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2024-04-12

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精选6篇)

篇1: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报告人:

2018年11月9日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为全面反映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了解存在的问题,对西钢社区及附近居民进行了走访,获得了大量资料。

本次调查范围为西钢三其村老年居民及附近健身老人。调查时点为2018年国庆节,调查对象是抽样范围内城乡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状况、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精神文化生活、社会活动、老龄基层组织和工作等情况。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共获得有效样本量31份,其中城市14份,社区问卷17份。

一、老年人的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显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总体上看,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自身的素质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人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实惠,主要表现在:

1、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增加

近十几年,在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基础上,全国人民的生活迈人了小康阶段,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

2、老年人家庭生活条件改善

2018年,老年人的家庭生活设施较2010年有了显著增加。在城市,2010年8种,其中,自来水拥有率从2010年的93.4%增加到全覆盖,电视机从95.2%增加到全覆盖,洗衣机从70.6%增加到90.60%。除了上述3种外,还增加了煤气、电话、手机、冰箱和微波炉等,天然气拥有率从77.4%上升到96.7%,电话、手机从71.1%上升到96.7%,电冰箱从65.9%上升到100%。

城市老年人家庭平均拥有住房3.32间,户均住房面积达70.3平方米。90.5%的老年人有自己单独的住房。住房制度改革后,66.8%的城市老年人对自己的住房拥有所有权。农村老年人家庭平均住房4.02间,户均住房面积达85.7平方米,90.3%的老年人有自己单独的住房。

3、老年人口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

20100年,老年人的文盲率比2010年大幅度下降。城市老年人的文盲率从2010年的21.6%下降到11.7%,其中,男性的文盲率从19.5%下降到10.8%,女性从23.5%下降到14.3%;在城市,小学程度的比例从33.4%提高到51.8%,初中程度从17.4%提高到27.1%,高中以上程度从20.9%提高到40.6%。老年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进人老年所致,同时,老年文化教育工作不断加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4、老年文体活动比较丰富

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后,老年人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多的追求。老年人最多的闲暇活动是看电视以及广场舞,其次是散步,第三为听广播。其他的闲暇活动老年人也积极参加,如打麻将、打牌、下棋、看电影、听戏、逛公园等。在城市

5、城市老年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虽然大多数城市老年人已经退出了生产领域,但是,由于寿命延长及健康状况的改善,许多老人依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所在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城市中43.8%的人从事过义务劳动,22.5%的人参加过治安活动,30.6%的人参加过对青少年的教育活动。由此表明,他们仍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6、社会救助缓解了特殊群体的经济压力

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困难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老年人的经济救助力度不断加大。老年人中得到政府和集体救助的越来越多。无退休金、健康状况差、独居、高龄、无子女的老人得到的社会救助相对更多一些。‘经济帮助大大缓解了这些弱势群体的经济压力,为他们维持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7、老年人享受到多方面优待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各级政府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在教育、交通、娱乐场所及其他公共设施等方面,向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的优待,如老年公交卡。这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而且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

8、老年人得到许多服务

随着老龄事业的发展,老年活动场地和设施不断增加,方便了老年人的文体活动。老年人居住区附近都有老年活动室。

社区为老服务的发展,方便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目前,社区服务网络己初具规模。城市老年人居住的社区中均有“上门看病”服务。各级组织积极开展为老年人“送温暖”活动,经常深入老年人家庭看望、慰问。

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广泛关注。2018年,城北街道办事处绝大多数基层老龄工作机构都开展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普法宣传工作,对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9、老年人对现实生活状况基本满意

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的经济状况“够用有余”或“大致够用”,“与以前的老职工相比,经济上有了保障”。“与过去的老年人相比,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医疗保障服务方面,从总体上看,老年人感到看病就医还比较方便。绝大多数老年人有良好的家庭关系,认为家庭和睦的,认为子女孝顺的比例都在85%以上。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表示满意或还可以的,达到95%以上。

二、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

1、城市还有一些老年人不能享受离退休金

对于老年人来说,退休金是一个基本的、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是,养老保障制度尚未覆盖所有的老年人。城市老年人中,离退休人员占72.2%;仍在工作的人占0.8%;从未工作和其他人占26.9%,这部分老年人不能享受退休金,他们基本上依靠家庭养老。女性和高龄老人问题尤为突出。

2、参加商业养老保险者少、没有养老储蓄者多

商业养老保险近几年才刚刚发展起来,城市有商业养老保险收入的老年人仅为11.2%,对老年人经济生活的作用微乎其微。由于低收入和多子女,老年人过去长期处于基本温饱状态,大多是收支相抵,所剩无几,所以很少有剩余钱储蓄。

3、普遍担心今后的养老问题

退休金水平普遍偏低,其他收入来源又很有限,因此,在有退休金的老年人中,很多人担心退休金养不了自己。在未就业的老年人中,无退休金或无社会保险金的老年人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最无安全感,担心“没有生活费来源”。

4、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目前我国的养老方式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获得子女的经济支持的老年人不在少数。但是,子女作为主要赡养人的作用正在发生改变。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尊老、养老的传统带来冲击。家庭对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作用正在削弱。

(三)贫困问题亟待解决

1、群体内部贫富悬殊

由于社会转型、城乡差异、所有制差异、体制改革以及文化、历史等诸多原因,在老年人口内部,离休和退休之间、性别之间、所有制之间、有无社会保障的老年人之间收入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2、疾病是贫困的重要原因

老年贫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除了地区差别、体制转型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外,生病是导致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发现:在消费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的老年人中,健康状况差的人较多,而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上的老年人中,健康状况差的较少。健康状况与经济状况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疾病对贫困的影响。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反映经济困难的人较多。

3、子女下岗加重了老年人的生活负担

家庭仍是老年人经济上的重要依托。一般来讲,子女是老年人经济发生困难时首选的依靠对象。但调查发现,在城市,子女的经济状况影响到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水平,有的甚至还需要老年人倒贴。

(四)医疗保障水平不高,社会服务不能满足需求

1.医疗保障水平低,家庭负担重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发病率上升,他们对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他们的支付能力低,可利用的医疗卫生资源极为有限。

2.治病就医是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

在城市,医药费拖欠现象较为突出。除了医疗保障水平低、医药费拖欠外,医疗费上涨快也在影响着老年人看病就医。就医看病的费用增长较快,老年人普遍对看病就医忧心忡忡。老年人普遍反映:“什么都不怕,就怕生病。”

3.家庭照料功能在减弱

在现代化过程中,家庭日趋小型化,老年人的家庭生活照料问题日渐突出。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同时,代际分离趋势也在增强。根据本次调查,老年夫妇以及老年人独自居住的比例在城市里日渐增长。在我国,子女对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子女老人较其他老人会遇到更多的生活困难。不少老年人担心自己生病时无人照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家庭传统的功能已不再能够完全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要了。

4.社会化服务与老年人的需求有很大差距。

调查表明,老年人愿意住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的比例不高,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依然是老年人的主要照料者。

一般来讲,子女是老年人经济发生困难时首选的依靠对象。但调查发现,子女的经济状况影响到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水平,有的甚至还需要老年人倒贴。老年人中很多人都在担心子女下岗。

(五)精神文化生活与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加强。

1.活动场所有限、设施短缺,文体活动参与率低

调查显示,在城市,老年活动场所不仅十分有限,而且分布不均衡,设施短缺,利用率不高。从总体看,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少,文体娱乐活动的参与率低。但对于需要文化、技术、经济条件的活动,如打太极拳、打球、书画、唱歌跳舞、旅游、集邮收藏、学电脑等活动仍有相当需求。

2.有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但需要加以组织和引导

我国目前多数老年人还属于低龄老人,他们的健康状况尚好,可以也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和服务。动员、组织和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进一步发掘老年人的潜力,成为新时期老龄工作的一项新任务。

3.缺乏精神慰藉 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家庭的变化,不仅对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产生影响,而且给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带来冲击。而有配偶老年人中有孤独感的比例较低。由此表明,老年人的精神卫生和精神慰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社会和家庭应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怀。

4.担心子女不孝敬

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文化中,子女对老年人的态度直接影响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经济保障与精神慰藉。从总体看,大多数子女是孝敬父母的,老年人对子女持肯定的态度,但仍有一小部分老人担心子女不孝顺。老年人对于女孝心的担心,从侧面反映了家庭养老中潜在的问题,也表明普遍提高成年子女敬老、养老意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三、对策建议

老年人问题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有些问题日益突出,有些问题初见端倪。按照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未雨绸缪的原则,我们对此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自1999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成立后,中央在老龄工作上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应对措施正在逐步贯彻,应继续狠抓落实。在此基础上,根据这次调查反映的问题,结合贯彻“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以及十九大”精神,课题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贫困老年人的救助工作

1.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贫困老年人救助的投入,凡有条件的地方应加快建立针对老年人特殊困难的专项救助经费,并形成制度。在农村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2.建立和推行依靠社会各阶层和社会力量认助、认养、认捐特困老年人的制度,逐步建立起政府和民间相结合的特困老年人救助体系。建议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把动员社会力量、救助贫困老年人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推动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各地老年基金会的指导,发挥民间团体的积极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筹集更多的救济资金。

3.建立鼓励社会力量救助的激励机制。对在贫困老年人救助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注意培养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他们的经验,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定期开展表彰活动。

