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虾记叙事作文

2024-04-24

抓虾记叙事作文(精选13篇)

篇1:抓虾记叙事作文

抓虾记叙事作文

周末,我和姐姐约好去西溪湿地抓鱼。于是,一段有趣的活动开始了。

春天的西溪湿地万物复苏,花红柳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来到了水塘边,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小鱼儿太灵敏了!姐带了面包,我们用面包做诱饵,把鱼成功吸引到水塘边,可机灵的鱼儿们一发觉有人或物靠近水面,就会像来无影去无踪的风一样,瞬间消失在你面前。

我垂头丧气,胡乱的在水中的泥土里网,把网拿出来一看,天哪!里面有三只活蹦乱跳的小虾。我异常兴奋地盯着这份意外的收获,就像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高兴。我精神大振,开始抓虾了。

可能是因为一开始就抓到开门红,又或许是因为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总而言之,后来就出人意料的顺利了。我又尝试着在水中有目的的网了几下,都有收获,我信心倍增,又网了几下,除有一次网到一堆垃圾外都满载而归……不到一个半小时,我就有了一大桶小虾。

What?你问哪些虾用来干吗?干正事去了。姐家里有一缸可爱的金鱼,平时都只能吃鱼食,这次给它们尝尝野味,饱饱口福,可怜的虾……

这一天真是又玩出了新花样啊。

 

篇2:抓虾记叙事作文

经过我多次的请求之下,奶奶终于肯让我和她一起去抓虾啦!我怀着兴奋而又好奇的心情穿上雨鞋和奶奶一起走到了安定桥旁边的绿草地上,当时我想:这哪是抓虾的地方呀?一点儿水都没有。于是我带着这个疑惑去问奶奶,奶奶笑了笑说:“有些事情或东西,不能只看事物表面,要往里再仔细看看。”说完,奶奶便拉着我的手把我带到了草地上的湖边上,看到了草地上的大湖,我顿时目瞪口呆。

我跟着奶奶来到了草地下面的湖旁,奶奶解开湖旁的网子并把网子里的东西全到出来,呀!里面全是螺子,虾子只有一点点,第二次还是这样,第三次奶奶换了个方向撒去,呀!里面全是虾子,螺子只有一点点,但是我们看到中间有一个像蜗牛的东西,于是我们仔细看了看,原来是一只牛虻,这时奶奶迅速拿起旁边的刀向牛虻刺去,那只牛虻体内的血全流了出来,死了。

回到家里,奶奶叫我把虾子从袋子里面挑出来,每当我抓住一只虾时,他们都会在我的手里蹦一下,有的时候还会蹦出去呢!

篇3:高考记叙类作文精巧构思探秘

一、一线串珠法

“流水账”是记叙类作文写作的大忌, 究其因, 主要是作者缺少连缀典型事件的功力。如果作者能在文章“明晰的发展脉络”这根红线上, 巧妙地缀上几颗闪亮的“珍珠 (事件) ”, 就能逐层拓展文章丰厚的内涵, 使文章迸射出强劲的纵向穿透力。

山东一考生的《今天去远行》, 通过“行囊”中的各种物品勾起自己对生命历程中“爱”的回忆, 表现了自己对“人生行囊”的看法。作者在“行囊”这根红线上, 巧妙地缀上了“我”人生历程中四颗“沐爱”事件的“珍珠”:一是织毛衣 (妈妈的爱) , 二是找弓箭上的小铁钉 (爸爸的爱) , 三是撕书折纸飞机 (姐姐的爱) , 四是玩玻璃球 (伙伴的爱) 。请看第三、四颗“珍珠”:

远行第三站, 走着走着便饿了, 我好期待, 接下来在行囊里我将找到什么呢?一块石头?一辆玩具车?竟然是纸飞机——一架用课本折叠成的纸飞机。我恍然记起自己所犯下的过错。我仍然记得姐姐因焦急而流下的泪水。她埋怨母亲随意放置她的学习用品, 埋怨父亲只顾着看电视而不帮她找一下课本, 却一点也不怀疑她的弟弟, 她甚至害怕自己的声音太大吵醒了他——那个将她的课本当作纸折飞机来玩的人。我沉默了。姐姐的爱鼓舞我继续前行。

远行第四站, 走着走着便困了, 我放下行囊, 摸了一下自己的脸, 忽然, 一个亮晶晶的玻璃球从背包中滚了出来。我拾起来对着太阳看了一下, 仿佛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看看吧, 是不是很特别?”的确十分特别, 几种颜色交织在一起, 好像一簇斑斓的花朵, 但为什么我的心好像被针扎了一样呢?我猛然回忆起和他玩耍时的情景, 有时徜徉在河边的小坎上, 有时躲在桑树林里, 有时被邻居追着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 直到那天他父亲将他带走。这颗玻璃球承载了我们俩儿时的记忆。我低下了头。伙伴的爱鼓舞我继续前行。

四颗事件的“珍珠”恰似小品中的四个包袱, 不仅摇曳着“事趣”, 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而且不断用“爱鼓舞我继续前行”来给力自己的远行, 给人以“人生有爱不觉寒”的浓浓暖意。

二、设计悬念法

电影“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对“悬念”有一句经典的诠释:“我在影片中放置的定时炸弹, 它一刻不爆炸, 观众的心就一刻放不下来。”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如果作者能在记叙类作文中巧妙地设计出扣人心弦的悬念, 就可以使读者产生追根究底的阅读冲动, 收到“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工夫”的神奇的构思效果。

山东一考生的《书到用时方恨少》正是采用设计悬念法, 一下子揪住了阅卷老师的心。

当考试还剩五十分钟时, 我决定写作文, 不知是否是我过于“轻敌”, 连续读了几遍竟没读懂题目, 心中顿时警铃大作, 这时才感到脑中积累的素材如此之少。写“陈寅恪不慕学位, 一心向学”?不行。想写“刘文典之后再无狂徒”, 却发现与材料无关联。想写“钱钟书为专心写作而拒客”, 却发现与材料更是没有关系。

此时, 我的手心已是满满的汗水, 我终于体会到“热锅上的蚂蚁”是何种心情了, 距离考试结束只有三十分钟了, 我的大脑却依旧一片空白, 这该如何是好!

