,以提高科研项目质量。相关部门在对整个科研项目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倘若发现了虚假配套等违规违纪行为,应该做出严肃处置,同时要注重追究相关科研单位的责任人,真正落实监督,保证科研项目资金配套能够真正地发挥资金保障功能,提高科研质量。

(六)加强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财务制度宣传

加强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财务宣传,提高科研人员、财务人员的法律、道德素养,对于强化科研项目资金配套管理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科研人员而言,经费管理制度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比较薄弱,因此科研人员应该加强对财务制度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法律道德素养,尽量按照法律法规来编制财务预算,实现整个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有序、规范化管理。首先,相关部门要对科研项目的领导人员和科研人员加强财务制度的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科研人员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其次,加强财务人员对财务知识以及各项科学知识的学习,财务人员除掌握丰富的财务知识、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之外,还应该加强对相关科学知识的学习,使得财务人员在参与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根据科研项目的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

三、结束语

科研项目是反映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科研项目层出不穷,为我国科研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也为我国的科研项目带来一定压力。科研项目配备资金对于科研事业起到了提供经济支持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目前科研项目配备资金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科研事业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相关部门应完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制度,让财务人员参与配套资金预算活动中,同时加强科研经费的审批、调整科研经费资源配置、加大科研项目经费监管力度、注重对科研项目财务制度进行宣传等,以提高项目配套资金管理,进而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为例[J] .现代商业,2013,(20).

[2]刘亚男.农业科研所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财经(理论版),2012,(5).

篇5:农村公路配套资金请示

长平乡蕉源村位于县境东北部,距新319国道8公里,离县府25公里。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5000余人。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行路难”问题,决定对长平乡蕉源村农村公路进行改造。该项目的前期工作已完成,主要内容如下:

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公路全长7公里,该路线主要分三段,蕉源村至太塘村、石家冲至星亮水库、福田镇大宇村至长平乡蕉源村大双源,路面宽5米,为砼层结构。

二、项目总投资280万元。资金来源:申请上级补助资金14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40万元。

三、项目地址:长平乡蕉源村。

四、建设时间:20XX年。

由于该村村民已集资及村民投工投劳完善了路基工程,今特呈文上报,恳请市发改委给予立项并解决资金为盼!

妥否,请批示!

篇6:配套资金承诺书范文

豫办﹝2016﹞28号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53个贫困县(38个国定贫困县和15个省定贫困县)同步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十三五”时期我省脱贫攻坚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大统筹整合和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涉农资金使用机制,赋予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自主权,提高涉农资金配置效率,形成全方位帮扶合力,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试点目标。通过试点,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激发贫困县内生动力,支持贫困县围绕突出问题,以摘帽销号为目标,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目标。

(三)基本原则

1.渠道不变。攻坚期内,对《意见》明确的中央和省市级财政安排的相关涉农资金,除个别有特定用途不宜统筹的外,全部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省市级有关部门仍按照原渠道下达,由贫困县统筹用于脱贫攻坚工程。

2.充分授权。将纳入统筹整合使用范围的中央及省市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到贫困县,由贫困县围绕脱贫攻坚规划集中统筹使用。省有关部门和省辖市不得限定资金在贫困县的具体用途,不得干扰涉农资金统筹整合。

3.精准使用。贫困县要结合当地实际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做好与上级脱贫攻坚规划的衔接,以规划引领投入。资金使用要精确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着力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4.提高效益。贫困县要围绕当地脱贫攻坚规划,制订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方案和统筹整合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规范高效使用统筹整合资金,并承担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的主体责任。

第三条

整合资金范围

(一)中央财政资金统筹整合范围。按照《意见》确定的范围执行,共20类共61项资金及省级相应安排的配套资金全部纳入整合范围。在优先保障试点任务圆满完成的基础上,将中央相关部门安排的试点类项目资金纳入统筹整合使用范围。以后新增归属于《意见》确定的20类中央和省级配套资金,也纳入统筹整合范围。

