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弘扬工匠精神

2024-04-22

怎样弘扬工匠精神(精选8篇)

篇1:怎样弘扬工匠精神

怎样弘扬工匠精神?

培育工匠精神,最重要的一点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包括毫不动摇地坚持高度尊重劳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健全对各类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的人才激励制度。

这些年来,我们对于劳动的尊重与激励,远没有跟上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步伐。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家的评判标准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全社会已形成高度共识。优秀的工人或者叫工匠,他们完成别人不想做、不敢做却十分重要的工作;凝聚起一个富有激情和活力的生产团队;在创新中改进工艺流程,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利润。这无可争议地揭示,一位优秀的工匠就是一位合格的企业家。建立一系列能够充分表现对优秀工匠劳动及其杰出贡献高度尊重的制度,成为迫切需要。

另外,弘扬工匠精神要求人才激励制度对各类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只要是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无论其供职于何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单位,都应给予相应的激励和支持。同时,进一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大国工匠在企业间自由流动,促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进而全面激发我国制造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工匠精神的养成,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应做好“四个崇尚”。首先是崇尚劳动,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现阶段工匠精神缺失,同存在轻视甚至鄙视生产一线劳动者的现象有密切关系;其次是崇尚技能,关键是要让技能人才有地位、有较高的收入、有发展的通道;三是崇尚创造,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富有强烈的创新和创造精神的;四是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高品质的产品和高水准的服务,是要靠时间来精心打磨的,反观我们现有的制度与政策安排和评价体系,有不少都是引导人们急功近利的,追求“短平快”,催促人们早出成果、多出成果,重数量、轻质量。

篇2:怎样弘扬工匠精神

今年以来,一组名为《大国工匠》的特别节目在央视《新闻联播》热播,引发了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高度关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人们看到了“工匠精神”的高尚追求和内在价值;在下行压力加大之时滚石上山,在全年攻坚冲刺时刻破解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同样要把“工匠精神”推广开来,成为抓经济工作的精神气质和内在支撑。“工匠精神”就要咬定目标、勇于担当。抓实干工作的力度有多大,抓工作落实的力度就要有多大。精神状态和工作成效的“力度统一论”清晰表明,部门主管要承担主体责任,落实成效也要承担主体责任。拿出“只做表面不求认真”的架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行;以“都是别人的问题、自己溜边”为托词,自己很忙,没有时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行;以“管理基础差、工人技术低、管理难理顺”为借口,管理无重心、信心不坚定,管理不作为也不行。

“工匠精神”从来以持之以恒、担当敬业为前提。质量体系认证----这是今年必须完成重要任务,正处于“闯关能否成功和被关在门外”的决择之期、冲刺之时,尤其要盯住“管理”这个“第一要务”,不迟疑,不三心二意,不左顾右盼,各职能部门和主要负责人要把主体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把思想和行动聚焦到“工作实效”上来。“工匠精神”就要亲自上阵、提锅上灶、一马当先。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高水平的“工匠”从来都是实践中的能手、高手,“技近乎道”从来都来自实践的千锤百炼。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务实工作、以身作则的领头雁,就是要对工作亲历亲为,注重细节、孜孜以求。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已经很明确了,“精准发力、务求效果”。关键就在狠抓落实、抢抓落实。停留于开开会、发文件,不冲到实际工作第一线,哪里找得准真需求、真症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只做口号派,缺乏动手能力、不善具体操作,哪里能解得开难题,打得开局面?不在涉险滩、攻难关的硬仗中做中坚、当表率、抓落实,如何能调动广大员工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能够把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能够把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不断提升抓工作的能力水平,干一件事成一件事,一件接着一件干,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以真真切切的精神来凝集团结和换发新锋范。