(二)进一步完善城市养老保障制度

1.加快立法进程。在完善城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国家应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扩大保险覆盖面,加大资金征缴力度,使上述新制度不断巩固和完善。

2.在巩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应采取措施推动补充养老保险的建立与完善,适当降低退休金的替代率,切实保证老年人养老金的增长与社会发展同步。

3.社会养老保障与自我保障相结合。提倡个人养老储蓄,从年轻时就树立起自我养老意识,为自己今后的养老做好经济和物质上的储备。

(四)继续加强对老年人的医疗和照料服务

1.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卫生资源相接合,推进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部分卫生资源向社区的转移,逐步完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配置比例,增强社区老年卫生服务供给能力。

2.在卫生资源缺乏,且没有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的地方,当地人民政府有责任按区域卫生规划及配备标准进行卫生资源调整,举办或委托举办社区老年卫生服务机构。

3.把促进人群健康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人手,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推进各项有益老年期健康的文体活动,发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帮助老年人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4..建立社区照料服务网络。发展为老服务事业,增加服务照料内容,尽可能地满足老年人对设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加强对社区内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各单位的老年服务设施应面向社会,提高使用率,尽可能地向所有老年人开放。’

5.要重视高龄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现在应着手研究、建立高龄老人的照料保险。加强老年医学基础研究,高等医学院校应设置老年医学和老年护理专业。

(五)重视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经常组织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集体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和广播媒介办好老年节目的目标。

2.积极发展老年大学(学校)。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搞好老年教育。

3.寻找适合老年人思想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探索在新形势下开展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4.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敬老道德规范,将敬老道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写进教材;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加入到为老年人服务的志愿者行列;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o

5.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老年人在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根据社会需要和自愿量力的原则,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活动,引导老年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6.充分发挥老年群众组织的作用。支持老年人自愿建立文化学习、娱乐、健身、互助服务和调解等织,在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和社区老龄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群众活动。老年人协会老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关部门应加强研究,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行为,加强管理,进步发挥其在老龄事业中的积极作用。

7、开展敬老老模范单位和个人评比表彰活动,逐步建立制度化的奖励机制,调动各方面支持参与老龄工作的积极性。

通过本次调查,对周边局部地区的老年人生活状况有了相对了解,他们所担忧的,也许也是我们以后需要担忧的,既是我们需要解决的。

篇2: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责任编辑:山东省老年学学会

发布日期:2008-12-21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总报告

为全面反映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了解存在的问题,给制定老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委托其所属的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承担并启动了由民政部申报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项目。这是第一次由国家拨专款并以政府名义进行的全国性老年人口状况调查。调查得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获得了丰资料。

本次调查涉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的160个市(县)、640个街道(乡)、2000个居委会(村)。调查时点为2000年12月1日,调查对象是抽样范围内城乡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调查问卷分城市问卷、农村问卷和城乡社区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状况、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精神文化生活、社会活动、老龄基层组织和工作等情况。调查采用分层配额系统随机抽样方法(2),共获得有效样本量20225份(3),其中城市10171份,农村10084份。获得社区问卷160份,其中城市80份,农村80份。

一、老年人的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显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随着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从总体上看,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自身的素质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人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实惠,主要表现在:

1、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增加

近十几年,在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基础上,全国人民的生活迈人了小康阶段,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根据2000年调查(4),城市老年人的年平均收入达到8496元,较1992年的(5)2053元增长了3.1倍;农村老年人达到2232元,较1992年的832元增长了1.7倍。

2、老年人家庭生活条件改善

2000年,老年人的家庭生活设施较1992年有了显著增加。在城市,老年人家庭生活设施拥有率1992年达到50%的有自来水、电视机、电风扇和洗衣机等4种;2000年增加到8种,其中,自来水拥有率从1992年的92.0%增加到2000年的93.4%,电视机从88.2%增加到95.2%,电风扇从77.3%增加到78.3%,洗衣机从51.5%增加到70.6%。除了上述4种外,还增加了煤气、电话、电冰箱和室内厕所,煤气拥有率从49.9%上升到77.4%,电话从7.6%上升到71.1%,电冰箱从46.6%上升到65.9%,室内厕所从38.0%上升到68.9%。

在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设施拥有率达到50%的有电视机和电风扇2种,其中,电视机拥有率从1992年的47.4%上升到2000年的76.0%,电风扇从44.3%上升到52.1%。同时,自来水拥有率大幅度增长,从0.9%上升到39.2%。

城市老年人家庭平均拥有住房3.32间,户均住房面积达70.3平方米。90.5%的老年人有自己单独的住房。住房制度改革后,66.8%的城市老年人对自己的住房拥有所有权。农村老年人家庭平均住房4.02间,户均住房面积达85.7平方米,90.3%的老年人有自己单独的住房。

3、老年人口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

2000年,老年人的文盲率比1992年大幅度下降。城市老年人的文盲率从1992年的41.2%下降到28.4%,其中,男性的文盲率从19.5%下降到10.8%,女性从61.3%下降到46.7%;农村老年人的文盲率从74.4%下降到57.3%,其中,男性的文盲率从53.3%下降到37.3%,女性从93.4%下降到81.5%o在城市,小学程度的比例从26.8%提高到33.4%,初中程度从15.5%提高到17.4%,高中以上程度从16.5%提高到20.9%。在农村,小学程度从20.1%提高到35.7%,初中程度从4.4%提高到5.5%,高中以上程度从1.2%提高到1.5%。老年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进人老年所致,同时,老年文化教育工作不断加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4、老年文体活动比较丰富

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后,老年人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多的追求。老年人最多的闲暇活动是看电视,城市达到91.0%,农村为78.4%。其次是散步,城市为79.1%,农村为59.7%。第三为听广播,城市为48.7%,农村为40.2%。其他的闲暇活动老年人也积极参加,如打麻将、打牌、下棋、看电影、听戏、逛公园等。在城市,老年人读书看报的达到45.1%,种花养宠物的达到35.1%,做保健操的达到19.0%。经常或偶尔到老年活动室活动的老年人在城市为21.9%,农村为9.1%;到运动场所活动 的老年人在城市为22.0%,农村为4.1%。近几年,城市老年人的闲暇生活还增加了新内容,如有8.8%的人外出旅游,1.2%的入学电脑。

5、城市老年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虽然大多数城市老年人已经退出了生产领域,但是,由于寿命延长及健康状况的改善,许多老人依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所在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城市中23.8%的人从事过义务劳动,12.5%的人参加过治安活动,10.6%的人参加过对青少年的教育活动,7.3%的人参加过志愿者组织,7.7%的人参加过互助组织。由此表明,他们仍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6、社会救助缓解了特殊群体的经济压力

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困难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老年人的经济救助力度不断加大。老年人中得到政府和集体救助的,在城市为4.8%,农村为10.4%。无退休金、健康状况差、独居、高龄、无子女的老人得到的社会救助相对更多一些。在城市,80岁以上老年人获得高龄老人补贴的达到4.2%;获得特困老人补贴的达到1.3%o‘经济帮助大大缓解了这些弱势群体的经济压力,为他们维持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7、老年人享受到多方面优待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各级政府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在教育、交通、娱乐场所及其他公共设施等方面,向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的优待。如在城市,43.3%的老年人已经获得《老年人优待证》,在高龄老人中,这一比例达到60.2%。这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而且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

8、老年人得到许多服务

随着老龄事业的发展,老年活动场地和设施不断增加,方便了老年人的文体活动。老年人居住区附近有老年活动室的,城市达到52.3%,农村达到20.6%;有运动场地的,城市达到41.8%,农村为14.4%;有老年大学的,城市达到22.1%,农村为5.1%。

社区为老服务的发展,方便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目前,社区服务网络己初具规模。城市老年人居住的社区中有“上门看病”服务的达到43.4%,“上门做家务”的达到40.8%,“上门护理”服务达到33.8%。在所调查的城市,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的达到85.0%,建立了日间托老所的达到38.8%。在农村,有“上门看病”服务的占64.9%。

各级组织积极开展为老年人“送温暖”活动,经常深入老年人家庭看望、慰问。在城市老年人中,单位派人来看望过的占28.9%,街道看望过的占22.9%。在农村老年人中,村里派人来看望过的占20.1%。

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广泛关注。2000年,绝大多数基层老龄工作机构都开展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普法宣传工作,在所调查的城市已达到93.8%,农村达到96.3%,对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9、老年人对现实生活状况基本满意

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的经济状况“够用有余”或“大致够用”,其中,城市达到78.4%,农村达到61.0%。城市老年人中,69.1%的人认为“与以前的老职工相比,经济上有了保障”。农村老年人中,83.6%的人认为“与过去的老年人相比,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医疗保障服务方面,从总体上看,老年人感到看病就医还比较方便,在城市为78.5%,在农村为74.4%。绝大 多数老年人有良好的家庭关系,认为家庭和睦的,在城市达到98.6%,农村达到94.8%;认为子女孝顺的,城市达到79.0%,农村达到73.2%。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表示满意或还可以的,城市达到89.9%,农村达到88.5%。

二、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

1、城市还有一些老年人不能享受离退休金

对于老年人来说,退休金是一个基本的、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是,养老保障制度尚未覆盖所有的老年人。城市老年人中,离退休人员占72.2%;仍在工作的人占0.8%;从未工作和其他人占26.9%,这部分老年人不能享受退休金,他们基本上依靠家庭养老。女性和高龄老人问题尤为突出。男性不能享受退休金的比例为10.8%,女性高达43.9%;60~79岁低龄老人不能享受退休金的比例为25.0%,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到50.6%。