(二)省级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部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保方面的13类共28项资金,纳入统筹整合范围。在优先保证试点任务圆满完成的基础上,将属试点类的项目资金纳入统筹整合范围。

(三)市县本级财政安排的相关涉农资金整合范围。市县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大本级安排的涉农资金整合力度,逐级明确可统筹整合用于脱贫攻坚的资金范围。鼓励市县将省本级财政安排、未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等相关项目资金在县级层面开展统筹整合。

(四)支持贫困县统筹结余结转资金用于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各项要求,推进结余结转资金的统筹使用。攻坚期内,对财政净结余资金和结转一年以上未用完的结余资金,由项目所在地(贫困县)财政部门收回,优先用于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对不足一年的结转资金,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可按规定履行报备程序后,由贫困县收回统筹用于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第四条

整合方式

(一)中央财政及省级相应安排的配套资金整合方式

1.实行项目法分配的资金。凡属中央相关部门审定或需报备中央相关部门确定的投资补助类项目,在本办法下发之前,项目已确定或已实施的,仍按原渠道分配下达资金,按原项目规划组织实施;在本办法下发之前下达的属于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项目资金,仍按中央确定的项目兑现贴息、奖补资金。凡属项目审批权限在省级的资金,项目已确定或已实施的,仍按原项目规划组织实施。今年尚未分配下达及以后中央安排的由省级确定项目的资金,省级不再确定具体项目,由省财政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因素法切块下达,由其统筹使用。

2.按因素法切块下达的资金。对于中央相关部门直接计算到县的财力性补助资金,仍按原渠道下达由贫困县,由其统筹使用。对于中央相关部门按因素法切块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在本办法下发之前,已分配下达的,按原分配下达的资金额度由县级统筹使用。今年尚未分配下达及以后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由省财政会同有关部门切块下达贫困县,由其统筹使用。

(二)省级财政安排的项目资金整合方式

1.实行项目法分配的资金。在本办法下发之前,项目已确定或已实施的,仍按原项目规划组织实施。今年尚未分配下达及以后安排的资金,省级层面不再确定项目,由省财政会同有关部门,按因素法切块下达贫困县。

2.按因素法切块下达的资金。在本办法下发之前,已分配下达的资金,按原分配下达的资金额度由县级统筹使用。今年尚未分配下达及以后安排的资金,由省财政会同有关部门,按因素法切块下达贫困县。

为体现资金分配向贫困县倾斜,省市有关部门在向贫困县分配纳入整合范围的中央和省市涉农资金时,要确保用于贫困县的资金占比高于以前补助贫困县的资金比例。

第五条

指标下达和列支

(一)专项转移支付下达。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专项转移支付,由省财政会同有关部门按原预算支出科目切块分配至有关贫困县,指标文件注明“可统筹使用”,由贫困县围绕脱贫攻坚规划统筹使用。统筹整合资金用于教育事业发展支出,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5教育支出”相应明细科目,其余统一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1305扶贫”相应明细科目。

(二)财力性转移支付下达。纳入统筹整合范围内的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革命老区转移支付、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省级统筹部分)等财力性转移支付,由省财政综合考虑贫困县财力、当年脱贫任务等因素分配至有关贫困县,由贫困县围绕脱贫攻坚规划统筹安排使用。统筹整合资金用于教育事业发展支出,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5教育支出”相应明细科目,其余统一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1305扶贫”相应明细科目。

建立补助贫困县资金单列安排制度。为便于对贫困县资金投入情况统计和考核,今后中央和省财政下达市县所有转移支付资金(包括未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资金),凡涉及贫困县的,省级有关部门在分配时应单独核定相关贫困县补助额度,下达指标文件时单列贫困县补助数额。