(悬念由此而生, “‘我’到底能不能顺利完成这篇高考作文”成了压在读者心头的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这一刻, 耳边“沙沙”的写字声似乎成了一声声“催命符”, 我不禁再次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若是平时再多背几个人物素材就不会像现在这般狼狈不堪了。

(时间在一分一分地推移, 读者的心也随着“我”的心在一点一点地收紧。)

一滴汗水从我的鼻间凝聚, 我听见它“吧嗒”一声掉落在我的手背上, 烫得我的手火辣辣地疼, 似乎苍蝇也看出我的窘迫, 趾高气扬地飞舞在我面前, 嗡嗡地嘲笑着我的样子。

这时, 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十五分钟。

(只剩下最后十五分钟了, “我”还能赶得上吗?至此, 悬念已推向极点, 读者的心弦也绷紧到了极点。)

我急躁不安, 作文还一动没动, 又发现选择题还未涂, 只好先放下这让人头痛的作文。

涂好卡后我突然想到, 这个材料不就是告诉我们, 虽然有些东西用不到, 但仍要提前做好准备, 更不用说那些会用到的东西了。这是告诉我们要做好一切准备, 免得像我现在这样啊!

正当我要提笔时, 传来了一声晴天之雷, 考试结束了!

看着空荡荡的作文, 我又叹了一声:“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当我们读到篇末800字处那句“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时, 一定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为考生的机智和即兴的慧悟点赞。至此, 长久以来压在读者心头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扣人心弦的悬念设计, 使读者的心与作品中人物的心一起跳动, 充分展现了悬念设计神奇的构思效果。

三、情节突变法

记叙类作文叙事的常规模式是“起因——经过——结果”, 受其影响, 许多学生的作文构思常常会落入平铺直叙的窠臼, 使读者产生“看到开头, 就知道结尾”的消极阅读心理。如果作者在构思的过程中, 能跳出程式化的框框, 别出心裁地设计出出人意料的突变式情节, 就可以使文章腾挪跌宕、一波三折, 从而激发起读者“不看不知道, 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

天津一考生的《才子》通过场景描写对“才子”的阅读状况做了“展示”。第一种阅读是不求甚解式阅读, “才子”竟把浮奢谄媚的杜河南说成了雅士, 把他用书装点门面说成了书香门第, 甚至把《唐语林》的作者“王谠 (dǎng) ”错读成了“王谠 (tǎng) ”。第二种阅读是功利式阅读, “才子”竟想把周国平书上的妙语剽窃到自己的作文中, 以骗取高分。如果按照程式化的情节设计, “才子”的显摆式表演已足, 作者的反讽态度已明, 也该收尾了, 但是作者却匠心独运, 设计出了的突变式结尾:

前两天, 我刚上地铁, 才子就迫不及待地开讲:

“你知道‘白银时代’吗?”

“王小波的小说。读过。”

“不对。是俄罗斯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分为前期和后期的象征主义……然后是阿克梅主义、意象主义、未来主义……”才子舌绽莲花, 我听得目瞪口呆。

“我最喜欢叶赛宁, 他像时空中的一颗彗星, 从地球闪过, 留给人间一首首灿烂的诗篇, 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男男女女……”

看起来, 才子这次真动感情了。在高考前这么紧张的当口儿, 他还能读这些跟考试关系不大的书, 才子还真不简单。

人无完人, 以前对他的“误解”, 还是擦掉吧。

突变式情节设计昭示出“青春阅读, 真喜欢才能动真情, 动真情才能得真义”的深邃内涵, 峰回路转,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发人深省。

四、欲扬先抑 (或“欲抑先扬”) 法

虽说日常生活信奉“平平淡淡才是真”, 但记叙类作文写作的法则绝不是平淡, 而是“文似看山不喜平”。欲扬先抑 (或“欲抑先扬”) 的构思方法能使平淡的写作素材尺水兴澜, 它通过情节的起伏、情感的波折, 激荡起阅读心理的落差, 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构思效果。

江苏一考生的《不想再沉默》展示出了欲扬先抑手法的独特效果。文章开篇着力刻画了父亲表情之“冷”, 表现了“我”与父亲的关系之“僵”:

父亲, 十六年里, 我很少看见他那满是沟壑的脸庞上泛起笑容。面对着他, 我能感觉到的仅有威严与沉默。久而久之, 在父子之间便多了一层隔膜——沉默。无论是对我成功的喜悦, 还是对我失败的泪水, 他那刻满沧桑的脸庞上, 从未显露过一丝鼓励与安慰。

(此时, 从情感倾向上来看, 作者对父亲的态度是“抑”。但“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因未到伤心处”, 在“我”就要离开故乡到异乡求学时, 父亲的表现发生了逆转。)

忍着夜的孤寂, 我独自一人走出房间, 却发现淡淡的灯光洒满了堂屋的角落。父亲房间的灯怎么没关?向前走去, 开着细缝的房门内透着淡淡的光。目光随着光望去, 我愣住了。那苍老的脸庞上, 竟泛起阵阵银光, 两道深深的泪渍嵌入其中。颤抖的双手紧紧攥着一张我旧时的照片。昏黄的灯光照亮他斑驳的双眸, 微红的双眼里, 溢满的早已不是沉默, 而是热澄澄的爱……两行热泪落下, 一个在门内, 一个在门外。

……车站, 父亲默默地收拾行装, 我伫立在一旁。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可我并未在意, 父亲的双手颤得厉害。要发车了, 轰鸣的车笛声代我向小镇告别。我拿起行李, 走向车。回首间, 目光再一次凝滞。父亲早已泪眼婆娑, 泪水涌出他的眼眶。我也忍不住了, 冲上去一把抱住父亲。父亲那宽大的手掌紧紧抱住我, 不忍心放我离去, 早已泣不成声, 眼里的沉默早已消失, 只留惭愧、自责与不舍……朦胧的烟雨中缕缕情丝纷飞, 洒落到海角天涯……最后, 我们都没有再沉默!