“工匠精神”就要倾力专注、精益求精,容不得半点“假大空”,容不得粗放浮躁的作风。当管理落地不够之时,当“放下去、接不住”之时,需要认真反思,在抓重点难点上,我们有没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和毅力?在攻坚上,我们有没有至精至善至美的追求?在抓落实、落小、落细上,我们有没有“萝卜快了不洗泥”、做“差不多”的心态?现在,在各项工作和分解的任务上都要再添一口气、再加一把力,各项工作部署从“最先一公里”快速起步,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工匠精神”讲求是的凝神专

一、精雕细刻、力求完美上的突出特点就越显重要和珍贵。

当我们接收到的任务越是繁重,越需要我们坚定信念和信心,用于担当,毫不懈怠、奋力作为。我们每一名管理者都成为抓问题的能手、能破难题的“工匠”,我们就一定能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为今后的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匠精神”的内涵

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

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3、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

篇3:怎样弘扬工匠精神

稚子有梦, 脚踏实地向前冲

郑创杰刚进学校时就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一是要改变自己的性格, 要乐观、阳光、积极向上;二是要好好学习, 争取做学习优秀的学生;三是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并且为之努力学习。计划很简单, 实现起来却要面临很多困难。进入班级学习不久后, 他积极竞选班干部, 参加了学生会、青年志愿者会、棋牌社和武术协会, 借此来磨砺自己, 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满足。同时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如校运动会、棋艺大赛、演讲比赛等。在2014年1月, 郑创杰同学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2016年, 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学习党的知识, 并且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且通过了考核。

学业有望, 工匠精神初体验

除班级学习以外, 对设计类软件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所以郑创杰被老师推荐去参加工业产品设计大赛的培训。为了能够一心一意地学习软件知识, 他暂时退出了参加的所有社团, 开始认真学习软件知识。参加培训近两个月后, 他在十几位培训的同学中脱颖而出, 拿到了参加比赛的资格, 代表龙岩技师学院参加工业产品设计龙岩市的选拔赛, 于第一次参赛就获得了市赛第二名的好名次。2014年7月代表龙岩市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机械CAD项目, 为了这次的比赛, 他和另一位参赛的同学甚至连暑假都没有回家, 每一天都在为了比赛而努力, 每天学习的时间都要超过了十个小时, 经过了那段时间的奋斗, 最终获得了选拔赛的省第一名, 得到了去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选拔赛的资格。

2016年继续培训后参加福建省技能大赛, 获得了龙岩市一等奖、福建省第四名, 并代表福建省参加工业产品设计国家选拔赛。参加比赛的培训很是艰辛, 每天早出晚归, 还经常会有各式各样的模拟题测试, 虽然很苦很累, 但却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得到更好的锻炼。此次比赛是在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 青岛。带着放松愉悦的心情, 他参加了国赛。国赛的选手非常多, 实力也都很强, 而且赛题也是异常复杂, 第一次遇到这么困难的题目, 郑创杰在全力以赴之下荣获国赛三等奖。

生活有趣, 学业之路画精彩

在比赛之余, 郑创杰对工业设计也有着浓烈的兴趣。2013年12月开始师跟老师学习工业产品设计,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 从一个对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相对陌生的小伙子成长为技师班的专业优等生, 也获得了很多不错的成绩。也许在很多人眼里, 学习技能以及技能竞赛是一个漫长、枯燥的过程, 但是在学院各位老师的关心支持以及严格的训练、耐心的指导之下, 他对学习、对技能、对技能竞赛充满了期望同时也满怀信心。2015年5月, 在老师指导下参与设计制作了MP3数码产品《愤怒的小鸟MP3》;2015年6月, 在老师帮助下, 参与拍摄、制作了龙岩技师学院工业产品设计专业宣传微视频《我是技师人》;2015年9月, 设计制作了3D打印工艺作品《土楼》。

在生活中, 郑创杰朴素节俭、性格开朗,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平时很善于和同学沟通, 也乐于帮助同学, 所以很多同学不管生活上还是思想方面有了困难也愿意来寻求他的帮助。在生活中建立了很好的人际关系, 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支持。兴趣广泛, 热爱体育锻炼, 在2015年11月举行的校第二十六届田径运动会上, 取得男子60米项目第二名、男子1500米第三名、男子4×100米项目第一名好成绩。拥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 入校来曾担任学习委员、团支部书记等重要班干部, 曾被学校授予“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知行有度, 感恩过去向未来