第六条

资金使用管理

(一)加快资金拨付。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提前下达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转移支付预计数比例,按因素法分配且金额相对固定的转移支付,提前下达的预计数比例要达到90%,其他专项转移支付提前下达的预计数,原则上不能低于上执行数的70%。对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安排资金,分别在中央资金到位后和省人大批准预算后30日内一次性切块下达到县。贫困县要加强脱贫攻坚项目储备,加快相关涉农资金安排进度,项目成熟一个资金到位一个,计划的建设任务应在接到上级转移支付后一年内完成,确保不出现资金滞留问题。

(二)规范使用资金。贫困县整合的涉农资金要严格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脱贫目标走、目标跟着脱贫对象走的原则,在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范围内,围绕“五个一批”脱贫路径,以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易地搬迁扶贫为重点,制订包括脱贫目标、具体建设任务、资金安排使用、部门分工、操作程序、监管措施在内的统筹整合资金实施方案,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后认真组织实施。贫困县不得将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财政涉农资金用于脱贫攻坚以外的支出。统筹整合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确定的工程建设投资标准和定额。

(三)创新扶持方式。贫困县政府要优化财政涉农整合资金运作方式,积极探索开展产业扶贫、资产受益扶贫等机制创新,鼓励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收益补偿、风险补偿、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有效方式,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社会帮扶资金参与脱贫攻坚。各贫困县政府要加强与开发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投资机构、信贷担保、农业保险等方面的合作,为贫困县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贫项目提供金融和投资服务。

(四)加强绩效考评。省市扶贫、财政、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绩效评价,将其纳入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以本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通报。对试点工作成效好、资金使用效益高的地方,在分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时给予奖励和倾斜;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第七条

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在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建立有关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确定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支持政策,取消限制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管理要求。贫困县要制定统筹整合后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时研究处理具体操作层面遇到的问题,并向上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报告。各级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注意积累可借鉴的经验,发掘可复制的典型。

(二)加强规划衔接。各级发展改革、扶贫部门要科学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脱贫攻坚规划要求及时调整完善相关专项规划,实现脱贫攻坚规划与部门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保障完成脱贫任务。部门专项规划与脱贫攻坚规划不一致的,应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准。

(三)严格监督检查。贫困县要在本地政府门户网站和主要媒体公开统筹整合使用的涉农资金来源、用途和项目建设等情况,并实施扶贫项目行政村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要把贫困县履行监管职责、整合资金使用绩效纳入贫困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各级审计、监察、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将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财政涉农资金作为监管重点,重点检查统筹整合和盘活存量情况、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等落实情况、有关资金安排和项目绩效情况,以及不执行试点政策、继续限定财政涉农资金具体用途或干扰统筹整合使用资金,造成资金不能及时发挥效益的问题。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委会要深度参与涉农资金和项目的管理监督。

附件:1.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中央财政及省配套资金目录

2.省级财政安排的主要涉农资金目录

附件1

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中央财政及省配套资金目录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精神,目前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中央财政及省配套资金目前主要有:

一、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扶贫发展、以工代赈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

二、列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建设补助资金。

三、列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现代农业项目县建设资金、畜禽标准化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补助资金、园艺作物标准化和渔业标准化资金。

四、列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的测土配方施肥补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农业高产创建补助资金、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资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资金和现代农业示范建设资金。

五、列林业补助资金的中央财政林木良种补贴资金、中央财政造林补贴、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湿地和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资金。

六、列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的土地治理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基金化改革部分除外)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试点部分除外)。

七、列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资金、传统村落保护资金。

八、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

九、列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的农村环境整治补助资金。

十、列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十一、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含奖补资金)。

十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资金。

十三、产粮大县奖励资金。

十四、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省级统筹部分)。

十五、列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的耕地地力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渔业资源保护补助资金。

十六、支持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资金。

十七、列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的抗旱规划小水库建设、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资金(水系连通)、中小河流治理资金,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

十八、全国山洪灾害防治经费。

十九、中央财政旅游发展基金。

二十、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资金,包括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油茶产业发展、以工代赈示范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农村小水电项目、农村沼气工程、林木种苗工程、草原防火、渔政项目、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续建项目。