从“表情之冷”到“内心之热”, 从“压抑下的沉默”到“不经意、不矫情、不掩饰的宣泄”, “我”终于真切地感受到了父爱的硬度和温度。欲扬先抑手法的成功运用,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代中学生对亲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和感受过程。

五、细节凸现法

人们常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而细节则是人物的血肉。可见, 细节在记叙类作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细节描写的成功, 关键在于细。细节不细, 人物便成了一个个活动的影子, 事件便成了一幅幅“骨感”的线路图, 主题也就成了没有血色的标签。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一言一动之微, 一沙一石之细” (朱自清语) , 把它们巧妙地镶嵌到文章的构思之中, 凸现出人物的神韵和文章的旨趣。

江苏一考生的《说不尽的唠叨》正是以精彩的细节描写来彰显情感的热力的:

走近些, 看到外婆, 摇着蒲扇, 煮着中药。外婆缓缓地摇着蒲扇, 扬起四周些许的草木灰。灰粒飘浮着, 不见任何痕迹, 还能留下什么呢?我静静地站着, 默默地注视着, 一动不动地承受着。

外婆时不时打开壶盖, 看看里面灰黑的草药, 微微沸腾的汤药, 煮痛了外婆的眼与心。外婆从袋中掏出一块手帕, 擦干眼泪, 狠狠地攥紧。半晌, 才放下壶盖, 又拾起地上的蒲扇, 一下一下, 试图扇走缕缕不绝的烟雾, 似乎要扇走被煮沸升腾的苦涩。

……

外婆轻轻地放下手中的东西, 赶紧扶起外公, 用孱弱的身子斜撑起外公的病体, 将药一勺一勺地吹凉, 递近, 倾斜, 送到外公的嘴边。外公费力地含着药, 睁开了眼, 深深地看了外婆一眼, 嘴唇微微翕合, 仿佛想说什么, 手微微靠近外婆, 想要去碰触……一碗见底, 煮熬了一个清晨的药全洒在了外婆的前襟上。

那药散发着热气, 这是屋里唯一的热气。此时, 我才明白:最深的痛是无言的, 最长的唠叨也是因为爱。

摇着蒲扇、扇走烟雾、斜撑起外公的病体、一勺一勺地吹凉、递近、倾斜……外婆对外公深深的“爱”, 在这些细节中得以充分表现。外公的病情一天一天加重, 外婆的内心也一天比一天痛苦, 但为了抚慰外公那颗极度敏感、脆弱的心, 她只能无言, 只能将千言万语化作日常生活中这几个简单而熟练的动作。外婆“煮”的是对外公的真情, “喂”的是对外公的深情。大痛无言, 作者正是通过对外婆煮药、喂药细节的刻画, 将一位坚强、执着的老人形象烙印在了阅卷老师的内心深处。

六、哲理升华法

当前, 高中生的记叙类作文写作还存在着“低幼化”的弊端, 其立意高度还停滞在初中生甚至小学生的层面上, 文章中缺少生活的体味、青春的思辨和时代的激情。为此, 我们有必要在客观冷静叙述的基础上, 升华出思想感情的火花、生活哲理的闪光、人生意义的感悟。只有这样, 才能尽显当代高中生的精神风采和思想品位。

江苏一考生的《沈三怪其人其事》以客观冷静的笔调叙述了沈三怪的两件小事:一是在困难时期没有油烧鸡就在鸡汤里放黄豆 (说法是“黄豆里有油, 油是黄豆榨的”) , 遭人嘲笑;二是用“洼”给儿子取名 (说法是“洼地可以养鱼, 可以长藕”) , 别人不解。两件小事后来竟还应验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 知道饭店里常有黄豆炖鸡、黄豆烧甲鱼、黄豆烧猪蹄等名菜, 还特地破费去品尝一番, 感觉味道真不错。他们把这些名菜告诉村里的留守老人, 老人们感叹, 三怪要是早些在镇上开个黄豆烧鸡菜馆, 早发大财了。

……众人都说“沈其洼” (大儿子叫“沈其高”) 名字起得不好, 独有一个高中生夸起得好, 说是兄弟二人, 一高一低, 一显一隐, 体现了多元互补的价值理念, 他还举了习近平、习远平兄弟的例子来佐证。沈三怪听了很高兴, 说是自己无意中跟上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理念”。

在此基础上, 作者缘事生发, 升华出生活的哲理, 从而使文章闪耀着夺目的哲理光芒。

沈三怪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他确实有些怪, 做事的思维方法常常与众不同, 有时几乎不近常理, 但是拉开时空距离来看, 又往往是合理的。其实, 人需要像沈三怪那样, 不囿于成见和定式, 当别人精明过人的时候我不妨糊涂一点, 当别人只看眼前的时候我不妨把目光投向远方, 当别人已说的时候我不必再说, 别人无话可说处我倒要多说几句。

七、视角变换法

秃子头上的虱子, 明摆着, “地球人都知道”, 没啥意思, 你何不到秃子的“背面”看一看他脑后那一两根可贵的“青丝”呢?相信它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视角的变换, 能够使文章的构思另辟蹊径, 别开生面, “见人之所未见, 发人之所未发”, 平淡中显出“奇崛”来。

2016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之一是《神奇的书签》, 当多数考生把视角对着“人”, 大谈人借助书签阅读的时候, 阅卷老师早已心生厌倦, 而下文的作者却将视角转向了“书签”, 写书签对书和读书之人的感受,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请看其中一个精彩片段:

我, 是一枚书签, 一枚神奇的书签。由竹子切下雕成, 也透着修竹独有的芬芳。或许是在油墨中浸润了太久的缘故, 将我拿在手中的人总会不由自主地静心, 将身心托付在书中。

初来世间, 我毛刺未脱。扎手的身体被放入一本《海国图志》中。我什么都不懂但却隐约感到从人手上传来的炙热。《天演论》《沉沦》《彷徨》……渐渐地, 我身上的毛刺被磨去, 我越发地看清了这布满硝烟的天空, 看清了那双燃烧着希望的双瞳。一个时代下, 一个民族在屈辱中守护着千年文明、奋身站起的形象印在了我身上。

……

我被长久地夹在一本杂志里, 只能透过缝隙看见人们的目光流连在刺眼的屏幕上, 手紧紧地握着冰凉的手机。他们越发地孤独, 蜷缩在心中黑暗的角落里瑟瑟发抖。

长久地等待, 长久地窥视, 我终于看懂了人们的心, 他们在年华中遗失了曾经的记忆, 迷茫在无知的昏暗中。他们狡辩说他们可以看手机中的文字, 却不懂得我较之它们更多了一份温度, 多了一份记忆, 多了风花雪月之外的家国天下、纸醉金迷之外的微言大义、醉生梦死之外的血气方刚。正因为他们缺失了对这个悠久文明的曾经的苦难辛酸的体察, 才有怅惘与迷茫……

看罢, 我们不能不惊叹于这枚书签的神奇——对作品有着深邃的见解, 对读书之人有着深切的体察, 对快节奏生活下的人们漠视阅读的现象有着深沉的忧思。同时, 我们更惊叹于作者构思的智慧——聚焦物, 烛照人。

八、结构创新法

在写作高考记叙类作文时, 如果我们能采用新颖别致的结构, 无疑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高考记叙类作文常见的创新结构大致有以下几种:日记体结构、书信体结构、对话式结构、新闻报道结构、剧本结构等。写作结构的创新不是为新而新, 而是选用一种最恰当的形式来表现文章的立意, 从而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构思效果。

天津一考生的《“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微信群聊天记录节选》采用的正是微信群聊天的对话结构, 让人眼前顿时一亮:

微信群:读客群

成员:我爱读书、只看经典、看云、随意

聊天记录:

我爱读书:大家好!“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 到最后才发现,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看云:这家伙, 装哲人呢!