2、参加商业养老保险者少、没有养老储蓄者多

商业养老保险近几年才刚刚发展起来,城市有商业养老保险收入的老年人仅为3.2%,对老年人经济生活的作用微乎其微。由于低收入和多子女,老年人过去长期处于基本温饱状态,大多是收支相抵,所剩无几,所以很少有剩余钱储蓄。城市老年人中,仅有25.8%的人为养老进行了储蓄,他们中50.0%的人认为这笔钱不够养老所需,其中,男性老人认为不够养老的为45.2%,女性老人为57.5%。

3、普遍担心今后的养老问题

退休金水平普遍偏低,其他收入来源又很有限,因此,在有退休金的老年人中,40.3%的人担心退休金养不了自己,其中,国营企业的退休人员有 这种担心的占45.0%,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担心比例达到47.0%。在未就业的老年人中,无退休金或无社会保险金的老年人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最无安全感,担心“没有生活费来源”的比例达到52.7%。

(二)农村养老问题突出

1、农村老龄化程度高

我国老年人口中2/3居住在农村,农民的养老问题始终是老龄工作的首要问题乙在现代化过程中,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陆续流人城镇,造成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镇为9.68%,农村达到10.92%。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提高,使农民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

2、土地不足以养老

长期以来,土地是农村老年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他们在土地上从事生产劳动,直到丧失劳动能力为止。如今,农村老年人从土地中获得的经济收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调查,我国农村老年人的人均占地为1.97亩,扣除农业生产性支出后,当年从土地中获得的年人均纯收人为433元,仅占农村老年人全年总收入的19.4%。显而易见,农村的老年人已经不能完全依靠土地来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事实上,农村老年人必须尽可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晚年的经济收入,只有在年老体弱时,才依靠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赡养。

3、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没有建立

在农村,除了极少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绝大多数地区尚未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根据本次调查,农村享受退休金的老年人只占5.5%,有乡镇 企业养老补贴的仅为0.4%。因此,有48.8%的老年人在继续从事生产劳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仍在劳动的达16.3%。许多老人是为了生计而不得不继续劳动。由于缺乏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城市形成巨大反差。他们的消费水平低,生活贫困者也多。在城市化过程中,在农村尽早建立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政策问题。

4、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目前我国的养老方式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城市中,获得子女的经济支持的老年人为38.0%,而农村老年人达到64.3%。但是,子女作为主要赡养人的作用正在发生改变。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尊老、养老的传统带来冲击,青年人孝敬、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不断淡化,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家庭对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作用正在削弱,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又未建立,一旦子女不承担养老责任,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将陷入困境。许多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来源表示了担忧,老年人中认为自己的经济没有保障的,农村达到45.3%,城市为26.3%。在解决养老问题、保障基本生活方面,农村比城市更为紧迫。

(三)贫困问题亟待解决

1、群体内部贫富悬殊

由于社会转型、城乡差异、所有制差异、体制改革以及文化、历史等诸多原因,在老年人口内部,城乡之间、离休和退休之间、性别之间、所有制之间、有无社会保障的老年人之间收入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突出表现在:(1)城市老年人人均月收人为708元,农村为186元。

(2)城市离退休老人的月平均水平为904元,而从未工作的老人月平均水平仅为174元。

(3)离休金月平均水平为1176元,退休金为618元。(4)男性老人的月平均离退休金为724元,女性为527元。

(5)党政机关的月平均离退休金为1010元,事业单位为936元,国有企业为610元,集体企业只有387元。

老年人口不同群体之间在消费水平上的差异也很显著。城市老年人的月平均支出为727元,农村老年人只有190元。

2、疾病是贫困的重要原因

老年贫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除了地区差别、体制转型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外,生病是导致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发现:在消费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的老年人中,健康状况差的人较多,在城市为30.2%,在农村为34。7%;而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上的老年人中,健康状况差的比例,在城市为20.8%,在农村为25.3%。

健康状况与经济状况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疾病对贫困的影响。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反映经济困难的人较多,在城市为37.0%,在农村为58.0%;而其他人反映经济困难的,在城市为17.2%,在农村为31.9%。

一年内健康变差的老年人反映经济困难的比例也较高,在城市达29.5%,在农村,达到49。0%;其他人反映经济困难的比例,在城市只有16.2%,在农村为28.6%。

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欠债的比例也较高,在城市为15.1%,在农村为 26.6%;而健康状况好或一般的债比例,在城市只占10.7%,在农村为17.4%。

3、子女下岗加重了老年人的生活负担

家庭仍是老年人经济上的重要依托。家庭成员的支持量占老年人人均收入的比重,在城市为17.9%,在农村达到30.9%。农村女性老人在经济上对家庭的依赖更强,家庭的支持量占收入的35.4%。

一般来讲,子女是老年人经济发生困难时首选的依靠对象。但调查发现,在城市,子女经济状况有些困难的老年人占39.1%,经济十分困难的占13.7%。子女的经济状况影响到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水平,有的甚至还需要老年人倒贴。55.0%的城市老年人家中有下岗子女‘6)。在城市有子女的老年人中,71.5%的人担心子女下岗。

(四)医疗保障水平不高,社会服务不能满足需求

1.医疗保障水平低,家庭负担重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发病率上升,他们对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他们的支付能力低,可利用的医疗卫生资源极为有限,城乡差异显著。享受公费医疗的老年人在城市为60.8%,农村仅为3.0%。医疗保障水平的差异导致城乡老年人医疗费用支出相差悬殊,城市老年人的医疗支出年平均为1664元,而农村老年人仅为422元,只是城市的四分之一。由于缺乏医疗保障,老年人不得不依赖于家庭,在老年人的医疗费支出中由老人的子女或亲属负担的,城市为15.7%,农村为47.4%。

2.治病就医是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

在城市,医药费拖欠现象较为突出。在享受医疗保障的老年人中,39.6%的人存在医药费拖欠问题,他们手中人均未报销的医药费达893元。国有企业的老年人医药费拖欠的比例达到41.5%。集体企业拖欠的金额最高,尚未报销的医药费人均为1040元。除了医疗保障水平低、医药费拖欠外,医疗费上涨快也在影响着老年人看病就医。就医看病的费用增长较快,老年人普遍对看病就医忧心忡忡。许多人担心生病没钱治病,在城市有这种担心的比例为57.0%,农村为50.2%。老年人普遍反映:“什么都不怕,就怕生病。”

3.家庭照料功能在减弱

在现代化过程中,家庭日趋小型化,老年人的家庭生活照料问题日渐突出。2000年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4人,比1990年人口普查时的3.96人减少了0.52人。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同时,代际分离趋势也在增强。根据本次调查,老年夫妇以及老年人独自居住的比例,在城市为37.3%,农村为32.9%。其中,独居的老年人,在城市为6.6%,农村为7.6%;女性老人独居的在城市达到13.6%,农村达到11.8%;高龄老人独居的在城市达到18.9%,农村达到13.9%。

在我国,子女对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无子女的人,城市为1.0%,农村为2.0%;低龄老人的比例为1.5%,高龄老人的比例为2.1%。无子女老人较其他老人会遇到更多的生活困难。不少老年人担心自己生病时无人照料,其中,城市为40.8%,农村为38.8%。独居老人担心生病无人照料的比例在城市为50.4%,在 农村为48.3%。无子女老人的照料问题最突出,担心无人照料的比例在城市达到68.9%,在农村达到69.4%。

68.4%的城市老人和69.3%的农村老人同意“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说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家庭传统的功能已不再能够完全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要了。4,社会化服务与老年人的需求有很大差距。

目前,城市10.1%、农村10.8%的人反映看病不方便。城市老年人所在社区能提供“帮助日常购物”的比例为10.5%;有“老年饭桌或送饭”服务的为8.7%。农村的社区服务几乎处于空白,有“上门护理”的社区仅为4.4%;“上门做家务”仅为4.1%。

调查表明,老年人愿意住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的比例不高,城市为19.9%,农村为15.5%。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依然是老年人的主要照料者。对于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来说,城市老年人有62.9%主要由子女或孙子女照料,农村这一比例达到80.2%。在城市,由保姆照料的占15.5%,由居委会或养老机构提供照料的仅占0.2%。

在农村达到30.9%。农村女性老人在经济上对家庭的依赖更强,家庭的支持量占收入的35.4%。

一般来讲,子女是老年人经济发生困难时首选的依靠对象。但调查发现,在城市,子女经济状况有些困难的老年人占39.1%,经济十分困难的占13.7%。子女的经济状况影响到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水平,有的甚至还需要老年人倒贴。55.0%的城市老年人家中有下岗子女‘6)。在城市有子女的老年人中,71.5%的人担心子女下岗。

(五)精神文化生活与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加强。

1.活动场所有限、设施短缺,文体活动参与率低

调查显示,在城市,老年人生活的社区内没有老年人活动室的占47.7%,没有运动场所的占58.2%,没有老年大学的占77.9%。在农村,没有老年人活动室的占79.4%,没有运动场所的占85.6%,没有老年大学的占94.9%。老年活动场所不仅十分有限,而且分布不均衡,设施短缺,利用率不高。