附件2 省级财政安排的主要涉农资金目录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精神,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省本级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和暂不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涉农资金主要有:

一、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省本级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

(一)财政扶贫资金。

(二)列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的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

(三)列农村社会发展资金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

(四)列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补助资金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五)列水利发展资金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及新技术推广资金、水土保持建设补助资金。

(六)列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的农村人居环境奖补资金、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补助资金。

(七)列土地整治治理资金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

(八)列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的普通高中改造项目资金。

(九)列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的学前教育以奖代补资金。

(十)列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的林业生态省提升工程建设补助资金、林木种质资源建设资金、林业科技兴林资金、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十一)列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资金、农业结构调整资金、支持农村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农作物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补助资金、农业技术推广与体系建设资金、农作物种业发展资金。

(十二)列农业综合发展资金的水产业发展与产品质量监管资金、畜牧业发展扶持资金、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资金、农机合作社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

(十三)列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资金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提升专款。

二、暂不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省本级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

篇7:济源财政配套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财政配套资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确界定市镇政府在民生项目、公益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方面的配套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配套资金由市镇政府统筹安排,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实施。主要用于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有明确要求需要地方财政配套的建设项目,按政策需要配套的农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项目,以及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安排的需市镇财政配套的项目(以下简称配套项目)。

第三条 财政配套资金来源包括:公共财政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中央财政代理发行的地方债券资金、融资资金以及其他资金。

第四条 配套资金安排和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属于市级的项目,由市政府筹措安排配套资金;属于镇级的项目,由镇级政府筹措安排配套资金。需要市、镇分别配套项目,按照有关要求由市、镇政府分别筹措安排配套资金。

(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原则。市、镇人民政府安排的配套资金主要投向公益性项目、非盈利性项目。

(三)优先安排原则。配套资金按照中央、省、市级项目逐级安排的原则,优先安排新增中央、省投资项目的配套。

(四)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原则。在配套资金的分配、使用等各个阶段,严格按照规定的管理程序和方法运作,做到客观、公正、公开、科学。

第二章 配套资金的申报及下达

第五条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申报的中央、省配套项目,统一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申报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会审。通过会审的项目,不需要市级以下财政配套的,由项目申报主管部门报分管市领导批准后上报。需要市政府或市财政局出具配套资金承诺的,由项目申报主管部门以文件形式向市政府提出申请,分管市领导和常务副市长签批明确意见后,财政局根据领导签批意见办理。否则,不予安排市级配套资金。

第六条 对上级财政部门和市政府已经明确市、镇财政配套额度或比例要求的,按规定的配套额度或比例落实配套资金。

第七条 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安排的需要市、镇财政承担配套资金的新增项目,要会同财政部门编制配套项目计划和分级次配套资金建议计划(草案),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原则上上年本级财力在4000万元以下的镇(街道)承担配套资金比例为市、— 2 — 镇财政投资总额的30%;上年本级财力在4000万元-6000万元之间的镇(街道)承担配套资金比例为市、镇财政投资总额的40%;产业集聚(开发)区和上年本级财力在6000万元以上的镇(街道)承担的配套资金比例为市、镇财政投资总额的50%。跨项目开始实施后,期间不再调整配套比例。

第八条 凡上级财政部门和市政府没有明确要求由市、镇财政配套的项目,原则上由项目单位和项目所在产业集聚(开发)区、镇(街道)自筹资金解决。

第九条 财政配套资金由市、镇财政部门下达。配套资金下达后,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变更用途或者调整使用范围。确需调整的,应按规定程序重新审批。

第十条 配套资金的拨付应按照配套资金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和相关资金管理的规定等要求办理。

第十一条 项目单位应保证配套资金与中央、省专项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确保配套资金和中央、省投资同步发挥效益。

第三章 配套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配套资金的监督检查实行定期与经常性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单位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监督检查。发展改革、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中央、省、市、镇配套项目的监督检查,及时掌握项目配套资金到位、使用以及建设进展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整改,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复查。