只看经典:不是装, 是鹦鹉学舌呢。这是杨绛老太太的话。

随意:听说过。

……

我爱读书:我觉得还是要多读书。读书就是能提高人的修养, 尤其是古圣先贤的书。通过读书, 关于人生、关于自我、关于生活, 有很多问题就能想通了。现在这个社会很浮躁, 有些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都有些走火入魔了, 这个时候, 读书能降温祛火, 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平静下来, 生活就能常态化, 自己就能做个正常人。

只看经典:前些日子, 杨绛去世, 很多人都在谈杨绛。我觉得这是个好事, 最起码人们在思考她所说的人生哲理, 至于能不能做到, 那是另一回事儿。

随意:老太太100多岁了, 她达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 我们年轻人难有她那样的心态。

我爱读书:对啊。不是说读谁的书就要成为谁。“虽不能至, 然心向往之。”心中有杆秤, 人生不走样。大家共勉之!

随意:说得好, 我也是这样想的。

看云:其实, 杨老太太在翻译及写作方面的成就还挺大的, 在事业上, 她也是执着追求的。内心淡定从容与对事业的追求并不矛盾。点赞吧!

对在当前新环境下应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阅读的问题, 人人都能谈出一套公理、常理、大道理, 但作者借助微信群聊天的对话结构, 调侃了现代人的浮躁病, 阐释了阅读对修养身心的重要作用, 结构别致, 主题深刻, 充分体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巧, 令阅卷者拍案称奇。

篇4:抓虾450字作文

寄虾是一种有毒的虾,跟平常的虾没两样,是生活在海边的臭水沟里。

有一天,我和梦馨、茜茜等一起去海堤抓寄虾。一到海堤上,我就发现一只大虾,,急忙嚷嚷:“大虾,在哪”。大伙听了,急忙各自按计划行动:我和梦馨各自躲一块石头后,梦环躲在虾下堤的必经之路上,茜茜躲在堤下沙堆后,并举着一块大石头;过了一会儿,这只虾大摇大摆地来了,梦馨心急,一下子扑上去,虾一看有人来捉它,连忙左右蹦跳,让人搞不清它在哪?我一见梦馨失利,急忙赶来救援,用手摁下去,可摁了几次都摁不准。虾一看大事不妙,急忙窜下堤岸,可还没下,就被梦环逮个正着。虾一看,自己没法跑了,使出它的“杀手锏”――咬。这一咬,可把梦环咬痛了,梦环赶紧松了手,虾趁机溜走,可还没到窝,就给茜茜用大石头砸个半死,动不了。我们高兴得下了堤岸,从石头后拿出“战利品”。后来,我们又用同样的办法捕获了好几只大小虾。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数了数战利品,大虾5只,小虾7只。耶,我们立了“大功”。

篇5:抓虾作文300字

今天爸爸买了一盆虾放在厨房,妈妈去厨房洗碗,忽然大叫:“呀,虾从碗里跳出来了!”我和妹妹趕紧跑进去,只见一只虾在桌子上挣扎,我和妹妹都吓了一跳,爸爸不以为然地说:“一只小小的虾怕什么,秦宇轩,你去把虾放到碗里。”

我虽然很害怕,但还是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拿起盛米的铲子去铲。终于铲起来了,我怕它顺着铲把儿爬上来咬我,心里紧张极了。我以最快的速度把它放到了碗里:“成功了!虾被我放进碗里了!”我开心地向妈妈报告。正当我欢呼时,又有一只虾跳了出来,我犹豫道:“难道要再冒一次险吗?”爸爸说:“不用怕,它不会咬你的。”我摸了摸虾,它果然不咬我。它的皮滑滑的,凉凉的,我把它抓起来稳稳地放了回去。

今天的油焖大虾一定很美味!

篇6:抓虾作文300字

每年的国庆节,爷爷的虾塘都要干塘,但我却从来没有下去过,只能眼巴巴地站在塘边看,心里非常不服气!这次在我苦苦地哀求下,妈妈终于让我也下去捉虾。我坐在奶奶的三轮车上,心情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老是偷着乐,心想:这下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让你们尝尝我的历害!

到了虾螗边,我看到水已经基本上抽干了,好多人都在下面捉虾了。我迫不及待在穿上爷爷的高帮套鞋,急急忙忙地走了下去。走在硬泥上还行,可走在烂泥巴上要费大力气了。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进在烂泥巴里,可是越往下走泥越烂,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你猜怎么了?我的左脚使劲一拔,“砰”地一下踩下去,顿时感到一股透心地凉,回头一看,套鞋还狐零零地在原地,而我连腿带裤都在泥巴里。我干脆右脚也不穿鞋子了,可还是走不动。我顾不上那么多了,手脚并用向上爬,可我感觉整个人都好像要陷下去了,我害怕地只好喊“救命”。爷爷过来一边埋怨一边拉住我的胳膊往岸上走。虾倒是一只也没抓到,人却弄得又冷又脏像一只泥猴子,连头上都是泥!