篇4:弘扬中国传统工匠精神

高尚的“工匠精神”是任何时代都绝不可缺少的,若忽视了工匠精神,那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持续走向辉煌就会受挫。在当今社会,只有把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拥有竞争的优势,才能具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企业才能永远在复杂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不仅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生活精彩,人生出彩的基石所在。我们需要重拾工匠敬业、勤奋、执着、创新精神,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化和价值观。

敬业创造财富

回顾中国历史,春秋时期,鲁班发明了木工工具、农业器具等,被视为工匠的典范与祖师;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北宋沈括撰写《梦溪笔谈》、明朝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增广贤文》言:“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底层人眼里,再多的财富也有失去的时候,唯有一门手艺可以保证自己衣食无忧。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认识,民众愿意学手艺,为了饭碗的坚固,才愿意将手艺练得越来越好,无形中,形成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

中国古代家具的设计和制造主要靠手工劳动来完成,设计、制作往往是同一人,在学习技艺上也完全采用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凭经验和记忆,伸展绳墨、竹笔画线、刨子刨平、再用量具测量,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经典家具和工艺品。

我国明代,木匠把日常生活的床已经做到了极致,一个家庭有一张好床,就是拥有了一笔财富。《金瓶梅》第九回说西门庆用十六两银子为李瓶儿买了一张黑漆描金床,他又用十一两银子顺手买了两个丫鬟。潘金莲知道西门庆为李瓶儿的屋里买了一张好床,就闹了起来,不得已西门庆旋即用了六十两银子买了一张螺钿敞厅床。可想一张床相当于多少个丫鬟的身价。

工匠的执着精神,还表现在农具的发明创造方面。据周昕《中国农具发展史》载:古代工匠经过长期反复实践,发明了高效实用的耧车。它是一种用畜力牵引的播种器具,能一次完成开沟、下种、覆土等作业环节,达到行距一致,深度一致,疏密均匀,既提高了播种质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播一顷”的效果;元朝棉纺织专家黄道婆对我国棉纺织技术进行不断的改革,创造出一套赶、弹、纺、织的工具: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她的敬业精神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使我国古代的棉纺织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勤奋促进发展

古代工匠的勤奋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它促使我国农业生产的排涝浇灌器具的发明也走在了世界前列。传统水车,即人们通常所称的“翻车”和“筒车”,是一种能从江湖河塘地表中不间断持续汲水的大型农业机具,它不仅能用于高地提水、低田排水等生产领域,而且在济漕保运、沿海制盐等非农业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的先进技术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从机械学原理的角度来看,水车结构复杂,有连杆曲柄机构、轮轴齿轮机构、链轮调节机构等。从动力学看,由人力、畜力逐渐上升到水力和风力自然能的应用。据方立松《中国传统水车研究》载:“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在动能利用上的卓越成就,它与耕种等其他农具系列配合,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在那个时代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汉代就已有了畜力碓和水力碓,用来加工粮食,脱壳磨面。据张力军、胡泽学主编的《图说中国传统农具》载:到魏晋南北朝时的崔亮发明了用一个水轮推动八个磨盘的“八磨”机,使粮食加工的工效一下子提高八倍。西晋时有人将水轮转动改为用牛牵引,达到“策一牛之任,转八磨之重”,这样就可以在没有水源的地方也能用上高效的“八磨”等工具了。

除了以上古代工匠为我们留下很多宝贵文化遗产外,还有大家知道的大彬的紫砂、江千里的螺钿、黄应光的版刻、周翥的百宝嵌、方于鲁的制墨、张鸣岐的手炉、朱氏三松的竹雕等工艺品。这些工匠可称得上是举世闻名的能工巧匠。