从总体看,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少,文体娱乐活动的参与率低,城乡差别大。在调查的16项文体活动中,老年人经常参加的比例不足半数的高达14项。对于需要文化、技术、经济条件的活动,如打太极拳、打球、书画、唱歌跳舞、旅游、集邮收藏、学电脑等活动,城乡老年人的参与率均不足10.0%。农村读书看报的比例只有10.0%,做保健操的比例只有1.8%。参加老年大学的,城市仅为1.6%,农村仅为0.2%。

2.有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但需要加以组织和引导

我国目前多数老年人还属于低龄老人,他们的健康状况尚好,可以也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和服务。根据调查,表示愿意给生活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至少一种服务的,在城市为61.4%,在农村为81.3%;愿意代表老年人向上级反映困难的,在城市为50.4%;在农村为52.9%;愿意组织老年人开展娱乐活动的,在城市为30.8%,在农村为37.8%。动员、组织和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进一步发掘老年人的潜力,成为新时期老龄工作的一项新任务。

3.缺乏精神慰藉

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家庭的变化,不仅对老年人的物质生 活产生影响,而且给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带来冲击。城市有5。9%的老年人感到不幸福,农村则高达10.2%o另外,城市有24。2%的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在农村则达到35。1%o在独居的老年人中经常感到孤独的比例在城市为43,8%,在农村为55.0%。由于缺少诉说对象,无配偶的老人有孤独感的比例,城市达到37.9%,农村达到45.8%o而有配偶老年人中有孤独感的比例较低,在城市为18.2%,在农村为27.8%。由此表明,老年人的精神卫生和精神慰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社会和家庭应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怀。

4.担心子女不孝敬

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文化中,子女对老年人的态度直接影响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经济保障与精神慰藉。从总体看,大多数子女是孝敬父母的,老年人对子女持肯定的态度,但仍有一小部分老人反映子女不孝顺,其中,城市为1.2%,农村为1.9%。还有一些老人担心子女不孝,其中,城市为29.7%,农村为33.8%。老年人对于女孝心的担心,从侧面反映了家庭养老中潜在的问题,也表明普遍提高成年子女敬老、养老意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5.部分老年人在宗教活动中寻求精神寄托

调查发现,精神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许多老年人在宗教活动中寻求精神寄托。老年群体中信仰宗教的人在城市达到15.7%,在农村达到15.4%。男性老年人中,信教的在城市为8.9%,在农村为12.3%。性老年人中,信教的在城市为22.8%,在农村为19.2%o甚至在老年中共党员中,也有小部分人信教,城市为4.2%,农村为9.5%。无配偶和独居 老人在心理上最没有精神寄托,因此参加宗教活动中的人也最多。城市无配偶老年妇女信教的人达25。8%,独居者中信教的人达到22。3%。关心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加强老年人的文化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目前老龄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六)基层老龄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薄弱

老年人协会是重要的基层老年群众组织。本次调查显示,老年人参加老年人协会活动的比例不高,偶尔参加或经常参加老年人协会活动的城市老年人仅有15.3%,农村仅有14.0%。老年人协会在农村老龄工作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却得不到承认,迄今为止尚不具有社团登记的条件,相关部门也很难依法对其进行管理。

在城市,老年人所在街道有维权小组的仅为15.0%,农村更少,老年人所在行政村有维权小组的仅为8.3%,很难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我国的基层老龄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在城市,每万名老年人口中有专(兼)职老龄工作人员仅1.4人,在农村,专职老龄工作人员更少。老龄工作机构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的作用亟待发挥。

三、对策建议

老年人问题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有些问题日益突出,有些问题初见端倪。按照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未雨绸缪的原则,我们对此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自1999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成立后,中央在老龄工作上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应对措施正在逐步贯彻,应继续狠抓落实。在此基础上,根据这次调查反映的问题,结合贯彻“十六大” 精神,课题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贫困老年人的救助工作

1.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贫困老年人救助的投入,凡有条件的地方应加快建立针对老年人特殊困难的专项救助经费,并形成制度。在农村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2.建立和推行依靠社会各阶层和社会力量认助、认养、认捐特困老年人的制度,逐步建立起政府和民间相结合的特困老年人救助体系。建议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把动员社会力量、救助贫困老年人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推动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各地老年基金会的指导,发挥民间团体的积极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筹集更多的救济资金。

3.建立鼓励社会力量救助的激励机制。对在贫困老年人救助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注意培养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他们的经验,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定期开展表彰活动。

(二)重视农村养老问题

1.贯彻落实“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精神,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鼓励农民购买商业保险和人寿保险,有条件的经济发达地区应积极建立和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在税费改革中减免农村老年人的纳税负担。建议推广山东省在税费 改革中对70岁以上老年人“免征新增农业税及附加”,“不承担村级公益事业出资业务”,“免交乡村公益事业金”,老年人“不承担筹劳任务”,“凡改革前不承担‘三提五统’的,改革后也不缴纳乡村公益事业金”。从政策上体现对老年人的关爱。

3.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建立村级或乡级老龄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或养老基金,用于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和特困老年人的救助以及老年人的养老补贴。改善农村敬老院的条件,逐步将单一的敬老院改造成为集居住、学习、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的老年福利服务中心。

4.巩固家庭养老基础。通过签订赡养协议书等形式,强化家庭养老的功能。同时,制定相关的监督机制和制约措施,切实保障老年人受赡养的权利。

5.加强对农村老龄问题的研究。对农村老龄工作中一些事关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国家应组织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在进行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三)进一步完善城市养老保障制度

1.加快立法进程。在完善城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国家应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扩大保险覆盖面,加大资金征缴力度,使上述新制度不断巩固和完善。

2.在巩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应采取措施推动补充养老保险的建立与完善,适当降低退休金的替代率,切实保证老年人养老金的增长与社会发展同步。

3.社会养老保障与自我保障相结合。提倡个人养老储蓄,从年轻时就树立起自我养老意识,为自己今后的养老做好经济和物质上的储备。

(四)继续加强对老年人的医疗和照料服务

1.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卫生资源相接合,推进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部分卫生资源向社区的转移,逐步完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配置比例,增强社区老年卫生服务供给能力。

2.在卫生资源缺乏,且没有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的地方,当地人民政府有责任按区域卫生规划及配备标准进行卫生资源调整,举办或委托举办社区老年卫生服务机构。

3.把促进人群健康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人手,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推进各项有益老年期健康的文体活动,发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帮助老年人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4..建立社区照料服务网络。发展为老服务事业,增加服务照料内容,尽可能地满足老年人对设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加强对社区内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各单位的老年服务设施应面向社会,提高使用率,尽可能地向所有老年人开放。’

5.要重视高龄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现在应着手研究、建立高龄老人的照料保险。加强老年医学基础研究,高等医学院校应设置老年医学和老年护理专业。

(五)重视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以“星光计划”为契机,增加老年文化体育设施。经常组织开展老 年人喜闻乐见的集体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和广播媒介办好老年节目的目标。

2.积极发展老年大学(学校)。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搞好老年教育。国家要切实增加对老年教育的投入,实现在2010年前建成我国终生教育体系。

3.寻找适合老年人思想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探索在新形势下开展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福建省在做老年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寓教于学、寓教于助、寓教于乐、寓教于管”的新形式,采用经常组织老年人学习理论,坚持正面教育,认真研究、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建立老年党支部,加强对老年党员管理等办法,将思想教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建议推广其经验,把工作做深做细。

4.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敬老道德规范,将敬老道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写进教材;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加入到为老年人服务的志愿者行列;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o

5.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老年人在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根据社会需要和自愿量力的原则,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活动;积极推动近期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银龄行动”,组织和倡导东部相对发达地区的老年知识分子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的建设,引导老年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六)大力加强基层老龄工作

1.加强老龄工作机构,配足专职干部,适当增加经费投入,保证老龄 工作的正常进行。老龄工作重点在基层,基层老龄工作机构一定要加强。县一级很关键,老龄工作机构一定要配强配好。街道办事处应配备1-2名专职老龄工作人员,行使政府职能,对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进行规划、指导和管理。老龄事业的经费应建立按老年人口数量确定经费的机制。加强对老龄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2.增加《老年法》的执法力度。国家应进一步明确各级老龄机构在贯彻执行《老年法》中的职责,充分发挥各级老龄办在贯彻实施《老年法》中的督促、检查和协调作用。

3.充分发挥老年群众组织的作用。支持老年人自愿建立文化学习、娱乐、健身、互助服务和调解等织,在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和社区老龄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群众活动。老年人协会老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关部门应加强研究,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行为,加强管理,进步发挥其在老龄事业中的积极作用。

4、开展敬老老模范单位和个人评比表彰活动,逐步建立制度化的奖励机制,调动各方面支持参与老龄工作的积极性。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课题组 注释:

(1)调查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第一层抽样单位为省级;第二层抽样单位为市、县级,在每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随机抽取4个县和4个市;第三层抽样单位为乡和街道,在被抽取的每个县、市内,随机抽取16个乡和16个街道;笫四层抽样单位是居委会(村),在被抽取的乡和街道等距抽取50个居委会(村);第五层被抽取的居委会(村)中等距抽10户老人。在被抽取的乡和街道当中,确定老年人家庭户抽样框。访问员按规定时间入户填写调查问卷,经复核送交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进行分类、录入、扫描、分析。上述程序,符合国家专业调查的要求。

(3)在被调查的老年人口中,60-69岁占58.1%,70-79岁占33.3%,80岁以上占8.6%。男性占53%,女性占47%。(4)以下使用的数据为实际调查结果。