— 3 — 第十三条 财政部门对市级财政配套资金实施重点绩效评价。镇级财政部门结合项目单位对镇级财政配套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并将绩效评价情况反馈至本级政府、市财政部门和市直有关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挤占、挪用配套资金。对于违反规定的,要如数收缴相关资金,同时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427号)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以前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时,按本办法执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主办:市财政局 督办:市政府办公室一科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武部,驻济有关单位。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中级法院,检 察分院,市法院,市检院。

篇8:配套资金承诺书范文

1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1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缺乏为项目配套的资金来源,无法满足硬性配套要求

科研项目配套资金多是来源于科研项目依托的单位,但并不是每个依托的单位都具有十分雄厚的经济实力。如果项目依托的单位为科研项目提供配套资金比较充足,就能满足科研项目所需要的硬性配置。但从整体上来看,基本上每个科研项目所依托的单位,都没有充足的资金为科研项目配备比较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根据对依托的单位统计分析,绝大多数都是高校或者是科研院。这些单位基本都是事业单位,资金的获得途径绝大多数都是财政拨款。因此这些单位的资金基本都是有规定使用方向的,如果想要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撑科研项目,就要挪用专款资金,这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1. 2配套资金到位率低,导致科研项目虚编预算、虚列支出、虚报决算等虚假配套问题

根据最近几年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统计分析,绝大多数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到位率偏低。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研项目的搁浅,很多科研项目不得不虚编预算、虚列支出、虚报决算。通过虚编预算可以在没有充足配套资金的情况下申请科研项目,再通过虚列支出将多余的资金挪用至配套资金。这样虽然是一种解决配套资金到位的方法,但明显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能取的。想要使得科研项目得以顺利进行,就必须要保证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以便为科研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1. 3科研项目重复设置,导致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项目间相互配套

我国的科学研究领域的划分不是十分清楚,很多科研机构所从属的科研领域不仅仅是一个。因此在进行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申请时,可以向很多方面进行申请。这不仅导致了科研经费的重复申请,更使得有关部门进行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同一个科研项目在进行申报科研项目经费时,既要保证申请的统一性,又要保证申请的单一性,只有这样才能为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管理提供保障。

1. 4配套资金不足,导致项目挤占或挪用依托单位的其他专项经费

配套资金不足问题一直是困扰科研项目持续进行的主要问题,很多项目由于资金的不足搁浅,甚至错过最佳研制时期。为了顺利地完成科研项目的研究目标,经常项目挤占或挪用依托单位的其他专项经费。这虽然可以保证科研项目的资金暂时性的充足,但为依托单位出了一道难题。挤占或挪用依托单位的其他专项经费不但会导致依托单位各项专项经费的相互挤占,更会导致依托单位的整体资金混乱。

2解决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2. 1完善国家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管理制度

( 1) 通过对科研项目配套资金到位不足问题进行制度完善,建立确保科研项目资金及时到位的管理制度,进而保障科研项目资金在启动之初就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在科研项目进行到关键阶段时,不会因为资金的不足导致无法继续进行。

( 2) 科研项目在进行单位依托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资金需要与依托单位资金情况的问题。只有依托的单位资金能够支持科研项目,才能允许依托,不然不允许依托。这样不但能保证依托单位不会发生资金挪用或挤占其他专项经费,更能保证科研项目的配套经费能够充足的及时到账。

( 3) 通过对依托单位建立相应的信息档案库,记录其对于所依托科研项目的资金到位情况及时间,得出被依托单位的信用情况。这不但总结了以前在此单位依托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情况,更为以后科研项目在此单位的依托提供了信用上支持。

2. 2调整科研经费资源配置,杜绝多头申报并相互配套

对于科研经费的资源配置,一定要进行大力调整。通过对科技的统一分类,将科研项目进行详细的分配管理。在后续科研项目经费资源配置时,不但要进行经费配置的整体化考虑,更要对每个进行配置的项目进行调查,防止多头申报获取重复经费。只有建立高效的经费资源配置体系,才能在保证科研项目经费及时到账的同时,杜绝多头申报经费的情况发生。