执着铸就辉煌

古代工匠的执着精神为我国陶瓷的发明、发展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不但把人物形象表情刻画得逼真生动,而且规模宏大,成队成阵,不愧为世界奇观。唐代的三彩陶朝着更为精致的方向发展,人俑、马俑、骆驼俑,色彩鲜艳,各具形态,有很多细微的动作和表情。

唐宋以后,瓷器的工艺越来越精,出现了许多名窑名瓷。唐代绍兴有名的“越窑”青瓷,有“类玉”的美称。河北内丘的“邢窑”,则以出产白瓷闻名。湖南长沙一带的彩瓷,不但有绘画,还使用贴花、模印,装饰性很强。河南的钧窑、汝窑、柴窑,浙江的龙泉窑,河北的定窑,陕西的耀州窑等名窑所产瓷器,都驰名海内外。当时的瓷器有“青如天,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说法,被一般家庭争相收藏。中国的瓷器,从唐代起就通过陆路和水路传到亚洲、欧洲和世界各地,赢得了全球人的赞叹。

说起中国人的传统服装,不得不说一项令国人自豪使全球人惊叹的伟大发明——丝绸。毫无疑问,我国是世界最早养蚕和织丝的国家。祖先们很早就发现蚕吃桑叶吐丝又 “作茧自缚”的现象,经过仔细观察和实践,大约在六千多年前,就掌握了养蚕、缫丝、织帛的全套生产过程。聪明的古人们把蚕茧用开水煮烫,去掉胶性,抽出丝头,合成丝线,再织成绸、缎等帛品。这个过程说起来一句话,做起来难上加难。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服装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但重量仅有 49克,衣服可谓轻若烟雾,举之若无,让人着实惊叹当时的织造工艺如此精湛。到目前为止,用现代化的工艺都很难复制。丝绸的发达,促进了服饰、染织、刺绣业的发展。与丝绸密不可分的刺绣,它的艺术创造,商代就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形成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中国的刺绣与丝绸伴随着工匠的执着精神,名扬世界。

创新超越世界

我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工匠们除了以上各种发明创造外,还具有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 700多年;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中国人于公元前5世纪发明了双动式活塞风箱,西方于16世纪才用双动式活塞风箱,比中国晚了两千一百年左右;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旋转式扬谷扇车,到18世纪初,西方才有了扬谷扇车,比中国晚了两千年左右;公元前1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独轮手推车;而西方到公元11世纪才出现独轮车,比中国晚了1200多年;东汉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 “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等等。

我们在传承中国工匠精神的同时,也要研究中国工匠精神的内涵。将这些宝贵文化遗产与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并引入科学研究范畴,拓宽中国工匠精神与人文研究的视野,加深我们对中国工匠精神在企业文化中不可替代性以及提高员工地位的再认识。

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不甘落后的民族,今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我们要呼唤中国古代工匠那种敬业、勤奋、执着、创新精神,以此为企业铸魂。企业更要为冲锋陷阵者、为敢于亮剑者、为勇于改革者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让人人敢担当、个个能出彩,使中国成为创新大国、制造大国。清代郑板桥有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了这种精神,定能实现我们的强国之梦。

篇5:弘扬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那么怎样的人配称为工匠,他们又有着一种怎样的精神呢?工匠,像稻盛和夫那样热爱工作,像乔布斯那样精益求精,像丹尼尔·施华洛世奇那样不断创新。