篇3: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信息需求,信息服务,服务模型

社区信息服务 (Community Information Service) 的重点是人们面临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包括了“生存信息”如住房、保健、收入、法律保护等;和“居民活动信息”如社交活动以及参与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信息。中国的社区信息服务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 民政部提出在城市中开展社区服务工作;90年代初, 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 社区信息网络的建设与信息服务才开始逐渐引起重视。

为了向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更好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笔者申报了《城市社区老年人信息需求及服务研究》的课题, 并成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 笔者采用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武汉市15个社区老年人信息需求与信息服务问题进行了实地深入了解。为了更客观全面地了解这些社区信息服务方式的效果, 笔者选取了其中7个社区服务中心: (汉口万松园社区、汉口花园小区、卓刀泉生活小区、武汉理工高教宿舍区、洪山区珞南路武珞社区、汉阳区二桥街社区以及武汉市汉阳区建桥街大桥社区) 进行了工作采访。最后, 综合分析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和采访笔记, 我们得出了城市社区现有的信息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提出意见。

一、城市社区老年人信息需求及信息服务现状

(一) 信息需求

通过采集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 我们将老年人的信息需求归纳为四类, 分别为:关于日常生活的信息需求, 医疗、法律、福利等信息需求, 休闲娱乐类信息需求, 以及老年人自我实现的信息需求。

在日常生活信息中的需求中, 32.41%和27.82%的老人对物价信息和食品安全表示出了强烈的渴求, 剩余的按照比例大小排列分别是服饰潮流、出行安全、老年公寓、社区管理以及日常护理。而在医疗、养老、法律信息需求方面, 我们将之细化成环境气候、社会福利政策、养老、法律权益、医院看病、医疗保障以及医学保健知识等, 其中除了环境气候类信息需求所占比例最多 (23.71%) , 其余都分布比较均匀 (12%左右) 。武汉市老年人在休闲娱乐信息需求方面对宗教信仰的需求仅占了整体的3.88%, 而对出行旅游和社区文化休闲活动信息的需求比例高达30.62%和31.01%, 剩余的社交需求比例约19%。自我实现方面的信息需求方面, 有39.13%的老年人对兴趣发展类信息有需求, 包括绘画、跳舞、唱歌、下棋等适合老人发展的兴趣爱好, 21.74%的老年人表示需要再就业方面信息。

(二) 信息服务

通过笔者的走访观察和对社区工作委员会的采访, 我们武汉市现有的社区信息服务方式做了一个大的分类, 分别是传统型信息服务和现代型信息服务。传统型中最为常见的是文献型信息服务, 主要以布告栏、宣传册等纸质文献为载体。此外, 讲座培训性信息服务也是通过传统手段传播学术、专业型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而广播型信息服务这一方式由于其所属小区的特殊性只在很少数部分社区有使用。现代型信息服务即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 笔者将其细分成面对面咨询型信息服务、数字多媒体型信息服务、互联网型信息服务三类。这些新型的服务手段主要用来帮助社区提供更个性化、高效率的信息服务。

二、城市社区老年人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通过走访调查各个社区, 我们发现, 虽然社区针对老年人提供了多种信息服务, 但部分服务并未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且效率不高。经过分析, 我们认为目前武汉市社区针对老年人的信息服务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 信息服务内容类别较少

根据我们调查得出的老年人信息需求数据, 可看出老年人的信息需求类型多且需求程度不一。然而, 社区在实施信息服务前, 对老年人信息需求调研分析很少, 忽略了老年人十分需要的一些信息内容。在面对面访谈中, 我们了解到老年人在关于老年公寓或者老年日常家庭服务方面的信息有很高的需求, 但却得不到满足。另外, 在日常生活信息方面社区信息服务也较少涉及, 如物价、食品安全以及出行安全等。

(二) 社区针对老年人的信息服务宣传不够

在我们走访调查的15个社区里, 老年人使用社区信息服务的我们在走访调查后得出了老年人常用的社区信息服务方式及使用率:社区信息服务网站21.6%;面对面咨询服务81.7%;社区宣讲、讲座34.7%;社区广播17.2%;社区公告栏56.7%;报纸订阅4.5%。因而得出, 老年人所了解和经常使用的信息服务主要集中在传统和基本的社区信息服务方式, 社区信息服务网站等现代化服务方式使用人数较少。这主要是由于社区宣传不够, 导致老年人对社区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服务缺乏了解。

(三) 信息服务方式缺乏多样性

目前, 武汉市社区信息服务方式以传统信息服务方式为主, 辅以现代信息服务, 服务方式较为落后且缺乏多样性。传统信息服务虽然有一定的可用性, 但在便捷性与地域限制方面无法与互联网信息服务方式相比。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武汉市社区可以借鉴现代信息服务方式来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三、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 并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 我们结合未来城市社区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社区信息服务改进的具体措施和一个较为完善的信息服务模式。

(一) 增加个性化信息服务内容

社区工作人员应从实际出发, 从老年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去了解本社区老年人群的信息需求。通过与本社区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 定期与社区中的老年人进行座谈讨论, 鼓励他们积极向社区服务中心提出意见和建议, 帮助完善并增设信息服务内容。对于社区中的空巢或孤寡老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社区应该根据老年人反馈的信息需求, 增加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内容。

(二) 改进社区信息服务方式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 集成了智慧物业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智慧养老服务、智慧家居服务的智慧型社区将会是社区发展的趋势, 它能给社区居民带来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服务。因此, 应对这一发展趋势, 我们提出了一些武汉市社区面向老年人的信息服务改进的具体措施。

1、设立专业化社区信息系统管理部门

社区服务中心应建立专门的社区信息系统管理部门, 对社区的网站、信息资源和数据进行维护管理。目前大多数社区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 多是由1到2名有网络技术基础的技术人员进行网站建设, 网站的设计, 相关模块的服务并不完善。因此, 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完善网站建设和数据库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2、加强社区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

目前, 社区居民包括社区老年人对信息的需求更加多样化, 这要求社区加快建立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集成各个管理子系统, 在社区人员档案管理、医疗卫生信息管理、公共设施利用等方面进行集成管理, 让社区管理更加便捷和开放。社区管理人员能通过智能化的系统对该社区的老年人进行全方面跟踪和了解。

3、倡导并帮助每一位老年人使用社区现代化信息服务

目前, 社区的信息服务系统终端仅限于社区服务中心和网站, 还没有覆盖到每一位老人。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 老年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为广播电视 (36.05%) 、纸质文献资料 (19.82%) 、与他人交流 (27.44%) 和网络渠道 (14.92%) 。可以看出老年人主要的信息获取方式来自于电视和广播, 但也有较多老年人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这一结果说明, 虽然有部分老年人已经能够使用网络来查询信息, 但计算机、移动终端等产品在老年人群中的普及率并不高。因此, 社区可以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向老年人介绍社区现代信息服务的使用方法, 以减少他们使用这些只能信息服务的障碍。

(三) 完善社区老年人信息服务模式

目前武汉市社区信息服务模式有许多不足, 比如信息服务内容重复、效率低、需求与服务不匹配等。因此, 我们从老年人的主动信息需求出发, 针对目前老年人实际的信息需求为社区提出了一个较理想的服务模型, 如图1。该模型建立在社区智能化信息系统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已经基本完善, 老年人已基本会使用互联网的基础上, 是一个通过社区到老年人, 老年人到社区的双向闭循环信息服务实施以及信息反馈的模型。 (见图1)

1、社区→老年人:社区信息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即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及面对面咨询服务。社区首先将信息通过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在互联网上, 这个过程覆盖了社区网站、移动APP、社区数字多媒体设备等。然后根据服务效果对信息进行二次筛选, 其中社区生活信息结合纸质型信息服务方式进行二次发布, 而知识型信息则结合讲座培训型服务方式进行信息服务。而除此之外的其他信息主要以智能终端为载体进行传播, 对于难以通过互联网获取的信息, 如福利政策变动及解读等, 则采用面对面信息咨询的方式进行服务, 由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专业的针对老年人的信息咨询服务。

2、老年人→社区:当社区通过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信息需求时, 他们可以前往社区服务中心进行面对面人工咨询, 并通过互联网以及咨询中心两个途径进行信息反馈, 提出他们的需求及建议。咨询服务中心作为社区服务中心与老年人的联系部门, 负责将老年人经常咨询的问题和反馈的意见收集并且筛选, 反映至社区服务中心, 再经由社区服务中心通过各种方式向老年人提供信息服务。

四、结语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 城市社区老年人不断增加的背景下, 如何高效开展社区信息服务以满足社区老年人们各方面信息需求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全面深入了解老年人的信息需求是开展社区信息服务的前提, 调查结果表明, 老年人主要还是依赖于传统的信息方式, 这不仅与社区服务中心的管理、信息服务模式有关, 还与老年人接收信息的习惯和政府政策有关。因此, 必须通过老年人、社区服务中心、政府部门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来改善城市社区老年人的信息服务, 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晓敏.社区信息服务体系有关问题的研究[J].情报科学, 2003, 04:370-372+397.