2. 3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后续监管

科研项目经费在配置后,一定要进行长期的严密的后续监管。如果在经费到账后不对经费的用途进行监管,不能保证经费的用途,这不但是对科研项目的不负责任,更会导致科研资金的流失。只有建立长效的科研项目经费后续监管机制,才能在保障科研项目配套资金到位后,不会被用作其他方面。在项目没有完成前,要进行项目的跟踪监管,以确保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使用方向。在项目完成后,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要进行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使用审查,以确保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使用是否都是围绕科研项目。只有在经过严格的科研项目经费监管和审查后,才能确定科研经费的真正使用情况。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后续监管,不但能保证科研项目资金的正确使用,更能为以后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指明方向。

3结论

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不单单是制度不完全对配套资金的影响,很多时候是人为的因素对配套资金的影响。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一定要以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制度的建立,确保科研项目配套资金的正确使用。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人为的因素对配套资金的影响,其中一个项目多头申报就是一定要杜绝的现象。对于科研项目的经费,一定要加强后续的监管,这不但能提高对科研资金的使用率,更能为后续项目的资金使用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潘燕,潘峰,郑素荣.关于强化科研单位的财务控制[J].科学与管理,2012(2).

[2]王向青.科研单位如何有效实施配套资金管理控制[J].河南科技,2014(3).

[3]陈光伟.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评价与决策方法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3.

[4]薄兴盛.加强科研单位主题教育应着力把握的几个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8).

篇9:配套资金承诺书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提取;新《医院会计制度》;科教自筹配套资金

2012年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全国公立医院正式实施,它比旧的医院会计制度有了较大的改进:最突出的变化即增设、细化了会计科目;部分业务的账务处理进行了修订,主要修订内容之一就是完善了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真实反映了医院资产的价值,严格规定了各类成本费用的范围、界限,实现了核算口径的统一,使得医院各类收支核算能够遵循“成本与收益的配比原则”,从而更能适应现代医院管理和核算的需要。但是新制度中提取折旧的账务处理表述不够明晰,使得实际操作中没有统一标准,各个医院核算不一致,随意性大,缺乏统一要求和规则,造成成本信息缺乏可比性和公允性,笔者就医院自筹科教配套资金购置用于科教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账务处理,介绍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对科教自筹资金购置固定资产折旧账务处理的相关规定

旧《医院会计制度》只是按固定资产原值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并没有通过“累计折旧”抵减固定资产价值,期末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以原值列示,引起医院资产虚增,同时修购基金直接补充了净资产,也引起净资产的虚增,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新《医院会计制度》增设了会计科目“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规定除图书外,所有固定资产均提折旧,并区别固定资产购置时的资金来源提取折旧:将医院财政补助、科教收入以外的资金(主要是医疗收费)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计入各医疗成本,有利于完善医疗成本核算范围和夯实医疗成本数据,体现医疗成本与医疗收入之间的配比关系;对财政补助及科教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医疗成本,既可以更好的体现医院的补偿机制,又有利于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对财政项目收支及结余进行核算。新《医院会计制度》增设了待冲基金,用于反映固定资产在财政资金补贴、科教项目资金所购置的固定资产的净值。提取折旧时的账务处理:借记:医疗成本/管理费用/其他支出(医院自筹及其他资金部分)、待冲基金(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部分);贷记:累计折旧。制度还规定医疗成本核算范围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及辅助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员经费、耗用的药品及卫生材料、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费用,还包括使用财政基本补助发生的归属于医疗业务成本的支出;医院开展科研、教学项目使用自筹配套资金发生的支出,以及医院开展不与本制度规定的特定项目“项目”相关的医疗辅助科研、教学活动发生的相关人员经费、专用材料、资产折旧(摊销)费等费用。