付守永先生在他的著作《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经典的案例,向我们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核心,即对工作执著,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同时也教育我们,一名工匠,不论身处怎样的逆境,只要坚持践行工匠精神,终将有所成就。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既有鲁班这样名垂千古的大师级工匠,也有能够“金属雕花”的胡双钱等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中国工匠。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历史与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我国的工匠精神正在逐渐弱化。因此,在社会风气浮躁的今天,重提工匠精神,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把我国由制造大国建设成制造强国,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要塑造工匠精神,首先要存匠心,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放下功利与浮躁,真正让自己热爱工作,享受工作,而非仅仅把它当做赚钱的工具。其次行匠道,就是要时刻以工匠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专注工作,精益求精,使自己的劳动成果增值,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最后还要会用匠术,就是要学会用科学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去工作,日积月累,终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优秀大国工匠。时刻将自己摆在初学者的地位,保持对工作的兴趣,明确自己的目标,多做自我激励,优先做最重要的事情等都是帮助我们践行匠道的好方法。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自身技术的热爱和追求,这种追求不是领导分配给你的任务,也不是利益驱使的行为,而是源于内心的涌动。在LNG船上“缝”钢板的技师张冬伟说促使他不断进步的就是对这门技术的热爱和想要不断超越的追求。每逢有空闲时间他就练习蹲马步和钓鱼,只是为了让自己在焊接钢板时更专心、专注。他在带领学徒时也会告诉徒弟,要将自己的工作当成是一种追求,技术才会传承下去。

工匠精神,是十年如一日的专心。每位手艺人,在学徒时期,都是坚持到最后留下来的那一个;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无论遇到多大的难题,都是攻坚克难、恪尽职守的那一个;在声名日渐显赫时,都是不为金钱利益所动的那一个。从运10到C919,在全部职业生涯都致力于制造中国大飞机的技师胡双钱,大半生都献给了自己的事业,但是他还舍不得退休,他还想干10年、20年。

工匠精神,是不断钻研的创新精神。真正的匠人不会机械地重复劳动,他会把自己的手艺当成是艺术,把自己的劳动对象当成是一个艺术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研磨雕琢。工艺师孟剑锋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他在生产间坚守一个月研制新的工具,为了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虽然年逾四十,他仍努力坚持学习素描。不是只有“高大上”的职业才会璀璨夺目,在平凡的职业中孜孜不倦,发扬“工匠精神”,热爱自己的职业,专注其中、精益求精,同样能迸发出光彩。对于个人而言,这种精神能够时刻敦促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断追求完美,反过来自己也会沉醉到自我认同感当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于企业而言,工匠精神是支撑其屹立不倒的根基,可以引领企业实现从制造到创造、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像瑞士手表一样雄踞百年而不倒、像松浦元南的齿轮一样在众多日本企业没落时重生。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一名员工,虽然每天面对的都是钢筋、模板、混凝土,看似枯燥乏味,但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去对待,同样有不一样的收获。每次的模板检查验收,如果能细心一点逐个检查每一面墙的垂直度是否满足要求、拼缝是否严密,就能在后期的装修施工中减少修补打磨的付出。事情看似微小,但是却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支出,也同样是为项目、为企业创造价值。

篇6:弘扬铁路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艺术创造着中国史上的一个个奇迹,工匠们的故事迅速引起人们的热议,“工匠精神”也随之传遍全国。那么,何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很简单,无外乎严谨专注,精益求精,耐心坚持。

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工匠精神却也很艰难,他需要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全心全力做一件没有尽头的事。中国从不缺少工匠精神,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四大发明这样影响世界的伟大创造,也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近年来,随着高铁快速发展,高铁人才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如何让高铁人才队伍发挥出1+1大于2的效果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铁路技师是铁路运输生产必须依靠的中坚力量,铁路“高、大、半”、“点多线长”的特征和进入高铁时代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需要充分发挥铁路技师在运输生产中的独特作用,更需要铸造一支过硬合格的以铁路技师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下面就如何高效发挥技师的作用谈下自己的感受

1.争当排头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首先,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师要在铁路安全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既要有服务职工群众的热情,更要有为职工群众服务的过硬本领,否则,技师在群众中就没有威信。因此,技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要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成为本职工作的骨干和行家里手。其次,努力工作,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2.严把安全关,发挥安全监督作用

在目前的安全生产格局中,对企业安全生产最直接、最全面、最经常、最有效的监督,就是广大职工群众及其代表者———职工代表的“群众监督”。《安全生产法》赋予了工会组织监督企业安全生产的权利。因此,工会组织要利用好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把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作为工会维权的重要职能,作为技师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