篇4: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1.主观幸福感的涵义

西方心理学对幸福感的研究由来已久,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Arkoff(1968)将幸福感与心理健康联系在一起,将幸福感定义为一种知足、满足、安心、安详的状态。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是快乐、充实、意义三者的结合(Positive Psychology in Clinical Practice)(彭文会,黄希庭 ,2013)。而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则认为,一个人想要达到蓬勃人生,就必须有足够的PERMA(Positive emotion、Engagement、Relationships、Meaning and Purpose和Accomplishment),即积极情感、投入、关系、意义和成就。这五个字母分别代表幸福人生的5个元素(Seligman M E P ,2012)。中国学者认为,幸福感是个体拥有更多的正性情绪和更少的负性情绪,以及满意的整体生活质量(黄桂姣,2011)。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关注的研究主题。它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其基本特点是:主观性、稳定性和整体性。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主观幸福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认知评价和情绪。其中,认知评价主要是指个体对其生活状况的看法和满意程度;情绪又分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 (刘仁刚,1998)。

主观幸福感与快乐不同。快乐是一种暂时性的体验到幸福的快感,而主观幸福感则是一种整体的体验,具有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它是个体对过去生活的回顾、对现在的考量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判断后得出的总体生活状态的判断。并不是在某个短暂时间里的即时体验(Raibley J R,2012)。

2.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众多。在已有的研究中,研究者们运用了丰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证明了经济、健康、人格、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经济情况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前期的研究结论显示,收入水平与个体主观幸福感呈正性相关。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研究表明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逐渐减少(黄立清,邢占军,2005)。

Bowling(1991)等用LSR对生活满意度进行测量,研究发现,只有健康状况会影响85岁以上老年人的幸福感(Bowling A,Browne PD,1991)。项曼君等专家的调查表明,健康自评是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最大的因素(孙鹃娟,2008)。这里的健康状况是通过自我评定得来的。

Cohen提出了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的两种模型:主效应模型(为个体日常生活提供愉悦和不孤独感)和缓冲器模型(在特殊时期为个体提供精神和经济等方面的支持)(余鹏 ,2005)。

DeNeve(1999)的研究发现人格的很多维度,如:开朗、乐观等也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着影响。 不同人格维度对幸福感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影响力,多种因素通过人格影响幸福感(刘仁刚,龚耀先,2000)。

锚定点理论认为幸福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Lykken D,Tellegen A,1996)。明尼苏达的双生子研究发现也证明了这一观点(Diener E,Oish S & etal,2003)。比较理论认为,三种形式的比较:个体与其他个体的比较、个体与过去自己的比较、个体与理想中的自己的比较也会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王燕,2007)。

此外,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也会通过多种方式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黄立清,2005;苗元江,2004)。

3.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

根据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心理学研究者们编制了很多测量主观幸福感的有效工具。

Adams针对老年人而编制了生命满足感指标(LSI-A)量表 (Adams,D. L,1969)。Neugarten制定了一个只有20个条目的自评式生活满意感评定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以弥补运用其编制的《生活满意感量表》进行调查需要深度访谈的不足(刘仁刚,1998;Neugarten B L,Havighurst R J & etal,1961)。除了以上专门为老年人制定的测量主观幸福感的量表外,还有一些信度、效度较好的量表也适用于对老年人进行的主观幸福感调查。

我国研究者也编制了不少具有本土特色的主观幸福感量表。《中国人幸福感量表》由陆洛编制。他认为快乐不等于幸福,幸福还应该包括个体通过自身潜能的发挥,达到自我实现的积极状态 (Lu Luo,2000)。《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由邢占军(2002)编制。该量表共有十个维度,54个项目,采用6点计分。《综合幸福问卷》(MHQ)由苗元江(2003)编制。该问卷共有十个维度,51个项目,强调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体验与实现的统一、享受和发展的统一。《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问卷》由陈媛婷、吴继霞(2015)编制。该问卷共有四个维度,19个项目。这些问卷的编制为进行中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调查奠定了基础。

4.苏州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

本研究选择了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苏州,同时它也是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苏州。2014年9月12日《苏州城市商报》报道,苏州比全国早步入老龄化社会,苏州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快,每4人中就有1位是老年人。因此,调查苏州地区城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了解苏州老年人的幸福现状,重点分析苏州老年人的性别、年龄、学历、退休月收入、户籍和宗教信仰等人口统计学资料,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各个维度上的特点。对其研究的结果,在全国将具有示范性的意义。