篇7:记叙类作文教学的导学启创

一、导学。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所谓“引导”, 强调教师示范性地“教导”, 注重教师循序渐进地“诱导”, 珍视教师有耐心地“辅导”。比如, 一次作文教学时, 我指导学生赏析我班学生的作文《清明时节雨纷纷》:

今天是清明节, 我们去为红军长征途中牺牲的烈士扫墓。天公显灵, 飞起毛毛细雨, 让我们体验“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境。

我们手捧小花, 排着队伍, 沿着小路缓缓地前行。到墓地后, 由老师主持祭扫。先是献花, 再是鞠躬, 然后是请红军老爷爷讲战斗故事。老爷爷“未开言来珠泪滚”, 惹得我们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老爷爷终于稳定了情绪, 上气不接下气地讲大墩梁战斗的情景, 讲罗南辉军长壮烈牺牲的经过。这故事早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了, 但今天再听, 感觉却大不一样。老爷爷讲完故事, 我们就返回学校了。到学校, 老师为我们播放了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的录像资料, 雪山、草地, 艰难爬涉的红军, 苍凉的情景, 悲壮的画面。我们静静地观看, 没有喧闹, 只有低低的哭泣声———我们被感动了!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啊!

———这篇作文就是很不错的记叙类文章。文章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反映得十分清楚。时间———“今天是清明节”;人物———我和同学、老师、红军老爷爷;地点———烈士公园、教室;事件的起因———清明扫墓的传统;经过———去扫墓, 听红军老爷爷讲故事, 回学校看长征录像;结果———我们被感动得流泪。

二、启创, 即启发学生创新。

为了让学生对这类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 我又举了一例:《我考上初中了》:六月下旬的天, 热得让人窒息。一下车, 我就背起大包提起小包急匆匆回家。

一进门, 妈妈就告诉我:“你考上了!”妈妈兴奋得脸上放红光, 她一边接我背上的大包, 一边抑制不住兴奋地说:“听到考试榜贴出来的消息, 我就去看。会师中学校门两侧, 人群拥挤, 妈妈在录取的榜上看到了你的名字后, 就去市场买了鸡、虾、水果, 准备了丰盛的午餐。这次榜示, 考上的只出名字, 没出成绩, 没考上的, 又出名字又出成绩。快, 洗洗脸, 凉快凉快, 就赶紧吃饭。”

“我考上了!”我一边洗脸, 一边为自己祝福。

———学生阅读后, 我让他们自己去赏析, 理清六个要素的同时, 感受“我”考上初中后妈妈兴奋的心情、举止。在此基础上, 我启发学生:生活中, 让你感受最深、给你留下美好的或辛酸的是哪一件事呢, 请你叙述给大家听一听。结果, 有学生在课余就写出了下面这篇好作文:

正月初三, 我给老师去拜年。陈老师住在花园小区8号楼2单元102。走进客厅刚坐下, 就听见北边卧室里传来老奶奶上气不接小气的咳嗽声。陈老师向我递糖的手缩回去了, 赶紧冲进老奶奶的卧室。我也跟着进去, 只见老奶奶脸色青黑青黑的, 呼吸很困难。陈老师立即跪在床上, 把老奶奶放平, 口对住老奶奶的嘴用力吸, 吸着吸着, 老奶奶的喉结处一动, 陈老师吸出丁老奶奶的痰, 陈老师把痰吐在床边的痰盂里, 又去吸老奶奶的痰, 这样做了四次, 老奶奶的气畅通了, 不咳嗽了, 脸色也开始变了。我站在旁边看陈老师吸痰, 恶心得差点吐出来。陈老师扶起老奶奶, 给老奶奶后背放了两床被子, 老奶奶斜靠在被子上, 睁眼看我, 微微一点头, 陈老师说:“现在没事了, 我们去客厅。”我没去客厅, 坐在床边拿住老奶奶的手, 我说不出话来。陈老师去洗手间漱口洗手, 回来说:“这是我婆婆, 我丈夫是个当兵的, 今年忙, 回不来。”老奶奶眼睛一挤, 两行眼泪流出来, 我的眼泪也就来了。这时候, 陈老师的小姑娘来了, 她是给奶奶买药去的。我坐了会儿就向老师和老奶奶告辞了。回到家, 我就把这事告诉爸爸和妈妈, 爸爸妈妈说:“明天, 我们去乡下看爷爷奶奶去。”

[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作文教学“导学—启创”模式的应用研究》 (课题立项编号:GS[2011]GHB021) 子课题]

摘要:记叙类文章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通过社会现实中的人物事迹、事件、过程和景物性状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教学时, 教师要示范性地“教导”, 循序渐进地“诱导”, 有耐心地“辅导”, 以此让学生学有所得, 写有创新。

篇8:抓虾作文300字

乡下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但是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所以我非常喜欢去乡下。

一个星期天,叔叔告诉我们他农场里的池塘要干塘了,于是我和妈妈开车去叔叔的农场。到了农场,水已经抽干了,一些大人已经在下面抓鱼,我的好朋友小雄正卖力地运着他爸爸抓的鱼。我换好泳衣准备下水,可池塘底全是淤泥,无从下脚。我不知所措,正豫犹不决的时候,叔叔见到了就把我抱下池塘,谁知我一到池塘便摔了个嘴啃泥。叔叔见我这狼狈的样子,就教我怎样走,怎样用脚尖稳,我学了好一会儿才学会。此时,我看见离我不远的地方有许多虾,于是我就伸手去捞,一捞就捞到了几只,不到十分钟盆子里就装了好多虾。我看见了一条生鱼在我面前游过,于是,我连忙伸手去抓,谁知这条生鱼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抓也抓不住。叔叔给了个渔网给我,我张开网一扑就捞住了这条鱼,妈妈见了,高兴地说:今天晚餐有着落了。傍晚,我们满载而归。我抓了一条生鱼和一大盆虾,真开心啊!

乡村虽然没有城市完善的设施和便利的生活条件,但是它有独特的魅力,我喜欢美丽的乡村。

篇9:春联记叙事作文

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即将过去。快过年了,写春联就摆在眼前。爸爸说,今年是个很有意义的一年:一个我六年级了,还有半年就上初中了,第二,过年是猴年是我的本命年,所以必须好好选两幅春联,一副送亲朋好友,一副送给我自己。外婆听见了,立马推荐自己买的一本万年历,里面有很多对联。但是被爸爸拒绝了。妈妈帮我订了写七字联,爸爸在网上找了好久选定了“锦绣春明华富贵 琅玕书静竹平安”和“天地间诗书最贵 家庭内孝悌为先”。第一幅祝愿亲朋好友们新的一年里富贵吉祥,平安清宁。第二幅对联告诉我要在新的一年里要好好读书,在家里要孝顺长辈,尊重他人。