3.当好辅导员,发挥教育培训作用

企业兴衰关键在人,因此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人才资源是工务段发展的战略资源,技师要在人才兴段战略中发挥作用,不只是自己会干能干就行,还要在辅导职工技术业务、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中承担更多责任。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要无私的交给其他职工,特别是新入职的大学生,采取一帮一的帮教方式,从思想上、理论上、实作上进行帮教。技师还应该以更开放的态度,更开阔的眼光,充分利用好网络、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平台,将最新的创新工器具和作业方法、行车主要工种的应知必会和应急处理知识以及高速铁路养护相关知识放到局域网上供大家学习。

作为一名铁路职工,更是一名党员,下面我就对待如何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谈下自己的感受。

1.主动参与生产经营管理和问题决策。通过与车间共同召开安全分析会,生产经营分析会,重点任务、重点施工工作会议等形式,总结本单位阶段性工作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确定完成任务的基本措施和要求,从组织宣传发动、、作业关键环节控制、生产生活保障等方面抓好推进和落实;针对职工反映的倾向性、集中性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及时纳入到班组会议专题研究,共同分析问题原因,从管理制度层面和思想沟通层面进行问题决策和督促解决;对本单位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在做好政策解释的同时,明确协调上级解决的责任人和具体要求,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2.针对本单位阶段性重点工作和落实任务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困难,结合职工思想和生产生活实际,研究制定落实措施,明确支委成员工作项点,按照职责分工和包保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职工思想教育引导、重点工作宣传发动、难点重点课题攻关、关键环节盯控包保、家庭走访、帮扶救困工作,开展形式多样,职工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

3.针对冬春暑运、重点工程、阶段任务以及春融、防洪、突发性自然灾害等工作,通过战前动员会、誓师大会、党员公开承诺等形式,迅速明确形势和任务,坚定信心,凝聚力量;通过组织党团员突击队攻坚克难,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站排头、当先锋、作表率。

篇7:弘扬工匠精神征文

梦想是驱动进步的动力,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梦想。靠什么来支撑和实现我们的梦想呢?工作之余,我阅读了付守永著的《工匠精神》,也许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线索和答案。

用工匠品质照亮前行的道路

坚持、乐观、勇敢、目标明确并为之努力,这就是工匠品质。前行的道路上,从来都是布满荆棘,从一开始的勇往直前,迎风奔跑,到路上的跌倒和周遭的嘲笑,工匠们都会接受,他们用耐心化解忧伤,用坚持战胜孤单,用快乐笑对过往,用忍耐支撑梦想。因为他们明白,不管经历快乐还是痛苦,都只为在通往梦想的路上多一些风景欣赏。

工匠的品质告诉我们,要始终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不论是生活上的还是事业上的,我们要将懦弱和胆怯遗忘,用坚强的身躯和无穷的力量去飞翔。当我们身心疲惫时,找个僻静的角落细细思量,将喧嚣纷扰暂忘。“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跌倒最多的人;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是每次跌倒都能爬起来的人。”当我们实现梦想时,会发现所经历的一切其实就是我们实现梦想的翅膀,我们所有承受过的痛,会换来实现梦想时的硕果馨香。

用工匠精神传承经典的厚重

很多人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很机械的阶段,其实工匠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也许,现在我们正在戴着瑞士的.手表,开着德国的汽车,回家时享用着日本的家用电器。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产品是如何传承至今的呢?我想答案每个人都应该很明了,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多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员工大多具有工匠精神。

其实,我们也能具备工匠精神的品质。我们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更要热爱自己的企业,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不能单纯地把工作当作是一种赚钱的工具,而是要树立一种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精神,对所从事的事业和生产出的产品及服务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要形成一种与企业文化想匹配的价值观,并由此更深层次地推动企业的内在动力,不断超越自己,将自己与所从事的事业、企业建立起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用工匠智慧雕刻我们的未来