篇5: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京东商城经营现状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引言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网上购物系统作为 B2C(Business to Customer 即企业对消费者),C2C(Customer to Customer 即消费者对消费者电子商务的前端商务平台在其商务活动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考虑的是 B2C 的网上购物系统。网上购物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商业信息系统。它向用户提供静态和动态两类信息资源。所谓静态信息是指那些比常常变动或更新的资源,如公司简介、治理规范和公司制度等等;动态信息是指随时变化的信息,如商品报价,会议安排和培训信息等。网上购物系统具有强盛的交互功能,可使商家和用户方便的传递信息,完成电子贸易或 EDI 交易。这种全新的交易方式实现了公司间文档与资金的无纸化交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也不断在改变,由以往的实体店买卖,到后来出现物流公司。21 世纪伴随着 Internet 的普及,人们更追求一种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此时,网上购物渐成时尚。基于 Internet 的网上商城,使商品的交易更加简便、有效、成本更低,将成为个人或企业销售的崭新模式,并占据销售的可观份额。与实体商场相比,网上商城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成本低廉、客户无限、服务优质等特点,也是目前发展比较迅速的销售模式。根据 CNNIC 在其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数据表明我国网上购物市场有巨大的潜力。网上购物已经由以前的尝试性购买向日常的生活习惯发展,其中以书籍、计算机产品、音像制品及器材等网上购物的主要对象,服装、体育用品、生活家居用品等消费额也开始大幅度提高。正因为如此,现在我国出现了许多的电子商城,这些商城由原来的尝试性的销售日商的生活用品如淘宝、当当网、中关村在线等众多商城,这些商城在给人们带来方便购物之余,同时也实现了巨额的商业利润,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与实体商城相比,网上商城更被认可是未来商城发展的方向。1.2 研究的问题及方法 自进入 2008 年来,整个 电子商务行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电子商务的未来是属于 B2C 的,据研究表明仅在此二年不到时间内创建的电子商务网站占现有网站总数的 22.3,且有 75.4的电子商务网站专注于细分行业 B2C。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0 年 12 月,我国行业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达 9200 家,同比增长 21.3。报告预测 2011、2012 年,我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数量预测值分别为 11800、13500 家。其中作为 发展铅直 B2C 模式的京东商城在近几年内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京东商城目前拥有遍及全国各地 1500万注册用户,1200 家供应商,在线销售 11 大类数万个品牌 30 余万种优质商品,日订单处理量超过 12 万单,网站日均 PV 超过 3500 万。京东商城已占据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份额 35.6,连续 10 个季度蝉联行业头名。然而,由于经验不足和众多先天条件的制约,伴随着业绩的高速增长,京东商城的配套建设并未同步跟上,企业的操作模式暴露出众多问题,那么在剧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京东该采取什么对策?本文通过电话咨询、上网查资料、图书管查询相关文献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对京东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1.3 文献综述 2000 年第 5 期的《IT 经理世界》刊登了一种混合性的电子商务模式分类框架——“77 种网络经济创新模式”,主要介绍了在互联网世界中诞生的典型创新模式,包括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商务模式创新、消费方式创新等,同时也包括了以往创新模式的“升级版本”以及因特网上特有的全新商务模式。Michael Rappa 对因特网上的商务模式进行了归类分析,辨识出了 9 种基本形式的商务模式,包括经纪模式、广告模式、信息中间人模式、商人模式、制造商模式、会员模式、社区模式、订阅模式和效用模式。Paul Banlbury 从新经济与旧经济中的商务模式的差异角度出发,将因特网商务分为两个大的类型:移植的真实世界的商务模式,简称为移植模式和因特网与生俱来的商务模式,简称为禀赋模式。移植模式是指那些在传统商务领域中存在的、并被移植到因特网环境中的商务模式。Smith 等从营销策略的角度将因特网营销模式划分为下列六种:联营模式affiliate marketing、免费内容模式free content model、制造噪音模式creativebuzz model、驱入模式external drive model、反复点击模式retitiveone-tlit.wondermodel、用户团体模式user group model。我国学者覃正于 2005 年完成学术专著《电子商务商业建模》一书。该研究结合可重用商业模式,对计划实施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企业,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能够支持可复用构件的建模方法,给出了一般的建模框架,并提出了基于客户价值过程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对 但上述专家的研究立足点更多的站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B2C 企业没有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即使提出了一些大的战略也没有实际意义,因为没有考虑到 B2C 企业的现状和操作层面上的困难,本人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以京东商城为案例,对 B2C 电子商务企业的商业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等全方位作出深刻的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对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由于时间有限,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改进。2 京东商城的概况2.1 京东商城的简介 360buy 京东商城是中国 B2C 市场最大的 3C 网上购物专业平台,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最受消费者欢迎和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是中国最大的电脑、数码通讯、家用电器网上购物商城,产品包括数码、家电、手机、电脑配件、网络产品等数万种商品直销。360buy 京东商城自 2004 年初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以来,专注于该领域的长足发展,凭借在 3C 领域的深厚积淀,先后组建了上海及广州全资子公司,富有战略远见地将华北、华东和华南三点连成一线,使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覆盖在 360buy京东商城的物流配送网络之下;同时不断加强和充实公司的技术实力,改进并完善售后服务、物流配送及市场推广等各方面的软、硬件设施和服务条件。根据战略规划,360buy 京东商城将组建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为中心的四大物流平台,以期待能为全国用户提供更加快捷的配送服务,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公司目前,京东商城已经在北京和上海拥有了自己全资子公司和自己的服务、物流系统,为了确保全国客户服务质量和速度,京东商城正在建立管理中心、物流中心、采购中心和呼叫中心。图 1 京东商城公司分布2.1.1 京东商城的发展历程 360buy 京东商城由刘强东于 2004 年初创办。2004 年 1 月 京东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京东多媒体网正式开通,启用域名。2005 年 11 月 京东多媒体网日订单处理量稳定突破 500 个。2006 年 1 月 京东宣布进军上海,成立上海全资子公司。2007 年 7 月 京东建成北京、上海、广州三大物流体系,总物流面积超过 5 万平方米。2008 年 6 月 京东商城在 2008 年初涉足销售平板电视,并于 6 月将空调、冰洗、电视等大家电产品线逐一扩充完毕。标志着京东公司在建司十周年之际完成了 3C 产品的全线搭建,成为名副其实的 3C 网购平台。2009 年 6 月 京东商城 2009 年第二季度销售额达 8.4 亿元,占据中国B2C 电子商务市场 28.8的份额。其中 6 月销售额突破 3.7 亿元,6 月 18 日单日销售额突破 3000 万元。2010 年京东商城先后获得老虎基金 1.5 亿美元和包括沃尔玛在内的 6 家机构 5 亿美元的投资。2011 年 3 月在quot2011 易观 EnfoCommerce Award-电子商务之星quot评选活动,京东商城荣获quot2011 易观 EnfoCommerce Award 电子商务运营之星——垂直电子商务运营平台quot奖2.1.2 京东商城的主营业务 京东商城作为 B2C 零售企业,收入来源主要以商品零售为主,商品来源于各类产品的生产商和渠道商。其目前主要的销售渠道为 B2C 电子商务网站,客户可以通过在线订购或电话订购的方式来购买商品,并选择在线支付、货到付款和自提等方式支付货款并收到货物。支付服务 商 支付环节 京东 消 供 商城 网站 费 应 者 商 配送环节 配送体系 信息流 资金流 物流 图2 京东商城零售产业链 京东商城的零售业务产业链如上图,具体各环节如下: 采购环节:京东商城的供应商全部是生产商和厂商指定的代理商和经销商,所售出的产品都是通过正规进货渠道购进的正牌商品。京东商城的采购业务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广州两地的采购中心。销售环节:目前京东商城零售业务的销售环节主要依靠其 B2C 网站进行,消费者可以登陆网站下单订购,也可以通过电话订购。京东商城在北京总部以及 2个分公司分别建立了呼叫中心,为客户提供实时的帮助和导购服务。京东商城为所有商品提供详细发票,以保证售后服务的顺利进行。支付服务:京东商城目前提供货到现金支付、货到银行卡支付、在线支付、银行电汇、邮局汇款以及公司转账等多种支付方式。其中在线支付服务由支付宝、财付通、环迅支付和网银在线四家第三方支付服务商提供。另外,京东商城还提供在广州地区提供工行牡丹国际信用卡、牡丹贷记卡的有息分期付款服务。配送环节:京东商城提供快递运输、邮局普包、特快专递EMS、公路运输、中铁快运等多种配送方式。在北京、上海、广州市区的配送由自己组建的配送体系来完成,其余地区由外包物流公司提供,另外还在北京、广州、上海三地设立多处自提点,向本地用户提供自提服务。京东商城在各地高校设置校园代理,高校学生订货免费由代理在校内送货。2.2 京东商城的商业模式2.2.1 业务模式(1)主要商品 京东商城在线销售商品包括家用电器、汽车用品;手机数码;电脑、软件、办公;家居、厨具、家装;服饰鞋帽;个护化妆;钟表首饰、礼品箱包;运动健康;母婴、玩具、乐器;食品饮料、保健品十大类逾 10 万种。其中家用电器、手机数码、电脑商品及日用百货四大类超过 3.6 万种商品。(2)主要服务 京东商城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商品展示空间,消费者查询、购物都将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依托多年打造的庞大物流体系,消费者充分享受了“足不出户,坐享其成”的便捷。目前,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的四大物流中心覆盖了全国各大城市。2009 年 3 月,京东商城成立了自有快递公司,物流配送速度、服务质量得以全面提升。京东商城在为消费者提供正品行货、机打发票、售后服、务的同时,还推出 了“价格保护”“延保服务”等举措,最大限度的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保护了 消费者的利益。京东商城用自身的诚信理念为中国电子商务企业树立了诚信经营的榜样。2.2.2 盈利模式(1)直接销售收入 赚取采购价和销售价之间的差价在线销售的产品品类超过 3 万种,产品价格比线下零售店便宜 10—20;库存周转率为 12 天,与供货商现货现结,费用率比国美、苏宁低 7,毛利率维持在 5左右,向产 业链上的供货商、终端客户提供更多价值。实现的京东的“低应力大规模”的商业模式。(2)虚拟店铺出租费 店铺租金、产品登陆费、交易手续费(3)资金沉淀收入 利用收到顾客货款和支付供应商的时间差产生的资金沉淀进行再投资从而获得赢利。京东商城上第三方支付平台有财付通、快钱和支付宝。(4)广告费 目前,网络广告逐步被人们接受,对于一些大型的媒体网站而言,网络广告已经成为其重要的经营收入来源之一。2.2.3 目标客户(1)从需求上分析,京东商城的主要客户是计算机、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主流消费人群或企业消费用户。(2)从年龄上分析,京东商城的主要顾客为 18—35 岁之间的人群,与此同时,京东商城在线营销的客户除了针对企业用户外,大部分的个人用户为 25—35岁的白领阶层,这一类人不仅消费欲望强,而且消费能力也很好,一旦他们成为其忠实客户,可以给京东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3)从性别的角度分析,京东商城的目标客户主要是男性消费者,而世界杯期间的电视观众中 70以上都是男性观众,这很符合京东网上商城的传播目标。(4)从职业上分析,京东的主要顾客是公司白领、公务人员、在校大学生和其他 网络爱好者。而在其中每年走出校门的 600 万大学生群体则又是京东的一个重点市场。尽管 35 岁以上的消费群体有更强的购买力,但是高素质的大学生们却是“潜力股”。京东网上商城做了 6 年,目前拥有超过 800 万的注册用户。而在每年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中就拥有 600 万的潜在顾客群,京东的目标不是跟国美、苏宁争抢客户,而是把大学毕业生培养成京东的用户。2.2.4 核心能力(1)产品价格更低廉。京东的产品价格低,通常比别人要便宜 10,有些产品的价格会便宜到 30。彩电比苏宁和国美通常要便宜 10—20,一些高端的国外品牌彩电会便宜到 1 万元。(2)物流服务更快捷。京东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建立了的四大物流中心覆盖了全国各大城市。2009 年 3 月,京东商城成立了自有快递公司,物流配送速度、服务质量得 以全面提升。2009 年至今,京东商城陆续在天津、苏州、杭州、南京、深圳、宁波、无锡、济南、武汉、厦门等 40 余座重点城市建立了城市配送站,为用户提供物流 配送、货到付款、移动 POS 刷卡、上门取换件等服务。此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地物流中心也已扩容超过 12 万平方米。2010 年 4 月初,京东商城在北京等城市率先推出“211 限时达”配送服务,在全国实现“售后 100 分”服务承诺。(3)在线服务更周全。京东商城在为消费者提供正品行货、机打发票、售后、服务的同时,还推出了“价格保护”“延保服务”等举措,最大限度的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京东商城用自身的诚信理念为中国电子商务企业树立了诚信经营的榜样。(4)售后服务更全面。除了传统的售后服务外京东拥有自己的特色服务:商品拍卖、家电以旧换新、京东礼品卡、积分兑换、上门服务、延保服务、DIY 装机等,满足了客户的不同需求。2.2.5 经营模式 京东通过在企业自身的网站上,以及一些大型的门户网站上发布宣传信息或商品信息,还有少部分车载广告。京东网上商城的经营理念是合作、诚信、交友。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京东时刻告诫自己,不仅要协同战略合作伙伴加强合作密切关系,更要与竞争对手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京东理解的合作,是共赢发展的合作、联合互补的合作,由合作带来的“竞合共赢”是京东谋求发展的永恒理念。京东在诚信的基础上建立与用户、供应商、投资方等多方合作者之间最为融洽的合作关系。“诚”代表了京东在合作关系中所坚持的诚意态度,而“信”则代表了京东以“信用”为根本的发展信条。可以说,“诚信”既是京东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京东的道德规范。京东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力争与每一个客户或合作伙伴多一些情感的交流,慢慢的将生意圈转化为朋友圈,而不是纯粹的生意往来。在京东商城进行交易,需要成为其注册用户,然后才能浏览并购买商品。浏览要购买的商品,点击“购买”商品会自动添加到购物车里。如果需要更改商品数量,需在商品所在栏目后的商品数量框中输入购买数量,点击“更改”按钮即,进行详细填写,收货人信息、付可更改商品数量;选好商品后点击“下一步”款方式、发票信息、配送方式等信息。如有备注信息,请在下方的“备注信息”,生成新订单并显示中留言,留言不得超过 15 字。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订单”订单编号。可进入“我的京东”→“订单中心”查看订单详细信息。支付方式:货到付款、在线支付、银行转账、邮局汇款、公司转账、分期付款、发票制度。下图就是京东网上商城的购物流程图:老用户登录 按分类浏览 放入购物车 配送方式 查看订单状态 收货后确认新用户注册 搜索商品 付款方式 图3 购物流程图2.3 京东商城的管理模式2.3.1 京东商城的组织结构的管理 电子商务的管理模式是从组织上提供的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发生意外时能保护系统,恢复系统的法律、标准、规章、制度、机构、人员和信息系统等结构体系,它能对系统的运行进行跟踪监测、反馈控制、预测和决策。从组织形态上看京东商城所欲纯电子商务企业,没有实体店相依托,京东 CEO 刘强东强调“京东永远不会开实体店”。2.3.2 京东商城的供应链管理和配送管理 在京东,厂商不需要缴纳进场费、装修费、促销费、过节费。免去各种费用之后,京东销售利润率比通过传统渠道销售的要高很多。此外,国美给厂商的返款周期为 3 个月,京东只需要 20 天。库存管理:全球连锁业霸主沃尔玛,在全球拥有自己的卫星系统,把库存周转率控制在 30 天左右。国美、苏宁做到 47天-60 天,亚马逊是 7 天-10 天。京东的库存周转率为 12 天,与供货商现货现结。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建立了的四大物流中心覆盖了全国各大城市。在天津、苏州、杭州、南京、深圳、宁波、无锡、济南、武汉、厦门等 40 余座 重点城市建立了城市配送站。“211 限时达”服务承诺:当日上午 11:00 前提交现货订单,以订单进入出库状态时,当日送达;夜里 11:00 前提交的现货订单,以订单进入出库状态时间点开间点开始计算,第二天上午送达(14:00 前)。目前开通地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苏州、昆山、无锡、嘉兴、绍兴、杭州、天津、深圳(上午 10:00 前下单)、佛山十三城市中由京东自营配送的区域。2.3.3 京东商城的客户关系管理(1)京东承诺在运输“保价费”上永久免费,在配送环节上承担保险费用,运输过程的风险一律由京东承担,客户收到货物如果有损坏、遗失等情形,只要当场提出声明,京东立即发送全新商品先行予以更换。体现了京东“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顾客购买商品时更加放心。(2)“211 限时达”服务使顾客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货物。“售后 100 分”激素服务。自京东售后服务部收到返修品并确认属于质(3)量故障开始计时,在 100 分钟内处理完顾客的一切售后问题!解除了顾客的后顾之忧。3 京东商城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3.1 京东商城的品牌关注度和品牌搜索指数 百度数据显示,2010 年 3C 电商平台关注度呈阶梯式分布。京东商城一枝独秀,以 62.7的关注度遥遥领先其他平台。新蛋、苏宁易购和国美网上商城位于第二阵营,关注度在 7-13之间。其余平台的关注度皆不足 2,暂时未对京东商城构成威胁。图4 电商平台关注度排行 2010 年各 3C 电商平台搜索指数皆有不同程度增长,京东商城尤为明显。图 5 电商平台搜索指数 虽然各 3C 电商平台的搜索指数在 2010 年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京东商城的增长幅度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关注度也从一季度的 51.1增长至四季度的 69.0。图6 电商平台关注度走势3.2 京东商城的市场份额对比 图7 购物网站市场份额3.3 京东商城的被投诉情况: 图8 网购十大被投诉企业3.4 京东商城内部面临的主要问题3.4.1 京东商城的盈利困境 就目前情况而言,由于电子商务正处于一个市场成型期,各投资机构均对B2C 前景看好。京东商城、卓越网、当当网等公司为了争取更高的市场份额,从而吸引更多更优质的风险投资,纷纷将毛利率降至最低,微薄的毛利几乎无法支撑人员、物流、维护等费用。为了能够获得合理利润,B2C 公司只能选择从上游供货商处积压货款,于是便形成了现在主流的 B2C 运营模式。低毛利率 更多现金流 B2C 商城 高销售额 支撑运营 主流 运营模式 积压更多 供货商高 账款 账期 图9 京东商城低毛利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B2C 公司纬二路能够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创造更多的销售额,积压更多的待结货款,因此造成了 B2C 公司毛利低下的现状。3.4.2 京东商城的信誉问题 所谓信用风险,指的是对消费者而言,在购物过程中产生的信任顾虑。B2C面临的信用问题主要包括:消费者的支付风险、产品质.