我准备好了笔墨,问你妈妈写多少副。妈妈毫不犹豫的说:“至少20副。”“啊!这么多?”我满不情愿的说。妈妈说:“那是,我们的朋友都知道你年年写春联的,都等着你的春联贴呢?你想想,好多亲戚朋友家都贴着你写的春联,你多厉害啊!”听了妈妈说的,我的心一下子美滋滋的,20副的对联感觉没有那么多了。说写就写,准备就绪,妈妈提出要求:注意粗细,摆好位置。我点点头,先在纸上练了练,感觉可以了就开始在洒金宣纸上开始写。我全神贯注地写着,笔道奔放,遒劲有力,粗细正好,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着:锦绣春明华富贵 琅玕书静竹平安。第一幅春联就完成了,妈妈看了很满意。我的士气很高涨,再接再厉继续写下去,两幅、三幅、四副…一直写了十副。妈妈精挑细选,枪毙了两幅。我任劳任怨,马上重写。妈妈又枪毙了一副,并批评我越来越不认真了。我一下子不高兴起来,但感觉自己有点力不从心了。爸爸走过来,认真地看了我写的对联,说道:“不错,有力道,也有味道。不过有两副写得太快,有的笔锋就不到位了,远看可以,不过细看就让人看出破绽来。再努力一下,你绝对可以的。”爸爸的话让我感觉到自己确实刚开始写的.比较认真,后来就越写越快了,总是以为别人看不出,其实只要自己马虎一点问题就马上会暴露出来。所以做事不能偷懒应该踏踏实实去做。在爸爸的鼓励下,我重新振作起来,重新鼓舞了士气。一个字一个字,慢慢的20副春联就完成了。我开心极了,然后爸爸和妈妈陪着我一起去送春联,收获了慢慢的夸赞。

篇10:梦游记叙事作文

我睁开双眼,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海螺。吓得我直喊“救命啊。”慢慢地,我镇定下来,阳光下海面像铺了一层耀眼的钻石,闪闪耀耀。忽然,一大堆垃圾随着一排大浪向我扑来,汹涌的浪花将我和垃圾冲到沙滩上。

一个小女孩走了过来,将我捡起之后她发现我身上的彩纹并不美丽,便用力把我一扔。我的身体好像变了形,变成了一朵小野花,那个小女孩好似懂了将我带回家。

原来她的父亲是位魔法师,所以她的房间很特别,是一艘中华22潜水艇。可以看见海底世界。我一看,怎么章鱼、海草、小鱼都不见了,到处可见黑色的海水和垃圾。一条鲨鱼像我扑来,幸好只是擦肩而过。

突然闹铃响了,我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我才发觉这只是一场梦。

篇11:抓虾记叙事作文

我送给学困生三句话:

☆把题目演绎成故事

☆用故事表现出主题☆

将主题蕴含于细节

首先,写记叙文从狭义上说就是写故事。因此,命题作文便可以看作是把题目进行扩展、加工,进而演绎出的故事。其次,我们不是为了写故事而写故事。写作是要通过故事表达某种思想情感或哲理,这就是文章的主题。最后,不要在文章末尾“喊口号”,而是要将主题蕴含于故事细节之中,让读者通过品读细节去感悟。

我还教给学困生一首歌:

记叙文写作歌

紧扣文题不放松,篇章结构自分明。

六大要素不可少,一条线索贯其中。

记叙描写分详略,抒情议论巧点睛。

人事景物情理意,千古文章七字通。

偏题、跑题常常是学困生作文中的硬伤,对他们而言,紧扣文题是写好命题作文的门槛。简便易行的做法是:开头第一段用上题目中的关键词,主体故事一定要围绕关键词展开,故事细节应体现关键词的意味,结尾处的点睛之笔应升华关键词的意味。

文章分段不合理甚至不分段、结构混乱、书写潦草也是学困生写作时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合理地安排篇章结构、工整地书写,让文面看起来像个样子,这是容易做到并且能够做到的。至于文章的内容与表达,可以慢慢来。

不少学困生的记叙文常常写得云里雾里、不着边际,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写清记叙文六要素。因此,我建议他们宁可实实在在地写清六要素,也不要随随便便玩花样。

线索好比贯穿文章的筋骨,没有线索的记叙文容易“散架”,多数学困生对这一点是没有理性认识的。为此,我以教材中的部分经典篇目为抓手,引导他们先从明线学起,再逐步引入暗线。例如,我告诉他们,《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暗线展开叙述的。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抒情和议论。学困生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平铺直叙,拙于描写;主次不分,详略不当;抒情虚假,议论肤浅。因此,我建议他们在笔墨安排上不妨以六分记叙、三分描写、一分抒情和议论为比例,记叙重在“顺”,描写重在“细”,抒情重在“真”,议论重在“深”。

千古文章如烟海,学困生往往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何“一言以蔽之”呢?我教给学生七字要诀:人事景物情理意。天下文章或写人或写事或写景或写物,以此传情达意明理。当然,这七个字所指向的内容不是独立的而是交融的,理解了这七个字,便明白了文章写什么、表现什么。

建构起了这样的宏观理念,种种写作困难或许都会迎刃而解。

二、走出审题困境

1. 理解关键词。

例题:每个人都有一把钥匙

“钥匙”的本义是开锁的工具,如果只写本义,显然没有读透题意。因此,我们更应揣摩其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于是,“钥匙”既可以是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方法,也可以是解开心扉、拨云见日的心态,还可以是在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等过程中最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等。

2. 发现隐性要求。

例题:也是一堂语文课

题面中的隐性要求,常常是由副词等修饰限制性成分携带的。揣摩可知,文题中的“也”字限定了所要写的一堂“语文课”并不是真正的语文课,但从某个角度看,它又与语文课的特质具有相似性。例如,在街头调查不规范用字、中秋赏月对诗、收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选材,均是正确的审题。相反,写日常的语文课,或写参观博物馆中的银缕玉衣等与语文并无密切联系的内容,都应视为偏题。

3. 明确写作重心。

例题:今天真好

从时间上看,写作重心应该是“今天”,不排除可以写昨天、前天等过去的时间作为反衬;从情感态度上看,写作重心是“好”,不排除可以写点不好的内容作为反衬;从程度比较上看,写作重心应该是“真”,如果仅仅是一般的好则突出不了重心。