二、目前医院使用科教项目自筹配套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账务处理方法及差异分析

(1)账务处理方法。一是借记:待冲基金;贷记:累计折旧。此方法下,认为科教自筹配套资金是医院用于购置科研、教学活动的,视同科教项目资金,提取折旧时冲减待冲基金。二是借记:医疗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此方法虽然将计提的折旧计入医疗成本,但固定资产折旧费是核算开展医疗活动使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三是借记:医疗成本-其他费用-科研教育费;贷记;累计折旧。此方法将累计折旧计入医疗成本的其他费用下的科研教育费。(2)三种账务处理方法差异分析。第一种方法:把科研教学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全部计入待冲基金,操作上虽然简单,但由于科教自筹配套资金究其来源本质上还是医院医疗收费,因此违反了“除科教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以外即(医疗收费)购置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应计入医疗成本”的规定,因此科教项目自筹配套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折旧不能计入待冲基金。第二种方法:科研教学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医院配套资金部分,虽然计入了医疗成本,但计入的二级科目固定资产折旧费是核算医疗活动用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并不能反映医院开展科研、教学活动配套资金的支出。第三种方法:科研教学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医院配套资金部分,不仅计入了医疗成本下的二级科目其他费用,还计入二级明细科目科研教学支出,制度规定:“其他费用”明细科目下,按照本科目的核算内容,参照《政府收支分类》中的“经济支出分类”相关科目设置二级明细科目。

三、进一步完善账务处理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由于《新医院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医院科研、教学自筹配套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所以以上三种方法普遍存在。笔者通过学习,结合工作实践认为,就医院科研、教学配套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方法,如何正确归集、反应医院对科研、教学的投入,提出初步设想,供大家探讨。具体操作如下:在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XX项目;贷记:银行存款。每月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医疗成本—其他费用—科教费用(医院自筹配套资金部分)—XX项目、待冲基金-待冲科教项目基金(科教收入部分);贷记:累计折旧。课题结束时,如固定资产折旧未提完。一是转为医疗活动继续使用:借记:医疗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医院自筹配套资金部分)、待冲基金—待冲科教项目基金(科教收入部分);贷记:累计折旧。二是转为医院其他医疗辅助科研、教学活动使用:借记:医疗成本—其他费用—科教费用(医院自筹配套资金部分)—实验室、待冲基金—待冲科教项目基金(科教收入部分);贷记:累计折旧。三是没继续使用价值,将固定资产折余价值加速折旧:借记:医疗成本—其他费用—科教费用(医院自筹配套资金部分)—XX项目、待冲基金—待冲科教项目基金(科教收入部分尚未冲减完毕的待冲基金额);贷记:累计折旧(固定资产账面余额)。

四、医疗机构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

新《医院会计制度》提出了,完善固定资产折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价值的要求。以上提出的科教项目自筹配套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的完善措施,需要医疗机构规范固定资产管理。首先,加强固定资产基础规范管理,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财务部门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卡,固定资产明细账中应详细登记每项资产原价中财政补助资金、科教资金、其他资金和自有资金的金额及所占比例。其次,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要严格按照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实现医院的业务支出与相关收入相互配比,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医院会计核算,保证会计报表的真实、完整反应医院的财务状况。

总之,新医院会计制度是新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产物,其对固定资产折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医疗机构应该结合制度和实际情况正确进行账务处理,实现资产账面价值与实物形态管理的统一,以真实反映医院的固定资产,这对于夯实医院资产提升其价值有着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史美玲.试析医院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J].卫生经济研究.2011(1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配套资金承诺书范文】相关文章: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资金04-09

项目资金承诺书范文06-18

老年公寓配套范文05-29

配套费减免申请范文06-14

专项资金承诺书04-11

无资金纠纷承诺书04-14

投标人资金承诺书07-30

资金筹备和保障承诺书05-19

公共配套05-05

市政配套05-12

上一篇:五大工程两大建设下一篇: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