篇6:农村老年人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

作者单位:### ###市###乡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员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加,老龄化程度加快、高龄趋势明显的特征更加突出。加强老年人心理问题研究,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心理研究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将结合乡镇实际就这些问题简单探讨,希望引起更多的人共同关注农村老年人心理研究及。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老年人

正 文:

一、加强农村老年人心理建设的重要意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的规定,60岁以上可称为老年人。步入老年期是他们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后时期。老龄问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的主要问题,而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又是核心问题。由于老年人个体的差异,使得他们健康状况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有的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思维动作敏捷,生活乐观向上;而有的老年人,则思维迟缓,动作缓慢,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抑郁、老年痴呆等心理症状。因此说,在重视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老年人心理发展的现状、困难和问题及措施:

(一)农村老年人心理特性 1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1.1感觉的年老变化:人到老年期后,感知觉是衰退最早的心理机能。具体表现为视觉退化、听力下降、味觉、嗅觉逐渐减退,身体机能开始弱化。

1.2记忆的年老变化:老年人记忆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如放一件东西,过后就想不起放在哪里了;见到以前的同事、朋友,却想不起在哪见过面或叫什么名字了等等。据有关资料记载,经常用脑的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缓慢。但下降的进度却随个体的差异而不同,有些老年人甚至患有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造成记忆认知能力的严重下架,甚至“返老还童”。

1.3思维的年老变化:往往人到老年期后,随着社会,生活阅历的丰富,各方面能力的不断积累,逐渐完善,表现出更多的成就、稳重和智慧,但思维能力却存在普遍下降的趋势。如思维比以前迟缓,反应速度不如以前等等。特别是农村老人,由于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鲜事物本来就较慢,老了以后情况更甚。

(二)老年期的社会特征

2.1生活变化:绝大多数人年老都要退休,转而进入老年生活,由“我能干”变成“要人养”,这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生活事件,面对正常的角色变迁,怎样能尽快建立起新的生活方式和状态,形成一套与年龄相适应的生活模武,就显得非常重要。

2.2人格的变化:老年人的人格特征变化,既表现在对自己身体功能的敏感,担心自己得病,又表现在害怕孤独。比如:离开家人的失落感和信息缺乏感是多数老年人的普遍感受。最普遍的是老年人在家庭关系中的失落,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孤独感最深。再有,人到老年,适应性差,对事件的应娈能力也有所下降,有时他们还表现出倾向拘泥、刻板的行为,在解决问题时也往往为了追求谨慎,而使决断速度减慢,注重准确性、经验性,话语多,观念趋于保守。

2.3接受能力的变化。老年人愿意回忆起往事,往往絮絮叨叨对往事讲个不停,对新事物接受程度能力差,以上这些都是老年期前见社会性方面的变化。

(三)###乡老年工作现状 1.基本情况

###市###乡位于###市东郊,面积34.6平方公里,耕地2.46万亩,辖##个村,#####余口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60岁以上老人####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3.02%。近年来,我们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老龄工作。全乡##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老年协会,健全了组织机构,并按要求建设了老年活动室。老年文化活动建设迈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新阶段。其中,###、香邑、北王等村的老年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

资,收入不高,如果要养老又要扶幼,确实力不从心;四是医疗费用逐年增大;五是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精神文化匮乏。农村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场所非常少,活动范围只是局限在村头巷尾散步聊天或打麻将,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既难以组织又无力开展。

2.4.侵权行为时有发生,老年维权步履艰辛。有不愿意和老人一起居住的或不给老人房子居住的,不愿意赡养老人或无力赡养老人的,甚至出现打骂老人等严重侵犯老人身心健康行为。由于老年人文化水平低,对法律知识不了解,再加上多数老年人传统观念根源蒂固,认为是“家丑”,不愿外扬,只能是忍气吞声,农村老年人维权意识薄弱。

三、对策及建议

做好老年人“精神赡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老年人享受“精神温馨”。

1.要高度重视,强化认识,动员全社会力量搞好老年工作特别是老年人心理慰藉等方面的宜传和教育,大力倡导子女、社团等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切实提高全社会对“老有所养”认识;子女要做个很好的倾听者,协助老年人回忆往事,刺激老人的感官,阻缓感觉器官的退化,要结“忘年交”,推迟其心理老化。

2.从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个方面,以多种形式搞好养老工作,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关于社会养老,建议上级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从设施设备、人员培训、体制机制等方方面面入手,切实担负社会责任和政府职责。

3.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又日益严峻的今天,养老就不再是个别家庭的事情,而是一个有重大社会影响和社会意义的问题,要动员全社会共同解决养老问题;切实维护好农村老年人合法权益,子女要多抽时间陪老人说话、聊天,让老年人多参与家庭决策,充分感受关爱关心。

4.还要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老年人要关注自身的精神及心态的调整,走出心理误区。要积极激励老人潜能的开发。

5.创新扶老尊老爱老理念,通过开办“时间银行”,开展有偿助老活动;通过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扎实开展义务帮扶老年人活动;通过举办老年人健身秧歌舞蹈活动、老年书画、老年体育等多形式活动,提高老年人参与社会水平。

二〇一二年五月

上一篇:登记术语下一篇:湖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