4. 挖掘文题内涵。

例题:带一本书去旅行

不少学困生写这道题都会流于表面,仅仅就题写事,带了一本书去旅行而已。其实,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一个综合性学习主题就是“背起行囊走四方”,旨在引导学生把“读书”和“行路”结合起来,更好地为人生打底子。学困生如能挖掘出这个内涵并以此立意,文章定会更有深度。可见,挖掘文题内涵是文章立意价值凸显的关键所在。

5. 结合材料、提示语。

例题:生活中的趣味,有些是从苦中得来的。比如,苦涩的“柳叶儿”为作者宋学孟的童年抹上了一丝亮色,艰苦的历险将汤姆·索亚带进了神秘新世界,风雪苦读让宋濂体验到求知的兴味……

请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感悟,以“苦趣”为题,写一篇文章。

如何理解“苦趣”,对于学困生而言显然很有难度。不过,命题者已经在题目中写了一段提示语,其所列举的三个例子可以概括为:宋学孟的童年之苦、生命之趣;汤姆·索亚的探险之苦、神秘之趣;宋濂的读书之苦、求知之趣。这样一来,“苦趣”的意义就被明确为“苦中之趣”。可见,提示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实际上是在为审题立意做好铺垫、指明方向。

三、走出立意困境

1. 立意的基本原则。

第一,立意要明确,不雾里看花。有的学困生心中有明确的主题,但文章中没有表达出来;还有的学困生在写作之前就没有考虑过立意的问题,完全是稀里糊涂地写。对于第一种情况,教师应重点帮助他们解决词不达意的问题。对于第二种情况,教师应教会他们“三思而后写”。

第二,立意要阳光,不消极颓废。发泄对学习、对老师、对学校的不满情绪,渲染“早恋”情结,夸大个人“不幸”的命运……凡此种种,均反映了学困生的消极心理。作文也是做人,阳光的立意既能让文章传递正能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困生走出心理阴霾。

第三,立意要忠实,不虚张声势。立意阳光,传递正能量,不等于搞“假大空”,忠实于命题意图的立意才是有根基的、有价值的。

第四,立意要新颖,不流于俗套。学困生作文的立意往往流于俗套,同一个主题从小学写到初中,毫无新颖之处。这暴露出他们写作思维上的简单。对此,我鼓励学困生要敢想敢写,力避重复。

最后,立意要高远,不肤浅低俗。学困生作文的立意亦难免流于肤浅,缺少思考的深度,这与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程度有关。对此,我指导他们从情感体验、哲理感悟、道德认知等角度去思考揣摩,逐渐成熟。

2. 立意的基本方向。

首先,情感体验方向。如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对往事、人物、风物的怀念、赞美等。

其次,道德认知方向。如宽容、感恩、诚信、勇敢、善良、悲悯等。

再次,哲理感悟方向。如从生活细节中提炼出的规律性认识、生活真谛、生命意义等。

当然,以上几个方面既有侧重也有交叉,应根据作文题目灵活处理。

四、走出构思困境

构思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材。

首先,立足选材的起点,依托题目进行扩展联想。例如“带一本书去旅行”这道题,谁带书?带什么书?去哪儿旅行?起因如何?过程如何?结果又如何?……这些问题,都要在这一阶段思考清楚。

其次,瞄准选材的终点,围绕立意择优选取。例如“也是一堂语文课”这道题,同样是写参观博物馆,观赏银缕玉衣这个选材更像是一堂历史课,而欣赏历代书法才更符合题目命制意图。

再次,把握选材的标准。要多写自己的事、身边的事、细小的事,这样的事才易上手;要尽力写新颖的事、典型的事、有价值的事,这样的事才易出彩。

2. 用材。

写文章亦如做菜,学困生就像不高明的厨师,有时即使选到了上好的材料,也未必能做出好味道来,其原因主要在于不会使用材料。

首先,要突出材料的核心价值,为题所用,为意所用,这样,文章的主题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彰显。不少学困生对所选材料缺少深入思考,不能很好地挖掘出材料的核心价值。例如,“只是因为_______(那个人/那本书/那条路)”这道题,选材的核心价值应在于那个人、那本书、那条路为什么是唯一的原因,否则,再好的选材也被糟蹋了。

其次,要改变认识材料的角度,翻新价值取向。例如,爸爸教“我”学骑自行车这个很“俗套”的选材,通常都是表现父爱、不怕挫折、坚持就是胜利等立意。然而有学生却能在叙写故事之中巧转笔锋,写爸爸教“我”如何控制直行的方向,“眼睛要一直向前看,向远处看”,并由此引申出要把握人生的正确方向,“不能目光短浅只盯着眼前,否则容易跑偏”,最终完成了主题的升华。这一点尽管对学困生而言难度较大,但也应当是努力的方向。

3. 列纲。

列纲就是列写作提纲,主要是把审题、立意、选材、用材等内容以提纲形式列在草稿纸上。对于学困生而言,这点尤为重要。如果说写文章像盖房子,那么,列纲就像绘图纸,只有按图施工,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写作过程的无序、卡壳与偏离等问题。列纲过程中,要把记叙要素、记叙人称、记叙顺序、记叙线索等事项加以明确,按照文章段落结构画出脉络图,然后,便可以按图“施工”了。

篇12:钓鱼记叙事作文

暑假到了,我妈妈的同事们都闲着没事干,都策划着去哪玩,可不,这回又搞到去钓鱼了。

一早,我们就准备好出发。路上的风景真美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红、黄、蓝、紫……紫色的花最多,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美极了!走了许久,终于到了一个接近水库的山坡上。我们休息了一下,便走到水库边做鱼竿。

水库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美,而是有很多死鱼,很脏。一位叔叔折了几根长长的树枝,然后又找了一条钓鱼绳梆在上面,另一位叔叔给我们把鱼钩固定上去,这就是我们的鱼竿。钓鱼需要鱼饵——蚯蚓。不知是谁从哪挖来的鱼饵,男生纷纷钩上蚯蚓,而我们女生都不敢碰那么恶心的东东,便向大人“求救”。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钓鱼了。我不会抛线,爸爸就来帮我。只见爸爸一甩,线就“老老实实”出去了。我在一旁等鱼上钩,可等了好久都不见“浮标”动,正当我发闷时,浮标动了,我“喜出望外”,但又不知该怎样收线。这时爸爸叫:“赶紧拉线回来啊!”我听了,手忙脚乱地就收了线,一看,是一条小小鱼。这条小小鱼叫“泥沙鱼”——鸭梨似的脑袋,一双圆圆的眼睛,鱼身是褐色的,上面有浅灰色的斑纹,很可爱!接着是朋友琳琳钓上了一条,也是“泥沙鱼”,不过眼睛被钩破了,好可怜!小璇更厉害,和她爸爸钓了好多条鲤鱼和一条罗非鱼,数一数,一共有十几条呢!