学习使人进步,改变使人更加睿智,反省会让人站在更深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想,没有什么比“学习、改变和反省”更好的词汇来形容工匠的智慧了。

我们所在的行业,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不想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就要不断适应新的发展方向,尝试新的发展模式。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件艺术品都需要工艺师的精雕细琢,每一顿可口的饭菜都需要厨师的合理搭配,每一件舒适的衣服都需要设计师的匠心独运。他们用自己的技艺去雕刻着自己的人生蓝图,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篇8:怎样弘扬工匠精神

如何重新提振我国经济?放眼全球, 美国提出了“加快振兴制造业计划”, 德国提出了“工业4.0”, 而国家的论调也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了“中国制造2025”。我国领导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迅速引起了社会热议。“工匠精神”更成为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一职教人盛会的主题。当前, 崇尚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思潮, 该精神骨子里的敬业、严谨、专注、精益求精、执着创新, 既能让职业教育有“灵魂”, 更能支撑我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一、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及其价值

何为工匠精神?即工匠对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我们可以从能力、精神、前瞻性等三个层次去深入理解和把握。第一, 工匠不能理解为一般的工人或手工业从业者, 他应该是长期受到工业文明熏陶, 训练、培育, 并掌握独到技能的专业型人才;第二, 工匠有一定的精神境界, 也可以称为“工匠精神”, 它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和职业操守, 能够放弃诱惑, 更具备强烈的专业追求, 能为之奋斗终生。第三, 现代的工匠精神, 还应该理解为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的有机统一, 它立足于职业教育, 源自并引领着工业文明, 是一种教育理想的追求、一种大师的情怀, 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方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当下, 工匠精神这个职业教育的灵魂, 应该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努力追求的技术修为和精神境界。

在每一次的工业革命中都能看到工匠精神的闪耀, 从纺织机、蒸汽机、内燃机再到电动机的出现, 到处都留有匠人的心血。现代的科技革命浪潮中, 工匠精神的引领作业再一次凸显。首先, 它是一种精神成果, 能够成为倡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的价值根本和导向;其次, 它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指导思想, 能引导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上产生一系列的变革;最后, 它是职业教育情感的表征, 对于调整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评价、让社会真正认识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中职学校教师成长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中职学校,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线前沿阵地, 应认真践行和传播工匠精神。俗话说“要给学生半桶水, 教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 作为中职教育直接的施行者, 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更应该具备“工匠精神”。

(一) 教师的师德修养需要敬业守信的工匠精神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指出教师的主要责任是进行道德的教育和知识的传授。中职学校教师从事的是职业技术教育, 以教授专业技能知识为主, 也是社会文化、道德的传授者和示范者, 重要的是, 他还肩负着把那些没能挤过中考“独木桥”或者说没能顺利进入普通高中进行学历晋升的学子培养成为具有远大理想、品格高尚和人格健全的全新一代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教育工作者。“爱业敬岗、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理应成为师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在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尽心尽力的奉献精神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信守诺言办事风格, 也是我们教师这种教育工匠所必备的精神。

(二) 教师的专业提升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的提升, 它是教师完善自我的重要部分。这要求教师能更新观念, 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勤于学习, 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提高;努力实践, 把理论转化成实际的技能并在实践中完成对理论检升的过程, 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态度。在职业学校, 特别是中职类学校, 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实操, 专业教师必须深切理解实操的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实操的技能。在理论和实操能力提升的过程中, 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态度应深入每一位教师心中。“小事成就大事, 细节决定成败”, 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支撑着我们中职专业教师向行家里手迈进。

(三) 教师响应职教改革需要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现阶段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们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 还需要在各行业生产制造一线进行技术应用和技术革新、具备一定创业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蓝领”。中职教育正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 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和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教改的必由之路, 只有行业、企业积极参与, 职业教育改革才能更多元化发展, 走出“闭门造车”的困境。教师在参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在思想意识上就要敢于创新, 要用信息化的思维去面对信息时代的学生。在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体的项目合作时, 面对“双师型”教师压力的挑战, 要敢于借鉴别人, 又要有所独创。这样, 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就成为我们创新动力的源泉。