后来,聪聪为了钓鱼而不小心滑入水里,还好他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根草,他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上了岸,真险啊!但他裤子全湿了,只得暂时穿叔叔们带来的`泳裤。

玩了好久,我们要回去了,虽然水库那里很脏,但我们还是觉得很好玩,很舍不得离开。

那天我们玩得真开心!

钓鱼记叙事作文2

童年生活充满了快乐和有趣,然而让我觉得最有趣的还算那一次钓鱼了。

钓鱼那天,晴空万里。放学后妈妈对我说,张叔叔要带我去钓鱼,我心里顿时乐开了花,钓鱼可是我近来梦寐以求的事。又因为张叔叔是钓鱼高手,我曾亲眼见他一会儿功夫钓了好多的鱼,从那一刻起。我很想和他学学钓鱼的技术。我心里想:跟着他钓,一定能钓到许多鱼。于是,便飞速跑回家放下书包,便向张叔叔的车跑去。

车到达了湖北的一天门,这里风平浪静,河水轻轻地流着,在这汇聚成一个大水潭,是钓鱼的好地方。张叔叔给我们的鱼竿绑好了鱼钩、鱼漂以及鱼饵,接着,我们各选好地方,便开始钓鱼了。

我选了一个有许多石头的地方,因为书上说:靠近岸边或接近石头的地方鱼多。果然不出所料,刚一放漂,就下沉了,可就是不沉底,不沉底说明没有咬钩。

我心里暗暗地祈祷着:鱼儿,鱼儿快咬钩啊,快咬钩啊!可这鱼儿像是在耍我一样,一会儿咬了,一会儿又松开。

终于!咬钩了,漂子沉下去一直没有上来,我迅速提竿。啊!一条黄辣丁,它正在扭动着身子,尾巴不时上翘,做着垂死挣扎。甭提我有多么高兴啦!我让妈妈帮我从鱼钩上取下鱼,我是不敢取的,因为这种鱼靠近鳃的位置有尖利的刺。

我要再接再厉,争取钓更多的鱼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至今都觉得好笑。我钓了半天,突然浮漂下沉,而且一直没有上来,我以为钓上了一条大鱼,赶紧提竿,但怎么提也提不动,这可把我难住了,只听身旁的张叔叔说:“往后拉,往后拉就能拉出来”。

我听了赶紧往后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拉出来的不是鱼,你猜是什么吗?一只塑料鞋底,我费了那么大的劲,竟钓上一只鞋底,还害我把鱼线弄断了。妈妈和张叔叔他们见状都哈哈大笑起来,也弄得我哭笑不得。

篇13:采茶记叙事作文

昨天,我们去了蒲江采茶。早上,当车开来接我的时候,我一蹦三尺高,太高兴啦!因为起得太早,没啥精神的我一上车,就兴奋起来,和唐馨玥说说笑笑的,直到困得不知不觉睡着了……。突然,车停了下来,我揉了揉眼睛看了看窗外,怎么没有看见茶树?妈妈说:“还没到呢,要等大家都到齐了,我们再前往采茶的地方。”我的精神一下就好了许多,心想:“采茶的地方一定很美吧?”这时,唐馨玥说:“茶又苦又难喝,你还这样期待干嘛呀?”我不慌不忙地说:“才不是呢,茶水刚喝到嘴里是有点苦,但是你仔细品尝的话,是有股回甜味的!”唐馨玥似乎没有听见我的话,还是那样呆呆地望着窗外……。

随着一阵欢呼声,茶园到了。我迫不及待地跳下车,啊,茶园的空气真好啊!隐隐约约还有茶的香味,我陶醉在茶园清新的空气中。接下来活动开始了。第一个项目是参观茶园,让我们对茶树、茶园有个大概的了解。我们班的同学共分成了三个小队,每个小队都以茶的名字命名,我们队就叫“铁观音”队,很有意思吧?

我发现所有的茶树都长得一样高,一排一排的非常整齐,每两排中间都有间隔,像路也不像路,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带着疑问进入第二个项目,也就是今天的重点,采茶喽!采摘前,一位老爷爷来给我们讲解怎么采茶,我心里想,采茶有什么难的?我幻想着自己带着头巾、挎着小竹篮在茶园的样子,呵呵,我都要笑出声来了,根本没有听清楚老爷爷讲了些什么。最后,只听得一声令下,我飞快地奔向茶园。我和妈妈开始全力搜索最好的茶叶,其实我觉得只能算是树叶,茶树的嫩叶,在没有经过制作之前,它们还不是真正的茶叶。我们仔细地在茶树上寻找那些浅绿色的,两厘米左右的嫩芽,茶树上有蜘蛛网,还有些小虫子,我就选那种干净的茶树摘。现在我知道了,茶树整齐划一的高度原来是为了方便人们采茶,中间窄窄的间隔也是为了方便采茶的人在里面穿行的。也许是被人摘过的`原因,我发觉上面的嫩叶很少,反而两旁矮地方的嫩叶比较多,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夸我会观察,我们摘了好多,我心里想,我们“铁观音”队一定会得第一名的!

交茶的时候到了,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都回到了集合的地方,老爷爷也开始逐个鉴定。这时,我突然发现我的茶叶和别的同学不一样!原来,老爷爷教我们采摘的是还没有张开的叶尖,而我和妈妈却采成一片片的小叶子了!我的脸一下就红了,都怪我刚才没有仔细听讲,还有妈妈,她怎么也摘错了呢?妈妈安慰我说:“没关系,我们不都是第一次采茶吗?下次我们就知道了。”

接下来就是茶叶的制作了。我和同学们都围在一口好大的铁锅跟前,一位叔叔把我们采下来的茶叶全部倒进铁锅里。据说这个铁锅是用电来加温的,温度有二百多度呢!只见叔叔用手在锅里不停地翻转茶叶,慢慢地就有一股茶叶的清香飘出来,很好闻。茶叶也不再像刚才那么绿了,慢慢地有些变黄。

下午,我们还做了“茶园寻宝”、“罗马炮架”的游戏。经过我们小组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上一篇:6工厂供电题库六-计算题详解下一篇:激励自己的唯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