三、如何培养中职专业教师的“工匠精神”

(一) 形成尊重工匠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环境

由于几千年农耕文化的影响, 传统工匠存在着收入不高、影响力不高、社会地位不高的“三不”怪圈, 传承下来的泥水匠、瓦匠、木匠、铁匠等都一直处在三教九流的社会底层, 这导致了许多高素质人才不愿进入工匠群体。要培养中职专业教师的“工匠精神”, 首要是营造尊重工匠的社会氛围, 完善匠人提升的体制环境。在国家层面上, 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让工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更大的比重, 建立更多更优秀的职业技术院校, 让实践教育贯穿我们的中小幼教育,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建立起完善的“工匠制度”, 创设工匠学历提升、职称晋升的渠道, 形成工匠荣誉授予和国际交流的机制, 创建真正的“匠人之国”。在社会层面上, 要形成尊重工匠的社会氛围。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证明我国并不是一个缺乏工匠的国家:四大发明的发明者, 是了不起的工匠, 声名在外的袁隆平院士更是工匠中的杰出代表,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典范, 应该大力宣扬和称颂, 并且要树立“技能光荣”的社会风尚, 切实提高工匠的社会、经济地位, 提升影响力。在学校层面上, 领导和老师要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对职业教育的价值, 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 在课程设置、实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中加强“工匠精神”的渗透。

(二) 创建教师与企业、行业交流的平台

在老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 如果只有自学与职务培训这简单的过程, 技能方面确实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行业或职业所特有的理念、文化和品质这种“工匠精神”无法得到吸收和传承。中职学校必须坚定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 大力引导教师进专业组织、行业协会, 倡导一线专业老师到企业里任职。这样, 老师能找到让他专心于技术的组织, 也能够通过企业的实践检验增加经历。过程中给教师创建和工匠们一样适宜的工作环境, 增进与同行之间的交流, 让他们成为企业工程师、行业专家。另外, 还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 让教师自觉自愿地进企业、去钻研技术, 甚至还可以考虑让教师分享在学校、企业申请专利的收益。这样, 技术革新、技能培养、成果转化与“工匠精神”高度统一, 既内化于学生精神, 又提升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工匠精神”也就更易于在学生中传承。

(三) 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考核机制

现今, 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考核机制还处在发展阶段, 很多的评价方案往往要求“高、大、全”, 对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 并且体现在量化的分值上。但“人无完人”, 很多有能力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可能会是一些专才, 他们在某一专业技能上钻得很深, 在业界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种工匠式的“双师型”教师往往会不全面, 在考核时并不占优, 使他们的地位较难获得提升。在建立教师考核机制上,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 加大专业能力范围的权重, 在领导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企业评价或行业评价的部分, 让更多埋头苦干、敢于创新的教师能更贴近企业和行业, 并感受到来自他们的关注和激励, 着力提升工匠型教师的地位, 提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体现在自身的技能、独特的职业态度、有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力和人文素养上。当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中职教师成长起来后, 对培养更多具有“追求卓越、崇尚质量”精神的高技能、高素质、敢创新人才, 服务我国的产业转移升级, 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摘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需要有“工匠精神”, 它代表着敬业、严谨、专注、精益求精与执着创新。探讨了“工匠精神”的本质及价值, 从多角度分析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中职学校教师成长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并着力探讨了如何培养中职专业教师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颖.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15 (11) .

[2]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 2016 (7) .

[3]孙祺童, 陈姝宇.工匠精神传承:传道授业培养更多傲人工匠[J].职业, 2016 (19) .

[4]肖群忠, 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 2015 (6) .

[5]亚力克.福奇, 陈劲.工匠精神[J].首席财务官, 2014 (16) .

[6]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 2014 (22) .

上一篇:与一袭秋风的优美作文下一篇:本人自传